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泥沙的浑浊河水自制钓鱼饵料用什么饵料好

现在到河边怎样选钓位钓鲤鱼?用什么饵?、
现在到河边怎样选钓位钓鲤鱼?用什么饵?、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一般钓鲤鱼都是在半岛边上哦,最靠近河水中部的位子最佳了哦,一部饵料都是用的蚯蚓的哈。
靠近河水中部的位子,饵料都是用的蚯蚓
要选择水流稍微急的地方,用蚯蚓作饵
在水广鱼稀的水域垂钓钓位最重要 打窝是关键诱鱼 聚鱼在于打窝 做窝 养窝打窝最好用 花生麸 菜籽饼 糠饼等 或海竿专用的方块饵(适合长时间垂钓 无需补窝 由于窝料比较硬在水中融化慢 鱼过来了啃不动 只好吃你的钓饵)其次 酒糟 鸭料 颗粒饲料等(融化比较快 一次不适宜打太多怕鱼吃饱 少吃钓饵 一定时间内需要补窝)新钓位连续打窝3天早晚一次即可成窝野钓&疯钓鲫(本味香)90%加麝香红鲫10% 钓小鱼再加 野战蓝鲫(腥香)20%-30% 可搓可拉 此饵一年四季可用 通杀江河湖库&疯钓鲫30% 南北鲫30% 超诱20% 虾粉10% 拉丝粉适量鲤鱼:螺鲤(酒味)+南北鲫+918野战+花生麸&鲤鱼:花生扶(散料)+南北鲫+面粉=无敌鲤鱼料&鲤鱼:玉米檀香70%+鲤鱼香精20%+蜂蜜5%+拉丝粉5%&野钓选位技巧△春钓滩,夏钓潭,秋钓荫,冬钓阳。△春钓雨雾,夏钓草,秋钓黄昏,冬钓草。△雨天鱼靠边,钓鱼应钓边。△混水钓鲤,绿水钓草(鱼),清水钓鲫,污水钓鳊。△肥水养懒鱼,瘦水出饿鱼,污水出怪鱼。△水底泛青苔,必有大鱼来。△鲤鱼耕泥在深潭,鲫鱼喜静不爱欢。△宁钓日落后,不钓雷雨前。△人怕闹,鱼把噪,安安静静把鱼钓。△一日三迁,早晚溜边。△急钓缓,缓钓急,浅钓深、深钓浅。△热钓沱,冷钓边,不冷不热钓中间。△钓鱼不靠草,多半是白跑。△鱼儿闹,大雨到。△涨水钓河口,落水钓深潭。△春钓东南(风),秋钓西北(风)。△昼钓鲫,夜钓鲶。△钓鱼上虾,乘早搬家。△要把鱼儿钓,地势很重要,三分是钓技,七分把坑找。△溪水响动鱼儿活,溪水流动鱼儿欢。△水下小鱼多,大鱼不上窝。△草变青,鱼儿青;草变黄,鱼儿壮。△拉拉窝,钓得多。△人穿棉袄,鱼钻草篙。△下雾不下饵,雾后再钓鱼。△有草钓无草,无草钓有草。△宽沟钓窄沟,窄沟钓宽沟。△长堰钓腰,大堰钓稍。△水深钓近,水浅钓远。△钓到大鱼不心慌,放线溜鱼别紧张。△秋香冬甜,春荤夏素。△清水钓素,浑水钓荤。△人有人迹,鸟有鸟途,鱼有鱼道。△下竿轻盈盈,鱼儿上钩勤。△鱼儿顶浪游,要钓风浪口。野钓选位技巧1.老手凭经验,新手图方便。老手钓鱼选择钓位是凭他的实践和经验。到了现场一行就能断定哪个钓位较好.能上鱼、上鱼多的地方就是好钓位.新手选钓位。多数选择在操作渔具较方便的地方。方便之处有时上鱼少一些。江河转弯回水处,江河底下泥沙较厚处,江河边有岩石处,江河边长有芦苇、蒲草处,慢水流和快水流的交汇处,江河上桥梁的桥洞下,桥墩靠下游的一面,江河上的漫水桥,长期停泊在岸边的泵船和木、竹排。水库的溢洪道口下游处,大水域中有小岛的地方,茂密的水草较稀疏处,稀疏的水草较茂密处,两片水草中间的较狭窄处,死水中的活水处,浅水中的深水处等。& & 2.春钓滩,夏钓潭,秋钓阴,冬钓暖。这十二个字概括了一年四季选钓位的基本要求。滩就是浅水平坦之处,太阳一晒.此处温度先升,鱼必到那里享受温暖和开始觅食.所以春应钓滩。到了夏天.气温过高,鱼必向深处避热。潭就是水最深之处,一米以下,每深一米水温要低一至二度,深水处凉快,故有夏钓潭之说。到了秋天水温虽然在下降,经过一个难熬的高温夏季,鱼还是喜欢趋于树荫之下,故应秋钓阴。冬天日趋严寒,在逐渐地越来越冷的情况下.鲤鱼、鲫鱼等从自己体感中出发,选择在避风向阳深处,以求温暖。故冬天冰钓要选择在向阳避风的深水处。& & 3.上午钓西,下午钓东,要想多钓.钓下风。选在东边钓或选择西边钓,其中并没有多少奥秘。这是因为太阳上午东照,下午西照。上午在西边而不在东边垂钓,是为了避免人影和竿影不停地在水面活动,惊走了鱼群。& & 底层鱼爱栖下风。因风吹把水面上的微生物及藻类都吹到下风去了。鱼栖下风是为了就食。风力大时渔具的操作就比较麻烦一些,因此有的钓友爱在上风垂钓,不仅便于操作钓具,而且钓鱼不一定就少.实践证明.鱼并不是都到下风去,上风水中溶氧足,有些鱼爱在上风栖息,上风多是草鱼、鲂鱼。& & 4.早晚钓近,午钓远,天阴、下雨、黑夜钓边边。早、晚时分,天阴下雨。没有阳光。光线暗淡又较安静,鱼才敢到浅水的边上来。因为水边与陆地相联,鱼在水边容易找到落水昆虫及冲刷下的腐殖物等食物.黑夜鱼更敢于到边上来寻食。& & 午钓远是相反的原因,这个午,实际是指上午十时到下午三时,太阳暴晒阳光过强,水反光率高,鱼不敢到浅水边上来的,所以钓点宜选择在离岸边远一些的地方。& & 5. 方钓角,长钓腰.投饵之处进水道。方、长是指水池的形状。方形水池,鱼的巡回游动必经四角,而且爱在四角停留休息,故应在四角垂钓。长形水池.鱼爱在长边处来回游弋.长边的中间即腰是鱼必经之地,故应钓腰.投饵之处.是指平时投喂饵料的地点。鱼养成在此处就食的习惯了.要进食就必到投饵处觅食。进水道是指地面水灌入水池的进水道。流入的水中带有丰富的饵料及充足氧气.故此处是好钓位.& & 6、水库钓沟汉,浮钩钓靠坝,深浅钓交界,陡坡钓坡下。在水库里垂钓比较困难,如果选择的钓位不适当,必定是十有九空的。& & 钓位选在沟汉是因为水库水的面积大.又不投喂饵料,鱼觅食较为困难.除了食小鱼、小虾、水中微生物外,只有到水边上寻找掉进去的昆虫及岸上被水冲下去的有机物及草子等.沟汉面积窄常常是下雨时集中进水较多之处,故鱼爱到沟汉中寻找食物。& & 浮钩钓靠坝。许多钓友在水库里用浮钩钓鲢鱼时,多是在靠大坝的附近垂钓.靠大坝处水深,水中微生物较多,是鲢鱼休息的场所.& & 深浅钓交界处.这是因为水库中鱼的胆子最小,特别是半公斤以上的大鱼更为警觉,不到天黑之后或夜间是不会到浅水处来的,而深水处又难以找到食物.所以大鱼多在深浅交界之处活动多,既利于找到食物,又利于随时进入深水潜藏。& & 陡坡钓坡下。高陡坡处风吹下去的、雨水冲刷下的食物较多,如野生动物的粪便和家畜的粪,以及其它可食的物质.陡坡下面平时惊扰也少得多了.靠深水又近,故鱼爱在陡坡之下活动.& & 停靠船的码头处、有村庄的下水道处、水库的进水源头处都是可选的钓位。& & 7.江河钓汉口.有人钓处切莫走.在不熟悉的江河中垂钓.选一个能上鱼的钓位是很容易的事情。按一般常规.江河的支流入口处.特别是小支流和城镇下水入口处,食物较多,鱼常在此处寻找食物。此处是应选的钓位。“有人钓处切莫走”指有人钓过的地方是比较可靠的钓位,见到这样的钓位切莫再走开了。& & 8.草多钓窟窿,还可钓草缝。水中有草妨碍垂钓,但也有利垂钓.这就要善于利用有草这种客观条件.水域中有少量草时,靠近草边钓必然能多上鱼。有的水域中水草特多,盖满了池子.这就要寻找草窟窿,或自己开辟草窟窿.也有的钓友头一天头两天去开好草窟窿.并撒好窝子,然后再去垂钓。只要水中有鱼,在草窟阵中必能钓上鱼的.& & 草盖满了的水池中,还可以用钓草缝的办法。就是在草缝中钓鱼.采用钓浮钩,不用浮漂,多用蚯蚓作钓饵,使钓饵入水三至五寸深.并在水草里不停地小动,鱼即来抢食.我见到一些钓友用此法.钓上多是大个的鲫鱼,效果很不错。&无论是钓草窟窿还是钓草缝,为了便于操作,便于钓饵进入钓点都应用长竿短线,一般的也只用一支手竿,特别钓草缝也只能用一支竿。& & 9. 钓鱼怕参观,钓位避开大路边。钓鱼为多数人所喜爱。路旁有人垂钓,过路人总喜欢停下来看一看.常常是人越集越多,人越多越是有人赶热闹。这就给钓鱼人帮了倒忙.钓鱼人又不能轰赶参观人走开。故在选位时就估计到这一点,钓位不要选择在人行道旁.选择在别人不好接近之处最好。& & 10.钓鱼钓上虾,劝君快搬家。在哪里钓上虾来,要么是这个水域中无大鱼,要么是钓的那个点儿是鱼不去的地方,故有虾咬钩.因为此处钓不着鱼,故搬家转移更换钓位是必要的。如果钓上了泥鳅,因泥鳅是怕大鱼的,因此也应搬家。如果总是小鱼咬钩,钓不上大鱼,同样说明大鱼不到此处。故小鱼猖撅,也应搬家。钓鱼与气象钓鱼曾总结了“春钓滩、夏钓荫、秋钓凉、冬钓阳 ”的口诀,概括地描写了钓鱼与气象,主要与季节、温度、气压、风、晴雨天气的密切关系。 &&(1)钓鱼与季节有关 & 春秋两季是钓鱼的旺季,冬季是钓鱼的淡季。因为初春天气变暖,水温上升,鱼多在中午暖和向阳的深水处或在水草丛生的浅水处活动,有利于钓鱼;初夏鱼还在产卵,也有利钓鱼,但到盛夏,水温高时,就难钓到中等以上的鱼;秋天水温上凉下暖、鱼在深水处,有利于钓鱼;而冬天水冷草枯,鱼群一般进入越冬期,就难钓到鱼。 & &(2)钓鱼与温度有关 & 当水温升到15℃以上时,鱼类活跃,有些鱼进入交尾产卵期,需要大量的动、植物食物,这时鱼容易咬钓。当水温降到25℃以下的秋高气爽天气时,鱼群活动、摄食能力较强,正是钓鱼的黄金季节。当水温升到30℃以上时,鱼群正度夏防暑,无心觅食。当水温降到 5 ℃以下时,鱼群进入深水处越冬,此时就难钓到鱼。 &&(3)钓鱼与气压有关 & 气压的高低直接影响鱼类的活动。气压高时,水中含氧量多,鱼感舒适,气压低时水中含氧量少,鱼感难受。因此在大风雨或闷热的低压天气下,鱼无心摄食而浮游在水中。在春夏季节雨后天晴、温暖,或在秋高气爽等天气下,鱼类活动量大,摄食能力强,有利于钓鱼。在闷热、低压的夏天,鱼类多在夜间和早晚活动、觅食,在氧气不足时,鱼就会乱动,使水浑浊,出现泛塘现象,鱼头露在外面,此时不利于钓鱼。 &&(4)钓鱼与风向风速有关 & 除寒冷的冬天外,一般情况下,刮 3 级以上的东北风、东风、东南风,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有利于钓鱼 ,而刮南风或西南风都不利于钓鱼,但在夏天的早晨或黑夜、以及冬天的中午还是有利于钓鱼的。若刮西风、西北风、北风的天气,都不利于钓鱼,只有在夏天的雨后,偶尔有 3 级以下的西风、西北风、北风才有利于钓鱼。不论什么风向,只要风力达到 5 级以上时,都不利于钓鱼。 &&(5)钓鱼与晴雨天有关 & 钓鱼是件趣事,也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钓鱼与晴雨天气关系很大,一般只要是晴天,除夏天的中午和冬天的早晨、夜里外,其它时间都有利于钓鱼。阴天或小雨的天气,除冬半年的早晨和夜里外,其它时间也都有利于钓鱼。夏天阵雨之后也有利于钓鱼。但大雨或暴雨之后,因含有大量泥沙的浑水流入,极不利钓鱼。另外,雾天也不利于钓鱼。
楼主威武 什么时候带我一起
很不错的渔获哦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花鸟鱼虫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使用饵料与水质、水温及鱼种的关系
------分隔线----------------------------
使用与水质的关系,致使海洋局部水域水质发生变化的因素很多,但总体不排除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两类。自然因素也好,人为因素也罢,既有利于垂钓的妙处,同时也存在不利于垂钓之坏处,不可一概而论。
  “浑水摸鱼”。利于垂钓的浑水区有些是人为因素形成的:养殖p捕捞船只在港池内卸下水产品,大量的残屑污泥洒落于海里,引来鱼群光顾;水产品养殖排筏洗笼p收获,依附在网箱和缆绳上的小虾仔p贝苗p寄生沙蚕p嫩海藻包括泥沙纷纷脱落,招来掠食者抢夺;填海堤坝施工处,泥浆随海流扩散流向下游,水质由清澈变为浑浊,为小型鱼类躲避天敌人为地创造了藏匿条件。浑水区鱼类摄食主要依靠嗅觉,盐渍饵奇腥无比,当然能引来馋嘴的鱼群,因此,垂钓过程中要多使用盐渍饵,以适应鱼类的摄食习性。
  以大连南部海域为例,受南风偏南风和阴湿气流强烈影响的气象条件下,狂风大作,大雨倾盆,海面波涛汹涌,水下飞沙走石,大量残破的海藻随浪翻腾,连深藏在滩涂底层的“蛤蜊仙子”也未能幸免于难,粉身碎骨,被无情的抛上沙滩(俗称“发海”)。风停浪消,水质混浊,沉渣泛起的水质中有大量有机饵料随波逐流,到深水安全水域暂时避难的鱼群岂可错失良机,急不可耐返回育肥海域,不但摄食强度高,而且警惕性大大降低,俗语“饱鱼饿鹰”,真的不假。连平时“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大鲈鱼也趁此机会到岸边浅水区“潇洒走一回”,逮住一尾,十几斤的都是它。含重金属p化工原料污水严重污染的海域,被城镇民用污水污染的河流入海口,臭气熏天,令人作呕,没鱼可钓;海域正值赤潮发生,赤潮生物消耗掉水中大部分溶解氧,并产生毒素,直接导致海洋生物正常结构遭到彻底毁灭,海水色暗味臭,食物链中断,鱼群逃散或死亡,没鱼可钓。这时用什么样的钓饵都白费功夫,不如趁早打道回府。
  “水至清则无鱼”。水质清澈,鱼的视觉功能发挥相对而言敏锐,对于外界干扰观察仔细,摄食谨慎,胆小轻易不出击。钓清水最好选活饵,红蜈蚣、青蜈蚣受伤后可以长时间存活,在钓钩上极力挣扎、扭曲,动感强烈,目标明显,属于一等的钓饵。一些细小的红沙蚕、青沙蚕也可以利用,但原则是采集过程中没有受伤,保存过程中没有死亡,毕竟蠕动的钓饵要比死亡变质的钓饵更具吸引力。已经死亡但质地新鲜的钓饵不是不可以利用,但最好是在有海流、有轻浪的水域使用,这是因为海流和海浪会带动饵钩随流曼舞,赋予没有生命力的钓饵以动感,从而使鱼群更容易发现钓饵,进而攻击钓饵踏上不归路。
  使用饵料与水温的关系,“冰化鱼龙动,地寒草木苏”。春风吹拂,万物复苏,鱼群经过一冬的煎熬,体能被大量消耗,体质非常虚弱,急需填饱饥肠辘辘的肚皮。吃口虽然还说得过去,但由于水温偏低,机体新陈代谢尚处于调整阶段,因此鱼群慵懒少动,活动领地相对狭小,非目标明显、腥味浓重的饵食难以让它们的动心。小活海蜈蚣,体条粗细合适,在钓钩上垂死挣扎,便于开口僵硬的鱼类吞咽。春末夏初之际,水温逐渐升高,多数鱼种已经完成种群繁殖,进入育肥摄食高峰期。这时它们的活动范围广,捕食积极,出击果断,决不拖泥带水,对食物向来是来者不拒,对钓饵的品质要求不严格。春季沿岸滩涂沙蚕资源丰富,枯潮后很容易采集,建议多用活饵,以减少钓饵的支出。
  “细雨鱼儿处,微风燕子斜”。七月骄阳似火,微弱南风笼罩北方海区,浅水区水温居高不下,底栖生物盗饵猖獗。水温高鱼活跃,摄食行为积极主动,但过高则有害无益。相对而言,夏日里早晚两个时辰比较凉快,厌食的鱼群纷纷出洞觅食,可抓住时机钓之。钓饵以半干的盐渍饵为主,能抵御底栖生物的蚕食。盐渍红沙蚕、青沙蚕柔韧耐用,不宜腐败,携带方便,是最好的钓饵。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秋风萧瑟,燕雀南飞,海水开始回落,鱼群也进入储蓄越冬体能阶段,摄食强度近乎疯狂,老谓之钓“抓膘”。由于秋季是鱼群越冬前体能补充的重要时期,所以对饵食的质量基本不挑剔,只要是能够增加营养,一般是多多益善。以串钩底钓杂食性六线鱼和虾虎鱼为例,可以把两种不同品质的沙蚕饵混在一起使用。具体的方法是:串钩上部1枚钓钩挂活海蜈蚣,而下部2枚钩挂盐渍红沙蚕,这样的钓饵组合将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上钩钓饵蠕动强烈,动感形感兼备,可以引鱼进入窝点。下钩挂盐渍的沙蚕饵,恋钩还腥味突出,且一饵能钓多条鱼而“不下岗”,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北方的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海边空旷地异常寒冷,栖息浅水区的鱼群结群迁徙至深水越冬栖息地,只有个别耐寒鱼种和海床地势特殊的海沟还有少量“散兵游勇”在为生存而忙碌。寒风呼啸,冰水刺骨,水温已跌过4℃以下,鱼群少有主动觅饵的行为,用饵应当更讲究,以捕捉得之不易的战机。把活的红蜈蚣用精盐略微盐渍,让活虫的体液溢出,质地缩硬即可马上使用。色泽艳红,体腥味浓的饵食必然会令鱼群闻腥而动,落入钓鱼人设下的圈套。因冰冻会使活沙蚕冻伤化水,没韧性易脱钩颜色差,所以不提倡用活沙蚕来垂钓,这仅是笔者个人的观点,信不信由您。
  使用饵料鱼种的关系“近山识鸟音,近水知鱼情。”鱼种不同,摄食行为各有特点,对钓饵的品质要求有喜有恶自然合情合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鱼吃一方饵,正所谓好(hǎo)吃不如好(hào)吃,所以即便是海钓“万能饵”的沙蚕类,对鱼群的诱惑同样也存在着大小强弱之分,不可一概而论之。
  六线鱼和虾虎鱼是本地最常见的近海鱼类,传统的底坠串钩远投钓法,是针对性极强的垂钓手段,沉落海底静止不动的钓钩上,只要挂有上述四种沙蚕中任何一款,过不了多长时间,鱼群就会团团围着钓钩争抢。星康吉鳗虽然属于凶猛肉食性鱼类,但摄食习性却天生的谨小慎微,只有确认攻击目标无危险,才会放心大胆地进食。钓饵用鲜活的红沙蚕,钓钩隐蔽性良好,成功得手的几率便会增加许多。
  鲈鱼属凶猛肉食性鱼类,种群分布范围广,常结群栖息觅食,用底坠串钩远投钓法却难有建树。如果采用浮拖钓,把红沙蚕饵的运动强度人为地提高,鲈鱼则会跟着追杀饵钩,钓获倍增绝非夸张。许氏平食性凶猛,在浅水和静水中吃钩谨慎,很少会对钓饵群起而攻之。难道是钓饵质次味差,不对鱼群的胃口?非也!依笔者的经验,真正的原因还是钓饵的形态不够逼真,致使鱼群对美味视而不见。通过实践,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或是水深流急的深水区用沙蚕饵拖钓,许氏平一改腼腆的吃像,如同中魔般地攻击饵钩,可见钓饵的形态对垂钓效果影响之大。
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Copyright &2012 碧溪上钓鱼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您现在的位置: &
自然水域饵料选配
发布人:南山北钓   拍币:72983   日 12:48   浏览次数:-
因水制宜巧撒诱饵
  诱饵,是引诱鱼类集中便于垂钓的饵料。 与钓饵相比,诱饵比较粗,如果质量太差,鱼类不感兴趣。 鱼儿不会集中到撒饵处进食,钓饵再精,味道再好、价格再昂贵,也不起作用。 自然水域水情复杂,有静水、有流水。 如果在流水流速甚快的江、河、溪流、瀑布下方、江湖交接处撒粉末饵料,则饵一下水即冲散,撒个十斤八斤,也毫无效果;即使撒颗粒饵料,如麦粒、米、玉米粒等,也会被冲得移位,远离钓点 3 ~5 米,甚至 10 米以上,由于水流冲击,水底的饵料还在不断移动,窝子打得无作用,找不到钓点。 如在广阔湖面,风劲浪高,只有顺风顺水施放诱饵,才能引来鱼儿,浮钓须不断抛撒,沉底钓的诱饵为粗而较重的颗粒料,加香精,选好钓位,多打一些诱饵,起码是池塘诱饵数量的 10 倍。在自然水域施撒诱饵,因水制宜,巧妙施撒,是夺取钓鱼好战果的基本方法。
如何因水制宜巧施诱饵呢?
(一)水域不同,垂钓方法也不相同湖泊,面积大,除粗养水面外,一般鱼儿较稀,水中鱼儿有一定的生活游动规律,它们大都停留在离岸边不远的水域,即和岸连接的水花生丛、菱藕丛及湖湾内的水葫芦、水浮莲、绿萍、芜萍等浮根水生植物及轮叶黑藻、蒿草、苦草、鸡头苋等沉水植物里(水棉除外)。这些浮根和沉水植物多数是鱼的饵料。 在草丛中生活
的软体动物、贝壳动物、浮游生物及虾和各种小鱼,也是鱼类的食物。 水草又可避天敌,不少鱼类是在水草丛中繁殖的(鲫鱼、鲤鱼、鲦、乌鱼、鳑等),这更使它们离不开水草,因此,在沿湖泊近岸垂钓,首先选择草丛,在草丛中或草丛边选点撒诱饵,效果好。
(二)选择不同的钓点
选择湖边的堤坝下方、船码头下方、老百姓洗菜淘米的小码头垂钓。 这些地方水底平展无障碍物,船停靠时间多,有垃圾及食物抛下;洗菜淘米的小码头更是日日有食物,鱼儿形成条件反射,每天天一亮必到码头走一遭,午后又来一次,傍晚再来一次,钓者大都在这三个时间里在码头外 8 ~10 米处垂钓。
(三)看风线水流撒饵施钓看风线水流撒饵多用于浮钓与船钓。 风线在水上形成一条飘浮的垃圾带,这种由陆上树叶、面包屑、布头、植物种子等组成的垃圾带顺风顺水越推越远,越集越多,垃圾带下面多是上层和中层鱼觅食的好场所,尤
以鲦、鲌鱼、鳊鱼,甚至草鱼为多。 看风线水流顺风撒漂浮诱饵,如炒熟的麸皮、面包屑、干馒头屑等,四季
皆能引来鱼儿,也四季好钓。河川与湖泊有相似之处,但不同之处更多。 河川细长,多数水流动,一般河流大的河面宽 100 ~200 米,小河也有 3 ~5 米宽,有的笔直,属人工开凿;有的弯弯曲曲,忽宽忽窄,忽深忽浅,这给寻窝打塘撒诱饵带来很大的困难:不知鱼在何处,撒饵会不会被水冲走。 有的河水汹涌澎湃,表水漩涡多;有的表水平静,下面有暗流急湍,因此,河川饵料的选配与施撒更需慎重小心。一般对不熟悉的河川,钓前要选好钓点,标准为:
选湾,不选直;选宽,不选窄;选草,不选光水面。 河湾处水流缓,水草易生长繁殖,也是鱼儿觅食嬉戏停留场
所,不似笔直的长河仅是过道而已。 当然,河川经过的村庄前后有码头,停船较多,这也是好钓点。 其次,要
测水深和流速。 一般水深在 1畅5 ~4 米,附近有草有小鱼游动者,皆可。 水的流速最好小于每秒 10 厘米,超
过 10 厘米,饵易冲走,钩易移位,难垂钓。 除南方少数断河浜是静水不流动外,一般水都是流动的,这在诱饵
的配置上必须以颗粒为主,麦、米、玉米粒等,需事先用白酒浸过,或用敲烂的螺蛳 、蚬、蚌施撒得要多些。
溪流者,山间流水也,浅,流急,鱼体小,一般钓前仅手抓几把岸草抛入水中流淌即可引来鱼儿,边钓边
抓边撒,已是许多溪流钓爱好者形成的垂钓习惯。 为了提高垂钓效果,有些钓者也撒些干面包屑、麸皮。 有
的钓者什么也不撒,干脆赤脚或穿上长统靴在溪流边上的沙滩泥地里不断踩动,泥沙挤入水中,顺流而下,
使清清的溪流变浑,鱼儿也会入浑水抢食,垂钓效果很好。 2003 年 10 月,笔者到江西庐山旅游,在五老峰南
白鹿洞书院的山脚溪流中,看见多人抽钓石鱼,其中有伋鱼、鲯鳅、棒花鱼,还有长身小鲫鱼。 溪流宽 40 余
米,溪中大石裸露,石下水深而聚鱼。 钓者用河边泥沙碎石拌水边苔藓、酒米为诱饵,顺流沿石根下窝。 石宽
2 ~3 米,石下水迴流,聚鱼多,时间长,钓鱼效果很好。沟渠,皆为人工灌溉而开凿,多数直、浅、窄,交叉
处深、宽,明暗沟渠交接处深暗。 一般在打水期间,水流太快,很难垂钓,一旦打水停止,水流趋于平静,好垂
钓。 多在沟渠交叉处和明暗渠交接处进行。 诱饵最好是撒米,米白而易沉,鱼易发现,垂钓效果好。 有的渠
沟交接处有蓄水池,深可 2 ~3 米,方形或圆形,鱼多,不打饵料即可垂钓。 许多渠道通过桥洞,洞长 3 ~50
米不等,洞内皆较明渠深,藏鱼较多,且有大鱼,尤其是鲇鱼、乌鱼、鳜鱼最爱在这里藏身,乘黑暗吞食过往的
小鱼;有的洞内也有藏身多年的大鲫鱼、大鲤鱼以至草鱼。 这种洞穴,即使没有流水也好钓,只要钓前撒些荤
素混合的麸皮、死鱼烂虾之类,顺水淌入洞,引起洞内鱼儿的注意和食欲,然后手持长 1 米左右的竿,3 ~5
米长的线抛钩入水垂钓。 水流把线拉直,全凭手感钓取。
山塘,分为活塘与死塘两种。 活塘即是溪流经过的塘口,有的称为潭。 山塘水清,不仅从上游到下游水
流动,在其他方位也有各种方向的小漩涡。 这种塘鱼儿较多,不仅有小的溪流鱼,还有从下游逆流而上的鲤鱼、鲫鱼、乌鱼、鳜鱼、鲦等。 由于山塘长年不干涸,也很少有人到此捕鱼,有的山塘里往往有重 5 ~10 千克的大鱼,不过数量不多。 江南地区这种塘四季可钓,不受天气影响,鱼儿时时吃食,食欲旺盛。 这种塘口的诱饵选配一般较粗放,豆饼、菜籽饼不需研碎,整块用开水泡后捏捏即撒。 由于饵块头大,易沉底,不易被水冲走;或抓几把大米、小麦,撒入钓点即可。 要注意的是,不可撒在出水口和入水口的上、下方,那里水急,易被冲走,选塘应选远离这两个水口、水流缓的水域。 若在山塘水口垂钓,应用溪流钓的方法撒钓。
就地取饵要求鲜活
  自然水域水情复杂,鱼儿数量不多、品种多,其钓饵要求与鱼池内不大一样。 台湾钓法中的“二合一”粉剂及植物种子粉末制成的糟料在多数水域作诱饵则可,作钓饵则难。 俗话说:“一方鱼吃一方饵”。 如同江南人喜吃米,北方人多吃面粉一样,各个地区、各个水域的鱼也爱吃当地所产的植物和昆虫类、脊椎类动物尸体,对外地食物、未吃过的东西,从自身保护出发,也不大敢问津。 自然水域中鱼儿既少又杂,在选准钓点以后,关键就是诱饵与钓饵的选择了。 从钓鱼实践的经验看,无论诱饵还是钓饵,都是就地取饵为好。 南方地区用米、米粞、米糠、菜籽饼等,北方地区用小米、玉米碎粒、麸皮、麦类,都是就地取材的好诱饵;南方地区用蚕蛹、虾、螺蛳肉、蚌肉、蚯蚓、米饭粒、米糕等,北
方地区用红虫、蝗虫、蚂蚱、糟类混合饵等,也都是因地制宜的好钓饵。 一些长期外出钓鱼旅游或比赛的钓鱼爱好者们都有这样一个体会,到异地垂钓,首要的是要向当地钓者问清垂钓水域有些什么鱼,然后询问鱼喜欢吃什么饵,用什么饵打窝子,自己带的诱饵和钓饵往往备而不用。 当然,在鱼池中比赛台湾钓法是个例外。
在自然水域举行垂钓比赛,为了能保证参赛者比赛机会均等,当地的组织者往往统一发给参赛者相同的诱饵、钓饵,其他自带饵一律不许用,以示机会均等,这也是有道理的。运用当地鱼儿吃惯了的饵能引来鱼,多钓上鱼,那么,对这些饵料有些什么要求呢? 具体来说,就是要鲜、活。 诱饵要新鲜,运用动物饵最好是活的;钓饵用动物性饵料一律要活的为好,如是植物性饵,也应是新鲜的,不可用时间过长失去香味、腥味、变质的饵料,当然,有些水域用糟类饵料是个例外。南方地区施撒诱饵多用米、米粞,甚至米饭、麸皮、菜籽饼。 诱饵最好是垂钓当天早上用酒浸或开水泡,麸皮、菜籽饼最好用当年的,隔夜或当天用火炒香。 如用螺蛳、蚌、蚬等打窝钓青鱼、鲤鱼,应是鲜活的,用砖头或榔头敲碎后立即施撒入水,效果很好。 钓饵用蚯蚓、虾、螺蛳肉,应是活的。 如用饭粒、米糕类,则应是当天早上蒸煮的效果最好。 北方地区无论用窝窝头、玉米饼、小米饭等打窝垂钓,亦都是当天蒸制的为好。如是隔夜的,次晨最好再蒸煮一下,使其新鲜、味足。如用蚂蚱、蝗虫、蟋蟀,应是当天早上现捉的,挂在钩子上还在蠕动、蹦跳。除了对诱饵要求鲜活外,在自然水域垂钓,饵料还有个要求,就是多和大,即诱饵施撒数量要多,钓饵装饵要大些。 因为自然水域中的鱼儿比养殖水域中的鱼儿要少 10 ~20 倍,还有不少难以钓取的小杂鱼。 平时,在鱼池内撒一次窝子,一般仅用 200 ~300 克的麸皮、米饭、菜籽饼等混合诱饵即够,而在自然水域,一般要用这个量的 5 ~10 倍,即2 000 ~3 000 克。 只有撒得多,才能使诱饵的味道在水中传得远、时间长,引来鱼儿。 钓饵要大,在池塘中垂钓,只要穿一条 3 ~5 厘米长的蚯蚓,或一粒虾肉即可;在自然水域,则要穿同样长的蚯蚓 2 ~3 条,一只钩上要装 2 ~3 粒虾肉,或干脆虾不去壳,只去头,从尾部穿钩进去。 自然界的鱼儿不仅不易得食,而且天敌多,它们一见食物,往往吃得多,吃得快,吃得凶猛,同时又得边食边东张西望,怕被天敌发现,或进乌鱼、鳡鱼之口,或进鹭鸶、鱼鹰之吻。
所以,钓取它们比钓取鱼池内的鱼儿困难得多。 钓饵大是否就可在自然水域大显威风了呢? 钓饵大,只是与在鱼池内垂钓所用钓饵相对而言,并不是所有钓饵只要大就可钓到鱼,这里面的技巧比在鱼池内钓鱼要讲究。
钓饵装钩讲技巧
  前面已经介绍过,养鱼池内的鱼每天有人喂食,天天顿顿吃得饱,不受天敌侵害,不必经常逃窜;不受饥寒之累,不必日日游几十里路去觅食,饱食终日,“心宽体胖”,长得快,也不怕人,好钓取。 由于鱼密度高,略打些饵料鱼群就游来,钓饵下去,几条鱼甚至几十条鱼来抢食,装钩技巧性差些也问题不大。 自然水域鱼少,好不容易聚几条来,又是胆战心惊,疑神疑鬼,不轻易进食,如果饵料装配上有问题,鱼儿一旦发现,就会逃窜而去,并通知同伴集体逃亡,打了几个窝子食等于白白浪费。 这些年来,中国钓鱼人数大增,许多人在鱼池学钓,在鱼池比赛,凭借耳聪目敏,动作快捷,竿好线牢,经常获得名次,在如何将饵装在钩上,虽然也讲求方式方法,但为了求快,一般都较粗放。 就拿最科学先进的悬坠钓法来说,将饵搓成小圆球向钩子一推进去就行;拉饵是将双钩平放在饵料盘上,一大块饵料像盖图章似的手向上一盖,另一拉钓线的手向外一拉,不管钩子上挂多少饵,是露钩还是不露钩,看也不看,径直向水中抛去,鱼池中的鱼儿抢得很快。 自然水域就不同了,非常讲究饵料装钩的方式,要伪装得好,香或腥或大小适口的饵料鱼儿才肯吃。 由于鱼少,等待时间长,像台湾钓法使用的雾化饵,入水不到 2 分钟就不在钩上了,不到 5 分钟就饵消雾散,难在自然水域钓到鱼;饵必须挂取时间较长而保持其形、其味,才能钓到鱼。
钓饵装钩讲技巧,各种钓法各有特点。
(一)点 钓
点钓,就是在水草丛中、水洞中、菱塘洞里、荷菱塘的空隙中用钩饵在水域上层上下不停地提动钓鱼,主要钓取乌鱼、鳜鱼、鲌鱼、鳡鱼等较大型和大型肉食性淡水鱼类,有时也可钓到鳊鱼、鲤鱼、草鱼。 钓肉食性鱼类多以鱼钓鱼,即用重 50 ~100 克的活泥鳅、活鲫鱼、活鲦、活鲴鱼等为饵,钩从其后背部由里面穿过背鳍,从背鳍前部透出一点钩尖,钩不伤内脏、头部、尾部(见图 24),目的是让鱼在水中可存活较长时间,并可自由游动,这样,肉食性鱼类才肯吞入口中。民间有俗称“铜牌钓”者,就是用假饵铜皮盖住鱼钩,利用肉食性鱼类凶猛性、掠食性的特点,点钓钓取椭圆形或长方钝角黄铜牌(见图 25),不用浮标。 钓时,在水草洞中上下抽动,铜牌在水中闪闪发光,躲在水草下的肉食性鱼类以为是昆虫,会赶过来一口吞之,掉头就走。 钓者在提竿抽动中突然感到手中有分量,猛一提竿,即可获鱼。 这种方法多在夏日初秋水中植被丰茂、鱼儿生长迅速的时期使用。
(二)拖 钓
拖钓,就是手竿将钩饵放入水中后,不等它沉于水底就上下或左右拖动,引诱鱼儿吃钩;抛竿则是将钩饵抛远至 60 ~80 米水域后,待钩饵略沉下 1 ~2 米,即转动放线器轮柄将线慢慢摇回,钩饵在水体中缓缓移动,吸引直径 30 ~40 米、水深 2 ~3 米中上层水域的鱼儿前来抢钩。拖钓也有用于海上船钓的。 船在海上缓缓前行,钓者在两舷或船尾抛出钩饵,钩饵随船行在水表或水的上层翻动,吸引随船行走进食的掠食性鱼类。 这种钓法动静结合,钩饵动,钓者静候,一旦鱼吃钩,钓者猛动,趣味浓郁,效果好,中外钓者都喜欢这种钓鱼方法。有的国家将它戏称为“游钓”。
拖钓与点钓不同之处在于:点钓只是在原水域上下点动,吸引周围一小片水域的鱼儿吞钩,故用活鱼活虾为好,放松线的一刹那鱼游虾动,对鱼有吸引力,证实原上下晃动的饵确是活体,故肯一口吞之。 拖钓则不同,它一直在水体中运动,故饵的要求和装钩方法也不一样。 首先,饵要新鲜味浓,在拖动中能在水体中留下饵料的气味,吸引鱼来抢钩,故海钓中拖钓鲨鱼都用带血的牛、羊、猪肉,或刚刚切成段的鲣鱼、马鲛鱼、金枪鱼。 鲨鱼对血腥味最为敏感,人在有鲨鱼出没的水域的海边游泳,若不小心划破手脚,要赶紧上岸,不然,远在十多海里以外的鲨鱼会立即赶到这里向你攻击。
故用带血的动物肉挂钩钓鲨鱼最好,钩尖露出来没关系,鲨鱼不怕,它只是勇敢地吞咬,毫无顾忌。 其次,挂钩要牢,能克服水的阻力,在水中较长时间饵不脱钩而去。 牛、羊肉做饵,要将肉块的中间牢牢挂于钩弯内,鱼段做饵最好钩穿过鱼脊骨,如若只扎穿鱼肉,不穿过鱼脊骨,由于鱼肉嫩,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在水流的冲击下脱钩而去。 拖钓的饵只适合用荤饵,即动物的尸体,不适合用素饵,如面粉、玉米粉、红薯粉等皆不可用。 一是它们和揉得再黏、再硬,也经不起水的冲击,二是味差,不适合掠食性鱼儿的口味。
(三)抛竿投钓
抛竿原名海竿,原是在海滨投掷远水钓鱼所用,后转入淡水湖泊江河钓,亦用于大型池塘。 海钓皆一线多钩,在一条子线上上下拴定数只钩,有 2 钩、3 钩、6钩、8 钩不等。 所用饵皆是荤饵,用得最多的是沙蚕;其次是海蛆、海藻虫、沙蠋、海虾、乌贼肉及须、家禽肠子;再次是蛏、蛤、蚶、螺等各种贝类及鱼肉。 其用饵、装饵视所钓鱼的品种和大小而定。 如是海边浅水、沙滩底钓取鲽鱼、黑鲪、鲬鱼、黄鲫等小型底层鱼类,则装食少,饵要盖住钩尖。 小鱼嘴小,吃食挑剔,类似淡水鱼,吃食慢,多疑,吃吃放放,如鲆鱼、鲽鱼,似乎比淡水水域中的鲫鱼还刁钻。 对付这种鱼,不仅要用饵将钩隐蔽好,还要耐心等待。 如是深水钓大中型底层鱼,如海鳗、鳐、鲾鲼以及个体较大的鲷鱼、等,则饵要多而大,钩线皆要牢固。 由于这几种鱼牙齿极锋利,子线最好用金属线。 不管钓大鱼、小鱼,深水、浅水,饵要穿透挂牢,钓大鱼钩尖露出也关系不大。淡水水域抛竿投钓钩具有两类,一是炸弹钩,一是串钩。 炸弹钩中心有一弹簧。 串钩装饵,多用皮肉坚韧的荤饵,如蚯蚓、蛴螬、螺蛳、蚕蛹等,要将钩体大部盖住,钩尖尽量不外露。 自然水域鱼小,等鱼上钩时间长,可用香气浓郁的面饵捏成结实的小团,与荤饵间隔挂钩。 如串钩为 5 只钩,可用 3 只挂荤饵,2 只间隔挂素饵,素饵以诱为主,在面粉中掺入麝香米粉、木香粉或虾粉、山柰粉等,或用稀释麝香等水溶液和面团。 它们在水中慢慢溶化,散发出气味,引诱鱼儿前来就食。炸弹钩饵以面饵为主,有钓鲢鱼、鳙鱼的酸臭饵,钓鲤
鱼、鲫鱼、草鱼的糟食饵,以及膨化香饵等。 不管哪种饵,都要求其气味比鱼池内使用的饵更浓郁,即酸臭饵更臭,糟食饵更酸甜,膨化饵更浓香四溢。 只有气味更浓,才能将自然水域中稀疏的鱼儿聚拢来。 其次是数量要多,饵团要大,投抛点要准确。 每次一个点,多打几次,鱼易集中到一个点上。 钓鲢鱼、鳙鱼的酸臭饵团一般是飞钩浮钓,即将饵团捏紧包在钩群之中的弹簧上,六七只钩子不放入饵团,而是均匀分别在饵团外。在水上层,饵团的颗粒粉末不断散落入水中,气味不断四散,鲢鱼、鳙鱼纷纷来食,吸入颗粒粉末滤食时连钩也吸入,就可被钩住。 要吸引鲢鱼、鳙鱼在一个点进食,就要打得准,基本上次次在一个点的前后左右不远的地方,才能使鲢鱼、鳙鱼聚来,不断进食,不断钓取。
(四)手竿沉底钓
手竿沉底钓的装饵方法与在鱼池内钓也有不同。自然水域中的鱼儿胆小,比鱼池内的鱼刁钻、多疑,一旦进食,吃得快,吐得也快。 自然水域中的鱼儿少,食物也少,不像鱼池,定期喂饵,鱼儿心宽体胖,长得快。自然水域的鱼要到处游弋,寻觅食物,既要与同伴们抢食,又要趋避天敌,有时饱餐一顿,有时几天没有食物,为此,在自然水域手竿沉底钓首先要选准钓点,要有好诱饵将鱼聚来,然后装钓饵。 饵以动物性钓饵为佳,螺蛳敲碎壳后带壳连内脏一齐套入钩尖;蚯蚓要整条,长大些的为佳,有时可二三条一起套入钩尖,腥味越浓越好。 在草鱼、鳊鱼较集中的水域,用面粉、山芋块等素饵,除饵团要大些外,突出的是味,香甜味浓郁,在水中才传得远,色彩上突出黄、白、红三种在水中醒目的颜
色,吸引鱼前来就食。
(五)漂浮钓
这里说的漂浮钓,是指在淡水湖泊、河流钓取鲌鱼、鳡鱼、草鱼、乌鱼、鳊鱼等中上层水域肉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的一种钓法。 采用浮力大的葫芦浮标,下方系粗大方头钩或流线型长柄钩,钩最好是多倒刺,既能将饵挂得牢,每吞饵后又不易逃脱(见图 26);用重而大的浮标代坠,用手或抛竿顺风抛出 20 米以上,在风浪中等待过往觅食的中大型鱼儿吞钩。 夏秋季钩上挂活鲫鱼、活鲦,或新鲜的鱼肉段,钓草鱼、鳊鱼用岸边的青草或南瓜花、菜心等,也有用三五只活青虾挂钩,以钓取鲌鱼、小乌鱼、小鳡鱼。 冬春季,多挂面包块、馒头块,以钓取鲌鱼、草鱼,在湖泊、河流,风吹水面形成波浪,往往波浪中有一条从上风头至下风头的曲折的风线,风线中的波浪汇集漂浮在水面的树叶、昆虫尸体、人们丢弃的废面包屑、蛋糕屑等垃圾。鲦、鲌鱼、鳊鱼等喜沿着这条风线觅食,肉食性鱼类也喜欢沿着这条风线捕食各种小鱼。 为了经得起风浪的颠簸,这些食物都要装得牢些,鱼虾皆要将钩尖从其背部肉厚处穿过;草及花蕊要从茎中部及蒂正中穿过;面包块、馒头块最好经油炸过,装钩时将钩尖先刺入面包块腹心,然后顺势推至钩弯,将鱼钩全部推入面包块中,这样顺风抛出后,不会碎裂,钩也不会拉出,入水后能保持较长时间钩不离饵,在饵外层慢慢溶于水时,香味
四溢,饵四周形成雾状食物,鳊鱼、草鱼、鲌鱼会大口吞食,连钩吞进,增强钓鱼效果。
发布钓鱼技巧文章并通过审核每篇可获得300个拍币
自然水域饵料选配 相关文章
钓鱼技巧最新发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钓鱼饵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