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了解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秘密

你的位置:
&& 详细内容
《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电子书[PDF]
本资料所属分类:
更新时间:日
如不能下载,请查看
电子书http://www.minxue.net:&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作者:& 李跃儿资源格式:&PDF版本:&扫描版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书号:&9地区:& 大陆语言:& 简体中文简介:&
序第一章 认识孩子第二章 环境与儿童发展第三章 发展关键期的关键帮助第四章 入园期的关键帮助第五章 情绪关键期的关键帮助第六章 恰当的自由与正确的爱…………………………………
内容介绍:打开一扇通往儿童心理世界的奥秘之门,为成人打捞失去的童年,想起曾经渴望的自己,实际上成人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三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了解了关键期,你就了解了你的孩子,了解了孩子从小到大所有的发展模式,也就知道该怎样才能更恰当地帮助孩子。内容截图:
自带站内搜索End-->
相关学习资料12月21日:wehappy祥祥妈分享《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
时间: 09:35 作者:admin 点击:
各位wehappy智乐杜曼闪卡妈妈们:
&&& 大家好!我是wehappy杜曼闪卡的祥祥妈妈。
&&& 本次读书会我和大家聊聊《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关键期关键帮助》的一些读后感。
&&& 在座的各位妈妈肯定都想给孩子最好教育,也思考过如何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今天让我们一起从李跃儿著的《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关键期关键帮助》来寻找答案。第一次知道她是在胡萍著的《善解童贞1》里有很多案例都是在巴学园里观察的。当时就觉得巴学园跟传统幼儿园天壤之别,觉得这个人不同凡响,于是迫不及待的开始读她的书。
作者:李跃儿,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曾为《父母》杂志教育答疑专家,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七巧板》、12频道《心理访谈》等节目嘉宾,曾获得第三届中国国际家庭教育论坛&华表奖&和&形象大使&称号,电影《小人国》、大型电视记录片《成长的秘密》的主创之一。创办&李跃儿巴学园&,开设&李跃儿教育论坛...
内容简介:本书献给&&
&&& &辛勤培养宝宝成长的父母们
想培养一个阳光宝宝的父母们
看不懂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按成人的想法生活和学习的父母们
不想让宝贝变成冤家的父母们
  本书是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坚持23年创办中国式巴学园(窗边的小豆豆的学园),把西方主流教育思想应用于东方儿童教育的全面总结,是帮助父母从本质上认识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成长规律,把握系统爱育方法的通俗读物,与畅销书《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一起建构了&李跃儿教育感悟丛书&。
这的确是一本很特别的书,书中所记载的内容及思维方式,非常超出我的想象。把简单的幼儿教育剖析得那么透彻,把每种家长看待孩子的态度也进行了分门别类,让我们深刻体会和了解,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孩子?什么样的观点是正确的,一定不会给孩子带来心理问题?更是一个如何看待生命的话题。这是一本有知识沉淀的书,我觉得是李跃儿用心写就的书,真的,要好好读一读。在读书学习过程中,书中有太多的精彩,例如:&人类的进化为儿童设计好了程序,6岁之前的儿童和这程序之间的关系,有点类似于电脑和电脑程序之间的关系。电脑虽然在干事情,但是它能做的是程序中让它做的事情。儿童也是这样,从0岁到6岁,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他们能做使他们平衡地良好地发展自己物质身体和精神身体的事情。& &只要成人不破坏他们这个程序,并能很好地帮助他们,每一个正常的儿童都能按照人类基因设计的这个程序完成自己的计划,获得对人类基本生活范畴的探索和研究,获得属于他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智慧模式,为6岁后学习人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际上,成人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三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作者通过浅显道理的说明,从中让人们深刻的认识到儿童6岁之前的关键期。了解了关键期,你就了解了你的孩子,了解了孩子从小到大所有的发展模式,也就知道该怎样才能更恰当地帮助孩子。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时间有限,这里只能简单的讲讲,希望大家能认认真真的读一读本书。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发展关键期的帮助和 情绪关键期的帮助这2个部分。大家关心的入园部分,因为我没有什么经验,而且很多优秀妈妈已经分享了不少,这里就不说了,有兴趣可以看看文章后面附录部分。还有其余部分大家可以参考后面的目录。
发展关键期需要关键帮助
一、发展关键期需要关键帮助
儿童的发展就象一根连续不断的链条,每一环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成人没有很好的帮助儿童,链条中间断了或出现了问题,户使儿童精神中的某一方面出现缺陷,而这些缺陷会一直留到成年。一个4岁的小孩无法融入孩子中,因为他无法看懂孩子在做什么,不能推断下一步要做什么,老师经过研究发现他的他的认知能力非常滞后只相当于一个1岁多的孩子。原来孩子1岁的时候姑姑不小心将他从窗台摔下导致骨折,3个多月不能动。并且之后严格看管以防再受伤害。无独有偶另一个9个月摔断腿的孩子经历跟他相似,其认知能力也近似。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特殊训练去补缺发展中的缺陷。
我们必须掌握孩子发展的节律,对孩子的敏感期予以帮助,让它充分发展和满足。
二、0~1岁的安全感及秩序感建构帮助
宝宝出生后,突然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会感到恐惧和没有安全感。他的首要任务是摆脱这个感觉。
环境安全是第一要务。 我们要帮助孩子保持秩序不要经常改变
孩子冲出生后就开始这一活动,到3,4个月就能表达,如果环境变了,就会显出不安和恐惧,出现反常行为。可能会延续到一岁半两岁。宝宝把家里的模式都刻章自己的大脑中,如果突然变化就会不安。(p84)有一次我们添了家具,祥祥醒来后一直盯着看。这就是她发现不一样了,警觉起来。所以一直强调1岁前要帮孩子建立好安全感。祥祥很小时,我们出门,她就望着放钥匙的地方,大概是57.8个月时会用手指,现在想出门自己拿钥匙,听到说下雨,还跑去拿伞。说明她心里对这个位置程序都很清楚了。肚子饿了就要我们把她抱到餐椅上,或是看到我们端菜来了,就跑到餐椅边急着要上去。想喝奶了就自己拿围嘴,然后指挥你去泡牛奶,还不停的说泡泡泡,然后看我们开始泡了,就赶快爬到沙发上坐好,如果很饿的时候,动作可快啦。有一次我不舒服躺床上,她想出去玩,她把我的鞋子,外套,包,钥匙全拿来放我床上了。奶奶一看把鞋子放床上了,就说她把床弄脏了,我马上制止了,然后问是不是要出去玩啊,祥祥高兴的点头,指着门口。所以宝宝熟悉了家里的环境,并慢慢的建立了各个物体之间的联系,让自己在这个整体环境里适应并开始有目的采取行动,进行各种探索,通过这些活动,逐步形成对物体的深入感知积累起越来越多的经验。安全感建立后,孩子会放心的发展自己。
三、0~2岁感觉器官关键期关键帮助
孩子出生后是以运动和感知的方式来了解这个世界的。
&&& 口的关键期关键帮助 。
孩子最早使用的感觉器官是口。大人的帮助是,对于玩具之类的物品,作为家长不要给他太多,这会让他不知道选择哪个更好,使他不能持久地对一个物品进行观察和探索。一般情况下,最多给三个物品供他选择,而且三个物品一定要不同质地不同形状(不同功能),如果孩子喜欢其中一个,那每天给孩子的物品中都要有这个。当孩子不喜欢时,换掉物品中的两个,不要把三个物品都换成新的,一定要留下一个作为与旧感觉的关联。
我观察过发现祥祥都是躺在那里先晃动头左右找吃的,然后会想办法实际的把手放嘴里吸,有时放不进去时会叫,或刚好把被子什么的挪到嘴边了,就会吃被子能坐了后,手就更方便往嘴里放了,一个拳头都往嘴里塞,还把能抓到手的任何东西往嘴里塞。无数的人劝我制止她,我只是笑笑说没关系。还有好心人帮她把手拿出来,祥祥茫然的看她一眼(我估计心里在想,怎么打断我的探索工作啊),又把手放进去。
手的关键期关键帮助 。扣的敏感期需要手的配合,感觉中心也慢慢转移到了手。感受范围也大了很多。跟成人的冲突也扩大了。P92&94
成人在孩子&工作&时不断地去夸奖孩子,也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当孩子只是在感受自己的&工作&,成人的鼓掌表扬会把孩子从工作中唤醒,让孩子误以为他做事情必须在别人的夸奖下才可以做,如果没有别人的夸奖,&工作&就无法进行下去!!&& 这也是我们家长很容易犯的错误,我们一定要记得,表扬是必要的,但是不是时时刻刻需要的。表扬不能空洞,要有具体事例的赞美,要给孩子独立完成的空间。
腿的关键期关键帮助
腿的敏感期让孩子学会了行走,左路无限痴迷,而且不知疲倦。而且那里不平往哪里走,哪里乱那里脏就往那走,特别喜欢台阶。大人不理解对于掌握不好平衡的孩子为什么这样,会催宝宝或抱着走而节省时间。
老人就是喜欢一把抱祥祥,祥祥拼命反抗,她就转移注意力,跟老人沟通也不行。因此,我每周选几次单独带祥祥出去玩,让她尽情的玩。甚至跟祥祥一起坐在地上玩,一起爬高,一起找洞洞,往里面塞树枝树叶。小区的妈妈刚开始还提醒我怎么让她坐在地上啊,孩子摔了我说摔了她自己会爬起来没事。现在都早已视我为异类,不太理我了。外面玩回来免不了被奶奶说衣服全都不成样子了。但是只有这样孩子才玩得开心,尽情,满足。我自己小时候就是这样,那多开心啊。星期小时候那些被要求爱干净的乖乖女,只能跟我一起玩办家家的游戏,还得注意不弄脏衣服。只能远远的看着我跟一群男孩玩打仗的游戏,但是却不敢加入。
四、1~2岁探索物质本质期关键帮助&
0-2岁对物质的探索比精神方面更有兴趣,特别是男孩子。要给孩子独处的机会,让他注意到物质。
坤1岁9个月,家里长期被人抱,发展被压抑。不说话,腿也没力量。老师对他进行工作刺激,很快发疯式的重复各种动作进行工作,几个月内就把扣手脚的敏感期都过完了。老师发现开始探索事物,而且对事物空间的领域远远超过大人的理解。
行为的引导 家长亲自带孩子一起去做,比讲一堆道理更有作用。为此,成人要为孩子准备适合成长的环境与工作材料。要为孩子展示怎么样使用这些工作材料,让孩子自然模仿。要避免成人不断教孩子怎么做,不断地干涉孩子。这是因为,作为孩子的他不懂得那么多的道理,而且成人讲话是的语气和表情大多数会吓坏孩子,孩子以后不再去做并不是听懂了你的道理,而是被你的表情给吓坏了。其实,这样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让他变得胆小和自卑,放弃了探索。
该藏的物品一定要藏起来。确实不能给孩子玩得东西,比如贵重的物品或者药品等,就不要让他看到和注意到,否则你的制止会刺激孩子非常注意哪个不让他动的东西,而且非常固执地想要拿到它。如果在他拿的时候,就增加了被大人斥责的机会,使孩子认为自己是一个不被父母喜欢的孩子,从而变得萎靡和自卑。
不能避免的比如插座,垃圾桶,我们要选择好的时机,帮孩子理解有些是不可以动的。
五、2~3岁探索事物与人的关系期关键帮助
令家长最头痛的是什么都固执己见的执拗期。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完全不管实际能力。
在儿童执拗期,一般在2~5岁左右,成人就要听孩子的话,而且千万别冒火,也别在孩子背后冒火。不要以为你在孩子身后发火孩子不知道,他是知道的。我们心里的情绪,孩子都是可以感觉到的。我们可以不相信孩子的精神确实是来自宇宙,但是我们如果理解6岁之前他的精神还没有很好地进入身体,孩子与我们有那么多的不同,我们就会用另外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就不会在心里生气的时候还在笑,这样孩子就会糊涂了:我明明感觉到妈妈生气了,她怎么还在咧着嘴笑呢?他就会做出很多坏事来试成人是否真的生气,于是成人就会发现在自己生气时,孩子很不乖。
  很多人不理解这样的固执到底能帮孩子什么,其实能够帮助到的地方,我们想想就能知道。如,那个鸡蛋在他哭闹后仍然摞不上去,他就会发现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情,由此建立了关于什么物品能够摞在一起,什么物品不能摞在一起的概念。大自然设计的这个程序一定是有道理的。
  有一个爸爸就不信这个理,他说他就是不信,这孩子不就是想把鸡蛋摞在一起吗,我不相信我有办法把鸡蛋摞在一起后他还不满意。于是,这个爸爸在孩子第二次要摞鸡蛋时,他事先煮好了两个鸡蛋,当孩子拿出鸡蛋要摞起来,摞不起来又大哭要发急时,爸爸跑过来,把两个鸡蛋一磕,鸡蛋真的摞在了一起。孩子愣了一瞬间,把鸡蛋拿起来看一看,发现已经磕破了,接着像疯了一样把鸡蛋砸在地上,用脚踩碎,然后躺在地上大哭。这位爸爸一怒之下将孩子倒夹在腋下,狠狠地打孩子的屁股。
其实这个爸爸恼怒的是自己的失败,很多成人自己都不能合理的处理情绪,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也要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情商。否则这样一来由于孩子不懂父亲打他的原因是鸡蛋根本没办法摞在一起,他会理解成父亲不让他探索,于是为了不再挨揍,他会放弃探索。如果这个孩子因为爸爸的暴力放弃了探索鸡蛋能否摞在一起的问题,将来也许也不敢探索其他的事情了。
孩子只有固执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听成人的话,才能保证他去实施大自然给他的那个计划。因为他还没有能力给你讲道理,表达自己,只有跟成人发脾气,执拗,坚决地按自己的方式在走。但是有的孩子也很乖,他们是那些放弃自己意愿的孩子,乖的结果就是受伤,有一本书叫《乖孩子受伤最重》,这样的孩子放弃了大自然给他的计划,放弃了自己需要发展的模式,去按照别人说的去做,去顺从别人,变成了另一个人,或者被扭曲了,或者有了心理问题。人们给不乖的孩子也取了非常带有贬义的名称叫&顽皮&或&顽劣&,说明大多数成人不喜欢孩子这样。
  其实,固执才是孩子形成自己、不会成为他人的保证,所以固执的行为是孩子自我保护的行为。如果你的孩子是固执的,说明他是一个很棒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很乖,你就要当心了。
  六、3~4岁精神形成期的关键帮助
  纯精神探索的初期要多动手
  为了生存而寻找友谊
  按家庭的模式建立关系
  为友谊不屈不挠
  为友谊使用智慧
社会性能力的培养
  七、4~5岁探索他人心智期韵关键帮助
  探索他人心智
  孩子分不清自己的想象和现实的区别
  故意捉弄别人
孩子遇到了困境,为了保护自己而撒谎
  八、5~7岁探索文化和群体关系期的关键帮助
  文化敏感期的关键帮助
  上学前的关键帮助
  探索群体关系期的关键帮助
 情绪关键期的关键帮助
  一、0~1岁孩子的情绪帮助
  生理需求的关键帮助
  爱的需求的关键帮助
  发展需求的关键帮助
  二、2~3岁孩子的情绪帮助
  对情绪模仿的关键帮助
  对离别焦虑的关键帮助
  对成长烦恼的关键帮助
  三、3~4岁孩子的情绪帮助
  情感生活的关键帮助
  探索世界的关键帮助
  认识自己的关键帮助
  克服不良欲望的关键帮助
  四、4~5岁孩子的情绪帮助
  群体生活的关键帮助
  思想冲突的关键帮助
  挑战强者和权威的关键帮助
  五、5~6岁孩子的情绪帮助
  价值观冲突的关键帮助
  群体冲突的关键帮助
  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关键帮助
学习了这些知识,我们就知道对于孩子来说,身体和精神的状态和家长的有效合理帮助是多么的重要。尊重生命发展的规律我们的父母是延续他们的父母的养育方式,这样代代相传,父母们会把自己对生活的焦虑和担心不断地加入到教育的方式之中,因此对儿童发展规律的科学认知和把握很少有人知晓,也没有人来推广。所以面对当前的教育,我们需要做得很多很多。即使有了这种意识,有了尊重孩子发展的规律,实施起来仍然很困难。例如,书中的亚亚别的奶奶都叫,就不叫门老太太奶奶的事情。说明的是孩子不叫,总有原因。门老太太说话很刻薄,当着大人的面说说亚亚天天不住声,玩玩具声音大等等,有意无意的。总以为孩子不懂,其实孩子不会表达的时候已经开始理解很多事物了。可见亚亚对她的反感就是从小开始的。
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帮助孩子,关键是如何利用教机。教机来自孩子,来自孩子当下的行为,我们要利用当下的条件和当下的行为去对孩子进行帮助。如果成人懂得孩子这个关键期要探索什么,就会通过她的行为和她对物品的利用知道她在探索什么,就知道怎么去帮助她。书中对孩子手、腿等关键期的帮助阐述的非常明白易懂、有着非常好的实际意义。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律,人也一样,所以作为成人的我们一定要像尊重大自然那样尊重孩子的发展,切忌不能拔苗助长。
--------------------
附1: 本书目录:
 序 李跃儿,一个把画布变成立体乐园的人
  第一章 认识孩子
  一、孩子从哪里来
  二、错误看待孩子的5种认识
  认为孩子是个知识罐子
  认为孩子是一张白纸
  把孩子当宠物
  认为孩子是麻烦
  认为孩子是上帝
  三、尊重生命发展的规律和需要
  一颗种子的生命任务
  孩子是一粒种子
  四、孩子是成人的种子
  身体的胚芽
  精神的胚芽
  五、孩子与我们的不同
  肢体器官处于胚芽状态
  除了自然反射外,什么也不会
  在成为什么样的人方面有无限的可能性
  对世界和自己一无所知
  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生存和发展.
  自然地、固执地按照本能的机制去发展自己
  对周围的一切具有超凡脱俗的敏感
  自然发展节律不可改变
  六、信任孩子就是信任生命
  第二章 环境与儿童发展
  一、西方主流教育为儿童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教育为儿童准备的环境
  华德福教育中的环境
  后皮亚杰主义建构性教育的环境
  二、家庭环境要具备利于孩子探索的功能
  厨艺区的环境
  起居的环境
  休闲的环境
  卫生的环境
  人文的环境
  三、孩子的发展模式
  面条模式
  蛋糕模式
  第三章 发展关键期的关键帮助
  一、发展关键期需要关键帮助
  对孩子的生理缺陷要补缺
  掌握孩子发展的节律
  二、0~1岁的安全感及秩序感建构帮助
  环境安全是第一要务
  秩序不要经常改变
  三、0~2岁感觉器官关键期关键帮助
  口的关键期关键帮助
  手的关键期关键帮助
  腿的关键期关键帮助
  四、1~2岁探索物质本质期关键帮助
  探索物质比探索精神重要
  让孩子保持探索的渴望和能力
  以单一语言环境为宜
  对不同的孩子给予不同的环境和材料
  建构安全原则要讲究方法
  五、2~3岁探索事物与人的关系期关键帮助
  什么都固执己见的执拗期
  执拗期让孩子感到快乐最关键
  儿童想象力的建构与帮助
  六、3~4岁精神形成期的关键帮助
  纯精神探索的初期要多动手
  为了生存而寻找友谊
  按家庭的模式建立关系
  为友谊不屈不挠
  为友谊使用智慧
  社会性能力的培养
  七、4~5岁探索他人心智期韵关键帮助
  探索他人心智
  孩子分不清自己的想象和现实的区别
  故意捉弄别人
  孩子遇到了困境,为了保护自己而撒谎
  八、5~7岁探索文化和群体关系期的关键帮助
  文化敏感期的关键帮助
  上学前的关键帮助
  探索群体关系期的关键帮助
  第四章 入园期的关键帮助
  一、挑选幼儿同的三大家庭因素
  根据孩子的个体特征选园
  根据家庭的情况选园
  根据家庭成员的意向选园
  二、好幼儿园的8项指标
  有能力寻找到儿童的自然发展轨迹
  有一个能创造性地使用教育理念的人
  教育目标建立在帮助孩子发展上
  人员的素养提升朝向所定的教育目标
  不使用对自我提升不感兴趣的员工
  有适合儿童工作发展的硬件设施
  非常注重营养卫生
  有很好的安全保障
  三、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16件事
  入园前的3种心理准备
  准备不足会造成的4种问题
  入园期的7种关键帮助
  分离的两种关键帮助
  第五章 情绪关键期的关键帮助
  一、0~1岁孩子的情绪帮助
  生理需求的关键帮助
  爱的需求的关键帮助
  发展需求的关键帮助
  二、2~3岁孩子的情绪帮助
  对情绪模仿的关键帮助
  对离别焦虑的关键帮助
  对成长烦恼的关键帮助
  三、3~4岁孩子的情绪帮助
  情感生活的关键帮助
  探索世界的关键帮助
  认识自己的关键帮助
  克服不良欲望的关键帮助
  四、4~5岁孩子的情绪帮助
  群体生活的关键帮助
  思想冲突的关键帮助
  挑战强者和权威的关键帮助
  五、5~6岁孩子的情绪帮助
  价值观冲突的关键帮助
  群体冲突的关键帮助
  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关键帮助
  第六章 恰当的自由与正确曲爱
  一、对自由的误解
  内心的自由
  身心的自由
  放纵的自由
  自由的边界
  二、为孩子立规矩的两项原则与方法
  群体原则与反思角的慎用
  安全原则与巧妙坚持
  三、应该给孩子自由的3种情况
  当不妨碍孩子及他人发展的时候
  当孩子探索的时候
  当孩子工作的时候
  四、不能给孩子自由的12个方面
  五、爱的误区
  公式化的爱
  求助型的爱
  焦虑型的爱
  仆人型的爱
  偏执袒护型的爱
  过度保护型的爱
  第七章 建构O~6岁美好人格的15项内涵
  使孩子成为他自己
  使孩子成为具有感受力的人
  对人类有利的审美观
  天然具有的探索精神和尝试欲望
  天然地对工作热爱
  具有自我发展的质疑和解疑特质
  无意识的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
  对人类文化和自然具有同等的兴趣
  头脑清楚
  站在自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和判断
  无意识的对群体的兴趣
  有进入主流教育的适应能力
  易于适应环境
  崇尚真理、坚守原则的素质
抗冲突能力
附2: 入园期的关键帮助
挑选幼儿园的三大家庭因素
0~6岁是孩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决定了他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幼儿园的选择确是一件需要慎重考虑的事情。
孩子到了3岁左右,家长就要考虑为孩子选择一所幼儿园了。这不仅是为了减轻父母照顾孩子的压力,也出于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年轻父母们开始感到迷茫,不知该让自己的宝贝上一所什么样的学校。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孩子无法获得来自同龄人的行为刺激和学习社会能力的机会,缺少一个可供互动的群体。在成人的照看下,孩子处于中心地位,所有的要求都得到顺应。当成人活动的内容无法对孩子构成丰富的刺激,孩子在家里不能获得良好发展,选择一个满意的适合孩子的幼儿园,确实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为了使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使他们度过一个真正快乐的童年,成人在选择幼儿园时应该考虑到以下三大因素。
根据孩子的个体特征选园
首先应该根据孩子的情况来选择,幼儿园是孩子将来生活的地方,选择不合适,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很难弥补。孩子非常弱小,缺乏经验和阅历,无法选择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在幼儿园的经历和感受,更无法思考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是否对自己有利,家长就更要从孩子的角度为孩子选园。
孩子的情况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考虑。
(1)孩子的性格特征。
首先分析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属于乐观活泼型的,还是属于细腻冷静型的。乐观型的孩子对事物充满了良好的理解力,很容易从中找到快乐的源泉,一般的环境就足以使他其乐无穷。这样的孩子天性开朗,一般不太会在身边的事物中寻找不愉快的感觉,即使有,也会很快抛在脑后,因此可以每天都快乐地沉浸在自我选择与陶醉中,不容易受到不利环境的影响。在幼儿园里只要没有人逼迫孩子做使他痛苦的事,孩子就不会受到太大的伤害。只要他对参与活动和学习的环境不产生严重的厌烦感,就会一如既往地快乐地享受幼儿园所有的学习和活动。乐观型的孩子不会因为看到老师批评其他的孩子而产生紧张情绪,也不会因为达不到老师的过高要求就认为自己是个笨孩子,从此失去信心,无法做好想做的事。像这样的孩子,家长就不必太紧张,可以轻松考虑选择对家长和孩子都有利的幼儿园。
如果孩子性格敏感,非常容易受到伤害,个人意志又非常强大,性格独特,就要考虑选择一个注重孩子个体发展,并对孩子的心理和人格有特殊关注的幼儿园。
(2)孩子的能力特征。
人的天赋不同,所呈现出来的能力也会不同。有的孩子感受能力特别强,对事物有着精细独特的感觉,并能很好地表达出来,让身边的人能够感受得到,有的孩子却不是这样。所以,家长有必要考虑选择一所对孩子的感受能够进行良好回应,并能从孩子的感觉出发将他引领到其他项目中的幼儿园。
如果孩子智力较高,有很好的数学能力、文字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并对这些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就要考虑选择一所以个体特征为本,能够对个体特长进行特殊帮助的幼儿园。
如果孩子的运动能力很好,就应该为他选择一所既能激发智力活动兴趣,又能帮他发展运动能力的幼儿园。
如果孩子是天才儿童,某一方面天生超常,就可考虑选择一所在儿童发展心理学方面具有高水平师资力量的现代幼儿园。那里有专门帮助超常儿童发展的自由空间,可以不被老师阻止,不被教学大纲约束,能够按照需要选择自己的活动内容和学习材料,使孩子拥有进行自我教育的种种条件。那里的老师大多都懂得孩子,能够按照每一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对其进行帮助,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
(3)孩子的发展需要。
孩子的唯一天职就是发展,怎样才能很好地帮助他们发展是所有成人要考虑的事。作为家长,我们必须为孩子选择一个能够真正帮助他们成长的幼儿园,使其在人生最重要的建构时期,为将来成长为一个适合于生存、有利于社会的理想成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选园时期,家长必须考察幼儿园是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和方式帮助孩子的,这种手段和方式能否达到帮助孩子的目的。
根据家庭的情况选园
如果单纯为孩子的将来考虑,成人的确应该不遗余力为孩子选择一个最适合发展的幼儿园。但如果家庭情况实在不允许,却硬要上最好的幼儿园,结果造成了严重的家庭危机,也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在选择幼儿园时还要考虑到家庭情况。
(1)考虑经济条件。
好的幼儿园物质条件和师资条件都非常不错,尤其是那些有特殊教育理念的现代园,一般都是本地幼儿园中收费最高的。由于培训师资困难、学生和教师的比例低,学校的运营成本很高,幼儿园的收费也会因此相应提高。目前,这种来自国外的先进教育模式还没有作为一种主流被国家推广,此类幼儿园一般都由集团或个人承办,没有国家资金的支持,投资成本巨大,这也是收费高的原因之一。此外还有一些国际园,专门针对外国侨民、外籍华人子弟而设,收费一般与国外标准相当。
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孩子选择一所好幼儿园,甚至拿出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也是值得的。但有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太好,却非要让孩子上价格昂贵的幼儿园,这并不妥当。虽然家长当初做决定的时候认为自己能够承受,但长久下去,会逐渐地造成内心的不平衡,产生急于要求孩子回报的心理,并开始对学校不满。这种情绪给孩子和家庭带来的问题会抵消孩子在学校所接受到的良好教育。所以,在家庭经济不允许的情况下,不必非得选择价格昂贵的幼儿园。
(2)考虑出行距离。
很多情况下,家长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非常适合的幼儿园,却发现它离家很远。有条件的家庭会选择将自己的房子出租或出售,另外在离幼儿园较近的地域租房。家长的这种付出实在令人感动。这样解决之后,如果家庭的所有成员都能克服搬家带来的种种不便,并为孩子的幸福成长感到欣慰,就是非常值得的。如果幼儿园很远,又无法解决居住问题,只好每天让孩子经历漫长的颠簸之苦,常年坐车的无聊也会给孩子造成一些问题,结果会得不偿失。所以,最好是就近选择一个比较理想的幼儿园。如果觉得老师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可以试着与老师沟通,共同成长。
根据家庭成员的意向选园
现在国家比较重视家庭教育,很多家长也开始重视自我教育,会收集、阅读大量的资料来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吸收良好的教育方法。
一家人的生活质量和标准虽然不同,但经过长时间磨合,往往是家庭各主要成员,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甚至于同住的尚未自立门户的叔伯姑舅姨等,都会迁就于最低档成员的标准。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是如此。虽然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以牺牲孩子为代价,但若牺牲合家的和睦,对孩子的影响势必更大。究竟应何去何从,实在要看各家的具体情况。
在选择幼儿园时,家长可根据自己对教育的认识,选择与自己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的幼儿园,这样才能使孩子身边的成人用统一的观点、统一的方法对待孩子,不至于给孩子造成迷茫和混乱。所以孩子入园前,家长一定要思考自己选园的意向是什么,然后去考察幼儿园,这样目标才比较明确。
好幼儿园的8项指标
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营、集体和个体性质的幼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办园的理念和办法大相径庭,各有千秋。依我之见,什么是好的幼儿园,可以参考以下8个方面。
有能力寻找到儿童的自然发展轨迹
刚开始探索教育的时候,我对孩子出现的问题非常感兴趣,我认为只要把孩子前进道路中的障碍扫除了,孩子就能自行发展,以至于在解决孩子问题这条道上走得越来越远,一直到最后开始帮助患有孤独症的孩子。
正常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任何一个教育理念都必须被解码为课程及方法使它适合当今和眼前的孩子才有用,任何理念下的课程都必须根据自己眼前活生生的孩子的需要去不断地变革才能真正对孩子的发展起到作用。这就要求一所幼儿园,一个孩子成长的地方,必须有一群人能深入理解他们所使用的理念,并有能力将这种理念解码为本土化的教学模式。
要做到这一点,这个园就得有几个引领大家的人。他们必须全身心地为了孩子去探索并发现孩子的成长轨迹,去掌握实施每一种课程后孩子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个情况对孩子是有意义的还是没有意义的,哪些是不可失去的机会,哪些机会是孩子自然发生的,可以为孩子带来好几个方面的发展的。这样的事得被肯定地做到,而不是碰巧被某个老师做到了,下一个环节又断掉。这就需要一个领头人,他能兢兢业业地专于此事,能建立一套体制使得执行的工作人员不至于由于疏忽或没想到而使孩子失去发展的良机。
这样做还得有坚定的为了孩子而搞教育的决心。如果这个教育的引领者是为了自己幼儿园的生存和扩大在搞教育,他就有可能屈从于市场,这样就会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我为了挣你的钱,好,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这样损失的是孩子,等于用孩子的发展换得家长不正确的需要,或换来家长因个人缺陷导致的心理弥补需求,也换来了办园人需要获得的那些钱和老师的那点工资。我个人认为这是对人类的犯罪。
有一个能创造性地使用教育理念的人
所谓创造性,不是为了创造而创造,而是为了孩子而创造,甚至是创造了却并未发现自己的创造,并且不盲目自豪。创造的关键并不在于创造人本身,而在于创造人能否忘我地去发现孩子,并准确地判断出孩子的发展需要。
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幼儿园,就需要这个有教育天分又精于此道的人既有最基本的教育能力,又要有执行权,还要有执行时自由支配的经费,他必须是这个园的教育引领者。要达到这种条件就只有自己办园了。为保证在亲手推行这种教育时不被打扰,这个园就无法跟别人合资。因为每一项新事物的推行都需要长久的投入,尤其教育的回报又是极少极慢的,有时甚至会遥遥无期。在这种情况下,对合资方的歉疚感会动摇执行者的信心,当执行者内心不再坚定时,教育的方向就会朝向市场一方滑落。
除此之外,一个好的园的教育引领者还必须具备好的领导力,因为教育的模式是依据孩子的发展而创造的,其管理模式也必须适合这种教育的模式。一个为了孩子发展而创办的幼儿园,其引领者如果没有执行力,不知道怎样使保教、保育工作也具有其所执行的理念特色,不知道怎样使教师队伍成长起实施这种教育的团队文化和能力,那么即使这个园有这样一位人士,也不能使这个园成为一个好园。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就得分析一下,不要因盲从而心安。这样实际上损失的是孩子全人格的发展。
教育目标建立在帮助孩子发展上
这说起来似乎有点理想化,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如果这个教育机构的目标是要搞帮助孩子成长的教育,这个机构就无法考虑扩展,无法考虑做大。其原因在于,在中国现行教育模式中培养出来的人,必须重新进行思维形式和大脑工作类型的改造,进行感受力的再塑造,进行爱孩子的培养。这一切都不是短期培训所能解决的,需要在工作中有熟练的老师和一个内行的引领者长期跟随指导。一般需要经过两年的时间,这个老师才能懂得孩子,才能基本操作。而机构如果以扩展为目标,这样培养师资的速度就得大大提高,老师成长的时间就得大大缩短。这就意味着教育质量根本无法保证,肯定会有名无实。
另外,目标如果建立在为了孩子,就必须最大可能地给孩子活动的自由。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每班每园的人数就不能多,如果具有一个大园的规模,许多资源就得闲置待用。这样,机构不要说扩展,连盈利都成了侈谈。由于孩子在家里的养育方式与幼儿园不同,来到幼儿园后需要进行各种调整才能达到良好的状态,这个状态就是在行动中懂得避开危险,动作平衡,能进行自主学习和工作。在达到这种状态的中间环节里,对老师来说是极艰难的,家长也容易不满意。一旦无法达成共识,家长愤然离开,所带来的后果对机构的名誉是很不利的。有些家长会为了自己重新选的园能存活下去或报复以前的园,还会做一些有损这个机构的事情。
人员的素养提升朝向所定的教育目标
教育者在掌握了基本的讲授技能后,对孩子的帮助要想真的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并没有那么容易。因为在面对孩子时,同样的情景,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教机,不同的教育者去使用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何况过去是高水平的人去教大学,中水平的人教中学,低水平的人教小学,幼儿园老师则可以称作阿姨,只要看孩子就可以了。
今天,在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发展心理学后才意识到,实际上幼儿园的教育才更接近于真正的教育。如果幼儿园的教育价值不是以讲授静态知识和传授间接经验为目的,也就是说幼儿园教学没有课本,那么老师靠什么去帮助孩子呢?有人发现在尼尔开创的夏山学校里,由于学校没有统一的目标和课程,没有教学模式,孩子和老师到某一阶段就会失去方向。老师的人格缺陷和个人气质会显得很突出,最终孩子会受到老师这些方面的影响。因为人是学习动物,如果有长者,就会学习长者,没有长者就会学习同伴。如果将同龄班孩子的发展与混龄班孩子的发展相比较,混龄班孩子的发展明显优于前者。在幼年期,这种情况更加明显。
这样一来,幼教老师需要的就不只是技能,老师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判断力尤其决定了老师的教育水平。如果按照这种标准去要求老师,那么在现今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出来的大学生和幼师生,在他们进行完最初的理论、技能和规则的培训后,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进行本质素养的提升以弥补自身的人格缺陷,重建感受力的成长机制。
如果要使工作人员的个人人格提升朝向教育机构既定的教育目标,这个教育机构就必须有一套能使员工自愿提升、自主探索个人提升方向的机制,还要专门有人对此进行引领。
不使用对自我提升不感兴趣的员工
一个好的幼儿园,一定使所有的教职员工对自我提升都很感兴趣。因为要搞一个真正帮助孩子的教育,要靠老师的人格和个人素养。一个老师如果几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真诚提升自己的人已显现出良好的人格状态,而他还停留在原来的状态中,这样的人会使人很为难:辞退他于心不忍,留下他又会成为一个完整环境中最不和谐的部分,会使孩子们不舒服,孩子们会用胡闹和烦躁来表达不和谐所带来的不愉悦。因此真正的好园,一定不会退而求其次,凑合着用那些不愿意提升自己的员工。
有适合儿童工作发展的硬件设施
幼儿园的硬件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充满人情味和文化味的氛围
儿童是吸收环境氛围来形成自己的,氛围是一种无形的东西,要靠许多部分和谐地组织,才能形成有效氛围。可以设想这样一所大房子:宽阔豪华,有雪白的墙壁,木质的旋转楼梯,装修高雅,后来我们又在墙壁上张贴美好的名画,挂上柔和的粉色窗帘。阳光从窗外温柔地洒进来,正好照在地板中央的蓝色花纹地毯上,暖暖的。窗户下放置一架钢琴,上面摆放着一大盆马蹄莲。左右两侧的墙下各靠着一排纯木的小书架,没有涂漆,有着原木的自然花纹。左面的书架上放着几十本整齐小书,图画精致,文字优美。右侧则摆满了各式小木块、好看的器皿,还有手工制作的娃娃,淳朴而自然。角落的音箱中传出婉转悠扬的旋律,家中女主人穿着棉布长裙,带着孩子做各种有意思的事。孩子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又有周围人无尽的爱,不会成长为一个粗鲁野蛮的人。
第二部分:充满大自然气息的院落
幼儿园的院子里应该设有可供孩子选择的各类户外工作区,如木工区、种植区、游戏区等,多样的活动可让孩子的探索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孩子选择其中的任何一个工作区工作后,其能力都会朝着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这个院落应使孩子充分享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可以自由决定在户外进行什么样的活动。
第三部分:大型活动器械
幼儿园为孩子肢体活动所设置的大型器械,应该尽量地保持自然本色,使孩子在活动中不但获得肢体活动的需要,也可享受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和快乐。
第四部分:幼儿园的生活材料
包括厨房用具、睡眠用具、洗漱用具,这些用品都从环保的考虑出发,选择朴实舒适的材料,使孩子在使用时有家的感觉。
非常注重营养卫生
幼儿园应该提供给家长和孩子每周的饮食安排表,使家长对孩子每餐所吃的食物有所了解。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没有传染病和相关疾病,并且每年或每半年做一次体检,以检查身体是否健康。每天对孩子的用品,比如毛巾和茶杯等都应该消毒一至两次。厨房也应该保持卫生清洁,孩子的餐具每次用过后都必须消毒一次。
每个孩子都要有自己专用的可放在固定位置的茶杯和毛巾,能为孩子们提供足够量的温开水,同时保证每个孩子口渴的时候,都能随时喝到水。玩具也要每周消毒一次。
有很好的安全保障
有的幼儿园不能合理地建章立制,没有严格的门卫制度、饮食卫生制度、交接班制度和安全制度等,致使管理出现漏洞,造成严重后果。有的幼儿园设备陈旧、老化,很多大型玩具已经年久失修,容易造成伤害隐患。
除了游戏、楼梯等设施的安全外,还应重点考察门卫把关是否严格,接送孩子的交接班是否完善。家长在与园方联络后,可以去幼儿园走一圈,看看园舍建筑是否稳固,楼梯和设备是不是专为幼儿设计,楼梯、桌角、柱子和游戏设施是否装有防护的装备,以保护幼儿的安全。为了符合孩子喜爱活动的特性,幼儿园的空间要宽阔,能让孩子尽情地跑跳玩耍。此外,消防设备、饮水以及用电安全等,也都是家长需要注意的。家长在参观幼儿园时,还要记住去厕所和厨房走一走,看看是否符合卫生的要求,与活动室的距离是否恰当。
在选择幼儿园时,可以利用幼儿园下午接送孩子的时间,与正带孩子玩耍的同龄家长攀谈,听听他们对这所幼儿园的评价,尽可能多地获取这所幼儿园的信息。
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16件事
孩子没有经验,他们无法预知离开家到一个新环境会是什么样的情景,所以他们不会提前有什么心理上的不适,也不会因此产生不良的情绪。但家长不同,经验告诉家长:家中已有的生活状态是安全可靠的,突然要将孩子交给陌生人,生活在一个不了解的环境中,孩子肯定会受不了。这些顾虑给家长造成不安全感,他们感到焦虑,而这些情绪又会直接传导给其他家庭成员以及孩子。所以,孩子入园前的心理准备主要是家长的心理准备。
入园前的3种心理准备
(1)父母的心理准备。
在孩子入园前期,夫妻双方要能够互相倾听。如果有些疑惑不能在家庭范围内解决,就立刻去咨询或考察,努力调整心态,将所有的困惑都解决,使自己可以放松地对待孩子入园这件事。家长不再焦虑,就不会一遍遍地在孩子面前讲述幼儿园,也不会给孩子造成紧张的家庭氛围。
冉冉的妈妈工作非常忙,每天早晨八点出门,晚上六点回家,平时孩子由奶奶照顾。虽然她对老人对待孩子的方式有些不满,但两年半的时间里孩子没出过什么问题。现在,冉冉的妈妈发现,奶奶过度的精心护理可能会对冉冉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于是决定将孩子送到离家不远的一所幼儿园开办的蒙氏班。做决定之前,她详细地考察过,觉得蒙氏班的硬件不错,老师也和蔼可亲,感到非常满意,于是回家做家庭成员的工作。为了说服家人,她热情洋溢地介绍幼儿园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是个孩子的乐园,搜寻尽可能美好的词汇,感染了家里的每个人。
但是在上班时,或者一个人走在路上,她还是会心里一阵阵莫名其妙地发慌,大脑中不断地出现小冉冉在别人怀中向妈妈伸着小手挣扎着痛哭的情景。其实这幅图像是自己有时候要加班,冉冉在奶奶怀中的样子。但如果将奶奶换成那位年轻的老师,她就受不了。她无数次地想象老师在她离开后怎样地安慰冉冉,或者相反,在自己离开后,将冉冉扔到墙角,恶狠狠对孩子说:&哭吧!&每次想到这里,冉冉妈眼泪就会禁不住流出来。为了不影响孩子对幼儿园的好感,她一次次地对冉冉说:&幼儿园可好了,老师可好了!&不断地向孩子介绍幼儿园生活的美好情景。
实际上,冉冉妈向孩子描述幼儿园时,同时也是在说服自己。这时候她已经将自己的焦虑传递给了孩子,使&幼儿园&这三个字成为冉冉心中神秘莫测的词汇,由于没有实际的体验作为内涵填充,冉冉会感到不安全。
冉冉还有两个月才入园,这种情况持续了半个月,妈妈开始出现一些不良的情绪状态,回家后莫名其妙地找茬,与冉冉的爸爸吵架,使得家庭氛围变得紧张。这种氛围也同样会给冉冉带来不利的影响。
人类在面对变化的环境的时候,会产生焦虑情绪,因此在改变一种业已习惯的生活方式之前,要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进入新生活的时候,已经被前期的焦虑折磨得身心疲惫,就无法克服新环境带来的冲突,更无法理智地关怀、感受孩子。
(2)祖辈的心理准备。
由于父母亲工作的关系,孩子在年幼的时候一般都由祖辈照看。与孩子朝夕相处了两三年的老人,在孩子的入园期,也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不适。他们觉得自己不再被人需要了,一种被遗弃感深入他们的潜意识之中,更加悉心照顾即将离开的孩子,使孩子对他们更加依恋,从而会给处于&入园期分离期&的孩子带来更大的痛苦。
嘟嘟的奶奶已经在嘟嘟家住了两年多了,之前,她和老伴住在自己家,每天早晨出来散步跳健美操,日子过得非常充实。嘟嘟出生后,儿子请她来帮忙看孩子,她当时还一度感到发愁。现在嘟嘟就要上幼儿园了,她却不能想象自己的身边没有孙女的小身影后,如何打发每天的时间。奶奶的情绪开始变得不好,经常偷偷抹眼泪。一次,妈妈和奶奶一起领着嘟嘟熟悉幼儿园,奶奶跟在后面,到处挑幼儿园的毛病,对老师的态度也非常冷淡。回家后,奶奶开始在儿子面前不停地叨叨幼儿园不好的地方。结果,嘟嘟爸爸对这所幼儿园的信心也开始动摇。因为不了解奶奶的心理状况,嘟嘟爸爸以为奶奶的阅历丰富,不会有错,于是便指责妻子没有经验,很多事情看不到。家里和谐的气氛被打破了。
家庭的紧张氛围会给孩子带来不良情绪,造成入园适应困难。所以孩子的父母一定要提前给家里老人做好工作,解释清楚孩子入园不是因为爷爷奶奶照顾不好,而是出于他自身发展的需要,提前给老人安排好孩子离开后的生活方式,使老人能够顺利展开新的生活。
(3)孩子的心理准备。
孩子的思维模式是视觉型的,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他没有相关的经验以及在经验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无法提前想象将来的情景,并产生特定的情感,因此孩子在对幼儿园产生印象之前,不会提前产生离别的恐惧。俗语所说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就是这样的道理。
成人则不同,他们有丰富的经验,当成人在给孩子进行入园前的心理准备时,常常会将自己曾经体验的分离痛苦和心理感受当成孩子的心理感受,从而将自己的情绪传导给孩子。孩子本来并没有对幼儿园产生担心情绪,这时反而会因为妈妈的暗示出现担心。因此家长千万不要在心理上误导孩子。孩子的心理准备可从两个方面来做。
一是通过语言描述解决孩子内心焦虑。宝宝3岁了,已经可以理解很多成人的语言。因此,成人可以先用描述的方式平静随意地跟宝宝谈论幼儿园,告诉宝宝:宝宝就要上幼儿园了,幼儿园有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老师的样子是什么样的;还有一些其他的老师,他们长得什么样,穿什么样的衣服,妈妈去看的时候,他们正在和小朋友做什么事;老师是怎么说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他们是怎样吃饭的,怎样睡觉的;有一个小朋友想上卫生间了,他是怎样做的&&
家长讲这些事的时候,就像讲一个童话故事,最好讲得非常有幽默感,逗孩子发笑,这样孩子就会要求家长一遍遍地讲。讲过几遍后,家长就可以拿出幼儿园的图片或宣传册页,指着上面的图画给孩子讲幼儿园的故事,指出园长的名字、每一个老师的名字,告诉孩子园长是做什么事的,幼儿园里有什么活动,还可以找一些关于宝宝上幼儿园的故事书讲给孩子听。
二是带孩子做初步的体验。这个时候,家长和孩子已经分享了许多关于幼儿园的故事,也刺激了孩子对幼儿园的注意,接下来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用过家家的形式来体验入园了。
先是妈妈扮演老师,让孩子扮演小朋友,从早上入园开始一直演到放学回家,将幼儿园可能遇到的事都编到过家家的程序中。玩过几遍后,再让孩子扮演老师,妈妈扮演小朋友。之后就可以带孩子去实地参观了。要尽量选择不同的时间段参观幼儿园的生活,使孩子将和妈妈玩游戏的经验与真实的幼儿园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深化对幼儿园的认识,排除陌生感。
切记不要只用滑梯、蹦床等活动器械吸引孩子,使孩子误以为幼儿园是一个像游乐园一样的场所,玩过了就可以回家,避免孩子入园后发现幼儿园并不是当初体验的那样而造成失望情绪。
入园以前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做好以上准备,孩子入园后就不会感觉到过于恐惧和焦虑。
准备不足会造成的4种问题
人类总是在同化环境和改造环境,在特定环境中生活的时间长了,这个环境就成为他的一部分,每件物品都不再是单纯的物,渗透着人的情感,其背后还可能隐藏着一段感人的故事。环境中物品的组合方式、自己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一个人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闭着眼睛都能准确地到达任何一个区域,取来任何一件物品。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整合出一套所在环境下的生活方式,方式与环境合而为一,我们把这种状态叫&同化&。
孩子用三年的时间同化了自己和父母所生活的家,还有家里其他照顾自己的人,如果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被扔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会感到非常恐惧。所以父母在孩子入园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果准备不足,就会出现诸多问题。
由父母的焦虑引发儿童焦虑。
我们已经说过,如果家长感到焦虑,担心孩子也像自己一样,就会试图消除宝宝的焦虑。父母这时可能会和宝宝说:&宝贝,幼儿园特别好,老师也特别好,上幼儿园可好了!&这样说意味着幼儿园是可怕的,如果那地方特好玩,父母觉得宝宝上幼儿园特幸福,就不会这样劝宝宝。父母说这样的话时,明显地也是在说服自己。父母把孩子带到幼儿园,用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吸引孩子,也是焦虑的表现。因为父母认定孩子肯定会不喜欢幼儿园,才用自己认为最具吸引力的东西吸引孩子。
父母要先解决自己的焦虑问题,没有解决好,不要给孩子做入园准备。
(2)因介绍不当引发对幼儿园失望。
对幼儿园介绍不当会引发孩子对幼儿园的失望,因此给孩子介绍幼儿园时,尽量不要说以下的内容:
&看,幼儿园有这样大的滑梯,上了幼儿园以后你可以天天在这里玩滑梯了。&
这样说,孩子只记住了天天玩滑梯,以为在幼儿园就是天天玩滑梯。
&老师特别好,她们就像妈妈一样。&
孩子发现,老师并不会像妈妈一样对待自己,她们的眼神和处理方式都不像妈妈,在还没有适应老师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到恐惧。
&小朋友都上幼儿园,他们在幼儿园可高兴了。&
孩子上幼儿园后发现小朋友们哭得很厉害,而且有小朋友打他,还有的小朋友不理他,这些都会让孩子不理解,而感到没有安全感。
&幼儿园每天给小朋友吃漂亮的小蛋糕,幼儿园的饭可好吃了。&
当孩子发现幼儿园的饭不是熟悉的口味时,可能会不接受,认为幼儿园的饭不好吃,而感到失望。
如此等等的话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不要用语言笼统地描述幼儿园怎样好,而要用生动的故事给孩子演示一个具体的印象。
(3)因分离引发安全感丧失。
孩子的弱小决定了他们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而不熟悉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未知的、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孩子不信任任何陌生人和陌生环境,这是生存本能决定的。它使得孩子能够自我保护,在成人照顾不到时也能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幼儿园的环境对孩子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同样会给他们带来恐惧。
孩子出生后将自己在妈妈腹中时听到的声音与妈妈的面孔配对,首先识别出了母亲,即刻将母亲的形象组织到自己的环境中去,成为环境结构的一部分。当母亲出现,孩子就快乐,与母亲分离,孩子就会痛苦。既而,孩子将这种感情扩散到家庭的所有成员中,与任何一个家庭成员的分离都会给他带来离别恐惧。这一切都无法在入园时获得完全解决。
作为家长,只能对将要来临的痛苦做好承受准备,预先知道孩子和家人分离后到了一个陌生环境都会感到非常痛苦。这样,在孩子痛苦出现时,家长就不会觉得承受不了,失去了安抚孩子的能力。
(4)由同化到顺应引发心理失衡。
孩子上幼儿园后不哭了,并不等于就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真正的适应要经历一个顺应的过程,从同化家庭到同化幼儿园。我们前面讲过什么是同化。孩子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同化了自己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家庭,可是进入幼儿园后,一切都有了改变,老师不会像爸爸妈妈那样对自己的每一个眼神和每一个要求都回应得非常到位,照顾得体贴入微,小朋友们经常会与自己发生冲突,这些都会使孩子感到不舒服,但孩子又没有力量让老师和小朋友像家人那样对待自己。这种情况下,孩子必须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通过改变自己,让自己适应新的环境。当成长起完全适应其他小朋友和老师的生存方式后,孩子才算同化了幼儿园。
这个同化的过程必须经历一个改变自己顺应幼儿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发生了质的变化,我们将这种变化过程叫顺应。顺应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经历这个过程之后,孩子就成长了。顺应期的处理不当会加重孩子的焦虑。
淘淘的入园准备做得非常好,他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基本没怎么哭,表现非常好,每天跟着老师快乐地参加各种活动,可是一回到家里,就变得不可理喻,专门找到各种理由哭闹,看上去像故意折磨家人。他的家人甚至不相信他在幼儿园的良好状态,不理解为什么他在幼儿园表现那么好,在家却要这样胡闹。
淘淘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顺应期现象&,淘淘白天的良好状态并不是从心理上适应了幼儿园,智商很高的他明白这里不是家,于是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努力使自己表现为一个优秀的孩子。一天下来,淘淘透支了自己的心力,到了晚上,会感到疲惫不堪,心烦意乱。对家人的安全感以及家庭环境的舒适,使他可以放松地去发泄自己的情绪。如果这时家人能理解这一切,给予耐心的倾听,孩子就会发现,家庭仍然是自己的坚实后盾,从而能够补充白天透支的力量。孩子内心带着一个可靠的充满爱的精神食粮,第二天精力充沛地去应付还没被同化的陌生环境。这对孩子是非常有利的,就像一个吃饱了肚子要去打仗的士兵,无论心理上还是肢体上都充满了信心。
如果此时家长不了解孩子,不能耐心地倾听孩子,在孩子发脾气时也忍不住向孩子发脾气,这样孩子就像一个饥饿了很久的人,不但得不到食物,精神上还要更加饥饿,承受双倍的痛苦。第二天,孩子会带着痛苦和不安再去面对还没有适应的环境。孩子离开家上幼儿园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挑战,作为后方的家长一定要给前方的战士--孩子--准备好充足的给养,让孩子发现有一个温暖、坚实、依然如故地爱他的人群在做后盾。
智乐杜曼wehappy读书会新月妈:祥祥妈妈热心而认真的态度让我好感动,分享的内容让我们受益匪浅,再次感谢wehappy祥祥妈的热心分享。
Wehappy祥祥妈智乐课堂分享录音:
智乐杜曼闪卡早教网
联系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前埔(会展中心边上)
Copyrights (wehappy)智乐杜曼闪卡网
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闽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