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黄金时代影评电影是谁写的很好

中国电影:进入“黄金时代”了吗-光明日报-光明网
您想去哪里?
14版:经济生活周刊·文化消费
&& 往期回顾 & && &
中国电影:进入“黄金时代”了吗
本报记者 邱玥
制图:邱玥
&&&&今年前9个月的电影票房已超过2013年全年票房总数;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全国票房达到惊人的10.7亿元,创下国庆档历史新高——于是有人感叹,中国的电影市场正步入“黄金时代”。然而,回望当下电影市场,俨然戏谑搞笑的喜剧片和追求轻松娱乐心态的观众正成为供需双方的主力军。市场不免追问,究竟差异化市场体系建设、培养高层次观影群体、提升电影品质这些时代课题该如何与人们的消费需求实现良性对接?
题材不同,冰火两重天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电影市场有人欢喜有人愁。国庆7天,《心花路放》一枝独秀,鲸呑6.27亿元票房,打破多项华语片纪录,目前正向10亿元进军;而《黄金时代》则以3540万元票房惨淡收场,目前仍在4500万元左右徘徊。
&&&&“在国庆档影片中,《心花路放》是观众反响最好的一部,本身是喜剧,很适合假日期间家庭成员一起观赏。宁浩、黄渤和徐峥的三人搭档由于此前影片的良好口碑已然形成金字招牌,观众乐于买单。”北京一位影院人士告诉记者。
&&&&为何《心花怒放》能斩获如此高的票房?“话题性、快节奏,这是当下高票房电影的一些共同特点,《心花路放》全都占了。”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满足当下年轻人追求轻松娱乐的心态对影片取得高票房功不可没。
&&&&相比之下,描写历史变迁与作家命运的《黄金时代》票房则不尽如人意。“放映场次不多,一家影院只有两三场,有的场次因为看的人少就临时取消了,很多人看到一半就退场了。”一位看过片子的年轻人讲述道。
&&&&对于《黄金时代》这样的阵容和投资来说,票房惨败确实有些出人意料和令人惋惜。从《黄金时代》的票房惨败来看,至少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这样文艺气息浓郁,且片长3小时的电影,很难在国庆档这样竞争激烈的档期中占据优势。
&&&&“不可否认,3小时的时长,一般人接受不了,这也说明了电影的自身规律。另一方面,《黄金时代》视角转换过多,再加上该片表达的情绪和主题都相对比较复杂,这和当下观众的欣赏习惯和欣赏趣味有一定差距。”饶曙光强调,不过更为主要的原因是,《黄金时代》虽然也有话题性,但是其话题性相对集中在文艺青年的层次,而文艺青年并不是自己买票进电影院观影的主体观众,所以其票房并不理想。
&&&&中国电影家协会最新发布的《2014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显示,83.2%的观众将休闲娱乐视为观影的最主要目的,认为看电影是一种追求放松和心情愉快的行为;而将看电影视为社交活动、艺术欣赏或追求时尚行为的观众则分别仅占7.1%、7.4%和1.1%。
结构矛盾,高票房不等于好口碑
&&&&国庆档电影火爆的背后,是当前电影市场空间的不断扩张。据统计,目前我国银幕数量已接近2.2万块,去年同期约为1.8万块。银幕数的增长带动了电影消费增长,观影人次也在不断扩大。《2014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调查显示,每月观影一次的观众比例为35.5%,两次以上的占34.1%,合计共69.6%。也就是说,约七成观众每月至少观影一次。在北上广三大城市中,大部分观众已经养成了一定的观影习惯。
&&&&在如此积极的市场大环境下,票房过亿似乎已经并不稀奇。在业内“5亿元”成为判断一部影片成功与否的新基准线,一部电影过10亿元乃至20亿元的票房也不再是奢望和梦想。不过,饶曙光对此有着清晰的认识:对中国电影取得的高票房及其高比例的市场份额不应视而不见,但也绝不能盲目乐观,而应该做出客观的、理性的认识。
&&&&“无须否认,最近取得高票房的影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影院终端建设的高速扩张,得益于由此带来的观影人群的有效拓展。同时,也与当下主流院线的观众群体尤其是年轻观众群体普遍存在的盲目、非理性、过度娱乐化以及‘粉丝消费’密切相关。”饶曙光认为。
&&&&“从《心花路放》和《黄金时代》两个电影的不同表现引申出一个深层次问题,那就是中国电影需要差异化市场体系建设,即不同类型的影片应执行不同的营销办法。”饶曙光认为,像《黄金时代》这样的影片更适合于长线放映,而不适合放在国庆档,“因为国庆档大家在放假,心态比较轻松、娱乐”。由此可知,差异化的市场体系建设是中国电影下一阶段的关键环节,这样才能让不同类型电影找到适合的观众群体,最终获得良性发展。
&&&&“事实上,偏于轻松娱乐的影片容易获得高票房,这种口碑与票房的矛盾并非中国特有。在美国,许多高票房的影片口碑也不好,这是电影市场的一个结构性矛盾。”饶曙光认为,中国现在还处在电影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问题相对突出。“社会中有些舆论报道相对缺乏对影片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分析,更多聚焦于简单的票房数字,助长了电影票房与口碑的矛盾。”
&&&&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也表示,很多票房高的电影却并没有什么好的口碑,有些完全是凭借营销和推广的手段让观众走进了影院。“现在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批大片比看大片的娱乐程度要更高,很多人似乎人更喜欢把批评电影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尹鸿指出,“前几部大家或许还愿意走进影院,但如果长期如此,势必会造成大量观众的流失。”
培育观众,以高品质赢得高票房
&&&&《2013年电影市场消费调查报告》显示,月消费300元至1000元的90后女性观众是观影主体;团购成为90后观众最主要购票方式;高中生群体对偶像、明星的关注度更高,但略显盲目;初中生群体观影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网络评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具有重复观影的习惯。
&&&&在饶曙光看来,引导和培养高层次观众群体是中国电影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电影美学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电影与观众的关系,什么样的观众决定了什么样的电影。现在观影的主流人群是80、90后群体,他们的欣赏趣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影的走向。从电影批评的角度而言,对观众的消费应该有一定的引导,要从单纯的粉丝消费走向更为理性和多元的消费,要培养能够欣赏不同类型影片的观众群体。现在观众欣赏方向仍较为单一,这并不利于中国电影未来可持续发展。”饶曙光指出,如果观众素质不能得到有效提高,那么影片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单单批评电影创作,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所以应该有效推进电影文化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整体观影文化水平,这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题材的相对贫乏也是当前国内电影业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期针对90后电影观众观影态度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在对国内整体上映影片题材的满意度方面,有62.2%的观众认为目前的电影题材不够丰富,无法满足自己的观影需求。
&&&&对此,饶曙光建议,电影市场应该更加强调提高电影的品质和内涵,以高品质赢得高票房。在他看来,未来中国电影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当前中国电影市场规模、市场结构及市场基础已经很好,也形成了一个多元化多类型发展的基本格局,跨界的力量也在不断注入电影界,有意进入电影产业的资本非常充足,这些都支撑着我国电影市场还将迎来一个高速增长期。下一步要实现电影市场更加良性健康发展,除了产业和资本的推动之外,应该更加发挥电影理论批评的引导作用,使其回到电影艺术、美学、内容的分析上来,而不是简单地进行炒作与批评。这不仅有利于创作,也有助于提升观众观影水平,让观影主体摆脱简单的轻松娱乐心态,摆脱简单的非理性消费,引导他们更加理性和多元化消费,培养出能够欣赏包括《黄金时代》在内的文艺电影的高端观影群体,这样电影市场才能更加细化,不同类型的电影都能够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空间。”看来,唯有如此,中国电影才能真正进入一个多元又健康的“黄金时代”,在创造高票房同时,也能够赢得更多的口碑和尊重。(本报记者&邱玥)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光明网版权所有《黄金时代》来了,导演许鞍华眼里也来了电影“黄金时代”-钛媒体官方网站
《黄金时代》来了,导演许鞍华眼里也来了电影“黄金时代”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千龙网评]《黄金时代》:编剧李樯最好的时代
  带着很高的期望走进电影院看《黄金时代》,专注的三个小时很快的过去,没有瞌睡、没有无聊,脑子里不停的回忆文学史上的萧红、作品里的萧红,传记里的 萧红,再对比电影中的萧红,居然没有太多的违和感,感觉萧红就应该是这样的模样,活在民国的悲情、苦情才女;活在绯闻和作品中的才情女作家。
  拍摄手法和论述方式的标新立异
  《黄金时代》力图用“罗生门”的拍摄手法,打破时间顺序,以“论文式”的讲述方式,想立体、多角度的还原最真实的萧红,即使在一些细节上的处理存在疑惑,但还是让我们看到了编剧李樯的用功和殚尽竭虑的才情付出。电影一开头就是汤唯扮演的萧红,用纪录片的口吻,客观、平实而严肃的讲述自己的生平。这一幕 ,让我们想到了《百年孤独》首篇的第一句话。现在、过去和未来融为一体,似乎也预示着整部影片的时间安排,现在的萧红回忆过去的萧红,未来的萧红如何评价过去的萧红,过去的萧军、端木如何回忆记忆中的萧红,时间在这部电影中更像几个同时进行中的只为一个人服务的不同频道,可以随意切换。而这个人其实有两个,一个是影片的主角萧红,另一个是影片的编剧李樯。李樯说,他之所以会采用这样的叙述方式,是受到了得老年痴呆症的父亲的启发,也许,他还是《时间旅游者》的忠实影迷。
  《黄金时代》有种骨子里的“民国范儿”
  长衫旗袍的岁月已逝,但民国人的精神、气节、面貌、习性、礼仪,既便在老相片中发黄,仍一望可知,我们称之为“民国范儿”。身着破陋旗袍,生活窘困的地主女儿萧红,即使落魄至此,在哈尔滨偶遇弟弟,还能依旧风轻云淡的跟弟弟谈论喝咖啡、踢球这样的雅事。同样贫困潦倒的那群左翼年轻的作家,自己都朝不保夕,还不忘心怀天下,愿意倾尽全力营救被困的素昧平生的弱女子萧红。年轻的萧军在第一次见到声名狼藉,怀着别人孩子的萧红时就对其产生好感,只因为瞥见了她的画和她写的诗,端木蕻良也是明知萧红怀了萧军的孩子,还是愿意娶了她。还有胡风、梅志、聂绀弩、骆宾基等对萧红不离不弃的真挚友情,更不用说影响两萧一生的文坛巨匠鲁迅的个人风采和对晚辈作家的提携和关照,这群才子佳人,在动乱年代用自己的才情、品行、气节、作品给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精神风貌。许鞍华和李樯给我们呈现出不同于《马路天使》、《小城之春》、《神女》的革命风味的“民国范儿”。
  萧红悲凉的一生是注定的结局
  萧红在人生最后一段时间里,跟骆宾基说,也许后来的人更多的是谈论她的风流韵事,而不是她的作品。萧红的情感经历即使在现代社会,都可以算是离经叛道,惊世骇俗。这个幼年丧母,从没有感受到父爱亲情的女子,在成年后所有的感情寄托都放在爱情和热爱的文学创作上。她一生中的三个男人,未婚夫纨绔子弟汪恩甲负担不了萧红作为地主女儿骨子里的傲娇奢靡做派;热情东北小伙儿萧军,大男子主义的作风,让他忍受不了才情高过自己,又有点神经质的粘人小女人;胆小怯懦、自私的端木更是萧红追求平淡、安稳生活的终结者。爱情的破灭,动荡的年代、困顿生活和两次生育又丧子的经历,消耗了她的健康和生的欲望,最终这位才华横溢的女子,生命定格在31岁,这个女人的黄金时代。
  也许是因为导演和编剧太想忠于和还原历史,但留存的关于萧红的资料不多,所以很多细节和关于萧红跟这三个男人的感情纠葛,缺少细节的逻辑。特别是萧红两个孩子的去处,交代的不清楚,我们只看到了萧红对待自己孩子的冷漠和无人性,不见她的内心挣扎和痛苦,这种对亲情都冷漠至此的女人,是敢爱敢恨,为爱生为爱死的萧红吗?
  《黄金时代》是一张检验文青的试纸
  坦白说,《黄金时代》是一部有门槛的电影。她需要想看的人在看之前要做一些相关文学知识的补给,如果你对影片中的人物毫无概念,也无求知的欲望,那她就是一部冗长、拖沓、没有跌宕情节和矛盾冲突的平淡纪录片,对理工科的一些人而言,她更是一块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但对读过文学史、钟爱文学史的文 艺青年和文科类的大学生们来说,萧红是文学界的优质女神。《黄金时代》无疑是检验你是否是资深文青和有高贵文艺范儿的试金石。这是一部注定票房不会太好,评论两极化的电影。所以更要为有勇气拍这样不“务实”、不计较票房的真性情导演许鞍华女士叫好。
  《黄金时代》实现了中国编剧的成功逆袭
  跟很多欧洲国家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影视作品“编剧中心论”不同,中国的影视作品拍摄是“导演一言堂”,编剧在中国影视圈的地位甚至都排在大牌演员的后面,所以会经常出现大牌演员随意修改编剧的台词,编剧们不满自己的作品被糟蹋和不被重视,所得薪酬跟付出的心血不成正比等所谓编剧的血泪史。李樯的出现,终于让编剧们扬眉吐气了一把。李樯是谁?《孔雀》、《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立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编剧,把无数女明星送上影后宝座的编剧界神级大咖。他即使口生毒舌,也不妨碍演艺圈的男女大腕,趋之若鹜的想跟他攀交情,进入他的朋友圈。
  有记者问许鞍华,这部《黄金时代》基本都是按李樯的剧本拍的,几乎没有改动。许鞍华老实的问答:“我的确是按剧本拍摄的,我所做的就是删减,原来的剧本太长了。”
  从《黄金时代》开始,是否意味着某个时代的来临,我们还不敢断言。这是萧红短暂一生的黄金时代,应该也是编剧李樯,最好的时代。(池青)
责任编辑:曾炜
48小时评论热读排行
&#149;& &#149;& &#149;&&#149;&
&#149;&&#149;&&#149;&&#149;&&#14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金时代 电影 汤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