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各种乐器儿童合唱女声小合唱合唱的幻听怎样调理

《音乐文化信息》2011年第2期(总第71期)-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
当前位置:
《音乐文化信息》2011年第2期(总第71期)
发布时间:&&&&浏览: 次
《音乐文化信息》2011年2期(总第71期)
近期音乐学论题论语摘要
论中国音乐史料系统的重构
20世纪初中国考古学的产生,以单纯文献为史料基础的传统中国历史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曾侯乙墓的发掘,导致了先秦音乐史的彻底改写!舞阳骨笛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产生“七声”观念的历史,竟可上溯到八九千年前的史前时期。文献史料的先天不足已跃然纸上。一门全新的、科学的历史学理论和方法,构筑起一个包括传统文献资料、考古发掘的文物资料和民族民俗学资料及其他相关学术成果在内的全史料系统。这个全新的史料系统也正在迫使传统的中国音乐史学嬗变成为现代科学意义上的中国音乐史学。中国古代音乐史学发展到今天,其史料系统的重构,已是势在必行。而音乐考古学史料将在当前的的史料重构之中,更值得音乐史学家门的关注。
(摘自《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王子初 文)
论“调头”
“调高”与“调头”是 “中国乐理”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对此能否作出合乎基本形式逻辑要求的准确界定,直接关系着调式体系、调高体系以及音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宫、商、角、徵、羽只具有“调式性质”和“阶名”涵义,其本身无法决定“调高”与“调头”。以往那种“宫调式的调头是宫、商调式的调头是商”等充满矛盾性的语言表述,完全是毫无意义的滑稽之谈。无论是“音主”的高度(调高)还是“主音”的高度(调头)一般都要由“十二音律”来决定,古“调头”也应该是十二种。
(摘自《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刘永福 文)
宋代唱赚《愿成双》谱新译
宋代唱赚《愿成双》谱是一套弥足珍贵的古代民间音乐的乐谱。要使其得到准确解译,首先必须认准所用音高谱字及相关符号,同时对作为一首套曲的结构特点及分曲性质予以把握;在具体解译中要充分利用各种依据,采用合乎音乐自身规律的方法,抓住乐谱、乐曲内含的音调及节奏特点予以处理;对于分曲译谱要尽可能地选配宋元时期同曲牌的唱词,从词曲结合的角度加以验证;最后要将各个分曲译谱整合起来,从作为一首套曲的全局加以考察。这样解译出的乐谱,尽管还不能说是宋代唱赚的原貌,但已接近原曲原貌,是一份相对准确的译谱。
(摘自《中国音乐学》2011年第1期 杨善武 文)
重庆土家族薅草歌的文化特质与艺术特征
重庆土家族薅草歌的文化构成和精神内涵鲜明的指向土家族,呈现出了土家族的历史积淀,也蕴涵了传统农耕社会的文化特征。薅草歌虽然有多重艺术特色和文化意义,但协调和指挥劳动的功能方是其第一属性,也是人民性和草根性的表现。此外,重庆土家族薅草歌与湘、鄂、黔毗连处得土家文化有着深刻联系,具有形式的相似性和内涵的相通性。而作为具有重庆地方文化特色的民歌样式,其地域性特征体现在以下几点:1.重庆土家族地区特殊的形式,如石柱耍锣鼓等;2.祭拜过程的差异也突出了重庆地方特点:3.音调特征不但是当地薅草歌的音乐特色,亦反映了重庆民间音乐风格特点:4.唱词特点和方言特色是重庆土家族薅草歌独特风格的重要标识之一。
(摘自《人民音乐》2011年第1期 张昕 文)
方整性结构内的非方整性划分
——约翰•凯奇《金属第一结构》中节奏动机的组织原则
凯奇早期代表作,仅使用金属打击乐器的《第一结构》(1939),受勋伯格传授的维也纳乐派逻辑性结构思维和动机展开性变奏的影响,在整体和乐句结构层面上运用他自己发明的、按4:3:2:3:4比例划分的“宏观—微观”的节奏结构体系;而对节奏动机的组织则是基于方整性结构框架内方整性划分的原则,采用二分与三分节奏时值结合、全音符的奇数划分、对称性的节奏音值排列、节奏动机间结构与重组关系四种方式设计动机,运用动机的不定次反复、动机交替的横向对称性连接和纵向对位性叠置、动机陈述跨越与不跨越乐句和音色分层的手法组织动机。
(摘自《黄钟》2011年第1期 郭新 文)
国内音乐学术期刊要目辑览
1. 弘扬先行者精神 深化王光祈研究:2009王光祈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甘绍成∥音乐探索.-7
2. 中华知识分子的典范、少年中国精神的化身:少年中国学会会员眼中的王光祈∕宫宏宇∥音乐探索.-13
3. 从宫廷音乐家到自由音乐家:17至19世纪活跃在奥地利的音乐家之社会经济地位变迁阐析∕李小兵;彭一敏;傅利民∥乐府新声.-137
4. 中国礼乐制度四阶段论纲∕项阳∥音乐艺术.-20
5. 清代宫廷乐舞述考∕温显贵∥音乐艺术.-29
6. 再辨周乐无“商” ∕任飞,周加海∥中国音乐.-135
7. 新中国60年音乐事业发展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综述∕祝薇∥中国音乐.-168
8. 科技:音乐的一柄“双刃剑”∕廖家骅∥中国音乐.-175+213
9. 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对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的借鉴作用∕朱国伟∥星海音乐学院学报.-45
10. 马勒音乐中的逆饰与反语:以《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为例∕ 孙红杰∥星海音乐学院学报.-55
11. 五四时期的平民音乐思想∕戴敏∥星海音乐学院学报.-62
12. 也谈冼星海研究的完整性:对冼星海研究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周广平∥星海音乐学院学报.-72
13. 析音乐家冼星海的个性心理倾向性:星海事业成功的心理因素探究之二∕罗小平∥星海音乐学院学报.-77
14. 一部充满中国情愫的遗憾之作:谈冼星海的《中国狂想曲》∕ 王沥沥∥星海音乐学院学报.-85
15. 音乐先锋派在苏俄的形成与发展∕胡筱铮∥天籁.-92
16. 厚积薄发 继往开来:第二届东亚音乐考古学国际研讨会综述/王友华∥天籁.-117+123
17. 从西汉南越王墓音乐器物看南越国宫廷礼乐的兴衰/孔义龙;曾美英∥交响.-66
18. 殷墟出土乐器调查与分析∕张伟∥交响.-75
19. 隋唐时期中日音乐文化交流赖以兴旺的政治及社会因素∕曾金寿∥交响.-81
20. 音乐叙事学的历史轨迹∕王旭青∥黄钟.-59
21. 论西方复调音乐与宗教音乐的关系∕王茕∥黄钟.-72
1. “乐种”研究四个逻辑层面的构思与设计:为“江南丝竹研究”制定的基本策略∕伍国栋∥交响.-16
2. 京族民歌的音乐特征∕王涛∥交响.-67
3. 论民歌翻译的学科定位、历史现状及其策略∕缑斌∥交响.-71
4. 关于“长安乐派”的时代思考∕陈慧雯∥交响.-75
5. “秦筝归秦”引领陕西筝乐的复兴之路:写在“秦筝学术论坛”暨“周延甲作品音乐会”之际∕王珣∥交响.-79
6. 从云南民歌发展现状看其传播方式与空间范围∕杨民康∥音乐探索.-29
7. 夷、夏音乐“涵化”研究:试论南、北丝绸之路音乐对唐宋音乐的影响∕柳良∥音乐探索.-32
8. 巴塘弦子:藏族农耕文明孕育的轻歌漫舞∕康·格桑梅朵∥音乐探索.-38
9. 唐五代时期南北丝绸之路多元音乐文化在成都的传播与交融∕包德述∥音乐探索.-42
10. 论木卡姆原理:音群旋律是音乐生产的基础和构建材料∕[德]于尔根·埃尔斯纳(文)∕金经言(译)∥音乐艺术.-78
11. 敲起凝聚族群的鼓点:以上海的韩国移民族群及其“风物农乐”传统音乐生活为个案∕黄婉∥音乐艺术.-114
12. 南京城市流行乐队的发展历程∕谢力荣∥音乐艺术.-120
13. 音乐民族志:音乐学研究的人类学路径:兼论我国民族音乐学研究从方志集成到音乐民族志的历史进路∕杨殿斛∥黄钟.-8
14. 与我国各民族优秀音乐文化遗产抢救、收集、审编工作的半生缘: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集成编辑审工作回顾∕王民基∥黄钟.-15+203
15. 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思维方式、创作方法及其特点∕王耀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45+24
16. 传统的延续或摒弃?—关于台湾原住民的流行音乐∕吕钰秀∥中央音乐学院学报.-50
17. 福建南音“滚门”模式特征研究∕陈瑜∥中央音乐学院学报.-61
18. 按下录音键:杨荫浏、李元庆与音响资料的建设∕张振涛∥中国音乐学.-29+46
19. 一时多少豪杰:民族音乐学学科人物∕陈铭道∥中国音乐学.-46
20. 原生与再生:豫中笙管乐班的传承与变迁研究∕方墨涵∥中国音乐学.-53
21. 《娘娘词》仪式音乐分析∕黄慈帖∥中国音乐学.-62
1. 与新型组曲融合的五重赋格:柯达伊《第二弦乐四重奏》Op.10第Ⅱ乐章赋格分析∕翟纬经∥乐府新声.-77
2. 第六章 分句 速度变化∕(美)格林.伊丽莎白; (美)马克.吉伯森 著;杨又青 译∥乐府新声.3-151
3. 析音乐之结构 求学理之真谛:记“首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盛会∕贾达群,陈婷婷∥音乐艺术.-41
4. 阿伦·福特教授访华讲学的启示∕王旭青,田刚∥音乐艺术.-44
5. 再议“音乐分析学”的学科建设∕陈鸿铎∥音乐艺术.-51
6. 探索与定位:中国音乐学院复调公共课改革∕张韵璇∥中国音乐.-55
7. 东方相遇西方:拉维·香卡印西音乐交融作品《斯瓦拉·卡卡利》音乐学分析∕张玉榛∥中国音乐.-90
8. 余音绕梁 天地回声:析施万春无伴奏合唱《回音壁—天地的回声》∕高佳佳∥中国音乐.-124
9. 论金湘琵琶协奏曲《琴瑟破》“旋律音程向位”的结构力∕魏扬∥中国音乐.-143+165
10. 解析郭祖荣艺术歌曲“形散神聚”的散化结构∕赖登明∥中国音乐.-149
11. 综合分析、结构逻辑与美感启迪:再议“音乐分析方法” ∕姚恒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010.1.5-12+2
12. 唐建平两部打击乐协奏曲比较研究∕程媛∥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5
13. 音乐创作应对数字化时代的策略∕李志刚∥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
14. 勋伯格《拿破仑颂》音高结构特点分析∕刘文平∥天籁.-54
15. 现代音乐中的东方神韵:东西方音乐的融合在武满彻《吾听水梦》中的体现∕郭晶晶∥天籁.-64
16. 新浪漫手法与民族地域风格的融合:姚恒璐管弦乐《虹》的作品分析∕张艺霖∥天籁.-75
17. 巴赫《德国组曲》中前奏曲的装饰音特征研究∕乐敏∥天籁.-80+87
18. 李斯特晚期钢琴作品突破性和声建构之研究∕郑艳∥交响.-86
19.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形式及内涵∕冯存凌∥交响.-91
20. 关于音乐分析意义、方法、人才培养和文献引进的探讨∕杜晓十∥人民音乐.-27
21. 关于在院校常规教学中融入“音乐分析学”理念的思考∕吴春福∥人民音乐.-33
22. 整体计算与局部计算的时间素描:电子音乐作品《阵》之时间逻辑与材料布局∕李小兵∥人民音乐.-44
23. 纵向轴心镜像结构:对称思维在二十世纪音乐中的运用方式之一∕郭新∥黄钟.-16
24. 声音对象与声音符号:论“幻听音乐”声音的理性感知与感性感知∕关鹏∥黄钟.-26
25. 二连音和四连音的记谱问题探讨∕陈大苍∥黄钟.-31
26. 论威伯恩《六首管弦乐小品》Op.6之六中所蕴含的“结构对位”∕明虹∥黄钟.-41
27. 里盖蒂《第二弦乐四重奏》中的音响特征初探∕左延芳;徐昌俊∥黄钟.-53
28. 印度哲学与约翰·凯奇的音乐创作∕胡苑∥黄钟.-80
29.研究生“现代复调音乐”课程教学略论∕刘永平∥黄钟.-142
30.论交融式体裁混合手法的修辞效用:以布里顿的《战争安魂曲》为例∕孙红杰∥音乐研究.-103
31.晋北耍孩儿的曲式结构探析∕王九筛;武兆鹏∥音乐研究.-109
32.朗诵调:舒伯特艺术歌曲戏剧性的表现手法探析∕孙会玲∥中国音乐学.-128
33.追求中与西、古与今的交融:张小夫《诺日朗》音乐分析∕吴林励∥中国音乐学.-138
34.观念突破与理论缺失:以德彪西研究为例∕张志海∥中国音乐学.-144
35.歌曲创作谈∕孟卫东∥人民音乐.-28
36.建设“中华乐派”任重道远:写在金湘交响乐作品音乐会之后∕卞祖善∥人民音乐.-31
1. 肖邦钢琴独奏曲总目录∕孙栋∥钢琴艺术.-40
2. 中国钢琴发展60年(十)∕刘小龙∥钢琴艺术.-44
3. 勃拉姆斯《A大调钢琴四重奏》(OP.26)的旋律构建∕周炜娟∥钢琴艺术.-28
4. 初探左手独奏∕向往∥钢琴艺术.-34
5. 弹弹钢琴演奏技巧与气氛的相互依存∕尹鹰∥钢琴艺术.-35
6. 舒曼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演奏探究∕任音∥钢琴艺术.-23
7. 舒曼钢琴作品总目录∕孙栋∥钢琴艺术.-33
8. 明清时期中国钢琴艺术发展缓慢的原因∕常爱玲∥齐鲁艺苑.-73
9. 关于钢琴教学思路拓展问题的探讨∕陈家贝∥齐鲁艺苑.-81
10. 钢琴教学中的音乐表现问题∕葛晓明∥齐鲁艺苑.-63
11.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音乐学院钢琴教学状况分析∕于莉莉∥齐鲁艺苑.-66
12. 丁善德钢琴作品一部曲式探析∕武旭峰∥齐鲁艺苑.-73
13. 戏曲音乐对唢呐音乐的影响:从鲁中南民间唢呐乐曲谈起∕崔长勇∥齐鲁艺苑.-79
14. 钢琴:现代音乐的实验场∕马莉∥人民音乐.-28
15. 克瓦本纳·恩凯蒂亚《教学用曲12首》的“文化”认识与“技术”评价∕李昕∥人民音乐.-83
16. 勿让已走国门的钢琴精品在国内失传:学习齐尔品成对演奏“南北牧童”的成功经验∕王小强;王小力∥中国音乐.-131
17. 中国钢琴教育的历史与发展∕周为民∥中国音乐.-150
18. 借助考核中的量化分值手段提高钢琴演奏规格∕关常新∥中国音乐.-158
19. 试论中、俄钢琴教育之差异∕柯刚∥中国音乐.-237
20. “四位一体化”钢琴视奏模式初探∕杨相勇∥音乐与表演.-135
21. 启发式听觉思维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王海波∥音乐与表演.-139
动态与信息
《饶余燕钢琴作品集》CD出版首发式在我院举行
日下午,我院与中国唱片总公司联合在培院二楼会议室举行了《饶余燕钢琴作品集》CD出版首发仪式。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孙卫国,纪委书记王平,副院长白陆平、安金玉、韩兰魁,陕西音乐家协会主席尚飞林,著名录音师沈援之,中国唱片总公司责任编辑王洁,以及学院老一辈专家、教授,饶先生部分学生代表,作曲系、钢琴系师生和陕西部分新闻媒体的记者参加了本次首发仪式。《饶余燕钢琴作品集》系我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之一,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发行。作品集收录了先生一生不同时期的钢琴作品7部(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作曲家一生的创作历程。其中包括创作于50年代的《引子与赋格》,创作于60年代的钢琴组曲《延安生活素描》,创作于90年代的《西安鼓乐》复调作品三首等。
首发式最后,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孙卫国代表学院向图书馆赠送了唱片。
人文社科信息
21世纪中国核心价值“高势位”建设的历史前瞻
21世纪中国核心价值“高势位”建设具有以下历史趋势:①担当“高势位”建设国家核心价值的历史责任。②培养精通“马中西”理论的一流专家队伍并进行深层次研究。建设“高势位”国家核心价值,并为人类探索一条文明生存发展的道路,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伟大任务。要完成这项任务必须建设世界一流的专家队伍——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通中国传统文化,也深入了解甚至精通西方文化,也就是精通“马中西”理论的一流专家。这样的专家还应通晓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应下工夫发现、培养和支持这样的专家,形成一支无论在水平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堪称世界一流的专家队伍。甚至可以这样说,在中国只有出现这样一支稳定的专家队伍,这项伟大的历史性任务才可能完成。③实行正确的方针和政策。建设“高势位”的国家核心价值要实行正确的方针和政策。这表现在:第一,坚持国家核心价值一元化指导与多样性社会思潮共存的方针。既要坚持“一元统领”、“协调有序”, 又要坚持“兼容共生”、“和而不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引导社会思潮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第二,贯彻正确的方针。坚持“双百”方针,尊重创造,严格区分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和政治问题的界限,提高建设“高势位”国家核心价值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摘自《理论探讨》2010年第6期 陈秉公 文)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
礼仪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现代文明不可或缺的部分,传承与发扬优秀的礼仪文化,有助于创造民主文明、公平正义、友爱诚信、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礼仪文化的本质就是一种和谐文化。中国古代统治阶级及其思想家,既提出了礼的规范,又制定了繁多的仪式和在日常生活中区别尊卑等级、协调人际关系的礼节规则,可谓形成了内容比较完备的礼仪体系。透视这浩翰的礼仪体系,无论是做人之道、从业之道、治国之道,还是日常行为的规范、人际关系的协调、社会秩序的稳定,都包含着最为关键的要素,即“和谐”。其次,礼仪文化的功能是造就和谐社会。礼仪文化对于建构和谐社会发挥着积极的功能,譬如建立规范与秩序、培养人们共同的价值标准,以及通过社会化过程来传递社会文化、内化价值规范、形成稳定的社会结构等。不仅如此,礼仪文化还是实现社会控制和管理的一个有效手段。无论是从宏观还是微观方面来看,礼仪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以“和”为中心的礼仪文化的创新发展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摘自《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易银珍 文)
中国特色当代美学的建构
中国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西方美学的语境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经过了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鲁迅等人最初的接纳期,再到宗白华、朱光潜等人的融合期,始终是在西方语境下发展的,最终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美学大讨论中其学科体系才真正确立。作者认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应该是建构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这种美学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指导,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为基础,以西方美学为参照而建构起来的美学形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美学既是西方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具有亲和力的美学形态。中国特色当代美学也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为指导,这就形成了中国的实践美学流派。由实践美学的缺点和不足可知,中国特色当代美学的建设离不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根基和土壤,因此必须充分发扬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美善相乐伦理性、直觉感悟整体性、天人合一和谐性的特色,吸取西方美学的美真统一科学型、理性分析逻辑性、天人相分二元性的优长,克服它们的不足和缺点,建构起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新实践美学就是这种中国特色当代美学中的一种。《摘自《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张玉能 文)
近代中国音乐与国民意识
甲午战争之前,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音乐已有了相当的接触,但还没有国民意识。日本西化而强盛,中国战败的刺激,使近代中国音乐在救亡的主题下,开始有了“国民性”色彩,并以借用西方音乐形式,推崇民族文化精神为特征,培育着中国特有的国民意识。近代中国音乐对民族传统的坚持在于内容,这一内容包括近代歌曲中的填词、国乐派等音乐家对传统音乐调式等特征的坚持,更涵盖了近代中国社会特有而复杂的革命与抗战主题;近代中国音乐明显的西化主流在于形式,这种形式体现在近代歌曲中的选曲、音乐作品创作中所受西方音乐理论的影响上,更彰显在近代思想家和音乐家对西方音乐的国民意识作用的认识上。这种内容与形式的结合,是近代中国音乐发展的特殊之处。在这个特殊的发展过程中,传统而朦胧的国民意识促使思想家和音乐家寻找音乐救国的道路,进而这种音乐救国道路的抉择培养了近代中国特殊的又是真正的国民意识。
(摘自《史学月刊》2010年第12期 关心 文)
基于制度创新的大学通识教育改革
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大学使命与通识教育具有内在的融洽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目前,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偏差既根源于我们对大学使命的追问和理解不够深入,也根源于大学办学的市场化和大学体制的行政化。因此,有必要进行基于制度创新的大学通识教育改革。对此,建议如下:第一,大学设立通识教育委员会。通识教育委员会由学校学术及行政单位主管、有关师生代表、校内外学者专家等人员组成,赋予专门权利,负责审议、评估全校通识教育,并负责起草规划、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等。第二,建构有效的激励通识教育主体参与制度。对担任通识教育课程的优秀教师给予评优、评奖、评职称上的倾斜;对担任通识教育课程的师资重点培养,以跨学科进修、多学科联合培训等多种方式来培养通识教育的师资;给教师改革教学自由,强调多用研讨班的形式授课;采取灵活的选修、考试与评价方式,创造吸引学生的通识课程学习环境。第三,引进和研究相结合,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内容质量。学科领域的划分大致围绕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领域进行,避免过于随意。第四,探索大学一二年级不分专业,开展名副其实的通识教育,三四年级开始专业教育,借此从长期注重专业教育的旧传统中走出来。第五,组织专家撰写通识教育的教材、专著,扩大优质的通识教育课程资源。第六,划拨专项经费,加强通识教育理论研究和交流,建立中国特色的大学通识教育体系。
(摘自《武陵学刊》2010年第6期 刘业进、田汉族 文)
1. 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 / 金铁霖,邹爱舒著
/ J616J67(t)
2. 沈湘声乐教学艺术 / 李晋玮,李晋瑗编著 / J616/L35(w)
3. 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 / 金铁霖著 / J616-53/J67
4. 美声唱法 / 陈星主编 / J616.2/C49(x)
5. 民族唱法 男生卷/ 陈剑波 主编 / J616.2/C45(j)
6. 民族唱法 女声卷 / 方琼主编 / J616.2/F28(q)
7. 法语歌唱正音 / 张建一编著 / J616.2/Z33(j)
8. 中国民歌三百首 / 周小泉编 ∕J642.2/Z78(x)
9. 中国民间歌曲选(上、下) / 朱振山主编 ∕J642.2/Z83
10. 中国艺术歌曲选 (上、下) / 蔡世贤主编 ∕J642.5/C14(s)
11. 中国艺术歌曲选 (上、下) / 韩再恩主编 ∕J642.5/H15(z)
12. 中国艺术歌曲选 (上、下) / 胡钟刚主编 ∕J642.5/H53(z)
13. 金铁霖声乐教学曲选/ 金铁霖主编 ∕J642.5/J(67)t
14. 金铁霖声乐教学曲选(简谱版) / 金铁霖主编 ∕J642.5/J67(t)
15. 陈国权合唱歌曲集 / 陈国权编著 ∕J642.53/C44(g)
16. 中国古代歌曲选·戏曲、曲艺唱腔选 (上、中、下) / 李寿增,钱国祯,管谨义主编 ∕J642.7/R23(m)
17. 红歌合唱集 / 本社编 ∕J642.53/H56(n)
18. 中国歌剧曲选 (上、中、下) / 郑景宣主编 ∕J642.42/R23(m)
19. 中国艺术歌曲100首/ 孔繁洲主编 ∕J642.5/K48(f)
20. 中国艺术歌曲选 (上、下) / 冯康主编 ∕J642.5/R23(m)
21. 中国艺术歌曲选 (上、下) / 周振锡,裴传雯主编 ∕J642.5/Z78(z)
22. 中国民族声乐演唱实用教材/ 王士魁编著 ∕J642.5/W36
23. 女中音中国艺术歌曲经典作品60首/ 马秋华编 ∕J642.5/M16(q)
24. 中国之声 / 孟超美编著 ∕J642.53/M53(c)
25. 刘孝扬新编合唱曲集/ 刘孝扬编 ∕J642.53/L75(x)
26. 茉莉花(混声合唱五线谱与简谱 活页) / 金巍改编∕
J642.533/J67
(以上书、谱收藏于音乐资料室)【不朽的大合唱】:?Immortal Chorus?(世界美妙之声最强档案——天使童声,挖掘最强乐团挑选最美歌曲)上_Koala(千云神峰)精选集 - 虾米音乐
Loading...
入选曲目(2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请用虾米帐号
治愈神曲,无效退款~
童声神马的根本把持不住好吧。
纯洁的童声。喜欢!
so beautiful, 宁静。。放松。。短暂的进入极乐。。
prefer a prefect holy world
听得浑身毛孔都在舒展啊,真不错!
(第1页, 共58条)
Koala(千云神峰)的其它精选集
收藏了这张精选集的人们...
关注虾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幻听 女声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