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特有的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是什么

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400-606-3393
今日:3076套总数:5058751套专访:2718部会员:528523位
当前位置:
& 2015高考生物复习习题(人教版)《人体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含2014高考试题)
2015高考生物复习习题(人教版)《人体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含2014高考试题)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5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674KB
所属点数: 2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2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1.(2014江苏,11,2分)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1.神经元受到的刺激需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引起神经元的兴奋,A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正确;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错误;神经元细胞膜静息电位的形成与膜内K+外流有关,D错误。
2.(2014重庆,6,6分)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2.突触小泡的运输所消耗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A正确;神经元与其他体细胞一样含有本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B错误;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是由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的,C正确;突触小体产生兴奋时,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才会由突触前膜释放,D正确。
3.(2014安徽,6,6分)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3.由题干可知,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A错误;食物引起味觉不属于反射,B错误;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以促进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C正确;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故与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不同,D错误。
4.(2014天津,6,6分)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4.由图示知,物质a作为抗原激活了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抗体,该过程属于体液免疫;抗a抗体与物质a特异性结合所形成的结合物被吞噬细胞清除;因抗a抗体可与突触后膜的AChR结合,故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5. (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2014级高三第一次联考)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
B. 短期记忆与大脑皮层下海马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C. 抗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但病毒可能侵入机体细胞
D. 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后仍可作信号分子作用于另一靶细胞
5.免疫系统是机体的防御系统,维持内环境稳态也需要其参与,因为维持内环境的主要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短期记忆与大脑皮层下海马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抗体是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不能进入宿主细胞,但病毒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所以病毒能侵入机体细胞;激素一旦作用于靶细胞后就会被灭活。
6. (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2014级高三第一次联考)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
 B. 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C. 兴奋从E到F,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的转变
 D. 刺激C处,A、D处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6.由图可知③是突触小泡,其中的物质是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胞吐方式,是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刺激b处,因为兴奋在突触上是单向传递,所以对前一个神经元没有影响;兴奋从E不能到F,因为E是突触后膜,F是突触前膜;刺激C处,在A和D都能检测到膜电位变化,但在神经纤维A处先测定电位变化,在D处因为有突触需要信号的转变,测定电位变化较晚。
7. (江西红色六校2014级高三第二次联考)根据神经冲动通过突触的方式不同, 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 在突触前末梢无突触小泡, 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 形成通道, 带电离子可通过通道传递电信号, 如右图所示, 以下有关突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速度较化学突触快
B. 兴奋在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中的传递都是单向的
C. 兴奋通过化学突触时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 兴奋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
7.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不需要形式和释放突触小泡,速度较化学突触快;兴奋在突触传递是单向的,但是在电突触中的因为是通道起作用,故不可能是双向的;兴奋通过化学突触时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兴奋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与细胞膜上具有识别功能的糖被有关。
8. (湖北武汉2014届高三4月调研)某健康人感染流感病毒后,出现了发热. 肌肉酸痛等症状。该患者体内一般不会发生的是()
A. 浆细胞通过与病毒结合抑制其增殖
B. 效应T细胞裂解被病毒侵入的细胞
C. 下丘脑的部分神经细胞活动增强
D. 肌肉细胞中无氧呼吸的比例增加
8.某健康人感染流感病毒后,出现了发热. 肌肉酸痛等症状,其刺激产生浆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抗体,抗体通过与病毒结合抑制其增殖;效应T细胞能与被病毒侵入的细胞(靶细胞)结合,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因为出现了发热现象,所以下丘脑某些神经细胞活动增强,增加了产热量;患者体内出现了肌肉酸痛等症状,是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
9.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综试题)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Na+、K+的含量有关
B. 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C. 突触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 人体的免疫系统不会对自身的组织、器官造成损伤
9.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运输到全身各处,只在靶器官、靶细胞处起作用;神经递质只能有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突触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器官造成损伤的结果。
10. (石家庄2014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下列四项概念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内环境包括淋巴、血液和组织液
B.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小体三部分构成
C.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D.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即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10.人体内环境包括淋巴、血浆和组织液;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三部分构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包括膜泡运输和跨膜运输,膜泡运输包括胞吞和胞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即基因多样性(或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11.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分解乙酰胆碱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 Na+通道的打开。下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 ATP
B. 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 Na十通道大量开放
C. 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在a处不能释放乙酰胆碱
D. 若使用该种蝎毒,则能引起b处Na+通道的打开,形成一个小电位
11.由图示标注可知⑤→④→③为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所以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K+外流为顺浓度梯度,不需要消耗 ATP;处于③与④之间时,由于Na十通道大量开放,导致Na十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所以不影响a处释放乙酰胆碱;蝎毒会抑制 Na+通道的打开,故不能引起b处去极化,所以不能形成小电位。
12.(安徽江南十校2014届高三联考)研究表明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上Cl-通道开放,右图为两个神经元之间局部结构的放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甘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该过程能体现细胞膜具有完成细胞内信息交流的功能
C.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具通透性造成K+内流
D.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相关受体结合导致C1-通道的开启
12.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上C1-通道开放,膜外C1-内流,导致静息电位更加巩固,不能产生动作电位,故甘氨酸为抑制性递质;该过程能体现细胞膜具有完成细胞外信息交流的功能;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具通透性增加,K+外流,使膜外电位高于膜内;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相关受体结合,传递相关信息导致C1-通道的开启。
13. (山西四校2014级高三第三次联考)下图表示人体内的某反射弧及其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B. 乙图的b处神经纤维膜对 Na+ 的通透性强
C.甲图的⑥结构中发生的信号变化需要消耗ATP
D.人体内乙图所示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方向是a←b→c
13.据甲图神经中枢的⑥突触结构分析,由于兴奋时从轴突末梢传向细胞体(树突),故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乙图的b处神经纤维受到一定强度刺激,细胞膜对Na+ 的通透性增强,导致膜外Na+ 内流,膜内变为正电位膜外变为负电;甲图的⑥突触递质释放发生为胞吐,需要ATP;由于兴奋在反射弧的传递是单向,故在反射弧神经纤维兴奋传导也是单向的,故乙图所示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方向是a→b→c。
14.(天津市和平区2014年高三一模) 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具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由活细胞产生的,成分都是蛋白质
B.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D.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14.不是所有的激素都是蛋白质,也有的是多肽和脂类,神经递质的本质是乙酰胆碱;激素大多数不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多数只是和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传递信号;激素和神经递质在发按作用后会被分解,不会再有活性;激素会和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传递信号;酶会和底物结合,催化底物,神经递质会和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传递兴奋。
15.(重庆杨家坪中学2014级高三月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释放到突触间隙的化学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有的动物细胞内的ATP可能全部来自细胞质基质
C.细胞凋亡对机体的正常发育是不利的
D.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15.突触间隙是神经元之间的间隙,充满了组织液,所以释放到突触间隙的化学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无氧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有的动物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所需能量都来自于细胞质基质;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原癌基因主要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若二者发生突变,会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16.(重庆一中2014级高三月考)I.(14分)下图是人体内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A、B和a、b、c代表相关结构,①、②、③代表不同的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1)兴奋从A传到B导致B兴奋,c的膜内电位变化是  
(2)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将兴奋传至
的体温调节中枢,一方面使骨骼肌颤栗,另一方面使肾上腺素和
(填序号)的含量升高,产热增加。
(3)血糖含量降低时,会刺激
细胞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该激素调节血糖升高的原理是  
(4)某病人体内产生的某种抗体作用于乙酰胆碱(一种兴奋性递质)受体后,使乙酰胆碱受体退化且再生受阻,从免疫角度上说,该疾病属于
病。临床上可以切除________来治疗重度患者,其原因是切除该器官能抑制T细胞的发育,使淋巴因子不能产生,从而减少抗体的产生。
II.(10分)下列是有关植物生长素的一些信息,请结合所学内容,根据所给信息回答问题:
(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  
,其极性运输的方式是  。
(2)图甲利用琼脂块收集来自小麦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1AA),研究比较小麦胚芽鞘尖端在光下和暗处产生生长素的量。除所需探究的变量外,其他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根据实验结束时收集到的生长素量(图中数字) ,可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3) 将生长正常的植株幼苗水平放置时.受重力的影响。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则图乙是水平放置后,幼苗根和茎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则曲线上与茎的近地侧和根的远地侧对应的点依次是:
。图丙为生长素浓度与茎生长关系的曲线。若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x,用数学式表示x的范围:  。
16.I. (14分)
(1) 由负变为正   (2) 下丘脑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为葡萄糖
(4)自身免疫病
II.(10分) (1)吲哚乙酸
(2)小麦胚芽鞘在暗处和在光下产生的生长素的量差不多
16.Ⅰ⑴兴奋从A传到B导致B兴奋, c的膜是突触后膜内侧,所以电位变化是由负变为正。
⑵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将兴奋传至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一方面使骨骼肌战栗,另一方面使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②的含量升高,产热增加。
⑶血糖含量降低时,会刺激胰岛A细胞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该激素调节血糖升高的原理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种的转化为葡萄糖。
⑷某病人体内产生的某种抗体作用于乙酰胆碱(一种兴奋性递质)受体后,使乙酰胆碱受体退化且再生受阻,从免疫角度上说,该疾病属于自身免疫;临床上可以切除胸腺来治疗重度患者,其原因是切除该器官能抑制T细胞的发育,使淋巴因子不能产生,从而减少抗体的产生。
Ⅱ⑴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其极性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⑵实验目的是研究比较小麦胚芽鞘尖端在光下和暗处产生生长素的量,根据实验结束时收集到的生长素量(图中数字),小麦胚芽鞘在暗处(100单位)和在光下(99单位),由此可以看出小麦胚芽鞘在暗处和在光下产生的生长素的量差不多。
⑶将生长正常的植株幼苗水平放置时受重力的影响,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根的远地一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根的生长,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茎的近地一侧浓度高促进生长,并且根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曲线上生长时间越短,促进作用越强烈,所以茎的近地侧和根的远地侧对应的点依次是:C、B;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比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x,促进作用强烈,所以x的促进作用不能在f~2f之间,浓度小于f,用数学式表示x的范围:0﹤x﹤f。
17.(北京西城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D.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17.据图2知,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突触后膜的Na+通道未打开,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由图1知,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l-通道打开,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以上分析可知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相同,但作用机理不同;神经细胞兴奋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18.(北京海淀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神经细胞A释放多巴胺会导致神经细胞B产生兴奋,A细胞膜上的多巴胺运载体可以把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运回细胞A。某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运载体的功能,干扰A、B细胞间兴奋传递(如图8)。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中多巴胺的释放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①释放的多巴胺与②结合会导致细胞B的膜电位改变
C.多巴胺只能由细胞A释放作用于细胞B使兴奋单向传递
D.药物会导致突触间隙多巴胺的作用时间缩短
18.神经细胞A 与神经细胞B之间相互联系的结构成为突触,图中①表示突触小泡,多巴胺相当于传递神经冲动的神经递质,属于大分子化学物质,其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胞吞胞吐,依赖的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在突触处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改变,产生神经冲动;在突触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单方向的,不能有突触后膜传递到突触前膜。
19.(北京海淀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图5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灵敏电流计连接在坐骨神经表面,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电刺激①处,电流计指针会发生反向的两次偏转
B.电刺激①处或②处均可引起腓肠肌的收缩
C.电刺激②处,电流计能记录到两次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19.图5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突触,那么兴奋传递方向在此处只能是神经→肌肉,且是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互变,电刺激①处,电流两次经过灵敏电流计,电流计指针会发生反向的两次偏转;电刺激①处产生的冲动可以由神经传递到肌肉,引起肌肉收缩,直接电刺激肌肉也可以引起肌肉的收缩;电刺激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不能传递到神经纤维上,故电流计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且膜内电流方向代表了兴奋的传导方向。
20.(北京海淀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过程不需要受体参与的是
A.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C.抗原刺激B细胞使其活化
D.血清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20.A、B、C中作用的对象都是细胞(垂体细胞、突触后膜是神经细胞的细胞膜、B细胞),需要受体,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血清抗体作用于抗原,需要抗原决定簇,不需要受体。
21.(汕头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关于生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淋巴因子能够促进效应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B. 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C. 生长素浓度不同,作用效果一定不同
D. 传出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与肌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
21.淋巴因子能够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中水分的重吸收;因为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作用效果类似抛物线,故生长素浓度不同,作用效果可能相同;传出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与肌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促使细胞膜发生电位改变,促使兴奋,促使肌肉收缩。
22.(吉林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 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 B.当有刺激作用时, 发生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缩手中枢位于乙方框处;痛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
C.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
22.B处为感受神经元细胞体,与其连接的A点为感受器,E点为效应器;乙为脊髓内的低级中枢,甲为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痛觉在大脑皮层的(甲处) 躯体感觉中枢产生;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B处的膜电位为静息电位,即外正内负;神经递质一般可分为兴奋和抑制两大类,因此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递质可能引起乙的兴奋,也可能引起乙的抑制。
23.(吉林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如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通透性减小
B.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③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
C.在前膜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D.当兴奋沿b神经元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23.兴奋部位的膜上钠离子通道打开,对Na离子通透性增强;②处是突触间隙,其中的液体为组织液,③是突触后膜,是下一个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在前膜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储存在神经递质中,神经递质在小囊泡中,以胞吐的形式运动到突触间隙,膜泡运输需要能量;兴奋时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24.(吉林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 会产生动作电位, 并沿神经纤维传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动作电位的幅度随神经纤维传导距离的延长而变小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膜对钠离子通透性的降低会导致动作电位变小
D.各条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彼此间相互影响
2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表现为双向传导;动物电位的幅度不会随神经纤维传导距离的延长而变化;应该是恢复到静息状态的静息电位;动物电位是由于Na+内流引起的,当膜对钠离子通透性的降低会导致动作电位变小;各条神经纤维之间兴奋的传导没有影响。
25. (山东德州2014届高三校际联考)细胞与细胞之间可以通过信号物质进行信息传递(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则靶细胞一定为神经细胞
B. 若信号物质是抗原分子,则靶细胞可能是记忆细胞
C. 若信号物质是促甲状腺激素,则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
D. 若信号物质是胰岛素,则靶细胞是肝细胞、肌肉细胞等
25.若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则靶细胞可以是神经细胞也可以是肌细胞或腺体细胞;若信号物质是抗原分子,则靶细胞可以是T细胞、吞噬细胞和记忆细胞等;若信号物质是促甲状腺激素,该物质的受体是甲状腺,所以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若信号物质是胰岛素,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的含量,其靶细胞是全身的细胞。
26. (山东德州2014届高三校际联考)最新研究表明,果蝇触须中相邻的两个神经元虽然没有突触相连但可以相互阻断,当其中一个神经元产生冲动时,其电场变化通过周围的液体改变另一神经元的离子流,并关闭其电活动,此连接通讯手段被称为ephaptic coupling。则
A. 神经元间的冲动传递离不开内环境的参与
B. 突触是神经元间传递冲动的唯一方式
C. 两个神经元之间必须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号
D. ephaptic coupling不可能存在于反射弧中
26.神经元间的冲动传递是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经组织液到达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所以神经元间的冲动传递离不开内环境的参与;果蝇触须中相邻的两个神经元虽然没有突触相连但可以相互阻断,当其中一个神经元产生冲动时,其电场变化通过周围的液体改变另一神经元的离子流,并关闭其电活动,此连接通讯手段被称为ephaptic coupling;ephaptic coupling存在于相邻的两个神经元之间,因此存于反射弧中。
27.(厦门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机体内各种反射活动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B神经递质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C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D神经细胞只有接受外界刺激才能产生兴奋
27.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反射活动受脊髓控制;神经递质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并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该过程属于神经和体液调节;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所以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神经细胞接受到内外刺激都能产生兴奋。
28.(济宁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右图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②④⑤共同构成突触
B. ①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C. ③作用于④,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D. 由于③只能由②释放作用于④,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28.突触包括三部分:②突触前膜、④突触后膜、⑤突触间隙;①是突触小泡,来源于高尔基体;③是神经递质作用于④突触后膜,使后膜兴奋或抑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有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9. (资阳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诊断)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检测到b、d点都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可以双向传导的
B. 兴奋由c传递到e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C. 如果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因为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D. 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
29.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可以双向传导的,所以刺激c点,检测到b、d点都有电位变化;兴奋由c传递到e时,在突触处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因为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刺激c点,a点检测不到电位变化;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方向相反)。
30.(2014重庆,7,20分)Ⅰ.为治理某废弃采石场的生态环境,对其进行了公园化建设。
(1)对其进行整理和覆土,并选择适生植物进行人工造林,不同恢复时期的植物物种数如题7-Ⅰ图所示。t0→t1,植物残体及凋落物中的有机物被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转化为无机物,使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同时由于人工林土壤中存在______________,导致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增加;t1→t3,人工林抵抗力稳定性的变化是________;群落中植物物种数逐渐增加,物种之间________加剧。
(2)通过人工林建设和园林景观构建,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
Ⅱ.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产生的感觉,研究了不同刺激与机体感觉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
刺激类型 刺激强度 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时长相等) 产生的感觉类型 感觉强度
针刺激 较小
热刺激 较低
(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__________,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__________。
(2)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原因是________不同;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________,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
(3)当给某部位受损的人热刺激时,可在整个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但未产生感觉,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__________。
30.(20分)Ⅰ.(1)分解者 种子或繁殖体 增强 竞争
(2)整体性(系统论)
Ⅱ.(1)外正内负 神经冲动
(2)感受器 频率
(3)大脑皮层(神经中枢)
30.Ⅰ.(1)在生态系统中,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的生物是分解者。人工林土壤中存在种子或繁殖体,会导致群落物种数增多,进而使人工林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稳定性增强。由于阳光等资源有限,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增加,物种间竞争加剧。(2)人工林建设和园林景观构建,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Ⅱ.(1)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为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刺激时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神经冲动。(2)由于感受器的不同,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不同强度的刺激引起电信号的频率不同,刺激越强,电信号频率越大,故不同强度的刺激会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3)受刺激后,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但未产生感觉,这可能是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受损。
31.(2014四川,8,11分)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腿。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1)图示反射弧中,a是________。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________。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_______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伤害引起的疼痛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________________,直接促进______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
(4)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1.(11分)(1)传入神经 内正外负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大脑皮层 神经—体液调节
(3)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4)吞噬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31.(1)依据a所在的神经纤维上有神经节可知,a为传入神经,神经纤维兴奋时,由于Na+内流,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当兴奋到达c处即突触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兴奋,所以此过程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感觉形成于大脑皮层,包括痛觉、热觉、冷觉等;内脏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导致心跳加快属于神经—体液调节。(3)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4)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由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先起作用;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32.(2014广东,27,16分)(1)小红不小心被针刺,随即出现抬手动作,其神经反射如图15所示。图15中传出神经元是________。b1兴奋后使c1兴奋,而b2兴奋后使c2抑制,可推测b1和b2的突触小泡释放的__________是不同的物质。小红抬手之后对妈妈说:“我手指被针刺了,有点疼。”该过程一定有大脑皮层的________中枢以及言语区的________参与调节。
(2)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感染可使脊髓神经元受损而影响有关神经反射,接种疫苗是预防脊灰的有效措施。某研究跟踪监测84名儿童先后两次接种改进的脊灰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见下表,D≥4者免疫结果呈阳性,D值越高者血清中抗体浓度越高。由表可知,初次免疫的阳性率为________。请总结再次免疫效果与初次免疫效果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D 初次免疫 再次免疫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6 61 72.6
合计 84 100 84 100
注:D为儿童血清经倍比稀释后检出抗体的最大稀释倍数
(1)c1和c2(2分) 神经递质(2分) 感觉(2分) 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2分)
(2)98.8%(2分) 差异:再次免疫阳性率为100%,绝大多数儿童血清抗体浓度远高于初次免疫(3分)。原因: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再次接触脊灰病毒抗原时,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3分)
32.(1)分析图中神经节和神经元间的连接图示可判断:a为传入神经元,b1和b2为中间神经元,c1和c2为传出神经元。b1和b2兴奋后对c1和c2的作用不同,这说明b1和b2产生的神经递质是不同的。手指被刺产生的痛觉是在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形成的。人说话是由言语区的S区调节控制的。(2)据表格数据,初次免疫阳性率为1-1.2%=98.8%,但再次免疫时阳性率为100%。再次免疫时,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并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3.(2014山东,25,11分)研究者将空腹的大鼠置于冷水中,探究冷水刺激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1)冷水刺激引起实验大鼠皮肤______________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处理,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引起皮肤血管________,减少皮肤散热量;同时引起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稳定。
(2)冷水刺激产生的兴奋还可以通过神经中枢作用于胰岛,引起____________分泌增加,该激素促进____ 分解,血糖水平升高,以对抗冷水刺激。
(3)冷水刺激引起胃黏膜内的HC减少,从而对H+缓冲作用减弱,会使胃黏膜组织液的________降低,可引起胃黏膜损伤。
(4)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____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33.(1)(冷觉)感受器 神经递质 收缩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2)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元) (3)pH(或酸碱度) (4)非特异性
33.(1)寒冷刺激可引起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处理后,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效应器(皮肤血管),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同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代谢产热。(2)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3)胃黏膜内HC减少,从而对H+的缓冲作用减弱,则会引起胃黏膜组织液中H+增加,使pH降低。(4)胃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参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34.(2014浙江,31,12分)为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某同学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取蛙1只,捣毁该蛙的脑,将其悬挂起来。
①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如图),观察是否屈腿。
②洗去H2SO4,再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测量该刺激与屈腿是否同时发生。
③分离得到该蛙左后肢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用电刺激直接刺激腓肠肌,观察其是否收缩。
④用电刺激直接刺激上述标本的腓肠肌肌细胞,在坐骨神经上是否能测量到电位变化。
(说明:实验条件适宜;实验中的刺激强度足够;屈腿反射属于屈反射)
(1)设计表格,并将预测的实验结果与结果的原因分析填入表中。
(2)为了验证屈腿反射的反射中枢所在部位,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写出第⑤项实验思路。
34.(12分)(1)
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实验的预测结果及结果分析表
结果 结果的原因分析
① 是 反射弧完整,能够对刺激作出反应
② 否 刺激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需要时间,故刺激与屈腿不会同时发生
③ 是 电刺激使腓肠肌的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或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④ 否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是单向的,故坐骨神经上测不到电位变化
(2)⑤捣毁该蛙的脊髓,刺激其右后肢的趾端,观察是否屈腿
34.(1)①屈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该蛙屈反射的反射弧完整,可对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②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需要一定的时间,故该蛙左后肢趾端受刺激在先,屈腿反应在后。③腓肠肌细胞接受刺激后,可产生兴奋,引起肌肉收缩。④神经肌肉接点类似突触结构,兴奋不能由腓肠肌细胞逆向传递到坐骨神经。(2)可破坏该蛙脊髓,刺激右后肢趾端,观察屈反射是否发生来验证屈反射的反射中枢所在部位。因步骤③已破坏了左后肢,故步骤⑤需刺激其右后肢的趾端。
35. (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8分) 突触前抑制是指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使其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性降低,递质释放减少,从而引起抑制的现象。下图甲中A~D表示相应神经元,①一③构成突触;图乙表示相关神经元受到刺激后在神经元D上所测得的膜内电位变化情况。分析回答:
(1) 图甲中结构③称为
,结构②处的液体为
(2) 在图甲箭头处给予一次适宜的刺激。则刺激部位膜外的电位变化是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此兴奋可传导到神经元D,但不能由神经元D传导到神经元C,这是因为
(3) 从图乙可知,同时刺激神经元B和C比单独刺激神经元C在神经元D微电极测得膜内电位变化峰值低,这是由于
(4) 若同时刺激A和C,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绘制微电极测得的电位变化曲线。
35.(8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
(1)突触后膜
(2)正电位→负电位→正电位(2分)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神经元B兴奋,使神经元C兴奋性降低,递质释放减少
(4)如下图(2分)
35.(1)①一③构成突触,①是突触小体,突触前膜;②是突触间隙,充满了组织液;③是胞体,突触后膜。
(2)给予刺激后,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即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在突触上是单向传递的,由于神经元D与刺激部位属于同一个神经元,所以兴奋可以传导到D,由于C是突触前膜,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所以不能由神经元D传导到神经元C。
(3)突触前抑制是指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使其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性降低,递质释放减少,从而引起抑制的现象,所以同时刺激神经元B和C时,使神经元C兴奋性降低,递质释放减少。
(4)A和C属于两个不同的突触,相互之间没有影响,所以同时刺激A和C与单独刺激A和C时,电位变化相同。
36. (广东省汕头市2014届高三3月高考模拟理科综合试题)(16 分)试回答下列与动物抗利尿激素分泌和生理作用有关的问题。
Ⅰ. 右图表示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部分神经联系。
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刺激①处,②轴突末梢处有抗利尿激素释放。这属于反射吗?
,请说明理由:    
。该过程中所发生的信号转换是  
。②处的抗利尿激素通过
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
Ⅱ. 肾小管细胞主要利用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 重吸收原尿中的水分。下图简要表示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细胞重吸收水分的调节机制。
(1)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最可能来自哪一种细胞器?
(2)如图所示,生物膜之间可相互转换,这是由于生物膜具有
的结构特点。
(3)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细胞,改变了细胞中某些酶的活性,从而  
,最终促进了对水的重吸收。
(4)某人因基因突变导致受体结构改变,不能接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那么,此人的细胞外液渗透压较正常人
(高/低)。
36.(16 分)
Ⅰ. 不属于(1 分) 没有完整反射弧的参与(或其他合理答案)
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体液(或血液或细胞外液)
Ⅱ. (1)高尔基体 (2)一定的流动性
(3)促进水通道蛋白的合成,促进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从而增加细
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3 分) (4)高
36.Ⅰ. 在自然条件下,反射活动一般都需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验,如果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刺激①处,②轴突末梢处有抗利尿激素释放,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所以不属于反射;兴奋由①传到②处轴突末梢,信号变化为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经血液循环运输到肾小管和集合管。
Ⅱ. (1)水通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属于分泌蛋白质,所以囊泡来之高尔基体。
(2)生物膜之间可以融合、可相互转换,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细胞,终促进了对水的重吸收,而肾小管细胞主要利用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 重吸收原尿中的水分,所以改变了细胞中某些酶的活性,可以促进水通道蛋白的合成,促进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从而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
(4)正常人可以接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促进肾小管对水分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所以某人因基因突变导致受体结构改变,不能接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重吸收水分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高。
37.(天津市和平区2014年高三一模) (18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和德国的3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揭开细胞内的物质运输机制” 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结合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图1    
(1)图1是人体内的一个细胞,可以通过“出芽” 方式形成囊泡的细胞器有
,含有神经递质的囊泡被称为
,囊泡中的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原因是
(2)如图2所示,兰迪o谢克曼发现了调节囊泡运输的基因,若这些基因发生了
,细胞内的物质运输就会出现“交通堵塞” 而堆在细胞内找不到目的地。如果这种情形发生在胰岛B细胞内,则人体肌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将
(3)詹姆斯o罗斯曼发现了囊泡准确送货的联络暗语,如图3所示,你认为这些联络暗语的化学本质是
,囊泡发货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
(4)一种新的制药工艺是以
分子为基本骨架制成很小的“人工囊泡” ,让这些“人工囊泡” 裹着药物运输到患病部位,通过人工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为了将药物准确作用于患病细胞,囊泡还要与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制备的
结合,成为生物导弹。
37.(18分)
(1)高尔基体、内质网
突触后膜上具有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3)蛋白质
(4)磷脂分子
单克隆抗体
37.(1)在分泌蛋白的加工过程中,内质网可以通过出芽方式形成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高尔基体可以通过出芽的方式,将加工成熟的蛋白质以囊泡的形式运输到细胞膜;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只有突触后膜上具有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2)若这些基因发生了突变,细胞的物质运输就会出现异常;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属于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其运输方式是膜泡运输,所以如果这种情形发生在胰岛B细胞内,胰岛素将堆在细胞内找不到目的地,使胰岛素减少,血糖水平高,所以人体肌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将减少。
(3)囊泡准确送货的前提时,相互识别,所以其化学本质的蛋白质;囊泡可以与细胞膜融合,这体现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单克隆抗体最广泛的应用是用于制作生物导弹,将药物准确的运输到癌变部位,使单克隆抗体与癌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以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38.(重庆名校联盟2014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图1表示某人在第一次盗墓行动中由于紧张,脚掌被一枚长钉扎入引起的反射过程示意图,A、D为反射弧上位点,B、C为突触;医生担心盗墓人会得“破伤风” ,所以为他注射了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进行紧急预防或治疗,免疫图示如图2。
(1)若对A施加一强刺激,则细胞膜电位变化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图1反射弧中兴奋只能由A→D,这是由于图中_____(填字母)处只能单向传递兴奋导致。
(2)在免疫学上,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属于__________________。上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3)盗墓过程难度较大,耗时较长,盗墓者出现饥饿症状,此时_________________分泌增加,使血糖恢复正常。同时大量流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位于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从而使相关激素分泌增加,其靶器官是_____________。
38.(14分)
⑴ Na+内流
⑶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38.⑴图1 是反射孤的结构示意图的一部分,A是传入神经纤维上的一个位点,对A施加一强刺激,A点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 Na+大量内流,使细胞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D为传出神经纤维上的一个位点,兴奋在反射孤中的传递是单向的,是因为突触处(B,C)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而不能倒过来。
⑵在免疫学上,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属于抗体,能快速与抗原发生抗原抗体免疫反应;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1细胞为吞噬细胞能识别抗体,但不具有特异性,5为浆细胞,不能识别抗体。
⑶长时间的劳动使盗墓者出现饥饿症状,体内血糖偏低,通过体液调节,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使血糖恢复正常;大量流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水分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从而使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强,使渗透压下降,以维持水分的平衡。
39. (重庆杨家坪中学2014级高三月考)(18分) 甘蔗发霉时滋生的节菱孢霉菌能产生三硝基丙酸(3-NP),引起神经细胞中毒或凋亡。图甲表示突触结构,③表示兴奋性神经递质。图乙表示注射生理盐水配制的1ml3-NP(300umol/L)后,小鼠纹状体细胞合成的与凋亡蛋白相关的mRNA(P53)的总含量。请回答。
(1)甲中结构①的功能是
,④(受体)的功能是  。
(2)胆碱酯酶能够分解兴奋性神经递质,而3-NP能抑制胆碱酯酶的合成,则图甲中物质③的含量会
,将导致下一个神经元
(3)图乙同期对照组中应加入
____________
。在神经细胞凋亡过程中直接起作用的细胞器是
,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图乙推测小鼠纹状体细胞凋亡数目可能在 ___________________
时段内增加得最多,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⑴甲中结构①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大部分能量;④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能特异性识别神经递质并与之结合。
⑵3-NP抑制了胆碱酯酶的合成,被分解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减少,突触间隙中其含量升高,将导致后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
⑶空白对照组应加入与实验组等量的生理盐水;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衰老、损失的细胞,对神经细胞凋亡起直接作用;从乙图中实验组结果可知,3-NP使神经细胞内的凋亡基因表达,从而使神经细胞凋亡。
⑷从实验组凋亡蛋白基因转录的mRNA量来看,在6~12小时,凋亡蛋白相关的mRNA合成速率最快,神经细胞凋亡速度加快。
(北京海淀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动物通过嗅觉感受器探测外界环境的气味分子,如图为嗅觉感受器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气味分子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后,再通过G蛋白激活蛋白X,蛋白X使ATP分子转化为环腺苷酸(cAMP),由此可知蛋白X具有___________功能。气味分子所引起的系列反应体现了细胞膜___________的功能。
(2)cAMP分子可开启细胞膜上的________,引起大量的Na+____________,使膜电位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到_________________,形成嗅觉。
40.(1)受体
信息传递(或“信息交流”)
(2)Na+通道
嗅觉中枢(或“大脑皮层”)
40.(1)在细胞与外界的信息交流过程中,外界的信号分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细胞内的一系列反应,细胞内的ATP分子在蛋白X的作用下分解为环腺苷,在生物体内促进化学反应进行的物质被称为酶,起催化作用,气味分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细胞内的ATP分解,此气味分子被称为信号分子,这一反应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⑵正常情况下,细胞膜外Na+ 较细胞膜内多,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cAMP分子可以与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蛋白结合,使其由关闭状态变为负状态,导致细胞膜外大量钠离子流入细胞膜内,造成细胞膜电位的变化,由原来的外正内负,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嗅觉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在嗅觉中枢形成嗅觉。
41.(开封市2014届高三一模)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1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a点时,K离子从细胞膜②侧到①侧移动
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Ⅱ有关
C.b→c过程中,大量钠离子从细胞膜①侧到②侧
D.b点时,细胞膜①侧电位比②侧高
41.由图可知①处有糖被是细胞膜外侧,a点为静息电位,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该状态的维持需要钾离子通过钾离子通道不断从②侧向①侧移动,钾离子是通过通道蛋白外流的,通道蛋白应该贯通膜内外,可能与Ⅱ蛋白质有关;a→c为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内外膜电位逆转的主要原因是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b点时的电位差为0,膜两侧的电位相等。
42.(苏北四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下图是人体内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A、B和a、b、c代表相关结构,①、②、③代表不同的激素,X代表某个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A代表
(2)兴奋从A传到B导致B兴奋,在此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换是
;此时,c的膜内电位变化是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将兴奋传至下丘脑的
,一方面使骨骼肌颤栗,另一方面使肾上腺素和
(填序号)的含量升高,产热增加。
(4)当激素②含量过高时,激素①、③含量会减少,这是一种
调节机制。血糖含量降低时,会刺激
细胞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该激素调节血糖升高的原理是
(1) 突触小体
突触后面  (2) 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
由内负变为内正
(3) 体温调节中枢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42.(1) 根据图中的结构,结合突触的知识,可得出A为突触小体,c为突触后膜。(2) 兴奋从A传导到B,经历了神经末梢上的电信号,到突触前膜处转换为神经递质传导的化学信号,到突触后膜上再从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一旦B兴奋了,大量正电荷由膜外流向膜内,C的膜内电位由内负变为内正
(3) 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其中体温调节中枢分布在下丘脑中,相关的产热激素是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图中②是由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
(4) 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后,反过来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43. (赣州市2014届四所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 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
,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
(2) 人体在特殊情况下,会产生针对自身细胞表面某些受体的抗体。如“Graves氏病” 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图所示) 。根据图 分析:与正常人相比,Graves氏病患者Y激素的分泌量
,X激素的分泌量
。由此判断,Graves氏病患者的体温往往比正常人
,该病患者自身的产热量_______散热量。
(3) 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可以来自____________的增殖、分化,细胞免疫就是依靠效应T细胞来杀伤靶细胞的。人体的另一种特异性免疫在杀伤病原体时,主要依靠________细胞分泌的抗体。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___。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___________。
43.(10分,每空1分)
(1) 突触间隙
(3) T细胞或记忆细胞(不全部给分)
编码抗体的基因
43.(1)Ach是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突触间隙中充满了组织液,释放到突触间隙的Ach经扩散作用到达突触后膜,并于后膜上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引起后膜电位变化,使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2)由图可知:Y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作用于甲状腺,是促甲状腺激素,X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所以是甲状腺激素,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所以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由于甲状腺激素的反馈作用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减少;由于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释放热量,所以患者的体温往往比正常人高;但是患者的体温稳定,所以产热等于散热。
(3)抗原初次进入机体并侵入细胞时,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当同种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产生效应T细胞;机体内能分泌抗体的细胞只有浆细胞;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编码抗体的基因属于DNA,不具备免疫功能;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属于白细胞,白细胞是免疫细胞,红细胞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不属于免疫细胞。
44.(山东德州2013届高三校际联考)下丘脑在人体稳态调节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图为下丘脑行使功能的部分过程图,请回答问题。
(1) 若刺激甲表示血糖浓度上升,则C细胞为
细胞,其分泌的
可以降低血糖。
(2) 若刺激甲表示寒冷,皮肤中的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至下丘脑
中枢,此时,图中的物质X为
,它作用于c细胞使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3) 若物质X表示抗利尿激素,刺激甲为
,该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会促进c细胞
。该过程体现的调节方式属于
(4) 刺激甲引起的神经冲动传至a细胞时,膜外电位变化是
,a与b通过
(结构) 连接,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该结构时发生的信号转变为
44.(12分)(1)胰岛B
(2)冷觉(温度)感受器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3)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神经和体液
(4)由正变负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分)
44.(1)若刺激甲表示血糖浓度上升,为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机体应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浓度下降,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是胰岛B细胞。
(2)若刺激甲表示寒冷,该图表示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调节过程是:寒冷→皮肤冷绝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汗液分泌减少,皮肤血流量减少,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骨骼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c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所以c细胞是垂体细胞,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是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3)若物质X表示抗利尿激素,该图表示水平衡调节,当饮水不足、吃的食物过咸或失水过多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该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该过程属于神经和体液调节。
(4)静息时,膜外是正电位,当受到刺激时,钠离子大量内流,使膜外变为负电;a与b是两个相邻的神经元,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相连;神经冲动在突触上传递时发生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5.(厦门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下图表示有害刺激作用于足部引起反射的神经结构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请使用图中的字母和必要的箭号写出完成该反射的反射弧:-—-—。
(2)痛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方向的,这与图中的 -—-—JI有关。
(3)骨骼肌受神经支配,运动神经末梢和骨骼肌之间的连接与结构①相似,靠ACh(乙酰胆碱)传递信息,当神经末梢有-—-—传过来时,Ach被释放人
-—-—,作用于肌肉细胞,引起膜电位的变化。
(4)有害刺激作用于足部,人会感觉到疼痛,产生痛觉的神经中枢位于-—-—。
45.(每空2分,共10分)
A→B→C→D→E和A→B→C→F→G
45.(1)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五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由图中突触的结构可以得出: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和F是传出神经,E和G是效应器(肌肉),所以完成该反射的反射弧:A→B→C→D→E和A→B→C→F→G。
(2)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方向的,是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与①突触有关。
(3)骨骼肌受神经支配,运动神经末梢和骨骼肌之间的连接与结构①突触相似,当神经末梢有兴奋或神经冲动传过来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ACh),进入突触间隙,突触间隙中充满了组织液,然后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通过扩散到达突触后膜即肌肉细胞,引起膜电位的变化。
(4)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产生感觉的器官,所以产生痛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客服总机:400-606-99777 业务传真:010- 客服邮箱:Copyright &2006 - 2015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0039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反射弧长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