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很久之后第三次世界大战电影看这部电影

《恋恋笔记本》,自己又感性了,还是喜欢这唯美的爱
  俄罗斯电影 《008》以及  《300勇士》  以及达蒙伯特演《谍海??》  我很喜欢。那个动作啊^^^^^^^  悍妇肯定喜欢。
  话说说话真渊博啊……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追了,是否晚上闭门读书,白天发动攻势?
  无聊透顶,不干活看电影就能学知识啦?当了官不干活就能晓世之道啦?知识不经过劳动就能算真知啦?劳动累了看一下轻松一下反成了教育片,那东西有啥子教育的?音乐都是让人悦耳,电影都是让人感官得到放松,娱乐就是娱乐,向右看齐。学习就是学习,向左看齐,搞得乱七八糟,哪个听你那教条,没人看。人民日报都是指定发单位,要是市场卖,没人买。
  喜欢当年明月的风格。
  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
  你很勤劳哦。
  来找片子的
  坏蛋是怎样炼成的‘有没有看过,我认为动作功夫片看着才有劲!/
  我最近都在找悬疑惊悚类的电影或者电视剧看,不知道楼主有没有推荐。/  /
    作者:拜读拜读 回复日期: 16:52:43  回复
  话说说话真渊博啊……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追了,是否晚上闭门读书,白天发动攻势?  =========================  哈哈,开始的看错了,看成“初嫁了”。  那倒不用,我虽读书的时间长,但专业书多,读也读不过来,刚毕业那年啃了三本计4000页的书,刚毕业那几年大体就是这样读的。所以,别看天天看书,其实是没什么文化的,泡我够用了,当然可能泡别人不够,哈哈。话说,此人读书原来大多为泡妞。。。
  作者:cxh8715 回复日期: 14:27:46   我最近都在找悬疑惊悚类的电影或者电视剧看,不知道楼主有没有推荐。  -------------------------  《恐怖角》  罗伯特.德尼罗主演。
  刚毕业那年啃了三本计4000页的书,  ttl 12000?  ttl 4000?
  作者:cxh8715 回复日期: 14:27:46   我最近都在找悬疑惊悚类的电影或者电视剧看,不知道楼主有没有推荐。  -------------------------  恐怖邮轮看过没,还勉强可以看看。  冒死回帖,怕怕
  想看烂一点的,詹妮弗的肉体也勉强能看看。个人感觉,禁闭岛还算不错。  实在害怕,不敢多说了,周一以后再说吧。
  菲艾玛一点问题都没有,有问题是邪恶的力量。人一旦露出邪恶的一面来,后果不堪设想,而越是美好的东西,越容易遭到这股力量打击和毁灭。  --------------------------------------------------------------  没看过这个电影,但是这点很赞同,人一旦露出邪恶的一面来,后果不堪设想!
  作者:郝朔桦 回复日期: 23:33:45   实在害怕,不敢多说了,周一以后再说吧。  -------------------------  将在外,君命算个屁啊。哈哈哈
  贾投入,你掺和别人家的事儿,还满热情的嘛,真JP。
  作者:纯心捣乱 回复日期: 20:03:18   贾投入,你掺和别人家的事儿,还满热情的嘛,真JP。  -------------------  稍安勿躁、稍安勿躁;  我来看看好说话兄弟,见他兴致低落、情绪忐忑,陪他说个话儿、逗个闷子,你瞎激动个啥?
  作者:郝朔桦 回复日期: 23:49:22  回复
  小说《麦田守望者》  好吧我承认我没有文化,以后我还会经常这么承认。这部塞林格的小说名气嗷嗷的大,貌似作为像我这样一个来自爱装逼星球的人类,如果没有看过,如果看过之后没有发掘出此书内容中的深刻意义,就应该从此退出装逼这份有前途的职业似的。  为了第一个如果,我看了这书。可是第二个如果难倒了我,我就没看出这本鸟书有啥意思。除了嗷嗷多可以想象出来的FUCK,和无论称呼谁都加个老字之外。难道是韩少附体?哦哦,不对,韩少那时候液体都还不是。  总之个人觉得,这是本故事性极差,思想性都是别人想象出来的作品。当然,可能由于所处文化的不同,我无法理解吧。可是为啥嗷嗷多跟我文化一致的童鞋们也趋之若鹜呢?  我有一次在高中班级群里问起这部小说,有位牛逼说他初中就看了,NND至少比我早看了二十年,丫才是装逼犯,丫全家都是装逼犯。我问他觉得如何,他嚅嗫了半天,说:挺不错的一本小说。  苍天啊,难道我就这么没有装逼的天份?我是真的热爱这个我觉得非常有前途的职业啊。  最后再说一句,我真的来自爱装逼星球。
  =============================================  这小说,就三个字:他妈的!(“他妈的”这词,相当于“能说脏话吗?”)我对这个记忆最深。当然还有找妓女、在麦田悬崖边看孩子们游戏。  楼主很显然对文字以及其背后的思想、情绪没什么体会。要真喜欢文学,估计也难有大成。
  @好好学习天天吵架
15:42:27  -----------------------------  关于难有大成这个问题,我跟你有同样的观点。同样我也承认,我对这些文字背后的思想和情绪没什么体会,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就是悬崖边上的人脑门上的天使——原谅我的无耻,我对于谁跳下悬崖没有兴趣,甚至对收尸也没有什么感觉。或者换而言之,我并不能了解作者想表达的东西。
  电影、小说《教父》  美国佬有一个不错的本事,把一本烂小说拍成一部不错的电影。  电影《教父》就算你没看过,你也可以在无数的港产黑帮片里看过它的影子。事实上,我就是先看了不少垃圾港产黑帮片之后,才看的这个电影。那个似曾相识,就像见到了我的女儿一样。相比起另外一部美帝著名黑帮片《美国往事》的磨磨唧唧,教父算是张弛有度,我尤其欣赏的是马龙白兰度那种不疾不徐的说话和做事风格,最后大开杀戒时候的毫不拖泥带水,比起很多罗里吧嗦的仿制版香港片,显示了肯花钱拍电影的气度。教父2、3不是不好看,但是复制1的痕迹太重了,整个结构跟1没啥不同,连阿尔帕西诺这样的大牌也完全丧失了自己的风格,一味的模仿马龙白兰度的调调,这点虽然让人不免遗憾,但也还总算是保持了1、2、3的一致性。  电影是不错的电影,如果你有幸如我一样看过小说《教父》,估计你一定会跟我一样感觉很后悔。我勒个去,这烂小说某种意义上跟我前面提到的《地球杀场》好有一比,那个冗长拖沓,随便出来个老几都把丫的十八代祖宗介绍个遍,丫的发家史苦难史心路历程说得个清清楚楚,要是这丫的出来之后多活几天也就算了,问题在于,好容易把这个老几的上下五千年介绍清楚了,他出来就是一个死字。记得老科里昂有个啥头牌杀手,花了好几十页介绍他,我还以为丫是张无忌咋也死不掉呢,好家伙,人家连门都没出就给一巴掌拍息了。由于是20多年前看的小说了,该忘记的忘记得差不多了,就不再诋毁这书了。  我一直有这么一个疑问,为啥美帝总能把烂小说拍成好电影?《魔戒》那小说烂,拍电影还可以靠个场面靠个特技撑着。《教父》这样的电影,要细节有细节要大局有大局的,居然可以从一部烂小说中得来。不知道楼下有没有牛人可以给我传到授业解惑?
  小说看得比电影早,俺认为还不错
  楼主终于更新了,好。  《教父》小说没看过,也没有打算看。  类似的经历就是,我女儿看电影后再看了小说的《霸王别姬》,觉得电影还是更胜一筹。  我也这样认为,不过,我这样认为是我一向对文字的阅读不如对于画面的阅读,我女儿相反。但她居然也这样同感,我觉得之所以大家都感觉小说不好的原因之一是电影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比如霸王别姬中的角色比小说更戏剧化。原因之二是,电影是另外一种艺术形式,很可能这种形式的表达与你内心的需求相符。
  「教父」一定要看小说的
  而且,教父的主人公选的有点失败
  除了马龙白兰度,其他人都太出人意料
  小说《秦俑》电影《古今大战秦俑情》  李碧华的小说曾经一度有赶超穷摇阿姨的势头,似乎没看过两本她的小说,那阵子就不能算出来混过的人,作为一个难有大成的热爱装逼的当时的男青年,我未能免俗。大约看了她三个小说,一是《秦俑》一是《胭脂扣》一是《霸王别姬》。这三个小说都拍成了电影,鉴于后面两部比较主流,以后的帖子里再说说,先扯扯这部不这么出名的娱乐作品,这里的娱乐,不是说的李碧华,是说的张艺谋巩俐和于荣光合作的电影。李碧华没啥说头,所有的小说都充满了短句和蒙太奇,所有的屁貌似都只放了半截,文采谈不上,故事也很苍白,结构混乱,一篇篇的不知所云,比穷摇阿姨差了都不是一点点。比如说这《秦俑》吧,要不是我先看过电影,根本不知道她扯了些啥淡。不过她的小说有个好处,就是只要你肯花上两个小时,就可以号称看完了她的全集,如果她有全集的话(我不知道有没有),着真是不累人。  以前看过些影评,貌似对张艺谋这片子评价不是很高。我倒是觉得挺不错的。自《老井》之后,也许大家对他要求太高了,好像他要是不拍《红高粱》之类的东西就是对不起人民群众。其实我觉得《代号美洲豹》才是他的真实娱乐水平。这部包含了顺向穿越,凶杀,武打,黑社会,古装,OOXX(当然不是很明显,或者是因为我很不CJ)的娱乐片,我觉得是当时的巅峰之作,就算拿到现在看,也不是很拿不出手。巩俐同学一人分饰几角也还过得去,只是饰演的三流小明星白云飞貌似有点不是那么到位,也许因为她那时候当红吧,不知道或者忘记了三流的时候是啥样子。张艺谋担纲的蒙天放虽说怎么看着也有点农民气息,可是人家毕竟是秦始皇那会的人不是?至于于荣光演的黑社会老大,也算是充分表现出了一个需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二三流黑社会老大的气派,我那会还是比较看好他的,没想到他老人家是越来越不济,混到后来除了自己拉投资的电视剧之外,基本都是演的匪兵甲路人乙之类的角色。这说明我看人并不是很准,至少看娱乐圈的人是这样。总之,这片子把当年的荷尔蒙水平还嗷嗷高的我看得热血和热泪都浪奔浪流,当叶倩文的“焚心以火”的背景下,韩冬儿把那长生不老药渡到蒙天放的嘴里的时候,我身体的某个部位伴随着热泪,很不要脸的BQ了。  之后我做的比较贱的事情,就是看了这部小说……
  对了,好像张艺谋不是这片子的导演。
  一直把《魔戒》的烂怪到翻译头上。
  《教父》是真烂,《西西里人》简直烂到发指,我一直是上当没够的那种。
  科普书《雨林中的欧几里德》  这本书应该算是数学科普书吧?鉴于我对自己数学的不自信,不是很敢肯定这点。毕竟,书里的小标题里有逻辑俩字出现。  挺好的一本科普读物,据说是作者没事去巴西还是哪里的热带雨林玩儿的时候,想起并凑出的一本科普读物。个人觉得虽不如《从一到无穷大》那么好,但是看着很清闲,不明白也不感觉难过。相比于《从一到无穷大》,这书我又晚看了十几年,不过这个时候我已经明白自己的智力也就个中人之姿,不可能大红大紫,也没啥可能成为一个啥家了,所以看的时候,心态非常的平和,跟看故事会差不多。里面的内容,如果我能穿越回20年前,也许明白得更多一些。可惜我把该还给老师的东西都连本带利地还完了,有些非常简单的玩意也看的我晕晕乎乎的。虽是如此,我还是非常推荐这本书的。  说个看这书过程中一个挺有意思的事情,作者作为一名数学家,居然一时也没能想出如何证明毕达哥拉斯定理也就是咱们说的勾股定理。还好他随手涂画之下,还是解决了这个问题,没算丢人丢到家。我自以为很牛逼地试了试,靠,我也不会。于是上了高中班的Q群,向班里同学发问,没人理我——我理解为没人会。于是我点名当年高考时候数学满分的一位同学,他也很遗憾的告诉我:他不会。他还更遗憾的告诉我,他连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也不会怎么证明。  这让我很欣慰,毕竟,我不是唯一的当年的重点班培养出来的废材。
21:58:42  《教父》是真烂,《西西里人》简直烂到发指,我一直是上当没够的那种。   -----------------------------  握手,西西里人的确烂的令人遗憾,我恨我自己看过这本书。  魔戒的翻译也许也很烂,可是你只要仔细看看,就知道,就算翻译不烂,这书也烂的够呛。
  刚刚度娘了一下李碧华,很寒。居然原名叫做李白。这爹妈,名字也真敢乱取啊。
  作者:郝朔桦 回复日期: 21:33:27   电影是不错的电影,如果你有幸如我一样看过小说《教父》,估计你一定会跟我一样感觉很后悔。我勒个去,这烂小说某种意义上跟我前面提到的《地球杀场》好有一比,那个冗长拖沓,随便出来个老几都把丫的十八代祖宗介绍个遍,丫的发家史苦难史心路历程说得个清清楚楚,要是这丫的出来之后多活几天也就算了,问题在于,好容易把这个老几的上下五千年介绍清楚了,他出来就是一个死字。  -------------------------  小说冗长是没错;  不过不看小说就不会明白为什么法官都帮老教父;为什么老教父像平常人一样在街上买东西;为什么老教父对贩毒有兴趣但最后决定不贩毒;  还有为什么桑尼的老婆愿意桑尼有外遇、而桑尼外遇的那个伴娘就愿意和桑尼搞在一起。哈哈哈
  作者:郝朔桦 回复日期: 23:36:06   关于难有大成这个问题,我跟你有同样的观点。同样我也承认,我对这些文字背后的思想和情绪没什么体会,  ---------------------  我认为你以前的阅读史,基本是一部广泛选择、快速阅读、获取知识而拒绝体会的阅读史;  而本来你是可以有超过常人的深刻体会的。哈哈哈
  体会的东西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个人觉得还是有的,只是我对于有体会的东西往往不知道怎么说,而没啥感觉的玩意骂起来总是简单一些的。  至于一些虽说名气不小,我却不喜欢的东西,我主要想以自己的角度观点,让能跟我有共鸣的人少浪费时间而已。  还有,要论起知识,我还真不算多,毕竟这些所谓的阅读史,是我白活这几十年来看的书,完全谈不上快速了,毕竟精力是越来越不行了。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  楼上投入妹妹的说法基本可以这样理解,我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种人。应该说,这个评价是有一定的中肯性的,虽说以前让我承认这点很难,还好现在简单多了。  本人是俄罗斯作家的粉丝,尤其是陀粉,可是真要让我说点啥,却又能力不到怕说不清楚,所以找些自以为是烂书的玩意骂骂。  不幸的是,这回轮到了菲兹杰拉德的嗷嗷牛逼的号称英语小说排行榜第二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我相信,大多数人未必赞同我的观点,在书话我也看到了好些盛赞此书的帖子,可是那不是我的看法,我的看法就是——这是本烂书。  第一次知道有这小说源于94年第一次看春上村树当时非常风靡的《挪威的森林》。当时我对春上先生的小说颇有好感,以至于一口气买了好几个不同出版社的《挪威的森林》,似乎还包括一些D版。春上在这部小说里不断地对菲兹杰拉德表示敬意,不断跟我扯《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淡,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不过我买这本书的时间较晚,大约在五六年前,翻开之后,居然没看下去。鉴于之前我阅读我的俄罗斯偶像的书籍的时候也有这样的状况,我并不是很断定这书就是垃圾,而是准备放一阵子再看。之前说过,我是一个小气的人,看书往往是因为花了钱而不是对这本书有多少好感。  有些人有些作品,我能理解为啥有那么高的评价,因为我自己对他们的评价也很高。而另外一些东西,年轻点的时候,我听到周围嗷嗷夸奖得人群,是不太敢发表自己不屑一顾的建议的。毕竟,特立独行这玩意需要资本的,我总担心自己资本不足。  我怀疑,菲兹杰拉德自己都没有明白为啥自己这本书获得了这么高的评价,单纯从故事来说,这是一个心理补偿的简单故事。如果你像我一样有过早恋的历史,而你的早恋又成了历史的话,总是会给你留下一个印象,你早恋的对象是完美的,你做的许多事只不过是为了向你内心中的她进行表白。盖茨比做了啥?不就是做了这事么?而且他还并不是早恋。丫就是个现在所说的凤凰男,稍微好点的就是似乎他没爹没妈还没有一大堆亲戚需要负担。他喜欢的女人也不过是一个家境不错的爱慕虚荣的绣花枕头。由于当年作为一个穷小子他没有泡到她,于是在经过几年的坑蒙拐骗发财之后,就跑人家面前显摆,还试图做一个男小三。最后他倒霉在幻想和现实差异很大的黛西的手上,还给人家老公阴了一道,死翘翘了。这故事很简单嘛,没事您老人家去趟天涯八卦,比这狗血得多的复杂的多的故事比比皆是,为啥菲兹杰拉德就反映了美帝“迷茫的一代”,反映了啥纯真的感情,反映了这个那个时代的背景,而咱们八卦版就仅仅是娱乐?  人家写小说时候想这么多了没?评论家和拥趸们能不能好好替菲兹杰拉德同学想想,也许人家就是只想写一个故事呢?别把大家捣腾得那么累好不好?  我的结论是,这本书很烂谈不上,但是相对于它的名声,它很烂。  坐等驳斥。
  @郝朔桦
14:48:39  我怀疑,菲兹杰拉德自己都没有明白为啥自己这本书获得了这么高的评价,单纯从故事来说,这是一个心理补偿的简单故事。  -----------------------------  《了不起的盖茨比》在叙述技巧、结构安排上很精妙
  @关粉儿
15:37:03  @郝朔桦
14:48:39  我怀疑,菲兹杰拉德自己都没有明白为啥自己这本书获得了这么高的评价,单纯从故事来说,这是一个心理补偿的简单故事。  -----------------------------  《了不起的盖茨比》在叙述技巧、结构安排上很精妙  -----------------------------  没看出来……
  盖茨比的梦想破灭建立在他知道黛西实质上是什么样的人的前提下,八卦的故事少绕了这一圈,另一个同道就是《名利场》的都宾,从浪漫轻喜(悲)剧变成了略带挖苦的正剧。
  电影《穆赫兰道》  小时候看电影的机会不多,好容易有个啥罗马尼亚的《橡树十万火急》、《多瑙河之波》啥的片子放映,看完之后我跟着爹妈屁股后头听他们讨论剧情,总喜欢插嘴两句,可是经常被一句“你看不懂”噎了回来,很是不服气——NND我有啥看不懂的,你们才看不懂,你们全家都看不懂!气愤之余,我往往会忘记自己也是全家之一,还有,其实我对我奶奶也没啥意见。  某次在八卦或者什么其他地方来着,看到了所谓最看不懂的十大电影啥的标题,就进去转了转。个人感觉,我虽然驽钝,但还不至于看不懂啥电影吧?况且我有时会有喜欢看烂片的习惯。  我以为,电影无非几种:好看的,不好看的,烂的,导演编剧装逼的,大约如此吧。可是没有看不懂这一说啊,再怎么看完一部电影,我懂不懂导演想干啥不好说,我至少总得懂自己看到了啥吧。  扫了一眼那些号称看不懂的片子,有些看过,没觉得有啥不懂的。有些看名字就没胃口。而这个《穆赫兰道》的片名,我还真搞不清楚是啥意思,就它吧,看看。  得,杯具了。你让我说它好吧,我是真没看明白说的啥。你要让我说它孬吧,感觉整体气氛神神叨叨的,也还有点味道,再说了,随便就说别人坏话是不厚道,我小时候就知道。导演一定是在装逼!这是我的结论,可是不同于我往时的经验啊,我作为装逼犯的一员,其实是很能欣赏这种行为艺术的啊,现在我傻了,我不知道它装了啥。  没法,我回头看看那帖子去,结果看到回帖中提到这个电影的同学都嗷嗷说看不懂,而且看了几道都没看明白。有些看了攻略的同学大致说了说跟弗洛伊德有点啥关系来着却又语焉不详。要知道弗洛伊德这老头子我跟他挺熟啊,至少我20多年前看完《梦的解析》之后还骂过他半年的娘啊,我咋就没看出来啥他的影子呢?  得,我也狗哥度娘找攻略去吧,我可没耐心看多几遍了。攻略是啥内容我就不多说了,没兴趣的人不会看,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找。总之我算是是明白这片子多坑爹了,连片头字幕时候的剪影动画你都得仔细看着,然后还得跟老弗一样神叨叨的才能看明白半拉,我寒。  饶是如此,我没有像当年骂老弗一样骂娘,而是向很多人推荐了这部片子。  令我欣慰的是,凡是我推荐后看了这片子的,要么没看完,要么没看明白。
  许多电影故弄玄虚,其实是导演自己根本没理解别人的理论。
  电影《恐怖游轮》  大约是高小到初中阶段,我经常做一个梦。场景一如我当时住的那栋砖混结构的六层楼以及楼的周边,不同的是,阳台下面不是停车棚,而是一大堆沙子。对了,当时我住在五楼。  不知道什么玩意在追我,只是感觉威胁非常大,我沿着楼梯跑上楼冲进家里,那玩意在身后,我没法回头——NND不回头咋知道威胁大?好在梦里我是先知,总之就是知道。可是现在我是在五楼,无路可逃,于是自然而然地从阳台上跳下去,落到了沙堆上。再起身跑,还是一样的路线一样的循环。跟西西弗斯干的活好有一比。  最后一般都是意识到这只不过是梦境,于是醒了。我无法记清我究竟做了多少次这个梦,只记得每次这个梦的过程都相同。按我后来看了几本心理学书籍上的说法,这个应该是现实中的焦虑在梦中的体现。可是我实在想不起来我那时候有什么焦虑的理由。这个梦是导致我后来买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来看的原因,当时我还不太清楚老弗究竟是混哪行的,只是看到这个书名很靠谱。结果丫啥破事都联系到下半身了,虽说我当时正是春情勃发的青春期,可是也觉得不是啥时候都能往蛋上扯吧?于是骂了老弗半年的娘。  《恐怖游轮》按一些标准的解释——比如导演啥的说法,是女主已经翘了,可是她咋都走不出自己的死循环的过程。当然,还有不少无聊人士研究得更多。我看这个片子的时候就想起了我小时候的那个梦,从小就皈依了科学教的我不能接受翘了之后还那么像模像样的捣腾的感觉,我宁可相信女主是在做梦——一个一直循环着,每次她以为已经解开了谜题却发现这不过是下一个谜题的开始,最终发现往复循环的一个梦。在这个意义上,只要你足够无聊,这个电影你可以看一辈子,就如你做355除以113这个算术题一样。比我那个简单的梦可怕的是,在《恐怖游轮》里,女主自以为可以靠杀人来解开这个循环,杀掉朋友和另一个自己,都杀了,大家就都活了……我的神仙姐姐,请你像在wow里解救我一样解救她吧。  每次她都一点一点的接近真相,每次她都得杀掉另一个自己,以至于游轮上开辟了一处专门给她自己停尸的空间。我随着女主一起往前走,随着她杀人杀己。最后,似乎艳阳天出来了,女主看似终于走出循环了,终于回家了!靠,回家她看到了她自己!循环继续……  看完这片子,我想起了自己曾经做过的那个梦。同时也很庆幸自己的梦没有那么复杂。  个人觉得虽说导演没有按我对惊悚小说或者电影的最高要求那样把一切都圆过来,也还算不错了,至少能很好的在他自己创造的世界里折腾女主了。  挺不错的电影,值得一看。
  不知道什么玩意在追我,只是感觉威胁非常大,我沿着楼梯跑上楼冲进家里,那玩意在身后,我没法回头——NND不回头咋知道威胁大?好在梦里我是先知,总之就是知道。可是现在我是在五楼,无路可逃,于是自然而然地从阳台上跳下去,落到了沙堆上。再起身跑,还是一样的路线一样的循环。跟西西弗斯干的活好有一比。  =============================  关于解梦,我更认可我偶像阿德勒的看法(我靠,我都忘了是不是阿德勒的观点了),后来格式塔理论第一分析就是这个:梦是情绪的释放。我认为这是青春期焦虑,估计按老费的理论,又是需要释放的下半身了。
  早恋的萌芽原来在这里啊。春天真的到了,希望人生只有一个春天就够了!
  《赫鲁晓夫回忆录》  我小的时候,现在很多类型的政治笑话都是不敢乱说的,哪怕是77年以后。可是有两位充满了喜感的同学,却是各种类型笑话的核心人物——不用说,当然是赫鲁晓夫和勃涅日涅夫。当年我有一本书很可惜现在找不到了,是几个狂热的日本留学生写的叫做《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吗》,这里的狂热,是他们在中国留学时对文革的狂热,这书里有不小的篇幅是调侃赫鲁晓夫的。也许正是因为这些调侃,让我觉得很亲切,所以我对老赫颇有好感。嘿嘿,那几个小日本杯具了。  带着这种好感,加上好奇老赫自己怎么绕过拍斯大林马屁却又在上台后踩斯大林这个圈子,好奇老赫怎么搞定贝利亚和马林科夫上台,好奇古巴导弹危机老赫这边的说法,总之一堆好奇加好感让我买了并且看了这本分量很重的书——这里的分量从物理意义解。  结果我后悔了,我又做了一件浪费时间和金钱的事情。  回忆录这类的东西,要是不粉饰一下自己,肯定是不正常的。可是你丫的不能以粉饰自己为己任吧?装模作样你也得好好说点东西吧?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老赫没有我这么高的政治觉悟。  通篇下来,丫就是吹自己怎么靠自己的能力从一个工人阶级爬到了苏修老大的位置,贝利亚是罪有应得,马林科夫就是个猪,美帝给他玩于掌股之间,搞斯大林是顺应民心也是他正直的表现,搞他的人都是卑鄙小人。基本上你很难看到你想看到的内容。当然,如果你愿意仔细琢磨一下书中的前后衔接,再联系一下其他相关知识,不是不能发现一些细节,可是那样读书太累,我只是好奇加好感而已,又不想成为红学家。  如果你想看这本书又还没开始看,并且你愿意接受我的劝诫,这部垃圾,不看也罢。
  伊朗今年获奥斯卡外语片奖的《一次别离》不错。
  @吟啸有声
16:46:03  伊朗今年获奥斯卡外语片奖的《一次别离》不错。  -----------------------------  这片子网上好找么?我对伊朗片一向抱有强烈的好感。
  电影《星河战队》  我高中的同学大约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不好好学习的比如我这类的,这种人比较少,一种是好好学习的,还有一种是不学习的,这种人是凤毛麟角。成绩状况是反过来的,不学习的牛逼得不行,好好学习的北大清华中科大嗷嗷进,我这样的下场不提也罢。  星河舰队估计是根据电游星际争霸1改编过来剧本拍的片子,或者星际争霸是根据这电影或者某小说改编的游戏。这个游戏的平衡性在我所玩过的即时战略游戏中,是最好的,一直保存在我的电脑中,直到可恶的win7老要给我折腾出点幺蛾子让我没法玩我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它。电影里没有神族啥事,也就没有了三国演义的问题,不过虫族的小狗实在太厉害了,明显比枪兵强太多,缺乏平衡性,看着让人闹心。虽说闹心,可是整个片子还是很热闹的,尤其是里面的征兵广告,个人表示非常喜欢。这片子是个比较老也比较流行的玩意,就没必要介绍啥剧情了,闲得慌的时候你要是没看过,值得用来浪费时间用。片源满大街,自己找。  老师交代写文字要前后呼应,我不能提一下高中班上的情况就没了下文。这片子里我最有共鸣的地方是,强尼、卡曼还有一个我忘记名字了的家伙,就分别属于不好好学习,好好学习,不学习三个阵营的,他们毕业的成绩和在部队中的军衔,貌似跟我高考那阵的状况差不多,让人感到很有点亲切,同时也减少了我对美帝的鄙视。
  楼主提到的《从一到无穷大》[美]伽莫夫著这本书,我已经下载下来,决定找个大块的时间来看看。楼主后面提到的书,大部分我是第一次听到,更是一本没看过,感谢楼主给扫了盲,看了楼主的介绍,知道自己没看也没什么好遗憾的,再次感谢楼主。  版友吟啸有声上面提到的“伊朗今年获奥斯卡外语片奖的《一次别离》”,很不错。昨天在网上看了一遍,很好。不过瘾,又到豆瓣上分享其他网友观后感。  很喜欢下面的观后感:  /review/5196113/  在分离中寻找空间 ——《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评析  一、译名的“分离”   ......  二、精英与精英的分离   纳德和西敏所组成的中产阶级家庭,显然是伊朗社会中精英的象征。他们有房有车,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体面的工作,负担得起护工和家庭教师的开销。但导演阿斯哈通过开篇那接近4分钟的长镜头,透露出这个中产家庭正遭遇到的解体危机。一反惯例的是,在离婚的当口上,西敏依然承认纳德是一个得体而正派的人。他们唯一的分歧在于,西敏拿到了出国的签证,因为她不愿女儿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至于是何种环境,阿斯哈狡猾地略过不表,点到为止——而纳德不愿离开患有老年痴呆的父亲。老年痴呆的父亲是个明显的隐喻——一个老迈而病入膏肓的祖国。西敏质问纳德,你父亲还认得出你这个儿子么?纳德回答,这又有什么区别呢,我认得出他是我的父亲啊。国家失序的症状之一,便是中产阶级的逃离。离开还是留守,纳德和西敏无疑代表了这一群体中两种截然相反的的观点。颇有意味的是,纳德在法院的长凳上对着女儿Termeh举手起誓时,却不想把身边和他拷在一起的士兵的也牵了起来——选择离开的大可自由地离开,决心留下的却处处为僵硬而强大的体系所掣肘,还有比这更绝妙的讽刺么?   三、 民众与精英的分离   比起精英内部的裂痕,民众与精英之间已然是一道鸿沟。而这也是整部电影着墨最多的部分。   护工Razieh和她的丈夫Hodjat无疑是底层民众的象征。他们在身处精英阶层的纳德和西敏面前,几乎毫无话语权。 Razieh在和纳德的薪资谈判中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所有的努力都在后者的一句“下午之前给我个答复吧,这样我也好找别人”前烟消云散。而她的丈夫,背了一屁股债的Hodjat也只能祭出“如果我干得不错,能不能加点?不满意你可以不付钱。”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对此,隔着玻璃窗的纳德根本不置可否,他只顾提出自己的要求:你明天来吧,带上身份证。   在精英阶层的眼中,Razieh和Hodjat他们,无疑属于一个和自己全然不同的群体。如果我没有遗漏的话,在纳德和西敏的对白中,有意一次也没有出现过Razieh和Hodjat的姓名。对他们来说,民众只是一张张模糊的面孔。其中一场戏是这样的:纳德下班回家,目不直视地称呼Razieh为“女士”,边敷衍着她的问候,边直奔女儿的家庭教师而去,主动打招呼并称对方为“Ghahraii太太”。两相对照,区别立现。另一个更明显的桥段是:纳德的女儿Termeh在法院的走廊里背诵课文:“在萨珊王朝时期,人们被划分为两个阶层:上层特权阶层和普通阶层(the normal class)。”她的外婆立马纠正说,是"普通民众(the normal folks)”。而此时占据镜头的,正是Razieh和Hodjat的女儿,她在一旁鹦鹉学舌地附和着Termeh的背诵。导演的用意再明显不过:分离的阶层观念,不仅是后天的自然演变,更是一种人为的假定和预设。   而在双方的直接交锋中,这种差距更是体现得尤为突出。在法院里,面对纳德和Ghahraii太太条理清晰的反驳,Hodjat只能愤懑地对法官说,“我没什么可失去的了。”然后他指着纳德,“我的问题在于,我没法像他一样能说会道。”他情绪失控,他被判蔑视法庭,可他除了以头撞门之外再无他法。而他的保释担保人,还必须有公务员或企业主的身份才行。其后,Hodjat放弃了在法庭上的言辞争辩,转而试图用自己的方式来获取真相。他闯进学校逼迫Ghahraii太太对着《可兰经》起誓,而誓言完成的那一刻便意味着他最后的出路也被堵死。另一边的纳德完全不同,他只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就证明了,他不可能如Razieh所说的那样,把她从门口推落至台阶,因为这根本不可行。此时,在民众与精英分离的背后,还隐含了另一种层面上的分离——宗教信仰和世俗规则之间的分离。而无论从哪种层面上来看,高下立判,胜负已分。   事实如此,在精英阶层面前,普通民众彻底居于被动。平时,他们处于一种失语的状态;而当他们试图抗争时,又完全力不从心。但吊诡之处在于,在纳德的父亲——伊朗国家的象征——患病之后,西敏选择离开;有工作有女儿的纳德无暇顾及,只好选择雇人帮忙;因此恰恰正是沉默而弱势的Razieh担负起了最脏最累那些活。阿斯哈以此完成了一幅无比精确的社会速写。
  四、 道德与现实的分离   在事故发生之后,尽管纳德、西敏与Razieh、Hodjat处于相互对立的立场,但他们都在各自道德的约束下被卷入了这场纷争。只不过,一方信守的是传统的宗教道德,另一方遵循的则是世俗世界的法律规则和个人道德。但这还只是一个开端。   Razieh的看护工作受制于宗教道德,在为老人洗澡之前,还需要打电话向宗教权威请教是否可行。在这个一路狂飙的现代世界里,古老的宗教观依然顽强地延续着它的生命力,传统和现代的裂痕也因此日渐彰显。而因为顾忌丈夫Hodjat的感受而不敢坦白车祸实情的Razieh,一边要将这出戏继续演下去,一边又暗暗地受到道德的谴责。这种挣扎一直持续到纳德和西敏愿意出钱赔偿,才触及到她的底线。讽刺的是,她道出实情的理由并不是担心会给自己的女儿带来负面的影响,而是害怕会招来可怕的诅咒。她的丈夫Hodjat同样是一个虔诚的信徒,也一个因无力养家而自责的男人。当Razieh袒露车祸实情后,他想收下赔偿金并独自承担说谎的罪过。此时,在与宗教道德的冲突中,身为父亲和丈夫的责任感最终占据了上风,赢得了一场近乎自残的胜利。   纳德为女儿温习单词,告诉她写正确的答案,即便因此被扣分也无妨,则是一处用来勾勒人物性格的铺垫戏。在顺便嘲笑僵硬的学校教育之余,更是在表明纳德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他不介意为坚持原则付出小小的代价。但面对法官的追问时,他却违心地说了假话。当恪守道德便意味着遭受法律的制裁,当坚持的代价过于高昂时,向现实妥协成了一种无奈的选择。其后法官要求询问他的女儿Termeh,纳德既没有鼓励她说出真相,也不曾怂恿她为他圆谎。他没有勇气向上攀升,同时也拒绝继续坠落。他的不选择,却等同于将选择的重担转移到了Termeh的肩上。而这一转移,不想却成为了另一种分离的肇因。   五、童年时代与成人世界的分离   Termeh和Razieh的女儿一起玩桌上足球的那一场戏,是全片中为数不多的几处亮色之一。那个时候,她们还生活在一个用童话与课本堆砌出的世界里——那是一个黑白分明的世界。当她们的父母不约而同地选择用谎言来应对时,灰色出现了。她们被迫承担起了不该由她们承担的重负,保守着一个昏暗浑浊的秘密,她们成了各自父母沉默的同谋。而后,Termeh迫不得已在法官面前不动声色地帮着父亲圆谎,转眼又在汽车后座上泪流满面。她的童年时代从此崩塌,而在它的废墟之上隐约出现了一个不可捉摸的成人世界。临近结尾时,这两个孩子那阴沉对视的一幕,堪称全片最惊心动魄的画面。在这沉寂的四目相接中,两个小女孩一同在向她们的童年时代无言地告别。一个残酷的成年仪式完成了。   六、纳德与西敏的分离   纳德与西敏的分离,是整个故事的源头,同时也构成了诸多“分离”中最浅显可见的一个层面。事实上,分居起初只是种姿态,是一件纳德和西敏用来博弈的武器。纳德以为女儿和自己更亲,她不走,西敏也不会走;西敏知道女儿为了留住她会呆在父亲的身边,所以除非纳德弃子认输,她也走不了。两人之间,便维持着这样一种微妙的平衡。但西敏和纳德在是否该支付赔偿金的问题上相持不下,以至于所有本已被按捺下的矛盾瞬间井喷,情势的发展渐渐超出了两人的控制范围。当西敏朝堵在门口的女儿大喊:“鬼才答应过!”时,一切都变得无可挽回了。影片最后,阿斯哈又安排了一个纳德和西敏在法院长廊里等候判决的长镜头,所有的“分离”都在这里等待观众给出自己的答案。   七、伊朗电影与大陆电影的分离   好玩的是,对于大陆电影而言,最后还会多出这一层面上的分离。那些老是把怀才不遇归咎于投资匮乏的苦主们可以闭嘴了,人家这部基本用手持摄像机拍摄的《分离》才花了不过区区30万美元,这点钱都不够国内某些豪华烂片做宣传的,用来雇水军在网络上刷分可能还差不多吧。至于把所有症结都推诿到审查制度上的借口,似乎也显得不那么可靠了。继《三个傻瓜》和《芭萨提的颜色》令我们惊觉,原来印象中只会又跳又唱的印度电影已经远远甩开我们一大截之后,面对受到同样桎梏的伊朗电影,大陆电影还留有多少自辩的余地呢?整体水准低劣,审查制度当然难辞其咎。但个人拍不出好电影,恐怕只有怪自己内功不够。对此,借用卡尔维诺的一段话再合适不过了:“免遭痛苦的办法有两种,对于许多人,第一种很容易:接受地狱,成为它的一部分,直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第二种有风险,要求持久的警惕和学习:在地狱里寻找非地狱的人和物,学会辨别他们,使他们存在下去,赋予他们空间。”  --------------------------------------------------------------------  我纠结于纳德的钱到底到哪里去了?Razieh第一个排除,两个小女孩排除了,  纳德的父亲也得排除,是纳德由于太忙记忆失误?
  电影《绝代艳后》,传记《玛丽.安托内特》(茨威格)  我是茨威格的粉丝,粉丝的意思大家都知道,也就是说,就算茨威格拉的一坨屎,我也会认为是香的。我也是一个老实人,所以我会说《玛丽.安托内特》远不如茨威格的小说好看。第一次看他的小说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当时一个网友推荐了一下,也就在网上看了,觉得非常喜欢,把它打印了下来,至今还保留在我的抽屉里。除了大学时期复印的嗷嗷多日文专业书籍装订成册之外,这是我唯一自己装订成册的小说。  对了,作为一个老实人,应该告诉大家,我不认识日文,那些书籍之所以复印装订,只是为了里面的图片。  茨威格的小说总是带着忧伤的眼神,低沉的调子去叙述故事,文笔极为优美,可是看了总是那么让人难过,我已经很久没有过这么难过的感觉了。不过,看了姜文和徐静蕾捣腾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我感觉更难过,我想代表中国人民向茨威格道歉。  不好意思,又扯远了。  茨威格叙述玛丽皇后的故事的时候,除了上面说的眼神和调子,还饱含了怜惜的心情,让人感觉他是在讲一个自己家远房亲戚的悲催遭遇。懵懵懂懂的小玛丽怎么成为两国友好的纽带,从奥地利嫁到了法国,她又怎么举目无亲孤立无援地被远在奥地利的母亲逼着像妓女一样挑逗法国王太子以生个一男半女的,好加固这条纽带。然后又怎么因为路易十六实的羞涩和冷淡只好靠珠宝和玩乐渡过她无聊的时光。下来她成了皇后,可惜她没有她妈妈那么好使的脑子,她的智商就是一个路人甲,她只会花钱,与情人幽会。最后被那些无耻的所谓革命者们囚禁羞辱砍掉了脑袋。  路易十六不是一个称职的国王,按茨威格的说法,丫就是个吃货。跟英国查理一世被砍头前非常注意仪表不一样,他非常注意吃他的最后一餐饭。可是如果说他是暴君,上帝都会掉眼泪的。如果他不是那么宽松,如果有金大金二的百分之一的水平,倒霉的怎么也不该是他。可惜,他得为波旁王朝之前做过的一切买单,用自己的脑袋,还搭上了玛丽皇后那颗高贵的头。  看完《玛丽。安托内特》,我有着强烈的代入感,心里颇是难受了一阵子。我不赞同罗伯斯皮尔们的做法,当他们的脑袋也被砍掉之前,估计他们自己也不会赞同自己的做法,可是怎么办呢?“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肉食者们得好好想想啊。  之所以把这电影跟茨威格的文字放在一起说,是因为当我一看这片子,那个感觉简直就是用《玛丽。安托内特》为底稿改编的一样。当然,由于电影也就俩小时,所以没准备把啥事都说得那么清楚,基本上就是“玛丽到法国”、“玛丽自暴自弃式的吃喝玩乐”、“成为皇后和母亲的玛丽与孩子和情人的感情生活”、“路易十六一家被递解出凡尔赛宫”等几个片段。按说,大革命时期那些没脑子的暴民们还得有好多次反复才砍掉他们的头的,不过电影里就不说了。凡尔赛宫廷里骄奢淫逸的生活,就如片中洛可可风格的装饰、法国佬自以为是的莫名其妙的打扮一样无聊。也许这部片子的主题,就是无聊。  说个有趣的事,看完这部书之后,我多少燃起了一些对法国的兴趣,看了些托克维尔之流的书,当我看着看着想看看马克思老师的《法兰西内战》的时候,居然发现网上没有这本书卖,有意思。
  @郝朔桦
23:30:05  除了大学时期复印的嗷嗷多日文专业书籍装订成册之外,这是我唯一自己装订成册的小说。  对了,作为一个老实人,应该告诉大家,我不认识日文,那些书籍之所以复印装订,只是为了里面的图片。  -----------------------------  ^_^
  @郝朔桦
23:30:05  除了大学时期复印的嗷嗷多日文专业书籍装订成册之外,这是我唯一自己装订成册的小说。  对了,作为一个老实人,应该告诉大家,我不认识日文,那些书籍之所以复印装订,只是为了里面的图片。  -----------------------------  @关粉儿
23:51:18  ^_^  -----------------------------  老大,别笑得那么淫邪好不好,我说的图片是建筑图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里有《法兰西内战》
12:52:2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里有《法兰西内战》  -----------------------------  以前有单行本的,我可不能为了想看一本书,就捣腾一书柜出来吧
13:31:24  -----------------------------  谢谢你这么详细的介绍这部电影,可是太复杂的意义弄得我有点害怕,怕自己不敢看这片子了。  ……我想,我还是会看的。
  一本神叨叨的书《众神之车》  人上了点年纪,就光记得以前的事情了。我现在就处于这个阶段的前期,所以忽然之间想起一本大约86年左右看过的书也不足为奇。记得当时看了这书以后,我一度思考过一个复杂的问题——我有没有可能是上帝。  我不知道怎么定义这书到底属于哪一类的,说是科普类吧,这里面的内容没事就跟上帝搁一块了,说是神学吧?他还没事就讨论一下宇宙星辰进化论啥的。所以我只好说这书很神叨叨的,不过没有不敬的意思,毕竟当年看得我相当的兴奋。  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自身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等等这些东西,武林外传里能忽悠死一位好像叫做荆无命的高手。其实不仅仅是高手有这个困惑,我小时候吃饱了没事的也会想些这些类型的事情,而且我还以为自己挺高深,不像现在吃饱了没事我就等着吃下一餐。《众神之车》帮我们解决了一些问题,作者认为人类是外星宇航员操了大猩猩后,生下了我们。不得不说这外星人口味还真是挺重的。当然,这DNA啥的还真是凑巧,要不我们现在还是猩猩,好险啊。  在这个基础上,作者还解释清楚了诸如复活节岛上的巨石像,金字塔,玛雅人的好些壁画是咋回事——这些玩意就我们以前没事时候画着我们的外星人爹的形像,在外星爹的指导下修的飞船降落指挥塔啥的。好些不解之谜在这个重口味的前提下迎刃而解,连圣经都有了非常合理的解释。印象最深的一点是,约柜其实就是强力电容,给它捣腾死的家伙其实都是给电死的。看到这里,我还真有点埋怨那些外星爹,难道如此高度文明的生物,就不知道要弄本产品使用说明书么?太不负责了。  按作者的让我当时感觉非常靠谱的推断,宇宙中至少有五十万个星球,具有比咱们的文明先进得多的文明。当年宇航员们满宇宙乱飞,来到地球上的也不是一个两个,所以地球上存在过的上帝至少你我的脚趾手指加起来也数不清,当然,被临幸的猩猩也……我寒。  我记得,当年那已经被科学教洗过脑的我,看了这书后曾经有一个晚上站在我梦中无数次跳下的阳台上仰望星空,指望发现那么一颗忽然闪亮的星星上,飞来一位似曾相识的外星爹。可是十天前,当我陪着闺女躺在海边的吊床上再次仰望星空的时候,我才忽然发现自己很久没有看过星星了。  挺有趣的一本书,虽说内容有些雷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渐渐老去的缘故,现在已经很少能看到那么有趣的书了。这书国内似乎没有再版,如果你也想看,估计就只好到旧书网去淘了。我那本反正是找不着了。
  作者:郝朔桦 回复日期: 14:48:39   楼上投入妹妹的说法基本可以这样理解,我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种人。  -----------------  唉,怎么说呢:  您啊,根本没明白我说的是什么;  你不觉得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是互相矛盾的嘛?  而为什么这个矛盾在你身上又非常的和谐呢?  论坛上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吵架你应该看过很多、很多了吧,  有没有过这样一种感觉:  有些人根本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  我说你拒绝体验,和此类似:  在阅读中,你似乎有些感触,但你琢磨不清感触到底、明确的是什么;  然后呢?  论坛上的孬人们就直接骂过去了,您呢?就睡觉去了。哈哈哈  你也许成年后从来不想搞清楚到底是什么阻止了你清晰的感触;  这按老的有诗意的说法,你的心上有了一层膜;  按我的说法,你的潜意识里已经生成了一种模式,阻止你去刨根问底;  因为,知道了又能怎么样?  哈哈哈
13:31:24  -----------------------------  @郝朔桦
13:32:54  谢谢你这么详细的介绍这部电影,可是太复杂的意义弄得我有点害怕,怕自己不敢看这片子了。  ……我想,我还是会看的。  -----------------------------  你好!贾先生,这个电影一点都不复杂,就是一对夫妻因为是否移民产生矛盾,分开了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涉及的人也比较少,事情也比较简单,比较平常,但是看完后有点生活体验的人都会有很多感触。
  @郝朔桦
23:30:05  除了大学时期复印的嗷嗷多日文专业书籍装订成册之外,这是我唯一自己装订成册的小说。  对了,作为一个老实人,应该告诉大家,我不认识日文,那些书籍之所以复印装订,只是为了里面的图片。  -----------------------------  @关粉儿
23:51:18  ^_^  -----------------------------  @郝朔桦
12:35:20  老大,别笑得那么淫邪好不好,我说的图片是建筑图片。  -----------------------------  哈哈,原来还挖了坑。
  “论坛上的孬人们就直接骂过去了,您呢?就睡觉去了。哈哈哈”  哈哈哈  这表达真有大意思了。
  这套选集我收在购物车里很久了,一直鼓不起勇气下单,其实总共才四本,也占不了多少地方。单行本有时候挺不靠谱,我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在网上买的,拿到手里一看,跟我以前公司做的标书一种封面,顿时各种纠结,看完以后就平衡了,标书怎么了,就算打印纸装订起来都照样NB。  提到《众神之车》就不能不提《飞碟探索》,想当年还在脑袋里默默地每天念一千遍想跟外星人交流的愿望,可惜只坚持了三天。
  @投入5th
18:29:44  首先,我怀疑我的确很有可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其次,我也的确发现论坛上吵架的双方根本不知道对方说什么,不过我觉得其实是他们根本没兴趣知道对方说什么,就如拉屎的人根本不管下水道的感受一样。  至于我自己的感触,貌似还真如你说的,我有感触,可是我没兴趣深入我的感触。  看书对于我,只是消遣,学习不学习的,就无所谓了。  有一点你肯定说错了,别人骂的时候,我一般是看热闹,不是睡觉,无论是骂我还是其他人。
19:55:10  这套选集我收在购物车里很久了,一直鼓不起勇气下单,其实总共才四本,也占不了多少地方。单行本有时候挺不靠谱,我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在网上买的,拿到手里一看,跟我以前公司做的标书一种封面,顿时各种纠结,看完以后就平衡了,标书怎么了,就算打印纸装订起来都照样NB。  提到《众神之车》就不能不提《飞碟探索》,想当年还在脑袋里默默地每天念一千遍想跟外星人交流的愿望,可惜只坚持了三天。  -----------------------------  谢谢你的提醒,几年前我在一个收破烂的那里,买了两套马克思选集,其中一套我家老大拿去了,并且好像她还看了,另外一套还在我手上,我没看……回头找找看看能找到不。
19:55:10  提到《众神之车》就不能不提《飞碟探索》,想当年还在脑袋里默默地每天念一千遍想跟外星人交流的愿望,可惜只坚持了三天。  -----------------------------  个人估计,看过《众神之车》的人应该不多,听说过的都不多,握手。  《飞碟探索》……那是一两代人的意淫读物啊,怀念ING。
  书话这小两口,大气,幽默,恩爱,太有喜感了。  女儿再大点儿,仨一块上吧。  纯心也好久不见。  这回是小两口约定轮着上书话?怕撞了衫还是撞了车?  读过《众神之车》,未读完。
  众神之车?没看过,从好说话兄的点评来看,多为假说。  倒是蛮有意思,想象力无极限,符合我搜书的猎奇心态,买来和孩子同读也好 :)
  YY小说《明斯克号出击》  我觉得有必要先对标题解释一下,这里的YY的确是意淫,貌似某个年代,小日本非常热爱意淫,写了些诸如二战翻盘击溃美帝,带领着全世界人民奔小康之类的小说。不得不说,除了AV之外,他们周边产品的开发还是不错的。  明斯克号据我所知,是一艘奇怪的航母,奇怪不在于它成为了深圳的一个主题公园,而是在它问世前西方对它的评价——自身火力最强大的航母。这个评价不是夸奖而是一种挖苦,稍微看过两天《舰船知识》的童鞋都知道这点。或者说这船根本就不能算航母,只是一个能停十来架“铁匠”的重型巡洋舰或者类战列舰。当年我登上这艘船的时候很失望,40000来吨的排水量也就捣腾出这么个小船,我一直以为泰坦尼克有多大的个头呢,比这玩意也大不了多少嘛。  70年代的小日本跟我的想法不一样我完全理解,毕竟我是去公园,他们看到的是随时可以把一堆巨型鞭炮砸他们脑袋上的武器库。  小日本跟咱们的关系,并不像我们现在感觉的那么僵,当年记得我母亲单位的一位女士因为嫁了个小日本,还能在全国性刊物上得到长篇累牍的报导,中日那个亲善,比之当年的汪主席不遑多让。如果不是这样,也没有这本《明斯克号出击》了。对了,忘记说了,上面提到的YY,有小日本自我的成分,其实主要是帮我上国YY的。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就像一张破碎的脸。那天,苏修的军部受不了中美日三国恩恩爱爱的过小日子,以老大哥的身份,胖揍了他的前小弟。小弟不是对手,苏军长驱直入,北京指日可下。北约和小日本怕怕,不敢跟苏修争锋,那个苦啊,堪比苦菜花。美帝和小日本继续跟做军火买卖,最牛逼的是,日本人民看不过眼了,组织了志愿军来到……我寒了个寒。  苏修多牛逼啊,受得了这个?于是明斯克号出击,胖揍小日本。小日本瞬间被秒。日本流亡政府安家上海滩,全日本国民迁居浙江省——早知道这样,就不该打淞沪会战啊。  再后来,两边兄弟纷纷掳袖子上阵,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张飞打岳飞,打得满天飞。终于,在美帝为首的北约的帮助下,打败了两头作战,且战线拉得过长的苏修。天亮了!  苏修内部原本就不统一,这时候反战派派出精锐的克格勃别动队,消灭了好战的将军们,与各国媾和。之后苏联分裂。  苏联分裂这事,我看这书后不到十年就成为了现实。而中美日亲善这事,尤其中日亲善显然就出了些小变故。大家嗓门都慢慢变大了,小日本也去靖国神社烧香了,南京大屠杀也不是很愿意认了,愤青们也喊着要抵制日货核平日本了。有一点我不是很明白,现在经历过抗战的人是越来越死的差不多了,咋还不如太祖那会感谢皇军帮了忙呢?满的中日青年友好交流中心咋好像除了北京的一所医院其他都成了居委会了呢?怎么说那会的深仇大恨应该也比现在要深一些吧,毕竟好了伤疤忘了痛这个函数值也应该是和时间成正比的嘛。  每每我们总觉得自己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有独立的人格,这是真的么?或者真的有网特和五毛?我们只不过是一群自以为是而被驱使的猪?
  《中日长江大决战》
孙挺信  小时候对于抗日战争的印象,基本来自《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等数量有限的电影。应该说,那时候看得还是挺过瘾的,打仗的片子嘛,男孩子都喜欢。  慢慢大了,历史书上对抗战语焉不详,可是我也不至于愚蠢到以为靠地道地雷就可以赶走小日本的地步,更何况那些电影里,貌似给消灭的都是小日本。掰着指头算算都知道,按这么个死伤比例,应该是我上国入侵小日本搞东京大屠杀才靠谱。  八十年代中,一部广西厂的片子《血战台儿庄》横空出世,我有幸在广西的首映式上看了这部电影,可是这部看得我热血沸腾热泪盈眶的片子在首映之后,销声匿迹了好些年。  后来,随着政策的松动,所谓正面战场也可以提一提了,但是老蒋肯定是阻挠抗日的。无论是十九路军也好二十九路军也罢,貌似都不是国军,长城抗战也是老蒋阻挠才失败的,其他的这战那战的,好歹老蒋碍不过面子也开始假抗日真投降了。能说到这份上,怎么也算一个进步吧。  那会我脑子比现在好使些,也爱琢磨一点问题。老蒋是独裁者=丫把中国当他自家的而不是人民的=谁都能投降他投降还搞毛。换了现在,一般新闻联播说啥我就信啥了,就算说石原慎太郎是我爹没准我也信了,反正至于我信不信也不重要,我还是信了吧。个人当时认为这个推理很靠谱,外祖父也提了几句当年参加淞沪会战的惨烈多多少少也证实了一下我的想法。  直到我看到这本《中日长江大决战》,才第一次接触到了真正的抗日战争。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本书跟《地道战》《地雷战》之类的电影没有啥本质的不同,让人看到的基本上也是小日本如何惨,中国人如何牛逼,只不过主角换成了国军。此书把徐州会战、淞沪会战简单略过,从武汉会战开始紧扣长江决战的书名,介绍了之后的各个靠近长江沿线及其支流的数次会战,展示了国军自老蒋以下国军将士们的英勇抗日的行为。让我惊讶的是,书中有关持久战的观点,居然是陈诚童鞋提出来的,之前《地道战》里,那不是毛主席写的民兵队长读的光辉闪闪的作品么?  此书结构紧凑,条理清晰,文字简练,从国际大局到战场细节,张弛有度。让人一翻开书就不禁一口气看完。记得当年,这书我看了好几遍。  可以一看的书。
  持久战的提法最早记得是蒋百里,其实大的走势也不过就投降、抵抗两种,抵抗里再分长短,天下人的见识,又哪里能跳出这个大圈子去。
  作者:郝朔桦 回复日期: 14:31:34    YY小说《明斯克号出击》  ----------------------  作者是日本人,这是一部烂书,但是一部开山的烂书。  里面有一些西方通常的视角,比如苏联体制性的监视、告密制度,让日本政委可以威胁日本军官的太太告密自己的丈夫;比如德国豹2坦克的精良;比如美帝军工的发达,可以瞬间爆破2公里深的雷场通道(后来美帝在海湾战争的时候实地表演了);还有就是苏联军力的强大无比,2、3个师,一个星期灭亡日本;呵呵  不过其中也有一些不自觉的流露,比如中国人是厚道的农民,美国人关键时刻是不会牺牲自己、所以靠不上的,苏联是不敢和美国直接动手的,(我记得书里没有在欧洲战场发生直接对抗的情节,反而是美国总统不惜一切避免在欧洲打仗);  总之,以今天的眼光看,书的水平很差,比如生造了一个北京保卫战,那地既不靠湖海、又不靠大河,怎么能像列宁格勒似的坚守700天?最多是一个长春包围战。呵呵  但确实开天辟地,很触动了当时孤陋寡闻的我们。哈哈哈
  《证据
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法医学案例》  不同的人看书有着不同的目的,估计我的目的最单纯——纯粹就是为了消遣。否则,我也不会看见这书名中跟我八竿子打不着的法医学三个字后,毫不犹豫的买了这本书。  其实上面说法也不是这么准确啦,毕竟此书的介绍中诸如都灵的耶稣裹尸布,拿破仑之死,肯尼迪案,辛普森案,都是我百看不厌的八卦内容,基本上只要有人写,我就热爱看。我是个热爱八卦的人,以至于我自己都受不了自己这种爱好,无论是手机号码还是球衣号码都鄙视自己的选择了38这个数字。  还是大致提一下这本书吧,本书一共说了十五个案例,除了上面说那几个,都是我以前从来没看过的。按作者的观点,有枉有纵,不过比较有爱的是,被枉的基本也都最终洗脱的冤情,这让人比较欣慰。那些被冤枉的案例,基本是政府在某些专家的引导下先入为主,认定有罪之后再网罗证据的,看来佘祥林聂树斌也不是我的专利。只是纠错机制上,稍显薄弱。  十五个案例,其实可以当十五个小故事来看,充分诠释了细节是魔鬼、细节决定成败之类有关细节方面的说法。本书没有我想象中那么枯燥无聊,应该说还是算的上居家旅游上茅房蹲坑的上品。
  这本书倒数有个案例,是利用类似钓鱼手段抓获一个罪犯,警方的犯罪心理专家是英国最早的侧写专家之一,他有本自传在中国出得更早些,很有意思的书,对这个案例的写法当然是从另一个角度。这个案例应该是极其著名的,至少瑞典大卫贝克的《罗丝安娜》就是借鉴的它,然后在几十年后的《弑警犯》里又对这位被钓鱼入罪的罪犯做了反思辩护,可见它的影响之深远,在几十年里反反复复的争议。  具体案例不论,这个犯罪心理学家从他经手的案例里总结的很多教训还是很有教益的。
  《一寸山河一片血》  第一次看到《一寸山河一片血》的时候,其实这不是一本书,而是网文。当时觉得文字挺有趣的,就有一搭没一搭的看了些。  某日上当当网买书,无意发现了这套书,就点击购买。当时也算是无聊,居然让我发现,如果你一套(此书为一套五本)一起购买居然比你分开下单要贵几块钱……NND当当网的工作也太不认真了,李国庆要努力啊,别把功夫都花在跟刘强东斗嘴上面了。我很认真,我省钱了。  这套书跟前面说的《中日长江大决战》有点类似的地方,就是基本只说提劲的事,小日本如何倒霉吃亏讲的不厌其详。提到中国军队惨败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一笔带过了。这样的坏处是明显的,就是你无法真正的看到抗日战争的全貌和实情,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看着来劲。  我现在很少像这样看书了——三四天内就一口气把厚厚的五本书看完。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好看,另外一个也是好看。第一个好看是指的内容,第二个好看或者换成容易看比较好理解一些。鉴于我热爱看些我看不明白的科普书,看得我脑袋发昏都不知道那些数学家物理学家们说的是啥,大家也许能理解,这第二个好看对于我有多么重要。  这部书是我所看过的所有中国大陆出版的抗战书籍里对老蒋的抗战意识最肯定的一部。918的屎盆子原来一直扣老蒋头上,后来慢慢的又扣到了小张头上,却从未见过谁扣老毛子头上的。个人觉得,如果不是29年的中东路战争把小张打胆寒了,再怎么说北大营那茬子事也不会那么简单结束,百把日本傻大兵找死,居然不但没死成还赶得东北军嗷嗷叫。这事可不是卖国那么简单。最近共军跟老毛子在黄海东海演习得挺欢,我咋看都觉得不妥。美帝来了可能亡党,苏修来了可是亡国啊。本朝太祖后来都明白过劲的事,咋现在越来越不明白了呢?或者是无间?搞不懂。  我以前对水旱蝗汤这个汤一向印象不怎么好,这当然跟《血战台儿庄》里有意无意踩了他一脚有关,可是《温故1942》那事怎么也应该算丫头上吧?再后来,固若米汤的江阴防线,虽说是兵败如山倒,可是丫倒得也离谱了一些。万一丫要是神勇发挥守住了,我不就可以参加选总统这茬子事了么。这部书有颇大篇幅是可着劲的夸老汤,让我对自己过去的认知产生了怀疑,怀疑别人容易,能怀疑怀疑自己,感觉还是挺不错的。  这部书跟《中日长江大决战》一样,不是很给共军面子,甚至比《中日长江大决战》还过分的是,好歹人家还提了一句百团大战,这书连提都不提,平型关大捷也就是一句话带过,功劳还基本记在阎锡山司令长官头上了。要知道,我在很长的时间内,一直以为抗日战争总共就打了这两场,其中百团大战的领导彭总还因过早暴露了实力挨了太祖的批评。  书的内容太多,就不一一介绍了。网络的语言,调侃小日本的口气,能看得你热血澎湃,值得一看的书。BTW,前天我到当当买书的时候又看了看,价钱的BUG好像修正了?
  @投入5th
11:50:02  -----------------------------  但确实开天辟地,很触动了当时孤陋寡闻的我们。  触动当时孤陋寡闻的我们我同意,我甚至以为过两年大东亚共荣就要实现了呢。出了《日本沉没》之后,我都准备唱五十七个民族五十七朵花了。谁知道这会争个钓鱼岛能捣腾成这样。太祖真是没有好好利用冷战啊。  至于开天辟地……投入妹妹不觉得小日本赢得二战一统江湖那些书更加开天辟地一些么?
22:12:19  这本书倒数有个案例,是利用类似钓鱼手段抓获一个罪犯,警方的犯罪心理专家是英国最早的侧写专家之一,他有本自传在中国出得更早些,很有意思的书,对这个案例的写法当然是从另一个角度。这个案例应该是极其著名的,至少瑞典大卫贝克的《罗丝安娜》就是借鉴的它,然后在几十年后的《弑警犯》里又对这位被钓鱼入罪的罪犯做了反思辩护,可见它的影响之深远,在几十年里反反复复的争议。  具体案例不论,这个犯罪心理学家从他.....  -----------------------------  侧写我个人觉得也挺靠谱,可是如果像《犯罪心理》那样全凭侧写破案,基本上就都是佘祥林聂树斌了。
  侧写是用来缩小犯罪嫌疑人范围的。这跟搜集证据是不同的工作。
  前天看了电影《绝代艳后》,里面涉及到了路易十五及他的情人蓬巴杜夫人。原来看过以蓬巴杜夫人为主角的电影,给我的印象是蓬巴杜夫人是妖娆、智慧、还比较有人情味,但这个电影里蓬巴杜夫人跟我的感觉除了恶俗的妖艳,粗俗的无理,恶狠狠的眼神连其原本的美貌,也全部荡然无存。
22:12:19  这本书倒数有个案例,是利用类似钓鱼手段抓获一个罪犯,警方的犯罪心理专家是英国最早的侧写专家之一,他有本自传在中国出得更早些,很有意思的书,对这个案例的写法当然是从另一个角度。这个案例应该是极其著名的,至少瑞典大卫贝克的《罗丝安娜》就是借鉴的它,然后在几十年后的《弑警犯》里又对这位被钓鱼入罪的罪犯做了反思辩护,可见它的影响之深远,在几十年里反反复复的争议。  具体案例不论,这个犯罪心理学家从他经手.....  -----------------------------  钓鱼其实没钓上。  话说吧,JC安排了一个PLJCMM去钓鱼,一步一步诱惑嫌疑人承认杀人。可是嫌疑人啥屁事都乱认,就是死活不认JC想让他认的那事。甚至JCMM说,要是那人不是你杀的,我就对你没兴趣了,不跟你OOXX,你认了咱们立马办事,人家还是没认。  十五分钟内先奸后杀,还砍了几十刀,真狠啊。  最后嫌疑人好像没定罪吧。
  在某名人推荐下看了《意大利式结婚》,不错。特此向涯友们推荐!
12:25:08  前天看了电影《绝代艳后》,里面涉及到了路易十五及他的情人蓬巴杜夫人。原来看过以蓬巴杜夫人为主角的电影,给我的印象是蓬巴杜夫人是妖娆、智慧、还比较有人情味,但这个电影里蓬巴杜夫人跟我的感觉除了恶俗的妖艳,粗俗的无理,恶狠狠的眼神连其原本的美貌,也全部荡然无存。   -----------------------------  所以我觉得这电影基本是按茨威格的《玛丽。安托内特》来的,那书里面对蓬皮杜夫人的评价颇低。
  今天在当当网上书店买的《从一到无穷大》[美]伽莫夫著+暴永宁译+吴伯泽较到手。:)  看了一部分电子版的,还是决定买下来,我买书主要是为了反复看的。我看到的部分作者列举的例子我还是了解的,但是他叙述方式很引人入胜,由于他思想学识的强大,感觉说的非常生动且深入浅出。
  看实体书的优点是,可以更快速找到自己要反复看的地方,而且可以边翻书回忆出自己原来看的内容以及当时的感触。
18:57:57  今天在当当网上书店买的《从一到无穷大》[美]伽莫夫著+暴永宁译+吴伯泽较到手。:)  看了一部分电子版的,还是决定买下来,我买书主要是为了反复看的。我看到的部分作者列举的例子我还是了解的,但是他叙述方式很引人入胜,由于他思想学识的强大,感觉说的非常生动且深入浅出。  -----------------------------  看《从一到无穷大》要从孩子抓起,看完之后他要是没感觉,那就是他对当数学家物理学家没兴趣了,这时候再捣腾别的不迟。  我不但自己买了很多本这书,我还会继续孜孜不倦地推销这本书。
  作者:纯心捣乱 回复日期: 23:49:50  回复
  侧写是用来缩小犯罪嫌疑人范围的。这跟搜集证据是不同的工作。  是,侧写跟搜集证据不同,不过即使是收集证据,SCI的那种无视时间的物证也经常让我别扭,相较之下,环境证据反而比较容易让人信服,虽然翻案起来也比较容易。
  《当代日本产业结构研究》、《东三省物产资源与化学工业》  前两天我所在的几个群里,分别有傻逼发了同样一个小广告。说是5月12日3D贞子上映,而这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咱们要抵制日货,要让小日本首映零票房,要爱国,要记住国仇家恨云云。  每看见一个我就劈头盖脸的一通臭骂:你妈的连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12月13日都不懂,还抵制你妈个日货。还512!那天汶川地震知道不,那天是南丁格尔日护士节知道不,813淞沪会战之后才到南京大屠杀,77事变之后才全面抗日,还512,还抵制日货,先把你自家的日货扔了再来这里放屁不迟。  原以为发这种傻逼小广告的人脾气不好,准备着对骂的,结果没一个接话茬的,还行。  《东三省物产资源与化学工业》是在琉璃厂边上的中国书店买的旧书,33年的,小日本写的。从藏书章上看,此书分别被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和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图书室收藏过,不知道怎么就流落街头了。不过我这里只有上册,下册不知道在谁家。书里把东三省的农业矿产捯饬得清清楚楚的,那会估摸着工业不多,连咱们东北人咋做绿豆粉丝,咋做酱油豆酱都算是工业弄得清清楚楚。我说31年那阵子那帮孙子养的就那么百十号人咋就敢往北大营冲呢,合着人家早把东北那点家底给你搞清楚了,怕你个毛。  《当代日本产业结构研究》这本书,我之所以会买,完全是因为上面那本书。不是我趣味的内容,我还是强逼着自己看完了,不过这么些年,我也忘完了。大约记得的也就是说些二战后小日本怎么慢慢靠韩战起家,慢慢调整产业结构,现在的产业状况之类的东西。也许适合有志于救国救民的精英看,反正不适合我。  之所以把这两本书放在一起说,主要是给些没有就要核平日本搞东京大屠杀抵制日货的傻逼给烦出来的。真有那功夫、有那志气,没事学学人家越王够贱。先把自己家里那点事捣腾好了再阴人家一把不迟。对了,这本书是咱们中国人写的。
  以前看过一些海外学人关于民国时期经济的书,连篇累牍的大量引用满铁的调查资料,但是国内的著作引用就少见些,偶尔见到也是羞羞答答地在密密麻麻的注释里占上一两条,从引用的内容看,日本人的工作真是做得很扎实,有时候实在好奇那些田野调查涉及到的中国人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应对的,按说会有调查者写到这方面,但是没有见过,应该是非常有意思的,另一个侧面反映抗战前后的中国社会心态。
  《倾国之恋》  我曾经是麦姐的忠实拥趸,大学时期从牙缝里扣了不少盒麦姐的盒带,现在想来,对麦姐的工作没啥支持,应该都是便宜了盗版商。  按我的感觉,现在的ladygaga跟麦姐比起来就算根毛,当然,这也说明我老了。  印象中看过麦姐演的两部片子,一部是著名的《贝隆夫人》,每次世界杯,都能听到麦姐在这部电影里的清亮的歌喉,跟物质女孩和宛若处子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连号称天籁之音的莎拉布莱曼的翻唱版都无法比拟。另一部我不记得是叫做啥片子了,甚至连大致内容都不记得了,只是依稀记得是一部很黄很暴力的片子,麦姐在里面是一个牛逼,最后被自绝于人民了。  《倾国之恋》貌似是我看的第一部麦姐执导的片子,连剧本都是麦姐捣腾的。作为麦粉,不看这电影是对不起自己的。  爱德华八世的事迹好像就是娶了一个女人。好久以前看过一部大约叫做什么温莎公爵计划或者行动之类的片子,大约是说纳粹要绑架他,让丫跟着老大希特勒走,最后被英勇的英国特工搞定了。那里面温莎公爵摆明了是个爱国人士。前阵子红火的《国王的演讲》里,大约提了他两句,貌似形象属于不负责的花花公子类型。前面提到的一本书《证据 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法医学案例》中一个惊人的案例中,温莎公爵摆明了是准备制造一场冤狱的主角,不过不算太成功。在这部电影里,他承接了过去他花花公子的形象,不过是一个有爱的花花公子——貌似有点矛盾?  可惜这片子他虽不是路人甲,本质上也就是个饰品,主要是反衬一下可爱的沃利斯女士的。其中提出了一个观点稍微有点趣——都说爱德华八世为女人放弃了江山,可是谁又知道这个女人付出了多少?  为了不让这电影太单薄,麦姐捣腾出了一个也叫沃利斯的现代女性,在参观温莎公爵夫人的物品展览和拍卖过程中,不断被公爵夫人附体,体会着公爵夫人的细微情感和痛苦,感受着自己身边自私小气且无趣的老公的烦腻,以及一位俄罗斯知识分子移民保安的温存。然后就这么一步一步不出人意料的完成了这部电影。据说麦姐为自己的这个两个女性的创造感到自豪,老实说,我觉得不如宛若处子那种放荡有意思。麦姐是以歌喉舞姿以及大胆的打扮而出名的,年纪老了,却像睡过了萨特的波伏娃一样思考起女性的问题了。很有意思的走了两个极端。  电影应该说是一个很闷的电影,不过我也很闷的看完了,并不觉得浪费时间。按我的标准,这片子还是可以一看的。当然,这仅仅是作为一个麦粉的我的个人感觉而已。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三次世界大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