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小学方法证明小学三角形内角和课件为180度

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两位教师同样面对着这样的实际: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在教学中他们采取了不同的做法:甲老师让学生看书,了解几种验证方法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两位教师同样面对着这样的实际: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在教学中他们采取了不同的做法:甲老师让学生看书,了解几种验证方法
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两位教师同样面对着这样的实际: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在教学中他们采取了不同的做法:甲老师让学生看书,了解几种验证方法,并将“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这句话重点圈起来.然后根据这一结论做了大量练习;乙老师则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验证,如让学生用量角器量角求和、剪纸、折纸等,进而验证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之后做相关练习.请对两种不同教学设计进行评析.
两节课教学的都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但教学的结果却不一样;甲老师只是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验证方法,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强化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学生验证的过程比较粗浅,这种方法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注重结论,忽视了探究的过程;这样学到的知识容易遗忘;而乙老师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验证,如让学生用量角器量角求和、剪纸、折纸等,进而验证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让学生经历“再创造”-自己去发现、研究并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不是把现成的东西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最大限度调动其积极性并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构建和创造;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学到的知识记忆深刻,不容易忘却.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宁夏平罗县城关二小& 薛效强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 四年级 下册第85页。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本课是安排在学习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之后进行的,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解决其它实际问题的基础。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能力方面: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习惯。因此,教材很重视知识的探索与发现,安排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教材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为教师灵活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量、算、拼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设计思路
设计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进行探究活动是这节课主要特点之一。学生对三角形按角分类比较熟悉,然后先让学生算出每块三角尺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引发学生的猜想: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吗?教师使学生明确“内角”的意义之后接着,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教学中安排了两个活动:一是把三角形三个内角撕下来,再拼在一起,组成一个平角,因此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二是把三个内角折叠在一起,发现也能组成一个平角。每个活动都要使学生动手试一试,加深对三角形内角和的认识,体验三角形内角和性质的探索过程。另外,教学中还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一是根据三角形中已知的两个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的度数;二是直角三角形里的两个锐角和等于90度,钝角三角形里的两个锐角和小于90度。最后,我还设计了拓展创新题,根据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多变图形的内角和,去发现新知识的奥妙,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1、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折等方法推导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会应用这一规律进行计算。
2、通过动手操作,找到规律,并能灵活运用。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亲自动手和归纳中,感受到理性的美。
重点: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折等方法推导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难点:会应用这一规律进行计算。
关键:学生动手自己推导。
教具:课件&&& 学具:表格、三角板、三角形& 量角器
一、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
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三角形,(教师板书课题:三角形)请大家回忆一下,三角形按角分类有那些呢?(教师板书: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学生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在小组内说说每个三角板上三个角的度数。
师质疑:三角板三个角度数和是多少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一起来研究有关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板书补充课题:内角和)齐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我们先来听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把三角形内的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谁愿意说说你的想法?一个三角形有几个内角?(课件)
师:第二个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内角和指的是什么呢?(同桌相互说一说)
1、师拿出两个三角板,问:它们是什么三角形?
师:请大家拿出自己的两个三角尺,根据刚才同桌说的三个角的度数,求出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学生们能够很快求出每块三角尺的3个角的和都是180°
师: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吗?
2、师:同学们能通过动手操作,想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吗?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三种(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角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选出一种三角形先测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在算出它们的内角和,把结果填在表中。(附表)
三角形的名称
内角和的度数
(1)、小组合作。
(2)汇报结果。
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通过测量我们发现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都在180度左右。(只因为我们测量时会出现一些误差,所以测量出的结果不是很准确。)
3、验证推测:
师: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把180度的角叫什么角?现在请同学们动脑想一想,不用测量,能不能用其它的方法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把你的想法与同伴进行交流,然后选用一种方法进行验证。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看谁能争取到向大家作“实验成功的报告”。
(1)、小组合作,讨论验证方法。
(2)汇报验证方法、结果。
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的?结果怎样?(生汇报)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在电脑里把刚才剪拼的过程重播一遍。请大家认真看。3个角拼成了一个平角,刚才剪拼的是一个锐角三角形,那还有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呢?
师:刚才这种撕拼方法可以不用再一个角一个角来量,就能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你们觉得这种方法好不好?那我们把掌声送给刚才这个小组。
师:请这位同学把折的方法给大家演示一下。(教师随机展示动画课件)
师:真是个手巧的孩子。他刚才折的是一个锐角三角形,你们小组还有折其他三角形的吗?
4、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量、撕、拼、折等方法证明了无论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0,(板书:是180°)现在让我们用自豪的、肯定的语气读出我们的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巩固深化,加深理解。
1、 解决问题:
学会了知识,我们就要懂得去运用。下面,我们就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课件演示练习题)
(1)数学书85页做一做
∠2=180°- 140°- 25°
∠2=180 °-( 140 °+ 25°)
(2)、数学书88页第10题
(3)判断下列说法对吗?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
2)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比锐角三角形的大。(&&&&&& )
3)三角形越大,它的内角和就越大。&&&&& (&&&&&& )
3、数学书88页第9题
4、拓展创新
根据所学的知识,你能想办法求出下列图形的内角和吗?
&&&&&&&&&&&&&&&&&&&&
&&&&&&&&&&&&&&&&&&&&&&&&&&&&&&&&&&&&&&&&&&&&&&&&&&&&
设计思路:本节课充分地体现了新的数学课程理念,改变传统的“讲授—接受”式的模式,尝试采用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三角形内角和,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自己去实验发现,自己去总结,自己去迁移,吸引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理解数学知识,积累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四、总结提高,课后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三角形内角和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钝角三角形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的时候,我注意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方法去量,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都在180°左右。
一、直入情境,营造研究氛围。
为了使学生有兴趣去研究三角形内角的和,先让学生说三角形的分类,再用学生的三角板说出三个角的度数和是多少,直入情境,来导入引出研究问题。引导学生弄懂“三角形的内角指的是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起探究活动。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选择;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飞翔。”我记不清这是谁说过的话,但它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是否任何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这个猜想如何验证,这正是小组合作的契机。通过小组内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验证,可以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首先让学生计算出已经测量出的三角形内角和,面对有些小组的学生量出内角和的度数要高于180°或低于180°,学生讨论一下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再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更简单快捷的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呢?带着这个疑问,小组内讨论,之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一试。通过学生自己撕各类三角形,再把各个角拼在一起,从而验证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能拼出一个平角,由此获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接着让学生合作,进行折叠三角形,算出折成后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仍然为180°,再一次明确:不论三角形的大小如何变化,它的内角和是不变的。通过动手操作,为学生创设了解决问题的情境,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线,引导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学习的氛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主题参与意识。同学们通过自主实践、合作探究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三、练习设计,由易到难。
在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时,第一层练习是已知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第二层练习是已知等腰三角形中顶角或底角的度数,让学生应用结论求另外的内角度数。第三层练习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练习设计提问体现开放性,“你还知道了什么”,让学生根据计算结果运用已有经验去判断思索。
四、发挥多媒体的教学辅助作用
在用“折”的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时,虽然发言的学生边说、边演示,但大多数学生在实际操作时,还是没有取得成功。准确地找到三角形的中位线,使折纸的关键,但对于学生来说,先找中位线,再进行对折,再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度,这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学生没有对中位线的概念没有准确地认识。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我选择不用语言讲解,而是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让学生在仔细观察、用心感悟的基础上,动手操作,给学生操作以正确的指引,保证学生体验成功,提高了教学效率。
另外,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是我教学的一大特点,询问、点拨、交流,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之中,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五、存在的不足
听过我的的课的老师给我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严肃的表情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间接地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学习效果,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改进自己的教学表情,让自己更有亲和力。
& 前一篇:
后一篇:没有了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教研室三角形内角和为什么是180度?不能用理科... | 问答 | 问答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三角形内角和为什么是180度?不能用理科方法证明……
话说这是看到的一道自主招生题……对于不用理科方法我表示纠结 各种定理应该算是理科的吧?
+ 加入我的果篮
准确的说是在欧式几何下,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黎曼几何中三角形内角和是不等于180的。在欧式几何里,那些定理,包括lz你说的这个,都是建立在一堆公理的基础上的,是可以用公理来证明的。这个定理具体的证明方法,我懒的写了,直接找了现成的:然后你如果继续问公理怎么证明,我就只能说,欧式几何就这么规定的。。。。
后回答问题,你也可以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