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应用中有哪些借鉴

第二章 学与教的理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第二章 学与教的理论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496.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它们有什么特点
它们有什么特点
&&&&&&&&&&&&
第一章1、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2)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3)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4)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2.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在哪些项目上分别从技术和人文层面体现了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技术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3.谈谈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体现的观点:它将改变教学结构;其核心是数字化学习;它是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充实拓展课程的学习内容,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注重整合的课程特点;注重整合的过程;注重综合学习;注重体验学习;提倡协作学习&&&&&&&&第二章&&&&1、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在教育技术应用中有哪些借鉴?/2、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对教育技术有什么影响?3、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有什么影响?4、谈谈你对各种不同流派的学习理论的认识。&&&&&&&&第三章1、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有哪些类型?2、要提高教育传播效果应遵循哪些原则?3、人们观察景物的明暗感觉与哪些因素有关?4、何为“心理趋合”?何为“画面平衡”?5、举例说明如何在教学应用中利用人的视、听觉特征?6、简述“经验之塔”理论的内容和基本观点。7、简述拉斯威尔传播模式、香农-韦弗传播模式、贝罗传播模式、海曼-弗朗克传播模式?8、什么是网络传播?它有什么特点?9、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是什么?10、教育传播有哪些方式?它们有什么特点?11、简述教育传播的基本过程。&&&&&&&& 12、谈谈如何将教育传播的基本原则用于课堂教学。&&&&&&&&第四章&&&&&&&&简答题1.习惯上将现代教育传播媒体根据媒体作用的感觉通道不同分为哪些类别?2.简述加拿大学者麦克鲁汉的媒体观。3.使用光学照相机拍照片的一般步骤。4.简述利用录像机录制电视台节目过程。5.简述电视教学片的主要类型。6.现代教育传播媒体有哪些基本功能?7.什么是媒体?教育传播媒体有哪些种类?8.教学中常用的视觉、听觉、视听觉媒体设备有哪些?9.电视的制式和电视频道是如何划分的?10.使用光学投影设备特别要注意哪些问题?11.利用视听觉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的常用方法有哪些?论述题1.教育传播媒体的基本特性。2.谈各类现代教学媒体综合应用系统的主要教学功能。3.联系实际谈谈教学传播媒体在教学传播活动中的基本功能。&&&&&&&&第五章1.什么是计算机辅助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 2.试分析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3.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模式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4.结合实际谈谈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基本步骤。5.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合理地评价多媒体教学课件?6.制作概念图的一般步骤是什么?7.虚拟现实技术有哪些主要特征?什么是分布式虚拟现实?8.ICAI系统的基本模块有哪些?它们各起什么作用?&&&&&&&&第六章1.Internet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可以归纳为哪几类?它们有何特点?2.搜索引擎通常具备哪些基本的检索功能?3、请列举出五种以上的网上交流方式。4、简述基于因特网的资源型学习模式的一般步骤。&&&&&&&&5.试通过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网站查找你所在学科的教学资源。6.分别指出目录检索工具、搜索引擎、多元搜索引擎的优点与局限性。7..电子邮件地址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含义是什么?8..从用户角度看,应如何提高电子邮件的安全性。9.说说你所熟悉的网络文件下载工具的功能特点。10.什么是基于internet的资源型学习?它有何特点?11.在进行基于internet的资源型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 第七章1.什么是远程教育?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远程教育、远程学习和远程教学有什么异同点?&&&&&&&&3.试述对远程教育进行分类的基本思路?&&&&&&&&4.什么是网络课程,它具有哪些基本特征?&&&&&&&&5.什么是虚拟学习环境(VLEs)?一般由哪些部分组成?&&
&&&&&&6.常见的VLEs有哪些?实际使用一个VLEs并了解其功能模块。&&&&&&&&7.在进行网络教学设计和实施时要注意哪些问题?&&&&&&&&8.如何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9.如何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第八章1.简述校园网络的主要设备与基本功能。&&&&&&&&2.什么是防火墙?它有什么作用?&&&&&&&&3.常用的网络互联设备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 4.简述多媒体教室系统的基本构成。&&&&&&&&5.简述网络机房的基本构成,网络教学系统能实现哪些功能?&&&&&&&&6.什么是人机工程学?&&&&&&&&7.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8.微格教学系统由哪几部分构成?它们在微格教学中起什么作用?&&&&&&&&9.如何组织微格教学训练?为了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开展哪些微格训练项目?&&&&&&&&第九章1、简述教学设计的特征和发展历史。2、什么是教学设计?3、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有哪些?4、影响媒体选择的因素有哪些?5、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几个阶段?&&&&&&&&6.谈谈你对教学设计概念的理解。&&&&&&&&7.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主要分析些什么?&&&&&&&& 8.概述教学目标阐明的主要理论依据。&&&&&&&&9.选择你所熟悉的教材中的一章内容,制定该内容的教学目标。10.如何结合特定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者,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11.应当如何选择教学媒体?12.论述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第十章1.什么是教学评价?实施教学评价的意义何在?&&&&&&&&2.教学评价有哪些主要的类型?&&&&&&&&3.结合本人的实践,你认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4.谈谈当前教学评价发展的主要动向与特点。&&&&&&&&5.试述课堂观察的基本内容和步骤?&&&&&&&&6.教学过程中的测验有哪几类?如何科学地设计测验试题?&&&&&&&&7.什么是电子档案袋?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建立和使用电子档案袋?&&&&&&&&8.应用量规进行评价有哪些优点?量规的设计应当遵循什么原则?&&&&&&&& 9.在面向学习资源的评价中,如何认识教育性和技术性指标的关系?&&&&&&&&10.结合实践,谈谈如何有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
分享给好友:
All Rights Reserved 图宝贝
本站声明:本站所转载之内容,无任何商业意图,如本网站转载稿件涉及版权、著作权等问题,请您来函与本站管理员取得联系,友情链接请加QQ,要求PR 或者 BR >=2(联系方式:QQ )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在教育技术应用中有哪些借鉴
行为主义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1913年所创立。按行为主义的主张,不但反对结构主义的心理结构与意识元素观念,而且,根本就不同意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将意识当做心理学研究之主题。华生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研究只限于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资料。内省不是客观的方法,用内省法所得到的意识经验,更非客观资料。因此,行为主义者批评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二者,均不配称为科学心理学。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行为主义的主张,最重要者有以下四点:
(1)强调科学心理学所研究者,只是能够由别人客观观察和测量的外显行为。
(2)构成行为基础者是个体的反应,集多个反应即可知行为的整体。
(3)个体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由遗传决定的,而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被动学习的。
(4)经由对动物或儿童实验研究所得到的行为的原理原则,即可推论解释一般人的同类行为。像此种纯粹以&客观的客观&为标准的行为主义取向,被人称为激进行为主义(radicalbehaviorism)。
行为主义发展到三十年代后,其严守自然科学的取向受到了批评。同时又因其他学派理论的影响,有些原属行为学派的学者,不再坚持&客观的客观&的原则,终而接受意识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主题之一的理念。行为主义中持有此种理论取向者,被称为新行为主义(new&behavioyism)。
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经典式条件反射学习和操作式条件反射学习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与华生的观点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华生坚持&没有刺激,就没有反应&的信条。而斯金纳却认为这种观点不尽全面,也不准确。斯金纳提出要注意区分&引发反应&与&自发反应&,并根据这两种反应提出了两种行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前者是指由特定的、可观察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如在巴甫洛夫实验室里,狗看见食物或灯光就流唾液,食物或灯光是引起流唾液反应的明确的刺激,后者是指在没有任何能观察的外部刺激的情境下的有机体行为,它似乎是自发的,如白鼠在斯金纳箱中的按压杠杆行为就找不到明显的刺激物。应答性行为比较被动,由刺激控制,操作性行为代表着有机体对环境的主动适应,由行为的结果所控制。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如游泳、写字、读书等等。
据此,斯金纳进一步提出两种学习形式:一种是经典式条件反射学习,用以塑造有机体的应答行为;另一种是操作式条件反射学习,用以塑造有机体的操作行为。西方学者认为,这两种反射是两种不同的联结过程:经典性条件反射是S--R的联结过程;操作性条件反射是R-S的联结过程。这便补充和丰富了原来行为主义的公式。
  (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与桑代克的效果律的比较
桑代克的效果律指出&如果一个操作行为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跟随,其反应的强度便增加&。可见两者都提及了强化的概念。但是在斯金纳的行为分析中,强化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首先,在桑代克那里,强化是用来解释刺激-反应联结加强的一条主要原理,而在斯金纳体系中,强化只是一个用来描述反应概率增加的术语,即强化增加的是反应发生的概率,如何安排强化才是核心所在。
其次,其他学习理论家(如巴甫洛夫)把消退看作是一个主动的抑制过程,而斯金纳认为不能把消退看作是一种与强化无关的独立的过程。事实上,强化可用于消退行为,停止强化可以使反应概率下降。消退过程可用来表明强化效果持续的时间。
  (三)反射学说
  1.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
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所建立的原理,在许多动物和人类的学习中得到印证。例如,鸽子偶一抬高头,受到强化,此后会继续抬高它的头;婴儿偶尔叫一声&妈&,妈妈便报以微笑和爱抚,于是孩子学会了叫&妈妈&。斯金纳甚至依据这个原理,训练两只鸽子玩一种乒乓球游戏,获得成功。实际上,只要巧妙安排强化程序,可以训练动物习得许多复杂的行为。
  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
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斯金纳总结说:&如果在一个已经通过条件化而增强的操作性活动发生之后,没有强化刺激物出现,它的力量就削弱。&可见,与条件作用的形成一样,消退的关键也在于强化。例如,白鼠的压杆行为如果不予以强化,压杆反应便停止。学生某一良好反应未能受到教师充分的关注和表扬,学生便最终放弃这一作出良好反应的努力。
但是,反应的消退表现为一个过程。即一个已经习得的行为并不即刻随强化的停止而终止,而是继续反应一段时间,最终趋于消失。斯金纳以实验表明,一只已经习得压杆反应的白鼠在强化被停止之后,仍然能按压杠杆达50~250次之多,然后最终停止反应。至于消退的时间,则与该习得反应本身力量的强弱成正比,即如果原来反应非常牢固,那么消退的时间较长,反之亦然。例如,在上述实验中,受过多次强化的白鼠在强化停止后,可连续按压杠杆250次左右,而仅受过一次强化的白鼠在强化停止后连续按压杠杆的次数为50次左右。所以,消退过程的时间长短也是斯金纳衡量操作性条件反射力量的一个指标。
  (四)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
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斯金纳的实验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的不同在于:
  (1)在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可自由活动,而不是被绑在架子上;
  (2)被试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为(压杠杆或啄键)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
  (3)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活动;
  (4)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是为了表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行为。
斯金纳通过实验发现,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斯金纳把动物的学习行为推而广之到人类的学习行为上,他认为虽然人类学习行为的性质比动物复杂得多,但也要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是:强化刺激既不与反应同时发生,也不先于反应,而是随着反应发生。有机体必须先作出所希望的反应,然后得到&报酬&,即强化刺激,使这种反应得到强化。学习的本质不是刺激的替代,而是反应的改变。斯金纳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人们有可能通过强化作用的影响去改变别人的反应。在教学方面教师充当学生行为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把学习目标分解成很多小任务并且一个一个地予以强化,学生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逐步完成学习任务。
斯金纳强化理论
斯金纳在对学习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理论,十分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强化就是通过强化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而强化物就是增加反应可能性的任何刺激。斯金纳把强化分成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种。积极强化是获得强化物以加强某个反应,如鸽子啄键可得到食物。消极强化是去掉可厌的刺激物,是由于刺激的退出而加强了那个行为。如鸽子用啄键来去除电击伤害。教学中的积极强化是教师的赞许等,消极强化是教师的皱眉等。这两种强化都增加了反应再发生的可能性。斯金纳认为不能把消极强化与惩罚混为一谈。他通过系统的实验观察得出了一条重要结论:惩罚就是企图呈现消极强化物或排除积极强化物去刺激某个反应,仅是一种治标的方法,它对被惩罚者和惩罚者都是不利的。他的实验证明,惩罚只能暂时降低反应率,而不能减少消退过程中反应的总次数。在他的实验中,当白鼠已牢固建立按杠杆得到食物的条件反射后,在它再按杠杆时给予电刺激,这时反应率会迅速下降。如果以后杠杆不带电了,按压率又会直线上升。斯金纳对惩罚的科学研究,对改变当时美国和欧洲盛行的体罚教育起了一定作用。
斯金纳用强化列联这一术语表示反应与强化之间的关系。强化列联由三个变量组成:辨别刺激──行为或反应──强化刺激。刺激辨别发生在被强化的反应之前,它使某种行为得到建立并在当时得到强化,学到的行为得到强化就是刺激辨别的过程。在一个列联中,在一个操作&反应过程发生后就出现一个强化刺激,这个操作再发生的强度就会增加。斯金纳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就是精确地分析强化效果并设计特定的强化列联。
教学机器与程序教学
  斯金纳认为,学习是一种行为,当主体学习时反应速率就增强,不学习时反应速率则下降。因此他把学习定义为反应概率的变化。在他看来,学习是一门科学,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教则是一门艺术,是把学生与教学大纲结合起来的艺术,是安排可能强化的事件来促进学习,教师起着监督者或中间人的作用。斯金纳激烈抨击传统的班级教学,指责它效率低下,质量不高。他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理论,对教学进行改革,设计了一套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方案。
  教学机器是一种外形像小盒子的装置,盒内装有精密的电子和机械仪器。它的构造包括输入、输出、贮存和控制四个部分。教学材料分解成由按循序渐进原则有机地相互联系的几百甚至几千个问题框面组成的程序。每一个步子就是一个框面,学生正确回答了一个框面的问题,就能开始下一个框面的学习。如果答错了,用正确答案纠正后再过渡到下一个框面。框面的左侧标出前一框面的答案,成为对该框面问题的提示。一个程序学完了,再学下一个程序。斯金纳认为课堂上采用教学机器,与传统的班级教学相比较有许多优点。第一,教学机器能即时强化正确答案,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能加强学习动力。而在班级教学中行为与强化之间间隔时间很长,因而强化效果大大削弱。第二,传统的教学主要借助厌恶的刺激来控制学生的行为,学生学习是为了不得低分,不被教师、同学、家长羞辱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教学机器使学生得到积极强化,力求获得正确答案的愿望成了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了学习效率。第三,采用教学机器,一个教师能同时监督全班学生尽可能多地完成作业。第四,教学机器允许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循序渐进地学习,这能使教材掌握得更牢固,提高学生的学习责任心。第五,采用教学机器,教师就可以按一个极复杂的整体把教学内容安排成一个连续的顺序,设计一系列强化列联。第六,教学机器可记录错误数量,从而为教师修改磁带提供依据,结果是提高了教学效果。第七,学习时手脑并用,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标签(Tag):
------分隔线----------------------------
------分隔线----------------------------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现代教育技术第二章82032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现代教育技术第二章82032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7|
上传日期: 06:31:3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现代教育技术第二章82032.PPT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技术评价理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