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代表人物物很多,下面哪个不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什么是齐学?属于儒学范畴吗?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有哪些啊?董仲舒不是吸收了齐学的一些内容,对过去的孔孟儒学进行了改造吗?可什么是齐学我不清楚.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什么是齐学?属于儒学范畴吗?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有哪些啊?董仲舒不是吸收了齐学的一些内容,对过去的孔孟儒学进行了改造吗?可什么是齐学我不清楚.
什么是齐学?属于儒学范畴吗?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有哪些啊?董仲舒不是吸收了齐学的一些内容,对过去的孔孟儒学进行了改造吗?可什么是齐学我不清楚.
西汉前后,齐学、鲁学的一个重要表现形态是儒家中的所谓“齐学”、“鲁学”.战国时期稷下学的影响是深刻的,不仅影响到当时各国学术集团的出现,而且影响到秦朝博士制度的建立.秦朝七十博士官的设置及其咨询职志就是参考稷下学宫而来,只不过后来变了味道而已.秦的“焚书坑儒”对儒家是一沉重打击,尤其是儒家的传经派,他们除了壁藏经书蛰伏起来,几乎再也无事可做.生存危机使传经派继续分化,一批所谓“不知时变”[7]者仍然固守旧统,一批灵活权变者则揣摩经义创新,试图以经参政.
秦汉之际,孔甲、叔孙通师徒的言行较为直观地反映了儒家内部齐、鲁学风的分化.孔甲乃孔子九世孙,秦末投张楚任陈王博士,时人批评他“淡泊世务,修无用之业,当身不蒙其荣,百姓不获其利”[13];陈胜评论他“‘儒者可与守成,难于进取’,信哉博士”[13],是属于鲁学的典型传经派.叔孙通乃孔甲弟子,孔甲评价他“能见时变”[13],“学儒术而知权变”.他辞师进京任秦朝待诏博士,以巧于应答而免祸晋升,后追随刘邦任博士,号“稷嗣君”,说明他饶有稷下学风.当皇帝刘邦无策约束功臣时,叔孙通建议说:“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7](P2722)并特别解释说:“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7](P2722)他到鲁地征聘儒生制定朝仪,有两儒生讽刺他说:“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7](P2722)而叔孙通则反唇相讥:“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7](P2723)显然,鲁两儒生与孔甲一样同属鲁学风格,而善权变通的叔孙通则迥然不同,礼仪一成,上下皆大欢喜,弟子称他“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7](P2724)司马迁也给予高度评论:“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7](P2726)叔孙通平生所为善于权变,顺应时势,尤其是“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而制朝仪的创举,灵活地把儒家古经变通进现实政治中,表现了典型的齐学之风.这一时期,出现了几部明显反映儒家齐、鲁学风分化的对立性代表作,即《公羊》与《谷梁》的对立,《齐诗》与《鲁诗》的对立,《齐论》与《鲁论》的对立.《公羊》据说传于齐人公羊高,代代家传,到汉景帝时由公羊寿和齐人胡毋子都著于竹帛;《谷梁》据说传于鲁人谷梁赤,大体与《公羊》同时并传,成书时间可能稍晚《公羊》.《公羊》以传“微言大义”著称,“任于权变”[14],“多言灾异”[15],善于迎合时政,是西汉前期最时髦的学说.董仲舒学术成名、公孙弘拜相封侯,都是赖于研治《公羊》,甚至可从某种意义上说,连整个儒学在汉代登上两千年统治地位也是借助了当时发挥《公羊》学“微言大义”的直接契机.《谷梁》惟传“大义”不传“微言”,浓于训诂而淡于应时,思辨色彩逊于《公羊》.韦贤等人所谓“《谷梁子》本鲁学,《公羊氏》乃齐学”,准确地概括了两家经说的不同学术风格.《齐诗》创于齐人辕固,辕固以《诗》任景帝博士曾在景帝前与黄生激烈地辩论汤、武革命问题,又因儒道之争而被窦太后逼进兽圈与野猪搏斗,直到九十多岁还热衷于参政,其后,《齐诗》有翼、匡、师、伏之学,多出齐地,门徒繁衍,并成显贵,可见《齐诗》的趋时风格.《鲁诗》由荀子、浮丘伯、鲁人申培一脉相传.浮丘伯又称“包丘子”,是荀子的传经弟子,“昔李斯与包丘子俱事荀卿.既而李斯入秦,遂取三公……包丘子饭麻蓬黎,修道白屋之下,乐其志,安之于广厦刍豢”[16].他在鲁地隐于民间传经,知名弟子有鲁人穆生、白生、申培及刘邦胞弟刘交,所传主要为《鲁诗》,由申培成书.刘交封为楚王后,同门云集彭城,彭城便兴起一个鲁学中心.这个中心以申培师徒、刘交及其后人为代表人物,以《鲁诗》和《谷梁》为基本经典.申培既传《鲁诗》又传《谷梁》,其徒江公亦两经兼传,可谓申公衣钵传人.彭城鲁学的治学特点是“训故以教”,“疑者则阙弗传”[3]的训诂精神,实乃汉武帝所云“朴学”,虽然参政,但不善于迎合时务.申培对武帝向他请教国策的回答是“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7],竟把当时正在大张旗鼓欲有作为的年少天子堵得哑口无言;江公与《公羊》学象董仲舒并侍武帝,“江公呐于口,上使与仲舒议,不如仲舒"[3].可见《鲁诗》及彭城鲁学的尚古风格.汉初,《论语》产生齐、鲁两家学说,虽不知成书何人之手,然可断分别出于齐人、鲁人.《齐论》传者有王吉、庸生、宋畸、贡禹、张禹等人,《鲁论》传者有龚奋、夏侯胜、夏侯建、韦贤、萧望之、张禹等人.其5中多为公卿名臣,如韦贤、张禹皆任丞相,萧望之、张禹都是帝师.西汉儒家中齐学与鲁学的对立比较明显,尤其儒家经学登上统治地位后,这种对立突出地表现于经说之中.不过,齐学、鲁学虽有不同,但都属今文经学,都立于博士跻身政治舞台,并肩从政,具有一致利益,且又互相吸取,到西汉后期便有了融合的趋势.例如,萧望之初治《齐诗》,后治《鲁论》,齐学鲁学兼习并修.“张禹本授《鲁论》,晚讲《齐论》,后遂合而考之,删其烦惑,除去《齐论》‘问王’、‘知道’二篇,从《鲁论》二十篇为定,号《张侯论》”[17],《张侯论》一出,《齐论》、《鲁论》逐渐衰微.西汉末期,经古文学起而争夺政治地位,于是同属今文学的齐、鲁对立宣告让位.热门搜索:
热门专题:
颜子是不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提问者:| 浏览次数:562次 |问题来自:苏州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
您还可以输入
验证码错误
分时期的代表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荀子
汉:董仲舒
宋:程颢、程颐、朱熹(程朱理学)
明:王阳明(心学)
登录并提交回答
登录回答可获积分奖励
还没有账号?
如果您发现不正当的内容或行为,请及时联系我们!
举报内容:
举报原因:
(可多选)
含有反动的内容
含有人身攻击的内容
含有广告性质的内容
涉及违法犯罪的内容
含有违背伦理道德的内容
含色情、暴力、恐怖的内容
含有恶意无聊灌水的内容
Copyright &
Soufun Holding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 举报电话:010- 举报邮箱:1.①孔子。(1分)②孟子。(1分)
2.道家:庄子,法家:韩非子,兵家孙膑。(3分)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主要原因:儒学适应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1分)
4.今天,我们对于儒家文化和儒家思想既要继承其精华,如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注重民族气节,社会责任感等。又要剔除其中的糟粕,如君臣等级观念,男女不平等,专制思想等。(4分)
【解析】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百家争鸣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和汉代儒学改造对儒学地位的影响。
1.主要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代表。
2.主要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代表。
3.考查学生概括材料的能力。
4.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能够辩证的看待传统文化。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两千五百多年的风雨历程中逐渐积淀下了丰富的思想内涵。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日上午,由山东省政府与国家文化部、教育部、旅游局和侨联联合主办的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曲阜孔庙大成殿举行。在祭孔大典上,将评选出的五句《论语》经典名句作为北京奥运会的礼仪用语。以下是参选的《论语))经典名句:
第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第二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第三句:德不孤,必有邻。&&&&&&&
第四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第五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 日,《齐鲁晚报))报道,经69位院士联合倡议、百位专家七年论证,中华文明标志城最终选址在山东济宁九龙山……九龙山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曲阜市和邹城市之间,两榭目距仅20公里。它的东面是孔子出生地,西面是孟子出生地,北面是黄帝出生地,是感召和凝聚炎黄子孙的根基所在。&&&
材料三&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派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2007上海历史高考试卷
(1)在材料一的《论语》经典名句中,你认为不能被选为北京奥运会礼仪用语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济宁九龙山被选为中华文化标志城的依据是什么?&
(3)在某次儒学研讨会上,有关学者对儒家思想提出了如下三种不同的看法:
&甲主张“儒学要重回国家文化权力中心”“以儒学文明回应西方文明,才能完成中国文化全面的复兴。”
&乙认为,儒家思想的一统天下带给我们这个民族的人性压抑沉重不堪,造成了思想文化的萎缩和创造力的衰减。丙提出,儒家思想有其合理的成分或糟粕的东西,要给予总结。 你同意谁的看法?请阐述你的理由。
(4)深入研究历史需要了解历史学的基本要素: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以材料三为例,找出文中哪些属于史料?哪些属于史料解释?哪些属于历史评价?&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4届江苏南通海安县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顾炎武《亭林文集》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王夫之《思问录》
(1)材料一的主要思想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有何发展?分析其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三,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6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2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广东省高三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儒家学说和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家经典不仅是封建统治者的思想统治工具,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话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干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于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自讲求,
-——《三宇经》
【材料二】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
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材料四】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按照天然的长幼以及男女将每个人编入一个等级组织中
然后,根据出生位置给他课以一辈子不变的责任与义务;不管是成年之前,还是之后,甚
至儿女、弟弟:郭六七十岁了,每个人在这个层次秩序中的地位不变,永远是在长者说话
时幼者只有听话的分,只能低一等或几等,永远没有自我。从儿女出生开始,通过《三字
经》等经典将他们嵌入“孔家店”,扣上“三纲”包袱,让他们任何时候都会因不服长者
的意愿而内疚得无地自容。
【材料五】&一个典型中国人的一辈子实际上是不幸的:小时候你必须无条件地听父
母亲的话;年轻时最能花钱但却没钱花;等到真正有钱的中年时候又不可能幸福,因为首先要四世同堂,没有个人的空间,也要负担父母的生活;老了以后也是很不幸的,如果只有一个孩子,那个孩子可能看着父母亲时会想:“他怎么还这么健康,我还要养他”。如果有两个孩子,他们看着年老的父母就会互相推诿。那么,作父母亲的就在想:“我怎么还不死?我怎么要靠他们的施舍来给我生存的保证?”后代看到老年人感觉是负担,老年人看着后代又感觉要看很多面子,也处于一个更不幸福的状态。
——材料四、五、均摘编自陈志武:《金融的逻辑》
【材料六】如何正确对待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 对待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思想倾向:一是国粹派,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一切都好,甚至对二十四孝也不加批判地完全肯定:一是西化派,把中国落后的一切根源归之于文化传统,主张完全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全盘西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2分)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4分)
(2)列举秦汉至两宋时期的“帝国文化”形成过程中儒学家的努力。(6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顾炎武等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儒学进行取舍给社会带来怎样积极的影响?(6分)
(4)依据材料四、五,结合所学分析儒家文化的影响。(6分)
(5)根据上述材料,对于儒学这一传统文化我们应有怎样的正确态度?(1分)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解答题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两千五百多年的风雨历程中逐渐积淀下了丰富的思想内涵。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日上午,由山东省政府与国家文化部、教育部、旅游局和侨联联合主办的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曲阜孔庙大成殿举行。在祭孔大典上,将评选出的五句《论语》经典名句作为北京奥运会的礼仪用语。以下是参选的《论语))经典名句:第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第二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第三句:德不孤,必有邻。第四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第五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材料二& 日,《齐鲁晚报))报道,经69位院士联合倡议、百位专家七年论证,中华文明标志城最终选址在山东济宁九龙山……九龙山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曲阜市和邹城市之间,两榭目距仅20公里。它的东面是孔子出生地,西面是孟子出生地,北面是黄帝出生地,是感召和凝聚炎黄子孙的根基所在。材料三&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派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2007上海历史高考试卷请回答:(1)在材料一的《论语》经典名句中,你认为不能被选为北京奥运会礼仪用语的是哪一句?为什么?(2)据材料二概括济宁九龙山被选为中华文化标志城的依据是什么?(3)在某次儒学研讨会上,有关学者对儒家思想提出了如下三种不同的看法:甲主张“儒学要重回国家文化权力中心”“以儒学文明回应西方文明,才能完成中国文化全面的复兴。”乙认为,儒家思想的一统天下带给我们这个民族的人性压抑沉重不堪,造成了思想文化的萎缩和创造力的衰减。丙提出,儒家思想有其合理的成分或糟粕的东西,要给予总结。你同意谁的看法?请阐述你的理由。(4)深入研究历史需要了解历史学的基本要素: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以材料三为例,找出文中哪些属于史料?哪些属于史料解释?哪些属于历史评价?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从材料出发、史实甄别与辨伪、史实与结论印证,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三字经》
(1)材料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
——桑戴克《世界文化史》
(2)上述两本著作对“人体”和“天体”的研究,反映出当时在思想和科学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材料三& 表&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学”诸书
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中卷:“西政”
诸书&&&&&&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下卷:杂类之书
游记、报章、格致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中卷”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
材料四: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史料记载,东汉桓帝是中国第一位实行道教及佛教教化政策的帝王,他也支持翻译佛经和其他佛教活动。
——据古正美《从天王传统到佛王传统》
佛、道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
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法瞑目而坐。游、杨二人遂恭敬地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
——据朱熹《近思录》
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
孙家鼐建议京师大学堂应“以中学(中国传统学术与政治思想)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据孙家鼐等《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1896年)
这份奏折中,孙家鼐认为中学比西学重要。
(4)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
(5)本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
(6)关于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儒家代表人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