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需要表示的数据是相关的两组复式条形统计图课件还能表示吗

18.3数据的整理与表示(2)---折线统计图参考教案-免费数学资料
提示您访问的位置:数学教案>>冀教版>>八年级下>>
18.3数据的整理与表示(2)---折线统计图参考教案
作者: &&加入日期:15-04-19
18.3 数据的整理与表示(2) 参考教案
&&&&&&&&&& &&&---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折线统计图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更能反映数量增减变化。
2、使学生会看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升降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统计图数据的变化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是我们以前学的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
请看课本,观察图18-3-5,你知道这是什么统计图吗?
学生回答后,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 解读折线统计图。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归纳并板书:点表示数量的多少,线表示数量的变化。
2、看书中据中国统计年鉴资料显示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数据如下表(课本显示)所示。
板书或 ppt演示根据数据绘制的折线图。
三、讲解折线统计图的一般画法
根据事例讲解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并进行总结。
教学课件演示不同类型的事例进行讲解。
四、巩固应用
1、呈现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历届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统计图。
(1)解读折线统计图,
(2)预测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第30届伦敦奥运会可能获得的金牌数。
2、呈现一位病人体温变化情况
9月4日&& 16时& 38℃&&&&& 20时& 略有上升
9月5日&& 0时&& 明显上升& 4时&& 略有下降
8时&& 明显下降&& 12时& 基本正常
(1)用手势比划折线,
(2)请生根据题意画出折线统计图。
3、讨论,下面两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还是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1)阿七超市一周买出各种口味冰棍数量统计如下表:
香蕉味冰棒
草莓味冰棒
奶油味冰棒
巧克力味冰棒
(2)阿七超市一周买出草莓味冰棒数量统计如下表
4、画一画:本节课的心情指数
五、课堂总结
&&&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资料
15-04-19(教案)
&&在线评论
&&注:书评请少于100个字
&&&?&&&? &&
&名师视频同步辅导
&&&版权所有@12999教育资源网2014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案(人教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4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案(人教版)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2014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案(人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 来源莲山课件 ww w.5 Y
第七单元& 条形统计图一、单元教学内容条形统计图P94――P103二、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3、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三、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难点: 会制作条形统计图。四、单元教学安排 条形统计图……………………………………………………3课时
第1课时&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一、教学内容: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P94――P95二、教学目标:1、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学校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格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的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难点: 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根据数据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统计图。四、教学准备、直尺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出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图: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图例中表示天气的各种图形。 2、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这个月的各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二)探索发现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1)整理数据师: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 启发学生思考并整理数据:我们要统计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统计出这些数据呢? 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知道可以分别用数数、画“√”、画“○”、写“正”字等方法。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的?为什么选用这个方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到用写“正”字法来进行统计,比较方便。 (2)表示数据。 师:我们通过画“正”字法来进行统计,已经知道了每组天气各有多少天了,那如何才能清楚的表示出来呢?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在小组内完成。 汇报展示。我们组是用统计表来统计表示。& &我们组是用图示来表示:&&&&&& &我们组使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3)分析数据。 师:刚才这几组同学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后面的两种方法哪种表示得更清楚?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汇报时明确:这三种方法都能表示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但是条形统计图能更好地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4)小结 像这样用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仔细观察条形统计统计图,除了表示数据的条形外,从图中还能看到什么? 小结:条形统计图一般是由标题、制图日期(指画统计图的时间)、单位名称、条形、横轴(要统计的内容)、纵轴(一般表示数量)等组成。 (5)比较统计表和统计图 师: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有什么好处? 小结: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方便比较分析。 (三)巩固发散1、P95& 做一做(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一)用条形的长短莱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叫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一眼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条形统计图一般是由标题、制作日期、单位名称、条形、横轴、纵轴等组成。六、教学后记&
第2课时&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一、教学内容: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P96――P99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2、使学生初步体验收集动态统计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三、教学重难点重点: 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1格表示多个单位。难点: 动态数据的收集方法。 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早餐呢?来看看P96例2中四(1)班同学喜欢的一种早餐统计表。今天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二)探索发现1、学生在书上画出统计图,教师巡视。2、思考:(1)书中有两幅条形统计图,每幅图的1个格代表几个人?(2)最喜欢哪种早餐的人最多?两种图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可以反映出同一结果。(3)你认为哪幅图表示数据比较合适呢?为什么?(4)如果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呢?&&&& 一个格是2人,那么半个格则是1人。3、教学例3(1)出示例3 想一想1格表示1个单位或2个单位合适吗?为什么不合适?每个格表示1个单位或2个单位太麻烦,数据太大,怎么办?(2)出示条形统计图。在书上完成。并回答问题。(3)学生展示画图结果,并回答问题。教师:当数据较大时,每格代表的数据也应该相应增大。如(3)可以表示10个单位。(三)巩固发散1、P97& 做一做&&& 独立完成后订正 2、P99& 做一做&&& 独立完成后订正教师:因为周末销售量增加,因此好的建议是,周末进行促销活动,增加销售量。(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条形统计图(二)1个格表示2个(5个、10个)单位六、教学后记&
第3课时& 练习课一、教学内容: 练习十九P100――P103二、教学目标:1、巩固条形图的相关知识,会绘制条形统计图,能知道1个格可以代表多个单位,并分析相关数据,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练习,全面夯实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绘制条形统计图,能知道1个格可以代表多个单位。难点:分析相关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P103――7& 独立完成并汇报。(二)指导练习1、P101――3&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教师指导:左侧纵轴每个格表示几个单位,没有给出,要求根据数据的大小合理推断。第一组,人数较少,可以表示1个单位,第二组数据人数较多,则表示2个单位合适。2、P102――5&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教师指导:与之前所学的条形统计图不同,它的横轴是数据,纵轴是统计的对象。另外若表示23年,则在第一个统计表中较准确,因为一格表示5个单位,那么误差不会很大。(三)检测评价1、P100――1& 课下完成后全班交流。2、P100――2& 课下完成后全班交流。3、P100――4& 课下完成后全班交流。4、P103――6& 独立完成并指名汇报。教师指导:注意条形统计图的标题填写的是自己要统计的奖牌对象。只能选择一种。 (四)板书设计练习课六、教学后记&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四边形?他们有什么特点?&讨论交流: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通过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出示教材70页插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然后说一说从图中观察到了什么?2、让学生画出观察到的各种四边形,并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这些图形中哪些是你知道的图形?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4、让学生用三角尺检验第三个和第四个图形的每组对边是否平行。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概括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5、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成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然后归纳出这四种图形之间的关系。 1、认真观察插图,说说观察到的各种四边形。2、再练习纸上画出观察到的各种四边形。有以下几种:&&3、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交流。知道这些图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前面两个图形分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4、回忆如何检验两条直线是平行线,然后分小组合作检验这些图形,看他们的对边是否平行,并汇报检验结果。5、分小组讨论交流。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成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从而推断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在学生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告诉学生第三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第四个图形是梯形。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四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三、巩固练习&给下面每条直线作两条垂线,看一看这两条垂线有什么关系。&独立完成并讨论交流。&&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额哪两种平行四边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明确: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通过归纳,让学生认识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特殊的四边形。&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叫做平行四边形;&&&&&&&&&&&& 叫做梯形。
&&&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一课,我主要让学生通过画四边形、贴四边形使学生认识所学的四边形。接着通过同桌合作画四边形、给四边形分类、交流分类的理由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所见过的四边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并抽象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而后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加深理解这两种图形,并会用集合图表示。最后通过玩平行四边形木架,让学生认识到平
行四边形易变的特性,来了解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应用。
   学生虽然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有了一些认识,其余的了解甚少,如有些学生能够画出梯形,但对它的了解还是不够的。如果课前能够事先准备好几个大一点的、并涂上颜色的四边形的话,这样学生的视觉感觉就会更清楚、明白些,认识效果可能会更好。在学生探究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后,学生自己能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就行了,老师可再通过习题来验证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掌
握情况。而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抓重点词、反复读,其目的是想让学生记住定义,其实效果并不理想,其实学生只有对知识理解了才能牢记概念。 文章 来源莲山课件 ww w.5 Y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当前位置:
>>>在条形统计图上,如果表示数据180的条形高是4.5厘米,那么表示数..
在条形统计图上,如果表示数据180的条形高是4.5厘米,那么表示数据40的条形高为______厘米,表示数据140的条形高为______厘米.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数据180的条形高是4.5厘米∴数据与条形高比为180:4.5=40:1∴数据40的条形高为40÷40=1厘米,表示数据140的条形高为140÷40=3.5厘米.故答案为1、3.5.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在条形统计图上,如果表示数据180的条形高是4.5厘米,那么表示数..”主要考查你对&&条形图&&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条形图定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条形,条形的宽度必须保持一致,然后把这些条形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它可以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量。条形图特点:(1)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2)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描绘条形图的3要素:组数、组宽度、组限。1.组数把数据分成几组,指导性的经验是将数据分成5~10组。2.组宽度通常来说,每组的宽度是一致的。组数和组宽度的选择就不是独立决定的,一个经验标准是:近似组宽度=(最大值-最小值)/组数然后根据四舍五入确定初步的近似组宽度,之后根据数据的状况进行调整。3.组限分为组下限(进入该组的最小可能数据)和组上限(进入该组的最大可能数据),并且一个数据只能在一个组限内。绘画条形图时,不同组之间是有空隙的;而绘画直方图时,不同组之间是没有空隙的。使用条形图的情况:轴标签过长;显示的数值是持续型的。条形图具有下列图表子类型:簇状条形图和三维簇状条形图& 簇状条形图比较各个类别的值。在簇状条形图中,通常沿垂直轴组织类别,而沿水平轴组织数值。三维簇状条形图以三维格式显示水平矩形,而不以三维格式显示数据。
堆积条形图和三维堆积条形图& 堆积条形图显示单个项目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三维堆积条形图以三维格式显示水平矩形,而不以三维格式显示数据。
百分比堆积条形图和三维百分比堆积条形图& 此类型的图表比较各个类别的每一数值所占总数值的百分比大小。三维百分比堆积条形图表以三维格式显示水平矩形,而不以三维格式显示数据。
水平圆柱图、圆锥图和棱锥图& 水平圆柱图、圆锥图和棱锥图可以使用为矩形条形图提供的簇状图、堆积图和百分比堆积图,并且它们以完全相同的方式显示和比较数据。唯一的区别是这些图表类型显示圆柱、圆锥和棱锥形状而不是水平矩形。制作条形图的步骤:(1)根据统计资料整理数据,一般整理成表格形式;(2)画出横轴、纵轴,确定它们所表示的项目,选定标尺,按一定比例作为长度单位,长短要适中,根据数据的大小对应标出;(3)画直条,条形的高与数据的大小成比例。条形的宽度、间隔要一致;(4)写上统计总标题、制图日期及数量单位。
发现相似题
与“在条形统计图上,如果表示数据180的条形高是4.5厘米,那么表示数..”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22986290338153648909651152859177880由图可知:选择,,的被调查的人数分别是:总人数乘以对应的百分比即可;我认为条形统计图表示调查结果更好,因为这样更形象,直观.
(人),(人),(人)答:选择,,的被调查者分别有人,人,人;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表示调查结果更好,因为这样更形象,直观(学生选择出结论,说出合适得理由即可).
本题考查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动手画扇形图的能力.
4032@@3@@@@条形统计图@@@@@@269@@Math@@Junior@@$269@@2@@@@数据收集与处理@@@@@@54@@Math@@Junior@@$54@@1@@@@统计与概率@@@@@@7@@Math@@Junior@@$7@@0@@@@初中数学@@@@@@-1@@Math@@Junior@@$4031@@3@@@@扇形统计图@@@@@@269@@Math@@Junior@@$269@@2@@@@数据收集与处理@@@@@@54@@Math@@Junior@@$54@@1@@@@统计与概率@@@@@@7@@Math@@Junior@@$7@@0@@@@初中数学@@@@@@-1@@Math@@Junior@@
@@54@@7##@@54@@7
第二大题,第14小题
求解答 学习搜索引擎 | 某路段交通拥堵现象十分严重.上周末,某同学在该路段的人行天桥处对5000名过往行人作了问卷调查:问题:从这里横过时,你是否走人行天桥?答案:1,有时;2,否;3,是他将得到的数据通过处理后,画出了条形统计图,请你根据这个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选择1,2,3的被调查者各有多少人?(2)请用扇形统计图表示调查的结果;(3)你认为用哪种统计图表示调查结果最好,为什么?(A类6分)完成(1).(B类8分)完成(1),(2).(C类10分)完成(1),(2),(3).用spss怎样比较两组数据的相似程度??-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
> 用spss怎样比较两组数据的相似程度??
用spss怎样比较两组数据的相似程度??
转载 编辑:李强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用spss怎样比较两组数据的相似程度??”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用spss怎样比较两组数据的相似程度??”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 做相关性分析。但是你的相似度还是很抽象,你具体的研究假设是什么?通过对数据库的索引,我们还为您准备了:问:兄弟姐妹们,是这样的。我的老师在做一个课题嘛,里面要用到大学生体侧...答:采用独立样本的均值t检验 在spss--分析----均值里面有===========================================问:兄弟姐妹们,是这样的。我的老师在做一个课题嘛,里面要用到大学生体侧...答:可以是独立样本t检验也可以是配对样本t检验。===========================================问:骨折 手术 高血压 静脉曲张 其他 合计 A组 17 8 6 6 4 41 B组 18 7 6 5 ...答:可以用卡方检验,在crosstab里面做===========================================问:比如:A组:4.5 5.6 7.9 5.2 B组:4.6 5.4 6.4 6.2 怎样数据录入 具体操...答:数据文件:x和group,8个个案。x的取值为4.5 5.6 7.9 5.2 4.6 5.4 6.4 6.2,group的取值为 1=A组,2=B组。 操作:菜单选择 Analyze Compare Means 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 把x放入Test Variable(s)栏中,把group放入Grouping Variable,...===========================================问:满意给50分答:定量数据的话,再生成一个变量group,第一组为1,、第二组为2,例如 X,group 111,1 222,1 123,1 321,1 234,2 321,2 222,2 333,2 然后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SPSS操作 Analyze(分析)--Compare Mean(均数比较)--Independent Samples T tes...===========================================问:我在spss中用配对样本t检验,两组数据都显示n=20.用独立样本t检验,好像...答:独立样本T检验必须将男女数据输入一列,用组别变量来进行区分男女,而配对样本T检验需要分别将数据输入两列,前后进行配对,你是不是输入数据存在问题啊?我们可以帮助您===========================================问:第一组:x1,x2,……,第二组:y1,y2,……,其中x1对应y1,x2对应y2,……...答:做相关性分析。但是你的相似度还是很抽象,你具体的研究假设是什么?===========================================问:我收集了阴性跟阳性的两个指标要证明这两个指标跟阳性结果有关,怎么用S...答:朋友,你这个数据可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就可以,spss的步骤如下:1、单击Analyze——Correlate——Bivariate...,则弹出相关分析Bivariate Correlations对话框2、把左边的源变量(情感温暖Q和T1)调入右边的矩形框内,同时勾选Pearson选项(见下图)...===========================================楼上比较方差(∑σ^2)做法不见得全面。所谓"数据相似",应是"两组数据在某个有序排列... 那么需要采用"统计回归处理"方法,看二者回归后函数参量的相似性。其他数据处理手段...===========================================可以比较两组数据的均值、方差,必要的话用F检验看看其是否有显著性差异===========================================你要的是他们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的比较,那我建议你可以分别对这两组数据做简单的线性... 而要做简单的线性回归,你直接用excel就可以做了。要怎么做,你上网百度下,上面有很多...===========================================你所描述的问题是要用线性回归。就是analysis--regression---liner。那也就是y=ax+b。这样的。你就知道贡献率啦,看a就行了。===========================================看起来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不是简单地分类、聚类就可以求解。 这个问题是否可以理解为比较两组数据的相似度?主要是比较对于决策变量D("心脏病")=Y/N的相似度?就是说两...===========================================主要是看变量类型不同类型的分析方法不一样的我经常帮别人做这类的数据分析的===========================================文件--打开--数据选择表格所在文件夹 文件类型选择"excel" 选择你的表格 打开--确定SPSS中每列表示一类变量 注意应把同类变量剪切粘贴到一列 对于你的两组数据比较 做成...===========================================0.05说明AB的相关性不成立,可认为A、B不存在直线关系。===========================================用spss菜单中Analyze中的correlat,再选择提示框中Spearman和Kendall&#39;s tau_b===========================================用统计来说判断两个数据集的相似度的方法不是很好! 以下是我的几点猜想! 1:假设把整个数据化成条形统计图!长方形的形状和大小应相似有个前提,就是数据图要比较精确 否...===========================================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学网: []
用户还关注
可能有帮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复式条形统计图课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