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养殖用敌百虫杀虫对鳊鱼有细胞应激反应应吗

商务合作: 400-705-0209
· 食材行业品牌网站
400-705-0209
您正在访问:
鳜鱼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
核心提示:
我国的鳜鱼池塘人工养殖试验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8年就有不少地区来捕天然鱼苗进行试养,试验显示鳜鱼可以在小水体里养殖。
& & &我国的鳜鱼池塘人工养殖试验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8年就有不少地区来捕天然鱼苗进行试养,试验显示鳜鱼可以在小水体里养殖。70年代江苏、浙江、湖北等省在鳜鱼的人工繁殖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使人工养殖得到了推广和发展,至80年代末,已基本上完善了从人工繁殖、苗种培育至商品鱼饲养的全人工养殖工艺技术。90年代以来,池塘养鳜迅速发展,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活鳜出口创汇前景看好。目前,广东的鳜鱼池塘单养技术居国内领先地位,单产可达千克/公顷,江苏的鳜鱼单产接近7500千克/公顷,且呈上升趋势。
& & 池塘水体较小,易于人为控制,便于采取综合的技术措施进行高密度养殖,因而单位面积的鳜产量可大大提高,且池塘养鳜还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大、生产稳定的特点,加之近年鳜鱼人工饲料的进一步实用化与大规模应用推广,鳜鱼养殖将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发展。
& & 我国池塘养鳜的生产过程除人工繁殖鳜鱼苗外,分两个阶段:即苗种培育。鱼种(包括鳜夏花)经数月至1年养成商品食用鱼。
& & 一、池塘条件
& & 鳜养殖池塘要求的条件比常规鱼饲养池要高,主要要求是水源水质好、面积和水深适宜、淤泥较少等,良好的养鳜池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 & (-)水源和水质池塘水源充足;水源的水质良好;溶氧量较高(DO大于4毫克/升),无污染,不含有毒物质,注排水要方便。
& & (二)面积和水深 单养鳜鱼池面积不宜过大,小池塘养鳜效果较好,这样有利于提高饵料鱼的密度,增加鳜捕食机会,减少其体能消耗,提高鳜生长速度。面积一般为0.5~0.7公顷,水深以1.5~2.5米为好;具体视饵料鱼品种确定,以廉价鲢、种为饵料鱼时,宜选浅塘;因为鲢、鳙鱼均为上层鱼类;特别是游动十分迅速,塘浅一点利于归鳜鱼捕食;以底栖鱼类作为饵料鱼时,池塘可深一些,池塘坡比为1:1.5一2.5,塘底向排水口处要有一定的倾斜度、便于干塘捉鱼,塘内最好培植少量水草,有利于鳜栖息和捕食。
& & (三)形状和周围环境 池塘形状应整齐有规则,最好呈东西向的长方形,这样既便于饲养管理,又能接受较长时间的日照,且注水时较易造成全池水的流转,当池鱼浮头时;解救有利。
& & 池塘周围不宜有高大树木和种植高秆作物,以免阻挡阳光照射和风力吹动,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气流对水面的作用,从而影响池塘溶氧量的提高。
& & (四)池塘底质的改良 养鳜池塘要求淤泥较少、淤泥深度在20厘米以下。由于除新开池塘外。其他池塘经过一定时期的养鱼后,因死亡的生物体、鱼的粪便、残剩饵料等不断积累,加上泥沙混合,池底逐渐会积存一定厚度的淤泥,对鳜鱼养殖弊多利少,因此每年冬季或鱼种放养前必须予他清除过多的淤泥,并让池底日晒和冰冻,改良底质,最好用生石灰清塘,一方面杀灭潜藏和繁生于淤泥中的鱼类寄生虫和致病菌,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池水的碱度和硬度,增加缓冲能力。
& & (五)机电配套 随着鳜鱼养殖技术不断完善和成熟,根据高密度集约化饲养鳜鱼的要求进行规模人工配合饲料养既必须根据生产水平和规模相应配套好增氧设备和饲料加工设备及其他机电设备,既有利于生产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推进鳜养殖向工业化、产业化生产发展。
& & 二、苗种培育
& & 鳜鱼苗种培育是鳜养殖的基础。目前,鳜鱼苗种培育还不能像其他淡水鱼那样在池塘中直接投喂商品饲料或用肥水法等培育,因此,鳜鱼苗种培育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鳜鱼养殖效益的高低。
& & 鳜鱼苗种培育包括夏花培育和1龄鱼种培育两部分。
& & (一)夏花培育 刚孵化出膜的鱼苗身体柔软细嫩,个体比家鱼小,体长仅4毫米左右。经50~60小时的培育后,体长即达4~5毫米,心动次数平均为3次/秒,此时的鳜鱼苗开始摄食,即进入夏花培育阶段。
& & I.鱼苗培育 20世纪90年代以来,鳜鱼苗培育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培育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生产中归纳为流水和静水培育两种方式,流水育苗又分用孵化缸和环道;静水育苗又分在鱼塘、水泥池和网箱中培育。流水育苗成活率比静水育苗高,但生长速度比静水稍慢。
& & (l)流水培育 具有水质新鲜、水体交换量大、水温均衡、温差小、溶氧丰富等优点,符合鳜鱼苗生长对环境的要求。目前生产单位多数采用此种方法。即将在孵化缸(环道)中孵化出膜的鳜鱼苗继续留在人工控制水流的原缸(环道)中培育。育苗初期,鳜鱼苗放养密度一般为0.5万~l万尾/米2,随鳜鱼个体的增大而逐渐减少。
& & 在鳜鱼苗培育过程中,每5天左右应结合分规格转换环道1次,同时将环道底部两侧的沉积物清除。鳜鱼苗贪食,最好在转环道前数小时停止投喂饵料鱼,以避免鳜鱼苗暴食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 & (2)静水培育 培育鳜鱼苗的池塘一般以水泥池为好,面积30~50平方米,水深保持在0.8一1米,在池底可设置一些模拟自然水域的人工礁,为鳜鱼苗创造一个良好的捕食环境;鱼苗放养前,培育池必须彻底清理消毒,放养密度一般每立方米水体放养鳜鱼苗7000尾左右,当鳜鱼长走1.5厘米左右时。移入网箱培育,效果会更好。
& & & &2.饵料投喂 鳜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开口即食活鱼苗,饥饿时互相残食,这是由其生物学特性决定的;因此,准确掌握鳜鱼苗开口摄食时间、选择好饵料鱼、及时供应适口饵料是鳜鱼苗培育成败的关键措施之一。
& & (1)开食时间的确定 鳜鱼苗的器官分化发育与水温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水温23.5一25℃、24~26.5℃、26~29℃时,受精卵至鳜苗开食时间相隔分别为112~120小时、105~115小时和90~98小时。此时,鳜苗运动活泼,能够主动摄食。
& & (2)开口饵料鱼的选择 开口饵料鱼苗的大小是否适宜,直接影响鳜鱼苗摄食及成活率。生产中宜选择体型扁长、游泳能力较弱的鲂、鳊、鲴等鱼苗为开口饵料,尤以刚脱膜8小时的活鱼苗为最佳,此时的饵料鱼易被鳜整尾吞食。如果投喂老口鱼苗,鳜苗只能利用饵料鱼尾部一小部分,剩余部分常挂在鳜苗嘴边上,不仅影响运动,而且容易在水体中腐烂、分解,恶化水质,甚至暴发鱼病。在鳜苗开食的3一5天内得不到适口的饵料鱼,则活动能力骤然降低,感觉迟钝,便因此渐渐消瘦而死,甚至发生相互残食、并因吞食不下而卡死的现象。
& & (3)饵料鱼生产 鳜鱼的口裂和饵料鱼的体高随生长而不断变化,不同时期的鳜鱼需投喂一定发育阶段的饵料鱼苗,才能为鳜鱼所吞食。如60时龄的鳜鱼苗,仅能吞食60~216时龄的细鳞斜颌蝈苗;84时龄的鳜鱼苗能吞食60-216时龄的团头鲂苗;108时龄的鳜鱼苗,则能吞进216时龄之前各阶段的鲴和鲂苗,同时还能吞进36一108时龄的苗;144时龄的鳜鱼则能吞进36-108时龄的草鱼苗;144时龄的鳜鱼则能吞进216时龄前的鲴、鲂、草鱼、丰鲤、鲤以及l2-216时龄的鲢和24一108时龄的鳙鱼苗为食。因此,及时供给适口、充足的饵料鱼是鳜鱼苗培育的重要保证。饵料鱼生产应按鳜鱼苗生产时间、生长发育状况和数量多少分批进行配套生产;并在保证开食饵料鱼苗出膜与鳜鱼开食同步的同时;安排好鳜鱼苗后期饵料鱼的生产,及时在池塘中培育好不同规格的饵料鱼。
& & (4)日粮 不同日龄的鳜苗种其日粮和适口饵料鱼规格是不一致的,每尾鳜鱼苗进食初期,2天内,日粮为2一3尾,进食缓慢;2~4日龄;口粮为4-5尾;25~8日龄,日粮为8~12尾;8一12日龄,日粮为10~16尾;14一15日龄,日粮为15~20尾,进食速度随鱼体长大而加快。
饱食的鳜鱼苗,腹部膨大,呈棱形,尾柄微弓,在流水情况下,靠在内壁静止不动或随水漂流;饥饿的鳜鱼苗身体扁平,在环道内散开觅食,据此,可判断饵料鱼是否充足。
& & (5)摄食方式 在鳜鱼夏花培育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鳜鱼是从尾部开始吞食饵料鱼的;常常是半条鱼含在嘴里,半条鱼露在嘴外。边吃边游边消化,最后把吐掉;有时还会看到饵料鱼的头挂在鳜鱼仔鱼鳃盖后的棘刺上,而这又往往会被误认为是寄生虫,此时应注意,遇到这种情况不需作药物处理,过一段时间鱼头会自然脱落。
& & 鳜鱼苗从尾部开始吞食饵料鱼,是由鳜鱼仔鱼发育的内在因素引起的,刚孵化出膜的仔鱼,虽然色素沉着早已发生,但眼的活动还没有开始。因此,它捕食饵料鱼主要靠触觉来进行,而细小饵料鱼的运动又主要是尾部的振动,故都是从尾部被鳜鱼苗吞食的。鳜鱼苗经7~10天培育后,全长达16毫米以上时,便具有成鱼外形,尚未长出鳞片,但其眼的功能和侧线系统逐步发育完善,对外界的反应日趋敏感。此时的鳜鱼仔鱼就能同时依靠触觉和视觉来捕食饵料鱼,摄食方式发生变化,从开始吃饵料鱼尾部改为从头部开始吞食。这时就可投喂鲢、鳙的出膜鱼苗;但由于鳜鱼苗的发育规格不整齐,仍应投喂部分团头鲂或鲴鱼鱼苗等,供小规格的鳜鱼苗摄食,以达到均衡生长的要求。
& & 3.管理 在鳜鱼苗培育夏花期间,必须实行精细管理,彻底消毒水体,杜绝病原体带入育苗池;严格控制水质,及时排污清污;适时繁殖饵料鱼,注意与鳜鱼苗培育需求相衔接;饵料鱼投喂前必须严格消毒;定期向培育池泼洒药物,切实做好防治鱼病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鳜鱼苗成活率。
& & 经过13~15天的饲养,鳜鱼苗长至2.5~3.5厘米,这时的鳜鱼苗已为夏花,可用来培育鳜鱼种了。
& & (二)鱼种培育 鱼种培育阶段是紧接鱼苗培育阶段进行的,生产上将3厘米左右的鳜鱼夏花继续培育成6~10厘米或50~100克/尾的鱼种,称鳜鱼种培育阶段。
& & 从鱼苗育成夏花后,鱼体已增长了几十倍;如仍留在原地培育,密度过大,将影响生长,亦增加了管理等方面的难度。但如直接放入水面养成商品鱼,由于夏花仍幼小,觅食及防御改害的能力薄弱,将会降低成活率。因此,有必要将夏花进一步培育成较大规格的鱼种。
& & 鳜鱼种的养殖方式分专池主养、套养、拦养、网箱养殖四种,一般用专池培育的鳜鱼种成活率较高,有的可达90%以上;套养池鳜鱼种成活率较低。一般在20%一40%。套养池放养密度低;生长速度较快,而专池培育虽然成活率较高,但由于放养密度较大而影响鳜鱼的生长速度。
& & 1.专池培育
& & (l)鱼池条件与放养 面积不宜过大,以0.05~0.2公顷为宜,水深1.5米以上。灌排水方便,能经常保持微流水为最佳,采用人工投喂饵料的方法饲养,放养密度一般为每1000平方米放养尾。夏花放养前彻底清塘,严格消毒。
& & (2)饵料投喂 鳜鱼种的日常饵料要求比较产格,一要活、二要适口、三要无硬棘、四要供应及时。
①投喂量 鳜鱼放养后,应定期抽样测定塘中鳜鱼的生长速度、成活率及存塘量,并以此为依据,同时参考气温变化等因素,按池养鳜鱼总量的5%~10%为投饵量;计算投放饵料鱼的数量。也可根据检查鳜鱼池中剩余饵料鱼密度,推算出将要吃完的前2~3天,即需补充投放对鳜鱼平均规格适口(为鳜鱼体长1/3~1/2)的饵料鱼的量,在投喂的饵料鱼总量中,要注意大小规格不同的饵料鱼配比,以供生长速度不一的鳜鱼选择适口饵料。
& & ②投喂间隔 饵料鱼采敢5天一投的方法为好,因为投放饵料鱼后2~3天内,饵料鱼的活动比较迟钝,鳜鱼的食欲特别旺盛,有利于捕食,时间间隔太长,易造成鳜鱼捕食困难和增加体能消耗,还必须投放更多的饵料鱼,增大池中溶氧消耗,一方面增加了鱼池的实际承受力,另一方面对鳜鱼生长不利。
& & ③饵料鱼的解决途径 培育鳜鱼种突出的向题就是需要大量的饵料鱼。解决的渠道通常有4个:
& & 原池培育:利用鳜鱼鱼种原池培育,可解决鳜鱼种初期的。饵料鱼。方法是在放养鳜鱼县花10~15天,先分批放入鲂、鲢、鳙、草鱼等鱼苗,每公顷放养密度为300万一500万尾,以肥水发塘,并每天泼洒豆浆,当饵料鱼规格长至1.5厘米左右时,正好为鳜鱼夏花下塘时的适口饵料。
& & 配备饵料鱼培育池:以至1:1~2准备饵料鱼培育池,放养易繁殖、易捕获、鳜鱼又喜食的白鲫、团头鲂、鲢、鳙等品种,每公顷放养75万尾夏花;其他池养的夏花品种按常规放养投放,然后以分期拉网、少量多次为原则,将适口规格的鱼种筛出投喂给鳜鱼。一般每半月拉网1次,每次10~20千克为宜,10月是上旬后不再拉网,最后一次可多捕出一些,保证鳜鱼饲养后期有充足饵料,又使饵料池中的鱼种后期生长良好,此法显示了养殖系统中各品种间的生态平衡和协调,提高了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
& & 培育小规格的家鱼鱼种:有计划地在1龄家鱼种培育池中适当加大放养密度,在不同时期分批留大捕小取出一定数量的小规格鱼种投喂给鳜鱼,此法既可保证鳜鱼饵料鱼供应,又可充分利用鱼池;提高鱼种池的效率。
& & 利用野杂鱼:这种方法可在不增加任何成本情况下收获鳜鱼,提高池塘效益。
& & (3)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各1次,观察鱼类活动、摄食、水质变化等情况;并定时测定水温、PH,做好记录,饲养鳜鱼的池塘,初期水位应浅一些,50一70厘米水深为好,因为这时鱼体较小;活动能力较弱,而低水位有利于提高池水温度。相对增加饵料鱼的密度,经过若干天生长以后,采取分期注水的方法,逐步提高池塘水位,以增加水中溶氧量和鱼的活动空间,一般每周注新水2次,每2周换水1次,保持水质清新;控制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具体注水的次数和每次注水量多少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鳜鱼对酸性水质十分敏感,所以每隔一段时间施放生石灰水以调节PH。鳜鱼不耐低氧,塘中最好配备增氧机。天气闷热时,坚持中午开机1~2个小时,半夜2:00一5:00时开机2个小时左右。保证溶氧充足是提高鳜鱼种生长率和成活率的重要措施。在培育过程中,还必须遵循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定期泼洒药物,做好灭菌杀虫工作。
& & (4)鳜鱼种的并塘越冬 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左右时;即可开始并塘。并塘的目的主要是把不同规格的鳜鱼种进行分类、计数囤养,以便销售或放养。通过并塘,全面了解当年的鱼种生产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下年度生产计划,并囤出鱼池及时清整,为来年生产作好准备。
& & 鱼种并塘时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鱼种并塘一般在水温10℃左右的晴天下进行。水温偏高,鱼类活动能力强;耗氧大;操作过程中鱼体易受伤;水温过低,封冻和下雪天不宜并塘,以免鱼因冻伤而发生死亡。二是拉网前半个月应逐渐控制池塘中饵料鱼类的数量。拉网、捕鱼、选鱼、运输等操作应小心细致,避免鱼体受伤。成鱼池(或亲鱼池)套养的鳜鱼种可随成鱼的捕捞(或亲鱼池清塘)而及时并塘。在拉网时应特别注意防止缺氧造成鳜鱼种死亡。三是选择背风向阳、面积0.1-0.2公顷、水深2米以上的鱼池作为越冬地。规格10~15厘米的鳜鱼种每公顷可囤养4.5万一7.5万尾。
& & 鳜鱼种并塘后仍应加强管理,使水质保持一定的肥度,并在塘中投放一定数量的饵料鱼供其摄食。在长江以北地区,严冬冰封季节长;还应采取增氧措施,防止鱼种池缺氧。
& & 2.其他育种方式
& &(1)套养 包括成鱼池和亲鱼池套养2种,放养时间一般在每年6一7月,套养2.5-3.5厘米规格的鳜鱼夏花,每公顷放养密度为尾。套养池平常一般不需专门投饵,利用成鱼池或亲鱼池中野杂鱼就行了,因而在夏花放养前,应对池塘中野杂鱼的数量大小作一次调查检测,如果塘内野杂鱼数量较多,则放养量可适当加大。在饲养过程中,必须注意三点:一是套养池内不宜再套养其他品种夏花,以防止小规格鱼种被其吞食;二是鳜鱼对药物较为敏感,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鳜鱼种全军覆没。因此,在使用鱼药时,要选择使用,并要精确地计算药物的使用量,尤其是高温季节,更要谨慎用药,通常采用低剂量或者停止使用;三是鳜鱼对溶氧的要求比家鱼高;容易发生浮头,因而套养池的水质要求不宜过肥,特别是以肥水鱼为主的成鱼塘更要注意。因此,定期加注新水,保持池水清新、高溶氧量也是套养成败的关键措施之一。
& & (2)拦养 利用小型河沟中野杂鱼较多,水质、溶氧条件比池塘优越等特点,在小到河沟的适宜地段用网截一段水面;放养一定数量的鳜鱼夏花,既可利用河沟中野杂鱼,又可获得经济价值高的鳜鱼,一般每公顷放养尾。
& & (3)网箱饲养 网箱大小以50~100平方米为宜,网目规格应根据鳜鱼夏花规格和饵料鱼大小而定。设置地点要求是避风。向阳、水面宽阔、有一定微流水的水域,网箱的箱底距水底至少在0.5米以上。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0&40尾。
这些方式的饲养管理基本与专池培育相似。
& & 三、商品鳜养殖
& & 近年,我国商品组养殖发展迅速,主要以池塘养殖为主,养殖形式有专养、混(套)养和轮养等。
& & (一)专养 池塘专养鳜鱼分复花当年直接养成商品鱼和1龄鱼种养成商品鱼。
& & 1.鳜夏花当年养成商品鱼 利用鳜鱼夏花(或稍大规格)直接养成商品鱼,是目前普遍推广的一种养殖形式,这种养殖形式需投喂充足的饵料鱼;单位产量较高。
& & (l)鱼种放养 为保证养殖成活率,放养规格必须在3厘米以上,一般每公顷放养 3一4厘米鳜鱼种1.5万一2.5万尾。
& & (2)饵料鱼来源 池塘草养鳜鱼,密度较高;需饵量大,一般何以通过养成池培育、配养池饲养。自然水域捕捞和购买等途径加以解决。
& & ①养成池培育 前期饵料鱼培育,即在鳜鱼种放养前15-20天,利用这段空间在池塘中培育前期饵料鱼。投放饵料鱼750万~1200万尾/公顷;以供鳜鱼前期摄食;为了降低饵料鱼成本,可考虑在鳜鱼池中混养一些繁殖快的饵料鱼亲本,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如每公顷适时放对或2龄7500尾;使其繁殖的后代作为活饵料鱼供鳜鱼取食;也可用适度规格的稀网将池塘隔成两部分,一边养鳜鱼一边养饵料鱼亲本,使其繁殖的幼鱼穿过筛网成为鳜鱼的食饵,饵料鱼亲本培育最好采用强化培育方法;促进亲体的性腺发育,增加产卵量,提高孵化率,为鳜鱼源源不断地提供适口饵料,促进鳜鱼的生长,从而获得比较理想的养殖效果。
& & ②配套池培育 规模养鳜,其饵料鱼的解决途径主要来源于专池培育。1公顷鳜鱼单养池需配备3~4.5公顷饵料鱼池,分批起捕,按需拉疏,保证饵料鱼与鳜鱼同步生长。对饵料鱼的生长及规格,应采用调整密度和投饲量来加以控制。
& & ③自然水域捕捞 如鳜鱼养殖场址靠近湖泊、水库等大水面水域,有丰富的饵料鱼资源,可加以充分利用,鳜鱼养殖生产中;拟作饵料鱼补充来源。
& & ④购买 饵料鱼生产中,如遇发花率低、病害或灾害性天气等影响,应及时组织购买,确保饵料鱼供应的连续性,避免影响鳜鱼养殖。
& & (3)饵料投喂 投喂次数一般应根据水温。鳜池饵料鱼密度、生长速度、天气等灵活掌握。在水温较高、鳜鱼快速生长期内,最好每天投喂1次,9月以后水温下降,鳜鱼生长速度减慢,摄食减少,此后可以5一7天或半个月投喂1次,投喂量以维持水体内有一定的饵料鱼密度、增加鳜鱼的捕食机会为原则。为了保证投喂的饵料鱼规格适宜,投喂的饵料鱼规格为鳜体长的30%~59%者适口性好,同时要经常检查鳜鱼的摄食和生长情况;并兼顾鳜鱼生长的差异;所投饵料鱼中,适量搭配不同规格的饵料鱼,确保鳜鱼在饲养条件下,饵料充足、适口。所投饵料鱼必须先进行消毒。
& & (4)水质控制 鳜鱼专养池,由于放养密度高,投饵量较多,残饵和大量粪便对池塘水质影响较大,除要求池塘进排水系统良好、定期更换池水,整个饲养过程中水体溶氧最低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外。还需在鳜鱼专养地中配备增氧机。春末和夏季每天中午12一15时开机增氧;如遇特殊天气,下半夜开机至太阳出。开机时间视具体情况确定,并定期泼洒石灰水调控水质,其他管理措施与家鱼养殖基本相同。
& & 2. 1龄鳜鱼种养成商品鱼 鳜鱼一般2冬龄达到商品鱼规格。在天然水域或池塘养殖条件下,1龄鳜鱼也能达到商品规格,这与气候条件、饲养方法等关系密切。我国南方地区气候较暖;鳜鱼生长期长;养鳜周期相应较短。但各地对鱼种规格的要求和养殖周期的确定,是根据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生产上也常用大规格1龄鳜鱼种,第二年养成商品鳜。
& & (1)放养前准备 鱼种放养前,要认真清整池塘,挖去过多的污泥,整修好地埂地坡,检修好进排水系,并对池塘进得药物消毒,杀灭有害细菌和寄生虫。清塘可用漂白粉、强氯精、灭虫灵等药物进行,但以生石灰为好,带水(水深1米)清塘,每公顷用量为千克,方法是将生石灰用少量水化开后趁热全池泼洒;待药性消失后,即可进行放养。
& & (2)鱼种放养 以放养规格较为整齐的(50~100克/尾)鳜鱼种较好。一般每公顷放养尾,宜在水温较低(5-6℃)的季节放养。此时鳜的活动能力较弱,易捕捞,在操作中受伤程度小;可减少饲养期的发病和死亡率,同时;提早放养也可以提早开食,延长生长期。鱼种放养也应在晴天进行。严寒、风雪天气不宜放养,以免鱼种在捕捞和操作搬运中被冻伤或冻死。鱼种下塘前应坚持严格消毒。
& & (3)饵料 鳜鱼种放养前,应先在池塘中放养一定数量的家鱼种或野杂鱼类,其规格不超过鳜鱼种长度的60%或更小一些,作为饵料鱼。3月以后,应向他中投放鳜种重量的5~6倍的适口饵料鱼,鲢、鳙、鲂、鲤、鲫等均可,2~3个月内可不再投喂,但应定期检查鳜鱼吃食情况,6月以后;是鳜鱼的吃食、生长旺季,应每天或3一5天投喂1次大规格的饵料鱼,以满足鳜鱼生长的需要。
& & (4)管理 饲养鳜鱼成鱼与饲养家鱼一样,同样应该加强日常管理。要有专人负责,并随着水温的升高;鳜鱼长大,应分期加注新水。一般春季和秋季每10~20大加水1次,每次加水30-40厘米。夏季勤换水,5~7天换水1次。如能保持微流水,则养殖效果更佳。同时应做好巡塘、防病等工作。
& & (二)池塘套养 成鳜的套养主要有成鱼池和亲鱼油套养两种方式。套养鳜鱼时;必须控制其规格,以避免危害主养鱼类为原则(所放主养鱼种最小规格应比鳜鱼种大1.5倍以上)。一般每公顷放养3~5厘米的鳜鱼600~800尾,或10~16厘米的鳜鱼250~300尾。具体放养量可视塘内野杂鱼的多少而增减,以既充分利用野杂鱼又无需增加投解为前提。靠近江湖有条件的池塘可经常灌江纳苗,引进野杂鱼供鳜鱼食用。混养池塘不宜再放养鲢、鳙等夏花,因鳜鱼生长速度快;会吞食小规格家鱼种。由于鳜鱼对溶氧要求比家鱼高,因此混养塘水质.不宜过肥,要定期注入新水,鳜鱼对有些药物比较敏感,施料时应特别慎重。
& & (三)轮养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具体条件不同,养殖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如轮养类型也多种多样。江浙一带群众根据鳜、、罗氏的习性和生长特点,创造一套青虾、罗氏沼与鳜鱼轮养的养殖方法。进一步发挥了池塘的生产效力,大大提高了池塘产出率,从而增加了养殖效益。
& & 1. 鳜鱼与青虾轮养 池塘进行鳜鱼&青虾轮养,一般是从5月初放养广州一带提早繁育的鳜鱼夏花,养到10月初,饲养周期为5~6个月,将70%~80%达到商品规格的鳜鱼上市,余下20%~30%不足上市规格的好鱼并塘继续饲养,将空闲的饵料鱼池塘和养蛇池塘整理后,放养青虾,至翌年4~5月起捕上市。一般鳜鱼放养密度为每公顷1尾,规格3-4厘米;青虾放养密度为每公顷12万~15万尾。幼虾规格1.5厘米以上,饲养管理技术与单养相同。
& & 2.鳜鱼与罗氏沼虾轮养 罗氏沼虾不耐低温,秋末冬初,当水温降至15℃时,需及时干池起捕上市,池塘实际利用只有半年时间(5一10月)。利用罗氏沼虾养殖地冬闲期饲养鳜鱼,此阶段鳜鱼种便宜,饵料鱼丰富,将鳜鱼养至翌年4~5月上市,价格相对较高。罗氏沼虾苗种5月放养,规格2~3厘米,每公顷放养18万-22万尾,饲养中后期可适当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有利于控制池内浮游生物量。鳜种放养在10月中旬干池清塘之后,规格为0.15~0.25千克/尾,每公顷放养尾。整个饲养过程中应保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以利鳜鱼生长。一般冬季每15~20天加注新水1次,春季7一10天1次,每次加水高0.1~0.3米。
& & (四)鳜鱼的捕捞和运输 鳜鱼的捕捞、运输和销售是养殖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养殖效益的高低,因此,必须把它作为发展鳜鱼池塘养殖的主要环节来抓。
& & 1.捕捞 池塘养殖鳜鱼的捕捞主要用旋网、刺网、干塘等方式进行。由于死鳜鱼的商品价值低于活鳜鱼,因此在捕捞操作时应十分细心,防止鳜鱼受伤或因缺氧而发生死亡,尽量做到活鱼上市。
& & 2.运输 鳜鱼的运输,应视规格、数量和距离远近,选取用装载容器。运输工具和相应的运输手段。
鳜鱼夏花运输;用塑料袋注水充氧运输较好。鳜鱼耗氧量高,装运密度应显著小于家鱼夏花数量,一般30厘米X30厘米规格的氧气袋,每袋装2.0~3.0厘米的鳜鱼夏花500~2000尾,5厘米左右的鳜鱼种300~400尾,运输时间4~5小时,装运时间越长,密度应相对减小。用氧气袋运输时,应避免高温,防止阳光直射,以免影响成活率。l龄鳜鱼种运输,短距离可用广口容器(如铁皮箱、帆布袋等)装水运输,中长距离应用活水车装运,最好选在水温10℃左右的晴天进行,严寒风雪天及气温过高均不能运输。商品鳜鱼的运输应配备双套增氧设备。高温天气最好带水降温,通常应在清晨装运,活鱼直接上市,确保商品鳜质量,以利提高经济效益。
& & 四、病害防治
& & 随着鳜鱼养殖生产的不断发展,集约化养殖的普遍推广,其病害发生日益加剧,过去人们不知道的疾病不断被发现,流行不广的疾病变得普遍流行,一些过去危害不太大的疾病的危害性增加,有的疾病给某个区域、甚至某个地区养鳜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鳜鱼疾病的发生已成为发展养殖的制约因素之一。其防治工作越来越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向题。
& & 鳜鱼疾病的防治工作,必须贯彻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方针,并遵循&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力求养殖鳜鱼获得高产、高效。
& & (-)敌害
& & 1.敌害种类 鳜鱼卵与苗的改害生物较多,小鱼虾、水生昆虫(如水蜈蚣)的成虫和幼虫、以及个体很小的浮游动物(到水蚤)等都会大量残害鱼卵和幼苗。
& & 2.防治方法
& & (1)孵化用水需用80~100目的钢丝布或相同规格的尼龙筛绢、乙纶塑料胶丝布等过滤。
& & (2)定期在水源中泼洒晶体敌百虫(90%以上),使水体达0.3~0.5克/米3浓度,杀灭孵化用水或苗种培育水水源中的剑水蚤等敌害。
& & (二)真菌性疾病 危害鳜鱼的真菌主要是藻菌纲的一些种类,如水霉、鳃霉等。真菌不仅危害鳜鱼的幼体、成体,也危及卵。
& & 1.水霉病
& & [症状]水霉菌丝为管形没有横隔的多核体,一端像根样附着在鳜体的损伤处;分枝多而纤细的菌丝可深入到损伤或坏死卵膜、皮肤及肌肉。另一端则游离体外,长可达3厘米,形成肉眼能见的灰白色棉絮状菌落。疾病发生早期,肉眼看不出什么异状,当肉眼能看出时,菌丝不仅在伤口侵入,且已向外长出外菌丝,似灰白色棉毛状,以后鳜体负担过重,游动迟缓,最后瘦弱而死。
& & [防治方法]
& & (1)流水孵化的鱼卵,首先在收集清洗鱼卵后用0.5克/米3浓度的孔雀石绿浸洗1次,鱼卵进环道启隔8~12小时泼洒孔雀石绿溶液1次,使水成淡绿色。
& & (2)全池泼洒孔雀石绿,使油水达0.15~0.2克/米3浓度,效果较好。但鳜鱼对孔雀石绿较为敏感,当浓度达0.18克/米3时; 5小时鱼即死, 24小时死亡率为 20%。因此,在使用孔雀石绿时必须适时换水。
& & (3)用2%~3%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或用l%食用醋数滴浸洗5分钟,均有较好疗效。
& & 2.鳃霉病
& & 〔症状]鳃霉菌主要通过孢子与鳃直接接触而感染,菌丝向鳃组织里不断生长,一再分枝,沿着鳃丝血管分枝,或穿入软骨破坏鳃组织,使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失去追食能力。鳃上黏液增多,病重时,鳜鱼高度贫血,整个鳃呈淡灰色。
& & 当水质恶化,特别是水中有机质含量高时,容易暴发此病。
& & 〔防治方法〕
& & (1)环道育苗。用青霉素兑水泼洒,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40万国际单位(或使水体达0.25克/米3浓度),效果较理想。
& & (2)育种池塘,先用450克/米3生石灰或40克/米3漂白粉清毒灭菌。
& & (三)细菌性疾病
& & 1.白皮病
& & 〔症状〕发病初期,病鱼背鳍基部或尾柄出现白点,随着病情发展,迅速扩展蔓延,背鳍及臀鳍间的体表及尾鳍处都呈白色。严重的病鱼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病鱼头部向下,尾部向上,倒悬水中,时而作挣扎状游动,直至完亡。此病系操作不慎或车轮虫等原生动物寄生而侵伤鱼体。病原菌乘机而入引发。
& & [防治方法]
& & (1)用10克/米3浓度的漂白粉浸洗,隔天浸洗1次,3次见效。
& & (2)用10克/米3浓度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浴15~30分钟。
& & (3)全池遍洒强氯精(含有效氯90%),使池水呈0. 5~0.6克/米3浓度。
& & (4)全池遍洒呋喃唑酮,使他水呈0.3一0.6克 /米3浓度。
& & 2.烂鳃病
& & [症状]病鱼鳃丝上有腐烂的白色斑点,并有黏液和污物附着,鱼体常有鱼虱等寄生虫寄生。
& & 〔防治方法〕
& & (1)用10克/米3浓度的敌百虫溶液浸洗5一10分钟,杀灭鱼虱等寄生虫,烂鳃病会逐渐得到好转。
& & (2)用0.3克/米3浓度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
& & (3)同白皮病的治疗。
& & (四)纤毛虫病 纤毛虫病是鳜鱼夏花培育阶段危害较大的疾病。主要由斜管虫、车轮虫、舌杯虫、小瓜虫等寄生引起。病鱼症状表现为鱼体发黑,不摄食,漫游水面或颤抖,狂窜衰竭而死。
& & 1. 料管虫病
& & 〔症状〕斜管虫在鱼体皮肤及鳃部的刺激与破坏,引起病鱼分泌大量黏液,使皮肤及鳃的表面呈苍白色或皮肤表面形成一层浅灰的薄膜,严重时病鱼漂浮水面,呼吸困难,鳃盖泛金红色,不久便死亡。死亡率高达90%以上。
& & [防治方法〕
& & (1)彻底清塘,做好水源消毒工作,确保池水清新,溶氧充足。
& & (2)用 300克/米3浓度的甲醛浸洗预防;隔天浸洗 1次,每次5~10分钟,发病时,每天1次。
& & (3)全池泼洒硫酸铜及硫酸亚铁合剂(1:2),使池水呈0.7克/米3浓度。环道施药1.2-1.4克/米3浓度,停止流水20~30分钟(具体视鳜鱼承受程度调节),每天l次。
& & (4)用硫酸铜及高锰酸钾合剂(5:2),使池水呈0.3~0.4克/米3浓度。
& & 2.车轮虫病
& & [危害及症状]主要危害鱼苗、鱼种,严重寄生时,可引起寄生处黏液增多,游动缓慢,呼吸困难而死;一般无特殊症状。
& & 〔防治方法〕
& & (1)同斜管虫的防治。
& & (2)用1%~3%食盐浸洗3~5分钟。
& & 3.小瓜虫病
& & 〔危害及症状〕鳜鱼从苗到成鱼均可被寄生发病;主要危害苗种,一般在5~6月,水温15-25℃时易发此病。
& & 小瓜虫病借助孢囊及幼虫传播,主要以幼虫侵入鱼皮肤或鳃表皮组织,吸取组织的营养,引起组织增生,而后在鱼体上发展为成虫。病情严重时,病鱼皮肤、鳍、鳃等处都布满脓泡,一个个脓泡表现为小白点,并伴有大量黏液。镜检时多数只看见球形的成虫,病鱼消瘦,游动异常,最后呼吸困难而死。
& & 〔防治方法〕
& & (l)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增强鱼体抵抗力。
& & (2)用0.2~0.25克/米3浓度的硝酸亚汞浸洗病鱼苗5~10分钟,隔天1次,用3~5次病情可以控制,当浓度为0.18克/米3时,约4小时开始死鱼。24小时死亡率为100%。
& & (3)全池泼洒孔雀石绿及福尔马林,使池水成为含孔雀石绿0.05~0.l克/米3及福尔马林15~25克/米3的浓度。隔天遍洒1次,共泼药2~3次。
& & (4)降低水位,提高水温,在水温28℃以上时,小瓜虫停止增殖,自行脱落。
& & (五)由蠕虫引起的疾病 由蠕虫引起的疾病叫蠕虫病。目前危害鳜鱼较为严重的有指环虫等。鳜鱼患藤本嗜子宫线虫病只是偶尔发现。
& & 1.指环虫病
& & [危害及症状] 由指环虫寄生鳃部引起,少量寄生时没有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河引起鳃丝肿胀,贫血并易引发细菌性疾病,不仅可引起苗种大批死亡,而且对成鱼危害也很大。
& & [防治方法]
& & (1)鱼种阶段定期用晶体敌百虫全地泼洒。浓度0.2克/米3。效果较好。成鱼时对敌百虫十分敏感(1克/米3浓度,8小时开始死亡,48小时死亡率100%),应慎用。
& & (2)环道培育夏花发生此病时,可用晶体敌百虫遍洒,使水体达0.7一l.0克/米3浓度。
& & (3)鱼种放养前,用15一20克/米3浓度的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5-30分钟,杀死鳜鱼身上寄生的指环虫。
& & (4)用特效灭虫灵(B型)0.4克/米3浓度全池泼洒(不能与碱性药物合用;安全期为用药后7天),隔3~5天再用1次。
& & (5)做好水源和饵料鱼杀虫处理,杜绝传染。
& & 2.藤本嗜子宫线虫
& & 〔症状及危害〕病鱼的背鳍、臀鳍、尾鳍的鳍条间或腹腔因虫体的寄生而发炎和充血,除影响生长外,一般不会造成死亡。
& & [防治方法〕用生石灰带水清塘杀灭幼虫及中间宿主。同指坏虫病。
& & (六)由甲壳动物引起的疾病 由甲壳动物寄生引起的疾病叫甲壳动物病,危害鳜鱼常见动物有锚头鳋、中华鳋等。
& & 1.锚头鳋
& & [症状及危害〕由铁锚虫寄生引起,寄生部位发炎红肿,组织坏四死,易感染其他疾病。锚头鳋对各龄级鱼都可危害,其中尤以鱼种危害最大。小鱼患病后,食欲减退,游动缓慢,失去平衡;甚至虫的头部钻入寄主内脏,病鱼不久即完。
& & 〔防治方法〕
& & (1)水源采用 l克/米3浓度的晶体敌百虫遍酒。
& & (2)配套饵料鱼池必须定期杀虫消毒,购进的饵料鱼必须先消毒后投喂。
& & (3)环道用1克/米3浓度的晶体敌百虫加10克/米3浓度的食盐加10克/米3浓度的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 & (4)环道用10克/米3浓度的高锰酸钾全池泼洒。
& & (5)用10克/米3浓度的敌百虫或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5分钟,及时将池水更新。
& & 2. 中华鳋
& & [症状及危害〕当鳜鱼长至 10厘米以上时,有时在鳃上会发现乳白色的小蛆样中华鳋寄生,轻度感染时一般无明显症状,严重时,则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造成鱼体消瘦,生长缓慢。
& & 〔防治方法〕可用1.4克/米3浓度敌百虫粉剂(2.5%)和硫酸亚铁合剂(两者的比例为1.2:0.2)全池泼洒。
& & 用鱼虫克星Ⅰ号(鳜、鳗专用)0.125克/米3浓度,5天后再减半用l次,严禁与生石灰、消毒剂等碱性物质同时使用。
& & (七)其他
& & & 1.孢子虫病
& & 〔危害及症状]黏孢子虫病常见于淡水鱼类,危害较大,尤其危害幼龄呶鱼,破坏其皮肤、鳃组织,影响呼吸功能,病鱼体表和鳃部肉眼可见白色点状物;肛门拖一未消化的粪便,鱼体负担过重,失去平衡,在水面上打滚,影响正常摄食,2天内死亡率40%左右。
& & [防治方法〕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 & (1)每天用硫酸亚汞全池泼洒(0.1克/米3浓度),有一定疗效。
& & (2)用晶体敌百虫(90%以上)全池遍洒,使池水达0.1克/米3浓度,多次使用可减轻病情。
& & (3)使用灭孢灵0.1克/米3浓度,全池泼洒。
& & 2.鳜败血病 由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常伴有寄生虫疾病,为近年来的暴发性流行病,对鳜鱼造成危害极大。
& & 〔症状及危害〕病鱼在鳃盖基部或鳍条基部出现轻度充血,肝脏颜色较淡,腹腔有少量积水,此病传播快,死亡率高。
& & 〔防治方法〕
& & (1)每半月用1次三代鱼虾安,浓度为0.1克/米3,全池泼洒进行预防。
& & (2)用0.4克/米3浓度的三氯异尿酸全池泼洒。
& & (3)注射灭活菌苗。
& & (4)在治病前必须先有针对性地杀灭鱼体表及鳃上寄生虫。
& & (5)用0.3克/米3浓度的二氧化氯按使用说明配制后全池泼洒。
& & (6)用0.3~0.5克/米3浓度的菌毒威全池泼洒,隔天1次,连用2次。
& & 五、其他养殖方式
& & 目前,鳜鱼的成鱼养殖方式除池塘养殖外,还有围网养殖、网箱养殖、河沟拦养、藕池套养等多种形式。
& & (一)围网养殖 围网养殖主要是在湖泊、水库等大面积水域中设置围网,进行以鳜鱼为主养品种的养殖类型,其最大优势在于水质条件好、溶氧量高,而且有着非常丰富的野杂鱼资源。因此,围网养殖鳜鱼无需(或少量)配套养殖饵料鱼,只要在围网周围设几道簖,每天将捕获的小野杂鱼投入围网中作活饵料即可。
& & 1.围网养鳜的特点
& & (1)水域面积大,溶氧量高,环境条件优良;有利于鳜鱼生长。
& & (2)天然饵料鱼较为丰富,并可得到不断补充,利用低值鱼转化为高值产品。
& & (3)围网养鳜是设置在开放性的水域中,易受船只、台风、洪水、污水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 & 2.围网区域的选择 根据围网养鳜的特点,宜选择水深1.5-3米、底部平坦、水草繁茂、水流平缓、水质清新、无污染、饵料鱼丰富的水域。
& & 3.围网设置 围网面积以0.2~1公顷为宜,采用3X4股聚乙烯编织网;以毛竹(有条件可预制水泥柱)作支架,先将毛竹每隔2米插入湖库底部1.5米深作支柱,然后安装聚乙烯编织网,网高4-5米(以历史最高水位、最大波高和养殖鱼类跳跃高度等因素确定围网的高度),其上、下纲均用50 X3股聚乙烯网绳。底纲接石笼,并将石笼踩(埋)入泥中20~30厘米。上纲撑出水面1.5米固定在支架上。江滩围栏养殖时应考虑设置双层拦网。
& & 4.鱼种放养 为充分利用大水体中丰富的饵料资源;应混养适量的大规格草鱼、鲂、鳙、鲢、等鱼;混养鱼种规格至少为鳜鱼种规格的1.5倍以上。鳜鱼种的放养规格为50~60克/尾,一般每公顷放养75~135千克,混养鱼种草鱼占总放养量25%;纺占15%,鳙、鲢、青鱼占10%,适宜投放量可视养殖水体的环境条件及可利用的生物资源而确定。鱼种放养时间为8月至翌年2月为宜。鳜鱼生长速度较快,在饵料充足的情况下,经过10个多月的养殖,一般个体均可达500克以上。
& & 5.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主要内容有围栏设施的维护、投饵和日常管理以及鱼病防治等工作。
& & (1)围网设施的维护 围网养鳜的先决条件是把鱼拦住不让逃鱼,工作中应经常检查围拦设施(包括石笼),发现损坏,及时修补,清除隐患。
& & (2)投饵和日常管理 鱼种放养之后,应及时投饵,网四周设簖捕捞野杂鱼,保证激鱼饵料充足,正常饵料系数为4~8。混养鱼类3~10月需投喂水草和精饲料;水草生长旺盛季节,应以接喂水草为主,精饲料为辅,而春、秋季节则以精饲料为主。经常检查鳜鱼饵料密度;每天检查鱼类摄食情况,剩饵残渣要及时清除,随时清除网片上的漂浮物、水草等,确保水体交换正常。遇到大风大浪、汛季时,更要做好防逃、防汛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 & (3)鱼病防治 一般来说,围网养殖时对象发病率比池塘养殖要低得多,但围网养殖的特点也决定了一旦发生鱼病,治疗比较困难,所以应认真做好围区淤泥的清除、鱼种消毒和及时治疗等工作。
& & (二)网箱养鳜 网箱养鳜可以充分利用江湖、水库、港湾、河口等优良水域条件,具有生产机动灵活、投资少、设施简单、易于操作等特点,加上网箱体积小,鳜鱼在人为控制的网箱内,排泄物可以随时顺利地排出箱外;使箱体内水质始终保持清新流畅,既可增加鳜鱼捕食机会,又可减少捕食所耗的能量;使鳜鱼在网箱内生长速度更快;同时,网箱养项既有利于大批量进行人工饲料驯饲,又可进行高密度集约化养殖,降低饵料成本;此外,网箱养鳜易于捕捞操作,这既有利于分级饲养,又可解决池塘养鳜捕捞上网率低的问题。能做到捕大留小,并根据市场需求,随时、均衡地上市。因此,网箱养鳜是一条开发水域资源,发展优高渔业,向产业化迈进的有效途径。
& & 1.水域的选择 网箱养鳜应选择水体开阔,有一定水流,水质清新(透明度大于35厘米),最低水位应不低于2米,无污染,风浪影响不大的水域为佳。
& & 2.网箱的制作及设置 网箱采用聚乙烯网片缝制而成,规格可制成1一15平方米不等,养殖实践显示以2~4平方米的网箱较好,更有利于人工饵料驯饲养殖,由于网箱放养夏花至养成商品鱼,分3~4个阶段进行;因而要分别使用不同网目尺寸的网箱。网目大小以保证网箱内外水流通畅,饵料鱼逃不出为宜。若放鱼体长4~5厘米的鳜鱼夏花,网目为15~20目 /厘米2;当鳜体长达8~10厘米时,选用0.8~1厘米的网目;当鳜鱼体重达100克左右时,可转入网目为2厘米的网箱。网箱结构为敞口(或加盖)框架浮动式,箱架可用毛竹城其他材料)制成。网箱入水深度1.2~1.5米,水上高度0.3~0.5米。新网箱在放养前7~10天,下水装设完毕,让箱体上附生一些藻类等,以避免放养后擦伤鱼体。网箱排列方向一般与水流垂直,多排网箱并列时,间距不宜太近。
& & 3.养殖方式 可分为本养和套养两种。单养是把鳜鱼种放入专养网箱,另外配套网箱养殖饵料鱼,然后再根据鳜捕食、生长情况定期投喂饵料鱼。套养则是采用鳜鱼与饵料鱼一次性同时放足的办法养殖,本另设饵料鱼网箱。套养时宜投放鲢、鳙鱼种作饵料鱼,这样使套养箱中鲢、鳙鱼从水中摄食浮游生物,而鳜以鲢、鳙为食。
& & 4.放养密度 依养殖方式、鱼种来源、饵料鱼条件而定。单养网箱在春季按每平方米放入体重50~80克的鳜鱼种30~40尾,一次养成,或是在5~7月按每平方米放养体长2.5-3.5厘米的当年幼鳜300尾左右,放养体长3.5~5厘米的鳜夏花150~200尾,放养体长8~10厘米的鳜鱼种50一80尾。当尾重达到50克以上时,密度减少为每平方米30~50尾。套养时,一般每平方米放养50克/尾的鳜鱼种6~10尾。
& & 5.饵料量配套与投喂 鳜鱼天性以鲜活鱼虾为饵料,凡没有硬棘的,体长为鳜鱼体长60%以下的鱼种(或野杂鱼)均为其适口饵料。网箱单养鳜的饵料鱼来源以配套网箱培育为主,按鳜鱼计划产量的4~6倍生产,以近区捕捞的野杂鱼为补充。
& & 饵料鱼投喂方式有前种:一种是每夭投喂,第二种是阶段性投饵,按日粮5%~10%以及预计饲养时间计算阶段需饵总量。投喂次数应根据水温和鳜摄食情况而定,在水温较低时,每7~10天投喂1次;水温较高、鳜摄食旺期,一般每l一3天投喂1次,饵料鱼规格控制在鳜体长的30%~50%较好。套养鳜鱼网箱一次性放人鲢、鳙鱼,按5~6的饵料系数投放饵料鱼,中后期再适当投部分适口饵料鱼。
& & 6.日常管理 每天坚持巡箱,经常检查、观察鳜鱼摄食情况,并防止网箱破损逃鱼;勤洗箱,防止网目堵塞,一般每7天洗箱1次;夏季更要勤洗刷,以保持箱内外水流通畅,及时分箱。随着鱼体长大,要及时把大规格鳜转入较大网目的网箱,以避免互相残杀;适时投饲,饵料鱼投喂务必做到及时、充足、适口。使网箱内始终保持一定密度的适白饵料鱼,人工饲料必须新鲜并加工成长条形,其直径相当于鳜鱼口径的1/4~1/3,有一定年年黏性与弹性,定时、定点、足量投喂,以利于鳜快速生长;同时做好防洪、防台等工作,及时掌握气象和水灾预报,提前把网箱移位或加固。整个饲养过程中,应根据内箱养殖的特殊性;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 & (三)河沟、藕田套养 河沟中,一般野杂鱼很多,水质、溶氧条件比池塘优越;套养一定数量的鳜鱼,不仅利用了河沟中的野杂鱼,而且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一般每公顷放养5O克的鳜种300~450尾。
& & &为提高藕池经济效益,在有饵料鱼前提下,可利用藕池水质清新的特点套养部分鳜鱼和其他鱼种,一般鳜鱼种放养规格20~30克/尾,每公顷放养225~300尾,其他鱼种适量放养。
此文章由搜渔利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将此技术转载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伤后应激反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