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退烧药药滴剂没有滴管,1.5毫升到在小勺是多少

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怎么吃 效果怎样
温馨提示: 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是一种良好的退烧药,有着很好的口碑。那么,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怎么吃?效果怎样?
  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是一种良好的退烧药,有着很好的口碑。那么,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怎么吃?效果怎样?
  泰诺林通用名称为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
  泰诺林口服吸收迅速,完全,在体液内分布均匀,大部分在肝脏代谢,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有毒,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形式或从肾脏排泄。本品每毫升含主要成份对乙酰氨基酚0.1 g。辅料为高果糖浆﹑丙二醇﹑甘油﹑山梨醇﹑纯水﹑黄原胶﹑微晶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枸橼酸﹑苯甲酸钠﹑对羟基苯甲酸丁酯﹑食用红色素﹑食用香精。
  用滴管量取,用量如下:1. 1-3岁儿童 (10-15kg) 1-1.5mL/次。2. 4-6岁儿童 (16-21kg) 1.5-2mL/次。3. 7-9岁儿童 (22-27kg) 2-3mL/次。4. 10-12岁幼儿 (28-32kg) 3-3.5mL/次。若持续高热或疼痛,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对乙酰氨基酚是儿科临床最常用的退热剂,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2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退热效果迅速可靠,不良反应较少,可家庭常备。
  退烧药中,儿科医生通常推荐使用泰诺林,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还有,成分是布洛芬。如果对乙酰氨基酚类药不能使热度退下,可以用美林。要注意,泰诺林的间隔是4-6个小时,美林是8个小时,不能弄错。
  通过本文 的阅读,相信您已经对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的用法用量和效果有了一定的了解,祝您早日康复。
阅读了本篇文章的用户关注了
阅读了本篇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据阅读为你提供的健康资讯
读者关注的疾病
家庭用药关注较高商品和妈妈们一起发现  儿童不是缩小版成人,应为其选用儿童剂型药  用药无小事,理念决定疗效  儿童不是缩小版成人,应为其选用儿童剂型药  有一天,我在药房窗口值班,一个外国妈妈来买草莓味儿童口服补液盐,说她女儿拉肚子脱水,她要喂女儿喝点这个,女儿就喜欢草莓口味的。我告诉她中国没有草莓口味的补液盐,也没有儿童专用的口服补液盐,目前中国的药店或者医院里只有不区分大人儿童的两款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Ⅲ粉剂和口服补液盐Ⅱ粉剂。口服补液盐Ⅲ可以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冲调后给儿童服用;而口服补液盐Ⅱ的渗透压有点高,给儿童服用时需要将其稀释1.5 倍(即1 包粉加750 毫升水而不是说明书上的500 毫升水),才能和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推荐的低渗标准一致。但上述补液盐不是儿童专用剂型,口感都不太好,中国市场也没有供儿童选择的多种口味口服补液盐,而且口服补液盐在中国的普及率也不高,老百姓在药店里也不太容易买到。  她告诉我,她不仅在女儿拉肚子时会想到买这个,女儿感冒时她也会给女儿买这个。在他们国家,儿童口服补液盐不仅有粉剂冲水的,还有溶液剂直接饮用的,还有做成棒棒冰的样子冻成冰棒吃的,各种各样的口味,超市药店随处可见。  我在美国的药房工作过,她说的情况我了解,于是我把这件事情记录下来发了一条微博,希望能有有识之士在中国生产更人性化的适合儿童口味的口服补液盐。这条微博很快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一天的时间被转发了3 万多次,迅速地被扩散了出去,但与此同时,有些不同的声音也出现了,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有人说:能买到口服补液盐就行了呗,还在这儿矫情什么儿童口味!这样的人可能不知道,作为直接为病人服务的一线药师,日常工作中我听到家长抱怨最多的就是药的味道不好,宝宝不吃或者喂不进去。喂不进去药和市场上买不到这种药的结果是一样的。另外,因为很多药没有儿童剂型,给儿童服用时,往往采用毫无科学依据的“儿童减半”剂量标准,可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儿童尚不成熟的肝、肾等重要器官很容易因此受到伤害,因此我才会不断呼吁全社会重视研发和生产儿童剂型药品。  还有人说:随便配点糖盐水喝喝就行了。真这么简单吗?目前市售的口服补液盐都是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配方生产的。配方里不仅含钠,还含钾,除了这些盐成分外,还有固定配比的糖成分。糖起到往身体里运盐的作用,不可或缺但量又不能太大,否则会像海绵一样把体内的水吸到肠道,恶化腹泻。口服补液盐的配方是世界卫生组织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不断更新而成,截至目前已经更新了3 次,我前面提到的口服补液盐Ⅲ的配方就是由此而来,所以绝不是我们自己随便配点糖盐水就能取代的。至于随便稀释的运动饮料、苏打水和果汁更不能替代口服补液盐,运动饮料、苏打水和果汁的含糖量普遍偏高,而钠的含量又普遍偏低。  拉肚子的主要危害是引起病人脱水,造成水、电解质紊乱,如果补液不及时,严重的脱水会导致病人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有上百万儿童通过口服补液盐治疗而得到存活,各国公认它是一种简便、安全、经济、有效的液体疗法。作为轻、中度脱水的首选治疗药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必做静脉穿刺输液,病人在家即可服用。  从这次的风波,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国老百姓需要更新的不仅仅是用药知识,还需要更新用药理念。现在已经不再是缺医少药的年代,当我们给病人用药时,越来越需要考虑病人在用药时的人性化需求。而提供适合儿童口味的儿童剂型药品,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以及对儿童的关爱程度,是全社会都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
楼主发言:37次 发图:0张
  药物起效有快慢,不要指望都能“药到病除”  大多数病人在治病时,都比较祛病心切。在一个医生那儿拿了药,吃了一两天发现没有明显作用,就停药,或者增加药量,或者换药,有的甚至反复到多家医院就诊。这样不仅浪费精力和财力,还可能会延误治疗。其实,很多时候医生的诊断是明确的,治疗也对路,开出的药品也有效,只是少给病人说了一句话:服药后大约多长时间才能见到疗效。毕竟药物起效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疾病要经历的病程也是不同的。  比如,消除症状的药物药效发挥就比较快,像退烧药大约30 分钟~2小时就能起效。但针对病因治疗的抗生素等药物起效就比较慢,因为抗生素的杀菌或抑菌作用需要药物在人体内达到一定的血药浓度才能产生,而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没有想象的那么快。另外,细菌感染被控制也需要一段时间。就拿最常见的肺炎而言,即使确定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使用抗生素后也需要观察2~3 天才能看到效果,此时才能大致判断选择抗生素的种类和给药途径等是否正确。  此外,每种疾病都有它固有的发展历程。有些常见病不治就能自愈,被称为自限性疾病,常见的如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非感染性腹泻等。这类疾病在儿童身上高发,疾病好转通常需要1 周左右的时间。面对儿童自限性疾病,家长往往表现得太过焦虑,不停地寻找“名医”。其实,不存在治疗儿童常见病的名医,家长缺乏的是对常见病的基本认识,以及对常见病的护理知识。儿童常见病“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孩子吃得好、睡得好、精神好,往往生的就不是什么大病。很多儿科医生笑谈,他们喜欢接诊二手病人。为什么呢?因为很多小宝宝的病,病程在5~7 天,很多家长的耐性顶多就是2~3 天,往往到了4~5天的时候就坚持不住了,换个医生再给宝宝看一遍。经过第二个医生治疗后,宝宝2~3天病就好了。其实这是宝宝的病程自然结束了,家长们还误认为是第二个医生的功劳,往往会抱怨之前的医生昏庸。  民间有句俗语“倒霉的医生治病头,走运的医生治病尾”,老百姓把患病的初期和患病的末期,分别叫作“病头”和“病尾”。人们在刚开始看病治疗时,往往都“求愈心切”,一旦不见效果,常会埋怨医生,所以说“倒霉的医生治病头”。而当病情渐渐好转,再去看医生,吃了第二个医生的药很快就见效了,似乎第二个医生能药到病除,于是,病人就夸第二个医生医术好,这叫作“走运的医生治病尾”。  另外,有些病是随着病程进展逐渐明朗的,比如幼儿急疹。这种疾病在6 个月~1 岁的宝宝中很常见。出疹子前会发烧烧得很厉害。家长看到宝宝发烧,会第一时间带宝宝去医院,但此时,因为疹子还没有发出来,哪个医生也不能明确诊断出宝宝患的是幼儿急疹,只有当疾病进展到3~4天,热退疹出才能明确诊断。也有些棘手的疾病,需要不断排除其他的疾病才能最后确诊,很多时候正是因为初诊的医生排除了其他的疾病,复诊的医生才能给出正确的诊断。  这就好比吃馒头的经典故事:一个人因为肚子饿,吃了5 个馒头都没解饥,又吃了半个才吃饱。吃饱了以后他就开始抱怨前5 个馒头白吃了,早知如此就只吃最后那半个馒头了。是不是很可笑?看病也一样,切不可因为才吃一两次药没看到效果,就急着换药或者换医生。
  药品不是越贵越新就越好  人们常说“一分价钱一分货”,所以在经济能力允许的范围内,人们喜欢买价格高的东西以求买到好的质量。但药品不是越贵越好。药品价格是由它的研发成本、原料成本、工艺制备过程以及销售环节等因素决定的,不是由药品对疾病的疗效好坏决定的。有些新药,由于研发成本高,定价会相应高,但不见得疗效就一定好过现有的老药。比如人们熟知的老药阿司匹林,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止痛、退烧,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心梗、脑血栓患者的血栓形成。它的价格很便宜,但它的作用是世界公认的。  还有一些慢性病患者,总希望从新药中寻求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一般来说,临床上对新药和刚进口药品的实际疗效及毒副作用的观察时间不长,需要有一个实践检验的过程,要经过大规模的临床使用才有可能发现其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在检验过程中,就有一部分新药由于经不起考验而被淘汰,比如曾经盛极一时的减肥药“曲美”(通用名:西布曲明),在临床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它会增加患心血管病的风险(包括非致死性心梗、非致死性卒中、可复苏的心脏骤停、心血管死亡等),于是在全球范围内被禁用。所以不能盲目迷信新药。
  服药后出现不适,先考虑药品的不良反应  有些病人服用某种药后出现不适,便认为是药品质量问题,甚至认为是医生开错药所致,进而引发医疗纠纷。实际上,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和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多数情况下是药品的固有属性,我们称之为药品不良反应,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副作用”。这类反应的出现不属于人为错误,不作为医疗事故的依据,只作为加强药品监管、指导老百姓合理用药的依据。  有些药品的不良反应是很难预测的,尤其是新药,因其上市前临床试验的病人数有限,病人所患疾病的种类单一,多数情况下还排除了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等),因此一些罕见的、长期才能表现出来的、发生在特殊人群身上的不良反应难以察觉,必须在大范围临床使用后才能发现。因此,要警惕药品不良反应,尤其要警惕新药的不良反应。
  服药剂量随便改,等于拿健康当儿戏  很多人在药物剂量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虽然药物说明书上白纸黑字地写着一天几次,每次几片,可他们才不管,他们误以为增加用药剂量就会增强药效,于是深受疾病折磨时便给自己“下猛药”,本该吃一片的他吃两片,本该吃两片的他就吃三片。也有的病人会觉得“是药三分毒”, 吃一点药减轻点症状就可以了,干吗还让身体承担不必要的毒副作用。我认识的一个哺乳期妈妈就这样。她生了病很着急,但不敢吃药,担心吃了药会对宝宝产生影响,所以,她就自作主张减少剂量,认为这样身体清除药物的速度就会快点,就能早一点继续哺乳。  药品通常是按克、毫克、微克等单位来计算剂量(注:剂量就是每次的用药量)的,不同的药物,剂量差别很大。例如葡萄糖、氯化钠等药是以克为单位计算剂量,吗啡、安定等药是以毫克为单位计算剂量,而左甲状腺素钠、舒芬太尼等药是以微克为单位计算剂量。患者服用药物的有效剂量是根据大量的临床试验数据得出来的,是非常精确的。患者随便增加剂量或减少剂量都是不对的。若患者随意增加剂量,可能会因服用过量中毒;若患者随意减少剂量,又可能达不到治疗效果。  比如,对乙酰氨基酚的常规剂量是500 毫克,也就是每次服用500 毫克的对乙酰氨基酚就能达到治病的效果。但如果你每次服用超过1000 毫克,它就可能给你的肝脏造成损伤。为了避免对乙酰氨基酚过量造成肝损伤,2011 年,美国强生药厂旗下的麦克尼尔消费保健品部门就修改了对乙酰氨基酚片剂的药品说明书,将每日最大剂量从4000 毫克下调到3000 毫克,就是怕老百姓吃多了伤肝。但如果你担心它的副作用,随意地把每次的剂量减小到200 毫克,这样的剂量确实对身体不会产生副作用,但同时也没有疗效了,因为对于成人来说,这么小的剂量还没能达到药物起效的剂量呢,即使吃了药也可能白吃了。
  这顿忘了吃药,千万别下顿找补  关于吃饭,老百姓有种说法是“这顿没吃,下顿找补”,意思是忘吃了一顿饭,下顿多吃一点找补回来。这个说法套在吃药上可不好使,如果忘服一次药,可千万别下次找补。因为每种药物每次服用的正常剂量是根据药品上市前多年的试验研究出来的,这样的剂量才能保证药物吸收入人体后能起到理想的治疗作用,又能尽可能地避免副作用。如果一次吃下两次的剂量,吸收入人体的药量起的可就不单单是治疗作用,而是有害的副作用了,严重者甚至会中毒。一次吃两次的药量相当于自己擅自增加药量,会使体内药量在短时间内快速升高,造成不良反应。有些药物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很接近,擅自加量非常容易中毒,而且任何药物吃进去都要通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擅自增加药量会给肝肾造成负担。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如果想起来的时候距离下次吃药还有足够的时间间隔,可以在想起时及时把忘记吃的药补上,下次的药仍然按原来时间服用。比如一天一次的药(即每24 小时服一次的药),在五六个小时内发现忘吃;一天两次的药(即每12 小时服一次的药),在三四个小时内发现忘吃;一天三次的药(即每8 小时服一次的药),在一两个小时内发现忘吃,都可以及时补上。但如果想起来的时候已接近下一次吃药时间,就不要补了。  有些例外的情况也不容忽视,比如一些胃黏膜保护药和降糖药,需要固定在饭前或者饭后吃。对于这类药物的漏服,即使想起来时离下次服药时间间隔还长,也不用补了,而是应该遵医嘱,该饭前吃的就在饭前吃,该饭后吃的就在饭后吃。  为了预防忘记吃药,可以每日尽量安排最容易记住的时间段吃药,比如一天一次的药物可以按照药品要求选择早晨起床时吃,或者睡前吃;也可以在手机里设置吃药提醒的闹钟,定时提醒吃药;或者制作一个吃药记录表,注明吃药时间,每吃一次药,就在相应的位置打上钩;也可以买个分类药盒,这种分类药盒一般分为1 周用量,即有7 个小格,早、中、晚用不同的颜色分开,可以把每天要吃的药物按量分类放好,如果怀疑忘了吃药可以核对,吃没吃药、吃过几次一目了然,避免忘了吃或者重复吃。  我在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外国人,他们来中国旅游,但因为来时太仓促或太兴奋把自己长期吃的药忘家里了,或者旅游计划变了,带的药不够吃了,不得不到医院去看医生,要求医生开处方拿药,浪费时间、金钱不说,还影响旅游的兴致,很划不来。因此提醒长期服药的朋友,如果外出旅游或者出差,一定要记得带药,而且要多带一些,以应对行程变化。
  国外的药物未必更加安全有效  很多人都比较迷信国外的药,觉得国外的药治病更有效,特别是当亲友得了疑难杂症或者是罕见病时,如果国内没有治疗这些病的药物,他们便对国外的新药趋之若鹜,通过互联网在国外购买,这种行为我们称为“海淘”。针对老百姓的这一行为,我建议大家从外国购买“新”药要谨慎,无论是治疗疑难疾病和罕见疾病的新药,还是治疗普通疾病的药物都要谨慎。  国外批准上市的药物不一定有亚洲人种的试验数据,一些药物可能在不同人种间存在疗效和剂量的差异。以心血管药普萘洛尔(商品名:心得安)为例,若想使患者心率下降20%,其所要求的血浆药物浓度,黄种人比白种人低一半左右。也就是说,同样的剂量,美国人用起来刚好,中国人则可能因过量出现不良反应。当这些药物在国内经过临床试验后,这些不同将会在说明书中通过标注体现。如果使用还没有在中国上市的国外新药,很可能因为缺少这方面的数据,而不能获得合理的用药剂量。  治疗常见疾病的药物,国外的也不一定更好,还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比如有家长听信网络上卖家的忽悠,买了所谓的“万用药膏”“小蜜蜂”紫草膏,宝宝出现尿布疹、蚊子包、湿疹等皮肤问题都拿它来涂。但其实这个药膏在国外只不过是一支普通的户外药膏,作用相当于中国的清凉油,只限于两岁以上的人群使用,而且也不能用在有创口的皮肤上。一旦长期用在有创口的皮肤上,有造成肝损害的危险,并不像网络上卖家宣传的“可以吃的药膏”那样安全。  并且,阅读外文说明书获得相应的用药指导对于很多中国老百姓来说还是比较难的。而说明书是用药的重要参考,如果不能读懂说明书,对于用药的时间、剂量、不良反应、使用注意事项等就难以明确。且不说大多数人缺乏相应的外文阅读能力,即使能理解这些外文,如果没有专业的医药学背景,也不一定能理解某些专业术语的真正含义。现实中,我就遇到很多人对药品中文说明书的理解不正确,例如“顿服”是指“将药一次性服用”,不少人就理解为“每顿饭时服用”,结果一天服了三次。  很多家长对我说:“我们上网海淘也是被逼的啊! 如果中国的药品能够真正安全放心的话,谁愿意千里迢迢去淘药啊!”我特别能理解家长们无奈的心情,可我还是要说,有时候你淘回来的所谓药品,它还真不是药品。比如顺势疗法产品。
  顺势疗法受到中国妈妈追捧多源于对中国药品的信任危机  漂洋过海去买“水”不划算  顺势疗法的产品在中国受到追捧大约是在2005 年以后,淘宝等网购行业的兴起,加之中国本土的药品安全频频出现问题,很多妈妈期望能够找到一些天然的安全药物。顺势疗法的产品恰好满足了妈妈们的这种心理,在很多人不太了解此类产品的情况下,顺势疗法的产品就在中国热了起来。很多妈妈是把顺势疗法的产品当作药品淘回来的,但从严格意义上讲,顺势疗法的产品不属于药品,不接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的严格审批。顺势疗法产品作为现代医疗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存在,在美国的超市里和保健品摆放在一起出售。  很多用了顺势疗法产品的人之所以觉得有效,大多是因为获得了一种心理安慰,心理负担的减轻对疾病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尤其是感冒等有自愈倾向的疾病,心理作用在提高自身免疫力对抗疾病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顺势疗法的产品绝大部分成分是水,多喝一些水对某些疾病的恢复也有益,比如感冒造成的发烧、咳嗽和有痰,多喝水有助于缓解这些症状。
  顺势疗法起源于德国一位医生的“突发奇想”  顺势疗法是德国医生塞缪尔?哈内曼于18 世纪创立的。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自己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服用少量用来治疗疟疾的金鸡纳树皮后,能够出现类似于疟疾的发热。由此,他提出一个理论:那些能使健康人出现某种病的症状的东西,是治疗这种病的良药。也就是如果吃了某种东西以后,出现一些症状(比如发烧、头痛、恶心),那么反过来,当生病的人表现这些症状(比如发烧、头痛、恶心)时,就可以通过服用这种东西来治疗。比如,吃了金鸡纳树皮后会出现类似于疟疾的发热,那么如果病人表现出发热时,就可以通过服用经提取后的金鸡纳树皮来治疗,也就是他所说的“相似”治疗“相似”。  接下来,哈内曼继续在他自己和健康的朋友身上试验其他物质(这些物质常常来源于植物萃取物)。并在吃了某种物质以后,就记下自己出现的各种症状,并相信这些物质能够治愈这些症状。  尽管顺势疗法产品使用的物质取自天然植物,但天然植物来源的物质不一定100% 安全。比如临床使用的颠茄类植物中提取的莨菪碱类物质,有严格的用法用量要求。因此,哈内曼并不是把这些物质直接作为药物使用,而是首先把某种物质在酒精中浸泡几个星期,过滤浸泡液得到该物质的“母酊剂”。然后,他使用一些“母酊剂”通过用水反复地稀释和强烈地摇动(振荡),得到最终的产品。直到现在,仍然用这套基本程序来制造顺势疗法的产品。有的产品要被稀释成百上千倍,这在顺势疗法的产品上一般都会标明,比如“X”代表的就是10 倍,3X 就是30 倍,“C” 代表的是100 倍。  顺势疗法的医师认为,对产品进行稀释和振荡实际上能够使它更加有效,似乎剧烈的摇动可以把能量传输到水中并且留下了对原始物质的记忆,顺势疗法医师称之为强化,根据它们稀释的次数,这些产品能够得到不同的势能。常见的势能级别(以稀释次数增加的顺序)为6C、12C、30C 和200C。产品的稀释次数越多,功效越大,作用持续时间越长。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顺势疗法在美国逐渐衰落  顺势疗法在创立之初确实在美国流行过一段时间,当时的现代医学还不发达,仍然处于依靠放血和重金属等手段治病的阶段,这些手段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给人体带来很大的副作用。顺势疗法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治病的同时保证身体安全的需求,所以创立之初顺势疗法的确在美国流行过一段时间。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美国医学界对顺势疗法的看法也逐渐明朗,目前医学界的主流看法是:对于任何一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而言,顺势疗法的产品疗效和安慰剂相当。顺势疗法在美国逐渐衰落,药学院学生的教材中仅有一小章节介绍这种疗法。  接受过现代医学教育的科学家普遍认为:顺势疗法的原理荒谬,服用高度稀释的药物,实际上已经等同于饮水。因为顺势疗法产品一般都是被用水稀释了10 的N 次方的,这是什么概念呢?就相当于往海洋里滴一滴水,也就是说,其有效成分的浓度,比沧海一粟还要低,事实上是除了水什么都没有。  英国牛津大学一直在进行一些有关顺势疗法的论证实验,但是实验结果也不能令人满意。2003 年的牛津大学网站上公布了对顺势疗法的一个论证结果,发现用这种治疗方法治疗一些经常头痛的患者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6 名接受顺势疗法的患者,常年受到头痛的侵扰,但是在接受顺势疗法一段时间后,头痛的毛病并未缓解。而且至今没有任何一个科学家可以为顺势疗法的治疗效果提出完整合理的解释。伦敦大学医学院药理学教授大卫?科克伦在2006 年7 月27 日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质疑顺势疗法的论文,他认为,顺势疗法不过是在玩数字游戏。
  顺势疗法产品只是安慰剂,不建议购买  顺势疗法的产品并没有在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注册,顺势疗法产品的生产制备不用遵守严格的药品制备规范,也不需要临床试验证实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之所以一直没有严格限制顺势疗法的产品,重要原因在于顺势疗法的稀释理论,一旦产品被高度稀释,最后成品中的药物基本不存在,服用至少没害。但一旦在市场上发现这些产品没有被稀释到足够的倍数,给人体带来伤害,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就会要求厂家召回这个产品。也就是说,尽管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不监管它是否有治疗效果,但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监管它在市场上的严重不良反应,某个产品一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会要求厂商从市场上撤出该产品,并向公众发布不良反应通告。  既然顺势疗法的产品与安慰剂相当,那么不建议妈妈们花重金去海淘这些和水差不多的产品,更何况,顺势疗法的产品也不是绝对安全,也曾有过因为一些产品没有稀释到足够倍数而导致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案例,因此即使妈妈们要购买,也最好到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网站(www.fda.gov)查一查自己购买的产品是否有被召回的记录或其他不好的消息后再购买。
  安全用药要掌握的7个注意事项  有研究表明,40% 左右的人有过吃错药的经历,有时吃错药并不是因为医生开错了或者买错了药品,往往是因为患者自己疏忽大意了。仅2012 年一年的时间,我在工作中就接触到了很多用药错误的事例。在此,我总结了大家在用药之前一定要留心注意的7 个问题。  第一,注意区分颜色、形状、大小相同或相似的药片。有一次,我正在值夜班,一个病人打电话过来,说刚刚错把扑尔敏片当成泼尼松片,误服了12 片,问怎么办。扑尔敏每片4 毫克,12 片就是48 毫克,而扑尔敏的最大剂量每天不超过24 毫克,这是很危险的,于是我建议她立刻看急诊。国产的扑尔敏和泼尼松都是白色小圆药片,不注意区分很容易搞混。所以,服药之前一定要认真核对药品包装上的药名和剂量,同时不要让药片离开原包装,以便辅助确认药名。  第二,不同浓度的同一种药,注意区分服药剂量。曾经有位妈妈把泰诺林的滴剂误认成混悬剂,按混悬剂的剂量给宝宝服用,导致宝宝用药过量,不得不送急诊观察。混悬剂的药物浓度是32 毫克/ 毫升,而滴剂是100 毫克/ 毫升。各位家长要特别注意药物浓度。2012 年6 月,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要求泰诺林生产商将这两种浓度统一成32 毫克/ 毫升,此后美国市场上就只卖一种浓度的泰诺林了。出于用药安全的考虑,我们医院从2012 年起也只卖一种浓度的泰诺林了。但目前中国的医院和药房里仍然还有两种浓度的泰诺林出售,家长们给宝宝喂药前一定要认真核对剂量。  第三,由专人负责给宝宝服药。有时候,用错剂量还和多人喂药有关。一次,一位老太太气喘吁吁地来到药房问我:咋办?”  “我外孙药吃多了,原来,前天这位老太太来药房拿药时,对怎么给外孙吃药听得很明白,当时药师怕她忘了还给她手写了一份服用药物的说明。她回到家后,给宝宝喂了药就外出了,宝宝的外公看到药,以为宝宝还没吃,就又喂了宝宝一次。所幸重复给药没达到中毒剂量。在此提醒所有家长,一定要固定由一名家人负责给宝宝服药,以避免重复给药造成过量中毒。  第四,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要仔细核对药品名和用法。有位医生给一个宝宝开了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的溶液让宝宝雾化治疗。布地奈德需要每12 小时使用一次,沙丁胺醇需要每4 小时使用一次。宝宝妈妈错把布地奈德当成了沙丁胺醇,于是布地奈德每4 小时雾化一次,而沙丁胺醇则每12 小时才雾化一次,用了一天才发现错了。结果导致宝宝使用布地奈德过量,而沙丁胺醇的药量又用得不足。所以提醒大家在用药之前一定要仔细核对药品名和用法,尤其是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  第五,包装相似的药要仔细核对药名。因为包装相似而用错药的情况就更常见了,例如用于平复疤痕的硅凝胶舒痕,跟眼药膏的包装一样,都呈管状。有个剖腹产的新妈妈把用于平复腹部疤痕的药买回家,家里老人却错把它当成眼药膏,涂进了新生儿的眼睛里。在很多年前,临床上还发生过护士把口服肠内营养液当成静脉输液推到病人血管里的事件。只因为装口服液的瓶子长得和输液的药瓶一样。这次事件以后,药厂把口服液的瓶盖改为铁皮盖,输液针扎不进去也就无法吊瓶了。当然,目前相似包装的不同药品还有很多,大家用药之前还是要仔细核对。  第六,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用药。止泻药蒙脱石散剂是像石灰一样的药粉,吃它时,你会为了图省事,选择把药粉直接倒进嘴里用水送下去吗?我们的一个病人就这么做了,结果噎着了,差点窒息。吃药不能图省事,蒙脱石散剂说明书里正确的服法是:取个杯子将药粉倒进去,加50毫升温开水完全冲开,然后喝下去。我把这件事发布在微博上的时候,一个网友给我留言,说想到一个笑话,说给孩子喂奶,直接把奶粉喂进嘴里,然后喝水,然后再把孩子抓起来上下左右晃。笑话说起来大家都很轻松,但一旦真实发生用药或者喂养错误就没这么轻松了,所以大家千万不能为了图省事而不加水或者少加水服药。  第七,药品要放在宝宝拿不到的地方。有一回,我在微博上刚给一个妈妈回复宝宝误服了湿疹膏怎么办,就有另一个妈妈问宝宝误服了护臀膏咋办。话说这些东西,真不应该放在宝宝能接触到的地方。除了外用的药膏,外用的眼药水、滴鼻剂、滴耳剂这类药也要远离宝宝存放。我们大人知道外用药不能吃,但宝宝们是不会因为这些是外用药就不往嘴里放的,所以涂完药膏要仔细收好,千万不能随手放在婴儿车里或者婴儿床上。
  第一、 宝宝的健康你做主  药是治病的,但也会因用药不当产生新的疾病,特别是处于发育过程中的儿童,错误的用药可能招致严重的后果。懂得对药心存敬畏,能不用药就不用,能少用药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是每个家长都应该掌握的基本用药常识。  感冒不用药,一周也会好  我最难忘的一次女儿感冒经历  2011 年早春的一个夜晚,一场大雪把北京城装扮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女儿嘉嘉早上起床往外一看,立刻欢呼雀跃起来,张罗着让我和她爸爸带她去公园玩雪拍照。当天刚好是周末,难得的一家三口一起外出的日子。我们想着春雪融化得快,得赶在太阳公公发威前让她玩个够,于是带上玩雪工具就兴冲冲赶到了家附近的郊野公园。结果光顾着准备玩雪的工具,忘了给她准备换穿的衣物,尤其是鞋子。当积雪迅速融化时,在雪地里疯玩的嘉嘉全然没注意到她的鞋子湿了,等我们注意到时,估计已经湿了有一会儿了,于是马上带她回家换鞋。傍晚的时候,嘉嘉就说不舒服,晚饭也没怎么吃,嘉嘉爸爸摸了一下她的额头,说脑门很烫,我拿出家里的电子体温计,放在她的腋下一量,38℃。小姑娘发烧了。  嘉嘉姥姥着急地说:“快吃点药吧,别把宝宝脑袋烧坏了。”  我安慰她:“宝宝应该是早上玩雪的时候穿湿鞋冻感冒了,发烧烧不坏脑袋,体温还不太高时,先给她物理降降温,体温超过38.5℃再考虑给她吃退烧药,吃药的目的也不是为了防止烧坏脑袋,而是怕烧得太高宝宝会高热惊厥进而抽搐。”  于是,我帮嘉嘉洗了温水澡,之后喂她喝了些水,安顿她睡下。小姑娘睡得并不安稳,体温不久又升上来了。  嘉嘉爸爸不断用手去感觉她的体温,当发现嘉嘉额头发烫而手脚发凉时,他也不淡定了,提议说:“带宝宝去医院看医生吧。”我用肯定的语气安慰他说:“宝宝有明确的得病原因,是因为玩雪着凉了,基本上就是病毒性感冒,发烧是她身体的自我保护措施,说明她的免疫系统在和病毒作斗争。头热脚凉也是正常现象,因头上血管丰富,致使局部温度高。又因为宝宝心脏搏动力量较弱,发烧时更多的血供应重要器官了,因此到达手脚末端的血流就少。再继续观察一下。这会儿即使去医院看急诊,医生也会建议先观察病情进展。”  安慰完嘉嘉爸爸,我把嘉嘉身上的被子往下拉了一点,帮助她身上散热,同时用被子盖上了她发凉的手和脚,为她的手和脚保暖。  接近半夜的时候,小姑娘烦躁地醒来,我再次量了她的体温,38.7℃。我马上把准备好的退烧药泰诺林(浓度为160 毫克/5 毫升的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按她的体重每千克15 毫克算好剂量,并折算成毫升数喂给她吃,同时又喂了她一些水,之后用温热的毛巾帮她擦身上、腋下、脖子等发热的地方。很快,小姑娘就又睡着了。一觉睡到了天亮。  第二天,她还是有些低烧,但精神状态还好,低烧并不影响她吃饭、喝水、玩积木搭公主城堡,我就继续把她留在家里观察。夜里体温再次烧到了38.5℃以上,就又喂了一次泰诺林。  第三天,她继续白天低烧夜里高烧,并且开始咳嗽。  嘉嘉姥姥拿出自己平时吃的止咳药甘草片说:“万一咳出肺炎怎么办?来给她吃半片甘草片。”  尽管我也为嘉嘉的咳嗽担忧,但理智还是促使我及时地制止了嘉嘉姥姥:“妈,孩子不是大人的缩小版,她的肝、肾等重要器官还没长成熟呢,大人药减半给她是非常不科学的,别给孩子用成人药。另外,咳嗽是咳不出肺炎的,感冒的时候伴随咳嗽也很常见,你看她咳的时候还有痰,要是吃了止咳药,痰咳不出来,倒是有可能感染到肺导致肺炎。另外,您知道吗?国外已经不推荐给4 岁以下的儿童使用止咳感冒药了,今年美国开出‘医生不该作为’列表,继续呼吁不要给4 岁以下的儿童使用止咳感冒药。这些药没有好处,相反还有严重的副作用。目前嘉嘉只是偶尔咳嗽,还不影响她正常的活动,再继续观察吧。”  “可她咳嗽的时候会咳到吐,这不严重吗?”嘉嘉爸爸也不失时机地表达了一句他的忧虑。  “咳嗽是需要呼吸肌参与的动作,儿童的呼吸肌发育还不成熟,还不能很好地完成咳嗽这个动作,因此往往需要呕吐这样的动作来协助咳嗽把呼吸道中的痰排出来,因此小朋友咳到吐的情况也很常见,通常不会以咳嗽的时候吐不吐来判断病得重不重。”我说。  “我看还是得吃点消炎药,邻居家的宝宝咳嗽,吃了点头孢就好了,你们给嘉嘉也吃点头孢,她能好得快点。”看得出,嘉嘉姥姥实在看不惯我们不给嘉嘉吃药的做法。  为了缓解她的担忧,也为了排除感冒有可能导致的并发症,我对嘉嘉姥姥说:“头孢属于抗生素,是处方药,虽然我是药师,也不能随便自己就给宝宝吃头孢。要不要吃头孢得去看医生诊断后做决定,如果医生诊断嘉嘉感冒后有细菌感染的并发症,就需要吃抗生素。如果没有细菌感染乱吃头孢,反倒把宝宝身体里的好细菌杀死了,宝宝的免疫力就下降了。”  我抓住这难得的机会让嘉嘉姥姥更新用药观念,继续说:“妈,你可能有个误区,认为嘉嘉咳嗽的症状和咱邻居家的宝宝一样,那么嘉嘉得的病就和邻居家的宝宝一样,治疗用药也应该一样。事实上,医生不会这样考虑疾病。咳嗽本身不是一种病,它只是身体表现出的一个症状,很多病都能表现出咳嗽的症状,比如肺炎能引起咳嗽,支气管炎也能引起咳嗽。而且咳嗽也不一定就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病毒感染也会引起咳嗽啊,咱得先搞明白咳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针对病因去治疗才是有效的治疗。”  “那现在就带嘉嘉去看医生吧。”嘉嘉姥姥听明白了我的意思。  于是我们在嘉嘉发烧第四天的时候带她去了医院。儿科医生认真听取了我对嘉嘉病程的描述之后,用听诊器听了她的心和肺,之后结合嘉嘉的精神状态和查体情况,给出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感冒), 并没有并发症”的诊断,嘱咐我们继续回家护理。  这下嘉嘉姥姥、嘉嘉爸爸的心就都放下了,因为他们知道,有了诊断之后,针对诊断科学地用药和护理疾病就是我的专业范畴了。随后几天,在我们的护理下,嘉嘉很快恢复了健康。  我相信,上述在我家存在的儿童感冒认识误区,在中国很多家庭中也存在。宝宝感冒,绝大多数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送宝宝去医院或者给宝宝乱吃消炎的、止咳的感冒药,将宝宝康复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医生或者药物身上,而忽视了身体自身在宝宝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们应该清楚,如何治疗宝宝疾病的最终决定权在你们手上。是你们在宝宝表现出不舒服时做出是否需要去看医生的决定,也是你们在医生做出诊断、开药方提出治疗意见时,最终决定是否接受这样的治疗意见。准确地说,你们对疾病的理解能力、决策能力和护理能力会对宝宝的康复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4 岁以下儿童,国外不推荐使用复方感冒药  如果上文你读得仔细,我想你会注意到,在对嘉嘉感冒的护理过程中,我既没给她喂抗生素,也没给她喂抗病毒药,更没给她使用止咳的感冒药,只是针对她高烧的症状使用了几次退烧药。你可能会有满肚子的疑问,电视广告里每天有那么多的小儿感冒药推荐,为什么不用呢?用了不就好得快点吗?  宝宝生病了带去医院请医生明确诊断是非常必要的。但如果医生的诊断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病毒性感冒),并告诉你目前没有特效药,没给宝宝开药就让你回家,你会不会觉得这个医生是庸医?很多人会有这样的错误认识,于是马上换家医院再找个“好”医生,开一堆杂七杂八的感冒药,不乏广告里每天推荐的好娃娃、护彤、优卡丹、惠菲宁、艾畅等儿童感冒药。这一类感冒药真的能让感冒好得快吗?  我一再强调,感冒属于病毒性感染,属于可以自愈的疾病,吃不吃感冒药都不会缩短感冒的病程,而且感冒药不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的药物,所有感冒药都只是用于缓解感冒伴随的发烧、流鼻涕等症状。有了这个基本概念,再来分析一下上面提到的感冒药。从药品组成上看,这类感冒药都属于复方制剂,即一个药品里含有多种有效成分,比如护彤,也叫“小儿氨酚黄那敏”,它的药品说明书里有效成分这一项中标明它不仅含退烧止痛成分对乙酰氨基酚,还含马来酸氯苯那敏等成分。再比如氨酚甲麻、氨酚烷胺、氨金黄敏、美敏伪麻、酚麻美敏等药品,里面的有效成分都不止一种,因此这些都是复方感冒药,也正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目前不推荐给4 岁以下儿童使用的药品。目前更有呼声建议把不推荐的年龄扩大到6 岁。
  不错,收藏起来!
  写的很好,收藏  
  。  
  我家大宝,6周岁了,饿了我问他想吃什么,他说“吃药”,这几天买来一瓶枇杷膏,总想着要吃,老人家带大的,他是扁桃体炎,总是感冒咳嗽发烧,现在智力还不如两三岁的小孩,烦  
  事实上,在过去,欧美等国也曾经广泛使用过这一类复方感冒药,但大规模临床证据表明这类药不仅没多大作用,反倒容易带来更大风险。因为当时复方感冒药用于儿童的临床数据很少,所以没有适合儿童的标准剂量,通常是根据成人剂量推算的儿童剂量,没办法保证儿童用药安全。另外,不同的复方感冒药虽然有不同的药名,却可能含有相同的有效成分,比如“好娃娃”和“优卡丹”,药名不同,但含的有效成分都有对乙酰氨基酚和金刚烷胺,如果家长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将“好娃娃”和“优卡丹”同时给宝宝吃,就容易造成重复用药,相同有效成分过量。
  美国曾经有多名儿童由于过量服用复方感冒药死亡的报道,因此2007 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下令撤回市场上所有用于两岁以下儿童的复方感冒药,也就是说禁止两岁以下儿童服用复方感冒药。同时修改了用于其他年龄段儿童的感冒药说明书,在药品说明书上明确规定不推荐给4 岁以下的儿童使用复方感冒药。现在,美国药店里出售的儿童复方感冒药的说明书上都标注了限制使用的年龄段:两岁以下禁用,4 岁以下不推荐使用,4~6 岁之间的儿童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只有6 岁以上的儿童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使用。  但由于中国还没有对复方感冒药进行年龄上的限制,因此中国仍然在各个年龄段广泛使用这类儿童复方感冒药。如果中国的家长一定要给宝宝吃这类药的话,务必对症选择正规药厂生产的儿童剂型药品,而且要注意含同类有效成分的药品也不能重复服用。比如复方感冒药里通常含抗过敏成分,用于缓解流鼻涕症状,这类成分在一些感冒药里用的是氯苯那敏(俗称“扑尔敏”),但在另一些药里用的却是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和苯海拉明看上去是不同的药,但却属于同一类别的药,也不能同时吃。还有,这两种成分都不能再同时与其他抗过敏药一起吃,其他的抗过敏药包括赛庚啶、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氯马斯汀等。
  缓解感冒症状,关键靠护理  人常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句话用在护理感冒上再恰当不过了。感冒是自愈性的疾病,它从开始到结束有一个病程。开始表现出来的症状主要是鼻塞、流鼻涕,或者嗓子沙哑,这是感冒病毒对鼻、咽的局部产生了影响。病毒进入到身体之后,会引起身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反应,免疫系统起作用的过程中,身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会上调体温,从而导致发烧,并且这种状况常会持续3~5 天。烧退后会伴随咳嗽,咳嗽可能会持续两周左右。  上文说了现在没有特效的感冒药,也不推荐给宝宝使用复方感冒药。那怎么办?科学的治疗手段就是用温和的方式进行护理,缓解宝宝的感冒症状,不得已时才会选择使用控制症状的药物,而且尽量对症选择单方药物,即药品说明书里有效成分项下只有一种有效成分的药品。
  下面分别说说如何用温和的手段缓解宝宝鼻塞、流鼻涕、咳嗽、发烧等症状。  鼻塞、流鼻涕了,滴点生理性盐水吧  感冒伴随鼻塞的症状很常见,宝宝鼻子堵了会特别难受,尤其是在晚上,鼻塞经常会把宝宝憋醒。我们用什么方法缓解鼻塞呢?比较温和的方式是把生理盐水滴到宝宝鼻孔里,用来帮助宝宝保持鼻孔滋润和清洁鼻腔,帮他们通气。这里说的生理盐水指的是医院输液时使用的灭菌生理性氯化钠,用灭菌的小滴管吸出来,滴一滴到宝宝的鼻孔,也可以把生理盐水滴到灭菌棉棒上,然后小心地塞进宝宝的鼻孔,刺激他的鼻子,让他打喷嚏,这样就可以把堵鼻子的东西打出来,鼻塞就可以得到缓解了。如果你嫌去医院里开生理盐水麻烦的话,可以去药店买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剂,这个价格稍微贵些,但使用方便。  如果宝宝流鼻涕很严重的话,为了不让他擦鼻涕那么辛苦,对于6 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他使用含单一抗过敏成分的药物,比如氯雷他定糖浆或者西替利嗪滴剂。这类抗过敏药有抑制身体分泌组胺的作用,组胺被抑制住了,流鼻涕的症状也就止住了。但这类药会同时引起宝宝犯困、口干、眼干、皮肤发干等副作用,不是很严重的流鼻涕、打喷嚏的话,不要随意使用。另外,多喝水也有助于稀释鼻涕,使它易于排出。
  咳嗽了,强行止咳会致病  咳嗽通常是感冒的主要症状,也是最后一个消失的症状,最新的临床研究表明,感冒后的咳嗽甚至可以持续18 天之久。感冒后宝宝咳嗽,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给他们喂止咳药。真的有必要立刻用药物把咳嗽止住吗?  其实,咳嗽本身不是一种疾病,它是多种呼吸道疾病都会表现出的一种症状,是我们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通过咳嗽产生呼气性冲击动作,把呼吸道内的痰等分泌物排出体外,是一个有益的动作。幼儿咳嗽大多数时候是有痰咳嗽,如果强行服用止咳药,会导致痰液滞留体内,反倒容易引起肺炎等更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果宝宝感冒后的咳嗽不影响饮食、睡眠,以及其他日常活动,就没必要给他用药。  如果咳嗽影响到了日常的活动,可以对症选用单一成分化痰的药,小一点的宝宝可以用氨溴索糖浆,或者是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大一点的宝宝,还可以选择桃金娘油胶囊等。同时用空掌拍背帮助宝宝排痰。咳嗽厉害影响睡眠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雾化治疗,雾化的药物可以只是单纯的生理盐水,用它来保持呼吸道湿润,减少刺激引发的咳嗽,或者根据症状在雾化机里添加化痰的药物成分氨溴索溶液,或者支气管扩张的药物成分沙丁胺醇溶液,必要时也可能用到消炎的激素成分如普米克令舒。需要说明的是,雾化的这几种药物都是处方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  咳嗽跟呼吸的空气有很大关系。如果空气太脏,或者是太干燥,宝宝就咳得厉害。所以,在家里护理宝宝时,若天气好,应多开门窗通气,使屋里的空气保持清新;若天气不好,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来改善室内的空气;若空气干燥,要用加湿器增加室内湿度,使用加湿器使室内湿度保持在40%~50%,湿度太大也不行,容易使房间滋生霉菌。也可以选择让宝宝吸入水蒸气的方式缓解咳嗽。睡前在浴室内放会儿热水,待蒸气充满浴室,把宝宝抱进去尽可能多待一些时间,让呼吸道通过多吸入一些水蒸汽获得充分的滋润,这个方法也有助于缓解鼻塞和咳嗽。还可以用妈妈们蒸脸的蒸汽机让宝宝的呼吸道滋润,但蒸汽机里不能使用自来水或矿泉水,要使用蒸馏水。另外,给宝宝多喂水,将宝宝床头垫高到30 度左右也有助于缓解咳嗽。  如果宝宝感冒后咳嗽时间过长,咳嗽加深、加重,或者发展为成串剧烈咳嗽,呼吸明显增快,以致呼吸困难,有“喘憋”现象,以至于脸被憋得通红或者口鼻周青紫等,应及时带他去医院看医生,由医生根据他的病情来诊断是否继发了细菌感染并发症,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发烧38.5℃以下,首选物理降温  感冒还有个重要症状是发烧。宝宝发烧,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赶紧吃药,其实这是错误的。  在儿科,经常出现医生、护士被打事件。在这些暴力事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宝宝的烧没有被及时退下来,家长着急,将宝宝没退烧归咎于医生无能,才跟医生、护士起冲突的。家长紧张宝宝,担心发烧烧坏宝宝,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求医生一味地给宝宝退烧,真的好吗?别忘了,有些医生为了避免与家长起冲突,可能会滥用地塞米松针剂或者含氨基比林的退热针强行给宝宝退烧,给宝宝的健康带来新的伤害。  这里再强调一次,发烧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是人体在调动免疫系统来对抗感染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症状。体温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成正比,个人的体质不同,体温调节的敏感度也会不同。有的人轻微感冒就能发烧烧很高,有的人即使身上有严重感染也不见得有很高的体温。绝大多数情况下,发烧是由于感冒、耳部感染或者支气管感染等引起的。这里说的“感染”可能是病毒感染,也可能是细菌等其他病原体感染。  使用退烧药只是缓解发烧的症状,不能清除引起发烧的感染,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治标不治本”,即退烧并不意味着是疾病好转。比如,普通病毒性感冒引起的发烧,吃退烧药就能退烧,但几小时后体温可能会再次升高,这是正常现象,反复高热3~5 天很常见。退烧药并不能杀死引起感冒的病毒。引起感冒的病毒在人体内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一般5 ~7 天。身体会自主将病毒清除,不需要药物去治疗。事实上,也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如果宝宝身体出现了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择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本”治疗。若只是用退烧药给宝宝退烧,就只能缓解他发烧的症状,而不能将他的病治好。  通常情况下,腋下温度超过37.2℃,耳温超过37.8℃,口腔温度超过37.5℃,肛门温度超过38℃定义为发烧。腋温37.3℃~38℃为低热,38℃~39℃属于中度发热,39℃~40℃属于高热,40℃以上为超高热。绝大多数发烧是不需要打针退烧的,即便是高热和超高热也是如此。对于绝大多数3 个月以上的宝宝而言,发烧本身并不危险,也不会烧坏脑袋。因此,只要他们腋下温度在38.5℃以下,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好,玩耍等活动不受影响的话,就没有必要使用药物退烧,可以先为宝宝物理降温试试。
  好帖,鉴定完毕
  很好,慢慢学
  物理降温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洗温水澡,通过洗澡的方式达到全身散热的目的。给宝宝洗澡时,建议使用的水温是35℃~37℃。还要注意调整好浴室和其他房间的温度,不要使二者相差太多。如果其他房间的温度低于浴室温度很多,给宝宝洗完澡后,要给他擦干再抱出浴室。另一种方法是用温湿的毛巾给宝宝擦身体。毛巾的温度最好控制在37℃左右。用温湿毛巾擦拭宝宝的额头、颈部、腋下和四肢等。毛巾擦身体降温的原理是让宝宝的皮肤血管扩张,让他体内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而且用温湿毛巾擦拭身体时,沾在身上的水蒸发,也会带走一部分热量。  另外,宝宝发烧的时候要记得多给宝宝喂水,水分排泄的过程可以加速宝宝体内热量的排出。但是一定要少量多次地喂,不要一次喂太多,否则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家有宝宝的人可能都会有同感,给宝宝喂白开水太难了。每个家庭的生活习惯不一样,有些宝宝过早地接触到了糖、蜂蜜这类东西,就不愿意喝白开水,因为人在接触了有味道的东西后,会本能地倾向于尝到滋味。为了让宝宝养成喝白开水的习惯,要尽量避免让他们过早地接触糖水和果汁。宝宝发烧时,会浑身无力,情绪也不好,胃口也不好,就更不想喝水了。这时,家长就要想办法。对非常小的宝宝,家长可以使用药用滴管,像喂药一样去喂水,把滴管插到宝宝嘴里,往里面挤水,少量多次地喂,虽然家长辛苦点,但能保证把水及时喂给宝宝喝。鼓励大一点的宝宝多喝水,可以和他们一边玩游戏一边喝水,可以跟他玩干杯的游戏,或者跟他玩谁喝得多谁赢的游戏。宝宝在趣味游戏中是很容易接受你的建议的。我们要做智慧的家长,想一些办法来帮助宝宝不那么抗拒地把水喝下去,把体温降下来。
  宝6个月了,太及时
  四月宝妈飘过,正一头雾水!  
  好帖啊
  收藏了慢慢学习
  这是冀连梅的书啊,不说一声搬上来当自己写的了?!!!  
  技术贴  
  @大猫怪爱大脸怪 34楼
19:24:00  这是冀连梅的书啊,不说一声搬上来当自己写的了?!!!  -----------------------------  搬上来给宝妈们用,需要跟你买版权吗
  安全经典的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如果物理降温没有效果,对于腋下温度超过38.5℃的宝宝,还是要使用退烧药。使用退烧药的目的主要有两点:其一是缓解发烧给宝宝带来的不适,以便宝宝能正常饮食和睡觉,为对抗疾病补充足够的能量和保持体力;其二是预防宝宝可能因为高烧引起的高热惊厥。提示一点:有过一两次高热惊厥通常不会对宝宝大脑发育造成影响,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但反复高热惊厥对宝宝大脑多少会造成一些损伤,一部分会转变为复杂型高热惊厥或者癫痫,应该尽量避免。因此有过高热惊厥史的宝宝在体温达到38℃时就可以考虑药物降温。另外,降温是为了避免引发高热惊厥,因此使用退烧药降温的目的不是要把体温降到平时的正常温度,而是降低到38.5℃以下就可以了。  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经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老少皆宜、经济实惠、使用安全性高的退烧药是两种经典口服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是首选,适用于3 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  这个药名比较拗口,大家可能会不太熟悉,但说起扑热息痛、必理通或者泰诺林这样的药名大家应该就不陌生了,它们是同一种药的不同名字,好比一个人身份证上的名字与这个人的各种绰号的关系一样。它们都是含单一有效成分“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烧药。  儿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日常每次最大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5 毫克,每4 小时一次,一天最多4 次。举例来说,如果宝宝体重10 千克,则每次能给的最大剂量是150 毫克,如果你手里的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是每毫升含100 毫克的滴剂,那150 毫克药量折算成喂药的体积便是1.5 毫升,也就是说,一个10 千克重的宝宝每次最大剂量可以服用1.5 毫升,低于这个剂量的用量都是安全的,但不能超过。对乙酰氨基酚成人常规推荐剂量为每次500 毫克或650 毫克,每4~6 小时一次,一天最多4 次,单次最大剂量1000 毫克,一天最大剂量4000 毫克。对乙酰氨基酚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都可以使用,不会伤害胎儿,也不会影响到哺乳中的宝宝。  对乙酰氨基酚合理剂量下使用安全性高,但超过最大剂量服用会造成肝损伤。常用的复方感冒药中,往往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这个成分,如儿童用的氨酚烷胺颗粒、氨酚黄那敏颗粒、氨酚麻美糖浆、酚麻美敏混悬液,以及成人用的日夜百服咛、白加黑感冒片等。如果服用单一成分的对乙酰氨基酚退烧的同时,也在服用上述复方感冒药,就很容易因为重复用药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因此服药前要仔细核对药物成分,避免含相同有效成分药品叠加服用(详见第243 页附录2《常见感冒药所含有效成分分析》)。  对乙酰氨基酚除了有液体剂型外,还有另外一种剂型:通过肛门给药的剂型,即栓剂。在国外,肛门给药实际上很普遍,不过由于我们国家文化的原因,绝大多数中国人对这种用药方式接受起来还比较困难。但对于有些情况,比如给宝宝喂药时,宝宝会呕吐,或者宝宝夜里发高烧,不想把宝宝叫醒,这些时候用肛门栓就会方便很多。  栓剂的吸收不经过肝脏,也不刺激胃肠道,比口服的方式起效要快,因为药物直接就从肠道黏膜进入血液了。但是,从吸收率角度来讲,口服吸收率高,栓剂通过黏膜对药物进行吸收,吸收率就低一点。所以,一般口服的最大剂量是每千克体重每次15 毫克,用栓剂的时候,用的剂量就要相应大一点,每千克体重每次最大剂量可以用到20 毫克。
  路过。。。进来看下,没想到是好帖,收藏了
  有用  
  留用  
  有用  
  好帖,学习学习
  收藏啊,必须的
  一直关注。。。。
  很好,慢慢学  
  宝6个月了,太及时  
  很好看,很有技术含量  
  四月宝妈飘过,正一头雾水!
  你好,楼主,我有些问题想要请教下。  我家宝宝现在四岁八个月,非常容易咳嗽、喉咙红肿,即使是症状很轻的小感冒也容易引起咳嗽。春秋两季吃了水果或在外面吹了风,尤其是奔跑出汗时,所以每次出门我都要带很多条垫汗巾不停替换,同时不停给他喝热水,但即使这样,也经常导致宝宝要清嗓子,然后就会发展成咳嗽(或直接开始发烧、咳嗽)。如果开始咳嗽,过几天就有可能开始发烧,有两次打针的同时,还发展成了肺炎,导致现在只要宝宝开始清嗓子我们就很紧张。感冒咳嗽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过,医生也就是说喉咙红肿。  我之前一直主张如果宝宝感冒或者咳嗽,就去医院检查是病毒性还是细菌性,根据医嘱用药,如果是病毒性就不用药。如果宝宝只是清嗓子,就试试用淡盐水雾化,或者煮一些梨水或橘子皮水喝。  但家里奶奶不同意,如果宝宝流鼻涕,就马上给宝宝吃感冒药;如果咳嗽,就马上给宝宝吃止咳药;如果清嗓子,就不时给宝宝吃喉片;同时还经常给宝宝吃消炎药。如果吃药一两天症状不减轻,就要带宝宝去打针,还主动要求医生给打消炎药。  现在宝宝的咳嗽问题困扰我,同时我觉得因为频繁吃药和打针,导致宝宝抵抗力很弱,所以想请教一下,关于宝宝容易喉咙红肿、咳嗽的情况,我应该怎样护理?比如平时不咳嗽不清嗓子的时候,可以用哪些食疗的方式给宝宝调理?在有时会清嗓子时,可以用哪种措施减轻?在宝宝感冒不咳嗽时可以怎么做?在宝宝既感冒也咳嗽时又该怎么做?  不好意思,我的问题有点多,因为我问过儿科中医该怎么办?医生也只是笼统的说不要着凉,不要吃凉的。医生这种说法导致宝宝在五月份以前不能经常出去玩,连水果都很少能吃,我怕这样会让宝宝的抵抗力越来越差,所以只好向楼主你请教。  另外:我家有雾化机,有西医给开了布地奈德,让我平时在家给宝宝雾化(不咳嗽时),说起码要雾化半年,可布地奈德是治疗支气管炎的,宝宝不咳嗽时还这样经常用药,我总是担心不大好,也请楼主给点建议。
  甘草片也是以前我家奶奶经常给宝宝吃的,我很反对,可以说我家奶奶那种只要有一点不舒服就马上自己根据经验吃药或打针的做法我都不同意,但是因为我不懂医,找不到更有效的方法,所以无法说服老人,我平时又要上班,也没有办法阻止他们给孩子用药或打针。  所以很希望楼主能够给我一些指导,让我找到合适的护理我家宝宝的方法。
  有用的帖子~  
  楼主有微博吗~这么看好累人,还是微博看舒服
  我宝4个月了,湿疹一大片,求办法
  留名慢慢看  
  顶一个
  不错,先留个脚印
  真不错
  给力,给老婆留着
  好东西
  一直关注。。。。
  有含量,这图真漂亮  
  @围城小新 20楼
11:16:00  下面分别说说如何用温和的手段缓解宝宝鼻塞、流鼻涕、咳嗽、发烧等症状。  鼻塞、流鼻涕了,滴点生理性盐水吧  感冒伴随鼻塞的症状很常见,宝宝鼻子堵了会特别难受,尤其是在晚上,鼻塞经常会把宝宝憋醒。我们用什么方法缓解鼻塞呢?比较温和的方式是把生理盐水滴到宝宝鼻孔里,用来帮助宝宝保持鼻孔滋润和清洁鼻腔,帮他们通气。这里说的生理盐水指的是医院输液时使用的灭菌生理性氯化钠,用灭菌的小滴管吸出来,滴一......  -----------------------------  这个我最近才知道,原来吃中药可以 不流鼻涕,我儿以前感冒先不治疗。让他流,一般鼻涕要干的稀的堵很多天,带后期的咳嗽......一般两个星期吧。  一般总要用好几块纱布不停地擦鼻涕。干了以后用鼻子喷剂处理。棉花棒掏什么的。  而最近因为再不上幼儿园就被开除了,所以不敢再请假。就一发现感冒马上去看中医,开了汤药,熬好了,第一天,也就喝了5毫升,安稳的睡了一晚,感觉鼻涕没有了,也没有堵塞鼻子。第二天早上咳嗽吐了,咳嗽了持续大约半个小时。可能吃了硬的山药发糕,刺激了嗓子,白天送幼儿园一声没有咳嗽。晚上咳嗽剧烈,无法入睡,狠心灌了大约6毫升汤药,安稳一宿,然后早上,把葡萄汁和10毫升还是15毫升汤药混合,顺利地吃下去。  一天都很好,因为有了这个好办法。晚上很顺利的喝了20毫升汤药。  第三天就接着吃了一天两次,一次20毫升。然后感冒痊愈,偶尔咳嗽几下。以往两个星期才好的状况没有出现,鼻涕根本就没有了。所以干的稀的麻烦也没有。  虽然真正放心一点问题没有还是第五天的时候。但是我以后决定生病马上吃药了。  孩子感冒真遭罪,大人得抱着睡一晚,至少。每次。人中的地方被擦得红通通的。  以往只是病毒性感冒我才送医。
  宝宝辅食有吗,比较需要这个  
  技术贴  
  四月宝妈飘过,正一头雾水!  
  楼主好人  
  有含量,这图真漂亮  
  必须收藏啊  
  路过。。。进来看下,没想到是好帖,收藏了  
  好帖  
  这个要顶!
  新手妈妈路过  
  @围城小新
11:16:00  下面分别说说如何用温和的手段缓解宝宝鼻塞、流鼻涕、咳嗽、发烧等症状。  鼻塞、流鼻涕了,滴点生理性盐水吧  感冒伴随鼻塞的症状很常见,宝宝鼻子堵了会特别难受,尤其是在晚上,鼻塞经常会把宝宝憋醒。我们用什么方法缓解鼻塞呢?比较温和的方式是把生理盐水滴到宝宝鼻孔里,用来帮助宝宝保持鼻孔滋润和清洁鼻腔,帮他们通气。这里说的生理盐水指的是医院输液时使用的灭菌生理性氯化钠,用灭菌的小滴管吸出来,滴一......  -----------------------------  @tuantuanfeng 75楼
00:04:00  这个我最近才知道,原来吃中药可以 不流鼻涕,我儿以前感冒先不治疗。让他流,一般鼻涕要干的稀的堵很多天,带后期的咳嗽......一般两个星期吧。  一般总要用好几块纱布不停地擦鼻涕。干了以后用鼻子喷剂处理。棉花棒掏什么的。  而最近因为再不上幼儿园就被开除了,所以不敢再请假。就一发现感冒马上去看中医,开了汤药,熬好了,第一天,也就喝了5毫升,安稳的睡了一晚,感觉鼻涕没有了,也没有堵塞......  -----------------------------  我家宝宝咳嗽的时候喝中药貌似很慢,甚至有加重趋势。
  很好很实用,mark  
  好帖,鉴定完毕  
  多谢分享  
  我在药房里给病人发栓剂的时候,曾经有患者不好意思地问我:“用了药栓什么时候把它拿出来?”这虽然是个好笑的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很多中国人对这一剂型的陌生,病人觉得有个东西放进肛门里,就应该过一段时间再把它取出来。实际上,栓剂放进去后,就不用管它了,因为它自己会溶化,释放出药物发挥作用,剩下辅料直接被身体吸收了。顺便透露个小秘密,栓剂最初的生产灵感可是来源于巧克力,大家都知道可可豆脂是巧克力的组成部分,它在体温下能迅速溶化,对黏膜的刺激性很小,可塑性也好,因此也是一种优良的药用辅料,常常拿它来制作栓剂。  因为中国人比较难以接受这个方式给药,所以栓剂在中国用得不多,有一些家长以为中国没有退热栓剂,所以会到网上海淘。海外的卖家会说,这个退热栓更好,你淘这个,有的家长就淘回来了。其实这样做是有风险的,因为海淘回来的药,说明书是用当地的语言写的,很容易误用。我认识一位妈妈,她在网上淘了一盒对乙酰氨基酚栓,买来后放在家里的药箱里。有一次她不在家,家里的老人刚好发现宝宝有点便秘了,就给宝宝用了。因为老人看不懂说明书,在惯性思维下,以为栓剂就是通便的,结果用错药了。所以再次提醒家长们,对乙酰氨基酚的栓剂国内其实是有的,可以在药店买得到,不必海淘。
  @围城小新
11:16:00  下面分别说说如何用温和的手段缓解宝宝鼻塞、流鼻涕、咳嗽、发烧等症状。  鼻塞、流鼻涕了,滴点生理性盐水吧  感冒伴随鼻塞的症状很常见,宝宝鼻子堵了会特别难受,尤其是在晚上,鼻塞经常会把宝宝憋醒。我们用什么方法缓解鼻塞呢?比较温和的方式是把生理盐水滴到宝宝鼻孔里,用来帮助宝宝保持鼻孔滋润和清洁鼻腔,帮他们通气。这里说的生理盐水指的是医院输液时使用的灭菌生理性氯化钠,用灭菌的小滴管吸出来,滴一......  -----------------------------  @tuantuanfeng
00:04:00  这个我最近才知道,原来吃中药可以 不流鼻涕,我儿以前感冒先不治疗。让他流,一般鼻涕要干的稀的堵很多天,带后期的咳嗽......一般两个星期吧。  一般总要用好几块纱布不停地擦鼻涕。干了以后用鼻子喷剂处理。棉花棒掏什么的。  而最近因为再不上幼儿园就被开除了,所以不敢再请假。就一发现感冒马上去看中医,开了汤药,熬好了,第一天,也就喝了5毫升,安稳的睡了一晚,感觉鼻涕没有了,也没有堵塞......  -----------------------------  @珍珠粉0 89楼
18:59:00  我家宝宝咳嗽的时候喝中药貌似很慢,甚至有加重趋势。  -----------------------------  如果感冒后伴有咳嗽的症状,要选择含止咳成分的感冒药,这类成分包括右美沙芬、可待因等。
  布洛芬适用于6 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  蚕豆病即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退烧时,应避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但是可以使用布洛芬。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烧无效的患者,也可以考虑使用布洛芬退烧。人们熟知的以布洛芬为单一有效成分的药包括美林、芬必得等。  儿童服用布洛芬的日常最大用量为每次每千克体重10 毫克,每6 小时一次,一天最多4 次。成人常规用量为每次200~400 毫克,每6~8 小时一次,一天最多4 次,一天最大剂量2400 毫克。不超过最大剂量使用都是安全的。  布洛芬退烧作用比较强,退烧过程中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因此布洛芬退烧不适用于有脱水症状的患者。同时,布洛芬通过肾脏排泄,肾脏功能不好的患者也要谨慎使用。布洛芬不良反应还包括可能会诱发哮喘,有哮喘的宝宝应慎用。这种药按照推荐剂量使用安全,但过量容易造成肾损伤。  持续高烧不退,可以考虑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交替使用  对乙酰氨基酚最小给药时间间隔是4 小时,当对乙酰氨基酚用了最大剂量后两小时烧还没退下来,这时只能交替使用布洛芬,因为这两种药交替使用的最小时间间隔是两小时。交替使用时,两药各自每天最多使用的次数不变。  需要注意的是,当一天只需服用两三次退烧药就能退烧时,我建议选择单一退烧药,因为每增加一种药品,就会使得吃错药的风险增加一倍。因此用一种退烧药就能控制发烧时,不要交替使用两种。另外,吃药退烧时要多喝水,加快排泄进程有利于带走体内热量。同时,吃药降温的同时也需要配合物理降温,像洗温水澡或温湿毛巾擦拭全身,但不要使用酒精擦拭,尤其是儿童,酒精容易透过儿童稚嫩的皮肤导致其酒精中毒。
  应对反复感冒,一分预防胜过十分治疗  生活中常会看到这样的宝宝,动不动就感冒发烧,上一次咳嗽刚好没两天又流起了鼻涕,鼻涕不流了又咳个没完。每一次幼儿园里有小朋友感冒,他似乎都躲不过,常常三天两头上医院看病。到医院就有可能被输液,宝宝饱受折磨,大人身心俱疲。这样的宝宝属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类型。对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医学上有明确的定义:“7岁以下的儿童一年感冒超过7次,7岁以上的儿童一年感冒超过6次,都可以算作反复呼吸道感染。”感染的部位如果在上呼吸道,就会表现出感冒症状。  宝宝反复感冒除了与宝宝先天的体质有关外,还与家长日常护理宝宝的误区有关。古人讲“上医治未病”,翻译成咱老百姓的话说就是“防病胜于治病”。这句话出自一个典故。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为什么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在皮肤上敷毒药以毒攻毒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却不知长兄的防患于未然更重要。”如果家长们在对宝宝的日常护理中做到下面几点,也能像扁鹊的长兄一样,成为宝宝最好的医生。
  要得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有些家长总是给宝宝多穿,将宝宝捂得严严实实的,所以宝宝身上总汗津津的。出汗时,毛孔扩张,就很容易受到冷空气侵袭而感冒。所以,不要给宝宝穿很多,过分保护宝宝。  俗话说“要得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如果家长平时能经常坚持让宝宝进行耐寒锻炼,使宝宝体内慢慢产生抗寒能力,他感冒发生的概率也会慢慢减少。所谓耐寒锻炼,是指利用气温与体表温度间的差异作为刺激因子来锻炼身体,提高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力,增强抵抗力。  耐寒锻炼的方法很多,有冷水浴,用冷水洗手、洗脸、洗脚,冬季户外活动,等等。所有这些方法,都以宝宝不出现皮肤苍白或起鸡皮疙瘩等状况为度。研究发现,衣着过多的儿童经常患感冒咳嗽,而衣着单薄的儿童却很少患病,原因就在于他们已经获得对冷热空气变化的适应能力。所以,平时让儿童“常带三分寒”是有益于增强抗病能力的。
  另外,有的家长喜欢用西洋参等补品给宝宝补身体。这样其实不好,给宝宝胡乱吃营养品,不仅不会提高他身体的抵抗力,反而会加重他的脾胃负担,引起积食而诱发感冒。上文提到的俗语“要得小儿安,三分饥和寒”,不仅是告诫家长不要给宝宝穿得过暖,也告诫家长不要给宝宝吃得过饱。对于小一点儿的宝宝,家长在添加辅食时,也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现在家长唯恐宝宝吃不饱,只要宝宝喜欢吃什么,就一味地让他多吃。更有些家长,在宝宝不愿再吃的时候,仍强迫宝宝进食。多吃反倒容易出现肠功能紊乱而导致便秘或者积食感冒。因此,儿童日常进食量只要能满足代谢需要,“常带三分饥”还是有好处的。
  @鞠海鹏俪 41楼
21:57:00  路过。。。进来看下,没想到是好帖,收藏了  -----------------------------  这是和睦家药师冀连梅的书,名字叫做中国人应该怎样用药,我也是学医的宝妈,研读了两遍,觉得写的真心好,就发上来分享给各位宝妈,如果有需要电子版的可以联系我新浪微博牛油果妈妈,我可以发完整电子版给大家保存,写的真心好,感觉对我们宝妈帮助很大,大家共享吧~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退烧药哪种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