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亿除以4亿是不是a乘7等于b除以22.45元

阳新县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阳新县
阳新县,位于东南部,隶属市。地处中游南岸,北麓。境内国土面积2780平方千米。辖16个镇,3个开发区,4个管理区,总人口102.04万。县政府驻。阳新历史悠久,区位优越,资源丰富,环境优越。历名下雉、永兴、兴国、富川等,素有“百湖之县”、“鱼米之乡”之美称,是中国著名的之乡[1],也是湖北省林业和水产大县。境内有省级风景区-、,有湖北省最大的烈士陵园-,有中国重点-。外文名称Yangxin&County别&&&&名下雉、闰光、奉新、永兴、兴国等行政区类别县级所属地区省市下辖地区、、、等16个镇政府驻地兴国镇儒学路16号电话区号0714邮政区码435200面&&&&积2780平方千米人&&&&口102.04万人(2011年)方&&&&言阳新话,楚语气候条件区著名景点、七峰山、、文峰塔、、甘宁公园等火车站阳新站车牌代码鄂B历史名人、、、等文化遗产,等
阳新县地图
时为荆扬之域。
、、商属。
为鄂王辖地,春秋归楚。
六年(公元前201年)分南郡始置下雉县,属。
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阳新为富川,后改富川为永兴,时县地在武昌、永兴两县境内。
代,县地在鄂州武昌、永兴两县境内。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以永兴县置永兴军,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改永兴军名兴国军,隶江南西道,领永兴县、通山县、大冶县3县。崇宁元年(1103年),属江西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兴国军为兴国路总管府,属江西行省,仍领三县。十七年(1280年),兴国路总管府属江淮行省蕲黄道。十九年(1282年),属江西道。三十年(1293年),改属湖广行省江南湖北道。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克兴国,改兴国路总管府名兴国军。至正二十年,陈友谅大义元年(1360年),改兴国军为兴国路,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改兴国路为兴国府,属湖广行省。
洪武九年四月(1376年),降府为州,隶湖广布政使司武昌府,省永兴以州治,领通山、大冶2县。
初,兴国州仍领通山、大冶,同属湖北布政使司武昌府。康熙三年(1664年)起,兴国州不再领县,属武昌府。雍正元年至十三年(),分湖广行省,设置湖北省,县地属湖北省武昌府。
元年(1912年),废府改道,改兴国州为兴国县,隶湖北省江汉道。后道废,从属湖北省。三年(1914年),定名阳新县,沿用至今。
日,第四野战军解放阳新,建立人民政权,隶属大冶专区。
1952年6月,属专区。
1965年7月,属地区。
日,划归市管辖至今。[2]2014年,阳新县辖16个镇,3个开发区,4个管理区,共有392个行政村,3350个村民小组。
16个镇:、、、、、、、、、、、、、、、。
3个开发区:阳新工业园、黄石(阳新)新港物流园、。
4个管理区:管理区、综合农场管理区、管理区、管理区。[3]阳新县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麓,湖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14°43'-115°30′;北纬29°30′-30°09′,东西横距76.5千米,南北纵距71.5千米,国土面积2780平方千米。最高处为七峰山南岩岭,海拔862.7米,最低点富水南城潭河床,海拔8.7米。县境东北与、隔江相望,东南紧邻江西省,西南接和江西省,西北连、。[4-5]阳新县属鄂东南低山丘陵区,处幕阜山向长江过渡地带,西北、西南、东南部多低山,且向东、中部倾斜,构成不完整山间盆地。富水自西向东南横贯县境,自湄潭以下,两岸湖泊星罗棋布,岗地坡度平缓,分布在山丘河流湖泊之间。[5]阳新县属热带气候区,年均气温16.8℃,极端最高气温41.4℃(日),极端最低气温—14.9℃(日),263天。年均1897.1时,日照率44%。年均降雨量1389.6mm。由西南向东北呈递减趋势,年均降雨日147个,夏季最多,4-7月平均降雨量739.9㎜,雨量多,强度大,常造成洪涝灾害。[5]阳新县东临长江,有狭长小平原,中小湖泊较多,被誉为“百湖之县”。总集水面积6771.4平方千米,其中客水3991.4平方千米。境内独自流入6条,以富水为主,其次是湋源湖、、菖湖、袁广湖、上巢湖。按5千米以上河流统计,全县大小河港365条,河道总长度985.5千米。有大小湖泊250处,总面积349.32平方千米。
流域面积5310平方千米。干流长196千米,河道总落差613米,平均宽约43千米。流域内5千米以上支流有130条,其中一级支流30条,二级支流52条。  大冶湖水系
,又名韦源湖、金湖,位于县境北部,跨阳新、大冶两县市。流域面积1151.2平方千米,阳新县辖232.7平方千米。发源于大冶市猫儿铺北麓。大冶湖流域主河流在大冶市境内,河流起点为淡桥朱谢湾,出口于大冶市与阳新交界之河口。河长70千米,落差82米,平均坡降1.17‰。  海口湖水系
流域面积168.5平方千米。流域起点在筠山半山董,河长20千米,河流落差187米,平均坡降9.3‰。流域内的水由重建的海口闸流入长江。  袁广湖水系
发源于筠山峨眉头。自豹坑王流经小港李、蔡家湾、竹林赵、冯家畈、石家畈、张良畈,入袁广湖,又连接郝矶湖,在老渡口西北侧注入长江。1972年以后,郝矶围垦,改经沙村、郝矶之间的新港入江。湖底高程16.6米。流域面积67.6平方千米,河沟长16.4千米,落差139米,平均坡降8.5‰。  菖湖水系
发源于凤凰山、牛角山北麓,流经沙港冯、牛角垅后入菖湖,来水原经菖蒲港注入长江。1965年以后,改经菖湖闸入长江。流域面积15.6平方千米,河沟长8千米,落差288米,平均坡降12.2‰。湖底高程16.1米,常年水位18.00米。  上巢湖水系
发源于江西省瑞昌市贤金邓家山。入上巢湖后,经鲤鱼山东北麓山脚注入长江。流域面积6.6平方千米,客水面积1.6平方千米,河沟长4.4千米,落差41米,平均坡降9.3‰。[6]人口
截止2011年12月底,阳新县总人口102.0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78.68万人,城镇人口23.36万;男性54.17万人,女性47.87万人,少数民族常住人口共计737人,其中男287人,女450人;县城关地区常住人口15.30万人;县城流动人口2.94万人,农村外出经商务工17.04万人;乡村劳动力41.02万人,其中男劳动力22.6万人,女劳动力18.42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63人;人口平均寿命74.86岁;老年人口比例为6.32%。[7]
阳新县有、、、、、、、、、等26个少数民族。[8]阳新县地处长江中游多金属成矿带鄂东南成矿东端,富藏、、、等金属矿藏,、、、等外生矿储量亦丰,具有矿种多、分布广、储量大等特点。现已探明的矿产有35种,其中金属矿19种,16种,矿产地112处。金、铜、煤炭等位居湖北省前列,其中金探明储量8万余公斤,居中国第3位;铜探明储量130余万吨,占湖北省已探明储量的35%,是中国八大铜生产基地之一;煤探明储量8140万吨,是中国百个重点产煤县之一。
建材资源以水泥用石灰岩为主,其储量大、分布广,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有色金属、贵金属矿床20多处,其中共、伴生矿占35%。主要共伴生矿产有钨、钼、铅、锌及伴生有益元素铼、镉、硒、碲等,具有分布集中,含量高、资源储量大的特点。阳新县水泥用灰岩矿产,含矿层位稳定、厚度大,矿石质量好,常构成大中型矿床;此外熔剂石灰岩、白云岩资源蕴藏量大,开采技术经济条件好。[9]
阳新县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 序号矿产名称资源储量单位基础储量(保有)资源量(保有)资源储量(保有)资源储量(累计查明)1
资料来源于官网[9]湖北省富水水库阳新县总集水面积6771.4平方千米,其中客水3983.4平方千米。境内独自流入6条,以为主,按5千米以上河流统计,全县大小河港365条,河道总长度985.5千米。有大小湖泊250处,总面积349.32平方千米。有大中小型水库145座,总库容24.7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有富水水库、2座,中型水库有水库、青山水库、罗北口水库3座。[10]植物
阳新县常见和比较重要的品种主要有以下几类:果品类有梨、桃、李、柿、杏、枣、柑桔、樱桃、石榴、枇杷、板栗、核桃、葡萄、猕猴桃等20余种;经济类有桑、油桐、油茶等10余种;药材类有吴茱萸、半夏、天麻、穿心莲、桔梗、黄姜等300余种;蔬菜类有大白菜、小白菜、菜苔、莴苣、萝卜、辣椒、湖蒿、黄瓜、南瓜、苦瓜、豇豆、扁豆等90多个品种;花卉类有玫瑰、桂花、菊花、月季花、金银花等近200个品种。[11]
阳新县200年以上珍稀大树有82株,其中400年以上的有重阳木、枫香共2株、侧柏、杉木各1株,樟树3株、银杏5株。[11]
阳新县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有20多种。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红苕、高梁、玉米、洋芋、蚕豆、蜿豆、绿豆、红豆、饭豆等;经济作物有油菜、芝麻、花生、向日葵、苎麻、棉花、甘蔗、茶叶、烟叶等。[11]
阳新县动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400多种。饲养动物有牛、马、猪、羊、免、鸭、鹅、狗、猫、鸽、蚕、蜜蜂等20余种;兽类有豺、狼、豹、野猪、獐、鹿、刺猬、野兔等30余种;鸟类有麻雀、喜雀、布谷、野鸡、雁、燕、猫头鹰、鹭、八哥、啄木鸟等90余种;鱼类有鲢、鲤、鲫、鳜、青、草等80余种;两栖爬行类有螃蟹、甲鱼、青蛙、蛇、鳝鱼、乌龟等20余种;节足类有蜈蚣、蝎、蚂蚁、虾等60余种;其它有老鼠、蚂蝗、壁虎、蜘蛛、蚯蚓、蜻蜓等120余种。[11]阳新县124千公顷,占国土面积44.8%,森林覆盖率为43%,全县林木197.5万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量190.6万立方米。全县年木材采伐量6500立方米,采伐量200万根。年产油茶籽2500吨,200吨,250吨,棕片130吨,130吨。年产各类水果7200吨,其中6450吨,500吨。2010年,阳新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是2005年的2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2005年的3.3倍;财政收入是2005年的2.4倍,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是2005年的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2005年的5.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2005年的3.2倍;外贸出口是2005年的9.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05年的1.6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是2005年的1.96倍。[6]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8亿元,比2013年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5.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6.5亿元;财政总收入15.1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9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2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57元。2011年,阳新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6亿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20.7亿元;林业总产值0.7亿元;牧业总产值10.9亿元;渔业总产值16.8亿元。[12]种粮大户达1896户、承包面积14.5万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8.6%,增长7.7个百分点。军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年产100万只蛋鸡、7.5万头生猪、1500万斤食用菌和万亩绿色蔬菜等项目初具规模。新增油茶种植1.65万亩。
2011年,阳新县耕地复种指数为2.49,重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如下:
阳新县立交桥夜景
 面积(千公顷)
产量(万吨)
历史最高年
产量(万吨)
2011年,阳新县林业用地147.66千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3.07%,森林覆盖率42.97%,全县林木活立木蓄积量232.03万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量225.94万立方米。2011年全县木材采伐量7217立方米,楠竹采伐量6.2万支,油桐籽产量223吨,茶叶300吨,棕片118吨,竹笋干224吨,山野菜115吨,食用菌95吨。年产各类水果30000吨,其中柑桔27988吨;年产各类干果1701吨,其中柿子756吨,板栗731吨。[12]
2011年,阳新县生猪出栏45.17万头,存栏51.56万头。牛出栏1.12万头,存栏5.33万头。羊出栏4.02万只,同比增长12.29%,存栏4.72万只。家禽出笼354.2万羽,存笼467.27万羽。2011年全县共建有畜牧养殖小区(基地)202个,其中生猪养殖小区94个,蛋禽养殖小区71个,肉禽养殖小区15个,肉牛养殖小区10个,肉羊养殖小区12个。共建有万头猪场9个(其中白沙鸿运、大王昌和为省级标准化万头猪场),生猪“150”模式290栋。中粮陶港江荣7万头生猪养殖场已建成投产,荆头山、军垦农场各7万头的生猪养殖场已建成投产。东贝集团在军垦投资的30万只全自动化蛋鸡场已建成投产。[12]
2011年,阳新县水域广阔,水产资源丰富,为百湖之县,水产大县。已养水面43.5万亩,全县水域面积70万亩,占国土面积17.2%。其中可养水面50万亩(湖泊26万亩,精养池15万亩,塘堰2.1万亩,水库6.9万亩)[12]阳新国际大酒店2010年,阳新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78.9亿元。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5.05亿元;重工业完成产值73.86亿元;国有控股企业完成产值19.5亿元;内资企业完成产值76.49亿元;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2.33亿元,外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878万元,同比增长50.6%[13]全县以冶金及机械加工、建材、医药化工、轻纺为四大支柱产业。[13]
2011年,阳新县128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82.1亿元。昂运铝轮等22个技改项目顺利实施,完成投资3.2亿元。新增中小企业贷款7.7亿元、支农贷款4.6亿元。减轻企业税收负担3452万元。全县引进和在建的各类项目共有64个,完成投资23.6亿元。宝加鞋业一期、安达汽配二期等6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远大富驰医药工业园、劲牌枫林小曲酒、九州和三磊标准化厂房等11个重点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916万美元。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23个,总投资4.5亿元。2010年,阳新县第三产业增加值44.1亿元,与2009年相比,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6.8%。从业人数22.34万人。
2010年底,阳新县个体私营经济户数为13078户,从业人员31000人,营业额52亿元。
2010年,全县累计接待旅游者4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5亿元。阳新一中2011年,阳新县拥有普通高中6所(、、、、阳新县蓝天中学、),在校学生12477人,教师583人,其中高级职称130人,中级职称253人;初中学校40所,2002年秋学生总数51744人,教师2226人,其中高级职称74人,中级职称1200人;小学420所,在校学生145648人,教师3853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2183人,;25个,在园幼儿3572人,幼儿入园率65%;学校1所,教师54人,开办专业10个;成人教育建立了以县技术教育中心为龙头,乡镇成校为骨干,村级成校为基础的成人教育体系,7000余人通过自修和函授学习取得了学历。阳新布贴2011年,阳新县共有文化团体28个,其中乡镇15个。地方剧种为,属省重点扶持保留剧种,已累计演出5000余场,获奖剧目有《闯王杀亲》、《楼台会》、《张无奈拾印》、《回娘家》、《三姑出宫》、《山中一片云》、《库岛红烛》等,其中《回娘家》一剧曾在中央和省电视台播放,《库岛红烛》获省内多次大奖。专业从事文艺创作人员23人,先后创办《富河》、《富川诗词》、《半壁》、《乡音》、《缘分》等报刊,自1971年以来,专业创作文艺作品1362篇(幅),获奖作品347件。现有图书馆(室)20个,文献资料总储量5.6万册,县图书馆被文化部列为“二级图书馆”。新华书店1个,发行网点8个,2002年发行图书300余万册。2011年,阳新县现有24个,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8个,镇卫生院16个(包括13个镇血防站,下设11个地方卫生院);3396人,其中高级职称84人、中级职称744;病床964张;拥有CT、彩色B超、等800元以上器械设备近700台(件)。社会办医疗机构43个,其中农场(管理区)职工医院4个,厂(矿、学校)职工医院(医务室)9个,个体诊所30个,从业人员共320人。村卫生室459个,其中集体办370个,乡村医生662人,卫生员123人。基本形成了以为基础、不同层次、布局合理、功能比较完备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卫生技术力量配套,具备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条件。2011年,阳新县体育机构1个,即县业余体校。全县拥有各种288个,其中篮球场218个(包括看台灯光篮球场1个),37个,门球场13个,小14个。开展的竞技体育项目主要有、、、、、、棋类等。自1971年以来,共获地市级以上奖牌1146枚。群众体育活动十分活跃,从1999年开始中考一律加试体育;年举办各类体育比赛10多次,2003年第一次承办了湖北省老年门球赛;有数千名群众长年坚持锻炼。1998年实验小学和实验中学被省体委授予“传统体育项目学校”,1995年富池镇被评为湖北省“体育先进乡镇”,年县老年体协被评为“全国先进老年体协”。阳新县国营科研机构7个,民营科研机构2个,厂办科研机构12个,科技推广服务站92个,学术团体31个;各类科技人员19523人(高级426人,中级5749人),享受4人(国务院2人,省政府2人)。至2003年末,全县共获各类科技成果奖315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部级36项、地市厅级67项、县级209项,曾被国家科委列为中国首批391个重点科技联系县之一。绢丝丽蚌生物学及其增殖技术、阳新长江干堤防渗技术、“”第一批新技术、新项目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公路
阳新县城南客运站截至2011年,阳新县公路通车里程3747.3千米。其中,106国道过境段58.75千米,5条省道227千米,16条县道272.2千米,154条乡道千米,村道2117.93千米。通车公路总里程中,技术指标为二级的280.938千米,三级74.3千米,四级千米,等外级公路1231.2千米(通自然湾公路)。通车公路总里程中,沥青混凝土路面24.5千米,水泥混凝土路面979.71千米,沥青碎石路面617.888千米,其余砂石路面或无路面公路2125.2千米。全县所有镇政府、管理区所在地都通了二级或三级公路,所有建制村村委会都通了沥青(水泥)路。大广高速和杭瑞高速两条国道主干线在阳新境内长100千米,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动工建设,2012年均能建成通车。全县有各型营业运输车4105辆,其中客车438辆,货车3283辆。有汽车客运站9座,其中二级站2座,五级站7座,有客运线路90条,远及深圳、上海、温州等地,县内遍及各主要农村集镇,日发客班900次,年客运量900万人次。乡村客运则延伸至村。全县年货运量630万吨,有城南货运站1座,乡镇没有正规货运站。区域有公共客运线路11条,客运出租车280台。[14]
截至2011年,阳新县航道有:长江过境段45.5千米,富河干流81千米。航道沿线港口划入鄂东组合港。县内共分棋盘洲、黄颡口、富池口和兴国等4个港区。港口自然岸线总长125.5千米,长江45.5千米为一级航道,富河富池至排市大桥59千米为五级航道,排市大桥至富水大坝22千米为六级航道。计有客货码头泊位88个,最大靠泊能力吨级,年货运通过能力1500万吨。受富池大闸和富河航道的限制,富河只能进出100吨级船舶。全县注册营运船舶257艘,其中货船101艘,共2.6万总吨位,客船156艘3157座位,年客运量72.8万人次。位于棋盘洲港区的黄石新港(物流)园已获省政府批准,大棋一级公路正在向棋盘洲港区延伸。[14]
截至2011年,阳新县武九铁路阳新县境57千米,为国家一级干线。武九高铁是华中地区正在立项建设的首条全封闭高速铁路。阳新火车站为三级站,设计日发旅客量1万人次,年货物吞吐能力60万吨。2009年,火车旅客发送量51万人次,货物吞吐量34万吨。[14]七峰山
阳新七峰山旅游区位于阳新县西北角,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武汉、、九宫山、等环状游圈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武九铁路、穿场而过,距黄石市36千米,离阳新县城18千米。七峰山、山、秦家山、、南岩峰群山竞秀;琵琶洞、、天狗望月姿态万千;南岩观日、七峰林海、含风口远眺风光各异。有千年古刹七峰禅林,有净地观音阁,有太平天国古城墙,还有罗北口水库、青山水库存、陈家湖等自然景观。可泛舟、可垂钓、可攀岩、可狩猎,是休闲、度假、旅游的胜地。
位阳新县-仙岛湖于阳新县王英镇境内,因湖畔山崖上悬有一块“灵通仙岛&的古匾而得名。这里自然风光旖旎、人文古迹众多,是湖北省政府批准的省级生态旅游风景区,鄂赣边境的一处旅游度假胜地。
仙岛湖坐落在系北麓,1002座小山头浮出水面,错落有致地点缀在碧波之中。仙岛湖的245平方千米范围内,全是深山峡谷,植被繁茂,地广人稀。湖水晶莹剔透,常年透明度7米以上,部分水域达10米,属国家一级水质;空气的浓度每立方米101个;日平均气温,盛夏时约25℃,隆冬时约8℃。仙岛湖四周峰峦起伏,山山翠绿,山上奇洞密布,洞中泉水淙淙,戏子洞、仙、双龙洞、仙人洞、董家洞,洞洞幽险深奇,蔚为壮观。
东临长江,西临县城3千米,是典型的淡水湖泊泛水沼泽地,是浅湖和沼泽地草甸相连续的。网湖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动植物种类繁多,现有鱼类74种,还盛产中国独一无二的国之瑰宝——中华绢丝丽蚌。网湖现有鸟类152种,其中4种,二级保护动物29种、省级保护动物41种。每年候鸟迁徙季节,在此栖息的大天鹅种群达3600只、小天鹅种群达400余只、鸿雁种群达6000余只,是中国仅存的大天鹅种群栖息地之一。日,被列为。
后山(后垴山瀑布漂流景区)
后山原名后垴山,风景秀丽,大文学家曾到此游历。
是阳新县最大的瀑布。距县城约38千米。瀑布的源头是一口泉,名曰“仙姑泉&。瀑布的一侧峭壁如削,岩欲坠;一侧古藤盘结,荆棘丛生。荆棘中隐藏着一个。洞内有无数,还有石柱、石笋、等,洞内还有许多小洞。[15]
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
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座落在阳新县城风景秀丽的竹林塘湖畔的山上。整个陵园占地面积四百二十七亩。陵园座北面南,整个建筑随山势自然分布,按主峰两翼布局,取中轴对称形式,分7级高低平台组合,由264级台阶串连,将具有民族精神,现代风格的主体建筑在750米长的主峰上。烈士陵园于1989年被民政部命名为第二批,1995年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2002年被湖北省政府命名为湖北省首批十五个省级之一。[16]
,处阳新县城西南50千米,西南与通山县交界,南与江西省武宁县接壤,东与瑞昌市毗邻。有“龙潭红橘&、“步云塔影&、“朝阳晨曦&、“金竹云峰&、“岩泉飞瀑&、“陵园松涛&等风景名胜。1925年,阳新县第一个中共支部在龙港成立,相继领导了茶寮、朝阳、三乡农民大暴动。1930年,彭德怀、何长工等率领进驻龙港,开辟了以龙港为中心的鄂东南,成立了中共鄂档委,鄂东南苏维埃政府,组建了军校、报社、、医院、兵工厂、纺织厂、军校厂等48个机关单位,成为湘鄂赣边境鄂东南苏区21个县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鄂东南特委机关、学校等40余处革命旧址尚保存完好,其中有36处已列为中国重点。还埋着中共鄂东南特委书记和3011名红军将士的忠骨。
位于阳新县西南部,距阳新县城34千米,位于龙港革命旧址群与仙岛湖的中部。富水水库为湖北省第二大水库,水面达8万余亩,总库容17.64亿立方米。水库大坝长941米,高65米,雄伟壮观。大坝北端建有富水发电厂,年均发电量1.4亿千瓦时;南端建有8扇9X12米钢质弧形闸门的泄洪闸。富水水库内原是一座古老而繁华的市镇——阳辛镇。阳辛镇三国至隋代的300多年间,先后为阳新县、富川县县治(即县城)所在地。景区内有凤栖洞、钟繇洗墨池、孟嘉墓、王质墓、望夫山、明代牌楼、明代古墓等遗迹和景观,供人游览。[17]
位于东4千米宝塔湖西部横泊洲上。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建。塔为六方七层,通高21米,砖石结构,造型典雅。塔基周长33.6米,塔身自下而上递减,底层高4米,用长主块石砌筑,二层以上全部砖砌,壁厚2.2米,顶有铁铸塔刹。各层皆有出檐,均为砖迭涩砌成,檐上覆盖筒瓦,檐角各置石雕鱼尾翅起,檐下刻有装饰图案。底层南面有一拱券门,第二层以上每方各设一券门。1938年9月日军向文峰塔开炮,击破塔身中部东南面塔壁。但塔异常坚固,仍巍然屹立。1986年重修,复原如初。[18]
七峰禅林(七峰寺)
位于北麓,有公路直达。建寺1200余年。史载,唐德宗元年(公元780年),来自青海百衲祖师向山主欧阳毕高化缘一袭袈裟之地,结庐而住,始奠禅林之基。占地60多亩,建筑面积1964平方米,为两层楼房两幢。第一幢为天王殿,殿上层为藏经阁,藏大量佛教经典和佛教刊物,为寺内众僧研究佛学之所。往前为第二幢大雄宝殿,建筑雄伟,正中供一尊高1.5米佛祖释迦牟尼坐像,其弟子阿难、迦叶分立左右。与佛祖并排的左右小龛内,左有普贤,右有文珠。佛祖大龛后为一尊观世音菩萨站像,左有善财童子,右有龙女小侍。大殿阳新古民居两壁佛台上塑有十八尊形态各异的罗汉坐像。[19]
●李清古民居
位于笔架山北麓,为李姓村民村落,始建于明代。其间的李家祠堂精雕细镂、飞金重彩,气度恢宏。保存完好的64栋明清时期民居建筑群内,古木参天,石径通幽,与李清塔、老虎双洞等景观相对应,形成一个艺术整体。[20]
大王殿(吴王宫)
位于大王镇境内大王山腰,为当地百姓为祭祀三国吴王孙权所建,始建于宋朝,后经多次整修、扩建。现有两重建筑。第一重为两层,东西看楼2间。第二重有大殿,俱是单檐歇山顶,面阔5间,进深6架。殿内立孙权塑像1尊,殿外有接天亭等景观8处。周围茂林修竹,四季成荫。[21]
位于富水水库大坝下6千米处大桥村,山上竖立一望夫石,高约10米,占地约15平方米。石上布满青苔,生气勃勃,酷似妇人携子翘首东望。魏文帝曹丕在《望夫石》一文中记载:“武昌阳新县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者。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妇携弱子,饯送此山,立望而形化为石。”古代文人墨客多有题咏。[22]
●李蘅石故居与李氏宗祠
位于浮屠镇东六千米玉堍村李姓湾。
李蘅石故居建于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建筑面积1380平方米,有过堂、正堂、祖堂、厢房等680平方米居室;有供管家、佣人、厨师用700平方米次间。室内结构精巧,皆以间距对称木柱为支点;横梁大小一致,以匀称弧形木料承力。过堂以雕刻的门板间隔。门框户扇精雕细刻,彩绘金描。大门上槛石雕横匾刻“光禄大夫”四字。居室集实用与观赏为一体。
李氏宗祠建于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戏台、看台、正堂、过堂、祖堂,进深五幢。另建正厅、义学、茶酒厅、碾房等860余平方米次间。皆以青石、青砖、布瓦、木材为建筑装饰材料。屋面布瓦堆饰曲龙图案,承接雨水归集于室内天井沟排出;柱础石为宝瓶状,精雕细刻;大梁依木材自然形态加工,弯曲有致。祠堂集公祠、义学、戏楼为一体。[23]
陈献甲墓(又名献甲花坟)
位浮屠镇西南五千米陈献甲村,建于明万历年间,建筑面积200平方米,由牌坊、前室、祭坛、墓室、墓碑、护栏等组成,均以青石为料,雕有“双凤朝阳”、“犀牛望月”、“鹿鹤同春”、“鱼跃龙门”等鸟兽虫鱼图案,工艺精湛,形象逼真。石牌坊高7米,三门,宽约15米。墓主陈献甲为当时富甲一方商人,乐善好施。其祖陈任远于明正德年间施谷2万余担赈灾,受明武宗正德皇帝嘉奖,赐金匾一块,书“旌表义民陈任远之门”。匾尚存。该墓以其历史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为湖北省重点。[24]
坐落在区西约3千米的福隆山。寺庙占地2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据现存的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佛祖灯会》勒石记载,该寺于光绪年间由高僧宏珍祖师住持,常住僧众50人。1938年秋被日军纵火焚毁,仅存石礅、化钱炉、小石亭等。1991年,受戒于归元寺的青年和尚演觉在旧址上重建佛寺,更名为宝莲寺。2000年秋,在武汉、温州广东等地居士的热心赞助下,远赴缅甸购进价值40多万元的32尊玉石佛像。其中释加牟尼、阿弥陀佛等3尊大佛高达6米,每尊近20吨,为鄂东南地区所罕见。[25]
圣旨坊(又称圣旨牌楼)
位于富水大坝北端石角村牌楼湾,建于明英宗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楼高14米,宽12米,木质结构,上下两层。下层4柱3门,中门宽6米,门楣有“旌表义坊”四个大字,为明英宗手迹;上层宽8米,高6米,中悬“圣旨”牌,“圣旨”二字1米见方,结体严谨,笔力遒劲;上方有100个鹤形斗拱,鹤形斗拱上托“圣旨”牌,寓意“百鹤朝圣”;牌下一横匾,上书“旌表杨昭仗义之门”,亦为明英宗手书。据《杨氏宗谱》记载,明正统六年,时值荒年,杨昭购买1000余担稻谷,送交州府赈灾。英宗皇帝闻之,下旨建牌坊,以旌表杨昭义举。“圣旨”牌楼高俊新颖,工艺精巧,是罕见明代建筑。[26]
座落于荆头山九十九座山包西部朝北的山坳内,建于1998年2月,同年4月30日被黄石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登记为基督教聚会点。建筑物三面环山,北临富河,三面山上桔树成林,四季常青。附近基督教徒们每到星期天下午都在此聚会诵经做礼拜。[27]
座落于荆头山99座山包的中部偏北,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建有寺庙两座高耸于山顶,气势雄伟,1998年被阳新县定为佛教重点保护寺庙,成为佛教信徒朝拜和群众观光游览场所。[28]
坡山位于县城东南20.5千米处,枫林镇区西南侧,东与庐山横亘相接,西与大德山连绵逶迤,北与鸡笼山对峙。主峰碧云海拔491米,山势突兀巍峨。主峰北侧,悬崖峭壁;峰顶平如楼台。坡山原名碧云山,因北宋学家苏东坡于元丰年间由黄州赴筠州,途经此地,登山游览,因而改名。[29]春鱼
原产于牛湖,因肉嫩味美,营养丰富,产量少而显珍贵,历史上为皇宫贡品。[11]
始种于,是享誉海内的“内山麻”,纤维支数在1800支以上,年种植面积4331公顷,年产5517吨。[11]
阳新番鸭茶叶
始于宋朝,枫林的“坡山凤髓”、的“金竹云雾”、排市的“八珍茶”古今闻名,现种植面积809公顷,年产量243吨。[11]
又称粉绿竹、乌蹄竹,因常以20斤一把计量而得名,全县现有把竹7330公顷,年产量1万吨。
“富川”牌系列植物油,“富川”牌系列植物油是湖北省,畅销全国,并出口、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荣获1994年中国亿万群众最喜爱的家用产品食品类“最佳消费品奖”、“湖北省消费者满意金杯奖”,1996年被国内贸易部推荐为名牌产品,同年荣获第二届“国际名牌食品”称号。
鄂东南特产,主产于阳新,介乎鹅鸭之间的一种家禽,味甘温,滋补佳品,年产量100万只。[11]
产于阳新县太子镇,鲜嫩可口,风味独特,享有“荆堤一绝之美誉”,古时为贡品。
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无公害优质特色蔬菜,去叶取其茎杆,或凉拌,或炒肉丝,或炒腊肉,便可制成餐桌上的优质菜肴,其性清凉,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常食用之,可明目开胃,增加食欲,强身健体。
明代开始种植,尤以龙港的“龙潭桔”、“玉桔”为佳,现种植面积近4万亩,年产量可达8028吨。[11]
阳新印子粑
阳新印子粑阳新的印子粑,每年制作两次。一次在前,一次在二月花朝后。腊月二十四开始过小年,家家户户洗米出舂碓,用筛箩筛粉,用粑印做印子粑。粑分两种,一种是粑,红色,代表日子越过越红火;一种是白粑,蒸熟后在粑中点红,代表丰收、喜庆和圣洁。过春节时,当地人便蒸粑、煮粑待客,或送亲友作礼品。印子粑也有绿色的,表示期望来年风调雨顺,禾苗葱壮。阳新人最隆重的是第二次制作印子粑,时间是农历2月18日到3月3日。印子粑的制作特别讲究,要一白二清三酥。以籼米为主,兑进适量的,用碓舂成粉,加入清甜的山泉水揉和,用粑印印成粑,放入蒸笼蒸熟。如果堆粑山,则要趁热堆,冷却后不易堆成。年代人物 古代  张文忠 
邹尧臣易俊潘光藻蔡卜年     近代 石荣暲成惕轩      现代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0除以0等于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