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子降魔之战怎么样怎么样,准备入坑了,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3427|回复: 27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50积分1368精华0UID帖子金钱7345 威望0
Lv.5, 积分 13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32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170 草
实习好久没碰斗战神,准备4月返校准备论文时在玩一段时间,想问一下,现在链子龙的电武哪个性价比比较适合啊,刺杀玩腻了,以后走链子了,新出的那狮驼电武换起来要好久吧求指导~~
&考以前存货,万妖石换,每天神兵还是挺快的。这段时间你可以着手做祭品&
专业练贱20年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40积分632精华0UID帖子金钱1134 威望0
Lv.4, 积分 6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8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楼主慎重啊,这坑要命啊。。。。。
[attachimg][/attachimg]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40积分413精华0UID帖子金钱827 威望0
Lv.4, 积分 4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587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2楼自古出真相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40积分584精华0UID帖子金钱1022 威望0
Lv.4, 积分 5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6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下次更新开法宝,估计会逼走一批人吧,每周十次团本,光子干的漂亮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40积分373精华0UID帖子金钱832 威望0
Lv.4, 积分 3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627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70 草
呵呵 还链子? 你不链子都没人组你了,你还来这非主流,呵呵哒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50积分1368精华0UID帖子金钱7345 威望0
Lv.5, 积分 13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32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170 草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50积分1368精华0UID帖子金钱7345 威望0
Lv.5, 积分 13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32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170 草
直到地狱的尽头 发表于
呵呵 还链子? 你不链子都没人组你了,你还来这非主流,呵呵哒
基友一堆,不愁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60积分2991精华0UID帖子金钱6035 威望0
Lv.6, 积分 299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09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1530 草
我觉得狮驼对刺杀电龙提升挺大的,+2大招。直接可以挂21把刀了。链刃的话,hmm,据说是减10CD更好。但照着当前版本的这个节奏,我还是觉得加大招重天数好。所以综合来说,就搞65狮驼吧。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20积分32精华0UID帖子金钱68 威望0
Lv.2, 积分 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我是65电狮驼链子龙,个人感觉比天舞刀好使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50积分1368精华0UID帖子金钱7345 威望0
Lv.5, 积分 13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32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170 草
&&终于可以@&&你了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30积分136精华0UID帖子金钱1182 威望0
Lv.3, 积分 1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4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100 草
入坑需谨慎,脱坑不易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40积分556精华0UID帖子金钱4010 威望0
Lv.4, 积分 5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4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4 草
先来水一发~
(170.94 KB, 下载次数: 8)
00:18:14 上传
下载次数: 8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40积分556精华0UID帖子金钱4010 威望0
Lv.4, 积分 5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4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4 草
深夜的我来了,其实想玩也不一定要搞好很好的装备,够用的就好。本人在转电链子龙中(不细说,都是泪)
玩链子攻速是少不了,五件真龙65套保证攻速,附灵裤子20-25应该不难吧。头和肩膀各练20多也就够,元神加一些,站街差不多150攻速了。
头附一下灵20电提左右,腰带打三个雷元二阶,裤子和鞋子练40点电提也不难,武器打四个诸邪一阶(平民用不起四个二阶)
命格选神机跑路,进BOSS换回除暴安良电,饰品选电提电铮(当然越高越好)或雷云或雷暴,饰品没这么好脸用混沌的屠妖,两个戒指选电提的,有双电提金戒指也不错的。元神随意加一下也有24点左右,基本能达到250电以上,够用就行了。
刷图(种族)
因本来是刺杀刷图龙,护腕、腰带和手套已练好种族就不用练了,护胸优先练伤免再考虑种族。基本妖鬼左右就够了。
选60蓝电武或65电狮驼
从60蓝火的-CD天舞刀入手时和60弑神比较过,感觉不是站桩输出时,还是弑神比-CD天舞刀好用点。
所以选择60蓝电武:被动选提刃-10秒CD,拍卖量多,+10+11不是梦。(本人作为外观党已经放弃60蓝电武器选65电狮驼)
65电狮驼+2提刃不错的选择,但鸡助被动就基本可以无视,占输出太少。但外观比60蓝电武器好看所以大家懂的。
链子没有刺杀天赋50%会心伤害,也没有刀刃精修点加伤害加成,会心伤害只能从真言和裤子练宿上加起来,伤害加成单人刷本可以精练一下了,基本下团本就可以不练。个人感觉武器上主练攻击加成,有伤害加成也是可以留(PS:链子龙缺少伤害加成,外观党因有冠的电量多而留下了伤害加成的冠)
上面是我还没有练完后三的65电狮驼。
本帖最后由 胡玥 于
00:30 编辑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60积分2991精华0UID帖子金钱6035 威望0
Lv.6, 积分 299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09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1530 草
要不要这么吊。。。加旋刃还有攻击个加成!!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50积分1368精华0UID帖子金钱7345 威望0
Lv.5, 积分 13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32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170 草
胡玥 发表于
深夜的我来了,其实想玩也不一定要搞好很好的装备,够用的就好。本人在转电链子龙中(不细说,都是泪)
好人,这么详细
需要金钱:1100
Powered by
手机盒子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浅谈下自己在北影上摄影时候的感悟。
&br&&b& 1.读照片&/b&(不是看照片)&b&
2. 拍摄&/b&&b&
3.分析 &/b& &br&&b&读照片&/b&读什么,最基本得是构图用光后期,当然还有是摄影师怎么想的,怎么记录这段时光的,是表现还是再现等等很多很多细节,学好摄影如果只是按快门,那就不是摄影师拍照,思考永远是必要的。这里省略一万字……推荐上这个网站&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个网站每天都会有一个摄影师去点评网友上传的照片,看看人家是怎么读照片,这样你提高的很很快。
&br&&b&拍摄&/b&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按下快门这么简单,前提是你想学的是摄影,不是拍照,如果你只是想拍的漂亮,就可以忽略这些,现在的摄影可以说是做项目,找选题,然后策划,执行,反思,分析,再创作,摄影能力只是基本功,还包括选题能力,时间管理,沟通能力,现在的摄影时代是组照的美学,每年的获奖作品都是组照,和早期单张经典作品的时代已经大大的不同,建议看徕卡杂志&a href=&http://www./&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你就能体会到这种趋势。
&br&&b&分析&/b&其实就是反思再创造的过程,涉及很多方面,例如选片,如何选片就是一个分析过程,如果你能用1个小时,从100张自己拍的照片里挑出最好的3张照片,并能找到理由,那也很厉害,如果拍完了,只是放到硬盘里面,来回翻看,那样也不会提高,分析还包括这次拍的不足在哪里,是不是换一个方式能拍的更好,然后可以上网搜索一下,同样的地点,别人怎么拍的,再与自己做对比,就能发现视角的不同。这里也省略一万字……
&br&&b& 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摄影大师,然后去临摹。
&/b&之前学摄影,最喜欢的课程就是摄影史,当然老师还是很给力的,以前我没有发现摄影史很重要,觉得很枯燥,后来发现不是的,摄影及时是现在的摄影作品,和最早以前的都是有传承的,例如现在的组照特点,早期出现在二战后的摄影,那个大师记不得叫什么了,她用类型学的方法拍了N多美国工厂,表达的是那种冷漠,趋同化,统一化,看似不同的工厂,其实都一样。现在不也是一样,我们的手机都在趋同化,单一化,文明也是。很多人一说摄影史只知道布列松和亚当斯,其实这是对摄影的缺失,不认真的态度,历史上的摄影大师太多太多了,如果你只谈自拍的摄影大师,不管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我可以告诉你也有很多,值得你去研究一阵子。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大师,去临摹,就是有一种信仰,自己会沉下心来去拍照。
(再网上看照片和买画册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网络容易让人浮躁,买一本自己喜欢的摄影大师画册,虽然要几百,但是和你的相机比,值得)
&br&&br&&b&推荐一些和摄影有关的书
&br&&/b&上课那会有个老师推荐了很多书给我们,都是很经典的,容易让人深思的,虽然有些是小说,但是对摄影会很有帮助,我在豆瓣建了一个豆列,可以参考 &a href=&/doulist/1300370/&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doulist&/span&&span class=&invisible&&/1300370/&/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浅谈下自己在北影上摄影时候的感悟。
1.读照片(不是看照片) 2. 拍摄 3.分析
读照片读什么,最基本得是构图用光后期,当然还有是摄影师怎么想的,怎么记录这段时光的,是表现还是再现等等很多很多细节,学好摄影如果只是按快门,那就不是摄影师拍照,思…
啰哩啰嗦说了很多,为节省时间,在前面列个目录,请大家挑感兴趣的看。&br&没时间的请直接看文中的黑体字&br&&br&1.过分看重器材,互相攀比&br&2.迷信参数&br&3.不学后期&br&4.不学习&br&5.闭门造车,两耳不闻窗外事&br&6.要多拍、多看&br&7.要重内容,轻形式&br&8.厌倦拍摄&br&9.新的领域&br&10.分割线补充(有些直接补充在前文中):&br&
①学习构图&br&
②业余与专业的差距对比&br&&br&&br&&br&&br&&b&【1.过分看重器材,互相攀比】&/b&&br&&br&成为器材党,认为好照片一定是好相机好镜头拍的。一上手的相机必须一步到位到全画幅相机,买的几个镜头必须从16mm一直能连到300mm,断了其中任何一个焦段都可能错失一系列大作。&br&&br&你以为当年那些已故的大师的大作是用什么样的相机拍的?我认识几个牛人早期的牛掰作品使用的是入门级单反,如500D+18-55狗头套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片子就是让人过目不忘(其中也有一定的后期能力作辅助)。当你拿着高端相机拍出像普通人拿卡片机拍的照片时,你好意思拿出手给人看吗?一般人最常用的焦段在100mm以下,作为新手,拿个18-55或18-70的变焦镜头再加个定焦50 1.8就够了。&br&&b&就像饥饿的时候进饭馆点菜一样,千万别多点,等觉得还没吃饱那再点。&/b&&br&&br&我把器材党列在第一条的目的是:&b&极力避免初学者入了一堆好器材、满足了物欲,却发现自己对摄影压根没抱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兴趣&/b&(请注意,题主的问题针对的是“初学者”)。&br&当你拍了一段时间照片,实实在在感受到器材限制了自己的创作之后,到那时再去添加新的设备。&br&切忌是因眼红别人的照片而脑充血自己也去入了。&br&&b&如果你跟某个人的照片有较大差距,相信我,最主要的差距绝不会是器材。&/b&同样的场景、同样的设备,给你你也多半拍不出那副大作。要是器材真有那么重要,那么如下公式理应成立:优秀摄影师=亿万富翁(如今百万、千万不稀罕了)。这个公式成立不?不成立!苦逼的优秀摄影师大有人在。那优秀摄影师靠的是什么?是热忱、是眼光、是经验、是耐心等等等等,器材排不上号,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br&&br&相机发展很快,那些相机生产商为了不成为下一个止步不前的柯达,所以每年都在推陈出新,作为新手,别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把手头的家伙利用好才是正经的。&br&&br&&b&摄影不是时尚。&/b&&br&&br&&br&&br&&br&&b&【2.迷信参数】&/b&&br&&br&什么1.2大光圈、什么ISO 6400。这些只有在弱光条件下才有实用意义,而这些极端条件不是新手该考虑的问题。&b&当你在大白天能把照片拍好后再去考虑这些问题。&/b&大光圈的虚化效果确实美,但任何一种形式的美看多了总会腻。&br&&b&真正打动人心的是画面,照片的核心永远是内容而非形式。&/b&(关于这点第7节还会展开再说)&br&&br&此外,很多人看别人的照片后总会问这是用什么参数拍的,以为自己依葫芦画瓢也能拍出同样的照片。我以前也这样,但我没有一次真正实践过:遇到同类型的场面早忘了曾经看过的参数。这顶多只能让你获得一种拍摄思路:哦,原来还可以这样设定参数来拍照片;原来即使用这么小的光圈虚化程度也如此令人赞叹;原来这张照片曝光了30秒等等。顺手推荐一款chrome浏览器的查看找照片exif信息的利器:&a href=&/webstore/detail/exif-viewer/nafpfdcmppffipmhcpkbplhkoiekndc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XIF Viewer&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br&&br&&b&【3.不学后期】&/b&&br&&br&认为玩摄影就该忠于真实,不能作任何粉饰,否则就是弄虚作假自欺欺人。&br&抱有这种想法的人不是太天真就是太懒惰,无法理解的请实践如下虚构的例子,本人不承担因此引发的任何事件的任何责任。&br&你这么问问你身边的年轻爱美女性:“你干嘛每天早上起来花整整一个钟头自己的脸当画板折腾半天?你要是把这时间拿来看书该多有意义?不要欺瞒世人,你的眉毛颜色没那么深,你的眼袋一直是黑色的,脸色原本不仅泛黄,脸上还长了两粒粉红的痘痘。你这么个化妆自欺欺人把个普通凡人愣是变成个花仙子无疑是个弥天大谎,你是个爱骗人的坏女人。”她听完这些看她不抽你丫个满地找牙!看她不边哭边指着你的鼻子狠狠地骂:你个天杀的死没良心的!人家长得不标志碍你什么事?你是老娘的谁?你是我老公还是我老爸?就算你是我老公、是我老爸都管不了我这事!人家天天牺牲1个小时睡眠时间来增加点自信,赚你们这些死男人每人几秒钟关注、增加点回头率,给你造成什么样的伤害了?我花了这么大代价为市容做点贡献你不夸我也就算了,但有你这么一张嘴就血口喷人的吗?!”&br&&br&心有余悸之后我们再回归理性的摄影。摄影后期和女人化妆在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把上面的例子总结概括下:&b&对待作品进行后期这回事,对自己来说:能提高自己的水准,更加自信;对作品而言:是让每张照片都展示出它所能展示的最美的一面;站在观众的角度:是为了让他们看到美妙的作品,让他们提升对你的作品的关注度,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尊重,获得他们的认同和赞美。&/b&&br&&br&就像你去饭馆吃菜一样,你不会介意厨师加了什么料、加了多少料、其中哪些是抄袭别人家的,哪些是自家的祖传秘方。作为食客,你在意的只是这菜是否可口、美味,用料、手段统统不重要。同样的,对于欣赏照片的观众而言,他们在意也只是你的作品是否好看。&b&食客和照片欣赏者的奔头都是简单明确的,你干嘛跟自己死磕不去满足他们?&/b&&br&如果你哪天吃了几道菜后评论说:辣椒是天底下最不该加的佐料!咖喱是天底下最恶心的东西!今后再也别让我看到松花蛋!那么总会有个声音在安慰你:蛋定,你只是没吃到地道的料理,跟我来,我给你推荐一家……&br&&b&无节制的后期可以毁了一部作品,如浓妆艳抹的东施,但适当的后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b&&br&&br&当然,要区分“照片”和“图片”这两个词的区别。&br&我个人不主张用除Photoshop的“盖章”去污点之外的其他改变照片实质性内容的修饰(可以适当改变照片的明暗、对比、色彩、锐度等等,但不增减画面内容。但如果你实在有满脑子天马行空的想法和创意要把照片大刀阔斧的改成某种具有极强冲击力的图片,可以研究下“观念摄影”)。&br&&b&新手后期切忌过犹不及。&/b&&br&&br&还要记住一点:&b&做好&/b&&b&前&/b&&b&期工作将节省大量的后期&/b&。&br&这个前期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对焦准确没有跑焦(省得后期为焦外部分加锐化),光圈适当使主体全落在景深范围内且漂亮的虚化背景(省得用不自然的高斯模糊),曝光准确没有过曝的纯白或欠曝的纯黑(免得调节出曝光不自然的诡异照片),自定义白平衡得到相要的色调来烘托某种氛围(省得后期调色),自定义相机内的色彩鲜艳程度以及照片锐化程度等等。&br&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此可事半功倍。&br&&br&以上这些又同时说明一件事:早在你看到照片前相机就已经开始为你完成一部分后期处理,没有有些人渴望的“真实”照片存在。&br&ps,拍摄完一组后,尤其是拍摄结束准备关相机之前,记得把上述部分自定义的设置复位。&br&&br&&br&&br&&br&【&b&4.不学习&/b&】&br&&br&认为研究相机各种参数太枯燥,用M档太费劲还是auto档舒服,认为摄影靠天赋靠直觉,无需学习。&br&&br&相机需要调教的参数其实颠来倒去就那么几个:快门、光圈、焦距、ISO,以上四个是最最常用的需不时调整的参数。此外拍摄之前还要调校一下白平衡,如果不用M档还可能需要调下曝光补偿,特殊情况下还要改变下测光模式(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矩阵测光)。&br&把以上参数和名词的意义弄懂,对于经过九年制义务教育熏陶和经过高考轰炸的正常人来说,不算什么特别为难的事。一上手就翻翻说明书,会有新发现和新玩法,如连拍、倒计时拍摄、防红眼闪光灯预闪、后帘同步、多重曝光。弄懂这些只是基础、入门。&br&&br&想要提高的,再看看最经典的摄影教程:&b&《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b&,看完不仅算入了门,如果吸收得多实践得好肯定能出大作。这书比较贵,不过网络上的电子书铺天盖地。&br&&br&如果拿着单反还一直用auto档,不是懒惰就是在装B,还不如直接用傻瓜相机。&b&手动M档才是玩相机的乐趣所在&/b&(M档时需自定义快门、光圈,光圈按自己需求设置,快门配合光圈使画面曝光充分,查看是否曝光充分的依据是相机所提示的欠过曝线——电子模拟曝光显示。)。&br&如果为了抓拍没时间调参数,可以换成A档光圈优先。&br&如果觉得玩M档费力,&b&可以从A档光圈优先开始玩起&/b&。&br&单反与卡片机的照片相比,不同之处除画质外,最明显的区别是单反照片那千姿百媚的焦外虚化(正因此对焦一不仔细就容易跑焦),而虚化效果是由光圈决定的,镜头焦距、主体距离对此也有影响。&br&&br&&br&&br&&br&&b&【5.闭门造车,两耳不闻窗外事】&/b&&br&&br&想要提高,除看教程看大师作品外最好的方式是多与摄友交流,&b&多到摄影网站上看看别人的大作,同时分享下自己的照片&/b&。这样既能扩宽眼界,了解多样的摄影方式,开拓思路,学习后期技巧,同时也能通过对比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br&比较知名的网站有&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色影无忌&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蜂鸟网&i class=&icon-external&&&/i&&/a&,不过个人觉得这两个网站上的用户都有点大叔的感觉,拍出的多数是带有浓重纪实色彩的作品。我个人去的比较多的是国内的&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OCO&i class=&icon-external&&&/i&&/a&,近年来&a href=&/squar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网易摄影&i class=&icon-external&&&/i&&/a&发展得也不错。此外,国外也有很多好网站,比如&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lickr&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在网上交流的时候保持谦虚的心态,摄影玩多的人有时会比较自负,谁都不服,&b&别做太多无意义的争论,让作品说话&/b&,与其扯半天嗓子争天下第一不如上台打一架。还有些网站的氛围是为了“拉票上首页”而形成对摄友作品互相吹捧,对此类评论也别太当回事。&br&&br&&br&&br&&br&&b&【6.要多拍、多看】&/b&&br&&br&以上已经说了多学、多看,剩下的就是多拍。花几千块钱买来的相机不是为了让它躺在角落里慢慢折旧的。&b&对于数码相机,没有珍惜快门次数的必要。对待相机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用到坏、用到报废&/b&(个人花了4年时间才报废了一台相机)。那些摄影大师、大牛都是有一定拍摄量在那积累着的,熟能生巧,摄影也不例外,这唯有对天才是例外。&br&如果平时没时间经常出去扫街或外拍或旅游,那至少养成一个习惯,每天对不同的景物拍几张,坚持下来,效果将会十分可观。平时有活动外出也可以带上(朋友聚会、公司团队建设、参加婚礼、逛街等)。&br&执着的人、有心的人还会去多想想,拍摄一段时间之后&b&多总结、多思考&/b&,想方设法追求进步。&br&&br&&br&&br&&br&&b&【7.要重内容,轻形式】&/b&&br&&br&&b&玩摄影不是解数学应用题。&/b&&br&摄影有很多“口诀”,比如决定性瞬间、比如三分构图法、比如九宫格构图、引导线构图、强调各种对比等等,这些东西是有用,初学时是要琢磨琢磨,但融会贯通之后别用得太死板,别像写八股文一样处处讲究处处精确,要像张三丰教张无忌打太极圈一样,学习口诀之后要忘记口诀,无招胜有招。上述那些技法只是一部分好作品特点的简单高度概括,不适用于一切情境,按部就班应用了也不代表就能出好作品。&br&我一直认为,&b&摄影是在透过拍摄景色、拍摄他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情怀、情境,是一件感性的艺术品。&/b&&br&&b&一个普通人面对真正的大作,不会多想他是如何布光的、拍摄参数是怎么样的、构图是怎么样的,首当其冲的是这个画面的内容给你怎样的冲击或感动,其他的都是浮云。&/b&&br&&br&多说一句,一般人拍照片要么是拍纯粹的风景,要么是拍自己的亲朋好友。&br&如果有勇气把相机对准路边有意思的人、在风景里加一些应景的人,那么这张照片的情怀会增加许多。&br&拍人时,尤其是特写,学会抓拍到表情是一门学问。&br&&br&&br&&br&&br&&b&【8.厌倦拍摄】&/b&&br&&br&摄影是个爱好,当你对它提不起兴趣的时候,一定是在你身上发生了某种变化。可能是你觉得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了,那就背上包去旅行;可能是学习太忙、工作太累,那就暂时把相机收一下,等待下次再按快门;可能是你拍了太多的照片却没来得及处理,成了负担和累赘,那就挑少量出彩的照片去处理其他的微调或不处理。&br&当你闲下来的时候,再去看看别人拍的大作,一旦对作品产生共鸣,你的兴趣就可能又提上来了。&br&&br&&br&&b&摄影不仅是门技术,也是一项艺术,更是一种生活情怀和生活态度&/b&;因为手握相机,或者是习惯了摄影视角,你变得更加注重观察场景和留意细节,变得更擅长从繁杂的视野里挑选出那惊鸿一瞥,寻找到一个惊艳的观察角度,在平凡的生活场景里发现那被人忽略的一小片美好的画面、捕捉到那昙花一现的美妙瞬间,让你赞叹:啊!生活真美好,自己能用相机把它定格下来真是件幸福的事情。把这份美好发布出来分享给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获得共鸣,那会给你带来成倍的满足。&br&&br&&br&&br&&br&&b&【9.新的领域】&/b&&br&&br&当你觉得自己的水平进阶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或者当你快对相机失去兴趣的时候,可以尝试玩玩新的东西:&br&&br&&b&[外接闪光灯]&/b&:摄影是光与影的艺术,用灯是另一门有趣而广博的学问。原厂的灯比较贵,手头差钱的话可以先从国产的永诺开始,不过要选择可以自动调整输出光量的带TTL功能的闪光灯。推荐一个学习闪光灯的网站:&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闪博卓识&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胶片]&/b&:容易中毒容易痴迷的一种东西,那是数码一直在模仿却从未达到过的领域。一台二手胶片相机比数码单反相机成本低廉得多,而且部分数码镜头可以通用,就是胶卷投入比较昂贵,所以在用数码练手到一定出片率时再作考虑。二手相机可以在蜂鸟等摄影论坛的二手交易区或淘宝上买到(在这里二手镜头市场更活跃,因为性价比比全新镜头高很多),豆瓣上也有少量信息;胶卷的购买、冲扫洗都可以在淘宝上解决。&br&&br&贴几张未后期的胶片,感受一下它和数码的差异&br&&img src=&/0dc206e7dbadd101b79d69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39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0dc206e7dbadd101b79d69_r.jpg&&&br&&br&&br&&br&第一次在知乎码这么多字,暂时就想到这些,想到其他内容时再补充到原文&br&&br&&br&==============================分===割===线=============================&br&&br&支持的朋友真多,多谢哈~ &br&虽然想到些什么仍会不时加到原文中,但有一些东西还是想着重拎出来让大家都注意到。&br&色影无忌上的一篇文章:&a href=&/thread--1-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构图的力量】――探讨摄影构图中的加减乘除法则&i class=&icon-external&&&/i&&/a& ,&b&这篇文章给我带来很大启发和帮助,相见恨晚。如果你现在看得没感觉,那就再多拍一段时间再来看,一定会有收获&/b&。鉴于无忌原帖里的照片已失效,又在别处找了个转帖:&a href=&/content/11/728_.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转帖:构图的力量&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最后,从poco处看来的一篇文章&a href=&/special_topic/topic_id-15687.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给职业摄影师做助理所学――谈职业与业余的差距&i class=&icon-external&&&/i&&/a&,&b&以下把职业和业余的作品对比贴出来,大家感受下差距在哪,想想除了器材外,怎么去提高&/b&(ps,那位职业摄影师用的相机是尼康D200)。&br&&br&&img src=&/a4b9ce05b5f4b5d9ec416d0_b.jpg& data-rawwidth=&673& data-rawheight=&8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3& data-original=&/a4b9ce05b5f4b5d9ec416d0_r.jpg&&&br&&img src=&/a538e213de0e4bee667a81a5fa560c8a_b.jpg& data-rawwidth=&673& data-rawheight=&8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3& data-original=&/a538e213de0e4bee667a81a5fa560c8a_r.jpg&&&br&&img src=&/654ac41030dce8bbcd5dd97fdf860e1c_b.jpg& data-rawwidth=&673& data-rawheight=&9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3& data-original=&/654ac41030dce8bbcd5dd97fdf860e1c_r.jpg&&&br&&img src=&/da41bf54da6140e8cdcea_b.jpg& data-rawwidth=&673& data-rawheight=&5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3& data-original=&/da41bf54da6140e8cdcea_r.jpg&&&br&&br&.
啰哩啰嗦说了很多,为节省时间,在前面列个目录,请大家挑感兴趣的看。没时间的请直接看文中的黑体字1.过分看重器材,互相攀比2.迷信参数3.不学后期4.不学习5.闭门造车,两耳不闻窗外事6.要多拍、多看7.要重内容,轻形式8.厌倦拍摄9.新的领域10.分割线补充…
5k以下的选择,微单单电高端卡片一起说了:&br&------------------------------------------------------------------------------------------------------------------------------------------&br&&b&一、购机前你应该知道的&/b&&br&1、请从自己的预算和需求来考虑购机,各品牌采取的是差异化竞争,3k可能我推荐索尼,5k可能又是富士了。&br&2、同一级别的器材虽然有差异,但基本都在一个档次的,比如各家的入门套机都差不多,满足于套机的就按自己的喜好买就行,只有考虑升级发展的才需要研究各家镜头群和系统搭建问题。&br&3、个人觉得镜头对画质的影响重要得多,当你对照片画质不满意,应该先考虑镜头的问题。&br&4、入门器材的差异,远小于前期和后期对照片效果的影响。&br&------------------------------------------------------------------------------------------------------------------------------------------&br&&b&二、不可换镜头相机&/b&&br&(一)定焦相机&br&如果觉得手机拍照就够用了,但希望画质更好一些,可以考虑定焦相机,如尼康Coolpix A,5500元,理光GR,4000元,富士x100s,5500元。&br&(二)变焦卡片机&br&不是每个人买相机都想去拍大片获奖出版的,大多数家庭用户只想要个“能变焦的手机”,画质嘛够用就行。各家长期以来生产的卡片机一直都是1/1.7的感光芯片,画质还是很勉强。2012年,索尼推出1英寸cmos的卡片机rx100,其轻巧的外形和强大的性能让人颠覆了对卡片机的传统印象,被称为“神机”,两年即推出了三代,每一代都有相当的进步。对于旅游和家庭记录来说,这台机器已经足够好了,你去买可换镜头的相机(不管是微单还是单反)却只配套头的话,还不如这台RX100。但近来听说该机子出现了“震动门”,我没时间关注原因和后续处理,不懂解决了没有。&br&&br&rx100之后,松下于2014年9月推出了LX100,cmos提升到约1.2英寸/等效焦距24–75 mm/最大光圈:F1.7 - F2.8/镜头光学防抖/对焦点:49/92.1万3英寸TFT-LCD触摸屏/276.4万点EVF&br&/快门:最快1/16000 sec/连拍:11.0 fps/Wifi / NFC/支持4k视频,这些参数都是领先或者是当前旗舰机才拥有的功能,可以说是rx100完美的替代。&br&&b&强烈推荐大家关注这台机器,它几乎能满足入门人士的所有需要。&/b&&br&&br&变焦卡片还有佳能的G1X M2,1.5英寸CMOS,24-120/2.0-3.9镜头,看参数也还可以,但看网上的片子没感觉有多少兴趣,所以关注较少。&br&------------------------------------------------------------------------------------------------------------------------------------------&br&&b&三、可换镜头相机&/b&&br&&br&1、索尼微单&br&索尼微单三个特点:1、底大,和70d等单反一样的APS-C画幅的感光元件;2、方便转接,很多单反用户都喜欢买来转接原有的镜头来实现双机共用,或者可以购买一些老镜头来玩;3、索尼和蔡司合作推出了光学成像优异的自动蔡司镜头(当然小贵)。只想买套机的用户买索尼就行了,因为整体均衡,而且专营店多容易买到,但想玩得稍稍深入一点,抱歉,索尼没有中端镜头给你,要么白菜价的套头,要么高大上的蔡司头。&br&当前入门之选:a套机3000元不到,加个50 1.8定焦或者55-210,5000元左右。有180度翻转屏方便自拍。&br&更好的机身是A6000,对焦据说提升很大,有evf取景,有利于在阳光下取景和省电。想玩得比较深入的用户,建议A+e16-70,一机两头,13k,比较轻便均衡的高素质方案。&br&&br&2、奥林巴斯和松下的M43系统相机&br&M43系统缺点是底相对小,约为APS-C的一半左右,在光比大、环境复杂的场合,后期宽容度差一点,但这点对新人没多大问题。&br&但m43是个成熟的系统,从低端到中端到高端到特色一应俱全,本人是m43用户,从来没觉得m43比其他相机差多少。&br&m43机身我推荐EPL5和gm1中选一个,都是2k-2.5k这样,当然文青和不差钱用户一定要EP5,3k多,五轴防抖逆天啊。&br&镜头,M43的特点就是有物美价廉的定焦:松下14 2.5,松下20 1.7,奥林巴斯45 1.8,这三个镜头价格都在1k-2k之间,满足了风景、人文、人像三个常用焦段。另外买机身的时候选奥巴的14-42 ez套头来挂机,这个头很小很漂亮,画质也不错,重要的是加个附件能当半个微距头,拍花花草草最好了。&br&M43系统还有很多高大上的东西,性价比不高,不推荐给入门用户了。&br&&br&3、富士&br&富士的传感器是独家的,只用在自家相机上(x-a1没用),其独特的排列方式可以杜绝摩尔纹,但画质我认为应该和其他传感器区别不大。&br&&b&M43有物美价廉的定焦,而富士有物美价廉的变焦。&/b&18-55mm/2.8-4淘宝价格2k多,最大2.8的光圈,虽然不是恒定,想想其他厂的恒定2.8变焦要多少钱啊。富士的定焦都性能优异,但和物美价廉没什么关系了。富士也支持转接,可以手动使用老镜头。&br&富士和柯达是胶片时代两大胶卷和冲印商,富士的色彩调校非常的出色,相比其他厂家的毛胚房(机内简单处理),富士算是精装房(机内深度处理),用好了之后可以节省很多后期的时间。也许有些用户不喜欢相机越疽代苞,不要紧,使用RAW格式就好了。&br&富士的缺点:对焦虽然一直号称进步,但目前只有X-E2和X-T1这两台高端机比较好,入门机如X-A1、X-M1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指的是运动对焦,一般的风景花草和摆拍还是没问题的)&br&对于富士,我推荐18-55mm/2.8-4这个镜头,然后机身按自己的预算来买就行,一机一镜足矣。&br&&br&4、其他&br&宾得K01+18-55WR,很便宜,和宾得K5同样的感光芯片(这块芯片在评测中曾排名截幅单反的第一),兼容宾得系统的镜头,18-55wr是各大厂中最厚道的套头,做工和画质都不错,宾得的色彩也是有口皆碑,缺点一个是外形我不喜欢,二个是尺寸相对其他微单大了好多。&br&要记住的是,市场上的k01套机18-55镜头不是防水版的,一定要那个防水版的18-55wr,价格不差多少,但做工用途提高好多。&br&&br&佳能E0S-M,2500元,和佳能650d差不多的水平吧,如果是佳能用户,因为可以共用镜头(需要一个接环)可以考虑购买。单独买这个的话,感觉现在的镜头只是凑齐了焦段,够用,但谈不上好。&br&&br&尼康J1,2000元,我了解不多,据说对焦特别强,但只有1英寸的底,个人不喜欢。&br&&br&三星,机型没太关注,外形和价格有优势,相机性能和画质不差的,日本的相机靠垄断维持了相当长时间而已,一些技术已经受到其他厂商的挑战了,特别在手机领域。&br&------------------------------------------------------------------------------------------------------------------------------------------&br&我认为适合新人的相机是这样的:&br&1、花费不多,数码产品更新太快,够用就好,别太想一步到位。&br&2、轻便、自己喜欢,这样才能让你喜欢用、随时用,如果跟风买套傻大粗的单反,然后嫌重限麻烦基本不用,那不是钱白花了?&br&3、容易操作,微单有很多入门单反没有的功能,放大对焦、触摸对焦等,提高了出片率,这点非常重要,让自己有兴趣、有信心的去深入练习。这方面索尼和奥林巴斯/松下都不错。&br&4、最好有微距功能,平常人一年也没几天去拍风光大片,有微距的相机可以在闲暇时刻拍拍路边的花花草草和静物小品,也是一种锻炼。&br&5、直出色彩好,不需要复杂的后期,这方面奥林巴斯、富士不错。&br&&br&一般人买相机,只是为了拍出满意的照片,并不是要拿去参赛出版或者去和其他机子放大到100%进行比较;用几倍的价钱追求全幅带来的景深变化和画质提升只对少数人有意义,更何况,画质只是衡量作品的一个标准之一,主题才是作品的灵魂和核心。&br&&br&相机的功能日益强大,很多以前摄影师苦练的技术已经逐步被相机功能代替,用好手中的器材,一样能够拍出高质量的作品。&br&-----------------------------------------------------------------------------------------------------------------------------------------&br&&b&本文有个人感受也有网络摘录,错漏难免并带有个人倾向,请谨慎参考。&/b&&br&&b&感谢各位在评论中指出本文错漏的各位朋友!&/b&
5k以下的选择,微单单电高端卡片一起说了:------------------------------------------------------------------------------------------------------------------------------------------一、购机前你应该知道的1、请从自己的预算和需求来考虑购机,各…
来些干货。&br&作为常年关注国外摄影师作品的摄影师,表示社区不一定非要去混,但是大师的作品要多去看看,多思考他们是怎么构思,怎么用光,怎么指导动作的,会很有收货~&br&这里是一部分,其他的还在慢慢整理中~&a data-hash=&3d9b1a22f5ee6eaaabe8237b& href=&/people/3d9b1a22f5ee6eaaabe8237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嘿呀& data-tip=&p$b$3d9b1a22f5ee6eaaabe8237b&&@嘿呀&/a&&br&&br&&p&1. Fred Stein &a href=&/256babkt0qovmfulrtncznghbu3ft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red Stein&i class=&icon-external&&&/i&&/a&&br&德国犹太人摄影师
纪实人物肖像 &/p&&p&2.Joey L. &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Joey L.&i class=&icon-external&&&/i&&/a&&br&棚拍肖像 环境肖像 人造光源 [电影KILLING LINCOLN剧照摄影师]&/p&&p&3.Stuart Miller &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tuart Miller Photography&i class=&icon-external&&&/i&&/a&&br&时尚产品 时尚人像 澳大利亚摄影师&/p&&p&4.Ciril Jazbec &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hotographer Ciril Jazbec&i class=&icon-external&&&/i&&/a&&br&斯洛文尼亚摄影师
纪实摄影 新闻摄影 环境肖像&/p&&p&5.Jean-Baptiste Mondino &a href=&http://mondino-update.net/_themes/update/index1.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ondino&i class=&icon-external&&&/i&&/a&&br&法国摄影师 时尚人像&/p&&p&6.Hidiro Nicolas Hidiro &a href=&/index.php?home=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 class=&icon-external&&&/i&&/a&&br&法国摄影师 时尚人像&/p&&p&7.Thierry Le Goues &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ierry Le Gouès&i class=&icon-external&&&/i&&/a&&br&铁励·雷构思 法国知名时尚摄影师 前卫现代风格&/p&&p&8.Alex Andrewein Berger &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tudio Alexandre Weinberger&i class=&icon-external&&&/i&&/a&&br&法国摄影师 环境肖像 时尚人像 用光很棒&/p&&p&9.GILLES-MARIE ZIMMERMANN &a href=&/index2.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ILLES-MARIE ZIMMERMANN PHOTOGRAPHY&i class=&icon-external&&&/i&&/a&&br&法国摄影师 时尚环境肖像 动作指导很到位 【大师级别】&/p&&p&10.Michel Perez &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 class=&icon-external&&&/i&&/a&&br&德国摄影师 杂志封面 时尚人像&/p&&p&11.Denis Rouvre &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enis Rouvre
. Photographe&i class=&icon-external&&&/i&&/a&&br&法国艺术家 性和裸体 棚拍肖像 COSPLAY【点大赞好吗】&/p&&p&12.Fred Meylan &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RED MEYLAN PHOTOGRAPHY&i class=&icon-external&&&/i&&/a&&br&法国时尚摄影师 环境肖像 很有想法的摄影师&/p&&p&13.Vincent Dixon &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Vincent Dixon&i class=&icon-external&&&/i&&/a&&br&创意广告摄影 非常优秀的环境肖像摄影师 【大师级别】&/p&&br&&p&——————————————————————————————&/p&&p&PS:兄弟们,只收藏不看是没有用的哦~&/p&
来些干货。作为常年关注国外摄影师作品的摄影师,表示社区不一定非要去混,但是大师的作品要多去看看,多思考他们是怎么构思,怎么用光,怎么指导动作的,会很有收货~这里是一部分,其他的还在慢慢整理中~1. Fred Stein 德国犹太人摄影师
&b&&a href=&http://iphoto./blog/stati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摄影初学者挑选相机的常见问题 FAQ&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数码相机一次次降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摄影的行列,照相器材还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领域,并非简单的参数比一下高低就可以知道好坏,很多朋友往往了解了好久还没弄清孰优孰劣,在购机前踌躇半天拿不定主意,我收集了被问的最多的一些问题,在这里集中解答一下,希望对新人有帮助。&br&&br&&br&&br&&b&高端相机拍出来的照片肯定比低端相机好吗?&/b&&br&&br&我被问最多的问题之一:你用的什么相机镜头?&br&似乎大家默认着照片好坏与相机级别之间某种必然的关系,果真是这样吗?&br&摄
影已经有了两百年的历史,“真实”地记录了这个世界的发展里程,也流传下来许多经典的摄影作品。就器材水平而言,几十年前甚至更早的器材是无法与今天相提
并论的,当年大师们使用的“顶级器材”,在指标上还不如今天许多入门级的器材,没有一个大师是因为器材成就的,作品好坏与否和器材并没有多大的关系。&br&影
响一张照片的首要因素是被摄体,在西藏拍照,不管是单反还是小相机都是蓝天白云,拿城市里拍的天与之相比,本身就没有可比性,更和器材无关。其次是拍摄者
的水平,同样一起去西藏,有的人拍的好,有的人拍的差,但是拍的好的人未必就使用更好的相机,这更多关乎摄者的水平。要真的比较器材的差别,那只有在同样
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同样的人,取同样的景色,用不同的器材,方能看出两者的差别。&br&拍照的瓶颈是人,而不是器材。&br&&br&&br&&br&&b&没有后期过的照片才是真实的照片,才是真水平吗?&/b&&br&&br&我的博客里被问次多的问题之一:这照片有没有后期过?&br&对严肃的摄影者来说,每张照片都需要后期。&br&数
码时代的后期技术相当于胶片时代的冲洗胶片。不同的冲洗方法可以让同一张胶片冲出来的照片看起来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胶片时代的摄影师都是自己冲洗胶片的,
以确保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进入数码时代,我们用photoshop等后期软件代替并扩展了胶片的冲洗过程。为什么我们可以允许冲洗技术而不容忍后期技术
呢?&br&有人会说,后期的照片不真实,色彩哪有那么艳啊?那你可曾知道,所有的小相机都在相机内部设立了照片处理程序,一张照片拍好会立即调整色彩加艳丽,加锐度,最后再生成jpg照片,这个过程也是一种后期,而且是你无法选择的后期,你会觉得用小相机直接拍出来的照片不真实吗?&br&啰嗦了这么多,只是想说明一个观点:后期只有程度的不同,没有绝对的有、无之分。&br&&br&&br&&b&像素越高画质就越好吗?&/b&&br&&br&由于一直以来厂商和媒体的误导,很多人认为像素等同于画质。&br&顶级单反相机尼康D4s的像素为1623万像素,而入门级单反D3300的像素为2478万像素。&br&D4s现在售价4万人民币,D3300售价3千人民币,如果像素等同于画质,难道顶级单反D4s的画质还不如入门级单反D3300?&br&显而易见,如果他们的画质相同,那么尼康公司早就倒闭了。&br&像
素就像电视机屏幕的大小,像素越高屏幕尺寸越大。当电视机很小的时候,比如14寸的电视机,我们发现大尺寸的电视机看起来很爽,当我们的电视机超过三十寸
的时候,我们发现,电视机上的画面粒子已经开始变粗了,当我们的电视机尺寸增加到五十寸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传统思维里觉得电视机越大越清楚的思维真的
要改改了,因为除非我们的客厅很大,坐的很远看电视机,不然的话,已经可以看到电视机上一片一片惨不忍睹的“马赛克”了。电视机大了以后为什么画质变粗?
因为信号的分辨率并没有随着电视机尺寸的增加而提高,相机也一样,感光元件CMOS/CCD的大小不变,只是增加像素的多少,不但对画质没有什么实质性的
提高,而且由于照片尺寸大,让你看起来觉得“粒子更粗了”。&br&对于普通消费者,平时在电脑上看照片,如果图片质量过关,300万像素就足够了,打印
5-8寸的照片,500万像素也足够了,即使你想把照片打印成婚纱照那么大 ---
30寸,1200万像素也够了,如果你没有更大尺寸和细节的输出需求,那么更多的像素并不能给你带来画质的提升,相反,更多的像素要求你有更大容量的存储
卡,更大容量的电脑硬盘,以及更快的电脑(不然打开和处理照片的速度会很慢)。&br&高像素不等于高画质,对于像素,够用就好。&br&&br&&br&&b&变焦倍数越大越好吗?&/b&&br&&br&普通用户对“变焦倍数”的概念理解往往是“可以拍多远” -- 变焦倍数越大,可以拍的越远,普通消费者往往觉得拍的越远相机(镜头)就越专业、越高级。&br&在单反世界,由于镜头是可以更换的,所以要拍远的东西,只需要换长焦镜头即可,并不存在拍得越远越高级之说。不但如此,单反镜头里高倍变焦镜头,基本都是网友俗称的“狗头”。这是因为在光学领域,变焦倍数和镜头成像的关系是:变焦倍数越大,则成像越差。因此好的单反镜头(网上俗称“牛头”)都是变焦倍数小于等于3倍的,而10倍甚至更大变焦的镜头,被网友称为“狗头”。&br&对于变焦倍数,两个世界的衡量完全是不同的。&br&&b&&br&&br&有了防抖镜头/机身,我就不怕抖动而糊掉了吗?&/b&&br&&br&很多朋友认为我的照片拍虚了是因为抖掉了,所以糊了,是不是只要相机(镜头)有防抖功能,就不会因为手抖动而糊掉了?&br&要明白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一个基本概念:&a href=&http://iphoto./blog/stati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安全快门速度&i class=&icon-external&&&/i&&/a&。&br&手持相机拍摄的安全速度原则:安全速度是焦距的倒数,如果使用35mm镜头,快门速度不得低于1/35秒,使用200mm镜头时速度不得低于1/200秒,否则图片就可能糊了。&br&知道了这个规律,就很容易明白,由于平时我们拍照手始终或多或少是有抖动的,“拍糊了”是因为光线太暗了让快门速度达不到安全快门速度导致的。防抖功能,就是让我们可以在低于安全快门速度的情况下,拍清晰照片。&br&那么,首先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在光线足够的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防抖。什么是光线足够呢?我们可以粗略的认为白天的室外基本都是光线足够达到100mm焦距以下的安全快门的,而天气不好的清晨和傍晚,夜景拍摄,室内,则是较常见的光线不足的场景。&br&目
前尼康佳能索尼几家公司最新的防抖技术号称可以降低安全快门四档左右,例如,200mm焦距的镜头,安全快门为1/200秒,在打开防抖的情况下,200
13,在1/13秒的快门速度下仍旧有一定概率可以拍清楚,而我们知道按照正常的经验,这个速度远低于安全快门,普通手持几无可能拍出清晰照片。&br&通过以上知识,我们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防抖功能只能够在特定场景抵消部分的抖动,而不是完完全全的“防抖”。例如上面举的例子中,如果快门速度低于1/13秒,那连防抖也无能为力了,而我们平时室内、夜景的光线强度,曝光时间常常低于1/10秒,甚至几秒十几秒,很多朋友平时手持拍夜景糊了,或者室内拍人糊了,想借防抖功能就能拍清楚,我想说:还是很难。&br&总结一下: 防抖功能只是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可以提高手持拍摄清晰的成功率。光线强 – 例如白天 --则我们不需要防抖也可以拍清晰,光线太弱 – 例如夜景 -- 则有防抖仍无济于事。&br&&br&&br&&br&&br&&b&全幅&/b&&b&和半幅&/b&&b&区别?全幅是未来的方向吗?&/b&&br&&br&想购买单反的朋友肯定看到过全幅和半幅的讨论,那究竟全幅和半幅指的是什么呢?&br&我们知道,目前的数码单反相机,从光学原理上来说和传统胶片单反还是一样的,只是将原来的感光部分的胶片换成了电子感光元件CMOS或者CCD。&br&全幅和半幅指的就是电子感光元件(CMOS / CCD)的尺寸。&br&全幅的电子感光元件的尺寸和传统135胶片一样大,也就是24×36mm。&br&半幅的尺寸约为23.7×15.6mm,或称之为APS-C画幅。&br&&br&从表面上来看,两者就是感光元件尺寸的不同,而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全幅和半幅具体区别在哪里?&br&&br&1. 价格上,半幅有明显优势;&br&2. 尺寸重量上,半幅更轻便,也有明显的优势;&br&3. 镜头群上,两者各用不同镜头群,谈不上哪个更有优势,如果一定要说优势,我觉得还是半幅略有优势,因为半幅的机身半幅镜头全幅镜头都可以用,而全幅的机身只能用全幅的镜头;&br&4. &a href=&http://iphoto./blog/stati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景深&i class=&icon-external&&&/i&&/a&上,全幅相机的景深更浅。由于我们平时既需要大景深,也需要浅景深,所以这点而言,也很难说孰优孰劣;&br&5.
在画质上,全幅具有一定的优势。具体细看一下这个优势,首先是大幅打印时细节的优势,这对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并无太大意义,因为我们平时极少打印30寸
以上的照片细看,而打印普通照片或者在电脑上看,两者很难看出区别。其次是更好的高感画质。高感在一些特殊的场景下对拍清晰照片非常有帮助,例如拍剧院表
演、婚礼舞台等,以及拍体育运动,如篮球、赛车等。如果我们不是专业的体育摄影人员,如果我们也不是靠婚礼摄影或者舞台摄影吃饭的,那么平时旅游、聚会、
人像等大部分的照片还是用低感光拍摄的。&br&&br& 人都有对“更快、更好、更高”的追求,这无可厚非。如果达到这样的目标是没有代价的,我们当然不会拒绝;如果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就需要恰当的权衡。不花钱的东西人人都会白拿,要花钱买的东西就需要好好地考虑一下,生活的常识同样适用于对现在的话题。&br&&br&结论:除非你对高感画质有急切的需求并愿意为之付出高昂的代价,不然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半幅相机已经足够。&br&&br&有人看了很多资料,可能会问,虽然全幅贵,但是全幅不是以后主流的方向吗?&br&我想说,今后的主流方向不会是全幅,而是小型化的相机。&br&&br&总
体上看,相机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小型化的过程,现在广泛应用的135系统是更大的120系统被革命后的产物。随便看一眼大家手中“好一点”的器材,不
难发现,小型化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就胶片系统而言,也在进行着小型化的努力,APS就是其努力的结果。如果不是数码大潮的冲击,APS在今天或许已经
形成了一定的气候。&br&&br&数码系统的发展轨迹却似乎是相反的,从小体积起步,然后努力向大发展,在许多人眼中,“全幅”似乎是近一时期的终极目
标。这似乎与小型化的追求背道而驰,却也不难理解:初期因为技术的局限,CCD实在是太小了,许多指标无法满足基本的需求,CCD的大型化也就自然地成为
这一时期的首要任务。随着电子感光元件和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半幅的相机的画质已经越来越接近甚至超越普通消费者的需求,继续发展全幅,就像对高像素的盲
目追求一样,仅仅是对市场误解的一种迎合。&br&&br&
2007年尼康推出全幅顶级相机D3,当大家看到D3拍的教堂内婚礼样片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的感叹:原来ISO3200也是可以用的!D3将大家对相机
高感画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认知。很多朋友也因此对全幅画质产生了崇拜甚至痴迷的态度。但是仅仅时隔三年,2010年,尼康推出的半幅相机D7000高
感画质就已经接近D3,而低感画质更是超越了D3。飞速发展的技术不断的冲击着我们思维世界里的条条框框,大家在兴奋之余,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我们到底需
要多少高的可用ISO?&br&&br&我曾经做过实验,ISO3200的情况下,如果有2.8的光圈,那么基本人眼可以看得到的光线都可以手持拍下来了
这是一个伟大的质变点,也就是说,如果相机的高感画质在ISO3200下可以用,那么我们如果平时不是特别苛求画质的话,都可以不用带着三脚架了!以此推
断,如果ISO6400也可用,手持拍夜景会很轻松,如果ISO12800也可以用,那么即便上狗头依然可以手持拍夜景,而ISO12800以上,则对普
通消费者来说意义就不大了。因此,将相机的可用ISO提高到的范围里,大家还是愿意为其踊跃买单的,但是过了12800,系统的瓶颈
已经消除,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更需要的是一个更小,更轻便的相机。按目前相机系统的发展速度,要实现这样的画质性能也并非天方夜谭,相信并不需要太久时
间,我们就会看到这样的半幅相机,到时候,我们还会坚持追求指标更高的全幅,还是选择更便宜,轻便,灵巧的半幅相机呢?&br&&br&2010是微单和
单电相机让索尼大出风头的一年,越来越多的朋友初次购买开始选择更为小巧的微单和单电,虽然这类产品才刚刚上市不久,即便他们还很不成熟,还有那样这样的
缺点,但是他们已经像世人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也代表了小型化相机未来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我看来,由于数码感光元件的潜力比胶片要大,所以半幅的相机
应该可以完全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求了,今后的相机的发展方向,无反光板的半幅相机依然会是比较主流的产品,因为它可以满足人们对高ISO,对画质的需求,
另一条可能更为主流的产品线应该是尼康新推出的2.7X左右画幅的可换镜头小相机,因为它满足了另外一个质变点:装上镜头可以放口袋里。这两年索尼推出的
RX100系列,也用了类似大小的感光元件,而且集成镜头,机身完全满足放口袋里,画质已不输几年前的入门单反,非常适合大部分普通消费者。至于全幅,今
后会像以前的中画幅,大画幅相机一样,只由少数对大画幅输出,或者是极高的ISO画质有特殊需求的朋友使用的小众产品。&br&&br&全幅系统应该在未
来几年受到一定的追捧,某些有全幅情结的人可以得到相当程度上的满足,但他们很快将发现自己手中的大家伙并没有特别的优势,别人手中的
APS或2.0X系统照样能拍出相同甚至更好的片子(器材条件相近的时候,技术水平的差别就会明显的表现出来),这时候再主动地抛弃“全幅”也不是不可能
的事情。话说得有些绝对,但过分追求器材的人往往不会有太高的水平,这种推论也算是合理的。人人都希望娶一个美女做老婆,但真正娶回家之后却发现并非完全
是自己期望的结果,甚至还可能离了之后再娶一个不漂亮的。追求是一回事,追求到手之后就是另一回事了。&br&&br&其实对绝大多数初学者而言,全幅和非全幅的比较还没有单反(包括微单)和小相机的比较来的更重要。前者更容易拍出背景模糊的浅景深效果,而后者更为轻便,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a href=&http://iphoto./blog/stati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你需要单反相机吗&i class=&icon-external&&&/i&&/a&?》&br&背景模糊听上去很诱人,但是联系到你一直要带着个大家伙就没那么有吸引力了,不使用背景模糊的手段,同样可以拍出很不错的照片,而小相机可以放口袋里这点却是极为实用的,所以对大部分人而言,小相机是比较合适的选择。&br&要知道,相机的体积和使用的频率是成反比的。什么样的相机买的最值得?不是性价比最高的,而是你最愿意使用,用的频率最高的。&br&对于小相机,我推荐索尼的RX100系列,根据预算可以选择3代或者1代。&br&&br&&b&新手买相机应该选什么品牌?尼康 or 佳能?&/b&&br&&br&目
前生产单反的厂商主要有 Nikon, Canon, Sony, Pentax, Olympus, Panasonic, Sigma,
Fujifilm。对于新学习摄影的朋友我一般推荐Nikon或者Canon,一是因为尼康和佳能占据的市场份额最大,大约各占40%左右的份额,相机有
什么问题,很快就会被用户发现并改正,二是因为这两家公司拥有最全面的镜头系列,其他镜头厂商推出新镜头的话首先都会推出Nikon和Canon卡口,单
反是个系统,镜头全、用户多,也意味着整体成本的下降。&br&&br&不少朋友纠结于到底选尼康还是佳能呢?首先,对于新入门的朋友来说,不管选哪个品牌的入门机型,都完全可以满足需求了。
不少朋友可能会听说尼康和佳能的成像风格不同 ---
“佳能更适合拍人像,尼康更适合拍风景”,“佳能的定焦、尼康的变焦”,“佳能的长焦,尼康的广角” ---
是的,他们的成像风格的确有差异,但是目前差异在变小,数码时代,成像风格的差异完全由于后期的强大而模糊化了,一张照片,完全可以根据你自己的需要后期
成佳能风格或者尼康风格的。况且,尚未入门,何谈风格!&br&&br&很多朋友希望买比入门机型好一点的机型,能够保证一段时间内不被淘汰。这样的想法
是不可取的。数码相机领域是个日新月异的领域,其发展速度甚至比芯片还快,
当然跌价速度也是一样快。目前的任何一款入门单反放到5年以前都可以算是石破天惊之作了,我们买了超出自己需求的相机,只能是让其多余的性能和功能随着时
间迅速贬值。所以说,买符合自己需要的相机,用好自己的相机,才能体现价值。&br&&br&还有一个比较实际的选择方法是看看周围的朋友用哪门的比较多,如果大家都用佳能,又愿意相互换换镜头使用,那么选择佳能就是个不错的选择,反之亦然。&br&&br&如果周围玩摄影的朋友不多,让我来推荐的话,我推荐尼康,因为这两年尼康出的入门机型画质都要比佳能的好,并且入门镜头画质也好于佳能的。目前我认为性价比比较高,合适初学者的入门单反是尼康的D5300配上18-105VR镜头。&br&&br&&br&&b&有无机身马达是否重要?&/b&&br&&br&对于挑选尼康入门机型的朋友来说,很容易碰到的一个问题是:尼康的入门机型D3X00系列和D5X00系列没有机身马达,这关系大吗?&br&很多网上的测评都说,没有机身马达,配镜头有限制,更有网友将其称之为“太监机”,这样的说法是不妥当的。&br&应该说,不具备机身马达,并不等于不能配没有马达的镜头,只是这些镜头装在上面只能手动对焦。&br&&br&很多人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可能被一句“没有机身马达,会有相当多的镜头不能配”给镇住了,到底这个“相当多”对我们有多大的影响呢?&br&就
目前而言,带对焦马达的镜头群已经全面覆盖高中低端,完全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不具备镜头马达的老镜头全都是胶片时代留下的镜头,新出的镜头全部都带有对
焦马达。胶片时代的老镜头,特别是广角镜头在数码单反上表现并不理想,而新的镜头都对数码特性进行了优化,所以就实用而言没必要盯着老镜头不放。&br&对于大部分朋友来说,配个1~3支镜头也就足够平时使用了,那些“不能配的镜头”,纵使再多,又有何干?&br&&br&那么,哪些人需要真正考虑下有无机身马达的问题呢?&br&1. 如果你是一个器材爱好者,购买单反相机最大的乐趣在于把玩各种各样的镜头,特别是老镜头。那么,没有机身马达的机身真的不适合你,并且,你需要一个至少D7000档次的机身,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兼容“老镜头”。&br&2.
如果你是一位胶片时代走过来的老摄友,手里拥有大量的尼康老镜头,舍不得出掉,那么,没有机身马达对你也影响非常大。由于胶片老头都是全幅镜头,为了保证
他们都可以发挥余热,你必须配一个全幅机身,那么至少是D610了,从理性来说,这并不见得合算,不过人是感情动物,舍不得那些镜头,往往都是对他们怀有
深厚的感情,所以这样的选择,就留给每个人自己去权衡吧。&br&&br&结论:对于手里没有老镜头的新人来说,有没有机身马达并不重要。&br&&br&&br&&b&入门镜头的焦段如何选择?定焦 or 变焦?&/b&&br&&br&单反镜头可分为两类,一是定焦镜头,二是变焦镜头。定焦镜头光圈大,成像好,变焦镜头光圈小,成像相对稍差。&br&&br&对于初学者来说,第一支镜头应该购买变焦镜头。原因很简单,变焦镜头取景方便。很多人会说定焦镜头光圈大,定焦镜头画质好,但是别忘了,定焦镜头取景不如变焦方便,当你用变焦镜头可以拍到,而用定焦拍不到的时候,你还有资格去讨论画质景深的区别吗?拍到才是王道!&br&&br&也
有的人说,第一支镜头最好选择定焦镜头,这样才会练出镜头感。变焦的因为太方便,摄影师不需要移动,所以并不适合练习。对于这种说法,我并不赞同。首先,
对于普通摄影爱好者,记录下美好瞬间,是最重要的需求,由于定焦镜头取景不方便,你会错失很多镜头,例如,你会发现聚会的时候,无法把所有人拍进去,旅游
的时候,你无法将整个风景收入一个画面中,或者是有些远处的风景拍不到……其次,如果你真的想体会和学习“镜头感”,难道变焦镜头不可以?你将变焦镜头固
定在一个焦距上,始终用一个焦段拍,不就和定焦一样么?&br&&br&定焦主要的优势还是在于更容易实现大光圈镜头,最大光圈2.8的变焦镜头一般都要一万多,而最大光圈1.8的标准镜头50/F1.8却才700左右。&br&&br&如果你对摄影的确是有很浓厚的兴趣,而且预算又有余,那么可以在第一支标准变焦镜头的基础上,再购买一支定焦镜头,它是:50/ F1.8。&br&不管对哪个品牌来说,50 / F1.8都是一支经典镜头,极低廉的价格,却享有不逊牛头的出色画质,1.8的大光圈可以让你更好的体会光圈的影响和作用,是一支学习摄影的经典镜头。&br&&br&&br&&br&&b&如何选择焦段?要不要配齐焦段?&br&&/b&&br&一
般的摄影爱好者主要拍拍旅游风景、环境人像和聚会等等,总结近几年几万张照片,其中大约90%左右是用24-128mm这个焦段拍的,有8%左右是用
128-300mm焦段拍的,剩下的是用超广角拍的。总结了这个规律之后,我们知道,我们购买的第一支变焦镜头,应该尽量覆盖24-128这个焦段。正因
为如此,各家的推荐的套机镜头都为18-55这个焦段,折合135全幅的焦距为28-83左右,这正是我们平时最常用的焦段。套机镜头只要几百块钱,搭机
身购买则更便宜,可以说相当的合算,以后即使二手卖了也不可惜。&br&&br&当然,我们看到18-55并没有完全覆盖24-128这个焦段,对于预算有余的朋友,可以购买尼康18-105,佳能17-85这样焦段覆盖更广一点的镜头。再贵的镜头,我认为,对初学者而言则没有太大的必要了。因为对于摄影器材,付出与收获是不成正比的,而且你付出得越多收获相对越少。打个比方,一个六千元的镜头其综合性能(解像度,抗炫光能力等)可能只比一个三千元的镜头好10%,而一万两千元的镜头比那个六千元的提高可能还不到5%。&br&&br&现在很多的商家会提供两支入门的变焦镜头和入门套机搭售,例如18-55 和55-200,不少人比较犹豫,要不要配齐焦段呢?我的观点是:不用配齐,先把标准变焦镜头用起来,等有了经验再说。正如前面所言,我们使用的焦段高度集中在24-128这段里,所以平时55-200这段用的是很少的,更何况,你会带着两个镜头出去旅游吗?等到需要长焦的时候,你高兴换镜头吗?换了镜头还来得及拍到吗?&br&二八原则告诉我们,应该集中力量解决关键矛盾,所以,对于初学者,不建议一次求全配齐所有焦段。&br&&br&&br&&b&要不要恒定大光圈变焦?&/b&&br&&br&不少“资深”摄友坚信恒定大光圈变焦镜头才是高画质镜头,论坛里充斥着各种各样套头画质很狗的理论,例如:“套头就是垃圾”,“大光圈变焦才是’神器‘”……听上去好像两者是天壤之别吧,其实呢?也就20%左右的差异,而两者的价格差异往往在10倍以上。&br&生
活就是选择,选择就是妥协。镜头的设计也是一样,要恒定大光圈,那么焦段就不可能很宽,镜头就很难很轻便,成本也很难做低。恒定大光圈变焦镜头是为专业摄
影师设计的镜头,他们不在乎镜头的价格,他们愿意为10%的性能多付十倍的价格,因为他们每天用相机拍很多照片赚钱,平摊下来成本尚可;他们不在乎焦段,
因为他们往往专注于拍一个特定的场景,例如拍室内人像,或者拍建筑;他们不在乎重量,因为他们往往是带着任务去拍摄,会带着笨重的大箱子跑来跑去。对他们
来说,关键的是要满足拍摄的需要,而价格、方便、重量,都是可以妥协的。&br&而初次入门的朋友往往没有太固定的题材,出去旅游要拍,人像要拍,聚会要拍,街上看到有趣的也要拍,这样短的焦段就显得捉襟见肘,很不方便。不但如此,带着重镜头旅行也是很大的负担,不要小看多个三四百克,在长时间的旅途上,它绝对可以改变人的心情。&br&所以,对于初次入门的朋友来说,入一支非恒定大光圈的普通标准变焦镜头是一个合适的选择,等到有使用经验了,再根据自己具体需求选择是否需要恒定大光圈变焦镜头也不迟。&br&&br&&br&&b&我未来想上全幅,配非全幅机身加全幅镜头好不好?&/b&&br&&br&以尼康为例,如果选择D5200,那么初次购买单反的朋友往往会把所有的标准变焦镜头拿出来比一下,他们是:&br&&br&18-55、18-105、18-140、16-85、18-200、17-55、24-70、24-120、28-300&br&&br&如果要我筛选一下的话,首先要筛选掉的,就是三支全幅镜头:24-70、24-120、28-300。为什么呢?&br&因为这三支全幅镜头用在非全幅机身上的等效焦距最广在36-42mm,基本没有广角,平时想拍稍微广一点的场景都拍不进去,非常不方便。此外,这三支镜头都相对又贵、又大、又重。&br&&br&不少朋友会听朋友说,全幅单反是今后的方向,买全幅的镜头保值。&br&这样的想法并不正确。&br&首先,镜头是买来用的,而不是用来保值的。一支镜头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的实用价值。你用它为你创造了你需要的影像,这才是镜头最大的价值。目前大规模工厂生产的镜头都不是理想的收藏品,保值绝不是它的第一属性。&br&其次,未来的主流产品是小型化的相机而不是全幅相机。这个观点我已经在前面的问题“&i&全幅和半幅区别?全幅是未来的方向吗?&/i&”中已经提到。&br&再次,即使假设你今后还是要上全幅,初次购买的非全幅机身还是应该配非全幅镜头。非全幅镜头一般都相对便宜,即使以后上全幅卖了,也蚀不了几个钱,没必要为了这几个钱而委屈自己用很不舒服的焦段。 &br&&br&很多朋友买了全幅镜头在半幅机身上用,每天心心念念就想着升级全幅系统,拍出照片不理想总怪器材,觉得如果是全幅就好了,心思全被升级器材勾去了,没法放拍片上,最后升级了顶级全幅,发现也就这么回事,才大彻大悟,从头开始静下心来好好学习摄影。&br&&br&&br&&br&&br&&br&&b&结 语&/b&&br&&br&也许你已经在网上各大论坛把各个主流机型看了各遍,却依然纠结,或许你已经将备选机型参数倒背如流,仍依然摇摆不定,甚至彻夜难眠,恨不得半夜起来再将网上漫漫器材路的帖子读个十遍八遍方觉过瘾。&br&果真如此,那真是单反害人那。&br&让我来开个治病良方:你是喜欢烧摄影器材,还是喜欢摄影本身?&br&&br&若
是喜欢烧摄影器材,简单,“买你买得起的最贵的器材”,这句话送给烧器材的朋友绝对是真理。既然是烧器材,那么要么不入,入就要是顶级的。不然买了普通器
材拍出来不好,又会再次纠结是不是因为器材不够档次才拍出来不够好,反反复复纠结曲曲折折升级,最后的终点还是顶级器材。与其这样折腾,不如一步到位入了
顶级器材,那就算拍的不满意也没办法责怪器材不利了。&br&&br&如果你是真喜欢摄影本身,那也简单,什么也别看了,老老实实买个入门机身基础镜头拍起来,以后等到水平提高了有更多切实的需求了再说。目前的入门器材不但完全可以满足初学者的需要,而且同样可以出好片。与其在论坛里纠结那么久,不如将这些时间花在拍摄上,早点用起来,就早点有实在的体会,早点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人生最大的浪费不是钱,而是时间。&br&&br&&br&&br&&br&&br&&br&&ul&&li&&b&器材的差异远远没有拍摄的人的差异大。&/b&&/li&&li&&b&器材并不是越贵的就越好。&/b&&/li&&li&&b&并不是越好的器材就更能拍好片。&/b&&/li&&li&&b&拍照的瓶颈是人,而不是器材。&/b&&/li&&li&&b&镜头是买来用的,而不是用来保值的。&/b&&/li&&li&&b&人生最大的浪费不是钱,而是时间&/b&。&/li&&li&&b&对于摄影器材,付出与收获是不成正比的。&/b&&/li&&li&&b&相机的主要价值体现来自于它的使用价值,而非价格。&/b&&/li&&br&&li&&b&最适合新手的是入门单反套机。&/b&&/li&&li&&b&对于新入门的朋友来说,不管选哪个品牌的入门机型,都完全可以满足需求了。&/b&&/li&&li&&b&对于初学者来说,第一支镜头应该购买变焦镜头。&/b&&/li&&li&&b&对于初学者,不建议一次求全配齐所有焦段。&/b&&/li&&li&&b&对于初次入门的朋友来说,不推荐购买大光圈变焦镜头。&/b&&/li&&li&&b&对严肃的摄影者来说,每张照片都需要后期。&/b&&/li&&li&&b&后期只有程度的不同,没有绝对的有、无之分。&/b&&/li&&li&&b&高像素不等于高画质,对于像素,够用就好。&/b&&/li&&li&&b&镜头的变焦倍数越大,则成像越差。&/b&&/li&&li&&b&防抖功能只能够在特定场景抵消部分的抖动,而不是完完全全的“防抖”&/b&&/li&&li&&b&对于手里没有老镜头的新人来说,有没有机身马达并不重要。&/b&&/li&&li&&b&今后的主流方向不会是全幅,而是小型化的相机。&/b&&/li&&/ul&&p&&b&&a href=&http://iphoto./blog/stati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摄影初学者挑选相机的常见问题 FAQ&i class=&icon-external&&&/i&&/a&&/b&&/p&
数码相机一次次降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摄影的行列,照相器材还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领域,并非简单的参数比一下高低就可以知道好坏,很多朋友往往了解了好久还没弄清孰优孰劣,在购机前踌躇半天拿不定主意,我收集了被问的最多…
恭喜加入烧钱俱乐部。我一般不说跟人说怎么入门摄影的,因为朋友们都很浮躁,我的方法大家都没什么耐心去烧。但既然有幸被邀请了,我就说两句。我是做好沉到没有帮助的行列了。大家不必鄙惜点击“没有帮助”。&br&对于入门我比较推荐的方法是:&br&1,&b&&u&书籍&/u&&/b&:&br&1)把相机说明书看烂,比你小学的H书烂就好。&br&2)花个把月时间看三遍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br&3)有兴趣可把浙江摄影出版社的北京电影学院摄影专业系列教材看看也好,看不懂放弃也行。&br&4)钱不多请勿自焚去看赵嘉的书和无忌论坛。&br&5)书的话,不是人人有心情看得下去的,能把以上的书看懂看熟看烂,你就已经比街边拍妞的强100倍了。&br&2,&b&&u&技术&/u&&/b&:&br&1-请刻意的去练习曝光,这事上装不得纯。&br&2-练习布光,不管你是不是做广告/人像方面的事情。&br&3-把photoshop往电脑上装好,每天在拍完的照片里挑几张照片按教程也好按人品也好,去摆弄它们。&br&4-看10000张黄金比例的照片,然后忘了它们。&br&5-p图也好,布光也好,构图也好---最快的上手方法就是模仿外国佬。&br&6-给自己建立课题去拍摄,不要以拍生活照为沾沾自喜。&br&3,&b&&u&交流&/u&&/b&:&br&1~拉拢身边所有用单反的同志交流。(用单反说明他在这方面发展了)&br&2~上网。糖水片可上poco,太平洋;器材去蜂鸟,无忌;小清新请上fotologue,douban;手机照可上各大微博;综合的上上flickr。还有很多。最近有听说图虫,但没时间去了解。如果英文好得一塌糊涂,这些都不用上了,直接上英文的。&br&3~发布。专业杂志,论坛,个人博客,图片社区。一些杂志的赛事是好的,因为拍差了没人说(说也听不到~),拍好了有奖品。&br&其实最有效的方法是跑英国留个学了。
恭喜加入烧钱俱乐部。我一般不说跟人说怎么入门摄影的,因为朋友们都很浮躁,我的方法大家都没什么耐心去烧。但既然有幸被邀请了,我就说两句。我是做好沉到没有帮助的行列了。大家不必鄙惜点击“没有帮助”。对于入门我比较推荐的方法是:1,书籍:1)把相…
20880 人关注
216 个回答
3295 人关注
4094 人关注
277 个回答
1171 人关注
166 个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游降魔篇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