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能让棉花结的又多又大

??????????
??????????
??????????
??????????
中华纺织网全国服务热线
纺机:021-
家纺:021-
中华纺织网全国销售热线
江苏:025-
广东:020-
上海:021-
阅海专业网站群:西医综合的总结
复习时要掌握重点,做到胸有成竹。西医综合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卷内容结构为:基础医学约50%
(其中生理学约20%,生物化学约15%,病理学 约15%)。 临床医学约50%(其中内科学约30%,外科学约20%)
试卷题型结构为:A型题1~9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35分,91~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B型题 121~1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X型题151~18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因此,当你对将要考什么一无所知时,就去认真的归纳总结过去的真题!所有的考点,就会跃然纸上。通过总结我们发现,有许多试题,在不同的年份重复出现,甚至一字不差。至于试题内容大致相同的题目,更是多得让你瞠目结舌!
消化、呼吸和泌尿专业的试题占内科学的65%左右;普外及骨科专业占外科学的71%左右;物质代谢及大分子专业占生化的90%,这应该就是今后考生复习的重点。而生理与病理学历年来试题分散,每个章节的试题一般不超过15%,甚至连生理学“绪论”中都多次出现考题,这些都提示考生在复习时,每个章节都要认真对待。
为此,有些即使教材中没讲到,但考试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重点内容,例如脊柱转移癌的特点,教科书上没讲,但经常考,需要大家多多积累
要牢记一些重要的数据
纯数据题常出现在A型题中,近几年来,每年的纯数据题占4%-8%,如2000年为12题、2001年为14题、2002年为8题、2003年为6题。这些数据,只有靠平时有意识的去记,否则在考试时很容易丢分。
要记住一些“最……”条文的内容
因为这些内容往往就是A型题的好发部位。
认真区别前期/临床上容易混淆的概念
这些内容往往出现在B、C型题中。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时看书要看“细”、要“精”,要善于找出某些内容的相关性及其区别。有时这种题目是大跨度的联系,并不拘泥于某一章或某一节,甚至是考纲上并未要求的内容也会出现在考题中,这类题目大约占15%。
.多注意一些带英文的内容
每年的试卷中都会出现大量含英文单词的题目,如果你不知道其英文含义,那么解题时就无从下手。
多注意一些考过的原题
几乎每年的试卷中都会出现前几年考过的原题,且比例高达4%-8%。如关于“肾阈”的概念、中心静脉压、Cushing溃疡、Curling溃疡等内容已考过多次,有时甚至连考3年,因此复习时对于原来已经考过的内容也要重点复习,更不能错误的认为:以前考过的内容,今年不会再考了。
.要注意归纳总结及鉴别比较
多选题考试,不同于问答题、简答题,要求的就是精确。如平时不注意归纳总结,希望考试时,临时去“推导、组合”,结果多数都是错误的!
常常听同学们抱怨说:“书我都看了两、三遍,不知为什么就是做不对题目?”我只能遗憾的告诉你:“你目前的水平,只能做做问答题、简答题!还没有达到做多选题所要求的水平!”因为你还没有领会书本内容的精髓,还没有对所有有关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这也不能怪同学们,因为考研就那么几个月,要复习的东西又多,哪有那么多时间去归纳总结?再看看有些复习资料,大多是教科书内容的摘要!通过作者自己归纳总结后成文的几乎没有!看了资料后,还是不能解题!为此,本书将考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比较鉴别!以使同学们复习时事半功倍。
由于交感神经兴奋释放的递质就是儿茶酚胺(NA、A),且可导致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引起应激。因此复习时,可将下列涉及这一主线的内容一并归纳总结:
①《生理学》P396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②《生理学》P397应激;③《生理学》P387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④《内科学》甲亢(实质就是甲状腺激素↑);⑤《内科学》嗜铬细胞瘤(实质就是儿茶酚胺↑);⑥《外科学》休克代偿机制(实质就是交感神经兴奋)。
六、考试时要注意审题
多选题为客观性试题,要求的就是准确无误,因此审题就显得格外重要。
例如【例题6】,尽管该类题目多次出现,但仍有不少考生将“一侧喉返神经损伤”和“双侧伤”混为一谈。
1.看书:书要至少看三遍,看书的任务是帮助你搭建知识框架,第一、二遍从头至尾读,第三遍以后查读,并查缺补漏。
2.做题:西医综合就是180道选择题,实际上是180个知识点,中间没有什么逻辑联系,所以做选择题(换句话就是题海战术),扫知识漏洞,这是主要方法。但是最需要注意的是,复习不要做太多题,不要把网撒太大,而要拿一本书反复做,每本书最好连做带看三遍。
推荐的有:
(1)北医的《医学考研真题解析》,这套书每一门课都有一本,并不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西医综合试题,而是收录的各个学校自己命制的考研试题,题目都非常经典。这套书至少应该买《诊断学》。
(2)贺银成的四本书:《辅导讲义》、《同步练习》、《历年真题精析》、《模拟试题》(10月出版)。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遍看书时做。①《辅导讲义》在每一知识点后有分类历年真题;②《历年真题精析》既是每年试卷。把这两本都做了,实际上真题就做了两遍;③《同步练习》④《模拟试题》都太细太偏,不适合当作模拟考试用,而是应该用来查缺补漏。
(3)北医的绿皮书《西医综合全真模拟及精解》(8月出版),虽然很简单,但是每年考试都有着上面的题。这说明西医综合命题有许多北医的老师参与。
3.复习方法和计划:
(1)5月至9月:第一轮复习。每天坚持5-6小时。看书要细,不要放过任何细节。看完一节的书,再做《辅导讲义》上的题,如果还有时间再做各科的《医学考研真题解析》。第一轮复习完,可能会忘掉80%。但是基础肯定是有了。
(2)10月和11月:第二轮复习。主要看第一轮在书上划过的和《辅导讲义》上的知识讲解。然后做《同步练习》。
(3)12月至考前一周:第三轮复习。主要做《历年真题精析》、《模拟试题》和北医绿皮书。加起来共有30套题。每天一套,大约1个小时就可以做完。2个小时改错。然后再从头看书,主要查这段时间做题中自己有问题的知识。如果有时间应该再把《辅导讲义》上的知识点看一遍。
(4)考前一周:复习《同步练习》以及《历年真题精析》、《模拟试题》和北医绿皮书这30套题中做错的题。考前那天晚上要复习历年真题。
4.注意事项:
(1)基础三门课内涵大、外延小,投入产出比更高;
(2)一定不要从头一题一题往后做,而应该做完一门课再做一门课(A型B型X型)。推荐顺序:生理、内科(包括诊断)、生化、病理、外科,因为生理和内科是一个知识系统的,病理和外科是一个知识系统的,生化跟两边都不相关;
(3)多选题:先固定一个选项,提高正确率。比如D项肯定不选,那么ABC三项的组合只有6种可能。多选题每年有4至5道全选,两项、三项、全选比例接近2:1:1。多选题重在排除,而不是优选,所以尽量多选,少排除,但慎重全选(全选在生化、外科骨科中比较多见);
(4)病例题:外延大,但是区分度小,经常要用“极端法”;病例题重在诊断。外科喜欢出在普外科和骨科;内科喜欢出在肺炎、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梗)、溃疡病、胰腺炎、肾炎、糖尿病等;
(5)《考试大纲》后的附录有近三年的真题分析和难度系数。可以查一查每道题的难度系数,但是不要以难度系数为标准,而要以自己“确定”“拿不准”为标准。记住难度系数小于0.3的题,一般都看似简单,但是都事陷阱题,特别容易想当然。一共180道题,能够“确定”的题和“拿不准”的题应该保持在2:1;
(6)不可能把180道题的考点都回忆起来,所以考试时切忌求全;尤其乍看题时,容易犯蒙,先跳过去不做,等这一科的题做完再回来重做。尽量先回忆后分析,最后在蒙;
(7)其它选项都大概叙述,有一个是细节叙述则这个选项必错
三、学习方法解读
  1.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
  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2. 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通过目录法、体系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2)做笔记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内容整理成为一个个小问题,按照题型来进行归纳总结。
  3.真题的使用方法
  认真分析历年试题,做好总结,对于考生明确复习方向,确定复习范围和重点,做好应试准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分析试题主要应当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命题的风格(如难易程度,是注重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还是发挥能力,是否存在偏、难、怪现象等)、题型、题量、考试范围、分值分布、考试重点、考查的侧重点等。
  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准备,并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既可以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待改进;又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四、专业课复习特点
  考研总的来说可以说是专业课的较量,公共课只要过线就好,拿高分很难,而且大家的分数也都相差无几。恰恰相反,对于西医综合而言,即使你之前的基础差,但是只要你自己现在肯下功夫,那考200分以上是比较容易的,学的再好一些,拿到210是不难的。英语拿到55,政治65,这样总分也不会低的,而且这只是个保守估计吧。因此说,专业课才是“王道”!
  下面,我就考研西医综合的复习方法说一些自己的见解。
  西医综合它的内容非常多,考题出的又比较细,尤其是内科,它出题虽然遵循重点章节,但是有时并不遵循重点内容,有时可能就会考一些边边角角不为学生重视的知识点,因此,内科是这几门课程中相对来说比较难的,这也是考试老师故意这么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考生的成绩有所差别,仔细好好看书的,就会相应的获得高分。外科重点基本上就在普外和骨科,其次就是专业外科,属于这几年新加进来的内容,每年肯定是会考几道题的,外科总论内容繁琐,但题量有限。病理、生化、生理,每年的考点都相对比较固定,尤其是生化、病理,每年都会几个重复的点,并且这两科的特点是着重于记忆。而生理则更多的在于理解,能够很好的理解掌握生理调节反应。
  五、专业课复习全年规划
  1、零基础复习阶段(这个阶段因该是在2010年8月前)
  这一阶段可以把书对照上一年的大纲把六本书大概看一下,了解一下大概内容。可以重点看看内外科。这个阶段主要就是扫盲吧。
  2、基础复习阶段(现在-2010年10月)
  本阶段则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分配好英语、政治和西医综合学习时间。西医综合包括六本书,内科需要的时间比较多,其次是外科学、生理学,而病理和生物化学则时间相对少一些。复习方法:(1)、主要看课本,(2)、同时做历年的相对应的真题和同步训练,以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强化提高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1月)
  本阶段则主要是对知识点的汇总与记忆第一遍看书肯能会觉得比较有成就感,知识点都看到了。但到了强化记忆阶段的时候,发现记忆起来有些难度,知识点多,但是不要着急,这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坚持!终将会看到柳暗花明。
  4、冲刺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1月)
  总结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真题,做专业课模拟试题。调整心态,保持状态,积极应考。
  六、各阶段具体学习计划
  第一阶段:基础复习阶段(开始复习—2010年10月)
  1)学习目标
  目标1:把各科的所有知识点都要理解透彻,基础要打夯实。
  目标2:所有的真题和同步练习做一遍
  2)学习任务
  ①认真学习各科知识点
  ②学习每本教材,需在结合自己的理解绘制知识理论框架图构,建知识体系。
  ③学生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及时记录,上报教务老师,并与教务教师沟通请教。
  ④扩展知识面所需书籍
  ⑤综合练习:检测前一阶段学习效果配有参考答案自测。
  ⑥学生在8月30日上交每门课的理论知识框架图。
  ⑦不要求记忆只要求理解!
  3)详细规划
  一、阶段目标:对指定参考书目进行“地毯式”学习一遍,了解全书内容,理解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对各门课程有个系统性的了解,弄清每本书的章节分布情况,内在逻辑结构,重点章节所在等,但不要求记住。
  二、注意事项&&&
1.学习任务中所说的“一遍”不一定是指仅看一次书,某些难点多的章节可能要反复看几遍才能彻底理解通过。
  2.本阶段学习重在理解,不需强制记忆,但一定要全面。
  3.每本书每章节看完后最好自己能闭上书后列一个提纲,以此回忆内容梗概,也方便以后看着提纲进行提醒式记忆。
  4.看进度,卡时间。一定要防止看书太慢,遇到弄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专业咨询师或本校老师。
  5.看书过程中,有条件听课的一定要去听听目标院校导师的课。要是不方便的话,本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可以去听一下。
  三、复习进度安排
  8月份——10月份初:基础课必须复习结束,
  大概两个月的时间
  每周安排好学习进度,需要细化到每周每天。根据自己看书的习惯吧
  当时我是这样看的:
  1、我是每天安排在晚上看西医综合,每天大概5到6个小时,
  2、课程可以交叉安排,每天晚上不要只看一科,可以把一科难的与简单的结合起来
  比如:周一& 晚上6:30——9:30 内科,9:30——12:00 病理
  周二& 晚上6:30——9:30 外科,9:30——12:00 生理
  周三& 晚上6:30——9:30 内科,9:30——12:00 生化
  周四& 晚上6:30——9:30 生理,9:30——12:00 病理
  周五& 晚上6:30——9:30 内科,9:30——12:00 生化
  周六& 晚上6:30——9:30 外科,9:30——12:00 病理
  周日& 晚上6:30——9:30 内科,9:30——12:00 外科
  周日:如果这周安排的任务没有完成,这周日继续看,如果看完了,则复习这一周以来的所有课程
  注: 7-8月&
要关注新出台的2011年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看与往年有无变动,变动往往就是出题的重点所在。
  第二阶段:强化提高阶段(2010年10月初—2010年11月底)
  1)学习目标:强化记忆所有的知识点
  2)学习任务:各科
  3)详细备考方案
  一、阶段目标:对指定参考书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
  分清、整理、掌握重难点,重点还是只是的记忆,同时需要重新看历年的真题。
  二、注意事项
  1. 将参考书中的概念、原理要注意理解记忆,书中的例题要做一遍。
  2. 课后习题尤其是指定习题要完成,要规范地写出答案。
  3.将全书的重点归纳成一系列的知识点,一定要有系统性。这样做的好处是加深印象,并且对知识有更加系统的理解。
  三、参考书深入复习计划
  (一)新大纲复习计划:新大纲一般在9月中旬出台,具体复习会根据今年新大纲,编写重难点知识讲义,请一定要根据基础阶段的复习安排把参考书的知识点进行逐一突破。
  (二)历年真题学习计划:
  跟着课程走,最后的时候做几套成套的。
  (三)配套习题集巩固计划:强化阶段一定要多做习题并进行思考,把习题考查的知识点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形成答题的思路和总结出答题的规律。
  注:9-10月&&&&
研究生开始网上报名,谨慎填报志愿,牢记自己的报名信息。
  11.10-11.14&
研究生考试报名确认工作开始,考生到指定的地点进行现场确认,缴费并照相。
  第三阶段:冲刺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1月)
  1)学习目标:讲以往的知识点巩固好,同时查缺补漏
  2)学习任务:各科
  3)详细备考方案
  一、阶段目标&&&
总结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真题,分析真题的出题思路,做专业课模拟试题。
  二、具体复习安排:参考书回归;历年真题回归;模拟考场测试。把前面复习的知识点逐一消化和提升。
时间阶段 复习
资料 周次 建议学习时间 学习内容 备注
共6周指定参考书、历年真题、专业课笔记、模拟题等第1-3周10小时分析真题的出题思路,预测本年度可能考查的内容和出题思路注意是预测,而不是押题,不能留死角。有时间的话,应当在保证重点的前提下,兼顾零散知识点。
15-20小时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真题记忆性的重点和真题答案可以背诵下来,这样能够让学员融会贯通,理解更加深刻。
12-15小时全真模拟,强化考点意识1.要注意培养考点意识,学会用标准的答题方法解答相关问题,多做模拟试卷,进一步归类整理总结。
2.多做一些模拟练习是必要的,可以让自己合理分配答题时间,对以前没有充分注意到的知识点拾遗补缺
第4周12-15小时查漏补缺,看看哪些章节还没掌握好,再仔细复习一下。1.将散落在各个题目中的知识点串成串,连成片,直至复原成完整的意象。
2.对照大纲,看看自己的知识点是否理解到位、准确。
第5周6-10小时全面回顾,回忆知识点、易考题目及答案,准备应考。有个别重难点实在不好记,可以先标记一下,考前一两天,甚至考前一两个小时再看,但这种题目不宜超过3-5个。
  七、心理准备:
  一定要有吃苦的勇气和准备,要几个月如一日地看书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很容易迷茫、懈怠和没有信心,这时候一定要坚持,要和别人做做交流,千万别钻牛角尖,一定要学会坚持,成就竹子的也就那么几节,成就一个人的也就那么几件事。。即便最后失败,也要学会对自己说!!“吾尽其志而力不达,无悔矣!”
我对你的要求只有三点:
  1、坚决果断,早做决定,决定了就全身心投入。
  2、一定要有计划,一定尊重你自己定的计划。
  3、跟时间赛跑。多一点快的意识,少一点拖拉和完美主义。考研说到底就是应试,总共就几个月时间,不要心存打好基础、厚积薄发的幻想,直接抓住要害,就可能成功。
  这三点看上去容易,但真正做好很难,但是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一定能做到最好。
  总结上面的复习步骤,简单说,无非三步:
  1、看教材,熟悉内容(最迟暑假完成)
  2、整理重要资料(最迟十月完成)
  3、背诵(十月左右开始)
  以上三步做的好的同学,专业课上130分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是你考上以及能否上公费的重要保证)。当然,这也相当程度归功于自己的努力,毕竟最后能否成功,还要看自己。
免费考研网
这里有一个关于硕士研究生考试的一个简单的时间表:
8月份中旬公共课考试大纲开始;
8月份下旬最新的辅导书开始;
9、10份研究生考试报名,这几年都是先网报,然后现场确认;
12月中旬收到报考单位发的准考证;
次年元月份,期末考试后,春节前进行研究生入学考试;
3月上旬各省开通查分热线;
3月下旬 教育部划定考试通过基本线,注意有34所自主划线的学校将早于国家线划定复试分数线;
由于后续调剂的原因,一般整个5月都还有很多学校发布调剂生源信息。
6月以后收到录取通知书
如何获得相关学校的报考信息呢?
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招生简章、电话联系该校的研招办及联系导师。招生简章。一般在8-9月份出,可通过研招办邮购。但保送人数、保留学籍人数等信息一般要到11月份研究生报名之前左右才能确定
7、考研复习要注意什么问题?
先提四条:1、准备时间不足。建议:考前的暑假动手为宜,即七月份开始,到考试还有半年,而且一动手,就要全身心的投入,至少要保证每天有8-10小时的复习时间。2、心猿意马。建议: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学累了,该放松也得放松。3、消息闭塞。建议:向师兄师姐们探听有关考研的一切一切;上网查信息,相信你已经在使这一条了;利用上辅导班时多和同学们交流;找一同考研的战友。4、信心不足。不要去想结果,就象走钢丝的切不可往脚底看一个道理。
8、我要考研,我该怎么复习?
学无定法,此乃考研经验之最高总结。所谓学无定法,主要是指每个人的基础、天分、心理素质、身体条件千差万别,报考的学校、专业不同,由此复习时间的长短、复习的内容、计划,复习的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你的各方面条件不可能和别人完全一样,也千万别全盘照搬。所以不要迷信别人的方法,要用心地去发现适合于自已的方法。
关于西综的复习的看法:
资料只要贺银成的西医综合一套书就够了,讲义,练习,真题,模拟。
他的讲义上面归纳的很好,重点突出,重点看贺银成的辅导讲义以及真题,基础三科光看讲义差不多了,因为重点突出,每年也都考那些重点,大致那些题目,偏题很少。
内外科尤其内外每年都比较变态,尤其是内科比较变态,每年都会有不少偏题的。所以最好看一遍书,再去看讲义的归纳,毕竟内外科东西比较多,光靠讲义的总结很难全面,而且每年会出不少新的题,有的甚至很偏。建议有时间最好把内外科课本看一遍,如果只是求稳,不追求高分,则可不要看了。
第二遍可以做同步练习,查缺补漏。在这基础上再结合讲义复习。有的压根就不考的知识,不会不打紧,会了更好,重点还是那些常考的东西。
还有就是西医综合不要光死背,医学很重要是系统性,形象性,一定要理解所以然,很重要的是机制,机制搞明白,很多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就很好记忆了。
每年西医综合180以上的大概只有4分一,纯粹靠记忆的180,190的比较多,230以上已经能算“不是人”了。
一般要想过200比较难,必须自己动脑子思考才行,因为考试总很多题目没有现成答案,需要你理解后的推导。
下面把我认为值得优先考虑的学校进行一下分类(点击学校名称可以查看招生简章)
①推荐理由:国内直辖市或者老牌重点
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
首都医科大学& 清华大学医学院&
复旦大学医学院& 交通大学医学院&
同济大学医学院& 第二军医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中山大学医学院
②推荐理由:省会城市医学院校(省内一号品牌)*
一区:浙江大学医学院& 南京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山东大学医学院&&
郑州大学医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武汉大学医学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
二区:山西医科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
吉林大学医学院&&
南昌大学医学院&&&
重庆医科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安徽医科大学&&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
三区: 广西医科大学&&&
兰州大学医学院
③推荐理由:沿海发达地区学校
青岛大学医学院 苏州大学医学院 东南大学医学院 南通大学医学院 宁波大学医学院 厦门大学医学院 汕头大学医学院
南方医科大学& 广州医学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
一般7、8月份大纲出,8、9月份各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及招生目录就陆陆续续出了吧(这个没有求证),9月下旬预报名(只针对应届生的),10月中下旬正式网上报名(截止到10月31号),11月中旬现场确认,次年1月20号前后的某个周末初试,3月初出初试成绩,大多数招生单位在3月底至4月中上旬安排复试,之后是调剂,大概到5月份调剂结束,这一年的招生工作基本告一段落了,之后就是政审,调档,6月下旬发放录取通知书。
西综:勤勤恳恳啃书本
第一轮复习要完成,主要是看书和结合贺银成的讲义做题,看书顺序先基础后临床或者先临床后基础都可以,我觉得区别不大,个人更偏好按照先基础后临床来看,学时就是这个顺序,考试也是这个顺序。
讲义上都是历年真题,看完书后要去看看讲义的归纳,然后做上面的题目,一开始肯定会错不少的,不用担心,及时返回去看看,但是我觉得战线不要拉得太长,因为复习花的时间越长,越不利于记忆,等你7月份看完最后一门,前面的基本上就只有点模糊的印象了,不要怕,都这样的,第一遍一定要耐心,不要求都记住,但是历年的考点一定要有印象,按你的问题回答就是自己理解的看,没必要这时候去背,背了也记不住。
西综:开始第二轮:
这时候就到了要死记的时候了。第二轮开始有重点地看书,加练习,贺的同步练习比较BT,片面地追求不与真题重复,做一做也好,有解析的好像,锻炼心理承受能力。北医的黄皮书应该认真做,它把真题按照章节来排布,挺好的,你看完这一章之后把历年考过的点都做做,不过北医的答案有错的。要求是真题的每一个选项你都必须搞清楚,对在哪里,错在那里,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其实每年真题都是在炒剩饭,你把历年真题真正吃透了,至少稳拿2/3的分数。什么叫吃透了,就是你每个选项都懂,这个题目覆盖的考点你要知道,变一变你也要能做出来,这点非常重要。(还有黄皮书建议你用铅笔做,做错的题目擦掉,以后还有用的)
第三遍,推荐参考书:北医《强化习题》,紫皮的,大概有16000道题,做吧,做完就超度了。现在北医的题集都出全了,可以一次性买回来了。
这遍看书要紧扣真题,黄皮要再看一次,特别是第二遍做真题错了的题目(绝大部分真题讲义上有,加上第二遍你做的黄皮,你这就是第三次做真题了),这个时候你还是会犯错,一定要着重解决你那些顽固犯错的知识点,这很可能成为你考试的隐患,切记!北医强化习题题目非常非常多,真的做到后面你感觉自己跟机器一样,但是一定要坚持,它的考点也是覆盖得比较全的,而且每年出真题的都有北医的,北医的题目是最有价值的。
从11月中旬完成第三轮,就要尽快开始做历年真题套题,推荐贺银成的历年真题精析,你就一年一年做,因为真题大部分你都做过了,会比较轻松,但是还是会错很多,还是有很多题目你明明知道你会错,而且跟原来错过的一摸一样,这种一定不能放过!而且真题一定要每一个选项都要弄懂!!!切记切记!我真题至少做了五遍,历年真题虽然没有英语的真题那么有价值,但是也至关重要!!!做完第四遍真题后要开始模考了,做套题,参考书:北医模拟试题(绿皮书),贺银成的五套模拟题。每天上午做,做完就分析,还是那条原则,不要只看后面的解析,要回到书本!!
注意了吧,你的第5个问题,我反复说了很多遍,一切都要回归书本,第一遍必须看书,辅导资料可以辅助讲义,今年光看讲义的人考分普遍在200一下。还有,诊断:可以不看,浪费时间,每年就5分左右的题目,看那么厚一本书,看了你也记不住,你要有兴趣可以看看那些体征,实验诊断从来不专门考,都是连着内科一起考的,看好内科学足矣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胆结石一年能长多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