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毛和张加加是否没有姻缘线

妹妹。这几天封闭了自己,不上网,专门在修改整理,抱歉。
  沙发@,激动啊,妹妹的沙发我想用了。
  夏大哥:  沙发板凳都是你的,我只能坐地板了。
  来读:)
  *****说地板*****    说起地板,令我想起小时候。  南京是中国三大火炉之一。有人夏天遊南京,被人问起感受,答曰:“南京真是风景如画——树梢纹丝不动!”  这真是最要命的。白天三四十度倒也罢了,晚上来点小凉风,让人缓口气也好啊,对不起,没有!白天晚上一视同仁。那会,别说是空调,连个电风扇都没有。哈,这样的日子也都过来了,好像没听说谁被热死。  我父母那时在一所中专院校教书,住在教职员宿舍,装得是木地板。父亲和我怕热。母亲就把地板擦得干干净净,放上一领竹席,让我们爷儿俩睡地上。  父亲穿件跨栏白背心,慢慢悠悠地摇着芭蕉扇,(在华南住久了,知道那是葵树的叶子做的,应该叫葵扇,芭蕉扇是叫詫了)我睡在他的脚头,盯着他胳肢窝的那丛黑毛出神  -——母亲告诉我,小孩子是从爸爸的胳肢窝里掉出来的。  那时候我大概三四岁的样子,似乎对自己的出处很不满意,因为爸爸有狐臭。于是就找姐姐做见证。谁知她的答案更糟糕:“你是垃圾筒里捡来的。你看,洗澡的时候,身上那么多老泥,越搓越多。”
  细腻,沙发~~
  娓娓道来,真是喜欢啦。更新更新呀~~
  我来捧场。。
  读到巴士上偷听的片段时候,我立刻想起了张爱玲。这种感觉,太熟悉了,太好了。楼主继续写,好!
  喜欢楼主的谈话风。
  玫瑰 寒江夜雪 蝶儿 轻易原谅 蜜蜂的梦
谢谢你们的支持。我太懒了,光去别人家凑热闹,自家院落不去扫。   ***** 人各有好 *****      记得我十一二岁的时候,父母在一个镇上的粮管所工作。所里有好多座用芦苇席盘起来的粮库,里面存放着农民交来的公粮。很高大。夏天的夜晚,我们小孩子常常躲在粮库的后面捉迷藏。    那时候,看电影都是露天的。节目经常是老一套,八个样板戏,放来放去,大人一般都懒得去看。多半是我们这些小毛孩子去起哄,要不就是恋爱中的男女乘机约会。七十年代,人们还是比较保守,家长一般不会放孩子,特别是女孩子晚上外出。银幕上,英雄人物在为革命慷慨激昂;银幕下,少男少女乘着黑暗,眉来眼去。    一个深秋的傍晚,天空下着毛毛雨,我记得已经要穿毛衣和两用衫了。操场上又放电影了。这次因为是难得的新片子,上海电影制片厂拍的《春苗》,歌颂赤脚医生的。(话说,现在,农村的很多人还挺怀念那时候的廉宜的医疗。)听说,男主角帅气,女主角美丽    。所里倾巢出动。    果然,男主角达式常演个城里医学院来的医生,文质彬彬,满脸书卷气;女主角李秀明演农村来的赤脚医生,青春美丽,充满着泥土的芳香。秀丽的江南风景,悦耳动听的主题曲。谁也没想到,就在大家伸着头看好戏的时间,近在咫尺的粮食屯后面,同时上演着另一出人间好戏!  
  就在大家专心看电影的时候,几个促狭鬼,打着手电筒,在粮食屯后面,逮到了一对野鸳鸯!    天气挺凉的,又下着雨,地下湿漉漉。嘿,人家也有办法,地上铺着塑料布呢。    抓贼抓脏,捉奸捉双。那两位正欢乐着呢,被人逮个正!    接下去,杂收科呢?老办法,一根绳子两头绑,送到办公室反省去吧。    办公室就在家属院,门口少不了看热闹的小孩子。两个当事人我们都熟悉,要不欧美人说我们中国人没有私隐呢。    那男的原来就是我们所里有名的美男子:个子高,腰板直,目光炯炯有神,有点象那个香港明星古天乐。    所里有不少从生产队的农民中招来的合同工,他们的老婆孩子都在乡下。所里跟队里签了合同,合同工每个月的工资要交给生产队一部分,这是集体增加收入的一个办法。那时候,又没有双休,他们的户口都在乡下,所以每个月要回家取一两次粮食。    这位美男子就是其中的一位合同工。他的老婆我们也都见过,长得端端正正,很贤惠的样子。镇上逢集,她有时候来卖菜,顺便给他老公捎东西,主要是粮食。我们这些吃商品粮的家庭常常用粮票换他们的粮食。所里卖给我们的都是陈米,比农民刚收下来的新米,味道差远了。    那女的呢,是所里招来的知青,矮矮胖胖,相貌平常。    这两人,坐在办公室,若无其事的样子。    学完了毛主席语录,领导让他们斗私批修。那男的来了一句:“人各有好麽,你们爱看电影,我没兴趣。”    每多久,那女孩被调走了。所里有恢复了平静。    赶集的时候,那人的老婆依旧给他老公来送粮食。
  似乎对自己的出处很不满意,因为爸爸有狐臭。于是就找姐姐做见证。谁知她的答案更糟糕      ——呵呵,那时的大人就是这样为难。记得看一部美国电影,小女孩问后母:“我是怎么来的?”那个温柔的少妇搂过小女孩说:“这个,这个......it溢出来了,你妈妈就有了你。”小女孩又问:“它是什么?”漂亮的妇人微笑着说:“it is......love”小女孩恍然大悟:“隔壁的Ben大叔家有很多孩子,原来他有很多爱呀。”
  穗姐~我来啦~哈哈哈~才知道原来穗姐也在天涯建了栋楼…嘿嘿…抱抱穗姐…
  太棒了
  衣衣:我太懒了,这楼打今年一月盖到这会,二楼还没盖好呢。
  阿弥陀佛
  狗鼻子最灵了,怎么会找不到呢?对吧?
  麦嫂,你更新的速度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啊…
  很长时间没有来了支持妹妹了,期待新的大作。我会一直来支持你,
  来读:)
  ***** 五味调和 *****    根据皇帝内经素问的记载:“天食人以五味,地食人以五味。”  五味养五脏,但是过食则伤之。  1。酸味益肝,食酸易生津。我们都有这个经验,吃酸梅山楂这些东西,可生津止渴。女人一般都爱吃酸溜溜的东西,包括爱吃醋。  但是食酸过多则肝盛,肝太盛影响到脾。脾受损之后皮肤便起皱褶,唇皮内翻。告诉女人吃醋太多会变丑,不知道会不会令她们变得大方一些  。因为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之故。  2。甜味益脾,小孩子都喜欢吃甜的东西,巧克力,冰激凌,糖果汽水,没有那个孩子不喜欢。但是要节制。因为多食甜会伤肾。肾受损,人就会气闷、骨骼酸痛,毛发脱落。  因为脾属土、肾属水,水克土之故。  3。苦味益心,盛夏天气炎热,人容易闹心,以前我家有一个广东乡下来的女佣,每到这个时候,她就会泡一碗莲心苦茶来喝。也常常做苦瓜炒鸡蛋,苦瓜咸菜排骨汤给我们清心火。  现在的人物质丰富了,孩子生得少了,无论父母是贫还是富,都面临着孩子娇生惯养的问题。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有见识的父母常常刻意得花钱让孩子吃苦受罪。  但是,苦吃的太多则伤肺,造成皮肤干燥,毛发脱落的现象。因为心属火,肺属金,火克金之故。  4。辣味益肺,但是吃多了又会伤肝,以致筋脉急暴,指爪干燥,精神不济。  因为,心属火,肺属金,火克金之故。  5。咸味益肾,肾水足,人的精力才旺盛。我们看电影《闪闪的红星》,国共内战的时候,国民党对井冈山上的共产党进行封山,食盐是严禁的物质之一。人不吃盐,就没有力气,就没法行军打仗。国民党希望用这一招让共产党的军队不战而败。  但是吃得太咸又伤心,造成血行不畅,肤色不良等现象。所以,心脏病人千万不能吃得太咸。因为肾属水,心属火,水克火之故。  说到底,五味调和了,人才可望健康长寿。食物尽量清淡,保持食物本身的原味。只有在清淡的衬托下,酸甜苦辣咸才显出他们的个性,而更利于我们的健康长寿。  
  作者:小狗豆丁 回复日期: 11:14:17        麦嫂,你更新的速度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啊…  ---------------------------------------------------------------------    空间和时间是人的两大命脉呀,大点好,小狗子。
  夏大哥,你的大作啥时候出版那?
  我来顶你!!!!!!        我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ID给封了,只能换这个知_其_雄ID了  
                       ***** 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 *****            昨天天气很好,十七八度吧。十几个姐妹到我家,因为我家在新界一个很偏僻的小山村里,门口有个院子,所以大家都坐在门口聊天。  人是这个样子,坐久了,想起来走走。大家就说去爬会儿山。但是其中一个姐妹,我们就叫她D吧,D说她不能晒太阳,一晒脸就肿,愿意留在我家等我们,中午我们一起到附近的酒楼饮茶,吃点心。有个姐妹说给她打伞,但是D坚持。姐妹中的E是同村的邻居,所以我本打算让E带她们去爬会山,我在家陪D,但是别的姐妹们又不答应。后来我考虑我爸和锺婆婆都家,可以陪陪D,所以我就跟大队了。  走了一会,走到了我们村长太太的菜田里,看看村长太太种的芋头,生姜,白菜,胡萝卜,这些整天在石屎森林里的人很兴奋。旁边有个小亭子,我们就在那儿歇歇脚,唱了几首圣诗。悄悄地跟你们说呀,基督教活动的很多方式,跟我党的方法差不多。不同的是,我们学毛选,他们学圣经;我们歌颂毛爷爷,他们歌颂基督。  大约是我们的歌声太美妙,引来了教会的另一个姐妹M,原来她家就在亭子的后面。她就请我们去她家做客,她的房子是新买的,还没请教会的朋友们来过。  M的老公以前做过TVB的导演,导演就是有品味,他家门口搭了一个高大的玻璃屋,前无遮挡,美好的山景一览无余,主人夫妇摘下树上的新鲜柚子和杨桃请我们吃,那些水果虽然卖相不好看,但是,很有水果味。  大家在M的家虽然玩儿的很高兴,但是,我心里惦记着D,主人M本来说去我家接D过来,可是她又忙着招呼客人,忙忘了,所以我就催促她们离开。  回到我的家,大家余兴未尽,兴高采烈的谈论M的新居。D刚开始还是听得津津有味,说着说着就开始埋怨我们把她扔下不管,我们越解释,她反而越委屈。她的理由是,山她虽然不能爬,去朋友家她是可以去的,我们为什么一个都想不起她来。对着我们的组长J直叫唤,中文不够使,英文也跑出来忙活:  you know,you leave me over one hour,Im so lone,Im so hurt,Im so sad .  我本来想说,你觉得寂寞,可以给我们打电话的嘛,但是,看见她眼泪都在眼眶里转了,只好把话吞了下去。D的两个女儿都二十好几,自己至少有五十岁了吧,却像个小姑娘是的爱撒娇。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真是不假。  好玩儿,真好玩儿。  
  麦穗是新界的?风景不错吧。  记得十多年前,我在珠海的小蜘洲岛打工,看着隔海相望郁郁葱葱的大屿山,心想香港人就是狡猾,自己的几个岛严格保护、合理开发,而把珠海的几个岛却挖得千疮百孔。呵呵
  作者:知_其_雄 回复日期: 00:25:35        我来顶你!!!!!!                我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ID给封了,只能换这个知_其_雄ID了      -------------------------------------------------------------------    哈哈,你为了别人家的豆子,炸了自己的锅呀。  《红楼梦》第四十四回 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中讲到王熙凤的老公,乘贾母和众人凑份子给凤姐办生日酒的机会,跟家人媳妇鲍二家偷情,被凤姐撞破好事。琏二爷在众人面前,脸上挂不住,骂妻打妾闹了个一团糟。  谁知贾母轻描淡写地说道:“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那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的。都是我的不是,他多吃了两口酒,又吃起醋来。”  姜到底还是老的辣,你们看看!
  作者:古籍迷 回复日期: 11:04:30        麦穗是新界的?风景不错吧。    记得十多年前,我在珠海的小蜘洲岛打工,看着隔海相望郁郁葱葱的大屿山,心想香港人就是狡猾,自己的几个岛严格保护、合理开发,而把珠海的几个岛却挖得千疮百孔。呵呵  ---------------------------------------------------------------------    要不怎么说他们是霸权主义呢。这就要看我们中国太极拳的功夫了,借力打力。利用外资,开发我们的经济。等经济开发得差不多了,我们首要的工作当然是搞环保,而且会比欧美搞得好。  你最近几年有没有去珠海看过?听说到处花团锦簇,是我们国家有名的花园城市。
  楼主:请在百忙中查看站内消息。
  过来看看楼主,继续欣赏楼主的美文。
  穗姐:好久没来看你了,你要继续加油写,有空会常来学习!
  芬芳:我天天呆在梅梅的楼里跟一帮年轻人玩儿呢,自家的楼里,草长多高的了。对了,你最近忙什么呢?
  今天是圣诞节,祝大家圣诞快乐。这首德国诗人席勒作词,贝多芬作曲的《欢乐颂》我很喜欢,送给大家做圣诞礼物吧。  欢乐女神 圣洁美丽 灿烂光芒照大地      我们心中充满热情      来到你的圣殿里      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      在你光辉照耀下面人们团结成兄弟      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      在你光辉照耀下面人们团结成兄弟      欢乐女神      圣洁美丽      灿烂光芒照大地      我们心中充满热情      来到你的圣殿里      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      在你光辉照耀下面人们团结成兄弟  
  翻过楼来瞅瞅这边的风景
(*^__^*) 嘻嘻……
  西米:我的楼矮的很,只有两层,跨过来就可以了。
  和尚来了?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穗姐:写得很好,很喜欢看你的文章,坐等你的更新,呵呵。
  来穗姨家坐坐…这里真实,清心…
  我老头说看看人家都写的什么内容。  我念的口干舌燥。
  好看,生活细节有滋有味。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真是不假。  -----------------------------------  经典:只有过来人才能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呵呵,时间跨度还真不小啊,仔仔细细的把LZJJ的美文欣赏了一番,确实感觉有大家的风范,就像以前小学初中的教科书上的沈从文,朱自清,俞平伯还有剪伯赞,汪曾祺那样的文人了。语言平实简单,叙事朴实无华,但文却行云流水,寓含人生哲理,仿佛一杯淡雅清芳的香茗,细细品论,回味悠长。
  穗姐,我一直有关注梅梅贴,只是少和大家互动了,现在家休息待产,这周开始没上班的。
  哇,来了好多新朋友老朋友,谢谢你们欣赏我的拙文。看样子,我要加油了。  
  芬芳:要做妈妈了,恭喜恭喜!有一篇清朝写的产育专著《达生篇》,我把第一部分《原生》打一点给你,有兴趣可以找来看一看。  
达生篇    (原生)
  天地之大德曰生。生之德无往不在。要之莫大于生人。夫胎产固生人之始也。是以名之曰生。生也者,天地自然之理。如目视而耳听,手持而足行。至平之易,不待勉强而无难者也。然今之世,往往以难产闻者。得无以人事之失而陨其天耶。夫天岂以生道杀人哉?必不然矣。
  淮河豆腐:每次看到你的名字,都令我想起一出叫《双推磨》的扬剧。  说的是小除夕之夜,有个长工叫何宜度,因为一年辛劳所得被地主赖光,怀着怨恨回家。路上巧遇去河边挑水磨豆腐的青年寡妇苏小娥。何不小心碰翻了苏的水担,何以抱歉的心情帮小娥挑水,并叙述了自己的苦难遭遇,苏深表同情,愿意借钱给何回家奉养老母。何发现小娥是缺乏劳动力的寡妇,也激发了同情心,愿意帮她磨豆腐。在劳动的过程中,他们从互相同情,到互相爱慕,继而大胆冲破礼教的束缚和世俗偏见,相约结为夫妇。这其中有几段唱词写得很好,打出来让有兴趣的朋友欣赏。  苏小娥:  紫竹架儿节节高   架上吊起豆腐包  浆水沥得干  豆渣桶中倒  豆浆下锅风箱呼呼叫    何宜度  盐卤点浆真奇妙  雪白的豆花嫩又娇  嫂嫂手艺巧  世上难寻找  一盘盘压成了白玉糕    小时候见过村里的邻居做豆腐,一辈子难忘。手工业和农业就是令人亲。
  作者:ddrose 回复日期: 22:08:18        好看,生活细节有滋有味。  --------------------------------------------------------------    玫瑰花开颜色鲜,  梨花赛雪满栏杆,满栏杆。  百花园中花正艳,  蜜蜂儿,蝴蝶儿,飞舞在花前。    我张家姐妹有五个,  五朵鲜花肩挨着肩。  只因为女大都当嫁,  四位姐姐风流云散,  各自配姻缘。    这是评剧《花为媒》张五可在花园中赏花的唱段,送给玫瑰网友,玫瑰花是我很喜欢的花。
  嗯,学习一下
  很美的随笔文章啊,喜欢你说话的口吻。
  看起来很舒服的文字,受教了。
  作者:稻穗麥穗 回复日期: 16:09:27        ***** 作文 *****        从元朗坐巴士去荃湾,车上的人大都在打瞌睡。大都市的人,真疲倦!    只有这家人的精力充沛,一家三口在讨论儿子的功课。    父:“儿子,你这次作文真不咋的,才六十分。”    母:“就是!起码要七十分嘛。咋弄的。英文就说生字不会拼;中文,心里想啥就说啥好啦。”    子:“我也不知咋搞的,尽力了呀。以为会有七十分的。”    母:“哼!马上考升中试了。你这样的分数,谁知道考上个什么鬼学校。”    父:“那,儿子,下次怎么也得弄它个六十五分,再下次七十分。考升中试那会儿再搏一搏,如果可以搏到八十分,就差不多了。”        窗外是五月初的元朗平原,一座座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新年的春联和盛开的凤凰木交相辉映。高大的油桐树飘下片片雪白的花瓣,落在碧绿的草地生,比画儿还要美丽。        那家人依然孜孜不倦地在加加减减。六十,六十五,七十,七十五,这些数字不断地撞击着我的耳膜。“心里有啥就说啥”,我不由得暗暗为他的作文老师叫苦,这孩子的作文没准象篇帐单子。        车子上了青山公路,风景优美的黄金海岸波光粼粼。青马大桥在微微的烟霞中横跨天际。那对夫妇开始打瞌睡了,孩子则拿出了电子游戏机。        在将近一个钟头的车程中,这家人没有一个字谈及窗外那优美的景色。  ~~~~~~~~~~~~~~~~~~~    生活中所有的言语在最后一句话中烟消云散!  这个文风有张爱玲,但也有其他的名家!    “最近香港在办书展,家里人都去了,就我在家上天涯!”    楼主的文章最吸引人的要数这句话了,显然,香港,家,天涯,这三个名词对楼主的影响力是超出空间时间的。    呵呵,帮楼主顶贴,的确是好贴!    
  先顶后看
  记号下方便来看。
  喜欢,这样的叙述风格
  嘿嘿,lz文笔不错,就是更新慢慢,不过这种文字,也不是随便就能憋出来的  慢慢写吧
  平铺叙述的文字,读着很美。
  妹妹加油,很喜欢你温馨的文字。
  穗姐,你太有才了,崇拜崇拜
  ******人之初******  童年的我,是个小病秧子.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常常牵着妈妈手,穿过学校的操场,去校医室看病.  有一次,母亲在操场上停了下来,忧心冲冲地对我说:”为什么你不象姐姐那么好好吃饭,健健康康的?搞得妈妈老是要请假?”  这个问题是真大,怕只有老天才能回答?何况我当时只不过是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我内疚地用脚尖搓着地上开始发黄的巴根草.鞋尖已经磨穿了,大脚趾顶了出来。那是一双紫红色底子撒黑色芝麻点儿灯芯绒,带搭攀儿的方口布鞋,小脚趾那儿斜缀着一朵小小的黑色塑料蝴蝶结.穿上了,脚样显得很饱满好看。印象中我从没穿过新布鞋。母亲的回答是:“只要你好好吃饭,长的比姐姐高大。你就可以穿新的,姐姐穿你剩下的。”  我当然想好好吃饭,不用顿顿饭磨上一个小时.特别是冬天,端到到煤炉上,冷了热,热了冷,弄得母亲非常不耐烦。  如今我坐电脑前,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瘦弱的小女孩.嘴里含着一包饭,两只大大的眼睛,可怜巴巴的看着左手拿碗,右手抓勺,怒气冲冲的母亲.那时候她才30出头,正象一朵盛开的牡丹.  母亲和颜悦色的时候,就像风和日丽的天气,让周围的一切都非常愉快.我是多么希望姐姐的好胃口能降临到我的身上.但是,肚子呀,肚子,我的肚子不饿奈若何?  一个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大陆人,10岁以前,在饭桌上从来没有食欲,恐怕算得上异类.  我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人.  
  一个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大陆人,10岁以前,在饭桌上从来没有食欲,恐怕算得上异类.    ——我姐姐是上世纪60年代末期的人,从小就病病怏怏的,两姐弟分食一样东西,每次都是我先吃完,然后她又给我分点,一是她疼爱我,另外可能是她体质差胃口也差。我那时,吃山上采的野果,吃河里捞起的鱼虾,甚至连蚂蚱、知了等昆虫也捉来烧着吃。记得有一次,为了吃香喷喷的油炸蜂蛹,被马蜂追得抱头鼠窜。呵呵,这也是甜蜜的回忆。
  穗姐的这篇人之初似乎并没写完?
  60年代的人看见吃的东西肚子里会翻江倒海。
  大家好!  今天是大年三十了。我的帖子也写了一年多了。一年时间,两层楼还没盖好,也许算得上是天涯的蜗牛楼了。感谢所有来我的帖子做客的朋友,不嫌弃我这老牛拉破车的速度。你们的鼓励就是我最好的动力。  祝大家吃好喝好心情好!兔年是我的本命年,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兔年来了,我这个48岁的老兔子,祝楼里所有的朋友,新年万事如意,身体健康!
  穗姐,也祝你新年万事如意,合家幸福,身体健康!
  给穗mm拜个晚年!恭祝穗mm全家幸福安康。  楼慢慢盖哈,细水长流,回味悠长。
  穗姐好!  穗姐 我很喜欢以前那种土坯墙 茅草屋的。  我爷爷以前的老屋是自己盖的,墙有一米厚,茅草厚厚的,座北朝南的院子房子,真的是冬暖夏凉,现在还好怀念!
  看到穗姐辞工做家庭主妇 感慨  我小儿现在一岁三个月 这段时间特别粘奶奶。  我想晚上让他和我一起睡 争取多点时间相处,但又以失败告终。  夜里醒来看不到奶奶就哭 不肯睡 又舍不得让他一直哭 半夜又被奶奶抱走了。现在辞工做家庭主妇 实在是没那个勇气
       作者:我心落寞1111 回复日期: 21:53:36   
    呵呵,时间跨度还真不小啊,仔仔细细的把LZJJ的美文欣赏了一番,确实感觉有大家的风范,就像以前小学初中的教科书上的沈从文,朱自清,俞平伯还有剪伯赞,汪曾祺那样的文人了。语言平实简单,叙事朴实无华,但文却行云流水,寓含人生哲理,仿佛一杯淡雅清芳的香茗,细细品论,回味悠长。  --------------------------------------------------------------------    谢谢你欣赏我的拙文,跟那些大家相提并论,实在是不敢当。不过,沈从文和汪曾祺的确是我最喜欢的当代作家。沈从文的《边城》、《长河》。汪曾祺的《受戒》、《大淖记事》、《羊舍一夕》、《七里茶坊》等等,都是我百读不厌的文章。我最近才知道,原来他就是样板戏《沙家浜》的编剧之一,难怪唱词写的那么好。      
  小丫:  我的情形跟你有所不同。我结婚晚,三十多岁才生头一胎。父母和公婆都六七十岁了,又都是干部知识分子之类的。他们不想也不愿意帮我带孩子。所以我才辞职在家。  可是听你说你跟公婆住,他们又是大大的好人,如果你辞了工回家,那他们岂不是没事干了吗?  我乡下老家有个叔叔说:“每个孩子都有七父八母。”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想想看,七父八母十几个人,从四面八方给予孩子不同的支持,他这棵小树苗才能在大风大浪中健康成长。  你现在每天上班,一方面可以挣来他的生活费教育费,二来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能,增加自己在所住城市的归属感,三来也可在工作上认识不同的朋友。扩大自己的生活空间。对不对?  工作着是美丽的。
  穗姐说的是。工作是快乐的 美丽的!    主要是现在老人带孩子容易溺爱 隔辈疼嘛。有小小担心.....
  精工细活盖好楼,行云流水文字抖。
  真好的文字!
  穗姐,最近又去忙啥呢?
  很久没来,但还铭记着妹妹。大陆的春天来了,正赶着南方的娇艳。
  作者:稻穗麥穗 回复日期: 11:36:57 
      大家好!    今天是大年三十了。我的帖子也写了一年多了。一年时间,两层楼还没盖好,也许算得上是天涯的蜗牛楼了。感谢所有来我的帖子做客的朋友,不嫌弃我这老牛拉破车的速度。你们的鼓励就是我最好的动力。    祝大家吃好喝好心情好!兔年是我的本命年,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  迟到的祝福!年底的时候,为生计而忙,我想也是妹妹‘大家’中的一滴水。妹妹的楼,犹如别墅中的精品,不仅根基扎实,而且是现代和古典相结合的款式,住在这别致别墅中,仿佛是家的感觉。一直有想住在这个座楼里和妹妹同乐冲动。
  问好。  不错的文,做个记号,闲了再来看。
  ***** 人之初 *****    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    据说某个了不起的大人物问过这三个大问题:1.我是谁?2.从哪儿来?3.上哪儿去?  在下是个默默无闻的草民,可是在五岁的时候,就第一次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了.跟大人物靠的这么近,心里不免有点沾沾自喜。   我很清楚地记得那一天,傍晚的时候,母亲下了班,如常的在准备晚饭.突然,她觉得肚子剧痛.脸色苍白,头上的汗珠一大滴一大滴的.母亲身体一向强壮,精力充沛。偶尔有点头痛脑热的,她就煮上一碗面条,里边大大的搁一勺自家腌制的剁椒,西里呼噜吃完,大被蒙头一睡,发一身汗,病马上就好.  父母那时候是南京东郊一所中专校的老师,我们住在一栋长方体两层的宿舍楼里.二楼的平面图我记得是这样的:
    房间1 房间2
房间4   走廊
走廊  厨房1
  我们住的二楼一共有三家人家.我家在房间4的位置.对面的房间1和2住着叶伯伯一家。他有两双儿女,最小的都比我们大好几岁。家里三代同堂,他老婆王阿姨是学校的会计,知识分子中少有的厚道人,跟母亲很要好.叶伯伯是副校长,孩子多,又有老人。他家住两间房,厨房1和厕所1虽然是他家专用的,但是,我们经常借用他家的厕所。那时候的干部跟老百姓的生活区别不大.  我们的紧邻3号房,住着家上海人。两口子跟我父母年龄差不多,三十来岁,也是两个闺女。  户主江叔叔是个神通广大的采购员。不在家的时候,他老婆卫阿姨常常连同大闺女娉娉组成统一战线,给二闺女星星说怪话。星星跟我同年,我们两个常在一块玩儿。我奇怪卫阿姨怎么不喜欢星星。母亲告诉我,江叔叔跟韦阿姨以前闹别扭离过婚。离婚以后,阿姨带大的,叔叔带小的。那会叔叔上班,开会,甚至出差都得带着星星。可受了不少得罪。夫妻破镜重圆以后,各人疼各人带大的孩子。  我们这两家人的主妇因为年纪差不多,又要共用厨房厕所,时不时的有点摩擦。母亲不愿意我们跟他家走的太近。这个叫做远交近攻?  远也罢,近也好。那个秋天的傍晚,两家邻居都来了。这间集客厅,卧室,餐厅,书房的小屋里,人来人往的,热闹非常。大人们嘁嘁嚓嚓地低声商量了一通,决定马上送母亲上医院。  人们散去了,屋子里只剩下了我们姐妹两。一抹秋天的夕阳从西边的窗口射了进来。父母的大床,五斗橱,父亲备课的书桌,母亲新买的缝纫机,我们一家四口吃饭的方桌,在苍茫的暮色中不知为何,显得跟平常不一样,变得很遥远的样子。  7岁的姐姐,按照父亲的吩咐,早早就带着我洗脸烫脚,上床钻被窝。  胆小怕黑的我,父母不在家的时候,照例央求姐姐不要熄灯。  那天晚上,我盯着头上的黄灯泡,久久没有入睡,脑子里不知怎么的,突然就冒出了这样三个问题:1.我是谁?2.从哪儿来?3.上哪去?  我是谁呢?我是我吧,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小病秧子,子弟幼儿园的学生。  从哪儿来?母亲说我是爸爸的胳肢窝掉出来的;姐姐说我是从垃圾桶捡来的,所以洗澡的时候,身上的老泥搓也搓不完。  第二个问题,母亲和姐姐的答案都不能让我满意。我决定自己去找。  当然,没等找到,我就睡着了。  
  “一个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大陆人,10岁以前,在饭桌上从来没有食欲,恐怕算得上异类.”    确实奇怪啊。记得我小时候,吃什么都特别的香:)  你是不是小时候很敏感多思啊?  
  作者:碟儿恋花花已枯 回复日期: 12:31:56        穗姐,最近又去忙啥呢?  --------------------------------------------------------------    嘿嘿,蝶儿,瞎忙。
       作者:真康师傅 回复日期: 10:36:10        真好的文字!  --------------------------------------------------------------    师傅,拜读了你的大作《领导---爱戴与敬畏》,写得好!
  作者:小童闻笛 回复日期: 11:59:00        “一个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大陆人,10岁以前,在饭桌上从来没有食欲,恐怕算得上异类.”        确实奇怪啊。记得我小时候,吃什么都特别的香:)    你是不是小时候很敏感多思啊?  ------------------------------------------------------------    小童闻笛:你的名字让我想起《小放牛》这出戏。  我有点儿敏感,不但不多思,反而有点南京人所谓“木里思古&的。脾胃不好,是有各方面的原因的,容我慢慢到来。    
  ***** 人之初 *****  在我五岁那个秋天的傍晚,母亲得了急性阑尾炎,立即住院开刀!  我们的家,那时候是个核心小家庭。我的印象里,父亲是个不苟言笑,穿蓝制服,戴黑呢子帽,拎着黑公事包的中年男子.读中学的时候,语文课本中里一篇俄国小说,好像是叫做《套中人》。文中的主人公,什么东西都给套上套子,我很自然的就想起了父亲。不过,父亲远比那俄国佬幸运。1969年,在我六岁的那一年年底,毛爷爷一声号召,把我们一家下放到苏北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把他从套子中彻底解放了。从那时候起,我突然发现,原来父亲也有活泼可爱的一面。如果没有那九年在苏北农村的广阔天地的生活,我想我跟父亲绝对不可能像今天这样关系融洽。这是后话了,以后再聊。  在我们从南京下放之前,姑且把它称为套子时期吧,只要父亲一进门,不知道为何,我总觉得天色一暗.他偶尔会下厨做一次饭。那天的我们,必须小心翼翼,一早把碗筷勺子摆好,老老实实地坐在饭桌那儿等着。否则,他定会大发雷霆.除此以外,午休的时候,如果我们吵闹,,他也会让我们吃生活。  父亲发脾气一般有前兆:下嘴唇往前支愣着。由于他的嘴唇比较厚,这时候看着,特别像一个大猩猩.据说大猩猩发火之前也这摸样。我们虽小,但是已经能观察到这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阵势了.  可是,孩子到底是孩子。这样的情形时常会发生:午睡的父亲不知道是什么时候醒的,他咆哮着,每每把玩儿的忘形的我和姐姐吓得魂飞魄散。他的两只眼睛恶狠狠地瞪着我们,那眼睛本来就大,又因为近视,眼球又鼓又突,好像随时会跌出来。难怪日本人说,世上三大怕:打雷,地震,老爸.那时候的人还没知道,地震完了还有更可怕的东西等着呢.  母亲是家中的太阳。她精力充沛,热情爽朗,做事干净利索。常常一边干家务,一边引吭高歌。那段时期,她最喜欢唱的是《乌苏里船歌》。  洗被子对当时的女人来说是件大事。因为不常洗,被子常常比较脏。那种白被里,花被面的老式被子,拆完,洗干净了,还得当天缝起来,否则晚上没的盖。  母亲缝被子自有一功,用的是轴对称的方法。她不像别的女人要把门板摘下那么大阵势。即使是一张小小的双人床,她也能轻易地把一张加大码的双人被快当利索地缝个的角四正。我们下放去了苏北农村,她曾经把这个方法传授给村里的妇女们。但是,学到她这门本领的人不多。农村妇女还是愿意摆开两张条凳,铺上门板,在午后的阳光下,一边干活,一边跟左邻右里大声说笑。  春暖花开,秋高气爽,午后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灰尘在光柱愉快的跳着舞。母亲把白布里子反过来,在中间打对折,四角对齐,棉花芯打对折,跟被里子的中轴线对齐,花布被面反过来打对折,跟被芯子的中轴线对齐。被里子,被芯子,被面子,这三个长方形,从大到小一个套一个,四边留下对称的距离。白棉线纫进长长的缝被子针,打双。她动作轻盈,脸带微笑,在这种时候,我知道,她马上就会开个人演唱会了:  “啊拉赫里拉,啊拉赫里拉~~~~~~,啊拉赫赫里拉,赫赫里拉,啊拉赫赫雷拉,赫雷,给跟。”  她的嗓音清脆,响亮,一直到老年,声音还带有女孩子的尖细。只一点,我们姐妹两都比不上。姐姐是哑嗓子,我呢,成年以后,我曾经百事学过唱歌。老师给我的评语是:这姑娘是个鸡嗓子。  这首《乌苏里船歌》,母亲从没唱过第二句。  姐姐淘气,给填上了词:我掉到河啦,河河里啦~~~~~~~~~~~~。我们跟在母亲后面,唱着姐姐的版本,常常是唱到一半就笑得唱不下去了。  我们两个都喜欢父亲去出差。父亲一不在家,娘三个就挤到大床上去一块睡,好开心。  
  母亲是你欢笑的童年的源头。
  谢谢春江大姐的欣赏。
  你有一个性情好,还爱唱歌的母亲,是福气。    我小时候爱唱歌,觉得母亲不会唱歌,老是笑她不如我。    后来有一次母亲给我唱了陕北的民歌,我还挺吃惊的。    也就这么一次吧。所以我记忆深刻:)    
  麦子兴旺,将要抽穗,加油!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有姻缘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