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纸浆的锡如何锡渣分离机

含有铁的锡合金如何将铁与锡分离开?
含有铁的锡合金如何将铁与锡分离开? 5
补充:试过了 很难融化, 融化后还是含铁的锡合金
电解法是?怎么操作啊!谢谢
用稀硝酸做电解液,用纯铁做阴极,用铁锡合金做阳极,通电后在电解液中反应,就可以得到铁和硝酸锡溶液,再用同样的方法把锡分离出来就行了
我试试!! 能留联系方式吗,!我QQ
我QQ是,不客气,能帮到你就好
的感言:非常感谢
其他回答 (2)
锡的熔点比铁低,加热灼烧就可以分离了。
那就用化学的方法,放在锡的盐溶液里面,锡就被置换出来了,至于铁,就牺牲了。
锡的盐溶液是什么? 学名叫什么!
铁没有用只是把锡的纯度提高些
直接用稀盐酸,把铁反应掉,得到锡后,再把铁分离出来
麻烦点 用两次溶液来置换,第一次可以用盐酸和锡反应把铁分离出来,第二次用其他金属把锡溶液中的锡置换出来。锡的化学式是Sn
盐酸和锡反应特别慢! 基本上不起反应!!!
我是试过了盐酸不能把铁分离出来
以前见过别人在融化锡铁合金后加一种化学试剂 铁就漂出来了 但是不知道那中化学试剂是什么
对不起啊,我只是个初三学生,所以.学识尚浅,关于锡的反应我还没真正接触过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理工学科领域专家店铺综合评价:
> 全自动无铅锡渣分离机
所在地:中国 广东 深圳
联系人:李小姐
固定电话: -86-755--2
公司传真: - -86-755--2
来电时请说是在马可波罗看到的我
微信扫一扫
全自动无铅锡渣分离机的详细信息
品牌/型号:TR/TR-400
适用介质:锡渣
应用领域:SMT
全自动无铅锡渣分离机1.进料系统 (1)发热管:采用220VAC/1.4KW×4,进口发热管; (2)控温方式:采用PID+SSR模式; (3)升温时间:约5min; (4)料斗容量:约45KG; (5)调速方式:齿轮定速; (6)搅拌电机:380VAC/200W (7)转速:2-15转/分 (8)料斗角度:倾斜角度30°,方便快速进料。2.& 分离系统 (1)发热管:采用220VAC/0.5KW×7和220VAC/0.9×5,进口发热管,2年包换; (2)升温时间:约8min; (3)溶解温度时间:约30min; (4)分离电机:220VAC/200W; (5)转速:5-15转/分 (6)炉胆倾斜角度:1-3°可调,使锡渣充分还原,提高还原率; (7)过滤:采用筛网式,使成品锡纯度更高。(8)容量:45KG 3.& 成型系统 (1)控制方式:采用光电控制,自动化程度高; (2)传送电机:220V/120W; (3)冷却:内置强制冷却,喷口风温25℃,减少氧化,确保锡面光滑; (4)锡槽:经过防氧化处理,使成品锡更加美观。4.& 整机外型尺寸(L×W×H):1650mm×1060mm×1600mm 5.& 启动功率:15KW 6.& 正常功率:≤8KW 7.& 重量:350KG 8.& 电源:3相/380VAC & & 锡渣还原机设备特点:1.外观采用灰色调设计,内敛高贵;2.前方观察窗,方便维护和操作;3.强冷却设计,保证焊锡的快速冷却及成型,减少氧化确保焊锡表面光泽度;4.采用触摸屏操作,人性化界面设计,为操作者提供方便;5.采用耐高温、防腐蚀材料,多重安全设计,保证设备和人员的安全;6.优化的算法,提供稳定的控温效果;7.进料系统采用离心搅拌设计,使锡渣的输入具有连续性既快捷又均匀; 8.全密闭离心过滤,三次分离,确保废渣含锡量≤0.04%;9.分离部分手动升降调节倾斜度以确保腔内的残留废渣有效清除;
以上是全自动无铅锡渣分离机的详细信息,如果您对全自动无铅锡渣分离机的价格型号、图片有什么疑问,请 或
全自动无铅锡渣分离机相似产品
全自动无铅锡渣分离机联系方式
供 应 商:
人:李小姐
联系电话: -86-755--2
传  真:- -86-755--2
&&&&&&&&&&&&&&&&&&&&&&&&
公司地址:中国 广东 深圳
中国 广东 深圳市南山区 白石洲沙河集团金三角大厦6楼622室
邮政编码:518053
全自动无铅锡渣分离机相关搜索
马可波罗网郑重提醒:过低的价格和夸张的描述有可能是虚假信息,请买家谨慎对待,谨防欺诈。欺诈行为举报邮箱:。
联系电话:*
允许同品类其他优质供应商联系我
我需要采购全自动无铅锡渣分离机,请供应商联系我....
马可波罗&&全心服务DIN38407 有机锡测试 中文译稿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DIN38407 有机锡测试 中文译稿
D​I​N80-3​ ​水​质​ ​有​机​锡​化​合​物​的​测​定​ ​中​文​译​稿​
​
​不​太​专​业​,​供​参​考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含39979料怎样分离银和锡_百度作业帮
含39979料怎样分离银和锡
白银提炼和回收专利技术 1、铋银锌壳真空提取银、铋和锌 2、不纯卤化银转化为超纯金属银 3、超纯金属银的制备 4、从废感光材料沉淀银泥中回收银的方法 5、从废乳剂、废片中回收银的方法 6、从废摄影液中回收银 7、从复合材料中分离和回收银或银合金的新工艺 8、从固相感光材料回收银的方法 9、从含铂碘化银渣中回收银铂的方法 10、从金矿中综合提取金、银、铜的工艺过程 11、从硫化物铜矿中浸提回收铜、银、金、铅、铁、硫的方法及设备 12、从氯化银废液中回收银的方法 13、从锰银矿生产硫酸锰和提取银的方法 14、从难处理金矿中回收金、银 15、从铅阳极泥提取金、银及回收锑、铋、铜、铅的方法 16、从铅阳极泥中回收银、金、锑、铜、铅的方法 17、从铅阳极泥中回收银、金、锑、铜、铅的方法 2 18、从铜电解阳极泥中提取金、银的萃取工艺 19、从稀溶液中电解回收铜或银的装置 20、从照相显影液中提取银的方法 21、催化焙烧湿法提银工艺 22、萃取和回收银的方法 23、低温硫化焙烧—选矿法回收铜、金、银 24、电影胶片冲洗水中银的提取方法及装置 25、电影胶片洗印厂污水中银的回收方法及装置 26、多功能电子提银机 27、改性活性碳纤维还原吸附提取金属银 28、高锰硫铁银矿湿法提银工艺 29、高锰硫铁银矿湿法提银工艺 30、高铟高铁锌精矿的铟、铁、银、锡等金属回收新工艺 31、含银废液回收银工艺及其装置 32、含银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工艺 33、化学耗氧量废液中金属银回收仪 34、加盐培烧一氰化法从含铜金精矿中综合回收金,银,铜 35、碱硫氧压浸出提取金银方法 36、胶片洗印定影液再生兼回收银装置 37、胶片洗印水洗水中痕量银回收方法 38、金泥全湿法金、银分离新工艺 39、离子浓度在线解析型智能正反向脉冲提银装置 40、难浸独立银矿浮选银精矿提取银和金的方法 41、漂定液提银再生机 42、热酸浸出-铁矾法炼锌工艺中锗和银的富集方法 43、试纸法快速测定金和银 44、提高焙烧-氰化浸金工艺中银的回收率的技术方法 45、提高含硫铜铅金银矿中银回收率的方法 46、提取金、银的石硫合剂的配制方法 47、小型提银机 48、一种从含金银物料中分析金、银量的方法 49、一种从难浸金、银精矿中提出金、银的方法 50、一种从银阳极泥提金的新工艺 51、一种低银含量锡阳极泥提取银的方法 52、一种废彩色感光材料回收银的方法 53、一种焊锡阳极泥硝酸渣提取银和金的方法 54、一种微量银废液回收银的方法 55、银矿全湿法制取海绵银和硝酸银 56、用巯基乙酸(盐)和硫脲联合浸提金、银的方法 57、用石硫合剂提取金、银的方法 58、用于提纯银的配方及其快速湿法银提纯方法 59、由电解含银萃取有机相制备高纯银的方法 60、载氯体氯化法浸提金和银金属循环过程中渣化法分离铁与铜锡等元素技术的基础研究--《上海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金属循环过程中渣化法分离铁与铜锡等元素技术的基础研究
【摘要】:尽管不断有各种各样的新材料问世,工程材料也日趋多元化,但钢铁材料仍是现代人类社会最广泛使用的材料。在目前使用的金属材料当中,钢铁所占的比例在90%以上。随着地球矿产资源的迅速枯竭,废钢必将成为钢铁生产的主要原料来源。因此,逐步建立以废钢铁为原料基础的钢铁冶金体系,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循环型经济社会的必然要求。
本文论述了废钢循环在整个循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及其在钢铁材料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首次明确地指出了采用稀释法利用回收废钢方法的负面效应,这种利用方式还是停留在线性经济的思维定式里。此类仅以成本最低为原则的利用模式已经不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
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都表明:钢材的纯净度对其性能和使用寿命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在金属循环过程中维护和保持金属基体的纯净性是至关重要的,未来废钢价值的大小将主要取决于废钢中有害残存元素的含量。
本文对渣化法分离黑色金属与有色金属元素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对废钢中最为常见的有害残存元素铜、锡在富FeO熔渣中的氧化溶解行为进行了研究。在1873K温度条件下,与金属铜溶液平衡的纯氧化铁熔渣中含铜量为2.04%,熔渣中的铜含量随着渣中CaO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γCuO_(0.5),并得出γCuO_(0.5)与熔渣中CaO含量之间的产系:
γCuO_(0.5)=3.95-2.31exp(-(CaO%)/16.63)
在1873K温度条件下,与金属锡溶液平衡的纯氧化铁熔渣中含锡量为8.07%。锡的氧化溶解随着熔渣中,CaO含量的增加仅略有下降,说明CaO含量对锡的氧化溶解的影响小于其对铜氧化溶解的影响。相比之下,锡的氧化溶解更容易受到氧分压的影响。得出的γSnO与熔渣中CaO含量之间的关系为:
γSnO=1.37-0.021(CaO%)
采用化学平衡法对铜、锡元素在富FeO熔渣与金属液之间的分配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1823K~1923K的温度范围内,得出的(Cu%)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为:
当[Cu]=10%时,(Cu%)=-1.18+8×10~(-4)T;
当[Cu]=1.96%时,(Cu%)=-0.75+5×10~(-4)T;
而在[Sn]=0.71%时,温度对锡在渣金间分配的影响甚微。铜在渣金间的分配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温度对低浓度下的分配比影响更大一些,在高浓度时其影响变小,分配比的增势明显变缓。
根据渣金间的化学平衡研究了铜在富FeO熔渣与金属溶液之间的分配比,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5【分类号】:TF702.3【目录】:
ABSTRACT12-15
第一章 绪论15-29
1.1 循环经济与金属循环15-19
1.1.1 循环经济的本质特征15-17
1.1.2 金属循环中的废钢循环17-19
1.2 废钢循环在钢铁生产中的作用和意义19-22
1.2.1 废钢是钢铁生产的重要含铁原材料19-20
1.2.2 废钢循环利用对资源和能源的节约作用20
1.2.3 废钢循环利用的环境保护作用20-22
1.3 钢铁生产炉料结构的变化与发展趋势22-26
1.3.1 现有的钢铁生产炉料结构22-23
1.3.2 钢铁生产炉料结构的变化23-26
1.4 一次金属生产技术的进步对金属循环利用率的影响26-28
1.5 本章小结28-29
第二章 钢铁生产对废钢的质量要求29-43
2.1 钢铁生产对废钢的质量要求29-31
2.1.1 钢铁生产对废钢的一般要求29-30
2.1.2 钢铁生产对废钢化学成分的要求30-31
2.2 废钢中有害残存元素的影响及其行为31-34
2.2.1 废钢中有害残存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31-33
2.2.2 废钢中有害残存元素在炼钢生产过程中的行为33-34
2.3 废钢中有害残存元素的蓄积与废钢的循环利用率34-38
2.3.1 废钢中有害残存元素的蓄积状况34-37
2.3.2 废钢中有害残存元素的蓄积与废钢的循环利用率37-38
2.4 关于废钢价值的再认识38-42
2.5 本章小结42-43
第三章 金属循环利用过程中金属元素的分选与分离技术43-57
3.1 固态下单质金属的分选技术43-47
3.1.1 常温(低温)破碎拆解法43-44
3.1.2 磁选法及涡电流分选法44-45
3.1.3 人工智能分选法45
3.1.4 铜铝风力分选法45
3.1.5 冰铜(硫化物)反应法45-46
3.1.6 熔铝法46-47
3.1.7 气—固相反应法(氯化法)47
3.2 钢水中铜、锡等元素的分离技术47-52
3.2.1 气化(氨盐)分离法47-49
3.2.2 真空分离法49-50
3.2.3 熔铅法50
3.2.4 CaO-CaC_2法(钙反应法)50-51
3.2.5 过滤吸附法51-52
3.3 铁与锡的元素分离技术52-54
3.3.1 碱性电解液电解法52
3.3.2 碱性溶液浸出法52-53
3.3.3 氯化法53-54
3.4 其它元素的分离技术54-55
3.4.1 废钢中锌的去除技术54-55
3.4.2 其他元素的去除55
3.5 本章小结55-57
第四章 渣化法分离钢水中有价金属元素的理论基础57-79
4.1 渣化法分离黑色金属与有价金属元素的基本原理57-61
4.2 相关熔体的相图及其热力学性质61-66
4.2.1 Fe-Cu系61-63
4.2.2 Fe-Sn系63-64
4.2.3 Fe-O系64-65
4.2.4 Cu-O系65-66
4.3 渣化法分离钢水中有价金属元素的渣系选择66-73
4.3.1 FeO-Fe_2O_3-CaO系68-69
4.3.2 FeO_n-CaO-SiO_2系69-71
4.3.3 FeO—Fe_2O_3-MgO系71-72
4.3.4 Cu_2O-Fe_2O_3系72-73
4.4 富FeO熔渣的物理化学性质73-77
4.4.1 富FeO熔渣的密度73-74
4.4.2 富FeO熔渣的粘度74-75
4.4.3 富FeO熔渣的表(界)面张力75-76
4.4.4 富FeO熔渣的氧化-还原性76-77
4.5 本章小结77-79
第五章 铜、锡在富FeO熔渣中氧化溶解行为的研究79-99
5.1 实验设备与实验方法79-81
5.2 实验结果81-84
5.2.1 熔渣的成分分析81-82
5.2.2 熔渣的X射线衍射分析(XRD)82-84
5.3 分析与讨论84-91
5.3.1 铜在氧化铁熔渣中的氧化溶解84-86
5.3.2 锡在氧化铁熔渣中的氧化溶解86-88
5.3.3 熔渣成分对铜、锡在渣中氧化溶解的影响88-91
5.4 熔渣的显微观察与分析91-93
5.5 熔渣中金属相的定量测量93-98
5.5.1 定量测量的基本原理93
5.5.2 显微镜下矿物定量符号的基本定义与公式93-95
5.5.3 自动图像分析仪的基本组成95-96
5.5.4 测量结果96-98
5.6 本章小结98-99
第六章 铜、锡元素在富FeO熔渣与铁溶液间分配规律的研究99-112
6.1 实验方法99-100
6.2 实验结果100-101
6.3 分析与讨论101-108
6.3.1 温度对铜、锡在渣金间分配比的影响102-103
6.3.2 铁溶液中铜含量对渣金间分配比的影响103-105
6.3.3 熔渣成分对铜、锡在渣金间分配比的影响105-108
6.4 熔渣的显微观察108-111
6.5 本章小结111-112
第七章 含铜、锡等元素铁溶液渣化过程的实验研究112-132
7.1 铁溶液中元素的氧化机理112-115
7.1.1 铁溶液中元素的氧化机理112-114
7.1.2 铁溶液中元素的氧化方式114-115
7.2 表面吹氧方式下含铜、锡铁溶液的渣化实验研究115-122
7.2.1 实验设备与实验方法115-117
7.2.2 实验结果117
7.2.3 分析与讨论117-122
7.3 深吹氧方式下含铜、锡铁溶液的渣化实验研究122-130
7.3.1 实验方法122
7.3.2 实验结果122-125
7.3.3 分析与讨论125-130
7.4 本章小结130-132
第八章 结论132-136
参考文献136-148
主要符号表148-149
插图一览表149-152
致谢152-15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53-15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建;[D];中南大学;2007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联生;项长祥;李建强;李士琦;洪彦若;R V K;[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李联生,王福明,项长祥,李素芹,刘克明,李士琦;[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王继尧;高秀华;赵秉军;赵家绪;;[J];材料科学与工艺;1993年04期
任玉珑,蒲勇健,王瑜;[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徐宗亮;[J];粉煤灰综合利用;1997年03期
单亦和;[J];钢铁;2001年10期
杨守礼,秦民生,吴胜利,唐文权,张宗瑜;[J];钢铁;1995年05期
张光德,阎立懿,解希元,曹洪涛;[J];钢铁研究;2000年02期
肖玉光,阎立懿,张光德;[J];钢铁研究;2001年04期
田及缓,徐安军;[J];钢铁研究;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DAVID TROTTER DAVID VARCOE;ADAM TREVERROW;;[A];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卷)[C];200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强,杨应凡,吴半农,李荣健,张涛,王琼,陈波,高守刚;[J];四川有色金属;1997年04期
王岭;[J];四川有色金属;2000年03期
杨应凡,徐强;[J];四川有色金属;2000年04期
严群,成先雄,陈后兴;[J];四川有色金属;2005年01期
栗红,孟劲松,孙家俏,夏顶忠;[J];鞍钢技术;2003年02期
李广帮;赵成林;赵素华;王丽娟;张维维;;[J];鞍钢技术;2009年04期
张维维;赵成林;李广帮;王丽娟;;[J];鞍钢技术;2010年02期
梁祥远;齐志宇;辛国强;谭大勇;;[J];鞍钢技术;2010年03期
曹东;万雪峰;李德刚;廖相巍;赵刚;贾吉祥;;[J];鞍钢技术;2010年06期
刘文飞;李超;马宁;崔福祥;苏小利;;[J];鞍钢技术;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慧;张广胜;王心源;;[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冯丽芳;闫焉服;郭晓晓;赵培峰;宋克兴;;[A];2008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李冠军;;[A];河北省2011年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与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王玉胜;闫卫兵;王海龙;杨雄伟;;[A];河北省2011年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与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韩跃新;孙永升;高鹏;李艳军;赵庆杰;;[A];2009中国选矿技术高峰论坛暨设备展示会论文[C];2009年
韩跃新;刘杰;李艳军;张淑敏;赵庆杰;;[A];2010'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0年
肖军辉;张昱;;[A];2010'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0年
彭小辉;李玉刚;李俊桥;何生平;王谦;;[A];2011年第九届全国连铸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周国红;张海龙;张昭;王士维;;[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吴志生;高珊;刘翠荣;靳鹏飞;;[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士金;[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黄芳;[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朱煜;[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何环宇;[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刘大春;[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陈敬超;[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陈步明;[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梅向阳;[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周晓龙;[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毕贵红;[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茜;[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李含建;[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徐蕙;[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沈闯;[D];郑州大学;2010年
王岩;[D];郑州大学;2010年
王家华;[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林爽;[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王威;[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林鹏;[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张喻;[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渝生,曹传根,齐渊洪,任志国,许海川,孔令坛,黄典斌;[J];宝钢技术;1999年05期
冯俊小,乐恺,王尚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李素芹,于秉杰,李士琦,李联生;[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李志文;[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丁涛,肖兴国;[J];东北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李锁在,廖立兵;[J];地学前缘;2000年02期
李永全,陈宏,周渝生,李咸伟,甘青松,陈炳庆;[J];钢铁;1999年09期
陈宏;[J];钢铁;1999年11期
段东平,万天骥,任大宁;[J];钢铁;2001年08期
王尚槐,冯俊小,南士卿,牛永胜,李惠朝,张美焦;[J];钢铁;2005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昌安;[D];中南大学;2004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建;朱锦明;熊林;赵晓岩;林金嘉;彭新;;[J];宝钢技术;2013年02期
黄柱成;杨道广;易凌云;;[J];金属矿山;2012年05期
张元波;周友连;姜涛;韩桂洪;李光辉;许斌;;[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春铁军;[D];中南大学;2010年
杨道广;[D];中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树模;[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86年08期
李联生,项长祥,王长华,李素芹,曹杰,李士琦;[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R.W.V 霍尼康;卜万龙;;[J];材料科学与工程;1986年01期
冼爱平,张盾,王仪康;[J];钢铁;1999年10期
杨守礼,秦民生,吴胜利,唐文权,张宗瑜;[J];钢铁;1995年05期
徐匡迪,蒋国昌;[J];中国工程科学;2000年07期
于广石,俞景禄;[J];钢铁研究;1998年03期
张光德,阎立懿,解希元,曹洪涛;[J];钢铁研究;2000年02期
杨守礼,张建良,黄典冰,唐文权,张宗瑜;[J];化工冶金;1996年01期
张光德,阎立懿;[J];化工冶金;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先明,李殷泰;[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2期
凌天鹰,徐匡迪,蒋国昌;[J];钢铁研究学报;1990年01期
魏季和,刘宗远;[J];金属学报;1994年20期
唱鹤鸣,陈伯平,陈梓庆,赵沛,傅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6年06期
吴铿,储少军,潜伟;[J];钢铁;1998年11期
杨元修;[J];焊接技术;1999年03期
黄诚伟;[J];辽宁建材;2001年02期
常鹏北,朱世俊;[J];化工矿物与加工;1976年02期
崔源声;;[J];砖瓦世界;1984年22期
姜茂发,李连福;[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季松涛;张应超;;[A];第三届北京核学会核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束奇峰;张家芸;Du SS.S;[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3)[C];2003年
吴铿;冯宝泽;王涛;李安军;熊国兰;许江明;;[A];2004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4年
张述明;;[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贡文政;段合龙;梁钦锋;刘海峰;于遵宏;;[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李具中;李凤喜;魏耀武;李楠;;[A];2008年全国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08年
豆志河;张廷安;姚建明;蒋孝丽;牛丽萍;赫冀成;;[A];第十二届冶金反应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王卫平;任敬武;卿志明;骆军;;[A];中国金属学会第一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束奇峰;胡晓军;周国治;;[A];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上册)[C];2008年
蒋德阳;刘巍;史志凌;;[A];中国金属学会第一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白茂槐;[N];中国冶金报;2010年
;[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任佑;[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杨铧;[N];中国建材报;2006年
肖英龙;[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肖英龙;[N];世界金属导报;2002年
李炜 登文;[N];中国贸易报;2008年
方金兰?刘爱军;[N];经济参考报;2007年
蔡波;[N];上海科技报;2008年
冯威力;[N];中国化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剑;[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潘新潮;[D];浙江大学;2007年
王明玉;[D];东北大学;2005年
伍继君;[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李晓泉;[D];天津大学;2007年
于燕文;[D];天津大学;2005年
谢兵;[D];重庆大学;2004年
孙铭山;[D];上海大学;2004年
张东力;[D];东北大学;2003年
李大纲;[D];东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洪刚;[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侯明;[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王兵;[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李福民;[D];河北理工学院;2001年
赵金成;[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王希保;[D];山东大学;2006年
汪姣;[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金杨;[D];重庆大学;2008年
田雨;[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08年
周龙文;[D];东北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制作纸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