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左右徒步穿越的穿越无人区 2014有哪些

广告载入中...
广告载入中...
广告载入中...
回复:【我的行程,我的路;让心再次出发。。。】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无人区徒步穿越...
整个穿越线路最最危险和艰难的一段:& (横切西兴拉雪山)& &&&&
&& 在海拔3600米的“西兴拉雪山”横切,行走接近 70°的雪坡。。。与“雅鲁藏布江”落差近3000米。&
图片转发自福建“花雕”&
引用: hichoslew 发表&于
个人想把从直白村到排龙的峡谷穿越的几个阶段分成5个难度难度最高级:横切西兴拉,上下藏布巴东瀑布说明:我们是斜着向下横切西兴拉的,即使到了最后阶段没有积雪仍然算是最困难的一类,更不用说有雪的地方。共滑坠了3次,万幸的是都及时制动了!至于去看瀑布,路不算是最难走的,但是行程长,海拔差距大,一路上没有任何地方可以补充水源,综合来看算最困难的。第二难度:从白马狗熊到西兴拉解释:我们从白马狗熊后面第三天开始使用绳子搭路,一直用到看完瀑布。白马狗熊之后三天有个地方居然需要在没什么东西抓的峭壁上跳一下,下面50米就是可爱的雅鲁藏布江。在西兴拉阶段,峭壁上依靠手抓灌木横切和下降是常事。第三难度:从加拉村到白马狗熊解释:记得离开加拉村后的第2天开始有70度向下的泥坡,抓树枝下。第3-4天,需要在峭壁上像壁虎一样爬升和横切。脚踩悬崖上突出的草堆,手抓草根。第四难度:从瀑布上面的错代经过八玉到扎曲解释:这一带以前是有村庄的,路还没有完全消失,所以很简单,可惜还是不能走马。扎曲下面过江之前有一个山要翻,比较难,3个小时上下,直线前进只有300米。这段路总的来说景色也不错,唯一不好就是蚂蟥多了点。最轻松难度:从扎曲到排龙一段,从直白到加拉一段,如果要比较墨脱,那只好放这里解释:背夫兄弟的原话是“去墨脱的路连马都能走!”。从直白到加拉的路也能走马。从扎曲到排龙虽然不能走马,也是有人烟的地方,路况非常之好!我和队友花雕都走到笑出来,这真的是用脚走路了!如果算行走的直线距离,从扎曲到排龙我们大半天走的距离,跟之前20来天走的总距离差不多!&
&[该内容由 大家好 于
11:59:46 最后编辑]
回复:【我的行程,我的路;让心再次出发。。。】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无人区徒步穿越...
&&在“雅鲁藏布大峡谷”里的蚂蝗,随着气候和自然条件都变异超级大!
& 从图片上看,要比我穿越墨脱、神农架的蚂蝗大上3倍!!!& &&&
&&大峡谷里布满了蚂蝗,这里是它的天堂! &
& 其实,在“雅鲁藏布大峡谷”无人区里,蚂蝗还算不上最让人防不胜防的吸血虫;&
& 最最让人头疼的就是:草虱子; 据有一定的神经毒素,极富进攻性的小虫子就栖身在树上和草丛里,一感知人在近前,便飞身落地,疾速爬向人体吸血。这种形同半个黄豆粒大小的灰色的吸血鬼,最喜爱叮人的裆部。有谁被叮咬,千万别硬性除掉,那样极易仅仅剥掉外体,另一半仍嵌入肉中,造成感染,导致发烧。最佳的办法是用烟头烤掉!&
&&钻到肉里的“草虱子”,带毒的头部已经是能不出来了! &
图片转自福建“花雕”&
PS:&98年国家科考队当年考察雅鲁藏布大峡谷时,认为途中最烦人的是草虱子。人被草虱子叮咬,你不知不觉,一旦发现竟不容易把它弄下来,具有肉色的不过小指脚盖大的草虱子叮住后,其尖长的头部会深入肉层,稍有不慎会将它的“嘴”留在人的肉皮里,很容易引起发炎,这在以前我们也是经历过的。这次一分队的中央电视台的摄像师纳日斯被草虱子叮咬,在大腿跟部,就因为没有拔出它的“嘴”而引起发炎,引起全腿淋巴肿胀人发烧,不得不专门派人把他从无人区提前护送出来,我在半途的大本营碰到他时,他脸色苍黄,拐着一条腿,柱着一根拐棍,靠大把大把吃仅有的消炎药片抗着,在一个民工的护送下,一拐一拐的走出峡谷,要五天的路程,还要经过原始密林、大塌方区、吊索桥等,我真不敢想像他怎样走出去的,但他硬是坚持下来了,上了川藏公路,求过路汽车搭上,直奔林芝八一,立即住进解放军野战医院,动了手术,缝了四针,住了半个月,花费几千元,这就是遇到一个小小虱子造成的“祸害”。 &&
&[该内容由 大家好 于
13:51:57 最后编辑]
回复:【我的行程,我的路;让心再次出发。。。】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无人区徒步穿越...
&& 藏布巴东瀑布群实际为两个瀑布群。位于西兴拉山下、距帕隆藏布汇入口约20公里河床上,海拔2140米;在相距600米,枯水期分别高35米(藏布巴东瀑布Ⅱ)和33米(藏布巴东瀑布Ⅰ),前者宽仅35米,为雅鲁藏布大峡谷中最大的河床瀑布。&&&
& 藏布巴东瀑布群气势壮观、澎湃激昂,是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内的神秘壮景。丰水期时,雅鲁藏布大峡谷内江水泛滥,深入峡谷考察只能选择枯水期。有幸见到藏布巴东瀑布群的只有极少数的科学家、探险家和摄影师。目前仅有“杨柳松”拍摄到过的丰水期的图片资料!& &
&& 藏布巴东一号瀑布
&&藏布巴东二号瀑布 &
&藏布巴东二号瀑布的正面是对岸几百米高的绝壁 &
&&拍摄位置在离水面还有20来米高的岩石上,对面山石上有明显丰水期痕迹,比现在水位高出十几米! &
照片转自“hichoslew”&&& [该内容由 大家好 于
14:45:13 最后编辑]
回复:【我的行程,我的路;让心再次出发。。。】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无人区徒步穿越...
&&& 藏语“白马狗熊”直接翻译就是“白马狗寺”,是一处极为隐秘的圣地,需通过一大块沼泽地才能到达!建于大约800年前的寺庙,现在只剩下废墟。而“白马狗”原意是“花朵”也就是“墨脱”之意;&&&
& 国外一名作家曾于90年代五次穿越峡谷未成功,所著书中却着重强调了“白马狗熊”秘境。而最早涉及白马狗熊的是某部佛经,认为它附近有一条大瀑布,是通往“香巴拉王国”的大门; 1913年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F·M·贝利,根据佛经描述进入白马狗熊,发现一处彩色瀑布,详细记录在他著名的《无护照西藏之行》书中。七年后,英国植物学家:沃德 重探贝利路线,再次在白马狗熊附近发现了大瀑布,并取名“虹霞”,留影为真。从此拉开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究竟有无大瀑布存在的探险大幕,这一谜底于1998年国家科考队杨逸畴研究员解开;&&&&&&
&[该内容由 大家好 于
15:33:17 最后编辑]
回复:【我的行程,我的路;让心再次出发。。。】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无人区徒步穿越...
&& 雅鲁藏布大拐弯&
引用: hichoslew 发表于
杂谈一2006年初的时候,初步定了要去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个计划。那个时候已经做了一些功课,知道要找非中国公民一起去这个地方有很大难度,尽管知道有那么一群人对“白马狗——大峡谷”这个地区极度有兴趣,但还是把找同伴的范围放在国内,并且后来放过了一个对大峡谷非常了解并且经验丰富的白人。那时候我只是时不时去色影无忌这个中文的摄影论坛,并不熟悉国内的户外论坛,似乎好像只知道一个磨房。再加上基本决定了摄影是穿越峡谷的主要活动,所以后来找同伴的重点一直在色影无忌上,不怎么拍照一直走的队友我可跟不上。在网络上,对于从加拉经白马狗熊到西兴拉这一线,不要说摄影作品,甚至连最小的豆腐干图片都基本看不到。虽然以前肯定有人拍过,但是出于种种原因都没有发布。从甘德到扎曲那条线,倒是能看到一些照片,数量也很有限。后来出峡谷以后,反而在拉萨的新华书店找到一本吕玲珑前辈的摄影集,拍摄了另一条线从派乡转运站经墨脱到甘德再到扎曲。当时看到那本摄影集心里就坦然,这样的水平,器材和耐心程度我是万万及不上的,只期望从加拉到西兴拉这一段拍出来的能稍微看得下去。当然,还有一本1998年中科院穿越无人区的画册,那是早就知道的,可惜还真是看不上。最初,对于穿越白马狗熊西兴拉这边实在没有什么把握,只想尝试一下,过不去就放弃。没想到在接下来的3-4个月里面,有超过预计数量的人找上我,出乎意料之外主要都是谈无人区这边的穿越。我也渐渐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从加拉到西兴拉的穿越以及下探瀑布。在这个过程中,我宛然拒绝了所有女驴友的回应,并且否决了一位三番五次联系要求共同参与的女驴子。真的非常抱歉,出发之前,一切准备都是为了提高成功率着想,因为那时候还没有民间组织的成功先例。大约2006年12月底,我在色影无忌的帖子发出去5个月以后,后来唯一的队友福建花雕通过搜索找到帖子,并联系上我。我始终认为,兴趣是最主要的先决条件,这一项不能达到我认可的程度就不用继续谈合作了。在电话上聊过一次以后,我立刻把花雕列入最主要的坚定不移的共同参与者。他对穿越有浓厚的兴趣和非去不可的决心,甚至比我更result oriented,并且户外经历没有任何可担心之处,虽然之前绝大部分经历是雪线以上,但雪线以上实际上比丛林穿越难度更高。其次,尽管花雕以前是用数码卡片机,但他准备开始用135数码单反,而且立刻就行动买了器材并练习。我非常欣赏他的做事效率和作风。同样也是为了提高成功率,因为好几个原因,一开始就决定除了向导背夫以外的队员人数要控制在5人以内。这个人数早早就达到,即使后来有2人退出,也再没花什么功夫去找人。直到最后发生点意外(对于我和花雕来说是意外),才稍微感觉2人少了点,不过那时候也没退路了,更何况情况仍然在我们的最坏估计之中,甚至我个人的最坏估计是1个人也要出发。关于大峡谷那一带的资料情报,国家机构有很详细的,可是我们碰不到,只好尽可能从中文和英文两个方面搜集。这个过程中,确实了解到英文资料比中文资料在民间流传的部分丰富不少,因为政治历史等等各种原因,有一部分说英文的人对Beyul Pemako的兴趣实在不小。出发前的后期基本转向全找英文资料, 所以大部分地名我都记下了中文和更接近藏语发音或者门巴发音的英文两种名字。这点对后来和向导背夫们交流有非常大的帮助,他们不一定搞得清楚中文汉语的地名。
杂谈二 在我的记录之中,很少谈到具体怎么拍照,其实那是很消耗精力的事情。这次我带的两个机身两个镜头,机身一个数字一个胶片;花雕带的一个机身两个镜头,外加一个卡片机。平时我们放胸前或者侧面的小包只能装下一机一镜,如果要换机器或者拍广角,都要把背包取下来。峡谷里的很多地形都不允许把相机挂在外面,这已经不仅仅是行动不方便,而是实实在在有危险。即便是个小包也要尽量和背包一样紧紧贴住身体,否则身上有东西荡来荡去,不是机器找死就是人找死,也是为什么在成都我想帮花雕找lowepro的chest harness。即使不需要换机器,只是把胸前的相机掏出来就波费周折,基本流程供参考。1. 首先确定所在的地方只靠脚就能站住,能腾出双手。这第一点其实就经常都不容易满足,比如大部分横切爬升下降的过程中。2. 找个地方放手杖,确保不会滑走。脚能站住的地方不等于其他东西都能站住。对花雕来说更不容易,我的手杖有宽阔的手带而且重量轻,短时间内把手杖吊在手上也将就拍,花雕如果像这样就会举不稳相机。如果要换广角还需要更宽阔的地把背包也放下,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困难的地方都没有留下记录。而且取背包容易,每次重新背上再多一个调整胸带腰带等等的过程。3. 取下手套并最好在身上找个地方放。穿越的绝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必须用手套,不要说我们,向导背夫他们同样出发前就配了每人两附线手套,从白马狗熊过后开始使用。西饶手上的茧疤比我们厚了不止那么一点,最初的火麻直接用手碰都没关系,但他们还是需要手套。我和花雕更是几乎全程戴手套,最多的时候戴了2-3层。戴了超过一层,取的时候可以一次拔下,戴上去就只能一层一层戴,烦得很。4.擦干双手。接着解释为什么用线手套,因为即使天晴,只要在丛林里面,手一定会被打湿,线手套不但价格便宜而且容易烤干晒干。不是有防水层的手套吗?可以割破刺破手套的东西太多了,防水层没几下就全是洞,这个问题结合成本考虑,有gore-tex一类防水层的手套不怎么适合,更适合雪线以上。线手套的不好之处也很明显,手一直都是湿的。有一次下雨,花雕给我说他的手全都泡涨了。5. 开包拿相机拍,拍摄工作正式开始。说变焦基本靠走的色友麻烦来实习一下,看在悬崖上怎么走。6. 拍完,这个过程再反着做一遍,才能继续继续前进。步骤少了擦手,戴手套和背背包却要花更多时间。做的过程经常是心里最烦躁的时候,因为如果和大部队一起,西饶他们见拍完,起身就走,好半天都追不上。如果没有跟大部队在一起反而感觉好点,但又会频繁碰到以后要谈的问题——迷路。& 总之,体力消耗严重的情况下,拍照一直是很大一个负担。从穿越状态进入拍摄状态,搞不好如果要换机器或者换镜头,停下来以后几分钟都还不能开拍。拍完又过这么久才能继续前进。这方面只有卡片机稍微好些,一是体积小,拿取方便,二是操作简单,期望值不高,随便按快门,三是便宜不心痛,地形恶劣点也能拍,湿就湿了,砸就砸了,反正没当主力工具。&
杂谈三& 西元八世纪,被称为第二个释迦摩尼的莲华生上师(Padmasambhava,或者Guru Rinpoche更多人知道)将佛教传入西藏,开创藏传佛教红宗。根据找到的文献记载,他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山谷之间,用法力创造了一些beyul(最贴近的翻译应该是“秘境”,hidden realm,或者secret land)。像香格丽拉(Shangri-la),就是一种beyul。而修为不足或者没有因缘的人,永远无法到达这些beyul。传说到达beyul的人可以获得千年以上的寿命,在那里甚至可以找到逆转时间的力量。谣传“Seven Years in Tibet”的作者Heinrich Harrer,就是受希特勒之命到西藏寻找世界轴心,以及其中蕴藏的可以瞬间改变世界的神秘力量,一个叫沙姆巴拉的beyul。其实沙姆巴拉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香巴拉,Shambhala。不过最早关于香巴拉的记载,甚至在佛教传入西藏之前,更古时期羌塘地区信奉苯教(Bon,被某某exiled领导人追认为西藏文化第五组成要素)的象雄王国,就有关于香巴拉的记录(苯教融入佛教的证据,或者说现象之一?)。对于藏传佛教的修行者来说,beyul是一种圣地,只有修行到了一定程度,摆脱大部分肉体的感知和干扰,才有可能找到进入beyul的通道(就是说路途艰难?LoL)。然而一旦进入了beyul,修行(或者叫冥想)会有特殊的效果。所以寻找beyul的旅程,实际上也是心灵修行的过程。某某exiled领导人解释,beyul不仅仅是心灵修行境界的一种象征,而是真实存在的地域,就像量子力学理论中的平行空间。尽管它们也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但是处在人通常的感知能力之外,只有经过特殊修行的人才能进入。Beyul有很多,白马狗(Beyul Pemako)是其中最著名也最充满力量的一个,像莲花形状一样的秘境(所以佛大都坐在莲花上?还是因果倒置,因为力量强大才取名白马狗?)。从一个据说被Guru Rinpoche藏在某个瀑布背后的古代卷轴上,还有更详细的记载。在白马狗秘境的核心处,有上中下三个瀑布(藏布巴东瀑布?很难判断,算大的只有两个,算小的不止三个)。三个瀑布的中间那一个,有通向修行成道的入口,在适当的时候会向适当的修行者打开(那是藏布巴东2号瀑布正对面绝壁上的神秘石门么?如果2号瀑布下游那个10来米高的瀑布可以勉强算做第三个瀑布的话)。1998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赞助了一次expedition,和中科院,雅漂,以及一个西班牙登山未遂队几乎同时开展,4支队伍浩浩荡荡几乎快把无人区变得名不符实。这支探险队一群人分成两组,分别从加拉村和扎曲村进入峡谷。从加拉进入峡谷那组尝试漂流,死了一个;从扎曲进这组寻找瀑布,死了三个。领队Ian Baker不知道在他们看到藏布巴东瀑布之前两天,中科院的瀑布分队已经先一步从江对岸先看到瀑布,他只知道负责穿越的一分队在他们之后才看到瀑布。后来Ian Baker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理所当然说,there is no question that we found the waterfall before the Chinese,充分满足了一部分美国人极度膨胀的自信心。2004年,Ian Baker的书由“企鹅出版社”出版,书名“The Heart of the World: A Journey to the Last Secret Place”,某某exiled领导人为其作序。2006年再版,副标题改为“A Journey to Tibet‘s Lost Paradise”,有点模仿“消失的地平线”(Lost Horizon)的味道。虽然Ian Baker曾经8次,使用“各种”方法进入从加拉到西兴拉的无人区段,却并没有完全通行全程。尽管没有完全走通,讲故事说不定却是他的技巧最好。这也是为什么在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无人区的几本书里面,我单单提到这本。他从追求宗教信仰作为出发点,记录从最初听说到调查再到探寻白马狗和瀑布,可惜的是作者的政治观点不符合中国要求,另外某某exiled领导人写的序言其实也不错,所以这本书在中国一定难找。&&
&& 帕隆藏布大拐弯&
&[该内容由 大家好 于
16:04:21 最后编辑]
回复:【我的行程,我的路;让心再次出发。。。】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无人区徒步穿越...
&&& 加拉白垒峰(海拔7294米) &
引用: hichoslew 发表于
杂谈四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色,一天有四季。先不谈科考队得出的结论,雅鲁藏布大峡谷里有十个还是多少个不同的气候带植被带。对于我这样没有装配专业知识的人来说,从派乡到扎曲一段峡谷至少能判断出三个明显不同的亚生态系统。因为这一路过来,看到的大部分植物动物都有阶段性,比较明显的比如蚂蟥,火麻,还有草虱子都发现了三个亚种。当然这仅仅包括距离江面一定高度范围以内,否则海拔高度变化带来的变化远远大于地域变化。从派乡转运站开始,沿着雅鲁藏布江往下游,海拔高度逐渐降低。前面很大一段,包括一直到白马狗熊下游一些地方,虽然江面倾斜率在世界范围内比较已经很急,但放到雅鲁藏布大峡谷里还算平稳。江面真正出现戏剧性急速下降,应该从到达西兴拉脚下前两三天开始算,包括后面一连串的瀑布群和大大小小的跌水。最初看到火麻是在白马狗熊之前,生长并不茂盛,只是偶尔看到。即使到白马狗熊后面火麻开始大量生长,大多只是在地面附近匍匐延伸,叶子是明显的尖尖三瓣形状。随着到西兴拉距离的缩短,火麻的个头开始长高,不过形状还是跟之前差不多。到了西兴拉山脚一带,火麻的粗壮程度并没有明显增加,叶子的形状却变成圆乎乎的一大团,像得不到控制一般叶上长分叶,面积急剧增加。叶面上的毛刺密度也明显增大,看上去毛茸茸一层。过了西兴拉以后,叶子又恢复成没有那么尖的大体上三瓣形状,但仔细看至少有九瓣,因为三瓣中的每一个又有三瓣,偶尔小三瓣上还能再分三瓣,加起来叶子的面积还是相当大。而且温和潮湿的气候条件提供了它们疯狂生长的环境,在Aduyutse附近,经常能看到长得像树木一样粗壮的火麻,有两层楼这么高,近处观察觉得头皮发麻。从个头大小,身上的纹理和颜色,以及身体形状来看,蚂蟥和草虱子也有比较明显的三段差异。其中第二阶段的蚂蟥吸盘特别有力,颜色比第一阶段浅,捏上去感觉粘性高于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过了西兴拉之后第三阶段才能看到体型较大的蚂蟥,身上暗绿色的条纹也最明显,相比而言第一阶段的蚂蟥看上去接近于单纯的黑褐色。第二阶段的草虱子平均个头比第一阶段大,颜色更浅,背上花纹稍多,体型也更园,如果不是相同的吸血行为,都可以认为是不同的虫类了。第三阶段因为天气原因,碰到的草虱子不多,外形更接近第一阶段。顺便总结规律,下雨天主要防蚂蟥,天晴主要防草虱子。&
杂谈五中国境内没有非常壮观的世界级大瀑布,这点毫无疑问,所以雅鲁藏布大峡谷里的瀑布群凭借着一定的规模,独特的地理形态,难于接触造成的神秘感,特别是经过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炒作以后,在很多人心里占据比较靠前的地位。最初的计划是要看藏布巴东1号2号以及绒扎三个最大的瀑布,虽然最终只实现了其中之二,至少对峡谷里的江面瀑布有了直观的了解。关于江面瀑布的数量,中科院的说法是有4个大的主体瀑布。从上游往下游数依次是,藏布巴东1号,藏布巴东2号(以前当地人叫白浪瀑布),秋古都龙,以及绒扎瀑布。按照西饶的说法,从上到下却有7个(已经告诉他几米高的落差不要算瀑布,他仍然说有7个大的)。除了藏布巴东两个瀑布以外,其他的这次都没看到,不能比较。不过按照中科院提供的数据,如果秋古都龙的cascade算瀑布的话,藏布巴东2号瀑布下游那个大约10米高的跌水似乎也可算成瀑布,至少跌水面是基本竖直的。有两处资料上曾经提到,白马狗熊下游一点的地方有10米高左右的瀑布。最早提及这个瀑布是19世纪末期,资料来源于皇家地理协会,现在叫伦敦地理协会。当时是一个名叫Kimtup受过英军培训的不丹藏族人(实际上是Kham族,后来中国政 府把他们合并到藏族,暂时还没搞清具体划分)口述,由官员记载。第二次提到是20世纪20年代,英国人Ward再次看到,并取名“彩虹瀑布”。后来有人叫Kimtup瀑布,有人叫Ward瀑布,有人叫彩虹瀑布,有人叫白马狗熊瀑布,乱七八糟一大堆名字。98年中科院的报告说,瀑布有可能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大地震中消失了,并且有发现遗址;Ian Baker的书The Heart of the World中却猜测是口述记录时候的笔误。白马狗熊后面两天我稍微多留意了一些江面,倒是看到有个3米左右(10英尺写成10米?那时候英国会用公制作单位么?)的跌水,至少按照西饶他们这一藏族分支的理解,那就是个瀑布。奇怪的是,2002年美国Outside杂志赞助的那次漂流报告里面,地图上仍然标注了这个Kimtup瀑布。要是真有一个横断江面的10米高瀑布,按照雅鲁藏布江进入峡谷以后的磅礴气势,也应该比较壮观。而且在白马狗熊一带观察瀑布,没有后来在西兴拉绝壁下看瀑布那么艰辛。最后不得不提我唯一近距离观察的藏布巴东2号瀑布。即便和世界最壮观的一些瀑布相比,藏布巴东2号瀑布仍然有足够独特之处。流量如此巨大的雅鲁藏布江,印度的Brahmaputra河,被压缩在一个只有不到50米宽的瓶口里面喷射而出。特别是丰水期的水位高度痕迹,明白无误的体现这个瀑布横截面的形状,水流截面的高度大于宽度。这样的瀑布从两岸绝壁间宣泄而出,甚至拿高压水龙头来比喻都还不足以形容其气魄。这样的感觉,完全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瀑布的概念,既不是委内瑞拉Angel Fall“飞流直下900米”的形态,也不是巴西阿根廷Iguacu瀑布的宽广,而是充满了力量感,甚至能唤起人心里一种原始的发泄欲望。正是因为这几个江面大瀑布的存在,全程漂流雅鲁藏布江峡谷段成为不可完成的使命,至少以现有科技而言。
杂谈六迷路是在峡谷里最让人头痛的问题。我们和向导背夫们的任务不同,注定了绝大部分时候不可能同步前进。他们背负重,宁愿尽快赶一段路,然后长时间休息。我和花雕则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尽量边拍边前进。相比向导和背夫来说,我和花雕停止下来休息的时间相当少,大部分的情况是大部队超过我们一段然后在前面休息,我们一路摸索一路拍,和他们汇合的时候只是稍微休息一下就先于大部队出发,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再次被西饶他们超过,so on and so forth,进入循环。当然这只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模式,实际上没有按照这样模式的时候也不少,比如雨下得比较大的时候不方便拍照,主要精力就放在赶路上,还有地形特别难的时候,西饶如果在前面也知道留下来关照我们。雅鲁藏布峡谷里的迷路,并不是在一个地方兜圈子走不出去那种,而且也根本没这么大的地盘可以供兜圈子。很多时候的迷路就是在几种貌似可疑的选择中判断不出正确路线,然后困在那里不断观察寻找道路不断动脑分析情况,虽然最后总归是找到方向,但是浪费体力浪费时间增加心理压力。既然几个方向都有可能,为什么不选择一个第一感觉看上去最可能的路线试探一下?有时候的确可以,有时候却要判断探路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和可能的后果。根本原因就是有的地方地形难度太大,探索一个方向需要付出大量精力,甚至有可能是有去无回的地形。还有的情况是人眼被极端复杂地形欺骗,有的地方看起来是死路,穿过去却又是一片新天地,同时另一个方向上说不定看起来更容易一点,前进一段之后却越来越困难,在逐渐变困难的地形里没有那么容易醒悟过来路线是错误的。可以说在峡谷里面,大大小小的迷路几乎每天都发生。有的可能自己仔细观察一下,就有比较大的把握作出正确选择;有的可能自己做出了选择,但心里把握并不大,直到碰到大部队或者他们留下的新鲜痕迹才能心里有底;坏点的情况就是走了一段发现路线选错了,只能原路返回,如果知道在哪里走岔的话;最坏的情况就是,明知道已经落在大部队后面很远了,还是连路线的线索都没有,也完全看不到以前的任何痕迹,甚至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和大部队的路线分开的。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只能依靠我那点可怜的寻路能力企图找路,还要连观察带充分发挥想象力。要是一番探索之后仍然毫无头绪,就只能原路退回,同时非常缓慢简直就是一米一米的仔细搜寻哪里有可能分叉的路线。 如果我们判断不出路线的时候在大部队前面,情况比较乐观,自己判断不出,探路也不方便,还可以等。随意浪费自己的力气是大忌,毕竟深入无人区的时间这么多天,可以出意外的机会太多了,任何时候都留有一点余地是重要原则之一。如果落在大部队后面并且迷路,除了要靠自己花力气探路别无他法以外,同时也要考研心理承受能力。自己身上没有粮食帐篷火种等等生存必须工具,在无人区里大部队的后面落单,这样的情况肯定会带来一定心理压力,并且随着时间拖延还探不到正确路线,压力会越来越大。当然每个人的承受能力不一样,没有越过极限的时候可能不会表现出来,一旦超过某个量,就会有心态和行为abnormal的表现。比较让人欣慰的是,西饶已经当过好几次向导,具备一定的服务意识。他会试图为我们这样野外经验远不如他的人着想,在他认为有可能会迷惑我们的一些地方留下痕迹,如果他能想起来的话。不幸的是,有不少他们认为理所当然的“明显道路”,仍然会时不时捉弄我和花雕,因为这方面能力的差距实在有点大。西饶自己也在峡谷里面不少地方做过标记,有时候也需要回忆一阵以前是怎么过的。在爬上西兴拉之前,西饶几乎没有出过差错,是我们树立信心的保证。横切西兴拉之后到扎曲的一段,他自己也承认没有那么熟悉,所以有好几次需要大家一起找路。&&
最后想说的话 & 虽然成功完成了一次雅鲁藏布大峡谷无人区的穿越,但是这一地区却对我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吸引力,对白马狗(Pemako)历史和文化更深入的研究仍然在继续。一段时间以来的感想就是,藏布峡谷的历史和内涵比地理形态上“世界第一大峡谷”的深度更加深不可测。 从公元14世纪第一次发现莲华生上师(Padmasambhava,梵语“莲花中出生”的意思)留下的关于Pemako片言片语的古籍记载和预言以来,对这一地区的探索一直时断时续进行着。不管是因为宗教政治战争的原因,还是为了更纯粹的目的“地理大发现”,在对Pemako地区不断了解的过程中,相关的各族人种都付出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甚至数以千计的生命。特别是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当时的“日不落”帝国为了建立想象中的“印藏高速公路”,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很多次远征都有比较详细的文字记载。虽然困难重重,每次远征都因受到各种因素的阻扰而导致失败,只有1924年Frank Kingdon Ward那次勉强算是成功,多次的尝试和失败却留下不少宝贵的研究资料。在长达50多年的时间内,许许多多的事件汇集起来简直就是一部辛酸的血泪史,其中包括一次Kham族2000人数量级的寻找庇护所行动以及另一次跨度几年的超过300人牺牲的大屠杀和复仇。仅仅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就可以写出一部长篇小说。越多的接触相关资料,就越让我产生无边无际犹如在浩瀚大海中的感觉。在追源“雅鲁藏布”这个藏语名字的过程中,发现“藏布”这个名字甚至可能上溯到跟印度教和佛教的梵天(Brahma)之子有关,而不仅仅是藏语中的“江河”的意思(Tsangpo vs Tsangpu)。而在印度教传说里这位神又是在宇宙诞生之初时在莲花中自生的,考证起来关系太复杂了,几成文字游戏(Brahma vs Brahman vs Brahmin)。还曾经去图书馆查阅过1924年Frank Kingdon Ward的探险资料出版物,他手绘的地图和现代卫星版本已经非常接近了,顺便看到了1880年代Kintup的手绘地图,尽管错误百出却是第一次尝试。还搜集了一些从1993年一直到2007年期间有关雅鲁藏布峡谷无人区的照片,甚至包括少量1924年远征的黑白老照片。计划今年底或者明年初去伦敦的皇家地理协会(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更全面的查阅所有关于雅鲁藏布峡谷的Journal,当然我最多只能看到影印版。而那些早在公元8世纪被莲华生上师和他的5个配偶用各种方式隐秘起来并被后世的信徒发掘出来一部分的古代卷轴上面记载的文字,虽然更加飘渺虚无,却曾加了藏布峡谷的神秘色彩。隐藏的方式包括把文字放在瓶子中藏在峭壁的石缝里或者山上的洞穴中,藏在瀑布背后的石墙中,用隐形墨水书写等等。也提到过不少让人充满幻想的名称或者地域,比如位于白马狗熊和西兴拉之间的“水晶山谷”,墨脱东南方向的神山Khundu,加拉白垒山脚下瀑布背后的藏经洞,藏布巴东瀑布正对的神奇石洞等等。。。&&
&&神秘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 当地藏族知名向导:西绕
&[该内容由 大家好 于
16:29:30 最后编辑]
回复:【我的行程,我的路;让心再次出发。。。】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无人区徒步穿越...
插队敬佩!
回复:【我的行程,我的路;让心再次出发。。。】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无人区徒步穿越...
回复:【我的行程,我的路;让心再次出发。。。】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无人区徒步穿越...
【第10楼】
回复:【我的行程,我的路;让心再次出发。。。】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无人区徒步穿越...
【第11楼】
一条20多天无人区的穿越线路能否完成呢?
—— 我们没有强大的后援支持,没有高端的户外装备;至少我们在努力, 我们有信心;在大自然中,生命显得是那么的渺小,成功与否还重要吗?
由衷佩服!
回复:【我的行程,我的路;让心再次出发。。。】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无人区徒步穿越...
【第12楼】
&以上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书籍汇编,未尽之处还望各位网友谅解!&
回复:【我的行程,我的路;让心再次出发。。。】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无人区徒步穿越...
【第13楼】
一切尽在不言中,唯有祝福。
回复:【我的行程,我的路;让心再次出发。。。】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无人区徒步穿越...
【第14楼】
&&&&&刚刚拜读了你的这个“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无人区穿越计划...”的帖子,从内心里我是无限向往同时也对你和二哥的勇气五体投地,就像你说的;你们没有强大的后援支持,没有高端的户外装备;至少你们在努力, 你们有信心;
&&&&&在大自然中,生命显得是那么的渺小、、、& !!!!!
&&&&&不管成功与否 在我心里你们已经成功了&!!
&&&&&真的 你是我的榜样!!!
&&&&&因为你一直在探索和追求心中的梦想!!加油好队!!!加油二哥!!!
&&&&&你平安返郑的时候&&& 我会赶回去为你们庆功!!!
&&&&&加油!!好运!!![该内容由 吻落一世凡花 于
20:18:33 最后编辑]
回复:【我的行程,我的路;让心再次出发。。。】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无人区徒步穿越...
【第15楼】
祝福你平安平安再平安
记得02.03年的时候就是为了能走这条线而踏入户外& 至今热情未退 且愈来愈烈& 希望你平安平安再平安[该内容由 低调9527 于
22:39:01 最后编辑]
回复:【我的行程,我的路;让心再次出发。。。】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无人区徒步穿越...
【第16楼】
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前辈
回复:【我的行程,我的路;让心再次出发。。。】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无人区徒步穿越...
【第17楼】
回复:【我的行程,我的路;让心再次出发。。。】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无人区徒步穿越...
【第18楼】
顶。预祝一切顺利!加油啊!
回复:【我的行程,我的路;让心再次出发。。。】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无人区徒步穿越...
【第19楼】
好样的伙计,我是不敢走~
回复:【我的行程,我的路;让心再次出发。。。】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无人区徒步穿越...
【第20楼】
真漂亮呀,就是那虫子太恶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穿越无人区嫩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