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亚人是不是克里米亚鞑靼人人的后裔

帖子主题:蒙古人及其后裔简史 1
共&12574&个阅读者&
军号:8569171 工分:26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蒙古人及其后裔简史 1
文章提交者:专踢南棒子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蒙古族是一个世界民族,在世界各地(主要是亚欧大陆)都散落着蒙古部族。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一千万人。中国境内的蒙古人最多,大致占到一半多,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青海、东北三省等地。其次,就是外蒙古,外蒙古90%以上都是蒙古族。此外,还有属于蒙古语族的卡尔梅克人和布里亚特人,突厥语族的鞑旦人和图瓦人属于。后者不能算纯蒙古人,但可以说是蒙古人后裔。鞑靼人不是纯蒙古人,他们是由蒙古人、突厥人、俄罗斯人、不里阿尔人()混血而成。图瓦旧称唐努兀梁海、兀梁海是蒙古族的一个部,由于唐努兀梁海长期与突厥人相混血,形成了现在的图瓦人。这些蒙古后裔主要生活在俄罗斯。此外,的哈扎拉人等族群也算是蒙古人后裔。而哈萨克人、乌兹别克人等也跟蒙古有很深的渊源。我们大致说下蒙古人的。蒙古属东胡族系。源于东胡-鲜卑-室韦一脉。蒙古是室韦诸部落中的一支,称为“蒙兀室韦”。蒙古与匈奴、突厥等部族有极深的渊源。蒙古部最初似乎只包括捏古斯和乞颜两个氏族。蒙古人早期曾居住于额尔古纳河上游地区,约在8世纪时西迁于斡难河和怯绿连河之间的草原地带。活动在蒙古地区的诸部分为蒙古语系和突厥语系两大部分。蒙古语系诸部有札剌亦尔部、塔塔尔部、斡亦剌特部、蔑儿乞部和巴尔虎特部等;突厥语系诸部有克烈亦特、乃蛮和汪古三大部落。这些部落部落互相排斥、争战不休,并受到南方的金朝压迫。克烈部(又称:克列夷、怯列、克列亦惕等)是辽、金时期蒙古高原的强大部族,居住地在土拉河、鄂尔浑河上游一带,信奉景教,后来成为蒙古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汪古部是金元时期及其之前活动与内蒙古阴山东段地区的一个部族。汪故又名汪古、汪古惕、雍古、雍古多、永古、汪骨、旺古、瓮古等,信奉景教。不过这支汪古部在明王朝建立后,汪古部迁徙于宁夏贺兰山一带,而后汇入诸土达之中,汪古部逐渐从历史上消失了。乃蛮又称为奈曼、乃满、耐满、奈蛮等,游牧于杭爱 山至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带,信奉景教。乃蛮灭亡以后,人民被分配给蒙古诸王和那颜为奴,部分人逃往中原。其首领屈出律的后人成为答鲁乃蛮氏,其中一支后人在作官。塔塔儿在古代称为鞑靼,又作达怛、达旦等,为突厥统治下的一个大部落。唐末,突厥衰亡,达怛(鞑靼)部落逐渐强大,其名称遂成为北方诸部的泛称。宋、辽、金时期,塔塔儿部是蒙古部的东邻,他们游牧在阔连海子(今呼伦湖)、捕鱼海子(今贝尔湖)一带的广大草原。受金朝的统治。以前很强大,所以好多部落都以塔塔儿人自称。后遭到铁木真严重打击,衰败下来。清末,部分鞑靼部落游牧到中国,迁入中国新疆境内的鞑靼人被称塔塔尔族。其他部落不一一叙述,只讲以上几个主要的。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成吉思汗四个弟弟被分封在蒙古草原东部和大小兴安岭附近地区,即元代东道诸王,其后裔部众被统称为“往流”(翁牛特),意思是“王属”,又称阿巴噶或阿鲁蒙古。他们由好儿陈万户、也可万户、察罕万户、山阳(兀者或乌济叶特)万户组成,各万户的统治者一直到15世纪末还保留其祖先元代的王号:齐王(西王)、广宁王(黄苓王)、济南王(进王、郑王)、辽王(刘王)。铁木真及其后裔主要是来自东部蒙古。而历史上蒙古民族是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的,为东部蒙古(中央蒙古)的“草原百姓”和西部蒙古的“林中百姓”。 12世纪末,在贝加尔湖、库苏泊及叶尼塞河上游的八河流域,分布着有相同血缘关系的巴尔虎特、布里牙特、斡亦剌特(卫拉特)、忽里、图马特等部,其中以斡亦剌特为强。这些部落倚林傍水,打猎捕鱼,互不相属,那里树深林密,所以生活在那里的蒙古各部统称“林中百姓”。严格说来瓦剌不是正统的蒙古人,至少不是成吉思汗一系的。1207年,成吉思汗派其长子术赤出征"林木中百姓"诸部。斡亦剌特部首领忽都合毕齐率先归顺了术赤,并为成吉思汗平定“林中百姓”各部落立下汗马功劳,成吉思汗将一个女儿嫁给了忽都合毕齐的儿子。蒙古帝国时期,斡亦剌特部与成吉思汗黄金家族有世婚关系,在蒙古国中一直享有“亲视诸王”的特殊地位。斡亦剌特人逐渐成为蒙古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窝阔台做大汗时,“林中百姓”诸部被封为四个卫拉特,卫拉特就是部落的意思,这便是卫拉特一词的由来。当然,斡亦剌特部曾卷入忽必烈与阿里布哥的兄弟之争,以及窝阔台汗的孙子海都王联合察合台之孙对抗忽必烈的争斗。因为反对忽必烈,卫拉特人大量被杀。随后,卫拉特不断吸收和联合周围蒙古与突厥语族其他部落,势力渐强。明朝崛起后,元顺帝妥欢帖木尔退居蒙古草原,并不断遭到明朝打击。1388年,明军在合勒卡河和克鲁伦河之间、贝尔湖南岸大败脱古思的军队,蒙元遭到极大打击。黄金家族——忽必烈家族的残元政权丧失了在蒙古人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以至于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脱离它而自立。1399年,分布在叶尼塞河上游沿岸的乞儿吉斯部首领贵力赤,否认了最后一任残元皇帝额勒伯克的宗主权,于1399年将其打败并杀死,取得了统治各部的霸权,蒙元帝国基本灭亡。合法的蒙古帝国大汗不复存在了,蒙古各部又回到了争夺蒙古帝国大汗宝座的纷争当中。在纷乱中,以卫拉特诸部为主的西蒙古势力获得发展。强盛的辉特部联合巴尔虎特、忽里牙特、巴图特、绰罗斯等部建立了卫拉特联盟,即瓦剌。后来辉特部衍生而出的绰罗斯部首领马哈木家族控制了联盟并联合明朝对抗蒙古本部,此时瓦剌首领有三,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瓦剌得到了明朝的大力支持,其首领得到明朝封赐。马哈木死后,其子脱欢杀瓦剌安乐、贤义二王,吞并其部落,取得了卫拉特的控制权,拥立脱脱不花为汗,自称太师,基本控制了整个蒙古。科尔沁部的一支此时率部由呼伦贝尔西迁,改部名为“和硕特”,加入卫拉特联盟,成为卫拉特诸部的重要组成部分.脱欢之后,马哈木孙子也先称太师准王,征服漠北诸部,破哈密、兀良哈,并于土木堡大败明军,俘英宗,但被于谦击败,瓦剌势力达到顶点。随后,脱脱不花和也先为立储问题互相攻杀,蒙古内乱,脱脱不花和也先先后被杀。也先死后,卫拉特诸部在鞑靼诸部的进攻下,逐步向西撤退。瓦剌衰落,部属分散,逐渐演化为互不统属的西蒙古四部,即准噶尔部、土尔扈特部、和硕特部和杜尔伯特部。直到后来准噶尔汗国的建立,西蒙古才再次恢复元气。17世纪初,准噶尔部强势控制天山南北,土尔扈特部西迁到伏尔加河沿岸,和硕特部又在固始汗率领下迁到青海。在随后与清朝的争斗中,准噶尔部被清朝消灭。而土尔扈特部在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后在清朝时期回国。而东部蒙古则更为复杂。东蒙古的成吉思汗后裔们并未立即从卫拉特人(即西蒙古人)势力的跌落中获利。当时,他们正在消耗力量的家族战争中互相残杀。直到察哈尔部达延汗统一蒙古,东蒙古得到复兴。察哈尔部为成吉思汗幼子拖雷及妻唆鲁禾帖尼的属民,其部民主体始于成吉思汗创立怯薛军,建立常备的护卫军,是蒙古族的精华部分,是按照成吉思汗的旨意,从万户长、千户长、百户长和自由人的儿子中挑选的品行端正、武艺高强、相貌端庄的人组成。蒙元灭亡后,其先后被北元大汗脱脱不花、满都鲁、达延汗等直接统治。达延汗重新统一了蒙古各部,分封诸子统治左右翼六个万户。自驻察哈尔,为左翼三万户之首,统领全蒙古,大汗直接统领的就是察哈尔万户,因此,察哈尔部成为居正统地位的宗主部,成为蒙古各部的中心,其汗为蒙古各部的“共主”,察哈尔领主世袭蒙古汗位,此后共经历六主大汗。内五部居喀尔喀河以东,巴图孟克封授第五子阿尔楚博罗特,因其子虎喇哈有子五人,形成漠南内五鄂托克喀尔喀集团,称喀尔喀五部。长子乌巴什卫征统率札鲁特部;次子苏巴海统率巴林部;三子乌班贝穆多克新统率翁吉剌特部;四子索宁岱青统率巴岳特部;五子舒哈克卓里克图统率乌齐叶特部。16世纪中叶达赉逊库登大汗统率下的左翼察哈尔、喀尔喀两个万户东迁。外七部居河西,封授幼子格埒森扎•;札赉尔珲。外七部称外七鄂托克喀尔喀,后称“喀尔喀多伦和硕”(即喀尔喀七旗),格呼森扎留居故地,仍号所部为喀尔喀,“析众万余为七旗”,授子七人分领,格呼森札领外喀尔喀地区,将其所属领地全部分封给7个儿子,称外七鄂托克喀尔喀,后称“喀尔喀多伦和硕”(即喀尔喀七旗),分为东、西、中三路,以三汗掌之。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车臣汗。雍正时从土谢图汗部分出赛音诺颜部,与三汗部并列为喀尔喀四部。外七部称外七鄂托克喀尔喀,后称“喀尔喀多伦和硕”(即喀尔喀七旗),即后来的漠北蒙古。明末,漠北蒙古初分三部,为土谢图汗部、车臣汗部和扎萨克图汗部。喀尔喀部归察哈尔林丹汗管辖,察哈尔归附后金,喀尔喀部也与后金有往来。向后金国贡驼马,崇德间始贡“九白”,顺治朝设八扎萨克,分左右二翼,康熙间正式归附清朝。,雍正间增赛因诺额部,遂称喀尔喀四部。每个鄂拓克里面包含着各种名称的部。明末察哈尔曾一度称雄漠南。十七世纪初,后金崛起之后,努尔哈赤采取武力打击与政治拉拢的手段,对蒙古诸部进行分化瓦解。察哈尔万户的敖汉、奈曼等部先后归附了后金,努尔哈赤南下时,察哈尔的林丹汗与之进行了殊死战斗,1634年,林丹汗兵败,走殁于甘肃大草滩。次年,其子额尔克孔果尔额哲在后金的围困下率部投降。从此,蒙古的正统汗权被女真贵族攫取,普天下的蒙古人没有了自己民族的大汗。额哲降清后,仍保留部众,被封为察哈尔札萨克旗的固伦额驸和硕亲王,驻地在辽东义州。后满清将原察哈尔八部分设为8个札萨克旗。将部改改编为旗时,原察哈尔八部被拆散、分割,或分别并入他旗,或将蒙古其他部众安插于察哈尔各旗内。随着旗的建立,原来部界的管辖范围也被全部打乱,按照新建的旗重新划定了管辖范围。1675年3月,察哈尔林丹汗之孙布尔尼、罗卜藏兄弟二人乘南方“三藩之乱”,联合奈曼旗王札木山起义反清失败,被科尔沁额驸沙津以箭射死,察哈尔汗裔嗣遂绝,札萨克旗亦被削,因之察哈尔的地位骤然降低,把原驻牧地义州收回。新封地东界克什克腾;西界归化城土默特;南界直隶独石口、张家口及山西大同、朔平;北界苏尼特及四子部落。清朝对察哈尔部甚为担心,便并将归降的喀尔喀、厄鲁特编成佐领归其管辖,废除察哈尔部的王公札萨克旗制,改为总管制,将察哈尔编为左、右翼各4旗。1761年设都统驻张家口管辖察哈尔八旗,依八旗满洲和八旗蒙古制度,旗分黄白蓝红,又各分为正旗镶旗,称正黄旗察哈尔、镶黄旗察哈尔等旗,各旗设总管,乾隆时设都统,驻张家口统领。其后,清朝又将其它各部归附的蒙古人,搀插于察哈尔各旗内。把新疆伊犁“额拉得”姓氏,安排在镶蓝旗八苏木;呼伦贝尔新巴尔虎旗的“巴尔虎”蒙古人分散安排在察哈尔8个旗,每个旗两个苏木。从青海来的“和和塔娜”姓氏蒙古安排在镶蓝旗的八苏木;从昭乌达盟喀喇沁旗来的“朱氏”蒙古安排在正黄旗三、四苏木和十四苏木。此外,还迁来一些如伊、明、贺、肖、金、等姓氏的蒙古人,此后,察哈尔愈成了多姓部族。察哈尔八旗为清朝统治下的一个特殊的区域。他们的地位虽略高于其它蒙古八旗及汉八旗。但却低于科尔沁六旗,只相当于哲里木盟十旗中的后四旗。清朝皇帝又将察哈尔部蒙古以分散驻防等形式,迁居于全蒙古各地,因此蒙古九部以及兴安岭至天山的三十八旗,都有察哈尔部蒙古。明朝时期,察哈尔本部有8个鄂托克(部)组成,统称察哈尔八部,明人称之为八大营。按《蒙古源流》出现的顺序排列则为:1、察哈尔呼拉巴特鄂托克;2、察哈尔克什克腾鄂托克;3、察哈尔浩齐鄂托克;4、察哈尔敖罕鄂托克;5、察哈尔察罕塔塔尔部鄂托克;6、察哈尔奈曼鄂托克;7、察哈尔札固特鄂托克;8、察哈尔克木齐古特鄂托克。到明朝末期,乌珠穆沁、苏尼特也成了察哈尔部的成员,说明经分化、改组察哈尔八部的成员又有新的演变。察哈尔八部与清代所设的察哈尔八札萨克旗制和总管八旗制不同。这些鄂拓克和部,只有浩齐特由大汗自己统领,其余的或屑大汗的弟侄,或属答言罕之子阿赤赖台吉、格哷博罗特等人的后裔。察哈尔八部左翼又被称为山阳察罕儿,由阿剌处(阿喇克卓特)、敖汉、乃蛮(奈曼)、兀鲁(主亦惕)四大鄂托克组成。右翼又被称为阿鲁(山阴)察罕儿,由浩齐特、乌珠穆沁、苏尼特、克什旦(克什克腾)四大鄂托克组成。当蒙古右翼以阿勒坦汗为首的军事力量向西方发展的时候,蒙古左翼察哈尔万户和喀尔喀万户的军事力量,在达赉逊库登大汗统率下,向东方迁移兀良哈三卫驻牧地区。鄂托克名称流传下来的有浩齐特、苏尼特、乌珠穆沁、敖汉、奈曼、克什旦(克什克腾),其它鄂拓克以及属于察罕儿的众多的部名到明末清初都消失了,例如塔塔儿、兀鲁、阿速、克木齐古特、阿喇克绰忒、打刺明安、实纳明安等。除西部的瓦剌,东部的察哈尔等部外,东北的兀良哈三卫不能忽视。在东北地区,大小兴安岭以北额尔古纳、海拉尔河一带广袤肥沃的呼伦贝尔草原和四千户居民最早被赐给哈萨尔统辖。科尔沁人是成吉思汗弟弟哈萨尔的后裔,也属于黄金家族。这四千户逐渐繁衍生息,发展壮大成阿鲁科尔沁、乌拉特、四子部、巴尔虎、茂明安等8个部落,统称阿鲁蒙古。其中,茂明安部在张家口外,东喀尔喀右翼,西乌喇特,南归化城土默特,北瀚海。卫拉特蒙古有一个明安部落,从那里分出许多支系。其一支随喀喇沁部东迁,成为喀喇沁各旗居民。乌拉特在归化城西,属科尔沁部的一个分支。东茂明安及归化城土默特,西及南鄂尔多斯,北喀尔喀右翼。哈萨尔十五世孙布尔海,游牧呼伦贝尔,号所部曰乌喇特。元朝灭亡后,他们只得归附明朝。1389年,明廷在这一地区设置了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也就是正兀良哈三卫。朵颜卫在屈裂儿河上游和朵颜山一带;泰宁卫在塔儿河(今洮儿河)流域,即元代泰宁路;福余卫在嫩江和福余河(今乌裕尔河)流域。蒙古人称朵颜卫为兀良哈,泰宁卫为翁牛特,福余卫为乌齐叶特。这是因为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分别是以兀良哈部、翁牛特部和乌齐叶特三部为主组成。达延汗统一蒙古后,将漠南、漠北各不相属的大小领地合并为六个万户,分为左右两翼,每翼三万户。左翼三万户有察哈尔万户、喀尔喀万户、兀良哈万户(这个兀良哈部不是兀良哈三卫的兀良哈,而是世代为黄金家族守护不儿罕山陵寝的部族);右翼三万户是鄂尔多斯万户、土蛮万户(蒙郭勒津)、永谢布万户。左翼三万户由达延汗直接统治,驻帐于察哈尔万户;右翼三万户由济农代表大汗行使管辖权,驻帐于鄂尔多斯万户。这六万户除兀良哈万户以外,达延汗把其余五个万户都封给了自己的儿子领有。在六万户以东的呼伦贝尔东部和大兴安岭以东的嫩江流域,是成吉思汗二弟哈萨尔后裔的科尔沁兀鲁思(万户)和明廷所设的以蒙古部落为主的兀良哈(朵颜)、泰宁、福余三卫。由于哈萨尔在成吉思汗时代就在汗廷中占有显赫地位和对蒙古的贡献,成吉思汗后裔一直对他们很尊重。因此达延汗保留了科尔沁兀鲁斯(万户),使之同六万户并立于蒙古。科尔沁兀鲁思(万户)内部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包括新明安塔奔、茂明安、乌拉特、塔打勒沁、卜打沁、阿勒塔沁和郭尔罗斯七个部(鄂托克)。另一部分包括克里叶特(克列亦惕)、噶滚贺什格、主亦惕、吐亦别滚、伊克明安和萨阿赤惕六个部(鄂托克)。大兴安岭以东的兀良哈(朵颜)、泰宁、福余三卫,保持了相当的独立,他们并没有他们纳入六个万户之中,同时达延汗极力拉拢他们。后来科尔沁部避战乱东迁占居兀良哈三卫中的福余卫地区,并对之实行统治。现今内蒙古主要的部族在此后基本固定成型,并稳定于所属的生活区域。哈萨尔家族传至七世,长子阿鲁克特穆尔,于公元1425年登上蒙古大汗之位,即阿岱汗。他将哈萨尔家族的势力扩展到兴安岭以南的兀良哈三卫地。阿鲁克特穆尔即为日后的内扎萨克八部之祖。此八部为:科尔沁、杜尔伯特、郭尔罗斯、扎赉特、阿鲁科尔沁、四子部落、茂明安、乌拉特。而次子乌鲁克特穆尔与兄长因为属民问题发生纠纷,则率福余卫乌吉叶特人为主的部分属民西迁,在西蒙古游牧,改成和硕特部,加入卫拉特联盟,成为卫拉特诸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制,一般称瀚海以南或称大漠以南,为内蒙古,即内扎萨克蒙古。内蒙古地区,东有嫩江流域的科尔沁部和西拉木伦河流域的巴林、扎鲁特、奈曼、翁牛特、喀喇沁和土默特等部;西有鄂尔多斯和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部居中。包括察哈尔八旗和内扎萨克蒙古二十四部四十九旗:科尔沁部、扎赉特部、杜尔伯特部、郭尔罗斯部、敖汉部、奈曼部、巴林部、扎鲁特部、阿鲁科尔沁部、翁牛特部、克什克腾部、喀尔喀左翼部、喀喇沁部、土默特部、乌珠穆沁部、浩齐特部、苏尼特部、阿巴噶部、阿巴哈纳尔部、四子部落、茂明安部、乌喇特部、喀尔喀右翼部、鄂尔多斯部。喀喇沁三旗和土默特左旗的首领是非黄金家族,四旗贵族皆称塔布囊(黄金家族的驸马、女婿),不称台吉,其余四十五旗的封建贵族都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贵族皆称台吉,其中科尔沁部首领尤为受到清廷的重视和宠爱。在整个清代,来自蒙古族的皇后共有6位,而其中有4位出自科尔沁部,分别是上述的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清世祖废后和孝惠章皇后。这不能不说是清王室对科尔沁部的莫大恩宠与垂青。与科尔沁部公主嫁入清宫相对应,清皇室的公主、格格也多有下嫁科尔沁部蒙古王公者。《清史稿》记载,崇德到嘉庆年间,6朝共有12位公主嫁往科尔沁部。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清代共有432位公主、格格和宗室女下嫁到蒙古各部落,其中嫁往科尔沁部的就有106人。这是中国及蒙古地区蒙古族的情况,我们接下来说下国外蒙古族的历史。这要从蒙古人的远征和四大汗国说起,成吉思汗及其后代的蒙古人多次西征,又统一中国各地,横扫欧亚两洲,而他的后裔则随着征服而扩散到蒙古以外的欧亚大陆。中间的历史我们就不赘述了。事实上,成吉思汗时期,因蒙古人有幼子继承的传统,所以成吉思汗逝世时,大部分部众都由拖雷家族继承,分封给其他三子的,据载只有每人四千户。蒙古人西征,作战是集体作战,但作战完成之后,除主将(成吉思汗儿子之一)部属留下建立汗国和统治被征服地区,其他部众都回归本土。所以,留在四大汗国的蒙古人并不多,而四大汗国统治下的其他民族人口众多,尤其是突厥人、保加尔人等,所以,留在四大汗国的蒙古人很快与当地民族融合,有的融入其他民族,有的也不再是纯粹的蒙古族。象今天俄罗斯的鞑靼人、中亚的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哈萨克人、塔塔尔人(新疆也有),阿富汗的阿富汗察哈尔人都有蒙古人的血统存在。我们大致理下思路:成吉思汗生前将领地分给了兄弟和儿子,也就形成了左手诸王(成吉思汗的兄弟)和右手诸王(成吉思汗的子孙)。左手诸王:合撒儿(长弟)——额尔古纳河与呼伦湖间的领地;合赤温(次弟)——近金源边堡;帖木哥(三弟)——大兴安岭以东到最远地区;别里古台(幼弟)——克鲁河下游流域。右手诸王(成吉思汗有四个儿子:窝阔台、拖雷、察合台、术赤(照长幼的次序说,应为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左手诸王主要在中国,可以对照上面的内容理解。我们简单说下右手诸王,右手诸王可以说是四个系,也就是上面的四系。最初窝阔台系最盛,因为窝阔台系是成吉思汗亲自指定的唯一的汗位继承集团,窝阔台的儿子贵作为窝阔台系继承人成为大汗,但遭到拔都为首的术赤系反对,同时贵由也遭到窝阔台系内部的反对,只有察合台系似乎支持贵由。但最终贵由登上了汗位。贵由即位后迅速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并且准备报复拔都。1248年,大汗贵由以回封地叶密立为由,率大军西征,企图进兵钦察草原,打击对抗他的拔都。但贵由却死在了西征的路上,避免了内战,但也引起了双方矛盾的激化。贵由死后,四大宗支间再次围绕汗位展开角逐。由于窝阔台系人才凋零,因此实力雄厚的拖雷系脱颖而出。拖雷系得到了与窝阔台系不和的术赤系支持,而陷入内斗察合台系也无法全力支持窝阔台系,因此1251年拖雷系的蒙哥被推举为大汗,自此汗统从窝阔台系转到拖雷系。蒙哥成为大汗遭到了窝阔台及察合台系的不满,因此当蒙哥地位巩固的时候随即将反叛的窝阔台系诸王一一处死,并给察合台系以沉重打击。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的势力,从此一蹶不振。蒙哥当选为大汗反映了蒙古统治者内在的巨大矛盾,并且严重破坏了蒙古人用以维系帝国的忽里勒台,因此蒙古人的分裂必不可免。蒙哥在四川被宋军打死后,蒙古内部因为继承汗位再次产生矛盾。忽必烈在其弟旭烈兀以及部分蒙古贵族的支持下,一反传统的选举仪式,先发制人召开忽里勒台,自立为汗。此举遭到其幼弟阿里不哥的反对,阿里不哥得到了并得到术赤系别儿哥、窝阔台系海都、察哈台系阿鲁忽的支持,同时得到和林传统的忽里勒台承认,即大汗位,占据漠北。因此双方爆发了内战,1264年,忽必烈打败了阿里不哥,夺得了汗国最高统治权。三年后忽必烈定都中都(今北京),后改称大都,把首都从粗犷荒凉的漠北小镇喀剌和林移至文明富庶的北京。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从此元朝继承了蒙古帝国。尽管忽必烈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吗,但是内战也造成让四大汗国脱离独立,此后蒙古帝国开始四分五裂。忽必烈仅得到其弟旭烈兀在中东建立的伊儿汗国(伊儿汗一词意为“附属汗”,即指波斯的蒙古统治者从属于大汗)承认和支持,但在忽必烈去世后伊儿汗国也独立。而其他三个帝国则对这个蒙古人的大汗态度摇摆不定。俄罗斯的钦察汗国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时已事实上独立,此后更是由于支持阿里不哥与元朝不和。窝阔台汗国由于海都坚持反对忽必烈因此与元朝爆发了长达40年的内战,最后以双方相持不下而告终。在他死后,他的子孙丢失了汗国的统治权,窝阔台汗国被元朝与察合台汗国瓜分。而曾经依附于窝阔台汗国的察合台汗国则摆脱窝阔台汗国,并与元朝瓜分了这个汗国的领土,成为中亚地区的实际统治者。这样四大汗国形成,也就奠定了蒙古人分布的格局。东部中国的和蒙古境内的蒙古人不再赘述。说下其他三国的蒙古人。首先说伊儿汗国,这支蒙古人似乎并没有留下什么具有明显特征的蒙古人后裔。他们被伊斯兰和土著化了,被伊朗人及阿拉伯人为主的当地居民同化,在通婚和文化影响下,他们皈依了伊斯兰教,并丧失了明显的蒙古人特征。尤其是他们和伊朗贵族的联合,加快了融合速度。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由于靠近蒙古发源地以及草原环境等原因,比伊儿汗国保留的蒙古特征要多。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历史就不再赘述了,太长。简单说下结果。窝阔台被元朝和察合台瓜分了。而察合台后来也因为突厥化和反突厥化而分裂,分成东西察合台。1388年,有部分突厥血统号称成吉思汗后裔的帖木儿征服了蒙兀儿斯坦,但只据有天山南路的阿克苏和喀什噶尔地区。天山北路为瓦剌部所据。帖木尔帝国分裂后,东察合台满速尔汗的三弟赛伊德推翻蒙古族杜格拉特部在天山南路的统治,建立叶尔羌汗国。蒙古族杜格拉特部和蒙古察合台皇室后裔赛伊德都已经突厥化,失去本民族特征,融入维吾尔族。17世纪,卫拉特人中的准噶尔人灭亡叶尔羌汗国。这时中亚地区也就是原窝阔台、察合台势力地区主要蒙古势力为卫拉特人,其中一部分早已徙牧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在天山南北的准噶尔、杜尔伯特、辉特部,以及一部分和硕特、土尔扈特属众仍留居,逐渐形成以准噶尔部为核心、联合厄鲁特各部及其他一些蒙古、突厥部落的强大政权;还有一部分如和硕特顾实汗等迁徙到青海一带,并以维护黄教为名,派兵占据青藏高原。随后,清朝与准噶尔人争夺霸权,准噶尔人失败,被清朝消灭,有一部分土尔扈特、杜尔伯特为了逃避清灭准葛尔的战争,西迁到伏尔加河、顿河的土尔扈特部那里,史称这部分后迁的土尔扈特、和硕特为新土尔扈特、新和硕特,而那些先迁去的那部分土尔扈特、和硕特为旧土尔扈特、旧和硕特。1771年,土尔扈特回归时,回归的部众中有新旧土尔扈特、新旧和硕特及沙比纳尔(喇嘛庙的属民)。青藏地区的蒙古人似乎要比也准噶尔人温和得多,他们依附了清朝。在俄罗斯的土尔扈特人不堪俄罗斯人压迫,土尔扈特渥巴锡率众从伏尔加河万里返归祖国。由于伏尔加河未结冰,河西岸的人们不能一同回归,所以,居住在那里的杜尔伯特人及一部分土尔扈特和硕特人永久的留在了那里,这就是今日俄联邦卡尔梅克人的由来。回国的那部分土尔扈特人受到清朝的欢迎,清廷在厄鲁特蒙古族聚居区先后实行盟旗制度,编置佐领,以札萨克领之。而留在俄罗斯的卡尔梅克人人主要分布在卡尔梅克共和国,也就是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在握巴锡率领土尔扈特人归国后,他们遭到了俄国人的严格控制,卡尔梅克人几乎失去了一切卡尔梅克汗国的权力。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卡尔梅克人参加了红军,组建了卡尔梅克骑兵团,为保卫年轻的苏维埃政权浴血奋战,参加了著名的察里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20年成立卡尔梅克自治州,1935年成为自治共和国。他们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做出重大牺牲,但仍遭到苏联不公正的待遇,1943年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建制被撤消,全民族不分老少被迁移到中亚、西伯利亚等地。后来,苏联政府为卡尔梅克人平反大多数卡尔梅克人得以返回伏尔加河两岸的原籍,日重新建立了卡尔梅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卡尔梅克人讲卫拉特蒙语,使用中国的蒙文托忒文,少数人信仰东正教,大部分人信仰藏传佛教,有自己的喇嘛庙,多数人已经不从事畜牧业,而是从事石油、铁路、机器制造业。卡尔梅克共和国是欧洲唯一的佛教国家,在首府埃利斯塔有很多佛像,还有达赖喇嘛与卡尔梅克共和国总统拥抱的巨幅海报明朝崛起后,元顺帝妥欢帖木尔退居蒙古草原,并不断遭到明朝打击。1388年,明军在合勒卡河和克鲁伦河之间、贝尔湖南岸大败脱古思的军队,蒙元遭到极大打击。黄金家族——忽必烈家族的残元政权丧失了在蒙古人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以至于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脱离它而自立。1399年,分布在叶尼塞河上游沿岸的乞儿吉斯部首领贵力赤,否认了最后一任残元皇帝额勒伯克的宗主权,于1399年将其打败并杀死,取得了统治各部的霸权,蒙元帝国基本灭亡。合法的蒙古帝国大汗不复存在了,蒙古各部又回到了争夺蒙古帝国大汗宝座的纷争当中。蒙古人自从进了中原,当上蒙元皇帝以后,别的没学会,有一样东西倒是学会了。就是曹操和诸葛亮的勾当----“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把戏,在退回草原以后,用的很频繁。经常是丞相,也就是某一个蒙古部落的首领,挟持黄金家族的子孙,甚至是废立大汗,号令蒙古各部。这是因为明朝的徐达,蓝玉,朱棣不断的深入大漠打击黄金家族造成的结果。他们把黄金家族的皇亲国戚杀的杀,抓的抓,搞的差不多了,所以,从蒙古退回草原以后,大汗的势力越来越弱,最后不得不依附于一些部落。贵力赤就是这样,他依靠的主要部落,就是塔塔尔部落,也叫鞑靼部落。鞑靼部落的首领,叫阿鲁台。贵力赤放弃了皇帝称号,向朱棣表示友好和臣服。所以,明朝称贵力赤的政权为“鞑靼”。但是这种臣服并不持久,只有6年。蒙古就又独立了。1408年,阿鲁台支持贵力赤的叔叔本雅失里(额勒伯克汗弟)打败并杀死了贵力赤。夺取汗位。并且拒绝向明朝称臣。永乐皇帝下旨要本雅失里作出臣属的明确表态。但希图重现祖上功业的本雅失里怎么会向推翻自己家族在中国皇位的朱氏家族表示臣服呢?于是,永乐皇帝亲自率军进入蒙古,直抵成吉思汗故地——鄂嫩河上游平原,于年击溃了本雅失里和阿鲁台的军队。这次失败对本雅失里来说是致命的,因为这使他丧失了作为大汗的权威。1412年,卫拉特部落的首领马哈木扶持了答里巴(额勒伯克汗另外一个弟弟)击败了本雅失里夺取汗位。1415年,贵力赤的儿子,额色库重新崛起,与答里巴争夺大汗宝座,取代答理巴成为大汗,直到额色库于1425年病死。这时,居住在兴安岭以东、满洲边境嫩江附近的科尔沁部首领阿台在1425年率部众占领了蒙古中东部地区。那个见风使舵的阿苏特部首领阿鲁台,这回又支持阿台杀死了本雅失里,拥立阿台为蒙古帝国大汗。科尔沁人是成吉思汗弟弟哈撒儿的后裔,也属于黄金家族。在年间,卫拉特首领、马哈木之子脱欢率军攻进蒙古东部,杀死了帝国大汗阿台和他的重要辅臣阿鲁台,拥立脱脱不花夺得了大汗宝座。脱脱不花,(1416年-1452年),蒙古大汗,元益宗次子的孙子,早年和弟弟阿噶多尔济、满都鲁流落中原在甘肃放牧。1433年,被瓦剌首领脱欢迎立为大汗。脱欢在1434年攻杀东蒙古的阿鲁台,东蒙古的阿台汗东逃科尔沁,1438年,阿台汗被脱欢俘杀,蒙古重新统一于瓦剌人手中。脱欢死后,又成为脱欢儿子也先的傀儡。1451年,脱脱不花和掌权的太师也先决裂。阿噶多尔济背叛了哥哥,勾结也先。脱脱不花败走,不久被杀。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北元并未分裂成鞑靼和瓦剌(卫拉特),鞑靼和瓦剌也不是并存的两个政权。而是鞑靼部落和瓦剌部落,轮流支持黄金家族的子孙争夺蒙古大汗的位置而已。这就跟董卓和曹操轮流扶持汉朝皇帝一个意思,难道董卓和曹操是分裂的两国?除卫拉特人以外,还有其他的蒙古人活动在这一区域。典型的有我们上面提到的帖木儿,最值得一提的是一支帖帖木儿的后裔,也就是巴布尔,他率领军队侵入印度建立蒙古莫卧尔帝国,到印度的蒙古人逐渐融入当地民族。假如你在印度巴基斯坦偶尔碰到黄面孔自称蒙古人的当地人他们可能是蒙古人的后裔。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蒙古人及其后裔简史 1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837291 工分:88
左箭头-小图标
搞清楚哦,满清时满人把外蒙古人杀到只剩一个小孩,现在的只是当年从内蒙古迁过去的奴隶,还有沙俄大量屠杀西伯利亚,远东的蒙古人,你们都忘了吗,只有中国这边的蒙古人才是最幸福的,你们现在还要和中国作对,我呸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340454 工分:15430
左箭头-小图标
列寧知道嗎?
就是卡爾梅克人
就是土爾扈特蒙古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21696 工分:45693
左箭头-小图标
5楼&忽姓得蒙古族还有…你到我家乡来看看…都是蒙古族忽必烈的后代…我们镇子叫官庄镇…这个镇以忽姓为主…周边有龚营…谢营钱营厚营…大林营…多少也有几十个以前的兵屯…元代期迁移到这定居的…你可以查下河南南阳宛城区官庄镇忽桥村… 忽姓的蒙古人??难道不应该是姓铁的么??黄金家族的姓氏本来就应该是博尔止斤氏,而且也不会有蒙古人说我有姓,我这认识很多蒙古族的朋友,有一个还是正儿八经的黄金家族直系后裔,祖上一直能追述到铁木真的第四妃。他们的民族习惯是姓氏直接就延用宗族的名字或者父辈的名字。在说蒙古人之前,麻烦请先了解一下他们的文化。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690809 工分:82
左箭头-小图标
13楼&有人总是把蒙古族和古蒙古国混为一谈!室韦时期蒙古人是以族群形式存在的,和汉唐关系是少数民族归顺多数民族的关系。蒙古人建元之前是以大蒙古国的国体形式,和宋朝明朝是国与国的关系。中国历史里把蒙古人和蒙古国是有区分的,蒙古人是有被中国历史记载的,但中国的历史正卷中从未把蒙古国作为中国的历史记录下来。除了室韦以外,蒙古族群最后又成为华夏成员,是朱元璋赏赐蒙古色目人在华夏生存的宽怀而已。所以不要把蒙古族和蒙古国混为一谈,这就和今天的内蒙古和外蒙古是一个道理!前半部分同意。至于后半部分...并非蒙古人作为一个整体在朱元璋时期成为华夏成员,而只是投降的或未及撤走的蒙古人而已。蒙古人的主体随着元朝的灭亡去了漠南漠北,跟明朝长期对峙,直到清朝才绝大部分被清帝国纳入版图。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154153 工分:3720
左箭头-小图标
有人总是把蒙古族和古蒙古国混为一谈!室韦时期蒙古人是以族群形式存在的,和汉唐关系是少数民族归顺多数民族的关系。蒙古人建元之前是以大蒙古国的国体形式,和宋朝明朝是国与国的关系。中国历史里把蒙古人和蒙古国是有区分的,蒙古人是有被中国历史记载的,但中国的历史正卷中从未把蒙古国作为中国的历史记录下来。除了室韦以外,蒙古族群最后又成为华夏成员,是朱元璋赏赐蒙古色目人在华夏生存的宽怀而已。所以不要把蒙古族和蒙古国混为一谈,这就和今天的内蒙古和外蒙古是一个道理!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340454 工分:15430
左箭头-小图标
就是後來的土爾扈特部
東歸的那支蒙古人還有杜爾伯特部
都是蒙古人
車臣部后皈依伊斯蘭教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340454 工分:15430
左箭头-小图标
蒙古是黃帝嫡系子孫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570016 工分:22
左箭头-小图标
蒙古人的祖先即是夏人之后裔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251595 工分:557
左箭头-小图标
蒙古人的名字太拗口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911643 工分:217
左箭头-小图标
鲜俾是匈奴的一部,蒙古也是东胡的一支!突厥是阿尔泰发源的!这些民族都是独立发展的!匈奴强胜时征服了鲜俾乌桓。使这些民族成为匈奴的一部。匈奴衰落后鲜俾占据了原匈奴的地域。鲜俾进入中原分散消亡后这些地区被阿尔泰的一个游牧民族占据是为突厥!突厥被唐朝驱逐出北方后,东北东的奚人占据了蒙古高原是为契丹!蒙古民族此时才从现在的东北一带向蒙古高原迁徙放牧!蒙古民族除了身份证和生活习俗外并没有太多的意义!从血统上来说民族是个谬论,因为现在的世界从血统上没有纯粹的民族!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923301 工分:809
左箭头-小图标
谢谢楼主,辛苦了。
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Android手机客户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957979 工分:494
左箭头-小图标
5楼&忽姓得蒙古族还有…你到我家乡来看看…都是蒙古族忽必烈的后代…我们镇子叫官庄镇…这个镇以忽姓为主…周边有龚营…谢营钱营厚营…大林营…多少也有几十个以前的兵屯…元代期迁移到这定居的…你可以查下河南南阳宛城区官庄镇忽桥村…我知道南陽各地有忽必烈子孙十万人,大都姓王吧!其实蒙古后代多的去,大开封也很多都改汉人了,中牟校姓,这是有记录的没有的消失于汉人,南陽的藤葛尔和内蒙古的来祭奠过,毕竟是黄金家族的。要不是有照顾他们一直是汉人,八十年代才改蒙古族,一口河南土话的蒙古人。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357607 工分:970
左箭头-小图标
忽姓得蒙古族还有…你到我家乡来看看…都是蒙古族忽必烈的后代…我们镇子叫官庄镇…这个镇以忽姓为主…周边有龚营…谢营钱营厚营…大林营…多少也有几十个以前的兵屯…元代期迁移到这定居的…你可以查下河南南阳宛城区官庄镇忽桥村…
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iPhone手机客户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308774 工分:1579
左箭头-小图标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416934 工分:86
左箭头-小图标
辛苦了,楼主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53783 工分:26624
左箭头-小图标
好丰富的资料,很棒!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17条记录]&分页:
&对蒙古人及其后裔简史 1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鞑靼人的荒漠 720p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