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12kb图片用什么国模戴琳户外拍摄图片的

这样的图片是用了什么滤镜拍摄的?或者镜头!或者拍摄时使用的工具!_百度知道
这样的图片是用了什么滤镜拍摄的?或者镜头!或者拍摄时使用的工具!
jpg" esrc="http.hiphotos:///zhidao/wh%3D600%2C800/sign=eebb9bc41f178a82ce5fb5/c83d70cf3bc79f3dbba1cd.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zhidao/wh%3D450%2C600/sign=260da23b728dae2f8561d42f/c83d70cf3bc79f3dbba1cd<a href="http://e.hiphotos.baidu.hiphotos://e.com/zhidao/pic/item/c83d70cf3bc79f3dbba1cd
拍摄时的背景用白色其实,包装盒上那个瓶子阴影并不是阴影,并用黑白模式或拍完后后期进行黑白处理就行,是光洁的包装盒表面对瓶子反光,相机自身闪光灯不用,这就基本不会影响包装盒的图案文字
我这边有的设备:3盏1500W闪光灯(2个柔光箱,1个标准灯罩)。半透拍摄台明白色板,CAD绘图油纸,相机为nikonD7000标准镜。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拍好后用PS 后期稍微调一下就OK了,左边一盏补光灯白色背景布,,我们没有专业的设备,用来打影子,低板是白色亚克力,右边一盏主光灯!当然,消除阴影,左右两边也可以用亚克力或者白色背景布
我这边有的设备:3盏1500W闪光灯(2个柔光箱,1个标准灯罩)。半透拍摄台白色板,CAD绘图油纸,相机为nikonD7000标准镜。商品的盒子是带反光的,倒影在盒子上的不是PS做上去的!
那就两张主光灯直接45度打上去就行了,不用闪灯,记得加柔光罩!
这个拍得很专业了,估计柔光箱和各种灯光设备都要用上
我这边有的设备:3盏1500W闪光灯(2个柔光箱,1个标准灯罩)。半透拍摄台明白色板,CAD绘图油纸,相机为nikonD7000标准镜。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请问拍摄珠宝图片,最好用什么器材_百度知道
请问拍摄珠宝图片,最好用什么器材
我有更好的答案
标准镜头或微距镜头。柔光箱或拍摄平台。最好是定焦镜头单反
想学技巧啊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珠宝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用于拍摄淘宝图片的,用什么相机好呢?_百度知道
用于拍摄淘宝图片的,用什么相机好呢?
佳能,索尼....几个在1500内的,推荐几个
我有更好的答案
淘宝建议棚拍,效果好,但是你说1500的价格就只能选择一个带微距的相机了,这样能拍出细节。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淘宝图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一、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这是一个在移动终端创新应用的项目,用户在浏览器端(微信/手Q)即可完成与金秀贤的合影,希望通过这样一种趣味体验,引发用户的分享与转发的热潮。
1.2、系统要求: ios6-ios7、android3.0-android4.3、android4.4+(非webview内)
1.3、体验地址:
二、初步技术方案确定
在项目前期首先启动了技术预演,确定初步技术方案(*非最终解决方案):
2.1、获取用户照片数据2.1.1、首先放弃了主动获取用户摄像头的getUserMedia,因为移动终端支持率太低;2.1.2、确定使用Input控件获取照片文件、使用FileReader读取照片数据,android3.0+、ios6.0+都可以支持。
2.2、编辑合成照片 2.2.1、放弃使用canvas编辑(即将图像数据读取到canvas内进行处理)照片,考虑到开发成本成高;2.2.2、选用dom编辑(img标签),然后使用html2canvas,方便保存数据。
2.3、保存并上传照片 确定使用canvas的toDataURL接口,提交base64数据到服务器。
三、碰到的那些坑儿
按照既定的技术方案开始执行,开始碰到一个个问题,有些问题可以绕过,有些问题只能推倒重来。
3.1、照片方向反了(如下图所示)问题描述: 手持设备不同方向所拍摄的照片方向不同,照片的方向都会不同,但相册中会自动纠正,这一问题在ios和android中都存在。 问题解决:3.1.1、将图片数据转换成二进制数据,方便获取图片的exif信息;(这里我引入了&)3.1.2、获取图片的exif信息;(这里我使用了 )3.1.3、通过图片exif信息,获取图片拍摄时所持设备方向orientation。 关键代码:
var fr = new FileReader();
fr.readAsDataURL(file);
fr.onload = function(fe){
var result = this.
var img = new Image();
img.onload = function() {
var orientation = exif ? exif.Orientation : 1;
switch(orientation) {
imgRotation = 180;
imgRotation = 90;
imgRotation = 270;
var base64 = result.replace(/^.*?,/,'');
var binary = atob(base64);
var binaryData = new BinaryFile(binary);
exif = EXIF.readFromBinaryFile(binaryData);
3.2、html2canvas问题重重问题背景:为什么要用呢,因为我们需要将用户合成照片后的base64数据提交服务器,所以我们需要通过转换为canvas获取照片数据。问题详情:3.2.1、图片使用css3&transform旋转了图片方向,但最终html2canvas渲染结果却未保存旋转信息;3.2.2、html2canvas的渲染起点为网页右上角,而且不能更改设置;3.2.3、ios大图被压扁了。问题解决:但最终因为碰到太多无法绕过的问题,不得不放弃html2canvas的方案,全部转为canvas开发。
3.3、ios大图被压扁了问题详情: 当照片超过2M时,ios会出现压扁的情况(如下图所示)问题解决: 获取图片实际比例,重置图片的比例。() 需要注意的是,ratio的获取是通过检测像素alpha,需要过滤png图片,这在stack overflow的讨论上没有人提出。 关键代码:
var getRatio = function(img) {
if(/png$/i.test(img.src)) {
var iw = img.naturalWidth, ih = img.naturalH
var canvas = document.createElement('canvas');
canvas.width = 1;
canvas.height =
var ctx = canvas.getContext('2d');
ctx.drawImage(img, 0, 0);
var data = ctx.getImageData(0, 0, 1, ih).
var sy = 0;
while (py & sy) {
var alpha = data[(py - 1) * 4 + 3];
if (alpha === 0) {
py = (ey + sy) && 1;
var ratio = (py / ih);
return (ratio===0)?1:
3.4、照片太模糊啦,我想提高精度!问题描述:如上图所示,为了减少本地内存消耗,项目最初采用尺寸是320x270。在项目上线后,在确保内存占用不过高的情况下,开始尝试开发高清方案,测试地址如下:在主流设备上测试,性能并无太大问题,但当网络切换为3g时,测试图片合并上传时间8-12s,是原来时间的3倍左右,于是测试了一下3g网络的上传速度:
平常会留意用户的下载速度,但对上传速度没太在意,640x540图片的base64数据大小为120kb左右,加上延时,3g环境下平均上传时间是5s左右。于是,上传速度成为了高清方案的瓶颈。
解决方案:3.4.1、在微信和手Q环境中检测用户环境如果为wifi,则启用高清方案,但由于在这个网站推广的渠道很多,环境复杂,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所以放弃了该解决方式;3.4.2、在上传前对base64数据进行文本压缩,目前正在尝试lz77压缩,未上线。
3.5、canvas toDataURL bug问题描述: 已测试,至少在手机QQ浏览器中,canvas对象使用toDataURL方法获取不到任何数据。问题解决: 使用将图片像素数据转换为base64数据。关键代码:
_public.toDataURL&= function(callback){
var self = this;
self.unSelect();
window.setTimeout(function(){
var&encoder&=&new&JPEGEncoder();
var data =&encoder.encode(self.canvas.getContext('2d').getImageData(0,0,self.stage.width,self.stage.height),&90);
callback.call(self, data);
}, 1000/self.config.fps)
3.6、当getElementOffset遇上transform问题代码:
Quark.getElementOffset = function(elem)
var left = elem.offsetLeft, top = elem.offsetT
while((elem = elem.offsetParent) && elem != document.body && elem != document)
left += elem.offsetL
top += elem.offsetT
return {left:left, top:top};
问题描述:当目标元素的上级元素中有使用transform:translate(x,y)时,用如上的方法都会导致offset计算错误,这一bug在常用canvas框架EaseJS、QuarkJS,DOM类库Zepto中都存在。我项目中使用的是QuarkJS,碰到具体问题是舞台事件坐标不正确,由于是框架中的bug,足足花了半天时间才追查到。 问题解决: offsetLeft或offsetTop需要减去translate的差值。
四、项目总结&
4.1、最终技术方案4.1.1、获取用户照片数据 使用Input控件获取照片文件、使用FileReader读取照片数据,android3.0+、ios6.0+都可以支持。4.1.2、编辑合成照片4.1.2.1、使用canvas编辑图片,使用canvas框架为QuarkJS;4.1.2.2、使用binaryajax和exif获取照片信息,用于解决ios bug和照片方向调整;4.1.3、保存并上传照片4.1.3.1、使用JPEGEncoder转换为base64数据;4.1.3.2、使用lz77进行数据压缩
这个项目进行得并不顺利,经历过1次推翻整体方案重写、1次框架bug纠错、多次系统和浏览器的bug修复,由于线上并没有此类相对成熟的应用,找不到可参考案例,吐槽之余,也总结出一些心得:
4.2.1、对于创新类的应用,前期技术预演很关键,不能只是探索可行性;4.2.2、选择一个成熟的框架很关键,QuarkJS虽然本身架构不错并且很轻量,但使用它的过程中还是碰到过不少bug或不完善之处,并且文档不详细;4.2.3、需要善于利用现有技术。这个项目中使用了不少第三方框架来解决特定问题,如果没有这些,项目周期将会相当长。4.2.4、H5从图像到音频到视频,还有太多领域值得探索,有很大可挖掘的价值,想想都有点小兴奋呢!
4.3、图片编辑类整体代码
tg.add('tg.ImageEditor:tg.Base', function() {
var _public = this;
var _private = {};
var _static = this.
_public.constructor = function(config) {
this.config = Zepto.extend(true, {}, _static.config, config);
this.init();
_static.config = {
width: 320,
height: 320,
_public.init = function(){
var self = this;
var config = self.
self.effect && self.on(self.effect);
config.event && self.on(config.event);
if(self.trigger('beforeinit') === false) {
var canvas = Quark.createDOM('canvas', {
width: config.width,
height: config.height,
style: {backgroundColor:"#fff"}
canvas = $(canvas).appendTo(config.container)[0];
var context = new Quark.CanvasContext({canvas:canvas});
self.stage = new Quark.Stage({width:config.width, height:config.height, context:context});
self.canvas =
self.context =
var em = this.em = new Quark.EventManager();
em.registerStage(self.stage, ['touchstart', 'touchmove', 'touchend'], true, true);
self.stage.stageX = config.stageX !== window.undefined ? config.stageX : self.stage.stageX;
self.stage.stageY = config.stageY !== window.undefined ? config.stageY : self.stage.stageY;
var timer = new Quark.Timer(1000/config.fps);
timer.addListener(self.stage);
timer.addListener(Quark.Tween);
timer.start();
var bg = new Q.Graphics({width:config.width, height:config.height});
bg.beginFill("#fff").drawRect(0, 0, config.width, config.height).endFill().cache();
self.stage.addChild(bg)
_private.attach.call(self);
_private.attach = function(){
var self = this;
var config = self.
config.trigger.on('change', function(e){
self.trigger('beforechange');
var file = this.files[0];
if(file.type && !/image\/\w+/.test(file.type)){
alert('请选择图片文件!');
return false;
var fr = new FileReader();
fr.readAsDataURL(file);
fr.onload = function(fe){
var result = this.
var img = new Image();
img.onload = function() {
self.addImage({img: img, exif: exif});
self.trigger('change');
var base64 = result.replace(/^.*?,/,'');
var binary = atob(base64);
var binaryData = new BinaryFile(binary);
exif = EXIF.readFromBinaryFile(binaryData);
self.stage.addEventListener('touchstart', function(e){
if(self.imgs) {
for(var i = 0; i & self.imgs. i++) {
self.imgs[i].disable();
if(e.eventTarget && e.eventTarget.parent.enEditable) {
e.eventTarget.parent.enEditable();
self.activeTarget = e.eventTarget.
self.stage.addEventListener('touchmove', function(e){
var touches = e.rawEvent.touches || e.rawEvent.changedT
if(e.eventTarget && (e.eventTarget.parent == self.activeTarget) && touches[1]) {
var dis = Math.sqrt(Math.pow(touches[1].pageX - touches[0].pageX, 2) + Math.pow(touches[1].pageY - touches[0].pageY, 2) );
if(self.activeTarget.mcScale.touchDis) {
var scale = dis / self.activeTarget.mcScale.touchDis -1;
if( self.activeTarget.getCurrentWidth() & 100 && scale & 0) {
scale = 0;
self.activeTarget.scaleX +=
self.activeTarget.scaleY +=
self.activeTarget.mcScale.touchDis =
self.stage.addEventListener('touchend', function(){
if(self.activeTarget && self.activeTarget.mcScale) {
delete self.activeTarget.mcScale.touchD
_public.addImage = function(info){
var self = this;
var config = self.
var img = info.
var exif = info.
var imgWidth = img.
var imgHeight = img.
var imgRotation = 0;
var imgRegX = 0;
var imgRegY = 0;
var imgX = 0;
var imgY = 0;
var posX = info.pos ? info.pos[0] : 0;
var posY = info.pos ? info.pos[1] : 0;
var imgScale = 1;
var orientation = exif ? exif.Orientation : 1;
var getRatio = function(img) {
if(/png$/i.test(img.src)) {
var iw = img.naturalWidth, ih = img.naturalH
var canvas = document.createElement('canvas');
canvas.width = 1;
canvas.height =
var ctx = canvas.getContext('2d');
ctx.drawImage(img, 0, 0);
var data = ctx.getImageData(0, 0, 1, ih).
var sy = 0;
while (py & sy) {
var alpha = data[(py - 1) * 4 + 3];
if (alpha === 0) {
py = (ey + sy) && 1;
var ratio = (py / ih);
return (ratio===0)?1:
var ratio = getRatio(img);
if(typeof img == 'string') {
img = new Image();
switch(orientation) {
imgRotation = 180;
imgRegX = imgW
imgRegY = imgHeight *
imgRotation = 90;
imgWidth = img.
imgHeight = img.
imgRegY = imgWidth *
imgRotation = 270;
imgWidth = img.
imgHeight = img.
imgRegX = imgHeight *
if(/iphone|ipod|ipad/i.test(navigator.userAgent)) {
alert('苹果系统下暂不支持你以这么萌!萌!达!姿势拍照!');
imgWidth *=
imgHeight *=
if(imgWidth & self.stage.width) {
imgScale = self.stage.width / imgW
imgWidth = imgWidth * imgS
imgHeight = imgHeight * imgS
imgContainer = new Quark.DisplayObjectContainer({width: imgWidth, height: imgHeight});
imgContainer.x = posX;
imgContainer.y = posY;
img = new Quark.Bitmap({image:img, regX:imgRegX, regY:imgRegY});
img.rotation = imgR
img.x = imgX;
img.y = 0;
img.scaleX = imgScale *
img.scaleY = imgS
if(config.iconScale && !info.disScale) {
var iconScaleImg = new Image();
iconScaleImg.onload = function(){
var rect = config.iconScale.
mcScale = new Quark.MovieClip({image:iconScaleImg});
mcScale.addFrame([{rect: rect}]);
mcScale.x = imgWidth - rect[2];
mcScale.y = 0;
mcScale.alpha = 0.5;
mcScale.visible = false;
mcScale.addEventListener('touchstart', function(e){
mcScale.scaleable = true;
mcScale.startX = e.eventX;
mcScale.startY = e.eventY;
mcScale.alpha = 0.8;
var curW = imgContainer.getCurrentWidth();
var scaleMove = function(e){
if(mcScale.scaleable) {
var disX = e.eventX - mcScale.startX;
var scaleX = (curW+disX)/imgContainer.
if( imgContainer.getCurrentWidth() & 100 && imgContainer.scaleX & scaleX) {
imgContainer.scaleX = scaleX;
imgContainer.scaleY = scaleX;
var disOriX = e.eventX - imgContainer.x;
var disOriY = e.eventY- imgContainer.y;
var rotate = Math.atan2(disOriY,disOriX) * 360 / (2 * Math.PI);
imgContainer.rotation = parseInt(rotate/1)*1;
var scaleEnd = function(e) {
mcScale.scaleable = false;
mcScale.alpha = 0.5;
self.stage.removeEventListener('touchmove', scaleMove);
self.stage.removeEventListener('touchend', scaleEnd);
self.stage.addEventListener('touchmove', scaleMove);
self.stage.addEventListener('touchend', scaleEnd);
imgContainer.mcScale = mcS
imgContainer.addChild(mcScale);
iconScaleImg.src = config.iconScale.
var border = new Q.Graphics({width:imgWidth+10, height:imgHeight+10, x:-5, y:-5});
border.lineStyle(5, "#aaa").beginFill("#fff").drawRect(5, 5, imgWidth, imgHeight).endFill().cache();
border.alpha = 0.5;
border.visible = false;
imgContainer.addChild(border);
if(config.iconClose) {
var iconCloseImg = new Image();
iconCloseImg.onload = function(){
var rect = config.iconClose.
mcClose = new Quark.MovieClip({image:iconCloseImg});
mcClose.addFrame([{rect: rect}]);
mcClose.x = 0;
mcClose.y = 0;
mcClose.alpha = 0.5;
mcClose.visible = false;
mcClose.addEventListener('touchstart', function(e){
mcClose.alpha = 0.8;
mcClose.addEventListener('touchend', function(e){
self.stage.removeChild(imgContainer);
self.stage.addEventListener('touchend', function(e){
mcClose.alpha = 0.5;
imgContainer.addChild(mcClose);
iconCloseImg.src = config.iconClose.
if(!info.disMove && !info.disable) {
img.addEventListener('touchstart', function(e){
img.curW = imgContainer.getCurrentWidth();
img.curH = imgContainer.getCurrentHeight();
img.moveabled = true;
img.startX = e.eventX;
img.startY = e.eventY;
fnMove = function(e){
var isScale = e.rawEvent && e.rawEvent.touches[1];
if(img.moveabled && !isScale) {
var disX = e.eventX - img.startX;
var disY = e.eventY - img.startY;
var setX = imgContainer.x + disX;
var setY = imgContainer.y + disY;
var diffX = 0, diffY = 0;
if(setX & -img.curW/2 + 5 && disX & 0) {
setX = -img.curW/2;
if(setY & -img.curH/2 + 5 && disY & 0) {
setY = -img.curH/2;
if(setX & -img.curW/2 + self.stage.width - 5 && disX & 0) {
setX = self.stage.width - img.curW/2;
if(setY & self.stage.height - 5 && disY & 0) {
setY = self.stage.
imgContainer.x = setX;
imgContainer.y = setY;
img.startX = e.eventX;
img.startY = e.eventY;
fnEnd = function(){
img.moveabled = false;
self.stage.addEventListener('touchmove');
self.stage.addEventListener('touchend');
self.stage.addEventListener('touchmove', fnMove);
self.stage.addEventListener('touchend', fnEnd);
imgContainer.enEditable = function(){
if(info.disable) {
border.visible = true;
if(mcScale) {
mcScale.visible = true;
if(mcClose) {
mcClose.visible = true;
imgContainer.disable = function(){
border.visible = false;
if(mcScale) {
mcScale.visible = false;
if(mcClose) {
mcClose.visible = false;
img.update = function(){
if(imgContainer && imgContainer.scaleX) {
if(mcScale && mcScale.scaleX) {
mcScale.scaleX = 1/imgContainer.scaleX;
mcScale.scaleY = 1/imgContainer.scaleY;
mcScale.x = border.getCurrentWidth() - 10 - mcScale.getCurrentWidth();
if(mcClose && mcClose.scaleX) {
mcClose.scaleX = 1/imgContainer.scaleX;
mcClose.scaleY = 1/imgContainer.scaleY;
mcClose.x = 0;
imgContainer.addChild(img);
self.stage.update = function(){
imgContainer.update = function(){
self.stage.addChild(imgContainer);
if(self.imgs) {
self.imgs.push(imgContainer);
self.imgs = [imgContainer];
return imgC
_public.clear = function(){
if(this.imgs) {
for(var i = 0; i & this.imgs. i++) {
this.stage.removeChild(this.imgs[i]);
_public.unSelect = function(){
var imgs = this.
if(imgs) {
for(var i = 0; i & imgs. i++) {
imgs[i].disable();
_public.toDataURL&= function(callback){
var self = this;
self.unSelect();
window.setTimeout(function(){
var&encoder&=&new&JPEGEncoder();
var data =&encoder.encode(self.canvas.getContext('2d').getImageData(0,0,self.stage.width,self.stage.height),&90);
callback.call(self, data);
}, 1000/self.config.fps)
分享到 &   
LAST WORKS
ideas第09期
Webpage Designed by TGodeas-腾讯游戏官方设计团队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主题:私人摄影师、La.Confidential以及其它泡菜关于人像摄影的对话 (裸体图片,慎重开贴)
&[ 主题管理员: la.confidential ]
泡网分: 67.889
精华: 8帖子: 11684
注册: 2002年09月
论每张评图帖的平均字数与质量,”私人摄影师“在坛中肯定名列前矛。本人有幸成为这些评论的受益者,不敢独享。特整理并公诸于此,欢迎有兴趣的泡菜参与。
{第一回合}
私人摄影师:”用的 U2 吗?“
la.confidential:”没用灯。我是纯业余的,一机一镜,其他从简。“
私人摄影师:”对光线的利用还是不错的,但如果用灯的话还可以加分,摄影的技术核心在于控制光线,先要学会利用,然后是控制,最后是随心所欲地控制,人工照明是不可缺的。“
胡同里的胡同:“那la就少了份暧暧昧昧的感觉了。。。”
la.confidential:”完全同意您的观点。不过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更大的挑战似乎是任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和不完美的条件。。。技术上讲“用灯的话还可以加分”,但现实中是如果非用灯才拍的话,就根本不会有这张片子。”
私人摄影师:” 摄影本身就是没有一定之规的,只要想要的效果表现出来就是好的,但如果你想要与众不同,想要超越别人,就一定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职业摄影是需要集体合作和大量金钱的,但它能达到你个人力量无法达到的高度,从而使你的思想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果你是纯业余的,拍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怎样再提高?必要的器材是不可少的,它们能帮助拓展你的摄影空间,其实业余和专业真的很难分,你的技术已经超过了许多所谓专业的,慢慢来吧!“
la.confidential:”鞠躬!您说的这些其实我也一直在想。最跟本的问题是自己到底要把摄影弄到个什么程度。。。Catherine的PP是几年前拍的,自己对人像的许多兴趣和认识都是从那儿来的,所以也算有些偶然。。。从那以来倒是添了些东西,但始终还是业余的态度和方式。。。
大学时校园里有位同学,围棋水准之高,须与国手较量。。。但她始终没有入行。业余也可以“更高,更快,更强”,才是所谓奥林匹克精神。自己还差得太远,希望多多指教!!!“
小米加步枪“:”私人摄影师讲的好啊!“&&
{第二回合}
“私人摄影师”:”感觉很好,曝光在亮一些就好了,脸部有些暗,也可用反光板补一下,大光圈造成焦点有些软,背景处理得不错,但衣服与背景颜色太近了,还有仰拍容易造成退粗,如果条件不是完美,建议不穿裙子。“
“la.confidential”:”多谢!这张PP技术上真的很粗糙。。。我有几张更好的,但MT看起来没这么“落寞”。“
{第三回合}
“私人摄影师”;“la.confidential兄:看了你许多的照片最喜欢的还是这张,如果真是你拍的,那你完全能成为专业摄影师了,片子几乎没什么可说的,背景虚化的很漂亮,服装造型与背景非常和谐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有点台湾婚纱的影子。最主要的是照片整体的感觉是你其它片子无法相比的。”
”la.confidential“:”私人摄影师: 最喜欢这张,说明你是位正统专业影楼派。我自己其实并没那么喜欢这张 - 绝非卖乖,我只是觉得这张实在有一点点大众情人的味道。关于人像摄影,我有些相关评论在此。。。我不会做专业摄影。我更喜欢做专业XXXX,本行。。。我甚至说服了这位Catherine。她拒绝了台湾版的&Vouge&,最终没有去作专业MT。“
{第四回合}
(”la.confidential“此前的相关评论:”我的片子想要表达的是一种情绪和一个过程中的片断。取悦于观众的是唤起共鸣(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而并非完全是呈现一个美丽女子的形象。“)
”私人摄影师“:”完全同意!摄影虽然是瞬间的艺术,但一张好的照片却能带给人无限的想象。怎么能让人们挑剔的眼光在你的作品上多停留一会儿?我们要尽量做到努力开发照片以外的东西,也就是怎么能让照片有内涵。你为每一张照片都配了一段歌词,用来表现照片的感觉表达你对作品的理解,同时照片也就被赋予了思想,有了思想的照片就能带给人想象能让观众产生共鸣,能做到这一点作品也就算成功了。
在艺术人像领域中好的作品是要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和气质并带给观众审美的愉悦。而在商业人像领域中好的作品不仅要表现出被摄者的个人气质,还要把人拍漂亮,要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更主要的是要能卖钱!从这点上说商业摄影可能要求的更多一点。艺术和商业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能做到相互融合起不是更好!“
”la.confidential“:”完全同意!
再来说说MT吧。无论作MT还是作朋友,我最怕那些缺乏自我认知的女生。她们高傲而脆弱,总是摆脱不了用浓桩/柔光/过曝/背景纸“塑造”出的虚假形象。。。她们对自己的片子永远不满意,原因在于对自己其实没有信心。。。没有人是完美的,而对于女生来说,成熟意味着不再排斥自己的缺点(尤其是外形上的),而开始把它当做自己的“特点”的一部分。但我个人的经验是,绝大多数人并不能真正坦然面对自己。。。即所谓“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所以我理解很多专业影楼摄影师“安全第一”的拍法。毕竟,“了解你的顾客”是所有服务性行业永远无法达到之理想境界。“
{第五回合}
”私人摄影师“:”你片子中模特的条件真是太好了,业余摄影师能够自己选择模特,从这点上说真羡慕你!
职业摄影师每天要面对的是顾客,遵从商业原则来说顾客就是上帝,你有权选择上帝吗?
正像你所说大多数女人是无法正视自己的缺点的,如果你碰上一个总说自己天生丽致的丑女人你该怎么办?
在影楼中有这样一句话:没有不漂亮的模特,只有不称职的摄影师。
不要总抱怨模特的好坏,浓桩/柔光/过曝/背景纸只是手段,更重要的是摄影师的眼睛,要能够看到普通人的眼睛看不道的东西,要能去发现在生活中被忽略的美,这应该是做一个合格摄影师的首要条件,不管你是专业还是业余,是拍人物还是风光。有了这样一双眼睛之后模特长的漂不漂亮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你总能发现她美的一面,总能在平凡之中寻找到美丽。这种美应该是内在的从你照片中体现出来的思想,也就是我以前说的照片中的内涵。现在许多影楼已经开始摒弃千人一面的拍摄方法向这方面改进和尝试了,毕竟能够体现被摄者自我的个性这才是对顾客最大的尊重。
再来说说反转负冲吧,从兴起至今已经差不多有十年了,刚开始它绚丽怪异的颜色确实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但时间长了新奇感慢慢消失,它的缺点也就越来越明显了,色彩夸张,颗粒粗糙,没有层次,无法表现细节。
作为一个优秀的摄影师就是学会控制,要在你按下快门之前就要知道拍摄出来的结果,而反转负冲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好控制,它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效果会差异很大。我看你用的胶片很杂,是不是有意的呢?因为能够控制你用的胶片并知道它们的性能和曝光之后的效果是摄影作品成功的基础,用反转负冲最好先要了解这个型号胶卷的特点,要先做实验,在各种光源下曝光后颜色的特点,在反射光和直摄光下颜色的变化,以及红,绿,兰在不同的光线下相互搭配产生的不同效果,曝光正常和曝光不足颜色产生的变化,并且要在同一个冲洗店同一个打片员那冲洗,而且不同的胶片型号所产生的效果会有天壤之别,譬如我用富士sensia200在阳光下曝光绿色的草地会变成黄色,而在阴天曝光绿草会呈现浓浓的深绿色,两种效果对于照片要表达的意境是不同的,这张照片还是不错的,颜色和构图都很简单,但又不缺乏内容,感觉和气氛都很好,只是现场的色温比较低,又用负冲强化了颜色,使人皮肤的颜色有些太黄了,柱子挡住脸和眼睛多少有些不舒服,如果在影楼会有人接受不了。“
”la.confidential“:”谢了!严重同意你的观点:“摄影师的眼睛,要能够看到普通人的眼睛看不道的东西,要能去发现在生活中被忽略的美。。。”
在洛杉矶的几年里有幸认识一些“MM朋友”,对自己的人像摄影大有助益。。。在这座“天使之城”,说句不动听的话,连跳脱衣舞的都是好莱坞的梦之二队。外形亮丽又有某种才华的人比比皆是。而无论是谁,最难的事情莫过于走在日落大道上能让别人多注意你哪怕是一秒钟。。。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包括女生,这种城市文化有着潜移默化,但却是巨大的影响力。所以,业余烧友在此发现一些尚被“埋没”的MT,真的并不困难。。。(不过国内来的MM好像对此非常缺乏适应性,所以11张“精品“人像里,9张是台湾,韩国和香港MM的作品。说到这儿好像话题变得有点敏感,但我真的觉得有种气质很难在国内的MT身上找到,无论专业还是业余。我想跟不同的生活方式,环境和人际关系有关。。。)
关于反转负冲,我基本上没法控制结果。但喜欢它拍出的人像片所暗示的那种模棱两可,非此非彼的感觉。。我的确作过很多尝试,最后认为科达的EPP,EPT和富士RA比较合乎口味。“
{第六回合}
”私人摄影师“:”有人说:当你面对一个好的模特时你的照片就成功了一半了。是的,一个好的模特能够激发摄影师的灵感,带给摄影师创作的欲望,正像你所说的在国内好的模特太难找了。
记得有一次去杭州,都说苏杭出美女但在街上转游了半天也没瞧见几个,问当地人说:美女其实很多但最好看的都出国了,其次的去了大城市,剩下的都在家呆着不愿出来,所以在街上见不到几个。所以你老兄拍的MM为什么总是那么好就不足为奇了,但可苦了我们这些在国内的摄影师,与你相比我们只算是苦中作乐了。(开个玩笑)
其实模特的气质并不等于说就是照片的气质,一张好的人像照片是应该有它独有的内在气质的,它是摄影师对照片的理解,是摄影师思想的体现,模特只应该是作为完成摄影师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他因素还应该包括很多,光线,造型,器材,后期冲洗等等。对于一张照片来说摄影师的思想才应该是最主要的,因为它要控制一切,包括模特。(如果不这样做,我们在国内的只能苦死。“
”la.confidential“:”我把上过的片子里的18位MT做了个简要统计,结果如下。
她们有2位来自台湾,2位来自香港,1位来自韩国。其余的中国MM中,绝大部分来自北京或上海。
她们的职业除学生外,有2位投资顾问,1位市长助理,1位投资助理,2位从事市场行售,1位建筑师,1位投资银行家,1位律师,1位基金分析师,1位企业财务主管,还有1位作家兼节目主持。18人中有1位曾是专业MT,1位曾是专业舞蹈演员。“
”私人摄影师“:”我无法统计我拍的MM都是干什么的了,他们来自各行各业,素质也相差很大,但她们找我拍照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让她们漂亮起来,这也是我做摄影师最大的愿望。“
”la.confidential“:”统计只是个资料,不是要说明什么问题。。。不过我们倒是有个很大的不同:我的MT找我拍照主要不是为了让自己漂亮起来,那也不是我拍人像最大的愿望。我更想拍的是一种状态,不是关于像貌,而是关于生活方式,个人空间,情绪和“态度” - 一言以蔽之,是一个人与自己真诚相处时的状态,即所谓”一个人的下午“。
所以我的片子里MT们极少会对着镜头微笑。。。所以我自己并不那么喜欢Catherine的第一张。我觉得那样的片子,很多人都可以帮她拍。”
{第七回合}
“私人摄影师”:”技术上:高反差并不等于曝光过渡,如果脸的曝光正常后面背景的光线也会随着暗下去,不想让色狼看的还是看不到,同时后面背景的颗粒会细许多照片的质量也就提高了。不知道你用的是多大光圈,以我的经验在这种光线下要注意光圈和快门的配合,(有时快门都会用到4000以上)提高快门速度尽量使用大光圈虚化背景,这样即使后面的背景很杂乱也会虚得不那么惹眼同时也就突出了人物。
其他的:在做摄影这行之前我也是业余爱好者那时拍照片是根据自己心情而定的,只有在心情好或者对某一个场景有感觉的时候才会拿起相机,那时拍的片子因为有感觉所以还不错,被人夸得久了就昏了头做起了专业,才发现兴趣如果变成职业并不是象想象中得那么好,之后才弄明白业余摄影与专业摄影之间的真正区别:一个是为了自己的心情而摄影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一个是为了摄影而摄影在做让别人喜欢的事。心情不同目的不同拍出的片子自然不同,现在当别人在夸奖我的片子时候我并不能真的高兴起来因为那并不是我心中的世界,我可能在也拍不出像你的《艺术家和她的两件作品》这样好的照片了。“
“la.confidential”:”谢了谢了! MT的上围也缺乏保护,要“烧掉“的是那部分。。。关于专业”搞“与业余”玩“的区别,完全同意你的看法。我劝她不要去做专业MT也是同样理由。。。这让我想起米卢教练,我觉得他五闯世界杯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他是少数真正能从自己的职业当中体会快乐的人。他言不离口的”足球是快乐的“是发自内心的。。。我们夸一个人可以轻而易举地作好一件事时不也总说他干这件事”跟玩儿似的“吗?
今天下午去见一位校友。本来就是逢年过节走动走动,聊着聊着天都黑了却忽然决定回学校去拍片。。。现在正是新年假期,校园里空无一人。月光如水,华灯四溢。我们尽情挥洒,80分钟杀掉7个胶卷。(朋友还特意在一位最严格刻板的教授的办公室门口拍下几张性感艳照,以示”报复“。) 片子好不好还不知道,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人“也能肆意发飙,重要的是对母校的记忆从此多了明快轻松的一页。。。
摄影是快乐的。
{第八回合}
“暮目”:“很多时候,我都很想弄明白摄影摄得是什么,造型是摆出来的假像,即便是抓拍也很难做到执中两面,想客观是客观不起来,很多时候人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何况更主观的相机。 所以更多时候,摄影者用相机表现思想,误以为思想是永恒的,其实这么做也是徒劳:一种非物质的东西在改变成另外一种形态时,或多或少会发生偏差,改变完成时就成了另外的东西,似是而非……那什么都抓不住的时候,还能用相机做什么?还好还有自己的感觉,这个感觉有时是按动快门那一霎那的感动,有时候成为凝固在相片中的情绪……我觉得L兄厉害之处在于:从相片中我能够感受到那种始终如一的情绪,那种灵动的东西是别人无法模仿的,所以尽管观者可以不认同,但不能不欣赏随心所欲不拘泥,La兄果然高人,我偏爱这个被遮住的眼睛和看起来一塌糊涂的影像
这也是我的一家之言,是直感,本人也不是很懂摄影,胡言乱语处,请大家见谅。”
“la.confidential”:“摄影摄得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而且可能是多个答案。就我自己而言,拍人像拍的是 - 用一位MM的话讲:“这个瞬间只有你看见。。。”
&看见&一词后面,毫无疑问要加上见仁见智之类的字样。。。只见“情绪”者,有时难免以“废片”见人,贻笑大方。但图丽镜头的好坏绝对不是问题所在。这一点,我百分之百确定。” 
{第九回合}
“暮目”:“就按照评分的两项标准来看,技术方面我不敢置喙,就连倾斜都倾斜得如此漂亮,倾斜加轻略的变形把mt的优点强化,看起来宛如天使
不过立意方面似乎有些短缺,不与人比,至少与la兄其他的作品比,少了点一以贯之的味,就是照你说的“隐私”与“暧昧”。可以这么说,作品是成功的,成功的最大因素是在mt身上,因为她的美,造就了你的作品。
评议不当之处,多多指教。”
“la.confidential”:“在与“私人摄影师”的对话中,我已将此片“定性”为“大众情人片”。美丽本身当然不是错,但情人眼中的西施,的确让情人们犯下无数美丽的错误。。。对我自己来说,为这位MM拍下这组PP(6年以前)是转向“隐私”与“暧昧”的开始。股市中有句话:别人知道的新闻你就不需要再去知道了。在人像摄影中,这话也许同样适用。”
对话的新时代:
“la.confidential”:“。。。。这张PP看起来很像是一部集子里的一张。。。单幅难以评判,何不“和盘托出”?
就这单张而言,我的主要看法在人物的眼睛上。自己拍片时,常常告诫MT视线不要“离轴”(斜视)超过30度(大约)。“转移视线时,多转头/身,少斜眼。”我强烈感觉大幅度“离轴”的眼神经常在下意识中给人以轻佻,虚浮,缺乏诚意的印象,降低了片子给观者的心理冲击力。而且,个人感觉这在国内MT(专业/业余)中是一个普遍和严重的问题。(大概也是对普遍的个性和人情的真实反映。)
必须说的是,这个问题在此片中并非严重。写在这里,只是因为要跟阁下讨论。”
“私人摄影师”:“。。。就像读书,读得越多越会觉得自己的无知,拍照片也是如此,随着照片数量的累计,突然有一天发现许多在以前看来很简单的问题现在变得无法逾越,有摄影技术上的,但更多的是个人审美上的,有时甚至是人生观的问题。
摄影者的技术基础决定着他所拍照片的技术质量,这是怎么拍的问题。但我们更应该解决的是拍什么的问题,这就牵扯到两个方面:拍摄者的思想,兴趣,情感,决定着照片的内容,这是由摄影者的自身素质决定的,但照片一但冲洗出来,就要面对欣赏者的评判,在某种意义上欣赏者的思想,兴趣和情感也同样决定着照片的内容,这是摄影者无法逃避的。越来越难以评判别人的照片,审美不是技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无法评判。所以缄默。
这套照片一共有二百余张,真的无法“和盘托出”但陆续还会上一些,想听听别人的意见,希望多多批评。
关于离轴的问题我没有您感觉那么强烈,人物的视线是要根据照片的内容而定的,在人像摄影的照片之中,体现的一般是被摄者和照相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被摄者与拍摄者(欣赏者)之间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与你面对面说话的人如果他的眼神总是不敢正视你,当然会给你一种“轻佻,虚浮,缺乏诚意的印象”,但在环境摄影中,被摄者置身在繁杂的环境里,照片之中体现的关系可能会有许多,有时不经意的一瞥却能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其实轻佻,虚浮,缺乏诚意的印象也可以是表现的对象,摄影并不总是表现美,只要合理就能表现。”
私人摄影师。。。 我们拍片是为了什么?好像有两个答案,1.为自己,2.为别人。为自己是为了兴趣,如果能挣到钱最好。为别人是为了生活,如果是自己的兴趣那再好不过了。
但这个问题最近却一直在困扰绕着我,因为我是属于第二种,在为别人拍照,但那些找我拍照的人都是为了什么呢?或者说摄影是为了什么呢?那天坐在冲洗店等片子,看到来来往往进进出出的人,每天有那么多人拍照,为自己,为别人,但摄影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
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几乎天天是在重复自己摄影者,摄影对于我们的意义仅仅是工作吗?我们拍片是为了什么?如果知道了一些新的答案,也许我们会拍的从容心安一点,会拍的不那么茫然。
“一年内先后拍的片子,在她的眼中,是从十六岁到二十六岁的过程。
四年后的今天,她终于二十六岁了。”
看到这儿,我好像有些知道答案了,希望与您继续讨论。
不要指望我能上很多片子,茫然中————?
la.confidential。。。大部分人是平凡的,大部分女人当然也是平凡的。很多女人去专业摄影师那里,是为了给自己脆弱的自信寻找一些并不存在的证据。
我从不认为“拍的比本人漂亮”是自己拍人像的目的和标准。不愿意面对镜子的女人,不可能在面对镜头时得到救赎。为别人提供暂时的安慰可以是一份工作,但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爱好。至少那样的摄影,没有什么创作的意义可言。
ettl::虽然这种形式的讨论逃不脱自恋的嫌疑,但对于增进人像技艺却大有裨益。
LA的片子我看了,其实不用他的文字,我已经清楚他不同于别人之处。我不知道文字到底重不重要,也许对那些执迷于一种大众化写真的爱好者有些启发意义,但对于自己来说,常常加强了一些定式,把自己装在理论的框里。艺术类的东西真的非常主观化,作为人像,你可以很好的去表现被摄者,恰如其分地反映他的气质和情绪,也可以纯粹表现自己的心境和情愫,就仿佛《人间喜剧》之于《追忆似水年华》,其实都无所谓孰优孰劣,好的作品不单单取决于形式,而更在于从事者真实而执著地追求自己的东西。
MT也是话题之一,当然这里说的还不是泛指的人像,而是MM照,主要是PLMM照。PL不是大众意义上的,而是从上镜的角度看。不上镜的MT恐怕很少人能拍好。MT的内在气质很重要,好气质的MT不但是作品的一部分,实际上还是作者的其中一位,他帮助作者成就作品。但是,怎样去表现一位大众认为气质不佳、或者难以上镜的MM呢,是真实地显示他的不讨好人的一面,还是引导他故作姿态,或者是把他变为作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一个道具?
关于形式的好坏,其实也非常主观。常常来些遮挡,是有别于常的想法和尝试,在千篇一律的大头美女照中独辟蹊径。有一定摄影经验的人和少数有个性的被摄者会觉得好,好在个性,常常使用,又变成风格;但反过来,不但大多被摄者不适应这类遮挡,觉得有残缺,甚至怀疑作者有失误之嫌,而且也会有摄影爱好者产生疑问,怎样的限度来区分风格和刻意的强求。到底对着镜头笑好,还是以偏离镜头某个轴度的视线作其他表情状好,这不是作品成败的关键。对着镜头笑,拍“俗”了,或者是普通爱好者这样拍,这样的片子可能会觉得太平常,甚至太傻;但是如果MT自然而各项技术又运用得当,或者仅仅是因为是一位大师这样拍的,可能被评价为“朴实、自然、看似平淡却无可挑剔,不加雕琢而浑然天成”,诸如此类。偏离镜头呢,不用说,同样会有不同的结果。
我无意来评说这里几位作品的好坏,起码我是尊重他们而且也是对他们的讨论感兴趣的,否则没有必要费这些口舌。在我看来,好多话其实都是废话,跟没说一样,不言自明。但既然打了这么多字,就尊重一下我的双手吧。没有什么结论性的东西,只是给这个主题添点调料罢了。
超能核武器: “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包括女生,这种城市文化有着潜移默化,但却是巨大的影响力。所以,业余烧友在此发现一些尚被“埋没”的MT,真的并不困难……”
对此,国内综合气质优秀的女孩也有不少,但是数量和国内的人口比例十分不协调,倒是和中国普遍的生活水平蛮合适的。而一个人前20年的生活经历,无论如何也不会从她身上抹去,这是生活留给这个人精神上挥抹不去印迹。不同成长背景下的人,不可能具有类似的气质,家境富裕的女孩永远不会想到一般家庭由于生活拮据所带来的那种忧虑,那种对于钱与“世俗追求”的欲望,所以她们大都能做到举止优雅,脸上没有那么多的皱纹,眼睛看起来也更为透彻动人……在此,我感觉“私人摄影师”哲学艺术的思想要丰厚些,也许是他经历的多了,所以对摄影理解的更为透彻,因为他不光要经历美好的事物,而且还要勇敢地面对看起来不是很美好的画面。
最后,我认为摄影并没有什么哲学的规律可以遵循,本质上说它可以无限地拓展,它就是生活的写照……
江大: la的照片单张看来是较为单薄的,但有那么多张照片就不由得让人想起他拍的是一个阶层,一个离我们大多数人较远的阶层。
照片给人带来的最大的愉悦是他能用一贯的视点去拍摄那些几乎是同一类型的女性。我对la的摄影组织能力感到惊异。
那些照片的拍摄难度小于找mt的难度,也就是说照片的拍摄制作过程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说服MT按摄影人的兴趣去拍摄,而且是没有商业目的的。
很喜欢La的照片,很羡慕la的圈子。
la.confidential: 谢各位的评论。
江大兄的视角很独特,上升到了“阶层”。这个问题我自己以前也想过,但没有明确讨论过。一年多前我在听蓝的一个图片贴子里就如何选择MT的问题发表过如下评论:
“1)22岁以上;
2)重点大学文科毕业;
3)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婚姻状况不限);
4)不住在她出生的那个城市(或乡村);
5)会讲任何一种她父母不会的人类语言;
6)外出用餐/泡吧时有主动付账的习惯(独立,主权,领土完整的重要标志!当然,你大概不会真让她付。。。);
7)拍片不需事先获得别人同意。”
当然,当时这么讲是有些玩笑意味的。如果严肃一点,我想我至少会把第二条里面的“重点”二字去掉。
如果有人愿意认真讨论这个问题,我想强调的是:自己实际上从来没有刻意用什么标准去选择MT/朋友。只不过在回头看的时候,发现他们恰好都符合上述“条件”。
关于江大兄提到的其它两件事,我觉得“组织”并不是件很困难的事,因为其实没有有意识地去组织。主要的挑战,我倒认为是拍摄的技术/过程。
对本人的人像摄影感兴趣的泡菜的主流意见是“小LA的片子技术/拍摄上没什么难度”。对此本人深感困惑(并略觉冤屈)。因为我实在觉得在不使用任何辅助光源/反光源及其它后勤支援的情况下,全部在自己无法选择的现场条件下拍摄,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 至少比在棚里难得多。如果说在大量涉及不同时期,地点,人物的片子中间表现出某种一致性(从而形成“风格”),那么难的不是选MT(因为我认识的人可能都差不多 - 人以群分嘛),而是应付“纯天然,全外景”这一严酷现实。因为在现场,“你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听蓝: 拍摄的间隙,上来"扯淡".
"对爱好者来说,更实用的技术是不分时间地点,纯天然全外景,一机一镜,拿起来就能拍出可以入眼的东西。"
恩,这个很有同感,作为影友,感觉这个东西比精确暴光更有用(当然不是说暴光可以不管)很多作品说起来技术上会有很多欠缺,但是本身所传达的那种气氛和味道已经征服了观者.就听蓝个人的观点,最优秀的作品是在"神"上能达到高度的作品,如果达不到什么高度,我们才去看mm是不是漂亮,对焦是不是精确,暴光如何,颜色怎么样......当然,这些不能成为眼高手低的理由.
la.confidential: 我是想强调两件事:
1)手段为目的服务。器材,技术。。。都是手段;
2)对业余爱好者来说,提高水平的最大障碍之一是拍摄的机会太少。而规矩越多,拍摄的机会越少。什么拍人像必须用反光板啦某某光圈焦距的镜头啦等等等等。。。最夸张的是MT摆什么姿势还得看“资料”。
再引用一次麦克乔丹同学的话:“You miss 100% of the shots you don't take(没投的篮保证一个也进不了)。”
新月照海: 两位都是高人,从两人的片子和对话来看,私人摄影师似乎精于“术”,而老LA似乎更精于“道”。对我来讲这两个都很重要,但有先后。最高境界应该达到“道”。一种情绪一种灵感一种思考的表达必须要借助专业的技术。就象作家,好的构思一定要通过流畅精彩的文字组织来表达。否则就会很郁闷,烧水壶里煮饺子,肚子里有,可倒不出来呀。
所以虽然深中老la的“毒”,可一定要忍住。先向“私人”、听蓝DX学习技术,扎实了,再向老la找感觉,才可能信手拈来,举重若轻。技术还不行就学大师玩“写意”,那结果就不用说了。
达芬奇要是不画够鸡蛋,你以为蒙娜丽莎能笑得那么迷人吗。所以谁再说只要有想法就能照出老la那样的片子,千万别信!
柴虫: 早些时候看到这个贴了,一直以为太长没有读完。今日通读了一遍,认为老拉关于摄影的思考显示了他是一位不凡的战士,一直在用脑袋摄影和思考。
我最近觉得自己拍人像没有什么进步,也兴趣大减,老拉整理出来的一大片的见解,于我心底有种痒痒的感觉,在我面前推开了关于人像摄影的思索的一扇窗,仿佛朦胧中看到远处很多以前不可见的风光。
最近一直觉得拍MM,总避免不了那几个动作,用那几个镜头,一直都是摆的比较硬,怎么怎么地。再也难以玩出什么新的花样来。看过老拉的片,觉得美应该在瞬间,在生活里头。虽然这些也是模仿,但是当“摆”与“抓”能够被我们用镜头熟练地结合到一起时,相信拍人像会变化出许多新的东西来。
波斯玫瑰: 忙完手头的事情,在无忌上闲逛,一个意外,发现这个贴子,看完全文,感觉很好。
洛城大哥这个贴子里说的事情,很有内涵,也很复杂,从兴趣和工作的关系到MM的生活方式决定MT的素质。总的感觉还是不同物质水平与文化差异导致的思想撞击。
刚刚去过新加坡,感觉土生土长的上海一下子仿佛落后了好多好多年,不是因为高楼的多少,而是每一树,每一草,每个人的生活态度真得很不一样。就像洛城大哥这个贴子里表达的,很多东西的不同都会导致文化的差异,也许,摄影就应该是此时此刻记录下真实的前,后,左,右。
(以下讨论来自“北美华人网”
desktop: 今天看了你的大作,我也来多嘴两句。
1。首先,你拍的照片真的很漂亮。我不懂摄影,但是喜欢看别人的摄影作品。你的作品是我看过的当中少有的让人印象深刻的(当然你可以说我看得太少,这个是事实)。 关于摄影技巧我是一无所知,不能评论;我喜欢你的作品,只有一个原因:整体非常和谐,算是我看过的照片里面,为数不多的有“神采”的作品。
我的个人看法:“神采”,或者说“意境”,是所有艺术形式追求的目标,无论是摄影,电影,音乐,绘画,舞蹈,还是文学作品。对于文艺作品,“浑然一体”是我愿意给的最好的评论。
2。既然说到“神采”和“意境”,我又想厚着脸皮再多说两句。你的作品,给我的感觉,简单得说,非常“小资”——让我想起法国电影。后来看你对mt选择的看法,也算印证了我的感觉。这个感觉对于你发在这里的照片并不明显,但是你在“色影无忌”上面的照片,给我非常强烈的这样的印象。那种淡淡的哀愁,朦朦胧胧、暧昧不清和犹犹豫豫,非常非常“小资”啊。这也是为什么你最终偏爱这些类型MT的原因吧。
要进一步说明我怎么看这个“小资”,就是:美则美矣,但有些高高在上,缺少些人情味。就我个人的喜好来说,我喜欢一些更热烈、更有生活气息的作品——当然,这个完全是个人爱好。这里我贴一个我特别喜欢的摄影师的作品集:
我特别喜欢她的这几张:
在精美的画面之外,还有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以及趣味,让我感动。特别是这整个china-on-the-move集子:
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看得我心理暖暖的,让我着迷。普通人有平凡动人的美,不光是小资MM才能做MT。
la.confidential: 我对“小资”的理解,更多的是一种独立和自由的精神。不从众,不媚俗,不满足于一知半解和“主流意见”,有时可能免不了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不过,我觉得我的照片其实都是很自然,很纯朴的,至少没有刻意地去“高高在上”,只是不大喜欢凑热闹而已。
棉花糖球: 很迷惑,但还是说说自己对人像摄影的见解吧,有些悲观。
开始照的时候,主要是技术层面的提高,我觉得这基本是前面看到老拉他们讨论的问题,包括怎么捕捉一个瞬间,怎么调整光影,包括模特的眼神,表情等等。我想说的是当这个过程已经结束,摄影师已经有了足够的技术技巧拍摄各种各样的人,下一步呢?
大部分人像摄影,除了新闻摄影之外,几乎80%以上都是拍漂亮的模特。可是这个世界上那么多明星,那些高端平面写真大众还有兴趣去看看,平凡人呢?出来的照片再漂亮,除了模特或者摄影师本人自己特别欣赏之外,旁的人看一眼就过了,who really cares呀!即使模特本人,如果不是用这些照片作为portfolio,也就是私人欣赏,有几个那么自恋把自己挂家里客厅?就算挂了,如果漂亮的不象本人,有意义么?除了提醒时光流逝和暗示主人的自恋情绪之外,似乎也没有什么建设性作用。说来说去,这些“影楼”式东西唯一的目的与意义就是提醒模特自己曾经还有过这样的美丽瞬间,对他人毫无意义可言,也没必要看。
那什么样的人像摄影才有意义,才值得展示给大众?或者说,什么样的照片才能作个展览?
想来想去,只有两种:一个是新闻人像,一个是纯艺术类,展示一种强烈的情感或者矛盾冲突。
新闻人像,基本走向就是新闻摄影了,重在being in the right place at the right moment;艺术类,最重要的是深厚的艺术修养与视角,这个不是单单修炼摄影技巧就能修炼来的,所以大部分著名的摄影家都有除摄影之外的其他艺术practice,可能是雕塑,可能是绘画等等。
这样想,人像摄影就是对提高摄影技术比较有意义,同时满足模特们“对美丽的追求与享受”。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再向上,难,几乎可以说就根摄影无关了——说到底,摄影本身就是个熟能生巧的技术活,镜头后面的眼睛与头脑才是真正的主宰。没有整体艺术修养的提高,不跳过摄影技巧本身从更高的角度看这条路的发展方向,最后也就仅仅“照清楚”而已。
所以我对人像摄影还是比较悲观的。它是摄影的起点,它帮助摄影师练技术练眼睛,但似乎也就仅此而已。最后一定是要离开这条路的,真要锻炼的还是眼睛后面摄影师的思维与头脑。
la.confidential: 90%同意。我近来已经比较少拍人像了,拍的基本都是裸体的,大概裸体人像比较容易“展示强烈的情感或者矛盾冲突”吧。
不过我并不那么“悲观”。拿写作做比方好了。新奥尔良大水期间大概有十几万人逃离家园,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事,都写出来,who cares?
Or do they?
Some stories are more interesting than the other. 这不在故事本身,而更多地在于写作者从中表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或者矛盾冲突”,是某种具有共性的,能在读者心里唤起共鸣的东西。人像摄影里同样可以有这些东西。
我唯一略悲观的是现在拍裸体为主,模特难找了。
(注:棉花糖球曾经发表过叙述自己在新奥尔良大水期间遭遇的长篇美文。)
棉花糖球: 恩,老拉说的有道理,故事与故事不同,人与人又不同。我就是觉得“影楼派”人像摄影令人有共鸣的东西比风景、新闻、微焦等其他少,而且层次提高比较困难,所以总在考虑学习摄影的时候“影楼人像”算不算弯路。
裸体跟人像又不同。裸体有肌肉的线条层次,还有肢体语言的暗示。总体说来,不带脸不是为了表现模特面容娇美的裸体我都喜欢。
la.confidential: 糖球:有几个概念我想先弄清楚。人体摄影表现的是抽象的摄影和审美要素,只不过是以人为载体。而人像摄影表现的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以及其所处的时空环境。这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在这样的前提下,拍摄裸体模特并非一定是人体摄影。它也可以是普通的人像摄影,只不过模特是裸体的而已。我所想要拍摄的,主要是后一类。
我说清楚了吗?
DoTaNN: aixiaoke mm(棉花糖球),看到你的悲观,忍不住插嘴一下。 不知道你对“人像摄影”定义的范围是什么,其实摄影史上最让人难忘的照片,大部分都是“人的影像”,而且很多也不是漂亮的模特儿,连风光大师Ansel Adams都拍过不少人像。
可是各种人像图片拍摄手法和目标可以有很大区别,Diane Arbus的人像,和Helmut Newton的人像,或者Steve Mccurry的人像,可以说它们都是艺术,除此之外简直没有什么共同点,对于摄影艺术,“人的影像”这个领域可以发挥的方向非常广泛。新闻摄影跟艺术的界限也颇为模糊,比如旧金山时报的摄影师John Curley的作品,我就觉得可称“艺术”,那Robert Capa呢?我还不太肯定~~
John Curley的照片儿:
倒退一点点。。。其实咱们应该讨论的是一种摄影师和模特儿有约定合作的portraiture摄影,其中约定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应该把模特儿拍得尽可能漂亮,对此约定我曾经有文评论,认为这是一种没必要的限制,这个想法已经被大家批评过了。&&这种照片不管好坏,起码可以达到留存记忆的意义,拍的很满意的话,跟他人分享或者挂在墙上也未尝不可。如果目标仅此而已,的确可以说portraiture对模特的意义比对摄影师重要,所以拍这个的摄影师很多都要收费。
我不太了解影楼摄影的细节,不过身边多数的摄影爱好者朋友以及我尊敬的摄影师们还都是在往“艺术”的道路上努力,这个话题可以扯得很远,改次当面再聊。
我的讨论有点儿太发散了,归根结底的说,相比“风光”,“街头”等摄影类别,人像摄影算是摄影师最有主动权,也最易于艺术创作的活动,还可以寄以一点点希望罢。
正好这周末刚买了两本Arnold Newman和Irving Penn的小册子,两位都是把人像摄影发挥到极致的大师,其中Irving Penn的肥胖女子裸体系列还在SFMOMA展出过,不知道被拍的女子看到照片里自己皱褶深深并且下垂的肚皮,会是欣赏还是不满?
caffeine: “可能是我自己的爱好的原因,我觉得你很多照片的感觉很好,技术也没什么说的,可是在服饰上面功亏一篑。衣服可以简单,但是一定要合身,材质要好(这个很重要),如果做鞋子的特写的话,如果不是为了只是秀脚,写字对作品本身氛围的烘托还是很重要的。”
la.confidential: 引用一下对话最开始的一段:
私人摄影师:”对光线的利用还是不错的,但如果用灯的话还可以加分,摄影的技术核心在于控制光线,先要学会利用,然后是控制,最后是随心所欲地控制,人工照明是不可缺的。“
la.confidential:”完全同意您的观点。不过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更大的挑战似乎是任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和不完美的条件。。。技术上讲“用灯的话还可以加分”,但现实中是如果非用灯才拍的话,就根本不会有这张片子。”
希望若干年后,我的模特们偶而看到这些照片时会说:That was me. That was then. That was my life。尽可能完美地记录生活里(永远)不(可能)完美的一些瞬间,这些照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其实,在影楼里更容易做到技术层面的完美。然而正如你前面所说,“可能人家真得很专业,但是影楼味道是我最不喜欢的。”
~~~~~~~~~~~~~~~~~~
本帖最后由 la.confidential 于
15:09 编辑
&浏览:359228&&回帖:407 &&
泡网分: 0.692
注册: 2015年05月
la.confidential 发表于
额地娘啊!12年了,这帖子还在漂着 ~ ?!现在还拍裸体图片么??我是非常慎重的来逛人像板块的。。 本帖最后由 小楼夜夜听春雨 于
17:03 编辑
泡网分: 7.245
注册: 2009年10月
la.confidential 发表于
额地娘啊!12年了,这帖子还在漂着 ~ ?!总在快归档的时候被人挖一下,这不是稀罕事,关键在于原来LA大侠还上无忌。。
泡网分: 67.889
精华: 8帖子: 11684
注册: 2002年09月
额地娘啊!12年了,这帖子还在漂着 ~ ?!&&
泡网分: 0.209
注册: 2014年08月
楼主你好,看到你的讨论十分深刻,佩服之至,只是不知道提到的若干个回合中的原片如何找到?能否给个link?
泡网分: 14.616
注册: 2007年07月
泡网分: 0.019
注册: 2008年10月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8.201
注册: 2009年07月
好文需要细读慢读
泡网分: 0.219
注册: 2014年01月
泡网分: 0.001
注册: 2004年06月
泡网分: 8.13
注册: 2009年04月
不可以收藏,上次看了一些,没看完,找了好久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8.13
注册: 2009年04月
码字留印,难找啊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488
注册: 2011年07月
mark学习!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6.601
帖子: 6174
注册: 2008年08月
la.confidential 发表于
Angela倒是不在乎。(想看脸的请报名)
,收藏慢慢看
泡网分: 0.003
注册: 2013年12月
LZ与私人摄影师的交流多已不是技术层面的交流而是上升到哲学的探讨,佩服。
泡网分: 81.998
帖子: 23625
注册: 2004年06月
这个帖子有发展成选择MT贴的潜质
泡网分: 0.029
注册: 2011年04月
收藏。。下次慢慢看完。。
注册: 2012年02月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注册: 2012年02月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007
注册: 2010年12月
留个记号慢慢看。
泡网分: 1.312
注册: 2011年09月
印象黑龙 发表于
guanyh兄,我们认识,我是顺德的认识。我们一起外拍过。我是志哥个群的阿海
泡网分: 28.841
帖子: 19769
注册: 2009年11月
guanyh 发表于
片子很好,黑龙兄是顺德的吗?guanyh兄,我们认识,我是顺德的
泡网分: 1.312
注册: 2011年09月
印象黑龙 发表于
片子很好,黑龙兄是顺德的吗?
泡网分: 0.537
注册: 2012年10月
泡网分: 28.841
帖子: 19769
注册: 2009年11月
泡网分: 16.527
帖子: 1274
注册: 2007年04月
泡网分: 28.841
帖子: 19769
注册: 2009年11月
本帖最后由 印象黑龙 于
01:32 编辑
泡网分: 0.073
注册: 2009年10月
留着以后慢慢看。
本帖由移动终端发布
泡网分: 1.657
注册: 2011年05月
再一次学习。
泡网分: 0.035
注册: 2012年10月
泡网分: 4.612
注册: 2010年10月
六个几号!
&版权所有:&&桂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女入厕全景拍摄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