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铜钱崇宁重宝图片及价格含锡量19.5%的铜钱值多少钱?

红豆社区 - ★未解之谜:“桂江造船厂”有没可能改建成“元丰监博物馆”?★
(.cn/index.php)
(.cn/viewforum.php?f=25)
(.cn/viewthread.php?t=)
梧州六堡茶街
★未解之谜:“桂江造船厂”有没可能改建成“元丰监博物馆”?★&
北宋元丰钱监是北宋江南六大钱监之一,遗址位于广西梧州钱监路桂江造船厂境内(军事管理区)。肖健大师早已联同相关专家对遗址进行了实地调研,深挖遗址及其铸钱的历史文化价值!
765) {this.width=765;} 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pic..cn/picbbs/big/8dccef5bb0.jpg');" border="0">
回复: ★肖健已联同中国钱币学专家及高校教授研讨梧州元丰钱监★&
【提 要】贺州钱监创置北宋崇宁三年至政和六年停铸,前后历时14年。在贺州设钱监除了有便利的交通、发达的经济基础外,还有铸造钱币的丰富矿产资源。贺州钱监遗址是一座含冶炼和铸钱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大型工场。
【关键词】贺州钱监铸作场北宋
【作 者】彭书琳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研究馆员南宁530022
贺州钱监遗址是1963年梧州地区文物普查时发现的。为了弄清该遗址的文化内涵,更好地加以保护,在广西钱币学会的支持下,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会同贺州市博物馆于1997年7月对该遗址进行了重新勘察和试掘。开探沟6条,试掘面积约46平方米,揭露出冶炼炉、柱洞、灰坑等遗迹,采集了炉渣、铁钱、瓦片和陶瓷片等遗物。试掘简报已在《广西考古文集》①上发表,作为这次勘察和试掘的主持者,我思考了一些问题,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需要补充,特作此文,供大家进一步研究参考。
一、贺州钱监存在时间
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崇宁三年(1104年),罢铸小平钱及折五钱。“命诸路转运司于沿流顺便地,随宜增置钱监,俾民以所有折二钱换纳于官,运至所增监改铸折十钱。二广产铁,令鼓铸小铁钱,止行于两路……仍于浔州置钱监……”有人推测,贺州钱监就在这时创置②。
崇宁年间,宰相蔡京一直主张铸夹锡钱,但未能执行。到大观元年(1107年)蔡京再次出任宰相,迫不及待“遂降钱式及锡母于铸钱之路铸钱院,专用鼓铸……广南皆铸焉”。可能贺州钱监于此时开铸夹锡铁钱。在贺州钱监遗址采集的铁钱中有一种“崇宁通宝”,可能就是最初炉铸造的铁钱③。大观三年(1109年)六月蔡京再次被罢相,“诏以两浙铸夹锡钱扰民,凡东南所铸皆罢”。贺州钱监便停止了铸钱。政和二年(1112年)蔡京又复出任宰相,“条奏广、惠、康、贺、衡、鄂、舒州昨铸夹锡钱精善,请复铸如故,广西、湖北、淮东如之”。说明贺州钱监以前铸的夹锡钱“精善”,政和二年又恢复铸夹锡铁钱。其间至少停铸了三年。
《宋史?食货志》又载:政和六年(1116年)郑居中、刘正夫为相时,以为夹锡钱行用不便,“令淮南夹锡钱期三日官私俱禁不用,仍罢鼓铸,除河东、陕西外,余路停铸”。这次试掘中出土的20余枚“政和通宝”铁钱,外表均较粗糙,钱的外廓和穿内都粘连炉渣等,似未经打磨加工过,说明这些含锡铁钱铸成后尚未发行使用。可能是在政和六年宋王朝下令停铸期间铸成,因被禁而未能发行者。为什么要禁铸夹锡钱?《宋史?食货志》说:“夹锡钱最后出,宋之钱法至是而坏。”夹锡钱是不受老百姓欢迎的,突然停止鼓铸,已经生产的也不许发行,会使大批已铸出的“政和通宝”铁钱封存在钱监之内,1959年运走的三卡车当是这样留下来的。
由此可见,贺州钱监自崇宁三年至政和六年,前后历时12年,除了大观三年至政和元年有3年停铸外,实际铸钱9年。
二、设立贺州钱监的物质基础
宋朝为什么选择贺州设钱监?这有当时的历史条件。
1、有便利的交通。贺州处五岭的萌渚岭南,西江支流贺江从西北往东南穿过全境,溯贺江而上,经钟山、富川,走富川麦岭古道就进入湖南潇水流域,是古代五岭南北交通的重要孔道。古代中原往岭南,除了兴安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以及江西经梅岭翻越大庾岭进入粤北之外,这是处在中部最重要的交通线。贺州成为古代湖南通往广东的交通要道,即是古代潇水一贺江交通线上的重镇。
2、有发达的经济基础。考古发现表明,贺州地区春秋战国时代的文物异常丰富,两汉文物更多。贺江流域的贺州、富川是几何印纹陶最集中的地区。1964年文物普查时在贺县(今贺州)的桂岭镇桂岭村三圳碑,进民大队的巫家村、武营村,沙田镇田厂村,公会镇田富西牛村,铺门镇中华村等地都出有很多的夔纹、雷纹、曲折纹、羽状纹、席纹、米字纹、方格纹、篦纹、回字纹等几何纹陶片④。说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居住的人口已很稠密。民国22年(1933年)在里松镇出土过云雷纹乳钉甬钟⑤。1976年在桂岭镇英民村出土过春秋时期的青铜n钟⑥。1972年在里松青凤村叉河口出有战国时的甬钟,1980年在贺州南面铺门镇六合村贺江边上出有战国时期的铜斧、铜钺、铜镞一批⑦。1990年在沙田镇龙中岩出土了一批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其中一件铜牺尊更具浓郁的越文化色彩,这是华夏文化和百越文化相互交融的物证⑧。近年来在黄田镇田厂村发现很多战国墓,试掘两座,出土了大量青铜兵器⑨,这些发现说明,先秦时期在贺州地区有一个非常活跃的部族,或可能已建立了方国。进入秦汉时期,这里已设县,在铺门镇贺江东岸高寨有汉代封阳故城,并有很多汉代墓葬分布,年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会同贺县文化局在高寨周围矮黄土岭上,发掘了9座汉墓,其中8座为西汉墓,出土随葬品325件。高寨西汉前期墓葬的陶器有瓮、罐、双耳罐、三足罐、四联罐、五联罐、盒、三足盒、瓿、壶、扁壶、匏壶、蒜头壶、钫、鼎、釜、甑、提筒、盆、钵、豆、灯、熏炉、纺轮;铜器有鼎、蒜头壶、提筒、剑、勺、镜;铁器有剑、削刀、匕首;玉器有璧、龙、管、印、镯、瑗、环、;黄金器有印章1枚。西汉晚期墓葬随葬品陶器有瓮、罐、鼎、盂、灯、钫、盒、釜、纺轮;铜器有矛、壶、碗、镜、带钩、五铢钱;增加了鼎、釜、耳杯、盘、奁、璧、镇等一批滑石模型冥器。东汉墓新见簋、壶、博山炉、屋、井、灶等陶器,还有长颈壶、小口壶、鼎、洗、盂、钵、碗、罐、瓿、纺轮;有铜带钩、铁锄、料珠、玛瑙饰品⑩。在该镇的金钟村也有汉墓群分布,1980年5月发掘的金钟一号墓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大型土坑木椁墓,虽然早年被盗,仍出土铁剑、铜印、玉剑饰、铜镜、玉印、玉璧、玉环及陶器。所出陶器组合有两类,一类是瓮、罐、双耳罐、联罐、盒、三足盒、碗等日用器皿;另一类是鼎、盒、壶、钫等礼器。当属西汉前期,是南越国时期的一座贵族夫妇合葬墓。一枚玉印印文为“左夫人印”,女主人生前可能是南越赵氏王国派驻当地相当王侯一级官吏的配偶,或与苍梧王有关11。贺街镇(贺城)贺江与大宁河汇合处有汉至五代的临贺古城,在贺街镇东北面的寿峰村与莲塘镇永庆村交界地的芒栋岭一带有很多三国时期的墓葬。从这些考古发现来看证实了贺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是桂东北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历史上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为设钱监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这次试掘,探方中出土有“延和元年造”铭文砖。“延和元年”是唐朝李旦年号,即公元712年;出土的陶器,与广西其他地区唐宋时期的同类器相似;瓷器如碗、盏、玉壶春瓶、缸、瓜棱盖、器物流嘴等,与广西容县城关窑、北流岭垌窑、藤县中和窑及广东西村窑等北宋窑址出土的同类器相似或大同小异。说明铁屎坪遗址早在唐、宋以前就有人从事生产活动。
3、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贺州是产锡比较多的地方。《新唐书?地理志》记载:贺州临贺县“东有铜冶”;冯乘县“有锡冶三”;富川“有锡”。贺州的锡矿在唐代就已开始开采。据《元和郡县志》记载,贺州“临贺县北四十里有大山,山有东游、龙中二冶,百姓采砂、烧锡,以取利焉”。当时开采的锡矿应是现在水岩坝、烂头山等处的沙锡矿。至宋代贺州仍是广西锡矿产地,政府设太平场进行开采,元丰元年(1078年)全国锡的年产量为2321898斤,贺州则为878950斤,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8%。可见宋代贺州锡矿在全国占有突出地位。至道二年(996年)官府曾向贺州民间购锡,“以给诸路铸钱”(《宋史?食货志》)。同时,贺州也是一个主要产铁地,《新唐书?地理志》记载:贺州桂岭县“朝冈、程冈皆有铁”,贺州黄田镇北面名为画眉跳架山一带就是优质铁矿区,所产的矿石含铁75%,含锡3%;此外贺州与钟山接界的西湾一带有丰富的铅锡矿,这些就说明贺州钱监的设置,是具备了铸钱所需的铁、锡、铅矿料来源的12。
此外,贺州应有很好的铜工。广西古代青铜冶铸业是比较发达的,即贺州地区就发现过不少独具特色的青铜器。与之毗邻的桂州(今桂林)早在唐代就设监铸铜钱,到了宋代“桂林铜工尤多于诸郡”。提供了设监铸钱的条件。早在贺州设监之前30年,梧州已设钱监,新设的贺州钱监当会就近得到梧州钱监在技术上的支持。
三、贺州钱监的规模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铸钱最多的朝代,铜钱、铁钱兼用。在北宋元丰年间,就有铸作铜钱的钱监17处,铸作铁钱的钱监9处,每年铸造铜钱5016万贯、铁钱113万贯13。
据史书记载,梧州钱监年产铜钱18万缗,前后经营了60多年。梧州钱监遗址在1963年被发现时,估计面积约15000平方米。
贺州钱监从崇宁三年(1104年)置监开始铸铁钱,至政和六年(1116年)停止,前后经历12年。遗址在1963年被发现时呈不规则四边形,没有确定它的分布面积,1977年根据遗址地表炉渣堆积的范围,确定遗址东边长255.5米、西边长273米、南边长115.5米、北边长80米,总面积为24364平方米;1997年试掘时,我们重新勘察,发现遗址文化堆积还向四周延伸,校正的实际范围是东边长295米,西边长302米,南边长103米,北边长89.2米,总面积应为28686平方米。差不多比梧州钱监遗址大一倍。
贺州钱监遗址地表到处散布着炉渣、烧结铁和废矿石,堆积厚度一般约0.5~1米,而遗址北部几处堆积像一座座小山丘,厚达3~5米。炉渣和烧结铁都呈黑色块状,大小不一,有的炉渣呈蜂窝状,最大的有30~40厘米,小的却只有拇指大小。因为这些炉渣多含有锡,黄田公社于1958年组织过大批人力开采,用开采出来的炉渣选炼锡砂。在这个选炼过程中,发现3个古代冶炼炉残迹,炉底存有约10多公斤的精锡。1959年在遗址南头西侧发现一大堆“政和通宝”铁钱,附近里松铁锅厂用卡车拉去做铸铁锅的原料,据说用解放牌汽车装了3卡车,估计重约12吨。1995年遗址南部外围发现锡粒约100公斤。这么多铁钱的遗留也说明钱监规模较大。
四、贺州钱监的功能
从上一节我们看到,贺州钱监的生产规模要比梧州钱监大。但是它为什么这么大?到底能生产多少钱币?贺州钱监规模大,但不一定生产的钱币就多。这要看这处钱监的性质。
梧州钱监遗址出土大批坩埚、风管等熔炼设备,没有结铁和炉渣。说明它是用现成的精铜和精铅、精锡或熔炼旧铜器铸铜钱的。
贺州钱监堆积有大量结铁和炉渣,它在铸造钱币之前还有一个冶炼原料过程。贺州钱监遗址的炉渣,从外观上观察有两种:一种为黑红色玻璃状炉渣,另一种为黑色非玻璃状炉渣。1998年,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的专家到贺州钱监遗址考察,将采集到的两种炉渣、金属块及铁钱样品进行了高科技的分析,对5枚“政和通宝”铁钱样品的化学分析表明,其含锡量为0.36%~2.54%,平均含锡量为1.36%;黑红色玻璃状炉渣为含锡(Sn)3.5%~3.8%的铁硅系炉渣,同时对这种炉渣中金属颗粒作能谱分析,看出这些颗粒无论大小成分基本一致,为平均含锡(Sn)14.5%、铁(Fe)81.73%、钨(W)3.36%的合金颗粒。这些颗粒是冶炼过程中被机械夹杂在炉渣中的冶炼产物。因此认定黑红色玻璃状炉渣的冶炼产品是含锡约15%的锡合金,在锡冶金学上被称为“硬头”。贺州钱监遗址大量冶炼含锡约15%的高铁硬头的黑红色玻璃状炉渣是在铸造“夹锡钱”时用来配制铸钱用的含锡铸铁。也就是说高铁硬头是作为铸造夹锡钱的原料之一。黑色非玻璃状炉渣冶炼的金属是铅,铅中还含少量的锡、锑、铜等14。上述说明,贺州钱监制造夹锡钱所需的锡、铅矿原料就在该遗扯直接冶炼出来的。
据遗址现场推测,贺州钱监是就近开采铁矿和锡砂,初炼成烧结铁和铅锡矿砂,再来熔炼铸造夹锡钱,是一座含冶炼和铸钱为一体的大型工场15。
但在贺州钱监遗址没有发现有梧州钱监遗址所出的坩埚、风管等铸造钱币的工具。这种现象说明梧州、贺州二钱监当时铸造钱币的生产方式不同,梧州钱监可能是直接用精铜、精锡、精铅或者直接用旧铜器熔炼铸造钱币的,故在遗址范围内堆积的废料废渣不多;而贺州钱监是一座含冶炼和铸钱为一体的多功能场所,因此在遗址范围内遍地都是炉渣的堆积。
贺州钱监虽然场面很大,但因与冶炼工场在一起,生产钱币的规模就不一定比梧州钱监大。贺州钱监遗址南北各有一个宋代营盘遗址,说明当时两面都有驻军保护,政府对其相当重视16。
五、贺州钱监的意义
贺州钱监遗址同时拥有冶炼铅锡和铸造铁钱等多项功能的发现,对研究我国北宋时期锡、铅及含锡铁钱冶铸工艺流程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锡、铅冶炼的空白。
贺州钱监遗址中采集的“政和通宝”铁钱,经有关部门化验分析,含有一定数量的锡。含锡铁钱的发现及其冶铸过程的探讨为澄清夹锡钱的实质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证,揭开中国钱币史上夹锡钱的疑案。
但经多次调查,贺州钱监遗址从未发现坩埚、风管、钱范等铸造钱币的工具,作为钱监,它是怎么铸钱的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有待进一步探讨。
①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贺州钱监遗址试掘简报》,《广西考古文集》,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
②龙刚家、张世铨主编:《广西历史货币》,84页,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③张春云:《宋代贺州钱监考述》,《广西钱币学会十年文章选编》,广西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
④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队:《广西几何印纹陶的分布概况》,载《文物集刊》1981年3期。
⑤张春云:《贺县又发现青铜甬钟》,载《广西文物》1986年第4期。
⑥覃光荣:《广西贺县发现青铜n钟》,载《考古与文物》1982年4期。
⑦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县文物工作队:《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县出土一批战国铜器》,载《考古》1984年9期。
⑧贺县博物馆:《广西贺县龙中岩洞墓清理简报》,载《考古》1993年4期。
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等:《贺州高屋背岭古墓群勘探与试掘》,《广西考古文集》,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
⑩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等:《广西贺县河东高寨西汉墓》,载《文物资料丛刊》(4),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
11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等:《广西贺县金钟一号墓》,载《考古》1986年第3期。
12杭长松:《广西矿产资源开发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3彭信威:《中国货币史》,416页。
14李延祥、周卫荣:《广西贺县铁屎岭遗址宋代锡铅及含锡铁钱冶炼技术初步研究》,《中国冶金史》论文集(三?A),中国科技大学2002年版。
15张春云:《宋代贺州钱监考述》,《广西金融研究》1995年增刊。
16广西钱币学会考察组:《广西宋代梧州、贺州钱监考察报告》,《广西钱币学会十年文章选编》,广西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
回复: ★肖健已联同中国钱币学专家及高校教授研讨梧州元丰钱监★&
宋代铸钱遗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梧州市抚河之畔的钱监村。占地1万多平方米。1964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65年清理发掘其西南角的一部分,发现铸钱作坊、原料坑、储水池,出土铜渣、木炭、熔炉、坩锅、风管、陶杵原材料、冶炼工具和一批铜钱。坩锅是炼铜用的,陶质,夹砂胎,杯形,平口圜底,器壁厚重,大小不等,大的高17.3厘米,口径7.8厘米;小的高10厘米,口径6厘米。陶风管是套在熔炉上的鼓风管道,直筒形,口径12.5厘米,铜钱是铸造产品,有“元诺通宝”、“崇宁重宝”、“圣宋元宝”、“政和通宝”共56枚,均是北宋后期哲宗、徽宗时期的。其中一枚“圣宋元宝”中间尚未穿孔,一侧带有长10厘米的铜柄是尚未加工完毕的半成品。有的钱币是变形制作的废品。“崇宁重宝”钱制作规整,钱文清晰,直径3.6厘米。开办于北宋神宗元丰年间(),故称梧州元丰铸钱监。当时全国有钱监26处,该钱监为江南六大钱监之一。南宋初年毁于战乱。[1]
回复: ★肖健已联同中国钱币学专家及高校教授研讨梧州元丰钱监★&
8月7日,由广西钱币学会主办的 “宋代‘元丰监’遗址精品展”在广西钱币博物馆举行。西江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广西钱币学会会员余天佑先生,西江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建军博士等5名研究人员共同前往南宁参加这次展览活动。
  在开幕式上,余天佑先生向参会人员简单介绍了梧州宋代“元丰监”遗址的发掘情况与现状;广西钱币博物馆向西江研究院赠送了图书资料,王建军博士代表西江研究院接受了赠书。
  开幕式结束以后,参会人员参观了“梧州宋代‘元丰监’遗址精品展”。所有展品皆为余天佑先生多年辛勤积攒的珍贵文物,其中包括大量在梧州出土的各种宋代钱币,在宋代元丰监遗址出土的各种生产工具、矿物冶炼遗存物,另外还有余天佑先生平日在田间考察的照片等。展品数量之多、品种之罕见令参观者啧啧称奇。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余天佑先生首先对自己涉足“梧州‘元丰监’”的研究、早年发现梧州“元丰监”遗址并收集各种出土文物的经历做了详尽的介绍。他呼吁梧州市各界要对“元丰监”遗址提高重视并加强保护,大力发掘其带来的文化潜力,丰富梧州历史文化内涵,使梧州“元丰监”遗址成为梧州申请“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有力名片。
  会上,王建军博士阐述了如何利用“元丰监”的历史资源做好西江研究院的开局工作。他提出,研究院将利用梧州市“元丰监”遗址,在梧州学院举办宋代“元丰监”遗址陈列展,做好学生知识普及教育与学术研究工作。他强调西江研究院将通过各种行动,呼吁本校学生与社会各界人士大力保护梧州地方文化资源。
  最后,广西钱币博物馆前任馆长梁雯与现任馆长黄卫宁表示,很高兴看到梧州学院加入到梧州“元丰监”遗址的研究与保护工作,作为一所地方高校,梧州学院在宣传与保护地方文化方面肩负重任,这为“元丰监”遗址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对其保护提供了一道更好的屏障。他们分别对西江研究院将要举办的宋代“元丰监”遗址陈列展的计划和梧州市设立钱监文化公园的计划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相关链接:梧州元丰监设于北宋神宗时期(1068――1078年),是北宋江南六大钱监之一。遗址濒临桂江,位于今天梧州市钱鉴路桂江造船厂所在地,1965年在建设梧州市桂江造船厂期间就已有大量宋代钱币、炉渣、坩埚等物出土,经专家发掘发现了该地为宋代大型铸钱厂遗址。遗址除出土宋代神宗、徽宗年间铸造的钱币外,还包括遗址陶风管、炉渣、钱凿、铜铁矿渣、碗碟碎片等大量生产生活用具。
  梧州元丰监遗址是广西唯一经考古发掘最为完整的宋代钱监遗址,也是广西历史上最大,遗留物保存最多,史料最齐全,引起国内外史学界紧密关注的铸币遗址。梧州钱监还延伸发展了梧州的钱监文化,遗址所在地的街道名、学校名、社区名皆以“钱鉴”命名。
回复:★肖健已联同中国钱币学专家及高校教授研讨梧州元丰钱监★&
宋代梧州元丰监遗存物探究
一、遗址发现及发掘的简单回顾
公元1965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经历了“大跃进”及三年特大自然灾害的中国人民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下,正满怀信心恢复国民经济,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努力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与提高。但国外形势不容乐观,美国进一步扩大越南战争,加强了对北越的轰炸,妄图将全越南置于美国的控制,以便在东南亚对我国形成政治、军事、经济封锁。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中央经慎重考虑,决定在梧州筹建以生产小型舰艇为主的军工厂(即六○○四工地)以支援北方的抗美战争。
为了用最快的速度建成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工厂,从日开工到1965年8月底,梧州市委市政府总共动员了6万多民工和学生参加该工地的劳动[1]。在当时的条件下,大部分的土方开挖都是靠人力,机械很少。据当年参加义务劳动的梧州一中学生何锋回忆,在一片开阔的土地挖了很长时间都还是浮土,因为要挖到黄泥才能打桩,许多同学产生了嫌怨,所以梧州团市委组织了一些团干,在土地上拉起“不见黄泥誓不罢休”的大幅标语,鼓舞同学们的干劲。在8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在梧州一中劳动的地段旁边,万秀土方队的地段发现了一大堆坩埚及古铜钱等。当时在工作面的一位黄先生回忆,民工学生们发现有几十斤铜钱,部分民工有哄抢现象,也有学生拾获了一些铜钱。后经梧州博物馆及自治区博物馆派员到现场动员,有部分民工及学生交出了拾获的铜钱。区、市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在发现钱币、坩埚的地方进行了局部的探方发掘,共清理出钱币数百枚、坩埚300件(个)、炉(铜)渣20多件(块),并且发现了铁锄、铁凿、风管等遗存物。人民日报日刊登了“梧州市郊发现宋代铸钱工场遗址”的消息[2]。至此,人们知道了这里就是宋代梧州钱监铸钱遗址。
这里,我们认为有几点应该注意:第一是时代环境,当时的政治环境是一切服从大局。而六○○四工地的大局就是尽快建成投产,支援越南北方的抗美战争[3],这就使得考古发掘只能够是十分仓促和很少范围的;第二是浮土的面积是很大的,实际上这些浮土层就包含有大量的梧州钱监遗存物。如:瓷片、砖瓦、各种冶炼铸钱废弃物等。只不过它们是零散分布在浮土层中,没有引起施工人员的注意;第三,当时人们看见到的铜钱有数十斤之多,而现在区、市博物馆公布保存的只有百余枚[4],按重量计不足2斤,余下的去向只能是1、被拾获者收藏;2、被拾获者出售或送人;3、仍有不少仍然沉睡在区、市博物馆的库房内。
二、自治区、梧州市博物馆馆藏遗存物
笔者近年因研究宋代梧州元丰监的关系,曾多次参观察看梧州市博物馆藏元丰监的遗存物。我们就先来说梧州市博物馆的。根据原梧州市博物馆保管部黄洁华女士“梧州市博物馆收藏宋钱监出土文物”一文介绍,梧州博物馆收藏的元丰监遗存物有四类:1、铜钱102枚;2、坩埚133件;3、陶杆(杵之误)35件;4、炉渣15件。合计285件(枚)[5]。而我们目前能在梧州博物馆看到的有①坩埚(图1);②陶杵;③炉渣(包括炉壁)(图2);④铜矿石(图3);⑤钱币,钱币的年号仅有崇宁重宝(图4),崇宁通宝(图5)[6],圣宋元宝复制品(图6)[7],文章里所说的“元丰通宝”等其它年号钱暂时不见踪影。
经有关领导同意,我们在2010年6月曾将市博物馆藏的炉渣、矿石取样送区地质矿产研究中心进行半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根据分析结果可知,梧州市博物馆藏的遗存物有铜矿石;有炼渣,这种炼渣应该是冶炼矿石时产生的弃渣。那么,我们基本上可以认定宋代梧州元丰监不但有铸钱的功能,而且有冶炼的功能。分析结果还表明,该遗址的炼渣既有炼铜矿产生的,也有是冶炼铁矿产生的。那么冶炼出来的铁是用来铸铁钱还是用来铸造兵器或生产工具,目前只能是推测,需要更多更详尽的考古材料和研究才能获得准确的结论。
回复: ★肖健已联同中国钱币学专家及高校教授研讨梧州元丰钱监★&
宋代梧州元丰监遗存物探究
一、遗址发现及发掘的简单回顾
公元1965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经历了“大跃进”及三年特大自然灾害的中国人民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下,正满怀信心恢复国民经济,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努力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与提高。但国外形势不容乐观,美国进一步扩大越南战争,加强了对北越的轰炸,妄图将全越南置于美国的控制,以便在东南亚对我国形成政治、军事、经济封锁。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中央经慎重考虑,决定在梧州筹建以生产小型舰艇为主的军工厂(即六○○四工地)以支援北方的抗美战争。
为了用最快的速度建成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工厂,从日开工到1965年8月底,梧州市委市政府总共动员了6万多民工和学生参加该工地的劳动[1]。在当时的条件下,大部分的土方开挖都是靠人力,机械很少。据当年参加义务劳动的梧州一中学生何锋回忆,在一片开阔的土地挖了很长时间都还是浮土,因为要挖到黄泥才能打桩,许多同学产生了嫌怨,所以梧州团市委组织了一些团干,在土地上拉起“不见黄泥誓不罢休”的大幅标语,鼓舞同学们的干劲。在8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在梧州一中劳动的地段旁边,万秀土方队的地段发现了一大堆坩埚及古铜钱等。当时在工作面的一位黄先生回忆,民工学生们发现有几十斤铜钱,部分民工有哄抢现象,也有学生拾获了一些铜钱。后经梧州博物馆及自治区博物馆派员到现场动员,有部分民工及学生交出了拾获的铜钱。区、市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在发现钱币、坩埚的地方进行了局部的探方发掘,共清理出钱币数百枚、坩埚300件(个)、炉(铜)渣20多件(块),并且发现了铁锄、铁凿、风管等遗存物。人民日报日刊登了“梧州市郊发现宋代铸钱工场遗址”的消息[2]。至此,人们知道了这里就是宋代梧州钱监铸钱遗址。
这里,我们认为有几点应该注意:第一是时代环境,当时的政治环境是一切服从大局。而六○○四工地的大局就是尽快建成投产,支援越南北方的抗美战争[3],这就使得考古发掘只能够是十分仓促和很少范围的;第二是浮土的面积是很大的,实际上这些浮土层就包含有大量的梧州钱监遗存物。如:瓷片、砖瓦、各种冶炼铸钱废弃物等。只不过它们是零散分布在浮土层中,没有引起施工人员的注意;第三,当时人们看见到的铜钱有数十斤之多,而现在区、市博物馆公布保存的只有百余枚[4],按重量计不足2斤,余下的去向只能是1、被拾获者收藏;2、被拾获者出售或送人;3、仍有不少仍然沉睡在区、市博物馆的库房内。
二、自治区、梧州市博物馆馆藏遗存物
笔者近年因研究宋代梧州元丰监的关系,曾多次参观察看梧州市博物馆藏元丰监的遗存物。我们就先来说梧州市博物馆的。根据原梧州市博物馆保管部黄洁华女士“梧州市博物馆收藏宋钱监出土文物”一文介绍,梧州博物馆收藏的元丰监遗存物有四类:1、铜钱102枚;2、坩埚133件;3、陶杆(杵之误)35件;4、炉渣15件。合计285件(枚)[5]。而我们目前能在梧州博物馆看到的有①坩埚(图1);②陶杵;③炉渣(包括炉壁)(图2);④铜矿石(图3);⑤钱币,钱币的年号仅有崇宁重宝(图4),崇宁通宝(图5)[6],圣宋元宝复制品(图6)[7],文章里所说的“元丰通宝”等其它年号钱暂时不见踪影。
经有关领导同意,我们在2010年6月曾将市博物馆藏的炉渣、矿石取样送区地质矿产研究中心进行半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根据分析结果可知,梧州市博物馆藏的遗存物有铜矿石;有炼渣,这种炼渣应该是冶炼矿石时产生的弃渣。那么,我们基本上可以认定宋代梧州元丰监不但有铸钱的功能,而且有冶炼的功能。分析结果还表明,该遗址的炼渣既有炼铜矿产生的,也有是冶炼铁矿产生的。那么冶炼出来的铁是用来铸铁钱还是用来铸造兵器或生产工具,目前只能是推测,需要更多更详尽的考古材料和研究才能获得准确的结论。
回复: ★肖健已联同中国钱币学专家及高校教授研讨梧州元丰钱监★&
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的元丰监遗存物究竟有哪些鲜为人知呢?通常我们只能从区考古研究所覃芳先生的“广西博物馆藏宋代梧州钱监出土遗物”一文得知一些概况。据覃芳文中介绍,区博物馆藏的遗存物有八种:1、铜钱4枚;2、铸造钱坩埚98件;3、陶杵22件;4、陶风管1件;5、铁凿1件;6、炼炉壁3件;7、冶炼铜渣7块;8、铜锭一件,合计137件(枚)[8]。
出于深入研究的需要,我们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到区博了解馆藏元丰监遗址出土的遗存物。经各方努力,在今年8月下旬,区博物馆领导同意我们到区博对馆藏部分元丰监遗存物进行调研。8月31日,笔者与梧州市社科联肖副主席等一行三人到区博保管部察看了8件元丰监的遗存物。我们提出希望查看梧州博物馆没有收藏的。如:铁凿、陶风管、铜渣等,这几类物品数量不多,根据馆藏目录只有13件(枚)。
自治区博物馆保管部根据我们的请求取出了6类11件(枚)遗存物:1、崇宁重宝当十铜钱4枚;2、铁凿1件;3、陶风管1件;铜锭1件;5、炉壁1件;6、铜渣3件。这3件被称为冶炼铜渣的遗存物实际上就是带有铜点的冶炼铜矿的炼(炉)渣,而编号土7627铜锭则是一件没有精炼的粗铜块。
这次到区博物馆调研的最大收获,恐怕就是见到了我们一直希望能看到了陶风管、铁凿、粗铜块以及被称为“冶炼铜渣”的几块炉渣。至于“崇宁重宝”铜钱、坩埚、陶杵等则是与梧州博物馆保存的大同小异,而带柄的“圣宋元宝”则没有出现在馆藏目录里。据保管部的同志们称,因一些遗存物正在整理,故暂时未能查询。
三、民间搜集收藏的元丰监遗存物
民间能够搜集到梧州元丰监遗存物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当年参加劳动的民工及学生,他们在拾获钱币之后没有上交或部分上交,而是将钱币自己收藏或卖给钱币收藏者,据笔者向一些知情者了解,就有梧州的钱币爱好者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从民工手上收购了数百枚在元丰监遗址出土的各类年号钱(以折二钱居多);另外就是钱鉴村村民在耕作劳动时拾获的一些元丰监铸币,但数量有限,笔者在2005年至2010年的数年间,仅从村民手中获得5枚元丰监铸币。二是由于1965年8月元丰监遗址发现到仓促发掘,时间十分有限,更重要的是当时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及保护有较大的局限性,区市博物馆收藏保管的仅限于钱币、坩埚、炉渣等一些较为显眼的遗存物,而更多的则是遗留在遗址内。后来由于船厂的生产规模扩大,曾几次修建船舶下水滑道:1966年的100吨级,1978年修建500吨级,1983年竣工的800吨级下水滑道,最后一次修建滑道是在船体车间(亦即冶炼铸钱遗址)挖到10多米的地方捣制滑道平台基础,这样,挖出来的一部分遗存物,主要是:炉渣、陶瓷片、断砖、石英砂团块、坩埚残件等就遗弃在河滩上的乱石堆及草丛中。
笔者在这里提出元丰监遗址范围的划分是否可以分3个层次:1、冶炼与铸钱的地方,这是遗址的核心部分;2、仓库(包括燃料仓、成品仓)、运输码头,这是第二层次遗址;3、工人工棚、驻兵营盘、岗哨等附属设施,是遗址的第三层次。如果无异议,那么我们现在搜集遗存物的地方也就是当年元丰监运输码头遗址,也属于宋代梧州元丰监遗址范围。
自2005年10月起,笔者得到区博黄启善先生及区钱币博物馆的祁兵先生指导,后又荣幸得到戴志强先生的鼓励,开始有意识搜集元丰监遗存物,到了2010年初更得到中国钱币博物馆周卫荣先生的直接指导,笔者目前搜集到的元丰监遗存物有:1、钱币;2、炉渣;3、铜渣;4、矿石;、5、铁块;6、坩埚残块;7、石英砂团(块);8、炉壁;9、耐火砖残块;10、各类陶瓷片;11、宋代砖瓦。共11个类别600多件(枚)。
这些遗存物如陶瓷片、铁块、炉渣、钱币等,有的经黄启善先生观察鉴别,有的送区地质矿产研究中心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今年四月下旬,中国钱币博物馆周卫荣副馆长到区钱币博物馆指导工作,笔者将部分元丰监遗存物带到南宁,请周卫荣先生鉴别。周卫荣先生经仔细察看后明确指出它们是古代冶铸的废渣、废料和设施残件。比如一些烧灼严重的石英砂块(图13),周卫荣先生指出这些就是铸钱范模用的填充物残块,因长期高温烧铸而生焦灼现象。
由于搜集到的种类太多,无法一一细说,我们只能将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遗存物作一些探讨。
先由钱币说起,笔者搜集到的钱币共有101枚,9个年号钱,版别16种,详情可参考表3,这些钱币有二个共同的特征,一是钱币有烧灼痕迹,这种烧灼现象的产生,经多方求证,基本上可以认定这是由于钱币与炉渣长时间填埋堆放在一起产生的一种锈蚀现象,并非是钱币受到炉火或高温烤烘;二是这些钱币没有流通使用的痕迹,穿口及边廊基本没有磨损。
第二分析一下炉渣。一件是遗址搜集到的炉渣,这件炉渣的最大尺寸是220×180毫米,厚130毫米,重4.3公斤,这件炉渣应该是冶炼炉烧结后留下的残块,炉渣上面的铜点有8处,这件炉渣的尺寸比区博保存最大的一件140×95毫米大了许多;另一块是琉璃态炉渣,这块呈黑色的炉渣,真的会使人认为是天上掉下来的郧石,这类炉渣在遗址上也是有一定数量的,这种炉渣应该是冶炼矿石时产生的。
第三要探讨的是石英砂团,这类遗存物是大量遗留在遗址上的,但多数是小块的,大块的数量不是太多,如这一块就算是目前收集到最大的一块,尺寸是200×160毫米,厚90毫米,重2.1公斤。这一类遗存物通常认为是作为冶炼炉的保温隔热材料,但这一块石英团在中间凹下一个窝,并且有薄薄一层烧炼的痕迹,如果拿来做隔热材料,不应该是这种形状。但它是拿来做什么用途的,需要再进一步研究后才能确定。
第四,我们来研究一下炉壁,这块炉壁形成了1-2厘米的烧结层,呈现褐铁色,与烧结层紧密相连的是石英砂层,这类遗存物在遗址里不是太多,但在下了大雨或洪水消退后,常常可以拾获。笔者目前收集到10多件。今年4月将其取样送区地质矿产研究中心作半定量分析,结果见表2。从分析结果可知,该炉壁的成分构成主要是三氧化二铁占46%,其次是二氧化锰占29%,再次三氧化钙占15%,余下的有二氧化硅、三氧化硫等,金属成分有铜、钛、锆、铅、钌、银等。值得注意的是银的含量1.1%比铜0.09高。由于经费所限,只能取其中一件作检测分析,不知其余炉壁成分的构成。但联系到部分元丰监铸币含0.9%-1.6%的银,可知这种炉壁含银不会是偶然的现象,待条件允许,可以拿更多的这类炉壁进行定量分析,使人们可以更全面、更准确了解这类遗存物的成分结构。要说明的是这类炉壁在区、市博物馆都没有发现,宋代贺州冶金铸钱遗址也没有发现这类遗存物,据观察这类炉壁基本是由石英砂粒构成的。究竟这类炉壁是置于冶炼炉的四周还是炼炉的底部?它又是如何形成的?仍然有待我们继续探讨。但这类炉壁给我们最少有三方面的思考:一是炉壁的较多存在,证明了元丰监冶炼规模巨大;二是这类炉壁表面结晶的形成,说明了炼炉存在时间是相当漫长的一段时期,长时间重复的冶炼活动才能使石英砂形成金属状的形态;三是反映了冶炼原料来源复杂多样,造成炉壁金属成分的多样性。
第五要探讨的是一些陶瓷片。区博物馆老馆长黄启善先生及贺州博物馆馆长胡庆生先生在数年前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在遗址里的各类遗存物,最有断代作用的首当各类陶瓷片。在两位先生的启发下,我是比较注意搜集各类陶瓷片的。至今为止,笔者在元丰监遗址搜集到的陶瓷片接近200块,经陶瓷研究者们分析,这些陶瓷片属两宋时期的占三分之一左右(图19),其余多属明清时期。说明钱监的设立始于宋,而明清陶瓷片是否因钱监里的华光庙拜祭活动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有关?我们甚至是否可以考虑梧州元丰监在两宋之后还有铸钱活动?这个问题也有待于更深入研究。
第六是砖瓦。北宋时期的断砖,甚至是完整的砖块在遗址都有分布,其中收集到有纹饰的两块残砖(图20),而琉璃瓦(图21),村民们一致都说这就是古代华光祖庙屋顶上的筒瓦。这种筒瓦残件,在遗址里是可以随处见到的,这也可以说明华光祖庙是有相当规模的。
由于遗存物多达11类数百件之多,受文章篇幅限制,无法一一细说,仅将上述几类遗存物作一些简单的探讨和分析,祈求让更多关心宋代梧州元丰监研究的各界人士能对元丰监遗存物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四、小结及若干建议
1、宋代梧州元丰监遗址的遗存物极为丰富,由于时代环境关系,遗址的发现是由参加义务劳动的学生及土方队民工首先发现后,再由区文物工作队、梧州市博物馆进行考古发掘,由于时间仓促,发掘面积有限,所以在1965年8月发掘出土的遗存物种类不能反映元丰监遗址遗存物的全貌。
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的遗存物有8类134件(枚),梧州市博物馆收藏的遗存物有5类约200件(枚),其中大部分与区博收藏的类同。但梧州博物馆收藏的钱币种类与黄洁华女士的报告有较大出入,原因不明。
2、民间收藏元丰监遗存物有11个种类600多件(枚),其中大部分遗存物能够明确年代及作用,但仍然有一部分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
3、现在还有相当数量的元丰监遗存物遗留在遗址的河滩上,面积约1千平方米。遗存物有裸露在泥沙上面,也有埋在沙泥及草丛下面,目前仍未有任何保护措施。
在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1、元丰监遗址丰富多样的遗存物,对研究宋代梧州冶金、铸币技术水平、研究宋代梧州货币金融历史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许多遗存物的功能仍然未知,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这就需要地方政府,特别是文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梧州市市委、市政府在2010年6月已经成立了宋代梧州元丰监遗址保护及开发利用领导小组,由于各种原因,尚未能开展有效的工作,建议新一届领导能更加重视,并加强对宋代梧州元丰监遗址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
2、在适当的时候,可由梧州市政府牵头,召开一次全国性的宋代梧州元丰监学术研讨会。邀请区内外冶金考古及钱币界的专家学者和相关领导参加会议,探讨宋代梧州元丰监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通过研讨会,市政府可将宋代梧州元丰监遗址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入工作议程,促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
3、尽快将设立宋代梧州元丰监遗址博物馆(陈列馆)列入规划,如果法律法规允许,是否可以考虑用民办官助的形式设立。博物馆的设立,可以使梧州增加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景点。据了解宋代钱监专题博物馆(陈列馆)在我国仍然是一个空白。
4、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尽快核实并确定遗址范围,并设立保护标志。
[1]《广西桂江造船厂志》桂江船厂厂志编写组1999年7月第1版,第4页。
[2]当时刊登的消息说除了发现坩埚、铜钱、炉渣、矿石等遗存物之外,地面上有残存的宋代建筑物,实际上就是破旧的华光祖庙建筑。
[3]据《广西桂江造船厂志》记载,六○○四工地是在日正式开工,到8月底土建完成,到1966年2月船厂开始生产,到1966年5月已经生产出第1艘“149”型运输艇,可见建设速度之快。
[4]梧州市博物馆藏102枚、自治区博物馆藏4枚。
[5]《广西钱币学会十年文章选篇》第37-40页“梧州博物馆收藏宋钱监出土文物”作者黄洁华。
[6]这一枚“崇宁通宝”极有可能是由于某些原因,误放在元丰监出土遗存物内。
[7]带柄(流铜)的“圣宋元宝”原件据称是由自治区博物馆收藏。
[8]《广西钱币学会十年文章选篇》第34-第36页“广西博物馆藏宋代梧州钱监出土遗物”作者覃芳。
[9]《广西桂江造船厂志》第4页到第16页,桂江船厂厂志编写组。
(余 天 佑)
回复: ★肖健已联同中国钱币学专家及高校教授研讨梧州元丰钱监★&
4月28日,我市古钱币学者余天佑在讲座中展示宋代梧州元丰监铸造的钱币。当日,宋代梧州元丰监及其铸币讲座在市委综合办公大楼内举行。我市古钱币学者余天佑讲述了宋代梧州元丰监的铸币历史和保护现状。本报记者 何鎏/摄
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梁颖)“梧州元丰监是宋代江南12大钱监之一,目前保护状况有喜有忧。”4月28日下午,中国钱币协会会员余天佑在宋代梧州元丰监及其铸币讲座上,详细讲解了梧州钱监在历史上的地位,介绍了设立梧州钱监的原因,并就梧州元丰钱监遗址的保护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宋代江南12大钱监中,梧州元丰监排名第九,可见其在历史上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余天佑说,梧州元丰监的出土文物不仅有钱币,还有当时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这在同类钱监出土文物中是少见的。学术界普遍认为梧州钱监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但对于梧州钱监究竟设立于哪一年则存在着争议。余天佑比较同意梧州钱监设立于公元1071年的观点。
至于历史上设立钱监的原因,余天佑认为主要有三点。首先,当时对外贸易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钱币,这就迫切需要设立钱监。其次,虽然梧州的矿物资源并不十分丰富,但梧州自古水路四通八达,可以方便从外地运进铸币的原料。而与梧州相近的广西贺州就是当时冶金的重要地方,当地的锡含量在唐宋年间曾占全国的50%。另外在北流和藤县也有铜矿,可见当时梧州铸币所需的原料,更多的还是通过水路从广东运抵。最后,梧州地处两广交界,可“扼两广喉咙”,在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理位置。
关于梧州元丰监遗址的保护状况,余天佑认为“既有遗憾,也有好处”。他说,目前对钱监遗址文物的发掘只是少量发掘,知道梧州元丰监遗址确切位置的人其实并不多。据介绍,1965年5月,工人在遗址附近一处工地开工的时候发现了这处钱监遗址。当时相关部门只是仓促地做了一些发掘工作。发掘出来的文物今保存在自治区博物馆及梧州市博物馆。目前仍有大量的文物埋藏在遗址地下。于是,我们至今未能看到更多的遗址文物,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有利于保护文物不受破坏。
回复: ★肖健已联同中国钱币学专家及高校教授研讨梧州元丰钱监★&
8月7日至9月15日,由广西钱币学会主办的“梧州宋代‘元丰监’遗址精品展”在广西钱币博物馆展出。
  梧州元丰监遗址是广西唯一经考古发掘最为完整的宋代钱监遗址,也是目前广西重要的金融历史文化遗产,遗址的发现和丰富的遗存物充分证明了梧州在古代岭南地区的重要经济地位。随着梧州旅游、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该遗址出土的一系列文物极大地引起了文博界、考古学界、史学界、科技文化史学界等多个学术领域专家学者的关注。
  中国钱币学会会员、梧州学院西江研究院钱币研究所所长余天佑多年来从事宋代梧州元丰监遗址的保护、遗存物采集与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这次在广西区钱币学会及梧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将多年采集的遗存物作为“宋代元丰监遗址精品展”的展品。其中参展的两百多枚古钱币中有一百多枚出自梧州元丰监遗址的主要有“熙宁重宝”、“元丰通宝”、“圣宋元宝”、“崇宁重宝”、“崇宁通宝”、“大观通宝”、“政和通宝”等。展品还包括了各种如坩埚、陶风管、铜铁矿渣等铸钱工具、生活用品、矿物冶炼遗存物以及余老平日在田间考察的照片。丰富的图片与文字解释,生动地展示了梧州作为岭南古都、经济重镇、铸币中心的辉煌历史和广西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翻砂铸钱技术,在当今逐渐兴起的文化产品收藏热的推动下,让参观者了解到丰富的古钱币知识。
pandakingdom
回复:★肖健已联同中国钱币学专家及高校教授研讨梧州元丰钱监★&
又开始新一轮行骗!
pandakingdom
回复:★肖健已联同中国钱币学专家及高校教授研讨梧州元丰钱监★&
请问一幼车神是肖建本人否?以上资料确实齐全,期待做出好戏。不要再搞舜有关的丑事!
回复: ★肖健已联同中国钱币学专家及高校教授研讨梧州元丰钱监★&
:):):):sure::sure::sure:
wingzero81
回复: ★肖健已联同中国钱币学专家及高校教授研讨梧州元丰钱监★&
:cool::cool:大师打算将钱鉴开发成旅游景点?吾起舜帝庙了咩?某搞头?
回复: ★肖健已联同中国钱币学专家及高校教授研讨梧州元丰钱监★&
楼主啊,你猛发关于肖大师的信息帖,难道真系想气疯那些“反肖派”吗?:rolleyes::foxmx_dri
时间将会证明一切!肖大师系坚系陋将会见分晓。俺始终坚信肖大师是坚的!
梧州市茶业协会
回复:★肖健已联同中国钱币学专家及高校教授研讨梧州元丰钱监★&
支持!元丰监体现梧州宋代经济地位!:D
回复: ★肖健已联同中国钱币学专家及高校教授研讨梧州元丰钱监★&
哪会有什么高深研讨学问,莫非是太监做监工,由官府提供材料,请几个工匠,民工铸造铜蚊而已。
把我赶出梧州
回复:★肖健已联同中国钱币学专家及高校教授研讨梧州元丰钱监★&
]:cool::cool:大师打算将钱鉴开发成旅游景点?吾起舜帝庙了咩?某搞头?
萧大师的宣传:
六堡茶,特殊一条街的玉石、纸包鸡、书画家、尧、舜。统统被骂的狗血淋头。
梧州太多人骂萧大师了?又来了个钱监,准备在钱监建设“钱监”博物馆项目,又有的搞头了??
回复: ★肖健已联同中国钱币学专家及高校教授研讨梧州元丰钱监★&
肖大师敢动桂船公司?在那搞博物馆?门都没有哦?
梧州六堡茶街
回复:★肖健已联同中国钱币学专家及高校教授研讨梧州元丰钱监★&
从日开工到1965年8月底,区、市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在发现钱币、坩埚的地方进行了局部的探方发掘,共清理出钱币数百枚、坩埚300件(个)、炉(铜)渣20多件(块),并且发现了铁锄、铁凿、风管等遗存物。人民日报日刊登了“梧州市郊发现宋代铸钱工场遗址”的消息至此。人们知道了这里就是宋代梧州钱监铸钱遗址。
梧州六堡茶街
回复:★肖健已联同中国钱币学专家及高校教授研讨梧州元丰钱监★&
从日开工到1965年8月底,区、市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在发现钱币、坩埚的地方进行了局部的探方发掘,共清理出钱币数百枚、坩埚300件(个)、炉(铜)渣20多件(块),并且发现了铁锄、铁凿、风管等遗存物。人民日报日刊登了“梧州市郊发现宋代铸钱工场遗址”的消息至此。人们知道了这里就是宋代梧州钱监铸钱遗址。
所有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现在的时间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崇宁重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