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有智慧的新三板个人投资者门槛会被权利暗害吗

价值投资 | 投资大家谈股票
现在的位置:>所有文章列表
有句话叫做“魔鬼隐藏在细节中”,或者说“细节决定成败”,稍加留心,便能领会到这句话是多么地正确。从一些细枝末节处甚至是鸡毛蒜皮中来观察并推而广之,得出的结论虽然可能不乏偏颇,但其中的可惊与可怖,是足以令人深思的。试举二三例。
常去餐厅吃饭,有几次餐毕剔牙,所用牙签一触则断,我无奈地对孩子说:你瞧,这些生产牙签的公司多么糟糕,既然已砍了那么多的树来做这个产品,为什么就不能做得好一点呢?资源已经浪费,环境已被破坏,但产出的质量却这么低劣,还有比这更让人痛心更叫人气愤的事吗?
我家里有台原装进口的空调,是日本东芝,已使用了十七年,它实在是太强大了,迄今为止,历经风雨,仍在超期服役,任劳任怨。前几年也曾有过轻微的滴水、异响、制冷不足的情况,我唯一做的事,就是让人来加了三次雪种,奇怪的是,之后它身上曾出现过的症状全好了,目前已连续第三年不用加雪种也照常制冷运作。除了它,家里还有其他的品牌如三菱、日立等,其中的合资国产货“日立”牌买来两年后就已坏掉遥控器,噪声渐响了。这台“东芝”空调,既让我惊佩日本人产品质量的高深与使用寿命的绵长,又感叹反映于其中的内涵与精神在当下的吾国怎能得见。
&这几天看到一部纪录片,讲的是抗战时期在印缅边境的中国远征军同日本人的松山战役。其中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战事开启,首先是美国的飞机对占据松山的日本人阵地进行狂轰滥炸,然后对山我方的炮兵旅再紧接着轮番炮击。片中解说词说我方使用了美国炮英国炮德国炮甚至日制炮(惟独不见国产炮)。我方将官们遥见日本人被炸得人仰马翻屁滚尿流,于是督促士兵们大胆进攻。众官兵都认为在这种地毯式的轰炸下乘胜追击那还不手到擒来,不曾想却遭到了日本人的猛烈还击,死伤惨重。原来日本人构筑的堡垒工事坚固之极,在如此的轰击之下仍然固若金汤,让他们安居其中伺机反击。
这个情节让我非常自然地联想起吾国层出不穷的“豆腐渣”工程,在科技进步、效率提升如此之多的今天,看看我们修的路,我们架的桥,我们建的房......。这些牵动到千家万户涉及到身家性命的方方面面,我们的建造者都可以狼心狗肺地置百姓性命幸福于不顾,我们的当权者监管者也可以横竖以利计而厚颜无耻地厚黑。
在每天的生活中,不管是吃的穿的用的,小到一根针,大到一套房,触目所及,我们都被无数的假冒伪劣所包围,久而久之,遂麻木不仁,见怪不怪。有没有精品?有没有优质?当然有,但太稀缺!广大人民没那么多财力也没那个必要去追逐奢侈品稀罕物,大多数人也不敢奢望精致生活贵族享受,人们只要求,在国家睥睨全球,政府财源滚滚的今天,在这个世界,我们能有尊严地生活着。
以前,我曾经非常痛恨日本人把一流的车恭奉给欧美人用,二流的车给自己用,三流的车给亚洲人用,最末流的车给中国人用(未经证实,姑且信之)。如今,我已理解为何会这样了。尊重尊重,首先你得自尊自重,如果别人看到的尽是自相残杀,鸡鸣狗盗,寡廉鲜耻,内狠外懦,这种国家,这种民族,怎能让人尊重得起来?!
我可以断言,“精益求精”,无论是在建设制造层面,或者是在精神灵魂层面,绝对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强不息受人尊敬的要素。这种精神,这种品质,这种辉煌,在我们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但在当今的中国,却已死亡!
5月22日,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在线版发表了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关于糖尿病足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的最新指南,新指南是对IDSA在2004年发布的糖尿病足感染指南的修订和更新。
本指南的第一作者、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and VA Puget Sound
医学教授、综述专家组主席Benjamin A.
Lipsky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下肢截肢是糖尿病患者的一种可怕的结局。截肢后,患者无法行走,工作和社交机会也随之减少,他们经常会感到抑郁,而且再次截肢的风险也显著升高。因此,预防截肢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在很多患者中是可能实现的。”
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可导致足部循环和感觉障碍,并导致足部裂伤被忽视和护理不当。约四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出现足部溃疡。足部伤口感染是导致截肢的最相关原因。如果没有进行正确和积极的治疗,感染的伤口可能导致软组织和骨坏死,因此必须通过手术去除。广泛感染会导致截趾、截足甚至截肢。在所有非外伤性的截肢患者中,糖尿病患者占了三分之一,而足部溃疡占全部病因的85%。
截肢后的五年生存率仅为50%。不过,对糖尿病足进行正确护理可预防一半以上的非外伤性截肢。新修订的指南强调了多学科合作治疗的重要性,包括感染科、足科、外科和骨科医师等。
新指南中的具体建议:
如果存在炎症和化脓和/或存在以下≥2种症状(发红、发热、压痛、疼痛或肿胀),则足部伤口可能出现感染。
约50%的溃疡不会出现感染,这些溃疡不应使用抗菌药物。
足部伤口如出现感染,必须迅速采取适当的治疗。
所有出现感染性溃疡的患者应接受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
严重感染的患者(伴有全身症状或代谢障碍)应立即住院治疗。
对感染性足部溃疡的检查应包括足部影像学检查(识别或排除骨髓炎)和伤口培养(识别病原菌和药敏试验)。
尽管进行X线平片可能已足够,但磁共振检查对诊断骨髓炎更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该诊断-
应通过骨培养和组织学检查来进行确诊。
大多数的糖尿病足感染是多种微生物造成的,最常见的病原菌是革兰阳性需氧球菌,尤其是链球菌。在慢性感染或抗菌治疗后出现的感染中,革兰阴性需氧杆菌患者中经常是多种病原菌共同感染。,可能出现多种专性厌氧菌的共同感染。
除了抗菌治疗外,对感染性伤口的治疗还应包括手术去除坏死组织、伤口敷药和包扎、解除伤口压迫和改善感染部位血供。
清创术后标本应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
足部缺血需要进行血运重建术。
错误的治疗包括初始治疗仅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不当、伤口护理和外科干预不当、未治疗周围动脉疾病或其他基础疾病。
在很多急性感染患者中,经验性抗菌治疗仅能针对较窄的革兰阳性需氧球菌谱。耐药病原菌、慢性、既往经过治疗,或严重患者需要进行更广谱的治疗。
治疗糖尿病足感染的多学科团队应包括感染科医师、足科医师、外科医师和骨科医师。在边远地区,远程医学也是有效的,可以向合适的专家进行咨询。
糖尿病足伤口治疗后的患者需要进行定期随访。
医师和医疗机构应监测并改善糖尿病足感染的治疗程序和结局。
这些建议不能替代临床判断,应针对每名患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决策。
中新网5月25日电据深交所网站今日发布消息,近日,深交所作出纪律处分决定,对存在关联方资金占用严重违规行为的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董事长、实际控制人李安平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这是创业板市场第一起被公开谴责的案例。
  据深交所有关负责人介绍,自创业板开板以来,深交所一直致力于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和遏制创业板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不断增强市场透明度,确保创业板市场能够快速、有序和健康发展。从此次振东制药违规事实看,虽然关联方占用振东制药资金已于2012年4月归还,未造成严重后果。但深交所在年报事后审核时发现,关联方客观形成占用振东制药资金长达半年。为此,深交所专门要求振东制药就此进行了专项核查,明确说明被占用的资金金额及形成资金占用的原因,并要求独立董事、保荐机构、会计事务所就此进行核查并出具独立意见。该事件也暴露出振东制药及相关当事人规范运作意识不强,对相关法律、规则的学习和理解不够,尤其是对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恶劣影响和后果认识不深。
今天看到重庆啤酒涨停,这样的难兄难弟紫鑫大涨,买了些中恒集团,如果明天重庆啤酒还能涨停的话,我买的中恒也能涨2,3个点吧!
1996年,国家卫生部、国家教育部、团中央、中国残联等12个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将爱眼日活动列为国家节日之一,并确定每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
日 02:21 方芳
来源:北京日报
本报讯(记者方芳)市卫生局昨天发布的上周疫情统计数据显示,本市出现今年首例手足口死亡病例,患儿是一名安徽籍男孩,只有一岁两个月。目前,本市已经进入的高发期。
上周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例1823例,至此,本市今年已累计出现手足口超过5000人,比去年同期报告病例数增加约一倍。5月以来,本市每周新增手足口病病例均超过1000例,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但仍属正常范围内。每年5至7月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记者从部分医院了解到,近期手足口病有明显上升。
今年出现的首例手足口病死亡男童,其父母均是打工者,家住城乡交界地区,从以往的数据分析,本市手足口病大多发生在城乡结合部。市疾控中心提醒,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和托幼机构教师要特别注意,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疑似症状须尽快就诊。据统计,2011年,本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患者近3万例,其中重症约260多例,死亡5例。卫生部门提醒家长,让孩子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不洁的食物,在疾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关注儿童体温变化并时常查看口腔、手及足底等部位是否有皮疹。今日: 0|昨日: 0|帖子: 899|会员: 11325|欢迎新会员:
主题: 10, 帖数: 25
主题: 16, 帖数: 33
主题: 54, 帖数: 123
主题: 6, 帖数: 581
主题: 4, 帖数: 13
主题: 1, 帖数: 1
主题: 1, 帖数: 64
主题: 9, 帖数: 21
主题: 4, 帖数: 19
主题: 18, 帖数: 18
主题: 1, 帖数: 1
- 总计 18 人在线
- 最高记录是 1816 于 .
Powered by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十年前一位智慧投资者论茅台
2004年一个叫wjmonk的投资者在“闽发论坛”上发表了这些个有关茅台股票的帖子,我感觉,他的认知至今都不过时。现在我知道,该文的作者叫王璟,是目前信璞私募的合伙人之一。“闽发”两字儿,对于我来说,既亲切,又悲凉。。。
特别提示:该文是2004年WJMONK发表在闽发论坛的经典文章。
投资者普遍认为,白酒行业是夕阳行业,但从贵州茅台上市以来的数据看,情况有所不同。贵州茅台1999年至今年产品毛利率一直维持在80%以上,净利润增长在16%-40%之间,属于高速增长的典范,特别是这种增长并不是建立在大量固定资产投资之上的,说明增长主要依靠商誉,属于巴非特最推崇的类型。贵州茅台目前与价值相比的过低的价格主要是投资界将对行业的偏见强加在行业内特殊公司身上的结果,同时贵州茅台过高的绝对价位也将很多投机客挡在门外,但这正是长线投资者建立基础部位的大好时机。下面是笔者对贵州茅台的一点粗浅分析,请诸位网友指教,特别希望有酒类酿造和销售经验的朋友能够不吝赐教。
1、&贵州茅台的销售瓶颈在生产环节而非销售环节。由于茅台酒的生产周期为5年,当年的产量5年后才能转化为销售量,所以贵州茅台的销售量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高度茅台的销售量一直维持在3500吨以下。但贵州茅台从1999年开始增加产量,当年生产量为6000吨,2003年为10000吨,我们可以估计其年的产量分别为、、10000吨。这部分产能在2004年起开始贡献利润。贵州茅台进入了至少5年的销售量翻倍的阶段。估计2008年贵州茅台高度酒的年销售量将达到8000吨。
2、&白酒行业自万吨开始萎缩,到万吨,年均下降8%。而2003年上半年同比仅减少2.4%,说明白酒业萎缩有见底的迹象。2003年10月,五粮液带头涨价,茅台、剑南春跟进,同时引起了中低档白酒跟风涨价。如果说高档酒由于价格敏感度不高而不害怕销售出现滑落的话,对价格极度敏感的低价白酒也涨价只能说明白酒市场已经见底,市场环境有利于白酒企业的发展。
3、&考虑到茅台过去的价格上涨历史和2003年11月的提价,笔者认为在5年的时间内价格上涨30%的可能性极大。
4、&国内统一所得税率为25%在两年内实施的可能性很大,对贵州茅台有利。
5、&由于公司长短期债务均为0,所以贵州茅台很难在二级市场融资,老股东的权益不会被稀释。
6、&假设贵州茅台的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与收入同等增加;消费税按25%计算;由于长短期债务均为0,财务费用为负数,保守按照0计算。按照以上假设计算,到2008年,贵州茅台的年净利润将达到20亿左右,每股收益6-7元。
7、贵州茅台拥有高度的品牌壁垒保护,毛利率高而且稳定。与固定资产投资巨大的基础行业不同,其利润增加并不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经营风险小,自由现金流充沛。贵州茅台其产品存货不会随时间推移而贬值,相反会升值。所以即使碰到某年销售不利,也不会产生经营的困难。
8、&结论:贵州茅台将进入其历史上成长最快的阶段,该阶段的标志就是茅台产品价量齐升。(猪注:前段时间归江的一篇文章显示信璞在头部看空了白酒,不得不佩服,徐胖子在微博做空茅台,是正确的。白酒显然,信璞的判断极准,其实也是基于商业的常识罢了。)
9、笔者认为,5年的高成长和极低的经营风险,将为茅台带来比较高的PE,合理PE应当在25倍左右,对应市值应当为500亿。目前的市值仅为85亿。(注:目前的市值已经2500亿,上涨了29倍)估计5年的合理资本利得为5-6倍。考虑到茅台30%左右的现金分红率和配售收益,5年内的现金收益将达到30%。则2009年开始的初始投资年回报率为40%。
投资风险:
1、&茅台的销售如果达不到预期的水平,即销售在5年内出现瓶颈,则最终涨幅会略小。
2、&公司如果进行多元化尝试,将减低该企业的价值。
【&·&原创:1129 &&17:40&】  
管理者不行,居然用茅台的品牌做红酒等其他非白酒的品牌,蠢!!!在海外五粮液的名气大过它。
不确立自己尊贵的形象更蠢!!!不设法将目标顾客群扩大,仅局限于50岁以上购买者——时间流逝,年轻人还认得茅台吗?
【&·&原创:wjmonk &&19:12&】  
一、茅台红酒、啤酒和浓香型酒均在集团,与上市公司无关;
二、任何公司在成长的历程中几乎必然遭遇低劣的管理,但也几乎必然会遇到优秀的管理层,不同的是有些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在遭遇挫折后陷入绝境,而另一些企业在经受住折磨后仍然能够恢复生机。历史上可口可乐曾经介入过养殖业,吉列也被不相关的多元化拖累,但强大的壁垒优势使得这些企业在犯过严重错误后很快又获得大发展,这就是壁垒式企业的优势所在。
三、从茅台的数据看,主营业务收入90%以上来自于茅台酒,而且销售量从1999年的3000吨增长到2003年的5000吨,仅从量上考虑复合成长率就达到14%,而与此同时是白酒业10%左右的年萎缩率,数据并不支持茅台的管理层水平低下的结论。退一步说,如果管理曾水平真的很低的话,这么优异的数据只能说明茅台强大的壁垒优势。
四、贵州茅台的客户决不止于50岁以上的群体,请注意茅台的利润分布,逢年过节是其销售高峰,说明礼品和高档宴请是主要销售动力。从底蕴上讲,还不能说五粮液超过了茅台。另外五粮液不分红和大量的关联交易使得投资者无法获取现金收益,这也是笔者从长期投资角度不能推荐五粮液的原因。
谢谢回帖,继续辩论。
【&·&原创:安森 &&15:05&】好!但是根据我多年的教训,一只股票有价值还不成,还得有机会,炒作或吸引资金进入的机会
【&·&原创:冬冬宝 &&15:38&】  
 感谢帖主!1个疑问:
 白酒消费习惯能延续至时尚年轻一代吗?上海人上桌就是黄酒 红酒,这种差异是地域性的还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暂时就这点,希望帖主有空多指教!
【&·&原创:wjmonk &&17:04&】  
  回冬冬宝:
  作为白酒,茅台现有的销量只有5000吨,全国白酒的年销售量达460万吨,仅占千分之一,相对14亿人口,相当于200人每年一瓶,空间是明显存在的。从茅台1999年到现在的销售量数据看,年复合增长率14%。截止2003年3季度为止,预收帐款达到7.4亿。
以年20亿销售收入计算,占三分之一,通俗点说,相当于买茅台酒要先交钱,4个月后再拿货。所以数据显示至少目前茅台销售的瓶颈在产而不在销。我们不必为5-10年后茅台的销售压力担心。就白酒业来说,萎缩是必然的,长期存在也是必然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已经经历过类似的情况,根据大鹏证券的研究报告,蒸馏酒在酒类消费量中的比例稳定在10%,我国已经达到15%,很快将进入稳定期。2003年上半年,白酒业仅萎缩了2.4%,远低于200年同期12%的跌幅,也说明白酒业的萎缩即将见底。另外,随着民间财富的积累,白酒的消费结构将发生明显变化,高档白酒的比例将稳步上升,虽然没有数据支持,但我认为最终稳定在10-15%的量是可能的,而茅台很有可能在其中占有20%的分额,即2-3%,或9-12万吨。所以至少5年内我认为不存在市场萎缩的问题。
  1、首先我要申明的是,我买入贵州茅台并不想从中赚取差价,我是把自己作为一个合伙人的身份买入茅台的。我买入的成本是24元,估计2003年底茅台的净资产值为11元,其中的差价13元作为商誉部分分10年摊销,每年1.3元。现在贵州茅台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6%(猪注:均值回归,茅台未来应该还会回到20%的平台。),由于茅台的现金使用效率很低,所以扣掉20亿现金后其有效资产收益率为38%。该收益率我作为合伙人是非常满意的。5年后,经过摊销我的成本为17.5,而茅台的每股收益为5-6元,去掉每年摊销的1.3元成本,我的收益率为23-28%;我们假定&其后5年茅台量不增加,价格仅上升25%,则每股收益应当为7-8元,我的成本降低到11元,每年的收益率为64-73%。我个人认为每年这种收益率让人非常满意。我购买茅台的流通股主要是买不到它的法人股,否则我肯定不买流通股。这种想法可能看起来比较奇怪。
  2、如果你考虑的是1-2年的投资的话。我认为我上述的观点可以解释一部分问题。还有两点会造成贵州茅台不太可能有更低的价格:(1)昨天国务院的9点已经明显指出要引导长线投资,随着基金、社保、保险和年金的入市,过去那种建仓-拉高-出货的模式将改变,由于上述资金在未来10-15年内规模总是扩张的,所以赢利模式将变为建仓-市值增加-增仓-市值增加-增仓的模式,对于长线资金来讲,企业赢利的稳定性和透明度要重于企业赢利不确定性的增长。所以茅台是必然要被纳入组合的,而由于茅台无法股权融资,所以在上述模式形成后,等于其流通股的量每年减少,而需求量稳中有增,价格必然提高;(2)贵州茅台2003年的业绩我估计在1.66-1.75之间,2004年有20%以上的增长,估计为2.1附近,现在29元的价格动态PE只有13.8倍,实在是太低了,而茅台历年的利润分布显示一季度赢利占全年赢利的40%以上,所以3月年报和4月季报将对股价形成连续刺激。结论无论长线还是中线,29元的茅台都是非常好的品种。
【&·&原创:ciscosun2002 &&23:30&】  
  wjmonk君:
  看到一组提示:
  正是因为用定性的方法来选择某一主题股票池中的股票存在比较模糊的一面,那么研究个股的真实情况显得更为重要。比如根据经验和一些简单的数字得出这样一个判断,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能更多的人选择喝红酒而不是白酒,那么理论上讲,生产红酒的上市公司可以归类到消费升级的股票池,而白酒类企业则不应该入选,但根据实地调研发现,五粮液公司生产的白酒有1/3销售给军队,而这部分销售量未来一段时间将有增无减,而五粮液作为高档白酒,短时期内不可能被红酒完全替代,因此,五粮液并不能被剔除出消费升级类股票。(2004年就认为红酒会替代白酒,时至今日?似乎根本没有趋势,根据个人经验线性推测确实很难预测,就像现在很多人根据个人经验说保险没有前途不可展开的思维雷同。)
【&·&原创:wjmonk &&12:34&】  
  回ciscosun2002:
  1、首先,高档白酒是白酒的一个细分市场,其实并不属于一般消费品,而属于奢侈品领域,其销售环境与一般白酒是不同的,奢侈品的消费弹性与一般商品相比差异很大,这就是茅台、五粮液等高档白酒价格一路高歌猛进但销售量还在增加的原因。中国的消费升级现象实际上代表了社会财富的增加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阶段,而奢侈品的消费增加与这个周期是吻合的,而且其弹性更大。在我看来,在中国根本没有所谓夕阳行业,君不见连钢铁这种传统的不能在传统的行业在中国都能赚大钱吗?
&&红酒虽好,但没有代表性企业,请兄台仔细阅读上市的葡萄酒企业年报,审视销售额增加趋势和毛利率以及费用趋势。我从不将对于行业的乐观加注在企业身上,反之亦然。
【&·&原创:wangyj12 &&21:19&】  
  年报出来啦,赶紧搬把凳子,开始听wjmonk君的报告啦!期待中.....
【&·&原创:wjmonk &&23:41&】  
  回wangyj12:
  我在年报中只得到了一点信息,估计要让兄台失望了,简述如下:
  1、预收帐款项依然高达7.45亿,说明一季度利润仍然能够保持高增长的势头,估计一季度销售收入达到9亿,净利润3亿以上;
  2、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的比例低于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的增长速度,比原来预计的情况要好;
  3、高度茅台酒的增长速度达到35%,同时低档酒迎宾酒的销售增长势头依然很明显,但中档酒王子酒持续衰退;
  4、库存现金达到23亿,但从财务费用(-1605万)来看,资金使用效率依然很低;
  我估计贵州茅台在2004年依然会维持比较快的增长速度,估计销售量增加10%,净利润将增加30%,达到2.4元以上,目前动态市赢率为14倍,依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原创:舒逸侠 &&16:35&】  
  23个亿的现金,只产生了一千多万的利息收入,这个519也真是够中规中距了。其实每年经营产生的现金流已经完全足够支持公司的投资,过于多的现金反而容易使公司陷于“膀胱效应”,但愿茅台不要走到那一步。
  我来为茅台的管理层设计几个方案,大家评一评,看看行得通不:
  1.回购股票,最好是回购大股东的,实在不行流通股也成。
  2.介入二级市场,自己炒做自己,配合高送配,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3.多分红,学学0895
  4.介入汇通世华微硬盘公司,正好人家要引入风险投资方,可以利用关联方的优势压压价。
  现在最可怕的是519迫于地方政府的压力,收购一大堆烂摊子,那可就……
【&·&原创:wjmonk &&17:03&】  
  回舒逸侠:
  1、回购作用有限,因为25%的限制,最多只能回购1000万多一点,不到总股本的4%;
  2、炒作股票不符合管理层和投资者的利益,属于下下策,绝不可行;
  3、短期内保持20%左右的分红率可能性较大,因为没有MBO,大量分现金的欲望较低;
&&&4、世华微硬茅台集团早晚要套现,只是时机还未到。
【&·&原创:wjmonk &&17:37&】  
  贵州茅台的现金管理确实有问题,不过至少还没有介入股票市场,不会有坏帐损失,另外,现在的收益水平已经是最低的了,目前的市场利率水平也是最低的,所以未来该项利润率上升是必然的。
【&·&原创:wjmonk &&15:36&】  
  请各位关心茅台的朋友有空也能去各地的茅台专卖店和超市注意一下茅台的销售价格和销售情况,发挥我们草根研究的力量。
战胜专业投资机构不是梦想。
【&·&原创:wjmonk &&18:18&】  
  实际上我最看重的就是企业的净资产回报率,但高的净资产回报率必然带来潜在的进入者,所以更重要的是企业具有壁垒,保证高的净资产回报率不被侵蚀,找出这样的企业,在企业整体估值(按市价全流通计算)合理的时候介入,长期持有,只要不过分高估或确实有更好的投资机会,不进行调仓,因为好企业给你带来惊喜的可能性较大,实际情况有可能超过事先的预期,而且市场有时候会对优质企业给出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之上很高的估值。
  周期类公司很难成为长期上升的公司。
【&·&原创:longbowman &&17:01&】  
  另外请教wjmonk老哥:
  我是非经济专业毕业的,财务知识很贫乏。能不能推荐几本好的财务相关书籍(必要的,太多也学不过来?),以弥补我基本分析的不足。
  谢谢啊。& 
【&·&原创:wjmonk &&17:06&】  
  回longbowman:
  我从没有看过财务书籍,只是报表看多了,有一点感觉而已。我都是先考虑企业的赢利模式,把自己定义为企业经营者,想清楚资金流动的方式,再看报表,这时候报表上的数字就可以展示其背后的含义了。其实我最反对的就是死抠报表,如果有财务知识就可以投资的话,投资大师就全应该是会计出身了。 
【&·&原创:wjmonk &&17:40&】  
  做长期投资,不要关心什么股价破位,某某要卖出,大盘不好,宏观经济衰退等等因素。只要考虑两点,公司发展和估值水平。 
【&·&原创:wjmonk &&19:02&】  
  回空中揽月:
  名酒和好酒是不同的。名酒无形资产的建立是许多偶然和必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很难形成,也很难被竞争者模仿。
  茅台与五粮液相比,后者的优势是后天竞争出来的,前者是先天的,所以茅台可以在营销上多年不作为,品牌价值依然能够维持,五粮液在营销上一犯错误,几年内就会被后来者赶上。(猪注:这个观点我一直同意,但是这个变量的关键就在于主流认知偏向了,茅台是红文化的代名词,这在过去几十年都能考天吃饭,但今年开始我们的党确实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种示范效应所带来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改变会是什么样?我真的无法去准确的评估,茅台粉们也别脑残似的认为,这是不会改变的,中国几千年都不变,按照他们的逻辑推演,黑人现在这不会当总统,还应该是奴隶吧?!)
【&·&原创:空中揽月 &&19:17&】  
  wjmonk:
  谢谢回答!但象贵州茅台也不是“名”了几百年,也是近百年来才“名”起来的啊。与此同时,象西凤、卢洲老窖、古井贡等“名”的历史与茅台差不多啊,五粮液虽然稍微晚一些,但其酒质至少在很多人看来,与茅台也不相上下。为什么其它白酒股的辉煌都是几年的时间,不易长久,而能确信贵州茅台就能长盛不衰?仅仅用营销好象还有点欠,究竟其它白酒股为什么辉煌后就不行了,偶还是搞不明白。 
【&·&原创:wjmonk &&19:24&】  
  回空中揽月:
  茅台的品牌持续力强与国家机器强有力的广告宣传有关。周的广告效应和茅台与军队的关系是其他酒无法仿制的。说句笑话,如果当年红军过的是泸州,周爱喝的老窖,位置就不同了。(猪注:一语成谶!茅台其实就是红文化的衍生品,是整个社会官本位的代名词。我一直不喜欢茅台也是如此,因为我知道如芒格所说,腐败是中国经济的最大阻碍,看好中国经济就看好茅台,说什么转移到民间消费?!)
【&·&原创:wjmonk &&20:18&】  
  回福海灵山:
  商业是竞争最充分、历史最古老的行业,但出现了沃尔玛。真正成功的企业可以在充分竞争的环境中建立壁垒,不断复制自己,从而快速成长。
  茅台、阿胶也不是从一开始就与众不同的。
  中兴、伊利的投资对我本人来说是研究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另外补充一点自己对价值投资的体会。价值投资首先是选择能够创造价值的企业,然后才是估值和价格。创造价值的企业是指能够持续提供物超所值的商品或服务的企业,它在竞争中不断强化壁垒,从而能够为股东提供持续超过社会平均回报率的现金收益。
【&·&原创:wjmonk &&20:30&】  
  回福海灵山:
  福海兄,简单的技能总是会被轻易的学习,当一种投资理念被充分认识,依靠它获取的超额收益就不多了。未雨绸缪和孜孜以求都是必须的。
  最近兄台的帖子比较多展示了个人操作,我对具体的操作模式不想评价太多,这毕竟与个人情况有关。但是如果兄台的操作如此频繁,必然会导致研究思考的时间少,目前可能没有太多影响,但10年后呢?20年后呢?当兄台感觉出差异的时候,往往已经是无法改变了。既然兄台对085如此偏爱,为何不通读一下它的历年报表,以及同仁堂科技的发展变迁呢?单纯从K线上预测股价是没有意义的。
  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请注意这种模式的生命周期是否足够长,至少与我们的生命周期相仿,否则未来必然面临痛苦的转型。
【&·&原创:wjmonk &&21:39&】  
  回诸位:
  这一段时间茅台涨幅比较大,也许很多持有的朋友很开心,但开心之余我还是要说几句让大家扫兴的话:
  1、茅台的MBO是无法进行的,管理层激励问题不解决,公司治理总是让人担心;
  2、五粮液的年报估计大家都看过了,非常不理想。实际上,五粮液从1998年开始就没有进步了。这是世人公认的强大的公司,当管理者不思进取时,一样要衰败;注意:定价权的故事是真实的,但定价权也是需要维护的;(猪注:茅台定价权的基石已经发生颤动。)
  3、茅台目前的市值边际安全不足,希望长期投资者介入要谨慎。
  另外重复一下个人观点:
  本贴倡导进行草根研究,是对公司和行业的研究,并不是对股价走势的研究。实际上,在目前的市场中,只要主流机构喜欢,在1-2年的时间里,股价完全可以背离基本面,所以我个人坚决反对以股票价格短期的涨跌来验证观点对错的做法。希望大家能够多看基本资料,特别是财务报告和招股说明书等经过审计的报表,独立思索,充分讨论。在讨论前最好能够仔细想好,不要随便排脑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三板个人投资者条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