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常数问题

根据化学反应原理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800℃时,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反应的平衡常数K=0.9.①下列选项能作为判断该反应..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问题人评价,难度:0%根据化学反应原理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800℃时,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反应的平衡常数K=0.9. ①下列选项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的有 .  a.容器中气体密度和压强均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再改变  c.v正(H2)=v逆(H2O) d.c((CO2):c((CO)=l:l ②若只改变下列选项中的一个条件,H2转化率不变的是
 a.恒容通入稀有气体
b.增加CO2的物质的量  c.升温 d.加催化剂
e.恒压通入稀有气体 ③800℃时,向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混合物,起始浓度分别为c(CO)=0.01mol/L,c(H2O)=0.03 mol/L,c(CO2)=0.01 mol/L,c(H2)=0.05 mol/L,则反应开始时,H2O的消耗速率    生成速率(填“大于”、“小于”、“等于”或“不能确定”). (2)已知25℃时,2CO2(g) 2CO(g)+O2(g),△H=+566.0 kJ/mol; H2(g)+O2(g) H2O(g)△H=-242 kJ/mol 则:①CO(g)的燃烧热△H=     kJ/mol; ②反应CO2(g)+H2(g)=CO(g)+H2O(g)的△H=       kJ/mol(3)已知25℃时,几种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见下表化学式Cu(OH)2AgBrAgI溶度积2×10-204.9×10-138.3×10-17 请分析:①25℃时,某CuSO4溶液中c(Cu2+)=0.02 mol/L,如果要生成Cu(OH)2沉淀,则应调整溶液pH大于      . ②常温下,向含NaBr、KI均为0 002 mol/L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浓度为4×10-3mol/L AgNO3溶液,则产生的沉淀是      (填化学式);当向其中再加入适量的NaI固体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点击查看答案解释本题暂无同学作出解析,期待您来作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银河友情链接:
(/forum-40-1.html)-
(/forum-41-1.html)-
(/forum-42-1.html)-
(/baijiale/)-
(/quanxunwang/)-
(/huangguanwang/)-
(/yulecheng/)-
(www.lywt.net)-
高中化学实践课堂——化学反应平衡和常数《化学反应原理》
为了让大家尽快地熟悉题库所具有的全国独一无二的智能化功能,关闭了右键的复制菜单,注册并登录后就可以恢复。
化学反应平衡和常数《化学反应原理》
本卷共有试题:42
2009湖南会考样卷
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反应停止了?                      B.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均为零
 C.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相等?      D.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2009宁夏高考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H(g)2+X(g)2 HX(g)的平衡常数为10。若将1.0mol的HX(g)通入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
 A.5%         B.17%       C.25%       D.33%
2009宁德质检
利用天然气合成氨的部分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依据上述流程,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流程中一次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
(2)上述流程有二处循环,一是K2CO3(aq)循环,二是             循环(填化学式)。
(3)1998年科学家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能传递H+),实现了高温常压下高转化率的电解法合成氨。写出阳极反应式:                                     。
(4)一定温度下,将a mol N2与b mol H2的混合气体通入容积为
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 H2(g)NH3(g)△H<0。达到平衡时,测得n(N2)= 13
mol ;n(NH3)= 6 mol。
 ①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                     ;
②达到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                     ;
③为了提高H2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大的H2浓度   B.增大的N2浓度   C.使用催化剂    D.降低温度
(1)CH4+H2O=CO+3H2&(条件没写不扣分)
(2)N2、H2
(3)H2-2e-=2H+
(4)①&&②18.75%(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②B、D&
2009盐城一研
碘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易溶于KI溶液,因为发生反应:I2(aq)+ I-(aq)I3-(aq)。测得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实验室配制碘水,为增大碘的溶解度可加入少量的KI
 C.用该反应原理可除去硫粉中少量的碘单质
 D.上述体系中加入苯,平衡不移动
2009盐城一研
在一定条件下可用SnO2/Al2O3等多种催化剂实现丙烯选择性还原NOx,
18NO(g) + 2C3H6(g)9N2(g)+6CO2 (g) +6H2O(g)△H1……①
4C3H6(g)9N2(g) + 12CO2(g) + 12H2O(g)△H2……②
试探究丙烯还原NOX有关问题
(1)反应①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2)工业上获得大量丙烯的主要途径是:   
(3)对于可逆反应18NO (g) +2C3H6(g)9N2(g) + 6CO2(g) + 6H2O(g), 将NO及C3H6按物质的量之比9∶1投入密闭容器中,不同的温度下在某种催化剂表面反应,NO转化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1<0                    B.若υ(NO)正=2υ(N2)逆时,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
 C.该催化剂约在500℃时活性较大    D.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NO转化率提高
(4)在450℃时C3H6与NOX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并通入少量O2,NOX转化率与O2浓度及反应温度的关系如下图。
①图2的研究,可得出的结论是:                              。
②图3的研究,可得出的结论是:                              。
(1)K=[c(N2)]9·[c(CO2)]6·[c(H2O)]6/{[c(NO)]18·[c(C3H6)]2}
(2)石油裂解(3)ABC
(4)①图2在O2浓度由2%增加到8%的过程中, NOX的转化率明显增大,O2的存在对NOX转化起促进作用。
②图3可说明在相同条件下,NO2的转化率比NO大;两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催化剂约在
450℃时活性最大,此时NOx转化率最高(只要答出一点即可)
2007聊城统考
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A(g)+2B(g) C(g)+D(g),在不同温度下,D的物质的量n(D)和时间t的关系如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800℃时。0—5min内,以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2)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A)不变
  C.2v正(B)=v逆(D)                    D.c(A)=c(C)
(3)若最初加入1.0molA和2.2molB,利用图中数据计算800℃时的平衡常数K=     ,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4)700℃时,某时刻测得体系中各物质的量如下:n(A)=1.1mol,n(B)=2.6mol,n(C)=0.9mol,n(D)=0.9mol,则此时该反应               进行(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处于平衡状态”)。
(1)0.24mol·L—1·min—1
(2)AB(2分,漏一个扣1分,错选不得分)
(3)0.9(mol·L—1)—1(单位可不写)&吸热
(4)向正反应方向
2008济南统考
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是N2和H2反应生成2molNH3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计算每生成1molNH3放出热量为            。
  (2)在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N2(g)+3H2(g)2NH3(g),其化学平衡
常数K与t的关系如下表:
K/(mol·L—1)—2
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试比较K1、K2的大小,K1       K2(填写“>”“=”或“<”)
②下列各项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的是        (填序号字母)。
  A.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B.2v(N2)(正)= v(H2)(逆)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3)盐酸肼(N2H6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属于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溶液呈酸性,水解原理与NH4Cl类似。
 ①写出盐酸肼第一步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盐酸肼水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填序号)。
  A.c(Cl—)>c(N2H2+6)>c(H+)>c(OH—)
  B.c(Cl—)>c([N2H5·H2O]+)>c(OH—)>c(H+)
  C.2c(N2H2+6)+c([N2H5·H2O]+)+
c(H+) = c(Cl—)+c(OH—)
  D.c(N2H2+6)
> c(Cl—)> c(H+) >c(OH—)
(1)46.1kJ
(2)①>②C
(3)①N2H2+6+H2O[N2H5·H2O]++H+&&&②AC
2008广州二测
某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反应器中充入0.10 mol SO3,当反应器中的气体压强不再变化时测得SO3的转化率为20%,则该温度下反应2SO2(g)+O22SO3(g)的平衡常数为
 A.3.2×103mol-1·L                     B.1.6×103mol-1·L
 C.8.0×102mol-1·L                     D.4.0×102mol-1·L
2008山东高考
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焓变为正值
 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H2O
2008上海高考
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n(NO)(mol)
⑴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已知:>,则改反应是        热反应。
⑵右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                     。
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
⑶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 (NO)=2v正(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⑷ 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及时分离除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
⑴K=&&&放热&&&⑵b&& 1.5×10-3mol·L-1·s-1&&&& ⑶b&& c&&&⑷c&&
2007海南高考
PCl5的热分解反应如下:PCl5(g)PCl3(g)+Cl2(g)
(1)写出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2)已知某温度下,在容积为10.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0mol PCl5,达到平衡后,测得容器内PCl3的浓度为0.150mol/L。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1)K=或K=
(2)K=0.45
2007宁夏高考
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SiO2+□C+□N2□Si3N4+□CO
(1)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在方框内);
(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其还原产物是          ;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4)若知上述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其反应热△H     零(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升高温度,其平衡常数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若使压强增大,则上述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
(6)若已知CO生成速率为v(CO)=18mol/(L.min),则N2消耗速速率为v(N2)=       mol/(L.min)。
(1)3,6,2,1,6
(2)N2,Si3N4
(3)K=(或K=
(4)小于&减小
2007上海高考
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2O/ZnO):CO(g)+2H2(g)CH3OH(g)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
(1)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
                ,升高温度,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500℃,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处于E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的浓度减少        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
 C、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    D、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
(4)据研究,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为Cu2O,反应体系中含少量CO2有利于维持催化剂Cu2O的量不变,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K=c(CH3OH)/c(CO)·c2(H2)&减小
(2)2nB/3tBmol·(L·min)-1
(4)Cu2O+CO2Cu+CO2
2007西安标考
反应3Fe(s)+4H2O(g) Fe3O4(s)+4H2(g)在温度和容积不变的条件下进行。下列叙述能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压强不再改变          B.V(H2O)=V(H2)
 C.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反应不再进行
2007广州一研
工业上合成氨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2(g)+3H2(g)2NH3(g),△H=-92.44kJ/mol;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部分性质见下表:
熔点(℃)
沸点(℃)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随着温度升高,K值               (填增大、减小、不变)。
  (2)平衡常数K值越大,表明                      (填序号)。
A.N2的转化率越高                B.NH3的产率越大
C.原料中N2的含量越高            D.化学反映速率越快
  (3)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小,所以在工业上采取气体循环的流程。即反应后通过把混合气体的温度降低到              使                分离出来;继续循环的气体是                  。
&&(1),减小
&&(3)-33.42℃,氨,N2,H2
2006泉州跟踪
对可逆反应:H2(g)+ I2(g) 2HI(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H2的生成速率与I2的生成速率相等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 2n mol HI
 C、H2、 I2、HI的浓度相等
 D、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006上海调研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mA(g)+nB(g)pC(g),反应经5分钟达到平衡,测得此时A的浓度减小了a mol/L,而C的浓度增加了2a/3 mol/L,又知平均反应速率:v (C) =2v (B)。
(1)写出上述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m = _______,n = ________,p = ________。
(2)压强一定时,C的百分含量与温度、时间(T表示温度,t表示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由此可知,该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升高温度,K值将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以下图1、图2均表示该反应在t1时达到平衡,在t2时改变某条件发生变化的曲线。
试判断,图1中t2时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中t2时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2(3分,各1分)
(4)使用催化剂&&降低温度
2006西安二检
在一定温度下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 ②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③混合气体的密度④B的物质的量浓度
不再变化时,能表明可逆反应A(s)+2B(g)
C(g)+D(g)已达平衡的是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只有④
高炉炼铁中Fe2O3+3CO
2Fe+3CO2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在19世纪后期,人们发现高炉炼铁所排出的高炉气中含有相当数量的CO,造成原料的浪费,于是工程师们耗费了大量资金增加了高炉的高度,他们为什么设想这样做可提高CO的利用率?             。后来发现尽管高炉的高度增加了许多,但炉气中CO的量并未有明显减少,这是什么原因?             。
从这一事情给我们哲学上的启示是什么?                          。
增加反应物接触的时间,即延长反应的时间;
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加时间不能改变平衡混合物的组成;
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应遵循客观规律。
2006南京质检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 + 2Y(g) 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 2 : 2  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006上海高考
(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K值越大,表示______________,K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值______________。(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2)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人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
CO(g)+H2O(g) CO2(g)+H2(g)+Q(Q>0)
CO和H2O浓度变化如右图,则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mol/(L·min)
(3)t℃(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右表。
①表中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_________状态;
C1数值________0.08mol/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反应在4min~5min问,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单选),
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单选)。
 A、增加水蒸气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加氢气浓度
(1)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越大&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2)0.I2+2S2O32-=S4O62-+2I-
(3)①平衡&>&②d& a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重要特征是
 A.反应停止了          B.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为零
 C.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    D.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下列哪种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3H2  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
 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C.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D.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
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取一定量的A、B于反应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改变时,表明反应:A(s)+2B(g)
C(g)+D(g)已达平衡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C、D的物质的量的比值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题给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故不管平衡是否移动,混合气体的压强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均不变;而平衡生成C、D的物质的量相等,故比值不变。
2009福建高考
在一定条件下,Na2CO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CO32-+H2OHCO3-+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            B.通入CO2,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C.升高温度,减小              D.加入NaOH固体,溶液PH减小
2009福建高考
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 2Fe2++I2设计成如右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定,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2009福建高考
某探究小组利用丙酮的溴代反应(CH3COCH3+Br2CH3COCH2Br+HBr)来研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反应速率v(Br2)通过测定溴的颜色消失所需的时间来确定。在一定温度下,获得如下实验数据:
初始浓度c/mol·L—1
溴颜色消失所需时间t/s
   分析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增大c(CH3COCH3),v(Br2)增大       B.实验②和③的v(Br2)相等
 C.增大c(HCl) v(Br2)增大              D.增大c(Br2),v(Br2)增大
2009广东高考
甲酸甲酯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HCOOCH3(l)+H2O(l)HCOOH(l)+CH3OH(l)ΔH>0
某小组通过实验研究该反应(反应过程中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起始量如下表:
物质的量/mol
甲酸甲酯转化率在温度T1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
(1)根据上述条件,计算不同时间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结果见下表:
反应时间范围/min
平均反应速率
/ (10-3&#8209; mol&#8226;min-1)
请计算15~20min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减少量为           mol,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min-1(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依据以上数据,写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
(3)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则该反应在温度T1下的K值为              。
(4)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温度为T2(T2大于T1),在答题卡框图中画出温度T2下甲酸甲酯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预期结果示意图。
(1)0.045&&&& 9.0×10-3&&&&& &&&
(2)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反应进行,生成HCOOH的量增多,使溶液酸性增强,对水解促进作用增大,反应速率增大;反应到一定时间,HCOOCH3的浓度减小,水解速率减慢。
2009年天津高考
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Hb)易与O2结合生成HbO2,因此具有输氧能力,CO吸入肺中发生反应:CO+HbO2O2+HbCO,
37℃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0.HbCO的浓度达到HbO2溶液的0.02倍,导致人智力受损。据此,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CO与HbO2反应的平衡常数K=
 B.人体吸入的CO越多,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2越少
 C.当吸入的CO与O2浓度之比大于或等于0.02时,人的智力才会受损
 D.把CO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仓中解毒,其原理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
2009江苏高考
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I3-(aq)
某I2、KI混合溶液中,I3-的物质的量浓度c(I3-)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I2(aq)+I-(aq)===I3-(aq)的ΔH>0
 B.若温度为T1、T2,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C.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一定有v正>v逆
 D.状态A与状态B相比,状态A的c(I2)大
2009上海高考
铁和铝是两种重要的金属,它们的单质及化合物有着各自的性质。
(1)在一定温度下,氧化铁可以与一氧化碳发生下列反应:Fe2O3(s)+3CO(g) 2Fe(s)+3CO2(g)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②该温度下,在2L盛有Fe2O3粉末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气体,10min后,生成了单质铁ll.2g。则10min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2)请用上述反应中某种气体的有关物理量来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①                                   ②                                         
(3)某些金属氧化物粉末和Al粉在镁条的引燃下可以发生铝热反应。下列反应速率(V)和温度(T)的关系示意图中与铝热反应最接近的是             。
      
(4)写出氢氧化铝在水中发生酸式电离的电离方程式:                                  
欲使上述体系中Al3+浓度增加,可加入的物质是      
               。
(1) &&&0.015mol/(L·min)
(2)CO(或CO2)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②CO(或CO2)的质量不再改变& (合理即给分)
(4)Al(OH)3?H++AlO2-+H2O&&&盐酸&&&
(合理即给分)
解析:(1)Fe2O3(s)+3CO(g)2Fe(s)+3CO2(g)
3mol&&&&&& 2×56g
0.3mol&&&&&& 11.2g
v(CO)=0.3mol/(2L×10min)=0.015mol·L-1·min-1
(2)可逆反应平衡的根本特征是V(正)=V(逆),其表现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质量、百分含量不随时间变化,注意不能考虑固态或纯液态的物质。前后体积变化的可逆反应还可通过压强来判断是否平衡,若反应中含有有色气体,还可通过气体的颜色变化来判断。
(3)根据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图像b正确,注意二者并非正比例关系,a项不正确。
(4)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其酸式电离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H++AlO2-+H2O;碱式电离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Al3++3OH-,欲使Al3+浓度增大,可加入盐酸、硫酸等以降低OH-浓度,使平衡向碱式电离的方向移动。
2009海南高考
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初始浓度(mol/L)
平衡浓度(mol/L)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600
 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2008上海高考
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n(NO)(mol)
⑴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已知:>,则改反应是        热反应。
⑵右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                     。
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
⑶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 (NO)=2v正(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⑷ 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及时分离除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
⑴K=&&&放热&&&⑵b&& 1.5×10-3mol·L-1·s-1&&&& ⑶b&& c&&&⑷c&&
2009福州质检
甲醇是一种可再生燃料,可以利用天然气等物质生产,生产成本低,用途广泛。最近有科学家提出:把含有过量CO2的空气(通常情况下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为0.030%,当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超过0.050%时,会引起明显的温室效应。)吹入碳酸钾溶液中,然后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经化学反应后得到甲醇,其构想技术流程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吸收池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写出分解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在合成塔中,若有4.4 kg CO2与足量H2恰好完全反应,可放出4950 kJ的热量,试写出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4)甲醇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可以制燃料电池,3%的甲醇水溶液在一种合金催化剂的作用下,在某一电极被氧化为CO2气体和H+;输送到另一电极室的空气或氧气,获得电子并与H+结合成水。该电池工作的总反应式为:2CH3OH+3O2=4H2O+2CO2,请写出两个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方程式:正极                         ,负极                         。
(1)①CO32―+CO2+H2O=2HCO3―
(2)2KHCO3 K2CO3+CO2↑+H2O
(3)CO2(g)+3H2(g)=CH3OH(g)+H2O(g) △H=-49.5 kJ/mol
(4)3O2+12e-+12H+=6H2O;2CH3OH-12e-+2H2O=2 CO2+12H+
2008江苏高考
工业上制备BaCl2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对工业过程进行模拟实验。查表得
BaSO4(s) + 4C(s)4CO(g) + BaS(s)  △H1 = 571.2 kJ·mol-1    ①
BaSO4(s) + 2C(s)2CO2(g) + BaS(s)  △H2= 226.2 kJ·mol-1    ②
⑴气体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得到硫化钠。Na2S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⑵向BaCl2溶液中加入AgNO3和KBr,当两种沉淀共存时,=           。
[Ksp(AgBr)=5.4×10-13,Ksp(AgCl)=2.0×10-10]
⑶反应C(s) + CO2(g)2CO(g)的△H2=         kJ·mol-1。
⑷实际生产中必须加入过量的炭,同时还要通入空气,其目的是                  
                         。
⑴S2-+ H2OHS-+OH-&&& HS-+ H2OH2S +OH-(可不写)
⑵2.7×10-3&&& &⑶172.5
⑷使BaSO4得到充分的还原(或提高BaS的产量)
&①②为吸热反应,炭和氧气反应放热维持反应所需高温
2009重庆高考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pH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Ba(OH)2、Na2SO3、FeCl3、KCl
 B.Na2SiO3、Na2CO3、KNO3、NH4Cl
 C.NH3·H2O、H3PO4、Na2SO4、H2SO4
 D.NaHCO3、C6H5COOH、C2H5OH、HCl
2009广东高考
下列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氯水中:c(Cl2)=2[c(ClO-)+c(Cl-)+C(HClO)]
 B.氯水中:c(Cl-)>c(H+)>c(OH-)>c(ClO-)
 C.等体积等浓度的氢氧化钠与醋酸混合:c(Na+)=c(CH3COO-)
 D. Na2CO3溶液中:c(Na+)>c(CO32-)>c(OH-)>c(HCO3-)>c(H+)
2009全国高考
现有等浓度的下列溶液:①醋酸,②苯酚,③苯酚钠,④碳酸,⑤碳酸钠,⑥碳酸氢钠。按溶液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①②⑤⑥③                   
B.④①②⑥⑤③     
 C.①④②⑥③⑤                   
D.①④②③⑥⑤
2009云南统测
25℃时,在25mL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1CH3COOH溶液,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c(NaOH)=0.2mol·L-1
  B.曲线上A到B间任意一点,溶液中都有:  c(Na+)>c(CH3COO-)>c(OH-)>c(H+)
  C.在B点处一定有c(CH3COO-)=c(Na+)
  D.a = 12.5
2009福建质检
常温下,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烧碱溶液和乙酸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溶液的pH
 A.小于7 B.大于7 C.等于7 D.无法判断
2008重庆高考
向三份0.1mol,L 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NH4NO3、Na2SO3、FeCl2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CH3COO-浓度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小、增大、减小               B.增大、减小、减小
 C.减小、增大、增大               D.增大、减小、增大
2007成都摸底
在25℃进,浓度均为1 mol·L-1的(NH4)2SO4、(NH4)2CO3、(NH4)2Fe(SO4)2三种溶液中,测得其中c(NH4+)分别为amol·L-1、bmol·L-1、c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 > b > c                B.c> a > b                 C.b> a > c                D.a> c > b
v福建省实践教学工作室 蔡实践 设计制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反应平衡常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