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一课丰子恺描写手指 作文400字的那根手指你觉得最意思说说你的看法

读丰子恺写的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样子,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读丰子恺写的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样子,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读丰子恺写的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样子,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虽然个有个的长处,但只要团结就胜过一切丰子恺&手指&不但有趣,而且意味深长。这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了你什么启示?你由此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呢?试着写一写。
丰子恺&手指&不但有趣,而且意味深长。这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了你什么启示?你由此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呢?试着写一写。
写一篇作文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手指》一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他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并通过手指,阐明了一个通俗易懂的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会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 虽说是写手指,但是,通读全文,笔者却从中读出了一幅世态百相图,每根手指似乎都代表了社会上的一类人。
&&& 先说大拇指。在《手指》一文中,大拇指的形象不算太美,甚至于有点丑陋:“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然而,它却最肯吃苦,拉琴、顶水、止血、挡物之类的重活苦活难活,统统由大拇指一人去承担。然而,等到享受、待遇之类的好事,却轮不到它了。看到大拇指这样的付出与得到,笔者以为它到真有点范仲淹笔下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境界了。读着描写大拇指的这段文字,不知各位的脑海中,是否也会跟笔者一样,突然冒出许许多多个人物形象来,是环卫工人,还是建筑工人?是一线的矿工,还是众多的民工?他们这些人,虽形象不美,服装不整,在天热之时,甚至还流着汗臭味;干的也是世界上最脏最苦最累的活。他们得到的,少而又少,甚至于只得勉强维持生计的报酬。然而,跟大拇指一样,他们在这个社会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试问,这个社会如果离开了这些人,能行吗?这个社会会变成一个什么样子?这类人,如果套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他们吃的是草,挤出的却是奶。
&&& 再说食指。推笔杆、排危险、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虽有大拇指相助,也最终以食指为主。“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仅仅这么一句话,我想大家就能想象出食指的光荣形象了吧。如果说大拇指凭着自己五大三粗、虎背熊腰形象,干的是体力活,流的是汗;那食指,凭借着自己的“心灵手巧”,干的是、技术活、脑力活,流的却是血。科技工作者、高级工程师、各类高级技术人员等,我想就如五指中的食指形象吧。当然,尽管这些人干的活,体力消耗不大,但危险性却不小,有时甚至可以说比那些像大拇指样的体力劳动者的危险性更大。不然,就不会有殚精竭虑、绞尽脑汁之类的说法了。有两弹元勋”之称的邓稼先,不就是因工作过度劳累,受到核辐射而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吗?尽管他干的并不是重体力活。
&&& 《手指》一文中,作者对五指的评价与看法,如果说唯一不带有褒扬色彩,却暗藏一点儿贬义情感的,就是中指。你看:“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中指是享受在前,吃苦在后,出工不出力,喜好摆功,爱出风头。更多时候,中指,它只是工作中的摆设、花瓶,没有了它,不行;但有了它,也没多大用。然而,没有多大作用的中指,外表上却是相貌堂堂,风流倜傥,一表人才。在众人眼里,它们身居要职,肩负重任,是五指中最不可缺少的一根。然而,如果真要他们说出干了点什么正经事,到也并不见得说一定能说出个甲乙丙丁来。也正是因为在它们不俗外表,甚至于有点光辉形象的掩盖下,平日里,中指最容易受到众人的青睐,甚至于追捧。中指也最因此经常自我感觉良好,洋洋得意,不亦乐乎。行文到此,我想,中指暗指我们目前社会中的哪一类人,我想聪明的读者也应该能猜出个七八分了吧。
&&& 关于无名指与小指,一个“无名”、一个“小”,就直接地道出了它们最本质的特征。“小”,不仅仅指它俩形体弱小,更多的是指它们在众上眼里的作用渺小;而“无名”,则指出了它在众人心目中的印象不深,不太被人知晓,没有人了解它,做人低调,甚至于连个名字没有,只能以“无名”替代。它俩虽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却能力薄弱,不像中指、食指、大拇指那样,能起得中流砥柱的作用。因能力有限,因此,像无名指之类,干的也尽是一些不上档次的事,如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的杂活;而小指则更是渺小,掏耳朵、抹鼻涕等人家不要干的活,均由它统统承包。然而,无名指与小指虽能力不强,却也有自己的独门绝技,掌门秘笈。在丝竹管弦上,就没有别的手指可以替代它们了吧。再如,舞蹈演员表演的兰花状,不也是非无名指与小指莫属吗?由指及人,无名指与小指,更多的,指的是那些在文艺、教育、文化战线上默默无闻却兢兢业业工作的艺术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文字工作者,虽不为人知,却也不可或缺。
&&& 当然,丰子恺在《五指》一文中写到的五指,也只是姿态与性格不同,没有好差憎恶之别。所有手指如果能团结致,握成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力大无比。反之,如果缺了哪根,哪怕是你心目中认为的最不重要的一根,可能最终也会影响整个拳头的整体实力。手指如此,人又何妨不是这样呢?虽说人与人之间地位有高低之别,相貌有美丑之异,权力有大小之分,但如果作散沙状,那肯定是不堪一击;一旦能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那必将天下无敌,所向披靡。这点,我想已不必我在此多费笔墨,因为在我们共和国的历史上已经多次有事实证明。
&&&&&& 丰子恺的《手指》是我们这个学期新学的课文,课文中作者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阐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 五根手指的特点各不相同。大拇指:形状不美,最能吃苦;食指:不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硬曲线,但做事机敏:中指:相貌堂堂,养尊处优;无名指、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能力薄弱。
&&&&& 五根手指,平平常常,却给我们不一样的启示。
有本关于丰子恺的书叫《丰子恺·手指·车厢社会 》我推荐你看看,蛮好的~~~~看玩书后,就更能体会到手指的意境了,也就能体会到丰子恺老先生当初写手指时的那种情感流露!!
指生活中一些不可预料的困难和挫折。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中国文学领域专家丰子恺写的《手指》,你觉得作者喜欢那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在其中&吗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丰子恺写的《手指》,你觉得作者喜欢那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在其中&吗
我觉得每根手指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应该纠结于作者喜欢哪一根。如果一定要说作者喜欢哪一根,我觉得作者应该根根都喜欢,因为作者在文中说“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所以我觉得作者每一根手指都喜欢。望采纳,第二问我就不知道了,Sorry……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手指》教学反思 教案 教学设计 试题 课件 实录 案例 反思
您的位置:&>&&>&&>&
《手指》教学反思
《手指》教学反思
  第一次读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是《白鹅》,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又一次拜读了《手指》一课,更领略了大师的文采,喜欢上了先生的文风。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学生也很喜欢这篇课文。教学的时候我采用&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细读课文,感悟写法──品读课文,迁移运用&的步骤进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这一环节,我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细读课文,感悟写法&这个环节主要是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学习第二自然段,我采用&扶&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文章的三至五自然段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采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了排比、比喻、拟人、设问的表达方法,并知道了为什么这篇文章读起来让人觉得兴趣盎然。就是因为作者的语言幽默风趣。
  教学至此,显然没有激发本班学生的更大的阅读兴趣,还没有拓展学生独立阅读的思维空间,留下思想,提升素养。所以紧接着,我抛出如下问题:
  1.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2.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学生在预习时已经对丰子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双双小手举起来了。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食指,因为食指勇于探险、不怕牺牲,而且最为机敏,就象丰子恺的生活遭遇&&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大拇指,因为大拇指最肯吃苦,默默奉献。丰子恺是一个打定主意,专心学画,把一生奉献给艺术,永不变志的人;丰子恺做任何事也一丝不苟&&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无名指和小指,因为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丰子恺很喜欢音乐&&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中指,中指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丰子恺一生都是个文质彬彬的君子&&
  学生中有的愿意做中指,有的愿意做大拇指,有的愿意做无名指和小指,这是因为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受到作者的精神和人格浸润。
  课后,我让学生观看《五官争功》的小品,并鼓励大家结合课文的描写,以小组为单位表演《五指争功》,更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手指》教学反思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
所带班级的学生大多爱看书,语感较强,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对语言文字把握准确。因此,平时阅读教学中,我常常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习内容,并延伸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从另一视角上形成自己的新认识,进而加深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
昨天,临时调整教学,先让学生观看《大师&丰子恺》记录片。今天教学《手指》,课后反思:增添&观看记录片&的教学内容,使阅读教学显得更为丰富和深刻了吗?
教学中,我觉得文中所写五根手指的特点,五根手指的长处与短处,学生容易把握;作者表达感悟的方法是在文末直接表达,以直接表白的形式,道出给人的启示: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个反映作者的写作意图的句子无华丽的辞藻,无晦涩用词,用笔质朴自然,通俗易懂,学生易于理解。
教学至此,显然没有激发本班学生的更大的阅读兴趣,还没有拓展学生独立阅读的思维空间,留下思想,提升素养。所以紧接着,我抛出如下问题:
1.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2.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刚才还是&一潭死水,波澜不惊&,马上转化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热闹场面,一双双小手举起来了。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食指,因为食指&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就象丰子恺的生活遭遇&&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大拇指,因为大拇指&身体矮胖、最肯吃苦,讨好生活的事情轮不上他&,丰子恺是一个打定主意,专心学画,把一生奉献给艺术,永不变志的人;丰子恺做任何事也一丝不苟&&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无名指和小指,因为无名指和小指&体态可爱,但能力薄弱&,就像《护生画集》中的小动物,需要疼爱;丰子恺的画中,不仅对人,就连对小猫小鸟,柳枝梅花都充满了温柔;丰子恺非常疼爱他的孩子,是他作画的最初的动机;丰子恺有一副菩萨心肠,同情穷苦人民&&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无名指和小指,因为无名指和小指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伴随丰子恺一生的三样东西中就有音乐&&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中指,中指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丰子恺一生都是个文质彬彬的君子&&
学生中有的愿意做中指,有的愿意做大拇指,有的愿意做无名指和小指,这是因为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受到作者的精神和人格浸润。
教学《手指》,我重视&作者&这个教育因素的挖掘,组织学生观看《大师&丰子恺》记录片,了解丰子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即重视&知人论世&。这样教学,学生另有所得,深有所得。
点这里回到顶部
【】【】&&&&您的支持是我们的动力!
正在载入,请稍候……丰子恺 手指的分段_百度知道
丰子恺 手指的分段
丰子恺手指疑问如何分段
美丑之分了,就没有什么强弱,段意:如果五根手指能够团结一致。二至五自然段为一段。六自然段为一段,段意:五根手指各有所长:介绍五根手指的优点和缺点,段意,各有所短一自然段为一段
参考资料:
前不久才上完这一课呢,全是自己认真做的笔记!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丰子恺的相关知识
其他6条回答
总一段,分一段,在总一段
一自然段为一段,段意: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二至五自然段为一段,段意:介绍五根手指的优点和缺点。 六自然段为一段,段意:如果五根手指能够团结一致,就没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给我点分,跪求
一自然段为一段二至五自然段为一段六自然段为一段
简介 丰子恺(-)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桐乡石门镇人,名仁,又名婴行。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1917年与同学组织桐荫画会。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东渡日本短期考察,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辉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回国后从事美术、音乐教学,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同时进行绘画、文学创作和文学、艺术方面的编译工作。1924年,与友人创办立达学园。抗战期间,辗转于西南各地,在一些大专院校执教。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其后,他的画在《文学周报》上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自此中国才开始有“漫画”这一名称。1925年成立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锋、胡愈之等人。1926年,任教职于上海艺术大学。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1937年编成《漫画日本侵华史》出版。1939年任浙江大学讲师、副教授。1942年任重庆国立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1943年起结束教学生涯,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陆续译著出版《音乐的常识》、《音乐入门》、《近世十大音乐家》、《孩子们的音乐》等面向中小学生和普通音乐爱好者的通俗读物,为现代音乐知识的普及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46年返上海。出版画册《子恺漫画选》。1952年后历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受人景仰的漫画家,散文家。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栊,便是十分心情。丰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例如《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和《会议》。读丰先生的儿童漫画,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成人都觉得惭愧。什么时候,我们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少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丰子恺作品 著有:《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 著作书目: 《子恺漫画》1926,开明 《子恺画集》1927,开明 《西洋美术史》1928,开明 《缘缘堂随笔》(散文集)1931,开明;增订本,1957,人文 《子恺小品集》1933,上海开华书局 《随笔二十篇》1934,天马 《艺术趣味》(散文集)1934,开明 《绘画与文学》(论文集)1934,开明 《近代艺术纲要》(论文)1934,中华 《车厢社会》(散文集)1935,良友 《艺术丛话》(论文集)1935,良友 《丰子恺创作选》(散文集)1936,上海仿古书店 《艺术漫谈》1936,上海人间书屋 《缘缘堂再笔》(散文集)1937,开明 《漫画阿Q正传》1939,开明 《子恺近作散文集》1941,成都普益图书馆 《艺术修养基础》(论文集)1941,桂林文化供应社 《画中有诗》(诗配画)1943,桂林文光书店 《教师日记》(日记体散文集)1944,重庆崇德书店 《艺术与人生》(论文集)1944.1,桂林民友书店 《古诗新画》(子恺漫画全集之一)1945,开明 《儿童相》(子恺漫画全集之二)l945,开明 《学生相》(子恺漫画全集之三)1945,开明 《民间相》(子恺漫画全集之四)1945,开明 《都市相》(子恺漫画全集之五)1945,开明 《战时相》(于恺漫画全集之六)1945,开明 《率真集》(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 《小钞票历险记》(童话)1947,上海万叶书店 《子恺漫画选》1955.11,人民美术出版社 《子恺漫画全集》1962.11,香港岭南出版社 《缘缘堂集外遗文》明川编,1979,香港问学社 《丰子恺散文选集》1982,上海文艺 《缘缘堂随笔集》1983,浙江文艺 翻译书目: 《苦闷的象征》(理论集)日本厨川白村著,1925,商务 《艺术概论》日本黑田鹏信著,1928,开明 《初恋》(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31,开明 《自杀俱乐部》(长篇小说)英国史蒂文生著,1932,开明 《猎人笔记》俄国屠格涅夫著,1953,文生 《子恺漫画选》自序 我作这些画的时候,是一个已有两三个孩子的二十七八岁的青年。我同一般青年父亲一样,疼爱我的孩子。我真心地爱他们:他们笑了,我觉得比我自己笑更快活;他们哭了,我觉得比我自己哭更悲伤;他们吃东西,我觉得比我自己吃更美味,他们跌一交,我觉得比我自己跌一交更痛……。我当时对于我的孩子们,可说是&热爱&。这热爱便是作这些画的最初的动机。 我家孩子产得密,家里帮手少,因此我须得在教课之外帮助照管孩子,就像我那时一幅漫画中的《兼母之父》一样。 我常常抱孩子,喂孩子吃食,替孩子包尿布,唱小曲逗孩子睡觉,描图画引孩子笑乐;有时和孩子们一起用积木搭汽车,或者坐在小凳上&乘火车&。我非常亲近他们,常常和他们共同生活。这&亲近&也是这些画材所由来。由于&热爱&和&亲近&,我深深地体会了孩子们的心理,发见了一个和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儿童世界。儿童富有感情,却缺乏理智;儿童富有欲望,而不能抑制。因此儿童世界非常广大自由,在这里可以随心所欲地提出一切愿望和要求:房子的屋顶可以要求拆去,以便看飞机;眠床里可以要求生花草,飞蝴蝶,以便游玩;凳子的脚可以给穿鞋子;房间里可以筑铁路和火车站;亲兄妹可以做新官人和新娘子;天上的月亮可以要它下来……。成人们笑他们&傻&,称他们的生活为&儿戏&,常常骂他们&淘气&,禁止他们&吵闹&。这是成人的主观主义看法,是不理解儿童心理的人的粗暴态度。我能热爱他们,亲近他们,因此能深深地理解他们的心理,而确信他们这种行为是出于真诚的,值得注意的,因此兴奋而认真地作这些画。 进一步说,我常常&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们的生活;换一句话说,我常常自己变了儿童而观察儿童。我记得曾经作过这样的一幅画:房间里有异常高大的桌子、椅子和床铺。一个成人正在想爬上椅子去坐,但椅子的座位比他的胸膊更高,他努力攀跻,显然不容易爬上椅子;如果他要爬到床上去睡,也显然不容易爬上,因为床同椅子一样高;如果他想拿桌上的茶杯来喝茶,也显然不可能,因为桌子面同他的头差不多高,茶杯放在桌子中央,而且比他的手大得多。这幅画的题目叫做《设身处地做了儿童》。这是我当时的感想的表现:我看见成人们大都认为儿童是准备做成人的,就一心希望他们变为成人,而忽视了他们这准备期的生活。因此家具器杂都以成人的身体尺寸为标准,以成人的生活便利为目的,因此儿童在成人的家庭里日常生活很不方便。同样,在精神生活上也都以成人思想为标准,以成人观感为本位,因此儿童在成人的家庭里精神生活很苦痛。过去我曾经看见:六七岁的男孩子被父母亲穿上小长袍和小马褂,戴上小铜盆帽,教他学父亲走路;六七岁的女孩子被父母亲带到理发店去烫头发,在脸上敷脂粉,嘴上涂口红,教他学母亲交际。我也曾替他们作一幅画,题目叫做《小大人》。现在想象那两个孩子的模样,还觉得可怕,这简直是畸形发育的怪人!我当时认为由儿童变为成人,好比由青虫变为蝴蝶。青虫生活和蝴蝶生活大不相同。上述的成人们是在青虫身上装翅膀而教它同蝴蝶一同飞翔,而我是蝴蝶敛住翅膀而同青虫一起爬行。因此我能理解儿童的心情和生活,而兴奋地认真地描写这些画。 以上是我三十年前作这些画时的琐事和偶感,也可说是我的创作动机与创作经验。然而这都不外乎&舐犊情深&的表现,对读者有什么益处呢?哪里有供读者参考的价值呢?怎么能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发见画材呢? 无疑,这些画的本身是琐屑卑微,不足道的。只是有一句话可以告诉读者:我对于我的描画对象是&热爱&的,是&亲近&的,是深入&理解&的,是&设身处地&地体验的。 画家倘能用这样的态度来对付更可爱的、更有价值的、更伟大的对象而创作绘画,我想他也许可以在生活中--尤其是在今日新中国的生气蓬勃的生活中--发见更多的画材,而作出更美的绘画。如果这句话是对的,那么这些画总算具有间接帮助读者的功能,就让它们出版吧。 丰子恺放生趣闻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有名的漫画家,他去世已多年,遗留给后人以丰富的艺术遗产。丰子恺的漫画可谓别具风格,他有着国画的深厚根基,寥寥几笔,就勾勒出生动的图像。特别是他取材多是人世间的辛酸事,为劳苦大家抱不平,因而他的漫画深受人们所喜爱。 人道是丰子恺有一副菩萨心肠,这话可不假。丰子恺是笃信佛教的,他是一位虔诚的居士,一生都苦口婆心地劝人们护生戒杀。他也因放生而闹出了一则趣闻。 抗日战争之前,在苏州缘缘堂期间,有一次,丰子恺先生从石门湾携带一只鸡,要到杭州云栖放生。但是他对鸡也起了恻隐之心,不忍心像常人一般在鸡脚的部位捆缚起来把鸡倒提着,於是撩起自己的长袍把鸡放在里面,外面用手兜着。由石门湾乘船经崇德,到长安镇转乘火车。因为他用手兜着的布长袍裹面鼓起了一团东西,看过去这个怪模样很可疑,因此在长安镇火车站引起了一个便衣侦探的怀疑,便一直追踪着,同车到达杭州,一出站门便衣侦探便把他捉住,恰巧站外早有人迎侯丰子恺,于是彼此说明原委,侦探才知跟错了人。丰子恺捧着要放生的母鸡,引得在场众人大笑不已。 丰子恺为什么笃信佛教呢?他既是受了弘一法师的影响,而更主要的是受了父亲的薰陶。他父亲丰斛泉在一九二零年中了举人,但是因故未去北京赶上最后一科的科举会试,眼看清朝已在风雨飘摇,仕途无望,只好在家设塾授徒,维持生计。丰斛泉为人平易可亲,热心助入。邻里亲朋故凡有婚丧之事,都请他撰联题书。他也为人代笔书信,或代书契约等,都从不计较酬金。 丰斛泉一次为渔人代笔,知道渔人穷苦,没有接受酬金。一天,渔人送来大小水鱼七只,水鱼亦即是鳖。丰斛泉平素诚心信佛,好为善举。当夜,他梦见有七位穿着裙子的女人向他跪拜求救,大呼“老爷救救,老爷救救—”丰斛泉猛地醒来,深感梦境奇怪,反覆思量,不得其解。检点平日自己所作所为,也没有见愧于心之事,但是梦境使他整日坐立不安。忽然悟到水鱼四周有一圈软皮,俗称作“裙”,因此相信是七只水鱼托梦向他求救,便立即全数放生。 丰子恺幼承家教,在作为佛教居士之后,更加爱好放生。他绘有《护生画集》六集,流传于世。每年阴历四月初八相传是释迦牟尼诞生日,佛教徒习惯在这一天放生。丰子恺在每年这一天,买来螺狮蚬蚌鱼虾,带领子女一同去放生,就是平日,也不时亲自放生。
一、教材解读 1.课文解说。 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②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③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④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2)对词语的理解。 堂皇:形容气势宏大。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气势。 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文中是指无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时就只能依附于其他几根手指。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文中形容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优裕环境。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三、教学建议 1.这是本组课文的最后一篇课文,教学时要注意小结。教学本文前,可以先组织学生交流:通过学习本组的几篇课文,你了解了哪些作家,哪些作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感悟到哪些人生的哲理,受到什么样的启示。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转入本文的阅读。 本文的教学可按照“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细读课文,感悟写法——品读课文,迁移运用”的步骤进行。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容易把握,讨论的重点可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还可实践运用,进行小练笔。最后,小结本组课文的学习情况。 2.体会作家写出了五根手指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还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这组课文表达感悟的方法。《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末或文中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悟,以直接表白的方法,给人以启示。《匆匆》《顶碗少年》是将说明的道理蕴含在文章之中,使人从中受到启迪。 3.重点指导学生读准“秽”的字音,学生容易错读为“岁”。“窈窕”二字可让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识记。文中有许多很风趣的词句,引导学生积累。可以结合《白鹅》一课,体会作家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 四、相关链接 1.丰子恺()原名丰润、丰仁,浙江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人。1941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1924年在上海创办立达中学。1925年创办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 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子恺近代散文集》等十余种,画集《子恺漫画》《绘画鲁迅小说》等多种,另有学术论著和翻译作品多部,对我国的艺术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 丰子恺最负盛名的是他的散文作品。他的散文注意用语言状物绘形,表现视觉色彩。他写散文,总是选取自己熟悉的生活题材,以自己的感受,用最质朴的文字坦率地表达出来,在朴素到接近白描的文字中,倾注了一股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灵而引起共鸣。
一自然段为一段,段意: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二至五自然段为一段,段意:介绍五根手指的优点和缺点。六自然段为一段,段意:如果五根手指能够团结一致,就没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参考资料:前不久才上完这一课呢,全是自己认真做的笔记!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丰子恺作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