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城里哪些是横向纵向调度、纵向调度、斜向调度、上下调度

第四章 动画片的场面调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0.50
&&¥1.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第四章 动画片的场面调度
自​己​整​理​的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本PPT课件是《影视动画视听语言》第四章动画片的场面调度的课件,简述了动画片制作..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影视动画视听语言》第四章——动画片的场面调度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分镜头台本课程-完整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场面调度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起初这个词只适用于舞台剧方面,指导演对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活动的位置变化所做的处理,是舞台排练和演出的重要表现手段,也是导演为了把剧本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环境气氛、以及节奏等,通过自己的艺术构思,运用场面调度方法,传达给观众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场面调度是在银幕上创造形象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段,指演员调度和调度的统一处理,被引用到电影艺术创作中来,其内容和性质与舞台上的不同,还涉及摄影机调度(或称镜头调度)。横向调度从的左或右方作。斜向调度向镜头的斜角作正向或背向运动
由于电影和在艺术处理上具有某些共同性,“场面调度”一词也被引用到电影创作中,但其涵义却有很大的变化和区别。在电影中“场面调度”的涵义是指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因为电视和电影具有相似的性质,所以它也适用于的创作。
构思和运用,须以电影剧本,即剧本提供的剧情和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为依据。、、等须在剧本提供的人物动作、场景角度等基础上,结合实际拍摄条件,进行场面调度的设计。利用场面调度,可以在银幕上刻画,体现人物的,也可以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渲染场面气氛,交代时间间隔和空间距离。场面调度对电影形像的造型处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横向调度:演员从画面的左方或右方作。
正向或背向调度:演员正向或背向镜头运动。
斜向调度:演员向镜头的斜角方向作正向或背向运动。
向上或向下调度:演员从镜头画面上方或下方作反方向运动。
斜向上或斜向下调度:演员在镜头画面中向斜角方向作上升或下降运动。
环形调度:演员在镜头前面作环形运动或围绕镜头位置作环形运动。
无定形调度:演员在镜头前面作自由运动。
导演选用演员调度形式的着眼点,不只在于保持演员和他所处环境的空间关系在构图上完美,更主要在于反映人物性格,遵循人物在特定情境下必然要进行的动作逻辑。调度的运动形式有推、拉、摇、跟、移、升、降。以镜头位置分,有正拍、反拍、侧拍等形式;以镜头角度分,有平拍、仰拍、俯拍、升降拍及旋转拍等形式。一般来讲,若干衔接镜头,用同一个运动形式拍摄,会给人流畅的感觉,用忽而仰,忽而俯的角度拍摄,会给人强烈的对立感觉。电影的场面调度是演员调度与摄影机调度的有机结合,两种调度相辅相成,都以剧情发展和人物性格、人物关系所决定的人物行为逻辑为依据。为了使电影形像的造型具有更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处理电影场面调度时,可以从剧情的需要出发,灵活运用以下三种手法:即在多层次的空间中,充分运用演员调度的多种形式,使演员的运动在透视关系上具有或近或远的动态感,或在多层次的空间中配合富于变化的演员调度,充分运用摄影机调度的多种运动形式,使镜头位置作纵深方向(推或拉)的运动。比如将摄影机摆在十字路口中心,拍一演员从北街由远而近冲向镜头跑来,尔后又拐向西街由近而向镜头跑去的镜头;或者跟拍一演员从一个房间走到房子深处另外几个房间的镜头。这种调度可以利用透视关系的多样变化,使人物和景物的形态获得强烈的造型表现力,加强电影形像的三度空间感。虽然演员调度有些变动,但相同或相似的镜头调度重复出现。在一部中,这种相同或相似的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的重复出现,会引发观众的联想,使他们在比较之中,领会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涵义,从而增强剧情的感人力量。比如,一场戏是刚结完婚的妻子在村口一棵榕树下送别丈夫上前线作战。另一场戏是数年后,同在这棵榕树下,妻子迎接丈夫立功凯旋归来。如果将这两场戏用相同或相似的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加以处理,当观众第二次看到时,势必会联想到第一次出现的情境,从而对这一对夫妻的离别和重逢有更深的感受。在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的具体处理上,可以运用各种对比形式,如动与静、快与慢的强烈对比。若再配以音响上强与弱的对比,或造型处理上明与暗、冷色与暖色、黑与白、前景与的对比,则艺术效果会更加丰富多彩。电影从无声变为有声以来,运用场面调度连续拍摄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分切,但是并未完全排除蒙太奇手段。场面调度与蒙太奇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可以于蒙太奇技巧,通过演员和的速度和节奏的变化,在相互对比之中,揭示出一种更为深刻的涵义。只有当这两种表现手段融为一体时,的艺术表现力才更具有强烈的感染人的作用。假定有这样两个片断:一个是在充满阳光的火车站里坐在上等候着,另一个是另一个地下工作者为了和他接上关系正在阴森森的密林中被敌人追踪拚命奔逃。一个是静、亮、暖色,另一个是动、暗、冷色,这两个片断多次对比着交递出现,能使观众在紧张的气氛中,更强烈地感受为革命冒生命危险的优秀质量。
从各国的电影发展史来看,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改进,电影场面调度技巧的运用愈来愈丰富多彩。但是,有两种倾向应该避免:一种是形式主义倾向。它不将场面调度用以创造真实感人的电影形像,不注重深入刻画人物形像,而过于追求镜头画面奇特怪诞的异常效果,结果人为痕迹很重,使观众失去身临其境之感。另一种是自然主义倾向。它排斥对电影场面调度精心的艺术构思和艺术处理,片面强调自然状态,结果,虽然看来如现实生活一样真实,但却显得粗糙杂乱,失去了电影形像作为一种艺术形像的魅力。副标题: 影像的运动场面调度原作名: Film Directing: Cinematic Motion
作者:[美] 史蒂文·卡茨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1-2
定价: 49.80元
装帧: 平装
ISBN: 6本书是全球畅销书《电影镜头设计》作者的第二部经典电影教材,在前作基础上进一步图文并茂地深入剖析了各种调度演员与摄影机的技巧,是一部涵盖了各种戏剧性场景和不同摄影风格的场面调度方案“兵法大全”。书中介绍的各种调度案例囊括了狭窄受限空间、开阔空间与人物众多的聚会场景。这些案例不仅紧密围绕人物的行为动机和故事的戏剧性要素,还具有实实在在的可操作性,充分考虑了现场拍摄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分析案例的时候,作者追溯了摄影棚时代经典的调度风格,也列举出当下实景拍摄中新式的调度手法,分析了各自的使用背景和利弊,帮助导演,尤其是初入门的新手们,更好地培养出一种在任何特定情况下判断什么是最佳方案的意识。
书中特别设置了与场面调度相关的导演、美术设计师、摄影师、道具师等好莱坞业内人士的深度访谈,并在新版本中专门增加了“剧本拆析”一章,针对性地讲解构思场面调度方案的整个规划过程。为了弥补技术方面的需要,还增补了数字技术一章,介绍如何使用最先进的数字化的电影技术完成场面调度设计。
-----------------------------------------------------
这不是一部只供阅读的书籍,它需要随之练习,随之调研,随之思考。——,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本书给导演最为巧妙和核心的工作——调度演员和摄影机,提供了可贵的建议与帮助。我极为推荐。——朱迪斯·韦斯顿(Judith Weston),畅销书《指导演员》、《电影导演的直觉》作者
书中的例图给电影拍摄工作以及真实场景状况提供了传说中的调度指南,极大地丰富了这本用笔写就的参考说明手册,使书中展现的各种调度方案能够从纸上谈兵进入到实际操作之中。——Anezka Sebek,动画与广播设计专业教授
要领会拍电影的微妙之处与电影摄影工作遭遇的挑战有以下值得推荐的方法:重复看大量的影片;去读好的电影学校;阅读史蒂文·卡茨的《电影镜头设计》与《场面调度:影像的运动》。在这本书的访谈录中,艾伦·达维奥、拉尔夫·辛格尔顿、约翰·塞尔斯这些出色的电影人以他们深刻的见解平衡了本书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无论是对抱有雄心壮志的年轻人,还是已经有一定造诣的创作者,这都是一本极为可靠的工作手册。——John McIntosh,纽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计算机艺术美学专业教授
作为少数谨慎的大部头著作之一,本书得体地避开了市场炒作的流俗之作,在坚实的技艺与方法论基础上标绘了场面调度的“航线”。——Scott Billups,电影制作者,《数字化的电影制作》作者
电影初学者们可能马上就能学会并对类似“场面调度”的术语展开讨论,然而却对这些词汇没有具体概念。在这本书中,卡茨给读者指出了最实际的要点,他非常成功地拆解了导演在片场编排调度演员与摄影机的这项令人胆怯的工作任务。重要导演、制片主任等等电影人的访谈给本书增添了关键的教学范例。——Dan Ochinva,Millimeter杂志
只有那么几位作者或几本书能够抵达“必读”的地位,史蒂文·卡茨的作品就是其中之一。对任何一位有追求的导演而言这本书都是一部卓越的教程,内容清晰明了,具有可操作性,充满了智慧。要理解并运用电影的场面调度技巧,本书是必不可少的参考指南。——Sam L Grogg,美国电影艺术学院前院长史蒂文·卡茨(Steven D. Katz)作为一名作家、导演及制片人,在传统电影拍摄和动画制作领域有着三十余年的工作经验,他是纽约最大的三维角色动画和特效公司Curious Digital的创建人,也是业内公认的数码电影电视特效先驱。他的诸多作品出现在广播、有线电视网和各大国际电影节上。当前担任幸星数字娱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执行制片人,为国际化的观众制作电影。致中国读者 1
使用指导 10
第一部分 场面调度的流程
第一章 场面调度:导演 3
1.1 视 点 / 5
1.2 戏剧性重点 / 5
1.3 动作的戏剧性范围 / 6
1.4 主镜头和长镜头 / 6
1.5 多机位拍摄和备用镜头 / 6
访谈录:约翰·塞尔斯 / 9
第二章 场面调度:制片主任 17
访谈录:拉尔夫·辛格尔顿 / 21
第二部分 场面调度:工作室
第三章 基础编排 29
3.1 场景空间 / 30
3.2 区域调度和逐个角色调度 / 31
3.3 调度演员和摄影机 / 33
强调被摄主体 / 33
强调一组被摄主体中的一个 / 34
将观众的注意力从一个被摄主体转向另一个 / 35
起连接或引导作用的调度方法 / 36
3.4 反向运动 / 37
3.5 反推镜头 / 37
3.6 实景与摄影棚调度 / 39
访谈录:艾伦·达维奥 / 42
第四章 受限空间中的场面调度 47
4.1 汽车、巴士和飞机 / 48
4.2 拍摄车内场景的配套设备 / 49
案例一:车内场景 / 51
预估拍摄时间表 / 56
技术因素 / 56
案例二:车内场景 / 59
预估拍摄时间表 / 64
技术因素 / 64
案例三:巴士内景 / 67
技术因素 / 74
备用镜头 / 74
案例四 / 77
预估拍摄时间表 / 84
备用镜头 / 84
技术因素 / 84
案例五 / 87
预估拍摄时间表 / 104
技术因素 / 104
访谈录:达斯汀·史密斯 / 106
第五章 受限空间中的高级场面调度111
案例六 / 115
预估拍摄时间表 / 128
备用镜头 / 128
技术因素 / 129
案例七 / 131
预估拍摄时间表 / 138
案例八 / 141
技术因素 / 152
预估拍摄时间表 / 152
案例九 / 155
唤起共鸣感的调度方式 / 186
技术因素 / 186
拍摄时间表和备用镜头 / 187
访谈录:哈罗德·米切尔森 / 188
第六章 开阔空间中的场面调度 193
案例十 / 197
拍摄风格 / 214
个案研究 / 214
案例十一 / 217
技术因素 / 228
备用镜头 / 228
访谈录:林范 / 229
第七章 多人物场景的场面调度 235
7.1 表演区域 / 237
案例十二 / 239
技术因素 / 274
第三部分 场面调度:开拍之前
第八章 视觉化的剧本拆析 277
8.1 使剧本视觉化 / 278
8.2 头脑风暴 / 280
《波士顿》 / 281
剧本拆析:第一遍 / 286
剧本拆析:第二遍 / 287
剧本拆析:第三遍 / 288
视觉化方案 / 290
预估备选镜头 / 292
最终的技术性剧本拆析 / 292
第九章 数字化的电影设计 295
9.1 数字化的电影设计 / 297
9.2 开始工作 / 297
9.3 数字化的故事板 / 298
9.4 动态故事板 / 300
9.5 照片故事板 / 302
9.6 完全3D可视化效果 / 305
9.7 数字场景师的劳务市场 / 306
9.8 预制模型 / 306
9.9 景观生成 / 307
9.10 简洁与风格 / 310
9.11 表演 / 320
9.12 制订计划和精确的可视化 / 320
9.13 矫枉不过正 / 322
可视化软件 323
3D软件 323
景观生成软件 323
图像编辑软件 324
剪辑与合成软件 324
3D 互动故事板案例资源 325
如何使用互动故事板 325
重要词汇 326
出版后记 330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剧组拍戏时的常用语
剧组拍戏时的常用语
如NG——NG是电影拍摄常用语,意思是NO GOOD,不好的意思导演或其他人说的某些专业语,最好全面一点~~~~~~~~~若最佳答案满意,追加20分。
1.场面调度一词来自法语,原指舞台上处理演员表演活动位置的技巧。在电影艺术中,它包括演员调度和摄影机调度两个方面。构思和运用电影场面调度,须以剧情、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为依据 。利用场面调度 ,可以在银幕上刻画人物、渲染气氛、交待时间间隔和空间距离,对造型也起着重要作用。 演员调度分为:①横向调度,即演员从画面的左或右方横向运动;②正向或背向调度,即演员面向或背向镜头纵向运动;③斜向调度,即演员沿与镜头水平线成夹角的线路作正向或背向运动;④上下调度,即演员从画面上方或下方垂直向相反方向运动;⑤斜上斜下调度,即演员在画面上方或下方沿与镜头垂线成夹角的线路向反方向运动;⑥环形调度,即演员在画面中作环形运动;⑦无定形调度,即演员可在画面上自由运动。演员调度的着眼点,不仅在于演员在画面中构图的美感,还应遵循人物特定情景下的动作逻辑。 摄影机调度的形式即摄影机的运动形式,如推、拉、摇、跟、移、升、降等;根据镜头位置可分为正拍、反拍、侧拍等;根据镜头角度分为平拍、仰拍、俯拍、旋转拍等。 电影场面调度是演员调度与摄影机调度的有机结合,它们相辅相成,都以剧情发展、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所决定的人物行为逻辑为依据。这两种调度的结合,通常有以下 3种方式:①纵深调度,即在多层次的空间中配合演员位置的变化,充分运用摄影机的多种运动形式,例如跟拍一个人物从一间房间走到屋子深处的另外几个房间。这种调度利用透视关系使人和景的形态获得较强的造型表现力,加强三度空间感。②重复调度。在同一部影片中,相同或近似的演员调度或摄影机调度重复出现,会引起观众的联想,领会其内在的联系,增强感染力。③对比调度。如调度上的动与静、快与慢再配以音响的强弱、光影的明暗则会使气氛更为强烈。 场面调度与蒙太奇并不相悖,这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段如果能够相互结合相互融合,电影会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2.cut-- 剪辑 fade in--(电影画面或广播声音)渐现,淡入,渐强 fade out(电影画面或广播声音)渐隐,淡出,渐弱 fall off--逐渐降低亮度 sets--〈戏〉布景;大道具;〈电影〉摄影棚 shot--〈电影〉连续镜头或者拍摄3.全景 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全景具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整个动作和人物的相互关系。在全景中,人物与环境常常融为一体,能创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动画面。全景和特写相比,视距差别悬殊。如果两者直接组接,会造成视觉上和情绪上大幅度的跳跃,常能收到特有的艺术效果。4.闪回 影片中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手法。即突然以短暂的画面插入某一场景,用以表现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和感情起伏。与一般回忆及倒叙不同,闪回不需要中断原来场景中的动作和节奏,而撷取最富于特征、最具有鲜明形象性的动作或细节,用极其简洁明快的手法加以强调和表现,给观众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闪回”的内容一般为过去和已经发生的事情,如表现人物对未来或即将发生的事情的想像和预感则称为“前闪”,两者统称为“闪念”。 5.跟镜头 又称“跟拍”。摄影机跟随运动着的被摄对象拍摄的画面。跟镜头可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角色在行动中的动作和表情,既能突出运动中的主体,又能交代动体的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使动体的运动保持连贯,有利于展示人物在动态中的精神面貌。6.拉镜头 将摄影机放在移动车上,对着人物或景物向后拉远所摄取的画面。摄影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画面就从一个局部逐渐扩展,使观众视点后移,看到局部和整体之间的联系。类型电影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美国好莱坞占主流地位的一种影片制作方式的统称。电影艺术在其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电影所特有的不同类型的影片。所谓类型,是指由于不同的题材、技巧和格调而形成的影片的范畴、种类或样式。例如,好莱坞电影最重要类型之一——西部片,具有独特的题材领域、自然背景、地区特征乃至于场景、服装、道具等造型元素,并由此产生这一类型独有的叙事方式、形象构造、场面调度等艺术手法。其他类型如喜剧片、歌舞片、犯罪片、警匪片、侦探片、恐怖片、战争片、社会片、伦理片、幻想片、心理片、历史片、传记片、爱情片、儿童片、体育片、灾难片等都有各自的传统特征。类型电影是艺术产品商业化、标准化的表现形态,多以观众喜爱的明星扮演的定型化的人物、观众感兴趣的流于程式化的情节,富于刺激性的图解式的银幕形象牢牢地抓住观众;但由于它保留了历年来艺术家们卓有成效的创造,形成电影自身的传统,并随着时势的推移不断有所变化,符合大众化艺术的要求,因此为好莱坞电影赢得广大的国际市场,并为其他国家商业电影所仿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好莱坞大制片厂制度的解体、导演个人风格的强调、各国新电影流派的兴起、观众审美情趣的变异,电影类别及其内涵、技法、形式、界限均发生很大变化。7.ACTION 开拍在拍片现场,导演用来命令演员开始表演的口头用语。ACTION CUTTING 表演场次为了便于影片的拍摄,通常将影片分成独立的场景进行拍摄,上一个场景常包括下一个场景的开头,以保持剧情的连戏。ACTION FIELD 表演区摄影机镜头所能摄入的区域。ACTION FILM 动作片泛指以快节奏动作制造趣味的电影,如西部片、功夫片、警匪片,但某些强调动作的闹剧也可包括在内。第一部广受欢迎的动作片是1903年的《火车大劫案》。ACTORS STUDIO 演员工作室1947年,由伊力.卡山、劳勃.路易斯和雪莉.史劳复在纽约成立的职业演员训练场所。曾对1950年代的美国戏剧和电影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著名演员如:马龙.白兰度、保罗.纽曼等均出於此。ACTUAL SOUND 真实声音在一场戏中,声音的来源由演出实况而产生,例如演员的念白、街上的环境声音,都是真实声音。AD LIB 即兴台词未写在剧本中,由演员随兴表达的对白或妙语。8.后景 镜头中位于主体后面或靠近后边的人或物。后景在镜头画面中,与前景相对应,有时作为表现的主体或陪体,但大多是戏剧环境的组成部分。后景可以丰富画面形象,产生多层景物的造型效果,增加镜头的空间深度,从而构成场景的典型环境和生活氛围。摄影机取俯角拍摄时,画面中后景的表现最为明显。在某些场面处理中,后景即构成背景。根据场面调度的需要,随着摄影机在场景中的运动及机位的变化,后景也可能相应地转换为前景。 近景 摄取人物胸部以上的电影画面。视距比特写稍远。近景中,人物上半身活动占据画面显著地位,成为主要表现对象,能使观众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种形体动作。近景和特写的作用有相似之处,即视觉效果比较鲜明,有利于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仪表作细致的刻画。在表现人物的感情交流,揭示特定的人物关系方面,近景有其独到的艺术功能。近景有时也用于摄取景物的某一局部。有些摄取人物腰部以上的镜头,一般称为“中近景”。 前景 镜头中位于主体前面或靠近前沿的人或物。在镜头画面中,用以陪衬主体,或组成戏剧环境的一部分。具有烘托主体和装饰环境等作用,并有助于增强画面的空间深度,平衡构图和美化画面。在某些移动摄影中,借助前景的变化与更迭,可增强镜头的运动感与节奏感。前景应与画面内容有机结合,片面追求前景的装饰美,会破坏画面的统一,甚至削弱或混淆所表现的主体。根据场面调度的需要,随着摄影机在场景中的运动及机位的变化,前景也可能相应地转换为后景。 内景 也称“棚内景”。指在摄影棚内搭置的场景(包括室内景或户外景)。内景的有利因素是不受天气、季节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同时较易于创造出所需的环境气氛和视觉效果;不利的方面是耗资大,制作费时,某些场面容易显露人工痕迹,缺乏真实感。因此,导演为了追求场面真实,近年多采用实景拍摄。 实景 非人工搭制的场景。电影拍摄中,为了追求环境的逼真效果,所直接选用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一般须作不同程度的加工布置,以符合剧情需要。实景使影片中出现的场面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既可节约制片成本,也有利于加快摄制进度。 全景 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全景具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整个动作和人物的相互关系。在全景中,人物与环境常常融为一体,能创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动画面。全景和特写相比,视距差别悬殊。如果两者直接组接,会造成视觉上和情绪上大幅度的跳跃,常能收到特有的艺术效果。 外景 摄影棚以外的场景。包括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等实景,以及在摄影棚外搭建的室内景。优点是真实、自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有利于表现地方色彩或民族特色。外景由美术师根据影片情节的需要事先选定,并可按照导演的创作意图对实景作一定的加工,使之具有典型特征和时代气息。 远景 摄取远距离人物和景物的电影画面。这种画面可使观众在银幕上看到广阔深远的景象,以展示人物活动的空间背景或环境气氛。远景可用以表现规模浩大的人群活动,渲染气势磅礴的宏伟场面。同时,远景也常被用来抒发情感、创造意境,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或突出人物的内心波澜。 9.吊威亚(吊钢丝)10.后期制作阶段 混录双片制作阶段和完成片制作阶段的总称。摄制组在完成对白双片,并经审查通过后,即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其中混录双片制作包括配录效果、音乐和混合录音;完成片制作阶段包括洗印部门底片剪接(通称“套底”)、配光和冲洗光学混合声底,以及印出原底校正拷贝和标准拷贝。 配对白 后期录音的重要工作程序之一。指演员为剪辑完成的后期录音影片或译制影片配录人物对话、独白等。演员在进行这项工作时,须反复观看银幕上放映的镜头,熟记镜头中的表演,并使自己的声音、情绪和口型与银幕上人物的表演相吻合。 同期录音 也称“现场录音”。在拍摄电影画面的同时进行录音的摄制方式。一般使用磁带片收录。同期录音要求摄影棚装备良好的隔音设备,并在摄影机、录音机上加装避音装置。同期录音也用于外景拍摄现场,所录音响供演员配音时参考,以提高影片对白的质量。 先期录音 也称“前期录音”。影片制作中先录音后拍摄画面的一种摄制方式。多用于有大量唱词和音乐的戏曲片和音乐歌舞片,即在影片画面拍摄前,先将影片中的唱词和乐曲录制成声带,然后由演员在拍摄相应画面时,合着声带还音进行表演。 声画同步 影片中的对白和声响与画面动作相一致。即影片的声带与画面严格配合,使声音(包括配音)和画面形象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画面中的视像和它所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反之则为声画不同步。声画同步的作用,主要在于加强画面的真实感,提高视觉形象的感染力。 音画对位 影片音画关系的一种。包括两种艺术处理:(1)音画对比。音乐与画面的内容和情绪一致,只存在量的差别。例如在中国故事片《红色娘子军》中,有一组表现战士们充满青春活力、节奏快速的生活画面,而音乐是气势悠长、从容不迫的《五指山上红旗飘》。这样的对比,产生了加强画面结构的作用。(2)音画对立。音乐的形象和情绪完全相反。例如在故事片《祝福》中,善良的祥林嫂被逼成亲时撞头寻死。兴奋欢快的结婚音乐,和祥林嫂头破血流、痛不欲生的画面形成尖锐的对立,深刻地表现了旧时代的悲剧性。音画对位有时也能预示剧情的发展。例如在故事片《天云山传奇》中,当宋薇和吴遥结婚时,表现宋薇沉重痛苦心情的音乐与喜庆场面相对立,预示着她婚后的不幸。 音画平行 也称“音画并行”。影片音画关系的一种。指影片中音乐与画面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艺术风格和戏剧性矛盾冲突相互贴近,但速度节奏并不同步。其基本特点是音乐重复或加强画面的意境、倾向或含义。说明性音乐、渲染性音乐都属于音画平行的音乐。 音画同步 影片音画关系的一种。指音乐与画面的情绪一致,节奏相同。常用于动画影片。美国美术电影导演沃尔特·狄斯尼(WaltDisney,)在他所导演的“米老鼠”影片中充分运用音画同步的艺术处理。因而音画同步的音乐,也称“米老鼠音乐”。也常用于歌剧片、舞剧片、戏曲片或喜剧样式、惊险样式的故事片中。有时还会形成画面、音乐与音响效果三同步。例如中国影片《孙中山》中,北伐军出城跑步出征,先是画面与脚步音响同步出现,然后音乐也同步出现,脚步声与音乐的低音声部相结合,加强了音乐的低音,显得更加雄壮和紧张。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电影电视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横向和纵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