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岭是否适合打水井多少钱一米

  前言:  公元2014年10月,历时10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现向北方调水,一江清水浸润河南、河北,直达京津。与此同时,在我国遥远的西部,在53万平方公里 (相当于两个半湖北省的面积) 上生活的人们却每天面临着缺水、贫困、暴恐、荒漠化的威胁,“藏水入疆”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总钥匙,有了这把总钥匙,塔里木盆地5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将得到开发,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环境得到恢复,我国西北及华北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民安居乐业,边疆得以稳固,暴恐、贫困、荒漠化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因此,藏水入疆调水工程早日提上日程就显得犹为迫切。  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相比,藏水入疆工程的调水量400亿立方米,是中线工程的4倍。因工程方案采用明渠输水,及施工地区为我国高寒缺氧地区、移民安置费用低、部分施工机械改用天然气等因素,调水单位工程成本为中线工程的78.5%.工期为20年,工程总造价估算为10987亿元,估算每年工程投资额为549.5亿元。  “藏水入疆工程”所解决的主要为生产用水、生态用水,对发展当地经济、改善我国西北生态环境、加强民族团结,富国强边意义重大。而且工程沿线还可进行水电梯级开发,及利用工程开通的南北通道,为建设连接新疆到西藏的高速公路、高铁降低约50%的工程成本,同时调入新疆的400亿立方米的水,经过蒸发,以水汽的形式在我国西北、华北广大地区上空流动,并形成降雨,相当于再向华北调水300亿立方米。因此,藏水入疆工程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远大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综合效益,必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国防安全、生态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藏水入疆―――人类发展史上前无古人的改造自然的伟大工程;  藏水入疆―――极大拓展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伟大工程;  藏水入疆―――增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繁荣、稳固边疆的伟大工程;  藏水入疆―――永久性地解决中华民族吃饭问题的伟大工程;  藏水入疆―――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最大的民生工程;  藏水入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伟大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水入疆―――体现大国意志和奏响时代强音的伟大工程;  藏水入疆―――国际合作,多国受益的伟大工程  藏水入疆调水工程 - 简介  “藏水入疆调水工程”是从西藏多雄藏布江与美曲藏布江交汇处(桑嘎村)引水(通过工程开挖,取水口处海拔降至3300米,降低拉萨河口至取水口河床的高度,使江水向西自流,年径流量294亿m3) ,沿美曲藏布江引水入当惹雍错湖,向北接波仓藏布河,然后向西北方向开挖引水明渠,途中贯通日干配错湖、走构由茶错湖、才玛尔错湖,然后一路向北到达西藏西北的羊湖,再向西北方向穿越昆仑山脉最终连接到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部民丰县牙通古斯河,以自流方式调水并打通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通道的方式,彻底改造塔克拉玛干沙漠,并最终改善我国西北、华北广大地区生态环境的伟大工程。  藏水入疆调水工程输水主干渠长达1100公里(朋曲河至新疆段),辅助干渠长300公里(曲美藏布江口至曲水段),干渠总长1400公里。  附图1:藏水入疆调水干线工程路线图1(工程全图)    藏水入疆调水工程 – 目标  一、初期目标:  1、实现每年向新疆调水300亿m3,彻底改造塔克拉玛干沙漠。  2、开发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及整个塔里木盆地,预期开发利用盆地总面积53万平方公里的65%,即可新增耕地面积5亿亩,将塔里木盆地建设成为我国高水平、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盆地总面积35%的土地用于生态用地。  3、新增5亿亩耕地生产的粮食可使我国多养活4亿人口,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4、新增5亿亩耕地面积,其中1亿亩平均分配给维吾尔族耕种,每人可增10亩,5000万亩平均分配给藏族耕种,每人可增10亩,每个家庭可增加耕地30-50亩,居民收入提高,生活环境改善,民族和谐,边疆稳固。  5、剩余的3.5亿亩耕地,从内地移民(优先贫困地区)1500万人,对我国扶贫开发、稳固边疆意义重大。  6、新增5亿亩耕地,按每亩产出效益500元计算,每年仅农业产出总效益2500亿元,若加上现代农业,食品加工,物流运输等行业的效益,则年效益远大于2500亿元。  7、利用藏水入疆工程1500m的落差,沿线可建设15座中型水电站,年发电750亿度(略小于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每年发电收入210亿元。  8、西藏自治区每年增加调水收入60-90亿元,发电税收30亿元,西藏财政收入大幅增加,西藏地区发展内生动力增强,中央财政不需每年再向西藏转移支付。  9、利用藏水入疆工程的通道,可建设从新疆到西藏、南亚最便捷的陆路交通,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加强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巩固国防意义重大。  二、远期目标:  1、印度洋暖湿气流沿引水工程通道一路北上,通道沿线区域降水增加,形成贯穿西藏南北的富饶的河谷地带,并显著改善西藏生态环境(朋曲河中上游、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及多雄藏布中上游降水量预计增加50%,藏北高原通道沿线区域降水量预计增加100%),预期每年可向新疆调水增加至400-450亿m3。  2、塔克拉玛干沙漠因源源不断的大量的淡水供给,生态得以恢复,空气中所含水汽因地面蒸发而逐步增加,降水逐渐增多,年降水量预计在200-400mm,塔里木盆地成为“天下粮仓”,居住环境大大改善,人民安居乐业。  3、经二十年左右时间,塔里木盆地总水量的输入及输出达到平衡,每年将有400亿m3的水以水汽的形式在我国西北、华北广大地区上空流动,并形成降雨,(相当于修建3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量)内蒙古沙漠得到控制,黄土高原降水增加,我国西北及华北广大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  4、 因藏水入疆工程中的土石方开挖工程量浩大,挖出的土石方(10000亿m3)仅运输、堆放都会成为大问题,解决的办法是:一半的土石方就近堆放,一半的土石方粉碎后经过藏水输沙,排入印度洋。工程期间,我国可向孟加拉国派出吹沙船,疏通河道,吹沙造地,这样孟加拉国大约可新增国土面积2-3万平方公里。  5、孟加拉国新增耕地面积2-3万平方公里,对该国扶贫开发、改善民生、发展经济意义重大。我国还可请求孟加拉国将新增土地无偿划拔5千-1万平方公里土地用于中国产业园开发建设,实现国际合作共赢。  6、我国帮助孟加拉国吹沙造地,必将成为国际南南合作的典范。而利用引水工程通道建成的从新疆到南亚最便捷的陆路交通,必将对南亚地区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产生深远影响。  7、因新疆南部有源源不断的大量的淡水供给,部分蒸发水汽在中亚地区上空流动,并形成降雨,中亚各国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实现多国受益。  8、 第四期工程完工后,我国可向尼泊尔国援建两个水电站项目(朋曲河下游),顺带开挖阻碍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的两处山体,增大暖湿气流进藏。  藏水入疆调水工程 –工程项目规划方案  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1、规划设计原则   ① 充分利用我国西藏南部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以自流方式调水北上,改造和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塔里木盆地。  ② 利用引水工程打通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北上通道,改变印度洋暖湿气流不能进入我国西北的根本问题,并最终改善我国西北及华北的生态环境。  藏水入疆调水工程 –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藏水入疆调水工程输水主干渠长达1100公里(朋曲河至新疆段),辅助干渠长300公里(曲美藏布江口至曲水段),开挖引水明渠总工程方量约为1万亿立方米。因工程量巨大,藏水入疆调水工程分为分四期实施:  第一期工程建设主要目标:  1、开挖明渠连通雅鲁藏布江与朋曲河,使雅鲁藏布江水(海拔3940米)以自流方式经朋曲河流入印度洋,将开挖的土石方粉碎后经过藏水输沙,直接排入印度洋,并形成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通道。在萨迦县城西南开挖引水明渠,连通朋曲河与雅鲁藏布江,然后沿朋曲河河道向下游开挖土石方,使朋曲河中游海拔高度降低至米,向北开挖引水明渠连通雅鲁藏布江(利用部分萨迦冲曲河段),海拔高度降低至米,利用1900米的落差(雅鲁藏布江海拔3940米,陈塘朋曲河海拔2040米),将开挖的土石方排入印度洋。朋曲河整体高度降低,大量的印度洋暖湿气流可以自藏南的陈塘沟沿河道北上到雅鲁藏布江取水口一带。  2、在多雄藏布江达居村江段西部修建一座中型水电站,用于工程用电及蓄水冲沙。在雅鲁藏布江藏洛村向北开挖山体,联接到曲美藏布江口,以利于印度洋暖湿气流向北输送。  3、在西藏米林县纳伊普曲河上游开辟一条水汽通道,增加印度洋暖湿气流进藏。---在纳伊普曲河上游巴姆雄河段(海拔3200米)修建高550米的土石坝,使其高程达到3750米,形成堰塞湖,利用河水、冰川向南部山体冲刷,形成缺口,打开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通道。(库区北部山体海拔4000米以上,库区南部(藏南,印度占领)海拔为3730米),当缺口处海拔降到3250米时,炸开土石坝,水汽通道形成。  4、在西藏山南地区隆子县扎日乡附近开挖北部山体,可打开两处缺口,开辟另一条水汽通道,以增大印度洋暖湿气流进藏。此通道的开通,将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并对最终解决藏南问题也具有深远影响。  5、向孟加拉国派出吹沙船,疏通河道,吹沙造地。  附图2:藏水入疆调水干线工程路线图2(南部干渠工程图)    附图3:米林县伊普曲河上游修建土石坝处近景(打通水汽通道)    附图4:米林县伊普曲河上游修建土石坝处远景(打通水汽通道)    附图5:隆子县扎日乡北部山体开挖处(打通水汽通道)    第二期工程建设主要目标:  1、沿曲美藏布河道  向上游开挖引水明渠(深度为700-1000米),在其上游向西北继续开挖明渠,最后到达当惹雍错湖。因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施工地区降水增加,利用降水及湖内集水输沙,利用2500米的落差, (当惹雍错湖海拔4540米,陈塘镇朋曲河海拔2040米)将开挖的50%土石方粉碎后排入印度洋。  2、曲美藏布江取水口处河道海拔降至3300米,使雅鲁藏布江下游拉萨河口江段江水向西自流,以加大径流量及排沙量。并使印度洋暖湿气流自取水口沿引水明渠北上至当惹雍错湖一带。  3、在曲美藏布江取水口以东二十公里处修建一座控制性大坝,抬高水位至3500米,并利用所发电能,梯级抽水,继续抬升水位至4500米,通过管道将1/5的江水引到曲美藏布江上游,以加大河水排沙量。  4、继续向孟加拉国派出吹沙船,疏通河道,吹沙造地。  附图6:藏水入疆调水干线工程路线图3(二期工程干渠工程图)    第三期工程建设主要目标:  1、从西藏当惹雍错湖一路向西北方向开挖引水明渠(深度为1000米),途中贯通日干配错湖、走构由茶错湖、才玛尔错湖,将开挖的50%土石方粉碎后排入印度洋。  2、检验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通道的输汽能力,改善工程沿线区域的生态环境 ,根据情况对一、二期工程作相应扩建、取直,确保水汽北上进疆。  附图7:藏水入疆调水干线工程路线图4(三期工程干渠工程图)    第四期工程建设主要目标:  1、 从才玛尔错湖一路向北开挖引水明渠(深度为1000米)到达藏西北的羊湖,再向西北方向穿越昆仑山脉最终连通新疆民丰县牙通古斯河。  2、 降低引水明渠沿线相对高度,曲美藏布江取水口海拔高度为3300米,新疆民丰县牙通古斯河渠首处海拔高度为1800米,实现藏水沿明渠向新疆自流,初期年调水300亿m3,远期年调水400-450m3目标,及实现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进疆。  3、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系统铺设滴灌水网,大量使用PVC、PPR塑料水管,以减少地表水蒸发量,实现滴灌系统的全覆盖。彻底改造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得以恢复。  4、沿引水明渠每距100公里左右修建1座水力发电站,可建设14座中型水力发电站,进行梯级水电开发利用。  附图6:藏水入疆调水干线工程路线图5(四期工程干渠工程图)    藏水入疆调水工程 –建设开发期  预计工期为二十年,若期间国家加大投入,整个引水工程可提前至十五年完工。  项目实施进度 :整个引水工程分为四个阶段,每  个阶段工期为5年。  附图7:藏水入疆调水干线工程路线图6(北部工程干渠工程图)    附图8:藏水入疆调水干线工程路线图7(南部干渠及辅助干渠工程图)    藏水入疆调水工程 –工程预算  每年工程投资额估算为549.5亿元, 20年工期,工程整体造价估算为10987亿元。  首先根据每年需完成方量确定挖机数量  每年需完成400亿立方米的土石方开挖量  每辆挖机每小时开挖350方,每天工作16小时(两班倒),  每辆挖机每天开挖的工程量为:350方×16小时=5600立方米  每辆挖机每年开挖的工程量为:5600方×360天=201.6万立方米  每年400亿立方米的开挖量所需挖机:400亿/201.6万立方米=2万辆  工程车辆:工程机械每工作3年更换一次,每年工程机械投资71亿元  挖机20000辆×100万元=200亿元  装载机4000辆×35万元=10.5亿元  运输车1000辆×25万元=2.5亿元(或作为购置破碎机械投资)  工程机械每工作3年更换一次,则平均每年机械投资213亿元/3=71亿元  机械用油:每年总投资518.4亿元  挖机:每辆挖机每小时用油50升×8元=400元  每辆挖机每天(两班倒)工作16小时×400元=6400元  每辆挖机每年用油6400元×360天=2304000元  2万辆挖机每年用油230.4万元×2万辆=460.8亿元  其他机械用油:占挖机数量的25%,油耗按挖机的50%  其他机械每年用油460.8亿元×25%×50%=57.6亿元  工程机械司机的工资:每年总开支60亿元  挖机司机年工资:1万元×12月×4万人=48亿元  装载机及运输车司机的工资(两班倒,则装载机8000人,运输车司机2000人)  装载机及运输车司机年工资:1万元×12月×1万人=12亿元  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每年总开支0.5亿元  500人×8000元×12月=0.48亿元  现场管理人员的工资:每年总开支0.5亿元  500人×8000元×12月=0.48亿元  管理粉碎土石方机械人员的工资:每年总开支1.2亿元  2000人×5000元×12月=1.2亿元  后勤保障人员的工资:每年总开支1.2亿元  2000人×5000元×12月=1.2亿元  工程人员伙食费开支:每年总开支9.9亿元  按每人每天50元标准55000人×50元×360天=9.9亿元  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工资:每年总开支0.12亿元  100人×10000元×12月=0.12亿元  综上所述,初步估算每年工程投资为662.82亿元,总估算为每年投资663亿元,20年工期,工程整体造价初步估算为13260亿元。  对工程预算的调整说明:  1、若考虑工程移民费用,大概需移民5000户家庭,按每户补偿100万元估算,需增加预算50亿元;  2、因工程机械每3年更换一次,出售废旧工程机械款可冲减工程预算150亿元;  每辆挖机可按10-15万元出售,则收款10万元×2万辆×7次=140亿元  每辆装载机可按3万元出售,则收款3万元×4000辆×7次=8.4亿元  每辆运输车可按1.5万元出售,则收款1.5万元×1000辆×7次=1.05亿元  3、若工程人员伙食费用按个人承担一半,国家补贴一半计算,则可减少工程开支9.9亿元×20年/2=99亿元;  4、批量购买工程机械价格优惠10%左右,每年节约机械开支7.1亿元。(此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工程机械的保养及维修,对投资总额不作调整,但要对此项经费加强监管);  5、如果工程机械全部改为使用天然气,则可减少用油开支的40%,机械用油原预算总额为10368亿元,改用天然气后预算总额为6220.8亿元,理论上可降低工程成本4147.2亿元,(因施工地区地处高原,有些地方不便天然气的运输,因此只有在河谷地带或施工条件允许的地段可使用天然气工程机械,预计实际有50%的工程量可使用天然气工程机械完成。)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约有50%的工程量使用天然气工程机械,可降低工程成本2073.6亿元。  6、粉碎土石方所需电力,可先在雅鲁藏布江建三座水电站所发电能提供,不计入工程成本。  因此,调整后工程造价可减少2273亿元,工程最终整体估算为10987亿元,每年工程投资额为549.5亿元。  附图9:新疆沙漠    附图10:美丽新疆    本文作者:江南 QQ  湖北十堰  
楼主发言:62次 发图:
  新疆田园风光  
  每年输400亿立方的水是能够改变沙漠的,理由如下:  1、经千万年的自然演化,现在的塔里木盆地,总进水量和出水量(蒸发量)维持在一个微弱的平衡,不然塔里木盆地早已经没水流入了,哪还有现在的那些绿洲?哪还有雪山融水?每年输400亿立方的水,就打破了这个平衡,沙漠变为良田可期。  2、每年输400亿立方的水,每年蒸发掉约30%的水,那每年还有280亿立方的水进入地下,这样10年以后,地下水就会增加2800亿立方,(当然实际会没那么多,因为蒸发量会随着地下水的增多而增大,并形成降雨,加快水的循环,但估算用15-20年的时间,地下水会增加2000亿立方是可能的)。  3、沙漠上空水汽的增加,会遮挡和反射部分的太阳光,沙漠地表的温度降低,地表水的蒸发量会减少。  4、沙漠上植被的增加,会挡住部分的太阳光直射地面,地表水的蒸发量会减少。  5、用20年左右的时间塔里木盆地总的进水量和出水量会最终达到平衡,即每年输入的400亿立方水会以水汽的形式流向西北、华北上空,并形成降雨。  联系方式:QQ,希望与大家一起讨论,关注。
  新疆塔里木盆地地理水文气候特征及沙漠治理方向  地理特征:盆地北面有天山山脉,南面是昆仑山脉和阿尔金山脉,西面是帕米尔山脉。这些山脉高度在4000米到6000米,有些高峰超过8000米。盆地西面,在柏米尔山脉和天山山脉之间,有一个相对较低,宽约100公里的缺口。同样,在盆地的东面,在天山山脉和和阿尔金山山脉之间,也有一个宽约200公里缺口。但西面缺口海拔仍然超过3000米,东边缺口海拔约2000米。  盆地东西长1500公里,南北宽约600公里,面积达53万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800至1300米之间,地势西高东低,盆地的中部是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为山麓、戈壁和绿洲。  水文气候特征:由于深处大陆内部,周围又有高山阻碍,使得湿润空气难以进入和逸出,加上盆地西面主要刮西南风,盆地东面主要刮东南风,使得盆地的水系循环处于一个独立程度很强的系统。盆地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大多在50毫米以下,极为干旱。盆地水系年循环量大约800亿吨(通过计算盆地各个河流年径流量、流动地下水及降雨量得出)。  盆地水系循环模型:冰雪融化后流进各条河流及渗透到地下(约600吨),经过地表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被热空气带到高空,除少量变成雨水(年约200亿吨)回到地面外,大部分被周围的高原山脉捕捉,变成冰雪,还有极少部分被高层大气带走了,同时,也有极少量的水气被从高空带来。被带走的水和带进来的水数量基本上相等,达到一个进出平衡,系统水量基本上稳定在一个常数。  盆地水循环周期:从雪水融化开始计时,到水流动到沙漠的最远处,到蒸发升至天空,再到雪山凝固成冰雪,作为水的一个循环,期间所花的时间就是循环时间。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非常少,可以认为水蒸气在天空中的滞留时间很短。  盆地水的循环时间很重要,这个时间关系到要确认的盆地的总的水量,如果这个时间是6个月,那么根据上面的模型,盆地水的实际保有量为:800x0.5=400(亿方),也就是400亿吨的水每年要周转2次。以下的计算推测,都是按照盆地的水,年周转一次算。  人类活动对水系循环的影响:  最近几十年,我国加大了对沙漠的治理,几十年的治沙经验看,草方格沙障法效果似乎不错,其方法是:设置 1米x1米大小的草方格沙障固沙固水,这个方法设置后,有截留降雨的作用,尤其是对冬季的降雪,更能够控制在原地而不被风吹走。因此提高了沙层含水量,实践结果看,使2米厚的沙层含水率从1%增加到3%~4%以上,正由于草方格沙障能够固定流沙,改善沙丘水分条件,从而保护了沙生植物的生长。这个方法在像内蒙这样的沙漠治理上,效果是不错的。但是,在一个封闭系统里,总的水量是一定的,一个地方的水增多,必然导致别的地方的水的减少。当人类向沙漠推进,植被向沙漠深处覆盖时,必然增大水的蒸发,增大空气中的水含量,加速系统内水的循环。使得系统内河流总年径流量增大,给我们造成一个治沙有效的假象。但是,增大水的蒸发,必然会增大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降水的同时,也会增大水汽的逃逸,打破系统原有的平衡,最终会导致系统内的水量减少!所以,这个方法在塔里木盆地只能是一个短期方法,对长期的治理反而有害!   要想改造盆地,使得盆地变成一个沃土,一个粮仓,一个鱼米之乡,就要打破目前的这个水系平衡,使得系统内的水量增大。要打破这个平衡,就得使进大于出,必须要有外来的水,让进盆地的水多于出盆地的水。从盆地的地理特征看,每年水蒸气被带出盆地的量不超过10%,大约在80亿吨上下。由于目前盆地水系基本平衡,所以每年水蒸气被带入的量也有80亿吨。  如果从盆地外向盆地内额外每年调入80亿方的水,那么平衡被打破,当重新平衡时,系统内的循环水量就达到现在的两倍,即1600亿吨。系统内循环的水量比原来增加了一倍,即增加了800亿吨,达到1600亿吨,也相应增加了发电潜力年5400亿千瓦时。当这1600亿方的水被蒸发时,会带走大量沙漠的热量,使得沙漠夏天的最高温度降低。  实际情况可能要比上面推算的复杂的多,影响可能也要大的多。  系统水蒸汽年逃逸量这里估计是10%,如果实际比这个量少,那么调水效益会更高。
  当塔里木盆地内年循环水量达到2,000亿方时,将是目前600亿方的3.3倍,盆地内的气候将会有明显的变化。首先,2,000亿吨的水蒸发需要吸收大量的热,必然使得盆地的夏天气温降低,冬天气温升高。其次,由于地表温度降低,导致降雨大幅增加,年地表水的蒸发量也会大幅降低,恶劣风沙天气将大幅减少。  经济效益:  农业收益:盆地面积8.5亿亩,可耕种面积将达5亿亩,加上内蒙、青海、甘肃等沙漠改善的收益,光农业年产值就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水力发电的收益:目前盆地地表年循环水量约600亿方,大部分都是高原雪山上4,000米海拔流下来的,到盆地海拔1,200米。年发电潜力超过4,000亿度(大约是三峡水电的2倍,三峡总投资约2100亿元人民币),按0.5元的销售价格算(发电加电网),年收益可达2000亿元。  治理建议: 盆地治理是一个投入少,收益大的投资,但总投资较大,建议由国家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步进行。
      这个设想很好,很有创意,相较与美国的西部大开发也不遑多让。问题是,这个话题太专业,我是基因工程专业的,不敢置喙。希望能早日变成现实!让中国重回世界之巅。
  为什么没选择经柴达木盆地调水入疆?  1、柴达木盆地盐的贮藏量太高,总储量达600亿吨左右,河水流经柴达木盆地,必然会增加对柴达木盆地的开发。如果大量含盐的水流进新疆,最终会使塔里木盆地盐碱化,而不利于对塔里木盆地的开发利用。  2、塔里木盆地的地势是西高东低,最低点在靠近柴达木盆地的罗布泊,因此如果调水线路经柴达木盆地入南疆,也不利于对塔里木盆地的灌溉。
  欢迎关注,拒绝漫骂!  你的漫骂,只能表明你是个低素质的人,  你的漫骂,只能表明在你的脑子里就装了那几句脏话,除此就没有别的了。  如果你有水平,就请你拿出些数据,说出你的理由。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有一个坚强的基层政权”。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基层党员、干部是这个地基中的钢筋。各族群众对党和政府最直观的感受来自身边的党员、干部,来自常打交道的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民族地区务要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使之成为富裕一方、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坚强战斗堡垒,使每一名党员都成为维护团结稳定、促进共同富裕的一面旗帜。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不断加强党的领导,锻造一支政治上强、能力上强、作风上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我们就一定能不断开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新境界。
  汇聚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磅礴力量(社论)  《 人民日报 》( 日
04 版)  伟大的事业,需要汇聚全民族智慧和力量。在全国各族人民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之际,中央召开了民族工作会议,并对近年来涌现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代表进行了表彰。我们对会议的胜利闭幕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民族工作战线的同志们和关心支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各方面人士,致以崇高敬意!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会议上所作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民族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民族问题、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深刻阐明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利于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坚定信心决心,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提供了指导思想和正确方向。  民族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只有了解了这个“家底”,才能真正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懂得民族工作有多重要,做好民族工作有多不容易。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团结统一,把这看作“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造就了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才能自觉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处理好民族问题,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关键是找到符合国情的正确道路。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必须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就是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做好民族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不断开拓创新。必须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从而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善于团结群众、争取人心,创新载体和方式,加强法治保障,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从而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必须紧扣民生抓发展,发挥民族地区资源优势,搞好扶贫开发,加强边疆建设,从而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必须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从而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推动民族工作要依靠物质和精神这两种力量,在继续用好发展这把钥匙的同时,必须把思想教育这把钥匙用得更好。  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要用好少数民族干部这个重要桥梁和纽带,关心爱护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和边疆地区的各族干部,重视民族地区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富裕一方、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坚强战斗堡垒。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汇聚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磅礴力量,就一定能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新增5亿亩耕地面积,其中1亿亩平均分配给维吾尔族耕种,每人可增10亩,5000万亩平均分配给藏族耕种,每人可增10亩,每个家庭可增加耕地30-50亩,居民收入提高,环境改善,民族和谐,边疆稳固。  ================================  更改如下:  新增5亿亩耕地面积,其中1.1亿亩平均分配给新疆全部少数民族耕种,每人可增10亩,5000万亩平均分配给西藏全部少数民族耕种,每人可增10亩,每个家庭可增加耕地30-50亩,居民收入提高,环境改善,民族和谐,边疆稳固。
  新增5亿亩耕地面积,其中1亿亩平均分配给维吾尔族耕种,每人可增10亩,5000万亩平均分配给藏族耕种,每人可增10亩,每个家庭可增加耕地30-50亩,居民收入提高,环境改善,民族和谐,边疆稳固。  ================================  更改如下:  4、新增5亿亩耕地面积,其中1.4亿亩平均分配给居住在新疆的少数民族耕种,每人可增耕地10亩;3000万亩平均分配给居住在西藏的少数民族耕种,每人可增耕地10亩;每个家庭可增加耕地30-50亩。居民收入提高,生活环境改善,民族和谐,边疆稳固。  5、剩余的3.3亿亩耕地,从内地移民(优先贫困地区)1500万人,对我国扶贫开发、稳固边疆意义重大。
  日下午,李克强总理乘专机抵达意大利首都罗马菲乌米奇诺机场,开始对意大利进行正式访问。期间,李克强还将访问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并发表演讲,赴意大利米兰出席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意大利政府高级官员和中国驻意大利大使李瑞宇等到机场迎接。
  第三期工程建设主要目标:  1、从西藏当惹雍错湖一路向西北方向开挖引水明渠(深度为1000米),途中贯通日干配错湖、走构由茶错湖、才玛尔错湖,将开挖的50%土石方粉碎后排入印度洋。(工程要点:1、先期工程向北开挖引水明渠深度为500-600米,利用高差使当惹雍错湖水向北倒灌,利于冻土的形成,便于开挖。2、工程后期由南向北再次降低引水明渠深度500-400米,利用倒灌的湖水排沙。)  2、此阶段施工区域为藏北高原冻土区,土质多为含水的松散岩石和土体,地势平缓,便于大量使用铲车、推土机等工程机械,每辆铲车工作效率比挖机提高1倍,每年施工期为5个月,因此需将80%的工程机械改用铲车,20%的工程机械使用挖机,购买机械时每辆挖机可改换为3辆铲车,可提高工作效率5-6倍,以加快工程进度。  3、检验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通道的输汽能力,改善工程沿线区域的生态环境 ,根据情况对一、二期工程作相应扩建、取直,确保水汽北上进疆。
  第四期工程建设主要目标:  1、 从才玛尔错湖一路向北开挖引水明渠(深度为1000米)到达藏西北的羊湖,再向西北方向穿越昆仑山脉最终连通新疆民丰县牙通古斯河。  2、此阶段施工区域为藏北高原冻土区,土质多为含水的松散岩石和土体,地势平缓,便于大量使用铲车、推土机等工程机械,每辆铲车工作效率可比挖机提高1倍,每年施工期为5个月,因此需将80%的工程机械改用铲车,20%的工程机械使用挖机,购买机械时每辆挖机可改换为3辆铲车,可提高工作效率5-6倍,以加快工程进度。  3、 降低引水明渠沿线相对高度,曲美藏布江取水口海拔高度为3300米,新疆民丰县牙通古斯河渠首处海拔高度为1800米,(当惹雍错湖降低海拔高度至3100米,才玛尔错湖降低海拔高度至2900米,穿越昆仑山口引水明渠处降低海拔高度至2600米。)实现藏水沿明渠向新疆自流,初期年调水300亿m3,远期年调水400-450m3目标,及实现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进疆。  4、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系统铺设滴灌水网,大量使用PVC、PPR塑料水管,以减少地表水蒸发量,实现滴灌系统的全覆盖。彻底改造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得以恢复。  5、沿引水明渠修建水力发电站,除工程期间修建的3座水电站外,还可建设14座中型水力发电站,进行梯级水电开发利用。(当惹雍错湖处兴建1座中型水力发电站,在其上游至取水口落差100米处兴建1座中型水力发电站,才玛尔错湖处兴建1座中型水力发电站,在其上游落差100米处兴建1座中型水力发电站,在尼玛县拉雄错附近渠段兴建1座中型水力发电站,羊湖处兴建1座中型水力发电站,昆仑山谷口处修建1座中型水力发电站,在昆仑山河谷修建3座中型水力发电站(坝高140米),在其下游至阿克塔斯河渠首河段修建3座中型水力发电站,坝高140米(也可建6座坝高70米的小型水电站);朋曲河曲当乡下游6公里处修建1座小型水力发电站(海拔3210米,坝高100米),使50%河水北流到取水口以增加调水量,另50%河水发电。)
  原计算每年开挖土石方为400亿方,20年开挖的方量为8000亿方,而工程总方量为1万亿方,少算了2000亿方。因三、四期工程时(工程总长700公里),在冻土地带施工,土质多为含水的松散岩石和土体,便于铲车施工,施工机械80%改用铲车后,每辆铲车工作效率可比挖机提高1倍,而每辆挖机可购买3辆铲车,整体工作效率可提高5-6倍,因此虽工程量增加2000亿方,但效率提高,成本降低,整体工程造价不变,因此对工程造价不作调整
  2、开发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及整个塔里木盆地,预期开发利用盆地总面积53万平方公里的75%,即可新增耕地面积5亿亩,将塔里木盆地建设成为我国高水平、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商品粮生产基地、油料作物生产基地)。盆地总面积25%的土地用于生态用地。
  藏水入疆调水工程 – 目标  一、初期目标:  1、实现每年向新疆调水300亿m3,彻底改造塔克拉玛干沙漠。  2、开发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及整个塔里木盆地,预期开发利用盆地总面积53万平方公里的75%,即可新增耕地面积5亿亩,将塔里木盆地建设成为我国高水平、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商品粮生产基地、油料作物生产基地)。盆地总面积25%的土地用于生态用地。  3、新增5亿亩耕地生产的粮食可使我国多养活4亿人口,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4、新增5亿亩耕地面积,其中1.4亿亩平均分配给居住在新疆的少数民族耕种,每人可增耕地10亩;3千万亩平均分配给居住在西藏的少数民族耕种,每人可增耕地10亩;每个家庭可增加耕地30-50亩。居民收入提高,生活环境改善,民族和谐,边疆稳固。  5、剩余的3.3亿亩耕地,从内地移民(优先贫困地区)1500万人,对我国扶贫开发、稳固边疆意义重大。  6、新增5亿亩耕地,按每亩产出效益500元计算,每年仅农业产出总效益2500亿元,若加上现代农业,食品加工,生物能源生产、物流运输等行业的效益,则年效益远大于2500亿元。  7、利用藏水入疆工程1500m的落差,沿线可建设17座水电站,年发电800亿度(略小于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每年发电收入220亿元。  8、西藏自治区每年增加调水收入60-90亿元,发电税收30亿元,西藏财政收入大幅增加,西藏地区发展内生动力增强,中央财政不需每年再向西藏转移支付。  9、利用藏水入疆工程的通道,可建设从新疆到西藏、南亚最便捷的陆路交通,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加强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巩固国防意义重大。
  愿望美好,现实残酷!西线调水难以实现的若干问题分析  作者:tangjian_18  大西线调水工程是郭开先生在“朔天运河方案”中提出的。据称:计划从雅鲁藏布江上的朔玛滩水库(水位海拔3588米)开始调水,千年跋涉流入黄河(水位3366米),落差222米。全程由高向低(由南向北)自流,经一系列的高坝水库、输水渠、隧洞、倒虹吸,串联“五江一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与黄河),每年拟将2006亿立方米的“藏水”引到黄河中。因为可以利用“西藏之水救中国”,所以“具有十分可观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引起了各界的广泛重视”。  一、大西线工程方案的基本内容与有关数据  大西线从雅鲁藏布江到黄河,地图直线距离760公里,实际长度大约为1239公里。第一期工程是调“藏水”入黄。该方案已有多次修改,大致项目包括19座高坝水库(总库容2888亿立方米,设计总引水量为2006亿立方米)、8条隧洞(总长240公里,最长的隧洞60公里,短的6公里)、9座水电工程(总装机容量2120万千瓦)、600公里引水集水渠(其中集水渠200公里,渠库89座)、6个倒虹吸工程(10个汇水池)。  第二期工程从拉加峡水库沿米等高线引水入青海湖。青海湖水面将升高24米,水面海拔高度将达到3218米,水面面积将增至1万平方公里,总蓄水量将达到3689亿立方米。然后,以青海湖为调节库,向新疆、内蒙、河北等地调水,利用落差建立一系列规模宏大的发电工程。  第一期工程拟调水1680亿立方米,投资1250亿元(2004年价),工期5年。第二期工程投资1000亿元,沿途平行增添调水渠道与隧道,工期5年,通过扩容改造,达到每年调水2006亿立方米的规模。  表1 大西线调水沿途若干堆石坝的高度与库容  据《西藏之水救中国》说:“这段线路两岸皆是人烟稀少的山区,河水全部自流,可实行定向爆破,施工容易,不怕地震。”“专家报告认为,这里多数为‘V’型峡谷,采用筑坝引水,原料充足,很适合定向爆破筑坝,造价低廉。”  由此可知,大西线工程19座高坝水库是采用“定向爆破筑坝”(定向爆破堆石坝)技术修建的,那么这种技术的内容与特点是什么呢?  定向爆破堆石坝是在地形、地质条件适当的河谷的一岸或两岸布置炸药室,使爆破产生的岩快,大部分抛掷到预定的位置堆积成坝,拦截河道。爆破抛射出的石块,下落时以高速填入堆石体,孔隙率可在28%以下。抛填的堆石坝,坝体的密实度较低,建成后有较大的沉陷,容易造成防渗体破坏而引起坝体漏水。此外,爆破对山体的破坏作用较大,使两岸岩体内的裂缝加宽,有时可形成绕坝渗流通道,并可使隧洞、溢洪道周围的地质条件以及岸坡的稳定条件恶化。因此,爆破后填平补齐、整修清理、防渗堵漏的工作量仍然很大,坝基处理与防渗体施工均有一定困难。这种坝型主要适用于山高、坡陡、窄河谷以及地质条件良好的中、小型工程。  二、大西线调水方案难以实现的若干关键因素分析  由表1可知,大西线第一期工程的全线调水高度在海拔米之间。要在如此高度的高海拔地区,实现所谓的自流调水,主要是通过建立高坝,形成长距离的回水,尽量利用天然河道,减少人工开挖工程;回水的高度,决定了超长隧道进水口的施工高度,通过一系列超长隧道(以及明渠、倒虹吸),把19座水库串联起来。其中:易贡藏布(八盖)、朔瓦巴、金沙江、两河口、拉加峡等5座水库的大坝高度为356~389米,10个大坝的高度为218~298米。这些大坝,要建在水流湍急的“V”字形峡谷里,由于采用定向爆破堆石坝技术,不是在预先清理和加固地基的基础上,由下而上进行精心施工。在堆石坝的最大孔隙率可接近28%的不利因素制约下,这种缺少坚实根基、堆石仅仅虚压于河床之上的大坝,要实现所谓的调水功能,显然是靠不住的。  (1)高坝的安全性问题。诸如356~389米的高坝,缺少宽度、厚度、地基稳定性等数据。需要定向爆破并削平多大的山体?是否会造成或拓展两岸岩体与地层内的裂缝、断层?众所周知,长江三峡大坝是巨型的钢筋混凝土重力坝,混凝土浇筑总量2794万立方米,钢筋46.30万吨,总浇筑时间为3080天,坝顶高程18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大西线朔瓦巴水库的库容为亿立方米,金沙江、百巴(尼洋河)水库与拉加峡水库分别要达到200~488亿立方米,它们大坝的高度是三峡大坝高度的2倍,而大坝的安全性远远低于三峡大坝,且库容要比三峡水库大。巨大的库容(水压),将对缺失根基的堆石坝产生强大的压力,如果造成垮坝,后果将不堪设想。  (2)堆石坝漏水问题。堆石坝爆破物主要是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岩块,坝体必然存在一定的孔隙;两岸岩体和地层中,也可能存在天然的裂缝、解理、断层与层理,甚至隐藏喀斯特构造。靠爆破形成高度为218~389米的15座堆石坝体,不知打算采取什么技术来防止库水渗漏?这么高的坝体,目前未闻有可靠的防漏技术,不同高度渗出的水流,将形成数百米高的瀑布或水帘景观。两岸岩体内的裂缝、解理、断层与层理,造成的渗透水通道,也可导致绕坝渗流。  (3)能否达到蓄水水位和隧道进水口的水位问题。堆石坝通过壅高水位,造成长距离回水,经由隧道流入下一个水库。已知百巴水库,回水流程148公里;易贡藏布(八盖)水库,回水流程50公里;朔瓦巴水库,回水流程256公里;扎曲水库,回水流程100公里;金沙江联合大水库,回水流程136公里;甘孜水库,回水流程118公里;两河口水库,回水流程86公里;拉加峡水库,回水300公里到贾曲口。如果19座水库中,有一个或若干个高坝出现漏水,回水(壅水)水位无法达到隧道入口的引水高度,那么整个调水链条就会出现一处或多处中断,调水将无法进行。估计最可能的发生情形是,由于高坝无法阻止漏水,结果营造出一系列深度不等的湖泊,壅水水位比预期隧道进水口的高度低,调水成为泡影。  (4)引水渠、集水渠以及隧道的宽度、深度问题。拟调水亿立方米,引水渠、集水渠以及隧道的口径需要多大?14~25米的孔径,每年能通过亿立方米的流量吗?如果受冬季严寒的影响,无法实现全年不间断调水,是不是还要拓宽引水渠、集水渠以及隧道的口径?
  愿望美好,现实残酷!西线调水难以实现的若干问题分析  作者:tangjian_18  (5)倒虹吸的跨度与口径问题。倒虹吸是一种类似英文“U”字形的连通管,虹吸现象是液态分子间引力与位能差所造成的,即利用水柱压力差,使水上升后再流到低处。由于管口水面承受不同的大气压力,水会由压力大的一边流向压力小的一边,直到两边的大气压力相等,连通管内的水面变成相同的高度,水就会停止流动。倒虹吸最常见问题是漏水。为了确保产生压力差,连通管必须具备很好的密封性。可是,受施工技术的限制,倒虹吸(连通管)难以有很长的跨度与口径。大西线拟上马6个倒虹吸工程,过水流量亿立方米,那么倒虹吸输水管的跨度(长度与规模)有多大?需要多大的口径?如此大的调水量,可能倒虹吸是无法胜任的。  (6)入黄前,沿途水电站的建设问题。一般来说,水库与电站是相互配套的一体化工程。据称:大西线“采用在最佳的垭口中开凿短程隧洞的办法……可利用落差发电”,“大朔天运河工程的水电装机能力在1.76亿千瓦以上”。遗憾的是,诱人的前景背后缺少严肃的科学论证,入黄前诸水电站的选址在哪里?能够采用堆石坝技术建水电站吗?已知从朔玛滩水库(海拔3588米)至黄河支流(3366米),全长1239公里,总高差222米,平均每10公里只有1.8米的落差。除长距离自流调水,必须维持一定的落差外,从隧洞出口跌入水库的流水落差,其实将所剩无几,请问有多少落差可供9座(隧道出口)水电站来发电?9座水电站工程(总装机容量2120万千瓦)用5年时间能够同时建成吗?  (7)冻土地带施工、高原地震以及冬季调水问题。处于青藏高原海拔米高程的、长达1239公里的调水渠道,高寒冻土地带对施工及建成后的渠道有何影响?青藏高原地震带对渠道会不会产生影响?在严寒的冬季(通常夏季晚上的气温也常在零度以下)是否能够调水?对调水的数量是否有影响?  (8)泥石流与季节性来水问题。在多雨的v字型峡谷地区调水,山体滑坡、泥石流对引水渠、集水渠、倒虹吸有何影响?试图通过引水渠、集水渠,拦集密如蛛网般的小支流,但是区内河流来水量,不是均量的(冬季高原冰川停止消融,夏季消融多),汛期来水多、非汛期来水少,那么输水渠道的口径,要按多大来设计?漫长的引水渠道可否抗御汛期洪水(泥石流)的袭击?季节性来水对水库一年四季的水位(回水)高程以及隧道进水口高程有何影响?对受季节性制约的引水渠道,如何来保证调水能力与防洪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大西线明显受调水季节的制约,当夏季大西线来水量超大时,恰恰也是长江、黄河步入防汛期,如何处理调水应该有一定的时间差问题?如果要靠大西线建立的19座大型堆石坝水库来调节,是不是还要大大地加高堆石坝的高度?  (9)渠道的口径与调水的效率问题。如果试图通过(6~9月多雨的)夏季多调一些水,是不是还要加大引水渠、集水渠、隧道、倒虹吸的口径?当冬季河流出现冻结时,会不会闲置调水线路并影响调水的效率?  (10)至今尚未见到一张稍微详细的调水工程路线图。目前调水区的技术基础工作非常薄弱。如水文站网布设得密度不够,某些国际河流没有整体的流域规划,缺少较系统的气象资料与地震观测资料,缺乏统一的较高精度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地质图、断裂构造图、水文图等。  (11)入黄后的发电效益有限。中国地形由南向北,有起、伏交替(凸、凹交替)的地势特点(凸起的地形有昆仑山、秦岭、天山、祁连山、六盘山、阴山、燕山等)。大西线方案过黄后,向新疆、内蒙、河北调水,鼓吹有数千米的落差,可产生巨大的发电效益,确有夸大之嫌。譬如,青海湖位于青海湖盆地的盆底,海拔3194米,四面环山,最低的山为3600米。向新疆调水,必须上马扬水工程,或开凿超长隧道。大家知道,青藏高原海拔4000多米,上海市海拔5~10米,上海市能够利用长江4000多米的落差发电吗?起、伏交替的地形,可使长距离调水的局部落差彼此抵消。因此实际情况是,不存在方案所夸张的巨大发电效益问题。
  愿望美好,现实残酷!西线调水难以实现的若干问题分析  作者:tangjian_18  三、大西线调水线路的地理气候环境不宜调水  据《大西线实地考察纪实》与《西藏之水救中国》“大西线川藏段”示意图所涉及到的调水路线所经过的地名,参见《西藏自治区地图册》提供的地理气象资料,[6]充分显示出沿途是不宜调水的。调水线路(由南向北)沿途的地理气象特点是:  拉萨市:海拔3650米,年降水量为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零下14℃。  桑日县(朔玛滩):位于西藏中南部、山南地区北部、冈底斯山南麓。地势南低北高,平均海拔4000米,大多5000米以上,县境内最高峰沃德贡姐雪山(西藏四大神山之一),海拔6300米。降水集中,年降雨370多毫米(一说420毫米左右)。河谷地带无霜期为150~180天,山地草原地带无霜期只有60天左右。平均气温8摄氏度,有“一日有四季,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  朗县:属于高原丘陵地貌类型,谷地海拔3200米,一般山峰的海拔多在5000米以上,且多为冰川覆盖。干湿季分明,年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降雨集中在5~9月。自然灾害主要是霜、雪、雹、风、涝、泥石流等。  林芝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北岸、尼洋曲下游。平均海拔3000米,相对高差米。年降水量654毫米,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水、泥石流、地震、冰雹、干旱等。  工布江达县(八松湖):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地势西高东低,山峰林立,沟壑纵横。平均海拔3500米,相对高差1750米,最高峰海拔6691米。年无霜期156天,年降水量646毫米,雨雪日141天。常见自然灾害有干旱、霜冻、冰雹、风沙、泥石流等。  波密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帕隆藏布河北岸。北高南低,高山连绵,平均海拔4200米左右,最高峰明朴不登山,海拔6648米。县城所在地扎木镇,海拔2700米。年无霜期150天,年降水量876毫米。境内海洋型冰川发育极好,有著名的卡钦、则普、若果、古乡等冰川。其中卡钦冰川长35平方千米,冰舌末端下达海拔2500米的地方,蔚为壮观。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泥石流、流沙、滑坡、地震等。  边坝县:位于昌都地区西部,念青唐古拉山北麓。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海拔米,平均海拔3600米。无霜期小于100天。年降水为600毫米。该县地处察隅与墨脱强地震带的交汇处,经常发生有感地震。其他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雪灾、冰雹、大风、雪崩、山体滑坡、塌崩等。  昌都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横断山脉的北部,澜沧江上游。最高海拔5460米,最低海拔约为3100米,平均海拔3500米。日温差大。年无霜期130天,年降水量477毫米,集中在5~9月。年均温7.6℃,1月均温为零下2.3℃。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干旱、霜冻、雪灾、山洪、泥石流。  江达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藏东横断山区,金沙江上游。地势险峻,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3800米,相对高差约3100米,最高海拔为5300米。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年温差小而日温差大。年无霜期60~80天,年降水量548毫米,集中在5~9月,雨热同季。自然灾害主要有雪灾、旱灾、冰雹、霜冻等,偶尔也有地震发生。  甘孜州(四川):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是丘原向山原过渡地带。南部贡呷日峰海拔5688米,南缘与新龙县接壤之卡洼洛日海拔5992米,其余山岭多在5000米左右,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巴颜喀拉山、牟尼芒起山、雀儿山呈西北——东南向逶迤于北部,成为大西线调水的天然屏障。属高原气候,气温低,冬季长,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5.6℃,1月均温为零下4.4℃。年均降水量636.5毫米,无霜期35~75天。
  愿望美好,现实残酷!西线调水难以实现的若干问题分析  作者:tangjian_18  概言之,分析沿途的地理气候特点,预示必将面临如下不利因素:  (1)山峰林立,沟壑纵横,高海拔、多地震。大西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地震多发区,高原不断隆升,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建设需面对高寒缺氧、高地温、高地应力、断层破碎带、漏水、有害气体等不良地质条件。无论是隧道施工还是明渠施工,都非常困难。  已知在边坝县周边拟建3个大型堆石坝水库,该县地处察隅与墨脱强地震带的交汇处,经常发生有感地震。1950年察隅曾发生8.6级地震;墨脱县属高山峡谷地震带,地质构造极不稳定。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夏季几乎在大雨中度过,泥石流、塌方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不断;冬季冰天雪地,冰崩、雪崩频繁,大峡谷地区冰川密布。而沿“察隅——波密——林芝”走向,还存在一条深大断裂带。可见,在强震多发、断裂密集的地区,修建大型堆石坝水库,安全性是根本没有保证的。  (2)高寒冻土,无霜期短,制约调水的天数。无霜期是指一地春天最后一次霜至秋季最早一次霜之间的天数。霜冻的温度指标一般认为是气温在1摄氏度或者地温在0摄氏度以下时即产生霜冻。由于大西线沿途无霜期均小于半年,也就是说,霜冻期在半年以上。河流全年要出现较长时间的封冻,不可能实现一年四季不间断调水,渠道有较长的闲置期,调水数量是要打折扣的。而产生的冰凌现象将导致河流凌汛,危及水坝、渠道的安全。  (3)降雨集中在5~9月,雨热同季,冰川消融,多泥石流。调水的明渠与隧道要受到泥石流、滑坡、崩岸的威胁,由于回水往往达上百公里,淹没高度数百米,水库与天然河道有淤积之虑,明渠有堵塞阻断之忧。巨大的蓄水数量,将瓦解边坡冻土带,诱发水库地震、滑坡和泥石流。  (4)区内生态环境脆弱,原本就有干旱、风沙等自然灾害。调水可能打破该区原本就比较脆弱的自然生态平衡,加速沙漠化、草地退化,高原特殊生境的生物多样性也将受到严重威胁。在源头地区大量调水,会对三江源头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均衡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在“V”字形峡谷修筑高坝,回水数十公里至数百公里,数百米的淹没带,将严重危害青藏高原垂直分带上的生物群落。同时,19座大型水库,截流了来自上游的水源,对流域下游数十公里至数百公里的脆弱生态,也将造成消极的影响。  (5)林芝县地处深大断裂带,平均海拔为3000米,从朔玛滩水库(海拔3588米)调水至此,落差为580余米,倒虹吸工程可能无法解决损失的高差问题。笔者认为,该地必须上扬水工程,所谓“完全自流说”是要打折扣的。  (6)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上修建大坝调水,对这些河流下游已建和待建的水电站的发电效益,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对大西线工程效益的基本评价  综上所述,大西线调水工程是理想因素、浪漫色彩大于现实可能性的科幻工程。可用4个“有意”来概括总结,即:有意低估了施工难度,有意缩小了工程成本,有意夸大了可调水的数量,有意放大了社会与经济效益。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是人类现有科学技术尚无法实现的浩大工程。
  不牵扯上层根本利益很难实现啊!
  如何突破“胡焕庸线”?  以本人看,突破“胡焕庸线”最根本的就是要“藏水北调”,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之本、发展之要,唯有调水才可使塔里木盆地变为“塞上江南”、“天下粮仓”。  而有了这个骨干工程,就为以后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比如:对塔里木盆地的开发、塔里木盆地的城镇化建设、大移民、大融合、建设陆路进藏大通道、建设国际能源大通道、扩大我国在南亚地区的影响力、我国西北、华北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向华北再调水300亿m3、中亚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改善、朋曲河中下游地区建设面向南亚的对外经济走廊、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所以说,藏水北调是战略工程,关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所以说,藏水北调―――只争朝夕、时不我待!!!
  本藏水入疆调水方案不但是系统工程、综合工程,而且还是个社会工程。  开挖引水明渠需要大量的建设者,可解决10万人的就业问题。同时,开挖引水明渠是个长期工程,可形成对南疆当地经济的长期持续拉动。  本人的想法是本工程以新疆建设兵团的名义建设,(可在南疆招收4万人,解决当地人就业,由村委会及驻村干部联名推荐,在当地分期分批招收建设职工,这样当地群众又有希望,村委会及驻村干部也好开展工作,有利于新疆的稳定。一个村解决一个人,可能影响的就是十个人,二十个人,甚至上百人,只要政治表现好,维护国家统一,就有可能成为国企正式职工 ,这影响多大呀!)兵团对招收的少数民族职工进行军训,加强政治学习,在以后的工程建设中发现和培养一批少数民族干部,可为新疆的长治久安打下良好的基础。
  好,赞一个。
      3月27日王岐山专程来到林州红旗渠纪念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永远屹立的精神丰碑——写在红旗渠通水五十周年之际  日07:49 来源:河南日报       有一种精神,总是充满着激荡人心、催人奋进的力量。  1960年2月,太行山上的开山炮声,拉开了林州(原林县)人民“十万大军战太行”的序幕。那时候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是共和国最困难的时期,缺水的林州人民不等不靠,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迎难而上,向大自然开战了。  这一战,就是十年。  日,红旗渠总干渠举行通水仪式。  1969年7月,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工程全部竣工。在巍巍太行的层峦叠嶂中间,从此多了一条代表水的蓝色曲线。红旗渠是一条渠,它从此结束了林州人民吃水难的苦难历史。  红旗渠不仅仅是一条渠,它更是林州人民树在太行之巅的一座丰碑,是中原儿女刻在太行山上的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风雨数十载,弹指一挥间。  如今,缠绕于太行山腰的红旗渠,仍然在崇山峻岭中静静地流淌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历久弥新的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了一面精神旗帜,正引领着林州人民和全省人民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汇集着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日,在红旗渠分水岭举行通水庆典仪式。      红旗渠的建成是人类的一大奇迹,彰显着人类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生命力,悬崖峭壁上由此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艰苦岁月里,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林州人民以“誓把山河重安排,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概,挺进太行山,修建红旗渠,锻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助,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林州市位于河南北部、太行山脉东麓,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受气候、地形及地质条件的影响,土薄石厚、水源奇缺使得林州历史上“十年九旱”。据有关史料记载,自明正统元年(即1436年)到1949年的514年间,林州就曾发生旱灾达100多年次。旱灾频发致使林州民生凋敝,很多人为逃水荒而远走他乡。  水是林州人的心灵期盼,没有什么比提起水更能让他们心绪难平,围绕着水展开的林州历史曾经悲壮惨烈,也曾大气磅礴。  “没有修建红旗渠的那个年代,每逢天旱,我们村吃水都要到离这儿5里地的南景色村去挑,那个村也就一眼活水井,挑水的人多,往往三更半夜就得去排队。”说起吃水难,林州市采桑镇南采桑村秦荣珍老人很是感慨。  据时任县委书记杨贵调查,当时全县550个较大一点的村庄,有307个需远道取水,其中5里以上取水的有181个,10里以上取水的有94个,10至20里以上取水的有30个,20至40里取水的有2个。说是取水,也不是到那儿舀了就走,而是要排队,许多人一挑子水需要排队到天黑。  水润万物,而“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却是林州历史的真实写照。一首民谣道出了林州人民多少辛酸血泪:“咱林县,真苦寒,光秃山坡旱河滩。雨大冲得粮不收,雨少旱得籽不见。一年四季忙到头,吃了上碗没下碗。”  面临旱魃对生命的摧残,林州人民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打井、挖池、修水库进行自救。然而,大自然对林州人民并没有丝毫眷顾,“挖山泉,打水井,地下不给水;挖旱池,打旱井,天上不给水;修水渠,修水库,依然蓄不住水。”  林州人民世世代代想水、盼水、找水。  苦难造就了林州人民的不屈性格,在“天上无水蓄、地下无水汲”的情况下,“敢想敢干”的林州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决心“引漳入林”,“重新安排林县河山”。  日,正是传统的元宵佳节,林州人民扛起工具、背上铺盖和干粮,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了太行山,以太行山磨砺出的特有坚强与大自然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生命抗争。  没有住的地方,就睡在山崖下、石缝中,有的露天打铺。  没有工具自己带,民工们带着家里的铁镢、铁锹、小推车上了工地。  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炸药自己造,没有水泥自己制……林州人民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诠释着生命的倔强。  “听说要引水修渠,群众都争着报名。”3月27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当时20多岁刚结婚不久、如今已79岁的秦荣珍老人回忆道:“俺村的男女民工天不亮就出发了,直到天黑才到达目的地。然后就地挖坑,摊开铺盖就睡下了。”  “要说吃的,跟全国人民群众一样,也是很苦。早晨汤、中午糠、晚上稀饭照月亮,这是当时的客观事实。”采桑镇土门村83岁的老人王天阳说:“干活之余我们还四处挖野菜,捋树叶,杨桃树叶子太苦,要在水里泡几天才能吃,为了不挨饿,只好闭着眼睛往下咽。”  悬崖峭壁建“天河”,危险随时都会发生。一次差点丢掉性命的历险,让秦荣珍老人至今记忆犹新:“那天我们三个人在一块大石头上打炮眼,由于石头下面的石砟被掏空了,再加上打钎的震动,这块大石头顺着斜坡翻滚下来。靠近山崖外侧的我躲闪不及跟着大石头滚了下去,所幸只是左手被划了个大口子。”当时的险境吓坏了另外两个姐妹,她们抱着秦荣珍又笑又哭:“你今天真是捡了条命啊!”  在红旗渠修的10年当中,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  “他们大多数可都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啊!”说起他们,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曾异常沉痛。  林州人永远记得这样一个名字:红旗渠总设计师吴祖太。吴祖太的母亲病故时,他仍在工地上。他身怀六甲的妻子料理完老人的后事,因舍己救人牺牲。没过多久,王家庄隧道工程发生塌方,这位当时少见的水利学校的毕业生又献出了自己年仅27岁的生命。  就是这样,在异常艰苦恶劣的条件下,林州人民奋战于太行山悬崖峭壁、险滩峡谷之中,他们以“牺牲自己、造福后人”的奉献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1515.82万立方米。如果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它的长度可以从北疆的哈尔滨一直连接到南国的广州。  数十万林州人民,历经十年艰辛,终于为“地球上增添了一条蓝色的飘带,中国古老的太行山上诞生了一条‘水长城’”。  今年初,一位美国游客参观红旗渠后,感慨地说:“我发现,在中国人面前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我此时的心情只有敬畏二字。”  1500公里红旗渠,结束了林州人民为水所苦的历史,红旗渠从此润泽林州人民。  红旗渠的建成是人类的一大奇迹,彰显着人类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生命力,悬崖峭壁上由此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谈起修建红旗渠时的情景,当年风华正茂、如今年迈体衰的老人们感慨颇深。  秦荣珍老人说:“世上无难事,就怕下决心!”  王天阳老人说:“只要能吃苦,啥事都能成!”
  在发展和实践中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  中共林州市委书记 郑中华  55年前,我们的前辈们义无反顾地集结太行,劈山凿渠,苦战十年;50年前,总干渠通水,圆了林州人的千年梦想,树起了民族精神的不朽丰碑。尽管开山的号角早已湮没在历史深处,但先辈们锤钎的交响和高亢的呐喊,仍在红旗渠儿女心中回响,先辈们期盼的眼神,依然在历史的深处凝视着我们,成为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  50年来,红旗渠引水125亿立方米,滋润着林州充满希望的土地,从根本上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是林州人民名副其实的“生命渠”、“幸福渠”。  50年来,红旗渠精神已融入林州人的血脉,成为一种品格、一种传统、一种民风,鼓舞着父老乡亲站在历史的前列,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创业篇章,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综合实力持续提升。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前十强,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市。林州的工业从修渠时的铁匠炉起步,逐步发展成钢铁、汽配、煤机、铝电、电子电器等五大产业,在转型提升中形成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为主导的“双高”产业体系,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大关,比当初增长了3523倍,成为全省及至中西部省份唯一创建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县。区域优势日益凸显。林长高速、鹤辉高速、晋豫鲁铁路穿越太行千古横亘的屏障,与即将开工的石林高速在林州形成“一纵三横”三重交会,成为三省交界重要的区域中心和战略枢纽,彻底改写了千百年来偏居太行一隅的历史,初步实现了“从省际边缘到中原门户,从交通末梢到三省通衢,从封闭自强到开放包容”的三大转变,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的磅礴气势扑面而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红旗渠精神与太行山水深度融合,有山有水有精神的“红、绿、蓝”三色文化旅游品牌辉耀太行,数百万游客和10万韩国人在红旗渠畔、峡谷之中流连忘返。220家建筑队伍带动20万建设大军创造了70亿的劳务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13942元,分别高出全省全国平均水平4526元、4050元。  50年来,改革开放的大潮磨砺,推动了林州精神和物质的不断转换。新的奋斗赋予了红旗渠精神 “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新的时代内涵。建成集“党性教育、精神传承、开放合作”为一体的红旗渠干部学院,成为中原更出彩的新舞台。  抚今追昔,意在登高望远;知往鉴今,重在开辟未来。如何在发展和实践中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我们感到:  一是必须坚守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铭刻在灵魂里的旗帜,是凝聚在内心里的力量,是流淌在血脉里的激情。十年苦战,艰苦卓绝。这种理想信念成为创造这一伟大壮举的持续的支撑力量,更是依靠群众、为民奋斗的价值追求。落实“四个全面”战略部署,更需要当年那样一种精神追求,需要当年那样一种坚定信念,全面提升发展的内涵、质量和水平。  二是必须坚持实干苦干。红旗渠是干出来的,红旗渠精神更是干出来的。想得大、看得远、干得苦是林州人特有的精气神。从引来“幸福水”到跨向晋冀豫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到今天迈向“美太行”的崭新征程,林州人始终牢记,惟有实干苦干拼命干,才能实现心中梦想。我们将紧扣“四个全面”时代主题,转变发展思路,向内发力,工业转型练内功,城乡建设提内涵,旅游三产挖内需,依靠结构优化、效率提高和创新驱动,发掘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在务实苦干中谋求更高水平发展,实现从“富太行”到“美太行”的历史跨越。  三是必须砺炼过硬作风。修渠十年,锻造了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过硬作风,也考验了干部的思想境界。十年间,七千多万的巨额投资,没有一分钱贪污浪费,没有一个干部因腐败倒下。这种纯洁的精神坚守,不仅赢得了群众长久的支持和信赖,更为我们凝聚起了克难攻坚、排山倒海的巨大能量。红旗渠不仅是我们作风的标尺、廉政的标杆,也是百万父老乡亲检验林州党员干部的标准。传承精神要求,我们要按照总书记“心中四有”和王岐山书记在林州调研时讲的“把纪律挺在前面”的要求,持续转作风、反四风,打造一支忠诚、干净、干事、担当的干部队伍。  四是必须坚持民生为本。红旗渠是我们党执政为民、一切为了群众的鲜活标本。这种为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群众一起难、一起苦、一起干的精神,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法宝,是林州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对红旗渠精神最好的传承和弘扬。传承精神就是要以群众需求和民生导向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把群众的期盼作为我们的目标,把群众的诉求作为我们的信号,把群众的满意作为我们的第一标准,持续提升社会事业的发展保障水平,更好福民、利民、惠民。  十年修渠,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一定在“四个全面”和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高擎这面民族精神的旗帜,从灵魂深处焕发出干事创业、为民奋斗的澎湃激情,与百万人民共同书写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和美太行的壮丽新篇章,为中原更出彩作出红旗渠儿女的新贡献!
  实现调水后的塔里木盆将建设成为我国高水平、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商品粮生产基地、商品棉生产基地、油料作物生产基地)        
  实现调水后的塔里木盆地,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        
  沿引水明渠修建的高速公路、高铁,使西藏不再遥远。    
  沿引水明渠修建的油气管道、输电线路,将成为一条国际能源大通道,必将对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外交产生影响。    
  引水明渠沿线可修建多座水电站,年发电量750-800亿度,大坝可产生少量的挑流水雾,以增加水汽量,沿引水明渠一路进疆。    
  实现调水后的西藏的降雨增多,生态环境大大改善,可沿拉萨-日喀则-陈塘一线加快经济走廊建设。  沿引水明渠修建的高速公路、高铁开通后,朋曲河中下游地区将发展为我国西部高起点的面向南亚的对外经济走廊。    
  实现向新疆调水后,可在甘肃玉门、嘉峪关、酒泉一带沿河西走廊建设20个以上大型现代农业智能喷灌系统示范区,在每年的3-5月份,根据天气预报,每当刮西北风时(气温升高时最好),开启智能喷灌系统,使水汽向华北方向流动。          
  工程后期若增加调水量,可在朗县附近开挖阻碍水汽进入的山体,开挖处最低海拔4350米,下降1000米,以增加水汽量。  打通朗县附近的水汽通道,可使其雅鲁藏布江上、中游流域每年增加降水100亿立方米左右,也就是向新疆调水量增加到每年500亿立方米。  
  2010年后河南人来多,以前不是,
  本工程方案看似需开挖的土石方工程量很大,但由于是在青藏高原上开挖,只要利用好冻土的“冻胀热融”的属性(冻土热融后跟泥石流差不多,还可在同一位置间隔10-15天后再次钻孔,灌水,使之反复“冻胀”。)粉碎后再利用藏水输沙,省去土石方运输成本,工程难度及工程成本大大降低,因此,本工程方案是完全可行的。  开挖出来的土石方也是有用的,向南排入印度洋的部分,可在入海口吹沙造地,增加孟加拉国耕地面积,对该国提高粮食产量、减贫脱困大有益处;向北排入塔里木盆地的部分,可在盆地内形成一座人造山脉,对加快调水后盆地内水循环、减少盆地内的极端天气也是有益的。  藏北高原虽然海拔高一些,看似需开挖的多一些,但藏北高原所处的纬度高,海拔高,它的冻土层的厚度就会深一些,估计这里的冻土层厚度在300-500米深,因此不需费力就可下降高度300-500米,因此这里真正需开挖的也就是冻土下面的,其下降高度在米之间。  冻土层下面的部分,不是冻土的在冬季钻孔,灌水,还可在同一位置间隔10-15天后再次钻孔,灌水(整个冬季可反复冻胀6次),使之反复“冻胀”,利于冻土形成,这样省事省力。在第二年夏季热融后开挖,这样工程难度大大降低。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就算是分一部分水调到新疆,那是也小打小闹,对开发塔里木盆地来说无异于是杯水车薪,说白了,那也就是战役级别的,不足以支撑起国家战略。  若说是国家战略,那就要大调水,大移民,大通道,大外交!   因此,若考虑调水工程的综合效益,以目前来看,本方案无疑是最好的方案了,也是最利长远的方案。
  “藏水入疆工程” 不仅是战略工程、系统工程、综合工程,而且还是一项社会工程。  开挖引水明渠需要大量的工程建设者,可长期解决10万人的就业问题,并形成对当地经济的长期持续拉动。  “藏水入疆工程”若以新疆建设兵团的名义建设,(可在新疆招收4万人,在西藏招收1万人,解决当地人就业,在当地分期分批招收建设职工,由村委会及驻村干部联名推荐,利于村委会及驻村干部开展工作,也有有利于新疆、西藏的社会稳定。一个村解决一个人,可能影响的就是十个人,二十个人,甚至上百人,只要政治表现好,维护国家统一,就有可能成为国企正式职工 ,这影响多大呀!)兵团对招收的少数民族职工进行军训,加强政治学习,在以后的工程建设中发现和培养一批少数民族干部,工程完工后部分可充实到当地任公务员,可为新疆、西藏的长治久安打下良好的基础。
  藏水入疆工程还是一个品牌工程。  藏水入疆工程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施工,以其严酷的施工环境、超强的施工难度、浩大的施工规模,严密的施工管理闻名于世,因此,藏水入疆工程必将“珠峰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藏水入疆工程也是个长期工程,在高原上的整个的施工现场将会成为我国各类工程机械的巨大展示场,为我国的各类工程机械品牌走向世界提供了最好的宣传平台。  藏水入疆工程也是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机遇,利用藏水入疆工程,大力宣传我国自主汽车品牌(包含工程车、乘用车),可带动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产业的崛起(包含汽车配件、车用润滑油等),我国汽车产业加快在国外设厂、助力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走向世界。  藏水入疆工程也是我国各类机电产品、日用品、食品、饮料最好的宣传平台,可在整个工程期间加大在国内外市场的宣传力度,提升我国品牌的知名度。  将藏水入疆工程当做一个品牌工程来做,有如下好处:一是提升我国品牌的品位、质量,施工现场就是展示场,企业可针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对产品改进提高,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二、利用藏水入疆工程巨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助力我国各类品牌走向世界。  将藏水入疆工程当做一个品牌工程来做,还有一个重要好处是可收取宣传费,以降低工程成本。  凡以藏水入疆为题材的品牌宣传都要收取一定的广告宣传费,此项如果运作得当,每年可降低工程成本5-10亿元。  藏水入疆工程的宣传、采访,对一些重大开工仪式的转播,也可适当收取一定费用,以冲抵部分费用,进一步降低工程成本。
  藏北高原虽然海拔高一些,看似需开挖的多一些,但藏北高原所处的纬度高,海拔高,它的冻土层的厚度就会深一些,估计这里的冻土层厚度在300-500米深,因此不需费力就可下降高度300-500米,因此这里真正需开挖的也就是冻土下面的,其下降高度在米之间。  冻土层下面的部分,不是冻土的在冬季钻孔,灌水,还可在同一位置间隔10-15天后再次钻孔,灌水(整个冬季可反复冻胀6次),使之反复“冻胀”,利于冻土形成,这样省事省力。在第二年夏季开挖,这样工程难度大大降低。    
  @江南0U 48楼
16:32  实现调水后的塔里木盆将建设成为我国高水平、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商品粮生产基地、商品棉生产基地、油料作物生产基地)          ------------------------------  不错,如果塔克拉玛干沙漠真变成这样了,中国应该真正成为发达国家了。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打水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