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很多西欧人都想开辟新航路时,为什么葡萄牙和西班牙与葡萄牙的关系率先实现这一梦想

开辟新航路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开辟新航路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试题 为什么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开辟新航路方面走在最前面?(北京四中网校-〉名师答疑-〉高二-〉历史) 
  欢迎您!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试题 为什么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开辟新航路方面走在最前面?
  为什么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开辟新航路方面走在最前面?
谢谢
yujie920618
  殖民活动
  为什么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开辟新航路方面走在最前面? 谢谢品史论今——周清华工作站
当前位置:&&&
第5课 开辟新航路
上传: 周清华 &&&&更新时间: 15:32:13
《新课程人教版 必修2& 学案》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
一、东方的诱惑&
背景1.原因
(1)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西欧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和&&&&& 的出现。
(2)社会根源:《&&&&& 》的诱导,欧洲人渴望到东方&寻金&。
(3)商业危机: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 。
(4)政治原因:葡萄牙和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5)精神动力: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
2.条件:欧洲&&& 和&&&&&&& 的发展。
二、新航路的开辟
时间 人物 航线 支持者
年 迪亚士 西欧-好望角-西欧 葡萄牙王室
1492年 哥伦布 西欧-美洲-西欧 西班牙王室
年& 西欧-印度-西欧 葡萄牙王室
年& 环球航行 西班牙王室
三、走向会合的世界&影响
(1)葡萄牙和西班牙从海外获得大量财富,成为欧洲最富的国家。
(2)荷兰、_、_等欧洲国家也纷纷加人海外探险泊行列。
(3)引起&&&&& ,加速了西欧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 世界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体。
(2)以西欧为中心的&&&& 的雏形开始出现。
1.西班牙和葡萄牙为什么走在海上探险的最前面?
(1)政治基础:15世纪晚期,两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有能力支持和提供远航必需的装备和费用,两国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发展航海事业。专制体制在航海行动上具有很大的政治、经济优势。
(2)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航海知识和技术:两国都处在大西洋沿岸,便于出发进行海上探险;两国曾是意大利和尼德兰之间的商业贸易转运站,不仅掌握了丰富的航海知识,而且集中了许多富有航海经验的水手。
(3)宗教因素:信奉天主教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 8世纪初起一直处在外来穆斯林的统治和压迫下,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中,产生了强烈的民族情绪和宗教情绪,他们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以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因此,传播天主教成为他们海外探险和扩张的精神动力。
2.关于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1)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渐结束了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他们通过新航路,贩卖世界各地的商品,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
(2)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地的商品在欧洲市场上出现,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也急剧增加。总之,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典例解析]
例1(09年广东卷)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 )
&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B. 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C. 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D. 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解析:本题可以使用排除法,B选项是片面理解了分界线,这条分界线划分的不仅是大西洋,而是整个地球上两国势力范围的划分,所以B 选项不符合,这一划分没有强调排他性,只是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间的划分,可以排除C。新航路开辟的主要目的是寻找贵金属,传播基督教只是精神动力。排除D。答案:A。
例2.对新航路开辟起决定作用的是
A.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B.航海造船技术的发达
C.欧洲通往东方的商路被切断&&&&& D.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解析:主要考查对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的认识。此题提醒学生在众多原因和条件中区分影响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提高思辩能力。答案:D
例3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把握传播宗教和获取黄金与新航路开辟之间的关系。依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是由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高额利润的追求驱使欧洲人开始了远洋探险。故D项符合题干。答案D
例4.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欧洲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后又进行了工业革命,利用商品输出等形式,把亚、非、美变为他们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的市场,促成了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答案A
例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王,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道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 &&& 哥伦布的《航海日志》
材料二& 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根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哪绵延六百里长的小西班牙岛(指海地岛)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得居民纳贡。
&&&&&&&&&&&&&&&&&&&&&&&&&&&&&&&&&&&&&&&&&&&&&&&&&&&&&&& &&《哥伦布遗言》
材料三& 陛下可以统治此地&&人们可以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掳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污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中。
&&&&&&&&&&&&&&&&&&&&&&&&&&&&&&&&& &&《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
(1)哥伦布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2)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二、三看,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
(3)你怎样认识材料中&公平交易&?
解析:(1)问结合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来分析;(2)问回答时应紧扣材料,透过材料一的现象,比较概括出材料二、三所反映的哥伦布远航的真实目的;(3)问结合材料二中有关哥伦布远航目的来进行分析判断。殖民者往往要为自己的侵略行径作辩护,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答案:(1)奥斯曼帝国控制地中海东岸后,东西方旧商路受阻;哥伦布相信地圆学说,认为向西航行可以绕到东方。
&&&& (2)材料一所述的目的是为了解东方风土人情并使东方皈依基督教;材料二、三说明他们的目的是建立海外殖民统治、掠夺黄金财富。
&&&& (3)既然西方殖民者图谋扩张和掠夺,并已在美洲的某些地方建立殖民统治,强迫殖民地人民纳贡,因此根本不可能存在&公平交易&。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15世纪&西欧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时候&,这样评论主要是因为B
A.当时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 B.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D.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2、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这说明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B
A.美洲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 B.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欧洲出现严重的&商业危机&&&& D.世界市场形成的需要
3、哥伦布曾赤裸裸地说:&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需要的一切。有了黄金,要把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欧洲人对黄金的这种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A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掠夺财富和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
B.掠夺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C.黄金是普遍流通的货币
D.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4.下列关于早期殖民帝国西班牙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A.主要目的是开拓海外商品市场&&
B.殖民地全部在美洲
C.殖民扩张的主要方法是垄断商路、建立商站
D.掠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资本
5、下列航海家的远航活动,按其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C
①达&伽马到达印度& ②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③哥伦布首航美洲&& ④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6、西欧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C
①大西洋& ②印度洋& ③北冰洋& ④太平洋
A.①②③ B.④①③ C.①④② D.④②①
7、1520年,一位萨克森商人在里斯本买到了许多玉米回去赚了大钱,他讲&要感谢上帝&&&,另一位商人说:你还要感谢& D
A.西欧一些特色农业区的资本家种出了玉米
B.葡萄牙商人从摩洛哥运回了玉米
C.阿拉伯人从非洲运来了玉米&&&&&&&&&&&&&
D.葡萄牙人从美洲运来了玉米
8、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是A
&&&& A&&&&&&&&&&&&& B&&&&&&&&&&&& C&&&&&&&&&&&&&& D
9、新航路的开辟之所以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最主要是由于 B
A.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B.人类开始由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走向整体世界
C.证明了地圆学说
D.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开始出现
10、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集中表现在B
A.资产阶级人数增加&&&& B.资本积累速度加快
C.雇佣劳动力增加&&&&&& D.封建地主阶级衰落
11.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是 ①荷兰 ②西班牙 ③英国 ④葡萄牙 D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开辟了沿非洲海岸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航路的是 A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3.美洲的土著居民被称为&印第安人&,定这个名称的是 A
A.哥伦布 B.达&伽马 C.迪亚士 D.麦哲伦
14.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地理大发现&,从而引起&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表现不包括 D
A.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
B.世界各地的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C.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D.西欧市场金银持续贬值,商品价格暴跌
15.新航路开辟以前,人们所知遗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欧洲东部和中部,或者是亚欧大陆及北非等等,总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造成上述对世界认识局限的原因(〕B
A.不同地区资源环境的差异
B.世界各地区处于隔绝闭塞状态气、
C.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I
D.世界各地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
二、材料问答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卑劣的贪欲是文明时代从它存在的第一日起直到今日的动力,财富、财富、第三者还是财富&&不是社会的财富,而是这个微不足道的单个人的财富,这就是文明时代惟一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目的。
&&&&&&&&&&&&&&&&&&&&&&&&&&&&&&&& &&(西)萨尔瓦多&德&马达里亚加《哥伦布评传》
&&& 材料二& 我了解并形容了各种各样的宇宙学、历史学和哲学方面的书,我能全神贯注、得心应手地画出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上的城市、河流和山脉、岛屿与港湾。我自年轻的时候出海以来,至今还不曾离开海上的生活,这种职业似乎使所有干这一行的人都产生了一种想知道世界奥秘的心情。在长期孜孜不倦的探索中,便形成了西航的思想。
&&&&&&&&&&&&&&&&&&&&&&&&&&&&&&&&&&&&&&&&&&&&& &&《哥伦布日记》
&&& 材料三& 哥伦布所航行的海路,迄今无一条船在此海路上行走,&&所遇之遥远的土地,在他们发现之前谁也没有找到过。
&&&&&&&&&&&&&&&&&&&&&&&&&&&&&&&&&&&&&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活动。(要求:内容应包括社会根源、主观条件及其评价,答题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限180字以内。)
17.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1)读图7,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2)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18.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由于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商业危机促成欧洲人开辟新的航路。 因为陆上交通被奥斯曼帝国切断。 同时开辟新航路的客观条件也已具备。
材料二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所有制的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是什么?开辟新航路具备了哪些客观条件?
(2)材料二中&美洲和东印度航路&具体指的是什么新航路?它们是怎样发现的?
(3)据材料二,归纳开辟新航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
第& 5 课 开辟新航路
一、资本主义萌芽& 马可&波罗行纪&& 东西方之间的商路& 航海技术& 造船技术
二、 达&伽马&& 麦哲伦
三、英国 法国&& 商业革命& 世界市场
[同步训练]
1----5BBAAC&& 6----10 CDABB& 11----15 DAADB
16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依据材料评述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活动,评述的内容包括:社会根源、主观条件及其评价。在回答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社会根源时一定要和客观条件相区别;主观条件必须是哥伦布所具备的,要依托材料和课本的条件相区别;评价不能回答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而是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评价。
& [答案]①由于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人们狂热地追求货币和制造货币的黄金。
&&& ②《马可&波罗行记》使很多欧洲人想去东方实现黄金梦,而土耳其对地中海通商要道的控制形成的商业危机促使新航道的开辟。
&&& ③哥伦布本人具备远航的航海经验知识及冒险精神,对财富的渴求的推动。
&&& ④哥伦布的远航及发现&美洲&,又开始了殖民者对美洲的掠夺,给美洲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同时也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17.解析: 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下面的图例和文字说明,找出三幅图的区别,然后根据所学知识,一分为二地分析哥伦布航行美洲给世界发展带来的影响。
答案 (1)范围不断扩大;摆脱了相对孤立,联系不断加强。
&&&& (2)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作出重要贡献;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的殖民统治和掠夺。
i. 18.(1)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社会根源是对黄金的强烈需求和渴望而形成的&黄金热&。客观条件:地圆学说的流行;造船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等航海技术的运用;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物质支持。(2)美洲航路指的是从欧洲到美洲的航路,东印度航路指的是从欧洲到印度的航路。哥伦布率领船队从欧洲向西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从而开辟了到美洲的新航路;达&伽马率领的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了迪亚士所发现的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进入印度洋,麦哲伦的船队绕过南美洲南端进入太平洋、印度洋也到达了印度。(3)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世界的交往;促进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一、&海上马车夫&
(1)地理优势:荷兰濒临&&&& ,手工业发达,商业活动频繁。
(2)政治前提:1581年,摆脱&&&& 的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
(3)制度优势:17世纪时,荷兰已经成为欧洲&&&&&&&& 国家。
(1)荷兰拥有船只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被称为&&&&&&& ;
(2)荷兰商船贩运商品,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1)成立殖民机构:荷兰政府支持商人成立&&&& 等垄断性贸易公司。
(2)参与殖民争夺
①在非洲,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好望角殖民地。
②在亚洲,在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据点,夺得_和&&&& ,侵人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一带,一度占领中国领土台湾。
③在美洲,建立以新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殖民地。
4.结果: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二、&日不落帝国&
(1)地理条件:大西洋航运日趋繁忙,英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2)制度条件:英国在&&&& 年爆发了革命,资产阶级开始掌权。
(3)物质条件: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繁荣。
(4)军事保障:大力发展_力量。
(1)_年,打败西班牙的&_&,西班牙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
(2)17世纪初,成立&&&&&& 等垄断性贸易公司。
(3)17世纪中期,颁布《_》,通过三次英荷战争,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
(4)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_,在印度和北美扩大了殖民势力。
3.结果:建立起&_&殖民帝国,最终确立了世界&&&& 。
三、世界市场的拓展&&
(1)西欧国家通过建立&&&& 与世界各地建立直接的贸易联系。
(2)西欧国家在美洲、非洲、印度进行殖民争夺与扩张。
2.手段:殖民掠夺、海外贸易、_、欺诈等。
(1)抢夺大量财富;
(2)屠杀印第安人;
(3)进行黑奴贸易;
(4) 洗劫印度的_。
(1)对殖民国家:大量财富流人西欧,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 。
(2)对殖民地:给遭受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的破坏和灾难。
(3)对世界:&&&&& 进一步得到拓展。
重点问题突破
1.& 14一17世纪东西方的差距及其原因&
(1)差距:①欧洲处在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亚洲处在封建制度的衰落时代。②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队伍,进行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权,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秩序。在亚洲,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专制的严重压制,日本还是幕府统治的落后国家,印度还处在封建的宗教混战中。③欧洲已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思想洗礼,亚洲的中国和日本却仍在实行&闭关锁国&政策。④欧洲近代自然科学已发展起来,亚洲国家还沉醉于传统科技的总结上。
(2)西方社会迅速发展的原因:①新航路开辟以后,霸占世界主要商路,疯狂抢夺殖民地。②破除了思想领域的禁锢。③国内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发展气氛。④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3)东方国家落后的原因:①封建制度阻碍生产力的发展。②封建专制的强化。③推行重农抑商政策。④闭关锁国,隔断了与世界的联系。⑤维护传统教化,禁锢新思想的传播。
2.关于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一是殖民扩张,一是殖民掠夺。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随着殖民扩张的进行,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由于当时西欧国家的生产力水平还不高,仅仅依靠正常贸易获取的利润,远远不能满足西欧商人的欲望,因此抢掠、欺诈便成了商人在海外贸易时的惯用手段。对金钱的贪欲,驱使西欧的商人奔向世界各地,建立越来越大的市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之中。
[典例解析]
例1(09年上海卷)8.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A.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 B. 爆发民族独立战争
C.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 D. 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解析:考查把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解释的能力,难度较大。血管往往用来比喻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命脉,&被切开的血管&比喻拉丁美洲的命脉被控制和左右,结合拉丁美洲历史上曾经遭受西方殖民侵略的史实可以判断选择D。
例2. 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是& ()
A.在亚洲掠夺的植香木&&&& 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
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 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就开始了罪恶的黑奴贸易,18世纪,英国成为黑奴贸易的主力军,这为其带来了巨大财富,成为其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答案B
例3. 17世纪,国际商业和金融中心是()
A.阿姆斯特丹& B.伦敦& C.威尼斯& D.巴黎
解析: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凭借强大的海上优势,荷兰成为当时世界的商业和金融中心,阿姆斯特丹是荷兰的首都。答案A
例4.& 在建立&日不落&殖民帝国过程中,英国于17世纪击败的主要对手是()
A、法国B.葡萄牙C.西班牙D.荷兰
解析:荷兰是17世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国力强盛,航海业发达,人称&海上马车夫&。为了打击荷兰的海上力量,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由此引发了三次英荷战争,荷兰战败,海上优势被英国取代,故选D。
[同步训练]
ii. 一、选择题
1、17世纪时荷兰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确切的理解是&
A.荷兰的造船业最发达&&&&&&&&&&&&&&&&
B.荷兰经济落后靠替它国运输商品赚钱
C.荷兰成为当时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D.荷兰的交通运输业发达
2、17世纪时世界范围的殖民帝国是
A.西班牙&&&&& B.英国&&&&&& C.法国&&&&&& D.荷兰
3、17世纪中叶,国际金融中心是在D
A 里斯本&&&&&& B伦敦&&&&&&&& C 纽约&&&&& D 阿姆斯特丹
iii. 4.关于英国积极参加殖民扩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iv. A.弗吉尼亚是英国在北美获得的第一块殖民地
v. B.采取&重商主义&政策,并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vi. C.英属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英中、英印之间的贸易
vii. D.扩张的主要方向是南美和非洲
viii. 5.17世纪中期,英国议会颁布了《航海条例》,其矛头指向
ix.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法国
x. 6.欧洲殖民者的扩张充满了暴力、血腥和罪恶,表现为 ①进行欺骗性贸易 ②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 ③进行黑人奴隶贸易 ④进行鸦片走私
xi.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17&18世纪,导致西欧国家进行争夺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积累的迫切要求&&&&&&&&& B.扩张的方向相同
C.扩大市场的需要&&&&&&&&&&&&& D.殖民利益发生冲突
8.新航路开辟后,先后成为贸易强国和殖民强国的下列国家,排列正确的是
A.西班牙&荷兰&英国
B.意大利&西班牙&英国&荷兰
C.葡萄牙&英国&荷兰
D.意大利&葡萄牙&荷兰&英国
9.黑奴制在美洲发展起来的直接原因是
A.印第安人惨遭虐杀,美洲需要大批劳动力
B.黑人身体健壮,远离家乡,不易逃跑
C.黑奴贸易能给殖民者带来巨大财富
D.欧洲殖民者对黑人比对印第安人熟悉
10.殖民扩张给欧洲带来的最大影响是&
A.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贡献
B.为欧洲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C.使欧洲获得了大量黄金
D.使欧洲获得了大量香料
11. &三角航程&持续了数百年,虽然其间充斥着奴隶贸易的血腥,但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表现为()
A.开始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贸易
B.刺激了美洲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畸形发展
C.欧洲的剩余资本得以大量输出
D.进一步促进三大洲商品流通
12.某同学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D.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3. 新航路一的开辟拉开了西欧殖民扩张的序幕。其扩张手段不包括()
A.建立沿海据点B.组建商业公司
C.掠夺黑人奴隶D.输出工业产品
14.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掠夺&& 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封建主阶级衰落
15. 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殖民扩张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C.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
二、材料问答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甘地认为:&使印度贫困的,那是机器。&&机器&&代表一种大罪恶。&&印度的仇敌,&& 是西方的物质文明。&&&&&&&&&&&&&&&&&&&&&& &&《世界现代诸问题》
&&& 材料二 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纺机,毁坏了它的手纺车&&英国在印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受极卑鄙的利益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请回答:两段材料的观点各是什么?是否矛盾?为什么?结合有关史实,简要评价英国对印度侵略的影响和作用。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对不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切难以管理。这个问题16世纪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二:几乎每一个利物浦的市民都成了商人。他们中拿不出一大捆货物者就拿出一小箱&&几乎每个阶级对几内亚的买卖都兴趣浓厚。这真是一股浪潮,无怪利物浦的小船多如牛毛。在利物浦,赚取百分之百的利润并不稀罕。有时一次出航所得净利就可达百夯之三百。1837年,活跃号货船首次处女航,装载了价值1 307英镑货物,运来了殖民地的产品和总额为3 080英镑的汇总支票,其中还未把随后提交的棉花和蔗糖计算在内。
&《资本主义和奴隶制度》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和主要动力。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利物浦商人的贸易特点。
(3)从上述材料中,你认为奴隶贸易和欧洲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有何关系?
【参考答案】
一、大西洋& 西班牙国王& 资本主义& 海上马车夫&& 东印度公司& 马六甲& 锡兰
二、1640& 海军& 1588年& 无敌舰队& 东印度公司 航海条例& 法国 日不落 世界殖民霸权
三、殖民地 抢掠& 国库&& 资本& 世界市场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5CDDDC&& 6----10& DDAAA& 11---15 DDDAB
二、材料简析题
16.提示:材料一主要认为造成印度贫困的是西方的物质文明;材料二认为英国对印度的侵略是一场摧毁当地旧的生产方式,促进社会进步的革命;不矛盾,两段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评价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而殖民扩张的影响本身就具有双重性。英国对印度的侵略给印度带来了灾难,是对印度的掠夺,同时,破坏了印度落后的生产方式(或封建的自然经济),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先进技术,客观上有利于印度社会的进步。
17.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的历史。第(1).(2)问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不能照搬课本知识;第(3)问对奴隶贸易的认识注意从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回答,即奴隶贸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1)美洲殖民地采矿业、种植业、农业发展的需要。获得高额利润。(2)三角贸易:装载货物的船只从利物浦出发,到非洲&换取&黑人奴隶,把黑人奴隶贩到美洲殖民地,再把殖民地的物产和贩卖黑奴所得的金钱运回到利物浦。(3)奴隶贸易是欧洲资本主义殖民制度的组成部分,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手段,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1.前提:随着&&&&&& 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
(1)劳动力:地主们热衷&&&& _,使许多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去工场做工。
(2)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 进一步发展。
(3)资本:殖民掠夺中获得的&&&& 投资于手工工场。
(4&市场: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广阔的&&&&& 。
1.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 &。
2.主要发明:1785年,_研制成改良蒸汽机,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3.完成标志:1840年前后,英国的_基本上取代了_,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1.对资本主义国家
(1)出现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
(2)工厂逐渐集中,形成许多工业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
(3)促使&&&&& 发生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 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4)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 ,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2.对世界市场
(1)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 ,使&&&&& 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2)_和_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3)资产阶级凭借&&&& 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 之中。
(4)19世纪中后期,以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而不是别国,是英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可概括为一个前提、三个条件和一个直接原因。
(1)政治前提:
资产阶级革命使英国的资产阶级统治得以确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经济条件(可能性):
①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奴隶贸易、圈地运动积累了丰厚的资本。
②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大量自耕农失去土地,使资本家获得大量雇佣劳动力。
③技术: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为工业革命的发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商品产量。
(3)直接原因(必要性):
到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了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由于英国国内外市场扩大,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这就对工场手工业提出了技术改革的要求。因此市场的扩大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2. 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提供了物质基础。工业革命用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密切了国际交流。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分工也更具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
(3)为推动国际交流提供了技术和经济条件。它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的经济纽带逐渐形成。
(4)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典例解析]
例1(09年全国卷Ⅱ)1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 )
A.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 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
C.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 D.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
& 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17&18世纪&,这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答案:C。
例2(09年北京卷)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19世纪上半期英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是( )
A. 清教徒受到迫害&&&&&&&&&&&&&&&&&&& B.童工现象开始出现
C. 广大农民丧失土地&&&&&&&&&&&&&&&&& D.产业工人相对贫困
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工业革命&、&19世纪上半期&、&社会问题&等有效信息限定词。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A、B、C项发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之前,排除 正确选项为D。
例3.下列因素中推动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
A.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B.圈地运动的进一步进行
C.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大&&&&&&&&&&&&&&&&&& D.生产技术的不断积累
解析:首先要弄清直接原因就是与事件的发生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或者说是直接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其次,工业革命就是一次技术革命,正是由于市场的不断扩大,需要大量的商品来满足市场,而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生产已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只有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的需求,所以工业革命应运而生。答案:C
例4.下列关于飞梭的说法正晚的是
A.它是由瓦特发明的&&&&&&&&&&&&&&&&&&&& B.是一种水力工具
C.是一种纺织机器,是工业革命的开始&&& D.它的出现提高了织布速度,使纺纱供不应求
解析:本题易错选C项。错选的主要原因是对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性发明区分不清,误将飞梭的发明当成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正确的理解是:飞梭的发明只是纺纱工具的改进,它并不是机器,&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因此C项错误;飞梭是织布工具,是由凯伊发明的,因此A,B两项错误。正确答案:D
例5.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解析:关键是从限定语&第一次工业革命&入手,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解题,ACD三项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答案:B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支持圈地运动& B.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
C.不断挑起争霸战争 D.自然科学理论成就大
2.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Steam]是英国人。&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发明的③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④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恩格斯的这段话是:
A.肯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地位&&& B.赞扬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C.谴责组织&反法同盟&&&&&&&&&&&&&&& D.肯定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
4.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最大影响是
A.用自然力代替人力作动力&&&&&&&&& B.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C.促进了英国重工业部门的大发展&&& D.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5.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和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化C
①工厂的布局摆脱了河流的限制&& ②工业布局由分散走向集中&&& ③人才和市场成为工业布局的重要因素&& ④出现了一批新兴工业部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④
6.在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工具最先取得突破的国家是:C
A. 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7.工业革命的显著特征是& C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操作&&&&&& D.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
8.衡量一个国家完成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该国:B
A.机械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B.机器制造业已实现机械化
C.工厂制代替手工工场&&&&&&&&& D.两大对立阶级已经诞生
9.工业革命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对世界历史最根本的影响是:A
&&& A.巩固了资本主义地位&&&&&&&&&& B.产生了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C.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D.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10.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直接媒介是A
&& A.廉价的商品&&& B.先进的政治制度&&& C.先进的生产技术&&& D.先进的生产方式
11.观察下图,从图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D
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家
B.英国是世界上对外输出资本最多的国家
C.英国已逐步取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
1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实质是&&& B
A.生产力发展空前迅速&&&& B.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
C.生产工具和技术发生重大改变&& D.人类社会进人&蒸汽时代&
13.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战的是&& C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14.(2008全国Ⅱ卷文综20)20.在英国,1811年从事农业、林业和渔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1/3,1831年占1/4,1851后降至1/5以下。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D
A.城市化进程加速&&&&&&&&&&& B.农业机械化的实现
C.对外移民的增加&&&&&&&&&&& D.工业化的快速推进
二、材料问答题
15、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在世界舞台上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一个英国政论家对此这样描述道:
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将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它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织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所有的布匹都按我们的款式制造,并使之符合人们的需要。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
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上半期,英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什么地位?
(2)英国的这种国际地位是怎样形成的?
16.分析下面两副图,回答问题:&&&&&&&&&&&&&&&&&&&&&&&&&&&&&&&&&&&&&&&&&&&&&&&&&&&&&&&&&&&&&&&&&&&&&&&&&&&&&&&&&&&&&&&&&&&&&
图1& 年英国棉花输入量(万吨)&&&&&&&&&&&& 图2& 年英国生铁产量(万吨)
(1) 指出英国经济在18世纪晚期&19世纪初这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
(2) 简要说明哪个因素促成如此巨变。
(3) 简述这种经济上的巨变有哪些影响?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机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机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大杠杆。
&&&&&&&&&&&&&&&&&&&&&&&&&&&&&&&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材料三 蒸汽机教我们把热变成机械运动,而电的利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
&&&&&&&&&&&&&&&&&&&&&&&&&& &&恩格斯《致爱 伯恩斯坦》
材料四 因为在最先使用起的地方,机器就把大批手工工人抛到街头上去&&
&&&&&&&&&&&&&&&&&&&&&&&&&&&&&&&& &&马克思《雇佣劳动者与资本》
(1)材料一涉及的史实史称什么革命?它首先发生在什么时候的哪个国家?说明它发生的必要性。
(2)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它震撼旧世界基础的结果是什么?
(3)从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期对蒸汽机的改良和利用作出重要贡献的有哪些人?
(4)&大批手工工人抛到街头上去&后,他们又到了哪里?身份有何变化?
(5)分析上述材料,概括科技的作用。
18.(09年浙江卷)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发表自已的见解。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已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蓝剑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突顶的图景。 &&马克等《世界史考史》
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暧,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拆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9分)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13分)
【参考答案】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 资本主义 圈地养羊 生产技术& 资本 市场& 珍妮机& 瓦特&& 工厂 社会关系& 无产阶级& 自由贸易& 原料产地&& 世界贸易& 蒸汽机车& 轮船&&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市场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5 BDDDC& 6----10& CCBAA& 11----15 DBCD
二、材料解析题
15、(1)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为其它国家提供工业制成品,消耗它们的原料,在全世界占有工业垄断地位。
(2)首先,英国于17世纪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在国内的统治地位。其次,英国掌握世界殖民霸权,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再次,英国于18世纪中期率先进行工业革命,19世纪上半叶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迅速发展。
16.解析: 本题是图表材料问答题,就是应用图表所提供的信息来回答问题,本题的关键是要看懂两幅图,弄明白出题人所要考的知识点。图表所提供的时间非常关键,从1720---1789年和1740---1806年两个时间段可以判断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的变化问题。找到了这一突破口,结合问题也就知道该用课本上哪一处知识点了。
[答案] (1)英国经济呈上升趋势。(2)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3)①巩固了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掀起;②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日益发展成为社会的主要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突出,工人运动逐渐兴起;③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④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世界的面貌开始发生了变化。
17.(1)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工场手工业难以满足日益扩大
的市场需求,工业革命势在必行。
(2)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巩固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并最终确立
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使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3)瓦特、富尔顿、史蒂芬孙。
(4)到了资本家的工厂里;转变为新兴的产业工人。
(5)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
18. (1)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
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
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来源
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建立,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2)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3)蒸汽机采用了新的能源,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
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的革命,联络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
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题,举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1.欧美各国科学家的科学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
2. 19世纪中后期,科学家把很多&&&&& 应用手生产。
3.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4.&&&& 和&&&& 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电的广泛使用
(1)19世纪三四十年代,科学家们已经知道电的存在,并发明了有线电报。
(2)1866年,德国人&&&& 成功研制发电机。
(3)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与此同时,&&&& 也制造出来。
(4)、电车、_和&&& 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人类由此进人&&&&& &。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1)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 相继问世,不久,以&& 为燃料的内燃机也研制成功。
(2)新的交通工具:&&& 、&&& 研制成功。
3.化工技术的发展:从煤和石油中提炼化学物质,制成_,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4.传统工业的进步:&&&& 的发展,人们在和建筑业中使用&&&& 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
三、影响&&
1.垄断组织的出现
①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 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
②工业生产规模扩大: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重工业的生产规模扩大。
③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加强:由于工厂规模扩大,对资本的需求日益增加,引起社会化趋势加强。
(2)表现:在新兴工业和&&&& ,一些大企业放弃自由竞争原则,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 。
(3)影响:垄断渗入&&&&& 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①&&&&& 革命在多个国家和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同时展开,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②&&&&&& 和通讯手段的出现,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③随着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日益明显。
④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划分和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①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②资本主义国家在输出商品、掠夺原料的同时,还直接输出&&&&& 。
③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3)结果: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 最终建立起来。
1.垄断组织的形成原因及实质
(1)形成原因
垄断组织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其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导致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使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这就对生产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企业趋于集中和联合;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使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垄断。
垄断组织实质上是资本家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对生产关系所作的局部调整。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二者的关系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原理。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所有发明和发现的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
(2)大国同步,相互促进。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受其影响带动,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全面开花取代了英国的一枝独秀,尤其以美国、德国贡献最大,且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较为迅速。
(3)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由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较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这些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两次工业革命时间上的交叉。这些国家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发展特别迅速。
[典例解析]
例1、(2009年重庆卷)下列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国际垄断集团形成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确立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加强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限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答案:。C
例2、(09年全国卷Ⅱ)在20世纪,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帝国渐次消失,这反映出( )
A.资本主义扩张的方式发生变化&&&&&&& B.第三世界的兴起
C.经济实力的提高受到普遍重视&&&&&&& D.民主政体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解析: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帝国是带有浓厚封建性和扩张性的国家,他们对外扩张是赤裸裸的武力征服,随着这些帝国的消失,其侵略扩张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答案:A。
例3.(09年广东卷) 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 )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 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解析:&巴拿马运河开通&说明交通的改善,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是商品市场国际化的表现,&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是劳动量市场国际化的表现,& 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则是资本国际化的表现。 A选项不符合&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 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B选项不符合&巴拿马运河开通&&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C选项不符合&巴拿马运河开通& 、&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 、& 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答案:D。
例4.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有赖于
A.发电机的发明&& B.内燃机的发明&& C.蒸汽机车的发明&& D.飞机的发明
解析: 本题要考查的是石油工业与内燃机的联系,注意D项范围小,被包含在B项中。内燃机是以石油为燃料的,而飞机只是使用内燃机的交通工具之一。答案:B
例5.W.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指的最早的是:
A.文艺复兴&&&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 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首先要读懂材料,获取题意:科学引导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就不难了。主要考查运用科学的发展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必要性条件这一知识点。答案:C
例6.恩格斯说:&如果我们从股份奋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这段话表明,恩格斯认为19世纪晚期出现的垄断组织之实质是()
A.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的本质正在转变B.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全面实施计划经济
C.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适应生产力发展D.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发生了变化
解析: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垄断组织&这个概念,它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的产物。它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也就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因而排除A, D两项;;B项错在&全面&二字上,只要是私有制还存在,就不可能全面实施计划经济。答案C
例7.(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其中包括:&改造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了&;&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等等。得出这些结论所依据的事实包括:& ①资本原始积累 ②资产阶级革命& ③海外扩张&&& ④工业革命& (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解析: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对应世界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特征来解题。本题利用材料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考查。答案:D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第二次工业革命得以迅速地广泛开展,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D
A.英国已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B.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C.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D.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2.第二次工业革命也推动了一些老工业部门的技术革新和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 D
A.纺织业&&& B.造船业&&&& C.机器制造业&& D.钢铁工业
3.19世纪晚期,在世界交通领域里引起一场革命的重大发明是 D
A.蒸汽机车投入使用&&&& B.电力机车的运用
C.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D.汽车的制造和使用
4.19世纪晚期,在科技发明及其应用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的国家是 D
A.英国、法国&&&& B.英国、美国&&& C.日本、美国&& D.德国、美国
5.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经济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 )
A.重工业开始占主导地位&&&&&& B.轻工业的地位逐步上升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进步&&&&&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6.垄断组织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B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B.资本和生产的日益集中
C.资本主义工业高速发展&&&&&&&&&&&&& D.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7.垄断组织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D
A.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 B.资本和生产的日益集中
C.资本主义工业高速发展&&&&&&&&&&&&& D.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8.前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是A
A.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 B.以科学实验成果为先导
C.源于技术工人的实践经验&&& D.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9.1895年,美国三百家大垄断公司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内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联系,这表明C
A.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B.国家加强了对私人生产的干预
C.垄断资本家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D.美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得到完善&
10.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资本主义是社会的进步,这主要是指D
A.它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它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
C.它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D.它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11.1885年,15个欧美国家在柏林会议签订的《总议定书》中规定:&任何国家&&均应在进行新占领时(指非洲),分别通知本议定书之其他缔约国,以便彼等在必要时得以提出彼等之权利主张。&这说明 B
A.列强尽力避免战争&&&&&&&&& B.列强公开瓜分非洲
C .非洲已被分区占领&&&&&&&&& D.非洲掀起反抗斗争
12.下图是世界上第一列火车和第一架飞机的历史图片。它们当时使用的发动机分别是()C
A.柴油机和汽油机&& B.蒸汽机和电动机
C.蒸汽机和内燃机&& D.内燃机和电动机
13.按因果关系排列下面各项①第二次工业革命②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③帝国主义形成④垄断组织产生C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14.右图所示建筑享誉全球,据史料记载是为了展示钢铁时代的辉煌。你认为这座建筑应建于何时()B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
D.&二战&时期
15.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发展进程由一国到多国
B.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进人帝国主义阶段
C.促进了重工业部门的大发展
D.科学家和工程师起了主导作用
二、材料解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一些学者把科学进入工业作为现代工业的显著特征。&&在十八世纪现代工业初期,科学知识本身贫乏,不能直接运用于工业过程。直到19世纪后半期,随着化学和电子科学的繁荣,科学理论才为新的方法和新工业提供了基础。&&事实上,在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科技进步的最明显特征之一,就是发明者中大部分是天才的修补工,自觉的机修工和工程师以及其他自觉成才者。
&&摘自R&卡梅伦《世界经济史》
& 1870年到1900年,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密切得多。19世纪最后30年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发展的影响,&&自1870年以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世纪科学工业的开端。新兴工业,诸如电气工业等这些完全是在科学发现中首创的工业,其面貌的改变,当然要比那些早已建立的工业显著得多;在这些早已建立的工业中,科学的应用只是在很大程度上改进旧的生产方法,而不是建立崭新的生产方法。
&&摘自《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11卷
(1)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是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新兴的工业部门有哪些?
(2)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技术发明的特点,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3)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及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4) 通过分析和评价,谈谈你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认识。
17.交通工具的改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极大推动力。
(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两句诗,从中你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交通工具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2)看下图,回答:这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什么交通工具?它的出现,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看下图,回答这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交通工具?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表现在哪方面?
(4)结合三幅图,回答这两个时期科学技术的变革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并写下了《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在书中他引出了这样的问题:既然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学那么发达,为什么后来却落后了?&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这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中外科技发明成果比较
年&& 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
&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l-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l-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l-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l-1840年 472 19 4% 453 96%
请你破解&李约瑟难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中国在近代前夜发展迟滞,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19.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 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两例)
(2) 两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不同后果?
生产力方面:&&&&&&&&&&&&&&&&&&&&&&&&&&&&&&&&&&&&&&&&&&&&&&&&&&&&&&&&&&&&&&&
社会关系方面:&&&&&&&&&&&&&&&&&&&&&&&&&&&&&&&&&&&&&&&&&&&&&&&&&&&&&&&&&&&&&&&
国际格局方面:&&&&&&&&&&&&&&&&&&&&&&&&&&&&&&&&&&&&&&&&&&&&&&&&&&&&&&&&&&&&&&
(3) 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科学研究成果& 德国 美国&&
二、西门子& 电动机& 电灯 电话& 电气时代& 内燃机& 柴油& 汽车 飞机 人造纤维&&& 炼钢技术& 钢材
三、 重化工业& 钢铁工业& 垄断组织& 资本主义社会& 第二次工业& 新兴交通工具& 国际分工& 资本&&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4& DDDDA& 5----10& BDACD& 11----15 BCCBA
二、材料解析题
16.[答案](1)天文学的革命。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等)。
(2)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不够发达,科学知识运用于工业生产的
条件不够成熟;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对生产的影响不大。
(3) 1870年以后,近代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科学与技
术紧密结合;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科学技术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生产力的革命和进步;几乎所有工业部门,无论旧工业部门还是新兴工业部门,都受到新科技、新发现的影响,特别是电的发现和运用。
(4) 科学技术是巨大生产力,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技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
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革;科技意识、科技利用是决定一个国家或民族国际地位、经济地位的重要前提。
17.(1)人力、畜力。 (2)第一次工业革命,早期火车,铁路交通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推进了工业革命的进程。(3)第二次工业革命,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新通讯工具的发明。(4)国际格局:第一次,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第二次,东西方联系更加密切,但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
18.提示:可从观念意识的落后、内外政策的不科学和科学技术的缺陷等方面来分析(要点:①漠视世界历史的大变动,愚昧自大,固步自封;②闭关锁国,重农抑商,厉行文化专制;③鄙薄科技,固守传统技术,缺乏创新新成果。)
中国学者解答: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从中国传统科学的内在缺陷,二是从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的束缚,三是封建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的阻碍。
其它回答:中国封建社会衰落,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重农抑商政策,闭关政策,阻滞了科技文化的发展;欧美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先后展开,早期工业化的开展,促使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发展
19.解析: 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和比较能力。本题以恩格斯有关科学的言论作为切入点,考查两次工业革命在工业方面的表现、后果和影响等内容。
答案(1)第一次工业革命: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任选两项)。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任选两项)
(2)生产力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社会关系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国际格局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造成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的格局;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东西方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但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3)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
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③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任选两项)第二次工业革命: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中国人救亡图存运动的高涨(或答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任选两项)
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航海家开拓新航路的先后顺序是①迪亚士 ②达.伽马 ③哥伦布 ④麦哲伦(&&& )B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③④& D. ③①②④
2.最先打破世界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状态的历史事件是(&&& )& C&&&&&&&&&&&&&&&&&&&&&&&
& A.甘英出使大秦&&&&&&&&&&&&&&&&&&&&&&&&& B.郑和下西洋
& C.新航路的开辟&&&&&&&&&&&&&&&&&&&&&&&&& D.西班牙、葡萄牙的早期殖民扩张
3.新航路的开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主要是指()C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B.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C.欧洲人对黄金和货币的狂热追求
D.地圆学说的提出
4.观察下图,开辟图中①②两条新航线的航海家分别是()C
A.迪亚士、哥伦布B.哥伦布、达&伽马&&
C.达.伽马、麦哲伦D.哥伦布、麦哲伦
5. &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这则材料所反映的史实是()B
A.郑和下西洋&&& B.新航路的开辟
C.&海上马车夫&的活动D.英国的殖民活动
6.右图是新航路开辟时的航海家及其所开辟的航线,这位航海家应是()B
A.迪亚士&&&& B.哥伦布C.达&伽马& D.麦哲伦
7.在17,18世纪的殖民争霸过程中,为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下列哪些地点成为英法争夺的焦点()①印度②非洲③南美④北美C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8.右下图反映的是哪两个国家之间的殖民争夺战争()C
A.英国和法国&& B.英国和荷兰&& C.英国和西班牙&& D.英国和葡萄牙
9.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材料中所指的殖民者的罪行包括①占领土地②掠夺财富③种族灭绝④贩卖黑奴&&&& ()B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 1750年,沃尔波尔写道:&英国上院&这个自由的庙宇,新基督教的堡垒& &一直在挖空心思寻找办法以便更有效地进行可怕的黑奴贸易。&黑奴贸易是以&三角贸易&的形式进行的,其中&三角&的先后次序是①欧洲②非洲③北美洲&&&&&&&&& ()C
A.①③②B.②①③C.①②③D.③②①
11.右图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一项发明,它的名称是() A
A.珍妮纺纱机B.水力织布机C.骡机&&& D.飞梭
12. 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来自()B
A&日不落帝国&的建立B.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C.君主立宪制的完善D.&光荣革命&成功
13.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下列最能体现&新的时代&特征的发明是()D
14.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于马克思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D
&&& A.殖民活动的历史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 B.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 D.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15.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资本主义是社会的进步,这主要是指(&&& )C
A.它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B.它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C.它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D.它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16、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从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并进行投资,这标志着是(&&& )C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经济全球化形成
17.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C&&&&&&&&&&&&&&&&&&&&&&&&&&&&&&
&&& A.是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及其所奴役和控制的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秩序
&&& 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
&&& C.是指世界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总称
&&& D.它的建立和形成是通过资本主义国家野蛮扩张实现的
xii. 18.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电气设备工业高速发展。为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作出巨大贡献的发明大王是 C
xiii. A.法拉第 B.卡尔&本茨 C.爱迪生 D.莱特兄弟
二、材料解析题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洲的发现,经由好望角前往东印度群岛的航道的发现,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
 &&&&&&&&&&&&&&&&&&&&&&&&&&&&&&&&&&&&&&&&&&&&&  &&& &&亚当&斯密
  材料二:&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
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领域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 &&马克思和恩格斯
  请回答:
  (1)美洲大陆是谁发现的?东印度群岛地理上在亚洲哪一部分?
  (2)三位伟人阐述的主题是什么?
  (3)材料2中加线的句子是指新航路开辟的哪项意义?怎样理解?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处于欧洲经济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和财富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的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新崛起的荷兰、英国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 一一一摘编自《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材料三&&&&&&&&&&&&&&&&&&&&&&&&&&&&&&&
英国 德国 美国
1870年 32% 13% 23%
1900年 20% 17% 30%
1913年 14% 16% 36%
材料四& 世界工业生产分布表
&&&&&&&&&&&&&&&&&&&&&&&&&&&&&&&&&&&&
材料五&& 电灯发明后,它以耀眼的光芒宣布,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 &&摘自《世界近代史》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量贵金属的涌入对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了哪些直接影响?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无可争辩的运输队&的实际含义指什么?
⑵与西班牙、葡萄牙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该时期的英国殖民政策有何显著不同?这种变化对殖民地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⑶英国于19世纪中期确立世界霸主地位。请从材料三中经济力量和科学技术这两大要素概述当时英国综合国力的主要特征。
⑷根据材料四、五及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并分析造成这种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
21.(09年全国卷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一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
材料三: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 &&马克思《资本论》
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
&&&&&&&&&&&&&&&&&&&&&&&&&&&&&&&&&&&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⑴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在三角贸易中充当的角色,并说明三角贸易兴起的历史背景。
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
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5 BCCCB&& 6---10 BCCBC&& 11----15& ABDDC&& 16---18 CCC
二、材料解析题
19.& (1)哥伦布、东南亚。
  & (2)新航路开辟的伟大意义。
  & (3)加线的句子是指新航路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因为金银大量流入,造成金银价格下降,物价猛涨。这对收取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来说是不利的,而对生产商品的资产阶级来说是有利的,劳动者却因为实际购买力下降而日益贫困。
20、⑴影响:&引发价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加速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
&&&&&&&& 含义:掠夺来的财富供封建统治阶级挥霍享乐,(或答&未能转化成资本&)财富最终流入工业比较发达的英国与荷兰。
⑵将海外殖民地作为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影响:加剧殖民地的贫困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加速自然经济的解体,冲击了旧思想与旧制度。
⑶特征:经济力量:份完成工业革命,工农业生产力水平世界领先;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发明蒸汽机车,兴建铁路,交通运输业发达。
科技:科技成果丰富,科技水平遥遥领先。向国外输出机器设备,成为世界工厂。
⑷趋势:经济发展缓慢,失去在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
原因:完全依赖海外殖民地。惰性滋长;大量资本输往国外,不愿更新国内旧设备;既得利益集团阻挠新技术的应用;美、德等国的竞争和挑战。
& 21.⑴角色:商人;奴隶贩子;殖民者。
历史背景:航海技术发展,新航路开辟;海外殖民扩张,新大陆开发;扩展海外贸易的需求。
⑵历史影响:导致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阻碍了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美洲出现黑人奴隶制,为新大陆开发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欧美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欧美非三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和近代整体世界的形成。
【解析】本题以全球史观范式为主基调命题,考查新航路开辟以来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工业社会以来的相互关系,既关注给非洲等地区带来的巨大灾难和一定程度的客观进步性,同时也考察了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给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从取材料角度看,题中材料属于大家熟悉的叙述,地图、史学观点,因此考生不会有大的文字障碍。但设问角度比较新颖,即所谓&来自教材有高于教材&。当然此题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创新角度不够突出,没有真正叫人&震撼&的亮点。
第⑴问指出欧洲人在三角贸易中充当的角色不算难,只要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即可作答。而有关三角贸易兴起的历史背景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概括、综合和知识迁移能力,有关&三角贸易&的知识在教材阅读章节中已有介绍,如果学生平时认真阅读过相关阅读教材,对答好本问大有帮助。
第⑴问分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难度也不大,只要学生注意从&对非洲&、&对美洲&、&对欧洲&以及&对世界&等方面进行作答,本文获得高分并不难。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班牙语 葡萄牙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