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数字化,静态图书动态化"什么意思

  摘 要:作为社会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的图书馆,应充分利用馆内设施,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开展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实践:坚持公"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公共图书馆搭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路径浅析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作为社会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的图书馆,应充分利用馆内设施,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开展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实践:坚持公益原则,推行便民服务,关爱弱势群体,培育读书品牌,服务基层,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平台,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中国论文网 /1/view-5287473.htm  关键词:图书馆 公共文化服务 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X(2012)12(a)-0-02   图书馆是为公众提供知识财富的社会机构,是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是满足公民基该文化权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在当今现代社会,图书馆的发展面临很多挑战,特别是网络已成为越来越多的用户获取信息资源的首选。然而一些中小城市的图书馆,在馆舍、资源等方面却有很多局限,要想保持自身发展,保障对社会公众可持续的服务能力,就必须丰富自身内涵,拓展服务领域,提升自身服务能力,挖掘出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以创新的特色服务提升自我价值,发挥文化传播平台的重要   作用。   1 图书馆搭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要素   1.1 图书馆良好的服务环境是基础   图书馆是满足人们信息交流、文化休闲的场所,通过营造温馨高雅和人性化的服务来为公众提供文献信息查询、文化休闲的舒适环境。如将馆内环境布置得更加人性化,在采光、室温等方面制造出有利于读者阅读的温馨氛围;在服务上整合物理空间,将纸质文献资源服务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相结合,营造出更加便于公众利用的信息获取环境。如辽宁省盘锦市图书馆采用了“藏借阅一体化”的现代借阅形式。书库、报刊、电子阅览室均免费开放服务,使读者真正享受到便捷的无障碍服务。   1.2 图书馆完整的信息资源是保障   虽然现在,图书馆的工作重心已转向为公众服务,但图书馆本身保存的完整文献信息资源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是图书馆提升其社会价值,构建服务平台,为公众进行服务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如今,网络信息资源丰富,但鱼龙混杂,图书馆要将庞杂的网络资源进行过滤、筛选,然后提供给读者。另外,图书馆在为社会公众提供资源服务的过程中,还要坚持与社会各方合作,利用自身文献资源共享和传递的集成优势,使图书馆能够在国家或地区层面上保障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从而建立服务平台。   1.3 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创新是关键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要想推动图书馆的发展,为广大公众提供优质的文化信息服务,就必须摒弃传统落后的以馆藏和馆员为中心的服务观念,从服务理念上强化最基本的人性化服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蕴含在图书馆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中,包括馆纪、馆规,包括日常行为规范、部门岗位职责、业务工作细则、奖惩制度、图书借阅保护规则等。辽宁省盘锦市图书馆一直以来坚持为弱势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为老年读者提供老花镜、放大镜,为残疾读者送书上门等。他们对借阅图书超期的读者采用延迟下次借阅时间的方式来替代罚款,彰显了图书馆对不遵守图书借阅规则的读者的理解与宽容。   2 图书馆搭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路径   2.1 创建特色品牌服务   品牌服务是公共图书馆通过自己的某种独特或一定的规模和馆藏,或某一信息产品,或某一特色服务,在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与同行形成差别优势,这种服务优势就是品牌的特色服务。图书馆服务的最大特色就是它的公益性,所以,应以公益性的特色品牌服务来吸引公众,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搭建服务平台。如盘锦市图书馆打造的文化品牌服务栏目“公众审美教育系列展览”,经过近4年的打造,不仅深受市民欢迎,而且已经成为市书协、市美协、市摄影家协会等艺术团体展示会员作品的首选平台。市民可以在书法、美术、摄影等高雅艺术展览中与知名专家互动,探寻所需知识。   2.2 服务技术手段要不断创新   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信息数字化方面,馆藏信息的管理及获取这些信息的途径要优化与改进。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加快数字化进程,丰富图书馆数字资源。建立特色数据库,使读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另外,建立图书馆网站,读者通过进入图书馆网站可以查询馆藏信息、借阅信息、办理续借等,享受便捷服务。   2.3 服务领域要不断拓展   公众需求的发展变化,迫使图书馆要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从深度与广度上进行挖掘,以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公众需求。如盘锦市图书馆创办的“盘锦市万卷楼书法俱乐部”,常年组织市民开展各种书法、篆刻、绘画等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的热情参与。市民只要有闲暇时间就会和家人一起来到图书馆进行交流和习练,特别是在“中国书法名城”评比期间,专家评委们对盘锦市图书馆通过自身力量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所做出的努力表示了高度赞赏。盘锦市图书馆不仅为盘锦市成为“中国书法名城”做出贡献,同时图书馆也成为盘锦市开展书法、绘画等高雅艺术活动的平台。   2.4 图书馆的服务多元化   2.4.1 读者服务动态化   对于图书馆来说,原有的服务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此,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变“静态服务”为“动态服务”,加强基层公益性文化服务,才能满足社会各阶层公民的需求,图书馆也会在活动中自身得到壮大和发展。图书馆应是积极主动地了解居民现在和潜在的阅读需求,加大宣传力度,要考虑到社区、乡镇等各类群体的特殊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普及性、新颖性、娱乐性和休闲性,吸引读者到图书馆来,真正把图书馆建成居民的“第二   居室”。   2.4.2 读者服务多样化   多样化服务可以为广大市民搭建广阔的文化交流平台,更会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作用。一是在人流密集的地方设立图书流动站。二是通过办展览,将图书馆收藏的地域特色文献和古籍珍品,经过整理进行展览。三是通过网络,使读者在家就可以阅读到电子图书、报刊、地方文献等数字资源。
  2.4.3 读者服务个性化   随着图书馆现代化的发展,传统的服务方式已经成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当下只有延伸图书馆服务领域,将传统服务精华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相结合,加强图书馆与各领域的协作,形成优势互补,均衡发展的局面。由于网络资源庞杂,无法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图书馆要将这些良秀不齐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归类,然后有针对性的提供给读者,做到有的放矢。另外,根据读者需求,在服务时间及服务地点上随时进行调整,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3 图书馆打造优质服务平台的思考   3.1 服务基层是图书馆服务的薄弱环节   图书馆要打造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不能只考虑图书馆自身,还要辐射乡镇及村图书馆室。北京大学李国新教授认为“在整个图书馆服务体系当中,基层社区乡镇图书馆是服务体系的神经末梢,是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一个基石……图书馆的现代化有许多内容,但是,没有图书馆的星罗棋布,其他都是空谈”。他的话充分说明乡镇社区图书馆在整个图书馆事业发展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图书馆要积极带动乡镇图书馆的发展,加强对乡镇图书馆的业务指导及管理员的业务培训,尽量争取财政支持,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将社区、乡镇基层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   3.2 创新服务方式,重视读者继续教育   图书馆要加强对读者进行阅读指导和培训,通过举办读者征文、读者联谊会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为广大读者获取信息,增长知识,接受教育提供多途径的有效服务,吸引广大读者凝聚在图书馆周围。对于读者群中具有特长的读者,要调动其积极性,为他们搭建发挥个人专长、展示特殊才能的平台,利用读者交流座谈会、报告会等方式不断发展壮大图书馆的读者队伍,提高图书馆服务的社会效益。例如,盘锦市图书馆将20位长期利用图书馆、关心图书馆发展、积极参与图书馆各种活动的热心读者,组织起来成立了“读友会”。“读友会”依托图书馆搭建的读者互动平台,通过举办“作家与读者见面会”、“读者与读者恳谈交流会”、“我与图书馆”征文等活动,达到了以书会友,相互学习,切磋读书心得,交流阅读信息,分享读书成果的目的,有力促进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   3.3 提高馆员素质,加强馆员再教育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图书馆的服务又上了一个新层面。为此,加强馆员再教育是提高馆员综合素质的最佳手段,是提升工作能力的重要方面。可以通过参观考察、参加进修班、馆内业务培训、听讲座、个人自学等方式,为馆员提供学习机会,特别是要加强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通过不间断的学习,使馆员调整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知识与服务技能,提高馆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詹福瑞.大力倡导图书馆公益性服务推动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4):1-2.   [2] 汪桂花.浅谈公共图书馆公益性服务的完善与发展[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2):118-119.   [3] 林凤兰.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开发与创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4):100-102.   [4] 陈廉芳,许春漫.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创新服务模式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8):4.   [5] 李映嫦.创新服务理念拓展服务空间―东莞图书馆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论坛,):59.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电子书促使传统纸书回归静态深阅读纸书,阅读,传统,电子书,传统书籍,传统纸书,回归..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电子书促使传统纸书回归静态深阅读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王俊宏
&&& 编者按
2011年4月末,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规划》第一次将
“电子书包研发工程”列入“十二五”重大工程项目。《规划》指出,通过电子书包及配套资源数字化工程提高教学资源重复使用率,推动节能减排,形成内容丰富、互动性强、易于学生使用、符合青少年阅读习惯的数字教学出版体系,推动电子书包的发展。作为电子书包最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子教材,如何编辑、设计才能更符合中小学学生需求,是业界人士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最为关心的问题。
在台湾,标准电子书包教室已经出现。资料图片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电子书包在国内初露端倪。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明确要求,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2010年下半年,新闻出版总署等牵头组织的专门机构就电子书包的标准等开始研究制定,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深圳、大连等大城市的中小学,开始了电子书包教学模式的实验和研究,研究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活动等课程。
作为电子书包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电子教材是信息时代教材发展的趋势,并将成为传统教材重要的补充形式。目前,人民教育出版社等部分权威教材出版社已推出了电子教材,以互联网为流通渠道,对教材内容及知识点进行深度挖掘和加工,以科学直观的图、文、视、音等表现形式,实现了教材的数字化、交互功能的智能化,多角度、多维度地呈现教材内容,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立性、原创性、完整性的新型书籍形态。
由于电子教材的构成元素与纸质教材有着明显不同,因此其设计理念和设计形式都有别于纸质教材。如何认识电子教材的发展趋势与特点、适应电子教材发展新形势,在电子书包时代真正到来之前未雨绸缪,提高电子教材的设计水平,是美术编辑人员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特长的培养
&&& &&有利于搜寻信息能力的提高
&&& &&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培养互助精神
&&& &&有利于实现教学互动
&&& &&有利于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素质的提高
&&& &&有利于降低教材成本,提高教材质量
&&& 电子书包: 优势在哪里
电子教材突破了纸质教材只有文字与图片结合且文字所占比例大大高于图片的限制,采取文字、图片、音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图片与音视频的使用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或动态或静态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图片与影像的展现相比文字的描述更加生动、形象,便于理解。例如在生物教材中,介绍玉米是如何从种子生长到一棵成熟玉米时,可以通过动态的视频来展示全过程,这要比传统教学中的文字描述和图解更加直观形象。多角度、多维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更能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兴趣。而新奇的阅读方式也能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喜爱和探索,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这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不谋而合。
电子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增加或删减教材内容,在巨大网络平台上寻找自己学习所需要或者课外所感兴趣的链接,分享更多的知识。对比传统教科书的一成不变,电子教材给学生个体的发展留足了空间,更加符合教学改革中自主的要求。
电子文本的阅读与输入更加方便搜索所需内容,可以在课本中甚至整个网络中进行各种检索。对比传统教科书只能通过书前的目录索引对所需要的标题或者作者进行检索,电子教材的索引可以是关键词或者文章中的任何内容,这使学生更容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有助于学习。电子教材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学生从原来教师的“水缸”里吸取知识,扩大到从网络的“大海”里吸取知识,这也符合教学改革的主动学习要求。
通过电子教材与网络的连接,可以随时随地在互联网上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可以方便地与教材上的内容一起进行复制和粘贴,有益于讨论问题与交流合作,超越了传统的教材单方面输送知识的功能。
电子教材的智能系统可以批改作业,减少教师工作量,这样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课程的准备,也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沟通交流,有效促进师生教学互动,丰富教学模式。这一切与教学改革提倡的教学互动目标一致。
教材可以直接提供网络中大量的资料与链接,这些足量并且及时的信息,使教师的备课效率变得更高,备课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完善,这也有利于新知识尽快转化为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从此,上课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再是长期一成不变,而是更加灵活多样。
传统纸质的教材一旦出版,发现错误或者缺陷,编辑只有在修订的时候才能进行改动,这使教材的正确率得不到保证,内容的更新得不到保障。电子教材则不然,出版社无论何时何地发现错误或是学科出现新发现内容都可以即时在网络上下载,及时对教材进行更新。且传统教材的循环使用受到修订的限制,而电子教材可以节省更多的纸张,降低成本,有利于环境保护,这与当前提倡的“低碳”理念相一致。
&&& &&关注学生的阅读习惯
&&& &&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
&&& &&关注读者的“纸本”情怀
&&& 电子书包: 如何让学生喜欢
课本的设计内容依次有封面、封底、书脊、扉页、环衬、内页、护封、勒口等设计环节。但在显示于屏幕上时,人们是通过手和屏幕点对点的交流来实现书籍页面的切换和跳转。这将改变电子书籍设计的内容,以读者的新阅读习惯来改变阅读方式。比如书脊、护封、勒口就无设计的必要。另外,翻阅的多种动态设计也会影响和拓展扉页、环衬、内页的设计方式。
印刷出版的教科书,装帧材料和工艺给师生带来除视觉外,触觉以及嗅觉等方面的感受。书籍的纸张,印刷的凹凸质感,翻阅书籍时隐隐散发的书香在突出书本主题内容的同时又愉悦了读者的心理。而电子教材作为一种模拟图书显示在屏幕中之后,其阅览方式已丧失了阅读印刷品时的真实触感体验。但同时通过数字化图书界面设计,色彩、音效、动画这种视听语言又可以给师生以新的体验和感受。因此,电子教材的设计必须与操作软件的功能紧密结合,才能使设计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显现出来。
纸本教科书在其固定元素的设计中,抓住文本与图像在构成版式设计的同时,特别是在纸质的选用中,需要了解纸本的属性,把握纸质本身所带来的人文情感,达到内容在精神和感官上情感的完美统一。而电子教材的元素类别较多,以其多种视觉表现形式吸引着新时代的师生,但在本质上缺少了人本情怀,成为美术编辑关注的焦点。在设计电子教材时,更需要发挥本身的优势,用多媒体元素表现的优势,以弥补电子书籍纸本感受的不足,进一步吸引学生的兴趣。
&&& &&封面设计
&&& &&版式设计
&&& &&图形、图像设计
&&& 电子书包: 怎样更好服务内容
&&& 第一步:封面设计
虽然电子教材的封面设计已经不需要再对材料与印刷装订工艺进行选择,但更要注重画面感的效果及其与教材本身内涵相符。要从立意、构图与色彩等方面加以把握。
首先,须有好的立意。电子教材面对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学生,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心智和审美还不成熟,网络时代形形色色的视觉形象和元素也对他们形成一定的影响,积极、大气而又时代感强的封面设计对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不可小觑。另外,电子教材封面必须要有好的创意,要确切地表现各科教材的主题及特点,要突破封面本身容量的局限,使读者不单就封面看封面,而是通过封面所表现的形象去联想到更多的内容,加深对学科的学习理解。
其次,须有贴切的构图。如果说立意是封面的灵魂,那么构图就是封面设计的骨肉,深邃的创意只有通过完美的构图、精巧的造型才能体现出艺术效果。在电子教材中,封面设计要有合理的平面构图,要主次分明、和谐统一。
最后,须有适宜的色彩。封面是有灵魂、有情感的,封面设计不能只靠形象来体现,还要有色彩的协奏,才能组成一曲优美的旋律,适宜的色彩可以使其与立意、构图协调一致地去创造感人的艺术形象。电子教材封面设计,更加注重封面的色彩必须符合教材学科的特性这一特点,注重综合运用色彩的变化及整体色彩的调和,创造出富有魅力的结构形态,进一步给读者以视觉上的美感。
&&& 第二步:版式设计
电子教材的版面构成要素除传统教材的文字、色彩、图像等视觉要素外,新增加了属于导航系统的构成要素和动态构成要素。多元化的构成要素各自拥有着不同功能和使命。因此电子教材在版面设计上首先要清晰明确地分工协作,通过对诸多要素进行富有层次的优质安排,科学地引导视线流动。同时,版面设计应更加生动、灵活,使页面常翻常新,变化无穷,给读者带来无限的除书籍内容本身以外的乐趣。
&&& 第三步:图形、图像设计
媒介的变革已令图形、图像设计衍生出强劲的数字化艺术效果。IT与艺术的结合,涌现出了数字三维、数字抽象艺术、动画、虚拟现实等众多种类。这些新颖艺术效果在电子教材中均有表现舞台。以数字抽象艺术为例,其数字化抽象图像具有非实体、动态的、瞬息万变的特征。它的基本概念是一种模拟信号,即将图像上的每个点的信息按规律进行模拟与数字转换。这样的图像在具备传统图形、图像的表达元素即点、线、面、色彩、文字等的同时,更具备了时间特征,将时空的概念引入到平面画面中。数字化抽象图像运用时间轴线可将图形元素在尺寸和位置上进行不同时间的变换。也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平面图形元素拓展为动态化表现。而数字化抽象图形、图像设计具有强烈的逻辑美感与自律性,随机组合的各种重叠、融合、透叠、扭曲变形画面或脉冲效果,又展现出动态的、瞬息万变的特征。变线元素强烈的条例顺序与偶发、无定型的表现形态在时间维度中随意展开,尽显科技性艺术的奇妙。
此外,动画的引入也为电子教材的图形、图像提供了全新形式。设计者可以将新颖却晦涩难懂的数字化抽象图像用作插图或动态画面,通过读者的互动体验加深对文本与图像内容的理解。
教科书作为文化知识传承的工具和载体,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子教材的逐渐普及,需要美术设计师们能够加入进来,转变设计理念,结合教育规律,创作出更多符合师生需求的作品,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
&&& ■延伸阅读
&&& 美国苹果发布电子教科书
据美国媒体报道,苹果公司于纽约时间1月19日,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举行的“教育产品发布会”上,推出一款可以在iPhone和iPad上使用的电子教科书或者是一款能够创造互动式电子教科书的软件。有识之士认为,如果开发以iPad为基础的教科书,其丰富多彩的特点将会受到孩子们的欢迎,电子教科书最终将会取代纸质教科书,而受到强烈冲击的,将是传统的出版业。
&&& 韩国将在小学实现电子书“翻页”
据媒体视频报道,为了帮助人们找回更多读纸质书的感觉,最近韩国高等科学技术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款名为“智能电子书”的阅读软件,在电子书上模拟出了“翻页”的体验和观感。据悉,装上这种软件后,人们在电子书上也能手动“翻页”了。开发人员希望,这种软件在韩国小学课本实现数字化后能走进课堂,并能为一些电子书生产商和平板电脑生产商所用。
&&& 台湾新竹启动“幸福iPad电子书包”计划
据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载,台湾新竹市中小学电子书包教学计划1月16日启动。负责推动中小学数字教学的教育网络中心主任邓拔铨表示,这项计划启动后,至7月为电子书包教学实验期,探索以电子书包App进行音乐与美术教学,并尝试开发或导入国语笔顺教学、数学在线测验等教学工具。下学年则将进一步与教科书出版业者合作导入适合电子书包教学的各学科数字教学内容。
&&& 山西省政协委员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试行电子课本
据《三晋都市报》报道,山西省政协委员闫润红调查发现,学生课余作业在逐渐减负,然而学生身上背负的书包重量却未见减轻。闫润红建议:在山西省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试行电子课本。对孩子来说不仅减轻学生背书包的负担,而且强大的存储功能还能让孩子根据不同需要自主学习。电子课本在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书包重量的同时,节省了大量纸张、印刷费用和能源消耗,同时有利于课本的回收再利用,大大提高课本的有效使用率。
&&& 电子书包技术标准将于今年6月公布
据新华网,在近期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研讨会暨戴尔-华东师大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上,电子书包制定标准专题组组长、华东师大网络教育学院院长暨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祝智庭教授表示,广受社会关注的全国首部电子书包技术标准将于2012年6月左右公布。祝智庭透露,电子书包技术标准的推出,将会大大加快电子书包在教育信息化领域中的运用,并为其他中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带来新的示范效应。相关的数字化出版、手持终端硬件配备以及软件运用,相信也会逐步得到完善、发展。
电子书包:正在走进教室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匿名发表&&&&您在以匿名发表时可以输入昵称
如果您是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在下面输入有效的用户名密码。
用户名:&&&&&&&&密码:
阅读―中国新闻出版报电子报
&&|&&&&|&&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儿童的名义反思文学,以文学的名义关照成长
第2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稳中求变,参展单位共计762家。
文坛“常青树”金波走过了漫长而精彩的55年
友情连接:
&&&&&&&&&&&&&&&&&&&&&&&&&&&&&&&&&&&&&&&&&&&&&&&&&&&&&&&&&&&&&&&&&&&&&&&&&&&&&&&&&&&&&&&&&&&&&&&&&&&&&&&&&&&&&&&&&&&&&&&&&&&&&&&&&&&&&&&&&&&&&&&&&&&&&&&&&&&&&&&&&&&&&&&&&&&&
&|&&|&&|&&|&
京ICP备号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闻出版网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纸质文献数字化的过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