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意外受伤后退学,对进入小学一年级小孩不爱学习有影响吗?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小学一年级心理生理特点
下载积分:20
内容提示:小学一年级心理生理特点.doc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2|
上传日期: 05:04:2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小学一年级心理生理特点.DOC
官方公共微信今年小学一年级想退学,明年换所学校上学可以吗?_百度知道
今年小学一年级想退学,明年换所学校上学可以吗?
不知道这样可以吗,希望大家给我指点迷津,给孩子报名晚了没机会择校了,所以只能按户口所在地画片分的去上学了,在这谢谢了,想明年给孩子换所学校报名上学,而且年级越高的班级人数越少,但是这个学校简直无法形容了!其实这件事的责任在我们家长!,所以我想给孩子办理退学。我想每个做家长的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我儿子是一年级全班29人!,每个年级就一个班,非常感谢我家小孩是2006年12月出生的今年上一年级,说的越具体越好,虽然我们的能力有限不能给孩子最好的学校但是也不想让孩子在这样的学校成长?如果可以具体怎么办请哪位高人指点下,我接孩子的时候也看见了二年级的学生也就30人
提问者采纳
才刚开学,其中有教师有的省市是有建档的,如果实在对学校不满意的话建议尽快找资源插班去别的学校。要相信通过熟人的熟人的熟人的熟人(6个、医院工作的朋友就会便捷很多)一定能找到能帮你的人,如果完全不通过关系的话明年再报名可能也比较麻烦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小学一年级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可以啊,Why not?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小学一年级学习成绩很差,可能是什么原因?
侄女5岁半,爷爷奶奶在带,爱看动画片。平时都是聪明伶俐的,之前读过两年幼儿园,智力没有问题;但今年读了小学之后,学习明显跟不上其他的孩子。第一次数学考试老师发了卷子,她竟不知道卷子是干什么用的,题目也看不懂。后来考试只得了6分,她还很高兴的样子,拿回家给爷爷奶奶看。她这是在学习方面还没有开窍么?
按投票排序
211 个回答
主要是没有适应吧。我小学第一次考试看到"答题请写在答题线以内"这句话想了很久,然后把“以内”理解反了。
借题发挥一下,我感慨的那个孩子的父母大约都不会看见,看见了也未必知道是自己,真的只是借题发挥。我女儿7岁,小学一年级;他同桌5岁半,小学一年级。我跟女儿聊天,说她长大了,上幼儿园时天天哭。女儿说我才不哭呢,同桌天天哭。我问:他是想妈妈吗?女儿说,不是,他经常找不到东西,就哭。找不到书,找不到吃饭的勺子,找不到订正本,找不到学费……找不到就哭,在那里埋怨妈妈没放好。哭了就被老师批评。 找不到东西就抢我女儿的东西,再被老师批评。这样的孩子哪有心情学习?不论5岁还是7岁,孩子需要的首先是在自己觉得安全可靠有爱的环境里长大,然后才是成绩。这样的孩子就算成绩能跟得上,又如何? 何况他连老师留的回家作业都不记得,怎么能记得老师讲的课?我自己也是5岁半读的小学,原因是我父亲觉得我可以读小学了,我弟弟则从那个时候起就跟着我上学。结果是我上了大学,我弟弟初中都没毕业。我得说我从来没觉得提前上学有什么不好,但我真的不明白提前上学有什么好。有些父母是因为觉得孩子在家没人照顾,这我还能明白一些,另外一些父母把提前上学搞出了优越感,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啊。我怀女儿时,听说预产期是10月下旬,有人就用很惋惜的口气跟我说:可惜了啊,9月份还可以提前剖出来。我不明白有什么好可惜的。后来知道真的有父母赶在8月底之前剖出来孩子。我真是莫名其妙。有一个小朋友比女儿大半个月,提前读了幼儿园于是提前一年上了小学,当年作为好邻居,人家妈妈专门上门来告诉我诀窍。我谢绝的时候觉得是我不识好歹。怎么回事?提前上学有什么好? 在有些孩子身上没好处,在另一些孩子身上有坏处。何必?
我是今年秋天刚入职的一年级语文老师,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原因:1,没有做好角色转换,也就是没有从幼儿园生活中回过神来。幼儿园的氛围相对而言是非常轻松随意的,所以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很难根据老师的要求立刻进入规规矩矩的课堂生活。2,年龄太小,理解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强。据我观察,我们班7岁的学生普遍比6岁的学生表现得要更好一些,更懂事一些。考了6分确实是很低的分数,但是孩子这个时候可能还没有办法理解分数到底意味着什么。3,家长的配合问题。你提到你的侄女是由爷爷奶奶带,那么一般长辈对孙女比较疼爱,在家里对待孩子可能与对待她上幼儿园时没有什么两样。但由于孩子还太小,没有家长的帮助,很难自己独自完成角色的转换。4,没有和老师做好沟通,不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如果不了解孩子的情况,就会误以为小孩在校已经表现很好,不用在家进行指导。5,也有可能是她的老师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没有帮助她进入一年级的学习状态,没有关心她的学习情况,也没有和家长做好沟通。6,考试的形式也是个问题。在考试的时候,我们会用投影仪投影试卷,然后将题目念给学生听,并给学生解释,做完一道题目再念下一道题目,这样学生就不会出现不认得题目中的字导致不会做的问题。我感觉如果考6分的话,要么是老师没有给学生念题目,要么是她真的一点也不会做。这就是我认为的原因。我觉得你们家可以做一做以下方面的事情:1,和老师沟通,了解你侄女在学校的情况:上课有没有认真听、作业是否完成以及和其他孩子的相处情况。除此之外,要问问老师有没有什么建议和要求。2,在家里经常提醒她是一名一年级的学生,而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每天上学前检查她是否带齐书本用具,嘱咐她在学校认真上课。放学后询问她在学校所学,检查她是否登记好自己的作业(我们都是用作业登记本登记作业)。协助孩子完成作业,检查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抓笔是否正确、坐姿是否端正、注意力是否集中。3,检查孩子的学习进度。虽然学生在校老师会检查,但是不可能全无遗漏。知道孩子的学习程度,才能知道如何指导孩子。4,关心孩子在校的情感。如:你最喜欢哪个老师、哪个同学、哪门课程、喜不喜欢上学、有哪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一年级的学生都非常有倾诉欲望,要多多照顾孩子的情感,关心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变化和困扰。原谅我如此啰嗦,一年级这个阶段,家长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你的侄女又那么小,她爸爸妈妈必须多花点时间在她身上,多听老师的建议,帮助孩子适应一年级的学习。在一年级表现比较好的孩子,要么是自己比较懂事自制力比较强的,要么就是那些家长对孩子做了很好的指导。你们就根据自己家的情况看一看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吧。
我想大多数知友都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这个因素我曾经跟很多人探讨都越聊越偏,都在往智力、能力、教育等方面跑偏,却恰恰忽略了被我们忘却的因素。题主的例子跟我们家朱佳慧是非常类似的,她今年二年级,她在学龄前是相当的聪明,学说话也学的早,认字也认的早,弹琴唱歌舞蹈样样会,背诵诗歌简直是一绝,每次她都缠着我要给我背诗歌,再要么就是给我讲福尔摩斯的故事。起初,她一年级还不错,两门课都在80~90徘徊,但这个成绩在班里已经属于中下。不过我们都没怎么在意,都想着孩子刚入学不久,她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这个环境,我们决定给她一些时间。直到二年级家长会,那次是我去开的(后面我会讲到为什么),她的老师跟我说了很多关于她在课堂上的表现,比如有时候看上去好像是在听课,可是做题做卷子一概不会,考试竟然考几分。(题主的侄女儿考了6分)当时我自己都惊了个呆,小学一二年级考6分真心说不过去啊。后来我把这事儿告诉了她的爷爷奶奶,还真巧,题主的侄女儿好像也是被爷爷奶奶带的。她的爷爷奶奶当时就发愁的很,他们刚退休,要照顾年近90的老人,还要每天骑电动车6公里送孩子上学。本来当时搬家要转学的,怎料因为她的成绩太低,低到家门口的学校不要她。那段时间愁啊,一家人跟着愁。她奶奶一度认为这孩子脑子有问题,说要带她去医院什么的。你看都到了这种地步,你说怎么不让人揪心?后来我去她家那次陪她玩了一天,她是属于比较黏我的。玩着的时候我就偶尔问她,问她为什么考试那么差。但凡我问到关于考试的问题,她原本的笑脸立马耷拉了下来,严重的时候会不理我。是的,她很爱玩,因为搬家后她原本交的朋友都换了,她需要花费成本更新朋友圈。是的,她压力大,因为学习不好她总觉得别的同学看她的眼神都变得不怎么一样了。直到有一次,我问她上课的时候都在想什么呀。她突然哭了,告诉我她上课的时候在想妈妈。全文我没有提到她的父母(题主也没提到),她的父母在她不到三岁的时候离异了。她父母结婚我参与过,她出生的时候我也带过,当她哭着说想妈妈的时候,我想多半就是她学习差的症结了。她妈妈每周都会来她奶奶家看她,她爸爸也会每周来她奶奶家看她。但即便如此,用她爷爷的话说就是,这孩子是个没有爸没有妈的孩子。当别的孩子开家长会的时候全是父母亲临,但她的家长不是爷爷就是奶奶,再要么就是她哥哥我。她心里会怎么想?她心里的憋屈该怎么释放?我们都在说教育教育,却经常忽视一个完整健康的家庭对一个孩子成长的影响。因为我们总会以成人的视角去看待孩子的问题,我们以为无所谓的问题,其实在孩子眼里是很严重的问题。如果题主的侄女儿恰巧也是父母离异,或有类似父母长久不在身边的情况,那么多半问题就能找到答案。上面是自身的经历,还有一个是别人的经历,也是一个孩子,从小被父母寄养在姑姑家。这孩子上小学后记恨父母,厌学叛逆。我想我就不用多说了,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很多问题的根源往往都被我们忽视了,而不去追溯根源,不去深刻的换位思考,不去想想孩子的感受。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都是与她的家庭环境有巨大的关系,父母千万别当甩手掌柜。题主还问了,是不是孩子脑子笨不开窍?我可以放心的告诉你,现在的孩子都聪明着呢,察言观色认人识物玩电脑手机比成人还溜。但如果一个孩子的心思不在学习上,上课总想着妈妈,或想着回家,那么她肯定上课学不好。时而久之,学习肯定会被耽误,一天没学,你后面的就跟不上,考试差更是理所当然。一个孩子想健康的成长,首先需要一个起码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有父母陪伴,有足够的成长安全感,有与同学们相同的父母关爱等;刚入学的孩子在学校里会面临很多社交障碍(自闭)、学习阻力(不发问)等等;孩子与父母或爷爷奶奶的交流是不对称的,像社交障碍以及学习阻力等问题,孩子根本就不懂怎么去描述,更何况一个本身就有社交障碍的孩子,她就更不愿意跟别人交流。有些事不能盲目的责怪孩子,因为孩子也纳闷儿呢,为什么我的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为什么?
…如果你的孩子拿着6分的试卷羞愧的哭而不是开心的笑…你才应该真正的担心。
题主我也给你讲个故事。我是7岁读小学的,之前没读学习班,就是上的那种私人幼儿园。然后我妈每天去接送,会遇到别班小孩子的家长,别人家的家长就会说起考试的事情,这次单元测验小孩考了多少分啦之类的。我妈就问我,“你们考试了吗?”“没有啊……”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妈又听说别班单元测验了,问我,“你们考试了吗?”“没有啊……”前几次我妈一直以为是各个班的进度不同,后来好几次以后终于觉得不对劲儿了,又和我们班的家长交流了一下,发现考了好几次了,于是换了一个方式问我,“老师课上有没有给过你们一张大纸,上面是题目,让你写上班级姓名学号,在空白的地方填答案?”“经常做啊……”你看,我都不知道那是考试。还有,那时候老师找我妈只有两件事,一件事是,我作业又少做了;另一件事是,我不知道要听老师讲话。我经常在她们讲话的时候埋头做自己的事情……不过到底是不是和年纪小有关我也不知道了,因为后来这两个习惯伴随了我整个学生生涯……
还有一个可能是三年级效应,鉴于现在学龄前儿童普遍早教,所以小学的难度和讲的速度有时候难以适应,我就遇见过一次比较好的小学摸底考试是听写英语歌,当时我就被吓坏了。。。老师都希望进小学的时候最好能认多少字,十以内的加减,会拼音什么的。。。而一些爷爷奶奶带,父母又没有报早教的孩子在刚入小学特别吃亏,老师讲的快,跟不上。如果早入学可能就更累了。但是好消息是三年级效应在中外孩子上都有,学过早教的孩子们会觉得读书很快乐,到三年级学前教育的优势毫光后发现学习还蛮困难的,这个时候反而倒是一直没有学前的孩子适应了,大家倒差不多了,所以一二年级的成绩和三年级以后的成绩是不挂钩的。至于现在,要做的是让他明白学习的确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但同时就是自己耐心但态度轻松地反复教,我认识一对夫妻他们在孩子一年级的时候哀叹妈的现在小学好变态啊,但是三年级了,成绩越来越好。到四年级得瑟地说哎,我也不希望他那么好呀。。。
作为一名教过小学教过中学,今年带初二的教师表示。。。1、我认为国家要求7岁读一年级是有原因的,根据大脑发育智力发展来说,7岁的智力刚好能学习并掌握一年级知识。你侄女5岁半,真的太小了。2、即使是7岁读书,但还是有很多孩子(尤其是没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读书”。然后就会有像题主说的,试卷很开心的拿回家给爷爷看的事情发生。所以建议还是要有一定的学前教育。3、低年级的教育重点是——重复。只有不停地重复,孩子才能记住。这也恰好说明了题主的侄女为什么总是记不住?因为她这个年龄就是记不住啊,所以各种内容,老师才会在一个学期里不停地重复啊。(孩子在街上看到气球吵着要买,当妈的不想买的时候就会说:今天没带钱,明天叫爸爸出来买。然后第二天。。。孩子就忘了这回事。。。你是不是经常这样哄骗孩子?因为他们记不住。。。)4、家长太重要了。先声明我说的这一点不是针对题主哈。去年在天涯看到一个帖子,刚开始蛮生气的,后面就无奈的笑了。那个帖子大概意思是“现在的老师真好当,那么不负责任,作业还要求回家给家长检查,还要家长辅导,那这样还要老师干嘛?” 那个帖子的楼主的孩子就是个一二年级的孩子。怎么说呢。每个人,每个孩子对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都不同。中国的教育要求一个学期上完一本课本(主科),内容就是那么多,一个学期基本在20周到22周,主科一周的课时大概是5-8节,课时也是有限的。老师在一节课45分钟里所教授的内容,只能保证大部分学生能理解能学会,真的没办法让所有学生都弄懂的。就算老师下课不休息,给不理解的孩子辅导(前提是你的孩子会自己去找老师),也不能在那几个十分钟里让所有不懂的学生弄懂啊。那么这时就需要家长的辅导(这里主要针对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已经会自己思考,实在不行,家长也辅导不了的话,真的可以考虑请辅导老师),一来家长可以考察到自己孩子一天来的学习成果,二来就是帮自己的孩子打基础。基础知识最重要,建议每对父母都要在孩子刚上学就每晚辅导孩子学习,至少到三年级。若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孩子,老师上课没听懂,回到家家长也不管,那么他会渐渐的上课不听讲,因为听不懂。考试成绩一差,老师父母责备,同学嘲笑,孩子就会厌烦学习。所以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真的太重要了。别什么责任都推到老师身上,孩子是自己的。建议题主也不用太着急,孩子还小,全家配合着慢慢给她灌输学习的概念,首先得让她明白现在上的学跟幼儿园是不一样的,幼儿园是玩,现在上学是有任务的。题主加油。
抱歉。我们这里民智比较低,义务教育都是7周岁才开始的。早了学校不会收。
所以,根本不用担心什么孕期是不是要穿防辐射服,奶粉是不是有什么DHA,NBA,CIA之类的,父母的一个眼神,一个决策,可以让孩子傻X很多年。
那么小读什么小学?小孩子一辈子厌学。
我七岁才上一年级
教三年一年级的经验。强烈建议让楼主侄女退学再上个学前大班。1.学习习惯没有养成。
5岁半的孩子虽然智力足够上一年级,但是她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完全不能适应小学一年级教学。2.逻辑思维能力达不到。一年级教学中不是只背书和计算10以内加减法的问题,在整个学年,我们的课堂融入立体图形、位置、钟表、图形应用题等一系列感知教育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家长在测孩子智商的时候一般是通过背诵和计算能力来测试孩子智商,而这些只是基于孩子记忆力的考察不能证明孩子的能力是否达标。3.情商达不到在进入小学后很大程度上已经把孩子交给家长和同学,小学孩子同龄人才能玩到一起,年龄太小根本没人跟她玩,会使孩子潜移默化中养成孤僻性格。小学教育不是靠孩子的智力的,而是靠孩子的学习习惯的。请题主家长尽可能让孩子退学再幼儿园大班在上一年,等大点再去一年级,而且现在全国学籍联网,如果现在入校,以后赶不上课连留级都留不了了。不能因为别人的一时夸赞天才而毁了孩子啊!手机输入,有错有空改
还记得我一年级的时候一次考试的场景(应该是第一次考试)得了50分,看到成绩当时我也很高兴。。。。。当时答卷的时候有加法题,计算结果的位置有一个小框让你填结果,我当时头一次见到这种小框,很疑惑是用来干什么的,虽然我会算加法,我还是随便写了个别的数字。。。我觉得题主不需要担心,等孩子长大了明白啥是考试自然就好了。
年龄太小,和我朋友的女儿一样,上幼儿园的时候很显聪明,“幼师”建议跳级。朋友还真以为自己孩子天资聪颖,让不到六岁的女儿上了一年级,入学明显不如班里七岁多的小孩,上课的时候,自己开开门就出去玩了。上了一个星期,丢了三本书(书和练习册)。。天天被老师批评教育!朋友后悔不已,而孩子也非常痛苦!
十个月进的托儿所,开始我的“学业生涯”。因为觉得幼儿园老师特别凶,死乞百赖求着爸妈,五岁半念的一年级。进学校后傻眼了:不明白为什么要考试,粑粑麻麻不是说要我快乐嘛;那时候不是说“减负”嘛,语文考了48,记得老师说的啊,不会写的题就不要写啊!以上是本人真实经历。看吧,五岁半儿童根本不能真正认识事物,都是基于直觉进行判断活动。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五岁半属于前运算阶段中的直觉思维阶段。这时候儿童的思维很容易受到事物表面特征的影响,根本不会去想为什么这样。比如说,大象和蚂蚁在跷跷板上,他们觉得大象就该是跷跷板低的那边,可能他们也知道大象比蚂蚁重。可是他们无法把这个现象和这个原因联系起来。所以考试试卷上答案,可能你侄女都知道,可是她不知道为什么要把那个答案写在那,你懂了么。另外,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在他眼里,他看的世界都是他控制的。比如说试卷上那个答案,她觉得她就是对的,她根本不明白还有所谓的正确答案的存在,所以她会很开心把6分的试卷带回家给家人看!(我当年考了48分时候也是啊,特自豪把试卷带回家了)如果不想孩子太累,就让她开心吧,再念一遍一年级好了。要不就孩子和家里大人多累点,多教教她,多举两个例子,小孩子模仿能力很强的,慢慢也就跟上了。我就是后者,一年级啊,每天到家就开始写作业,每天都写到九点多啊……~~o(&_
我小时候就是这样,我记得那是第一次考试吧,当时我得的12分,我很开心,举着卷子跑回家给家人看,乐滋滋的。其实那时候心里不知道考试的意义,更别提跟别人比较分数,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没开窍,没有羞耻心,我还经常因为忘记做作业(真的是忘记,时间拿来玩怎么都不嫌够)被老师罚站。我是某一天顿悟的,大概小学三四年级,此后童年结束了,羞耻心带来的是另一个世界另一些感受另一种生活,总之无忧无虑的世界结束了。后来我成绩也好点了,读书读到了硕士,也没怎么让父母操心。我觉得我有很强的求知欲,不过真心讨厌考试。所以你让那孩子自然成长吧,应该没啥问题的。
我还记得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语文考试只拿到了24分,可是当时我完全没有意识到哪里错了,也跟问题描述中一样,开心的拿着成绩回了家,我是从父母的反应才明白这是个很差的成绩。不过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到大学毕业,我的语文成绩就一直没掉下过优秀线。现在想来,可能真的只是当时还没开智吧…学习的路还长着,题主大可不必太在意。
我家孩子5岁4个月,上幼儿园玩着呢。我认为发试卷,他题目都看不懂,不知道啥意思。
还没有适应新的环境,没有完成自身的角色转换,等她结束了这个阶段应该就好了。不过比较麻烦的是要是接受了差生的自我认知也比较麻烦。这个需要家长下功夫去引导了。小学的教学内容说穿了连通识教育都谈不上,仅仅算启蒙教育,一般智力水平正常莫人群,即便在小学里面没学好,随着年龄与智力水平的提升,后期都能自动补完小学的知识。
之前看到一个说法,说是孩子的逻辑思维大概是六到七岁之间开始建立的。有的孩子早,有的孩子晚,而这个年纪恰好就是小学一年级的前后。所以,有的孩子成绩差,就是因为逻辑思维尚未建立完全。小学一年级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小学一年级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广东广播电视台 现代教育频道>>图文新闻>>现代教育快讯
小学教室挤95个学生 孩子上课起立都困难发布时间: 点击:4085昨日上午,安康市第一小学一年级的一个教室里,课桌满满当当,95个孩子正在上课 本报记者 陈思存 摄本报安康讯(记者陈思存)教育部()对于小学及初中班级人数明确规定:小学班额不超45人,中学班额不超50人,但在安康市第一小学,一年级的教室平均每班学生人数为94人,在安康汉滨初中,初一年级每个班级人数为78-80人。两校均称,人数多是因教室不够用。学生“位子偏,黑板上字看不清”“孩子上课起立都很困难,粉笔末都飞到娃的脸上了!”近日,很多家长反映称,孩子所在安康市第一小学一年级,班级人数近100人。“我坐的位子偏,光线不好时,黑板上的字就看不清。”该校一年级学生萌萌说,因为过道太窄了,平时出去一次非常麻烦。“班级人太多了,我们教室里面也有80个人,桌椅间隙非常小,转个身都很困难,站起来回答问题更困难。”安康市汉滨区初级中学初一年级也有学生称,班级人数超过80人。“这么多孩子,出教室门时发生拥挤怎么办?”家长张女士不无担忧地表示。家长陈先生也称,好不容易将孩子送进学校,现在每天又担心孩子上课能否看得见,下课、放学时安全不安全。学校要求老师讲课佩戴扩音器“家长不满,教师抱怨,学校也很犯愁。”9月13日下午,安康市第一小学校长王某表示,因该校目前有部分教学楼正在改扩建,今年招生人数为754人,分为8个班,平均每个班级人数为94人,人数最多的班有95个娃。而去年一年级招生人数为699人,分为10个班。他表示,针对家长担心的问题,该校要求老师佩戴扩音器上课,学生课堂座位也是轮换制,为防止拥挤踩踏事件发生,要求老师提前到,辅助学生进教室,一年级学生比其他年级学生提前10分钟放学。安康市汉滨区初级中学一位负责人表示,针对学生反映的教室拥挤问题,他们正在调整办公室,争取为学生腾出几间教室,缓解学生上课拥挤的压力。教育局明年新楼盖起有望缓解安康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骆春雷表示,由于历史原因,安康中心城区的发展重点一直在汉江南,基础教育的发展重点也在汉江南,汉江南人口占城区人口的57%,而学生占到75%,新增加的学生就学任务主要集中在汉江南,从而使汉江南中小学和幼儿园超负荷承载。他表示,这种大班额状况除了安康江南、江北城市化程度的差异和教育投入外,家长对于高质量就学择校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城,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以今年秋季入学为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高中、初中、小学人数为2724人(小学1426人,初中350人,高中948人),比往年增多。针对安康市第一小学一年级目前现状,骆春雷称,明年新的教学楼建成后,这种情况将有所缓解。“说起名校人数激增,有很多原因。”骆春雷介绍,安康市目前初中生平均校额615人,而农村学校不足300人,小学平均校额235人,而100人以下的学校有447所,有教学点258个,平均校额仅有14人。记者发现,与安康城区小学教室学生拥挤相比,今年秋季入学时,部分农村地区的部分学校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人数仅有十多人,有一所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为0人。(华商网-华商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年级小孩如何教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