在百度里把电影选好了坐,但是不能去笔记本看电影卡怎么办怎么办啊

上传时间:
推荐精彩视频 http://fun
专辑名称:
专辑创建者:
视频数:19
播放次数:921,313
用户专辑列表
推荐弹幕视频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br&&br&给两个感性的答案点了赞,同时不那么感性的来回答这个问题,算是提供一个角度吧&br&&br&&b&先上一张图表镇场:附静场诗&/b&&br&&br&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五霸七雄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br&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播种后人收,且看大陆票房贰拾陆年&br&&br&(画外音:不押韵啊)&br&&br&喘口气:只道是风起云涌,龙争虎斗&br&&br&&img src=&/f457b3509dabeeedf183aaf_b.jpg& data-rawwidth=&946& data-rawheight=&5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6& data-original=&/f457b3509dabeeedf183aaf_r.jpg&&&br&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2010年之前,中国电影市场的规模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2009年票房62.1亿人民币,按照当时的汇率,大约10亿美金不到,不够好莱坞大腕们剔个牙的。&br&&br&但是,也正是在年这个阶段,一些核心城市的观众开始逐渐认同要去影院观看一部电影,2010年,《阿凡达》的上映更是带动了全国影院观影的热潮,那么一切的源头又该追溯到哪里呢?&br&&br&&b&&u&这是预告片&/u&:&/b&主要由三个因素形成了影院观影的人群,一是因为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提升了影院观影的体验价值,二是因为城镇化建设带动了影院的覆盖,三是因为城市人口消费行为的改变促成了去影院观影的动力,分别代表天时、地利与人和。&br&&br&&b&&u&下面开始按照时间线播放正文&/u&:&/b&&br&&ul&&li&1998年,为了拉动内需,所进行的住房改革,促使个人购房成为市场主体,房地产行业逐渐趋向于市场化。为了在地价与售价之间找到平衡,将人们勾引到郊外原本荒山野岭鸟不拉粪的区域,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在成规模开发的物业中配套一些商业建筑,为周边住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大部分单个购物中心面积约在5万平米以内,往往以百货为主,配套有超市、影院以及餐饮等,让你「吃喝拉撒 — 购」都可以在一个地方解决了。这些购物中心分流了原本集中在城市传统商业中心的人流,并逐渐推动了在大型城市影院数量的增加。&br&&/li&&li&2003年,为了抵御非典对经济的影响,国家开始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城镇化建设的节奏加速。5万平米以上的大型购物中心开始在一些北、上、广、深这样的核心城市出现,消费者的购物行为从一站式购物逐渐向一站式休闲转变,而影院也随之成为一站式休闲中重要的消费场所。但此时,电影的票价仍然是一个很难逾越的门槛,一部分中等收入人群因为对体验的敏感,成为影院观影的主体,所谓的进口/国产大片支撑了整个电影市场的票房。(画外音:那高收入人群呢?答案是:土豪们都在自己家里盖影院了,否则好意思说自己是土豪嘛)。&br&&/li&&li&2004年之后,因为宽带升级,中国年轻人跟盗版电影接触的平台发生了改变,互联网所能提供的内容要更加便利和丰富,在免费面前,之前的光碟从最为犀利的盗版利器逐渐走向没落。2007年11月,华硕第一款易PC上网本面世,拉开了低价笔记本的帷幕,让年轻人从网吧时代劈叉到了笔记本时代,助力笔记本电脑在2008年迈过年销售一千万台。在此之后,光碟这种传统载体逐渐退出盗版电影市场,以前流窜于大街小巷卖盗版光碟的小贩,慢慢的转去卖煎饼果子。&/li&&li&2009年时,中国观众与全球电影之间的接触,因为视频网站的兴盛,已经变得非常紧密。但是这一年视频网站集体放了观众们的鸽子,9月,以部分视频网站组织的反盗版联盟,促使所有主流视频网站开始逐渐清理盗版电影,观众获取盗版电影的渠道只剩下P to P工具。对于普通的互联网用户来说,这样的转变抬高了观看盗版的使用门槛,政府不断加大的反盗版力度又让盗版光碟的产业体系难以翻身,因此一度观众与电影之间的关系进入青黄不接的阶段,有线电视的电影点播逐渐升温,不过这是题外话,点到为止。&/li&&li&2010年1月,《阿凡达》的上映成为电影市场的标志性事件,观众们忽然发现影院观影确实与PC,电视有着一定的区别,为了迎合观众们的需求,3D银幕在当年从700块迅速增长至2000块。在2008年加速上马的商业地产项目又支撑了银幕数的不断扩张,以目前的七大票仓城市为例,购物中心在2010年的开业面积合计达到了500万平米以上,是前一年的两倍之多。由于商业地产建设密集增加的影院,又促使原本高企的票价开始浮动,各种折扣形式陆续出现,团购网站在这一年的兴起更是加快了票价浮动的力度,让影院观影的成本进一步降低。&/li&&li&2012年,某网站有过一个调查,在票房排名前200名影院中,有185家是位于购物中心内,独立的单体影院只有15家,这表明观影购物一体化的休闲方式,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消费模式。在这个模式背后,是大量的年轻观众以及女性观众开始主动加入到观影人群中,甚至成为选择电影的主要决策者。与之相对应的,是量贩式KTV热度的减退,这个曾经是20岁以下青少年以及女性主要的社交活动场所,逐渐被影院所取代。随着观影人群规模的壮大,中国电影市场开始进入分众时代。&/li&&li&2013年,全国新开业购物中心约400家,二十个大中型城市约开业150家左右,其中仅7个核心城市,新开业购物中心面积就达到了2000万平米以上,很多是超过20万平米的超大型购物中心。同时核心城市消费行为的转变所引发的舆论热度,也带动了全国各地影院建设的热情,影院数在2013年再次呈现规模型的膨胀,新增银幕数在2013年达到5000块(几乎相当于增加了一整个法国的银幕),影院在一些城市开始进入过度竞争的阶段。&/li&&/ul&&br&&br&&b&&u&口说无凭,以图为证&/u&:&/b&全国银幕数变化与每年7大票仓城市新开业购物中心面积变化。&br&&br&&img src=&/cde4a7b0a122bf844d237a_b.jpg& data-rawwidth=&946& data-rawheight=&6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6& data-original=&/cde4a7b0a122bf844d237a_r.jpg&&&br&&u&&b&终极总结:&/b&&/u&&br&&br&影院观影因为可以提供更好的体验,其需求一直存在。只是这种需求受到经济收入、影院数量、盗版影响的制约,曾被抑制,近些年才因为商业地产开发、消费行为的转变被释放了出来。促使观众走入影院观影的因素有很多,但核心要素无非是这样几个原因:&br&&br&&u&1.成本收益:&/u&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当影院观影成为购物休闲一体化中的某个环节时,曾经制约影院观影最主要的时间成本便大大降低。随着影院密度的增加带来的出行便利和票价折扣,相对比其他休闲娱乐项目,影院观影的经济性因此提高。在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下,影院观影相对于家庭观影,所能给观众带来的收益,无形中就拥有了更高的价值。&br&&br&&u&2.投资产出:&/u&国家为了鼓励经济转型,对文化创意产业所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正在不断加大电影产业从制作一直到放映环节的支持力度。在这些政策刺激下,迅速涌入的资本加速了影院观影市场的成熟,其中大部分的资本配合2008年之后商业地产市场的兴盛,沉淀在了影院建设中。2013年,全国新开工商业营业面积可能会达到2.7亿平方米,按照商业地产开发2-4年的周期,未来几年,我们应该还将会继续迎来影院数量的膨胀。&br&&br&&u&3.技术革新:&/u&电影产业目前正好处在了一个全球技术升级的阶段,一是数字技术全面取代胶片,二是3D技术的普及。3D电影拥有天然的防盗版优势,以及更好的影院观影体验,促使了国内观众更多的走入影院。国内的影院建设也抓住了这一次技术升级的契机,截止2013年上半年,我们已经拥有3D银幕11854块,占整体银幕数的77%,相信不用多久,我们会首先在3D银幕总量上超过美国。&br&&br&&b&2013年最后一天,以这个答案祝福中国电影未来更好&/b&&br&&br&~
~给两个感性的答案点了赞,同时不那么感性的来回答这个问题,算是提供一个角度吧先上一张图表镇场:附静场诗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五霸七雄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播种后人收,且看大陆票房贰拾陆年(画外音:不押韵…
能。&br&老一辈可巴不得新人赶紧顶上来呢,娱乐业从业者本来平均年龄就该和 IT 业一样偏年轻,都让老头子霸着不健康。因为电影的成功&b&类型题材胜于导演+演员&/b&,后两者是片子成为现象的加成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这两部电影大卖说明了新导演找到了市场脉门,市场是很有逻辑的,票房就是最好的回报。&br&&br&先跑题扯下美国。&br&2012美国票房前十如下图,数据来源mojo网&br&&img src=&/6bc5ec5aef4_b.jpg& data-rawwidth=&763& data-rawheight=&5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3& data-original=&/6bc5ec5aef4_r.jpg&&没有一部是文艺片!不要因为奥斯卡就觉得美国人民审美水平高,那是&b&学院奖&/b&!内部评的,文艺片更受欢迎。受欢迎的题材为英雄片(妇联、蝙蝠侠、蜘蛛侠、007)、漫画(妇联、蝙蝠侠、蜘蛛侠)和小说(饥饿游戏、霍比特人、暮光)改编电影、动画片(《勇敢传说》《马达加斯加3》),异数是《泰迪熊》,喜剧加色情。这几部片里出名的导演也就诺兰、门德斯和彼得杰克逊。&br&&br&美国高票房商业片单如上一点也不奇怪,因为&b&电影观众主流就是年轻人&/b&。&br&下图为尼尔森调查的年度美国电影观众性别、年龄、种族构成:&br&&img src=&/518ab449b37c27c013d81bad_b.jpg& data-rawwidth=&536& data-rawheight=&7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6& data-original=&/518ab449b37c27c013d81bad_r.jpg&&&br&&b&要想卖座,就要牢牢记住讨好最主流观众&/b&,当然美国市场相对健康,类型丰富,发挥空间比国内大。&br&&br&去年我国电影票房是什么状况?数据来源艺恩网,豆列在此:&a href=&/doulist/94300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内地票房年度总排行:2012年电影&i class=&icon-external&&&/i&&/a&&br&1. &a href=&/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人再囧途之泰囧&i class=&icon-external&&&/i&&/a&【国产】日开画,截至日累计票房12.4353亿元。&br&2. &a href=&/subject/545089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泰坦尼克号 3D版 Titanic 3D&i class=&icon-external&&&/i&&/a&【进口】日开画,截至5月28日累计票房9.7505亿元。&br&3. &a href=&/subject/421217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十二生肖&i class=&icon-external&&&/i&&/a&【国产/合拍】日开画,截至日累计票房8.6375亿元。&br&4. &a href=&/subject/421876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画皮2 畫皮Ⅱ&i class=&icon-external&&&/i&&/a&【国产/合拍】日开画,截至8月5日累计票房7.264亿元。&br&5. &a href=&/subject/306820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碟中谍4 Mission: Impossible - Ghost Protocol&i class=&icon-external&&&/i&&/a& 【进口】日开画,截至3月25日累计票房6.4844亿元。&br&6. &a href=&/subject/186647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复仇者联盟 The Avengers&i class=&icon-external&&&/i&&/a&【进口】日开画,截至6月17日累计票房5.7285亿元。&br&7. &a href=&/subject/192946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Life of Pi&i class=&icon-external&&&/i&&/a&【进口】日开画,截至12月23日累计票房5.602亿元。&br&8. &a href=&/subject/364283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黑衣人3 Men in Black III&i class=&icon-external&&&/i&&/a&【进口】日开画,截至7月1日累计票房5.1655亿元。&br&9. &a href=&/subject/491446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冰川时代4 Ice Age: Continental Drift&i class=&icon-external&&&/i&&/a&【进口】日开画,截至8月26日累计票房4.578亿元。&br&10. &a href=&/subject/360697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地心历险记2:神秘岛 Journey 2: The Mysterious Island&i class=&icon-external&&&/i&&/a&【进口】日开画,截至3月18日累计票房3.647亿元。&br&&br&前十有3部是国产(合拍)片,大导演冯小刚的《1942》排11,票房3.606亿元。&br&国内题材虽更多样,喜剧、剧情、动作、爱情、动画都有,但如果没有《泰囧》,国产片可以说全面落败。&br&&blockquote&2012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170.73亿,同比增长30.18%,创历史新高;国产片票房82.73亿,占票房总额的48.46%。这是十年来首次出现国产片票房不敌进口片的局面。另外,国产片《人再囧途之泰囧》小兵立大功,以3600多万的观影人次超过《变形金刚3》和《阿凡达》,以近12亿的票房刷新了国产影片新纪录。&br&数据来源:日电影局统计&a href=&.cn/m/c//.s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cn/m/c/201&/span&&span class=&invisible&&3-01-10/.s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lockquote&&img src=&/a8bf6a420a815fd9ac6e7b6baa4a4eb3_b.jpg& data-rawwidth=&469& data-rawheight=&4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9& data-original=&/a8bf6a420a815fd9ac6e7b6baa4a4eb3_r.jpg&&&br&我国观众层集中在19岁-35岁,近乎占到整个市场的四分之三,这些人的喜好是什么?&br&&img src=&/e3ca999ec17d7e99a7ae2677_b.jpg&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5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e3ca999ec17d7e99a7ae2677_r.jpg&&&br&从《失恋33天》爆火开始电影从业者终于回过味来开始思考观众到底想要什么。砸钱却不知所云的古装大片是没人看了,低成本劣制作的喜剧可以休矣,生活那么累,进电影院无非幻想可以放下一切琐事,在两小时内随剧情又哭又笑,事了觉得票钱没白花。&br&以前的片子有多少尊重观众呢?太多的班子不过是混口饭罢了。不经调研拍脑袋攒剧本拉投资找演员。而大陆第五代导演又太想表达,他们的青春是文革、贫困、苦难,太严肃,大众不想看这个。香港导演真正在大陆站住脚的还得看动作片(除了周星驰,他的喜剧比黄百鸣之流高太多,而且人家现在开始玩动作、魔幻加惊悚了,《西游》不爆没可能),其他由于不太接地气,注定无法变成现象。&br&&img src=&/7ebe8a93e19aa2_b.jpg& data-rawwidth=&568& data-rawheight=&5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8& data-original=&/7ebe8a93e19aa2_r.jpg&&中国电影观众主流为青年,学历高,需要的是娱乐(轻松能逗笑)、梦想、励志,听着很眼熟是吗?跟电视上最流行的综艺节目提倡口号的确重合。所以好声音学员给电影唱主题曲不奇怪,所以电影做宣传去各大卫视站台不奇怪。&br&《泰囧》《致青春》两片的现实是你我正在经历或已经经历过的,人物塑造成功,故事完整、剧情无硬伤,同理还有今年大热的《北京遇见西雅图》,这几部片类型非常明确,喜剧、爱情(亲情友情),跟外国同类型比也许很中庸,但拿到国内来就是接地气,大卖毫不奇怪。&br&新导演上位不难,真正检验他们成熟与否的是下一部片,特别是类型以外的影片。大导演可都是靠剧情片说话的。&br&&br&&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扬子源& data-hash=&ad2bdce2d2ee701f8396c& href=&/people/ad2bdce2d2ee701f8396c& data-tip=&p$b$ad2bdce2d2ee701f8396c&&@扬子源&/a& @&a href=&/people/wang-peng-95-52& class=&internal&&王鹏&/a&
说这是营销的胜利,我不认同,营销最多能忽悠第一批观众,除了粉丝,其余大多数观众更多是根据口碑、故事内容来看片,只要是部合格的片子(中国很多片子不合格),类型对了就成功。 &br&&br&&img src=&/fd8ed95efec9b9_b.jpg& data-rawwidth=&759& data-rawheight=&4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9& data-original=&/fd8ed95efec9b9_r.jpg&&&br&&img src=&/cd2de2c518_b.jpg& data-rawwidth=&830& data-rawheight=&3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0& data-original=&/cd2de2c518_r.jpg&&&br&那么现在的问题有二:&br&一,发展什么新的类型?&br&跟好莱坞比,国产片的没涉足而观众又很渴求的就是科幻了。下一部谁要拍好了科幻片,中国电影史绝对有 Ta 的名字。&br&二,要不要分级?&br&既然影院观众94.4%都满18了,为毛不分啊???&br&&br&最后感叹下我国电影产业的落后,查个数据都不容易……都大数据时代了,互联网大佬没有哪个愿意插手啊?天猫两天销售额就灭掉中国电影一年票房了,投资更不在话下。&br&=================5月15日更新=================&br&票房高不代表就是好片,当然肯定不是烂片。这里的烂跟你的个人判断关系不大,更多是说「不合格」。我个人判断烂片的一大标准是&b&标题&/b&,凡是名字不好(俗或应付或难懂看不出类型与剧情)的必然烂,哈哈。
能。老一辈可巴不得新人赶紧顶上来呢,娱乐业从业者本来平均年龄就该和 IT 业一样偏年轻,都让老头子霸着不健康。因为电影的成功类型题材胜于导演+演员,后两者是片子成为现象的加成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这两部电影大卖说明了新导演找到了市场脉门,市场…
我对我的答案进行了修改,以便让有兴趣的人重新理解我的意思,我曾在微博上说我要发一篇吐槽文,来聊聊最近电影市场的巨变,但是我大概看了一下上面一大堆的答案,而我又过分知晓上述提到的两部片子的不能说的秘密···我想对那个票数最高的哥们说谢谢,谢谢他码出了艺恩上这么多表格这么多数据···但是在实际上,艺恩这个网站的数据在业内只作为参考,因为他们只对原始数据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因为在艺恩工作的人员全都是做统计的,换句话说,他们是一群不懂电影的人在分析电影受众和类型(这个话我肯定不删,因为他们确实不知道业内需要什么样的数据)···就简单来说,从以往的数据和2013年以来的片子票房来看,所谓观众喜欢电影类型排名最高的动作类型就非常不准确,我懒得码数据了,这是&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夏舞光影& data-hash=&bb43fbde14d49c36b5d3c378ca7ddf90& href=&/people/bb43fbde14d49c36b5d3c378ca7ddf90& data-tip=&p$b$bb43fbde14d49c36b5d3c378ca7ddf90&&@夏舞光影&/a&的事情,我更觉得这个数据像是90年代的数据,还有,科幻片和魔幻片,这是如何界定的?在我这,《哈利波特》和《饥饿游戏》还有《霍比特人》和《画皮2》属于同类型电影···&br&
这就说到了,类型电影:&b&按照不同类型(或称样式)的规定要求制作出来的影片。作为一种影片制作方式,三四十年代在好莱坞曾占踞统治地位,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电影也都是以类型观念作为影片制作的基础观念的。所谓类型是指由于不同题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畴、种类或形式。&/b&&br&&b&好莱坞全盛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电影创作方法,实际上就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即按照不同的类型的既定要求而创作出来的影片。包括喜剧片、西部片、犯罪片、&a href=&/view/60294.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恐怖片&i class=&icon-external&&&/i&&/a&、歌舞片和生活情感片等。类型电影三个基本要素:公式化的情节(如西部片的铁骑劫美、英雄解围)、定型化的人物(如能歌善舞的贫苦人家的女孩)、图解式的造型(如预示凶险的宫堡或塔楼)。&/b&&br&这是百度里类型电影最易懂的概念,里面有一句话,&b&实际上就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b&···而一大堆人都不知道什么叫类型电影···然后继续侃侃而谈···&br&
好吧,这其实无伤大雅,但我非常想知道,看电影,和受众的学历有什么关系···我艺术学硕士学历,小学文化,&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阚欧礼& data-hash=&4cec0dffa619a19cbff854& href=&/people/4cec0dffa619a19cbff854& data-tip=&p$b$4cec0dffa619a19cbff854&&@阚欧礼&/a&本科学历,小学文化,我们俩看的电影基本都差不多,根本就分不出来有什么不同,而且,在现今社会中,越有钱的人越抠门,学历越高的越鸡贼,大学校园里面,各种学习宅各种技术控是不会去看电影的,相反,那些不学无术的小流氓,却经常因为逗妞开心而买全价票装大丫挺的去看电影。还有,初中生,高中生,每个都被作业压的抬不起头,也特么没时间,没钱,有点课余时间都特么的去网吧了,哪有时间看电影?好吧你可能是按照年龄划分的,一个同样25岁的人,本科的去看电影,初中学历的不看电影···那你告诉我,码出这一堆,有特么什么用·····你得到的结论对电影创作和发行有什么用???所以艺恩非常不专业,我从来都是忽略不计···&br&
话锋急转一下,关于徐铮和赵薇这两位导演所谓的成功,哦对不起,是票房的成功,这不能证明他们就是导演了···这么跟你说吧,你是个普通人,但你疑似很了解电影,很喜欢,给你3千万和一个泰囧的剧本,你没准比他拍的还好···导演只是带有个人风格的角色,而上述两部影片,《致青春》我懒得评价,省的挨骂,后面有时间再说。《泰囧》,绝对就是一个公路电影的典型类型片。内容为王,徐铮赢在了内容的完整上,一个典型的,经典的故事框架,加上了肉,就是一道好菜,他的成功有着一定的必然性和太多的偶然性。为什么我说他们不算是一个导演呢?&br&
有人提到薛晓璐吗?那个《北京遇上西雅图》的导演。。。票房很高吧,为什么不讨论一下?只要不告诉我提问者是光线的拥趸,那么解释就是,你们不知道薛晓璐是谁···只知道徐铮和赵薇。&br&
投机的商业片在营销上是动了脑子的,我同意营销的作用很大,我不同意票数最高内哥们的意见,营销只能影响第一批观众,但你忘了,第一批观众影响的,是无数批观众···一个人,最多深深影响7个人,如果第一批观众是1000000,那么···································光看数据有什么用,得用脑子····&br&&br&&b&&i&&u&我想我应该不那么平常,碎嘴唠叨的,要说一些不吐槽的事情,下面是我曾经写过的文字,贴上来看个乐子&/u&&/i&&/b&&br&&br&宣发一体化既是电影的宣传和发行应该成为一个整体,发行应该制定影片节目相对完整的宣传方案,宣传依靠发行策略来执行宣传。这种统一性应该得到当下发行公司的重视,如果在宣传和发行上各自为政,那么带来的结果通常都是一个悲催的噩梦。举个例子,2011年国产电影《失恋33天》作为打败好莱坞大片的神话电影,各路影评人,营销学者都已经慷慨激昂的点评。放弃那些华丽的词语,重点中的重点是在《失恋33天》策划阶段,作为发行方的中影发行公司就已经介入了该片的策划和营销策略的建立。从而根据影片的类型特点,宣传要点给了片方很多的建议,这对该影片的成功几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至于具体的方式方法,下文中我将举例说明。&br&
在传统宣传模式中,传统的大众传播体系下的理论在今天已经基本没有了效果,自媒体时代速袭已经成为了新型的宣传模式。有些影片片方叫苦不迭,我们投入了几百上千万的宣传费,但似乎依旧不能引起观众的注意和观影需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br&
自媒体时代,实际就是以微博作为大众传播媒体的主要方式,每一个微博都是一个完整的媒体形式,具有传播面广,速度快,更新快等特点,所谓“微博直播”就是这个概念。从广告学角度来说,微博如果作为一种广告形式,其广告到达率和记忆率会明显高于其他传统媒体。在传统广告媒体中,我们认为,一个受众在观看了这条广告超过七次,那么这个受众对该条广告的记忆率就达到最高。然而在自媒体时代,更新速度极快,但实验证明,受众再看到不同博主发布的同一内容的微博达到3次,就可以达到很好记忆率。正因为如此,微博成了宣传中的一个重要平台。&br&
但是,有人又质疑,我的微博推广并没有达到上述所说的效果,甚至是,没有什么效果,这就要提到一个概念,互联网中的群体化和碎片化。所谓群体化就是在互联网社区里,有着大大小小无数的小圈子,这每一个小圈子都有一个所谓的精神公知,即该群体的主要观点提出者,这些公知的观点可以影响到整个群体的观点。这就是选择网络宣传的要点,大家觉得微博作为当下最时尚的网络群体,其作用应该是莫大的,但是通常都忽略了网络的另一个特点---碎片化。&br&
所谓碎片化就是说如果微博社区被称为大圈子的话,那么其中会有无数个小圈子,这些小圈子的特点是这些群体高度保守,对外来者高度警惕,而且极端排斥商家的推销行为,稍不注意就会被这个小群体列入黑名单。通俗来讲,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方式方法就贸然进入这个群体,被拒绝的可能性就非常高。套入电影来说,一家宣传公司为电影《A》做微博营销,自认为似乎转发量很高,但实际的效果并不明显,这是因为消息在自己建立的这个小群体里疯狂传播,但小群体向外群体转发后被外群体敏锐的察觉到并且拒绝。这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br&
网络时代导致受众的信息来源异常多元化,每个人从起床开始就被信息瀑布所包围,这让受众对于信息的警觉性和选择性大大重视,传统营销模式中机械论和强制性记忆已经几乎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因为传统营销模式的机械论导致了做事的摩擦系数过高,既是交易费用过高,导致受众的逆反心理越来越强烈,降低了信任度,所以达不到良好的宣传效果。任何的营销都是为受众服务,只有了解人,理解人,发现其中的客观规律,才能创造出好的营销案例。&br&
在营销学中,有一种叫做“邓巴数字”的概念。牛津大学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曾对人类大脑和社会网络做过一些研究,他认为,人类能维持的最大有效人际关系数量为147.8人,即148人,这个数字表明了我们能维持的最大有效人际关系数量,这些数量又被分成以人数来定义的不同群体,如私密圈、小组和日常交往圈。&br&
在社会网络中也有相同的小规模群体现象,Facebook在2009年的报告中,其网站会员平均拥有120名好友,也就是可以这样说,你发布一条有关于电影的微博或者广告,那么其实你最终可以影响到148人,但是没有相关的营销策略,那么你影响的可能就仅有你的私密圈子(3-5人),或者小组(8-10)。这就是很多电影官方微博看似繁荣,却没有实际宣传作用的原因。&br&
既然提出了问题,就要去解决问题。在当今网络世界中,看似和谐的表象下爆发着一场场战争,而和谐,正是我所想说的。但是在网络世界中,要做到“和而不同,既越融合,越不同。所谓信任,一定是相互的,你信任我,那我就信任你,用心去沟通。这并不是中国移动的宣传语,而是当下网络营销的重中之重,你越跟受众离得近,观众就越买你的账。&br&
举例解释一下,虽然关于《失恋33天》的营销手段,已经被各类专家所研究了,但是它依旧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案例。前期宣传中,效仿了《将爱情进行到底》的视频宣传,《将爱》是找一些情侣讲他们的故事,而《失恋33天》将这个手段发扬光大,拍起了微电影,专门找些业余演员甚至真人演真事,一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态度,这些小视频,微电影刻意躲避《失恋33天》的剧情,每一部都是独立的故事,可谓刻骨铭心。在微博上,不论对电影本身是否感兴趣,但是在潜移默化当中,已经对影片有了认知,受众觉得,影片的制作者跟他们是站在一起的,而不是在“干营销”中那些填鸭式的,诸如“明星云集,火爆上映”的宣传语。这样的营销对于广告的到达率和受众的记忆率都有很好的效果,最后的结果也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br&然而,这样就足够了吗?不,上述文字说过,网络的碎片化,个性化和群体化已经成为网络的明显特点,他们非常保守,对外来的消息相当警觉。比如qq群,是网络群体化最明显的表现形式,如果群里突然出现了一个陌生人发广告,不管他发的是什么,都会被群主毫不怜悯的踢出群组。那么,这些群体,我们应该怎么去“打入敌人内部”各个击破呢?我认为应该在受众毫无意识的情况下进入群体,意思就是说,大家都是朋友,聊的都是一个话题,但是我在聊大家都很感兴趣的话题的同时,已经把一个不相关的广告让你知道了,这种反向营销的案例,依旧要用电影《失恋33天》来讨论。&br&一家淘宝店推销太阳花的广告,并不是为《失恋33天》宣传,但实际的作用是,受众在关注太阳花的同时,也已经关注到了电影本身,而微博本身的话题,也是“热剧同款”而并非失恋33天,这样的看似淘宝的广告,却对电影本身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而看过影院放映版本的人都知道,这张剧照的桥段根本没有在电影中出现。我并不确定这是不是《失恋33天》宣传故意而为之,还是淘宝商户的“赶巧”,就算是天作之合,也为电影《失恋33天》做了巨大的贡献。&br&&br&&br&宣发一体化的方式有很多,只要运用得体,就会有很好的效果,《人再囧途之泰囧》前期预告片,该预告片讲述的是王宝强和徐峥在泰国的寺庙里拜佛,偶遇到一名美女,二人以微笑向其打招呼,美女却用男人的嗓音说出一句“萨瓦迪卡”,二人被吓到,意识到实际上是偶遇了人妖。这个预告片以“病毒视频”的形式在网络上疯狂转发,点击率非常高,诸多评论表示一定要去电影院欣赏这部影片。但等到影片上映,大家却发现这个桥段在正片中却没有出现。但正片却依旧搞笑,具有很强的可看性。《人再囧途之泰囧》的导演兼主演徐峥在影片上映后解释称,这个预告片和正片没有关系,是单独拍摄的一个桥段,是宣传的一种方式。那么这样的宣传方式是如何成功的呢?&br&
原因很简单,宣传团队发觉了受众群体的“观看癖”,“观看癖”又被称为观淫癖或窥视狂,通常指通过对一个作为性刺激的对象入迷的观看所获得快感。实际上就是指观众对于偶遇人妖,特别是非常漂亮的人妖这件事带有很强烈的窥私欲望,因为预告片短小,受众的窥私欲望心理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对成片抱有很大的兴趣和观看欲望。广告的到达率提高,传播效果好,造成了“病毒视频”的效果。然而,这样的带有明显满足受众窥私欲望的段落为何没有在成片中出现呢?那是因为受众群体带有浓厚兴趣看完预告片,很想知道偶遇美女人妖之后发生的事情,而每个受众心目中都有一个答案,当受众在影院中看到了与自己心目中不同的结果,会很失望,整部影片都会被这个失望抹煞。而正片中没有这个段落,观众会很认真的看这部电影,生怕错过了预告片的结果,哪怕看到最后发现没有预告中的段落,观众的那种失望已经被影片正片的魅力所掩盖了。&br&同时,预告片与正片内容无关,还保持了影片的神秘性,减少了剧透的可能性,让观众只对影片大体风格有个详尽的了解即可。等到预告片“病毒视频”发作,随之而来的,就只有引爆的票房了。&br&上述两个案例里,《失恋33天》中未在正片中出现的太阳花道具,《人再囧途之泰囧》中未在正片中出现的预告片桥段,似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就是宣发一体化的结果。数字影视产品在宣传上要推陈出新,切不可按模板套用,宣传服务于发行,发行仰仗宣传,互相配合,才能有超乎想象的结果。
&br&&br&&br&
通过消费者行为学中的消费者决策理论中我们知道,消费者做出决策的过程有五个阶段,(1)、识别问题;(2)信息搜集;(3)备选方案评价;(4)选择;(5)购买后评价。这是我们所称为的“一般决策模型”,对应到受众对数字影视产品的“消费”决策,我们可以套用这个模型:(1)、识别影视产品;(2)对该影视产品信息收集;(3)同类型影视产品评价;(4)选择观看;(5)观看后评价。[20]这就是一般受众对于观看影视产品的一般心理过程。而影响受众决策的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参与度”。&br&
消费者行为学中,高参与度的决策在模型中体现的是广泛的搜集信息,广泛的评价备选方案,复杂的选择。而低参与度的决策在模型中体现的是有限的搜集信息,最少的备选方案,简单的选择。[21]由此可见,高参与度相比低参与度,在消费者决策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从字面上来看,低参与度在受众决策中具有最少的备选方案和简单的选择,似乎更具有竞争力,但实际上,影响受众的决策的还有“体验观点”和“行为影响观点”。在体验观点中,受众的问题识别是以情感驱动的,备选方案评价是由情感比较的。在行为影响观点中,受众的问题识别是由刺激引起的,评价是由自我感知过程影响的。由此可见,如果受众没有高参与度,那么对于受众的决策还是会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引起了受众群体反馈信息的错误,导致传播者无法合理判断受众所需和受众态度。无法正确的将数字影视产品投放到市场上。&br&
传播者深知受众所需,通过了解影响受众消费者决策的“参与度”,适宜的对手中的影片做一个考量,通过合适的平台,进行适当的与受众的交流,让受众对传播者手中的影片有一定的参与度,受众就会自然而然会去广泛的搜集信息,从而在复杂的选择中,选择片方手中的影视作品。&br&
在消费者行为学中,消费者行为受到个性的影响。弗洛伊德的个性心理学说指出,个性的结构来自于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出生时就具有的推动人们行为的心理动力,自我的作用是控制本我的欲望,并帮助我们在社会中有效的行动,而超我可以理解为良心,是意识和道德以及价值观[23]。因此我们发现,中国古人所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群体化。当个人的个性变成了群体化的个性,受众群就被分成了若干个带有极强个性的小群体,这些小群体在选择影视作品中的体验观点和行为影响观点都不同。要满足大部分受众群的需求和态度,就是满足若干个小群体的态度和需求。&br&
这种以观众作为主体,根据数据前馈所创作,营销,发行出来的作品,是不会不成功的。&br&&br&&br&至于那些老导演,张艺谋陈凯歌什么的····他们都是带有极强烈个人风格的专业导演,拍艺术片出身,学院派风格,讨论的是电影艺术而不是爆米花电影。&br&杜琪峰这一派,他们都在踏踏实实做事,而非没落&br&冯小刚不聊,他是个神。(我很期待他的《私人定制》)&br&至于小燕子,我期盼她的下一部电影········
我对我的答案进行了修改,以便让有兴趣的人重新理解我的意思,我曾在微博上说我要发一篇吐槽文,来聊聊最近电影市场的巨变,但是我大概看了一下上面一大堆的答案,而我又过分知晓上述提到的两部片子的不能说的秘密···我想对那个票数最高的哥们说谢谢,谢…
今年我看各大媒体的年终电影市场总结,都在惊呼「中国电影竟然战胜好莱坞」,即国产片市场份额超过引进片。我觉得这实在是大惊小怪。近十年里,只有2012年引进片的市场份额超过国产片,而且只有不到52%的票房占比,领先国产片的数字很小。也就是说国产电影一直是「战胜」引进片的,只是2012年是中美电影新政实施的第一年,分账片开闸放水导致中国电影措手不及。&br&&br&
那么2013年引进片市场表现如何?如果单从数据表现来看,确实非常糟糕。全年前十只有两部引进片,钢铁侠3和环太平洋。(警察故事已经超过5亿,把地心引力挤下去了)&br&&img src=&/7d952fefd25186fcb4b77_b.jpg& data-rawwidth=&615& data-rawheight=&5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5& data-original=&/7d952fefd25186fcb4b77_r.jpg&&(数据来自时光网,部分数据不是很准确,钢铁侠3是接近7.7亿的)&br&&br&但实际上我觉得引进片的实际表现比没有看上去那样糟糕。下面我说说几点我的看法:&br&&br&1. 2013年较2012年相比,是好莱坞的商业小年。2013全球仅有一部《钢铁侠3》全球票房突破十亿,2012有四部,2012还有《超凡蜘蛛侠》,《黑衣人3》,《碟中谍4,《冰河世纪4》这样的重量级选手。&br&&br&2. 引进片很难从内地市场新的增长点上获益。内地一线市场增长速度放缓,北京上海增长速度远低于全国的27%,内地票房新的增长点在三四线城市,而这些城市居民观影主要以接地气导向,在电视剧中露脸的三线小明星也比好莱坞巨星有吸引力。一线城市居民因为综合文化素质高,口碑获取渠道广,观影经历丰富,往往更容易接受好莱坞电影。典型如《悲惨世界》,这种偏文艺,上映前又有高清盗版流出的电影,一线城市票房占比就非常高。&br&&img src=&/9de2ccaa9afc7ba8711c_b.jpg& data-rawwidth=&448& data-rawheight=&2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8& data-original=&/9de2ccaa9afc7ba8711c_r.jpg&&&br&数据来自新浪微博电影票房&br&&br&但我要说的是,正如这个答案所讲&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一线、二线与三线市场的消费观念都有哪些不同?&/a&一二三线城市消费习惯只是趋前滞后的关系,二线居民口味迟早要往一线城市靠拢,像富春这种电影必然没活路。&br&&br&3. 观众对特效大片产生厌倦之情?可能对引进片有或多或小的影响,但从《环太平洋》三连冠近七亿的票房可以看出,观众还远没有到产生厌烦的地步。毕竟无论电影市场多么完善发达(比如北美)爆米花特效大片始终是观影刚性需求,始终是人们周末放松的观影首选。&br&&br&4. 我认为,造成引进片在2013年表现不佳的最主要原因仍然是广电总局的保护政策。首先先参考这两个具体个例&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今年五一档期,钢铁侠3上映时间迟迟不能定,是光线在背后公关广电吗?&/a&&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如何看待电影《天机·富春山居图》两天票房破亿?&/a&&br&下面列举一下去年的保护手段:&br&a.最主要的手段,延期。虽然我没有对去年的具体延期时间做统计,但关注电影的朋友们都能很明显地感受延期时间变长的,全年仅有雷神2一部分账片实现同步上映(钢铁侠3和饥饿游戏2是批片)很多电影被延期直至高清盗版流出,比如速度与激情6,了不起的盖茨比,霍比特人,悲惨世界,天幕危机,森林战士,被解救的姜戈,奥林匹斯的陷落,惊天魔盗团等等,其中速度与激情6在盗版遍布全网,第二周正撞环太平洋的情况下拿下了四亿多的票房,要是能同步上映呢?&br&b.多片对打,广电屡试不爽的大招。从前年蝙蝠侠蜘蛛侠双侠对决,到去年暑期档十天内惊天危机,速度与激情6,环太平洋多片对打(而且都有imax),地心引力和饥饿游戏2相隔两天上映(又是都有imax)&br&c.传统保护月,十一档,十二月贺岁档。除了去年贺岁档负增长不是全年票房最高的月份,近十年来贺岁档始终是一年内票房产出最高的档期,这个月份一直是国产电影旱涝保收的自留地。但2012年中美新政要求一个月至少有一部分账电影,于是前年总局在12月放了一部韩国电影《铁线虫入侵》,去年12月29号放了一部北美上映日期为3月22日的《奥利匹斯的陷落》总局太聪明了。&br&d.奇葩的上映日期,如果不是假期变动调休,有几部国产片在周一上映?在周六上映?今年居然还有两部在周日上映的进口片(生化危机5,江哥二映)。话说在《惊天危机》周一上映取得不错开画成绩后,有内地记者给本片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打电话采访,被导演反问「中国的电影都是周一上映的吗?」记者居然举了双侠同日周一上映的例子证明许多电影都是着「争着」在周一上映的= =&br&再举个例子,如果钢铁侠3发行方脑子正常的话为什么要在五一长假最后一天上映呢?具体答案见上面链接。&br&e.今年进口片除了《疯狂原始人》获得了延长放映期限的机会(虽然又被强制下了)没有引进片拿到额外的放映时间,而国产电影可以轻易拿到,《不二神探》,《富春山居图》什么的都延期了。。。&br&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手段都是潜规则,即广电总局明着不承认
&a href=&/12/G1TNPIS00014JB5.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广电总局副局长:中国不存在国产电影保护月问题&i class=&icon-external&&&/i&&/a&
明规则就更多了。&br&&br&&br&所以我觉得在中国这种半开放有种种桎梏的电影市场,引进片成绩如此,应该不能说糟糕,顶多是不尽如人意。&br&&br&&br&&br&上面把引进片都混着说了,如果要分开看的话,批片数量较2012年减少,但级别大大增加,市场表现变得更好,比如《钢铁侠3》,《金蝉脱壳》,分账片还是有四五个凑名额的,比如《私奔B计划》《追踪长尾豹马修》,合拍片。。呵呵。。任重而道远啊
今年我看各大媒体的年终电影市场总结,都在惊呼「中国电影竟然战胜好莱坞」,即国产片市场份额超过引进片。我觉得这实在是大惊小怪。近十年里,只有2012年引进片的市场份额超过国产片,而且只有不到52%的票房占比,领先国产片的数字很小。也就是说国产电影…
很多年前,久远到不记事的时候,我居住在一个国企政经综合体里,《我11》里那样每天早上广播起床号的地方,从生老病死,到婚丧嫁娶,乃至治安调解都由企业一手包办。在这种地方,几乎每周都有电影可看,一般是工会组织,家属跟着凑热闹。晚饭毕,呼朋唤友,三三两两前往礼堂或是工人俱乐部。小孩子们喜欢扎堆去二楼,没有座位,旁边放映室的光线亲吻幕布,有时,不知谁家调皮的小孩用手挡光,引得台下一片骂声。至于影片内容,会放一些苏联或者东欧片,譬如阿尔巴尼亚,这个一直到今天想起就脱口而出的国家。&br&&br&&br&
当然,总有那么一些时候,大家不需要去礼堂,因为不知哪来的,神秘的放映队会来到家属区,或者附近村庄的晒谷场,(幼时叫农民场)两根竹竿,撑着布质大屏幕。晚饭过就有人搬着板凳去占地方,而很多孩子已经在屏幕的前面,稀稀落落的摆了砖头。天完全黑下来后,人们很拥挤地坐在那里。去晚的还可以到屏幕的另一面去看,那时叫看反面电影,即使小雨小风人们仍会坚持把电影看完。那个年代,无论是厂矿还是农村,夜晚的娱乐几乎为零,所以电影几乎就成了人们唯一的消遣。记忆中看过最多遍的电影是《保密局的枪声》,我现在依然认为什么《潜伏》之流完全不如《保》,我想我热爱谍战,特工片的渊源,大概如是吧。而另一部看得最多遍地是《少林寺》,看完就想跟大院里其他孩子比比试比试。那时出了几个新闻,不知道哪的少年离家出走,前往少林寺学武。因此我表妹也很密切地帮着父母监视我,看看我有什么异动。&br&&br&&br&
这种生活似乎一直持续到家里VCD的出现。想看电影,去出租屋租点碟片。这时候资本主义的腐朽文化就进入了大家的视野,好莱坞大片,香港武打片,言情剧。最恼人的就是碟片的划痕,得快进跳过很多情节才能正常播放。并很快取代了电影院的社会主义电影。还有,出租屋里那个神秘的小孩子永远不能打开的碟柜。&br&&br&&br&
过了很多年,举家搬至省城,VCD被DVD取代,夜晚的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似乎家都没有看电影的习惯了。去过一次电影院,破败不堪,门可罗雀。然而那段看电影的年少记忆仿佛中毒了一样深深的留在我脑海里,并反复的在记忆中以各种形式出现。那些放映机的光线还有电影院的喧闹总能给我莫大的安慰,感觉那一刻我丢掉了具体的形状完全的融化在了这个世界,无论我多久没看电影,学业多紧张,这段记忆都无法抹去,成为了不再进行的习惯,我甚至可以感受到的这习惯以方式保护着我。&br&&br&&br&
第一次去正儿八经的商业电影院是12年前的《泰坦尼克号》。大家应该都有印象,一部外国电影。第一次成为了全民话题。姑娘们哭得稀里哗啦,小伙子们也看到了国产电影里永远不会有的一些东西。去年母亲跟父亲看重制的3D版《泰坦尼克号》。依然固执地叫着它另一个名字——《铁达尼号》。「日子过得真快。」母亲如是说。而rose是我这辈子见过的第一个没穿衣服的姑娘。我那个次日结婚的姐姐,伸出手想去遮挡住我的视线,但依然被我顽强的掰开。《泰》的预算 好像是2亿刀,最终全球收入18亿刀,一直到现在都是世界第一。去年除夕,陡然发现这电影似乎我的所有亲戚都看过。这个,是那段全民记忆中,属于我的一部分。&br&&br&&br&
第一次发现电影居然可以如此好看,电影票花得如此之值,是魔戒,钟楼那里的影院,7.1声道。三小时,一百多大洋,在看的过程中我几乎忘记了自己存在。我想每个人都有这种经历吧。只是有的人早,有的人晚,有的人直到imax的出现才体会到。从影院出来后,回头看人群熙攘,街边高楼的霓虹被拉长成一条条发亮的线,全世界变的很安静,那里有人间的大极乐也有大恐怖,身后的大厅在幻觉下成了一个神奇的地方。那里有红尘浮生也有弱水三千。而我几乎无法迈步。&br&&br&&br&
后来自己独自租房,少了束缚,也更频繁地去看电影而不需要「去补课」这样的理由。每到周末,住校的兄弟们一起去市区,我去影院,他们去网吧。刷片出门,进开封菜或M记,接着去网吧拯救饿的半死的兄弟们。如果不出意外,他们彼时激战正酣。电脑屏幕倒映着一张张兴奋的脸。我就像孤魂野鬼一样,很开心,然而孤独。&br&
大概2007年吧,大家说看电影,几乎心照不宣的意思是在电脑前看,而各个电视台也打着电影赏析的旗号播放着来源不明的影片。我这样去影院的几乎成了异类。若不是周末或节假日,经常会一人包场。为什么?电影审查?离谱的票价?大江南北的盗版?跟触手可及的网络资源?我不知道。说老实话,这感觉也不错。有时候我只是喜欢在电影院里坐着而已。至于放的什么片,如无间道里刘德华所说,谁知道。&br&&br&&br&
原谅我我的确不知道哪个具体日期,大概在阿凡达上映前后吧。影院里大片多了。突然之间媒体也开始聊电影。每周买的杂志也开始提起电影,而影院不再是言情小说里的道具或是《读者》里心灵鸡汤文的场景。甚至我父亲的朋友,一内蒙煤老板也打算投资拍电影。接着就是3D,imax这些伟大的发明,还有又是团购这种拯救票价存在。看电影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我再也没有享受过包场的感觉。&br&&br&&br&
这么多年过去了,始终习惯一个人看电影,捧大份爆米花+可乐。背包的话再带上M记的一些零食。坐在第一排,看不见人。感受画面的压迫感,就是脖子累点。有人约同行的时候,推辞掉。最常用的婉拒方式就是「AA喔」。&br&&br&&br&
离题万里了。&br&&br&&br&回答问题吧&br&&ul&&li&影片数量跟质量高了&/li&&li&经济宽裕了。新的这一两代人有了自己的消费能力跟审美需求&/li&&li&票价低了,各种折扣会员团购赠票大大降低了观影门槛&/li&&li&院线建设跟上了,去影院不会再看见满地瓜子皮甚至小朋友撒尿了。也不必坐N小时的车才能去影院&/li&&li&爆米花真的很好吃。&/li&&/ul&
很多年前,久远到不记事的时候,我居住在一个国企政经综合体里,《我11》里那样每天早上广播起床号的地方,从生老病死,到婚丧嫁娶,乃至治安调解都由企业一手包办。在这种地方,几乎每周都有电影可看,一般是工会组织,家属跟着凑热闹。晚饭毕,呼朋唤友,…
参与过几个电影投资项目,从实际情况看,电影的投资回报率受档期、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植入广告、发行渠道、院线推广力度、媒体炒作程度、口碑等多重因素影响,很多公认的“烂片”由于曝光率高、话题效应强,票房并不差,因为其“烂”只是“烂”在剧本或制作环节,但其他环节并不差。&br&&br&而很多剧本精良、拍摄用心的“好电影”(如《疯狂的石头》《钢的琴》)并没有赚到太多钱,尽管给导演和演员带来了好口碑。这是因为在其他环节这些电影并没有做好,在中国,这些环节中有的是垄断的,有的是“关系密集型”的,有的要碰运气。&br&&br&电影是娱乐工业中前期投入最高、最复杂的产品,其利润的实现需要从生产到销售一系列环节的精巧配合。观众和影评人更多是从观影的效果去评判“好”还是“烂”(事实上有名的“大烂片”从艺术上也是普遍高于平均水准的,只是比“小烂片”受关注程度更高),投资人为了获得高回报则要综合考虑更多的因素(包括捧他的女朋友,呵呵),影片质量未必是最优先考虑的。&br&&br&另外,在流动性泛滥和行业整合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很多来自其他行业(比如房地产业、煤炭业)的资金找不到好的投资方向,而电影进出资金量大,既适合投资又适合“洗钱”,这也是烂片大量涌现的一个催生因素。
参与过几个电影投资项目,从实际情况看,电影的投资回报率受档期、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植入广告、发行渠道、院线推广力度、媒体炒作程度、口碑等多重因素影响,很多公认的“烂片”由于曝光率高、话题效应强,票房并不差,因为其“烂”只是“烂”在剧本或制…
既然好好学习能拿到奖学金能找到好工作,那为什么很多人还考倒数?
既然好好学习能拿到奖学金能找到好工作,那为什么很多人还考倒数?
你这个问题,我只能说无解。一切干不过政府。不如我再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2012年最后一个分账片指标给了一看卖相就是千万票房上下的韩国电影《铁线虫入侵》?&br&分账大片只能中影进出口送,华夏无权利。批片华夏可以送审,过审后也需要先跟中影进出口签引进合同 补充一下,分账片是指海外出品方比如美国六大,韩国希杰直接与中影进出口签订引进协议,直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票房分成。批片是由民营公司买断或保底分账形式获得版权后交由中影或华夏报审,过审后中影进出口会先支付2万美金保底金,然后再按照实际票房分成。购买版权的民营公司只能叫做协助发行。合拍需要一定条件,比如出资比例,中国演员的戏份比例以及中国元素等等。敢死队2、环形使者、云图、钢铁侠3要是让我审我也不给合拍身份。&br&另附2012年引进片片单及属性票房统计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br&&img src=&/576b565aeba86441faab2f5cf117729c_b.jpg& data-rawheight=&1721& data-rawwidth=&5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1& data-original=&/576b565aeba86441faab2f5cf117729c_r.jpg&&
你这个问题,我只能说无解。一切干不过政府。不如我再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2012年最后一个分账片指标给了一看卖相就是千万票房上下的韩国电影《铁线虫入侵》?分账大片只能中影进出口送,华夏无权利。批片华夏可以送审,过审后也需要先跟中影进出口签引进合…
送审进口电影原拷贝,应当提交下列实物和材料: &br&1.原拷贝; &br&2.审查申请书,内容包括:&br&(1)电影片名称、语种、片种;&br&(2)出品厂家名称、国别或地区;&br&(3)编剧、导演、主要演员、摄影等主创人员名单;&br&(4)电影片内容简介;&br&(5)送审单位初审意见。&br&送审进口电影译制拷贝应当提交下列实物和材料: &br&1.译制拷贝; &br&2.经电影审查委员会同意的对电影片的修改实施方案。
&br&&br&审查程序:&br&(一)电影片技术质量按照国家标准审查。
&br&(二)电影制片单位应当在电影片摄制完成后,报请电影审查委员会审查。电影进口经营单位应当在办理电影片暂时进口手续后,报请电影审查委员会审查。送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审查费。
(三)国产电影片(包括合拍片)的审查分为混录双片审查和标准拷贝审查。进口电影片的审查分为原拷贝审查和译制拷贝审查。
&br&(四)电影审查委员会应当自收到送审的混录双片或原拷贝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并通知送审单位。
&br&(五)凡电影审查委员会提出修改的影片,送审单位应按要求提出修改实施方案,送经电影审查委员会同意后修改。
&br&(六)国产电影标准拷贝和进口电影译制拷贝制作完成后,应当报电影审查委员会审查。
&br&(七)电影审查委员会应当自收到标准拷贝或译制拷贝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审查合格的,应当签发审查通过令;经审查仍须修改的,由送审单位修改后依照本规定重新送审;审查不予通过的,应当将不予通过的理由书面通知送审单位。 &br&&br&不服怎么办:&br&电影制片单位和电影进口经营单位对电影片审查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审查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向电影复审委员会申请复审。
&br&电影复审委员会应当作出复审决定,并书面通知送审单位和电影审查委员会。
&br&复审合格的,应当核发该电影片的《电影片公映许可证》。 &br&&br&————————————————————————————————————————————&br&补充:&br&目前只有中影集团电影进出口公司和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有进口片的引进权。 &br&但仍有不少民营电影公司也可以买断版权通过中影和华夏来发行。&br& 一般民营电影公司在选好片子、跟海外制片方签订合同后,送报到中影集团,然后拿到中影集团电影进出口公司进行初审,随后由中影集团电影进出口公司报给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审查通过后向中影集团电影进出口公司发放准予进口通知书,再等公映许可证下来之后,就可以放映了。 &br&&br&对于限定数量引进片的选择问题,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市场处处长周宝林曾说,一年进口分账大片的配额是固定了的,而其他的海外影片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br& 至于审查方面,周宝林说,进口片的审查标准与国产片一样,符合中国国情的在发放放映许可证后就可以在影院跟观众见面。 &br&&br&1.DMG公司成功引进了《暮光之城:破晓(上)》、《生化危机4》、《神秘代码》等好莱坞大片。3000万美元成本的&b&分账片&/b&《环形使者》在国庆档收获1.3亿人民币票房,在全球获得1.67亿美金票房。似乎今年要上映的钢铁侠也是这个公司引进的。&br&2.乐视影业与好莱坞公司联合投资出品的《敢死队2》(&b&批片&/b&)拿下3.5亿票房。&br&3.《大海啸之鲨口逃生》就是光线影业推出的,&b&但属于合拍片等同国产。&/b&同时《泰囧》也是光线影业出品的。&br&&br&回答中黑体字是由&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bb43fbde14d49c36b5d3c378ca7ddf90& href=&/people/bb43fbde14d49c36b5d3c378ca7ddf90& data-tip=&p$b$bb43fbde14d49c36b5d3c378ca7ddf90&&@夏舞光影&/a& 纠正修改的,在此表示感谢。&br&关于分账、合拍、批片的区别和进一步深入解释,请各位移步&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bb43fbde14d49c36b5d3c378ca7ddf90& href=&/people/bb43fbde14d49c36b5d3c378ca7ddf90& data-tip=&p$b$bb43fbde14d49c36b5d3c378ca7ddf90&&@夏舞光影&/a& 的答案。
送审进口电影原拷贝,应当提交下列实物和材料: 1.原拷贝; 2.审查申请书,内容包括:(1)电影片名称、语种、片种;(2)出品厂家名称、国别或地区;(3)编剧、导演、主要演员、摄影等主创人员名单;(4)电影片内容简介;(5)送审单位初审意见。送审…
类似意思的问题我问过李安,回答是“好故事”;问过成龙,回答是“有意思的故事”;问过周星驰,回答是“非常好看的故事”;问过吴宇森,回答是“吸引人的故事”;问过弗朗西斯·科波拉,回答是“了不起的故事”;就连塔伦蒂诺也难得一本正经的回答“你他妈想想都兴奋的好故事”。只有中国导演能对此问题说出1.2.3.4.5.6点总结经验。
类似意思的问题我问过李安,回答是“好故事”;问过成龙,回答是“有意思的故事”;问过周星驰,回答是“非常好看的故事”;问过吴宇森,回答是“吸引人的故事”;问过弗朗西斯·科波拉,回答是“了不起的故事”;就连塔伦蒂诺也难得一本正经的回答“你他妈…
这个原因很复杂。(尤其是涉及中国电影,更复杂,哈哈哈)&br&&br&首先,并不是“好电影”一定能赚大钱。电影的好坏,是一个很难得出共识的问题。可能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解读都会影响到大家对一部电影好坏的判断。&br&&br&其实,往往赚钱的电影,从艺术角度来说未必都是“好电影”。如《变形金刚》系列,各种烂,但它就是赚钱。从商业角度来说,它是一个好产品;从艺术角度来说,它是一个烂电影。&br&&br&中国电影也差不多。令人绝望的真相,就是现在公映的那些电影虽然在我们看来很烂,但它们已经是当下中国电影生产体系里所能产出的最好质量了。&br&&br&————————越说越啰嗦了,简单点————————&br&&br&大量的烂电影被制作出来,是因为有些人有投机心理,妄图在热钱浪潮中捞一把;&br&&br&有些是制作者从一开始就没想着要对观众负责,只是为了贪污点制作费;&br&&br&还有一些是制作者和投资者都集体晕菜,野心很大但能力有限;&br&&br&还有一些是野心不大但确实能力有限;&br&&br&还有一些是我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在想什么,不管你信不信,可他们就那么干了??
这个原因很复杂。(尤其是涉及中国电影,更复杂,哈哈哈)首先,并不是“好电影”一定能赚大钱。电影的好坏,是一个很难得出共识的问题。可能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解读都会影响到大家对一部电影好坏的判断。其实,往往赚钱的电影,从艺术角度来说未…
大陆地区现在的美国电影进口配额每年是20部(俗称的分账“大片”),再加上4-5部特种电影名额(3D或IMAX电影)。现在新增的14部都是针对3D或IMAX电影的(还不清楚具体的细节,如全格式发行的电影是否占用这14个名额)。&br&扩大好莱坞引进片名额对中国电影创作会是一个好的刺激。电影市场的竞争将加剧,直接后果就是粗制滥造的国产电影将遭到残酷淘汰,而那些有机会进入市场的国产制作会更加重视电影本身,而不是那些非市场因素的运作。&br&&br& 面对世界上最成熟的工业体系,“文化壁垒”是国产电影的最后防线。但它绝非牢不可破。曾经的缓冲时机(05-10年)已被错过,国产电影如果不能在2-3年内找到适应本土市场需求的类型模式,所谓的“文化壁垒”也很快将不存在了。&br&&br&——————补充————————&br&&br&这对影院和设备厂商等上下游产业来说肯定是利好消息。对大电影公司也是利好消息,对小电影公司来说是坏消息。&br&&br&对电影审查部门来说,他们会受到来自资本的更多压力,要求放宽内容审查标准,最起码要和引进片统一标准。否则国产电影在内容上的竞争力会更差(本身在技术上就已经有代差了)。
大陆地区现在的美国电影进口配额每年是20部(俗称的分账“大片”),再加上4-5部特种电影名额(3D或IMAX电影)。现在新增的14部都是针对3D或IMAX电影的(还不清楚具体的细节,如全格式发行的电影是否占用这14个名额)。扩大好莱坞引进片名额对中国电影创作…
导演不拍片的时候靠拍片挣来的钱吃饭啊。&br&我TM这不是废话吗?&br&一般来说,导演都是在影视公司任职,或兼制片人,或兼经理,也就是说,大部分还算成功的导演,收入都不止片酬。&br&另外,导演的片酬也要看怎么计算。比如一个电视剧,稍微有点小名的导演大概能在6 7W一集左右,那么30集200W怎么着也够花一年来吧?一般没名气的电影导演(前提是你至少得有让人请你拍院线电影的名气)片酬也能拿到近百万,那些牛逼的导演就不说了,直接有票房分红。而且大多数导演都是有自己的团队的,比如张国立,比如高希希。你要拍一个片,行,给我5000W,我把制作流程全包了,抛去成本,你算算,导演挣得少吗?&br&如果你说得是刚出道的小导演,没事帮人拍个MV 微电影什么的,那生活还真不一定有保障呢。
导演不拍片的时候靠拍片挣来的钱吃饭啊。我TM这不是废话吗?一般来说,导演都是在影视公司任职,或兼制片人,或兼经理,也就是说,大部分还算成功的导演,收入都不止片酬。另外,导演的片酬也要看怎么计算。比如一个电视剧,稍微有点小名的导演大概能在6 7W…
大导演不太需要,《画皮2》的导演乌尔善谁知道?&br&按照重要顺序,依次排列:&br&1,够无聊;2,够无聊;3,够无聊;4,够无聊;……212,明星;213,画面;214,营销。
大导演不太需要,《画皮2》的导演乌尔善谁知道?按照重要顺序,依次排列:1,够无聊;2,够无聊;3,够无聊;4,够无聊;……212,明星;213,画面;214,营销。
谢邀。又是一个好大的题目,我只能凭印象说说了。&br&&br&&br&与其一上来就谈现状,不如从历史谈起。80年代时看电影还是很火的。这点从《少林寺》的票房数字可以看到。这是几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后文革时代,长期压抑后的精神、求知、娱乐饥渴仍然存在,电影本身就有相当的群众基础,票价也很便宜,所以看的人多;二是当时其他娱乐活动,例如电视,还不是特别普及,更不用说电脑和网络了。&br&&br&电影市场受到的第一次冲击是来自电视、录像机和录像厅里的镭射影碟机。首先,论普及,电影再怎么厉害也干不过电视——尤其从中国人的心态看,电视花一次钱就一劳永逸,电影还得每部都掏钱。&br&论内容,虽然80年代大陆电影人已经开始了初期的商业片尝试,但主流还是1、传统主旋律宣传(很多商业片其实是打着这个幌子,毕竟叙事路径很相似)2、以第五代导演为代表的艺术电影——国产片给人的印象常常不是太想教育人,就是看不懂(我自己小学时候看电视上播的八九十年代国产片,就有这印象)。虽然有引进外国电影,但片源良莠不齐,即使有非常不错的电影,要么是纯艺术片,要么是很多年前的商业片(顺便说句,那时候的译制片真是百花齐放,什么国家的都有,乱哄哄的,不乏佳作)。真正的近期的国外商业大制作几乎没有。与之相比,家庭录像机、录像厅的镭射影碟机,成本不高,片源远超电影院。再加上彼时电影院也没有多棒的硬件条件,所以人们都更愿意回家或者去录像厅看电影。电影院在优秀商业片片源稀少的状况,在跟这几大对手的交锋中,节节败退。&br&&br&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回潮,那就是94年开始的每年引进十部美国大片。这一度让电影院又兴盛了一阵子,这个回潮的巅峰应该是98年的泰坦尼克号,在江core的亲身感召下,一下子创下了超高票房纪录,前两年才被《阿凡达》打破。&br&&br&但是,正版引进干不过盗版影碟。录像机刚刚被淘汰,镭射影碟机随着中国入世也被渐渐取缔,一种成本更低,片源更广的家庭播放器——VCD又流行起来。之后是DVD。海量的片源好好地喂饱了一把中国的观众,从这个时间开始,中国的草根观众才算真正开眼看制作世界电影。看多了之后的一个结果就是:连影院里放的大片都不一定瞧得上了。大概会有这几种心态:1、“才放哪,哥半年前就看过了”;2、“哥租个碟才1块钱,凭什么花十几二十块看同一部片子?”;3、“我靠,片子里那个mm甩mimi的镜头呢?怎么给剪了?妈的,幸亏老子先看过碟,以后再也不去电影院看了。”更狠的是某些地方电视台也在盗播电影,连租碟的钱都不用你掏——不仅盗播国外大片,好不容易成点气候的国产片也不放过,例如当时影院刚放《不见不散》没几天,我就在某地方频道里看到这片了——毫无瑕疵,绝非枪版。虽然这段时间大陆电影人也在积极探索,推出了一些有影响力的作品,像谢晋的《鸦片战争》(还是打着主旋律旗号做商业片的路子)、冯小刚的那几部贺岁片、像张艺谋的《有话好好说》、陈凯歌的《刺秦》(陈导在该片上映前的一次访谈中居然说他做的是一部商业片,天,跟《孩子王》比或许是……)等,但还是架不住汹涌而来的盗版。直到——&br&&br&《英雄》的诞生。对于二张的联手,和张艺谋这十年来的创作水准,包括这部《英雄》的评价,或许争议不少,但对于这部电影在中国电影产业史中的地位,评价再高也不过分。它算是第一次成功地实现了中国式“大片”,特别是成功地吸引了大量观众回归影院。从这部电影到06、07年中国电影市场相对有序可寻还有一段时间,但这部电影大大地刺激了市场。 &br&&br&那么在这些年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还是从《英雄》说起。首先,它真正意义上有了宣传——到了二张下一部大片《十面埋伏》时,他们又创造性地引进了一个概念——“首映礼”。让你知道有这个片,让你想看。其次,它的防盗版工作做得不错,它的盗版碟至少就我观察来看,流出得比较迟,对它票房的影响没有其他片子那么大。你想及时看,你就得进影院。第三,不是它直接推动,而是它和后来一系列作品间接带来的:为什么要在影院看片?因为影院的观赏比在家看有感觉多了——影院的硬件条件为了更好的观影逐步实现提升。同时,由于它带来的社会影响,导致看电影不再是一项简单的娱乐活动,而逐步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第三条是否直接与之有关还需考证,但这种变化确实是在这一时期内实现的。)关于去影院看电影的概念在逐渐发生改变——从过去的简单娱乐,变成了一项比较有面子的事情。票价的定位又很微妙,既随着硬件上升而水涨船高,又不至于让你不介绍,略显奢侈反而成就了它的身价。 &br&&br&在草根观影方式上,盗版碟还是比较流行,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带宽的逐步提升,网络下载和早期的在线观看开始出现。它的片源较盗版碟而言更广泛,且成本更低,对盗版碟的生存开始一点点产生威胁。但是随着影院观影的“身份转变”,观众开始分野,看碟看下载看在线的观众和去影院的观众逐步分开。而且前者不断地向后者靠拢。 &br&&br&再往下说,基本就是当下了。高档影院不断建起,银幕数飞增,院线电影的种类也在走向丰富——前几年很难想象《Hello!树先生!》、《精英部队2》这种偏艺术的影片能走上主流院线。而影院主流观众大致呈现出的状态是:18-40岁,城市白领。从中国式大片刚刚打开门路时的盲目观影,到现在逐步培养出了较固定的观影习惯,在影片的挑选上也相对成熟了一些。从目前来看,大致趋势是: &br&1、观影素质在提升,但成熟体现在选择适合自己的电影,而不是所谓的艺术上或制作商而言的“好电影”。对于类型的各自偏重开始比较明显的体现出来,慢慢出现分众。观众的喜好,开始有一定规律可循,但由于类型片开发受到自身能力与产业环境和政策限制,选择空间不大,所以主流观众还是会有盲目从众的心态。 &br&2、重话题超过重制作水准。一部能把握好话题,但制作本身粗糙的电影,在今后一大段时间里仍会有不小的市场。典型例子就是《画皮》和《将爱》。 &br&3、仍然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三线以下及县城的市场还是难以打开,前者已近饱和,后者进入还有难度。这与各地的消费习惯有关,像我们家那边,即便手里有钱,票价不太高,可能还是更愿意选择唱k或者打麻将。如何调动起三线城市和县城的潜力,是个很大的课题。 &br&&br&另外,稍微说一下问题中的那段话。我只能讲那些话讲得太片面了,某种意义上反映出学院和现实的割裂,简单讲,可以去看看国外的票房榜,票房最成功的那几部,往往也没多少高级趣味,只是在具体的制作水准上体现出来。中国影院观众目前正在慢慢地进行第二次转型——从“观影是时尚生活”到回归看电影本身的转型。即便有这个趋势,还是我前面讲的,艺术上好的片子不见得就能在商业上取得多大成功。影院看电影根本上来说还是消费行为,不能以赏析的眼光去看。只是希望分众能来得更加剧一些,所谓的“文艺青年”们能基数再大一些。机缘运气的存在、宣发手法上的讨巧,让一部分烂片总会占有一些市场,这我们不管它,我只是希望制作上过硬、认真的电影能多一些票房,水准上优秀有想法的电影能有票房。这就够了。
谢邀。又是一个好大的题目,我只能凭印象说说了。与其一上来就谈现状,不如从历史谈起。80年代时看电影还是很火的。这点从《少林寺》的票房数字可以看到。这是几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后文革时代,长期压抑后的精神、求知、娱乐饥渴仍然存在,电影本身就有相当…
那还得看票房情况。&br&星空传媒&福斯电影(就是fox,这两家都是默多克新闻集团下属的,说白了就是老默投资的)和华谊的片子《全城热恋》是个成功的案例,票房突破1亿,投资70%的星空应该获得不少分成(但比例应该没有7那么高,因为华谊提供了星空不可能拿到的票房渠道),当然这也部分归功于华谊在前一年同一时段“情人节档期”推出的《游龙戏凤》,有了操作情人节爱情电影的经验。&br&但同样是华谊,和迪斯尼合作的《歌舞青春》,就惨不忍睹了。最终票房有没有一千万?好像也很难讲。况且就我当时和王中磊聊的情况,也是华谊抱着迪士尼的大腿要求与其合拍,磨磨蹭蹭了两年片子终于开拍了,本来华谊也希冀这部片子能探索出继《风声》之后的另外一个类型片“歌舞片”出来,结果却惨败。惨败原因请电影专家赘述,我个人认为没什么明星,另外没什么宣传力度,同期上映大片等都是失败原因。&br&当然,综合上述两个案例,看公司对中国市场重视程度也部分反映在最后的结果里。星空&福斯是非常重视中国市场的,就我知道的情况,他们还正在默默地培养中国新锐导演,《刀见笑》那个导演是,《全城热恋》也是。他们是希望在中国电影市场起来之时抓住良机的。
那还得看票房情况。星空传媒&福斯电影(就是fox,这两家都是默多克新闻集团下属的,说白了就是老默投资的)和华谊的片子《全城热恋》是个成功的案例,票房突破1亿,投资70%的星空应该获得不少分成(但比例应该没有7那么高,因为华谊提供了星空不可能拿到的…
我接触的电影投资项目,只要有外资参与,大多是愿意以“中外合拍片”立项的,原因是不用占用进口片名额,而且投资方可以按照较高的比例分账:合拍片为43%,进口片仅为25%。&br&&br&但是,广电总局(对了,现在改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对“伪合拍片”的情况很不满意,其主管领导曾公开说:&br&&blockquote&我们现在对这个问题认识得很清醒,合拍片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元素,投点小钱,甚至有的连钱都不投,一个完全的美国故事加上点中国元素,带上一个中国演员,这就叫合拍片了,这是非常可怕的。从两个方面把中国电影挤到边缘了,一个是大量资金流走了,还有就是我们市场空间被挤占了,它理所当然以中国影片的身份在最好的档期占了最长的时间。&br&&/blockquote&所以现在审批机构严查合拍片的资格,要求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中方出资比例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必须有中国演员担任主要角色;在中国取景。&br&&br&但好莱坞大片都是面向全球的,不是只针对中国市场,如果为了获得合拍片身份,而大量加入中国元素并引入中国投资,可能会得不偿失,不仅因为要向中方分红而降低利润,也会影响在其他市场的票房,所以一些大片再三权衡后会放弃以合拍片立项。
我接触的电影投资项目,只要有外资参与,大多是愿意以“中外合拍片”立项的,原因是不用占用进口片名额,而且投资方可以按照较高的比例分账:合拍片为43%,进口片仅为25%。但是,广电总局(对了,现在改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对“伪合拍片”的情况很不满…
做衍生品和拍电影基本是两个生意,因为一部电影有点票房,于是生产一堆毛绒玩具就可以卖钱了,这个是国内大部分做衍生品的逻辑。&br&&br&我们就假设你已经有一部热门大电影了,于是衍生品必然就可以大卖了?这个逻辑也是不成立的。喜欢看电影的,不等于就会买衍生品,各位买过几个电影衍生品,即便是《阿凡达》级别的大片??&br&&br&衍生品本身依旧是个商品,只是借助了电影的品牌、形象,来做了一个市场推广。如果你的电影本身有很好的票房,假设又是一个系列,又有相关的内容产品如漫画、动画、小说在不断适时推出,使得整个内容生命周期不断延长,才会培养起衍生品的消费者。同时你开发什么类别的衍生品,直接和目标受众有关,这个受众群体的消费习惯、购买力等一系列因素都是需要考虑的。然后你的各种衍生品分别在什么渠道销售?促销手段?市场营销策略?一大堆问题需要考虑。&br&&br&电影的衍生品,远比电视动画片的衍生品难做,因为电影的档期时间短,热度很快起来也就很快过去,你的什么类型的衍生品在什么时候问世,以什么渠道到达目标用户,都是很麻烦的事情。当然要是说做做生意,电影院门口卖卖钥匙扣、手机链也算是衍生品吧。&br&&br&就算没有盗版,我也不认为国内目前有什么电影的衍生品就可以做得起来。比较稳当的办法就是授权,收点授权金,卖成啥样就是那些厂商自己的问题。自己做衍生品??目前还是多思量一下吧,别什么都想到因为有盗版,所以难做,那只是原因之一。&br&&br&没理想的要做衍生品,不如去搞垃圾动画在地方台轰炸,然后出相关玩具,这个模式很成功喔,培养出了上市公司——奥飞动漫。&br&&br&有理想的,先琢磨怎么让电影不亏吧。
做衍生品和拍电影基本是两个生意,因为一部电影有点票房,于是生产一堆毛绒玩具就可以卖钱了,这个是国内大部分做衍生品的逻辑。我们就假设你已经有一部热门大电影了,于是衍生品必然就可以大卖了?这个逻辑也是不成立的。喜欢看电影的,不等于就会买衍生品…
徐峥没拿片酬,以导演、制片人、主演、第二编剧的四个身份占股10%。黄渤工作室投资了,比例不清楚。
徐峥没拿片酬,以导演、制片人、主演、第二编剧的四个身份占股10%。黄渤工作室投资了,比例不清楚。
我觉得在一个短的周期内(比如你提到的19年之前)应该还是会快速增长的,未必每年都能到30%这样的标准,但是增长速度在GDP的3倍以上应该可以持续几年。&br&我不太认为这个问题需要从人口结构和可支配收入这些角度来分析。&br&任何时候都有年轻人,现在这个时代年轻人占的人口比例也没有特别高,任何时候年轻人的娱乐需求都很旺盛。人口结构并没有在这一波的票房增长上做出什么贡献。&br&可支配收入之前是个问题,现在不是。我国的平均票价连续5年,稳定在36块左右,而且没有迅速上涨的趋势。这是大量新建影城相互竞争的结果,团购只是个工具,没有团购,会有别的优惠方式。所以也不用担心网站停止补贴之类的事情,这个不是互联网带来的,而是观众和影院的相互需要造成的。36块钱这个价格基本跟可支配收入没关系了。每个月去一次电影院就是资深影迷了,2人也就72块钱——每月,对于城镇青年来说,不算什么压力。这不是说这个价格多便宜,而是说它比其他的消费方式便宜,这就是最硬的优势。&br&大部分人可接受、环境舒适、内容时尚、适合情侣、可以度过2个多小时、之后还可以交流讨论……这样的社交方式,72块钱双人价格,会存在长久的竞争力。
我觉得在一个短的周期内(比如你提到的19年之前)应该还是会快速增长的,未必每年都能到30%这样的标准,但是增长速度在GDP的3倍以上应该可以持续几年。我不太认为这个问题需要从人口结构和可支配收入这些角度来分析。任何时候都有年轻人,现在这个时代年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ps看电影卡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