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主温造为官不为与为人方面有哪些特点

【小题1】D【小题2】C【小题3】D【小题4】(1)应当选取事在人为的至理、考虑国家的长久之计,这样天下就十分有幸,你的美名也可保全了。(译出大意给2分,“理”、“甚”、“令”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 简文帝时常说王述才能并不高,只凭真诚直率就可以抵得上别人。谢安也赞赏他。(译出大意给2分,“直”、“敌”、“叹美”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分析可知,D.行:前往,就职。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在读懂文言语段的基础上,对考生所作的深化了的进一步分析能力的考查。高考设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指令,筛选符合指令的信息。该考点采用的题型是定向考查,通常是给出多个句子,交叉排列编为四组,要求考生选出全都表现或说明文中人物在某一方面的品格特征、行为特点等的一组。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意,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结合语境可知,②是表达王述的看法的,表现不出真率这一特点来;③是对王述为政的评价;⑥是描述王述性情急躁。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小题3】试题分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正确理解额把握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做出恰当的评价。分析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是否准确、深刻、全面、客观或偏激、浮浅、片面、主观臆断等。可采用假设法与代入法,把句子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与选项所在相应段落进行比较。分析可知,D.说“有人骂他便躲开而不回应”属理解错误。原文是“述无所应,面壁而已,居半日,奕去,复坐”,王述并 没有躲开。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注意两句关键字句的翻译:(1)“理”、“甚”、“令”(2)“直”、“敌”、“叹美”。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王述字怀祖,安于贫困坚持节俭,不求名声显赫。性情沉稳恬静,每当遇到座中有人纵横雄辩(辨,通“辩”)。各种说法争论不下时,王述以一种安然的神态对待不同意见。司徒王导根据门第征召他为中兵的属官。曾经看到王导每每说话时,满座没有人不赞美,王述便严肃地说:“人不是尧舜,怎么能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好呢!”王导改换面容感谢他,对庾亮说:“怀祖清白坚贞、简傲高贵,不比他祖父、父亲差,但在旷达淡泊上略微差一点罢了。”太尉、司空多次征召他,又授予他尚书吏部郎。他都不赴任。担任庾冰的征虏长史。当时庾冰的弟弟庾翼镇守武昌,因多次出现妖怪,又有猛兽进入府衙,庾翼想要迁移镇所避邪。王述给庾冰写信说:“当今强胡嚣张,应当积聚力量蓄养精锐,这样无故迁动,是自己造成失策。历观古今,以往事为鉴,因妖异招来祸败的事,确实不少。应当选取事在人为的至理、考虑国家的长久之计,这样天下就十分有幸,你的美名也可保全了。”王述出京补任临海太守,治理政事清正严明,终日没有烦心的事。因母丧离职。服丧期满,代替殷浩任扬州刺史。刚一到任,主簿请问尊长的名讳。王述回答说:“先祖、先父,名扬海内,远近都知道;祖母和母亲的名讳不出家门,其余人没有什么可避讳的。”王述每次接受职务,并不作虚假谦让,他如果上表推辞,就一定不受职。到这个时候,他的儿子王坦之劝他,认为依照惯例应该谦让。王述说:“你认为我不能胜任吗?”王坦之说:“不是。只是谦让本来也是好事。”王述说:“既然能够胜任,又何必再谦让呢!别人说你比我强,看来你还是不如我。”王坦之任桓温的长史。桓温想要为自己的儿子向坦之家求婚。等到回家探望父亲,王坦之趁机说了桓温求婚的意思。王述大怒,说:“你竟是个傻子!怎么能够碍于桓温的面子就把女儿嫁给这个大兵呢。”王坦之就找借口回绝了桓温。桓温说:“这是令尊大&人不肯答应罢了。”于是作罢。简文帝时常说王述才能并不高,只凭真诚直率就可以抵得上别人。谢安也赞赏他。王述因性子急躁造成麻烦。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扎到,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就下地用木屐齿踩它,又没有踩到。愤怒至极,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吐掉。登上高位后,每每克制自己,使自己温和。谢奕性情粗暴,曾经生王述的气,用难听的话骂他。王述一句话也不回应,只是把脸对着墙壁,过了半天,谢奕离开了,王述才回到座位。人们因此称赞他。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人。世为农家,九岁能文,毕士安见而器之。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知长洲县。同年生罗处约时宰吴县,日相与赋咏,人多传诵。端拱二年,太宗亲试贡士,召禹偁,赋诗立就。上悦曰:“此不逾月遍天下矣。”即拜左司谏、知制诰。未几,判大理寺,庐州妖尼道安诬讼徐铉,道安当反坐①,有诏勿治。禹偁抗疏雪铉,请论道安罪,坐贬商州团练副使。四年,召拜左正言,上以其性刚直不容物,命宰相戒之。至道元年,召入翰林为学士,知审官院。诏命有不便者,多所论奏。(太祖)孝章皇后崩,迁梓宫②于故燕国长公主第,群臣不成服。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坐谤讪,罢为工部郎中、知滁州。初,禹偁尝草《李继迁制》,继迁送马五十匹为润笔,禹偁却之。及出滁,闽人郑褒徒步来谒,禹偁爱其儒雅,为买一马。或言买马亏价者,太宗曰:“彼能却继迁五十马,顾肯亏一马价哉?”移知扬州。真宗即位,迁秩刑部,会诏求直言,禹偁上疏言五事,疏奏,召还,复知制诰。尝作《三黜赋》以见志,其卒章云:“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后知黄州。咸平四年,州境二虎斗,其一死,食之殆半。群鸡夜鸣,经月不止;冬雷暴作。禹偁手疏,引《洪范传》陈戒,且自劾。上遣内侍乘驲③劳问,醮禳④之,询日官,云:“守土者当其咎。”上惜禹偁才,是日命徙蕲州。禹偁上表谢,有“宣室鬼神之问,不望生还;茂陵封禅之书,止期身后”之语。上异之,果至郡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禹偁词学敏赡,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其为文著书,多涉规讽,以是颇为流俗所不容,故屡见摈斥。所与游必儒雅,后进有词艺者,极意称扬之。(节选自《宋史?王禹偁传》)【注】①反坐:对诬告者处以刑罚。&②梓宫:皇帝或皇后的棺材。③驲(rì):古代驿站用的马车。 ④醮禳(jiào ráng):祭祀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毕士安见而器之器:器重B.禹偁上表谢 谢:推辞C.尝作《三黜赋》以见志见:表现,表明D.召禹偁,赋诗立就就:完成【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禹偁“直躬行道”性格的一组是(&&&)(2分)&①禹偁抗疏雪铉,请论道安罪&&&&&②上以其性刚直不容物,命宰相戒之③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 ④闽人郑褒徒步来谒,禹偁爱其儒雅,为买一马⑤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⑥守土者当其咎A.①③⑤B.③⑤⑥C.①②④D.②④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王禹偁在文学上很有才华。他与罗处约互相赋诗唱和,诗文被很多人传诵;皇帝召禹偁赋诗,也对他的诗大加赞美,认为不出一个月此诗即可传遍天下。B.王禹偁性格刚直。庐州妖尼道安诬告徐铉,道安应当反坐治罪,但有诏令不对其治罪。王禹偁上疏直言,为徐铉洗刷冤屈,请求判道安的罪,因此被贬。C.王禹偁遇事敢于发言。宋太祖的孝章皇后去世后,棺材被移放在燕国长公主的府第里,大臣们也衣衫不整,穿着随便。王禹偁对客人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D.王禹偁勇于承担责任。在出任黄州知州时,境内有灾异之事,王禹偁亲笔写奏章,引用《洪范传》来自警,并检举自己的过失。【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或言买马亏价者,太宗曰:“彼能却继迁五十马,顾肯亏一马价哉?”(4分)(2)所与游必儒雅,后进有词艺者,极意称扬之。(4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yù,卖)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唯两京耳。”宪宗褒美。拜晋慈&州观察使,封咸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轶第一?”周墀对:“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乃诏观察使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小题1】下列各项中虚词的解释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师不必贤于弟子B.吞二周而亡诸侯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C.然后以六合为家 斧斤以时入山林D.斯天下之民归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孤:幼年丧父。B.始城州,周十三里城:构筑城墙。C.法废人慢,当济以威济:渡过难关。D.与若期一月还之期:约定时间。【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2分)①民贫自鬻者,赎归之&&&②教种茶、麦,仁化大行③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④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⑤免半赋,徐取其偿&⑥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傅宗龙,字仲纶,云南昆明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除铜梁知县,调巴县,行取①,入为户部主事。久之,授御史。天启元年,辽阳破,帝下募兵之令,宗龙请行。一月余,得精卒五千。明年,安邦彦反,围贵阳,土寇蜂起。请发帑金济滇将士,开建昌,通由蜀入滇之路,帝多采纳之。又上疏自请讨贼,帝大喜。会宗龙以疾归,不果行。四年正月,贵州巡抚王三善为降贼陈其愚所绐②,败殁。其夏即家起宗龙巡按其地,兼监军。宗龙直渡盘江,战且行,寇悉破。擒斩其愚。宗龙乃条上屯守策,部议从之。诏加太仆少卿。忧归。崇祯三年起故官。用孙承宗荐,擢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未几,拜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用小故夺官矣。居久之,十年十月流寇大入蜀,陷蜀三十余州县,帝拊髀而思宗龙曰:“使宗龙抚蜀,贼安至是哉!”趣即家起宗龙。宗龙至蜀,代王维章与总兵罗尚文御却贼。十二年五月以杨嗣昌荐,召为兵部尚书,去蜀。八月至京,入见帝。宗龙为人伉直任气,不能从谀承意。帝愤中枢失职,宗龙朴忠,初入见,即言民穷财尽。帝颇然之,顾恳言不已,遂怫然曰:“卿当整理兵事尔。”既退,语嗣昌曰:“何哉?宗龙善策黔,而所言卑卑,皆他人唾余,何也?”自是所奏请,多中格③。当是之时,李自成有众五十万,自陷河、洛,犯开封。帝命宗龙专办自成。议尽括关中兵饷以出,然属郡旱蝗,已不能应。十四年九月四日以川、陕兵二万出关。秦师食尽,宗龙杀马骡以享军。明日,营中马骡尽,杀贼取其尸分啖之。营中火药、铅子、矢并尽。夜半,潜勒诸军突贼营,杀千余人,溃围出。宗龙徒步率诸军且战且走。十九日,日卓午,未至项城八里,贼追及之,执宗龙,呼于门曰:“秦督围随官丁也,请启门纳秦督。”宗龙大呼曰:“我秦督也,不幸堕贼手,左右皆贼耳。”贼唾宗龙。宗龙骂贼曰:“我大臣也,杀则杀耳,岂能为贼赚城以缓死哉!”贼抽刀击宗龙,中其脑而仆,斫其耳鼻死城下。事闻,帝曰:“若此,可谓朴忠矣。”复官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谥忠壮。【注】①行取:明清时,地方官经举荐保举后调任京职。②绐:dài,古同“诒”,欺骗,欺诈。③中格:中途搁置【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词地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趣即家起宗龙趣:马上B.请启门纳秦督纳:交纳C.陷蜀三十余州县陷:攻陷D.宗龙杀马骡以享军享:供应【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傅宗龙心忧天下的一组是(3分)(&&)①帝下募兵之令,宗龙请行&&②会宗龙以疾归,不果行③宗龙直渡盘江,战且行&&&&④宗龙乃条上屯守策⑤初入见,即言民穷财尽&&&&⑥宗龙杀马骡以享军A.①②⑤B.②③⑥C.①④⑤D.②④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傅宗龙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可谓文武双全。虽然最后战败而死,却无损于他的声誉。B.明代末年,社会动荡,到处起兵,国无宁日,纵使一代名将傅宗龙四处平叛,也难保大明江山。C.傅宗龙率兵讨伐李自成,因兵力悬殊,寡不敌众,加上后勤供应不济,弹尽粮绝,兵败被俘,慷慨赴死,可谓壮哉!D.傅宗龙为人刚直,不肯阿谀奉承,觐见皇上时,关心民心疾苦,恳切地说个不停,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赞誉。【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宗龙乃条上屯守策,部议从之。(5分)(2)潜勒诸军突贼营,杀千余人,溃围出。(5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傅岐①,字景平,仕梁,起家南康王左常侍,后兼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复除始新令。人有因相殴而死,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郡乃移狱于始新,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法当偿死,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狱曹掾固争曰:“古者有此,今不可行。”岐曰:“其若负信,县令当坐。”竟如期而反。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岐后去县,人无老少皆出境拜送,号哭闻数十里。至都,除廷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兼舍人如故。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太清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舍人如故。岐在禁省十余年,参与机事,亚于朱异。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岐独曰:“魏既新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令侯景②自疑,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异等固执,帝遂从之。及遣使,景果有此疑,遂举兵入寇,请诛朱异。二月,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③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岐独言于众曰:“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及景背盟,莫不叹服。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丰县侯。固辞不受。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节选自《南史·列传六十·傅琰传》)【注】①傅岐:南朝梁重臣傅琰的孙子。②侯景:东魏旧将,降梁,后又举兵反梁,史称“侯景之乱”。③大款:隆重盛大的礼节。【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录:逮捕 B.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状:情况 C.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止:举止 D.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间:时机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傅岐见识出众的一组是(&&)(3分)①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 &&&&&&&&②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 ③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④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⑤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⑥及景背盟,莫不叹服。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傅岐曾经仕途偃蹇。最初担任南康王左常侍,后来兼任尚书金部郎。因母亲去世辞去官职,服丧结束后因疾病被闲置了很久,后被任命为始新县令。 B.傅岐才能卓异,方法独特。郡府对在斗殴中致死人命的罪犯严刑审讯,毫无结果;始新县令傅岐凭自已的能力轻而易举地让案犯认罪伏法。 C.傅岐见解独特,长于辩才。魏国指使败将萧明派人回梁国,表明魏国想与梁国通好的愿望。梁国众臣一致主和,傅岐却力排众议并最终说服了皇帝。 D.傅岐洞察力强,目光高远。侯景请求宣城王出送,傅岐建议拒绝;订立城下之盟后,文武大臣以为都城之围就此解除欣喜不已,傅岐却看破了侯景的用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郡乃移狱于始新,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5分)(2)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 (5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19分)胡藩,字道序,豫章南昌人也。祖随,散骑常侍。父仲任,治书侍御史。藩少孤,居丧以毁称。太守韩伯见之,谓藩叔尚书少广曰:“卿此侄当以义烈成名。”州府辟召,不就。高祖素闻藩直言尽节,召为员外散骑侍郎,参军军事。从征鲜卑,贼屯聚临朐,藩言于高祖曰:“贼屯军城外,留守必寡,今往取其城,而斩其旗帜,此韩信所以克赵也。”高祖乃遣檀韶与藩等潜往,既至,即克其城,贼见城陷,一时奔走,还保广固累月。将拔之夜,佐史并集,忽有鸟大如鹅,苍黑色,飞入高祖帐里,众皆骇愕,以为不祥。藩起贺日:“苍黑者,胡虏之色,胡虏归我,大吉之祥也。”明旦,攻城,陷之。从讨卢循于左里,频战有功,封吴平县五等子,除正员郎。寻转宁远将军、鄱阳太守。从伐刘毅。毅初当之荆州,表求东道还京辞墓,去都数十里,不过拜阙。高祖出倪塘会之。藩劝于坐杀毅,高祖不从。至是谓藩曰:“昔从卿倪塘之谋,无今举也。”又从征司马休之。复为参军,加建武将军,领游军于江津。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立数丈,休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高祖呼藩令上,藩有疑色,高祖奋怒,命左右录来,欲斩之。藩不受命,顾曰:“藩宁前死耳!”以刀头穿岸,少容脚指,于是径上,随之者稍多。既得登岸,殊死战,贼不能当,引退。因而乘之,一时奔散。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统别军。至河东,暴风漂藩重舰渡北岸,索虏牵得此舰,取其器物。藩气厉心愤,率左右十二人,乘小船径往河北。贼骑五六百见藩来,并笑之。藩素善射,登岸射,贼应弦而倒者十许人,贼皆奔退,悉收所失而反。又遣藩及朱超石等追索虏于半城,虏骑数重,藩及超石所领皆割配新军,不盈五千,率厉力战,大破之。论平司马休之及广固功,封阳山县男,食邑五百户。元嘉十年,卒,时年六十二,谥日壮侯。&&&选自《宋书》【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藩少孤,居丧以毁称毁:因悲哀过度而损害身体B.将拔之夜拔:攻取C.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假:假扮D.率厉力战厉:督促、激励【小题2】下列各组中,都能表现胡藩“作战英勇”的一组是(&&)。①贼屯军城外,留守必寡&&&&&&②以刀头穿岸,少容脚指,于是径上③藩劝于坐杀毅,高祖不从&&&&④藩素善射,登岸射,贼应弦而倒者十许人⑤既得登岸,殊死战,贼不能当&&&&⑥胡虏归我,大吉之祥也A.②③⑤B.②③⑥C.①④⑥D.②④⑤【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A.胡藩早年丧父,守丧尽礼,很有孝道。太守韩伯见到他,认为他将来必定会因忠义节烈而成名。B.在征打鲜卑时,胡藩为高祖出谋划策,避开正面敌军,乘机攻取空虚的敌城,结果大胜。又跟随高祖讨伐卢循,屡建战功。C.胡藩对刘毅早有察觉,当年就劝高祖除掉刘毅,但高祖没有听从;当后来出兵讨伐刘毅,高祖慨叹自己当时没有听从胡藩的计谋。。D.跟随高祖征讨羌人,在河东一战,胡藩率十几个人乘船到对岸,射杀敌军,收回战船;虽遭敌军数重包围,但胡藩等人奋力作战,大破敌军。【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贼屯军城外,留守必寡,今往取其城,而斩其旗帜,此韩信所以克赵也。(5分)(2)以刀头穿岸,少容脚指,于是径上,随之者稍多。(5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温造,字简舆,姿表瑰杰,性嗜书,少盛气。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书币招礼,&欣然日:“可人也!”往从之。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恐失造,因妻以兄子。&&&&&&&时李希烈反,攻陷城邑,天下兵镇阴相撼,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以刘济方纳忠于朝,密诏建封择纵横士往说济。建封强署造节度参谋,使幽州。造与济语未讫,济俯伏流涕日:“僻陋不知天子神圣,大臣尽忠,愿率先诸侯效死节。”造还,建封以闻,诏驰入奏。天子爱其才,问造家世及年,对日:“臣五世祖大雅,外五世祖李劫,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帝奇之。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复去,隐东都。&长庆初,为太原幽镇宣谕使。还,迁殿中侍御史。田弘正遇害,以起居舍人复宣慰镇州行营。顷之,谏议大夫李景俭得过宰相,造坐与饮,出为朗州刺史。开后乡渠百里,溉田二千顷,民获其利,号“右史渠”。迁左司郎中,寻进御史中丞。&造性刚急,人或忤己,虽贵势,亦以气出其上。道遇左补阙李虞,恚不避,捕从者笞辱。左拾遗舒元褒等建言:“造弃蔑典礼,无所畏,辱天子侍臣。凡事小而关分理者,不可失广,道路。失之,则乱所由生。遗、补虽卑,侍臣也;中丞虽高,法支也;侍臣见陵则恭不广,法吏自恣则法坏。造擅自尊大,忽僭拟之嫌,请得论罪。”帝乃诏:台官、供奉官共,听先后行,相值则揖。造弹击无所回畏,发南曾伪官九十人,主吏皆论死。迁尚书右丞,封祁县子。&大和四年,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许以便宜从事。造果决斩首凡八百余人。亲杀绛者,醢之;号令者,殊死。取百级祭绛,余悉投之汉江。&大和五年,入为兵部侍郎,以病自言,出东都留守,俄节度河阳。奏复怀州古秦渠枋口堰,以溉济源等四县田五千顷。大和七年,召为御史大夫。方倚以相,会疾,不能朝,改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尚书右仆射。&&&&(选材于《新唐书》)&&&&&【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币招礼币:钱币B.谏议大夫李景俭得过宰相过:拜访C.听先后行,相值则揖值:遇见D.众谓造可夷其乱夷:平定【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建封以闻,诏驰入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B.忽僭拟之嫌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造坐与饮客亦知夫水与月乎D.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小题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恐失造,因妻以兄子。(4分)&&&&&(2)侍臣见陵则恭不广,法吏自恣则法坏。(4分)【小题4】文言文中,传主温造为官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鲁炅,幽人。长七尺余,略通书史。以荫补左羽林长上。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引为别奏。安禄山反,拜上洛太守,将行,于帝前画攻守势。寻为山南节度使,以岭南、黔中、山南东道子弟五万屯滍水南。贼将武令珣、毕思琛等击之,众欲战,炅不可。贼右趋,乘风纵火,郁气奔营,士不可止,负扉走,贼矢如雨,炅与中人薛道挺身走,举众没贼。时岭南节度使何履光、黔中节度使赵国珍、襄阳节度使徐浩未至,其子弟半在军,挟金为资粮,至是与械偕弃与山等,贼资以富。炅揪散兵保南阳。潼关失守,贼使哥舒翰招下,不从,使武令珣攻之。令珣死,田承嗣继往。颍川来瑱、襄阳魏仲犀合兵援炅。仲犀弟孟驯兵至明府桥,望贼走。炅城中食尽,米斗五十千,一鼠四百,饿者相枕藉。朝延遣使者曹日升宣慰,不得入。日升请单骑致命,仲犀不可。会颜真卿自河北至,谓曰:“使者不顾死,致天子命,设为贼获,是亡一使者;脱能入城,则万心固矣。”仲犀益骑凡十辈。贼望见,知皆锐兵,不敢击,遂入致命,人心益固。炅被围凡一年,昼夜战,人至相食,卒无救。至德二载五月,乃率众突围走襄阳。承嗣尾击,炅殊死战二日,斩获甚众,贱引去。时襄、汉数百里,乡聚荡然,举无樵烟。初,贼欲剽乱江湖,赖炅适扼其冲,故南夏以完。策勋封岐国公,实封二百户。乾元元年,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炅领淮西、襄阳两镇步卒万人、骑三百。明年,与史思明战安阳,王师不利,炅中流矢,辄奔,诸节度溃去,所过剽夺,而炅军尤甚。有诏徒炅郑、陈、亳节度使。至新郑,闻郭子仪整军屯谷水,李光弼还太原,炅羞惴,仰药死,年五十七。(选自《新唐书·鲁炅传》,有删改)【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引为别奏引:荐举。 B.寻为山南节度使寻:寻求。 C.会颜真卿自河北至会:适逢。 D.仲犀益骑凡十辈益:增加。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鲁炅抗击叛军有功的一组是(3分)①于帝前画攻守势&&&&&&&&&&&&②炅揪散兵保南阳③贼使哥舒翰招下,不从&&&&&&&④炅被围凡一年,昼夜战⑤炅殊死战二日,斩获甚众&&&&&⑥炅领淮西、襄阳两镇步卒万人、骑三百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炅略知经书和史籍,有气节。他身材高大,因为祖上的功劳而担任官职,后又受到哥舒翰的举荐,但是在哥舒翰投降叛军之后,鲁炅并没有接受哥舒翰的劝降。 B.鲁炅在安史之乱中,受到皇帝的器重。在出征之前,他向皇帝分析进攻和防守的形势,之后不久,他历任多地节度使,还被封爵为岐国公,并实封两百户。 C.鲁炅作战勇猛,力挽狂澜。他在担任山南节度使时,率领五万军队与叛军在滍水南岸展开肉搏战,虽然战斗失败了,但是最后他仍然召集被打散的军队退保南阳。 D.鲁炅作战顽强,战功卓著。他兵败退保南阳之后,遭到了叛军一年的重重围困,救兵始终不至,他最终率众突围。但是正因为鲁炅守住了要道,南方才得以保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士不可止,负扉走,贼矢如雨,炅与中人薛道挺身走,举众没贼。(2)使者不顾死,致天子命,设为贼获,是亡一使者。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陈德荣,字廷彦,直隶安州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授湖北枝江知县。雍正三年,迁贵州黔西知州,父忧归。服阕,署威宁府。未几,乌蒙土司叛,德荣赴威宁防守。城陴①颓圮,仓猝聚米桶,实土石,比次甃②筑,墉堞③屹然。贼焚牛卫镇,去城三十里,德荣日夜备战,贼不敢逼。总兵哈元生援至,贼败走。寻以母忧去官。服阕,授江西广饶九南道。九江、大孤两关锢弊尽革之。乾隆元年,经略张广泗疏荐,擢贵州按察使。时群苗交煽,军事方殷,古州姑卢硃洪文诸叛案,德荣治鞫④,详慎重轻,咸称其情,众心始安。及苗疆渐定,驻师与屯将吏多以刻急见能。二年,贵阳大火,德荣谒经略曰:“天意如此,当竭诚修省,苗亦人类,曷可尽杀?”广泗感动,戒将吏如德荣言。四年,署布政使,疏言:“黔地山多水足,可以疏土成田。小民难於工本,不能变瘠为腴。桑条肥沃,亦不知蚕缫之法。自非牧民者经营而劝率之,利不可得而兴也。今就邻省雇募种棉、织布、饲蚕、纺绩之人,择地试种,设局教习,转相仿效,可以有成。一年必有规模,三年渐期成效。”诏允行。乃给工本,筑坝堰,引山泉,治水田,导以蓄泄之法。官署自育蚕,於省城大兴寺缫丝织作,使民知其利。六年,疏陈课民树杉,得六万株。七年,贵筑、贵阳、开州、威宁诸州、县报垦田至三万六千亩。开野蚕山场百馀所,比户机杼相闻。德荣据以入告,数被温旨嘉奖。又大修城郭、坛庙、学舍。广置栖流所,收行旅之病者。益囚粮。冬寒,恤老疾嫠孤之无衣者。亲课诸生,勖以为己之学。设义学二十四于苗疆,风气丕变。十一年,迁安徽布政使,赈凤、颍水灾,流移获安。十二年,卒于官。(选自《清史稿·循吏列传》,略有改动)【注】①陴(pí):附属的土墙。②甃(zhòu):修砌。③堞(dié):城上如齿状的矮墙。④鞫(jū):审问。【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略张广泗疏荐,擢贵州按察使 疏:上奏B.六年,疏陈课民树杉 课:督促C.开野蚕山场百馀所,比户机杼相闻 比:近来D.亲课诸生,勖以为己之学 勖:勉励【小题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陈德荣“宽厚仁慈”品格的一组是(3分)( &&&&&)①德荣日夜备战,贼不敢逼&&&②九江、大孤两关锢弊尽革之③苗亦人类,曷可尽杀&&&&&&&④赈凤、颍水灾,流移获安⑤广置栖流所,收行旅之病者 &⑥设局教习,转相仿效,可以有成A.②⑤⑥B.①②④C.①③⑥D.③④⑤【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德荣防守威宁时,他设法加固城墙,与叛军相持,令叛军不敢攻城,直至援军到来,打败敌人,表现出他的勇敢与谋略。B.陈德荣担任贵州按察使,对苗族叛乱,处置谨慎公平,大得民心。他告诫属下将领,对苗裔不能一味镇压。C.陈德荣任贵州布政使期间,采取雇募临省种棉、织布、饲蚕、纺绩之人,设立机构进行集体培训等措施,推广先进技术,发展生产。D.陈德荣不仅重视农业,而且在兴礼宣教方面也不遗余力,他大修坛庙、学舍,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天意如此,当竭诚修省,苗亦人类,曷可尽杀?(5分) (2)冬寒,恤老疾嫠孤之无衣者。(5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吕僧珍为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