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相结合,什么相促进,这是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条例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1天前02

雄县第二小学-
全面深化改革是发展的唯一路径(讲稿)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 录入者:雄县二小 |&时间: 16:54:56
| 作者: | 来源: | 浏览:2227次 ]
全面深化改革是发展的唯一路径(讲稿)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这次讲课的标题是《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唯一路径》。今天从四个大方面进行学习,一是改革要做到“全面”和“深刻”;二是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三是透视《决定》中的新举措;四是三中全会的六大亮点与三大关系。
一、改革要做到“全面”和“深刻”
(一)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什么是革命?改革和革命的关联是什么?革命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上讲,革命指推动事物发生变革,从旧变新的飞跃;狭义上讲,革命是指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什么是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做一个定义解读,社会革命主要是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变革,比如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等。什么是政治革命?政治革命是以先进革命为主体,以夺取政权为首要目标,以变革体系为主要内容,以暴力革命为方式。马克思讲革命的时候原意是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到一个阶段就和财产关系发生了矛盾,于是就变成了生产力的止步,于是社会革命的时代就会来临。列宁指出,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革命就是用暴力打碎陈旧的上层建筑。毛泽东评价革命讲:“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的内涵是用一个政治制度取代另一个政治制度,很显然邓小平讲的改革也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跟毛泽东、马克思、列宁讲的不在一个层面。
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其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992年邓小平提出来,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胡锦涛同志也讲到,改革开放是第三次伟大革命。曾经的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第二次革命。第三次革命是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是指生产力更好的适应生产关系的革命。
20世纪曾经有两场改革,只是时代不同,其中一场改革是发生在19世纪末,就是1898年的戊戌变法,由梁启超、康有为发起的,这场变革的结局是以失败而告终,这场变革的目的是实现君主立宪制度,这场变革失败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第二场改革就是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当年为什么要改革?第一,当时的状况是生产力的发展非常缓慢,人们的温饱还没有解决。第二,中国需要改革开放,需要在生产力方面尽快的突破以适应社会主义的发展。第三,社会主义需要自我完善和发展。第四,在发展的道路上困难重重,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有新的思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人民生活水平、保障水平、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都迈上了一个大台阶,要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就只有再改革。    
(二)习近平谈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会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走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反映了社会呼声、社会诉求、社会期盼,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
(三)历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深化改革说到底就是要解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改革发展的视角来看,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了制度创新的时代。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于更具活力的市场体制的部署做出了若干问题的决定。这说明我国已经进入了完善新体制的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从改革的重点领域来看,十六大报告提出“三位一体”,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十七大是“四位一体”,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十八大加了生态文明,叫“五位一体”的总格局,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亮点就是超越了以前以经济为主题,进行“五位一体”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设计,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
(四)如何理解全面深化。首先如何理解“全面”。十八届三中全会最重要的改变是全面改革,首次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标志着我国迈向了全面现代化。既然是全面现代化,就要进行全面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任务就是制定总体方案,激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全方位创新,全面释放改革红利。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政治是难点也是保障。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又能够反作用于经济,光有经济没有政治是不现实的。也有人说,我们这次没有提政治体制改革,那是因为我们在其他方面都已经把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显现出来了。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兴领域,是要把中国建造成文化强国。比如,应该增强文化正能量,在做电视剧的时候,在编剧的时候,一定要从这个方面考量。
社会体制改革是将来的重要领域,是不断为人们创造福祉的领域。我们一方面要创新,另一方面要摸着石头过河,因为我们没有做过,我们要不断的积累经验,才能使经验丰富。面对深层次的矛盾和成长的烦恼,改什么,怎么改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要解决就要有新的方法,要做三件事,第一,确定目标。第二,根据改革目标制定改革方案和总体规划。第三,冲破阻力障碍,把各项改革落到实处。深化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制定总目标,完善和发展国家建设,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目标的确定深刻反映了改革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也回应了人们的期盼和关切,指明了方向。还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的体制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各方面事物的能力,包括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这是国家治理能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解决中国各种问题,实现各项目标,关键要靠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什么叫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就是使国家治理体系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国家治理者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治理国家,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项目。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是我国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30%才能达到,二是我国的技术创新要领先全球。目前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提升了,我们的商品价格竞争力已经减弱,只有再上一个台阶,才能保证优质的竞争力。改革发展稳定,管理和治理的区别有几样不同,一是管理的主体只是政府,而治理的主体还包括了社会组织和个人,所以今天提倡的是治理,要改变过去完全由政府管理的模式,我们今后的管理是政府、社会和人,所以体现了多元共治的理念,
政府不再是治理的主体,而且也是被治理的对象。二是权源不同,尽管机关是人民的,但是人民管理还是间接的。三是运作方式不同,管理的运作模式是单向的,合法性常常遭到质疑,尤其是政府的不作为,招致了公信力的下降。治理运作模式是复合的、包容的。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必须法制化。依法办事,遇事找法,化解问题依靠法的环境。激发社会活力,实现社会正义,根据目标制定改革方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力度是前所未有的,涵盖了三百项具体措施,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
二、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一)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围绕改革开放要以重大的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研究,解决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35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过去我们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提倡效率优先,今天我们强调兼顾效率和公平。从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文献都提到了兼顾效率和公平。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是永远的,通过改革解决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以前我们的发展方式是粗放的、不合理的,导致现在雾霾严重,还有城乡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增多,只有改革才能解决问题。
(二)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第一,恩格斯的观点就是把社会看成改革的社会,改革是推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目标。第二,从毛泽东定义三大法宝的视角看,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第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只有改革才能发展。第四,从道路决定命运的视角看,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第一问题,不能走封闭的老路,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之路。
(三)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必然要求。我国去年是人均GFP突破了6000美金,七年以后人均多少?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中国在没有战争、没有意外发生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总量将达到14.9万亿美元,人均GDP可以达到一万美元。到2050年可以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预计到本世纪末,我国要在经济总量上达到全球经济总量的30%,这是其一。其二是在技术创新上能够引领世界发展。其三是我们的政治制度是优秀的,所以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没有变,职能是需要变化的,从过去的管理变成服务,这是我们这次改革的中心之一。
三、透视《决定》中的新举措
(一)《决定》的形成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但是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当今国际体系正酝酿着深刻的变革,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机遇稍纵即逝。目前我们要考虑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问题,我国要保证经济增长速度并为老百姓的利益考量。2002年12月,习近平第一次调研就到了深圳,为邓小平铜像敬献花圈并表明,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2012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朝着党的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奋勇前进。2013年4月,中央政治局同时批准成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刘云山、张高丽同志为副组长,在将近7个月时间里广泛征求意见,进行调查研究,反复讨论修改,其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3次、中央政治局会议2次分别审议决定,决定征求意见稿还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征求党内老同志意见,专门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在过程之中,各方面都提出了好的意见和建议,起草组对决定做出重要的修改,取得了重大的共识,就在《决定》发表的前一天,习近平总书记还在进行修改。中央政治局考量全面深化改革所要达到目的是:进一步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其次还突出突出了五个方面的考虑,一是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二是以改革为主线,突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举措。三是抓住重点,围绕人们群众强烈需要解决的问题回应人民群众。四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五是时间表,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成果。
(二)《决定》的总框架。在架构上全面解决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引领,共16个部分,分三个板块。第一部分:构成第一板块是总论,主要阐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第二个板块是分论,由第二部分到第十五部分组成,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6个方面具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第十六部分构成第三个板块是组织保障。
(三)透视《决定》中的新举措。重点讲经济方面,第一,提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理论。1992年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20多年来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我们一直在深化认识,寻找新的科学定位。十五大是市场对资源宏观条件下起基础性作用。十六大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作用。十七大从制度上更好的发挥市场在基础配置的基础作用。十八大的强度更大、范围更广。目前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市场秩序不规范,不规范谋取利益的情况普遍存在。二是要素闲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一方面是任务闲置,一方面是得不到满足。三是市场不统一。四是市场不充分。第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是两回事,关键是谁起决定作用,第三,目前对市场的认识和驾驭能力提升。主客观条件具备,所以我们应该在完善市场体系方面迈出新的步伐。第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市场关系的理念;有利于转变市场职能,抑制消极腐败。第五,对关键问题做出定位,这对全面深化改革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此点,三中全会才将市场决定性作用做了定位。
怎样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第一,必须遵循市场的决定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遵循经济规律,着力解决市场规范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的问题。第二,从基金稳妥上推进市场化的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的资源配置,再度要求政府不要过多干预,实现效益、利润最大化,所以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定要处理好。第三,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规则,统一市场准入政策。第四,完善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正当干预。第四,发展金融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第五,发展资本市场,健全多层次的体系,优化境资本。第六,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引进来和走出去相
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市场深度融合。具体而言,放款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现在在上海建立自由贸易区了,上海先开了头,还要在若干个地方建立,要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建立开放性金融机构,加快互通建设,加快海上丝绸之路。
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我们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政府的职能作用是不同的,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治理是发挥市场机制的内在要求,要建设法制政府和服务政府。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协调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进一步简政放权,最大限度的减少政府管理。加强服务监管,公共服务提供。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必须深化改革,完善决策权、执行权,还要实行大部门管理,完善机构体制。
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我们要充分的调动民间资本,调动民营企业的活力。第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调非公所有制资本等,现在不光有公家的,还有民间和国外的。要加大力度和股份,这是新形势下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有效途径。第三,完善国有经济体制。第四,加大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加大对公益性的服务,强调更好的发挥企业家的作用,强调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第五,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公有制财产不可侵犯,非公有制也不可侵犯,权利平等、规则平等、机会平等。
深化财税制度的问题。第一,完善税收制度。第二,改进预算管理制度。第三,完善中央和地方的管理制度。
农村改革方面。第一,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第二,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让农民得到更多的权益。第三,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第四,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土地租赁等。
政治方面。第一,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法制中国建设。法制国家、政府、社会一体建设,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第二,深化体制改革。第三,确保行政规范,必须要正确执法。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党和机关改进中央和省区巡视制度的问题。
文化方面,建立文化强国。一是强调要加强完善互联网领导体制,牵扯到国家安全和社会体系。某些国家利用互联网,利用文化传媒等途径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二是以宗教渗透作为对华文化渗透的有效手段。
生态方面,我国生态保护中存在一定问题,一定程度上与体制不健全有关。应该施行所有者和管理者分开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管理的原则。
组织保障方面,成立两个小组,一个是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再一个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社会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
四、三中全会的六大亮点与三大关系
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方向、时间表,有许多新提法、新亮点、新举措。其最为突出者,有六大亮点。而要将全会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落实好,必须注意把握和处理好三大关系
1、三中全会的六大亮点
亮点1&:改革力度前所未有,改革决心坚定不移。
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新一届党中央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进军号角。对于《决定》的特点和蕴含的思想,我理解主要有五点:
  一是主题全面。这次会议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前6次三中全会有所不同。尽管前6次会议也都与改革有关,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改革。这次则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之所以确定这样的主题,一方面是为了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另一方面也是实践需要,当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只有坚持全面改革,才能继续深化改革。
  二是主线清晰。《决定》提出“6个紧紧围绕”,分别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这6个领域的改革主线,反映各个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如第一个主线是“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就是说,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财税金融、宏观调控等经济领域的所有改革,都要围绕这个主线来展开和推进。提出每个领域各自特定的主线和方向,不仅全面深化改革总的方向不会迷失,每个领域的改革也不会偏向。
三是重点明确。《决定》的定位是全面深化改革。与此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原则,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发挥其对其他领域改革的“火车头”牵引作用。15个改革任务中,6个是经济,生态文明体制也与经济密切相关。经济占了所有改革任务近一半。
四是力度空前。《决定》2万字左右,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每一句话的内涵十分丰富,落实下去都会使该领域的体制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在起草和修改过程中,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只写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发展的任务原则上不写;二是修改时,对于有可能削弱改革力度、弱化改革举措的,除非理由特别充足,一般不接受。而增加的改革内容,只要有最大公约数的、有一定共识的都写上。
五是行动扎实。通过一个好的《决定》固然重要,但要把改革任务落实下去,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变为国家治理能力,必须抓好落实。这次《决定》的落实是有保证的,体现在:组织落实,明确提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时间落实,鲜明提出到2020年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改革进程是可检查、可评估的。
亮点2: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体目标
  此次全会主题为“全面深化改革”。全会通过了《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化”的提法,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未有过。
  第一,全面,而非局部,预示着改革将横向铺开,不再留下死角。发展和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领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联系,既相互制约,亦相互促进。在某一特定时期,单一领域的改革或可立见成效,但为长远计,各个关联领域的整体推进、全面改革,方能达到最佳效果。
  第二,深化,而非浅进,预示着改革将纵深推进,不再遇难辄止。改革是一个渐进过程,刚开始,一般总是选择“应改”且“好改”的领域下手,剩下有些难啃的“骨头”,不妨向后搁置。正因此,改革越是向前推进,越容易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瓶颈,而所面临的利益博弈,也会越来越激烈。一味拖延,迟疑不决,只会丧失改革时机。也正因此,此番改革,可谓背水一战,不留退路。
  第三,全面深化,强调了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说明十八大后开启的新一轮改革,已不再是单兵突进,也不再是倚轻倚重,而是在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几乎所有关键领域的全面纵深展开。
  亮点3: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社会上即有议论和揣测,既然要全面推进改革,需不需要设立一个统领改革诸多事项、类似过去体改委那样的专门机构?
  会议决定给了人们预期外的惊喜,不但成立专门机构,而且是级别非常高、超越国务院一般部门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决定明确指出,改革领导小组具有四项职能,即,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作为级别如此之高的中央改革领导小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是题中应有之义,而“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则进一步将其职能由“搞设计”拓展到了“抓落实”,这样一种创新设计,在过去也是从未有过的。
领导小组成立后,可以改变原来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改革脱节的局面,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改革将统筹考虑,全面推进。
亮点4: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丰富了我国现代化的内涵。过去我们说,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角度提出的。而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从制度层面提出的现代化目标。这样,发展的目标与制度的目标就衔接起来了。
我对这个新目标有几层理解:
第一,内涵是全面的,是整个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的治理体制;
第二,制度是成熟的,国家治理水平是检验社会制度是否完善、定型的重要标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要形成相对稳定成熟的制度体制,而不是缺乏定势、变来变去的体制机制;
第三,主体是多元的,治理与管理的区别就在于治理是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党、人大、政府、政协等多元主体一起进行国家治理,而不是仅仅依靠一种力量,因而也是民主的一种表现,这次提出的协商民主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重要一环;
第四,方式是法治的,依法治国,依法治理,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治理方式是法治化的,而不再是简单命令式、完全行政化的管理。
亮点5: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
  三中全会召开前,人们对“土地改革”议论颇多,也抱有较大预期。全会决定并未提及“土地改革”,但是,决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此一提法,字面表述虽不一样,但实际也是“土地改革”的一部分,在观念和体制上已有很大突破。
  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在城市是国有土地,农村是集体所有制土地,二者处于相对隔绝的两个市场,农村土地不能进入市场直接交易。
正因此,地方政府往往以极低的价格从农民手中获得农村建设用地,转手后又用城市建设的市场价格售出。导致一些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热衷于“以地生财”、“以地套现”,使得农民被动上楼,被城镇化。
在现阶段,广大农民最重要的资产就是土地。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将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将会改变农村建设用地和城市不能公平同权问题。
安徽农用地承包经营权改革
安徽柳街镇的鹤鸣村,“是中国第一个完成土地确权的村庄。”农民手里都有了“红本本”,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解决了支配权的归属问题。农民的自主意识提高了,目前鹤鸣村2700亩土地中,共有1000多亩土地已被村民自由流转,引进“珍稀水果及农业旅游度假产业园”、“非洲菊种植基地”、“蔬菜种植基地”、“鹤鸣山庄”乡村旅游等项目,最大的一个项目投资额超过亿元。农民人均收入从2000元增加至一万元,翻了五番。
从全国来看,安徽已经先行一步,在20个县进行改革试点,预计在2016年前,农用地承包经营权改革基本完成,在此基础上可能出台全国统一的农村建设用地改革的方案,以实现土地流转,此项改革,很可能融入城镇化改革进程之中。
亮点6: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成立的说法,在今年全国“两会”前曾流传过一段时间,然后归于沉寂。决定正式宣布这一消息,让人们感到意外之余,也意识到其分量不同一般。
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目标是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其涉及的强力部门之广,需要协调的因素之多,跨越党政军警外交,最终在三中全会这一决定中国未来十年格局的场合登场。
教学案例: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
  第一个国家安全委员会是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它成立于战后的1947年,初衷是当时美国领导人意识到单靠国务院的外交手段已无法应对来自苏联的竞争和挑战,因此需要一个更综合全面的制衡手段和平台。在“冷战”的背景下,1947年美国通过《国家安全法》。根据该法,一个成员涵盖海陆空三军、海军陆战队以及中央情报局(也根据当年的法案成立)高层在内的国安会就此成立。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由美国总统作为主席,其法定成员包括副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和能源部长;军方代表为参谋长联合会议主席;情报机构代表为国家情报总监和中情局局长;常规出席者为总统国家安全顾问、白宫办公厅主任、副主任、以及司法部长;其他参与者包括财长、国土安全部长、常驻联合国大使等。
  2、把握和处理好三大关系
要学习好、领会好、落实好三中全会决定必须注意把握和处理好三大关系。
第一,务虚与务实。 仔细阅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次决定,你会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即在处理务虚和务实问题上,非常一致。历次决定均以务虚为主,主要提出大的方针战略,指出总的改革走向。对于在此走向前提下具体的改革措施和办法,一般并不涉及。
  细心的读者发现,此次三中全会公报中,同样没有提及户籍改革等城镇化相关的制度改革,也没有就人们关心的房价和股市问题发表具体意见,这是因为,作为一次全会,其使命更多是务虚,提出宏观原则,指出总的方向,而不会细微到出台具体政策。此番决定明确提出“市场在资源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就暗示,房价股市之类具体事情,且让市场去解决吧。
  第二,渐变与突变。 中国改革,多年来走的是一条渐进式改革之路。其基本方法是,凡是推出一项改革,大都有横向和纵向两方面考虑。
  首先,从横向看,先不全面推开,只在一些条件相对成熟的地区进行试点,待试点总结出经验教训后,再将经验尽可能放大、推广,而将教训尽可能减小、归零。
  其次,从纵向看,刚开始,推进的速度不是太猛,进展不会太快,先从表层进入,层层深入、递进,遇到难点和一时啃不下来的“硬
骨头”,则先放一边,另作它议。
  最后,顶层与基层。 改革到底需不需要顶层设计?是从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三中全会前曾引起一番争论。 其实答案是明确的。任何改革,只要涉及全局性,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都必须是有项层设计的。至于顶层设计的思路从何而来?无一例外,又都是从基层实践中来。
 五、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这一当代中国最广泛、最深刻社会变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1、增强战略定力,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
  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这里所说的颠覆性错误,就是指根本性、方向性错误。因此,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必须把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摆在第一位。
  第一,全面深化改革,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如《决定》指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非常鲜明地规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性质和方向。
  第二,《决定》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前提下,鲜明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在这一点上,同样不能有丝毫动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结合,是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程中的一个伟大创造,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第三,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最终要体现到广大干部群众实际行动中,必须做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工作。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决定》精神,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
  2、落实领导责任,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必须落实领导责任。各级党委要把全面深化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切实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第一,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要求非常高。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科学谋划改革方案和具体举措,加强统筹协调,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确保各项改革相互配合、协同推进。
第二,落实领导责任,重在督促检查、狠抓落实。各级党委要建立健全领导改革的责任机制,在强化党委负总责前提下明确责任分工,确定各项改革任务的责任主体、工作部门;在加强总体谋划、整体推进前提下细化目标任务,以项目化方式对改革任务进行分解、组合,强化跟踪落实,确保各项改革有布置、有督促、有检查。
以上,我们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三中全会《决定》的重大意义、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决定》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表述、新举措,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坚实的实践基础、广泛的社会基础,体现了中国在改革上的高度自信。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节点,面对到2020年的改革时间表,我们要团结一心、不懈奋斗,沿着伟大的中国道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想,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
| 我要投稿 | 访客留言 | 搜索内容 | 顶客排行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雄县第二小学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de & 2003-0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条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