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怎么一个人打电脑在xxx局里打问号

那些在北上广深国外打拼的年轻人们,你们的父母怎么办?
看了 这个问题下面的回答,有一个疑问,你们父母怎么样了?之前提问太主观,已修改。
按投票排序
636 个回答
这个问题我早已关注,觉得有很多话想写出来,所以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时间和心情来回答。因为前段时间眼睛出了较为严重的问题,玻璃体液化模糊,看东西有无数的黑影黑点在眼前飘,伴有随时的闪光感,所以不能久视屏幕,加之最近又开始了两个新的服装品牌,和“衫仟尺”一共有三个品牌需要操作,劳心劳力,所以可能我将成为一个非常低产的知乎回答者了,不能和大家做更多的交流,甚为遗憾。下面就是回答,倾注着我近段时间的全部感悟。这些感悟,从前的我,还是不懂的。谢谢大家有耐心看下去。我是南京人,十年前离开南京,义无反顾的来到广州创业,从此没能再回到南京去生活。离开南京时,我的父母还算年轻,父亲58岁,母亲52岁,属于不甘心成为老年人的年龄,并且他们有一个还算不错的成熟生意在做,有自己的公司在上海需要他们亲自打理,所以我们一家三口分居上海、广州两地努力做各自的生意,南京是我们的家,却几乎只有过年那几天才能在南京相聚。那时候父母年轻,我也年轻,大家的事情又多,所以根本没有太多的儿女情长和忧心牵挂,一两个星期通一个仅仅几分钟的电话都很正常,一年相见几天也没有觉得很不好,大家都忙于自己的事业,甚至还有暗暗较劲,比试父子谁的事业更厉害的感觉。就这样过了好些年,风平浪静,直到我进入了30岁。我到现在都深深觉得,男人到了30岁,才开始真正懂事。渐渐的,我能感觉到父母会更频繁的与我通电话,听到我的声音会明显比以前更开心而且不想很快挂断电话;会有的没的一年找好几次机会来广州看我并小住几天,带他们去到处玩玩都会激动不已;感觉到他们的生意对他们来说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渐渐会流露出退隐之意。当年离开南京时,他们身体健硕,精力十足,所有的事情都想帮我做完,甚至抢着帮已经是成年男人的儿子我去提很重的行李。后来,特别重的东西他们提不动了;头发也一下子花白了许多;上下楼也要歇好几次了;动不动坐着就会睡着了;这说明,他们老了。而人老起来,真是非常快的。然后有一天,我突然发现父亲的QQ签名改成了“好想你在我身边”,他的QQ绝少使用,主要就是我用来远程指导他解决电脑问题才装的,所以这个签名给了我很大触动,因为父亲一直是一个感情不外露的严肃男人,这是他罕有的一次隔空呼唤。。。直到今天他的这个签名都没有改掉。不久就是过年,我们在南京相聚。父亲又一次表露出想住住别墅种菜养鸡,过上田园隐居生活的念头,其实这个想法他以前都会偶尔提过,也只是说说而已,但是这次我认真了。过完年我回到广州就立刻开始看房,最后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在距离市区一小时车程的地方买了一套花园大小足够种菜养鸡的小别墅。为什么买在广州而不是南京或者上海?因为我觉得,是时候了,我们一家人不可以再长期分离了,分头打拼这么多年,不就是为的可以更好的团聚么;辛苦挣钱的最终目的,不就是为了一家人更幸福的生活么。其实这时候,我已经不知不觉的成熟,向着一个真正的男人转变。但是真正催化我一瞬间成熟,成为整个家庭的顶梁柱的,是一个意外的电话。一天晚上,母亲突然打电话给我,哭诉她和我父亲辛辛苦苦积攒的钱都被骗光了,悲痛欲绝,天塌下来的感觉。其实他们一直把所以积蓄放在地下钱庄做投资的事情我也知道,也苦口婆心经常劝阻说他们这个不靠谱,不可以把全部身家赌在上面的,但是老人尤其是自己有成功生意经历的老人是听不进任何年轻人意见的,所以这一天终于到来,他们这么些年挣来的血汗钱近四百万元瞬间打了水漂,除了两套南京老房产,他们一点钱都没能保留下来。经过这件事情,他们立刻被打回原形,从意气风发的生意场伉俪,变成为了老迈无助,只能依靠儿子的两个普通老人。我也一瞬间成为了家庭的顶梁柱,本来一直还觉得父母是有积蓄可以做我坚强后盾的,却一下子逆转成为我必须扶养和照顾他们了,不论是心理上还是经济上。虽然我多少也有心理准备,但这一天的到来还是觉得非常突然。再突然也要面对,也要接受。有些事情不是你无法接受就不会发生的。我尽力安抚了父母,帮助他们结束掉上海的公司,退掉写字楼,三文不值两文的处理掉全部资产,带着他们来到了广州郊区的小别墅。他们其实早就知道我买了这栋房子,但不是很喜欢这里,而是老想着落叶归根,在南京买一套别墅住,所以一直没有过来入住。但是随着这次财产的被骗,谁都没有能力来完成他们这个愿望了。父母也只能面对现实,不是非常情愿的离开了他们创业的上海,和他们的故乡南京,来到了广州,儿子的身边。怀着对未知环境的恐惧感,对不同语系的担忧感,对无一个亲友的孤独感,住进了这个好歹可以种菜养鸡的小别墅。然后我每个周末都会驾车一小时回来看望他们,一起度过周末,共享天伦之乐。一晃两年过去了,让我们看看现在的情况如何。这是别墅的外观,双拼,经济适用型,请忽略掉老人的那些杂物吧。三楼露台喝茶时看到的景观。三楼露台喝茶时看到的景观。父亲如愿以偿建设的菜园一角,收成不错。父亲如愿以偿建设的菜园一角,收成不错。父亲如愿以偿养的鸡和收获的鸡蛋,每天都有几个鸡蛋,我们很久没有买过鸡蛋了。父亲如愿以偿养的鸡和收获的鸡蛋,每天都有几个鸡蛋,我们很久没有买过鸡蛋了。自家种的木瓜树和长出的木瓜,多到根本吃不掉,分给周围邻居大家一起来帮忙消灭。自家种的木瓜树和长出的木瓜,多到根本吃不掉,分给周围邻居大家一起来帮忙消灭。父亲自己发面做的馒头,绝对是这里的一绝,香、甜、软、弹,每周我回来的时候,他就会做上一百个,除了我以外所有邻居也都能吃上几个,妈妈会骑车挨家挨户去送,所以邻居们一般周末都不烧饭了。父亲自己发面做的馒头,绝对是这里的一绝,香、甜、软、弹,每周我回来的时候,他就会做上一百个,除了我以外所有邻居也都能吃上几个,妈妈会骑车挨家挨户去送,所以邻居们一般周末都不烧饭了。这是帮我养的几只乌龟,都有名字的:“三叔”、“阿扁”、“驼背”和“小不点”。这是帮我养的几只乌龟,都有名字的:“三叔”、“阿扁”、“驼背”和“小不点”。这是主动跟着爸爸跑到我家的小鸭子,萌死了,来了就不肯走,也是缘分,就养起来了。这是主动跟着爸爸跑到我家的小鸭子,萌死了,来了就不肯走,也是缘分,就养起来了。新来的家庭成员“阿布”,收养的一条五岁拉布拉多,因为乖巧听话已经迅速成为社区明星,现在我们家已经被所有邻居亲切的称为“阿布家”,父母每天带它出去散步数次,山边水旁都有他们的身影,运动范围大幅增加。新来的家庭成员“阿布”,收养的一条五岁拉布拉多,因为乖巧听话已经迅速成为社区明星,现在我们家已经被所有邻居亲切的称为“阿布家”,父母每天带它出去散步数次,山边水旁都有他们的身影,运动范围大幅增加。总之,现在用总之,现在用“乐不思蜀”四个字完全无力形容出父母的感受,他们甚至常常感叹幸亏当初被骗,才机缘巧合没有在南京定居而是来到千里之外投奔儿子,因为现在的生活简直爽翻了!这里是一副男耕女织,夜不闭户的世外桃源景象:平时住在这里的,都以和父母年龄相仿的老年人居多,大多来自五湖四海,说普通话,所以语言根本不是问题。这里居住的老人心态平和,乐于交友互助,毫无功利之心,每个新住进来的邻居都会很快被大家认识并接纳。现在父母从来不用买菜,因为自己种了十几个品种的蔬菜,还可以和邻居换着吃,只有米面和猪肉牛肉需要购买,而且购买不是到菜场,不是到超市,而是去赶集!几个老人相约起个大早去几公里外赶集,去买农民手上最新鲜的粮食和肉类,神清气爽,幸福感爆表。经历了从孩子到男人,从父母羽翼庇护下到成为家庭的顶梁柱,在看到父母如此开心的生活着,感觉自己的所有努力和辛苦打拼都是非常值得的。前不久我的舅舅突然心脏骤停去世,生离死别,亲人断肠。悲痛之余也引起了我父母对死亡的思考,父亲认真的对我说“人难免一死,我也会有这一天,但不觉得可怕,反而我感到非常幸运,因为我老了可以住在自己儿子身边,又过上了最向往的田园生活,所有愿望都得以实现,真是一点遗憾都没有了”,听罢我不禁动容,现在想想又觉得欣慰。“子欲养而亲不在”,这可能是人世间最悲哀的一件事了,那种无力感、无法逆转的痛苦感,我经历过几次,深感其苦。我想尽我所能,不给父母和自己留下遗憾,每一天都好好的,开开心心的度过。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在一起”。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终究还是要靠自己,而不是去依赖任何人。包括和父母的关系,比起消极的通过亲情来维系依赖,我更崇尚作为独立的个人互相信任而互相扶持。无论是幼年的我还是老年的他们,都不是家庭里的累赘或者弱者,而是仍旧可以给予对方很多东西的平等的家庭成员。这样的思想,也是我父母身体力行教给我的。从考高中开始,他们就对我的未来不做任何控制和判断,报高中竞赛班的考试都是征求了我的意见。考大学和出国的时候我已经主动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去和他们商量了。再决定去日本的时候他们也有过质疑,但质疑不是反对,我们并没有为此产生矛盾。在了解我对于日本的热情之后他们就放心的让我来了并且大方地提供金钱支持。他们自己也是同样的人生态度。虽然没口头教育过,但一直身体力行的不断追求进步,热爱生活。虽然会想我(我是独生子女),但仍旧自己的日子过的很精彩。我妈现在业余时间是园丁,和我爸把屋顶变成花园,自己砌了喷泉和花池,搭葡萄架,种了各种蔬菜花果,一回家就在院子里摆弄植物。她甚至还在屋顶养了鸡。一天能拿三个蛋。最近为了锻炼身体她要开始学太极拳,还像模像样的去搞套衣服。我爸呢,业余时间每天在家画油画。他的目标是争取在日本也能做画展。虽然现在连国内都默默无闻呢,也就一些画友互相交流。我呢,自己在日本打拼,我的目标就是能在日本买给他们买一幢带花园的小房子,让他们能随时看心情在中国和日本穿梭、想住哪儿就住哪儿。我真的打从心里感谢他们能这样生活,能让在外的我不至于那么愧疚和有压力。也感谢他们教会我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我知道他们现在想我,但是我也相信他们很看重我的幸福快乐不会强行要求我回去。因此我也会努力,制造一个让我们能更多的在一起的条件。同时相信在那之前,他们会照顾好自己,过的一样充实快乐。对于这一点,我们从来没有明确的表达过一个字。可我就是知道。这不就是家人么。
老太婆来答一个。年轻人都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你忙,忙你的去,别管我怎么办。花钱赡养父母是法定义务,花时间陪父母可不是。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埋儿奉母叫“孝”,可那是糟粕,自食其力了还围着父母转,那叫添乱。还把时间掰开来算自己这辈子能见父母几天几次,这是扯,感情能量化吗?我尤其反感电视上那些把子女在外的老年人说得特可怜兮兮的广告。什么意思啊埋汰人,合着大伙忙活了一辈子好容易迎来退休,就只能围着子女转了?不是痴呆就是健忘了?去你的吧。我主张老年人应当有自己的物质追求和精神世界,再不济跳跳广场舞也是一种享受,儿孙自有儿孙福,老垄着对彼此都不好,见天在跟前,看着也烦。这都什么年代了,电话短信视频聊天,高铁打个盹跨小半个中国,真出点什么事能赶不上?都已经不是以前那种需要相濡以沫的小农社会了,家庭单位规模缩小和血缘关系的地理隔阂才是文明社会的常态。说白了,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群众的思维认识跟不上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水平的矛盾。儿女在外,匿。农历八月十五更新广州市郊下雨,没能出门,回来一看,既惊又喜。惊的是老太婆糊口几句牢骚,竟能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喜的是评论里有人说我不像老年人,我很开心。也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思前想后,决定回来补充一些内容,老太婆眼花手拙,电脑上作不了长篇大论,各位海涵。我64年生,退休图书馆管理员,儿女不在身旁,均已婚配,膝下暂无孙儿,夫尚在,自学上网,这是我的个人情况。入正题。看到这一题目比较高兴。年轻人一边在外为生计奔波,一边还惦记家里的父母,问“怎么办”。这是好事情,应当鼓励。有人说我的回答不现实,对,我是站在一个城里人的角度来答的,可社会中还有多数人的父母是在偏远城镇或是山区里,这一部分的留守老人在你们外出务工后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确需要大家去关注,不只你们,得交给整个社会,靠城镇化,靠发展,而不靠煽情和忏悔。文明发展基础的一部分是靠粉碎其原有的社会结构来重建新秩序的,这是一个需要深刻讨论的问题,它超越亲情,无关牵挂,更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我看了帝哲的回答,是有些感触。我说“年轻人太把自己当回事”真没有别的意思,你们反哺心切又力不从心,家长不愿看你们难过,哄些话,努力帮彼此排解消极情绪,真不是“秀优越”。希望像你一样的人能继续留在这里为大家分享知识,别和老太太计较。子女在外,年节相见几回,天亮又是两别,说不伤心是假,可人非猫狗,我力挽狂澜又于事何补?索性想开了,大家都好受。有人让我取匿以便关注,还是罢了,才疏学朽,出口多有糟粕,来向年轻人学习,“默默无名”的好。最后,不管是子女在外的老人,还是漂泊他乡的游子,今夜月圆,祝各位身体健康亲子和睦,天涯若比邻。
我换个角度回答这个问题。不要浮躁。大学刚毕业的职场新鲜人,初出茅庐,缺本钱缺经验,逢年过节没时间没钱回家,没法照顾父母,这是正常的。但没必要觉得愧对父母,父母年龄不到60,年富力强,并不用你照顾,也没人指望你马上就能反哺故乡,修桥铺路,造福桑梓。当你工作5到8年后,有了经验,资历和人脉,你的收入会稳步上升,职场上也会站稳脚跟,这时父母60岁上下,正是多花点时间精力照顾家人的时候。起码,对于10年经验的资深人士来说,买个高价火车票飞机票也不是什么大事。总之,等到你全心投入的干到35岁,无论如何,照顾父母都已经不是一个困难的问题。现在视频,语音的沟通和图片的共享都非常容易,只要你有心,每天都能知道家庭近况:)会这么问,我个人以为还是浮躁,看着同龄人中凤毛麟角的成功人士流口水,心里也期望自己能迅速出人头地,走上人生巅峰;遇到挫折又瞬间自怨自艾为什么要留在北上广深遭罪,连父母都无法照料。越长线的投资,获利越丰厚。但眼光长远而有耐心的人不多。但要是连初出茅庐的三五年都忍不了,那可真的要走向一事无成的道路了。
中国式的父母;辛辛苦苦都是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生活选择,放弃自己的奋斗,都是为了孩子,因此孩子的成就可以掩盖他们生活上的失败,而孩子的失败则是孩子不努力,不上进,不能体察父母的辛劳。中国式的孩子:放弃自己的选择,放弃自己的奋斗,回到父母身边,名为孝顺。实际双方都缺乏勇气吧,以对方作为放弃的理由,把对方视为生活的寄托。你回到父母身边,真的能达到父母对你的期望吗?你离开父母,真的不能担负对父母的责任吗?两者没有必然联系。
被家里给撵出来的,在家活的跟畜生一样毫无尊严。整天变着法的骂你废物,白养活你了,说这家那家的孩子各种人身攻击,精神压力。对你挑鼻竖眼,这种压力下一丁点小事,就乱扯的骂上一通,某天晚上看电视看晚了,被勒令关掉,说费电!不关,直接黑着脸出来强行关了。我有时候都有拿刀把他们砍了的冲动。以上,尤其是换工作,失业的时候,我最亲人干的不是雪中送炭是伤口撒盐。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就是我在家的感觉,真可悲)。到什么程度你们想象不到,我听到一丁点他们的脚步声,心就猛得一跳,呼吸粗重,满肚怨气,精神高度紧张。当然父母也发现了,方式是以暴制暴“你不服啊,你想咋滴”之类,曾经尝试过沟通,但失败,或见效几天又重复。本人耻于啃老,但因为住在他们的家里,吃他们三顿饭,被养了十几年,活的就和畜生一样。(个人不是为啃老洗白,却是优秀高端的家庭,其父母欢迎子女来啃,人脉关系,铺路,子女之间的关系相对更和谐平等。反而却是低质家庭,连多吃他一口饭他都整天骂你败家子。)被逼无奈出来漂,不为什么发展,只为活的有作人的基本尊严。可笑的,离家久了,又哀求,过年了让回家,带哭音的说来看看你,说什么本地找个工作慢慢作吧,把你当宝贝。呵呵了。真要回去了,我发誓,用不了一个月又被人当畜生了。以上极端了一些,但一定程度的远离亲人,亲人才会把你当人。三线城市,一月1500,社保公积金全无,吃住父母的,天天和亲人在一起。说实话,父母也见你烦,嫌你没出息(三线城市父母没出息,其子女在当地,也基本没有机会,别较真,我说大部分),碍事,长期一起生活的小矛盾一点点累加,对彼此都没有好处。漂,一月1W5,生活虽累,但个人自由,各过各的,偶尔和家人电话沟通一下,还会有那么片刻的温馨,能攒点钱,哪怕啃老是必然,但能减点压力就减点。小城市,好点的家庭,子女能有一个相对体面稳定的工作,一切都好说,和父母在一起也会和谐的多。体质内的,配个体质内的,一辈子就稳当了。但其他的大部分家庭吧,我所面对的因素,他们都会面对,只是强弱问题。但我从不怀疑父母对我的爱,但他们的素质和觉悟坦白说真的差太远了。我懂得换位思考,但他们不懂,我可以克制自已,他们不会。他们有点火了可以在子女身上发泄,但我朝谁发泄去?我只能忍着,直到忍出病,忍不住的那天。我怕我哪天真心忍不住,所以漂了,对我,对他们,都好。————————————————————————————————实际上我原本还算顺畅的人生基本就是因为这样被父母给毁掉了,其时年少,本就没有个明晰的方向和坚持,这种压力下很容易走错路,这种心里压力,能和小伙伴说?反倒因为心里阴暗,不愿再参与集体活动和小伙伴疏远了,我试过看书,考几个认证再更好的决定工作方向,但此种生活环境和心里压力下,看书的效果不用多言。负面的情绪没有一个宣泄口,个人的精神又不强大,很简单的,我选择了逃避,耳机一戴,网络,游戏,虚拟太多的逃避方式了,是逃避而不是堕落,因为我始终是清醒的。好样的,又多给父母一条骂我没用的理由。如此的恶性循环,一段时间后,我已经在崩溃的边缘,夜里睡前,想想其时的状态,大老爷们真心哭过不少回,愤怒,恨,不甘心,自杀的念头都蹦出来N次,拿刀砍了父母的念头也蹦出来过。直到某一天,趁着家里人都出去了,简单的收拾几身衣物,手机卡放床头,带着攒下的8000块,一声不吭的离开了。从恶性循环里惨烈的逃出来了,生活反而美好了许多。真的,累,但心甘。漂,于我而言是一次痛苦的,持久的,看不到方向的自我救赎。————————随意答了第一段,看了部分评论和他人的回复,才有稍有感触的答了第二段,都写的仓促。事不过三,最后的一次修改斟酌了许久,浪费了不少时间。以下跑题严重,慎入。简答1薪资,在家0,为免纠纷不能泄露当前薪资,只表示最近一次求职,冲15K失败。2丝毫不知豆瓣小组的存在,之前未和该小组有任何交集,此事积压了太久,未曾在任何地方未曾向任何人提起,原可能积压一生,没想到简单随意的发泄,会引起这么多的共鸣。3职业,码。如今与父母的关系。爱不起来,也恨不下去。对亲人的恨,不过是一种伤其八百,自伤一千的自残。那只能是另一个恶性循环,我不会那么愚蠢。我还把他们当亲人,但彼此间似已无亲情。他们老了,我一样会心痛,自已累了,也理解他们的艰难,我想他们能更好的生活,更明白自已的责任。彼此珍视,但互相抗拒。今年,家人要来,没狠下心拒绝,陪同照料,一起去过好些地方。他们要照相,我帮照,但一路走来,却没有一张我与他们的合照。我想拯救我的亲情,但一切都已不可挽回。保持距离,只为减少对彼此的伤害。在外,我有自由有尊严,有相对较在家更高的收入,家人会少些消极心里,不攀比,不仇视,只会有点点的可以轻易转为甜蜜的想念。此番并不为发泄,更不为抱怨,只是从困境中脱出的种种思考,一直埋在心里,也借此机会表达。并不为“抹黑父母”,因为人人都会有为人父母的那一天,更是为了警醒自已。孟母三迁,教科书上强调成长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而模糊了一个有觉悟家长的影响。家庭对个人成长的积极作用,社会都是承认的,而不时冒出些家庭消极影响的声音,却被传统道德所淹没。客观的说,既然有积极的,定然就有消极的,还有不上不下勉强及格的。看看有关杨永信和电击疗法的视频,有那么些孩子,家庭多少是其成为“网瘾”患者的因素,但家庭反倒以救赎之名将其推向地狱。传统道德在所有人的心里划了条线,我也有懵懂的时候,困惑为什么这样,明明想向好,但为何一次次失败?成长是与父母的互动,而父母是成长时拥有更大力量的一环,因不堪承受而从这条线里跳出,跳出后更是悲哀的绝望,因为就算知道也改变不了什么,更没有跳出这困局的力量。我拿不出精准的数字,但人人都有基本的逻辑。中国穷人远比富人多,穷家远比富家多,屁民远比精英多。农村人口占全国的一半,城市人口中三线四线的比重不明。车轮大法猖獗一时,因落后和愚昧的地方太多,假如面对一个信车轮的父母,作子女的能怎么样?农民综合素质,远比城市低。中央莫说为农业二三线城市所作的教育投入远低于中心城市,就算是有,也是面向新一代的,而他们的父母并没有接受再教育的机会,三观已经定型,不会因一两次的沟通而改变。孕育我此种家庭环境的基数,可想而之。除去现今对社会影响的新一代和老年人,主体不过一代子女,一代父母,而子女们理所当然是互联网的主体人群。所以,不是知乎或豆瓣受众集中到某群体的问题,而是这个群体的基数太大了。人总是乐于炫耀自已的幸福,却羞于提起自已的苦楚,于15到25岁间的年青人更是如此。我羞于提起家庭的不和,与朋友日渐疏远,如果我真的和朋友沟通,自以为也不过换来他们的敬而远之。谁都想无忧无虑,少点烦恼,任谁都不会乐意和一个“怨妇”长处,何况我,性别男。看不到的,要么生活环境离我们太远,要么被身边的沉默所欺骗。沉默不等于不存在。我们所承受的,风骚点说,是身处时代夹缝中的阵痛。我曾经想过,如果父母有过类似的经历,对待子女就不会毫无顾及,多少会有克制和反思。但现实却完全相反。我不愿否认父母的良知,那答案就很清楚了。他们真的没有经历过。这并非是因为他们的父辈多么开明,而是因为在那个吃大锅饭的年代,没有所谓的竞争,大家都差不多,自家,别人家,自家孩子,别家孩子,除了长的不像,其他基本一样。一出生,命运似乎便注定了,农村里种地,取媳妇,生孩子,城市里子替父职,组织安排。没什么好比的,也就没什么好妒忌心里不平衡的。他们出身的年代,没有计划生育。其父母或许并不开明,但至少生物的本能告诉他,对付一两个孩子,其有绝对的主导决定权,当一个暴君也无人会干涉。但面对五个,六个,七个孩子的时候,总会担心这帮孩子造返,多少会有克制。多子女也决定了可以共同分担,其父母很少逮住一个天天骂,而是骂这个两天,骂那个两天,挨过那两天也就是了,不会整天提心吊胆,甚至可以阿Q一点,想着不是骂我。子女年龄的差距也导致了,被骂的受不了,可以找已经先熬出头的长兄大姐寻找安慰。文革中断了他们受教育,提升自身素质,更上一层的路,社会的发展,使他们决大多数依然被困在原地,难以上进。改开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贫富差距有了,自家孩子有了,别家的孩子也有了。他们的人生几已无法改变,对孩子抱以不现实的期待,未能给孩子太大的助力,反倒客观上因为认知的差距,不断的伤害其子女。他们成家甚早,多少有一方可以互相慰藉,亲友出力,顾几个工便可有自已的小房子。我们没车没房休想结婚,大龄青年到处都是,而一幢房子更是要耗尽两代人的积蓄。他们生活的年代,温饱尚成问题,而我们的年代,更需要人格的尊重。他们并不觉得对子女的方式有何不对,因为他们就这么过来的,但他们却没有想过,很多东西都不一样了。时代在父辈身上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而此种印记无不时刻的在影响我们。年少时一直觉得时代离自已好远,看不到,摸不着。如今方明白时代离自已太近,且是如此残酷。常说三代出一个贵族第一代是无知的第二代是痛苦的第三代是幸福的一代其本身综合素质较低,他们保证了二代的教育,时代和教育拉开了我们与他们的距离,我们更理性,更清醒,更会思考,更会克制,更知道感恩,更能忍,明知原因却不得解,沟通不果后,消极逃避也罢,暴力抗拒也罢,以不同的手段与他们抗争,明明可以走的更高更远,却被其以不同的方式拖累,明明只是一次不轻易的小错,却被其催化为不可挽回的转折。幸福的多是第三代,在苦难和煎熬中挣扎过的父母,主观上绝不愿其曾经的悲剧于子女身上重演,客观上他们更懂得与子女沟通,与子女有更多的共同话题,更理解子女而会把他们当一个有尊严有感情的人。人生于你们来说只是好或更好。羡慕你们的幸福,也请你们理解我们的苦痛。无法理解的,请尝试换位思考。可以理解的,不代表可以承受。父母再如何作都是对的,一句什么都是为你好,就完全洗白。父母就算有错,但毕竟生你养你,所以,就必须承受。我理应承受,且承受了许多,但我的承受力并非无限,更作不到毫无怨言,因为我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社会总是在回避父母的攀比心远强于子女的现实,冠以激励的名义,但为何从来没有人将子女有限的攀比解读为对父母的“激励”?因为不论什么年代,话语权总在为人父母的人群中手。二代到三代是平稳的过渡,一代到二代,却时刻都在承受这种撕裂的痛感,我们这一代,尤甚。幸福的只因你们的先辈曾付出过,我们的先辈落下了,这未曾完成的一步,由我们来迈出。以下是部分个人经历,仅以回应部分评论的质疑。现实远不算励志,只算是普通情况,甚至偏下,只是一个还算合格的打工者。薪资不是原因,更不是目的,哪怕如今在外2000块端盘子,也一样义无反顾。行业,被各位所料中,至于为什么毕业后会回家,一是父母要求,二是,当时我并不知道自已能作什么。没有方向,没有野心,且对亲人抱有幻想。如果那时就漂了,错过的机会尚不可惜,总不至于将亲情走至如此地步。家里给安排了份工(和体制无关,不止一个),1200,学无所用,和同事毫无共同语言,不愿如此下去,不干了。家乡的工作,基本全是单休,法定假日就是个笑话,并且都不会签劳动合同。辞职后,不愿白吃家里的,大学玩游戏写过脚本,家里2台电脑,曾经一起玩的同学,毕业都不玩了,厚着脸要了几个号,写了3天多,脚本天天跑着,一个月也有近1000收入,电费多少我就不清楚了,家人骂我神经病。想考思科认证,被家里搅的静不下心。为了逃亡,在父母的精神压力下,边充电边准备细软,制定计划。第一份工,心里底限是3000块,实际是6000,缺钱根本没想挑。3个月完项目走人,很感激,很小的公司,但却是第一个收留我的公司。最近的一次冲15失败,沾的多,但除了两三项其他都不深,转行不值。面了一个月,offer不少,都是类似的工作,但薪资就是上不去了,似乎是学历(大专)挡着,但想想又不全是,码到天花板了。如今看技术不像之前那么兴奋了,心稍放下,准备冲一把学历。因此选择了相对较轻松,有更多自由的一家。被房产中介坑过,但没怎么放在心上,这些不算什么,只怪信的轻易。至于LOSER,并不想否认,有些人生来就是另一些眼里的人生赢家,每个人的标准不同,也自觉活的艰难,远不算是成功。绝大多数的赢家,总会大谈家庭的积极作用,身为Loser,反就不能反思家庭的些许消极影响,这公平么?我从未怨过父母没把我生成一个某二代。只感慨,未得到基本为人的尊重,应不过份吧。除了逃避,倒也曾有另一种可笑的方式来发泄。人本能的规避自身的责任,道德又在心里划了不能怪责父母的线。小家太近,大家很远。所以,不是我的错,不是父母的错,是国家的错,政府的错,共党的错。很不光荣的当了美分党,带路倒不至于,只为发泄的骂政府,期待着中国会来一次内部的变革(政府当然有可骂之处,比如如今的高房价,教育投入的不对等,但不能毫无理性)。只要给张选票,立马事业有成,家庭和谐,生活美满,房有了车有了老婆有了,从此过上幸福生活……可惜当年剿匪不力,不然我一定活的精彩。好读史,读史使人明智,我本不该那么天真,只是身处困境,更需慰藉和发泄,哪怕只是一个自我编织的谎言。如今改行自干五了,更多了一丝体悟。有太多与我类似经历的人,生不得易,活的困惑,满腔的怨恨无处宣泄,我无力帮他们,但知道在他们走出心的困境之前,再如何的头棒喝亦不过换来麻木和狡辩,真的强行戳破他们最后的一丝寄托,反倒太过残忍。下一代会好的多,我等再历10年,中国再等10年,一切都会不同。部分想逃离的,我的阅历能力都很浅薄,无资格给你们什么指引,能算数的只是两条,一,北上广有20块一夜的青年旅馆(宿舍床铺),赶集58一搜一片,环境当然不好,但刚来时没钱凑合,看好手机,也没其他值得被偷的东西,人多且杂,找工作还能互相通个气,瞎扯几句不至于太过寂寞,几个觉得人品差不多的,一起合租。能联系亲朋的最好找个亲戚朋友接应,我当时并不是没有,只是气怒不愿联系,还是太年青了。二,能不碰中介就不碰中介,十个中介9个坑,不坑的那个,中介费也是笔不小的支出。这些事情也只是埋在记忆里,不愿想起,却难以忘记,姑且作个反面教材,警醒自已。在知乎,长期潜水,一为满足尚为泯灭的好奇心,多些工作之外的见识,或许以后与孩子多聊上几句,能引起他的部分兴趣,能为他指出一条不远但至少不歪的路。很多人依然无法理解,不强求,只祝愿所有的孩子,永远都不要理解这一切。生活不易,现实残酷,人最终要靠的毕竟只有自已。共勉。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才是完整的。不要断章取义。大部分父母最大的心愿永远是孩子过得好,过得开心。就算你天天陪着他们,但是如果因为陪着他们不能有更大的作为而闷闷不乐(比如你可以在北上广深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却为了陪他们回到了三线当了一个公务员),你以为他们会很开心吗?
像我这种没有背景靠技术为生的人,在大城市凭努力还能挣得一份不错的薪水,加上距离远,保持一定的光环,父母在家也多少有点荣光。家里的父母是好面子的,这点多少会让他们有些慰藉。我回去如果困难,让他们过来住一段时间,回去后也多少是一种谈资,总会有乡亲说:XXX家的娃很有出息的,在大城市工作,还孝顺。如果我回去呢?所有的光环都会退去,我这种没有任何人脉背景的人,在老家可能找不到工作,或者一份不合适的工作,即使做乡亲们最崇拜的体制内工作,也只是炮灰,工资不多,可能还会拖累父母。这时候,对于子女境遇的失望,和遭受到的一些言论,会让他们更为难堪。当然,最理想的工作,是离家近高大上又多金的工作,可是没有,面对以上两个选择,我选择第一个。家里的父母怎么办?有钱的话,经济上问题可以解决,思念的话到大城市来耍一段时间好了,回去还能炫耀一下。我儿子还太小,我很久没回家了,但父母半年左右的话,回来带一段时间小孩,在我这里住一段时间。现在他们还不算年纪太大,如果年龄更大或者身体不好了,我准备把他们接到我这里,房子比较大,足够住,就是担心他们不喜欢城市生活。
就是想着楼上的那些高票回答……大概都是父母双亲健在的吧……
楼上有人匿名答题如下,我读着心有戚戚,此人必定和我一样,因为曾让父母失望便从此被父母看轻。先引用这段:被家里给撵出来的,在家活的跟畜生一样毫无尊严。整天变着法的骂你废物,白养活你了,说这家那家的孩子各种人身攻击,精神压力。对你挑鼻竖眼,这种压力下一丁点小事,就乱扯的骂上一通,某天晚上看电视看晚了,被勒令关掉,说费电!不关,直接黑着脸出来强行关了。我有时候都有拿刀把他们砍了的冲动。以上,尤其是换工作,失业的时候,我最亲人干的不是雪中送炭是伤口撒盐。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就是我在家的感觉,真可悲)。到什么程度你们想象不到,我听到一丁点他们的脚步声,心就猛得一跳,呼吸粗重,满肚怨气,精神高度紧张。当然父母也发现了,方式是以暴制暴“你不服啊,你想咋滴”之类,曾经尝试过沟通,但失败,或见效几天又重复。本人耻于啃老,但因为住在他们的家里,吃他们三顿饭,被养了十几年,活的就和畜生一样。(个人不是为啃老洗白,却是优秀高端的家庭,其父母欢迎子女来啃,人脉关系,铺路,子女之间的关系相对更和谐平等。反而却是低质家庭,连多吃他一口饭他都整天骂你败家子。)被逼无奈出来漂,不为什么发展,只为活的有作人的基本尊严。可笑的,离家久了,又哀求,过年了让回家,带哭音的说来看看你,说什么本地找个工作慢慢作吧,把你当宝贝。真要回去了,我发誓,用不了一个月又被人当畜生了。以上极端了一些,但一定程度的远离亲人,亲人才会把你当人。--试着简短地解释为何我会从小城市来到大城市海漂的原因:
法国念完书回来,在家乡一家小公司做实习,是透过母亲的关系介绍过去的,第一个月给了我一份不及到22K台币一半的薪水(台湾的基本工资是22K),但那时我觉得老板都给多了,因为老板没让我干甚么活,而已经很明确地让我知道,他不想再浪费时间培训新人…而那时我确实没甚么工作经验,然后自己死皮赖脸地跑去公司上班,再后来老板也没再给我薪水,那时我只求帮他干点小活,能有点实战经验,而每次给我一点小工作,我却都没办法胜任。对于平面设计,我是野路子,非科班出身,缺乏引路的师傅,没几个月之后,我便离开那间公司了。后来因为有法国念书的经验,还是给我找到了一间在家乡颇有知名度的建筑公司,老板让我去做行销的事情,第一天上班,老板像唐僧一样拉着我讲了好几个小时的话,当时我没明白过来,后来才知道那是老板一贯的风格,而我这个position也不知道换过多少个人了,说好听是做行销,实际上就是想找人来帮他卖房子,其实公司里已经有一位很牛掰很资深的销售了,但不知道为何老板还是想找新人来自己培养,试用期间,我做的事就是帮老板面试新人(奇怪这不应该是HR做的事吗?)、帮公司做房产广告海报,后来试用期将满之际,他就说我不适任而FIRE了。那段期间我听过一些人提起这个老板的神奇事迹,至于是哪些事就不是本文的重点了…现在想来多少有些明白那些人是在暗示我这个老板有问题,只是我当时一直找不到工作,就想哪怕已经知道这个老板三不五时会毫无理由地开除人,我也要去试试。事情说到重点来了,为何当时我会找不到工作?我当年刚毕业也曾去台北找过工作,面试了三次就有offer来了,后来在被那间建设公司fire后,我来了上海,两个礼拜不到就有人找我去工作了。总结几点,供刚入毕业欲找工作的朋友参考:一、选错地方:我的家乡,以大陆的标准来说,就是典型的三线城市,维持这样一个城市经济命脉的是中小企业──落后、苟延残喘的传统产业,而我的专业是广告代理、设计管理等,而我现在所处的互联网营销产业,到现在2014年了,依然没有在我的家乡听闻过有哪间企业在做。二、小城市是个靠关系的地方:那时找不到工作时,父母既瞧不起我,也不肯动用他们的关系。而没有关系,在小城市找份适配自己专业的工作,真是难如登天。母亲曾说:"不是我没有关系能帮你推荐到我朋友们那儿去工作,而是我希望你先做出了成绩,我再来推荐",她没有意识到的是,那时我缺的是机会与磨练,不是能力。父亲更不用说了,他认为我已经留学镀金回来了,怎么可能投了上百份简历都找不到份像样的工作,可事实就是如此,我真的投了上百份简历,还真都没找到像样一点的。以致于后来,当妹妹也向父亲要求资助要出国留学念书时,父亲竟以"你姐姐留学回来也不过如此"的理由,拒绝了她。后来从母亲那边得知,妹妹为此事从此对我颇有意见,我只能凛然。父母的无能为力或者说是不信任,以及冷嘲热讽,就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么多年以后,读到这位匿名网友的回答,感觉就像当年的自己一样:愤怒、自尊心强、不甘心。这位网友最后说:但我从不怀疑父母对我的爱,但他们的素质和觉悟坦白说真的差太远了。我懂得换位思考,但他们不懂,我可以克制自已,他们不会。他们有点火了可以在子女身上发泄,但我朝谁发泄去?我只能忍着,直到忍出病,忍不住的那天。我怕我哪天真心忍不住,所以漂了,对我,对他们,都好。就是这样,漂了,对我,对他们,都好。--海漂之后,有一年回台湾渡假完正打算回上海,父亲说要开车戴我去机场搭机,在路上突然问我能不能回来台湾工作?那时仍有点气盛的我,故意对他说:如果你有办法在这小地方帮我找到一份月薪60K台币工作,那我就回来。父亲沉默了。在那之后,每次我回台湾,也不提前通知,就是出了海关,给他一通电话,问他一起吃顿饭。不管我在台湾还要待多久,最多就是一顿饭。我与他已形同陌路。--现在我才明白,我是永远也回不去了。打从20岁那年和家里开始抗争,打算去法国念书开始,我的独立之路就这样一点一滴艰难地展开了。本来种种磨难和伤痛,就是锻炼心智的汤药。这个大城市让我变得谦卑、低调、勤奋、向上。而这些品质,是我如继续留在那小城市里,永远也get不到的。至于父母,也许和他们的关系,是由不得自己想像和改造的。毕竟他们活在出身年代的语境和局限里,正如尔等世代,也活在这个所谓全球化的语境和局限里。父母与我,各有各的信仰,而信仰决定了价值观决定了彼此的缘份。--隔着海峡两岸,我在心里与他们默默对望。欠他们的,对不起他们的,这份愧疚。心里明白永远也不可能偿还。--更新:贴这篇文时,已经猜测到,这种抒发个人情感类的文章会引起争议。那时就想是不是该匿了,后来还是决定不匿,敢写就要敢承担,知乎是个公开的论坛,相信它融得下各种声音。文章发出来之后,各种对作者生活状态的猜测解读全跳出来…不管是赞同的,还是反对的。心理学家海灵格曾说过一句话:荣耀父母便是荣耀大地。看见那么多评论者也提到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没想到这文竟勾出了那么多人的伤痛。和父母闹不开心的那些年,我也去上过心理课程,所有的办法用尽,都比不上我现在在上海独立生活且收入稳定更让他们安心。忘了是谁说的,成功的父母就是那些越快让孩子脱离自己而独立的。好吧,最后正式地回答这个问题:那些在北上广打拼的我们,我们的父母怎么样了?一 、老妈:她说几个孩子里她现在最放心我。然后也即将搬来内地和我们一起生活了~YA~二、老爸:不差钱,不差人照顾,也不需要我养活。现在玩起了微信和Line,偶尔和我在微信里简短问候,天天在Line群里面转鸡汤文和笑话刷屏XDDDD 我就认定这是他表达关心的方式了呗~个人主张「回归文本」,所以把评论关闭了,也取关这这个话题。再次谢谢大家的阅读~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坦白说这个问题也困扰我非常久。当初留学毕业季难以决定去留的时候我也和很多同学、移民人士探讨过。直到回国几年又出国,也不是因为已经得出最完美的解决方案,只是心态更加平和,考虑问题添加了更多因素而已。前面的答案我有认真看过,大多数人都是两种情况:1、与家庭关系原本就淡薄,甚至有矛盾存在,保持距离对双方都好;2、家乡是机会有限的小城市,为生存发展不得不漂。我觉得这两种情况没什么可说的。以法律规定的赡养义务(金钱)和道义上的病时看护养老送终(照顾)作为底线,在此之上的日常沟通肉身陪伴(情感)能做到多少,各人的情况不同,责任也是不同的(比如独生子女天然地会感觉到对“陪伴”二字有着更大的责任)。若只是需要满足金钱和照顾上的要求,即使漂泊在外也是容易实现的(如果是钱能解决的事儿还是在外奋斗更能解决,而真遇到重大疾病工作可以暂时放弃)。而我的情况恰恰相反。我与父母关系非常非常好,在外求学的时候我几乎每天都会和父母打电话,常常一聊就是几十分钟意犹未尽。他们受过高等教育,思想开明,幽默开朗,有见识也有见地,待我平等,而且一直都非常非常支持我。是我在情感上需要他们,而不仅仅是他们需要我,即使我已经成年。此外我的家乡就是帝都。当初念完书回国我是真心觉得在帝都能找到的工作会比在枫叶村找到的好(以我当时无专业技术无工作经验无身份的条件),事实也的确如此。我离开家乡,反而是放弃了性价比还算不错的工作,父母准备的足够用来结婚的房产,一份很稳定可以看到未来的有保障的生活。我没法说我离开家乡是因为不得已。我也有打算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回去。关于为什么出国在题主说的那个问题里我也已经回答了。这里只说我个人对照顾父母这件事的考虑。——就是因为想着父母年纪大了一定还是要在一起,所以我才趁他们还不算太老的时候赶紧出去啊!!等他们真的坐不动飞机了,我还能折腾他们?肯定是折腾自己啊!!简单来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只能是有假期的时候尽可能多回去,平时基本上打电话维持在一种“吃饱了没事儿随时就打一个看看你在干嘛”的频率,可能每次就说个几分钟,交流充满了即时性和随意性。平时利用网路帮父母做些小事情,拿出异地恋的劲头来,比如团购啦网购啦,前阵子娘亲去日本玩耍不能操作股票托我帮她申购新股还成功中了一签,我们都美了好几天。主要是营造一种我在很触手可及的地方的幻觉。。。(不知道这个策略的实际效果如何。。反正我爹妈从来不主动给我打电话,有时候我眼巴巴打过去,他们竟然会找借口结束谈话!伤心!)第二个五年计划应该就是借由生(我那现在还没影的两个)孩子的契机让老人过来(其实来美国真的没有很难啊,我只担心他们会太累),因为我知道父母很期待含饴弄孙这件事,我也希望能够尽量有天伦之乐的机会。第三个五年计划我可以带小孩回中国上小学,反正也需要好好打下基础,起码九九乘法口诀要背熟!反正等我的小孩上了大学我就自由了,看父母喜欢哪边的环境,如果不愿意折腾了我就回他们身边。——看起来很美对不对?其实以上计划都是废话。我自己心里清楚人生中的任何意外都可以改变所有事情的走向。我们根本不可能把决定自己人生走向的决策完全基于“父母”这一个单一因素不是么。你还会扮演丈夫/妻子的角色,父亲/母亲的角色,扮演你自己作为一个个体的角色……如果你有小孩并且相信移民某国可以让你的小孩得到更好的生活环境(此处对该命题真伪不做探讨),或者相信你的小孩如果在帝都会得到更低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此处勿喷),你会将你父母的情感需求(除非有重大健康问题)置于小孩之上吗?这种思考方式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这些角色都同样重要,在我概念里没有哪个必须压倒另一个,很遗憾我们只能自己努力去寻找平衡,去达成一个并不完美的解决方案。可是如果你要想把每件事都做好完美的方案再开始行动的话,一辈子哪儿也别想去了。千万别说你没有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是你的父母离不开你(排除极端需要照料的情况)。千万别说你远离家乡,是为了你的小孩。千万别说你放弃某地熟悉的环境优厚的工作,是为了你的爱人。选择了,那就是你自己的选择。最后这一段似乎跑题了,但加在这里,是因为感觉到题主的某些情绪。似乎没有离开家乡的人就是对得起父母了,选择留守就是为了获得内心的安宁,而漂泊在外的人一定时刻忍受着内心的负罪感并需要接受道德的审判……也许把自己的选择推给别人自己的心理能够轻松一些。但是你怎么知道你打着为了别人的旗号做出的决定就是正确的呢?我父亲是不希望我离开的。他告诉我,他十八岁离家至今,每天都承受着愧疚之情(尽管在我看来他已经比很多人在父母身边的做得好太多太多,并且他有足够多的兄弟姐妹在照料他的父母),他不希望我也会受同样的煎熬。只是我清楚我需要面对的,我选择承受了,我会在我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平衡。仅此。也很难讲现在说着故土难离的父母真来到外面的世界就一定会不适应嘛。在北京我自知买不起别墅,在美帝农村我可以给他们野马和草原,枪支和弹药。我知道我爹从小就有武器情节,如果他能来猎个鹿啥的,难保不会想留下呢。
也讲讲我家的事情。我爹、我妈、我。我们一家三口三张户口本国内外仨人仨地方已经三年了。上个月我爹回国我请假回去了三天,吃饭的时候我妈说距上次我们一家三口在一起吃饭已经两年了。这是我们家的常态。我姥爷是山东人
打仗的时候家里亲戚都没了,就去贵州投靠他姑姑跑边境运输。娶了个苗族媳妇,生了两个孩子。解放后去了北京,老婆孩子因为水土不服全都病死了。再娶了我姥姥,据我妈说以前看电影的时候我姥爷就把我姥姥放在膝盖上坐着的。
我姥爷,在的概念中就是我们家图谱的原点,他没有父母和姐妹兄弟,所以的枝叶从他这里散开。他十几岁离开济南,父母家乡也就是一个常常念叨的地名,和一些名字。
我姥姥是家里老大,从小带着两个妹妹。年轻些的时候过几年就回北京我姨姥姥家住一段时间。现在年龄都大了,经不住折腾。年前有一段时间病重,下床都困难。她年轻时候家在东直门外柳芳。老家是牛栏山的,小时候电视里放牛栏山二锅头的广告,我妈告诉我的。我们一家说话都随我姥姥的北京口音。
老太太十几岁开始跟着我姥爷到处跑,这些年依然抽大前门,只喝吴裕泰的茉莉花茶,点名吃稻香村的萨琪玛。以前这些是我姨姥姥按时按点的给她邮,现在她咳的厉害。每年四月和10月我给邮两斤茶,她自己喝一部分,还有一些给我舅舅他们。我们家是老国企
以前是属于军队的,建筑单位,都是跟着工地跑的。我妈妈是家里老五,第一个女孩,出生在内蒙,后来为了建设二汽整个单位都去了十堰。举家搬迁,从内蒙到湖北的火车要跑两天两夜。我姥爷上车之后把孩子挨个塞到座位底下。
也许有人不知道,但是老国企就是这个样子的——我四个舅舅、还有我小姨,以及我妈妈婚配都是在公司内部解决的。我小姨的婆婆家就住在隔壁单元。也有远一些的,但终归是一个单位不同的大院而已。我不知道他们当年的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反正在我小时候的成长环境里有一个词叫“地方上的媳妇”,说的是谁家娶的媳妇不是我们单位里的人,是当地人。并且,不是个褒义词,他们认为在单位内部找不到对象的才会去娶地方上的女人。
所以这整个单位就是一个”背井离乡“的大集体。他们从全国各地来,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群体,很少与所在城市的人来往。我自己从小也不会说一句方言。甚至不太愿意我们和地方上的孩子玩——因为地方上的人”乱“,”太精“以及”坏“。我爸爸是湖南农村的
我爷爷死得早。我爸当兵去了湖北,转业之后去了我姥爷家的单位。我妈接了我姥爷的班,就是顶替了我姥爷的岗位——一个开大吊车的工种。但是我妈到底是不是真的会开大吊车,我也不知道。反正我开始记事的时候,她是不上班的。
因为我三岁的时候我爸就出国了。小时候家里床头柜里都是我爸妈的国际信件。家里还有我爸录音的磁带,蹩脚的湖南塑料普通话给我读的一个关于青年人骑着雅马哈摩托车的故事,给我妈唱的“大约在冬季”。除了这些小时候我还有一个活动叫做“等电话”。那时候我们大院只有停车棚的传达室有电话,大约是我爸先写信或者托人告诉我妈,他会在哪月哪日给家里打电话,我和我妈就提前到传达室等着。我是想不起来他电话里说什么的。能记得的就是我妈让我对着电话喊‘“爸爸!爸爸!
他28岁有的我,现在他54岁,依旧说湖南塑料普通话。他辗转的去过很多国家,现在依旧不在国内。我们关系并不好。他脾气暴躁,我对他暴躁。我是跟着我妈在我姥姥家长大的,还有我小姨和我妹妹。
我姨夫也常年上工地。其实我爸爸曾经有七八年时间是一直在国内的。而我姨夫则一直在外地,每年大概有一两月的时间在家,二十多年了一直如此。有时候我给我姥姥家打电话,我姨夫接了。我都要楞一下。我小姨一直上班,还是个三班倒的工作。所以我妹妹其实是正经跟我姥姥长大的——我晚上是和我妈妈回家睡的,我妹妹到十几岁还是跟我姥姥睡。
我妹念的大专,所以和我一年毕业。然后她去了杭州,跟男朋友在一起。今年过年的时候把男朋友带回家给我小姨姥姥过目。我跟她聊,她说想留在杭州。上次我回家的时候
参加了同学的婚礼。跟我妈八卦些婚礼难办之类的闲话。我爸说,你结婚就男方办一场就行了。咱们家自己请客能请出三桌么?我是在襄樊长大的,现在家在武汉,人在北京。家里本来在襄樊就没有什么亲戚,在武汉也没有什么朋友。
我妈一个人在武汉,其实挺想让我回去,她很少说,只是催我赶紧找对象。这事情我跟我爸经常吵。我言辞激烈的说;你不养我,也不能给我找工作。我自己也没本事,在武汉找不到好工作,活该自己在北京吃苦。这种背井离乡,不是只在“打拼北上广”的年代里才有。人终究首先是要自己养活自己,养活自己的家庭。这是我们家的故事。我不知道中国有多少类似的家庭。
没有钱,在一起有什么用
--更新一下,又看了一个答案,答主非常反对排名第一的答案,甚至要为此退出知乎了。其实我觉得这就大可不必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你大不了点反对就是了。我老是能在网络上看到各种举着道德大棒批评那些对父母心有怨言的子女们的道德卫士们,我是不是该戒网了?容忍不同意见嘛。这个容忍不是指让别人有提不同意见的权力,我觉得也包括对不同意见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很多人,得到了父母比较深沉的,温柔的爱护,所以就觉得天底下的父母都是这个样子。都是那么温柔体贴,处处为子女着想。有这样的父母是幸运的,我很羡慕。不过他们,也就是大多数人,不能理解这个世界上是有不温柔体贴的父母的,有不讲道理的父母的。一个原本就自私自利的人不会因为当了父母就突然变得高尚无私起来。我不是在说我父母是坏人。他们都是小心眼的,自私自利的普通人,人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但是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我之所以在开头写了那么一大段我和我父母之间的相处故事,不是想要倾诉什么悲惨经历啊,控诉我父母的不人道。我写那些是因为我知道很多人是很难理解这个世界上是有“不是的父母”的,你费老大劲都不见得能解释清楚。实际上我早就看开了。没有人是完美的,父母也会犯错啊。尤其是他们那一代,赶上上山下乡,也没受到良好的教育。我爷爷就是个暴脾气乡下老头,追着自家儿媳妇满村打。我外婆偏心眼,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什么好东西都攒着给我小姨,我妈半点好处捞不着还得做家务。我妈有一次跟我说起我外婆下暴雨的时候还把她派出去给我外婆拿电影票,说着说着就掉眼泪。其实他俩童年也都挺悲惨的。我不是不理解。但是反过来,他们应该是最能体会到不被尊重,得不到父母关爱的滋味,可是他们没有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并没有从逆境中从苦难中升华出来,而是把自己经历过的一切又加诸在了我的身上。(当然我要求他们必须从困境中升华出美好的品质要求太高,虽然我自己就用尽一切努力从他们带给我的不良影响中走出来。)因为没有被好好爱过,所以不知道如何爱别人。因为从未被体谅过,所以也不知道如何体谅别人。我理解,我都理解。但不代表我就必须呆在我父母身边忍受折磨。时代不一样了。以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老母亲生病了把自己孩子煮了给母亲吃。现在还能再讲这个吗?这些还是道德的一部分吗?早就是封建残余了。我妈错就错在没有离开家乡,没有离开我外婆。当然那个年代,迁徙不像现在那么容易。我说这话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我妈当年是有名的美人(结果我长得像我爸,真悲剧,有朋友看见我妈还惊讶地说,哎哟你妈不是个丑人啊,我心里头那是五味杂陈啊),现在被生活折磨得成了黄脸婆。我小姨当年远不及我妈美貌,但因为保养得好,现在看起来还觉得长得像刘嘉玲。我有时候看了我妈真心酸。我妈和我爸吵了一辈子架,他俩根本就合不来,我妈嫁给我爸就是女神下嫁屌丝,从此奠定她一生的悲剧。但是我妈为什么嫁给了我爸?因为当年她被我外婆折磨得死去活来,为了离开那个家,她嫁给了自己根本就不爱的男人。如果我妈妈当年有勇气自己离开父母,她的人生绝对会是另外一个样子。我现在也庆幸我离开了家,否则,我搞不好也会重蹈我妈的覆辙。--------------------------------------------------------作为一个小城市出来在一个二线城市工作的年轻人,我必须说:独立生活的感觉太爽了!简直爽翻了!!!说实话,我要是选择留在家乡,凭借家里的关系,肯定也能混个还不错的工作,人模狗样地去上班,陪着笑脸伺候单位里那帮大爷大妈。房子不用愁,孩子上学不用愁。自己的同学在当地也都在各个权力部门里混着,有事情需要找人行个方便,打个电话那也是分分钟的事情。(当然我家不是什么富贵之家,一般来说,小城市里转个圈都能认识人,都能说上话,这点和大城市还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不愿意。我闭着眼都能想出来,我要是留在家乡,和父母住在一起,会是个什么场景。我有一个亲戚,比我早工作一年,在上海某世界五百强外企工作。我刚毕业找到工作那会儿,大家都觉得我的工作不错,当然和我亲戚没法比,然后我父亲就当着我和他的面说我和他比起来就是个白痴。说真的要不是我亲戚也在场,我当场就要掀桌子。如果我留在家乡,和我父母在一起,我会被所有亲戚瞧不起,我的父母会掌控我所有的生活,你和什么样的人相亲,和什么样的人谈恋爱,和什么样的人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应该如何养育孩子……你敢有一点反抗,你就是不孝,你就是翅膀硬了不把父母放在眼里了。我一年也就回去一两次,每次都是吵翻天。说实话我不想吵。但每次从我踏进家门一开始,他们就开始数落,给我提各种要求。我爸爸要求我在单位进步,比如说当个科长之类的,我要是坦诚相告,我对当领导没兴趣,那你就是不求上进,榆木脑袋,愚蠢至极,无可救药。我妈妈则热衷于推荐各种养生书籍给我,并亲自检查我有没有真的在读,没读就是瞧不起她;经常灌输各种中医养生知识,要求你必须恭敬聆听并表示极力赞同,你稍微提出一点不同意见,你不仅是瞧不起她,你侮辱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你崇洋媚外,你愚昧无知,你就差一步成为汉奸。这些都是小事,我阳奉阴违也就过去了。关键是,你没有任何自由。早上稍微晚起一点,比如说八点吧,我父亲就会在外面暴跳如雷,说我懒惰成性,怪不得没出息。看一会电视剧,二十分钟吧,我父亲就会大发雷霆,说我玩物丧志。我写下这些话,都是用文明用语,实际你想不出来,一对父母在骂自己亲生女儿的时候,会用上各种侮辱性的,肮脏的,带着生殖器的字眼,类似于我X你妈,你这个狗娘养的这种话,我有时候觉得非常讽刺。说实话要不是我长得和我爸一模一样,我都怀疑我不是他们亲生的。总之你在家里呆着,就得忍受各种泼妇骂街,各种歇斯底里。基本上你完全不知道你说出一句你认为非常正常的话之后,面临的会不会是他们突然间歇斯底里大发作。所以我能不说话尽量不说话。当然不说话也是有问题的,你对自己的父母都没话说,你肯定私底下对我们很记仇,我们打你骂你都是为你好,你个没良心的白眼狼居然记仇,当初就该把你扔了喂狗。我一年才回家一两次都这样,我要是留在他们身边,我迟早进精神病院。我在外地工作,说起来工作还比较体面,当然和知乎上各种大牛没法比,在小城市人眼里还算有点小出息,才为我自己赢得一点尊重。在我独立生活之前,我在家里就没混成个人样。上面写的那些,都是小case,餐前甜点,和我17岁离家之前在家里过的生活相比,已是天堂。不过那些经历我就不写了。这个帖子不能沦为比惨贴。所以我的重点是:离家工作的人有两种,一是真的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一个人是要为自己的生活负责的。不能因为父母希望儿女呆在自己身边,就强行将孩子留在自己身边。孩子的生活是孩子的生活,父母的生活是父母的生活。因为父母自己的愿望而束缚孩子的生活是一种很自私的行为。我将来有了孩子,把他养大了之后他爱去哪里去哪里,绝不干涉。孩子离家,我正好退休该旅游旅游,该跳舞跳舞。和孩子呆在一起才叫生活嘛?为什么在有了孩子之后,就要把自己绑到孩子身上,折磨自己也折磨孩子?当然,孩子愿意留在父母身边,那也很好,也不用非得把孩子踢出家门。总之,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第二种人,是与父母的关系非常不好,迫于无奈必须离开家。离开家,有了距离,还能有些许温存,在一起,双方身上都是刺,扎伤对方,互相折磨,何必呢。我父母有时候电话我,也会提出让我回家乡工作的要求。我都觉得很可笑,我在身边的时候,为什么不珍惜我?我不是什么猫猫狗狗的,高兴的时候抱起来玩,不高兴的时候踢一脚。我父母对自己的缺点,大部分都是很明白的。知道自己脾气暴躁,不讲道理,说话伤人。但说起来,都理直气壮,还指责我:“父母有时候脾气暴躁了一点,但是你怎么可以往心里去?”排名第一的答案,和我经历比较相似,他说他从来不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事实上我觉得,这种父母,爱孩子吗?爱!当然爱!!供我吃穿,供我上学,基本的都做到了,我没有像某些特别悲惨的孩子那样,吃不饱穿不暖天天跪搓衣板。但是有多爱呢?要打个问号了。一再声明自己爱孩子,却不愿意为孩子克服自身的缺点,一味地要求孩子必须宽容包容父母,这是为父母之道吗?而自己在外地独立生活,不用看任何人脸色,过年过节回趟家,享受片刻天伦之乐。我觉得这对我来说是比较好的生活方式,也能比较好地维持与父母的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没有必要用所谓的“孝道”、“人伦”去绑架所有人的选择。
不得不说,这也是我朝思暮想的一个问题。很多的回答涉及到了城乡二元社会的问题,这是HARD模式的现状,大城市机会较多,较公平,小乡镇人事复杂,不仅如此,大城市更先进,无论是思想上,还是物质上,小乡镇更愚昧。如果仅从这些方面来分析,大城市是当然的选择,当然有人会说大城市冷漠,小地方有更多的温情,这自然也是属实的,但对于年轻人和如此快速发展的社会,家乡的温情只是节前年后生活的点缀吧,好是好,长久容易腻。我是一个地道农村出来的,是我们村第一个大学生,现在深圳打拼,也老大不小了,未婚。关于老家,我习惯分成两个层面来理解,一个是家人,一个是家乡,实话说,对家人的爱是无条件的,而且谢天谢地,我有个温馨融洽的家,但对于家乡,随着在外的时间愈长,愈发觉隔阂大了起来。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工作生活经历的不同是其一,比如和儿时的玩伴,他们现基本在工地上上班,过年回家发现也没太多东西可聊,家长里短是OK,深入起来总觉得在两个世界,总不能无时无刻回忆过往;加上从一直读书,家乡那复杂的乡俗民情,仿佛与我也是另一个世界,不懂,也不想懂,家乡对面子的重视,对蝇头小利的计较,复杂而微妙的人际关系,很多时候让我无所适从,中国宗族社会之复杂,相信有过农村经历的人都了如指掌,我并非一刀切地排斥这些东西,置自己于超然地位,而是自身工作生活需要考虑的事多,这些基本就抛在脑后了。我是无法啃老的,爸妈能照顾自己,就已经不错了。这两年也叫二老来这边玩玩,很正常地,他们不习惯,所以养老的问题,不得不说很大。在这边买房建立家庭,这些路是必须走的,但即便这里一切安好,仍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我是怎么想的呢?坦白说,选择城市,我有大公无私式的考虑,也有自私的考虑。城市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自古从来穷农村,不仅物质落后,更有其附带的愚昧,我需要在一个精力更不受约束的地方扎根,这有利我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家族的发展,而不是让自己的时间受制于各种复杂的人情世故,虽然城市不一定能找到朋友和你一起聊凯恩斯(只是个比方),但农村会更糟糕。所以这个选择是已定的,至于父母养老,我只能在这个基础之上完成,尽最大努力。我相信,父母不会开心,他们熟悉的那个世界,不在这里,但我希望他们理解,这是时代的痛。
不同意最高票的 母亲 的回答。并不是所有母亲都是这样 能够填充自己的生活我来自农村 妈妈甚至不会打拼音妈妈说过我是她的半条命,你知道半条命远在外地是什么感觉么?我上次回家 妈妈对我说 “有时候挺希望你不要去大城市拼,挺希望你没用,这样我就可以每天都看到你了。”妈妈说 “我每天回家 就开电视 家里有点声音也好, 然后想给你打电话”以及,隔一个季度见一次 你会发现 他们以可怕的速度变老,他们也离你正在进行的生活 越老越远,甚至超过他们的理解。中秋节 爸妈来杭州 我那天晚上边写边哭了这段
我的父母给我讲过这么一段话:"不管你是在哪里,我只希望你能拥有你想要的生活。我更希望你远走高飞,我们可以做到经济独立,也可以做到精神独立。" 爱有很多种方式,陪伴是其中一种,但不是唯一一种。
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你要去实现你自己的愿望,自己成全自己的理想。别累爸妈,也别糟蹋你将来的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日子。如果有一天,我幸为人母,我妈妈是我一生的榜样。我们社会总爱拿“孝”说事,其实这种性质的“孝”根本就是传统农耕社会遗留下来的道德绑架。“孩子小时候父母在身边就意味着他们老了你也必须陪在身边”,这完全就是诡辩,是偷换概念。把后代养到长大成人那是父母义务,不是恩惠,根本没什么“亏欠不亏欠”可言,脑子得多不转弯才会被这种概念忽悠。都21世纪了如果你还认同“养儿防老”,我觉得你还是多读点书再考虑结婚生子的问题。没人有义务陪着你,替你排解寂寞,跟你打发时间,你想见他他就必须出现,即便是亲儿子亲闺女也没这义务。生育本身就是一件需要慎重考虑并担负责任的事情,你要是接受不了小鸟离巢这种自然规律,我劝你还是不要生孩子,去养只狗比较好。亲人间最动人的关系是爱,而爱是包容,不是禁锢。--------------------------------------------------------------------------------------------------------------补充一下,我认为如果父母有了疾病什么的,我们身为子女还是有义务尽最大的可能去照顾,为此牺牲部分个人前途和愿望都是值得的。我上述言论,仅限本题题主所说的“父母没什么大碍但希望子女陪伴”的范围。
08/09/2014 更新答案说得好像在大城市飘着的人回到家乡就能立刻生活水平翻番似的。笑,越小的城市,越靠关系,越能埋没人才。平心而论,如果大城市飘着的人在家乡有些关系,能混到高位,那无所谓,回去是舒服。要是父母本来也没什么关系,就是平头百姓,那回去照样不行。且不说接触不到大城市那些高级商品发达咨询高质量圈子,恐怕真就到了班里第一混得不如当年退学的小混混那种。更不要提逼婚逼育家长里短七大姑八大姨说闲话这种事情了。亲眼所见,各种漂回乡过得好的,无外乎这么几个情况:1.家里在当地小有实力/势力;2. 本人在大城市有些本钱回去找到了门路;3.的确是心系家乡,家乡父老高于一切;4.找到了合适的人跟自己一起回老家结婚/创业/过小日子。我有自信,如果以上四条没有沾上其中任何一条的,回去不如漂着。======================================================因为评论中不少人说我跑题了,而且的确如此。之前草就的这个答案大概也就花了5分钟。这里靠一下题首先说说一手经验,就是我自己的情况。我是大学上了外地学校,之后留在了当地工作的。非常不走运的是本人穷矮丑,大学的时候又端着莫名的中二观念,所以后来事业和恋爱都不顺利,至今单身居于斗室。父母在家乡城市有着稳定的体制内工作。我现在的生活的确很苦逼的,属于单枪匹马搬砖中。父母没有说过让我回去的话。因为他们知道我这种情况回去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他们的关系和本事还不足以给我找到一个比我现在好的工作。而且我离开家乡这么多年,很多事情都生疏了,也很难再适应家乡的生活。至于关系,我父母对我还是很好的,我们也经常联系。过年过节,有时间我就回去,父母还经常包办机票。大学的时候我因为感情和学得专业不如意,曾经在精神崩溃的边缘徘徊,在父母和朋友的帮助下逐渐好转。现在就是好好搬自己的砖,心无杂念。毕竟他们临近退休,给我的时间是20年,就是说他们有把握在我40岁以前不需要我在他们身边照顾。看了本题其他的一些答案,我觉得我父母真是不错的。接下来是二手经验,就是身边朋友的例子。我的一个发小,情况和本题被赞最多的那个人差不多。其实他们家比我家有钱得多,条件很好。但是吧他妈那个人很好强,总觉得我朋友这不行那不行。的确,那哥们儿考试不太在行,在基础教育阶段是比较吃亏的。但是他从小情商就高,其实我一直觉得他家要是给他点本钱出来做个小生意绝对没问题。但是他父母就是觉得他没出息,于是每次他只要回家,就是骂。但是不能说他父母对他不上心,其实他现在的伴侣和之前的工作都是父母安排的。笑,我父母只是在精神上支持我,我们很和睦。他父母其实包办了他的一切,但是感情上。。所以出来奋斗,和父母的分离,有的情况下是好事,有的情况下是坏事。不过我天真地以为一家人只要有经营这份血缘决定的感情的决心,并做好自己的事情,怎样都不会太坏。
看了一圈,完全没有能够代表我内心感受的答案,因此只能自己披挂上阵了,一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二来也希望能够与不同意见的知友交流。一、家庭组成我是家中长女,1989年出生在广西的山村里。在我出生后的六年时间里,我的家里一共又迎来了四个生命,三个妹妹,以及,小我六岁的弟弟。不过,这三个妹妹我不曾有丝毫印象,只因为他们不是弟弟,所以变成了弃婴,有可能过着比我悲惨一百万倍的生活,也有可能依然能够过得开心幸福有个温暖家庭,我无从得知无迹可寻只能祝福。而我之所以能够被留下,是因为当时农村户口的夫妻,可以生两个孩子,而我,是长女。所以我的家庭人口组成还是相当简单的,我的父母,我的弟弟,和我。 二、家庭状况从我有记忆以来,我的父母并不务农,而是一直外出打拼。感觉什么都干过,但一直没有赚到什么钱,没有自己的房子,没有什么存款,外债倒是有一些。大四那年,母亲在广西南宁打工,结果突发中风,由于发现得晚,治疗完之后,依然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父亲当时在海南,母亲病发后便马上从海南赶回,由于母亲需要人照顾,所以我父亲在治疗结束后便带着我母亲留在南宁,间或打些零工。前年的时候,奶奶也中风了,同样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但是叔叔伯伯们都在外工作,所以父亲便带着母亲回到山里,一并照顾奶奶,叔叔伯伯们会提供一些金钱。家里的外债基本都是管我的外公,阿姨借的,其实他们也没有要我父母还钱的意思,母亲生病的时候,他们还提供了很多帮助和关心。本人今年25岁,硕士毕业工作一年零两个月,专业是某985,211的重点专业,现在在上海工作,一年税后到手大概10W左右。从不曾因思念家人而渴望回家。从不曾的意思是,从我高中在城市念书开始,到我大学离家数千里,到现在在职场上独自打拼奋斗,都不曾试过。我的家庭,从不是我的勇气之源。三、成长经历1)我小学四年级以前的记忆,都是在南宁郊区的一个小镇里。那段时间,家里投资做过调味品厂,做过豆腐,做过水果贩子,搬过几次家,住的地方永远是脏,乱,昏暗而潮湿的。父母有时候会吵架,永远是因为钱。后来父母借了些钱,跟朋友合伙去成都做生意,于是把我寄养在外公家里。2)外公家在一个很安逸的小镇上,外公在镇政府里面做建筑设计,外婆就在政府的菜地里种了点菜。一起住的还有我的舅舅一家。在外公家里,我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个外人,想要什么从来都不干开口要,干过很多丢人的事情。发现舅舅舅妈房间放零钱的抽屉从来不锁,里面有很多些毛票,所以我会时不时去偷几毛钱;表妹的游戏机不借给我玩我就把它偷了藏起来;衣服破了没有衣服穿我就把刚洗的湿的衣服穿身上;后来发现了我阿姨们年轻时候穿的旧衣服,我就翻出来穿(真的又大又造型奇怪);……记得六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去同学家玩,同学的妈妈跟我说“你穿的这都是什么衣服,我们家**不要的那些都比这个强,回去的时候让**收拾两件给你拿回去”。我记得我当时笑着表示感谢,回去后却拿着那些旧衣服躲在房间里难过地掉眼泪。我在我的外婆家一直住了四年,这四年里,舅妈时不时就会说,我的父母从来没给过学费生活费。六年级暑假时,外公中风了,母亲回来过一次,给我买了一条新裤子,可惜那正是我身体疯长的时候,只过了两个月,这条新裤子就已经太短了,当我发现这件事时,我难过极了。外公很快出院了,整个人看上去跟以前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有时会看着我叫表妹的名字。我很喜欢我的外公外婆,现在回想,我很后悔那些年没有对他们表达出更多的亲近之情。由于我的自卑和自傲,我一直认为他们不爱我不关心我,却忘了他们不过是两个老人家,没有办法那么细心去观察我需要什么。3)到了我初二的时候,我的父母的成都生意终于彻底砸了,又回到了南宁郊区的那个小镇上。初二初三那两年,对我来说像是噩梦一样,父母在冷战,从来不说话,母亲一直骂我或者打我,各种原因,或者没有原因。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我在洗碗/洗衣服/洗菜时候表情不够情愿/动作不够迅速……而且,她不只是当着我的面骂我,更是愿意每天每天,坐在门口跟隔壁的妇女们聊天的时候不停地数落我,尤其在我从门口走过的时候,我永远无法忘记她凑近旁边的人说着我的不好时,看向我的嫌弃厌恶的眼神。而我只能面无表情地走过。后来我中考了,我还记得中考那几天,父母都在忙生意见不着人,我考完试回来要先跟邻居借钱买菜做饭,等弟弟放学回来吃饱饭,然后洗碗洗澡洗衣服回学校晚自习。感觉孤单不被疼爱重视,却又隐隐地觉得开心,你看,我的生活终于没人指手画脚了。后来成绩出来了,当时考了全校第一,按照成绩,我考上了南宁三中的重点班。大概可以理解为南宁市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级吧。对于这点,对我成绩完全没有了解的父母很意外,不过由于我没有南宁户口,每个学期需要交3000择校费。所以我就去了另一所高中,就叫X中吧。因为成绩好,X中免了我的择校费和学费。整个高中三年,我过得开心极了,因为我可以一个月甚至两个月才回一次家。再后来,我就念大学,读研,出来工作。4)出来工作这一年多,真的是我记忆中过的最开心快乐的时光。比如在今年1月份的时候,把助学贷款还完了;比如在大众点评上看到哪里有什么好吃的,然后周末就开开心心地去吃一顿;比如在网上看到喜欢的衣服鞋子,我可以为自己买下来;……我的生活完全有我自己支配,我对未来有很多憧憬,而我也会一一地去实现。四、我的父母怎么办1、他们有住的地方,在老家的房子里。2、我的父亲能够照顾我的母亲。3、如果生了大病,新农合能够报销大部分,剩下部分,我会负起我的责任。4、如果有一天他们的生活必须要有人照顾,如果我弟弟不愿意或者没能力负责,那就养老院或者请保姆吧。我不会跟他们一起生活,绝不会。5、我打电话回家的频率大约是1~2周一次,比我弟频率高些。6、自我上大学以来,父母对我态度好转了很多,我也在父母面前也从来乖巧懂事开朗活泼,从来没有把内心的抗拒表现出来过。五、其它其实我不知道还要说什么,但我觉得还有很多话没有说。我记得在大学里,有天晚上跟朋友聊天说到父母的问题,大概是我言语中表达出了我认为我的父母不爱我的意思,朋友很愤怒地指责我,说我太不知足。那天晚上,我在床上哭了很久,包括现在想起来,我依然是掉了眼泪。那个朋友跟父亲之间的感情一直让我很羡慕。她很爱看书,他父亲也很爱看书,他们会一起讨论哪本书好看哪本书不好看;他父亲会在QQ上跟她聊天;她和父亲打电话可以互骂傻逼;她有心里话可以跟父亲说;她感情上的事可以跟父亲说;……所以,沉浸在爱中长大的她也许永远无法理解,这个世界上的父母与子女之间,居然可以没有爱。所以,世间百态,因果轮回,也许每一个在外打拼的人,都有自己的不得已。当你无法赞同时,希望你可以尽量去理解。因为,你愤怒的指责和不理解的眼神,也许会让人觉得难过伤心,却无从解释,只能将满腹委屈化作深夜的眼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人去外地打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