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纯种田文文爹服役死了,娘难产死了,被爷爷奶奶养大,很聪明无意间想到很多赚钱的点子带着村子富起来,爷

《《大明小官生活》(穿越种田文,温馨)》_分节阅读_15 -在线阅读 - 书包网手机版 在线阅读 - 书包网手机版
《《大明小官生活》(穿越种田文,温馨)》_15 分节阅读
字体:大中小
关灯 加入书签
菜园大丰收。连不大出门的小巧都听说了,小姑妈的鲜菜在镇子里卖得特别火,一斤普通的菠菜都能卖上5文钱,更不要说什么茄子和黄瓜了,一斤新鲜蔬菜居然比肉都值钱。还有几家饭店,也抢着从姑妈那里进菜,只可惜,菜园也就两亩大,种的菜数量有限,根本就不够卖的。
“呵呵,你个小鬼精!”
珍姐儿伸手点了点她的小脸儿,唉,没想到呀。她做梦都没有想到一个菜园子能挣这么多钱。从耕种到收割。也不过短短地一个月的时间。就两亩地的菜。她就挣了三十多两银子。比卖一季粮食挣地还多。而这些,居然都是眼前这个小豆丁地功劳。
“嘻嘻。我看看!”
胜男现在基本上也用不到钱。可是谁嫌钱少呀。打开小布包,里面放着两个银锭子。看重量应该在十两左右。
“姑妈。这些都是给我的吗?”
胜男以前看古装戏的时候,人家里面的女主or男猪出手动辄百两、千两地。来到明朝以后。她才知道。原来银子这么值钱。平常人家别说百两银子啦。就是家里有个十两八两也算是宽裕人家了。有地贫苦人家,可能都没有见过成锭的银子。
她家的下人们一个月的工钱200-500文左右,一两银子可以对800-1000个大子儿,她比照消费水平换算了一些,估摸着1两银子相当于600-800元人民币。恩,姑妈给了10两,那就是七八千块钱呀。吼吼,这才一个月的时间,不但有新鲜蔬菜吃,还能有这么一笔巨款拿,简直、简直……
胜男暗里抹抹口水,她又把布包推还给姑妈,“小姑妈,这银子您收回去吧,呵呵,咱们当时说好的,我只要每天都有新鲜的蔬菜吃就可以。您又是雇人、又是搭上伙食的,花费也不少,这些银子我不能要!”
李珍姐儿双手拢在袖子里,懒懒的倚在靠枕上,笑眯眯的看着一脸严肃的小丫头,“噫,谁说是给你的分红呀,这是姑妈给你的零花钱,拿着吧,明天你老子娘就来了,你也给家里人买点东西!”
“这个——”
胜姐儿也想给家人买点东西,尤其是来姐儿,半年不见,来姐儿还时不时的托人捎东西给她,有时是一双布鞋,有时则是簇新的衣服。虽然在爷爷家什么都不缺,可是姐姐的心意让她非常感动,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异世,爹不亲娘不爱的,来姐儿的惦记让她感觉到至少还有一个人惦记着自己。
“哎呀,你打人的劲头哪里去啦,磨磨唧唧的像啥,拿着吧,以后姑妈还指望着你多给出点点子呢!”
珍姐儿说这话,倒也不是谎话,小侄女的一个古方,让她净赚了三十多两,即使分给她十两,自己家还落了二十多两。可是这也不过占用了两亩地,花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而且她手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土地,两亩地都能收成这么多,她手里还有几百亩地呢,如果都能用上,挣的钱何止区区几十两呀。
“嘻嘻,姑妈既然这么说,胜男就不客气啦!”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她再推辞就矫情了,更何况她也需要这笔钱。胜男乐呵呵的把银子收了起来,她听到姑妈说什么点子,别说她还真有点想法,“姑妈,您家也有玫瑰园吗?”
“有呀,咱们玫瑰镇的百十个村子,哪个村子不种玫瑰呀,怎么你想种玫瑰?”
珍姐儿她家的玫瑰园就在宅子的后面,面积倒也不大,只有一亩三四分的样子。
“恩,我看咱们的玫瑰花大多都用来泡水或者卖鲜花瓣,我倒是听说过一个方子,可以用玫瑰花来酿酒!”
“酿酒?玫瑰花还能酿酒?”
“对呀,不但能酿酒,而且还能做成玫瑰酱和玫瑰膏,可以直接吃呢!”
前世里,胜姐儿去过一个玫瑰农庄,听农庄的老花农说,这玫瑰酿酒和制酱都起源于明朝,可是具体哪一年谁发明的,谁也说不清。不过,应该不是现在,玫瑰镇种了这么多年的玫瑰,也没有哪家用来酿酒,所以,李家可以在这上面做点文章。
只可惜,祖传的玫瑰园爷爷不让动,她又担心爷爷说她不务正业,她也不敢很劝。还好有小姑妈,这位寡妇姑姑,不但有胆识,关键还相信自己,如今又有了菜园的成功,合伙和姑姑种玫瑰应该没有问题。
“玫瑰酱和玫瑰膏?”没听过,不过反正她家也种玫瑰,就算是制酱不成功,花瓣还是可以拿来卖的。
“行,咱们明年种玫瑰!”
送走小姑妈,胜男便缠着爷爷要去县城。爷爷对于胜男敢打敢拼的样子非常满意,正巧家里也要买年货,就让管家李信雇了马车带胜男一起去。
玫瑰镇的县城格局和梅水镇差不多,临近年关,进出城门的人特别多,马车在城门口还等了好一会儿才进了城区。
李信是李家的老人儿,每年的年货也是他来采购,所以买什么、什么店铺的东西地道,他基本上不用调查,按着往年的单子就能买。这次遵老爷子的吩咐,把胜姐儿也带了来,他自然先问问胜姐儿的意思。
“我想给娘和姐姐买点儿首饰,哪里的比较好呀!”
“首饰呀,恩,还得是城东的吕记,他们家已经是传了三代的手艺,铺子里的首饰用料实,成色好,花样还新!”
“行,那咱们就去吕记!”
吕记银楼在城东的一条商业区,这条巷子里全都是商户,胜男过来的时候发现街上还挺热闹的,也想自己逛逛,来到门前下了马车后,让李信去采购年货,过一个时辰再来吕记接她。
李信想了想也就答应了,胜姐儿是第一次进县城,小孩子肯定爱热闹,要是先跟着她逛,可能就没有时间采购年货。再说了,他家胜姐儿可不是一般小女孩,这么能打的丫头,估计也没有人敢招惹拐骗。
胜姐儿接过李信给的银子,目送马车离开,然后进了银楼。
进了门,胜姐儿饶有兴致的看着古色古香的银楼。这家铺子分两层,一层的面积也不大,估计有个四十平方左右,两节红褐色的柜台靠着楼梯摆着,里面放了不少垫着红绸布的盒子,每个盒子按照种类放着一些金银首饰。
“姨娘,我看这个很好,就拿这个吧!”
“哎呀,太贵了,一个簪子要一两二分银子,这些钱都够咱们两个月的花销呢。”
胜男正闲看着,柜台前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陪着一个三十左右的少妇挑首饰。少年年纪不大,个头却不矮,就胜男目测估计有一米七以上,穿着一身半旧的宝蓝色棉袍,头上戴着方巾,恩,还是个进了学的。少妇则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衣服,乌黑的头发用一根竹簪别着,她手里正爱惜的拿着一根梅花银簪子,簪子做工非常精致,花瓣、花蕊的纹理清晰,花蕊上还嵌着一个玉米粒大小的红玉。
“嗳,姨娘,我有钱,这个簪子和你当掉的那个差不多,就要这个。伙计,包起来吧!”
少年很固执,他直接从怀里掏出一小块儿银角子递给伙计。
“哟,这是谁呀,这不是咱们魏家的三少爷和田姨娘吗,怎么从梅水镇验尸回来啦?!”
第一卷 缁衣世家 第二十五章 除夕团圆夜
少妇听到声音,身体禁不住一震,她忙回过头挤出几分笑意,对来人行礼说道:“二少爷,是您呀!”
“田姨娘,爹不是把你们赶出来了吗,你怎么还不去梅水镇投奔三少爷,反而还敢在镇子里招摇?”
魏二少爷二十左右的年纪,五官倒也周正,只是一双眼睛似乎没有焦距一般,飘来飘去的四处乱看,显得有几分轻浮。他穿着一身簇新的宝蓝色锻直裰,手腕和脖子上滚着白色的皮毛,腰间缀着一块玉佩,怎么看怎么像富二代。
“姨娘,咱们走吧!”
魏良没有搭理来找茬的二少爷,他接过伙计递过来的包装盒,搀着少妇就要走。
“哎,三弟,你当了仵作,脾气见长呀,见了兄长居然不见礼,”二少爷伸手拦住他们,脸上阴阴的笑着,“哼,下九流就是下九流,戏子养出来的就是念了圣贤书也是枉然呀,好好的读书人不做,非要和死尸打交道。辱没了祖宗,竟然还有脸回来。三弟,你别妄想啦,如今父亲都被你气病了,过年你也别想再进家门,更不要想着还能祭祖!”
魏良冷冷的看着他,听了他的话哼了一声:“你放心,我回来不过是接姨娘和妹妹走的,而不是趁过年来求得原谅。还有,验尸官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工作,我凭本事吃饭,总好过一些躺在父祖的功劳簿上做废物的纨绔强。前朝宋大人官居三品,人家读过的书肯定比你多,不也是经常和死尸打交道?!你能说写出《洗冤集录》的宋大人,也是辱没了祖宗?!”
“你……”魏二少没想到一向书呆子一样的小三儿,自从被自己踢下河后,仿佛变了一个人,不再畏畏缩缩,口齿也伶俐起来,他狠狠的瞪了魏良一眼,然后笑道:“宋大人当然没有辱没了祖宗,人家做的是提点刑狱司,而不是仵作。嘿嘿,三弟,你想当小‘宋慈’恐怕没有机会了哦,入了仵作行,就是为兄想保举你当刑名师爷,你也没有资格啦!”
“呵呵,这就不劳您操心了,二少爷,您奚落也奚落了,威风也抖过了,我们可以走了么?”
魏良很想狠狠的揍眼前这小子,但是目前他的力量太小,还不足以和魏家抗衡。打他一顿报了当日之仇,可姨娘和妹妹怎么办。惹不起,他只好先忍着。
“切,你当我愿意教训你呀,要不是看在是我弟弟的份上,我还懒得搭理呢。”魏二少见臭小子低了头,便越过他冲里面喊道:“吕掌柜,本少爷订的东西做好了吗?”
魏良强忍一口气,扶着生母绕着魏二少走了出去。看了半天戏地胜男则伸伸懒腰,继续转头来看首饰。
嗐。家大斗争多呀。她来玫瑰镇的这段时间,没少听下人们说镇子里的故事。这个魏家也是颇有说头的。书香门第,父祖都是举人老爷,三个儿子也是秀才,唯有庶出的小三儿。生母出身卑贱。虽然也进了学。但是不思进取。放着科举不考。非要当仵作。
仵作。在当代也算是法医吧。那也是司法工作者,福利和地位有保证的公务员。可在古代却是没人干的贱业,只有贫苦人家的孩子实在没法子了才去干。
谁像魏家地三少爷,放着锦衣玉食的少爷不当。巴巴地跑去跟仵作当学徒。被赶出家门也正常呀。
胜男脑子里胡思乱想着。却不知道她的未来与刚才地少年竟会有那么多地故事。
在伙计的推荐下,胜男给姐姐买了一副银手镯和耳坠子,给娘买了一根梅花银簪子,付钱的时候又想起新添的弟弟,便又买了一个银锁头。
“唉,银子坚挺,也禁不住花呀。”
胜男摸摸干瘪的荷包,有点肉疼的把首饰收好,坐在铺子里等李信来接她。
腊月三十,李正义一家坐着马车回来了。算起来,像捕快这样的小吏是没有年假的。有人说过,古代的公务员,最幸福的要数宋朝,工资高、带薪假也多,人家换算过,北宋的公务员一年的带薪假几乎比现在的公务员还要多;最惨的要数明朝的,工资低,假期少。洪武年间,官员一年只放三天假,后来才慢慢的有了年假。
但这也是官员,小吏们可没有这么多讲究,没有所谓的休息日。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县太爷都休息了,衙门也封了印,留两个门子看大门,其他的捕快、班头都放假回家过年。
李捕头更是不用说,他提前和知县请示好,把值班的门子安排妥当,便收拾了大包小包的东西带着一家人回老家过年。
下午,胜男窝在床上看小巧帮她做衣服,馒头懒懒的靠在她的怀里,外面的小孩子们则吱呀怪叫的放着鞭炮,骑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腹黑小说高干文种田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