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第几个2015防灾减灾日主题

当前位置: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处理火灾现场方法..
今年5月12 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处理火灾现场方法错误的是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B.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C.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D.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江苏省中考真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处理火灾现场方法..”主要考查你对&&安全措施和生活经验&&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安全措施和生活经验
安全措施:安全措施是为了达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稳定、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等目的而采取的举措与行动。生活常识: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知识,涵盖健康、营养、饮食、居家、生活小窍门等各方面。常见安全措施:1、生产爆炸物的厂房不建在闹市区;2、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乘车;3、进入深洞前先做灯火试验;4、汽车加油站、纺织厂严禁烟火;5、屋里发生液化气泄露,应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6、火灾自救时,用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子,防止烟尘进入体内,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等。常见生活经验:1、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2、金属表面涂油漆防锈;3、燃气热水器要安装在通风的地方等。
发现相似题
与“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处理火灾现场方法..”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29548147372466116955812392521253日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伤痛。中国政府决定,自2009年开始,每年的5月12日为国家“防灾减灾日”。
防灾减灾要闻
  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六周年,也是全国防灾减灾日,公安部消防局在怀柔区一滑雪场内举行跨区域应急通信演练,涉及北京、天津和河北共9支应急通信保障分队,重点演练救援小分队与前沿指挥部、前沿指挥部与119指挥中心甚至与公安部指挥中心之间的语音、数据、图像等通信信号的互通互联。
  在全国第六个“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观摩了由北京市和国家减灾委办公室联合举办的综合防灾减灾演练,并出席了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全体会议。他强调,要以全国“防灾减灾日”为契机,广泛开展群众性防灾减灾知识科普宣传,大力组织防灾减灾综合演练活动,切实增强社会公众灾害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进一步提升城乡灾害防范应对能力。【】  今年5月12日是第六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城镇化与减灾”。本次论坛由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主办,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承办,来自防灾减灾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灾害管理人员等200余人参加了论坛。民政部副部长、国家减灾委秘书长姜力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年工作要点,介绍了国家减灾委第三届专家委员会换届情况,研究了国家减灾委第二届专家委工作总结和第三届专家委工作要点。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员会主任王勇出席会议,民政部副部长、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姜力与专家委主任秦大河院士主持了会议。【】
  日,是我国第六个 “防灾减灾日”,在第六个防灾减灾日即将到来之际,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共同举办的主题为“加强防灾减灾,构建和谐社会确保生命安全”这一主题活动。
  通常,小城市由于面对灾害可能防灾监测能力稍弱,灾害更容易发生,但是从影响来看,多数情况下大城市受灾害影响和受灾程度较大。再有就是公众要理解城镇化和防灾减灾的关系,采取好相应的自我保护措施。&&& 城市灾害只是一个区域概念,如水旱灾害、地震、交通事故、生产事故与火灾等,发生在城市里造成的危害更大,影响更恶劣,或发生得更为频繁,这些都可被称为城市灾害。现在城市最为敏感的许多灾害都与气象相关,如暴雨洪涝、干旱缺水、热浪等,但这些灾害的影响和特征与农业社会灾害已有所不同。【】  气候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耗散的系统,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陆地圈和冰雪圈等五大圈层组成。国际气候系统研究非常活跃,国际科学界四大科学计划——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和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相继于1980年、1986年、1991年和1996年发展起来。【】
防灾减灾常识
  地震、洪水、暴风雨、泥石流……当遇到这些自然灾害,你真的知道如何正确躲避吗?  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学习防灾常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5月12日是国家防灾减灾日,为了向农村百姓普及防空防灾知识,提高应急避险能力,平谷区民防局在金海湖镇黑水湾村举办了“防空防灾知识进农村”活动,局长唐庆育、黑水湾村书记贺庆泽等相关人员参加此次活动。活动中,发放《农村应急避险手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折页等宣传品。【】  地震逃跑的十大法则,第一为了您和自己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下面。第二,摇晃的时候立即关火。第三,不要慌张向户外跑。第四,把门打开。第五,户外的场合保护好自己的头部,避开危险的地方。第六,在百货公司和剧场要根据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第七,汽车要靠路边停车。第八,千万要注意山崖落石。第九,避难的时候要徒步,携带的物品在最少的限度。第十,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把“糟糕的事”预想得严重些,关键在于防灾减灾中,求实效,来不得侥幸,来不得表面文章。事先多一些筹划,事后少一些教训;事先多一分认真,事后少一分伤痛。与其事后仰天长叹“悔不当初”,不如事先把该做的功夫做足,这样,我们的应对才会更充分、更从容,付出的代价也才会更小。【】  作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项重要安置措施,应急避难场所在一些自然灾害发生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月12日防灾减灾宣传日当天,记者对莱西的应急避难设施进行了走访发现,月湖广场和人民广场应急避难场所设施比较齐全。对于当前市民对应急设施关注度不高的现状,有市民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多组织一些演练,提高市民的防灾减灾的意识。【】
光明网版权所有第七个国家防灾减灾日
来源:央视网
今天是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本周也是防灾减灾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科学减灾 依法应对”。在本周,全国各地都举行了不同类型的防灾减灾演练。在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2012年遭遇泥石流山村瞬间被吞噬,北京市民政局与房山区政府,在当年受灾村举行应急自然灾害救助综合演练,在演练中北京市应急救援保障队首次亮相。保障队共有60名专业队员,主要负责应急救援保障训练、演练、专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在江苏金坛市,人防竣工面积已经超过了11万平米,组建了市镇村三级应急队伍20支,同时实现了城区灾情警报全覆盖。并且每年都会组织两次大规模校园防灾减灾应急演习。在甘肃省金昌市,武警金昌市支队以地震灾害为背景,演练模拟发生强烈地震,进行了震情速报与疏散转移、快速集结与人员搜救、狭小空间救援和路面障碍物移除、医疗救护和灾民安置等多项内容演练。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网站颜色:
纪念汶川地震七周年暨全国第六个“防灾减灾日”【上】
[ 编辑:YAM |&时间: 09:28:28
| 浏览: 140次 | 来源:
| 作者:YAN ]
一、汶川地震 & &坐标:北纬31度,东经103.4度。 & &时刻:公元日,北京时间14时28分。 &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个位置和时刻。汶川,一个位于川西北名不见经传的只有10万人口的一座小城瞬间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以毁灭式的残酷迅速凋谢。汶川一震,震动了半个亚洲,远在2000公里外的泰国首都曼谷都有震感,而北京和上海写字楼里的人们也感受到了它的巨大威力。 & &抗震救灾刻不容缓。党和政府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迅速做了重要部署。 & &灾难发生当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第一时间召开会议,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地震发生两个小时后温家宝总理已踏上了飞往灾区的飞机。也是在地震发生的当晚,李长春同志主持召开了抗震救灾宣传报道专题会议,中央宣传部随即成立了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工作领导小组。 & &与时间赛跑,与生命接力。中央各主要媒体均在第一时间对四川汶川大地震作了报道。 & &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地震,14时35分北京地区出现震感。新华社打破常规,14时45分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随后第一时间根据中国地震局震情通报,向全世界发布了权威、准确的消息。14时56分,新华社从成都发出第一张地震的图片,时效领先全球各大媒体。 & &人民日报社收到汶川地震信息后,当场决定派记者去前线。报社立即成立了“抗震救灾领导小组”。 &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15时04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收到中国地震局传真后立即插播地震消息。15时30分,该台成为第一家采访到中国地震局专家的媒体。16时30分,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从19时至次日凌晨1时30分推出特别节目《汶川紧急救援》。 & &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随即在滚动新闻中及时报道了地震情况。新闻频道在地震发生后32分钟首发新闻,52分钟后即推出直播特别节目《关注汶川地震》。在此次地震发生数十分钟后,中央各主要媒体便第一时间发布了各地的震感信息,使公众第一时间知道了真相,避免了恐慌发生。与时间赛跑,与生命接力。这一次,真相跑在了谣言和恐慌的前面。二、防灾减灾日的创办 & 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这一纪念日的设立日由中国国家减灾委、民政部于日提出,经由国务院批准的,于日正式执行。 & &其目的是为了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同时,每年的5月12日也是国际护士节,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在4•14玉树地震中,伟大的白衣天使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个防灾减灾日的设立便更具意义。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的大地震仅四川全省就有68712人遇难、17912人失踪。这场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 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坚强。2008年6月,山西省太原市有政协委员提议,为表达对灾害遇难者的追思,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有必要设立“防灾减灾日”或“中国赈灾日”,借此表达对地震遇难者的纪念,弘扬团结抗灾的精神。三、后续 & &从唐山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事隔30年,然而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当中最大的变化,是整个社会公共救灾意识飞跃性的提升,从政府的极高效率地启动应急预案,到媒体及时报道灾情,稳定民心,再到民众,广大市民、特别是在一线报道的记者在震晃中保持着惊人的理性,不仅有效避震,而且还用视频和文字还原了灾区最大可能的真相。 & &这次震灾,政府得当的应急机制,起到了最大的效应。党和国家领导人以极快的反映速度令人感动,更令人感慨!人命关天,面对堪比唐山大地震的震情,人们留意到,汶川大地震发生在12日下午14时28分,而不到1个小时,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第一线指导救灾工作,解放军紧急启动应急预案,成都军区5000人赴汶川地震灾区……而地震波及的地区,地方政府则及时发布地震之后的最新情况,比如广东、广西等地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发出权威声音解释情由,稳定民众的情绪,进行有组织的应对,维护市场和社会生活秩序等,免致谣言四起。中央和地方如此迅速的反应,再次实践和彰显了我们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再次考验了救灾应急机制的效率,更为随之展开的抢险、救灾、复产,争取到了转瞬即逝但却异常珍贵的抢救时机。 & &可以说,这次大地震“震”出了政府的责任,“震”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更是“震”出了公共救灾应急意识的极端重要性。或许过后还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总结,但毫无疑问,这次前所未有的公共救灾意识的大考验、大检阅,可圈可点。 & &面对5?12汶川大地震和年初的南方冰雪等一系列重大灾难,我们已经一次次反思,但反思最弱的却在于对国民安全文化教育欠缺的足够认知。正缘于此,我们尤其对载入史册的历史灾情认识不足。如今,日的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了近32年后的今天,又迎来了不相上下的5?12汶川大地震,面对中国灾情最沉痛的这一页页,我们一些地方政府的反应似呼太为滞后。这种缺乏悲痛历史的忘记对防灾减灾是非常有害的。有鉴于此,故建议由全国人大立法,设立全国的“防灾减灾日”。  要提高我国国民的公共安全防灾减灾文化意识。在这方面至少要关注两点:其一,政府对公共安全职能的定位。公共安全对于一个城市而言,不仅是一种需求,更成为一种文明的标志。其二,该告知公众的是,安全是人们做事的前提。城市灾难馈赠给人类的难题,要求人类去正确解读。从安全文化层面上讲,灾害有理由且事实上使人类演习了灾难应对,这是一个痛苦的安全文化建构过程。城市灾难更呼唤行政与制度的安全文化重铸。文化的重铸在危机开始时并未突显,它是长期以来社会上一些思维惯性与惰性的反应。现在,很多事故灾害都能直接转化为公共安全问题,使公众常在与之无关的情况下受到伤害,不少情况下传统的安全理念已经无法得出答案。 & &今天,当全国人民还沉静在全民哀悼日的忧愁之中,当数十万人还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同时,防灾减灾日变得尤为重要,任何时候,“防”比“救”来得更为重要!
】【】【】【】 【】【】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de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际减灾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