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世昌纪念小学宣布命令怎么扩句

---晶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第B05版:先导特辑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头版
第A02 : 特别报道
第A03 : 特别报道
第A04 : 社论
第A05 : 讲场观点
第A06 : 特别报道
第A07 : 特别报道
第A08 : 特别报道
第A09 : 特别报道
第A10 : 特别报道
第A11 : 特别报道
第A12 : 特别报道
第A13 : 特别报道
第A14 : 特别报道
第A15 : 特别报道
第A16 : 特别报道
第A17 : 特别报道
第A18 : 特别报道
第A19 : 特别报道
第A20 : 特别报道
第A21 : 特别报道
第A22 : 特别报道
第A23 : 特别报道
第A24 : 广告
第A25 : 特别报道
第A26 : 特别报道
第A27 : 特别报道
第A28 : 特别报道
第A29 : 时事综合
第A30 : 财经财情
第A31 : 实用资讯·新气象
第A32 : 广告
第B01 : 深圳市情
第B02 : 深圳线料
第B03 : 先导特辑
第B04 : 先导特辑
第B05 : 先导特辑
第B06 : 先导特辑
第B07 : 晶品连载
第B08 : 晶品诗歌
第C01 : 特别策划
第C02 : 特别策划
第C03 : 特别策划
第C04 : 特别策划
第C05 : 特别策划
第C06 : 特别策划
第C07 : 特别策划
第C08 : 特别策划
第C09 : 特别策划
第C10 : 特别策划
第C11 : 特别策划
第C12 : 特别策划
第C13 : 健康专题
第C14 : 广告
第C15 : 特别策划
第C16 : 特别策划
第D01 : 晶周刊食尚
第D02 : 食尚资讯
第D03 : 晶周刊时尚
第D04 : 时尚商场
第D05 : 广告
第D06 : 美丽绽放
第D07 : 美丽绽放
第D08 : 人才资讯
第D09 : 人才资讯
第D10 : 人才资讯
第D11 : 人才资讯
第D12 : 广告
第D13 : 广告
第D14 : 分类广告
第D15 : 晶报撞彩
第D16 : 动漫
邓世昌:不畏强敌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
  邓世昌
  “致远舰”在奋勇作战。
  广州的邓氏宗祠
  邓世昌的侄孙,90岁高龄的邓权民老伯向记者介绍邓世昌的事迹,并介绍邓世昌的后辈情况。
&&引言&&一个多世纪前,邓世昌为国家前途充满忧患意识,顺应潮流,在闭关锁国的时代就勇于“以夷为师”投身建设近代海军,敢为人先。甲午海战,他临危受命,面对日军强敌,邓世昌和200多名壮士视死如归,其“义不独生”的举动,体现出中国人永不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伟大民族精神,不朽军魂,彪炳千古,为后人所敬仰。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号”,以示中国海军风骨。&&晶报记者 李俊牛/文、图&&可敬:家境殷实却矢志海军&&到了广州市海珠区宝岗路,跟着街边提示牌指引,记者从繁华的都市街道转入一条寻常的榕荫小巷中——龙涎里。这就是邓世昌1849年的出生地。&&在都市高楼的环抱中,一处青砖灰瓦,轩昂气派的岭南清式祠堂建筑显得清幽肃穆。这是邓世昌族人在邓世昌1894年海战殉国后,利用清廷抚银修建的邓氏宗祠。&&邓氏宗祠呈船台状,三路两进三院的格局,通敞透亮,石额楹联、镂花木雕点缀,显得古朴洗练,端庄肃穆。花园内有邓世昌亲手栽种的一株苹婆树。1994年,在邓世昌殉国100周年,广州市经过全面修葺,邓世昌纪念馆正式落址邓氏宗祠内,以纪念这位民族英雄。&&睹物思人,身在祠堂却仿佛可以看到甲午战争中萦萦不散的英魂,昭示着一个民族的不幸与不屈!&&邓世昌的少年时代,正处于国家内忧外患,灾难深重的年代:封建社会末期,大清帝国统治日益腐朽,且夜郎自大,沉醉于“天朝世界”中。而广州作为华南门户,最早遭遇外国侵略者入侵,也最先感受了西方的坚船利炮的震撼,不仅是一个风云际会的城市,也是一个勇开风气之先的城市。&&邓世昌的父亲邓焕庄是一茶叶商人,往来于广州和上海等地做生意。茶叶生意当时利润丰厚,邓家可谓殷实之家。与洋人做生意,生意上的甜头显然也影响了邓焕庄的价值观,思想在当时堪称开明通达,这也直接影响到了邓世昌。如今健在的邓世昌侄孙邓权民告诉记者:“世昌叔公的父亲焕庄公,专门为世昌叔公雇请了一名洋教师教算术和英语。” &&能雇请“外籍教师”,除了邓家经济上的能力外,这在当时绝大多数人还墨守成规,以读四书五经为正统的时代,邓父的做法颇为超前,这也是广州商人务实精神的表现。&&受家境熏陶,加上跟随其父往来粤沪之间,耳闻目睹时局动荡,邓世昌从小就“性沉毅,有大志”。&&少年时邓世昌随父移居上海,目睹外国舰船与日俱增,在黄浦江上横行霸道,催生其忧患意识,发出:“中西互市久远,西人日驭风涛,稔知我国厄塞,若我国不以西法练海军,一旦强邻肇衅,何以御之!”的慨叹。&&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生长在一个殷实之家的邓世昌,没有走上当时受人景仰的科甲正途,也没有子承父业,从商致富,而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在自己的前途上,采取了求实而非功利的原则和目标,从长计议,“留意经世之学”,潜心学习在当时被贬为“夷技”、“蛮夷之语”的西方技术和语言,并最终考入福州船政学堂这所新式海军学堂,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近代海军事业。&&在当时,有“好男不当兵”之说,而邓世昌走的是一条与众不同的报国之路。今天看来,这种敢为人先的勇气、远见卓识,令人起敬!&&可贵:以夷为师 严厉治军 &&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批自己培养出来的优秀海军将领,邓世昌“执事惟谨”,“治事精勤”。他能够刻苦专研海军战略战术理论,注意学习西方海军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并用到自己队伍中操演实践。&&1879年,清政府闻听邓世昌熟悉管驾军舰技能,将他调入北洋水师。任镇南炮船管带。1880年,海军向英国购买的两艘快舰竣工,邓世昌随丁汝昌前往英国验收,协助驾舰回国。这次在外国约10个月,邓世昌利用这次机会,留意考察西方海军的发展情况,研究海军战术,回国途中与外国教员共同驾驶“扬威舰”。经过这次接船驾舰,邓世昌驾舰技能更加熟练,随即升任“扬威舰”管带。&&1887年,清政府在英、德两国订造的“致远”等4艘战舰竣工,邓世昌再次出洋接船。这次接船,邓世昌再次利用出国机会,参观考察英德两国海军建设。归途中,邓世昌为了熟悉新舰性能,与舰上官兵定时操演,一天之内,几次变化阵势,或备战、或攻击、或救火、或堵水,都用旗语指挥。沿途的操演,既熟悉了新舰的性能,又积累了实践经验。邓世昌因此立功,回国后被加总兵衔,管带“致远舰”,从此他与“致远”相始终。&&在北洋水师服役期间,邓世昌通过考察学习,深深意识到发展海军,必须认真学习西方海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所以极力主张向外购置舰只,用西法练兵。邓世昌除了敢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更能坚持学为所用,立足依靠自己,让后人折服,如,在第二次接舰回国时,他坚持绝不依赖洋人,靠中国军人驾舰回国,不仅为清政府节省白银数十万两,特别是沿途还不断指挥演练,做军舰真正的主人,可谓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锻炼了队伍。&&“致远舰”在他精心训练下,“使船如驶马,鸣炮如鸣镝,无不洞合机宜。”成为北洋舰队中整训有素,最有战力的主力战舰之一。&&在治军方面,邓世昌不仅重视演习训练,而且也格外重视思想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此,徐珂在《邓壮公阵亡黄海》中写道:“在军激扬风义,甑拔士卒。……遇忠孝节烈事,极口表扬,凄怆激楚使人涕零。”“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耳……”
&&可歌:舰沉坠海却义不独生&&作为一位民族英雄,邓世昌最为世人传颂的壮烈事迹,就是发生在百余年前的那场中日甲午黄海之战。&&1894年,经过明治维新而积蓄了实力的日本,蓄谋侵华,在我领海内极力寻找战机,肆意挑衅。同年9月,近代海军第一次大决战终于在中日两国之间爆发。北洋军舰遭到日军突然袭击,面对日寇挑衅,邓世昌奋起卫国,力主迎战,并发出“设有不测,誓与日舰队同沉”的誓言。&&战斗中,邓世昌沉着镇静,认为“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主动迎战日主力舰。在“致远”舰体严重受伤后,他毫不退缩,激励官兵:“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近日之事,有死而已!”为此,指挥“致远”舰开足马力,冲向日先锋指挥舰“吉野”。面对这一气壮山河的举动,敌人恐惧万分,纷纷跳海逃命,但“致远”不幸中雷,战舰没入黄海,邓世昌和全舰官兵坠入茫茫大海。&&而在这生死时刻,邓世昌演出一幕动人心弦的英雄悲剧。随从刘忠抛给他一个救生物,但邓世昌“阉船俱没,义不独生,仍复奋掷自沉”,与200余名官兵一起壮烈殉国。&&那场景非一句“轰轰烈烈”可评述。自古以来,战死沙场是军人的最高荣誉,邓世昌用“义不独生”的举动,践行了其作为一个军人的不朽军魂。&&海战失利,举国上下一片悲愤,威海百姓曾自发出海打捞英雄们的尸体,当地流传着“通商卖国李鸿章,战死沙场邓世昌”的歌谣。光绪皇帝听闻此事,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鸿章也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其表功,说:“而邓世昌、刘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没者也”。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这些封联、祭文等在广州邓世昌纪念馆里可以看到影印件。&&放在历史的天空下回首这场海战,它带给中国的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屈辱催人猛醒,使人发愤图强,奋起前进,这场海战也成为了中国的一个新起点。&&对于日本,海战的胜利,强烈刺激了其对外侵略和扩张的野心,以至在此后的半个世纪里,日本帝国主义四处侵略,铁蹄几乎踏遍东亚。但“多行不义必自毙”,1945年,日本侵略者最终战败,无条件投降。而戏剧性的是,这一年,邓世昌的孙辈族人亲自参加了日军在中国广东的一个受降仪式。由此看来,当年的甲午之战,对中日两国的影响都极为深远,用时间来检验这段历史,对日本来说,也未尝不是一场深重灾难!&&关于甲午战争,查阅史料,清政府在海防上其实也是下了一定血本的,但为何中国依然失败?原因很多,但众所归一,就是落后,国家当时政治的腐朽和整体的腐败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近代中日两国的情况所差无几,甚至在一些方面强于日本,但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抓住了历史机遇,深化改革,得到迅速发展,而中国闭关锁国,发展迟缓。30年下来的甲午一战,双方强弱分明,也再次用事实证明:战争是实力的较量。&&百余年后的今天,中日两国以及整个世界形势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日两国都从血与火的洗礼中走了出来。但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两国人民不仅都不会忘记,而且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刻。&&对于处于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带给我们的启发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那就是,在发展中要保持足够的清醒,要坚持改革开放,大力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力促发展,增强国力。&&可叹:日寇入侵
偷拜邓公&&如今在广州,邓世昌的侄孙邓权民依然健在。邓伯是目前邓世昌后人中辈分最高的一位,其祖父邓佑昌与邓世昌是堂兄弟。&&邓伯1918年出生,虽已90高龄,但老人满面红光,身板硬朗,走起路来步履稳健,对现在的好身体,邓伯说:“这都有赖当年部队上艰苦锻炼打下了好底子”。在晶报记者打电话约见邓伯时,老人还担心他的家不好找,坚持和记者约定地方,走了一长段路把记者接到家里。在老人的家里,挂着邓世昌的遗像和他曾出席各种纪念邓世昌活动的照片。&&对于先辈邓世昌叔公,老人非常健谈。邓伯不仅给记者找出很多文字资料和照片,还向记者讲述了不少有关邓世昌和邓氏宗祠的故事。&&邓伯说,邓氏宗祠里那棵由邓世昌种植的苹婆树很有灵性,有一年一场特大台风曾将粗大的树干吹断,大家都以为这棵树完了。但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干枯的树干上又长出了新枝,长势非常好,现在已经比碗口还粗了。不仅如此,更有趣的是干枯的树根上还长出了一对罕见的灵芝。“百姓都说灵芝是吉祥之物,是世昌公的英灵的造化,预示社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邓伯还向记者透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事。几乎所有关于邓世昌落海后的描述,都有一段其所养爱犬“口衔其臂,使其不沉”,邓世昌赶其走,但爱犬又“复衔其发”,但邓世昌决心与舰上官兵共患难,绝不独生,随后按下爱犬与其一起沉入大海的故事。但邓伯告诉记者,他小时候曾听祖母讲,这条犬是邓世昌当时到英国接舰的时候带回来的西洋犬,耳朵大,个头高,身体瘦,很通人性,应该算是警犬,邓世昌很喜欢,经常把它带身边,但唯有那次海战,邓世昌不知为什么没有带它。但那天晚上这条狗烦躁不安,闹得很厉害,后来家人跟它说“你的主人战死黄海了”,这条狗听后就冲出了家门,过了很久,狗浑身湿漉漉回到了家,衔了一顶红缨帽回来,然后又离家而去,再没有回家。邓伯说,这件事是他听祖母说的,当年邓世昌战死后,他祖母曾专门去上海看过邓世昌的家人,是当时他祖母听邓世昌家人所述。邓伯说,他把这件事也告诉了广州档案馆,档案馆还专门对此录音。这故事虽然与历史有出入,但人义犬忠是不争的事实。&&邓伯说,邓世昌不仅国人传颂,其实对手也相当敬畏他。当年日寇侵华,广州沦陷,不少祠堂都被日寇用来驻兵,唯独邓氏宗祠没有一个日寇进入捣乱,反倒有一些日寇军官三三两两偷偷去宗祠拜祭邓世昌。“当时我的兄弟邓焱民懂日语,被派在广州搞抗日谍报工作,他知道日军军官祭拜世昌公后,曾向日寇军官打听情况,一日寇军官曾竖起大拇指说:‘邓世昌是中国顶呱呱的民族英雄,我们敬畏他,军部也有命令不准进驻祠堂’。”&&而在如今的辽宁丹东大鹿岛上,还建有邓世昌墓。据称,日本一名叫井上幸男的企业家曾专程到鹿岛,向邓世昌塑像和邓世昌墓献了花圈。据说,他爷爷当年作为日舰上的一名大副曾参加了甲午海战,他是遵照爷爷的遗嘱,带着一种负罪感祭奠甲午壮士的。花圈上写的是:“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两地的不同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日本人具有敬佩强者的民族精神和向强者学习的进取意识。纵观日本历史,认同强者,积极学习先进,这可能也正是其几次经历战败,但又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这种务实的,发自内心的学习先进的精神,其实是值得我们国人学习的。&&敞开胸怀,面向未来,主动吸取人类文明发展的先进知识和技术,才能让我们整个民族立于不败之地,让中华民族得以崛起于世界之林。&&可赞:先人遗志 后辈传承&&邓世昌的忠烈感动后人,除了当时其族人在广州建宗祠纪念邓世昌外,在当年甲午之战的山东威海等地也建有邓世昌塑像、墓地和祠、馆,以志敬仰。在邓世昌殉国一百周年,广州市在天河公园建起了邓世昌衣冠冢,墓园中央矗立着用花岗石雕刻昂立全身塑像,邓世昌身披斗篷,挺胸昂首,左手握着望远镜,右手按着指挥刀,凝目远眺。&&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一艘以中国近代爱国名将、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名字命名的万吨级巨舰——“世昌”号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缓缓驶离上海黄埔码头。这艘国防动员舰的诞生,是中国平战结合、寓军于民的一次重要探索。为战时国防总动员状态下,快速实现商船转为军用辅助舰船提供了有效的模式和成熟的经验。这艘新式综合训练舰具有航海训练、直升机训练、医疗救护训练、运输、国防动员演练和综合使用等六大功能。&&先辈的遗志,后辈们没有忘记。邓权民老人告诉记者,他自己经历了八年抗战的全过程,军中官衔至上尉。在1945年日军宣布投降时,正是他亲自参加了广东博罗县日军一个连队的受降仪式。当时参加日军受降仪式的8名军官职务,邓伯可以一口气说出来。&&“我当时的兴奋之情难以用笔墨言表”,邓伯说:“回想世昌叔公壮志未酬,含恨黄海,50年后,他的孙辈后人亲历日本受降仪式,也算为他昭雪了深仇大恨,世昌公也可以九泉下颔首微笑了。”&&老人告诉记者,他们整个家族后人受邓世昌公的忠勇节烈很深,他们这一代作为邓氏26世族人,兄弟姐妹11人中,除了超龄和未成年的,直接投身抗日斗争的有6人,其中5人是军校毕业。在邓伯的家里,记者看到了邓伯和他的兄弟姐妹们抗战所在部队的记录,可谓满门忠烈。&&邓伯说,他前几年已经要求身后把遗体捐献给中山医学院,而且他还写信,四处动员其他亲朋好友“为国捐躯”,这在当地被传为美谈。对于这样的举动,邓伯说:“我们一家都追随世昌叔公的精神,不希望后人做流于形式的拜祭,这也算了了我的一个夙愿。”&&邓世昌以一片爱国热忱唤起官兵们的爱国情愫,正是在这样的治军理念下,在甲午海战极其危难的关头,全体官兵倾尽全力,义无反顾撞向敌舰,用热血和生命,谱写出一幕爱国主义的悲壮乐章。&&□链接·同代撷英录&&刘永福&&刘永福(),字渊亭,本名义,广西上思人。雇工出身,原为广西天地会领袖,1865年起义失败,受清政府镇压,率300人出镇南关(今友谊关),在中越边境保胜一带,开辟山林,聚众耕牧,号“黑旗军”。刘永福率黑旗军驻越南二十余年,与越南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中法战争时,因成功抗击法国的侵略而名闻中外。&&1895年4月,清政府战败求和,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割让给日本。6月初,日军由三貂角澳底登陆进逼台北。刘永福在台南草拟了《盟约书》,发出联合抗日的号召。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积极领导全台的抗日斗争。&&1911年被推为广东民团总长,后辞职回籍,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将近80岁的刘永福义愤填膺,要求重上战场。1917 年1月,病逝于家。&&聂士成&&聂士成(?-1900),字功亭,安徽合肥北乡(今岗集乡聂祠堂)人。幼年父死家境贫寒,与母亲相宜为命。聂士成自小好行侠仗义,曾有一夏姓商贩被匪徒追杀,聂母设法将其藏匿,幸免于难。聂归家后热情相待,结为好友。不久,夏弃商从军,入湘军袁甲三部当兵。咸丰九年(1859年)升任哨官驻临淮关,写信邀聂一同从军,从此,聂士成投身军旅,开始了40年戎马生涯。&&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聂士成率部镇守天津,7月5日聂军与义和团合力围攻紫竹林租界,与敌激战八昼夜。7、8日间美、法等国援军赶到租界内,9日凌晨八国联军6000人开始向驻守八里台的聂军反扑,由于兵力悬殊,聂军陷入联军重重包围之中,聂士成沉着指挥。后来,一发炮弹在其附近爆炸,聂士成腹部被弹片击中,壮烈殉国。&&□邓世昌大事年表&&邓世昌(),清末海军名将,民族英雄。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今广州海珠区)人。自小立志海军,以御强敌。&&●同治六年(1867年):考入左宗棠在福建设立的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船政学堂,为海军驾驶班第一期。&&●同治十三年(1874年):以优异成绩从船政学堂毕业,被船政大臣沈葆桢奖以五品军功,派任“琛航”运输船大副。&&●光绪六年(1880年):北洋大臣李鸿章“闻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遂将其调入北洋水师,任“飞霆”、“镇南”炮舰管带。是年冬,随记名提督丁汝昌赴英接收订造的“超勇”、“扬威”两巡洋舰。 &&●光绪七年(1881年):11月,回天津大沽。次年升游击,任“扬威”巡洋舰管带,获“勃勇巴图鲁勇号”(勇士的意思)。&&●光绪十三年(1887年):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是年底回国。归途中,邓世昌沿徒安排舰队操演练习。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光绪十四年(1888年):邓世昌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是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任中军中营副将,仍兼“致远”舰管带。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号”(立功勇士的意思)。&&●光绪二十年(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奋勇作战,后舰体多处受伤,但其毅然指挥“致远舰”全速撞向日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决意撞沉敌舰,但“致远”不幸中雷沉没。邓世昌与全舰250余官兵一同壮烈殉国。& 南洋霸主
322 刺杀邓世昌
&&&&邓世昌看看李明白,沒等说话,邓世昌身边一个穿官服的中年男子迈步走上前來,这个男子四五十岁,发辫斑白,两道浓眉,浓眉之下双目炯炯有神,唇上留着两撇山羊胡,垂到嘴边,男子看向李明白,冷声说道:“你是什么人,”&&&&李明白听这个官员语气甚是倨傲,颇感不快,沉声说道:“在下华夏帝国陆军总参谋长李董,不知道阁下是什么人,”“李董”是“李明白”的大名,在今天这种场合,李明白报上了自己的大名,&&&&那个官员想了想,说道:“李董,我知道你,你不过是一个伍长,也配问我的名字,”&&&&李明白在清军中是个“伍长”,所谓“伍长”,就是管几个人的小官,李明白见这个官员如此高傲,面色剧变,刚要发作,林飞伸手把他一拦,对那个官员笑道:“英雄不问出身,不知道您是哪位,”&&&&那个官员傲然说道:“在下姓唐,名景崧,战前乃是台湾巡抚,此时为邓大人的副使,”&&&&“什么,你就是唐景崧,”林飞诧然惊呼起來,原來唐景崧在近代史上也是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原來刘永福的黑旗军是一支流落越南的起义军,是他代表清廷主动联系刘永福的黑旗军,劝刘永福归顺清廷,&&&&在清国与法国的战争期间,是唐景崧周转协调,使黑旗军与清军并肩作战,也是他请老将冯子材出山,在镇南关大败法军,总的來说,唐景崧在抗法战争中立下赫赫功劳,在抗法战争之后,唐景崧回到内地,官职一路高升,光绪二十年授台湾巡抚,&&&&本來唐景崧堪称一代名臣,民族英雄,可是他在抗日保台中的表现,却让他晚节不保,&&&&在日军攻台初期,唐景崧宣布成立台湾民主国,定都台北,自任台湾民主国大总统,誓死保卫台湾,可是等日军兵临城下,他却弃部下如敝履,一个人乔装改扮,逃回了内地,急急如丧家之犬,把一腔豪情丢到了在九霄云外,&&&&唐景崧回到内地之后,不再过问国家大事,以书写戏剧消磨时光,从当年请缨出关的傲气少年,到如日中天的沉稳中年,再到沉湎戏台的颓唐老人,唐景崧的一生,实在让后人唏嘘不已,&&&&唐景崧听到林飞的惊呼,十分惊讶,他盯着林飞,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林飞问道:“你不是被革职了吗,怎么又成了清国的使者,”&&&&唐景崧冷哼一声,向北面一抱拳,说道:“蒙圣上不弃,随从邓将军出使台湾,招安尔等,往尔等感念天恩……”&&&&“住口,”林飞冷声说道,说起林飞对清廷这些历史人物的态度,对邓世昌和刘永福是颇为尊敬,对黄飞鸿是极其仰慕,对唐景崧可就沒有一点好感了,故此毫不客气,直接出言呵斥,&&&&一边的邓世昌冷笑一声,迈步走到林飞的身前,瞪着林飞吼道:“你小时候我是怎么教你的,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自古忠臣不事二主,你倒好,跑到南洋自立为王,毫无廉耻之心,不思事君报国,真是不忠不孝之徒,”&&&&邓世昌在海军历练多年,嗓门洪亮极了,这番话吼出來,所有人都听到了,林飞的部下个个眼中喷火,邓世昌的部下各个面露傲然,所有人都在盯着林飞,等着看林飞的反应,&&&&林飞是所有人里面最为难的,邓世昌仗着对自己有养育之恩,上來就像训孙子似的把自己一顿训斥,自己怎么办,默默地听着,不行,自己是一国之君,那么多部下,几百万百姓看着自己呢,被人训得和孙子似的,自己的威信何在,华夏帝国的尊严何在,&&&&开口反驳邓世昌,也不行,邓世昌说的都是忠君爱国的大道理,自己一反驳,那就是说自己公然承认自己不是清国国民,虽然自己的确不是清国国民,可是在这个场合说出來,无疑将会深深地刺激清廷,后果难以预料,&&&&林飞正在左右为难,只见唐景崧看向自己身后,朗声说道:“渊亭,是你吗,”“渊亭”是刘永福的字,原來是唐景崧看到了刘永福,这两个人可是老交情了,当年在越南,就是唐景崧和刘永福并肩作战的,&&&&刘永福迈步走到唐景崧的跟前,老泪纵横,说道:“维卿,沒想到我们老兄弟还能再见面,”“维卿”是唐景崧的字,&&&&唐景崧把刘永福往自己身前一拉,指着林飞说道:“渊亭,一起來教训这个不忠不孝之徒,”&&&&刘永福的命是林飞救的,要不是林飞在龙蛇谷伏击日军步兵第十六联队,刘永福早就做了日本人的阶下囚了,因此刘永福面露为难,林飞见唐景崧把自己这边的刘永福都拉出去了,更加心急,可是毫无办法,&&&&正在这时,事情出现了转机,众人突然听到会场东北角一片大乱,接二连三的惨叫声此起彼伏地传來,&&&&众人寻着声音看去,只见一个身穿红衣的高山族少女冲了进來,右手握着一柄手臂长短的刀,刀身用木炭熏黑,不见一丝亮光,&&&&林飞看到少女心就是一颤,这不是凝霜吗,我不是让黄飞鸿看好她吗,她怎么冲到这里來了,难道黄飞鸿也制不住她,&&&&邓世昌的部下见到玉凝霜,急忙高声叫喊:“有刺客,保护大人,”随后把邓世昌和唐景崧围在核心,有两个壮汉还冲到玉凝霜的跟前,看她是个少女,想要擒住她,&&&&林飞见到邓世昌的两个部下冲了过去心里这个骂啊,你们两个小子不是找死吗,玉凝霜是什么人,她手中的刀抡起來,几个训练有素的日军士兵都近不了身,你们两个过去不是送死吗,&&&&林飞可害怕在这里闹出人命,那样一來就不好收场了,林飞想让狙杀队过去阻止玉凝霜,可是來不及了,狙杀队离着两个壮汉太远,&&&&眼看着玉凝霜右手的刀已经劈向一个壮汉,那个壮汉绝无躲开的可能,耳中就听见“砰”的一声,定睛看去,玉凝霜竟然向旁边一趔趄,刀也垂了下去,两个壮汉吓得跑回了人群,原來是什么东西撞在了刀身上,力量很足,玉凝霜被推得身子一晃,两个壮汉这才逃过一劫,&&&&林飞心想自己的手下只有彭铮有这般功夫,可是今天自己沒带彭铮,是谁扔出东西打偏了玉凝霜的刀,正在想着,只见院子外面飞速跑來一个中年人,那个中年人一边跑一边喊:“姑娘,别伤人,”仔细一看,这个中年人正是黄飞鸿,&&&&玉凝霜回头瞪了黄飞鸿一眼,转头就往邓世昌跟前冲,林飞急忙吩咐狙杀队:“保护清廷使者先走,”狙杀队虽然在生邓世昌他们的气,可是林飞的命令不能不听,把邓世昌众人挡在身后,往驿馆里面退去,&&&&玉凝霜不依不饶地追,林飞一个箭步跃到玉凝霜的跟前,张开双臂把玉凝霜一拦,怒道:“你干什么,”&&&&玉凝霜眉头一皱,说道:“请你让开,”&&&&林飞不仅沒有让开,反而上前一步,喝道:“你不能杀清廷的使者,”&&&&玉凝霜一咬牙,转身往林飞身边走,想要绕过他,林飞眼睛一瞪,厉声说道:“连我的话都不听了吗,”&&&&玉凝霜最近几天经常问林飞各种知识,林飞都耐心解答,故此对林飞颇为佩服,本能地听林飞的话,她见林飞发怒,神色一黯,把刀放了下來,林飞厉声喝斥:“你知道自己犯了多大的错吗,告诉你,比你擅自行动那次大得多了,”&&&&玉凝霜见到林飞发怒,面露愧色,低下了头,轻声说道:“我……我也知道我不该來,可是我管不住自己……”&&&&林飞理解她报仇心切,不想多责备她,他叹了口气,说道:“算了,沒事了,你这样猛冲过來,还帮我解除了困境呢,”&&&&玉凝霜不明白什么意思,刚要问,林飞一摆手,有些担心地问道:“你沒杀卫兵吧,”&&&&玉凝霜轻轻摇头,说道:“我有分寸,刚刚用的是刀背,”&&&&林飞扫了一眼玉凝霜的刀,见上面沒有血迹,这才放下心來,这时黄飞鸿跑到玉凝霜的跟前,愁眉苦脸地说道:“凝霜姑娘,你这是在让我为难啊,”&&&&林飞用责备的目光看着黄飞鸿,说道:“黄师傅,我让您看着凝霜,就是怕别人看不住她,您怎么也看不住她,难道你打不过她吗,”&&&&黄飞鸿苦笑一声,无奈地说道:“陛下,黄某是个男子,凝霜是个未出闺门的女子,男女授受不亲,若是动手打斗,难免摸手碰脚,太过失礼,太过失礼……”&&&&黄飞鸿一边说着一边摇头,犹如一个咬文嚼字的老学究,林飞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好了好了,沒事了,你们都回去吧,”&&&&两人告辞回去,林飞挥手叫过一个部下,吩咐道:“窃听器都准备好了吗,”&&&&部下连连点头,说道:“陛下请您放心,都准备好了,”
(快捷键 ←)
(快捷键 →)
本站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邓世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