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遇到什么泰迪毛色变浅吃什么无色

已知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氨的水溶液具有碱性.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的有关情况.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由实验I得出的结论有____实验Ⅱ(如图中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2)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右图中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____理由是____.(3)为了展示兴趣小组的工作成果,兴趣小组的一位同学在工作展示会上给全班同学表演了一个魔术节目,道具如图丙所示.①该节目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棉花团由____色变____色,大烧杯中出现了一株美丽的“铁树”.②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对此现象加以说明.____-乐乐题库
&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知识点 & “已知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氨的水...”习题详情
204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7.7%
已知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氨的水溶液具有碱性.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的有关情况.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由实验I得出的结论有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变红色&实验Ⅱ(如图中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酚酞试液变红&;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氨气微粒从烧杯B运动到烧杯A中,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红&(2)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右图中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没有必要&理由是实验I、实验Ⅱ已做过对比实验,故没有必要再做实验Ⅲ&.(3)为了展示兴趣小组的工作成果,兴趣小组的一位同学在工作展示会上给全班同学表演了一个魔术节目,道具如图丙所示.①该节目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棉花团由白&色变红&色,大烧杯中出现了一株美丽的“铁树”.②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对此现象加以说明.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氨气分子(或浓氨水易挥发)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已知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氨的水溶液具有碱性.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的有关情况.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判断,酚酞试液遇显碱性的溶液变红色,遇中性液体不变色进行解答.
(1)酚酞试液遇显碱性的溶液变红色,遇中性液体不变色.所以酚酞试液由无色变红色.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遇浓氨水变红色;实验Ⅱ(如图中甲所示):氨分子从烧杯A扩散到烧杯中B,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烧杯B中的现象是酚酞试液变红;(2)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右图中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我认为没有必要.因为实验I、实验Ⅱ已做过对比实验.(3)氨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遇到脱脂棉中的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填:棉花团由白色变红色,大烧杯中出现了一株美丽的“铁树”.故答案为:(1)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变红色;酚酞试液变红;氨气微粒从烧杯B运动到烧杯A中,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红;(2)没有必要;实验I、实验Ⅱ已做过对比实验,故没有必要再做实验Ⅲ;(3)①白;红;&②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氨气分子(或浓氨水易挥发)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特征及其如何正确的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已知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氨的水溶液具有碱性.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的有关情况.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已知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氨的水溶液具有碱性.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的有关情况.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主要考察你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知识点的认识】分子的定义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分子的特性主要有这样4个:“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间有间隔”.并且,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分类和类别辨析、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和本质区别、溶解现象与溶解的原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分子的彼此之间有间隔,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以及它与原子的概念、联系和本质区别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以及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和本质区别等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分子的定义的理解,不要只局限于它的内涵,要站在全局的立场上,全面地领会.也就是,分子确实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是反过来说“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分子”是不正确的.因为,原子或离子也是能够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从根本上说,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由构成它的粒子所保持的.可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不仅仅是分子,还有原子或离子等.当然,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确实是分子保持的;例如,水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水分子保持的,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是不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而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中是没有分子存在的,此时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原子所保持的;例如,金属(如铁、铜等)、固态非金属(如碳、硫)、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等)这三类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其中是不含分子的,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就不是由分子保持的了,而是由构成它的原子保持的.还有,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中也是没有分子存在的,此时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离子所保持的;例如,氯化钠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共同保持的.2.分子的主要特性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四个字.在利用它们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先看看与分子的哪一个特性有关,然后再根据该特性进行细致地分析解答之.3.在解释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变化等问题时,一定要联系着分子与原子的概念、联系和本质区别来进行思考、分析.
与“已知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氨的水溶液具有碱性.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的有关情况.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相似的题目:
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原子氢元素氢离子氢分子
将有关分子的特征的编号,填在对应的叙述后面:①将大量的氧气压缩在钢瓶中&&&&;②将食盐加到水中,水变咸了&&&&;③路过餐馆,闻到酒菜香味&&&&;④木炭可以燃烧,之后得到二氧化碳却不能燃烧&&&&.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的运动&&&&&&&&&&&&&&&&&&D.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大量的事实表明:所有的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构成的,它是处在不断的&&&&,它们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
“已知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氨的水...”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下列因素的改变,能显著改变气体体积的是&&&&
2登山时喝空的矿泉水瓶,拧紧瓶盖.下山后瓶子变瘪,瓶内的气体分子&&&&
3“●”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能表示“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的是&&&&
该知识点易错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种微粒;③镁原子与镁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④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能发生变化.
2每年五、六月份,人们在栀子花树旁会闻到怡人的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已知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氨的水溶液具有碱性.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的有关情况.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由实验I得出的结论有____实验Ⅱ(如图中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2)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右图中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____理由是____.(3)为了展示兴趣小组的工作成果,兴趣小组的一位同学在工作展示会上给全班同学表演了一个魔术节目,道具如图丙所示.①该节目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棉花团由____色变____色,大烧杯中出现了一株美丽的“铁树”.②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对此现象加以说明.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已知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氨的水溶液具有碱性.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的有关情况.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由实验I得出的结论有____实验Ⅱ(如图中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2)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右图中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____理由是____.(3)为了展示兴趣小组的工作成果,兴趣小组的一位同学在工作展示会上给全班同学表演了一个魔术节目,道具如图丙所示.①该节目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棉花团由____色变____色,大烧杯中出现了一株美丽的“铁树”.②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对此现象加以说明.____”相似的习题。实验 试题 在一张洁白干燥的滤纸上,依次喷洒A,B,C三种无色液体,当喷洒A时,滤纸上无明显变化,再喷洒B时,滤纸上出现一只红色小猫,最后喷洒C时,小猫渐渐消失,回答下列问题: (北京四中网校-〉名师答疑-〉初三-〉化学) 
  欢迎您!
                        
               
  实验 试题 在一张洁白干燥的滤纸上,依次喷洒A,B,C三种无色液体,当喷洒A时,滤纸上无明显变化,再喷洒B时,滤纸上出现一只红色小猫,最后喷洒C时,小猫渐渐消失,回答下列问题:
  在一张洁白干燥的滤纸上,依次喷洒A,B,C三种无色液体,当喷洒A时,滤纸上无明显变化,再喷洒B时,滤纸上出现一只红色小猫,最后喷洒C时,小猫渐渐消失,回答下列问题:
滤纸上的小猫可能是用----画的。
无色液体A是----;B是----;C是-----。
  解:滤纸上的小猫可能是用稀NaOH溶液画的,B为无色酚酞试液,酚酞遇NaOH变红色,C可能为稀盐酸,NaOH被HCl中和,酚酞恢复无色,小猫消失。
tchdayihx01下列字母A~H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由氢、碳、氧、氯、钠、钙、铁中的2-3种元素组成.(1)A有强烈的腐蚀性,易潮解,无色酚酞溶液遇A的稀溶液变红,A的俗称是火碱(烧碱,苛性钠).(2)红色粉末B与气体C反应得到黑色粉末,化学方程式为&2Fe+3CO2Fe2O3+3CO2Fe+3CO2.(3)D和E均含两种元素.如图所示,将D的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变黄,有气泡产生;烧杯中聚集的肥皂泡能被点燃.E中含有的元素是Fe,O,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Fe+2HCl═FeCl2+H2↑.(4)F、G、H分别与D的溶液反应,均有水生成.将F的溶液与G的溶液混合,生成白色沉淀H.F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考点:;.专题:;.分析:(1)根据A的性质易潮解,稀液呈碱性,可推断出A是NaOH;(2)红色粉末是氧化铁,能与氢气、一氧化碳、碳等反应;(3)由溶液变黄可知反应物中含有铁元素,有气泡产生且可燃得出生成了氢气,说明反应物中含有氢元素;(4)根据三者与D盐酸溶液反应均有水生成可知,反应物应该是碱和碳酸盐;又由将F的溶液与G的溶液混合生成白色沉淀H可知,H是碳酸钙,进而得出F和G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解答:解:(1)根据A的性质易潮解,稀液呈碱性,可推断出A是NaOH;(2)红色粉末是氧化铁,能与一氧化碳反应反应生成单质的铁和二氧化碳,注意C不能是氢气,因为题目要求是2-3种元素组成;(3)由溶液变黄可知反应物中含有铁元素且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有气泡产生且可燃,判断生成了氢气且发生的是置换反应,说明反应物中含有氢元素,故可推断是生锈的铁与D稀盐酸反应;(4)根据三者与D盐酸溶液反应均有水生成可知,反应物应该是碱和碳酸盐,F、G、H中都含有O元素;又由将F的溶液与G的溶液混合生成白色沉淀H可知,H是碳酸钙,进而得出F和G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故答案为:(1)火碱(烧碱,苛性钠);(2)Fe2O3+3CO&2Fe+3CO2;(3)Fe,O;Fe+2HCl═FeCl2+H2↑,Fe2O3+6HCl═2FeCl3+3H2O;(4)Ca(OH)2+Na2CO3═CaCO3↓+2NaOH.点评:本题的推断由组成物质的元素做为限定条件,因此,熟悉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变化规律对该题中所涉及物质的推断就至关重要了.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 日期:日&推荐试卷&
解析质量好解析质量中解析质量差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化学溶液问题
1.不管溶液的颜色是从无色到红色,还是从红色到无色,溶液都有红色这种状态,而我们中学常见的红色溶液有:加有石蕊的酸溶液\加有酚酞的碱溶液\品红溶液
2.此题应为密闭体系.考虑,从红色变到无色或从无色变到红色的条件是加热和冷却,联想到是气体的性质,(气体溶于溶液时加热气体挥发,冷却时气体又溶解到溶液中)
联系上面两条和题目的信息可得,只有加有酚酞的碱溶液\品红溶液符合(石蕊的什么溶液无无色),并且对于酚酞的碱溶液,联系2很容易考虑到的是NH3的酚酞溶液.
对于品红溶液考虑到有无色的现象,联想到的自然是SO2的品红溶液.
所以本题的真确答案是:
Q1:溶有NH3的酚酞溶液/浓氨水和酚酞的混合液
Q2:溶有SO2的品红溶液
下的《BBS》上。
现在我就来公布正确答案:
Q1:混有石灰水的酚酞溶液(熟石灰的溶解度是随温度上升而下降,加热后,酚酞溶液中OH-在每毫升的含量越来越少,接近与零,酚酞就显无色)
Q2:第二个是溶有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这个答案的解释与Q1的解释原理基本相同,我就不多说了)
做题提示:不管溶液的颜色是从无色到红色,还是从红色到无色,溶液都有红色这种状态,而我们中学常见的红色溶液有:加有石蕊的酸溶液\加有酚酞的碱溶液\品红溶液
希望对你有帮助!
石蕊是紫色溶液.因此第一个答案行不通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知识点梳理
氧气的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主要是指氧气具有助燃性或氧化性,还有能支持呼吸.即它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与非金属、金属、化合物等多种特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剧烈程度因条件不同而异,可表现为缓慢氧化、燃烧或爆炸等,但在反应中都放出大量的热.具体情况如下:1.氧气与非金属反应,例如:(1)木炭在氧气里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无气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但是,当氧气不充足时,会生成一氧化碳)(2)硫在氧气里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即二氧化硫);(3)红磷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的白烟(即五氧化二磷),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而白磷可以与空气中氧气的发生缓慢氧化,达到着火点(40℃)时,引起自燃,(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罩一干冷烧杯在火焰上会有水雾生成. 2.氧气与金属反应,例如:(1)镁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即氧化镁);(2)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即四氧化三铁);(3)铜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加热,会逐渐变成黑色的固体(氧化铜).3.氧气与化合物反应,例如:(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2)甲烷(沼气)在氧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呈蓝色,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罩一干冷烧杯在火焰上还会有水雾生成.(3)酒精(乙醇)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罩一干冷烧杯在火焰上还会有水雾生成.(4)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燃烧发黄光,集气瓶的内壁有水珠出现,并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5)葡萄糖在酶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 4.呼吸作用是从自然界里吸入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实际上它是一种缓慢氧化.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知识点的认识】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是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而验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说明瓶内已收集满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的性质【知识点的认识】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比空气的略小(密度为l.25g/L,空气为1.293g/L),熔点是-199℃,沸点是-191.5℃.
电解水实验【知识点的认识】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1.实验用品有:水槽、试管、直流电、石墨电极(正极不能用铜等金属或与氧气反应的电极)、12V的直流学生电源.2.实验过程及现象:按照上面的实物图所示,连接好装置.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一般不加氢氧化钠溶液,容易起泡沫).闭合电路后,会看到试管内的电极上出现气泡,过一段时间,与电源正(氧气),负极(氢气)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氧气的为1.429g/mL,氢气的为0.089g/mL;通过计算可得氧气与氢气的质量比为8:1,氢,氧两种分子和原子个数比都是2:1).可简单概括为:“正氧负氢1:2,质量比为8:1”. 3.该实验结论或推论有:(1)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2)水(分子)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两气体的分子个数比为2:1、体积比为2:1.(3)水通电生成氢气、氧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4)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元素种类不变.(5)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6)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聚集后直接构成物质)(7)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8)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9)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10)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氢气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氧气分子是由二个氧原子构成.(11)水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中的氧化物,氧气和氢气是纯净物中的单质.(12)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4.电解水时的分析,即氧气、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三个:(1)氧气、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造成的.由于氧气的溶解度比氢气的稍大些,导致氧气、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2)电极的氧化造成的.当使用金属电极进行实验时,由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所以有可能有一部分氧气在电极处与电极发生了反应,使氧气损耗了一部分;导致氧气、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3)电极产生副反应等造成的.如用稀硫酸溶液作电解液,可能会有下列副反应发生:HS{{O}_{4}}={{H}^{+}}+HSO_{4}^{-},在阴极:2{{H}^{-}}+2{{e}^{-}}={{H}_{2}}{{H}_{2}}S{{O}_{3}}+{{H}_{2}}O={{H}_{2}}{{O}_{2}}+{{H}_{2}}S{{O}_{4}};在阳极:2HSO_{4}^{-}-2{{e}^{-}}={{H}_{2}}{{S}_{2}}{{O}_{3}}(过二硫酸),{{H}_{2}}{{S}_{2}}{{O}_{3}}+{{H}_{2}}O={{H}_{2}}S{{O}_{4}}+{{H}_{2}}S{{O}_{3}}(过一硫酸),{{H}_{2}}S{{O}_{3}}+{{H}_{2}}O={{H}_{2}}{{O}_{2}}+{{H}_{2}}S{{O}_{4}};生成的过氧化氢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不易放出氧气.从而使生成的氢气增多了,导致氧气、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克服的办法是,在电解液中加入碱比加入酸的误差会小些.或者事先将电解液用氧气饱和,可以消除因溶解度不同而产生的误差,或者电极不能是金属或易与氧气、氢气反应的,等等.
碳的性质【知识点的认识】碳的化学性质主要有三个:1.常温时,具有稳定性.例如,我国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虽仍不变色;就是利用了碳的这个性质.2.点燃时,具有可燃性.不过,它的燃烧还有两种情况:(1) 当碳在氧气或空气里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式为;(2) 当碳燃烧不充分的时候,生成一氧化碳,同时也放出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利用该性质,可以把碳用作燃料.例如,在以煤(主要成分是碳)为燃料的煤炉里,就经常发生这两个反应.3.高温时,具有还原性.也就是说,在较高温度下它能夺取某些含氧化合物里的氧,使其它元素被还原.如题所示:,就是利用木炭来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是氧化铜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还有,工业上经常用焦炭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如图所示,A为红色固体,G、H为黑色固体,B、D、E、F为无...”,相似的试题还有:
如图所示,A为红色固体,G、H为黑色固体,B、D、E、F为无色气体,A、B、D为单质,F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试写出它们的化学式:A._____;B._____;C._____;D._____;E._____;F_____;G._____;H._____.
A、B、C、D、E、F、G、H、I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其中B为红色固体,D为混合物,E、H均为黑色固体,F是一种无色气体.它们之间有下图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省去).(1)用化学式表示D的组成______、______.(2)F→G的反应类型______.(3)写出F→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Fe+3CO2
A、B、C、D、E、F、G、H、I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其中B为红色固体,D为混合物,E、H均为黑色固体,F是一种无色气体.它们之间有下图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省去).(1)用化学式表示D的组成______、______.(2)F→G的反应类型______.(3)写出F→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Fe+3CO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溶液不是无色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