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实验,蛙血管心脏内血液流动的方向观察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动物生理学实验思考题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动物生理学实验思考题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28|
上传日期: 14:07:0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动物生理学实验思考题.DOC
官方公共微信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在体蛙心收缩描记与起搏点观察
了解心肌的某些特性,掌握蛙心收缩的记录方法;并用结扎法观察蛙心正常起搏点和潜在起搏点的自动节律性高低。
心肌的绝对不应期长,几乎占据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在此期间给予任何强大的刺激均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在心肌的相对不应期给予单个阈上刺激,可引起一次额外收缩,称为期前收缩。期前收缩也有不应期,下一次动作电位传来时通常落在期前收缩的不应期中,心脏便会产生一个较长的代偿间歇。另外,心肌还具有“全或无”的特征,在其他因素恒定的条件下,心肌对不同强度的阈上刺激均发生同样大小的收缩反应。
心脏的正常起搏点为窦房结(蛙类为静脉窦),此外房室结、房室束、浦肯野氏纤维等组织具有潜在起搏点的功能,且它们发生自动节律性兴奋的频率是依次递减的。当人为阻断它们之间的传导时(如结扎、低温或麻醉等),则心脏各部分会表现出不同的兴奋节律。
[实验对象]
[实验材料]
微机生理实验系统或二道生理记录仪与刺激器、张力换能器(10~50g)、刺激电极、铁支架、双凹夹、蛙心夹、蛙板、蛙针、手术器械、丝线、小烧杯、滴管、纱布,任氏液。
[实验方法与步骤]
㈠ 实验准备
用蛙针破坏蟾蜍的脑与脊髓,将其仰卧固定于蛙板上。从上腹部向前方左右剪开胸腔,暴露心脏,用眼科剪剪开心包膜。将连有丝线的蛙心夹在心室舒张时夹住心尖,丝线另一端连张力换能器,松紧适度。换能器接微机生理实验系统或二道仪直流插件插口,调节记录仪。刺激电极可直接与心室肌接触或由刺激器输出端引出二根导线、一根和蛙心夹连接,另一根与心脏周围组织接触。实验装置见图7-11-1。
㈡ 在体蛙心收缩描记
1.描记正常心搏活动曲线:观察曲线升降及疏密所代表的心室收缩、舒张的关系及频率。
2.在心室收缩期给予中等强度的单个刺激,观察能否引起心脏活动的改变?
3.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在心室舒张期,给予中等强度的单个刺激,观察心脏期前收缩和伴随其后的代偿间歇。
4.心肌“全或无”反应:用丝线在静脉窦与心房之间作一结扎,心脏停止跳动。然后给予阈下及不同强度的阈上刺激,观察蛙心收缩强度的变化。两次刺激间隔时间不少于15s。
5.按图7-11-2,在蛙心脏右上方有一血管神经束,在颈静脉和皮动脉之间的是迷走交感神经干。用玻璃分针沿血管走向分离神经,并埋线。电刺激迷走交感神经干,对心搏曲线有何影响?
6.给予心脏以连续刺激,能否观察到心脏发生强直收缩?
㈢ 蛙心起搏点观察
1.认识蛙心各部分,观察蛙心收缩的顺序,并记录心率。
2.用缝合线在静脉窦和心房之间进行斯氏第一结扎(图7-11-3),观察结扎前后静脉窦、心房和心室的收缩情况和频率。
3.心脏各部分跳动平稳后,再在心房和心室之间进行斯氏第二结扎,观察结扎前后心房和心室的收缩情况和频率。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可能机理。
[注意事项]
1.实验中经常给蛙心滴加任氏液,以防心肌组织干燥。
2.引起期前收缩后,须间隔一段时间待心搏恢复正常后,再给予心脏第二次刺激。
3.结扎的部位要准确,结扎时用力逐渐增加,直至心房、心室搏动暂时停止。
1.心肌的绝对不应期长和不发生强直收缩有何生理意义?
2.有时心脏发生期前收缩后,并无代偿间歇,而是出现所谓“三连跳”,如何解释?
3.正常起搏点和潜在起搏点是怎样的关系?
离体蛙心灌流
[目的] 掌握离体蛙心的解剖技术和离体蛙心的灌流法。观察内环境理化因素相对稳定对维持心脏正常节律性活动的重要作用,了解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激素、神经递质对心脏活动的调节意义。
[原理] 心脏具有自动节律性收缩的特性,可用人工灌流的方法,研究心脏活动的规律和特点。蛙类心脏标本存活期长,所需条件简单,故常被选用。
[实验对象] 蛙或蟾蜍
[实验材料] 斯氏(Straub)蛙心套管(或八木氏双管蛙心套管,见图7-12-1)、蛙心夹、蛙板、蛙类手术器械、微机生理实验系统或二道仪、机械-电换能器(10~50g)、任氏液、长滴管、铁支架等(试剂见实验项目)。
[实验方法与步骤]
㈠ 离体蛙心标本制备
对蛙行双刺毁,仰卧固定于蛙板上,用铁剪刀剪去胸壁,再用眼科剪小心地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识别心脏动脉球、静脉窦(背面)等结构(图7-12-2)。
于主动脉分支下预埋两条棉线,一根向后拉,在静脉窦外试探性地结扎静脉,阻断血液回心;另一根在主动脉分支下做一虚结备用。用第三根线把蛙的主动脉左支上端结扎。在近动脉球处剪一向心斜切口(大小约为血管口径的1/3),剪口位置视套管尖端长度与心脏大小而定,注意要剪破血管内膜,每次心缩时有血自切口涌出,但不要把血管剪断。左手用眼科镊提起切口缘,右手将注有任氏液的斯氏套管插入动脉干内,然后左手持左侧血管分支上的结扎线向外拉,右手将蛙心套管送入动脉球;用蛙心夹夹住蛙心尖部,拉动蛙心夹上的连线提起心尖,使心室与动脉球约呈100°~120°的钝角,然后当心室缩紧时把套管平直往心室方向推进。当感觉套管进入心室后再把心尖放平,随即将套管稍向心室推进,调整合适位置使套管斜口朝向心室腔,可见套管内液面随心跳而升降。助手立即将已作虚结之丝线把血管和套管固定起来,余线则扎于套管的玻璃小钩上,以免心脏滑脱。提起套管,剪断与心脏相连的血管和组织(注意勿损伤静脉窦及两心房),摘出心脏。最好再将结扎静脉的线头系在套管玻璃钩上,使心脏保持正常位置,射血通畅。用任氏液洗去心脏内外的余血后,注入新鲜任氏液备用。可在套管的下1/3处结一线作为标志,每次换任氏液时使液面与此线相平。
接好微机生理实验系统或二道生理仪和机械-电换能器(图7-12-3),选用相应实验项目或选择适当参数,开始记录。
㈡ 实验项目
1.描记正常心跳曲线并分析理解其疏密、规律性、幅度、顶点及基线的含义。
比如曲线向上还是向下代表心脏收缩?如何计算心率?
2.温度的影响:先记录一段正常曲线,把套管内换成4℃任氏液,同时作好标记,观察曲线变化,待效应明显后,即换入室温任氏液。待曲线恢复正常后,再进行下一项目。以下均如此。
换入40℃的任氏液,观察效应如何?本项也可改以冰块、盛有40℃热水的试管接触静脉窦,效果更明显。
3.离子的影响:分别逐项在套管内全部换入0.65%NaCl、任氏液中加入1~2滴1%CaCl2混匀、加1~2滴1%KCl于新换的任氏液中混匀,观察各自的效应。
4.酸碱的影响:套管中加2.5%NaHCO31滴,混匀,观察心搏曲线的变化;再加3%乳酸0.5~1滴,待效应明显后,再加1滴2.5%NaHCO3,分别观察曲线的变化。
5.激素或递质的作用:套管内任氏液中加0.1%肾上腺素1~2滴,混匀;加0.01%乙酰胆碱1滴,混匀;观察心搏的强度和频率有何明显改变?
[注意事项]
1.制备标本时,应按上述操作指导试探着插管,尽量避免损伤心脏(包括静脉窦)。心脏不搏动或搏动不强时,先清洗心脏和套管中的血凝块,保证畅通;然后轻柔地进行心脏按摩;必要时滴入少许CaCl2或肾上腺素溶液。不要轻易放弃。
2.勿混用滴加试剂的试管;加试剂应由少到多,作用不明显再补加;加后立即用滴管搅匀,使之迅速发挥作用;出现明显效应后,应立即吸出全部灌流液,并以新鲜任氏液换洗,直至恢复正常或保持接近正常的稳定状态。
3.随时滴加任氏液于心脏表面,使之保持湿润状态。
4.固定换能器时应将换能器稍向下倾斜(如图7-12-2所示),或采用滑轮转换(图7-12-2右侧小图),以免自心脏滴下的水流入换能器内造成短路。
1.为什么有的蛙心标本套管内液面升降不明显?请提出相应的对策。
2.实验过程中套管内液面为什么每次都应保持一定的高度?
3.高Ca2+任氏液与肾上腺素引起的心脏活动变化有何不同?为什么?
4.以八木氏双管蛙心套管制备离体蛙心标本,通过动脉插管中泵出任氏液的滴数为指标,进行“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的实验设计。
心电图描记
[目的] 初步了解心电图的描记方法及人的正常心电图,理解其向量特性。
[原理] 心肌在收缩前先发生电位变化。这些电位变化可通过心肌周围的组织和体液这一容积导体传导到全身。用特定仪器从体表一定部位描记出的此种电位变化图形称为心电图。心电图反映了心脏的机能活动情况,也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
[实验对象] 人,蛙或蟾蜍,家畜家禽
[实验材料] 酒精棉球、导电糊、心电图机或二道生理仪或微机生理系统、心电引导线,任氏液。
[实验方法与步骤]
㈠ 人心电图的描记
心电图机常用的有热笔描记式或阴极示波显示式两种。本实验用微机生理系统或二道生理仪引导描记。受试者脱去鞋袜,用酒精棉球擦洗手脚引导部位(去脂层),静坐于木凳上,双手双脚分开。记录仪良好接地,选择适当参数,心电引导线红线(正输入)置左脚脚趾间,右手持绿线(负输入),黑线(地线)置右脚脚趾间,此为Einthoven标准Ⅱ导联,幅度较大(图7-13-1),P波、QRS波群和T波明显,有时还可见U波。为临床诊断所常用。为使导电良好,可将浸透10%NaCl的棉花置鳄鱼夹与皮肤间。导线接妥后,接通仪器电路开始描记。还可转换成标准Ⅰ、Ⅲ导联描记,标准Ⅰ导联红、绿线分别接右、左手;标准Ⅲ导联红、绿线分别接左足、左手。黑线位置不变。
㈡ 蛙心电图的描记
1.在体心电图描记
对蛙行双刺毁,用大头针将其仰卧位固定在蛙板上。仿照人联线位置,将心电引导线的三个鳄鱼夹夹在不同肢体的大头针上,分别描记出标准Ⅰ、Ⅱ、Ⅲ导联的心电图(图7-13-2 a)。摘除蛙心、放回蛙心,观察记录仪上描记出的曲线的变化。能否确认描记的图形是由心脏产生?
2.离体蛙心心电描记
用培养皿盛一些任氏液,将心电引导线的三个鳄鱼夹夹在培养皿边缘的不同位置(图7-13-2 b)。放入蛙心,改变蛙心的朝向及其与不同鳄鱼夹的距离,观察记录仪上描记出的曲线的变化?体会“心电向量”的含义。
㈡ 家畜家禽心电图的描记
标准导联方法相同。需要注意清理放置引导电极处的皮毛,保证导电良好。其次要做好动物保定,避免惊吓,减少肌电等杂波干扰。
[注意事项]
1.二道生理仪或微机生理系统属精密仪器,尤其在描记心电图时要确切接好地线。如有杂波干扰,必须先暂停记录,排除故障后才能使用。
2.每次更换联线位置,必须先停止描记,切断信号;安置好电极后。再启动描记。决不允许描记时将引导电极悬空。
3.一起使用完毕后,应将鳄鱼夹擦拭干净,防止生锈损坏。
1.结合教材内容识读记录出的心电图及各波、段的含义。
2.通过离体蛙心心电描记理解“容积导体”的含义。
蛙血管内血液的流动
[目的] 了解血液在活体的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中流动的情况。
[原理] 蛙类的蹼和动物肠系膜比较薄而透明,借助于显微镜容易观察到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中血液的流动情况,以及某些因素对血管舒缩的影响。
[实验对象] 蛙或蟾蜍
[实验材料] 显微镜,蛙针,大头针,外科剪,镊子,解剖针,有孔蛙板,任氏液,0.1%肾上腺素,0.01%组织胺。
[实验方法与步骤]
㈠ 实验准备操作
先用蛙针破坏蛙(或蟾蜍)的脑与脊髓。剖开腹腔拉出一段小肠,展开一片肠系膜,覆于蛙板的孔上,并用大头针将肠襻在蛙板上固定(图7-14-1a)。然后在肠系膜上滴一滴任氏液,以免干燥。
将蛙板放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置有肠系膜的蛙板孔对准接物镜,然后进行下述观察。也可用蛙蹼和舌展开进行观察。
㈡ 实验项目
1.用低倍镜观察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注意它们的管壁厚薄、口径粗细和血流方向以及血流速度有何特征?试在靠近管壁处找一白细胞,观察其流动方向和形状。将这些情况与特征归纳到一张表格中,并绘一简图表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及其血流方向(参见图7-14-1b)。
2.用小镊子给肠系膜血管以轻微的刺激,此时血管口径及血流有何变化?
3.用一小片滤纸,小心地将肠系膜上的任氏液吸干,再于其上加一滴0.1%肾上腺素,观察血管有何变化?
4.同上法,滴加几滴0.01%组织胺于肠系膜上,观察血管口径及血流的变化。
[注意事项]
1.肠系膜要展平,不能扭转,也不可拉得太紧,更要避免出血,否则都会造成血液循环不正常。
2.观察结束后要将显微镜仔细擦拭干净,防止被污染。
1.你是否观察到毛细血管中,不同时间段内血流方向相反的现象?如何解释?
2.如果有微机图像分析系统,可以进行半定量的实验观察。
动脉血压的直接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交感神经对兔耳血管和瞳孔的作用
[目的] 直接观察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性调节和学习哺乳动物动脉血压的直接测量方法。
[原理] 动脉血压的形成,决定于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两个方面因素,这些因素的改变会引起动脉血压的变化。在神经体液调节下,心脏活动和血管舒缩进行调整,使动脉血压经常维持在一定水平。
交感神经中枢存在紧张性活动,可通过交感神经传到血管平滑肌和扩瞳肌,引起血管的紧张性收缩和瞳孔扩大,刺激交感神经会使这种情形加剧;切断颈部交感神经,则使其支配的耳部血管显著扩张,瞳孔则缩小。
[实验对象] 个体较大的家兔,白耳为好
[实验材料] 微机生理实验系统或二道生理仪、压力传感器、动脉插管或经过拉制的聚乙烯管、动脉夹、外科手术器械、电子刺激器、注射器,25%乌拉坦溶液或勒布妥混合麻醉剂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
㈠ 装置仪器
联接好微机生理实验系统或二道生理仪、压力传感器与聚乙烯管(图7-15-1),用注射器通过三通阀向血压传感器内注入灌以200U/ml的肝素钠溶液,聚乙烯管向上以排除内部气体,由于聚乙烯管容积小、联接环节少,可以不必事先升压。可以用改装的水银柱式检压计为换能器定标(如0,100mmHg)。
原来多用动脉套管,用乳胶管将三通阀接在传感器与动脉套管之间(图7-15-1右侧小图)。先通过三通阀向传感器注入3.8%柠檬酸钠液,传感器侧枝向上排除内部的所有气体,夹闭侧枝上联接的管子。然后继续注入将系统压力升至110mmHg 左右,检查系统气密性,夹闭联接传感器与三通阀间的乳胶管。旋动三通阀向连接动脉插管的乳胶管内灌以3.8%柠檬酸钠液,动脉插管中可补加少许肝素钠。
㈡ 手术准备
耳缘静脉缓慢注入25%乌拉坦(或勒布妥混合麻醉剂)适量将家兔麻醉好,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剪去颈部被毛,于甲状软骨下方纵行剪开皮肤约5cm。用止血钳等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直至暴露气管。在气管一侧找到颈部血管神经束,与颈总动脉伴行的神经中最细的为减压神经,最粗的为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居中(参见基本手术操作中兔颈部解剖位置图第15页图17)。辨认清楚后,宜先以玻璃分针将减压神经分离出来,再分离其他神经和血管;并应随即在其下各穿粗细颜色不同的丝线备用。另一侧同此,并把右颈总动脉分离4cm以上,下穿两条棉线供插动脉套管时使用。
在右颈总动脉的近心端夹以动脉夹,然后距4cm结扎其远心端。在结扎的内侧用利剪作一斜向心脏的切口,向心插入准备好的动脉插管或聚乙烯管,用棉线缚紧,再固定在侧管(或聚乙烯管膨大部分)上以免滑脱。缓慢移去动脉夹,使动脉血液压强通入血压换能器。即可在微机生理实验系统或二道生理仪上记录下血压变化曲线。
㈢ 实验项目
1.观察正常血压曲线,识别其方向与大小所表示的血压变化含义,分析血压三级波(图7-15-2)及意义。
2.松开两后肢的固定绳,并迅速将家兔后躯举起,观察地心引力对血压的影响。
3.以动脉夹夹住未插管一侧动脉,观察血压变化;除去动脉夹待血压恢复后,将颈总动脉上的结扎线向下牵拉 5 s或直接给颈动脉窦以机械刺激。
4.将左侧减压神经结扎、剪断,以中等强度电流连续刺激其中枢端,观察减压神经对血压的影响。
5.剪去耳部被毛,涂以石腊油。剪断和刺激左侧颈交感神经,与右侧兔耳比较,观察对兔耳血管网的影响(图7-15-3)。同时比较两侧瞳孔大小、以及兔耳温度的不同。
6.结扎、剪断右迷走神经,刺激其离中端。血压变化如何?
7.将左侧迷走神经也剪断,观察剪断双侧迷走神经后,血压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再刺激减压神经,有无反应?
8.自耳缘静脉注射0.01%肾上腺素0.5ml(肾上腺注入后,应再补充数毫升生理盐水,以使药物全部进入血液循环)。
9.注入0.2ml0.01%乙酰胆碱。8、9两项注入时需仔细观察,血压出现变化即停止注射。
10.心脏采血10~20ml,观察变化;然后从静脉输入20ml
38℃的生理盐水,血压变化如何?
左心室内压的的描记
触摸心脏搏动最强烈处,将长聚乙烯插管从颈总动脉切口量过去,并作好记号。先注射肝素1000U/kg ,使家兔血液肝素化。在微机生理系统保持描记状态下进行血管插管,将聚乙烯管从颈总动脉切口处试探者插向心脏。不断调整插管方向、力度等,标记的长度接近插完时更要加倍小心,当插管进入心室时 ,可见显示器上血压曲线会突然降至基线附近。固定插管后,进行左心室内压描记。
[注意事项]
1.本实验对麻醉要求较严,过浅则动物挣扎,过深则反应不灵敏。
2.进行每一项目后,须待血压恢复正常或平稳后方可进行下一项观察。
3.实验中应避免血液凝固、保持导管畅通并注意为动物保温。
整理出一套完整的血压变化曲线,并加以适当的注释;试以表格方式记录各项观察的结果,并给予理论上的解释。
主动脉神经放电,膈神经放电
[目的] 用电生理方法观察兔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或膈神经传出冲动的发放,以加深对降压反射或肺的牵张反射的理解。
[原理] 神经元活动出现脉冲性电位变化称为放电。主动脉神经(旧称减压神经,该神经在兔颈部单独成一束)是传入神经,可传导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发放的冲动给心血管中枢,引起心脏血管的活动变化,从而调节血压。膈神经是肺的牵张反射的传出神经,吸气时传出冲动增加,支配膈肌收缩增强。
[实验对象] 兔
[实验材料] 微机生理实验系统或阴极射线示波器和前置放大器,监听器(音箱)、电极、血压直接测定装置、手术器械、注射器,25%乌拉坦、肾上腺素、乙酰胆碱、液体石蜡。
[实验方法与步骤]
㈠ 实验准备
1.将兔麻醉,仰卧固定在手术台上。颈部剪毛,安置气管插管。仔细分离出一侧主动脉神经,去净附着的结缔组织,于其下穿线备用。于另一侧分离颈总动脉,插入动脉套管,描记血压。在手术过程中应随时以温热生理盐水润湿神经。
2.按图7-16-1布置、接通线路,接好地线。检查引导电极及其导线导通情况是否良好?如仪器工作正常,无交流电干扰,则可开始记录。
3.把引导电极的地线鳄鱼夹夹在创口的皮肤或肌肉上,把主动脉神经搁置在悬空的引导电极上,注意勿使神经牵拉太紧;引导电极不可触及其他组织;在创口内滴入温液体石蜡,防止神经干燥。
4.第二、三通道(CH2,CH3)可以依次接入主动脉血压、心电图等生物信号,以便综合观察分析。
㈡ 观察记录
1.调节整机灵敏度至100μV/cm,观察电脑显示器或示波器荧光屏上主动脉神经冲动呈群集性放电(图7-16-2),监听器也随之发出极似蒸汽机车开动时的声音。观察其放电节律与血压、心率是否相对应?
2.从耳缘静脉注入0.1~0.2mg肾上腺素,观察放电波形的幅度和密度有无增加?同时观察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3.待血压和主动脉神经放电恢复正常后,从耳静脉注入0.01%乙酰胆碱0.5ml,立即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现象。观察放电波形的幅度和密度变化情况?
[注意事项]
1.颈部分离主动脉神经要熟练、准确,保持神经的活性。观察中可在兔颈部做成人工皮兜,注入40℃液体石腊,防止神经干燥。
2.本试验整机灵敏度较高,仪器和无关电极一定要确切接地。
与实验十五结合进行实验设计,较深入地分析压力感受性反射活动的过程和可能机理。
蟾蜍内脏血管灌流
[目的] 采用恒压灌流法,观察交感神经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内脏血管舒缩的作用。应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进行蛙后肢血管灌流、兔脑灌流、兔耳灌流等实验。
[原理] 器官灌流是利用阻断器官正常的血液循环代之以人工营养液。观察灌注液、排液量的变化,进而了解血管的舒缩情况。血管收缩则阻力大,流出量减少。器官灌流为常用的急性实验方法,广泛用于研究体液因素和药物对器官的直接作用。
[实验对象] 蟾蜍
[实验材料] 蛙类手术器械、橡皮接管、细塑料管、电子刺激器和保护电极、秒表、1ml注射器和针头、任氏液、0.1%肾上腺素溶液。
[实验方法与步骤]
㈠ 组装恒压灌流装置(见图7-17-1)
用一个500ml下口瓶作贮液瓶(也可用倒置的盐水瓶代替,图中B装置)内盛任氏液约400ml,瓶口橡皮塞中心插入的进气玻璃管下口距瓶底约1厘米。进气管下口水平面与动脉插管口水平面的垂直距离,即为灌流压的高度(cmH2O),它不受瓶中液面变化的影响。贮液瓶下口用橡皮管连接作动脉插管的细塑料管。接管中可串接一个计滴用的摩氏(Muiphy)滴管,并在其上方的接管上夹一个调节流量用的何氏夹。在管道中充满灌流液,驱净气泡。调整贮液瓶高度,使灌流压为30cmH2O左右。调节何氏夹的螺丝,使灌流液流量为20滴/min左右。然后将接管下段夹闭。
㈡ 制备蟾蜍内脏血管灌流标本
损毁蟾蜍的脑和脊髓,背位固定于蛙板上。在腹部作一正中切口,用棉球将腹内脏器推向一侧。小心地剪开背侧的腹膜,可见到由两支主动脉弓汇合而成的背主动脉,汇合后的第一分支为粗而短的腹腔系膜动脉,其分支分布于胃、肠、肝、胆、脾、胰等腹腔内脏。在背主动脉下方,穿细线备用。再找到汇入静脉窦和后腔静脉和前腹壁内面的腹静脉,亦各在其下方穿线备结扎之用。
在脊柱近旁两侧,找到由交感神经节组成的交感干,从第三对至第五对交感神经节发出的分支组成内脏神经,与腹腔系膜动脉伴行,支配胃、肠、肝、胆、脾、胰、肾等腹腔内脏。在内脏神经(或交感干)下方穿一细线备用。
用留置线将两支主动脉弓一起结扎。在结扎远心端的一支主动脉弓上剪一斜口,将充满灌流液的细塑料管插入,直至背主动脉发出腹腔系膜动脉处的近端,用留置线结扎固定好动脉插管,再将背主动脉的远端(在发出肾动脉分支前)结扎。打开管夹,使灌流液经腹腔系膜动脉流向腹腔内脏。
将后腔静脉汇入静脉窦处用留置线结扎,再在此结扎远心端的后腔静脉上剪口插好另一根细塑料管。后腔静脉的远端(在肝静脉汇入处以远),以及来自后肢的腹静脉,也都用线加以结扎。这样,由静脉插管流出的即为经腹腔内脏的灌流液。
㈢ 实验项目
1.待灌流量稳定后,连续记录内脏血管灌流量(滴/min)3min,以此为基础流量作为对照。
2.轻轻提起牵引交感神经的留置线,用保护电极钩住内脏神经(或交感干)。待灌流量稳定后,用中等强度的方波电流刺激内脏神经1min,观察内脏血管的灌流量有何变化。
3.待灌流量恢复至对照水平后,将注射器针头斜向插入摩氏滴管下方分橡皮接管,注入0.1%肾上腺素0.2ml,观察内脏血管的灌流量有何变化。
[注意事项]
1.灌流管中不得留有气泡。实验中应防止血管插管或接管扭曲,保持管道畅通。
2.灌流开始时应先将内脏血管中的积血冲洗干净,待流出液澄净而无血色时,方可开始各项实验。
3.由摩氏管数得的灌流量,应同灌注系统出口流量相等,如两者相差较大,可能发生了灌流液在组织间隙潴留,应调整灌流压高度和灌注液流量。
整理观察结果,归纳交感神经及其递质对内脏血管活动的作用。在做“观察蛙蹼内血液流动现象”实验过程中,实验时可以根据 来区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在做“观察蛙蹼内血液流动现象”实验过程中,实验时可以根据 来区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
在做“观察蛙蹼内血液流动现象”实验过程中,实验时可以根据 来区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
用显微镜观察,红血球一个个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动物生理学实验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动物生理学实验
专​门​奉​献​给​动​物​医​学​系​同​学​,​此​p​p​t​内​容​丰​富​,​观​点​鲜​明​,​阐​述​到​位​!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444.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观察血液流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