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mol l盐酸碳14的放射量是多少居里

玛丽。居里夫人是的一个发现放射性元素镭的人 这个句子怎么缩句?
玛丽。居里夫人是的一个发现放射性元素镭的人 这个句子怎么缩句?
居里夫人发现镭
其他回答 (12)
玛丽。居里夫人是人。
玛丽。居里夫人发现镭
居里夫人发现镭
玛丽·居里是人
玛丽。居里夫人发现元素镭.
玛丽。居里是第一个发现镭的人
居里夫人是镭的发现者。
玛丽.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
发现放射性元素镭的人是 玛丽。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夫人是人
你不觉得这个句子有问题吗?
居里夫人发现镭。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理工学科领域专家碳14呼气法对人类可能的危害
时间: 11:06:02
健康咨询描述:
碳14呼气法对人类可能的危害
我现在讲得更具体一点。1毫克居里单位吞入胃内之后要多少时候才能从身体中排出0.5毫克居里单位呢?也就是讲多少时间是它的半衰期呢?C14的半衰期是5730年。因为它是一条指数曲线,后半衰期非常长,大约要6万年之后C14才可以全部脱离人体。
刚才我提到,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数亿年了,我们身体上自然也有着同位数的含量。现代人骨头里的碳14的含量是22微克居里单位,人做一次C14呼气法要吞服1毫克居里单位,它是人体中C14的50倍左右。——这违背ICRP第一原则。
(摘自Ameritek USA 公司董事长、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教授,美国医学学会授予”杰出人物”奖获得者叶国钦教授的学术报告。)
有这么大对人类危害永久的同位素c14 , 却有类似像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8室】 这样大的严格意义上的不合格医院还在给病人用。可怜的病人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他们的宣传广告、无知、不负责任、一贯极不负责任的没水准的医院、大夫、的c14试验 无害论 蒙蔽病人口服试验。害己害人永久性危害人类。如果它医院事先把c14有放射性的危害情况如实告知病人那该多好,那性质就变了,病人自己有了选择了。可惜你医院不是那么做事。因此将来有个不好的后果责任你医院应该全部承担,你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作为救死扶伤的所谓大医院----可不怎么样。这样做就为了赚病人几个钱而其实是等效于故意杀人,成为人类的相当于战犯和故意杀人犯。! 病人的排泄物永远污染水、空气、环境,等,后患无穷!----如果病人献血后病人与病人之间互相污染,后患无穷。!我们的子孙后代就生活在被污染的环境中,将来 他们的健康、生命 、你们想过吗? 因你们的罪过 和故意杀人犯一样应该受到绞刑也不过。!我告诉大家的意思是,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不负责任的大夫不告知病人药的危害或后果让我口服了c14放射性同位素,终身受害了大家警惕起来吧, 并告诉身边的所有人不要做c14 试验。 实在需要查幽门螺杆菌的话、可做c13啊,C13没有放射性。或者还有其他多个办法啊。 口服过c14的病人只好认命了。!健康、未来可能的基因突变未知疾病的摧残一点办法都没有。悲哀啊,我是因2008年1月发现身体消瘦至2010年9月消瘦了20多斤,看大夫时大夫就让做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肠镜、胃镜检查,彩超检查等,结果是发现我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 】526个菌。这就要用c14再次检查幽门螺杆菌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我当时不知道要喝的药是同位素且有放射性的c14。唉!只能是我的悲哀啊,我的后半生----,也是我全家的悲哀啊,也是人类的悲哀啊!处在这样个医院极不负责任的环境下,我们这些受骗【害】者该咋办呐。?
只能就像日本广岛人民受原子弹辐射那样苦苦的煎熬着。-----人类的---?求有正义感的人或上级部门领导 该管管了!免得更多的无辜的国人受害!
感谢医生为我快速解答——该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帮助网友:2043称赞:228
病情分析:&&你好,像我们最底层的医生又能怎么样呢。指导意见:&&希望国家的权威卫生系统的人们,看后,会有所良心发现。
百度智能推荐
消瘦是指人体因疾病或某些因素而致体重下降,低于标准体重的10%以上时为消瘦(有作者认为凡体重比标准体重低10%以上者为偏瘦,低于20%以上者称为消瘦)。......
参考价格:75
参考价格:90
参考价格:75
网友最关注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温补肝肾,益精养血。用于血虚头晕,腰膝酸冷,虚劳...
参考价格:¥75
温补肝肾,益精养血。用于血虚头晕,腰膝酸冷,虚劳...
参考价格:¥90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测定人体血液循环量的一种方法是:吸取6.0mL含放射性元素131I-人血清白蛋白溶液,每1.0mL含放射性元素碘2.0×10-6Ci(居里,一种放射性强度的单位),快速注入静脉中,10分钟时抽取1.0mL静脉血液,测定其中含放射性元素碘为0.0030×10-6Ci(10分钟内碘的放射性的强度改变可忽略不计).人的血液循环量为4.0L.又知碘是甲状腺素的主要成分,健康成人每天适宜摄入量为100u&g~200ug&(1ug为10-6g).为使上述测定结果可靠,从测定人体血液循环量24小时前,连五天服碘化钠(不含放射性碘)50mg/(5mLod),原因是减少注入的放射性元素碘被甲状腺吸收.【考点】.【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性强度一般与放射性物质的量有关,当静脉注射后十分钟基本上可以认为所注射的放射性元素已经进入血液循环,并且已经被稀释成均匀的溶液来解答;利用碘元素可被甲状腺吸收来分析服用碘化钠的原因.【解答】解:由每1.0mL含放射性元素碘2.0×10-6Ci,则血液循环量为-60.0030×10-6=4000毫升=4.0L,即人的血液循环量为4.0升,又碘是甲状腺素的主要成分,注入的碘元素可被甲状腺吸收,为保证测定结果的可靠应及时补充碘元素,则连服5天碘化钠其原因是减少注入的放射性元素碘被甲状腺吸收,故答案为:4.0;减少注入的放射性元素碘被甲状腺吸收.【点评】本题较难,学生对习题中单位很陌生,增大了解题的难度,但该题注重了结合生活来考查化学知识,是今后考试考查的方向,学生在学习中应注意搜集与化学相关的化学知识.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 难度:0.65真题:4组卷:3
解析质量好中差当前位置: &>&&>&
发布时间:
来源:&&&&
碳-14甲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项目
第一次环评公示
我单位已承接“碳-14甲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现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建设项目名称及概要
项目名称:碳-14甲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地址:江苏省江阴市东盛西路6号扬子江生物医药加速器B7楼;
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单位租赁江阴经济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B7楼,建筑面积为2393.43m2。项目研发产品为碳-14标记化合物,年使用碳-14最大量为180居里。
二、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无锡贝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单位地址:江苏省江阴市澄江中路159号D座210;
联系人:周玲玲
联系电话:1;
E-mail:。
三、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
评价单位: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单位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三段28号;
联系人:沈海波;
联系电话:028-;
E-mail:。
四、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及主要工作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和格式》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建设地周围地区环境现状调查、污染源调查、辐射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工程分析、辐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辐射环境风险评价、放射性污染防治对策分析、公众参与、辐射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规划相容性分析以及项目单位辐射工作能力分析评价等内容。
五、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被征求意见的公众包括受建设项目影响范围内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代表,具体为项目周边居民及附近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1)您对本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现状的满意度;
(2)您是否知道、了解在该地区拟建设本项目以及了解的渠道;
(3)根据您掌握的情况,认为本项目对环境质量造成的危害、影响方面及程度;
(4)您认为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影响程度如何;
(5)您对本项目环保方面以及审批方面有何建议和要求;
(6)从环保角度出发,您对本项目持何种态度,并简要说明原因;
(7)请您提供个人准确信息,主要包括:姓名、职业、文化程度、居住或工作地址及联系电话。
六、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公众可以在有关信息公开后,通过以下方式,向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负责审批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书面意见:
(1)通过E-mail方式;
(2)直接打电话的方式;
(3)写信的方式。
公众参与是多方面的,本次环评“公众参与”采取网上公示和发放“无锡贝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碳-14甲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项目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调查表”的形式,同时公众参与调查表附建设项目工程简介,调查以代表性和随机性相结合。代表性是指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公众参与来自社会各界人士;随机性是指对象在统计学上是随机的,调查对象的选择机会均等,公正无偏。
七、公示时间
本公示公布之日起10日内。
相关附件:放射性同位素 -
放射性同位素造影天然存在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是的内部。例如,在星体内直接被形成。而当今仍然存在,是因為它们的半衰期的时间很长,而它们还没有完全衰变。放射产生的同位素,如碳-14,是由长期衰变得出的。(这个也是全部目前氦形成方法:&虽然它没有放射性,但是它容易逃离地球,因此氦被从地下仓库等地方获得。)& 核反应堆和放射性同位素发电机的粒子加速器可人工製造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生產核反应堆中的高流和大量的。&在核反应堆中,中子用来生激活放射性元素。&来自一个核回应堆的一种典型的生成物是鉈(Tl)-201。&
放射性同位素 -
放射性同位素
&自19世纪末发现了放射性以后,到20世纪初,人们发现的放射性元素已有30多种,而且证明,有些放射性元素虽然放射性显著不同,但化学性质却完全一样。1910年化学家F.索迪提出了一个假说,化学元素存在着相对原子质量和放射性不同而其他物理化学性质相同的变种,这些变种应处于周期表的同一位置上,称做同位素。&不久,就从不同放射性元素得到一种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06.08,另一种则是208。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W.汤姆逊发现了电子,1912年他改进了测电子的仪器,利用磁场作用,制成了一种磁分离器(质谱仪的前身)。当他用氖气进行测定时,无论怎样提纯,在屏上得到的却是两条抛物线,一条代表质量为20的氖,另一条则代表质量为22的氖。这就是第一次发现的稳定同位素,即无放射性的同位素。当F.W.&阿斯顿制成第一台质谱仪后,进一步证明,氖确实具有原子质量不同的两种同位素,并从其他70多种元素中发现了200多种同位素。到目前为止,己发现的元素有109种,只有20种元素未发现稳定的同位素,但所有的元素都有放射性同位素。大多数的天然元素都是由几种同位素组成的混合物,稳定同位素约300多种,而放射性同位素竟达1500种以上。&  
1932年提出原子核的中子一质子理论以后,才进一步弄清,同位素就是一种元素存在着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几种原子。由于质子数相同,所以它们的核电荷和核外电子数都是相同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并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因此,同位素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但由于它们的中子数不同,这就造成了各原子质量会有所不同,涉及原子核的某些性质(如放射性等),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质子数为偶数的元素,可有较多的稳定同位素,而且通常不少于3个,而质子数为奇数的元素,一般只有一个稳定核素,其稳定同位素从不会多于两个,这是由核子的结合能所决定的。&同位素的发现,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更深一步。这不仅使元素概念有了新的含义,而且使相对原子质量的基准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再一次证明了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质子数(核电荷数),而不是。
放射性同位素 -
众所周知,放射性同位素(radiosotlope)是不稳定的,它会“变”。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很不稳定,会不间断地、自发地放射出射线,直至变成另一种稳定同位&素,这就是所谓“”。放射性同位素在进行核衰变的时候,可放射出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和电子俘获等,但是放射性同位素在进行核衰变的时候并不一定能同&时放射出这几种射线。核衰变的速度不受温度、压力、电磁场等外界条件的影响,也&不受元素所处状态的影响,只和时间有关。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快慢,通常用“半衰&期”来表示。半衰期(half-life)即一定数量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数目减少到其初始值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如磷-32的半衰期是14.3天,就是说,假使原来有100万个磷-32&原子,经过14.3天后,只剩下50万个了。半衰期越长,说明衰变得越慢,半衰期越&短,说明衰变得越快。半衰期是放射性同位素的一特征常数,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有&不同的半衰期,衰变的时候放射出射线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
&&&&&&&&&&&&&&&&&&&&&&&&&&&&&&&&&&&&&&&&&&&&&&&&&&&&&&&&&&&&&&&&&&& &常用同位素的特征
β射线能量(MeV)
人造元素一览表
西格雷,佩里埃
Tc97 260万年
马林斯基等
Pm145 18年
西格雷,科森等
At210 8.1小时
Fr212 20分钟
Np237 214万年
麦克米伦,西博格
Pu244 7.6×107年
西博格,吉奥索
Am243 7370年
西博格,吉奥索
Cm247 1.54×107年
西博格,汤普生等
Bk247 1400年
西博格,吉奥索等
Cf251 900年
西博格,吉奥索
Es254 276天
西博格,吉奥索
Fm257 82天
Md258 55天
弗列罗夫等
No259 58分钟
Lr260 3分钟
弗列罗夫,吉奥索
弗列罗夫,吉奥索
5×10-3秒
放射性同位素 -
放射性强度及其度量单位
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数目的减少服从指数。随着时间的增加,放射性原子的数目按几何级数减少,用公式表示为:&N=N0e-&λt这里,N为经过t时间衰变后,剩下的放射性原子数目,N0为初始的放射性原子数目,λ为,是与该种放射性同位素性质有关的常数,λ=y(t)=e-0.693t/τ,其中τ指半衰期。放射性同位素不断地衰变,它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数目叫做放射性强度(),放射性强度的常用单位是居里(curie),表示在1秒钟内发生3.7×1010次核衰变,符号为Ci。&1Ci=3.7×1010dps=2.22×1012dpm&;1mCi=3.7×107dps=2.22×109dpm&;1μCi=3.7×104dps=2.22×106dpm&  
1977年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发表的第26号出版物中,根据国际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CRU)的建议,对放射性强度等计算单位采用了国际单位制(SI),&中国于1986年正式执行。在SI中,放射性强度单位用(becquerel)表示,简称贝可,为1秒钟内发生一次核衰变,符号为Bq。1Bq=1dps=2.703×10-11Ci该单位在实&际应用中减少了换算步骤,方便了使用。
放射性同位素 -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放射出的射线碰到各种物质的时候,会产生各种效应,它包括&射线&对物质的作用和物质对射线的作用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例如,射线能够使照相底片和核子乳胶感光;使一些物质产生荧光;可穿透一定厚度的物质,在穿透物质的过程&中,能被物质吸收一部分,或者是散射一部分,还可能使一些物质的分子发生电离;&另外,当射线辐照到人、动物和植物体时,会使生发生生理变化。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对来说,它是一种能量传递和能量损耗过程,对受照射物质来说,&它是一种对外来能量的物理性反应和吸收过程。& 各种射线由于其本身的性质不同,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各有特点。这种特点还常与物质的密度和原子序数有关。α射线通过物质时,主要是通过电离和激发把它的辐射能量转移给物质,其射程很短,一个1兆电子伏(1MeV)的α射线,在空气中的射程&约1.0&厘米,在铅金属中只有23微米(um),一张普通纸就能将α射线完全挡住,但α射线的能量能被组织和器官全部吸收。β射线也能引起物质电离和激发,与α射线&的能量相同的β射线,在同一物质中的射程比α要长得多,如&1MeVrβ射线,在空气&中的射程是10米,高能量快速运动的β粒子,如-,能量为1.71MeV遇到物质,特别是突然被原子序数高的物质(如铅,原子序数为82)阻止后,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产生轫致辐射。轫致辐射是一种连续的电磁辐射,它发生的几率与β射线的能量&和物质的原子序数成正比,因此在防护上采用低密度材料,以减少轫致辐射。β射线能被不太厚的铝层等吸收。γ射线的穿透力最强,射程最大,1MeV的r射线在空气中的射程约有米之远,r射线作用于物质可产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它不会被物质完全吸收,只会随着物质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放射性同位素 -
1.射线照相技术,可以把物体内部的情况显示在照片上。 2.测定技术方面的应用,年龄的测定,对生产过程中的材料厚度进行监视和控制等。 3.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 4.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能量,作为航天器、人造心脏能源等。 5.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杀伤力,转恶为善,治疗癌症、灭菌消毒以及进行催化反应等。
放射性同位素 -
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是沿着以下两个方向展开的. 1.利用它的射线 放射性同位素也能放出α射线、和.&γ射线由于贯穿本领强,可以用来检查金属内部有没有沙眼或裂纹,所用的设备叫α射线探伤仪.α射线&的电离作用很强,可以用来消除机器在运转中因摩擦而产生的有害静电.生物体内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承载着物种的遗传密码,但是DNA在射线作用下可能&发生突变,所以通过射线照射可以使种子发生变异,培养出新的优良品种.射线辐射还能抑制农作物害虫的生长,甚至直接消灭害虫.人体内的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对&射线更敏感,因此用射线照射可以治疗恶性肿瘤,这就是医生们说的“放疗”. 和天然放射性物质相比,人造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强度容易控制,还可以制成各种所需的形状,特别是,它的半衰期比天然放射性物质短得多,因此放射性废料容易处理.由于这些优点,在生产和科研中凡是用到射线时,用的都是人造放射性同位素,不用天然放射性物质. 2.作为示踪原子 一种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跟这种元素其他同位素的具有相同数量的质子(只是中子的数量不同),因此核外电子的数量也相同,由此可知,一种元&素的各种同位素都有相同的化学性质.这样,我们就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代替非放射性的同位素来制成各种化合物,这种化合物的原子跟通常的化合物一样参与所有&化学反应,却带有“放射性标记”,用仪器可以探测出来.这种原子叫做示踪原子. 棉花在结桃、开花的时候需要较多的磷肥,把磷肥喷在棉花叶子上也能吸收.但是,什么时候的吸收率最高、磷能在作物体内存留多长时间、磷在作物体内&的分布情况等,用通常的方法很难研究.如果用磷的放射性同位素制成肥料喷在棉花叶面,然后每隔一定时间用探测器测量棉株各部位的放射性强度,上面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人体甲状腺的工作需要碘.碘被吸收后会聚集在内.给人注射碘的放射性同位素碘131,然后定时用探测器测量甲状腺及邻近组织的放射强度,有助于诊断甲状腺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 近年来,有关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几乎都要借助于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 -
放射性同位素
(isotopic&tracer&method)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示踪实验的创建者&是Hevesy。Hevesy于1923年首先用天然放射性212Pb研究铅盐在豆科植物内的分布和转移。继后Jolit和Curie于1934年发现了&人工放射性,以及其后生产方法的建立(加速器、反应堆等),为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的更快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和有力的保障。 同位素示踪法基本原理和特点 同位素示踪所利用的放射性核素(或稳定性核素)及它们的化合物,与自然界存在的相应普通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是相同的,&只是具有不同的核物理性质。因此,就可以用同位素作为一种标记,制成含有同位素的标记化合物(如标记食物,和代谢物质等)代替相应的非标记化合物。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不断地放出特征射线的核物理性质,就可以用核探测器随时追踪它在体内或体外的位置、数量及其转变等,稳定性同位素虽然不释放射线,但可以利&用它与普通相应同位素的质量之差,通过质谱仪,气相,核磁共振等质量分析仪器来测定。放射性同位素和稳定性同位素都可作为示踪剂(tracer),&但是,稳定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其灵敏度较低,可获得的种类少,价格较昂贵,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而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不仅灵敏度,测量方法简便易&行,能准确地定量,准确地定位及符合所研究对象的生理条件等特点: 1.灵敏度高 可测到10-14-10-18克水平,即可以从1015个非放射性原子中检出一个放射性原子。它比目前较敏感的重量分析天平要敏感108-107倍,而迄今最准确的分析法很难测定到10-12克水平; 2.方法简便 放射性测定不受其它非放射性物质的干扰,可以省略许多复杂的物质分离步骤,体内示踪时,可以利用某些放射性同位素释放出穿透力强的r射线,在&体外测量而获得结果,这就大大简化了实验过程,做到非破坏性分析,随着液体闪烁计数的发展,14C和3H等发射软β射线的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及生物学实验&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3.定位定量准确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能准确定量地测定代谢物质的转移和转变,与某些形态学技术相结合(如病理组织切片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等),可以确定放射性示踪剂在组织器官中的定量分布,并且对组织器官的定位准确度可达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乃至分子水平; 4.符合生理条件 在放射性同位素实验中,所引用的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化学量是极微量的,它对体内原有的相应物质的重量改变是微不足道的,体内生理过程仍保持正&常的平衡状态,获得的分析结果符合生理条件,更能反映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的优点如上所述,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如从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的人员要受一定的专门训练,要具备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和条件,在目前个别元素(如、氮等)还没有合适的放射性同位素等等。在作示踪实验时,还必须注意&到示踪剂的同位素效应和问题。所谓同位素效应是指放射性同位素(或是稳定性同位素)与相应的普通元素之间存在着化学性质上的微小差异所引起的个别&性质上的明显区别,对于轻元素而言,同位素效应比较严重。因为同位素之间的质量判别是倍增的,如3H质量是1H的三倍,2H是1H的两倍,当用&(3H2O)作示踪剂时,它在普通H2O中的含量不能过大,否则会使水的物理常数、对细胞膜的渗透及细胞质粘性等都会发生改变。但在一般的示踪实验中,由&同位素效应引起的误差,常在实验误差内,可忽略不计。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射线利于追踪测量,但射线对生物体的作用达到一定剂量时,会改变机体的生理状态,&这就是放射性同位素的辐射效应,因此放射性同位素的用量应小于安全剂量,严格控制在生物机体所能允许的范围之内,以免实验对象受辐射损伤,而得错误的结果。 示踪实验的设计原则 设计一个放射性同位素的示踪实验应从实验的目的性,实验所具备的条件和对放射性的防护水平三方面着手考虑。原则上必须从两个主要方面来设计放射性示踪实验:一是必须寻求有效的、可重复的测定放射性强度的条件,二是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比活度λqδ(单位是/时间/分子,dpm/mol或&ci/mol)。其中,λ=-dN’dt/N’为该处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常数。q=N&’/n’,表示n’个该化学形式分子为N’个放射性原子所标记。δ&=n’/n表示放射性标记的分子数n’与总分子数(标记的加未标记的)n之比。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来实现所研究课题预期目的全部或一部分,一般须经&过实验准备阶段,实验阶段和放射性废物处理三个步骤。 (一)实验准备阶段 1.示踪剂的选择 选定放射性示踪剂的比活度λqδ的值必须足够大,以保证实验所需要的灵敏度,而又要尽可能地小,使得在该实验条件下辐射自分解可忽略。一般情&形是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周期长短,来选择具有合适的衰变方式,辐射类型和半衰期,且放射毒性低的放射性同位素。至今已确定的放射性核素包括的58种和&人工制造的约1300种,其中大多数不常能用作放射性示踪剂。主要原因是制备困难、半衰期不合适及放射性不足以定量。在任何一种生产方法中,生产步骤很可&能包含或多或少的化学处理,因而示踪实验人员需要了解某个核素及其周围的那些元素的化学性质,因为它们有可能成为此放射性同位素的杂质。 放射性同位素都衰变(经过或不经过中间状态)到处于基态的子体核素,衰变时伴随各种形式的能量辐射,如α、β-、β+、γ、X放射等。在选&择示踪剂时,示踪实验人员要仔细研究衰变纲图,根据实验条件和计数条件来决定那一种辐射,在衰变纲变内,代表核能级的两条水平线之间和距离表示能量差,↑&或↓表示能级同伴随原子增或减少的能量,↓表示从激发态至基态的同质异能跃迁。一般要选择最适宜的半衰期τ的放射性同位素,使τ足够长,从而使衰变校&正有意义或干脆不必作衰变校正,同时又要足够短,能较安全地进行示踪实验,并使得放射性废物容易处理,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应该与实&验需要持续的时间t相适应,如对于某个实验,t/τ=0.04时,应所选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校正为3.5%;而t/τ=0.10时,应选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校正为6.6%。t/τ=0.15时,应选用其衰变校正为10%。 在体外示踪条件,一般选用半衰期较长而射线强度适中,既利于探测,又易于防护和保存的放射性示踪剂。体内示踪条件下,若实验周期短,应选用&半衰期短,且能放出一定强度r射线物放射性同位素,若实验周期长,如需要将动物活杀后对组织脏器分别测定的,则应选用半衰期较长放射性同位素。此外,根据&实验目的来选用定位的或不定位的标记示踪剂,例如研究氨基酸的脱羧反应,14C应标记在羧基上,只有这种定位标记的氨基酸,才能在脱羧后产生14CO2。&而有些实验不要求特定位置标记,只须均匀标记即可。 选择放射性示踪剂还必须同时满足高化学纯度,高放射性核纯度的要求。在示踪剂制备期间、贮存期间以用试验体系中所使用的溶剂、化学试剂、等可能会产生化学杂质、放射化学杂质及辐射自分解引起的放射性杂质,这些杂质的存在,使得示踪实验中使用的示踪剂不“纯”,而或多或少影响实验的结果,甚&至会导致错误结论。&的胸腺嘧啶核苷(3H-TdR)和尿嘧啶核苷(3H-UR)是两种常用的示踪剂,前者有效地结合到DNA中,后者则掺入到&RNA中,它们的速度随比较放射性的增高及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溶液中的稳定性也不同。经保存八年的3H-TdR约有35%辐&射分解为3H-胸腺嘧啶,并导致和水合物的形式,在实验中这杂质会很快掺入细胞并与大分子(很可能是蛋白质)结合,而不是与DNA和RNA相结合,这&些杂质用DNA酶和RNA酶处理细胞都不除去。3H-TdR和3H-UR贮存在-20℃的冷冻溶液中辐射分离速度要比+2℃增加3-4倍,但低温度(-&140℃)对贮存也有利,在允许对示踪实验人员在选择保存放射性示踪剂时会有所启发; 2.方法的选择 测量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射线种类,对于α射线通常可用晶体、电离室、核乳胶等方法探测;对能量高的β射线可用云母窗计数管、塑料闪烁晶体&及核乳胶测定,对于能量低的β射线可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量:对于γ射线则用G-M计数管,碘化钠(铊)闪烁晶体探测。目前大多数实验室主要采用晶体闪烁计数法和液体闪烁计数法两种测量方式。 同一台探测仪器对不同量的示踪剂具有不同的最佳工作条件,在实验准备阶段要检查探测器是否已调有所用示踪同位素的工作条件,否则需要用一定量的示踪剂作为放射源(或选用该同位素的标准源),把探测器的最佳工作条件调整好,并且要保证探测器性能处于稳定可靠的状态。 探测最佳工作条件的选择方法:一种是测“坪曲线”,另一种是找最好的品质因素。对于光电倍增管,在理论上不存在“坪”(plateau)。但随着高压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脉冲数变化较小,形成一段坡度较小的脉冲曲线,通常也称其为坪。测坪曲线的方法:固定放射源,根据其射线能量的大小,初选&一个广&大器增益(放大倍数)和甄别器阈值。不断地改变高压(由低到高,均匀增加伏度),每改变一次高压,都测定一次本底和放射源的计数率,最后作出高压本底计数&率和高压放射源计数曲线。用同样的方法,作另一个甄别阈值(放大倍数不变)下的高压计数率曲线,这样反复多作几条曲线。必要时,还可固定甄别阈值,改变放大倍数,求出高压计数率曲线。应选择“坪”比较平坦的曲线工作条件:甄别阈值和放大增益,作为正式测定时间的仪器工作条件,高压值应选择在该“坪”中点偏&向起始段一边相应的高压值。品质因素,又称为优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要达到合适的统计数目所需要的时间是仪器的计数效率E和本底计数Nb的函数:&品质&因素F=E2/Nb它是衡量一台计数器性能的指标,仪器的品质因素F应该越大越好,品质因素F越大,表示测量效率E越高而本底Nb越小。如果某放射性示踪的标准源存在来源困难等问题的话,可以用相对品质因素f来代替。&相品质因素f=ns/nb&式中ns指某种放射性样品的计数率。找最好品质因素的方法与&测坪曲线一样,作出几条高压-F(或f)的关系曲线,在几条曲线中选择峰值最高的。这根曲线的峰值所对应的条件:高压,甄别阈,放大倍数等,就是该仪&器对被测同位素的最佳工作条件。最佳品质因素不一定恰好落在“坪”上,有的在“坪”附近,有的却在“坪”的下端。着眼于把同位素的整个能谱峰都计下来的示&踪实验者主张取“坪”所对应的工作条件,而着眼于优值者,主张取最佳品质因素所对应的工作条件,也有人折衷。如果某很低,光电倍增管噪音很低和能&谱分辩高,二者应该相差不大。同一台仪器的最佳工作条件,随仪器的使用期延长而有所改变,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其最佳工作条件不同。因此核探测仪器的最佳&工作条件具有专属性,并且要经常通过选择其不同时期的最佳工作条件。更不能不问被测同位素的种类,而千篇一律地使用同一个工作条件。 为了达到准确地计数,可以长时间一次计数,或短时间多次测量,两者达到的标准误基本相同,为避免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取短时间多&次测量较为合理适用。在测量的放射性时,本底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底高,则标准误和标准误差都增大,尤其在样品计数较低时,本底对标准误和标准误差&的影响就愈大,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精度,而且为了达到一定的精度,势别要增加样品的测量时间。根据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在实验中如果样品数量少,选择tN=&1.4tb的比例(式中tN为样品放射性测量时间,tb为本底测量时间)较为合理;如果样品数量较多是一大批样品,则延长本底测量时间tb,取tb的时间&均值,而tN则可相对短,这样可节省时间,有利于缩短实验周期。对于示踪实验设计来说,样品中所含放射性强度的要求,是使其放射性计数率大于或等于本底计&数的10-20倍; 3.进行非放射性的模拟实验,把实验全过程预演一遍 同位素示踪实验要求准确、仔细,稍有疏忽或考虑不周就匆忙进行正式,既容易导致实验失败,又会造成示踪剂和其它实验用品的浪费,还会增加放射性废物,增加实验室本底水平,使实验者接受不必要的辐射剂量,所以模拟实验不仅可以检查正式实验中所用器材,药品是否合格,又可以操作人员进行训练,&以保证正式实验能顺利进行。 (二)正式实验阶段 1.选择放射性同位素的剂量 同位素必须能经得起稀释,使其最后样品的放射性不能低于本底,一般来说放射性同位素在生物体内不是完全均匀地被稀释,可能在某些器官、组织、&细胞、某些分子中有选择性地蓄积,蓄积的部分放射性就会很强,在这种情况下,应以相关部位对示踪剂的蓄积率来考虑示踪剂用量。在细胞培养,切片保温,酶反&应等示踪实验中,应依据实验目的、反应时间及反应体积的不同来考虑示踪剂的用量,通常小于一个微居里或几个微居里。&由于放射性同位素存在辐射效应,应该&根据使用的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将用量控制在最大之内(maximun&permissible&dose),以免因剂量过大所造成的辐射效应,给&实验带来较大的误差; 2.选择示踪剂给入途径 整体示踪实验时,应根据实验目的,选择易吸收、易操作的给入途径,一般给予的数量体积小,要求给予的剂量准确,防止可能的损失和不必要的污染。体外示踪实验时,应根据实验设计的实验步骤的某个环节加入一定剂量的示踪到反应系统中去,力求操作准确,仔细; 3.放射性生物样品的制备 根据实验目的和示踪剂的标记放射性同位素的性质制备放射性生物样品,其中放射性同位素的性质是样品制备形式的主要依据。若是释放r射线的示踪剂,则样品制备比较容易,只要定量地取出被测物放入井型NaI(TL)晶体内就能测定;若是释放出硬β射线的示踪剂,须将生物样品制成厚度较薄的液&体,或将液体铺样后烘干,也可灰化后铺样,放入塑料晶体闪烁仪内测定,或用钟罩型盖一革计数管探测;若标记同位素仅释放软β射线,那么样品应制成液体闪烁&样品(详见放射性测量”一章),在闪烁计数器内测量。不论采用何种测量方法,都应该对样品作定量采集。对某些放射性分散的样品,应当作适当浓集,如测&定组织内蛋白质的放射性,应对蛋白质作提取处理然后制备成相应的测量样品。有些样品需采用,但灰化法对易挥发的同位素或易挥发的组织样品不合适; 4.放射性样品的测量 测量方法分为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绝对测量是对样品的实有放射性强度作测量,求出样品中标记同位素的实际,在作绝对测量时,要纠正一些&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仪器探头对于放射源的相对立体角、射线被探头接收后被计数的几率、反散射、&的自吸收影响等等。而相对测量只是&在某个固定的探测上作放射性强度的相对测量,不追求它的实际衰变率。在一般的示踪实验中,大多采用相对测量的方法,比较样品间的差异。在相对测量时,&要注意保持样品与探测器之间的几何位置固定。几何条件的影响是放射性测量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当两个放射性强度相同的样品在测量中所置的几何位置不一,或&样品制备过程造成的几何条件差异,其计数会相差很多,尤其当样品与探头之间距离较近时,两者计数率相差会很大。但是当样品与探头之间相距较远时,由于样品&与探头之间形成的相对立体角较小,所以两者计数率的差异会显著减小。在用纸片法测量3H标记物的放射性强度时,要注意纸片在闪烁瓶中的位置,一批样品应该&一致,如果是将滤纸剪成圆状作支持物,圆片的直径最好与闪烁瓶底的直径相等,保证滤纸在闪烁瓶内的位置固定。减小几何条件对放射性测量的影响可以从三方面&入手:⑴选择探测窗大的探测器,如光电倍增管作探头的探测器;⑵在样品制备时,注意尽量将样品做成点状源,这样当样品的放射性强度较弱时,由于距离探测窗&较近而有可能造成的水平位移的影响就可以忽略;⑶无论样品距离探测窗远近,样品都应置于探测窗的垂直轴线上,以减少样品与探测窗之间的相对立体角。 (三)染和放射性废物处理 放射性实验,无论是每次实验或阶段性实验结束后,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污染和放射性废物的出现,因此,在实验结束后,要作去污染处理和放射性废物处理。必要时在实验过程进行中,就要作除污染和清理放射性废物的工作。 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应用极为广泛,它为揭示体内和细胞内理化过程的秘密,阐明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原基础上又有许多新发展,如和多标记技术,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活化分析,电子显微镜技术,同位素技术与其它新技&术相结合等。由于这些技术的发展,使生物化学从静态进入动态,从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阐明了一系列重大问题,如、受体、RNA-DNA逆&转录等,使人类对生命基本现象的认识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下面仅就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中应用的几个主要方面作一介绍。 1.物质代放谢的研究 体内存在着很多种物质,究竟它们之间是如何转变的,如果在研究中应用适当的作示踪剂分析这些物质中的变化,就可以知道&它们之间相互转变的关系,还能分辩出谁是前身物,谁是产物&,分析存在于物质分子的哪些原子上,可以进一步推断各种物质之间的转变机制。为了&研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及其代谢,采用标记前身物的方法,揭示了胆固醇的生成途径和步骤,实验证明,凡是能在体内转变为乙酰辅酶A的化合物,都可以作为生成&胆固醇的原料,从到的全部生物合成过程,至少包括36步化学反应,在鲨烯与胆固醇之间,就有二十个中间物,胆固醇的生物合成途径可简化为:乙酸&→甲基二羟戊酸→胆固醇&又如在研究肝脏胆固醇的来源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3H-胆固醇作静脉注射的示踪实验说明,放射性大部分进入肝脏,再出现在粪&中,且甲状腺素能加速这个过程,从而可说明肝脏是处理血浆胆固醇的主要器官,甲状腺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的机理,在于它对血浆胆固醇向肝脏转移过程的加速作用; 2.物质转化的研究 物质在机体内相互转化的规律是生命活动中重要的本质内容,在过去的物质转化研究中,一般都采用用离体,但是离体酶学方法的研究结果,&不一定能代表整体情况,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应用,使有关物质转化的实验的周期大大缩短,而且在离体、整体、无细胞体系的情况下都可应用,操作简化,测定灵敏&度提高,不仅能定性,还可作定量分析。&在阐明核糖苷酸向脱氧核糖核苷酸转化的研究中,采用双标记法,对产物作双标记测量或经化学分离后分别测量其放射&性。如在(GMP)的碱基和核糖上分别都标记上14C,在离体系统中使之参入脱氧鸟嘌呤核苷酸(dGMP),然后将原标记物和产物(被双标记&GMP掺入的dGMP)分别进行酸水解和层析分离后,测定它们各自的碱基和戊糖的放射性,结果发现它们的两部分的放射性比值基本相等,从而证明了产物&dGMP的戊糖就原标记物GMP的戊糖,而没有别的来源,否则产物dGMP的碱基和核糖的比值一定与原标记物GMP的两部分比值有显著差别。这个实验说明&戊糖脱氧是在碱基与戊糖不分记的情况下进行的,从而证明了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由核糖核苷酸直接转化而来的,并不是核糖核苷酸先分解成核糖与碱基,碱基再重新接上脱氧杭核糖。无细胞的示踪实验可以分析物质在细胞内的转化条件,例如以3H-为前身物作DNA掺入的示踪实验,按一定的实验设计掺入后,测定&产物DNA的放射性,作为新合成的DNA的检出指标; 3.动态平衡的研究 阐明生物体内物质处于不断更新的动态平衡之中,是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对生命科学的重大贡献之一,向体内引入适当的同位素标记物,在不同时间测&定物质中同位素含量的变化,就能了解该物质在体内的变动情况,定量计算出体内物质的代谢率,计算出物质的更新速度和更新时间等等。机体内的各种物质都在有&大小不同的代谢库,代谢库的大小可用同位素稀释法求也; 4.生物样品中微量物质的分析 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被应用之前,由于制备样品时的丢失而造成回收率低以及测量灵敏度不高等问题,使得对机体正常功能起很重要作用的微量物&质不易被测定。近年来迅速发展、应用愈来愈广泛的放射免疫分析(radioimmunoassay)技术是一种超微量的分析方法,它可测定的物质300多&种,其中激素类居多,包括类固醇激素,多肽类激素,非肽类激素,蛋白质物质,环核苷酸,酶,相关的抗原,抗体以及病原体,微量药物等其它物质; 5.最近邻序列分析法(Nearest&neighbour-sequence&analysis&method)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对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研究,从DNA复制、RNA转录到蛋白质翻译均起了很大的作&用。最近邻序列分析法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酶切理论和统计学理论,研究证实了DNA分子中碱基排列规律,在体外作合成DNA的实验:分四批进行,每批用&一种不同的32P标记脱氧核苷三磷酸,32P标记在戊糖5'C的位置上,在完全条件下合成后,用特定的酶打开5'C-P键,使原碱基上通过戊糖5'C相连&的32P移到最邻近的另一单核苷酸的3'C上&。用最近邻序列分析法首次提出了DNA复制与RNA转录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从而建立了分子杂交技术,例如以&噬体T2-DNA为模板制成[32P]RNA,取一定量T2-DNA和其它一些DNA加入此[32P]RNA中,经加热使DNA双链打开,并温育,用密度梯度离心或微孔膜分离出DNA-[32P]RNA复合体测其放射性,实验结果只有菌体T2的DNA能与该[32P]RNA形成放射性复合体。从而证明了RNA与DNA模板的碱基呈特殊配对的互补关系,用分子杂交技术还证实了从RNA到DNA的。此外,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对分子生物学的贡献还表现在:⑴对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三个连续阶段,即肽链的起始、延伸和终止的研究;⑵的分离和纯化;⑶核酸末端核苷酸分析,序列测定;⑷核酸结构与功能的关系;⑸RNA中的遗传信息如何通过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向蛋质中氨基酸传递的研究等等。为了更好地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除了有赖于示踪剂的高质量和核探测器的高灵敏度外,关键还在于有科学根据的设想和创造性的实验设计以及各种新技术的综合应用。
放射性同位素 -
放射性同位素
在放射测量过程中,以下几个问题不应忽视: 1.任何测量放射性的计数方法都存在本底问题。所谓本底指被测样品之外的信号输出。因此,在测量到的样品计数率中,要扣除本底计数率,才能获得样品的净计数率,仪器本底越低,测量灵敏度越高,准确度也越高,这在3H标记物的低水平测量中尤为重要。
2.在放射性测量工作中,通常存在着三种误差:①系统误差由于测量仪器本身或测量方法和程度的不合理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因素,使测量结果单向偏离而造成的误差。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可以找到并能加以克服;②过失误差,由于实验工作者的主观错误造成,是一种无规律可循的误差,但过失误差也是可以避免的;⑶统计误差,由于放射性衰变本身的随机性而导致的无法控制的误差,它是放射性测量误差中主要的、固有的来源。对于放射性测量统计误差,在实际工作中,常通过提高计数效率,增加测量次数(以3 ̄5次为宜)或每个样品做1 ̄2个平行管计数、合理分配时间等方法,以获得最小的测量误差。
3.在液体闪烁计数测量中,样品中含有的水份、混入的杂质或带有的等许多因素,都会使得放射能减少,甚至发生能量传递的中断,而导致计数效率下降,即“淬灭”。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应避免引起淬灭的因素,如果欲知榈的真正放射量,并进行样品间的相互比较,就需作淬灭校正,将换算成。常用的淬灭校正方法有稀释法、内标准法、道比法、外标准道比法等等。但是最为关键是在样品和测量过程中,尽可能地将淬灭因素减低到最小的程度.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5次
参与编辑人数:10位
最近更新时间: 19:49:28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0.1mol l盐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