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里面ph值1和ph只值2ps里面px是什么意思思?

当前位置:
>>>读欧洲某年降水PH值等值线图,完成下列问题。(1)目前人们一般把P..
读欧洲某年降水PH值等值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目前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_________。把PH值小于4.5的地区称为_________区。(2)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燃烧煤、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酸性气体所致。(3)下述各国中,酸雨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两个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国家名称)。&&& &A、西班牙 B、意大利 C、冰岛 D、瑞典 E、爱尔兰 F、德国(4)我国是一个以___________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90%来自___________的燃烧,&&& 所以我国的酸雨主要是___________型酸雨。(5)酸雨环境问题对非生物界造成的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生物资源造成的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防治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人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排放。例如,我国政府已经采取&&& 措施发展洁净___________技术,清洁___________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题型:综合读图题难度:偏难来源:同步题
(2)石油;天然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氧化氮 (3)瑞典;德国 (4)煤;煤;硫酸 (5)腐蚀建筑物,损毁文物古迹等;使植物营养体受损,导致植物(林木)死亡 (6)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煤;煤燃烧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读欧洲某年降水PH值等值线图,完成下列问题。(1)目前人们一般把P..”主要考查你对&&主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表现,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主要环境问题的危害及解决办法&&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主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表现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主要环境问题的危害及解决办法
主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表现:1、资源短缺(1)产生: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表现: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及能源短缺。(3)典型事例: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2、生态破坏:(1)环境问题: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成因:自然植被遭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3)典型事例: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的小时;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等日益减少。
3、环境污染:
等值线地图:以一组相等数值的连线表示制图对象数量、特征的地图。简称等值线图。如年平均气温图、年降水量图。它是专题地图的重要图型,最先用于描述地形。常见的有表现地势起伏和地貌结构的等高线图与等深线图;表现气温、水温、地温变化的等温线图;表现大气降水量变化的等降水量线图;表现地磁、地震变化的等磁偏线图、等磁力线图、等震线图。另外,还有等压线、等风速线、等日照线、等云量线、等湿度线、等密度线、等透明度线、等盐分含量线、等时线等图。通常等值线所代表的数值为整数。 等值线(面)类型与影响分布的因素:
等值线(面)类型
影响分布的因素
地质作用(内力、外力)
地质作用(内力、外力)
纬度、海陆、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
等降水量线
纬度、海陆、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
等太阳辐射量线
纬度、太阳高度、海拔高度、云雾量等
热力作用(气温)、动力作用
海拔高度、热力作用(气温)、动力作用
蒸发量、降水量、洋流、径流等等值线(面)图判读的一般规律:(1)读数据(注意等值距)? ①读等值线(面)上的点规律一:一般,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同或者为零。? ②读等值线之间或闭合等值线内的点? 规律二:一般,等值线两侧的数值不同。? (2)比大小:根据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判读等值线(面)的大小。 (3)看疏密(比较值差)? 规律三: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越密,说明该地理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越大。 (4)析弯曲(判断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 规律四:等值线向数值大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小,向数值小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大。?&& 规律五:等值线的弯曲反映了地理要素的分布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等值线的弯曲程度反映了弯曲处数值与平直处数值的差别程度。? (5)判方向:主要是在等高(深)线上判断坡向,在等压线上判断风向。? 规律六:坡向由高处指向低处,垂直于等高线。近地面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等高线图的判读:一、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的判读:
注: ①陡崖高度计算方法:(x-1)d≤ΔH&(x+1)d (d为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即等高距,X为重叠的等高线条数) ②等高线与五种地形的关系: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运用:(1)等高线图的特点及判读①等高线图上高、低区域的判读方法a垂线法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两侧作等值线的垂线,方向是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为高值区。在等高线图上,辐合是山谷(集水线),辐散是山脊(分水线)。若为等压线,辐合是低压槽,辐散是高压脊。
b切线法切线法是指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该切线与其他等值线的交点)的数值大小。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低值区(山谷);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高值区(山脊)。
c口诀法等值线向高值方向凸出为低值区,等值线向低值方向凸出为高值区。可编口诀“凸高为低,凸低为高”“槽线对山谷、脊线对山脊”等等。(大山谷、小山脊)
②闭合等高线图的判读a剖面线法相邻的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其内部数值可以通过类似作“地形剖面图”的方法,看数值曲线变化趋势来判断其数值范围。
b口诀法相邻的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若其值与低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低值低;若其值与高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高值高.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若为等高线,大值对山地,小值对盆地;若为等温线,小值对山地,大值对盆地)。
(3)等高线图的实际运用:①与气候结合:A、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0.60°C/100mB、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C、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②与河流水文结合:A、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B、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坝址位置须岩石结构紧密,不易被侵蚀,如花岗岩。③与地区规划结合:A、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尽量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B、港口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C、农业区划: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等,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区划。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D、工厂厂址选择:除交通、资源、技术等因素外,往往也要考虑地形、地质情况。生产高、精、尖等电子产品的工厂一般选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E、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空气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等温线的判读:目标: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弯曲情况来判断气温的变化;根据气温分布的特点来分析影响的因素。一、判读规律:①等温线数值:(气温无论一月,还是七月,都是由低纬向两极递减。)数值自南向北递增——北半球;数值自北向南递增——南半球。②等温线疏密: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大。二、等温线的弯曲分布规律: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高等温线向低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低(“高高低低”规律)等温线平直——下垫面性质单一。(如南半球40°---60°处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海洋面积大,性质均一。)思考:哪些因素影响等温线的弯曲分布?(冬夏季节、海陆状况、地势高低、寒暖流)见下表:
等压线图的判读(同一海拔高度民主上气压水平分布情况):目标:①根据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气压场类型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鞍部)②判断风向③分析天气变化判读规律:①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高压脊——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低压槽——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②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等压线的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的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③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判定风向规律: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天气:是指大气短时间内的物质状态,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标。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把图上年平均降水量相等的各点连成光滑的曲线。说明年降水量的分布情况等降水量线基本与海岸线平行,且能显著的反映经度地带性规律。例如: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见初中地理第三册),根据图中的等降水量线分布情况,可看出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减少。海洋表面平均等盐度线图的判读:(1)世界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递减。(2)等盐度线的弯曲分布——暖流、寒流的影响。暖流经过——盐度增大——等盐度线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盐度减小——等盐度线向低纬凸出。 海洋表面平均等盐度线图的判读——(1)世界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递减。(2)等盐度线的弯曲分布--暖流、寒流的影响。暖流经过--盐度增大--等盐度线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盐度减小--等盐度线向低纬凸出。等潜水位线的判读:类似于等高线,潜水面相等的点连成线。潜水位高低和地形起伏相一致。潜水流动方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等潜水位线与河流、湖泊相交时,其数值等同于河面、湖面的海拔。潜水等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标高绘制成的;一般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绘制的方法与绘制地形等高线的方法类似。等潜水位线(潜水面的等高线):(1)判断地势的高低潜水位的高低起伏与地表地势的高低起伏基本一致,但潜水位要平缓得多。(2)判断潜水的流向垂直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3)判断河流的流向河流的流向与等潜水位线的递减方向一致。(4)判断潜水的流速等潜水位线越密集,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潜水流速越慢。(5)计算潜水的埋藏深度一地的潜水埋藏深度(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等于该地的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的交点的数值差。(6)判断潜水与河水的补给关系方法1:首先,作出河流两岸的潜水流向;然后,依据潜水的流向进行判断。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汇合,则潜水补给河水;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分开,则河水补给潜水&
方法2:依据等潜水位线的凹凸关系判断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高处凸向低处,则河水补给潜水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低处凸向高处,则潜水补给河水方法3:做垂直于河流的辅助线与等潜水线相交,比较同一水平线上地下水和河水水位的高低来确定补给关系若潜水位高则潜水补给河水,反之则河水补给潜水。
(7)合理布置取水井和排水沟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潜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潜水汇流处;当等潜水位线由密变疏时,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由密变疏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8)等潜水位线有关问题
(9)水井的位置:地下水汇集(潜水位线类似于山谷处)埋藏深度小处(10)排水沟的问题:一般这类题所说的排水沟是指能将坡面上的地下水迅速排出,以免引起滑坡或大堤跨塌,所以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有利于地下水流走。等值线地图的应用:1.判断水系特征、水文特征:(1)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分水岭(山脊处等高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称分水线);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2)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所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2.帮助人们在工农业生产活动中进行正确的区位选择:(1)确定水库库址与大坝坝址水库库区宜选择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这些地区库容大,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如上图中甲处)。水库坝址则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的最窄处或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的袋口处(如上图中乙处),确定坝高时应依据出口处等高线的高程(如上图中应选择200米高程),坝长可依据比例尺计算得出。(2)确定交通线路一般交通建设的线路选择要求坡度平缓、线路较短,尽量少占农田、少建桥梁,避开断崖、陡坡等,如下图所示:从A处修铁路到C处,经过B处坡度较缓,施工较易;而经过D处则坡度较陡,施工不易,增加建设费用,故应选择图中的虚线线路。(3)指导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副渔业布局方案。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4)影响工业区、居民区选址工业区宜建在地形平坦开阔的地区,最好是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居民区最好建在依山傍水、地势开阔的向阳地带,并且要交通便利,远离污染。
3.有关问题的计算: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可以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100?H相(℃)。(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若某地形区最下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低,最上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高,该图的等高距为d,则该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为:H高-H低≤H相 等高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运用: 规律总结:等高线的判读注意“五读” :(1)延伸方向——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是水流方向。 (2)疏密程度——密陡疏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 (3)极值——某区域海拔最大或最小情况,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大小。 (4)弯曲状况——等高线向地势低的方向凸,则为山脊;相反则为山谷。 (5)闭合等高线——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内,其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主要环境问题的危害及解决办法:
环境问题的实质: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出现的,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从总体上讲,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它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
发现相似题
与“读欧洲某年降水PH值等值线图,完成下列问题。(1)目前人们一般把P..”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1528488915156556176240196865177360请问ph值为1的水溶液(酸)加ph值为14的水溶液(碱)中和后ph值是否为7的水溶液?如果可以,那么2加13,3加12,4加11等等是不是都可以中和后ph值也是否为7?还有ph值1~14,是否对称呢?我认为如果对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请问ph值为1的水溶液(酸)加ph值为14的水溶液(碱)中和后ph值是否为7的水溶液?如果可以,那么2加13,3加12,4加11等等是不是都可以中和后ph值也是否为7?还有ph值1~14,是否对称呢?我认为如果对
请问ph值为1的水溶液(酸)加ph值为14的水溶液(碱)中和后ph值是否为7的水溶液?如果可以,那么2加13,3加12,4加11等等是不是都可以中和后ph值也是否为7?还有ph值1~14,是否对称呢?我认为如果对称的话,那我上面所说的应该是对的~
你算的什么呀,要是相对也是PH=0对应PH=14呀再说了,这么混合怎么可能会7呢你体积也没有,就算体积一样混合也不会等于7,还有物质酸碱性强弱的问题,而且实际情况的话,几乎不可能碰到,就算两种物质都是强酸碱,实际混合也不太可能达到真正平衡所以你这个命题讨论的结果(其实根本就不用讨论),是错的!错的一塌糊涂,实在是错的不能再错了电离、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电离、溶液的pH值-电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水解、酸碱中和滴定-《化学选修4》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2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盐类的水解-我是老师-重庆龙门博雅书院HST"3+1+1"家教招生[重庆清大学习吧]-重庆龙门头雁教育软件开发中心技术支持
当前位置: >>
电离、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电离、溶液的pH值-电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水解、酸碱中和滴定-《化学选修4》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2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盐类的水解
电离、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电离、溶液的pH值-电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水解、酸碱中和滴定-《化学选修4》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2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盐类的水解
&&作者:&&来源:&& &&文字大小:【】【】【】
简介:一. 教学内容:弱电解质的电离、溶液的pH值 二. 教学目标了解电离、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了解溶液pH的定义,能进行pH的简单计 ...
一.&教学内容:弱电解质的电离、溶液的pH值&二.&教学目标了解电离、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了解溶液pH的定义,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三.&教学重点、难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溶液pH的计算&[教学过程]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熔融状态或溶液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熔融状态和溶液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概念: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部分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比较:&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完全电离部分电离化合物类型离子化合物、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某些弱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电离过程不可逆、不存在平衡可逆、存在电离平衡溶液中的微粒阴、阳离子阴、阳离子,电解质分子实例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酸、弱碱、水等3、弱电解质的电离—-电离平衡:⑴电离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称为电离平衡。⑵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特点:⑶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①浓度:同一弱电解质,通常是溶液越稀,电离程度越大②温度:升高温度,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增大③外加试剂的影响:加入酸抑制弱酸的电离,加入碱抑制弱碱的电离,而加入能与酸或碱反应的离子或物质,可以促进弱酸或弱碱的电离。⑷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与电离常数:①电离程度是指已电离的弱电解质的分子数占原有弱电解质总分子数的百分比;电离程度②电离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弱电解质达电离平衡后,电解质溶液中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与剩余电解质浓度的幂次方之比是一常数,称为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K)对于一元弱酸&& HAH++A-,平衡时&对于一元弱碱&& MOHM++OH-,平衡时&③在同一温度下,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和电离常数都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K值越大,电离程度越大,相应酸&(或碱)的酸(或碱)性越强。K值只随温度变化。说明: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为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解质的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是指自身电离,而不是与水反应的产物的电离。3、电解质的相对强弱是指能否完全电离,完全电离的就是强电解质,否则就是弱电解质,与电解质的水溶性、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是指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浓度的大小,与电解质的相对强弱没有必然联系。4、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强电解质不存在电离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电离常数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其他条件无关。5、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书写用“=”连接,完全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左右两边用“”连接,多元弱酸的电离分步电离,其中以第一步电离为主。&二、水的电离、溶液的pH值研究电解质溶液时往往涉及到溶液的酸碱性,而溶液的酸碱性与水的电离有着密切的联系。1、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1)水是一个极弱的电解质。存在极弱的电离:H2OH++OH-&&&或&H2O+H2OH3O++OH-其特点是自身作用下发生的极微弱的电离,类似的还有:2NH3NH2-+NH4+(2)水的离子积在25℃时,纯水中的c(H+)=c(OH-)=10-7mol/L①Kw=c(H+)·c(OH-)=10-14②水的离子积适用于所有稀的水溶液,而不论其是酸性、碱性或中性溶液③水的离子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3)影响水的电离的因素①纯水中加入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由水电离出的H+和OH-等幅减小。②纯水中加入能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由水电离出的H+和OH-等幅增大。③任何电解质溶液中的H+和OH-总是共存的,c(H+)和c(OH-)此增彼减,但c(H+)·c(OH-)仍为常数。在25℃时,Kw=10-14。⑷其他因素:如向水中加入活泼金属,由于与水电离出的H+直接作用,因而促进了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2、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⑴pH的计算:pH=-lgc(H+)⑵酸碱性和pH的关系:中性溶液c(H+)=c(OH-)=10-7mol∕L,pH=7酸性溶液:c(H+)&c(OH-),c(H+)&1×10-7mol∕L,pH&7碱性溶液:c(H+)&c(OH-),c(H+)&1×10-7&mol∕L,pH&7⑶pH的测定方法:①pH试纸;②酸碱指示剂、pH计等。3、酸碱溶液的稀释规律:⑴强酸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 (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7)⑵弱酸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 (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7)⑶强碱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 (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⑷弱碱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 (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4、酸混合、碱混合、酸碱混合pH计算:规律为:酸算c(H+),碱先算c(OH-)后再转化为c(H+),再求pH,酸碱混合(一者过量)按过量的c(H+)或c(OH-)计算。⑴强酸与强酸的混合:(先求[H+]混:将两种酸中的H+离子数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c(H+)混=(c(H+)1V1+c(H+)2V2)/(V1+V2)⑵强碱与强碱的混合:(先求[OH-]混:将两种酸中的OH-离子数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c(OH-)混=(c(OH-)1V1+c(OH-)2V2)/(V1+V2)(注意:不能直接计算c(H+)混)⑶酸碱混合时溶液pH的计算:说明:1、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方法:溶液中c(H+)与c(OH-)的相对大小,而不是它们的多少;2、有关溶液的pH值的计算:酸算c(H+),碱先算c(OH-)后再转化为c(H+),再求pH,酸碱混合(一者过量)按过量的c(H+)或c(OH-)计算;3、pH不同的两强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比小的大0.3;pH不同的两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比大的小0.3;即规律为:“酸按酸,碱按碱,同强混合弱点三;异强混合看过量,无限稀释7为限”4、pH试纸只能粗略地测量溶液的pH值,pH计可以精确测量溶液的pH值,而酸碱指示剂可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示剂变色范围的pH石蕊<5红色5~8紫色>8蓝色甲基橙<3.1红色3.1~4.4橙色>4.4黄色酚酞<8无色8~10浅红>10红色&【典型例题】例1.&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H+)相同B. 100mL 0.1mol/L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C. 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pH都为5D.&两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对应的钠盐,c(H+)均明显减小解析:A项盐酸和醋酸浓度相同时,由于两者电离程度不同,故c(H+)(盐酸)>c(H+)(醋酸);B项两者均为一元酸,在同体积、同浓度的前提下,盐酸和醋酸中和氢氧化钠的能力相同;C项稀释后,盐酸的pH=5,而醋酸的电离平衡受到促进,电离程度增大,其pH<5;D项中c(H+)几乎不变。故本题答案为B答案:B例2.&已知0.1mol/L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要使溶液中c(H+)/c(CH3COOH)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加少量烧碱溶液&&&&&&&&&&&&&&&&&&&&&&&&&&&&&&&&&&&&&&&& B.&升高温度C.&加少量冰醋酸&&&&&&&&&&&&&&&&&&&&&&&&&&&&&&&&&&&&&&&&&&& D.&加水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条件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本题所采取的四种措施都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但A中由于OH-中和了H+,使溶液中的c(H+)减小,C项中加入CH3COOH,使平衡体系中c(CH3COOH)浓度增大,因此都使得c(H+)/c(CH3COOH)减小,不符合题意;而B项中升高温度平衡右移,使得体系中c(CH3COOH)浓度减小,c(H+)增大,D项中加水,使电离度增大,则有c(H+)/c(CH3COOH)=值增大。故本题答案为BD答案:BD&例3.&在甲烧杯中放入盐酸,乙烧杯中放入醋酸,两种溶液的体积和pH都相等,向两烧杯中同时加入质量不等的锌粒,反应结束后得到等量的氢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比乙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大B.&甲烧杯中的酸过量C.&两烧杯中参加反应的锌等量D.&反应开始后乙烧杯中的c(H+)始终比甲烧杯中的c(H+)小解析:由于盐酸和醋酸分别属于强酸和弱酸,强酸完全电离,而弱酸部分电离,因此,当pH值相等时,即c(H+)相等时,c(CH3COOH)>c(HCl),在体积相同时,n(CH3COOH)>n(HCl),若加入的锌粒质量相等且过量的话,放出的H2必然是醋酸的多,则要使产生的H2相等,则必须醋酸有剩余,这有两种情况:加入锌量相等时,盐酸完全反应或有剩余,醋酸有剩余;加入锌量不等时,则一定是盐酸中锌多,醋酸中锌少。反应开始后,由于醋酸中存在电离平衡,随着反应的进行,电离程度逐渐增大,因此,醋酸中H+减小的幅度小于盐酸,故醋酸中H+浓度在反应过程中应始终比盐酸中大。综上所述,本题的答案为AC答案:AC&例4.&室温时,将xmL pH=a的稀NaOH溶液与ymL pH=b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下列关于反应后溶液pH的判断,正确的是A.&若x=y,且a+b=14,则pH>7B.&若10x=y,且a+b=13,则pH=7C.&若ax=by,且a+b=13,则pH=7D.&若x=10y,且a+b=14,则pH>7解析:HCl与NaOH分别为强酸和强碱,其溶液的pH值反映了溶液中c(H+)和c(OH-)的大小。pH=b的HCl中c(H+)=10-bmol/L,pH=a的NaOH溶液中c(OH-)=10a-14mol/L。A项中,若a+b=14,a=14-b,c(OH-)=10a-14mol/L=10-bmol/L,与c(H+)相等,又由于x=y,故酸碱恰好等物质的量反应,溶液显中性,pH=7;B项,10x=y,酸的物质的量为:y×10-3×10-b,碱的物质的量为:x×10-3×10a-14,又由于a+b=13,故酸过量,PH<7;C项中ax=by,a+b=13,即:a=13-b则pH=a的稀NaOH溶液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为:n(OH-)=x×10-3×10a-14=by/a×10-3×10-(b+1)mol,pH=b的HCl所提供的H+的物质的量为:n(H+)=y×10-3×10-bmol,则n(OH-)/ n(H+)=by/a×10-3×10-(b+1)/(y×10-3×10-b)=(a>b)<1,故PH<7;D项中a+b=14,x=y,恰好中和,溶液显中性,现x=10y,说明碱过量,溶液显碱性,pH>7。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D答案:D&例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H=2与pH=1的硝酸中c(H+)之比为1:10B.&Na2CO3溶液中c(Na+)与c(CO32ˉ )之比为2:1C.&0.2mol/L与0.1mol/L醋酸中c(H+)之比为2:1D.&NO2溶于水时,被氧化的n(NO2)与被还原的n(NO2)之比为3:1解析:本题考查了电解质溶液的基础知识,包括:溶液pH值的计算,盐的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等。A中pH增大,c(H+)减小为原来的1/10,正确;B中Na2CO3=2Na++CO32-理论上两者比例应为2:1,但由于CO32-的水解消耗一部分,故两者的比例关系大于2:1;C中醋酸是弱电解质,浓度越大,电离度越小,则0.2mol/L与0.1mol/L醋酸中c(H+)之比小于2:1;D中3NO2+H2O=2HNO3+NO,被氧化与被还原的n(NO2)之比为2:1,故B、C、D都是错误的。答案:A&例6.&在一定体积pH=12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溶液,当溶液中的Ba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pH=11。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之和,则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比是A.&1∶9&&&&&&&&&&&&&&&&&&&&&&& B.&1∶1&&&&&&&&&&&&&&&&&&&&&&& C.&1∶2&&&&&&&&&&&&&&&&&&&&&&& D.&1∶4解析:Ba2+恰好完全沉淀时反应为:Ba(OH)2+NaHSO4=BaSO4↓+H2O+NaOH。所以n(Ba(OH)2)=n(NaHSO4),则有:0.5V(Ba(OH)2)×10-2/[V(Ba(OH)2)+V(NaHSO4)]=10-3,解得V(Ba(OH)2)/V(NaHSO4)=1:4答案:D&例7.&25℃时,若体积为Va、pH=a的某一元强酸与体积Vb、pH=b的某一元强碱混合,恰好中和,且已知Va<Vb和a=0.5b,请填写下列空白;⑴a值可否等于3(填“可”或“否”)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⑵a值可否等于5(填“可”或“否”)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⑶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否。若a=3,由a=0.5b,推得b=6,溶液显酸性,与题意不符,故a≠3(2)否。若a=5,则c(H+)a=10-5mol/L;由a=0.5b,推得b=10,则c(OH-)b=10-4mol/L。据题意酸碱恰好中和,有Va×c(H+)a=Vb×c(OH-)b,则Va/Vb=c(OH-)b/c(H+)a>1,推得Va>Vb,与题意Va<Vb不符,故a≠5(3)据题意pH=b=2a>7,故a>7/2;又因酸碱恰好中和,有Va×c(H+)a=Vb×c(OH-)b,Va/Vb=c(OH-)b /c(H+)a=10(a+b-14)<1,则(a+b-14)<0,又a=0.5b,所以3a<14,a<14/3,故答案为:7/2<a<14/3。答案:(1)否。若a=3,由a=0.5b,推得b=6,溶液显酸性,与题意不符,故a≠3&;(2)否。若a=5,则有Va>Vb,与题意Va<Vb不符,故a≠5;(3)7/2<a<14/3&【模拟试题】1、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B.&强电解质都是可溶性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难溶性化合物C.&强电解质的稀溶液中无溶质分子,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D.&弱电解质的水溶液的导电能力比强电解质溶液弱2、用水稀释0. 1 mol·L-1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A. c(OH-)/c(NH3·H2O)& &&&&&&&&&&&&&&&&&&&&&&&&&&& B. c(NH3·H2O)/(OH-)C. c(H+)和c(OH-)的乘积&&&&&&&&&&&&&&&&&&&&&&&&&&&&&&& D. OH-的物质的量3、当CH3COOHCH3COO-+H+已达平衡,若要使醋酸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和溶液的pH值都减小,应加入的试剂是:A. CH3COONa &&&&&&&&&&& B. NH3·H2O&& &&&&&&&&& C. HCl&&&&&&&&&&&&&&&&&&&&&&&&& D. H2O4、下列事实能证明甲酸是弱酸的是:A.&在相同温度下,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甲酸溶液比盐酸溶液的导电性弱B.&甲酸能与NaHCO3作用放出CO2气体C.&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甲酸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时恰好完全中和D.&室温下,1 mol/L的甲酸溶液的pH=25、在100mL0.1mol/L&的醋酸溶液中,欲使醋酸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H+&浓度减小,可采用的方法是:A.&加热&&B.&加入0.1mol/L&的醋酸溶液100mLC.&加入少量的0.5mol/L硫酸D.&加入少量的1mol/L NaOH溶液6、从下列现象可以判断某酸是强酸的是:A.&加热该酸至沸腾也不分解B.&该酸可以分解石灰石放出CO2C.&该酸可以把Al(OH)3沉淀溶解D.&该酸浓度为0.1mol·L-1时的pH为17、pH=2&的两弱酸HA、HB加水稀释后,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离平衡常数HA & HBB.&等体积的HA&和HB与等浓度的NaOH反应,HA消耗的NaOH多C.&等体积的HA和HB&与等质量的Zn反应,HA反应速率大D.&若有等浓度的NaA、NaB,则碱性NaA&NaB8、在硫化氢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下列试剂后,不能使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的是:A.&亚硫酸&&&&&&&&&&&&&&&&&&& B.&胆矾&&&&&&&&&&&&&&&&&&&&&& C.&氯水&&&&&&&&&&&&&&&&&&&&&& D.&盐酸9、在RNH2·H2ORNH3++OH-的平衡中,要使RNH2·H2O的电离程度及[OH-]都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A.&通入HCl &&&&&&& B.&加NaOH固体&C.&加水& &&&&&&&&&&&&&&&&&&& D.&升温10、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弱酸的钠盐()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CO2,发生如下反应:&&&&把HR和HR/在水中电离出H+的能力作比较,正确的判断是A. HR较强&&&&&&&&&&&&&&&&&& B. HR/较强&&&&&&&&&&&&&&&&&& C.&两者相同& &&&&&&&&&&&& D.&无法比较11、已知白色PbSO4难溶于水,也不溶于HNO3,却可溶于醋酸铵饱和溶液中,其反应式为:&PbSO4+CH3COONH4(CH3COO)2Pb+(NH4)2SO4在无色的(CH3COO)2Pb溶液中通入H2S气体,有黑色沉淀(PbS)生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H3COO)2Pb是难电离的物质&&&&B. CH3COONH4是弱电解质C. PbSO4溶于CH3COONH4溶液的离子反应为:PbSO4+2CH3COO-(CH3COO)2Pb+SO42-D.&通入H2S时离子反应为:Pb2++2CH3COO-+2H2SPbS↓+2CH3COOH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pH=3和pH=4的盐酸各10mL混合,所得溶液的pH=3.5B.&溶液中c(H+)越大,pH值也越大,溶液的酸性就越强C.&液氯虽然不导电,但溶解于水后导电情况良好,因此,液氯也是强电解质D.&当温度不变时,在纯水中加入强碱溶液不会影响水的离子积常数13、用pH试纸测定无色溶液的pH时,规范的操作是:A.&将pH试纸放入溶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跟标准比色卡比较B.&将溶液倒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C.&用干燥的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D.&在试管内放入少量溶液,煮沸,把pH试纸放在管口,观察颜色,跟标准比色卡比较14、重水(D2O)的离子积为1.6×10-15,可以用与pH一样的定义来规定pD=-lg[D+],以下关于pD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性溶液的pD=7.0B.&含0.01mol的NaOD的D2O溶液1L,其pD=12.0C.&溶解0.01molDCl的D2O溶液1L,其pD=2.0D.&在100mL0.25mol/L的DCl重水溶液中,加入50mL0.2mol/L的NaOD的重水溶液,其pD=1.01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Zn&和&pH=3的醋酸反应比和pH=4&的硫酸溶液反应更缓慢B. [H+]=10-3&mol/L&的强酸和&[OH-]=10-3&mol/L&的弱碱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C. pH值相等,体积也相等的硝酸和硫酸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也相等D.&中和10mL0.1mol/L的氨水与中和100mL0.01mol/L的氨水所需要同一酸液的量不同16、pH=1的两种一元酸HX和HY的溶液,分别取50mL,加入足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收集H2的体积分别为V(HX)和V(HY),若V(HX)&V(H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X一定是弱酸&B. HY一定是强酸C. HX的酸性强于HY的酸性D.&反应开始时二者生成H2的速率相同17、在下列情况下,&离子组间一定能在溶液中同时大量共存的是:A.&水电离出的&[H+]=10-14&mol/L&的溶液中:&Na+、HCO3-、Cl-、SO42-B. pH试纸呈现红色的溶液:&Fe2+、K+、NO3-、Na+C. CO32-可以大量共存的溶液:&Ag+、K+、NO3-、Al3+D. pH=2&的溶液中:&SO42-、K+、NO3-、Al3+18、将磷酸溶液逐滴加到60毫升的Ba(OH)2溶液中,其溶液的pH值与所加磷酸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溶液的总体积看作是各部分简单的加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磷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是0.05摩/升B. pH值为7时,生成沉淀1.2克C. pH值为P时,生成沉淀的质量是0.24克D. pH值为P时,溶液中的[OH-]为0.045摩/升19、有甲、乙两瓶溶液,已知甲瓶溶液的pH值是4,乙瓶溶液的pH值是6,现将甲瓶溶液取出少量用蒸馏水稀释至100倍体积(温度不变),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稀释后两溶液的pH值相等&&&&&&&B.&稀释后甲瓶溶液的pH值一定小于乙溶液C.&稀释后甲瓶溶液的pH值小于或等于乙溶液D.&稀释后甲瓶溶液的pH值大于乙溶液20、用实验确定某酸HA是弱电解质。两同学的方案:甲:①称取一定质量的HA配制0.1 mol·L-1的溶液100mL;②用pH试纸测出该溶液的pH,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乙:①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A溶液、盐酸,分别配制pH=1的两种酸溶液各100mL;②分别取这两种溶液各10 mL,加水稀释为100mL;③各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稀释液装入两个试管,同时加入纯度相同的锌粒,观察现象,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1)在两个方案的第①步中,都要用的定量仪器是&&&&&&&&&&&&&&&&&。(2)甲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溶液的pH&&&&&&1(选填“>”“<”“=”)乙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现象是&&&&&&&&&&&&&&&&&&(多选扣分)a.装HCl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b.装HA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c.两个试管中产生气体速率一样快。(3)请你评价:乙方案中难以实现之处和不妥之处&&&&&&&&&&&&&&&&&&&&&&&&&&&&&&&&&&&&&&&&&&&&&&&&&&&&&&&&&&&&&。(4)请你再提出一个合理而比较容易进行的方案(药品可任取),作扼要表述。&&&&&&&&&&&&&&&&&&&&&&&&&&&&&&&&&&&&&&&&&&&&&&&&&&&&&&&&&&&&&&&&&&&&&&。21、一定温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导电能力如图所示,则:(1)“O”点为何不导电?&&&&&&&&&&&&&&&&&&& &&&&&&。(2)a、b、c三点的pH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3)a、b、c三点中CH3COOH的电离程度最大的一点是&&&&&&点(4)若使C点溶液的c (CH3COO-)提高,在如下措施中可采取(填标号)&&&&&&&&&&&&&&&&&&&A.&加热&&&&&&&& B.&加浓醋酸&&&&&&&& C.&加入固体KOH&&&&&&&&D.&加水E.&加固体CH3COONa&&&&&&&&&&&&&&& F.&加Zn粒22、弱酸和它们的盐或弱碱和它们的盐组成的混合物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缓冲溶液具有抵抗外来少量酸或碱的干扰,使溶液的pH值基本保持不变(缓冲作用),人们血液中有缓冲作用的缓冲对是H2CO3(弱酸)和&HCO3-(弱酸盐),缓冲作用的原理可表示为:HCO3-+H+=H2CO3&&&&&&&& H2CO3+OH-=HCO3-&+H2O(1)&含有一定量HAc&和&NaAc&的水溶液也具有缓冲作用,&写出在此过程中加入酸或碱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加入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碱&&&&&&&&&&&&&&&&&&&&&&&&&(2)&请写出另外可以形成缓冲溶液的两组物质:&&&&&&&&&&&&&&&&&&,&&&&&&&&&&&&&&&&&&&&&&&&&&&。23、在25℃时,有pH=a的盐酸与pH=b的NaOH溶液,取VaL该盐酸同该NaOH溶液恰好反应,需VbLNaOH溶液,问:(1)若a+b=14时,则Va/Vb=&&&&&&&&&&&&&&&&&&&&&&&&&&&&(填数值);(2)若a+b=13时,则Va/Vb=&&&&&&&&&&&&&&&&&&&&&&&&&&&&(填数值);(3)若a+b&14时,则Va/Vb=&&&&&&&&&&&&&&(填表达式),且Va&&&&&&Vb(填&、&或=)。24、已知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混合溶液的pH = 14,&现取&100毫升该混合溶液,&缓缓通入CO2,&当通入的&CO2&气体体积为&0.56升时,&生成的沉淀已达最多(设CO2&被完全吸收,&气体的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测定,&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1)原混合溶液中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2)当通入的CO2&总体积为&2.24升时,&溶液中各离子(除H+&和&OH-)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多少?25、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存在着溶解平衡,例如:,在一定温度下,难溶化合物得饱和溶液的离子浓度的乘积为一常数,这个常数用Ksp表示。已知:Ksp(AgCl)=c(Ag+)c(Cl-)=1.8×10-10Ksp(Ag2CrO4)={c(Ag+)}2c(CrO42-)=1.9×10-12现有0.001摩/升AgNO3溶液滴定0.001摩/升KCl和0.001摩/升的K2CrO4的混合溶液,试通过计算回答:(1)Cl-和CrO42-中哪种先沉淀?(2)当CrO42-以Ag2CrO4形式沉淀时,溶液中的Cl-离子浓度是多少? CrO42-与Cl-能否达到有效的分离?(设当一种离子开始沉淀时,另一种离子浓度小于10-5摩/升时,则认为可以达到有效分离)【试题答案】1、C&& 2、B&&&&&& 3、C&&&&&& 4、AD&&& 5、D&&&&& 6、A&&&&&& 7、A&&&&&& 8、A&&&&&& 9、D&&&&& 10、A11、AC&&&&& 12、D&&&& 13、C&&&& 14、CD& 15、C&&&& 16、AD& 17、D&&&& 18、C&&&& 19、C20、(1)100mL溶量瓶&(2)>&& b (3)配制pH=1的HA溶液难以实现,不妥之处在于加入的锌粒难以做到表面积相同(4)配制NaA溶液,测其pH>7即证明HA是弱电解质21、⑴在“O”点处醋酸未电离,无离子存在&。⑵c&a&b&。&⑶c&&&⑷C、E、F22、(1)H++Ac-=HAc&&& HAc+OH-=Ac-+H2O(2)H2CO3&NaHCO3&&&,H3PO4&NaH2PO423、(1)1&& (2)&&&& (3)10x+y-14,&24、(1)0.025mol/L& (2)c(Ba2+)=0.025mol/L&c(Na+)=0.05 mol/L& c(HCO)=1mol/L25、(1)AgCl饱和所需Ag+浓度[Ag+]1==1.8×10-7摩/升Ag2CrO4饱和所需Ag+浓度[Ag+]2==4.36×10-5摩/升[Ag+]1&[Ag+]2,Cl-先沉淀。(2)Ag2CrO4开始沉淀时c(Cl-)==4.13×10-6&10-5,所以能有效地分离。电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一.&教学内容:电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二.&教学要求:& 1.&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2.&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3.&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4.&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的关系。&三.&教学重点:& 1.&电离平衡的建立以及电离平衡的移动。& 2.&水的离子积,、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3.&有关的简单的计算。&四.&知识分析:& 1.&理解“强、弱电解质”概念时应注意:①&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性无关。如为难溶物,但是强电解质;为易溶物,但是弱电解质。②&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液的导电性没有必然联系。&&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大小有关。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大,导电性就强,反之,导电性则弱。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大小不仅与电解质的强弱有关,还与电解质溶液的浓度有关。很稀的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可能比较浓的弱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差。例如:的盐酸中,离子总浓度为;的中,,离子总浓度为,大于前者,因而该溶液的导电性较盐酸强。因此,只有溶液在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综上所述,电解质的强弱还应从概念入手——是否完全电离来判断。但需同学们记忆:强电解质&弱电解质2.&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①&温度:&&&&由于水的电离是吸热的,所以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②&加入酸、碱:&&向纯水中加入酸碱,由于酸、碱电离而产生和,增大了水中的或,故而均可以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③&加入能水解的盐:&&向纯水中加入能水解的盐(弱酸的正盐、弱碱的正盐等),不管盐水解后水溶液显什么性,均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④&加入强酸的酸式盐:向纯水中加入强酸的酸式盐,如加入,由于电离产生,增大,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因而抑制了水的电离。⑤&加入活泼金属:&&向纯水中加入活泼金属,如:金属钠,由于活泼金属能与水电离产生的直接作用,产生,故促进水的电离。& 3.&溶液的酸碱性与关系:任何温度下&&&&&&&&&&&&&&常温下&&&&&酸性&&&&&&&&&&&=&&&中性&&&=&&&&=&&&&&&碱性&&&&&&&&&&&【典型例题】[例1]&下列物质的分类组合中正确的是(&&&&)&ABCD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金刚石导电物质石墨稀铜熔融解析:本题是结合实例,判定所给物质的相关属类,在解答过程中,即要弄清各概念的研究对象,又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研究对象均为化合物,从而排除B,又根据强电解质为大多数盐类、强酸、强碱;弱电解质为弱酸、弱碱、水等,而排除D。答案:AC点评:有关概念判定的考题,关键在于正确把概念的内涵(本质含义)和外延(范围),同时要弄清易混淆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例2]&下列不能证明乙酸是弱酸的事实是(&&&&)&&& A.&乙酸溶液的约为&&& B.&的溶液的约为& &&C.&乙酸溶液的导电能力比盐酸弱&&& D.&在溶液加入浓硫酸可制得乙酸解析:&&& A.&的乙酸溶液的&&,说明乙酸不能全部电离,证明是弱酸&&& B.&的溶液&&,是因为水解使溶液显碱性。由此可证明是弱酸&&& C.&乙酸的导电能力比盐酸弱,没有指出是同浓度,所以没有可比性&&& D.&在溶液加入浓硫酸加热可得到乙酸,只能证明乙酸是挥发性酸,不能证明是弱酸&&&&答案:CD&&&&点评:你能提出几种方法证明乙酸是弱电解质吗?& 1.&测溶液。& 2.&测溶液的。& 3.&与同强酸比较导电性强弱。& 4.&将稀释倍,测其变化不到个单位。& 5.&在溶液中加入少量晶体,测其变大。& 6.&取同浓度、分别放入粒,观察开始时的反应速率。你还能想出更多的方法吗?你能从中选出最好的方法吗?&[例3]&已知一种的酸和一种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其原因可能是(&&&&)A.&浓的强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B.&生成了一种强碱弱酸盐C.&浓的弱碱和稀的强酸溶液反应D.&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弱酸和一元强碱溶液反应解析:A:浓的强酸浓度不可能是,强酸强碱电离所得和相等时也不一定是酸浓碱稀,且它们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一定呈中性,故A不可能。B:若生成一种强碱弱酸盐,由于弱酸发生部分电离,时,其应大于,而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弱酸过量,溶液应显酸性。故B不可能。C:浓的弱碱,其浓度则大于,与的强酸溶液反应后溶液呈碱性,故C正确。D:等浓度的一元弱酸和一元强碱反应后,溶液呈碱性,但两溶液的、不可能相等。故D不正确。答案:C点评:该题考查的是电离平衡问题,当碱的等于酸的时,若将该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取决于酸碱的相对强弱:谁弱谁过量,溶液显碱性。强酸&+&强碱:=&强酸&+&弱碱:&&弱酸&+&强碱:&&这是因为:弱酸(碱)只发生部分电离,所得的()恰好将强碱(酸)的()全部中和,溶液中还剩余大量弱酸(碱),所以所得溶液呈酸(碱)性。[例4]&等体积混合盐酸和溶液后,溶液的等于(&&&&)解析:&&&&∴&,&&&答案:D点评:此类强碱与强酸混合后计算,难度不大,关键是注意两点:&【模拟试题】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能说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A.&熔化时不导电B.&溶液中有已电离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共存C.&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弱D.&不是离子化合物,是极性共价化合物& 2.&下列溶液中,[]最小的是(&&&&)A.&向的氨水中加入同体积的水B.&向的溶液中加入同体积的水C.&向的氨水中加入同体积的盐酸D.&向的溶液中加入同体积的盐酸& 3.&下列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A.&溶液中[] & []&&&&&&&&&&& B.&溶液中含有离子C.&滴加甲基橙后溶液显红色&&&&&&&&& D.&滴加甲基橙后溶液显黄色& 4. [2000年西安模拟试题]&欲使的溶液的调整到,下列试剂或方法不可行的是(&&&&)A.&加入的溶液&& B.&加入的盐酸C.&加水稀释倍&&&&&&&&&&&&&&&&&& D.&加入饱和溶液& 5.&在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A.&甲酸溶液的约为B.&甲酸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C.&甲酸溶液恰好与溶液完全反应D.&在相同条件下,甲酸的导电性比强酸溶液的弱& 6.&把溶液加入到盐酸中,所得溶液的为。如果混合前溶液和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它们的浓度是(&&&&)&&& A.&&&&&&B.&&&&&&C.&&&&&D.&& 7.&某强酸溶液=,强碱溶液=,已知,酸碱溶液混合后=,则酸溶液体积和碱溶液体积的正确关系为(&&&&)&&& A.&=&&& B.&=&& C.&=&&&&& D.&=& 8.&在一定温度下,取均为的溶液和氨水溶液各,分别用蒸馏水把两种溶液都冲稀至,关于稀释后的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的大于氨水溶液的B.&溶液的小于氨水溶液的C.&两种溶液的相等D.&无法判断两种溶液的相对大小& 9.&等物质的量的溶液分别用值为和的溶液中和,设消耗溶液的体积依次为、,则两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10.&对于重水,在,定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纯重水B.&时,的重水溶液C.&时,的重水溶液,D.&时,的中& 11.&某一元强酸稀溶液和某一元弱碱稀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其等于,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碱溶液&&&&&B.&酸溶液中[]大于碱溶液[]C.&酸溶液中[]小于碱溶液[]&&&&&&D.&两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12.&用溶液中和某浓度的溶液时,其和所加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反应后溶液的总体积分别是(&&&&)A.&,&&&&&&&&&&&&&&&&&&& B.&,C.&,&&&&&&&&&&&&&&&&& D.&,& 13.&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一定小于的是(&&&&)A.&的硝酸跟的氢氧化钾溶液B.&的盐酸跟的氨水C.&的硫酸跟的氢氧化钠溶液D.&的醋酸跟的氢氧化钡溶液& 14.&中和相同体积、相同的、和三种溶液,所用相同浓度的盐酸的体积分别为、和,则三者关系为(&&&&)&&& A.&&&&&&& B.&=&&& C.&&=&&&& D.&=&& 15.&用溶液滴定盐酸,如达到滴定的终点时,不慎多加了一滴溶液(滴溶液的体积约为),继续加水至,所得溶液的是(&&&&)A.&&&&&&&&&&&&B.&&&&&&&&&&&&C.&&&&&&&&&&&&&&D.&& 16.&将的盐酸平均分成份,份加适量水,另份加入与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适量溶液后,都升高了,则加入水与溶液的体积比为(&&&&)A.&&&&&&&&&&&&B.&&&&&&&&&&&&&C.&&&&&&&&&&&&&&D.&&二.&填空题:& 17.&某温度下,纯水的[],则此时[]为&&&&&。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硫酸使[],则[]为&&&&&。& 18. [2000年上海测试题]&用的醋酸跟的溶液反应,当醋酸用去时,混合溶液的恰好等于,则此时&&&&(填“&”、“&”、“=”),原因是&&&&。混合液中[]与[]大小关系为&&&&&,判断的依据是&&&&&。& 19. [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时,若体积为、的某一元强酸与体积为、的某一元强碱混合,恰好中和,且已知&和。请填定下列空白:(1)值可否等于(填“可”或“否”)&&&&,其理由是&&&&。&&(2)值可否等于(填“可”或“否”)&&&&,其理由是&&&&。&&(3)的取值范围是&&&&。【试题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答案BCACDADCBB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DBCABBDCCC&二.&填空题:& 17.&;& 18. &;因为酸为弱酸,碱为强碱,当二者等物质的量混合时,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水解成碱性,要使溶液,酸必须稍过量。&&& =;混合后溶液中含有,、、四种离子,由电荷守恒有:,因溶液呈中性,,故。& 19.&(1)否;若,则。∵&溶液呈酸性,与题意不符,故。(2)否;若,则,∴&不符合题意,故。(3)∴&又∵&&&即,又∵&,。所以。盐类水解、酸碱中和滴定一.&教学内容:盐类水解、酸碱中和滴定&二.&重点、难点:& 1.&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2.&掌握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3.&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及简单计算。&三.&知识点分析:(一)盐类的水解实验:把少量的醋酸钠、氯化铵、氯化钠的晶体分别投入三个盛有蒸馏水的试管,溶解,然后用pH试纸加以检验。现象:CH3COONa&& &&&&& pH&7&&&NH4Cl&&&&&&&& && pH&7&&&NaCl&&&&&&&& &&&& pH=7&&&思考:醋酸钠、氯化铵都是盐,是强电解质,他们溶于水完全电离成离子,电离出的离子中既没有氢离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OH-与H+毫无疑问都来自于水的电离;也就是说,由水电离出来的H+和OH-的物质的量浓度总是相等的,为什么会出现不相等的情况呢?分析:醋酸钠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发生了作用。CH3COO-能与水溶液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难电离的醋酸分子,从而使水的电离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这时,下降,升高、下降,&使得,溶液呈碱性。化学方程式为:CH3COONa + H2OCH3COOH +NaOH同样,NH4Cl溶液中:化学方程式为:NH4Cl + H2ONH3·H2O + HCl1.&盐类的水解:在溶液中由盐电离出的弱酸的阴离子或弱碱的阳离子跟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弱酸或弱碱,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使其平衡向右移动,引起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浓度的变化。醋酸钠与水反应的实质是:醋酸钠电离出的醋酸根离子和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醋酸的过程。氯化铵与水反应的实质是:氯化铵电离出的铵离子和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一水合氨的过程。水解的结果:生成了酸和碱,因此盐的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酸+碱盐+水2.&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①&盐类水解是可逆反应,要写“”符号②&一般水解程度很小,水解产物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和气体,不用“↑”“↓”符号。生成物(如H2CO3、NH3·H2O等)也不写分解产物。③&多元弱酸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例:K2CO3的水解第一步:第二步:练习:请同学们自己练习一下Na2S、K3PO4溶液水解离子方程式的写法。对于多元弱碱的水解也是分步进行的,但水解方程式一般不分步写,如Al2(SO4)3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为:Al3+&+ 3H2O&&Al(OH)3&+ 3H+我们总结了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盐和强酸强碱盐的水解情况,那么弱酸弱碱盐是否水解呢?其水解程度又如何,请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己查阅有关资料。练习:判断下列盐溶液的酸碱性,若能水解的写出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H4NO3&&&&&&&&Na2S&&& FeCl3&&&&&& NaClO3.&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盐的类型实例能否水解引起水解的离子对水解平衡的影响溶液酸碱性强碱弱酸盐CH3COONa能弱酸阴离子促进水的电离碱性强酸弱碱盐NH4Cl能弱碱阳离子促进水的电离酸性强酸强碱NaCl不能无无中性4.&影响水解的因素:内因:盐的离子与水中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的能力的大小,组成盐的酸或碱越弱,盐的水解程度越大。“无弱不水解,有弱即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外因:①&温度:由于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而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会使盐的水解程度增大。②&浓度:溶液浓度越小,实际上是增加了水的量,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盐的水解程度增大。(最好用勒沙特例原理中浓度同时减小的原理来解释)。&(二)与盐类水解利用1.&比较盐溶液的pH大小2.&酸式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3.&判断溶液中离子种类、浓度大小4.&判断离子是否共存5.&配制易水解的盐的溶液6.&金属与盐溶液反应7.&加热盐溶液8.&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焊接时可用氯化锌、氯化铵溶液除锈、某些肥料不宜混合使用(如:草木灰、碳酸铵、重钙等)、明矾的净水作用。&(三)中和滴定的基础知识:①&原理:用一种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跟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之比,计算出碱(或酸)的浓度。②&仪器:酸、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小烧杯等。③&指示剂的选择:要求:变色明显,变色范围接近恰好中和的PH.&不选用石蕊试液,可选用甲基橙(3.1—4.4)酚酞(8—10).&强酸强碱相互滴定,生成的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可选择酚酞或甲基橙作指示剂。酚酞:酸滴定碱—由红刚好褪色。&&&&&&碱滴定酸—由无色变为浅红色。甲基橙:酸滴定碱—由黄色变为橙色。&&&&&&&&碱滴定酸—由红色变为橙色。注:中学阶段不研究有弱酸或弱碱滴定的指示剂的选择。④&步骤:.&准备:洗涤→查漏→润洗→注(标准)液→调液→读数。.&滴定:移(待测)液→加指示剂→滴定→读数→重复一次→计算(取平均值)。⑤&注意:.&为取得准确结果,在操作中应注意:(1)滴定前,必须用滴定液多次润洗滴定管,以确保溶液的浓度不被剩余在滴定管中的水稀释变小。(2)加入指示剂的量控制在2—3滴,以避免指示剂消耗酸或碱。(3)临近终点时,滴液要慢,至指示剂变色“不立即”褪色或变为原色即为终点,避免过量。.&重视测定结果的复核。如在中和滴定时,要求把同一样品滴定两次,取两次测定数值的平均值求算结果。&【典型例题】[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酸式盐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B.&只要酸和碱的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分别相等,它们反应后的溶液就呈中性。C.&纯水呈中性是因为水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D.&碳酸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碳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2倍。答案:C解析:选项A不正确。像NaHCO3、NaHS、Na2HPO4等水解水溶液呈碱性;像NaHSO4、NaH2PO4等因电离水溶液呈酸性。选项B是错误的。只有等元的强酸和强碱溶液,在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相等的情况下,反应后溶液呈中性。若是其他情况溶液不一定呈中性。选项C正确。H2OH++OH-,只要溶液中就呈中性,水也是如此。  选项D错误。H2CO3是二元弱酸,其电离情况如下: &[例2]&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离子浓度大小正确的次序是(&&&&)A.&B.&C.&D.&解析:混合后发生的反应为:,溶液剩余成分为、、等。由于与未发生反应,其物质的量不变,;由于的电离程度很小但溶液中由于弱碱的存在,仍呈碱性,即答案:B点评:溶液中粒子浓度的排序类考题是高考热点,其方法思路是:& 1.&首先确定电解质溶液的成分:&&&&单一液?混合液?混合后有无反应?所得溶液中成分?& 2.&依据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水解程度,溶液酸碱性等知识排序。.&可溶性盐、强酸、强碱的电离是完全的,离子浓度往往很大很大。.&弱酸弱碱及盐电离出的弱根水解是极其微弱的。由它们产生的粒子浓度往往很小很小(可能与中的粒子差几个数量级).&弱酸的酸式酸根有两种倾向:电离和水解。& 3.&溶液中粒子的等量关系:—2个等恒。.&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不论存在多少种离子,但溶液总是呈电中性。即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如溶液:.&物料守恒:如溶液中:溶质守恒:水守恒:&[例3]&用标准盐酸溶液测定某溶液的浓度,用酚酞作指示剂,下列操作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A.&酸式滴定管在装液前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2—3次B.&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C.&滴定过程中,锥形瓶内溶液立即褪成无色且颜色不再变红。D.&达到滴定终点时,俯视溶液凹面最低点读数。E.&盛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溶液润洗。解析:根据中和反应原理,可得:由上式可知:,,的任一数值不准确都能产生误差,但因是已知的标准溶液,是人为规定取好的体积,都是不变量,显然,随的变化而变化,中和滴定中,由于操作不当产生的误差都要归结为的偏大或偏小,消耗标准溶液多,则待测液浓度偏高,消耗标准溶液少,则结果偏低。有些操作并不影响测定结果,如滴定前用蒸馏水将盛入锥形瓶里的一定容积的待测液稀释,虽然待测液的浓度小了,但其溶质的物质的量没变,因而中和时所消耗的酸的体积不变,则值没有变化。A.&会使酸的浓度下降,造成增大,偏高B.&气泡的体积被上面留下的酸液所填充,这部分酸液并未用于中和碱,造成偏大,偏高C.&正确操作,无影响D.&,使得偏小,偏低E.&会使增大,造成偏大,偏高。答案:D&【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1996年上海高考试题)&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含微粒种类最多的是(&&&)&&& A.&&&&&B.&&&&&C.&&&&&&D.&2.&(1995年全国高考试题)&与溶液混合,在所得溶液中(&&&&)& A.&&&&&&B.&C.&D.&3.&(1996年全国高考试题)&将PH=3的盐酸溶液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B.&C.&D.&4.&(2000年广州测试题)25℃时,在浓度为的、、的溶液中,测得其分别为、、(单位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B.&&&&&C.&&&&&D.&5.&(1994年上海高考试题)&为了配制的浓度与的浓度比为的溶液,可在溶液中加入(&&&&)&&①&适量的&&&&②&适量的&&&&③&适量的氨水&&&&④&适量的& A.&①②   B.&③   C.&③④   D.&④6.&(1999年上海高考试题)&把溶液和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则混合液中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B.&&&&&C.&&&&&&&D.&7.&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弱酸与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错误的是(&&&&)& A.&B.&C.&若混合液呈酸性,则D.&若混合液呈碱性,则8.&用滴定溶液,中和后加水至。若滴定时终点判断有误差:①&多加1滴;②&少加一滴(设1滴为)。则①②中之比值是(&&&&)(高考科研题)& A.&&&&&B.&&&&&&C.&&&&&&D.&9.&等物质的量苛性钠的溶液分别用PH为2和3的醋酸溶液中和,设消耗醋酸溶液的体积依次为、,则两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B.&&&&&C.&&&&&D.&10.&把一种碱加入到一种强酸HA溶液中,反应后溶液呈中性。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重庆市诊断题)& A.&加入的碱过量&&&&&&&&&&&&&& B.&生成的盐不水解C.&酸与碱等物质的量混合&&&&&& D.&反应后溶液中& 11.&下面是关于中和滴定的实验叙述:取未知浓度的溶液。.&放入锥形瓶中,此瓶需事先用蒸馏水洗净。.&并将该瓶用待测液润洗过。.&加入几滴酚酞做指示剂。&&&&&.&取一支酸式滴定管,经蒸馏水洗净。.&直接往其中注入标准NaOH溶液,进行滴定。.&一旦发现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即停止滴定,记下数据。在横线标明的操作中,有错误的是(&&&&)(北京市宣武区测试题)A.&、、&&& B.&、、、&&& C.&、、&&& D.&、、、& 12.&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某溶液的浓度时,若配制溶液时所用中分别含有:①&、②&、③&、④&杂质,所测结果偏低的是(&&&&)(浙江省联考题)A.&仅①&&& B.&仅②&&&&&& C.&仅②③&&& D.&②③④&二.&填空题:1.&(4分)甲学生向自制的少量氢氧化镁沉淀中加入浓的溶液,结果沉淀完全溶解;乙学生向自制的少量氢氧化镁沉淀中加入浓溶液,结果沉淀也完全溶解。试用有关理论解释这些事实:&&&&&&&&&&。2.&某烧碱样品中含有少量不与酸作用的可溶性杂质,为了测定其纯度,进行以下滴定操作:& A.&在的容量瓶中定容成烧碱溶液;B.&用移液管移取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并滴加几滴甲基橙指示剂;C.&在天平上准确称取烧碱样品,在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的标准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调整液面,记下开始刻度数为;E.&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到终点,记录终点耗酸体积。回答下列问题:(1)正确的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字母填写)&&&&&&&&&&&&,→&&&&&&&,→&&&&&&&,→& D&&&,→&&&&&&&。(2)滴定管读数应注意&&&&&&。(3)操作E中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4)操作D中液面应调整到&&&&&&&,尖嘴部分应&&& &&&&。(5)滴定终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PH约为&&&&&&&&,终点时指示剂颜色变化是&&&&&&&。(6)若酸式滴定管没有用标准润洗,会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其他操作均正确)。(7)该烧碱样品的纯度计算式为&&&&&。(济南市测试题)3.&(6分)已知25℃时醋酸溶液的PH约为3,向其中加入少量醋酸钠晶体,待晶体溶解后发现溶液的PH增大。对上述现象有两种不同的解释:甲同学认为醋酸钠水解呈碱性,增大了,因而溶液的PH增大;乙同学认为醋酸钠溶于水电离出大量醋酸根离子,抑制了醋酸的电离,使减小,因此溶液的PH增大。你认为上述两种解释中&&&&&&&(填“甲”或“乙”)正确。&&(1)为了验证上述哪种解释正确,继续做如下实验:向的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中的&&&&&(填写编号),然后测定溶液的PH。& A.&固体&&&& B.&固体C.&气体&&&&&&&&&&& D.&固体(2)若&&&&&&&(填“甲”或“乙”)的解释正确,溶液的PH应&&&&&&&&(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已知25℃时,的,的)4.&在溶液中存在的平衡有(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设计一实验说明的电离程度比水解程度大:&&&&&&&&&&&&&&&&&&&&&&。5.&(2000年天津测试题)&(代号为AC)和(代号为BAC),都可以做水的澄清剂,其净水的原理是&&&&&&&&。它们对水的PH改变的影响是否一样大?原因是&&&&&&&。6.&(2000年西安模拟试题)&当溶液中时,就有析出;当时,则固体继续溶解。现将粉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当达到溶解平衡时,测得溶液中,其原因是&&&&&&&&。&&【试题答案】一.&选择题:& 1. D&&& 2. A&&& 3. B&&&& 4. D&&&& 5. B&&&& 6. AD&&&7. D&&& 8. B&&& 9. D&&&& 10. D&&& 11. C&&& 12. D&二.&填空题:& 1.&饱和溶液存在溶解平衡:?,加入铵盐后,?,溶液中减小,溶解平衡向右移动,沉淀完全溶解。2.(1)C→A→B→D→E(2)滴定管应直立;装液和放液后需等一会,待液面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点平齐;读数应准确到,估计到。(3)便于准确判断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变化情况。(4)零刻度或零稍下的某一刻度;充满溶液,无气泡。(5)~;由黄色变为橙色。(6)偏高(因标准酸浓度变小,用量变大)(7)3.&乙&&&&(1)B&&&&(2)乙;&&增大4.&?&&&&&&??;测,说明电离>水解5.?,是胶体,可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可以看作是级水解后的产物,多元弱碱阳离子是分步水解,且水解逐级变小。BAC比AC水解程度小,产生要小。6.&,溶解电离出的部分水解使得《化学选修4》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2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一.&教学内容:高考第一轮复习《化学选修4》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2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1、电离平衡常数及其计算,影响电离平衡常数的因素。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3、盐类水解。&二.&教学目的:1、了解电离平衡常数及其计算,知道影响平衡常数的因数及电离度的概念2、掌握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3、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及规律,能正确地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4、掌握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能熟练判断与盐类水解有关的离子浓度大小5、掌握盐类水解的应用,并能用盐类水解理论进行解释。&三.&重点和难点:1、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 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3、盐类水解的原理及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四.&考点分析:本节内容在高考中的主要考查点是: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 2、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及简单计算。& 3、盐类水解的原理及其应用。& 4、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以及盐类水解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五.&知识要点:1、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___________状态,叫做电离平衡。其特征是(1)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2、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大小主要是由___________决定的,同时还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影响电离平衡常数大小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高,电离常数___________。一般弱酸的电离常数用___________表示,弱碱用___________表示。3、多元弱酸溶液的酸性主要是由___________决定的,而多元弱酸盐的水解程度主要是由___________决定的。4、盐类的水解反应是指___________跟水电离出来的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结合生成___________的反应。它可看作是___________的逆反应,为___________热反应,但盐类水解程度是___________(填“弱”或“强”)。5、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盐类水解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6、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规律(1)大小比较方法①考虑水解因素:如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②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___________对其影响因素。如:相同浓度的①&&&&&&&②&&&&&&&&&&&&③中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③混合液中各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综合分析___________因素、___________因素。如:相同浓度的和氨水混合液中,离子浓度顺序:___________。电离因素大于水解因素。(2)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之间存在着三种定量关系:___________守恒关系___________平恒关系___________平衡关系。微粒数守恒关系(即___________)如:纯碱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中:未变化=___________。电荷数平衡关系(即=___________)如小苏打溶液中:___________;溶液中,___________。注:带有2mol负电荷,所以电荷浓度应等于。同理电荷浓度应等于。水的电离离子平衡关系(即质子守恒)如:纯碱溶液即___________。&[注意]& 1、(1)电离平衡状态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过程,在一定条件(如浓度、温度)下,当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2)电离平衡常数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成的各种离子的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的浓度之比是一个常数,称为电离平衡常数。弱酸在水中的电离常数通常用表示,如:弱碱在水中的电离常数通常用表示,如:(3)电离常数的意义电离常数表征了弱电解质的电离能力,根据相同温度下电离常数的大小可以判断弱电解质电离能力的相对强弱。弱酸的电离常数越大,达到电离平衡时电离出的越多,酸性越强;反之,酸性越弱。(4)电离常数的影响因素电离常数服从化学平衡常数的一般规律,它只受温度影响,与溶液的浓度无关。温度一定时,弱电解质具有确定的电离常数值。由于电离过程的热效应较小,温度改变对电离常数影响不大,其数量级一般不变,所以室温范围内可忽略温度对电离常数的影响。说明:①电离平衡常数越大表示达电离平衡时,弱酸、弱碱电离出的就越多,酸性或碱性越强,反之则酸性或碱性越弱。②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每一步电离都有各自的电离常数,分别用……表示。③由于电离是一个吸热过程,故电离常数与温度有关且成正比关系。2、(1)概念: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2)实质:水解反应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促进了水的电离,使溶液显示不同程度的酸性、碱性或中性。&&(3)盐类水解的规律&&①谁弱谁水解,都弱都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强显谁性,都强显中性。②越弱越水解,水解程度越大,溶液酸性(或碱性)越强。③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正酸根离子比酸式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大。(4)盐类水解的特点①可逆&&&一般盐类水解是可逆的。②微弱&&&一般盐类水解是很微弱的,进行程度小,产物无沉淀,无气体产生。③吸热&&&盐水解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由于中和反应放热,盐类水解均吸热。(5)水解平衡及影响因素和化学平衡一样,盐类水解也存在水解平衡,影响水解平衡主要因素有:①温度&&&升高温度有利于水解。②浓度&&&盐溶液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③酸碱度&&&水解显酸性的盐加酸抑制水解,加碱促进水解;水解显碱性的盐加碱抑制水解,加酸促进水解。④与水解有关的其他物质,符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6)盐类水解的类型①强酸与弱碱生成的盐水解,溶液呈酸性,pH小于7,如等。②强碱和弱酸生成的盐水解,溶液呈碱性,pH大于7,等。③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如等。④弱酸弱碱盐水解程度较大。(i)酸强于碱显酸性,如等;(ii)碱强于酸显碱性,如等;(iii)酸碱相当显中性,如等。⑤弱酸酸式盐水解,取决于酸根离子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a.&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如等。b.&若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溶液呈碱性,如等。⑥完全双水解的特例:等发生完全双水解。等发生完全双水解。等发生完全双水解。(7)水解方程式书写:①一般模式a.&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盐+水酸+碱b.&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盐的离子+水弱酸(或弱碱)+(或)②解析法如:的水解反应:又如:的水解反应:说明:①盐类水解的程度一般不大,应该用“”表示。盐水解一般不会产生沉淀和气体,所以不用符号“↓”和“↑”表示。②多元弱酸阴离子水解,分步表示,如。③多元弱碱阳离子水解,简化为一步表示,如④对于水解的相互促进,一般能进行到底,不用可逆号,沉淀、气体要标出。如溶液与溶液混合,可表示为:(8)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①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时要考虑盐的水解。②比较盐溶液中离子种类及其浓度大小时要考虑盐的水解。③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时,有时要考虑盐的水解,如等不能大量共存。④盐在参加反应时,有时要考虑盐的水解,如Mg加到溶液中,与溶液混合等。⑤加热浓缩某些盐溶液时,要考虑水解,如浓缩、溶液。⑥保存某些盐溶液时,有时要考虑盐是否水解。如保存溶液不能用玻璃塞,保存溶液不用玻璃瓶。⑦配制某些盐溶液时,要考虑盐水解。⑧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例如明矾净水、热的苏打水去油污。⑨泡沫灭火器原理成分,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涉及类型较多,主要有:同一溶液中的离子;不同溶液中的同一离子;混合溶液中的各种离子等。这部分内容在学化学中是非常重要的。(1)①多元弱酸、多元弱酸盐溶液如:溶液:溶液:②多种溶液中指定离子浓度相对大小的比较。③两种溶液混合后离子浓度相对大小的比较,其解题规律首先是判断两种电解质能否反应;其次是看反应物是否过量;第三是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及可能存在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问题,最后比较离子浓度相对大小。(2)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相对大小的两个守恒:①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即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如:溶液中②物料守恒:指电解质溶液中某一组分的原始浓度(起始浓度)应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溶液中溶液中&【典型例题】例1.&在下列的各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任何酸都有电离平衡常数& B.&任何条件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都不变& C.&改变溶剂时,某弱酸在新溶剂中的电离平衡常数不变& D.&室温时并不是水的电离平衡常数分析:注意有关电离常数的计算,必须找出平衡时分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代入电离平衡常数公式即可求解。答案:D&例2.&将0.1mol/L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和都减小& B.&溶液中增大& C.&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D.&溶液的pH增大分析:本题考查弱电解质平衡移动及该过程中的粒子数目及溶液pH变化等问题。答案:D&例3.&健康人血液的pH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这是因为血液中存在如下平衡:。医学上称之为血液酸碱平衡。试解答下列问题:&&(1)蚊虫、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常向人体血液内注入一种称之为蚁酸(主要成分为HCOOH)的有机酸。HCOOH同一样是一种有机弱酸。写出HCOOH在溶液中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2)当人受到蚂蚁叮咬时,皮肤上常起小疱,这是因为人体血液中酸碱平衡被破坏所致,若不看医生治疗,过一段时间小疱也会自行痊愈,这是由于血液中又恢复了原先的酸碱平衡。试用平衡移动的原理解析上述事实。分析:(1)由题中提供信息可知HCOOH为一元弱酸。(2)灵活运用血液酸碱平衡,结合电离平衡的相关知识分析可得。答案:(1)HCOOH(2)因血液中存在如下平衡:,当注入HCOOH后上述平衡体系中的增大,血液的pH变小,由于和相互调节平衡移动,过一段时间后,可恢复原先的平衡状态。&例4.&下列反应不属于水解反应或水解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全部分析:①不是水解反应,是HCl的电离反应:;该电离是完全的,不是可逆的。正确的写法是:。②不正确。水解是可逆的,应写“”号,不应写“=”号。正确的写法是:。③不正确。多元弱酸根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以第一步为主,以后各步逐步减弱,可分步写,也可只写第一步,不可多步合为一步写。正确的写法是:。④不正确。因为的水解相互促进,能进行到底,故正确写法应为:。答案:D&例5.&含有一定量的水溶液称作“缓冲溶液”,在此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强碱或强酸时,溶液的pH几乎不变,这可由下列离子方程式来说明:加入酸时:加入碱时:由于和的大量共存,溶液中的与基本保持不变。(1)含有一定量的,和的溶液也具有缓冲作用,写出在此溶液中加入酸或碱时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加入碱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酸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举出可形成缓冲溶液的一组物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分析:本题是一道信息给予题,我们要充分利用题给信息来解题。从题意可知,“缓冲”溶液实际上是使溶液在加入强酸或强碱(少量)时,pH保持基本不变,即溶液中既有能与结合的离子(或分子),又有与结合的离子(或分子),这样才能使溶液的pH基本不变。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找出能与发生反应的离子(或分子)。答案:(1)(2)&例6.&草酸是二元弱酸,草酸氢钾溶液呈酸性,在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分析:依据电荷守恒规律,溶液中各离子间应存在如下关系:,故A错;B项违背了物料守恒定律,溶液中除了外,还含有因水解产生的,这三者在溶液中的总浓度为;草酸氢钾溶液呈酸性说明在溶液中的电离趋势大于其水解的趋势,故C对;依据物料守恒可知D也正确。答案:CD&例7.&已知的二元酸溶液的pH=4,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两溶液中,离子种类不相同& B.&在溶质物质的量相等的两溶液中,阴离子总数相等& C.&在溶液中一定有:& D.&在溶液中一定有:分析:由题干中溶液的浓度与溶液pH的关系分析可知,应为二元弱酸。溶液中均含有五种离子:,A项错误。依据电荷守恒可知C项正确。溶液为强碱弱酸的正盐溶液,其溶液因水解应呈碱性,。答案:C&例8.&常温下,将甲酸和氢氧化钾溶液混合,所得溶液pH=7,则此溶液中(&&&&)A.&B.&C.&D.&无法确定的关系分析:甲酸和氢氧化钾溶液混合反应生成甲酸钾溶液,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的关系,则所含的粒子存在着关系:。从所得溶液pH=7,可知,进而推知。答案:C&【模拟试题】1、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化合物的水溶液,按pH减小顺序排列的是(&&&&)2、等体积的下列溶液,阴离子的总浓度最大的是(&&&&)& A.&& B.&& C.&& D.&3、若室温时,的盐NaX溶液pH=9,则该溶液中起水解反应的占全部的(&&&&)& A. 0.01%& &&&&&&&&&& B. 0.09%& &&& &&&&& C. 1.0%&& &&&&&&&&&& D.&无法确定4、为除去酸性溶液中的,可以在加热的情况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的盐酸,这种试剂是下列的(&&&&)& A.&&&&& B. MgO&&&&&&&&&&&&&&&& C.&&&&&&& D. NaOH5、有四种物质的浓度相同且由一价阳离子和一价阴离子组成的盐溶液,据测定,常温下AX溶液和BY溶液的pH都为7,AY溶液的,BX溶液的。据此推断,可能不水解的盐是(&&&&)& A. AX&&&&&&&&&&&&&&&&&& B. BX&&&&&&&&&&&&&&&&&&& C. AY&&&&&&&&&&&&&&&&&&& D. BY6、下列溶液蒸干后,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①&& &&&&&&&&&&②&&&&&&&③&&&&&④& A.&仅①④&&&&&&&&&&&& B.&仅②④&&&&&&&&&&&& C.&仅①②&&&&&&&&&&&& D.&全部7、在相同温度时100mL 0.01mol/L的醋酸溶液与10mL 0.1mol/L的醋酸溶液相比较,下列数值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A.&中和时所需NaOH的量& B.&的物质的量浓度& C.&的物质的量& D.&的物质的量8、用水稀释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A.&&&& B.&C.&和的乘积D.&的物质的量9、将下列离子混合在同一溶液中,必然会产生沉淀的一组是(&&&&)10、氨水有下列平衡,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下列条件,平衡向左移,且增大的是(&&&&)& A.&加NaOH&&&&&&&&&&&&&&&&&&&&&&&&&&&&&&&&&&&&& B.&加盐酸& C.&加& &&&&&&&&&&&&&&&&&&&&&&&&&&&&&&& D.&加同浓度氨水11、某二元弱酸(简写为)溶液,按下式发生一级和二级电离:,已知相同浓度时的电离度(电离百分率),有下列四种溶液:A.&的溶液B.&的NaHA溶液C.&的HCl与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D.&的NaOH与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据此,填写下列空白(填代号):(1)最大的是__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2)最大的是__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3)最大的是__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12、水解观点认为:无论是盐的水解还是非盐的水解,其最终结果都是带正电的基团与水中的带负电的氢氧根结合,带负电的基团与水中正电氢离子结合。即:&&根据上述信息,处理下列两题&&(1)下列物质一定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试判断其水解产物(写出分子式或结构简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2)氯胺()放入水中能得到一强氧化性的物质,可代替氯气用于水的杀菌消毒,试写出其水解的化学方程式(此水解是可逆的)13、常温下,将溶于水,配制成0.5L混合溶液。判断:(1)溶液中共有___________种微粒。(2)溶液中有两种微粒的物质的量之和一定等于0.01mol,它们是________和________。14、硫酸是二元强酸,在水溶液的第一级电离是完全的,第二级电离则不完全。写出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的第二级电离的电离程度很大,一般情况下也看作完全电离,写出和两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已知等物质均能与水发生反应,反应中各物质和水分别分离成两部分,然后两两重新组成形成新的物质。今有下列五种物质,常温下很容易与水发生反应:,试问:(1)在后面所给的五种物质与水反应的产物中,属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是_____ __________,属于无氧酸的是_______________。(2)分别将0.01mol的这五种物质放入0.1L水中反应,结果使溶液的pH值接近3的原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水解原理写出下列物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题答案】1、C2、A3、A4、B5、A6、B7、C8、B9、A10、C11、(1)A;D&&&&&&&&&&(2)C;D&&&&&&&&&&&(3)D;A12、(1)&&13、(1)7&&(2)14、15、(1)
责任编辑:
     
&&&&&&&&&&&& Copyright& && 重庆龙门博雅书院-重庆清大学习吧3198专营店/3199专营店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023-&& &&& 站长:九龙腾飞& 官方QQ
在线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票里面xd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