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leica telmarit-r 135 2.8 蓝调美人头mtf多少分

徕卡?LEICA?R系列镜头
  Leica Summicron-R 50mm/F2Leica Summicron-R 50mm/F2 结像踏实,还原逼真,层次丰富,特别是对暖色的还原特别艳丽。手感极佳,松弛有度,是一款很好的镜头。值得拥有!第一版加产E55和后期德产ROM版 E55,虽说光学结构没有变化,但明显感觉ROM版在解像力和画面均衡度上都较前期E55要好。最大光圈表现已经很优异,F4到F8锐不可挡,难怪国外称Summicron-R 50是上世纪最伟大的标头之一。和老大哥Summilux-R 50/1.4相比各有千秋,同级光圈在各种评测中Summicron-R 50/2锐度均能胜出,足见其光学结构设计的优异。LEICA Elmarit-R 28mm/f2.8LEICA Elmarit-R 28/2.8 当我第一次把这个头拿在手上的时候,不得不感叹德国的机械工艺,完美!出的片子有油画般的感觉,全开光圈,画面锐利,色彩还原极品,虚化的效果很浓郁。还原配一个非常漂亮的遮光罩。LEICA Elmarit-R 28/2.8 这只经典的广角镜头在各个方面都体现了经典的徕卡质量。在F/2.8时,从中心到影像边沿的锐度和反差都堪称楷模。收缩光圈后,品质还会有所提高。镜头使用一片浮动镜片,保证了从30厘米的最近对焦距离到无穷到调焦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成像性能。新款E55与E48的结构不同,经过改进加了一组浮动镜组,使得焦外色散,边缘成像又有所提高,堪称135镜头28mm焦段的王者!Leica R Vario-Elmar 35-70mm/F3.5徕卡非常好的一款变焦头,从实测数据看,德制的这款头较之早期美能达制造的 R35-70/3.5和后期京瓷制造的R35-70/4相比,无论从成像质量还是分辨率上都占优,比西格玛制造的R28-70/3.5-4.5更是高出很多.是除R35-70/2.8外徕卡35-70焦段的不二选择!分辨率高,解像力高,畸变和反差控制好,细节刻画细腻,色彩还原真实,极具徕卡镜头韵味.机械性能优良,做工精细扎实,是替代徕卡定焦头的最好选择.与R21-35,R70-180可以并称为徕卡TOP变焦三剑客!Leica Summilux-R 80mm/F1.4 Rom徕卡1980年发表Summilux- R 80mm f/1.4是人像摄影的梦幻镜头,即使是在昏暗的拍摄环境下,f/1.4的大光圈也能提供给观景窗非常明亮的影像,使对焦与构图都能精确进行,整支镜头的重量也只有700公克,最近对焦距离为0.8米,全开光圈远近成像是同样优秀。将光圈缩到(F2-F8)是这支镜头表现力的最佳状态,能显现出极为优异的细部以及提高画面四周的锐利度。当光圈缩到F4时,大光圈镜头较易产生的渐晕现象就已经降低到不易查觉的状态了。这支镜头能在弱光环境下展现出最细微的色彩变化,不但能得到极短的景深效果,也能表现出立体感与肤色细腻的层次变化。而内置的遮光罩,呈现出徕卡镜头贯有的工艺特色。较大的光圈往往代表需要较高的制造成本与更高的制造技术,Summilux-R 1:1.4/80mm便是一个例子,但这并不会改变许多徕卡R系列使用者想要拥有这支镜头的强烈意愿,个性鲜明的影像特色,也是这支镜头发表至今仍然炙手可热的原因。Leica Summilux-R 80mm/F1.4、LEICA APO-MACRO-ELMARIT-R 100mm/2.8和Leica Summicron-R 90mm/F2 AA 这三支著名的顶级中焦镜头构成了徕卡R系镜头的中坚力量。LEICA SUMMILUX-R 1:1.4/50(军版)镜头型号: R 50/1.4 Summilux卡口类型:135MF适用卡口:R镜头结构: 7/6镜头焦距(mm): 50最大光圈(f/): 1.4最小光圈(f/): 16视角(°): 45.00光圈叶片: 6最近对焦距离(m): 0.5滤镜直径(mm): 55遮光罩: 自带外观尺寸(DxL)(mm):& 66.00x50.00重量(g): 400徕卡这支标镜(E55)是极好的!F1.4是可靠可工作的光圈,在F2时像质还有明显提高,至F2.8的像质就可用惊人来形容了!由于F1.4是可工作的光圈所以在F1.4时拍出的图片整个给人的感觉都不一样... ...徕卡军用版镜头与相机在后期制造中更为精密地去制造加工,更为精确地检验调整,使得在光学镜片、机械做工更为优秀与耐用.LEICA SUMMILUX-R 1:1.4/50 E60 ROM徕卡标镜无论E55还是E60都是好头,当然E60的边角放大到30寸的时候才稍微超过E55一些,平时肉眼很难分伯仲。说是最好的标头不过分,曾用蛇腹接HORSEMEN外接背测过5000万数码后背,E60全开的中央锐度可以到达顶级斯奶德水准。徕卡独有的空间感和味道,在这个头上体现无疑。在全开光圈1.4成像无所匹敌,超强解像力,色彩极其浓郁,焦外虚化非常迷人,空间感很强烈,对焦如丝般顺滑,当之无愧的高速镜头,且做工十分优异,是值得拥有的好头。LEICA R50 f/1.4 E60 ROM是现今最贵的1.4标头,打破了标头成本低,做起来容易的格局。LEICA APO-ELMARIT-R 180/2.8 ROM(AET)这是一支传奇镜头。被誉为“长生剑”、“135镜皇”等称号!就整体而言,徕卡的镜头无疑是135系统中最好的,其成像的突出特质是:到玉。这其中,AET又是最好的。这样说来,这支镜头似乎有些“王中王”的霸气了。说它是最好的,主要是看它的MTF。直到目前为止,MTF仍是评判镜头像质最科学最客观的依据。AET的MTF曲线令人瞠目结舌:又高又平,特别是在40线对分辨率时。这意味着用它拍出的片子更经得起高倍放大。没有任何一支135系统镜头能够超越它,甚至堪称“神镜”的LEICA R 180/2 APO在MFT上也略逊于AET。能在MFT上与它一较短长的,只有徕卡自家的M 135mm/3.4 APO,不过制造难度比它小一些。(俄)JUPITER-9 85mm/f2俄头使用上确实麻烦,但玩则是另一番景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麻烦才给我带来了无尽的乐趣。 JUPITER 85/2应该说是德国设计,俄国造。现在多牛的镜头、多神奇的镀膜在影调的表达上也不如这个老镜头。用“没落的贵族”来描述它很恰当,在它的身上,似乎可以感觉到它血统的华贵。而现在却无人知道它出身名门,在人们心里它已经被定格为一支“低级粗糙”的俄头。这对JUPITER 85/2来说是不公平的。Carl Zeiss Planar T* 85/1.4 ZF焦距:85mm光圈范围:f/1,4 – f/16最近对焦:1m镜片结构:6片5组拍摄视角(对角线/水平):28.6/24近摄视野:24x36cm滤镜螺纹:M72mmx0.75体积(含镜头盖) :77mm* 85mm重量:600克相机卡口:ZF、ZK、ZECarl Zeiss Planar T* 1.4/85 ZF 制作工艺极为精致,操控手感柔顺,成像层次丰富,色彩华丽,焦外成像效果柔美。对焦环旋转角度教大,整个行程大约270度,便于近摄时的精确对焦。该镜头专用可拆卸遮光罩,顺时针旋入安装。遮光罩材质同样为金属制造,跟镜身保持一致,内部植绒设计可减少有害光线反射。全开光圈完全可以信赖,下面那幅试镜图片,就是F1.4全开光圈拍摄的被风吹动的树叶,焦内锐利,焦外柔美!我用过徕卡R 80/1.4、R 90/2、EF 85L、CY 85/1.4只能说ZF 85/1.4与他们一样,都是世界一流的,不能片面地说谁比谁好,各有千秋,都是顶级镜头!Olympus Zuiko OM 55mm/F1.2Olympus Zuiko OM 55mm/F1.2有两个版本,一个“黑圈”一个“银圈”,后期版本的“黑圈”镜片不含有放射性元素。OM 55mm/F1.2光圈全开焦外很梦幻,散景独具风格!有人称之为“鱼鳞散景”。光圈收到2以后,锐利无比,绝对可以与徕卡、蔡司一拼高下。高光控制感觉要比早期徕卡、蔡司标头要好,并且大光圈看不到紫边现象。色彩较浓郁润泽,但不夸张。最近对焦距离0.45m,很方便近摄。做工不如德头好,对焦环较松旷。Meyer-Optik Domiplan 50mm/2.8一支很便宜的德镜,天塞结构,个人感觉素质不错,但也没什么突出的地方。焦外挺有特色,全开有点旋的感觉。最近对焦0.75米,镜头是按远景设计。RICOH& 50mm/F1.7理光50/1.7、50/2都非常不错,像質很有保證。比同规格宾得的反差好,色彩浓,价格 差了数倍多。也是最好買前一代的Rikenon 50mm/1.7,分別的就是打Rikenon P 50mm/1.7 Lens made in Japan,而不是Ricoh Co. Ltd, Japan。YASHICA ML 50mm/f1.9YASHICA ML 系列镜头有55/1.2、50/1.4、50/1.7、50/1.9、21/3.5、24/2.8、28/2.8、35/2.8、135/2.8。变焦有 42-75、70-210/4.5、80-200/4、28-50/3.5,微距有55/2.8、100/3.5,都是不错的好东东,其中有些型号是难得一见了。雅西卡Y/C卡口镜头有YUS、DSB、ML的分别。ML=Mutiple Layer coating 多层镀膜,DSB是单层镀膜,YUS是Yashica US的省略,是在美国产的,也是单层镀膜,现早已停产。ML系列的质量比DSB系列的好得多,无论是外观制作还是成像质量,另外,还有我国东莞产的雅西卡镜头(都是变焦)是配合雅西卡109机器出售的,也是多层镀膜,但标的是MC。没ML字样。和蔡司镜头(指日产)最接近的当数雅西卡ML系列镜头,他们都由京磁出品。两者在外观、体积、重量诸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价格方面雅西卡为蔡司的1/4-1/5。CHINON multi coated 1:2.8 f=28mmChinon在国内译成启能。推出的机型不管在 M42 还是 K 口时代都不比 Pentax 少,而且有几部机子在规格上也超越了Pentax。只可惜之后就和 Kodak 签订了协议,放弃了自己品牌产品生产,转为专门为 Kodak生产相机。从那时起直到今天,Kodak 的相机大都是 Chinon 造的。Chinon是在二战后成立的比较年轻的公司。公司创建人 Chino Hiroshi 于 1948 年注册 Sanshin Seisakusho 公司,专门为 Olympus,Ricoh,Yashica 等公司生产镜头接口和镜桶等配件。于 1959 年开始生产镜头。在 1973 年公司更名为自己的商标名 Chinon。它是最晚进入单反相机市场的厂家中的一个,也是最晚进入 M42 的厂家。它的第一部单反机暨螺口的 M-1 在 1972 年上市。这和大哥 Pentax 的第一部畅销罗口机 SP 在 1964 年上市比起来,都晚了整整 8 年。而在过 3 年,也就是 1975 年,Pentax 就以推出 K2 为代表进入 K 口时代。即便如此,Chinon 却不紧不慢的将自己的 M42 相机的生产一直延续到 80 年代初才停止。它是 Pentax 阵营中最晚迈入 K 口家庭的,大有将 M42 进行到底之势。正因为如此,今天的二手市场上才能买到比较新的 Chinon M42 的机身和镜头。绿标小写的镜头是最后期的罗口镜头,也是多层镀膜最成熟的镜头。当年 Chinon 给瑞士 Alpa 生产的相机的镜头就是这种。是不错的镜头。黄彪的镀膜不是多层的,比较早一些。黄蓝标的是最少见的多层镀膜镜头,比绿标的早一点。Pentacon MC 29mm/f2.8东德制造的PENTACON相机虽然很一般,但东德(主要是CARL ZEISS JENA)为这些相机制造的镜头却很受欢迎。可能与借助CARL ZEISS的品牌有关系。虽然二战后的东德ZEISS JENA不能完全代表ZEISS 的文化和品味,但对于喜欢ZEISS的光学的人来说,这并不重要。东德的光学工业以得勒斯顿为中心,拥有众多大小不一的相机和镜头制造厂,其中在JENA 镇的CARL ZEISS JENA最为著名,东德历史上对其光学企业进行过大规模的合并命名为PENTACON以实现其产业的规模化,但CARL ZEISS JENA镜头等几个商标却从未消失过,足以说明他们地重要性。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徕卡R系镜头科普贴(原创),求各焦段直出样片!!!(上)
为了方便大家更快的了解徕卡R系镜头,小蔡用业余时间做了一个徕卡R的搜索网站:&
欢迎大家查遗补漏,
为了让更多的摄友能更直观的感受镜头的成像,希望大家能跟帖提供直出样片!谢谢大家的支持!(暂时未经同意先借用了一些网友的作品,多有得罪&)
徕卡R系是不可复制的经典,因为其高昂的制造成本和及其复杂的制做工艺加之数码时代的冲击,2009徕卡忍痛宣布R系停产。徕卡本是贵族的专利,R停产之后二手价格急剧下挫,顺道让我等小老百姓也有了一亲芳泽的机会。这两年陆陆续续接触了不少R头,现在小小的总结一下,有错的地方请前辈们更正一下,
*镜头数据来源于多个国外网站, 镜头评价心得来源于自用心得的总结和这几年来所听到的看到的摄友评价。
Leica Super-Elmarit-R 15mm f/2.8 ASPH
(序列号3914223 & xxx)
年出产,10组13片镜设计,与德国施耐德合作生产,自带内置四色滤镜,徕卡选择与施耐德合作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看中施奈德的抗眩光多层镀膜技术专利,这项技术对于超广角镜头尤为重要。此头做工非常复杂,超广角能达到2.8的光圈实属难得,ASPH非球面技术使得画面成像更加锐利清晰,并大幅度减少了边缘变形。因其昂贵的价格,稀少的产量,拥有此镜的人非常少,评价:质感好色彩层次一流,值得收藏。
此镜全球产量500只左右。
历史价格:$US 6,995 in 2008 - $US 3,850 in 2010&
Leica Super-Elmar-R 15mm f/3.5
(序列号3004101-
3309700),12组13片镜设计,与蔡司合作生产,自带内置四色滤镜,做工非常复杂,和蔡司的Distagon-T
3.5/15有着同样的光学元件,为了提高在近距时的表现引入了浮动镜片,因此甚至在50厘米的距离也能保持极高的画质。为了和徕卡其他镜头保持一致性,滤镜轮盘和蔡司的版本比起来在光谱特性方面略有改动。是一枚值得拥有的超广角镜头,畸变控制好,细节上表现突出。
(序列号47883)ROM版(ROM即Read Only
Memo,是在镜头尾部加装了只读存储芯片,使用在R8,R9机身上可以得到更精确的曝光控制。用在佳能,尼康或索尼等机身上这个功能是没有用的),ROM版因为后期工艺更为先进成熟,普遍比非ROM版锐度和解析度高。
此镜全球产量3000只左右,
历史价格: EU 2,640 in 2008&
$US 2,500 (3-cam) , 3,000 (ROM) in 2010
Leica Fisheye-Elmarit-R 16mm f/2.8
(序列号9650),8组11片镜,美能达代工,因其日本血统,价格一路下跌。
历史价格:EU 2,840 in 2002 - EU 924 in 2005 - $US 625 in
Leica Elmarit-R 19mm f/2.8
(序列号23090)E82 -
S8,7组9片镜,19mm的广角能达到2.8的光圈不容易,德味很足,畸变控制好,但边角和抗眩稍弱,无限远合焦后锐度不足。用在无敌兔上暗角较为严重,特别是弱光下。一代较二代色彩浓郁。
历史价格:EU 576 in 2008 - $US 700 in 2010
(序列号93930)
(序列号3796010 - XXXX)ROM版
自带内置四色滤镜,70mm口径,10组12片镜,变形控制非常好,色彩艳丽又不失真实,画面通透,在抑制住高光的同时暗部细节保留方面表现非常优秀,可惜无敌兔打版。二代在解像力和边角成像方面胜于一代。
引用摄友一代与二代的PK贴&&
历史价格:$US 1,500 in 2010
Leica Super-Angulon-R 21mm f/4
? (序列号90400?)Series 8.5 -
E72口径,8组10片镜,与施耐德代合作生产,此头性价比超高,色彩出众,畸变控制好,同一价位但能达到相同效果的广角镜头可谓是凤毛麟角。但因为最大光圈只能开到4,所以对光线的要求非常严格。属于实用头。此头30号段之前几乎都为无色镀膜。30号段之后镀膜改进,锐度和解像力有所提高,当然成像素质的提高并非因为镀膜,而是光学技术的不断改进。
历史价格:$US 675 in 2010
Leica Super-Angulon-R 21mm f/3.4
(序列号9830)S8口径,4组8片镜,施耐德代工,此头产量少,只产了1500只左右,几乎没什么人用过,比较稀有,可转M口。&
历史价格:$US 575 in 2010,
Leica Elmarit-R 24mm f/2.8
(序列号01200)&
(序列号54625)非ROM 与ROM版并存 ,
(序列号3783830-)with ROM
E60,7组9片镜,镜片由美能达制造,leica负责组装。引用浮动镜片技术,成像锐利,色彩鲜艳,小油润,解析力高,畸变控制不错,可惜无敌兔打板。因其日本血统,加之其夹在21和28mm之间焦段尴尬,R系停产后,价格一路下挫,以至现在被低估。
历史价格:EU 2,600 in 2006&
$US 350 (2, 3-cam) - 475 (3-cam) - 700 (ROM) in
Leica Elmarit-R 28mm f/2.8&
(序列号2411001-
3625300)E48-S7口径,8组8片镜,这只头的优点不用我多说,效果绝对可以用惊艳来形容,同价位的此焦段镜头效果无人能出其右,因为其超高的
性价比,使得这只头非常的抢手,二手市场非常受欢迎。最早期为红字版,重金属材质,调焦环英寸刻度为红色,色彩浓郁,但锐度不足。早期25-26号段镀膜为酒红色,色彩厚重。约27-31号段,前镜片镀膜为紫红色(30号段开始镀膜泛绿光)色彩鲜艳,出片油腻,锐度适中。32号段后镀膜偏蓝绿色,成像细腻,锐度高,色彩还原好。33号段后镜组设计发生轻微改变,成像与二代E55版本极为相似。值得一提的是号段内镜组镀膜在阳关下会呈现较多闪亮小点。
R28无敌兔用有暗角,但很过度自然。
历史售价:EU 384 in 2008 - $US 350 in 2010
(3664831 & xxx)E55口径 ,7组8片镜
色彩通透,在抗眩光、高光、逆光控制优秀,锐度极高,因其产量不高,效果出众,现在价格已经被炒高
产量3,200只左右
历史价格:$US 430 in 2010
Leica PC-Super-Angulon-R 28mm f/2.8
(序列号3470571- xxx),10组12片镜
施耐德代工,移轴,摄影爱好者用的不多,解析力极好,有层次,几乎没有变形,拍建筑专用,
历史价格:$US 4,195 in 2008 - EU 700-950 in 2011
徕卡标头无弱旅,每个标头在二手市场都十分的火爆。
Leica Summilux-R 35mm f/1.4
(序列号28053) E67 and S8口径
1996-xxx (序列号3838668) ROM 版 E67口径
9组10片镜,自带遮光罩,全开光圈中心分辨率极高,画面有立体感,画质极好,对暗处物体具有吃惊的表现力,无敌兔打板。
历史价格:$US 4,695 in 2008 - $US 900 in 2010
Leica Summicron-R 35mm f/2&
(91416),E48-S7口径,
7组9片镜,加拿大产,非环保玻璃,外置遮光罩,早期前镜无镀膜,后期为淡蓝色镀膜,德味十足,色彩浓郁,焦外迷人,价格普遍被炒高。&
历史价格:EU 384 in 2008 - $US 350 in 2010
(2791417 - 3478150)
1989-xxx (3583863 - xxxx)ROM版
E55,6组6片镜,内置遮光罩,Leica的R35/2是出名的散景王人文皇后,是拍人文的不二选择。
一代E48和二代E55比起来,一代的色调偏冷,二代的色调偏暖,二代的解析度要高些
历史价格:$US 2,995 in 2008 - 540 in 2010
值得一提的是,序列号2字头的为早期徕兹leitz标识,大概34段(1986年)之后Leitz商标改为徕卡Leica,Leica名字来源于Leitz公司生产的一款非常受欢迎的小型相機(取Leitz
Camera字首之Lei及Ca)。大概在34序列号之后,变焦环上的刻度字印刷体变为了方形,就是俗称的方字版,因为后期的制作工艺普遍比前期好,方字版的成像公认的比前期细腻,解析度高,所以价格也要贵些。不止35焦段,几乎所有的leica头都有Leitz和Leica,圆字和方字之分。
Leica Elmarit-R 35mm f/2.8&
(17850)E43-S6口径,6组7片镜,外置遮光罩,
年(95500),产了一两百只银色的红字版R35/2.8,非常的稀有,如果碰到实属三生有幸。
最早期的35/2.8(大概序列号21之前)调焦环英寸刻度为红色字体,称之为红字版,此后刻度字均为黄色与白色。此头色彩浓郁,徳味十足,物超所值。第一代是三代之中德味最足的版本,色调忧郁,色彩厚重,但边角成像稍弱。
经摄友比对,红字版与普通版本的成像只有极其细微的差别,红字版的色调比普通版本微微偏暖色,理论上后期版本的解像力会高于最早期的红字版。二手市场上好成色的红字版比普通版本价位稍高,因为60年的老头能完好无损的保存至今实属不易。
历史价格:EU 948 in 2008 - $US 150 in 2010
(2517851 &
2928900)E48-S7口径,5组7片镜,外置方形遮光罩,无论是外观,镀膜,还是成像,都与E48的R28/2.8极为相似,产量不多,二手市场不多见。E48版本镀膜为鲜艳的酒红色,是三代之中色彩最艳丽的版本。
历史价格:EU 250 in 2004 - $US 250 in 2010
(2928901-
3587959)E55口径,6组7片镜,内置遮光罩,E55版本各方面的素质均衡,是一款口碑非常好的镜头,解析力非常强,用起来非常舒服,锐度很高,边角成像比起前两代均有改进。
历史价格:EU 312 in 2008 - $US 350 in 2010
Leica PA-Curtagon-R 35mm f/4 碧玉刀
0)S8口径,6组七片镜,外接遮光罩,施耐德制造,非常罕见的西德产移轴镜头,这只头是建筑、风光摄影绝配,除了徕卡R口,此镜也有M42罗口和Alpa和Exakta等卡口。
历史价格:EU 516 in 2005 - EU 275 in 2011&
Leica Summilux-R 50mm f/1.4&
(6500)E48口径,6组7片镜,外置遮光罩,黄金镀膜,用过之后绝对被他的效果所震撼,成像十分的细腻,色彩娇艳无比,焦外十分的迷人,如梦如幻。
历史价格:EU 360 in 2008 - $US 425 in 2010
(2806501-
3729790)E55口径,6组7片镜,解析力强,分辨度高,色彩浓郁,光圈全开效果出色,焦外油润,人文散景皆宜,徕卡的代表作之一
(21624)E60口径
(3939614 -xxx)ROM 版 E60口径
效果好到不行,价格小贵。
第三代产量稀少2700只
历史价格: $US 2,000 (2008 used) - 600 (non-ROM) - 790 (ROM) in
Leica Summicron-R 50mm f/2&
(序列号7650)
E43-S6口径(小口),5组6片镜,外置遮光罩,最早3000只是银色红字版,序列号大概21之前是黑色红字版(调焦环英寸刻度为红色字体),重金属材质,黄金镀膜。此后镜身刻度字为黄色和白色字体,前镜镀膜为紫色。此头德国徕卡原厂制造,色彩画质及其通透,德味十足,色彩凝重,效果惊艳。也被誉为上世纪最伟大的标头之一,全开光圈锐利,出片油润,有着很让人意外的高光控制能力。成像典雅,质感细腻,色彩层次丰富,立体感表现突出,是人文小品和人物拍摄的利器,喜欢莱卡或德味的人不可错过。红字版的色彩与普通版本只有极细微的差别,红字的色调更偏暖色,并不像坊间传闻的红字版的色彩比普通版本强很多。但因为老镜能保存完好的确不易,如古董一般,所以好成色的红字版价位比普通版本稍高。一代E43版本较二代E55版本色彩浓郁,德味足。
历史价格:EU 780银色, 188 黑色,in 2008
(序列号2777651-
3764800)E55口径,4组6片镜,前期加产后期德产,此头是徕卡一个年代的经典,是当年最受欢迎,使用率最高的一个头,非常有纪念意义,此头光圈全开锐度表现优异,立体感强,色彩油润。最早期的二代版本出现过黄金镀膜,此后一直是紫红色镀膜,直到33号段后改进为淡蓝色镀膜。此头光圈全开锐度表现优异,立体感强,色彩油润。此版本较一代的成像锐利,解像力更高,边角成像更好,各方面素质更加均衡。和其他R头一样都有徕兹,徕卡标的区别,前期为圆字,大概34号段后为方字版。
1997-XXX,(序列号3764800-xxx)ROM版 E55口径
历史价格:$US 1,495 in 2008 - 600 (3-cam) - 790 (ROM) in
Leica Macro-Elmarit-R 60mm f/2.8
(3650) S8口径 , 外置遮光罩
1997-XXX (3783330 & xxx)ROM 版
E55,5组6片镜,外置遮光罩,一代与二代成像没有明显差异,二代微微锐利些,加近摄转接环可变成1:1微距,此头色彩艳丽,解析力强,线条锐利,性价比超高,可惜焦段尴尬,且微距效果不及徕卡王牌R100/2.8,导致二手价格由当年全新售价2000欧一度跌到现在的400欧。
历史价格:EU2200 in 2006, $US 325 (1st) - 400 (E55) - 600 (ROM) in
Leica Summilux-R 80mm f/1.4&
1997- xxx (3798910-xxx)ROM版
5组7片镜,E67或S8版本并存,内置遮光罩,被誉为徕卡人像皇,美人镜,每个照出的人像都像被美化了一样,是当年德国领导人出使外国的专用镜头,价格不菲。不过对焦很难,一旦对上效果惊艳。
历史价格:EU3300 in 2006, EU 900 in
in 2011 - $US 960
(non-ROM) - 1,300 (ROM) in 2010
Leica Summicron-R 90mm f/2 大头九
(2400001 - 28xxx)加拿大产
S7口径,4组5片镜,内置三节遮光罩,非常经典的人像头,每个用过的人都被其惊艳的效果所吸引,爱不释手,一代德味十足,氛围感超强。
(28xxx -3720302 )加拿大产
E55口径,4组5片镜,早期是三节遮光罩,从34号段开始双节遮光罩,非常经典的人像头,每个用过的人都被其惊艳的效果所吸引,爱不释手,二代较一代的色彩更加通透,解像力更高。
历史价格:EU 384 in 2008 - $US 260 (2-cam) - 550 (3-cam) in
(3943114 - xxx)APO ASPH ROM版&
双飞球面镜,E60口径,5组5片镜,内置遮光罩,产量稀少2000只左右,价格高昂,解析度非常之高,细节表现力惊人,色彩还原度极高。历史价格:$US
3,395 in 2008 - 1,500 in 2010
Leica Elmarit-R 90mm f/2.8 小头九
(序列号09400)&
4组5片镜,内置三节遮光罩,最早期为德产红字版(21号段前),后期为加产&德产并存,除了光圈为2.8之外,效果与R90/2不相伯仲,德味十足,色彩浓郁,焦外十分奶油。红字版色彩与普通版本差别很细微,红字色调更加偏暖色,但是差别很细微。有很多摄友反映一代的小头九过锐,色彩太厚重。
历史价格:EU 240 in 2008 - $US 250 in 2010
4组4片镜,早期为三节遮光罩,从大约32号段开始双节遮光罩,加产&德产,早期为紫色镀膜,33段开始淡绿色改进镀膜,解像力惊人,锐度适中,色彩还原好,后期方子版效果尤为出众。
历史价格:EU 500 in 2002 - $US 375 in 2010
Leica APO-Macro-Elmarit-R 100mm f/2.8&
1997-xxx (3792010- xxx)ROM版
6组8片镜,内置遮光罩,也是个美人头,加1:1微距镜,可成微距,哈苏实验室评出的全满分头,无论是反差,解析度,抗眩光,色彩还原各个指标均无懈可击,徕卡王牌,曾经一度让徕卡引以为傲的巅峰之作,众多的美誉让此头成为众多徕粉的梦想之头,当年全新价格3300欧,现在只是当年的三分之一左右。绝对的经典,值得收藏。
APO(Apochromatic)是指当光线通过玻璃时,不同波长的光线会有不同的折射率,致使蓝光、绿光和红光会聚在不同焦点,影响到色彩还原与清晰度,而APO是通过精密的光学计算、研磨、装配过程,将三种色光聚焦在同一点,增加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所以如果拆修APO镜头一定要送回原厂,否则是不能复原之前效果的。
历史价格:$US 4,295 in 2008 - 1,300 (3-cam) - 1,600 (ROM) in
Leica Macro-Elmar-R 100mm f/4&
前期为S7后期为E55(序列号2933351后出现E55版本),3组4片镜,加产。这款镜头分为两个版本,标准版和皮腔镜版,两者在光学品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加近摄镜可成1:1微距,3组4片镜的设计带来了较好的解析度,总的来说它是个比较均衡的镜头,不过最大F4的光圈让它有所局限。
历史价格:EU 336-384 in 2008 - $US 460 in 2010
Leica Elmarit-R 135mm f/2.8&
(1967001-
2246050)S7口径,4组5片镜,内置遮光罩,最早期也为德产红字版,后期都为加产,是价格最低廉的徕卡定焦头,性价比很高,效果不错。
历史价格:$US 150 in 2010
(2296351-
3580418)E55口径,4组5片镜,内置遮光罩,性价比很高,效果不错。
历史价格:EU 504 in 2007 - $US 250 in 2010
Leica APO-Summicron-R 180mm f/2&
1997-xxx (3799410-xxx)ROM版
E100,6组9片镜,哈苏实验室又一满分头,當年中望遠(180~200mm)世界三大王牌,效果好到不能用语言来形容,无论从色彩,解像力,锐度,层次感,空间感各个方面,这个头都有惊人的表现。但重2.5公斤,手持困难。产量非常少,全球占有量不足2000只,二手市场不多见,值得收藏。&
历史价格:$US 7,395 in 2008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leica 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