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提取棒,滤液要多画,滤液细线要?实验效果好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为什么要画滤液细线?那个用圆纸为什么不用划,就能看到分层_百度知道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为什么要画滤液细线?那个用圆纸为什么不用划,就能看到分层
提问者采纳
用圆就是点了一个点,向四面八方,很容易看到,而滤纸条划线是为了找个基准做对比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不用划滤液细线怎会分层?用圆形纸片是在中央滴上叶绿素色素,原理是一样的滤液细线是用叶绿素提取的色素,然后保持滤液细线不被没及的浸入层析液中的,划的,划两到三次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在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中,为什么要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 沿着铅笔线均匀的画出一条直的
1.用毛细吸管画线可使细线尽量细,沿着铅笔线画是要保证滤液细线直,从而使分离出来的色素带整齐。
2.滤纸上的滤液细线如果触到层析液,滤纸上叶绿体中的色素就会溶解到层析液中,实验就会失败,所以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不能触到层析液
3.提取叶绿体中色素的关键主要是:一、叶片要新鲜、浓绿;二、研磨要迅速、充分;三、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免滤液挥发。
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关键主要是:一、滤液细线不仅细、直,而且含有比较多的色素(可以画二三次);二、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不能触到层析液。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
<a href="/b/.html" target="_blank" title="a、b、c∈R,且(a+c)(a+b+c)a、b、c∈R,且(a+c)(a+b+c...当前位置:
>>>下列是关于生物学实验操作、实验结果或实验现象的描述,其中正确..
下列是关于生物学实验操作、实验结果或实验现象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橙黄色的色素带距离所画滤液细线最远B.韭菜叶含丰富的还原糖,可选其作为实验材料做还原糖的鉴定实验C.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以用是否产生CO2来确定D.鉴定蛋白质需要的试剂是NaOH和CuSO4溶液,并加热至沸腾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江苏模拟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是关于生物学实验操作、实验结果或实验现象的描述,其中正确..”主要考查你对&&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原理 (1)各种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等)中形成溶液,使色素从生物组织中脱离出来。 (2)各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但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因而不同色素可以在滤纸上通过扩散分开,各种色素分子在滤纸上可形成不同的色素带。 2.实验过程&观察结果:滤纸条上色素带有四条,由上到下分别是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如图 实验要点及注意事项:1、实验中几种化学药品的作用 ①加入少量SiO2,可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更充分,便于色素完全释放。 ②加入少量CaCO3,,可以中和细胞内的有机酸,防止有机酸夺取叶绿素中的镁离子使叶绿素破坏,从而起到保护色素的作用。但SiO2.和CaCO3的加入量要少,否则滤液杂质多、混浊、颜色浅,实验效果差。 2、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叶片要新鲜,颜色要深绿,保证色素的含量。 ②研磨要迅速充分。叶绿素不稳定,易被破坏,时间过长或研磨不充分都会导致色素的量太少而使实验失败。 ③滤液细线不仅要求细、直、均匀,而且要求含有较多的色素(可以重复画二至三次)。 ④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否则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将得不到清晰的色素带。 3、注意事项 ①制备滤纸条时,要剪去两角,这样可以减小边缘效应,使色素在滤纸上扩散均匀,便于观察实验结果。 ②收集滤液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防止滤液挥发。 4、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的原因: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如触及层析液,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就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实验就会失败。5、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1)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①叶片要新鲜、浓绿;②研磨要迅速、充分;③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免滤液挥发。(2)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①是滤液细线要细且直,而且要重复划几次;②是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线。6、收集到的色素滤液绿色过浅,可能原因如下: ①未加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 ②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滤液中色素(叶绿素)太少,绿色过浅。 ③一次加入大量的95%的乙醇,提取浓度太低(正确做法:分次加入少量95%的乙醇提取色素)。 ④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导致色素分子被破坏。 7、如果滤纸条色素带重叠,原因可能是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 知识拓展:实验创新:本实验中的长条滤纸可以改为圆形滤纸,在滤纸的中央滴一滴滤液,然后用一根浸有层析液的棉线的一端垂直接触滤液的中必位置,会得到近似同心的四个色素环,由内到外依次是黄绿色、蓝绿色、黄色、橙黄色。例& 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将5g新鲜完整的菠菜叶,放入研钵中,加入无水乙醇、石英砂、CaCO3以后,迅速研磨 B.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并连续迅速地重复画2~3次 C.把画好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并不断摇晃,以求加快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 D.色素分子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所以研磨过程中加入无水乙醇是为了溶解色素答案D 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方法:
1、检测原理: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化合物能与某些化学试剂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糖类
(2)脂肪(3)蛋白质2、检测步骤 (1)还原糖的检测与观察:(2)脂肪的检测:方法一:花生种子匀浆+3滴苏丹Ⅲ染液→橘黄色方法二: (3)蛋白质的检测:&(4)淀粉的检测与观察: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知识点拨: (1)在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含还原糖量较高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苹果、梨等材料。另外,由于甘蔗、甜菜中含有的蔗糖是非还原糖,不宜选用。 (2)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实验材料最好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 (3)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最好选用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植物材料常用的是大豆,动物材料常用的是稀释的鸡蛋清。 注意事项:
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③必须用水浴加热
脂肪的鉴定:&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蛋白质的鉴定: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一.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方程式:有氧呼吸:C6H12O6+6H2O+O2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实验装置:二.方法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500mL)和锥形瓶B(500mL)中 ,再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2)检测CO2的产生用锥形瓶和其他材料用具组装好实验装置(如上图),并连通橡皮球(或气泵),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约50min)。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到25-35℃的环境中培养8-10h。(3)检测洒精的产生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2支干净的试管中。向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体积分数为95%-97%)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三.实验现象及分析 (1)现象:甲、乙装置中石灰水都变混浊,装置甲混浊快且程度高。装置乙中的B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装置甲中的A溶液不变色。 (2)分析:①酵母菌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产生 CO2;②酵母菌在有氧比无氧时放出的CO2多且快; ③无氧时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3)实验结论: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 知识点拨:1、将装置甲连通橡皮球,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既保证O2的充分供应,又使进入A瓶的空气先经过含NaOH溶液的锥形瓶,洗除空气中的CO2,保证第三个锥形瓶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CO2所致。 2、装置乙中,B瓶应封门放置一段时间后,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是关于生物学实验操作、实验结果或实验现象的描述,其中正确..”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7396485842994531041289794198105当前位置:
>>>在进行叶绿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时,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
在进行叶绿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时,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
A.滤纸条上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而影响结果 B.滤纸条上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C.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结果不明显 D.滤纸条上的几种色素会混合起来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0112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在进行叶绿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时,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主要考查你对&&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原理 (1)各种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等)中形成溶液,使色素从生物组织中脱离出来。 (2)各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但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因而不同色素可以在滤纸上通过扩散分开,各种色素分子在滤纸上可形成不同的色素带。 2.实验过程&观察结果:滤纸条上色素带有四条,由上到下分别是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如图 实验要点及注意事项:1、实验中几种化学药品的作用 ①加入少量SiO2,可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更充分,便于色素完全释放。 ②加入少量CaCO3,,可以中和细胞内的有机酸,防止有机酸夺取叶绿素中的镁离子使叶绿素破坏,从而起到保护色素的作用。但SiO2.和CaCO3的加入量要少,否则滤液杂质多、混浊、颜色浅,实验效果差。 2、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叶片要新鲜,颜色要深绿,保证色素的含量。 ②研磨要迅速充分。叶绿素不稳定,易被破坏,时间过长或研磨不充分都会导致色素的量太少而使实验失败。 ③滤液细线不仅要求细、直、均匀,而且要求含有较多的色素(可以重复画二至三次)。 ④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否则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将得不到清晰的色素带。 3、注意事项 ①制备滤纸条时,要剪去两角,这样可以减小边缘效应,使色素在滤纸上扩散均匀,便于观察实验结果。 ②收集滤液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防止滤液挥发。 4、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的原因: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如触及层析液,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就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实验就会失败。5、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1)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①叶片要新鲜、浓绿;②研磨要迅速、充分;③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免滤液挥发。(2)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①是滤液细线要细且直,而且要重复划几次;②是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线。6、收集到的色素滤液绿色过浅,可能原因如下: ①未加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 ②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滤液中色素(叶绿素)太少,绿色过浅。 ③一次加入大量的95%的乙醇,提取浓度太低(正确做法:分次加入少量95%的乙醇提取色素)。 ④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导致色素分子被破坏。 7、如果滤纸条色素带重叠,原因可能是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 知识拓展:实验创新:本实验中的长条滤纸可以改为圆形滤纸,在滤纸的中央滴一滴滤液,然后用一根浸有层析液的棉线的一端垂直接触滤液的中必位置,会得到近似同心的四个色素环,由内到外依次是黄绿色、蓝绿色、黄色、橙黄色。例& 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将5g新鲜完整的菠菜叶,放入研钵中,加入无水乙醇、石英砂、CaCO3以后,迅速研磨 B.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并连续迅速地重复画2~3次 C.把画好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并不断摇晃,以求加快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 D.色素分子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所以研磨过程中加入无水乙醇是为了溶解色素答案D
发现相似题
与“在进行叶绿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时,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8572171213810957951781940100720--作品标题--
--作者姓名--
--学校名称--
当前的位置:&>& &>&
文章作者:指导老师:所在地区:
组别:学校:所在班级:
作品投票总排行榜
最新投票作品
基于数码显微实验室的细胞增殖实验教学作者:宋颖票数:86501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教学设计作者:马丽瑞票数:60829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教学设计作者:李守宇票数:49035票
《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实验教学设计作者:马敏票数:1票氧化铝制备和性质探究作者:袁高玉票数:1票伯努利悬浮球的实验教学探讨作者:林平票数:1票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编号:06130&&&&总投票数:234&&&&&&本组排名:34&&&&发表时间: 17:07:08
拉票宣言:请投我一票吧!
本节实验课有两个实验,需要的时间较多,建议:为了节约时间,要求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课前提取好色素,先操作色素的分离实验,在等的过程中,我们再研究色素的提取过程,这样做对时间进行了统筹安排,使得课堂更加的紧凑,实验的结果每一位学生都做了出来,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作品下载:第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第1课时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何锋一、教学对象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章第节的内容。在初中学生对光合作用已经有一个大体的了解,高中教材主要从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研究史、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以及暗反应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角度继续深入的探索。在学习捕获光能的色素时,实验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本实验在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中是级要求,在习题中也经常出现。对于学生而言提取实验相对简单些,而分离实验难度较大,因为在此之前,学生涉及的分离实验相对较少,主要的用具是滤纸、离心机等。而本节内容分离的原理是第一次涉及,对于学生而言是个全新的概念。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探索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观察和区别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颜色。、能力目标通过对问题的探讨,设计实验方案等,培育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与比较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实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及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实验及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投身科学实验的参与精神、创新精神及训练学生自我动手的能力。、态度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和实验,使学生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原理和步骤、教学难点运用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原理来思考实验的具体步骤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与教师讲授相结合五、教学准备课件探究活动所用的材料与用具六、教学程序设计课时: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我们比较两种玉米苗,分析它们的结果:〖问题〗:两类幼苗的区别是什么?、预测两类幼苗的生长状况?(教师点拨:从而说明绿色色素在光合作用中具有重要作用)〖联系实际〗:韭菜可以变成韭黄,说明色素的组成有哪些?(同学们讨论的很好,说明平时观察事物事物时候很仔细。)(教师点拨:既然存在色素我们能不能把它们提取出来呢?)〖板书〗绿叶中的色素的提取&&&&&&&&&&&&&&&&&&&&&&&&&&&&&&&&&&&&&&&〖讲述〗谢谢同学们的课前准备,通过刚才同学的描述说出了我们提取色素的原理是:&〖板书〗提取色素的原理: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问题〗根据桌面上的实验材料、用具、药品,小组讨论得出相关步骤:&&教师适当点拨,呈现步骤〖课件显示〗取材:的绿叶,剪碎,放在研钵中研磨:向研钵中加入少量二氧化硅、碳酸钙、的无水乙醇,迅速、充分的研磨。过滤: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漏斗基部放有单层尼龙布)中过滤,收集在试管中,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教师实验操作】【教师展示结果】深绿色的滤液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了实验,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规范的实验步骤中到底包含了哪些实验的要点呢?&&&&&&&&&&&&&[思考]& 研磨过程中加二氧化硅、碳酸钙的目的分别是:我看了尼龙布上的滤渣,没有说什么,又把滤液和滤渣倒在研钵中,重新研磨,最后得到的滤液是深绿色的。把结果呈现给学生,这说明什么?〖问题〗我们已经得到了绿叶中色素的提取液,怎么才能知道其中有几种色素呢?这就要求对色素进行分离。〖板书〗二、色素的分离〖问题〗同学们看书后回复:色素分离的原理是什么色素分离的步骤有哪些?〖板书〗分离的原理:利用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在层析液中扩散速度快,反之则慢。〖板书〗分离的步骤:制备滤纸条: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略短于烧杯的滤纸条,在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在距离一端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直线。画滤液细线: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线。待滤液干后,再画一两次。分离色素:将少量层析液倒在烧杯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往下)轻轻插于层析液(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教师对每一个小组探究实验方案做到心中有数,巡回指导。〖问题〗比较六组实验的结果,分析思考归纳、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实验的操作步骤:&& 〖板书〗三实验的结果分析〖问题〗:滤纸条上从上到下色素带的名称依次是?滤纸条上从上到下色素带的颜色依次是?色素带距离滤液细线的远近说明什么?色素带的宽窄说明什么?&&&&&&&&&&&&&&四、目标检测:1.叶绿素不溶于( ) A.水  B.石油醚  C.丙酮  D.苯2.在叶绿体中的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的和最慢的是A、胡萝卜素和叶绿素b &&  B、胡萝卜素和叶绿素aC、叶黄素和叶绿素b  &&  D、叶黄素和叶绿素a3.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主要证明了.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和扩散速度不同.光合色素能够溶解于有机溶剂.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色素的颜色.用纸层析法可以分离色素4.某同学在做提取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时,收集到的色素提取液为淡绿色。分析产生该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 ①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 ②无水乙醇加入量太多,稀释了色素提取液③使用的实验材料(菠菜)放置时间太长&&& ④未加碳酸钙粉末,叶绿素分子已被破坏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   C.③④ &&  D.①②④教师投影答案:五、课堂总结教师适当点评:〖板书〗胡叶有四种橙黄蓝绿色素色学生自己分析图例,结合问题回答:&&&&&1、一类有绿色色素,一类没有、白化苗由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待种子中的养分消耗完后,就会死亡。而绿色幼苗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能够正常生长。学生讨论后回答:绿叶中色素除了呈绿色的外,还有呈其他颜色的,例如呈黄色。否则的话不应该呈黄色,而是白色,也发现这种黄色比较的淡。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说出课前所查阅的资料〖介绍〗我们在课前查阅了相关的网页资料,结合我们原有的知识,我们知道要对物质的提取和分离,就是要利用不同物质的理化性质的不同;结合材料我们看书后发现,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所以实验室一般采用有机溶剂来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我们用丙酮、或无水乙醇来做实验,而丙酮有毒性,所以学生实验室现在改用无水乙醇。〖齐声〗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学生讨论后回答:&&优点:1.本能够答到相关的步骤2.多数学生知道使用二氧化硅、碳酸钙&&不足:1.有学生看书后回答的2.有个别学生要用滤纸过滤3.没有想到要把细胞膜、叶绿体膜全部破碎&【学生实验操作】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有多组不同的实验同时进行,有没有加碳酸钙;也有没有加二氧化硅;有用滤纸过滤的,有菠菜没有剪碎进行实验的,等等【学生展示结果】有不同颜色的滤液学生对照自己实验的步骤,发现了相关的问题。&&学生看书后回答的二氧化硅有利于研磨充分;碳酸钙可以防止色素被破坏学生问题我按照书本中的实验步骤进行的,为什么提取的滤液也是很淡呢?学生回答研磨充分才是关键学生看书后回答:利用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在层析液中扩散速度快,反之则慢。【学生实验操作】每小组做六组实验:滤纸条不剪两角实验:用圆珠笔代替铅笔划线实验:滤液细线只画一次进行实验:滤液细线画的很粗进行实验: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实验:.严格按照规范步骤实验:&&&&【学生展示结果】&学生总结滤液线的要求:细、直、干了之后多画几次&实验成功的关键: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否则色素不会在滤纸条上运动,而是大多数溶解在层析液中学生讨论后分小组汇报: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叶绿素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反应出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运输最快,离滤液细线最远;反之,也成立。色素带的宽窄说明色素的含量多少,叶绿素的含量多,色素带宽。学生完成,请位学生上黑板呈现答案学生答疑:学生核对答案,问题在小组讨论中解决,不能解决的问教师。请同学总结:从色素提取的原理、步骤和色素分离的原理、步骤四个角度来总结学生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以及对学习的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创设问题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原有知识自然引入新课落实学生的调查和利用课外资料,并找出其中有用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找到自己实验设计中的问题,并在以后的实践中加以关注&&&&&&&有对照,有不同的实验结果,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及时巩固知识自然过度。由于我们以前没有相关的实验基础,也没有做过类似的实验,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没有明显的效果,而且时间不够,所以让学生看书后回答。教师领引,使学生减少盲目性,树立自信,学习借鉴他人的探究经验和方法,以实际行动启发学生要善于资源共享。&& 及时了解各小组情况,确认差异,及时纠正错误,激励参与,注重过程评价。合作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实验步骤的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倡导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巩固实验中的重难点的有关内容,进行知识的再现和梳理,加深学生的印象针对实验的步骤和实验的原理进行实验达成度的抽测。评价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简短句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学反思本课充分运用“问题教学法”,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发挥,体现了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精髓,夯实了学生的双基,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学习等能力。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适当要降低难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作为实验课,不仅要求学生做好实验,还需要达成我们的教学目标,由于学生面对实验桌上的材料、仪器等比较感兴趣,所以课堂前面的导入只有前面三排的学生参与度较高。第二个班级处理时要求学生写在纸上进行呈现,并且加强巡查和指导,效果比较明显。本课的实验步骤较多,有学生完成不了,色素还没有充分分离开,已经下课了,为了节约时间,要求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课前提取好色素,先操作色素的分离实验,在等的过程中,我们再研究色素的提取过程,这样做对时间进行了统筹安排,使得课堂更加的紧凑,实验的结果每一位学生都做了出来,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最后能够留足时间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对学生普遍性存在的问题加以归纳,收到的效果很好。解决了老师不能对所有学生个别指导不足的缺陷,且让学生再一次的回顾了自己的设计过程,在自我剖析中得到提高。
得票数:234|
作品最新投票情况
来自123.150.217.237的网友给您的作品投了宝贵的一票&&&( 21:32:44)来自218.91.248.202的网友给您的作品投了宝贵的一票&&&( 11:13:46)来自123.151.136.74的网友给您的作品投了宝贵的一票&&&( 14:50:28)来自218.91.248.202的网友给您的作品投了宝贵的一票&&&( 10:09:17)来自58.221.189.70的网友给您的作品投了宝贵的一票&&&( 12:38:44)来自222.192.184.56的网友给您的作品投了宝贵的一票&&&( 18:45:49)来自123.150.179.166的网友给您的作品投了宝贵的一票&&&( 19:48:26)来自123.150.179.165的网友给您的作品投了宝贵的一票&&&( 21:12:08)来自58.221.189.70的网友给您的作品投了宝贵的一票&&&( 11:52:20)来自114.54.14.5的网友给您的作品投了宝贵的一票&&&( 12:14:31)
请注意语言文明,请勿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请勿恶 意灌水,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100字
&&验证码:&&&&
相关链接:
尚书网扬州电教装备网南京教育装备网苏州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网常州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中心镇江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中心连云港教育装备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蛋白凝固色素提取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