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衡水中学2015年招生是不是偷题解

河北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第五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解析)
※基本信息※
※下载地址※
(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资料简介※
河北衡水中学第五次调研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16& Si 28& S 32& Fe 56& Cu 64& Au 197
【试卷综析】本试卷是理科综合化学试卷,在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考纲要求的基本能力,试题重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阿伏加德罗定律、化学计量的有关计算、元素周期表、离子反应、化学实验、电化学基本原理、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等主干知识,侧重当前阶段一轮复习内容。能够体现学科基本要求,试题难度不大。试卷结构与高考相同。
第工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文】7.&富勒烯&家族又增添了新成员,继C60、C70、N60之后,中美科学家首次发现了全硼富勒烯B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40和C70都属于新型化合物&&& B.C60和N60 属于同分异构体
&&& C.B40、C60、C70、N60都只含共价键&&& D.B40、C60、C70、N60都属于烯烃
【知识点】同分异构体、烃等基本概念E3& K1&
【答案解析】C&& 解析:A、B40和C70都只含一种元素,属于单质,故A错误;B、C60和N60 的分子式不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C、B40、C60、C70、N60都是有多原子形成的分子,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成分子,故C正确;D、烃是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故D错误。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同分异构体、烃等基本概念,B40、C60、C70、N60都是多原子形成的不同分子。
【题文】8.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用浸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作水果保鲜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氧化水果释放的催熟剂乙烯
& B&&&& 用氢氟酸蚀刻玻璃&& Si02是碱性氧化物,能溶于酸
& C&& 过氧化钠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过氧化钠是强氧化剂,能氧化二氧化碳
& D&& Al(OH)3用作塑料的阻燃剂&& Al(OH)3受热熔化放出大量的热
【知识点】化学与环境O1& D1& C1
【答案解析】A&& 解析:A、乙烯有催熟作用,高锰酸钾能氧化乙烯,利于水果保鲜,故A正确;B、 Si02是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C、过氧化钠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是因为过氧化钠与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反应生成氧气,故C错误;D、Al(OH)3受热分解吸收热量,且生成水,都会阻止或延缓塑料燃烧,故D错误。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学习时要联系实际,注意积累。
【题文】9.W、X、Y、Z均是短周期元素,X、Y、Z处于同一周期,w、X、Z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的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X的氧化物具有两性,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质熔点:w&Z&&& B.离子半径:w&x&Z
&&& C.最高正价:w&X&Z&&& D.原子序数:Z&W&X&Y
【知识点】元素推断、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C2& E2
【答案解析】C&& 解析:根据w的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知W是N元素,X的氧化物具有两性知X是Al元素,X、Y、Z处于同一周期,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O,知Y是Si元素,w、X、Z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得Z是Na或Mg,A、w的单质是氮气,Z的单质是金属,单质熔点:应该是Z&w ,故A错误;B、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大的半径小,所以离子半径应该是:w&Z&x,故B错误;C、最高正价:w是+5价,X是+3价,Z是+1或+2价,故C正确;D、原子序数:Y&X&Z&W,故D错误。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元素推断、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关键是得到W、X、Y、Z对应的元素。
【题文】10.近年来AIST报告正在研制一种&高容量、低成本&锂一铜空气燃料电池。该电池通过一种复杂的铜腐蚀&现象&产生电力,其中放电过程为2Li+Cu20+H2O= 2Cu十2Li++20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上一篇资料:下一篇资料:
下载排行榜问题补充&&
本页链接:
猜你感兴趣
服务声明: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保证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及准确性,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Copyright &
Powered by【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文字介绍,需要完整内容请下载!
【名师解析】河北省衡水中2015届高三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
【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历史试卷,历史部分的考查以主干知识为载体。试题重点考
查:宗法制、九品中正制、古代商业的发展、古代书法、戏曲艺术、举制、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洋务运动、教育近代化、婚姻习俗的变化、新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五四运动、民主革命发展的历程等主干知识;注意考查生阅读分析材料
,调动并运用所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份注重考查基础的好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
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题文】1.宋代有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
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
相识”。其主张是基于
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
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观念淡薄
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
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的传播
【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
成·宗法制
【答案解析】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可知是宋代者强
调了“明谱系”对维系血缘宗法乃至收摄天下人心的功用。实行宗法家族统治,可以增强
家族的约束力和凝聚力,稳定社会秩序。A项符合题意。B项表述错误,C项与材料主
旨不符,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宗法制的作用的准
【题文】2.“春、夏、秋、冬”四个字的甲骨文写法及寓意如图所示,由此我们可以断
A.甲骨文主要记载农业活动
B.中国原始农业起于商朝
C.商朝时期已有了四季之分
D.农业活动是文字产生根
【知识点】H1 Q2
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古今中国的技术与文化·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答案解析】
解析:甲骨文中记载了春夏秋冬四季农作物生长的情况,C项正确。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
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主要指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A项错误
;中国原始农业起于距今一万年前,B项错误。D项与材料不符。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片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理解,并对古代农业的发
展和甲骨文的内涵准确的分析理解。
【题文】3.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
。”后其父以尊丰L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这里
的“天下法”是指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皇位世袭制
【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答案解析】
解析:宗法制是依据家族血缘继承王位的制度,显然不属于天下法,B项排除;天下法指
的应该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奈何以我乱天下法”,意思是不能因为我而打乱原有的
国法,C项正确,分封制在春秋战国已经瓦解,皇位世袭制是先秦时期开始流行的,排除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理解。
【题文】4.《宋书》卷九十四载:“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
论人才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材料说明九
A.该设计能依据人才劣确定品第
B.选官用人只注重门第出身
C.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
D.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九品中正制
【答案解析】A
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度建立初期时的主要目的是依据人才的劣而不是
依据门第选择人才,从魏至晋都没有改变过。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分析理解。
【题文】5.据史载,隋朝时期,“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
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材料表明隋朝
A.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现象比较普遍
B.都城商业活动很频繁,草市开始普及
C.草市作为乡村集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
D.民众经营的意识增强但受到舆论指责
【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
【答案解析】
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隋朝时期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草市最早出现在宋代,B、
C项错误;A项材料中未涉及。“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体现出舆论指责,“去农从商”
体现出经营意识,D项正确。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草市”出现的时间
准确记忆。
【题文】6.有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
经济发展所带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下列选项最能印证其观点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
【知识点】Q2古今中国的技术与文化·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答案解析】
解析:宋元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化的世俗化日趋明显,元曲和傩戏
、话本和小说都体现了文化的世俗性,不能体现高雅文化的倾向,B、D两项排除;汉赋
和唐诗既不能体现文化的世俗性,也不符合理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
倾向,C项排除;风俗画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所带的文化世俗化倾向,文人画体现了理
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A项正确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古代文艺术发展的原因及其特
点的准确理解。
【题文】7.清代者赵翼提到:“宋开围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
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而明清时则可通过“捐纳
”,即向政府交纳钱粮获得做官资格。以上现象最能体现出
A.冗官现象在古代长期存在
B.举制不断受到现实冲击
C.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着漏洞
D.从宋朝官僚政治开始衰落
【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举制
【答案解析】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出宋代到明清,可以通过恩荫、捐纳等方式做官,这说明举制受
到现实的冲击,B项正确;题干信息无法得出古代长期存在冗官现象,A项排除;材料没
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C项错误;题干中无法得出官僚政治开始衰落,D项排除。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题文】8.《十驾斋养新录》载:“自明以又多一教……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
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与这
段}己述相符的作品(如图)是
【知识点】Q1古今中国的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辉煌灿烂的文
【答案解析】
解析:材料“……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致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
如见之”,反映文世俗化的发展特点;“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说明不是儒、释
、道思想的作品。《西游记》符合上述两个特点。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理解,并对世俗文发展的原因及其特点的
准确把握。
【题文】9.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
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
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
文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现代化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B.从全球史观看,中国逐渐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从文明史观看,五处港口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
D.从社会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知识点】C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解析】
解析:注意题干中要求选择的是错误的,从革命史观角度是说鸦片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
,但客观上却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使中国逐渐的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接
受到了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两种文明形态开始碰撞,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
响,A、B、C项说法均正确,D项错误,从社会史观上说,主要指鸦片战争引起人们生活
及习俗的变化,而不是民族工业兴起,民族工业兴起应该是从现代化史观说的。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各种历史史观的理解和掌握。
【题文】10.有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
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鸦片战争后初期,知识界对清政府战败的原因进行
的探讨,主要集中在(
A.认为中国的军事技术落后
B.认为中国的社会制度落后
C.认为中国的清朝统治腐朽
D.认为中国的思想观念陈旧
【知识点】C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解析】A
解析:鸦片战争后初期,林则徐,魏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等主张,认为鸦片战争
中国之所以战败是因为中国的军事技术落后,中国只是在“火器,军舰和养兵练兵之法”
三个方面落后于西方,A项正确,B项出现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C项出现在八国联军侵华
,革命思潮兴起以后,D项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题文】11.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部分地方督抚获得就地练兵筹款之权;八国联军侵
华期间,出现“东南互保”局面。这一现象共同说明
A.中央失去对地方有效控制
B.国家权力出现“外(地方)重内(中央)轻”格局
C.国家权力呈现“内(中央)外(地方)皆轻”格局
D.地方督抚与外国侵略者日益勾结
【知识点】C2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解析】B
解析:近代自太平天国运动以后,地方督抚权力逐渐扩大,“东南互保”事件中部分督抚
在清政府与八国联军宣战后竟然违背清政府意愿而与列强缔结“互相保护”条约,说明中
央对地方控制的不力。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题文】12.洪仁歼在《资政新篇》中颇具深意地说,凡“万方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
鬼子,一概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这表明了
A.近代习西方思潮的萌发
B.中国人改善外交环境的愿望
C.农民领袖思想觉悟的提高
D.对西方国家的认知有新变化
【知识点】C2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解析】
解析:材料中“一概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可以看出中国在当时对西方及其他民族的
轻蔑的认识有所改观。也就是对西方国家的认知有新变化。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题文】13.者张鸣认为: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人世界还会晚若干
年。他这样说的理由是
A.太平天国政府执行对外开放政策
B.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催生了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迫使清政府对外开放
D.太平天国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J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产生原因
【答案解析】B
解析:材料中“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是指中国近代化开始,中国近代
化是以洋务运动为开端,说明太平天国对洋务运动的推动作用。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题文】14.1911年,从英国留归国的丁文江参加了清政府组织的“游毕业考试”
,获“格致进士”,并在京师大堂开讲地质。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教育近代化起步
B.去英国留人数最多
C.举制度依然存在
D.教育体制中新旧交融
【知识点】Q4 古代中国的技术与文化·双百方针和现代教育的发展
【答案解析】D
解析:教育近代化开始也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堂和派遣留生。排除A项。材料无法表明
去英国留的人是否最多,排除B项。举制1905废除,排除C项。中国的格致传统的称呼
和英国留生的教育理念,彰显中西教育的融合。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对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的准确把握。
【题文】15.下面示意图是年间中国北方某港口平均年进口洋布数量的变
化情况。下列对图中变化产生的影响解读正确的是
A.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加快
B.传统社会经济加速瓦解
C.传统纺织业的迅速发展
D.近代棉纺织工业的兴起
【知识点】J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答案解析】B
解析:从材料图示可以看出,洋布进口数量在不断上升,冲击了传统的小农经济,反映
了近代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思路点拨】
【题文】16.如果为右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应是
A.“清王朝自救运动”
B.“近代工业的起步”
C.“实业救国的浪潮”
D.“民族工业的春天”
【知识点】J1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
【答案解析】B
解析:地图反映的是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民用企业以及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这些都采
用机器生产,属近代企业,B项正确。A、C、D三项时间不符。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的性质的准确把握,并对洋务
运动的作用的准确理解。
【题文】17.“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用雇佣劳动的方式剥削无产者,生产的目的是攫
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下列近代企业中都具有这种特征的是
A.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发昌机器厂
B.湖北织布局、开平煤矿
C.天津贻牟机器磨坊、开平煤矿
D.上海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知识点】J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答案解析】D
解析:材料所述是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特征。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
都属于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不在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列。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近代资本主义企业
的特征的准确理解。
【题文】18.“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
军堂、水师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
设商务大臣……”“合议既成”是指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知识点】C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解析】D
解析:A项《南京条约》刚刚触及国人天朝上国的架子,很多人仍没有清醒过;B项、C项是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署,此后掀起洋务运动,但是当时顽固派势力仍然很强大,很多
人仍然认为中国是好的,不用向西方习。D项正确。注意材料中“举国争言洋务”、甲午
战后,《马关条约》签署,民族危机严重,很多人思想观念转变,积极向西方习。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近代列强签订的各条约的影响的准确分析。
【题文】19.下图漫画名为《射猪斩羊图》,上有对联:“万箭射猪身看妖精再敢叫不,
一刀斩羊颈问畜牲还想么?”下列与漫画主旨最为接近的主张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体西用”
C.“扶清灭洋”
D.“为第一要义”
【知识点】C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答案解析】C
解析:由材料图中射杀十字架上的猪,可以看出是矛头指向的在华的传教士,这也反映
出当时的民族矛盾尖锐,由万箭射猪,一刀斩羊头,可以看出义和团对外国的态度是“灭
洋”,由图片中清政府的官员在指挥,可以看出义和团的承认清政府领导的,结合所知
识,义和团的对清政府是“扶清”,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项材料没有体现;故选C项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表材料信息的准确理解,并对义和团运动的宗旨
的准确把握。
【题文】20.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
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
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D.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知识点】C2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答案解析】D
解析:材料中汉族士兵听信谣言,害怕自己会在清政府的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
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说明参与革命的士兵的反叛是并非完全是接受了革命思想,
更多的是由于害怕满族统治者对汉族人进行屠杀,因此投入革命,表明武昌起义的爆发具
有一定的偶然性。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武昌起义的背景的相关内容准确
【题文】21.公元日(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
一任临时大总统,并宣读誓词如下:“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
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
邦公认,斯时文当解艋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对此理解
正确的是 (
A.当时封建专制的清政府已经被推翻
B.此后中国开始以中华帝国纪年
C.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已基本实现
D.孙中山正面临袁世凯的有力挑战
【知识点】C2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
【答案解析】D
解析:A项不对,清政府被推翻是在1912年2月;B项不对,民国出现阴历和公历混用的情
况;C项在题干中无从体现;D项符合题意,孙中山当时面对内外压力,不得不表示如果
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让出临时大总统职位。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题文】22.1913年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如下: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
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以上材料反映
出这一时期
A.婚礼形式删繁就简
B.依旧带有较浓厚的保守思想
C.恋爱自由成为时尚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知识点】L1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婚姻习
【答案解析】
解析:材料“征婚广告”即为当时的新风俗,“不沾染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可以看出社
会上存在自由平等的习气,又说明旧的要求女子三从四德的旧风俗依然存在。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理解。
【题文】23.蔡元培曾经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他于1934年在《中山文化
教育季刊》创刊号上发表的文章由写道:“吾人一说到文化运动,就不能不联想到欧洲的
文艺复兴,因为它实在是文化运动上最显著的一个例证。……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
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其原因是两
A.都提倡吸收外文化
B.指导思想皆为理性主义
C.内容都蕴涵人文主义
D.都主张古典文化的复兴
【知识点】R2 P1
近代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及其发展·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答案解析】C
解析:文艺复兴没有吸收外文化,A项错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是理性主义,B项错误
;新文化运动主张思想解放,打破了传统伦理道德对人性的束缚,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色
彩,而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就是人文主义,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的传统思想,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结合所知识,找出新文化
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共性。
【题文】24.《笑林广记》记载古代一则笑话:有个官员到乡下去,问一个老农说:“近
年黎庶如何?”老农答道:“今年梨树挺好,只是虫吃了些。”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张是
A.康有为的政治改良
B.孙中山的社会革命
C.陈独秀的文蕈命
D.毛泽东的土地革命
【知识点】R2
近代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
【答案解析】
解析:材料中的“黎,庶”是成群的百姓的意思,但老农听不懂,以为问“梨树”,说明文
言严重脱离广大群众,提倡白话文非常必要,这一困局主张到新文化运动才提出,C项符
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正确理解。
【题文】25.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梁漱溟评价说:“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
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
……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
。”在此,梁漱溟
A.赞扬了“五四”运动民主、的精神
B.认可国民的正义行动体现了自由原则
C.肯定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主张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
【知识点】C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五四运动
【答案解析】D
解析:曹汝霖等卖国贼罪大恶极,生“五四”集会游行示威,表达捍卫国家权益的爱国
热情;但在此名义下的暴行触发法律的底线,是应该抵制。应该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
卫国家权益。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题文】26.中国近代某革命政府下达部队动员令,宜布其军事战略为:“先定三湘,
光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依据该战略展开的军事行动
A.推动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B.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
C.促使工农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北方
D.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知识点】C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国民革命
【答案解析】
解析:从材料“先定三湘,光复武汉”、“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
指的北伐战争,国民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国民革命的历史功
绩的正确分析、理解。
【题文】27.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
,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
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符合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B.反映了民主革命的目标
C.表达了国共合作的意愿
D.宣扬了民主自由的观念
【知识点】C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国民革命
【答案解析】B
解析:材料中文字通过对享受民主权利群体对象正反的比较说明民主革命的目标的目标
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这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
张,B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C、D三项表述材料并未直接体现。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折准确解读。
【题文】28.下面是一组画报的封面及说明,你认为这一组漫画指明了
1927年元旦出版的‘农民画报》第一期封面
A.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B.当时农民运动的革命对象和目标
C.国共合作存在的隐患
D.农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知识点】C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国民革命
【答案解析】B
解析:据“1927年元旦”的时间信息可知漫画出版于国民革命高潮时期,此时实行国共合
作“扶助农工”是三大政策之一。第一幅漫画中的题词反映了农民运动的革命对象即除五
害。第二幅漫画中“农民利益的拥护者”体现了孙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思想。在这一
思想号召下,农民组织起,积极支持国民革命,第三幅漫画即反映了这一点,B项正确,
A、C两项错误。D项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农村问题的重要性是在土地革命时期。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片和文字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
的正确的理解。
【题文】29.“……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的时候就有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出席;
中共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有的竟是在莫斯召开的……红军的最高指挥权并不在中
国人手里,而在代表共产国际的德国人李德手里。共产党是有铁的纪律的党,党员不但
要遵守中共的纪律,也必须遵守共产国际的纪律。”这段材料可以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初
期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奉行的基本原则是
A.国际主义
B.共产主义
C.“一边倒”
D.民主集中制
【知识点】C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中共诞生
【答案解析】A
解析:由材料“有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出席”“在莫斯召开”“必须遵守共产国际的纪律”
可分析出,中国共产党严格遵循国际主义原则,A项符合题意;B、D项都不属于对外关系
的范畴;C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题文】30.右图是某地发现的一张短训班结业证,此训练班最有可能是
A.培训接受日军投降仪式所需人才
B.国民党为苏美军队培训军事联络人员
C.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培训人才
D.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为内战培训军事人员
【知识点】C4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解放战争
【答案解析】
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结合所知识,1912年为民国元年,民国
三十五年为1946年,A、B、C项都不符,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是在1945年,
1946年,国民党悍然发动全面内战,D项正确。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对公元纪年和民国纪年的相
互转换正确掌握,并对解放战争的背景的准确分析。
【题文】31.1933年2月,实业家方液仙(镇海方家第五代传人)联合二百多家厂家,在
上海南京路大陆商场开设了中国国货股份有限公司,右图为日该公司发行的
壹仟万元股票一枚。以下关于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垄断国货市场
B.私人资本主义企业联合经营自强
C.私营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D.国有企业的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入
【知识点】J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答案解析】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私人资本主义的情况,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属于官办企业,A项表述不
符合题意;B项表述符合题意;C项表述出现在1953——1956年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
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D项出现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形材料的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近代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的准确把握。
【题文】32.阅读1934年长江流域四大航运公司轮船吨位数(百分比)对比示意图(下图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外国控制并垄断中国的内外贸易
B.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
C.洋务企业在列强排挤竞争中求生
D.外国资本扩张制约中国社会发展
【知识点】J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o民国时
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o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答案解析】D
解析: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和洋务企业产生是在19世纪中期,题目所给时间是
在1934年,排除B、C项,单单根据长江流域四大航运公司轮船吨位数(百分比)对比示
意图不能得出外国控制并垄断中国的内外贸易,排除A项。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片数据信息的准确分析。
【题文】33.有者提出:只有当“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
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
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时,中国革命才能说是进入了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
段。那么,依据这一观点,中国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标志应该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国民革命运动
D.南昌起义
【知识点】C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南昌起义
【答案解析】D
解析:从材料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
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可分析出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必须
是无产阶级及其政策掌握了民主革命的政治、组织、军事领导权的阶级。A项无产阶级政
党还没有产生,B、D项无产阶级政党没有掌握、甚至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南昌起义
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光辉起点。D项符合题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南昌起义的历史意
义的正确理解。
【题文】34.民国某年12月15日,在清华大工字厅召开了清华教授会临时会议,朱
自清、闻一多等教授共同起草了一份《宣言》,宣言中说:“夫统一之局,成之甚难,而毁
之甚易,辛亥迄今二十余年,始有今日之局。此局一坏,恐世界大势断不容我再有统一
之机会。此次之叛变,假抗日之美名召亡国之实祸,破坏统一,罪恶昭著,凡我国人应
共弃之。除电请国民政府迅予讨伐外,尚望全国人士一致主张,国家幸甚。”宣言中声讨
A.西安事变
B.伪满洲国的成立
C.皖南事变
D.福建事变
【知识点】C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西安事变
【答案解析】A
解析:根据材料“辛亥迄今二十余年”“此次之叛变,假抗日之美名,召亡国之实祸,破坏
统一”可以得出这次事件为1936年发生的西安事变。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理解分析。
【题文】35.1933年吴钊在《复兴之基点》说:“中国今日……外则国防空虚,丧师失地;
国势岌岌,危如垒卵。忧时之士,深虑神明华胄,将陷于万劫不复;于是大声疾呼,日
‘复兴’!‘复兴’!”下列符合当时情况的说法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共发表“八一宣言”
B.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准备长征
C.部分国民党爱国将领积极抗战
D.东北、华北国土沦丧,一二·九运动爆发
【知识点】C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
【答案解析】
解析:1935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八一宣言”;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中共准备长征;1935年华北事变后,一二·九运动爆发,A、B、D项不符合题目时间。九
·一八事变爆发后,部分国民党爱国将领积极抗战,如1933年国民党将领冯玉祥和共产党
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坚决抵抗,C项正确。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对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
的抗日救亡运动的史实准确识记。
【题文】36.下列历史图片所体现的最恰当主题是
A.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
B.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C.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D.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知识点】C3 C4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民主革命发展的历程
【答案解析】B
解析:材料图片反映的是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历程。中共成立后,开始领导了新民主主
义革命,在经过由城市路线到农村路线的转变后,逐渐的走向成熟,抗日战争结束后,
提出了联合政府的主张,内战爆发,解放军占领南京,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完成。
C项正确,根据以上分析,A、C、D项错误。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片材料信息的准确分析,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发
展历程的准确掌握。
【题文】37.下面统计表整理自姜涛与卞修跃所著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之初
步估计》,该统计表说明
|被俘捕 |合计
|作战伤亡 | |
|因病消耗 | |
|因伤消耗 |45710
A.抗战以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为主
B.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C.日本侵略给中国人民带巨大灾难
D.中国战场抗击了绝大多数的日军
【知识点】C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抗日战争
【答案解析】C
解析:从国统区军队和平民的伤亡人数可知,日本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了巨大的灾难,
C项正确,由材料中的数据不能得出A、B、D项。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表格材料数据的准确分析,并对日本发动的侵华战
争的影响准确把握。
【题文】38.抗战胜利后,重庆政协制定的宪法提到:“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
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依据省县自治通则,制定省自治法……全国
陆海空军,须超出于个人、地域及党派关系以外,效忠国家,爱护人民……任何党派及个
人,不得以武装力量为政争之工具。”这体现的原则是
A.民主共和、地方自治、党政分离
B.民主共和、分权制衡、党政军分离
C.人人平等、分权制衡、党政分离
D.人人平等、地方自治、党政军分离
【知识点】C4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解放战争·重庆谈判
【答案解析】
解析:材料“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体现了人人平等;材料“依据省县自治通则,制定省自治法”体现了地方自治;材料“全国
陆海空军,……任何党派及个人,不得以武装力量为政争之工具”体现了党政军分离,D项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理解。
【题文】39.观察下表,导致年国共军队数量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抗战结束,国共军队休整
B.内战爆发,共产党精兵简政
C.中共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成功进行战略反攻
D.中共打败国民党的进攻,准备进行战略决战
【知识点】C4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解放战争
【答案解析】C
图上表格数据显示,1946-
1947年共产党军队数量在增加,国民党军队数量在减少,抗战早在1945年结束了,排除
A项;共产党精兵与军队数量增加不符,排除B项;战略决战在1948年9月——1949年12月,
【题文】40.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
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
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如果把这个观点套用于中国近代史,这里的“一场
革命”可以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知识点】C2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
【答案解析】C
解析:材料“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
指的是辛亥革命,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
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
的同时,但其影响力毕竟是有限的,农村等偏远地区影响较小,即材料所讲“但却绝不能
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
人群的圈套”,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材料。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辛亥革命的影响正
【题文】41.著名历史家陈旭麓在《陈旭麓文集》中写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
了,后一种新的跟上,如——。题干中划线内容很可能是
A.辛亥革命取代戊戌变法、民国与清朝
B.戊戌变法取代洋务运动、“预备立宪”与戊戌变法-
C.民国取代清朝、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D.扶清灭洋取代拜上帝教、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
【知识点】R1 R3
近代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维新变法思想
近代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答案解析】C
解析:材料中的“新陈代谢”是指某些集团在历史上起到过进步作用但又被后者所超越,
并最终推出历史舞台。A项中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或改革,D项
中的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都是农民运动,不符合“新的取代旧的”,排除A、D项;
“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强调新事物中有一定的共性
。“预备立宪”是一场仿行西方政治制度的骗局,其目的还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戊戌
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前者是旧的,后者是新的,不符合题意,B项
排除。第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即民国取代清朝符合此观点,二是新与新递嬗,从洋务运动
到戊戌变法体现了这种变化,C项正确。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理清选项中的各个要素的关系。
【题文】42.“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
…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
A.戊戌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知识点】R2近代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的传播·新文化运动
【答案解析】D
解析:新文化运动较为彻底地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同时
宣传了西方的民主和,因此新文化运动时期西方的各种说得到迅速传播,一部分
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布尔什维克主义找到支持者”。
戊戌变法时期、清末新政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均未宣传过布尔什维克主义。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正确解读,并对新文化运动的宗旨的准确理解。
【题文】43.“民族主义只有在短暂的时期内变得极为重要,即在民族建构、政府、外
部威胁、领土争议、或内部受到敌对族群或文化群体的主宰危机时,民族主义才显得极
为重要。”最能反映该观点的时期是
A.鸦片战争后
B.甲午战争后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解放战争后
【知识点】C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解析】B
根据民族主义在民族危机加深时的作用排序,甲午战争大于鸦片战争,解放战争是国内
战争,不属于民族危机的范畴,B项正确。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民族主义”内涵的准确理解。
【题文】44.某者在评价某次革命时说,这次革命的前提是“对政治共同性作出新的
解说”,这次革命“所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自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
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这次“革命”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知识点】C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国民革命
【答案解析】D
解析:从题干中“对政治共同性作出新的解说”和“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自立的、对内具备
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的信息可知各革命阶级有了统一的革命思想
(新三民主义),目标是反帝反封建,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因此国民大革命运动符合这
一特点,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题文】45.“共产党人这时在中国东南部进行活动,他们从民众中取得力量,并通过
没收和分配大地产的有条不紊的政策,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从贫苦农民那里得到
支持。”材料中的“这时”应指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知识点】C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
国共十年对峙
【答案解析】B
解析:从材料“中国东南部”“没收和分配大地产”“贫苦农民”等关键信息可知,这应该是
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共产党将队伍带到井冈山,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进行土
地革命,即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解读材料的关键信息,并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
共的革命道路探索的特点的准确把握。
【题文】46.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四个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其中
年处应该填写(
|年:打倒列强,除 |
|年:团结抗战,驱 |
|年:转战陕北,进 |
A.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坚持和平,民主建国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知识点】C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
国共十年对峙
【答案解析】
解析:结合所可知年正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也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土地革命前期以“工农武装割据”为指导,后期由于长征和日军侵华的步步紧逼中国革命
力量开始北上转移,所以这一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题应该是“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A项正确;B项仅仅是土地革命后期中共的主张,C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主张,D项是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革命主张。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表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中共的革命探索过程中的各阶段特
征的准确把握。
【题文】47.“工厂死在接收上,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
上,议案、协定归了档,……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材料反映的现象出现在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知识点】C4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解放战争
【答案解析】D
解析:根据材料“工厂死在接收上,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
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
……”说明该时期的民生凋敝,民主政治遭到破坏,经济秩序紊乱。最符合的是解放战争时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理解。
【题文】48.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
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三次高潮”的
说法,正确的是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知识点】C2 C3 C4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国民革命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解放战争
【答案解析】C
解析:辛亥革命、国民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而解放战争的领导阶级则是无产阶
级,A项错误;国民革命的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不一致,排除B项;三个革命的革命对象
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但是革命的领导不一致,排除D项;三个革命的性质都是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C项正确。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和解放战争的性质、指导思想
、领导阶级、革命对象等进行比较分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52分)
【题文】C2 J1 R1 L1 C3 49.(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几个因素可以解释这一悲惨结果。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未
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注重的文官候选人一直
是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
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技术。
其次,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
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因此也就毫不奇怪,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
的变化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最后,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也应负部分责任。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在民国初期
起了主要作用,但他们却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
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
实面前土崩瓦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你是否同意“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
无意义”这一观点?结合所知识说明理由。(11分)
(2)请结合史实举一例说明“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3分)
(3)概括近代史上中共是如何从“照搬别国道路”到“走自己的路”。(4分)
【知识点】C2 J1 R1 L1 C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代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维新变法思想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
【答案解析】 答案:
(1)原因:①产生于中国内地的知识分子知识单一,不懂技和战争。②统治阶级不愿也
不善于习西方先进的制度。③年轻的革命者照搬别国制度,脱离国情。(每点2分,共6
同意。理由:共和体制有名无实;人民没有获得真正的民主权力。
观点:不同意。理由: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悔时约法》,民
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例1:洋务运动(1分),引入西方技术改变传统生产方式(2分);、
例2:戊戌变法(1分),习西方政治制度改变君主专制(2分);
例3:社会结构变化(1分),出现了买办阶层;(2分)
例4:经济结构变化(1分),传统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例5:社会生活变化(1分),西方衣食住行和娱乐方式传入;
例6:思想文化变化(1分),西东渐。
(3)革命时代:“走俄国人的路”:在大城市举行工人运动、武装起义;(2分)
“走自己的路”:把农民纳入中国革命队伍;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民主主义
革命。(任答一点得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1)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可以梳理材料叙述角度,可知三段材料分别从儒家
文化的影响力、统治阶级接受外文化的历史、辛亥革命理论主张同中国国情的关系角度
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理清材料逻辑及关键词予以提炼概括表述即可。(2)
“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结合语境可知所指为面对西方冲击中国的应变行为
,也即为向西方习,联系19世纪后半期中国向西方习的相关史实及由此而产生的相
关变化予以罗列并简要分析即可。(3)中共是如何从“照搬别国道路”到“走自己的路”,
联系中共成熟历程中,对国情认识日益走向深刻,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过程中的
相关史实予以罗列并简要分析即可。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综合分析、理解、归纳。
【题文】H2
50.(12分)贸易伴随着地区发展而发展,也深刻影响着地区发展与进步。结合所知识
,回答问题。
丝绸之路,概括地讲,是自古以,从东亚开始,经中亚,西亚进而联结欧洲及北非的这
条东西方交通线路的总称。丝绸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义。这是亚欧大陆的交通
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罗马、伊朗、阿拉伯等多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
有必要声明的一点是:丝绸之路是一个巨大的贸易圈,它使中国、印度、西南亚、欧洲
甚至非洲的商品贸易得以进行,尽管它不是唯一的连接这几个文明区的贸易圈(同时还存
在着印度洋贸易圈),但是它无疑是连接这几个文明区的作用十分巨大的贸易圈,尤其是
在航海不发达的年代则更是连接中国、印度、西南亚、欧洲等各个文明区域的最主要的
——古代世界的六大贸易圈
(1)结合材料一和所知识,分析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贸易圈和地中海贸易圈实现沟通
的原因?(4分)
(2)阅读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这一现状有何变化?当时中国各阶层是如何应对这一变化
【知识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丝绸之路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答案解析】 答案:
(1)丝绸之路和中国的朝贡贸易提供支持;意大利和阿拉伯商人推动;中国传统文化
和古代技的高度发达的吸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保障。(4分)
(2)严重入超。(2分)
应对: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抵制;早期维新派:发展民族工业,与列强商战。农民
:反侵略、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6分)
解析:(1)“原因”可从古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地中海国家的商业需要等方面分析
即可。(2)从材料二图表的数据信息可知英国输入中国的总值远超过中国输入英国的总
值,即中国处入严重的入超状态。“各阶层的应对”结合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的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和早期维新派在经济方面的所做的努力分析作答即可。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作答。
【题文】O2 R1 C3 51.(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明朝中后期以,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不少人习惯上也将这个时期称之为中
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清初几位大师所提倡的“经世致用之”,……能令者对于二
百多年的汉宋门户得一种解放,大胆的独求其是。他们曾痛论八股举之汩没人才,到
这时候读起觉得句句亲切有味,引起一班人要和这件束缚思想、锢蚀人心的恶制度拼命
。他们反抗满洲的壮烈行动和言论,……蓦地把二百年麻木过去的民族意识觉醒转。总而
言之,最近三十年思想界之变迁,最初的原动力,是残明遗献思想之复活。
——摘编自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术史》
五四运动实际是分为两部分的。第一部分是新文化运动,叫五四新文化运动,从1917年
蔡元培到北大当校长时就已经开始了。第二部分是日前后的抗议运动。但在
我看,这两个实际上是两回事、两个事件。……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文化启蒙。……个性解放
和自由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调,大批青年投入其中。……五四运动本身也像各种政治
运动一样,充满了爱国激情。……但是这个政治运动中经常是限制别人自由的,道德口号
起了,你不跟着走就是卖国贼。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1936年,陈伯达发表《论新启蒙运动》,一方面强调“新启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
面强调此次运动是对“五四”传统的继承。……希望发扬“五四”自由讨论的传统,把思想文
化统一到民族国家的生死存亡这一时代主题上。1937年5月,亦即纪念“五四”运动十八周
年的前后,新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摘编自启良《20世纪中国思想史》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产生的社会条件。结合所知识指出梁
启超所说的“残明遗献思想的复活”的核心,并说明19世纪末思想界重视“残明遗献思想的
复活”的主要目的。(12分)
(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五四运动”的相关观点。(4分)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所描述的“新启蒙运动”的特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哪
些影响?(6分)
【知识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近代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维新变法思想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
【答案解析】答案:
(1)条件:“经世致用之”的产生;八股举束缚思想;满汉民族矛盾尖锐;君主专
制的强化。(6分)
核心:初步的反专制的民主与民权思想。(2分)
目的: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4分,如果生回答“资本主义”的某个层面,
1分或如果生从“现代化”的角度作答1分)
(2)观点:五四运动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一次文化启蒙,后期是一场政治运动;政治
运动以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名义阻碍思想自由。(4分)
(3)变化:由强调思想解放到把思想解放与民族救亡有机结合。(2分,未说明“变化”的
影响:中华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促进了近代意义上
的形成。(4分)
解析:(1)据材料一“……清初几位大师所提倡的“经世致用之”
……他们曾痛论八股举之汩没人才……他们反抗满洲的壮烈行动和言论,……蓦地把二百年
麻木过去的民族意识觉醒转……”即可归纳“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产生的社会条件。
结合所知识即可知其核心并说明19世纪末思想界重视“残明遗献思想的复活”的主要目
的。(2)根据材料“五四运动实际是分为两部分的。第一部分是新文化运动,叫五四新
文化运动……第二部分是日前后的抗议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文化启蒙……五
四运动本身也像各种政治运动一样,充满了爱国激情……”即可概括材料二中关于“五四运
动”的相关观点。(3)再结合上题即可知其不同的和影响。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衡水中学2015高考成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