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三年学前班升一年级课本

【“讲述我的30年”系列——上学】大型有奖征文开始—增加了新奖品哦!
共 103970 浏览 395 回帖&&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本人上学账单:
年上小学(农村小学)
一年级每学期学杂费3元,平时没什么杂费;
二年级每学期学杂费4元,平时没什么杂费;
三年级每学期学杂费6元,平时没什么杂费;
四年级每学期学杂费9元,平时没什么杂费;
五年级毕业班每学期学杂费12元,平时加一些复习资料费,一学期费用大概20元。
小学阶段5年合计84元左右,当时一钱(50克)黄金大约30元,一斤肉0.8元,1毛钱3块烧饼(带肉的哟)。
年上初中(乡级中学,每学期按18周计算)
初一上学期学杂费、住宿费、伙食费合计90元,平时每周2元生活费,再加其他额外收费10,合计约为136元。
初一下学期学杂费、住宿费、伙食费合计120元,平时每周2元生活费,再加其他额外收费10,合计约为166元。
初二每学期学杂费、住宿费、伙食费合计136元,平时每周2元生活费,再加其他额外收费10,合计约为182元。
初三每学期学杂费、住宿费、伙食费合计136元,平时每周3元生活费,再加其他额外收费40,合计约为230元。
初中阶段3年合计1126元左右,当时一斤肉1.3元,五毛钱在学校食堂可以买到一小盘红烧肉。
年上高中(县级中学,每学期按4.5个月计算)
高一每学期学杂费、住宿费、伙食费合计156元,平时每月35元生活费,再加其他额外收费40,合计约为353.5元。
高二每学期学杂费、住宿费、伙食费合计156元,平时每月45元生活费,再加其他额外收费40,合计约为398.5元。
高三每学期学杂费、住宿费、伙食费合计156元,平时每月45元生活费,再加其他额外收费100,合计约为458.5元。
高中阶段3年合计2421元左右,当时一个大肉包1毛钱。
年高三复读(县级中学,每学期按4.5个月计算)
每学期学杂费、住宿费、伙食费合计380元,平时每月60元生活费,再加其他额外收费100,合计约为750元。
复读一年合计1500元左右。
年上大学(省会城市,每学年按10个月计算)
学杂费800元/年、住宿费50元/年、书籍费200元/年,大学生生活补助-23元/月,另外,接种乙肝疫苗费76元,招生管理费50元,生活用品费191.4元,军训服装费75元,工作服费
30元。合计约为3700左右。
平时每月生活费加上其他费用第一年300元/月,第二年350元/月,第三年、第四年400元/月,再加第四年寒假找工作2000元左右,合计约为16500元。
大学四年合计20200元左右。
年攻读硕士学位(省会城市,每学年按4个月计算)
报名费300元
学费7000元/年,书费400元/年,总计22200元
住宿费536+=2196元
平时每月生活费加上车费约500元/月,总计6000元
论文答辩及其他费用估计约为1000元
攻读硕士学位三年合计31696元左右,其中21000元单位报销,本人实际支付10696元。
现在我家宝宝上幼儿园费用:
小班上学期学杂费2600元,餐费(早中餐)750元;下学期学杂费2600元,餐费(早中餐)715元,美术150元;合计约为6815元。
中班上学期学杂费2600元,餐费(早中餐)850元,美术180元;下学期学杂费2600元,餐费(早中餐)900元,车费225元,美术180元;合计约为7535元。
大班上学期学杂费2800元,餐费(早中餐)900元,车费360元,创意泥200元;下学期学杂费2800元,餐费(早中餐)1040元,车费360元;合计约为8460元。
幼儿园阶段3年合计22810元。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我上学的那些事
我的幼儿园
父母是双职工,我从2岁开始上厂里办的幼儿园。在7岁之前,一直在那个幼儿园里读书。学费不知道是多少钱。在那里,我认识了一些也是厂里的小孩子,至到现在,我们仍然是好朋友。
3岁的时候曾经代表幼儿园去市里参加比赛。那天爸爸有事回老家,妈妈刚学会骑自行车。一路颠簸的载着我到比赛场地。别人早就开始比赛。我只能参加余下的项目。串珠子比赛,我用左手串的,串了9颗。骑小三轮车比赛,家里穷,没有这种车,我不会。我没有参加。评委老师问我怎么不骑。我没说自己不会,而是很倔强的说不想骑。接下来自己穿鞋子比赛。我很快就穿好了。可是把左右脚的鞋穿反了。评委老师亲切地问我:“小朋友,你看穿对了没有啊?”我大声的说“我就是喜欢穿反鞋!”老师笑了,“原来她知道自己穿反鞋了”。结果那次比赛,我竟然得了三等奖。很意外啊!奖了一套电饭煲的玩具,后来被我放到煤炉里当真的锅煮坏了。
读中班的时候,开始自己放学回家。当然,也有附近几个小男生一起回家的。幼儿园离住所只有几分钟而已。
1988年我上了小学。一二年级时学杂费是20-30元,三四年级时是30-40元,五六年级时是40-50元。作业本开始时自己买,三年级后就学校统一买。中年级每学期5元。五六年级后每学期10元。我用作业本很省,经常算术题别人做两道一行,我做三道一行。用完了,再拿另一种色的钢笔做草稿纸。学校一直都开设课间餐。每天早上的第一节课课间吃课间餐。整个小学六年都是如此。记得小学一年级时,整整一个学期大多时候都吃豆粉馍,每人两个,邻居姐姐不喜欢吃,就给我吃。我每天都吃四个。虽然好吃,可是吃了一个学期,烦了。直到现在,十几年了,我再也没有吃过那个东西。怕了!有时候学校会让我们每学期交5斤米,课间餐煮粥的。
小学时的校服,都是夏装。刚开始是30-40元,高年级的时候到了50-60元。整个六年,有两套夏装,一套春秋装。
1991年的时候,我三年级,拥有了第一张活期存折。40元开户。我的压岁钱。暑假的时候组织附近的小朋友和我一起去街上捡些饮料盒。积得多了,我们拿去卖换点零花钱。
1994年我读初中了。学杂费100-200元。还不时有各种资料费,20-40元之间。每天都是很早就到学校的。7点半上早读课,我7点就去学校了。不愿在家里呆着。虽然家离学校只有几分钟的路程。去那么早,不是看书,而是和其他早去的同学聊天。初中时的作业本费每学期20元。笔记本我不用买,都是奖的。
校服两套夏装。一套50元,一套80元。
1994年我的存折够500元了,开始存定期。1996年开始,厂里效益不好,家里经济开始有点困难。每次问父母要钱买资料,我都很不好意思,很难开口。那里家里买了房改房,装修不够钱,爸爸借了我500元。之后我就只有300多元。1997年,妈妈下岗了。我初中毕业。为了让妈妈鼓起勇气去卖东西。我和妈妈一起去进货,之后我就在旁边摆起了地摊。从来没有做过,我也厚着脸皮卖的。妈妈躲在不远处看。后来我们还卖过水果。当吃饭都成问题时,面子又有什么重要的。
1997年上高中了,差3分没上重点,不愿花钱去读重点,上了一般的学校。学费在300-400元/学期。各种资料费每次50-100元。我骑自己行车去学校,单程20-30分钟。这时,父母一个月给我零花钱20元左右。校服是一套,冬装。150元左右!
高中三年,没有自己买衣服。总是妈妈给买的便宜货。十几元的裤子,二十多元的衣服。夏天穿的凉鞋是5元以内的,冬天穿的球鞋20元。最贵的也就是穿50元牛仔裤,穿了三年。班上也有些女孩子穿得很时尚的,可是我不能,家里供我读书不容易!
那年高考班上很多人没考好,我也不例外。没有选择复读,而是上了专科。父母的朋友给我的钱有1000元左右。到2000年时,我已有2000元的零花钱,还是继续定存。
2000年-2003年上大学,每年学费3000元,住宿550元,书费400元。还有其他的杂费。每学期生活费元。大学期间恋爱,身处两地,电话费开支大。经常吃素。学校食堂0.5元素菜,1.2-2.5元荤菜。大一时总是一素一荤,一两饭0.2元,每餐1.9元。早餐0.8元的素粉。大二开始恋爱后,变成每餐1.2元。两个素菜1元,饭0.2元,喝食堂免费的汤。早餐吃0.6元两个叉烧包。有时候偶尔吃点荤菜。后来早餐变成只吃0.3元一个叉烧包。体重自然也降了十几斤。原来有点胖的我,变苗条了。
现在生活好了,看看自己求学的路,父母付出的最多。这份情,无法回报清。家里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供我上大学不容易了。毕业的时候本来可以直接专升本,可是还得两年的学费和其他费用,家里实在没钱了。父母对我说想读就读了,可是我不想让他们再辛苦。2002年的时候爸爸生病住院花了一笔钱。出院后,没有办法工作,都是妈妈一个撑起这个家。所以我选择了工作。
发帖: 16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四年级是我印像最深刻的一年。一九八三年。
进入四年级我的所有职务都被取消了,没有其他原因。我们上一个班级留级了一批学生,而且,我们的老师没有随班走,魏老鼠的能力只能教到三年极,到了四年级,班主任换成了新上任的校长。八三年国家推行公办教师制度,在民办教师里选拔优秀分子进入公办教师队伍。老校长的美术歌唱舞蹈天分不能弥补他在学术上的缺撼,所以自己下台了,在家里合伙和人糊花圈;现在的校长通过考试,正式进入了公办教师的行列。他成了国家的人了。
对于我们整个尿床党来说这也是悲惨的一年。由于下来的学生多,班干部大多由那些空降兵担任。士伟连个小组长都没有捞着。
新老师是新面孔,我们已经刺探到新校长最拿手的本事是老婆端灯:用拇指和食指扭耳朵,小指中指无名指托下巴,规规矩矩就把人给端出去了。值得庆幸的是,我仅有一次机会享受到这样的荣耀。
北方的冬天是寒冷的。教室里没有暖气,我们传统的取暖方式是跺脚。每当冬天早读的清晨,在朗朗的读书声出现以前,都是一些节奏激昂的类似架子鼓之类的响声:崩,崩,崩... ...把地皮跺的山响。而且由于条件缺乏,没有足够的热水供应,我以及我的同志们是很罕见洗澡的。说到这里我真的很难过,在我十四岁以前,没有一点关于冬天洗澡的印像。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和我的同伴的手上、脖子上会有那么多的屹痂。
一个冬天早课下来的时候,我例行从口袋里掏出我的玩具枪,那是我的父亲买给我弟弟被我暂时托管的;我拿出我的玩具枪,朝天鸣了一枪,当然,枪声是我用口技模拟的,啪!散会!
下达完命令,我一头拱进刚进门的老师的怀里。
他慈祥的抓过我的枪,检视了一遍:嗯,还是个司令哩!然后惊诧地翻过我的手掌,说你天天不洗手啊?你的手咋这黑哩?
我停顿了一下,然后诚恳地汇报说我每天都洗,有时甚至一天洗两次。老师奇怪地问:那你是咋洗的啊?你的手掌是白色,手背是黑的;你的脖子是黑的,脸却是白色;哎,倒要讲给我听听!
我到现在都没能弄懂这个问题。真的好奇怪啊!那是为什么呢?
然后老师就宣布,任命我为班级的卫生委员。专门检察卫生。
这应该是一个闲散的职位。我对这个职位的兴趣不大,何况老师还有后续条件:在我检察同学卫生之前,要接受别人的检察。说实话,对于这一点我很抵触,但还是接受了任命。
好歹还在干部序列里边啊!还是属于副班级的一个职位哩!一个据有独立职能的职位!
那个冬天注定是悲惨的。
当时我们的服装都是妈妈做的。棉裤外面套一个单裤子,棉裤子前边是一个裹肚,后边两个带子背在肩上,中间用一根缝在裤子上的带子束腰:从后边绕过来,嗯,在前边系上,打个蝴蝶结,挺好!方便的时候一拉就开了,然后弯腰蹲下来撒尿。
蹲下来撒尿?
蹲下来撒尿!是的!
我的妈妈在给我做棉裤子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男生的方便实用性。或者她老人家的技术也不怎么样。妈妈没有在棉裤子对应的位置为我预留一个方便的孔,这也为我后来悲惨的遭遇打下了伏笔。
我必须承认,我有时是个太无所谓的人。有时忙的乱了,我就不会很认真的去系裤带子,而是乱七八遭的绑住就行了。
在一个冬天温暖的中午,放学后的我匆匆来到了茅房,被尿憋急了的手已经颤动不已,但是越着急越是解不开早上匆匆系上的带子,我甚至心里已经开始祈求神的帮助了!天哪!我试着一条腿伸到墙上去,这个动作为我争取到了三秒钟的时间。弥足珍贵的三秒钟!
但还是解不开!我试着弯腰用嘴去咬断它;我拼命用手去撕拽带子;我要弄断它!
遗撼。还是弄不开。
压力信号已经鸣响了。我决定先适当排放一些出来缓解膀硄的压力。
我相信刚开始只有一小酒杯;这是我的体温所能解决的,我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暖干;但很快我就发现不行了,事情已经出现了不可逆转的局面:我已经无法关闭闸门了!
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的泛滥在了我的棉裤子上,顺着腿从脚脖子流到鞋子里。但我一直在努力!我在抗争!哪怕是徒劳的抗争!
终于,我收到可以关闭闸门的信号;我试着关闭了一下,有些勉强,但能关闭。算了!已经不在乎剩下的这些了!大生意人哪里会在乎这么小的数目?不就是剩下的这些吗?撒了!
我痛痛快快的把剩下的慷慨的全撒进去了!
撒了就后悔了。剩下的并不少,至少有我现在在饭店吃饭的饭碗那么大吧?我觉得装满一碗应该绰绰有余。
等尿液逐渐冰冷下来后,我的步伐就像戏台上受到严刑拷打并拖着脚镣的革命先烈们一样,缓慢而蹒跚。我没有对妈妈讲,我用了一个下午和一个夜晚去暖干了。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记得在80年上的小学,那里学费很便宜,也就3-4元,在五年级时,交了5元钱,后来还退了几毛学费,在上中学时,初一好像是十几元,初三是三十多,高中时是60多,高三90多嘛,记得不太清了,上中专时,第一年交了2000元,以后每期交600多,当时第一年每月家里给80元,吃得简单,差不多够用。第二年每月是100元,生活水平涨了,100元也只能吃最简单的。在这二年期间,我和好友老段一起把班里的扫地全包了,每人每月15元。想想那也是一段快乐时光。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回复 29楼 dongxing2006 】:
手抄课本的故事
河北蠡县 刘东兴
上学离不开课本,每个上过学的人都应该有过课本的回忆。从改革开放初算起,我上学12年,从教10年,期间又业余进修10年,课本的影像已经深深的映刻在我的脑海里。
1981年我蹦蹦跳跳的背着妈妈缝制的“格子块”书包进入了小学校园,虽然趴的是“板条桌子”,用的是石板和黑草纸本子,但书包里有
------------------------------------------------------------------
心酸的年代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积分: 1137
发帖: 490 篇
在线时长: 294 小时
我一直到上高中也没有过零花钱,又没有上过大学,所以从来没有见过零花钱。
上中学的第一天,中午吃饭,食堂最便宜的菜是一毛钱,回家汇报给老爸,于是定下标准,每周六毛菜金,每天半斤粮票。谁知道第二天最便宜的菜变成1角5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开学第一天优惠。于是我经常一天吃菜,一天喝汤,汤只要5分。
发帖: 291 篇
在线时长: 69 小时
【回复 283楼 gaolinna50 】:
时光倒流!1976----1980我的大学
那时的我已经22周岁,工作六年了!本人中学毕业16岁直接进工厂学徒,学徒三年的工资分别是19.21.24元,转正为一级工,工资34元,再一年进到二级工就不再涨了,按规定参加工作五年以上允许我带了工资上学,我的工资为二级工40.05元,当时我们班34人,男18人女16人,年纪最大的是30多已娶妻生子,最小的20岁,只有8人不带工资主要是他(她)们的工令不足五年或是知青!
那时我们是免学费,住宿费,教材费
------------------------------------------------------------------
大连理工大学哦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回复 10楼 赚钱效应 】:
【回复 9楼 zyz168 】: [i]1990年,我上学那会儿,学费按现在的眼光看,算不上贵,但也绝不便宜。 我上的是河南省周口市的粮食技校,当时学费交了3500元,一月平均要花200元左右。这样,我还没有钱买书看,为了买书,都是从餐费中节约,一个月节约十几二十多块钱,买书回来看。 我父母双职工,省吃俭用。那时,父亲母亲的工资加起来才不到400元。父母除了我,还要供弟弟妹妹,所以,我深知父母的辛苦。 那时,在学校食堂吃一个素菜是2角钱,一个荦
------------------------------------------------------------------
呵呵,好有型的照片~[/i]
------------------------------------------------------------------
具有意义啊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我唯一知道的,18年,我读白了双亲的发鬓,朴实农民的不屈灵魂!
发帖: 11 篇
在线时长: 2 小时
看了这么回帖,我也想感慨一下。
我是日农历甲子年“鬼节”出生的,东南沿海省份的贫困山村,上面是姐姐和哥哥,分别大三岁,粮食作物为水稻,经济作物为茶叶。
幼儿园(1990年9月-1991年7月):我们那里没有学前班,一般就一年,89年和我同龄的伙伴都进学前班了,那时候没有书本,我在班级门口看了一眼就走了,怕以后没得玩了。90年我再次去学校,注册后,发了一本有图片的书,里面有小猫钓鱼,我非常高兴,非常感谢妈妈,那时候很穷,一次掉到水里了,没有裤子换,我妈给我一条开裆裤,到了学校我坐在一个角落都不敢动,后来还是让老师和其他同学看到屁股了,我害羞的跑回家去了。
小学(1991年9月-1996年7月):91年8岁,老师嫌我太小,又想让我上幼儿园,幸好我坚持上了一年级,那时候我才有自己的名字,并一直沿用到今天,那几年茶叶价格不错,家庭收入稳步提高,基本上没有感觉到很困难,我基本上没有零花钱,有时候和其他伙伴一起,都是他们给我吃的,呵呵,吃饭一直在家里吃的,小学花钱应该很少。我的童真时代到此结束。
初中(1996年9月-1999年6月):这一年下半季过得真苦啊,暑假父亲确诊癌症,一直拖到农历将近11月才断气,那时候家里花光了所有的钱,还负债累累,初一注册300多块钱,我住在姑妈家,每周就带一些米,给我2块钱(同期其他人大多10块)住亲戚家里,不用住宿,水,电费,那两块钱要不是和同学一起,我是不会去坐车,很多次给的两块钱就坐车用,其实那时候我很想自己一个人,因为如果我自己的话,我就走路回家,能省2块钱,但是和其他人就没办法了,初中三年基本上和小学一样,没有零食,没买书,三年下来,我总共从我家里拿的钱,包括一切衣食住行,应该在3000以下。
高中(1999年9月-2002年7月):高中是我学业生涯中最困难的三年,1999年恰逢国家开始实施教育产业化计划,高中学费每学期加600,所以一个学期学杂费从原来的1998年前的500多变为1100,第一学期找了关系,学校给我减免了600块钱,那时候住宿第一年就花了200,补课费学校给我减免了,高一住的地方还有饭吃,早上1块,中午和晚上各2块,所以那时候每顿都吃饱了,高一下的时候我求校长,校长看了我的成绩给我减免了300块钱,整个高一下来,我把从我手中花出去的钱都记录下来了,精确到了角,总额在3100以下,具体数字记不清了,高二后没住那个地方,花费也在上涨。后来几乎没学期我都求学校给我减免学费,但从此在也没有减免过了,而是和其他人一样都拿200的困难补助,有一个快餐店是1.8元,比其他店便宜2毛,就为这两毛,我基本上都在那里吃饭,而且为了节约我求房东给我一个月便宜了10块钱,经常把早饭也省了,就是吃也不敢超过一块钱,高二结束时老师说不读高三也可以拿毕业证,我真是想退学啊。为了节约,我不惜牺牲其他一切,包括学业,后来我也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没有达到节约的目的,也没有实现我的目的,在高三时候精神几近崩溃,幸好在高考前半个月好转,整个高三差不多就读了这半月书,捡了一个不好不坏的学校回来,离我的目标太远了。我估计高中的花费总额在12000以下。
大学(2002年9月-2006年7月):真是一贫如洗啊,我妈就只能拿200块钱给我啊,村支部其实还在五服之内,却对我的困难视而不见,最后我向他讨了200块钱,到政府民政办也讨了200块钱,还记得那个人很不屑,连看都没看我一眼,因为我考得太少了,太丢人了。两姑丈各借我1000,姐姐向别人借了2000,叔伯总共凑了1000,我妈去镇上给我买了一双鞋20块,一条裤子20块,一件衬衫20块,其实应该请亲朋好友吃饭的,我爷爷愿意承担费用的,但是他都80多了都动不了了,叔伯们也是强烈反对,最后就那样子,拿那么一点钱就到福州来了,后来申请了助学贷款,拿了奖学金,助学金,从来不敢奢望爱情,不奢望旅游,不知道交际是什么东西,反正我的目的就是节约钱读到毕业,大二开始我才知道交际是什么东西,这个时候才有意识的开始学习,大三时候考不考研,考哪里,考什么专业,要不要学费这个问题让我想了常常的一个学期,最后作出了一直让我后悔的选择,如果当我自信一点,可能就不会考这个研究生,而且考研也是受到很多人的反对。除了第一次来福州的钱,大学四年我基本没去动家里给我的钱。大学四年我的花费总额在30000左右,低于学校确定的贫困生生活标准的一年8000元
研究生(2006年9月-2009年4月):这是我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最大的阶段,入学时,我给自己制定了美好的目标,我不想再像以前那么窝囊了,我要学习对社会有用的东西,节约不应该是我的目的,但是这个时候我的精神也是几乎崩溃,天底下很少人能理解我,别人总给我讲大道理,我就是一直太明白大道理了才让原来还好的精神状态陷入极为痛苦的境地,后来我摆脱了精神压力,但是却又面临一个接一个的打击,唉,研究生正在进行中...
可以看出我的培养成本很低了,还不到普通家庭的一半,但是就这个成本也已经把我家给拖垮了。
还有很多比我困难的学生,他们哪里能承受我们国家这么高额的教育费用呢。我对我们国家的教育政策感到悲哀。
当我知道现在有些大学生一个月花1000多甚至还有3000,我是咬牙切齿啊
发帖: 26 篇
在线时长: 13 小时
记忆中的哪些事
上学时的哪些事,学前班+小学上了七年,六年中学好像这些就是我的上学生涯。
87年开始上学,不过当时真的不记得交多少学费了,只不过有一些数据现在还有些印象哪就是当是为了两元的保险费,就有好多同学,不上学了,当时一块进入学校大门的有30多个伙伴不过到六年后进入初中校门的只有15、16个~~
六年的小学生涯中,记得有两分的棉花糖、五分的冰糕、五分一个的语文本、1毛钱一根的铅笔,因为在农村,在整个小学生涯中,只有一次照相还是一寸的黑白照,做档案用的,所以在整个小学毕业后也没有照毕业照。。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有阳光的地方就有你开心的影子相随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晒一晒我的学生生涯花费
自我介绍下先:本人78年6月出生,苏北的农村家庭。父母是补实的农民。
托儿所:农村好像没有,我在大学毕业时才听说过这个名词(很老土啊)。
幼儿园:1983年,好像在村里办的一个小班(说是小班因为人少)上过1-2个月,
是村里一个支书家的女儿当的阿姨吧。其实就是帮家长带带我们这帮小孩子,我只
大概记得上了1-2个月,好像没有交什么费用。
小学:9.6 , 在苏北农村一个乡的中心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学费是4
元RMB,第二学期好像是5元。当时好像没有另外收什么钱的,没有什么资料费,书
本费,补课费等等什么费用。关于生活费嘛,当时是走读,在家里吃饭,农村基本
上能吃饱而已,基本上是咸菜、咸豆吧,一般会每5天一个集市家人会去买点青菜
什么的,(我们那地方这点不好,虽然我们家也是农村但是没有自己的菜园,我外
婆家就有自己的菜园的,记得里面有长豆、韭菜、茄子、青椒等)。2年级学费每
学期好像是5.4元钱,3年级好像是6元,4年级大概是8元,5年级好像也是10元。
平时一般没有什么零花钱的。玩具什么都没有,小时候只会玩泥巴。记得三年级是
时候一次生病重感冒,奶奶帮我花1.4元买了一支钢笔,当时觉得病一下都好了(
一/二年级只能用铅笔的,三年级才能有资格用钢笔写字,当时做梦都想要一支钢
算下来上学费用:4+5 +5.4*2 +6*2 +8*2 +10*2=67.8
总费用:预计100元吧。
初中:2.6 ,在我们乡的一中(当时乡里还有个二中的),记得初一学
费好像是30元/学期,初二记不得,大概在35元左右。初三应该是40元/学期,
当时也是走读的,印象中没有零花钱的。当时成绩非常好,一般在年级组前几名的
(四个班,约有240人吧)。当时学校有奖学金吧,每学期都有,一等奖15元,二
等奖10元,三等5元,好像拿过3个1等。2个二等的(初三最后的中考考完就毕业了
,是没有奖学金拿的)
家里当是几乎是不给零花钱的,但是我赚的奖学金都是我自己自由支配的。
三年学费:30*2+35*2+40*2=210
总花费:210+15*3+10*2=275
高中:5.6 , 中考差一分没进重点高中(一中),自己赌气上的二中
,当时父母要求我复读,可我太犟,一定要争口气去普通中学考个大学给重点中学
看看(现在想想觉得真是太太可笑了啊)。自费也能上一中的,可是费用高当时好
像是1500元/年吧。家里没有好么多钱。)
高一第一学期学费好像是:360元,第二学期好像是180元,
高二好像是220元/学期(记不太清楚了)。
高三好像是260元/学期吧(记不太清楚了)。
高中时进县城读书,要住校的,自己一般带点饭。家里也开始给点生活费的,一般
40元/月。高一是9个月,高二是11个月(暑假就放了半个月,因为补课),高三是
10个月吧总共30个月,总共40*30=1200元。
买资料或参考书等费用印象中一般都是我从生活费用中省下的,几乎没有另外要过
什么钱,除了军训一次好像是60元(含一套军装)。
另高中时的学校没有奖学金的。
费用:360+180+220*2+260*2 +0元。
大学:8.6 江苏一所普通大学大专。高考没有考好,一点不想上这个鬼
学校(好像现在这个学校还有点名气的),但是这是最后一年公费,没有办法,望
着明年“高贵”的学费,为了不加重家人的负担,含泪做出的决定,(恨自己的无
能,如果能成熟点自己打工赚钱供自己读书就好了。)
学费:大一:1050元。(含住宿费,书本费,饭票,等等),
大二:750元(含住宿费,书本费,等等)。
大三:750元(含住宿费,书本费,等等)
生活费家里给钱的标准是200元/月。大一9个半月,大二9个半月,大三9个半月
家里共给学费:=2550元。
家里共给生活费:200*30=6000元(按30个月算)。
奖学金:因为是公费,奖学金很低的,一等奖才300元/学期。另外有个朱敬文奖学
金有600元。三年总共拿奖学金在:1700元吧。勤工助学平均下来能赚个150元/月
吧。由于家里给钱不够用,赚的钱也都基本上都花了。=6200元。
大学总花费:()+元。
托儿所花费:0
幼儿园花费:0
小学5年总花费:大约100元。
初中3年总花费:大约300元。
高中3年总花费:大约3000元。
大学3年总花费:大约15000元。
(注:由于小学到初中是走读,在家里的生活,住,穿衣,吃饭等费用不好统计)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再说下我妹妹的大学情况:1.6,目前大二, 在江苏一普通高校读大二,
大一:8600元左右吧(学费+住宿费等) 生活500元/月.
预计四年: *30=49400元.还有可以办助学贷款.
积分: 24725
发帖: 1966 篇
在线时长: 319 小时
网友邮箱来稿:
讲述我的30年----------读书
黑龙江哈尔滨宾县宾西一中(150431)穆晓南
70年代末,为人师的父母,上班去教育别人的孩子,却没有时间看管我,我只好随着教小学2年的母亲走进她的课堂,那一年我4.5岁,整个小学过得稀里糊涂,费用当然是没有交,那时候是5年制,书包是母亲用她的奖品,一条毛巾折叠缝制而成,我喜欢那个毛巾书包,它上有图案,印染的一朵盛开的牡丹。铅笔用母亲学生们丢弃的笔头,正好适合我小手,铅笔3分一根,笔杆上有均匀的小棱,我们叫麻子铅笔。
我喜欢吃1毛钱的冰棍,基本是由糖精与水兑成的,如果自己耍赖不喜欢去上学,母亲就给我买一根。我吃得香甜无比,便乖乖随母亲上课。
上中学,父亲是中学老师,老师的孩子免学费,杂费是2元钱,书费3元,发2本书。没有校服,穿的是母亲缝制的衣服,很喜欢一种有机玻璃制成的发卡,一只5角钱,我有个天蓝色发卡,美丽着我整个少年时期,特别的珍爱,别的同学很羡慕。当时父母的工资是30.5元.那时候特别喜欢看书,一本《基督山伯爵》定价是5元6角,一本《新华词典》6元3角,父亲为了工作需要,选择词典。这对于家里来说已经是不小的开支,我特别的遗憾,还是上大学后才看到这本书。
冬天戴一种方形的头巾,棉与腈纶质地,还有长长的围脖,一般是妈妈编制的,如果能带上腈纶围巾已经很奢侈,穿棉袄,没有大衣,棉袄的罩衫是母亲花5.5元买的布自己做的。喜欢吃糖葫芦,价钱是8分,由5个大秋果串成。
夏天穿由母亲的旧衣服改的衣裤,终日乐呵呵的上学,很是顽皮,由于是班里最小的学生,享受种种高待遇,不去帮农除地,不值日。上课的时候可以折纸飞机。还会有炒玉米与烤土豆吃,当然那是住校的学生回家拿来的。
我的大学。
15岁上大学,让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我不知所措,父亲送我报道,就急急回去上班,面对陌生的环境,我开始学习自己花钱买东西,以前我几乎没有自己买过东西,家里的经济也不允许孩子乱花钱。
我当时查点钱,上学的车费,2元3角,公共汽车路程3个多小时。我上的师范院校免学费,住宿免费。每月助学金是30元,学校扣除1.5元给困难学生补助,发到手现金8.5元,饭票20元,食堂馒头1角,米饭一两一角钱,菜样数稀少,普通菜是5角至1元,肉菜贵点。20元够我一个月的饭钱,还有35斤粮票,记得我不喜欢吃馒头,就用粮票换吃的,学校周围的老乡把自己打的鱼做好,用盆装来,到宿舍买,10斤粮票换一条近一尺的鱼,还换茶蛋与玉米粥,当时感觉用酱油泡饭都香甜无比。饭票足够我吃,父亲每个学期初给我50元钱,我花费一个学期,当然除了日用品,几乎没有买过衣服,衣服都是姐姐与母亲的旧衣服,有了图书馆,就什么也不放在心上,一头扎进去看书。
当时的生活虽然清贫,但是我还是愉快的享受着自己的学生生活,毕业留言上,同学们都说过得最快乐的是我。
11:19:07 被【
发帖: 17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转眼二十八年过去了。从上学起的那一刻。
期间,我在华南理工大学读过,并且有幸和教授有同院共嫖之雅。
现在马上要过年了。今天是腊八节,一个很重要的节日。
我很思念家乡的亲人,还有,那些一起长大的同伴。
颠沛流离的生活究竟告诉了我什么,我想不明白。
每天都看新闻,通过新闻,发现人是非常脆弱的一种动物。一块很小的石头都可能夺走生命。
我的人生是什么?是一直不断的发现吗?
在牛年春节将要到来前的酒后,写下一些字。
发帖: 28 篇
在线时长: 7 小时
一个贫困大学生的大学费用
我,一个贫困山村来的贫困学子,在我的象牙塔里精打细算过着每一天,大学里的风花雪月离我很远,柴米油盐是我每天的主打歌曲。
难忘06年的9月份,一个人拖着唯一的皮箱和仅有的500块钱来到了这座陌生的城市,从此开始了我漫长的四年大学生活,因为贫困,所以四年对我来说我相当漫长的。
所幸学校给我们这样的贫困学子开通了绿色通道,于是通过申请缓缴费用可以顺利注册了。接下来就是开始自己艰苦的自立生活了。
误打误撞进了学校的一个社团,进去之后才知道原来在那里值班每月可以得到200块钱的补贴。就这样,自己的生活费基本上解决了。我每天的生活费为:一两饭2毛,一个素菜5毛,一个肉菜(说是肉菜,其实也就是素菜加一点点肉末)1.5元,一餐总共2.2元,一天两餐也就4.4元,早餐基本不吃,再加上热水费(包括洗澡、喝开水)1元,这样一天的总费用为5.4到6元之间。每个月要买一些生活用品,结合起来一个月的费用也就200块左右。所以这份校园工作就这样解决了我的生活费用了。
接下来是昂贵的学杂费了,我们的学费是按学分收取的,但每年得预交3500元学费,住宿费800元,教材费每年预收500元。所以学杂费每年大概4800元。大一第二学期我有幸得了学校的助学金1000元,抵扣学费之后我的4800元学杂费减为3800元了。值得说的是我并没有办理助学贷款,我一直坚信自己能够用自己的双手交清大学四年的费用。第一个学期由于没有经验,去面试了很多家教但都没成功。到第二学期,有个学长给我一次机会,终于可以找到一份家教做了,家教是周末去的,一次30元,教2个小时,一周二次,这样我一个月多了240元的收入,一个学期下来也省下了1000元。这1000元也全部做学费交上去了。就这样,到大一第二学期期末学校催款的时候,我已经交了2000了,现在仅剩2800了。但是这2800对我来说并不简单,家里是不可能给的了,唯一的希望就是朋友。于是和已经工作的好朋友们借了一些,终于筹集了2800元。大学的第一个学年就这样在我的充实忙碌中度过了,我很感谢学校给我们开通了绿色通道,更感谢给我帮助的朋友们,她们都很善解人意,她们这些钱等我以后工作了再还。我感激她们,但知道她们也有她们的困难,所以在暑假去广东打工领了工资之后,全部还清了2800元的债务。
第二学年,依然是申请缓缴。此时由于在社团上的努力,我上升为新闻部部长,补贴也升到了250,我的生活费依然没有问题。另外,由于有了经验,我的兼职很好找了,此时功课很忙,但我依然坚持做家教,除了周末的教的那份,每个晚上我还去教两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500块钱一个月。这样我每月所挣的有学校的那份工作250元,周末家教240元,晚上家教500元,另外偶尔会有发传单、促销的简直,每月下来总共挣了1000呢。我觉得很欣慰,为自己,每次打电话回家总是和家里人说在学校过得很好,能挣很多钱了,心酸的泪水只有在夜里的时候往肚里吞。
除去每月200元的生活费,这样我每月省下800元,一个学期下来省下了差不多4000元。此外学校每月的生活补贴,偶尔得的贫困生伙食补贴,我都寄给了上高中的弟弟。大二第一学期我还意外地得了国家一等助学金2500元,对于这份补助我非常珍惜,也很感谢国家对贫困生的帮助。自己省下的4000元兼职费,加上助学金,第二学年的学杂费也就解决了。但是我并没有放松,我依然在为大三的费用奋斗。
大二第二学期我继续兼职,继续奋斗。依然是在同学们风花雪月的时候一个人瞧瞧地走在去家教的路上,虽然很辛苦,但想到自己可以这么独立,一切都是值得的。这个学期我总共省下了3000元的费用,再加上获得学校的助学金1000元,加起来有4000元了。暑假的时候去做促销,但挣的并不多,只有800元,扣除生活费200元(暑假学校那份兼职不能做),仅剩600了。4600,也足够我交大三的费用了。所以这学期开学,也就是我上大三的第一个学期,终于不用申请缓缴,可以像其他同学一样正常一次性交完了一年的费用。此时,虽然也有大四一年的费用压着,但肩上的担子显然轻了很多。
因为这一年只需要筹大四的学费,所以自己没那么拼命去兼职了。我辞去了学校社团的那份工作,每月少了250元的补贴,但是却可以留更多的时间给自己,我终于可以好好欣赏学校的美景,终于可以在温暖的图书馆里呆上一天了。
很快,大三第一个学期也过去了。非常骄傲的是,我参加了一个征文活动,获得了1000元的奖金,这个学期自己又一次获得了国家助学金2500元。现在我已经为大四的费用筹集了3000元,剩下的1800元到下学期再挣,完全没有问题。虽然压力不那么大了,但我的生活依然很节俭,我穿的大部分衣服是朋友穿过的旧衣裳,说来心酸,我上大学三年还没买过一件裤子呢。花样的年龄,哪个女孩不爱美呢?但是我想,真正的美是心灵上的美,所以即使很朴素,但我总是骄傲地挺起胸膛,骄傲地迎着别人的目光,骄傲地走在美丽的校园里。
今天晒出我的大学费用,只是想对和我一样贫困的学子说,不要对贫穷低头,不要在意别人异样的目光,只要我们能勇敢地走下去,咬紧牙关度过每一段艰辛的日子,生活没有过不去的坎!其实,生活依然那么美好,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他没有给我们富有的家庭,但给了我们坚强的毅力和一颗坚忍不拔的心。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不如这样……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偶尔看到网易这个征文活动,还真的被触动了。其实这真的是一个难得的可以好好回忆过去的机会。当我们在回忆的过程中重新梳理那些往事,甜蜜也好,辛酸也好,都应该是获得了一笔精神财富,而这才是最弥足珍贵的。我会尽量参加每一个主题的征文,但是有的我实在没有经历,哈哈,那就不能勉强了,首先我选择了求学这个主题。
我的求学路
就从幼儿园说起吧!
幼儿园的经历真的很模糊,但是花费应该不贵,特别问了一下老妈,老妈说好象托费是一块五一个月,不能想象吧?不过当然了,那个时候父母的工资也都不高。那时候可不象现在,还没上学就要学习英语和兴趣班啥的,不过我属于比较早慧的,我的姐姐比我大三岁,我还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看她的三年级的语文课本了,记得当时最深刻的是一篇写王若飞的文章,我不认识“若”字,就问老师,把老师吓了一跳,因为这个时候她才发现我竟然在看三年级的小学课本!在幼儿园基本没什么零食,但是老师很喜欢我,经常会给一点糖果啥的,呵呵,算是额外偏得。
小学的收费应该也不太高吧,具体母亲也不记得了。但是我记得我上小学开始,也就是80 年代初,学校已经除了学费,书本费还有杂费之外,还开始有了一些额外费用,比如买个资料,卷子啥的,问我为什么记得?呵呵,因为我也曾经犯过以老师让买什么什么资料为名,向爸妈要钱然后去买零食的错误啊。现在想想,当时撒了谎,其实父母最后肯定都知道,只有我们自己以为天衣无缝而已了。
说到了零食。就顺便说说我们那个时候零食的价格。我记得冰果(应该也叫冰棒或冰糕的)是5分钱一个,就是水加糖再加点食用色素的那种。然后有点奶油的所谓雪糕就要1角钱了,瓜子是一角钱一袋,分量不多,应该也就一小捧,汽水糖一分钱一个吧,然后有一种最为奢侈的巧克力豆,大概是一块钱四袋,呵呵,虽然和现在五花八门的小食品没办法比,但是当时这些已经很让我们很满足了,记得我还曾经在上课的时候用书本遮住脸,然后偷偷的在下面磕瓜子,结果被老师发现狠狠的批评了呢(我那时还是大队长呢)。想想当时可真是够馋的。真丢人!不过现在回想起来却也觉得十分有趣呢。
我记得当时我们也订做了校服,男的款式不记得了,女的是白衬衣,蓝背带裙子,然后当时衬衫有肩章。肩章通过上面有几个红条显示你是普通学生,还是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本来我当时还是二年级,还没有资格是“三道杠”,不过那时候的班主任说我明年三年级的时候肯定就是大队长了,所以干脆提前就订“三道杠”吧。我当时美的不行,到处得瑟,结果把我的肩章给弄丢了,我当时就哭死了,后来好象还是把姐姐的那个普通学生的肩章上缝了三个红条,自己做了个“三道杠”。当时校服也就十块钱左右吧。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而且质量相当不错,裙子很耐磨的,我记得当时我姐姐穿剩的直接给我了,没再买过,现在可不行了吧,一年几乎就要换一身!除了校服,我已经不记得我们那个时候都穿什么了,应该都是拣剩吧,反正那时候也小,也不懂得什么,给什么就穿什么,以至我到现在也不太讲究穿。而且那时候父母有了新衣服,也不让马上穿,都要等到过年啊,或者开学啊,或者什么重大的日子才让穿,哎~~~~好歹咱也是小女孩,却没过上小公主的日子啊。
小学二年纪的时候我家搬家了,当时离学校很远,不过因为老师对我很好,我父母就决定让我继续在那个学校上学。我就不得不天天坐好几站的公交车,当时从我家到学校的车费是7分钱,来回一角四分,父母一般给1角五,剩一分零花。有一次我把坐车的钱丢了,结果硬是老老实实的步行了6站地回到家的,到家后天都黑了,后来公交车票涨价了,但是也开始有了月票,通用的,价钱应该是每个月5元。
初中高中的费用我也不是记得很清楚。应该也就在百元左右。但是明显的学习资料的费用开销比较大了,课外书啊,习题卷子啥的,因为我初中高中都是重点学校,学习氛围还是很浓厚的,不是非常讲究穿,所以那个时候基本也就是运动校服,然后还是捡姐姐的衣服穿。偶尔过年的时候买件新衣服。不过那时候物质就开始丰富了,偶尔会和同学去学校外的小饭店吃点东西。零食也比以前多了。但是正因为丰富了,所以印象也没小时候深刻了,大概就是那种容易得到的东西反而不是很珍惜的缘故吧。
上大学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因为我高考发挥不是很正常,所以父母当时是在给我自费念好一些的大学还是公费念普通的大学当中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前者,这在当时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做出的牺牲,毕竟那个时候一万元的学费对于我们这样收入不高且有两个读大学的孩子的工薪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我也并不是完全落榜,只不过父母不想委屈了我。为此我永远感激父母当时为我做出的这个决定。不过当时经济压力真是太大了,我们家连一万块的学费都拿不出来。为此,我那从来就没说过小话的父亲还找到当时的学校领导,商量能否让我的学费分两次交,先交5000元,两年后再交另一半。我不知道一向不大会说话的父亲究竟是怎样说服了学校领导,反正最后学校领导竟然同意了,现在想想,我那自尊心很强烈的父亲,为了女儿的前途,竟然也放下了自尊。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如今父亲已经去世了,母亲和我住在一起,我的今天可以说完全是父母赐予的,我将永世铭记!
当时因为学校扩招的原因,凡是属于市内的学生都是走读,不允许住校,当然,如果你肯花钱,也可以住的,不过要贵一些罢了,我家当时跟学校正好是一南一北两个方向,隔的相当远,但是家里也没条件让我住校了,因为除了宿费,吃用等其他方面的开支也不小,还没有家里吃的好,所以当时我就天天要换乘三次公交车往返在学校和家之间,那时的公交车哪有现在方便啊,不过我倒是经常在考试之前,利用在公交车上的时间进行最后的突击复习,效果是相当的好!不过因为大学的课业也没高中繁杂了,所以基本也不算吃什么苦,只不过缺少了大学的那段住校生活,总是觉得自己的大学有些缺憾。
毕业后,我没选择继续深造,家里的环境促使我赶紧上班赚钱,不能再靠父母了,幸好我很快通过努力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没再让父母操心,现在也有了自己的房子,生活也相当的不错!而且始终相信一切还会更好!!
发帖: 112 篇
在线时长: 11 小时
本文为邮箱来稿:1979年:一学期8毛钱
1979年秋,我在甘肃秦安老家的村子里上小学一年级。
那时我们村的学校还不够格叫小学,而叫村学,只设一二三3个年级。第一天,我小心翼翼捏着5毛钱去学校报名,数学课本2毛钱,语文课本2毛5,老师还找了5分钱。当时全乡就我们村学不收学费,要不然还得缴5毛钱的学费——那是一个把一分钱掰成两瓣花的年代,5毛钱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个大数目。
除了课本,还得自己购置作业本。当时,我们多数时间是在学校院子里用竹棍子写字,这样便省下了许多购买纸张订做作业本的钱。一门功课一学期就两个麻纸订做的本子,两门功课就是四个作业本,一张大麻纸3分钱,四个作业本一学期就是1毛2。很多学生为了省纸,32开的作业纸写得密密麻麻的:从左到右要写30个字,从上到下也要写30行。
老师说,作业本是应付上面检查的,要不然会将更多的写字任务布置在院子里的空地上。
作业本用的少,铅笔也就相映地用的少。像我们刚上一年级的娃娃,一学期有5支铅笔就够了,一支铅笔3分钱,总共就是1毛5。
用铅笔写字,就还得有削铅笔的小刀和橡皮擦。铅笔刀一把5分钱,橡皮擦3分钱,加起来就是8分钱。这两样东西一天下来不经常用,有些小孩没有,就借一下别的学生的。还有些学生买不起橡皮擦,就捡拾一个药瓶上的橡胶皮盖子来擦拭写错了的字。
一年级娃娃还不允许用钢笔,所以也就谈不上墨水的开销了。
至于其它的学习用具:书包是家里的旧布缝制的,基本上不花钱;文具盒是不敢想像的奢侈品,所有学生压根就没有听过这玩意儿。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算算,1979年我上小学一年级一学期的花费:两本教材4毛5,四个作业本1毛2,五支铅笔1毛5,一把铅笔刀5分,一个橡皮擦3分,加起来一共是8毛钱。
那时上学开销就这么简单,可有些人还是上不起学,像我姐姐就因家里穷没上过一天学。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三年初中5元零用钱
我的故乡在滇西南的山里之山,这是一个纯彝族山寨。在亚热带的气候里,故乡没有分明的四季,但由于高寒山区,故乡特别贫寒。小时候,我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在饥锇中品尝了故乡所有的野菜。路边的车前子已绝迹了,除非狗屎堆里的那几棵幸愿地留了下来。玉米刚打浆,狗们就去啃食。我和小伙伴们也悄悄地到地里,把刚睁眼的玉米啃吃掉,又把皮包好。到收玉米的时节,好多好多发了霉的玉米骨头记着我们的无奈。
我从一九八四年开始读初中,父母除了凑给每月供应的15斤粮钱,再无钱给我。在星期日返校时,我总是挑上一星期吃的粮菜,走6个小时的山路去读初中。省吃,省到菜叶都黄烂了。虽然包产到户了,故乡的积极性一下子上去了好多,可贫穷依然像大山一样,父母用尽了力气也只是让我从吃面到吃三分之一米伴玉米砂饭。
一九八七年,多初中毕业这一年,我姐答应嫁给了我姐夫。在中考这一星期,我姐夫给了我五元钱,让我好好考试。记得拿到这5元零花钱时,我是多么高兴,一遍又一遍地看,放在衣袋里都用手握着,生怕会飞了似的。记得第一科考的是英语。那天早上,我拿出钱买了一个回族妇女到学校来卖的小糖包,先买了5个,吃完了,还想吃,又买了5个,吃了,还想吃,又买了3个,吃完,饱了。拿着四本英语书(我们只上到第四册),本想复习,却在教室里睡着了,大概是吃多了。等老师把我叫醒,同学们在做试卷了。我擦擦嘴边的口水,把书抱到教室外的窗台上。急匆匆进教室,开始了中考的历程。
30年弹指一挥,可改革开放的30年,故乡的变化翻天覆地,从没有饭吃到有饭吃,从有饭吃到吃饱饭,从吃饱饭到吃好饭,从吃好饭到看电视,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舒畅。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的春风,他化作绵绵的细雨,滋润了龟裂的九州大地,让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生机盎然。
云南省云县忙怀中学
发帖: 4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我怀抱着野百合,把它们当成娇艳的水仙,给它们换水,吃阿司匹林,带它们散步,它们盛开,我便不寂寞.
积分: 25799
发帖: 2021 篇
在线时长: 322 小时
网友邮箱来稿
1985年那个夏天,经过三天的拼搏,我终于如愿考上了当时的杭州大学,成了有史以来我们村的第一位大学生。
这在当时,可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村里好多人来向父亲庆贺,父亲也极是高兴,整天呵呵笑过不停。但晚上,我听到父亲在与母亲说着什么,聊得很迟。在我的影响中,父亲可是倒头就睡的,但那几天,父亲总是睡不着,后来,母亲告诉我说,是为了我上学的学费担心呢。
录取通知书上写得分明,学费加书费总共100元,因为我的专业是化学系,需要做化学试验,另外要交纳一件白大褂费用,合15元。从家到杭州车费是5元。一般我们那时学生没出过远门,而且不太能说流利的普通话,第一次外出念书,总是约好几个同学一起上学,或者由父母陪着前往报到,而我,因为附近没有考上同一学校的,但父亲为了节约这点车费,决定由我自己一人前去,反正录取通知书上说了,杭州长途汽车站有学校组织的人员在接待新生。
上述费用100元,那是铁定要缴的。父亲东借西凑,总算弄齐了200元钱,给我带上去学校。那20张10元面额的人民币,我可是平生首次承受,接过来时,手竟有些许的颤抖。
到了学校,报到后,我就只剩下85元钱。那时,念大学,学校对学生有补贴,按家庭情况分配,多少不等,我每月有20元的补贴。但报到后前几天,学校不可能发给我们这些补贴费,待到我买了一些日常生活必需品,如脸盆,饭碗等,尚留下50元。
父亲虽然说过,不够了就给家写信,但我自己明白,家里兄弟多,不能再添负担了,因此精打细算着要利用这50元坚持到放假。食堂饭菜我尽量挑最便宜的,星期天也不去需要买门票的天下闻名的旅游景点游览,学校的补贴差不多能对付我的伙食了。
如此清贫的日子,一个学期结束,等到放寒假,买了回家的车票,到家时,口袋里竟然还剩下5元。父亲沉默不语,我清楚,他心里难过。
等到我大学三年纪时,物价上涨了,学校的补贴也增多,家里的经济情况也有了很大的好转,一个学期的费用,父亲给了我300多元。我学的理科,当时理科学生最沉重的压力就是要买只计算器,我硬是咬咬牙,买了一只,价值42元,那个心疼啊,可是我有生以来花钱最多的家当了。至今,这只计算器我还当作宝贝般的保存着。
四年级时,我省吃俭用,花70元去二手市场买了辆旧自行车。这下,我总算游览了好多杭州的著名风景点,但那些需要昂贵门票的地方,我还是基本上没去过。
这样粗粗算下来,四年大学,一二年纪极是节俭,三四年纪相对宽余点,总共约花钱3000元吧。
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30年,各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教育变革也是有目共睹。我儿子上小学,一个学期,杂学费加午餐费,约600元,如果加上平时的零用,估计相当于我四年大学费用的一半。简单的数字说明了我们的生活改进,而物价指数的上涨,工资收入的增加,这些都是国家发展的最有力的见证。
姓名潘一斌
积分: 25800
发帖: 2022 篇
在线时长: 322 小时
网友邮箱来稿
我的艰苦求学之路
小学读书,是我面临着人生的第一道难关。那是一条坎坷不平、举步维艰的求学之路。
从家到我就读的郭家台小学,有两条路可走:一条由家往东南方向走,途径李家窝棚,再拐向正南方向,就到达了学校;另一条是由家往正南方向走,途径本村的前街和顾家窝棚,再往正东方向拐,最后到达学校。这两条路线的里程大抵相等,各有利弊:经李家窝棚那条路线比较荒凉,得通过5里多穿越草原的羊肠小路,据说冬天有狼;经顾家窝棚那条路有点儿邪性,途经两条河堤之间的大苇塘,空荡荡怪吓人的,河堤歪脖树上吊死过人,相传夜间闹鬼。无论狼还是鬼,对于傍晚单独走路的孩子来说,都是非常可怕的。不过,让我选择,我宁可遇狼,而怕见鬼,因此,我经常走第一条路线。此外,无论走哪一条路线,都无法避开当街考问的“拦路虎”。
事情是这样的:李家窝棚的几十户人家中,绝大部分都姓李,而且是一个家族的亲门近枝,不知这个家族从哪代起,因循着诗书传家的门风,李姓族人个个识文断字,人人都是饱学之士。有时看似农民模样的人,抗着锄头迎面走来,考你个怪字,你就是翻遍教科书,也回答不出来。而李姓家族的成员,个个有此雅兴,总爱拦路“打劫”小学生,以考你个张口结舌为快事,一来可显示一下自己的学问,同时,也想趁机抨击一通眼下教育的“今不如昔”。
有一次放学后,我被一个下地锄草归来的叔叔拦住了,他给我出了这样一个字谜:“四面不透风,十字在当中,要当田字讲,那是个糊涂虫。”猜字谜原本是我的强项,开始时我并不着慌,可是,渐渐地我发现这个字谜非同凡响,加以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心一发慌,两缕冷汗就像虫子似的,顺着腋窝往下爬。我用树枝在地上不断画十字,并用各种方式去包围这个十字,却怎么也找不到谜底。那位叔叔总算给我点面子,提示我道:“你用实在的笔画,永远也猜不出来!”这句话启发了我,终于找到了谜底,原来那是个繁体“亚”字!
尽管我没有彻底的丢丑,我仍暗恨那位叔叔的狡猾。因为以往猜字谜都是以实体笔画为基础的,而今他竟用空出来的虚体字形设谜,用心何其毒也!
如果走顾家窝棚那条路线,途经本村前街时,将遭遇一位数学考官。那是我本族的一位远房爷爷。我称他为“振玉三爷”。老人家曾作过商号掌柜的,在算学方面很有造诣,虽然不懂微积分等高等数学,但离奇古怪的四则杂题,却满脑袋都是,什么“鸡兔同笼”啦,“量千尺爬树”啦,他张口就来,而且题中的数字分毫不差。
如果说,李家窝棚的国学考试,还带有一点不怀好意的难为的话;那么,振玉三爷的数学考试,则完全是善意的关怀和引导。而且,爷两个做起四则杂题来,简直是津津乐道。有时,他出一道题考我,我立即照猫画虎地编一道题考他,比如,他考我:“野鸡兔子四十九,一百条腿在地上走,问多少野鸡、多少兔子?”我接着考他:“野鸡兔子四十八,一百条腿在地上爬,问多少野鸡、多少兔子?”爷俩都答对之后,先是哈哈大笑,然后互相吹捧,这种数学游戏,真是其乐融融。
不过,尽管数学游戏很有趣,在一般情况下,我上下学还是走李家窝棚路线,因为我怕鬼甚于怕狼。
这个时期读书的最大困难,就是上学的路太难走了,至今回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从家到校必经一条低洼的乡间小路,有几处终年积水,春夏秋三季还好办,可以趟水过去;一到刚结冰的初冬就难办了。冰还很薄,一脚下去冰就碎了,腿脚都陷在寒冷刺骨的冰水里。只好咬着牙心一横,“咔、咔、咔”一路踩着碎冰跑过去。上岸一看,腿都被冰凌划得伤痕累累,鲜血淋漓。晚上被热炕一烘,火辣辣的疼痛。第二天,旧伤刚止住血,上学途中又添新伤。那时,天天盼寒潮来,把冰冻得结实些,好在冰层上安全走路。
前边说过,走李家窝棚那条路,中间要经过5里多长满荒草人迹罕至的毛毛道。冬季天短,放学后天已经黑了。这时,一个人走在荒草夹道的小路上,心中阵阵发毛,决不像台湾校园歌曲“走在乡间小路上”那么富有诗意。有一天,刚下完一场雪,在回家的路上,我发现一串带着长爪的梅花形脚印,而且是刚刚走过的脚印儿。听大人们说,这样的脚印儿,很可能是狼走过的。想到这儿,我怕极了:怎么办?继续往家走吧,说不定狼在半路上等着我呢!不往家走吧,还能到哪儿去呢?后来,心一横,走吧!捡一根秫秸棒子作武器,一面挥舞“战刀”,一面高唱“军歌”,炸着胆子向前走。
走在两村之间,正是我最害怕的时候,在远处雪地上出现个小黑点儿。那黑点儿越来越大,最后完全看清楚了,原来是我家的小黑狗。当它跳跳穿穿扑到我身上来时,我搂着狗脖子,眼泪唰唰地落下来。从那以后,这条小黑狗每天晚上都在我最害怕的时候,在半路上神奇地出现。后来,在我读中学的时候,听说小黑狗在一次洪水中,顶着巨浪往家泅水途中,被洪峰卷走了。为此,我难过了好一阵子。
两年后,我考取了一所乡镇中学,这才走完了小学阶段艰苦求学之路。
作者:冷光
积分: 25802
发帖: 2024 篇
在线时长: 322 小时
邮箱来稿:
说说我的大学费用
我1987年考取四川大学外贸系。那个时代,国家承担了大学生培养费用的大头。正因为如此,大学的进入门坎很高,可谓“十里挑一”或“百里挑一”,师生配比率也比现在合理得多,那时的大学教育,应该更接近真正意义的精英教育。由于没有学费,生活压力也小,有很多出身贫寒的学生也可以安心学业,并对未来充满乐观和信心。回过头来看,那样的时光已经不再有,是幸运还是遗憾,真的很难评断。
因为专业的缘故,我在大学时代便养成了记录物价波动和日常开支的习惯,期望通过微观层面的真实记录观察或预见社会的变化。借网易的本次活动,正好与各位网友分享一下:
1、 学费?真的没有收取过一分。
当时全日制大学计划内生源(本科、专科甚至中专都有)属于国家储备干部,
确实没有学费一说。我们班级有四个同学属于企业委托培养,他们是由定向单位代缴学费给学校,毕业后必须回定向单位服役一定年限,这种委培是当时本科以上学历中唯一可能存在学费支付的情况。
不过,按不成文的内部规定,委培生在读书期间可享受工龄待遇,这也是够让我们羡慕的哈。
2、 书本费?真的很少。
大学四年,书本费花得很少,平均下来我每学期要用的新书大概有12、3
本,书本费就20来块钱吧。而且,基本上没有考试费、资料费这种说法开支科目。
书本费不高的原因有几个:一是当时计划经济仍占主导,价格管理体系本身很规范。比如我们大二时领的英语教材,价格处用新标签覆盖了原来的,为正视听,校方还专门出具了临时上调价格说明的官方红头文件。后来,也出现过临时下调价格的情况,也附录有文件说明。
二是当时发行市场不健全,教材补充并不顺畅,因此学校也鼓励同学科、同专业的高低年级互相支援。我们相邻四个年级,我们班级的人数最少,所以蹭书反而更占优势,倒捡了不少便宜。
三是当时使用图书馆的习惯非常良好。川大图书馆藏书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十,我们很多的辅导书籍都靠借阅应付。
除了常规书本费低廉以外,当时很多外国机构支持、援助国内大学的院、系建立图书资料室,也为学生提供了方便。我们系是欧盟大学定点支持的单位,他们定期邮寄有关欧洲经济政策的图书和期刊,使得我系学生及时了解欧盟经济状况,感觉收获还是很实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能及时看到广泛的专业期刊杂志,也是很难得的学术环境了)。
至于考试收费的,记得只有英语四级、六级考试是每个人都必须缴纳报名费,也就几块钱而已。从1990年开始,国家硬性要求英语过四级才能拿学历证书。我们学校为了鼓励学生学好英语,凡四级考分过优(即85分以上)的一律奖励30元钱,我们系的英语水平比较好,每年都有接近一半的学生挣到这个奖励,系上领导特别有面子。
至于现在常见的补考费用,当时也是没有的。只有一个例外,就是计算机知识补考,有可能被收费。因为当时微机还是贵重器材,学校数量有限,但使用的人特别多,所以时间安排很紧。学生正课时间上机是免费的,但想超时使用则要缴纳一定费用。
那个时代的大学生,平时很少做作业,一般以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为主,对作业本也没什么要求。因此,很多同学都还用高中时期积攒的本子哩。到了高年级,爱睡懒觉的兄弟们一到期末,为了复印别人的笔记,倒是需要破费相当一笔复印费。
3、住宿费?没听说过哈
大学四年,我们班有三年在当时川大条件最好的“新一舍”住宿,一直没有
付任何费用,唯一与住宿相关的是一笔押金,就是向宿舍管理处租用棕垫和搁书板的费用,不高,各10元而已,毕业当天办手续都退了哈。
从1988年起,高校开始陆续实行大学生公寓管理制度,比我们低一年级的学弟们,入住同样的宿舍,就要交纳数百元/年的公寓管理费,所谓政策一年一变,确实如此。
4、医疗费用?公费啊!
大学入学报到时发三个证件:学生证、图书借阅证、公费医疗证,俗称三大件。学校建有校医院,门诊住院都凭公费医疗证销帐。我们班级不大讨校医院喜欢:1988年肝炎大爆发,本班一名女生被收治,在校医院隔离治疗半月多;同年一个兄弟又因气胸回家修养半年;1990年一兄弟参加足球比赛时摔伤,转院治疗两月,以上涉及的医药费最后都转给学校报销。我是班长,一般由我出面去医院办手续。办公室的人总开玩笑说:你们班级的额度又超支了哈。当然,也仅仅是玩笑,报帐可没打麻烦。
上面说了那么多都是免费或收费极其低廉,那么,那时候的大学生又有哪些开支呢?或者说当时大学生的月开支状况是什么水平呢?
一般而言,1989年以前,大学生的月开支大致在30—50元,年,则上升到60—100元,根据我的观察,这个数目应该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区段。
怎样理解这个价格水平呢?简单讲,这接近或略高于同期最初级工人(即徒工)的月收入,考虑到大学生毕业后基本档案工资是从96元起跳,大学生回收大学开支消费投入的时间最多只需要2—3年。因此,当时读大学的确算是回报丰厚的投资。
具体而言,当时大学生的费用开支有以下几类:
1、 民以食为天,大头当然是伙食了。
80年代的大学生是国家储备干部,一入学就享受城市居民的副食供应待遇
——34斤半的粮食及相应的粮油肉贴。一般而言,我们每个月领到手的有20斤饭票、12斤馒头票和7元左右的菜票,而这些都是国家发的,不足部分才需要动用自己的生活费。
1980年代的物价很平实。1987年入学时,最便宜的俏荤(即混有肉荤的菜
品)1毛五一份,纯肉荤的单锅小炒才8毛一份。即便经过年两次物价大涨,到我们1991年毕业时小炒也才2元一份。
所以一般来说,当时每月安排20元的生活费,人也不会饿着。但对追求生
活质量的人来说,可能7、80一月的生活费也有捉襟见肘的时候。
2、 对外地学生而言,每年四次的探亲路费是一笔大开支。不过,按政策,
大学生可以享受火车硬座的半价优惠。我在1988年暑假,借用新疆同学的学生证买车票去新疆旅游,成都—乌市半价后的车票是多少呢?36元。
3、 娱乐休闲费用
四川大学最大的教室在哪里呢?当然是望江公园哈。1980年代,望江公园
与川大一墙之隔,学生向来把该公园视为本校的后花园。门票是从来不给的,翻墙就过去了,后来为免麻烦,甚至干脆集体出力把围墙推掉一截。而公园也怕麻烦,干脆不修!
望江公园里面茶馆多,喝茶也成为四川大学学生最具特色的一种娱乐消费。初进大学时,茶水是3毛一碗,单加白开水是一毛。毕业那年茶水是5毛一碗,屈指算来,读四年本科,平均每个月在望江公园泡5、6回茶馆是有的。
另外一种主流的消遣是看电影、看录象,单价都不高。有一种比较费钱的是街机游戏,如果上瘾的话,那是很要破费一些的。
总体说来,那毕竟还是无网络的时代,学生们普遍过着比较传统的生活,至少在体育锻炼、谈情说爱上都无须什么特殊投资,但却能让更多闲暇时光过得很愉快而惬意。
说了开支,不妨再来算算那时的大学生还有什么收入渠道,这样才好理解为什么当时“大学里只有为爱情苦恼的人(摘录于某同学的诗句)”
1、 困难补助
那时大学设有困难补助,分甲、乙、丙三等,甲等一个月近20元,足够对付当月生活。实话实说,1980年代是中国城乡差别最小的时代,即便是偏远农村来的学生,要真去套这个甲等补助的标准也不容易(真正很穷的学生,可能也早去考军校、师范大学了,不仅生活有人管,还能拿津贴照顾家庭,这样的事例,当时是真有啊)。一句话,当时真正赤贫的学生不多,所以很多班级把补助当成集体福利,随便选一个人去领,发下来后全班“打牙祭”会餐。
我们班有一个同学曾经申请到了乙等补助,后来班级开生活会,就有同学提意见说他领补助还买摩丝,结果弄一大红脸,那同学第二个月主动就不领补助了。
2、 勤工俭学
让我那同学放弃补助的原因倒不是他老家一下发达了,而是他通过家教服
务很快实现了生活自给自足。
因为高考的压力,那些无法享受重点中学教育的家庭把希望放在了在校大学生身上。年,成都大学生家教的起步价是2元/小时,四川大学的学生挂个校徽,摊个学生证,坐在九眼桥上就可以等生意,还很抢手。只要肯干,带上两三个学生,一个月收入6、70元是比较轻松的事情。
城市学生尤其是本地学生,倒往往比较懒散,鲜有认真做家教的,最多是推脱不了亲友的托付,以帮忙的形式做做同类工作。不过,价格转轨制时期,来自城市干部家庭的同学想找点零花钱也很容易,有时候,利用内部采购便利,倒倒云烟川酒,甚或倒卖几张演出票,都能攒下几个月的生活费。
四川大学从1986年开始全面实行奖学金制度,当时面不宽,要按班级人数以一定比例评选。记得一等奖只有2—3%,二等奖概是5—8%。我们班级只有27人,本来连一个一等奖学金都摊不上,后来学校考虑到全校入学成绩前三名都在本班,破格给了一个一等加两个二等奖的名额。
大学期间,我领了三次奖学金,两个二等奖和一个优干奖,加一起总计不到300元,但是累计也有近半年没找家里要钱,当时感觉还是挺骄傲的。外班还有些相熟的同学,勤奋刻苦,两耳难闻窗外事,竟连续几年拿一等奖学金。我校学风虽然散漫,但同学们对此类好学之人也由衷敬佩,居然都自觉地不去打秋风。
毕业时,绝大多数同学是分配到国有机关或企业上班,发派遣证的时候学校
还发路费,我就在住家五站路的企业上班,也给发了10元,嘿嘿。更有意思的是,我去单位报道没几天,就被派往藏区收购土特产,一呆三个多月才回家。当时在基层,生活都有专人照管,也没用钱的地方。回到单位,连工资带补贴、奖金以及本部门的奖励,居然一口气领了近3000元。回家后直接交了2000给二老,他们竟楞了半晌,最后说了一句:还是读大学好啊!
发帖: 123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教育产业化害了许多家庭,
现在的学上不起了。
我们读个书多便宜啊。
1987年,上大学,基本帐单如下:
1、学杂费:入学第一年交,好象是150元吧。
2、住宿费:免费。
3、生活费:1987年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非常便宜,肉菜(回锅肉)3毛钱一份,素菜1毛钱一份,一个月生活费不会超过25元;从1988年二年级开始,国家的物价上涨,学校里的饭菜也翻了个番,不过还好,一直到1991年大学毕业基本上没怎么长了,大约一个月的生活费维持在60元左右。
4、路费:坐长途汽车,一个学期回家一趟,一次10多元吧。
5、校服:应该没有,我们只发了帆布工作服,实习时候穿的。
6、平时的消费:
学习之余,打打篮球、踢踢足球,学校每周要放录像,有时去借点小说看;
下馆子,极少,最奢侈的做法是和几个同学到学校后面的小饭馆,炒个肉丝、肉片、几个素菜、烧个汤、喝点啤酒;其实最喜欢是学校边上,有俩口子摆了个小摊卖面,我就喜欢吃那个臊子面。
可能大学四年,花费了父母亲4500元钱吧,
但是,这也是笔很大的钱财了。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农村能够完成十几年学业是件不容易的事,尤其是在还没有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前,父母单靠地里的那点收入,要负担起两个孩子的学费,还是有些困难的。我们没有享受到九年义务教育带来的实惠,我们是最后一代非独生子女,最先赶上大学扩招并取消分配制度。也正是我们这些出生在过渡时期的人,又在工作两三年,刚有点工作经验想要跳槽的时候,赶上了经济危机。话题好像扯远了,还是聊聊我们可爱又单纯的大学时光吧……
我们学校在湖南,曾经出过伟人的地方。入学那会儿,刚下火车就有校车来接,出检票口的时候就看见学校的大旗立在那里,抗旗的学姐很热情的招呼着:“是不是XX学校的?接送的车在那儿……”我还没来得及看清这个小小的火车站,就已经连人带行李上了校车了。车上还有很多跟我差不多年纪的人,看着大家好奇又迷茫的眼神,就知道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新生”。
到了学校,事情就更简单了,所有新生一下车,就受到了各学院的热烈欢迎,当然,欢迎团体都是各学院高年级的学生组成的(感觉有点像“抢人”,哈哈)。所有下车的学生被各自学院的学长领去签到,并发了一张流程表,同时有一名或者两名学长来接待。我当时可是有三个学长接的哦,可能是我带的行李太多了。
首先是排队缴费,学费4000,住宿费500,我住的是普通宿舍,一间十个人的那种,一层楼两个卫生间和洗漱间,公寓一般是四人间的,有单独的卫生间和洗漱间,费用1200,女生的公寓就更爽了,很像现在的三室一厅,中间是有个客厅的,也是1200。书本费不记得了。大学第一年还有其他费用,如被褥,被罩,床单,席子,蚊帐,桶,军训服装,收音机(用来英语考试的,大部分时间我们都用来听鬼故事了……)饭卡,暖水瓶等等等等,全部加起来是7160人民币。钱交了,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拿着交钱的回执单,登记分宿舍,领床上用品等,拿着所有的东西回宿舍就行啦。当时的东西可是非常非常多的,再加上我来的时候自带的行李,我还分在了四楼,可把接我的三个人累的够呛。东西一放下,他们就要回了,老爹赶紧拿出烟来匀给他们三个,我直接制止,还理直气壮的说“他们可是学生哪,哪有人抽烟!”(可见我当时有多幼稚了,大学生抽烟简直太平常了,只是当时的我不知道而已)老爹又拿出苹果来……(现在知道为什么我带的行李那么重了吧?全都是爹妈准备的,又不能不带,想我三千多里路带的都是这些个贵“重”物品……就差没准备两头大蒜了)。
我是第一个到宿舍的,自然挑了一个比较靠里的位置,宿舍里收拾妥当,才发现虽然学校给准备的东西已经够多了,但是正要生活起来,还是有很多东西需要买的,比如盆啦,毛巾啦,饭盒啦,镜子梳子啦等等。现在能记得的就是那个陪伴了我四年的饭盒,当初还是老爹花十块钱买的,挑都挑了半个小时,选那些个没有坑坑洼洼的,没毛刺的,不过说实话,质量确实是好。
吃饭的家伙准备好了,就该去吃饭了。也许是新生到校,正是各大食堂大显身手,争夺客源的好时候,所以菜炒的好吃,分量也给的足。事实也证明如此,当我也变成接新生的人的时候,每到新生入校的时间,食堂的饭菜都会好很多,我们宿舍人都说是沾了新生的光了。大一那会饭菜还很便宜,两毛钱一两饭,八毛钱一个素菜,比如炒青菜什么的,带点肉的菜一块钱,全是肉的菜一块五。打开水五分钱一暖水瓶。所以,女生两百多就够吃饭了。我那个时候每个月四百块钱的生活费,日子还是过的挺滋润的,偶尔还可以逛逛超市,学校旁边的精品店,买个十块钱左右的耳坠啦,包包啦什么的。当然,好日子到我大三的时候差不多到头了,物价那个涨啊,连学校的食堂都被波及到了,可以想象社会其他各行各业都是什么样子了。为了防止因为食堂饭菜涨价,学生有抵触情绪或者抵制行动,各食堂纷纷把当天菜市场的价格挂在门口。米饭两毛五一两,青菜一块钱,带点肉的青菜一块二,全是肉的两块。水也变成一毛钱一暖水瓶。开始的时候,大家还议论纷纷,大骂学校黑心,让学生吃不饱饭。有的宿舍更是集体在校外订餐。但是过渡时期的抵抗没能维持太久,因为校外小餐馆卫生不过关,有学生得肝炎啥的。同学们又回到了食堂。那个时期曾经打过冬瓜排骨,只见饭盒里八九块冬瓜,夹杂着两块排骨骨头……
学校在郊区,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但是学校周边总少不了溜冰场,KTV,电影录像厅,网吧,舞厅。大一的时候富有激情,所以最常去的是溜冰场,三块钱一位,可以溜一个小时。现在想起来,好像大学里最开始恋爱的那几个,都是从溜冰拉手开始的……看电影的地方呢,五块钱一个人,可以看一个晚上。我们去过的最多的地方,大概要算网吧了吧。想当初,大一了,我才第一次进网吧,第一次摸到电脑啊,汗!第一次学会了开机,向同学要了个QQ,以后就一发而不可收了。上网游戏啥的没学会,倒练会了盲打。记得网吧也开展价格大战,规定什么时间一块五一个小时,其他时间两块钱一个小时,通宵六块钱。大一是泡泡堂,大二是冒险岛,大三是劲乐团,后来是劲舞团。可惜我一个也不会,因为刚开始玩每次都是倒数,就不愿意受那个刺激了。快毕业的时候,流行去跳舞,要进入社会了嘛,不会跳舞怎么行,很多人去跳舞。我们宿舍有几个很喜欢去,女士免费,又能减肥。可惜我没去过一次。想一想,就觉得一股子汗臭味……
毕业没几年,再加上经济危机的冲击,感觉心态都变老了,连回忆大学时光都觉得是那么遥远的事情了。2009年失业的人数可能会更多,希望在牛年里,大家还是省点钱,保持老黄牛的干劲,度过这个寒冬,去迎接更加美好的春天。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我是1967年出生的,74年上的小学,79年读的初中,82年上的高中,85年上的大学
我是幸运的,以我家当时的经济状况,根本无法供我们四兄弟姐妹上学,但是,我所在的农村,是一个相对封建的农村,有较大的家族势力,全村(自然村)有100多户,全部清一色姓张,清四旧根本就没有波及到我们,我们村有一个老私塾老师,得以在我们村保护下来,他的名字就叫张合梅(音),我们村上人都称他是老老师,仍在我们村上教书,他甚至连汉语拼音都没有教我们,但我们因此获得了读书的机会,在我6周岁的时候,就可以入学读书,这是多么幸运的事啊!
我是幸运的,我的父亲是一个不称职的农民,他读过2年的私塾,这在当时的农民中海上不多的,但是正是因为它的不称职,从小我们就受到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教育,没有在当时读书无用论的思潮影响下以及极度贫困的压力下,放弃学业,因此,我才有了今天,这是多么幸运的事啊!
我是幸运的。我上小学1—3年的地全年费用是3.2元,4-5年级的全年费用4.4元,初中3年,由于家庭贫困,学费得以减免,3年的费用20元,高中3年的费用约100元,大学每年的费用100元(以上费用均含书本等),我经常说,我女儿1个月上幼儿园的费用,抵得上读书的全部费用了。可以说,没有社会地变革(从毛时代到改革开放),我不是适逢其间,就决没有我的今天,这是多么幸运的事啊!
发帖: 3 篇
在线时长: 11 小时
1、我89年到95年上的小学,就在邻村,每天走路过去。学费一学期几十块吧,不住校,中午也是回家吃饭。那个时候最自豪的事就是期末考了第一名除了奖笔奖本子以外,还奖个红包——五块钱。然后我一路小跑到家,妈妈不在家,我就跑到菜地里,把红包给我妈,我妈和我都很高兴,但一般也没什么表示。现在想想,我当时怎么那么乖啊,怎么没想到把钱留着自己花,买零食吃啊。
那时的零食也挺多的,有5分钱一个的糨米球,1毛钱一包的酸梅粉,1分钱一条的橡皮糖,但最喜欢的还是冰棍儿,一般1毛一根,雪糕要两毛呢。学校门口卖零食的是和我同村的一老奶奶,每天基本上和我们一起上下学,我有时候就帮她拿起来篮子,这样她有时候会给我个糨米球吃,那时最高兴的事了。
2、初中是在一厂办学校上的。因为当时实行划片上中学的政策,本来是要交借读费的,结果因为入学考试成绩不错,学校就给我们几个免了,只交一学期200多的学费。后来因为班里前几名一直都是我们几个小学同学,所以我们几个就一直按平价交学费了。
因为离家不远,那时中饭也在家吃,不住校。
3、高中离家更近了,只有一千米的距离。那是所省重点高中,考上去的是平价生,学费300多,但超过一半的都是高价生或子弟,根据离分数线的差距要交几千甚至上万的“赞助费”(听说现在已经涨到好几万了)。所幸我是考上的,要不然后面的人生轨迹可能就不大一样了。
那时前后有过两套校服,一套夏天的,一套秋天的,价格好像都是六七十块吧。说实话,那套夏天的挺好看的,是深蓝色的,十几岁的高中生穿上去确实挺中看得。只可惜当时没有先见之明(当然也没有相机),要不当时留个影像纪念就好了。
中饭照样是回家吃,但因为晚上要上万自习,所以有时候就不回家吃晚饭,在学校食堂或学校附近随便买个烧饼什么的将就一下。
4、大学时终于住了校,因为是在外地——青岛。那时一年的花销是:学费3600,住宿费500(8人间的,所以便宜),生活费4000。四年下来总共花了32400元。校服好像是90块,后来因为质量问题还退了15块,军训服65,被褥什么的320。
那边的花销也不是很大,伙食费一月不到300。主要是我没钱,没得花,出去玩的话就去海边,反正不要钱,爬过两次崂山也就花了几十块钱的路费和门票钱。那时还是很省的。
想想现在的小孩子真幸福,上小学、初中都不用花钱了,高中就惨了点,不过只要学习好也花不了多少钱的。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回复 223楼 lyz4065076 】:
到了初三,大家都在忙碌的看书,背题!我无聊的画画人头像,写几篇日记。我的心中对中考跟本没有概念,也不知考得好能怎么样,考得不好怎么样。从初中开始,我就自己生活了,没有人告诉过我这些事情到底有多重要!
中考结束了,我总成绩499(总分790),当年(96年)中专的录取分数线是500分,重点高中最低分数线680分,就这样我的学业中断了!
我没有茫然,总认为自己干什么都能生存。我参加了村上组织的
------------------------------------------------------------------
我和你一年中学毕业的。你知不知道,我们一个县就一个重点中学,总分790.他的分数线是多少吗? 780分。我们班上只有一个人上了.788分.我是中下水平的都有700分。我也只有选择读中专了。不过你的际遇比我好多了。到现在我还是在外边打工.哎。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发帖: 6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美呆了,昨天財富策略選股池昨天5个股票3个涨停
发帖: 6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美呆了,昨天財富策略選股池昨天5个股票3个涨停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占个位置,有空再详说。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占个位子,有空慢聊.
发帖: 10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回复 8楼 蒙面-之城 】:
89年上小学,但已经不太记得了
------------------------------------------------------------------
偶也是89年上小学,同龄人哦~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回复 59楼 雨的预言 】:
我的中专,我的“大学” 1992年,当我以全校第一名的考试成绩考上省内某重点中专学校时,那一年,我的大学梦彻底破碎了;那一年,我的第一次出外远行开始了;那一年,新的生活开始了。 我们家有三个孩子,都在上学,二老务农。当时的年景虽不说是饥寒交迫,但一个星期吃一回鸡蛋,一个月吃一回猪肉却是常事。正因如此,我才选择了早上公费中专,早点毕业,早点回来挣钱的中专之路。 十六岁,我怀惴着父母给的九百元钱,
------------------------------------------------------------------
同感,那双清澈的眼睛、甜美的笑声和所谓的快乐的罪!
下次自动登录
每30秒自动保存一次内容
中东味十足
24小时热帖榜
下次自动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九八三年严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