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中留白的作用有什么作用

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研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00
&&¥3.00
&&¥0.5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研究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让​学​生​学​到​一​些​数​学​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然​而​小​学​数​学​中​的​“​解​决​问​题​”​成​为​提​高​现​实​生​活​应​用​数​学​的​基​础​,​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平​均​年​龄​较​小​、​分​析​能​力​差​、​实​践​经​验​少​学​习​兴​趣​难​以​被​激​发​,​不​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成​为​了​数​学​教​学​的​一​大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20080份文档细雨无声-----李琴工作室
当前位置:&&&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上传: 梅兰秀 &&&&更新时间: 12:17:45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能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联系起,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能增加教学容量,设计实际问题情景,重新组织教材结构网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字:信息技术;数学教学;整合 前言 现在的素质教育,只凭单一的&黑板加粉笔&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难以实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进步要求要有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来匹配&&信息技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呢?现结合本人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内涵 & &一般的整合多是指二者操作或设计上的结合。这里的整合,是指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二者的最优组合,扬二者之长,补二者之短,融二者为一个不可分的整体,达到1+1 & 2的效益。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作为工具手段与其它信息技术媒体共同发挥作用,整合教学的灵魂仍是教学设计本身。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寻找二者的最佳结合点。整合的目的在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传统教学无法解决的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发学生主动、积极、创新的思维,从而促使其全面、和谐地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中,如何体现整合的优势,乃是目前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因为在学科课程整合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的课堂相比已发生了变化。对学生而言,教师将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信息技术将成为他们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教师的主要职能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要具有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观念,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必须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要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最佳切入点,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能够在和谐的状态下出现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同时,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必须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方协作,双向整合。我们知道现代媒体教学过程与一般传统教学过程是一样的,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双向整合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发现、利用和更新,避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倾向。对教师而言就要体现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信息化、学习方式自主化、师生交往民主化。充分发挥信息媒体优势,精心组织教学信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实现传播教学信息的任务,同时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对学生而言就应实现角色转换,要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即网络技术的学习者,网络学习的主体、网络信息的采集处理者、网络信息的交流协作者、网络信息的创新者。只有充分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才能使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达到最优化。 & 二、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作用 (一)创设情境,改变教学方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有个性的,他们的活动受需要和兴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单频技术可以对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融会贯通。例如:在多边形的分类、及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中,我们都可以编制一些带有提问与引导解答相结合的课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保持其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有利于创设学生良好的思维情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促进学习过程的优化    现代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它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的认知工具。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感知事物是通过多种感官进行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记忆成效,形成正迁移。人们获取的信息量和多种感官的刺激密切相关,如果刺激是多样的,那么,信息或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单一的刺激。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生、色、形、动画等丰富多彩的综合效果,给学生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多样的。因此,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强调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认知的主体,学生认知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计算机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有机结合,使数学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活动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中增长才干,解决问题。 (四)、巧设练习及时巩固新知,减轻负担提高素质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注重在认知过程的评价方法与功能,以及突出学生之间的互评和学生自评,是多元化的具体体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参与性,可以有效地解决评价多元化的问题。其一,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把备课时预测的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成电子版练习,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内容,从而使练习更有针对性。其二,利用视频投影仪,可以把教师巡视中发现的学生的典型范例或典型问题展示在屏幕上,或讨论、或质疑、或讲解,便于聚焦学生的思维,达到正确的思路得到强化的目的。其三,利用网络可以实现学生的互评,强化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 (五)、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原则。现代教育教学改革,教师都是最初的创造者和最终的执行者,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根据小学数学教学本身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从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实践教学中寻找切入点,创设具有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广、有弹性且具有创意的学习空间,使以学生为中心、基于资源及交流讨论的全新教学方法得以实现 (六)加强个性化指导,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数学学习不是为了消灭学生间的智力差距,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有差异的学生以有差异的方式和进程学习有差异的数学,从而实现有差异的发展。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优等生积极主动参与,学困生被动消极地跟从。这样,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要求也就无从谈起了。现代教育应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打破了齐步走的局面,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不能解决的&多边互动,因材施教&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分组辅导,个别辅导,交互辅导功能,教师可以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解决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问题。例如,采用基于网络教室的训练型软件进行操作时,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智力、能力的状况,根据自己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适当地选择不同层次的题目和不同的速度来进行解答。对于解答的结果,计算机可以及时进行评判,并进行鼓励和赞扬。如果学生遇到了一些疑难问题,还可以点按帮助按钮来答疑解惑。学习中,学生始终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态,没有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自身的潜能得到了应有的发挥,甚至会有超水平的表现。张扬了个性,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保障了不同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大众数学思想。 & 三、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要讲求实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课型都适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要做到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机统一。1、该用则用,不该用就不要勉强,能用实物演示的,何必一定要制成三维动画? 2、在多媒体课件中运用的媒体种类不是越多越好,色彩越鲜艳越好,声音、图像的动感效果越强越好。只有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表现媒体,根据各种媒体的特点,扬长避短,制作出符合小学数学课特点并展现多媒体技术优势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巨大威力。课件内容的表现形式应力求美观大方、屏幕内容可读性强。应综合考虑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特点和小学生的特点,合理组合呈现方式,确保重点内容得到突出。恰当使用图形、图像和声音,可以促进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要成为课堂交流的障碍 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辅助功能。首先,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服务于教学,课件的表现形式要简洁明了,不能繁琐,更不能花哨,切忌为了装门面加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且有碍学生注意力集中的东西。第二,呈现信息的容量要适当,符合小学生的心理承受度,设计课件时应把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上,每堂课突破一两个难点足矣,不要面面俱到。第三,内容、形式不可牵强附会,以免偏离教学的主要目标。要注意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最后,在多媒体课件编辑合成过程中,要通过艺术性、教育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有效地在教学中突破难点和突出重点。 课堂教学不是对信息进行简单的传递和接受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的心灵相互沟通的过程。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志。&学生在听课的时候是渴望教师的眼神和自己的眼神互相碰撞,从而产生感情的共鸣。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认知产生影响,教师板书时的动作与速度对于引领学生的思维走向、聚集学生的注意力等方面都会产生作用。总之,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交流不行,学生从教师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中获得的人生启迪是任何技术无法代替的。 (三)、不要忽视先进的教学理念,一味追求信息技术的&技术含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重在其&实用价值&,并非其技术含量的高低。有的老师认为软件越高级,会用的人越少越好。其实这偏离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初衷。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的现代化,远胜于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教师要认真钻研教育理论,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规律,使信息技术在教师的驾驭下发挥最佳作用。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要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表现在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局限于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抽象思维在很大成分上要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程度的具体形象性,两种思维联系得十分密切,但发展的并不平衡。因此,决定了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要借助大量的直观材料和物象。这是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目的。计算机课件能够使静态变动态、抽象变形象,但是过多地使用信息技术,把一切抽象问题都形象化,反而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抽象能力的削弱将导致数学后继学习的困难。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分寸&,该让学生想象的让学生想象,该让学生概括的让学生概括,该让学生推理得出结论让学生推理,信息技术只是提供材料或是加以验证而已。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无疑是给传统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何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如何把信息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化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因此,我们应当充分挖掘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并努力整合于数学教学之中,开创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天地。 & 【参考文献】: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3、曹立月 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 《小学数学教育》j 合刊 4、1、《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刘凤翥 & & &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当前位置:>>>>
辽宁省2006下半年实施高中的课程改革,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促使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面我将结合多年的教学,以信息技术下的具体课堂教学为背景,通过一个综合的案例展开对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索与研究,把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的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案例、《指数函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结构分析:
(1)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2)教材从一个关于细胞分裂的具体问题引入指数函数的概念,既说明指数函数的概念来源于生产实践,也便于学生接受。在讲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时,要说明它的定义域是什么,为什么要规定a是一个大于零且不等以1的常数。
(3)函数图像是研究函数性质的直观工具,利用函数图形便于学生掌握函数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
(4)利用具体的指数函数的图像,分析它们的特征,并得出指数函数的性质。
(5)指数函数单调性是可以证明的。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事例(如细胞分裂,考古所用的C14的衰减,药物在人体内的残留量的变化等)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和特殊点。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像,探索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指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观察、分析、归纳、抽象、概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教学媒体(如计算机或计算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过程:
问题的提出
(1)细胞分裂问题。
细胞分裂,每次每个细胞分裂为2个,则这样的细胞第一次分裂后变为两个细胞,第二次分裂后得到4个细胞,第三次分裂后就得到8个细胞……
在这个问题中,分裂的次数是一个变量,我们把它看作自变量,用x表示,每次分裂后,细胞的个数是一个变量,显然这个变量是自变量x的函数,用y表示。如何来计算y?
(2)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衰变为其它物质,每经过一年剩留的物质质量约是原来的84%。求出这种物质的剩留量的时间(单位:年)变化的函数关系?这样的函数有什么样的性质呢?(建构实现探索、交流、互动的教学环境,从师生的双边活动中分析教学获得的发生过程和认知结构的建立与完善)
问题的探索
学& 生:部分学生经过思考后提出:要想解决以上的问题必须找出两个引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定义一种函数,然后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几何画板》做出此种函数的图像来看看这种函数有什么样的规律。进而得出函数的性质。
教& 师:好,我们先来找一找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现在分两组对两个引例进行讨论。
学生第一组:&& x=0,y=20=1;
&&&&&&&&&&&&&& x=1,y=21=2;
&&&&&&&&&&&&&& x=2,y=21×2=22=4;
&&&&&&&&&&&&&& x=3,y=22×2=23=8;
&&&&&&&&&&&&&& ……
归纳出:第x次分裂后,细胞的个数y=2x是一个函数,有这个式子,任给一个x值就可以求出对应的y值。
教& 师:函数的定义域是什么?
学& 生:非负整数。
学生第二组:设最初的质量为1,时间便两用x表示,剩留量用y表示。则
&&&&&&&&&&&&&& 经过1年,y=1×84%=0.841;
&&&&&&&&&&&&&&&&&&&&&&&&&&& &经过1年,y=1×84%×84%=0.842;
&&&&&&&&&&&&&& ……
归纳出:经过x年,y=0.84x,定义域是正整数
教& 师:这两个函数是同类函数么,自变量都出现在什么位置上?
学& 生:是同一类函数,都出现在指数位置上。
教& 师:我们把这种的函数叫做指数函数,板演指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y=ax(a0,a≠1,x∈R)叫做指数函数。
教& 师:为什么不能a=0,a&0,a=1& ?
学& 生:a =0 当x&0时,ax 恒为0 ;当x≤0时,ax无意义
&&&&&&& a≤0时,ax无意义
&&&&&&& a=1 时,对于任意一个x,y=1x=1是一个常量,没有研究的必要。
巩固练习 :
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指数函数
(1)y=(-3)x&& (2)y=-3x(3) y=3x-1(4)y=2*3x (5) y=32x
下面我们重点来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
教& 师:我们通常采用什么方法来画函数的图像?
学& 生:描点法。我们可以使用《几何画板》应用软件,这样可以节省时间,而且图像会更准确、更直观。
(手工描点,大量的重复没有实际意义的过程浪费时间耽误了课程的进度而且学生描点画出的图像由于所用工具和人为等原因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严重的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
教& 师:好,现在我们就利用《几何画板》来作出& y=(0.5)x,y=(0.1)x,y=(2)x,
&y=(10)x的图像。分两组对图像进行研究并归纳函数的性质。
利用人教社教材配套的《几何画板》教学软件“指数函数的图形.gsp”教师现场依次、快速的绘制出了&&& y=(0.5)x,y=(0.1)x,y=(2)x, y=(10)x,的图像。整个过程不过几分钟的时间而且做出的图像准确美观。
在大屏幕上分别出现四个函数的动态图像如图5图6 所示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了很好的教学情境,学生们被函数图像生动的动态效果深深地吸引,激起了探索的兴趣。
(此处把y=(0.5)x,y=(0.1)x的图像作为一组,利用《几何画板》画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下,不但可以观察出图像的共同点,还可观察出“a”对同一类函数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包括图6图7的作用也体现了这样一点)
教& 师:请大家通过讨论后进行总结和记录,并和课本上所写的进行比较(这些问题以提纲的形式出现在大屏幕上,使学生归纳时的思路清晰,提纲挈领。而这种形势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是很简单的事情,可以用超文本的形式既可以逐条出现也可以一起出现)。
(1)指数函数的a有什么特点
(2)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3)函数图像的分布和经过的特殊点
(4)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
几分钟后教师提问第一组学生:&
(1)这些指数函数的a都满足:0&a&1
(2)定义域:x∈R,定义域:y&0
(3)图像分布在x轴的上方且都点(0,1)
(4)函数在R上为单调减函数;为非奇非偶函数
学生第二组:&
(1)这些指数函数的a都满足:a&1
(2)定义域:x∈R,定义域:y&0
(3)图像分布在x轴的上方且都点(0,1)
(4)函数在R上为单调增函数;为非奇非偶函数
&&& 问题的解决
教师又把4个图像画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下(如图7)
(此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同一坐标系下快速做出4个图像,并以文本的形势指出性质总结的方向,不但节省了时间,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处理、抽象概括、反思与构建等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含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进而突破本节的难点,掌握本节的重点。)
对两个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出指数函数y=ax(a0,a≠1,x∈R)具有如下性质:
(1)定义域是实数集R,对于任意实数x都有y&0,即值域是(0,+∞)。
(2)函数图像在x轴上方且都通过(0,1)
(3)当a&1时,这个函数是增函数; 当0&a&1时,这个函数是减函数。
巩固练习:
(1)函数y=2*a2x+3(a0,a≠1)的图像恒过哪个点?
(2)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比较下列各题中值的大小
①& 1.7a与1.7a+1,&& ②& 0.8-0.1与0.8-0.2 ③& 已知(4/7)a &( 4/7)b& ,比较a、b的大小④& a0.7 & a0.8
小结及作业:本结重点要熟悉和掌握与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作业教材P100.2.3
教学评析与反思
(1)教法、学法分析:本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理念和教师的指导下的教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探索的热情。如指数函数概念和指数函数的性质学习中,用传统教学使用描点法做出4个指数函数的图像是难以实现的,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难题迎刃而解,学生通过《几何画板》这一教学软件快速、轻松做出指数函数图像的动态图像,并借此逐步探究归纳出指数函数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执因索果,发现问题所蕴含的规律和思想,揭示数学的本质,从而使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得以实现,主动性得以发挥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中主要负责引导,启发,组织学生讨论学习,提示研究的方向控制课堂的进度和节奏,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2)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分析:①问题引入的设计思想。探究性的思维需要有一定的激发条件,而数学本身就源于社会的生产实践,并最终服务于社会生产。利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创设情境,启动学生的思维是最好的选择,体现了数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理念,这两个实例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并且对于两个自变量的关系式提炼又是前一节课的内容,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这样,问题就被设定在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因此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们异常兴奋,思维活跃,可以看出激发出了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兴趣,为指数函数的概念甚至是性质的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② 重点、难点突破的设计思想: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是要求学生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利用信息技术的先进手段即应用《几何画板》绘制出a&1,0&a&1两类图像若干,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像分组讨论交流协作,最终归纳出函数的性质,通过对此内容的学习同时也加强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和交流协作的思想的渗透。使学生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处理、抽象概括、反思与构建等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含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进而突破本节的难点,掌握本节的重点。
(3)信息技术支持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势
?信息技术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瑞典数学教育家皮?波曼在《未来的数学教与学》一文中指出:未来的“学”应该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未来的“教”应是以现代的理论为指导的教,而不是凭感觉和经验方式的教。适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使强调实践、操作和研究行为,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注重合作交流、情感体验的“活动式教学”得以实现。此案例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配套的完全用《几何画板》制作的课件,充分地展现了信息技术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势:第一、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师对数学语言文字、符号、图形、动画、实物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与管理,从而使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实现的教学设计、课程内容、数学思想更直观地呈现,更容易表达。如案例中四个指数函数 y=(0.5)x,y=(0.1)x,y=(2)x, y=(10)x图像在传统的教学中这么迅速直观地体现在学生面前,是无法实现的,教师只能告诉学生我们可以通过描点法画出函数图像然后直接做出图像让学生观察总结规律,生硬、缺乏动态的效果和说服力;第二、信息技术使数学教师获得解放,使他们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在考虑教学设计上。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构建多元联系的、灵活可变的、蕴涵重要数学内容过程和方法的、交互性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活动的源泉,同时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信息技术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要变被动的接收式学习为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有机会在一种真实的、体现数学发现与演绎过程的环境中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进行实验、研究和发现。多媒体和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最终的目的是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修养,改变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从而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的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和教学难点的突破。利用直观动态的体现数学内在规律的《几何画板》教学软件,设计好流程、合理解释和演示,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一些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原理和规律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信息技术还是一种产生数学问题、促进数学思考的“催化剂”。信息技术为数学学习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实践活动空间,它为学生通过丰富的活动而不仅仅是依赖语言来构建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了可能。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而获得对新知识的深刻理解,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真谛,领悟数学的本质,使学习的变革“落在实处”。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