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恺南极各国南极科考站共有打一童话人物

课题负责人:
学校单位:
小主人幼儿园
课题组成员:
预计最终成果:
预计完成时间:
在童话剧活动中培养幼儿视觉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
编辑:管理员?小主人幼儿园
点击:6397
在童话剧活动中培养幼儿视觉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
宝山区小主人幼儿园& 杨玉芬& 徐炜& 张瑾
摘要 &童话剧活动的元素包括有许多,但涉及到童话剧中视觉方面的元素主要为动作表情的表达以及绘本阅读、道具运用及场景设置。本课题我们将从实践的角度把适合幼儿园幼儿童话剧活动的题材与教师在童话剧中培养视觉语言表达能力的指导过程进行一定的探索和研究,在研究中主要梳理和整理在童话剧活动中通过视觉语言三大方面元素的指导策略,发展幼儿在童话剧活动中运用夸张的肢体动作、丰富的表情神态自主运用道具、创设表演场景等方面的能力。通过此研究,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表达,自主表演、自主装扮,学会移情。
关键词:视觉语言& 幼儿的视觉语言&& 童话剧中的幼儿视觉语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从广义上来说,视觉语言是指由视觉基本元素和设计原则两部分构成的一套传达意义的规范或符号系统。其中基本元素包括:线条、形状、明暗、色彩、质感、空间。设计原则包括:布局、对比、节奏、平衡、统一。它们是艺术家用来组织和运用基本元素传情达意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课题中提到的幼儿的视觉语言是建立在广义的视觉语言概念基础上,结合幼儿的能力发展范畴,通过艺术表现的形式(美术、表演等)进行传情达意的一种形态。
此课题中的童话剧中幼儿视觉语言是指在童话剧活动中,通过幼儿会看懂图画绘本,运用道具进行合理布局,并采用形象的肢体表达表现关于童话剧的主题内容。
国内外对本课题相关研究述评:
国外谈到比较多的是“戏剧”。戏剧是一种艺术形式,西方儿童戏剧的文本是经过修改的,以适应儿童参与的需要,其目的不是娱乐,而是鼓励儿童思考问题,感受各种情感。从这样一个有趣的领域中,儿童能够感受到世界,体验到快乐;并且在假装扮演中儿童能分享到别人的感受和认知,会逐渐改变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偏见。可见西方儿童的戏剧教育充分关注到了儿童的参与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美国的儿童戏剧学者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了“创造性戏剧”。美国学者艾林纳?蔡斯?约克对创造性戏剧带给儿童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具体包括创造性、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想象力、情绪稳定性、社会合作能力、道德态度、身体平衡协调能力以及交流能力。
美国儿童戏剧学者麦凯瑟林进一步强调创造性戏剧是通过戏剧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进行表达的,即关注儿童在戏剧中面临各种矛盾、冲突、问题时的应变能力。创造性戏剧正是通过儿童在戏剧扮演中尝试各种解决办法,促使儿童在“演戏”中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和问题,从而丰富了儿童的各种经验。她认为创造性戏剧的教育目的不是戏剧作品的创造,而是通过戏剧来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表达。
台湾儿童戏剧发展比较蓬勃,他们认为戏剧亲切生动,活泼,有趣的方式是极容易让儿童接受。戏剧活动的进行有助于儿童情绪的疏通与自我的展现,儿童可以舒展平常积存已久的韧庠谘沽Γ⒖梢栽诨疃惺迪制匠K唤沟耐ば形蛱炻硇锌盏拿蜗耄纱嘶竦眯睦砩系钠胶猓鸾タ隙ㄗ晕摇
在戏剧活动中,儿童可由观察、模仿、联想、再创造而进入异想天开的M情境,平日被F实及恫悴阆拗葡碌南胂窨臻g,得以获得充份的发挥,有助于想像力与创造力的启发。
戏剧活动本身具有群体性,儿童必须学着与人协调、相互尊重,并且适时的表达自己,具备合作精神,才能使活动园M完成,有助于群体生活与默契的培养。
童话剧在国内作为一项传统艺术,宋庆龄在1947年创办了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她在谈话中讲到:“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通过戏剧去培养下一代,提高她们的素质是最有意义的事情。”自从1947年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成立以来,全国儿童剧团已发展成为20多家,每个儿童剧团、儿童戏剧家都把宋庆龄关于借助儿童剧来提高儿童想象力作为一个重要任务,作为一个宗旨记在心里,可见国内专业童话剧团都以提高儿童想像力,德育渗透为主流文化。
随着教育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戏剧教育理念的引入,少数幼儿园以童话剧为载体开展各项研究。
南京普德村幼儿园进行了《童话剧与儿童情感的培育》课题研究,主要落脚点在于为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探索创新。
上海市荷花池幼儿园,以艺术为媒介,她们从艺术情感入手, 开创了以“音乐、文学、美工”三朵金花为特色的艺术教育,进行目标的整合、内容的整合、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和资源的整合。儿童在艺术活动中,根据自己需要,积极尝试用音乐、语言文学、美工等多种语言,自觉主动地去感知周围世界,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嘉定区桃园幼儿园也进行了相关的童话剧课题研究,他们的研究是《以童话剧为载体,培养幼儿表达表现能力的指导策略研究》,此课题根据3-6岁幼儿表达表现能力的发展需要,选择与改编适合幼儿发展的童话剧,整合语言、音乐、美术三大领域活动,探索适合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的童话剧活动指导策略,促进儿童表达表现能力的发展。
从以上情报中可以看出,国内外利用童话剧形象、有趣,寓教于乐的特点,针对儿童的德育、合作、情感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虽然有的幼儿园在表达能力方面也做了相关的研究,但是他的研究表达的点较大,而且在研究过程中主要是围绕选材及策略指导比较多,但在童话剧中单从视觉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这一块来说还没看见相关的研究。
此课题研究的意义:
童话剧能带给孩子们灵魂上的触动、心灵上的慰藉、情感上的激励,是会影响儿童发展一生的艺术。童话剧是通过演员在舞台上为观众表演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样式。
2008年5月《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中对幼儿表达表现的要求是:尝试用多种方式、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活动,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运用一定的技能(语气、表情、肢体动作、线条、图形、色彩、节奏、音高等,帮助表达自己的想像与创意。我们发现童话剧的基本要素与评价指南中儿童表达表现发展要求是吻合的,而且,表情、动作、线条、图形、色彩等都是视觉所涉及到的,以此可以得出,在童话剧活动中培养幼儿视觉语言表达能力是与当前教育形式相吻合的,也是十分有价值的。
童话剧活动是我园近年来开展的一项幼儿园特色活动。我园的童话剧活动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幼儿选编、或创编剧本,然后,按剧本内容,分配角色、制作道具、布置场景、进行排演,最后,在专门表演活动,或节日庆祝活动中为本园幼儿和家长进行表演。我们的童话剧表演活动是培养幼儿视觉语言的一个载体。从过去我园教师一般童话剧表演的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实践中通常也比较重视幼儿表演中角色的动作、表情和道具选择和场景的安排,尽可能使演出能够有一个较理想的整体效果,但这过程中教师有关的教学经常是缺乏明确的意识和目的,只关注到表演最后的效果,对视觉语言这个问题关注较少,对视觉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比较忽略。
因此,我们选择开展此课题研究,试图把童话剧活动融于幼儿的日常活动和主题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使童话剧活动中视觉语言表达能力所涉及的三大方面――阅读图画绘本、道具场景的合理布局以及肢体的表达表现,让孩子在尝试探索运用的过程中,不仅大胆表达了对作品理解的思想和情感,还在表演中学会了合作协商等社会品质,对幼儿日后形成健全的良好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此课题在研究中还总结形成教师指导幼儿童话剧学习,培养幼儿视觉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有效策略。
二、&&&&&&&&&& 研究目标及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二年的实践与探索,初步形成童话剧学习表演中发展幼儿视觉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要素及评价内容,促进幼儿视觉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及有效策略经验。
2、研究内容:
(1)形成童话剧学习表演中发展幼儿视觉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要素。
◆分析童话剧学习表演中发展幼儿视觉语言表达能力的要素有哪些。
◆刷选出童话剧学习表演中发展幼儿视觉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要素。
◆学习并掌握这些要素所涉及的幼儿能力发展特点。
◆根据要素及幼儿能力发展特点,建立相对应的评价内容。
(2)探索幼儿视觉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及有效策略经验。
& ◆实践视觉语言表达能力要素之一:阅读图画绘本的基本指导方法。
& ◆实践视觉语言表达能力要素之二:运用道具、合理场景布局的基本指导方法。
& ◆罗列出每个年龄段所应掌握和接受的肢体动作的类型及相应的内容。
◆实践视觉语言表达能力要素之三:指导幼儿运用合适的肢体动作表达人物或剧情发展的策略。
◆对确立相应的评价内容在研究后期进行测评,验证其策略有效性。
3、研究方法:各种方法交替运用,主要为行动研究
文献法: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查阅有关童话剧表演与教育研究的理论文章,分析、吸纳其合理部分,借鉴与指导于童话剧学习表演中幼儿视觉语言表达能力教学。
观察法: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对于不同的教育理念、方法等产生困惑时,通过观察幼儿的言语、表情、行为表现来了解幼儿的反应,并通过教研组现场研讨的方式来分析所看到、听到的、感受到的,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分析效果。
案例法:通过教学活动案例,剖析教师的指导行为和幼儿在童话剧活动开展中视觉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关系。
经验总结法,对过程中出现的有关幼儿视觉语言表达的现象进行思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和专题总结。
行动研究法:采用“实践――反思――创造”的行动研究过程,以实践作为研究的起点,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每位教师运用自己所理解的理念反思实践,提出改进策略,提升属于自己的理念体系开展实践研究,并反复听取专家意见与建议并不断修改,日趋完善。
4、研究步骤:
(1)&&& 收集与童话剧相关的情报资料,并进行整理与分析,明确此课题的研究方向,撰写实践方案。
(2)&&& 融合教学、区域、角色游戏等活动开展童话剧活动的研究与实践,积累资料与经验。
(3)&&& 通过自学和教研组共同讨论、学习相关戏剧及视觉艺术方面的知识,借鉴相关视觉语言表达方面的理论勇于实践研究的基础。
(4)&&& 确定课题相关概念及其所包含的童话剧中视觉语言表达的主要要素。
(5)&&& 根据要素及幼儿能力发展特点,建立相对应的评价内容,并进行相关视觉语言表达能力的前期测评。
(1)&&& 学习并掌握这些要素所涉及的幼儿能力发展特点。
(2)实践视觉语言表达能力要素之一:阅读图画绘本的基本指导方法。
(3)实践视觉语言表达能力要素之二:运用道具、合理场景布局的基本指导方法。
(4)罗列出每个年龄段所应掌握和接受的肢体动作的类型及相应的内容。
(5)实践视觉语言表达能力要素之三:指导幼儿运用合适的肢体动作表达人物或剧情发展的策略。
(6)进行相关视觉语言表达能力的后期测评,并验证其有效性。
(7)收集并整理相关的优秀指导案例和活动方案。
(8)进行课题报告的总结撰写工作。
三、&&&&&&&&&& 研究过程:
本研究经过2年的实践,围绕童话剧中视觉语言表达能力的三个主要要素:阅读图画绘本、合理运用道具进行场景布置、采用形象的肢体动作表达。这三要素既包含了童话剧中视觉语言表达能力的内涵,同时也形成了童话剧开展的一个基本流程:
童话剧开展流程
阅读绘本&&&&&&&&&&&&&& 运用道具、场景布局&&&&&&&&&&& 童话剧排演和表演
(一)按照基本流程,阅读理解绘本是视觉语言表达的首要要素。
在阅读理解绘本中又包含了二大方面:绘本选取的适宜性、绘本阅读中幼儿要掌握的技巧以及对绘本的理解。
1、绘本选取的适宜性
(1)内容要贴近孩子生活,最好是孩子熟悉的事情,情节要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独特的心理状况、思维方法和语言特色。但要有一些异于常态、常理、常情的变化,使儿童感觉到熟悉而奇特,新颖而有趣。故事的主题须合乎孩子的概念水平和生活经验,例如:友谊、家庭生活、自尊或独立等,主题透过故事中人物、情景和情节而呈现,主题是故事中统整的一部分,但不要在结尾明显地说出来,以免给人说教感。故事的情节是故事的发生顺序,就像是一个故事的道路地图,必须是简单而清楚的描述,有焦点的、合乎逻辑的,能塑造人物的行为,有趣的或重复的,让孩子想知道接着发生什么,故事的发展和结束,有令人满意的事件高潮。故事的语言浅近、具体、形象;句子单纯、短小、口语化;朗读时明快、活泼、琅琅上口,富有音乐感。
(2)图画表现方面图画要富有视觉美,这样故事中的形象才会更鲜明,内容才会更感人,也更能激发孩子阅读的欲望。视觉美就是文字能用绘画表现,而且绘画表现能使故事更为生动。画面的视觉美具体体现在构图、色彩以及等方面。要营造故事的视觉美,就要恰当地运用色彩的特指,比如小白兔、花猪、红狐狸、灰鼠、绿草、金色的阳光等,都能起到表意和激起视觉美感的作用。画面的构图也是营造故事视觉美的一个重要手段。高低对比关系以及散点构图等,这样能在视觉上引起愉悦,使点面构成关系丰富,有美感,状物成为构图的中心,使注意力集中在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节上,促进对故事的理解。
结合上述要素中,我们在选材上还应关注的是:
1)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小中大班各年龄段的幼儿选择的童话剧绘本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场景、角色或人物等方面。
◆小班幼儿的绘本: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以图片为主,画面大,少量文字;语言简单,具有重复性;场景单一,主要形象以可爱动物为主。如《小兔乖乖》、《拔萝卜》、《小黄鸡和小黑鸡》等
◆中班幼儿的绘本:故事情节有一定的曲折性,以图片为主,有一定的语言描述;有一定的场景变化,主要形象可以是动物或人物。《小蝌蚪找妈妈》、《小猫钓鱼》、《三只蝴蝶》
◆大班幼儿的绘本:故事情节曲折起伏,有一定的想象力,出乎意料。以图片为主,辅以小段汉字的描述;场景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变换,主要形象可以是动物或是人物。《皇帝的新装》、《三只小猪》、《白雪公主》等
2)有利于表演
案例1:小兔乖乖&&&&&&&&&&&&&&&&&&&&& &&
地& 点:教室
幼儿喜欢模仿,且善于模仿,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不仅喜欢聆听故事,更喜欢学着故事里各种动物的模样来进行表演,“嗷嗷,我是大灰狼,我要拿小兔子当点心吃。”“我是大灰狼,小白兔快出来”……
恺恺、铭铭、遥遥、BB坐在一起,恺恺说:“我是大灰狼。”指着BB说:“你是兔妈妈。”
铭铭说:“我是小白兔,是长尾巴。”指着遥遥说,“你是红眼睛。”
开始啦----
BB(兔妈妈)“我要出门拔萝卜,你们要看好门哦。”
小兔说:“好的,好的,妈妈再见。”
恺恺(大灰狼来了),唱起了歌,刚一开始,小兔就说:“你唱的不像大灰狼。”
恺恺想了想,重新开始,用粗粗的声音唱了起来:“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
“不开,不开,我不开,你是大灰狼,就不把门开。”
兔妈妈回来了,也唱起了歌,------
分析与反思:
小班的孩子喜欢模仿,我们班级的孩子经常能够把故事里听到的对话等,在表演的时候运用进去,在日常的活动中,时常会带着小动物头饰,进行简单的表演。
在今天的表演中,开始时大灰狼的声音不像,孩子们很快就能发现,进行调整,变成了粗粗的声音。孩子们还是很敏感的,这对今后的表演很有利。
调整与策略:
在剧场可以投放一些录像等,给幼儿观看,让孩子们拓展经验,不仅仅局限于表演“小兔乖乖。”如:小蝌蚪找妈妈,拔萝卜等,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
◆注意问题:
1、一本图画书中切忌有多个故事,幼儿容易分散注意,也不利于幼儿的阅读。
2、画面大,色彩原汁原味。
3、故事内容中有一定的细节等待孩子去发现,有一定的想象力。
表一:&&&&&&&&&&&&&&&&&&&&&&&&& 可参考的绘本
小熊过生日
小熊醒来吧
白羊村的美容院
想要抱抱的小猪
大灰狼娶新娘
小黄鸭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
我爱你小猴子
艾玛的故事
皇帝的新装
老鼠嫁女儿
齐柏林飞艇
神秘的大衣
小老鼠和大狮子
2、绘本阅读中幼儿要掌握的技巧以及对绘本的理解
为了使幼儿在阅读绘本中能充分理解绘本中的人物及绘本中的情节发展,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结题递进式现状,把阅读过程称之为阶段式阅读
阶段式阅读是指分阶段的、有递进、有侧重的指导幼儿循序渐进的进行自主阅读的一种方式。
阶段式阅读能够让幼儿循序渐进的、递进性的、掌握如何去阅读、读什么、怎么读。让幼儿真正的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我们一般把阶段式阅读分成四个阶段,即接触阶段、熟悉阶段、创演阶段、评价阶段。以下结合绘本《胆小的老鼠》中的一些课例,以具体展开加以说明。
(1)接触阶段
《胆小的老鼠》第一教时&&&&& 执教者:徐炜
师: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看看这本图画书。
幼:自由阅读。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幼:我看到有老鼠。
幼:我看到沙发扶手上面有猫的。
幼:不对不对。
师:怎么不对?
幼:那不是猫,是靠垫。
师:靠垫怎么会是猫呢?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幼:上面有尖尖的耳朵,很像猫的耳朵,老鼠就以为是猫。
师:看完这本书,你最喜欢哪一页的故事情节?
幼:猫追老鼠,结果被绳子缠住了。
师:那是第几页?
幼:20页。
师:还有吗?
幼:我喜欢第6页的.
师:为什么?
幼:长廊上的围巾很像猫的尾巴,小老鼠吓死了。
通过这一阶段的自主阅读,幼儿大致知道了图书中有几个角色,是谁?发生了什么事儿?但是还不清楚绘本中的一些符号以及画面细节部分的交代有什么含义?有的画面埋下的伏笔跟后续的故事发展有什么关系等等。
(2)熟悉阶段
熟悉阶段的阅读主要采用了分析式的阅读方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幼儿从符号、细节等方面讨论图画内容,理解图意;并尝试从画面的前后关联中理解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
《胆小的老鼠》第二教时&&&&&& 执教者:石小磊
师:谁来说说,老鼠遇到了什么危险?在第几页?
幼:在餐厅,老鼠以为遇见了猫。
师:第几页?
幼:第8页。
师:那到底是什么?
幼:闹钟。
师:你怎么知道的。
幼:在第9页上,小老鼠发现其实是闹钟。
师:谁能把第八页和第九页的故事情节连起来介绍的?
幼:小老鼠经过餐厅,在桌椅下吃饼干的时候,看见有两只眼睛在看着它,吓得他乱叫:“猫来了”鼠姐姐说:“那不是猫,是个玩具呀!”
师:原来第8页上小老鼠发现的东西,第9页上就有了答案,第八页和第九页连起来看看想想,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
师:那小老鼠身边的一条条曲线是什么意思?
幼:很紧张。
幼:很害怕。
幼:吓得发抖。
师:曲线表现了小老鼠当时很怕猫的心理啊。
通过这一阶段的分析阅读,幼儿大致知道了图书中相关的画面阅读的方法和一些符号、图示所表示的含义。使得幼儿在阅读中的视觉语言变得敏感,从而丰富了幼儿对情节的理解、联系、想象与推理。这为下阶段的创演打下了基础。
(3)创演阶段
创演阶段的阅读主要是采用体验式和提升式的方法,通过学学、编编、演演帮助幼儿在情境化的氛围中加深对绘本故事阅读后的巩固和认识。这一阶段的阅读活动,充分发挥了这一年龄阶段孩子喜欢假想、装扮的特点,让孩子在拓展的想象、编演活动中表达表现。
《胆小的老鼠》第三教时&&&&&& 执教者:张瑾
师:胆小的老鼠遇到危险的事儿都有哪些?
(幼儿说出一次,教师就出示相应的老鼠遇险的图片)
幼:把围巾当成了猫尾巴。
师:这是第几次?
幼:第一次。
师:第二次呢?
幼:在餐厅把玩具猫当成了真的猫。
师:还有呢?
幼:第三次它把沙发上有猫耳朵的靠垫当成了猫。
师:最后一次呢?
幼:最后一次是,把柜子里的鸡毛掸子当成了猫。
师:小老鼠一共遇险几次?
幼:一共四次。
师:我们分组来演一演这四次的老鼠遇险记吧。
师:故事里的老鼠是一只怎样的老鼠?
幼:胆小的老鼠。
幼:胆大的老鼠。
师:是从胆小变成胆大的老鼠。那猫呢?
幼:很笨。
幼:是一只傻猫咪。
师:下次,老鼠还会碰上猫的,估计老鼠会对猫怎么说?
幼:你这只笨猫,我再也不怕你了。
师:还有吗?
幼:笨猫,我比你聪明、比你勇敢,我才不怕你呢!
师:小老鼠真勇敢,猫会怎么说?
幼:老鼠,你别得意了,上次是我不小心,这次饶不了你!
师:吃一堑长一智,猫也知道错了,还有吗?
幼:小老鼠,你等着瞧,小心别吓哭了!
师:猫和老鼠接下来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们来续编故事的结尾,看谁编得最有趣?
通过这一阶段的阅读,幼儿能根据故事情节尝试根据角色的特点创演与角色相符的动作及台词,并对绘本故事的结尾也能进行再创作。一方面能促使幼儿主动、大胆的用语言来表达故事情节,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幼儿对作品扩散性的想象、理解和感受。
(4)评价阶段
评价阶段的阅读主要采用自评和他评的方式。通过幼儿在创演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小组、个体的评价,使幼儿能倾听他人的评价,对他人的建议做出自我的调整,从而不断的修整自我的表达表现,丰富、积累自己的舞台经验。
《胆小的老鼠》第四教时&& 执教者:刘菊芳
师:第13页中的“猫!猫!”是谁说的?为什么这两个字特别大?
幼:老鼠很惊恐。
幼:害怕死了。
师:谁能表演一下老鼠害怕、惊慌失措的样子?(请2――3人)
师:你喜欢谁的表演?为什么?
幼:我喜欢静静的,她演的时候声音响,很着急的样子。
师:害怕、惊慌、吓死了的声音该是怎样的?
幼:还可以尖一点,象尖叫。
师:谁还能演一演老鼠惊慌的样子的。
评价阶段的阅读活动,能让演者和众者通过视觉的阅读,产生心里的再次体验,进行各抒己见的反馈。这一阶段的阅读,能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以及积极参与、客观评价、自我调整的良好意志品质,对于幼儿的发展是相得益彰的。
通过系列的阶段阅读,我们的孩子更加喜欢阅读活动了:
1)掌握了阅读的基本方法,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深度明显的优于先前无序的阅读活动了。在对作品内容、人物的个性特点、情节发展的脉络上体验更加深刻了。
2)学会了表达快乐的一些方式方法。能从情节与情节间的关系、场景与情节间的关系、动作与情感间的关系上去考虑与表达表现了。
◆需要注意的是:
我们把此阅读从逻辑上分为了四个阶段,但是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的绘本、不同的需要做合理的设置。可以根据绘本的难易、幼儿掌握的实际情况随机调整,如有的绘本情节很简单的,就可以调整为三个阶段等等。
(二)道具的合理运用和场景的布局是童话剧中视觉效果最为突出的影响之一。
1、道具的运用
据有关资料分析:戏曲舞美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艺术功能。实现这种艺术功能,主要由戏曲舞美中的三个要素――服装、道具、化妆来完成,(在本课题中把这三要素统称为幼儿表演用的“道具”)这三个要素共同为塑造人物外部形象服务。同样,在幼儿园的童话剧的排演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幼儿道具的使用和场景的布置对演出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首先,服装被称作“演员的第二皮肤”,俗称“行头”。所谓“穿靴戴帽,各有所好”,不同行当、不同人物的不同服装,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内部形象特征。例如白雪公主身穿的白色公主裙、皇帝的皇冠、黄袍就象征着富贵的身份与高傲的心境。童话剧中动物的服饰则突出了每个动物的不同特征,让人一目了然。
&&&&&&& 其次,道具被称“演员的第二只手”,戏曲中的道具通常分为大道具和小道具、装饰道具和手持道具(也叫“随身道具”)四类。大道具如桌、椅、床、柜等;小道具如杯、壶、碗、筷等;装饰道具如书、画、照片等;手持道具如烟袋、枪、笔等。我们童话剧道具,也形成类似固定的模式。通过“道具”帮助观众分别剧中“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甚至通过使用道具,可以表现“人物”的心理。例如通话剧《皇帝的新装》中皇帝手持的手杖,成为身份、性格、地位的象征。
童话剧《皇帝的新装》开始表演了,“皇帝”身穿黄色绸缎服,手持牙膏盒做成的“手杖”神气地出场了。。。。。表演完后,老师请大家讨论:演员哪些的道具能体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特征?小朋友们都说皇帝的衣服黄黄的光滑的,很有气派,但手里拿的小朋友做的“手杖” 太短又破旧不够表现皇帝的富贵。于是大家决定重新修改皇帝的手杖。有的说手杖要在长长的棒子外包上金色的即时贴,完成后,又有小朋友建议在手杖上按一个红色丝绒的鸡冠状帽子,道具“手杖” 完成了,“皇帝” 拿在手中上下挥舞,更显气度非凡。因此,在幼儿制作玩道具后,需要演员的使用和观众的观赏讨论,重新修改道具,&使道具能更发挥它的作用。同时也让孩子明白了我们制作的 “道具”起到刻画人物的重要作用,正确选用道具有益于剧情,帮助表演。&&&&&&& 再者,化妆也是戏曲舞美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戏曲的化妆,也有固定的规范,特别是净行的脸谱,更有严格的规定。而幼儿园童话剧中小演员的化妆都是较为简单的:口红、腮红等较为复杂的也就是在“小猫”的脸上画几道胡子,既要考虑幼儿的安全卫生,同时还要给孩子增加表演的欲望与自信心。
2、场景的设置&&&&&&&据有关资料分析:戏剧舞美的重要艺术功能之一,是营造典型环境,为演员的表演搭建有效的平台。幼儿园使用用“道具”布置场景,可以渲染制造场景气氛,发挥它的“多功能”作用(1)幼儿园小朋友表演童话剧时,布置场景道具的最常用做法有三种:
1)简单陈列法:把树房子等道具放置在合适的位置。&&
2)拼图演绎法:把三幅背景图分割成2-3块,分别贴在三角体泡沫等表面,道具可以&根据剧情的需要进行拆分、组合很转动(改变背景)。例童话剧《宝山探宝》在演绎第二幕时,背景陈列的是宝山大街(分开的),“逛街”的演员可以在背景前后穿梭,体现逛街的悠闲。在演绎“宝钢工业园区&”这一幕时,背景图自然转动并组合,成为一幅高架和厂区浑然一体的美景图。
3)肢体呈现法:把幼儿的肢体装扮成某个背景。例:童话剧《橘子漫游记》中,为了给观众呈现会摇曳的橘子树,老师请小朋友穿戴绿色植物,孩子本身打扮成一棵橘子树&,美羊羊们在“树”上挂橘子。风一吹,橘子树会东倒西歪,橘子落满地。&&&&又例:在《拔萝卜》这一童话剧中,孩子扮演成一个大萝卜,“萝卜”从全蹲、半蹲到&站直和跳跃&,演绎“萝卜”被大家拔出来这一过程。
(2)幼儿园小朋友表演童话剧时,场景道具的布置规律:空间的疏密、位置的前后、情节的匹配。
在排演童话剧《皇帝的新装》前,老师让孩子们边讲边演并共同回忆故事的情节。
老师问:“这幕童话剧的演出需要哪些角色?共有几个场景?需要哪些道具?表演时谁应站在哪个位置?”
孩子们A:“有皇帝、大臣、官员和两个裁缝。”
有孩子B补充说:“还有很多老百姓。”
孩子C:“共有皇宫织布、大街游行这两个场景。”
孩子D:“皇宫很大的,里面的桌椅、织布机应该是分开来摆放得很整齐的。不用挤在一起。”
孩子A接上去说:“我觉得织布机是红色的,裁缝不能穿绿色衣服,否则颜色不和谐。”
孩子E:“我觉得皇帝的权力最大,他的宝座又大又颜色又鲜艳要放舞台的正中央,织布机放边上。”
孩子F说:“大臣向皇帝汇报时,不要屁股对着观众,身体侧过来。游行大典时,老百姓站在后面一排,皇帝在前面走。”
孩子B又补充道:“那个旁白的不应该站中间,要站边上一点。”
通过讨论,孩子们对场景道具设置时既考虑了空间的疏密、色彩的搭配还考虑到不同演员的站位。
&&& &&有目的地不断的完善和更新幼儿表演道具,根据童话剧内容及时更换和调整场景布置、道具(包括服装)等辅助材料,如经常增添一些皇冠、珠子、蕾丝、花边等小饰品,特别是我们布置的可以移动“橘子树”“萝卜”“南瓜等等,一开始幼儿们只把它当成是一些地面装饰的材料,后来幼儿们把它拿起来当做是表演通话剧的主要材料。而且这种道具的呈现是幼儿们自己发现的,创编演绎的效果远远高于一些原创的童话故事。
&&& &&总之,“道具”也是一种语言,与童话剧中“人物”息息相关,和“人物”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道具场景又能烘托剧情,表现剧情的发展与变化。赋予演员更自信更丰富的表现力,向观众呈现更生动更精彩的视觉欣赏力。让幼儿了解童话,喜欢童话,更童话剧道具与场景的设置与使用,深一步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力及同伴间的相互合作能力。
(三)肢体动作与表情既是视觉冲击的重要因素,也是童话剧表演的主要元素。
1、累积幼儿视觉语言表达的基本素材――肢体动作和表情符号
我们知道肢体动作和表情是幼儿在童话剧表演中进行视觉语言表达的最直接的手段。要让幼儿在表演中比较灵活自如的运用之肢体动作和表情来表现角色的行为和内心,就必须指导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肢体动作和表情的符号。例如,两手一摊,表示无可奈何;手于眉骨处“搭凉棚”,表示远眺;双手插腰,表示神气高傲,或表示蓄势待发;捶胸顿足,表示生气;手心向外一推,表示拒绝;笑的时候眉开眼弯嘴上翘;悲的时候眉呈八字嘴下垂;怒的时候双眼睁大眉倒竖;惊的时候嘴巴张大眉头抬;愁的时候嘴角收拢眉头皱等等。
如果幼儿能够从小班开始逐渐掌握和累积这些符号所代表的视觉语言,那们到了大班他们的表演就会变得更为精彩,而且在欣赏他人的表演时,也能更快更好的理解。
例如,小班幼儿表现高兴这个情绪时,肢体动作只要能够做到拍手或蹦起来就可以了,表情则与幼儿平时生活中自然的状态相同就行了。
到了中班,我们就会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程度的高兴是如何表现的。如果是淡淡的高兴,那么拍手的幅度就是比较小的,嘴角上翘一点就行了,而且动作表情持续的时间较短。如果是很高兴,那么肢体动作的幅度就要更大、速度更快,表情就要更加夸张,持续时间也要更长。
同时,到了中班,我们还会指导幼儿根据角色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当的肢体动作和表情。比如,狐狸笑的时候嘴巴可能是扁扁的,嘴角往左或往右咧,面部肌肉还要抖动几下,眼角和眉毛上挑,一副狡猾的不怀好意的样子。而狮子笑的时候嘴巴一定是张的大大的,手成叉腰的动作,肚子上挺,显出威武的气魄。
到了大班,幼儿就要尝试将高兴和其他的情绪结合起来进行表现。例如,《皇帝的新装》中的皇帝在游行大典时那种有喜转惊,再转羞的复杂情绪。
通过帮助幼儿不断的积累肢体动作和表情符号,我们发现孩子们要比以往更加乐于表现,敢于表达了。以往,他们可能会等待老师或他人的示范。而在累积了这些符号之后,幼儿往往会更加主动的去表演。而且他们的这种视觉语言的表达的目的性更强了,他们会为了让观众更容易看懂,为了让自己演的更像某个角色而表达。甚至他们渐渐会试着反思自己的动作表情是否合适,观察别人的表演和自己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有时,个别孩子还会把这种观察和反思运用在实际的生活中。他们明白用怎样的动作和表情会被别人更好的理解,而别人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代表什么意思他们也能更快更准确的去解读。
当然,在指导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时一些比较复杂抽象的情绪,幼儿的表达方式存在差异。比如,有一次孩子们要表现失望的情绪。其实,每个孩子失望时的表现是不同的。如果一定要求所有的孩子都用一样的方式来表现,只能使幼儿的表达趋向模式化,刻板化。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能忘记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这种独特的个性是他们在自己的环境中逐渐形成了,应该得到保护。而且对于别的孩子来说,这其实也是一种互相学习不同视觉语言表达的方式机会。
2、肢体动作和表情的指导方法
(1)引导观察法
所谓引导观察法是指指导者引导幼儿观察栩栩如生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在帮助幼儿输入丰富的肢体动作和表情符号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丰富多彩的表情和灵活多变的肢体动作来表达角色个性。舞台上演员的生动表情和肢体动作可以说是转瞬即逝的,对于幼儿来说完全依靠自己去观察去模仿,而没有任何的辅助和支持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遇到一些对幼儿来说不叫陌生的角色时,要让他们自己表现就更有难度了。因此需要指导者从旁适时地引导幼儿去观察和模仿。
有一次表演《动物旅行团》,里面有一个猴子的角色。孩子们怎么也演不像猴子这个角色。于是,老师和大家讨论猴子的动作有哪些特点。
一个孩子说:“猴子要挠挠头,挠挠痒。像孙悟空那样的”
老师:“那你来学一学。” 这个孩子示范了一下,“像猴子吗?”
孩子们都觉得不太像。
老师又问:“哪里不想呢?”
一个孩子说:“猴子的动作应该很快的。”
另一个孩子说:“孙悟空不光手动,头也要转来转去的,还有脚也要动的。”
老师:“脚是怎么动的呢?”
孩子们答不上来。
可见幼儿对于猴子的肢体动作都有一些零散的经验。那么怎样将这些经验组合在一起呢?这个时候正确的可供观察和模仿的对象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老师就提供了几段猴子活动的视频和《西游记》的录像。幼儿一边观看,一边又讨论起来。
“孙悟空说话时会一只脚抬起来的。”
“我觉得是抬一下,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再走几步。”
“它走路要快,像跑得一样。”
“跑起来看上去很轻的,要点起脚尖跑。”
就这样孩子们逐渐明白了猴子走路时候的样子。后来,大家经过观察也渐渐了解和学会了猴子其他的动作。
通过引导观察法,幼儿逐渐积累了自主观察学习模仿的经验。在平时欣赏表演时,还是在排练时,都能主动地去观察和模仿,从而逐步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表演中去。当然教师是幼儿的第一榜样,必要时还要自己亲自为幼儿进行夸张的示范,幼儿才能被感染,并敢于大胆夸张地去表演。当有具体的可供幼儿模仿的对象时,比如某种动物,某件具体的事件,某个具象的特征明显的表情等,引导观察法是非常有效的。
(2)经验迁移法
所谓经验迁移法就是指导者利用生活经验让幼儿理解肢体动作和表情的含义,并感受身体在自觉或不自觉中传递出的信息,帮助幼儿在表演中,自然、适切的表达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增强童话剧的表演效果。当某些角色或情节没有可供直接观察和模仿的对象时,就需要运用经验迁移法。
幼儿的经验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很多复杂的情感很难用动作和表情表现出来。这个时候指导者可以将某个情感或某个场景幼儿的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联系起来,让幼儿将这个经验迁移到自己的表演中。
有一次,大家在表演《皇帝的新装》中一开场皇帝换衣服照镜子的情节。
老师问:“你们觉得这个时候皇帝的心情应该是什么样的?”
一个孩子说:“皇帝当然是很开心的。”
另一个孩子说:“皇帝觉得自己很漂亮很好看。”
老师问:“既开心又觉得自己很好看是什么样子的呢?”
大家纷纷尝试表演起来。但是大家马上发现开心很好演,觉得自己好看很难演。
老师又问:“你们见过别人觉得自己很好看的样子吗?”
一个孩子回答:“妈妈化妆的时候。”
另一个孩子说:“阿姨在店里试衣服的时候。”
老师请这两个孩子回忆模仿一下。
一个孩子见了马上说:“我妈妈烫好头发就是这样照镜子的。”
经验迁移法能有效的帮助幼儿理解和表现一些特定的或者比较抽象的情感或者情节所需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幼儿日常生活的经验各不相同,通过运用这个方法,幼儿已经渐渐形成将已有的生活经验用动作重新组织渗透在表演中的意识。一个孩子表演的动作无形中也促使其他孩子的思维活跃了起来。值得一提的是表演需要幼儿的步态、手势、动作比日常生活中的要夸张一些,要有表演的舞台效果。各个角色因其角色特点不同,还要求幼儿在表演游戏中要恰当而准确地把握。教师必须认识到幼儿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有效的指导应存在于整个发展的过程中,它可以是幼儿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也可以是获得成功体验后表达或与大家分享感受时,教师必须努力去把握有效指导时机。
四、&&&&&&&&&& 研究成果:
通过2年的实践研究,我们在整理了大量的活动案例和实践资料后,在童话剧活动中关于视觉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得出了相应的一些指导策略和心得。
(一)结合在童话剧中视觉语言表达能力的相关要素,梳理了相应活动原则
1、融合性原则
融合性原则是指,不仅在童话剧活动中进行相关的视觉语言表达方面的指导,利用并融合幼儿在园的其它活动,如:区域活动、角色游戏、集体教学活动以及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各环节(如,睡前故事、散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协同、融合、发散、拓展,同步推进的活动原则。
融合性原则打破了以往我们只是就局限于童话剧才活动,才指导的单一现
状,把童话剧中关于视觉语言表达能力指导的方法迁移扩展到其它活动中,这样操作,弥补了童话剧中的单一指导方式,能让孩子更广范围的用其它熟悉的学习模式更多接触视觉语言的表达内容。
例1:老师预设的《白雪公主》这一耳熟能详的故事。一般来说,这是许多家长
给孩子挑选的睡前故事之一。在老师的印象里,这个故事孩子应该都会说,其中
的对话也是十分熟悉的。可是,事实上,孩子了解的只是故事的梗概,而对于童
话剧表演来说,缺少的是表演中的肢体表情。那该怎么来和幼儿分析,并指导他
们进行剧中人物的肢体表演呢?于是,老师不仅在绘本阅读中专门设计了相关的
集体活动,还在区域活动中提供相应的镜子等工具,让幼儿充分感受肢体表演的
2、支持性原则
支持性原则是指在童话剧活动的进程中,帮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真实地通过他们眼里的世界来表达表现、呈现童真与童趣,成人的扶持和孩子的经验、认知相互碰撞,以此推进童话剧活动中视觉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提高。
支持性原则能使孩子学会合作、交流、分享,并能在与同伴、老师父母的互动交流中获得了自信和快乐。而孩子和家长也体验到了亲情、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后现代课程观提出:建构主义的课程是通过参与者的行为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不是那种预先设定的课程。同样,童话剧活动使得孩子在活动的推进过程中不断地协商、规划、调整,采取行动探索未知,不断地自我反思和同伴、老师、家长进行互动。
老师指导的对象有孩子、有家长。那就要求老师先要树立自主学习、自我实践的意识。如果连自己都不会、不学,怎能去指导家长、孩子学呢。因此我们的老师通过网络,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向教研组成员讨教经验。在前期大量的收集资料、自主学习、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还进行了实践操作。
&&& 例2,孩子在排演《皇帝的新装》过程中,当一些孩子在对皇帝和大臣的道具使用中有什么区别而发生疑惑的时候,老师就组织幼儿查阅资料、进行讨论,从而区分出了皇帝有皇冠、权杖等明显区别于大臣的道具等,为童话剧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3、互动性原则
互动性原则是指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扮演的角色之间在童话剧活动的开展中互相学习、彼此分享、产生共鸣的活动原则。
通过互动,教师、幼儿在自己参与童话剧活动的过程中体验了团队合作的的智慧与乐趣,从而获得了更多的经验,发展了创造、协作、表达表现等诸多能力,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同时,通过在童话剧活动的互动中,孩子们在一定的程度上作为演者、众者体验了不同角色的内心世界,感受了事件的冲突。幼儿也从中认识了周围世界的真善美;通过童话剧活动中的动作、表情、视觉语言等表达他们内心的幻想和情感等。
应该说,童话剧活动给予了幼儿更多的话题和讨论的内容。比如角色表演是怎样做、怎样笑才能让人一看就明白;道具有些什么,该怎样用这些道具才适合,表演时背景应该怎么放才适宜;大家都想演同一角色时怎么协商等等。可以说,这些问题都是成人难以预料的,只有通过参与者彼此之间的互动,聆听彼此之间的对话、才能使参与者在交往中真正的获得平等和满足。
(二)图画绘本的选材是与剧中表演要素相勾连,体现不同年龄阅读层次。
“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已经走进了幼儿园,走近了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纯文本阅读的局限。因为绘本图文并茂,画面精美,更符合儿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尤其适合幼儿阶段的孩子阅读。它还对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开拓孩子的想象空间,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有很大的积极作用。除此之外,合适的图画绘本更能激发幼儿童话剧表演的冲动。
与一般的图画绘本不同,有益于幼儿视觉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图画绘本,在一般绘本基础上,增加了提高幼儿阅读与表达的多种元素,这些元素也有利于今后的童话剧表演。
首先,我们在图画绘本选材上,总结了以下经验:
1、图画绘本选择符合年龄特点。
2、图画绘本的画面内容要丰富,要体现人物、道具、背景三大要素的结合。
3、图画绘本中人物的肢体表情要丰富,能有让幼儿模仿或想象的效果。
4、图画绘本中的情节冲突明显,能让幼儿通过自主阅读就能初步感受的。
其次,在选取适合的图画绘本之后,我们整理出了多元化的阅读方式。
根据表演需求,绘本阅读分为阶段式阅读。阶段式阅读的优势在于幼儿对一个绘本内容能层层递进进行理解性的阅读,有利于更好进行童话剧表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阶段式阅读递进表如下:
表二:&&&&&&&&&&&&&&&& 各年龄段分段式阅读递进表
(具体内容附后)
(三)道具运用和场景设置应体现人物特征和符合剧情发展。
众所周知,道具在童话剧活动也是主要要素之一,道具使用的是否合理则直接影响到童话剧表演的效果。因此,我们在幼儿童话剧活动中,针对幼儿的表演全过程运用了多种指导策略,使幼儿在理解道具使用意义的基础上,合理、恰当的运用道具、布局背景,增强童话剧舞台表演的视觉效果。
在表演前:
1、互动讨论式&& 就是指幼儿在选择、运用道具的前提下,通过师生间的讨
论、生生间的讨论,得出初步的运用框架。
&&&&& “互动”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交往形式。在视觉语言表达过程中,我们通常采用师生互动,生生活动,甚至家长与幼儿活动的方法,使得幼儿的点滴智慧和创意在交流中分享,在讨论中提升。
当然,在讨论前,一定要有三个先决条件:
其一,老师通常会让幼儿先进行这方面资料的收集。
其二,幼儿阅读了相关图画绘本,对绘本中的故事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其三,幼儿对故事中的人物特点比较理解。
讨论围绕的点一般有以下几方面:
(1)& 各个人物使用了什么样的道具?(此讨论点可以依据剧幕进行分段开展)
(2)& XX道具在表演中应该如何使用?(使用的时间、使用的次数)
(3)& 你觉得XX道具在舞台上用的效果会怎么样?(设想式)
(4)& 背景应该摆放在舞台的什么位置最恰当?(此讨论点可以依据剧幕进行分段开展)
在表演中:
2、实践操作式&&& 主要是指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道具运用、背景布局的实践操作体验。
在实践过程中,幼儿往往会在平时排演用的道具和舞台演出用的道具有时会混淆。因为排演的场地往往是在教室的某一角落,在区域活动中,因此在这个排演时候使用的道具或在狭小空间时候使用的道具应该符合以下特征:
(1)& 道具可以使幼儿自制的,能随时根据需要可以简单调整的。
(2)& 道具应适合单个个体使用,比较小巧简单的。
(3)& 道具运用应不影响空间位置,幼儿可以开展表演的。
而进行舞台表演时,前面所提到的道具有时又不能完全用于表演过程,因为舞台相对来说空间较大,这时候使用的道具应该符合以下特征:
(1)& 道具颜色要鲜艳,既美观又能造成视觉冲击的。
(2)& 道具的呈现要大。
(3)& 有的道具可以夸张,可以有多人使用同一道具的效应。
(4)& 道具应该是精致的,可以是运用现成或成人制作或亲子合作的作品。
不管在小空间进行排演使用道具还是在大舞台表演使用道具,老师在指导中可以结合以下要点:
要点一:道具的选用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进行更换,以便达成最佳视觉效果。
要点二:道具的选用是根据剧情的发展而变化的,同一道具可以增加或减少装饰物达到不同的使用效果。
要点三:道具使用要符合人物特征;场景的设置要符合剧情发展需要。
要点四:场景设置是要考虑舞美效果,应有疏有密,体现空间层次感。
要点五:道具使用应不影响肢体的表达效果。
在表演后:
3、评价反馈式&& 主要是指表演结束后,观众针对表演中道具的使用效果
提出适当的建议并进行适度调整。
在这个阶段,我们总结老师指导孩子们对道具使用效果和场景布局效果的评价点有:
评价点一:道具在使用中的牢固程度。
评价点二:道具使用能否看出剧中人物所要做的事情。
评价点三:某个道具使用的时间是否恰当。
评价点四:场景布置能否看出故事发展变化。
评价点五:某个场景设置是否对表演有用。
(四)肢体与表情的表达是反映人物内心独白的有效表现。
肢体表达与表情表现是童话剧表演中的重要元素,也是表演中视觉语言的重要表征手法。在童话剧开展过程中,我们根据幼儿在表演中的常见问题:肢体动作不够夸张、所做的动作体现不出人物内心想法或不知如何体现、表情比较呆板等。这些常见的问题不论是在什么年龄段,都会或多或少有所体现。我们通过操作研究,得出以下的操作方法来指导幼儿肢体动作及表情的表达:
1、氛围营造――为幼儿创设适宜的丰富的动态表达的环境,从而起到烘托情境、渲染气氛的作用,使幼儿产生遐想,萌发参与表演的愿望。创设有意境的、丰富的表演环境,是幼儿能否顺利进行肢体表达的先决条件。
实施要点:共同创设――充分体验――激发兴趣
表演的环境大致可以分成两大方面:(1)表演场地、背景的创设。(2)表演道具的设计与准备。
在环境创设时,可以是师生共同商议,一起制作道具,设置小舞台来表演,很多时候,表演中的一些道具可以合理地使用一些替代物。幼儿在表演时,充分体验、享受到自己参与道具准备的乐趣与成功,增加了对这个童话剧表演的兴趣,从而使表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自然而然地成了活动的主人,他们的兴趣与热情在潜移默化中被激活。
2、经验迁移――利用生活经验让孩子理解肢体语言的含义,并感受身体在自觉或不自觉中传递出的信息,帮助幼儿在表演中,自然、适切的表达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增强童话剧的表演效果。
实施要点:经验重现――夸张重组――迁移运用
3、引导观察――引导幼儿观察栩栩如生的面部表情,在帮助幼儿输入丰富的表情符号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丰富多彩的脸部表情来表达人物个性。
实施要点:认识表情――观察总结――练习掌握
人的面部表情是由人的眼睛,眉毛,鼻子,嘴巴协调地产生变化而形成,眼睛对表达忧伤,口部对表达快乐和厌恶很重要。愉快、感兴趣等正性情绪增加面部肌肉的活动,发怒、沮丧等负性情绪主要引起前额区和眉间的活动等。 首先要让幼儿了解面部表情的特点,掌握运用人物面部表情地基本方法,我们让幼儿面对镜子挤眉弄眼地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等典型表情,再进行丰富多彩的表情游戏,让幼儿了解还有赌气,惊讶,高傲,嘲笑等更多更丰富的面部表情。其次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以及幼儿间的相互观察发现眉,眼,嘴等的变化使之产生各种生动的面部表情并总结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悲,眉呈八字嘴下垂;怒,双眼睁大眉倒竖;惊,嘴巴张大眉头抬;愁,嘴角收拢眉头皱等等。最后设置一些简单的情节让幼儿进行练习,渐渐掌握合适的运用面部表情如高兴时绽放笑容,忧愁时的愁眉苦脸,害怕时的恐惧严肃等随着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眼神的运用,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可以传情达意,如:在童话剧《小猫钓鱼》中,当小猫三心二意时,眼神松散,东看西转,而一心一意时则眼神凝视,表示专注。教师是幼儿的第一示范榜样,必要时还要调动眉毛嘴巴乃至脸上每一寸肌肉动起来,这就叫“眉飞色舞”,“栩栩如生”,幼儿才能被感染,才能大胆夸张地去表演。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师在指导时遵循着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在此,我们依据幼儿对情绪的理解和表达层度,统计出以下情绪常用表。
表三:&&&&&&&&&&&&&&&& 不同年龄常用情绪表
喜(怒、忧、思、悲、恐、惊……)
一种情绪的不同程度
高兴、大喜过望……
(蓄怒、愠怒、大怒、震怒……)
两种以上不同程度情绪相结合
转悲为喜、惊喜交加……
(五)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更有效验证幼儿视觉语言表达能力的效果。
为了确保童话剧活动中幼儿视觉语言表达能力的良好发展以及在此过程中能不断了解和掌握幼儿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并及时根据情况调整指导策略以达到良好的发展目标,我们在整个研究实践过程中进行了评价形式和实施方法的整理。
&&& 在整个童话剧开展过程中,我们一共包含了两种评价形式,一种是过程性评价,还有一种是结果性评价。在童话剧活动中,最主要是运用了这两种评价形式的相互补充。
图一: &&&&&&&&&&&&&&&&&&&&&&过程性评价图
&&&&&&&&&&&&&&&
幼儿&&&&&&&&&&&&&&&&&&&& 教师
表四:&&&&&&&&&&&& 童话剧中视觉语言表达能力测评内容
(具体内容附后)
五、&&& 分析与讨论:
在整个童话剧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对全园的幼儿进行了前测与后测的工作。幼儿的测试是显著性差异的形式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通过在2007年10月对幼儿进行了一次前测,前测结果显示各年龄段的幼儿在视觉语言表达能力的三个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在2010年5月又对全体幼儿进行后测工作。以下所有数据的统计都以各个年龄段随机抽取100名幼儿(其中不包括托班)测试评价内容请见第33页。
在自然状态下的童话剧活动中,对全体被试幼儿的进行观察记录,每名幼儿观察4次,每次5分钟,记录1次,采用频率记数法和符号记录法。我们对测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测试标准参照《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
表五:&&&&&&&& 童话剧中视觉语言表达能力测评表(小班)
道具运用及场景设置
表六:&&&&&&&& 童话剧中视觉语言表达能力测评表(中班)
道具运用及场景设置
表七:&&&&&&&& 童话剧中视觉语言表达能力测评表(大班)
道具运用及场景设置
由以上各个年龄段关于童话剧中视觉语言表达能力测试表来看,在某些方面低年龄幼儿的显著性差异不明显。从表5中得出,在童话剧活动中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偏小,他们的道具运用及场景设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提高,但仍然受年龄特点的限制,P值≤0.01,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其他方面显著性差异较大。
从表6、表7种可以看出,童话剧活动对于大年龄幼儿来说,视觉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显著性差异较大,特别是道具运用及场景设置这一表达元素差异性教大。特别是大班幼儿的前后测差异最大,这也是由于在活动中他们对道具运用的理解较为清楚,场景设置方面也能根据剧情需要进行调整,摆放的方法也呈现多样性。
(二)在童话剧活动指导中,老师对舞美工作指导理念的转变
舞台美术工作尤其是道具和布景工作,对幼儿来说具有挑战性,由于他们没有可模仿的现成的艺术品,只有头脑中的想象和现实生活中的原始素材。因此,他们是在一遍遍的操作中得以完善的。在以往的表演活动中,孩子对道具和布景的操作和调整都是老师一手策划的。孩子只有被动的接受。而现在,教师没有示范,幼儿只有自己探索;活动任务不是教师指定的,而是根据剧情的需要由幼儿自己提出的;老师在幼儿不断修改中只是提示者和参与者。
(三)通过视觉语言的实践,老师自身的表达素养增强了
在童话剧中,视觉表达包含的元素之一:道具运用和布景中包含有美术运用的技能,我们老师在实践中,能考虑到运用与全局之间的关系;运用于个体表达之间的关系等,同时对于舞台中色彩明暗的搭配、主色与配色之间的协调,空间方位的展现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童话剧中另一表达元素――肢体动作的表现,我们老师通过实践研究,在指导孩子时充分参与角色表演中,起示范引导的作用。原先有的老师只是以说教的方式指导幼儿开展表演,现在,能自己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表情来吸引幼儿,指导幼儿。
六、今后研究的思考:
我们在此课题中通过童话剧中视觉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实践研究,目的并不是要培养小演员,是我们是想要通过童话剧这一载体,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但我们在这个课题中对于社会性发展这一块研究内容涉及的还不够。但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童话剧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这一块又是非常有实践和研究价值的,因此,我们打算今后还是以童话剧为载体,在原有实践的基础上,着力进行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七、参考文献:
1、《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研究》&&&&&& 张金梅&&&& & 南京师范大学网络出版
2、《幼儿建构性戏剧活动研究》&&&&&& 季云飞&& &&&& 南京师范大学网络出版3、《幼儿园戏剧综合课程研究》&&&&&& &&&& &&& 江苏教育出版社
4、《5-6岁幼儿戏剧活动研究》 &&&&&&&管& 蕾&&& && 南京师范大学网络出版
6、《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 2008-05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7、《第三届学前教育科研成果展示研讨会》论文集& 2009-06 内部刊物
8、《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第三版)【美】Linda Campbell, Bruce Campbell, Dee Dicknson 著& 霍力岩 莎莉 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第一版
9、《视觉文化》& 理查德?豪厄尔斯& R ichard H ow ells【英】
10、摘自《基础美育:理论与实践》P29~37& 吴香生& 香港教育学院
表格附后:
表二:&&&&&&&&&&&&&&&& 各年龄段分段式阅读递进表
童话剧不同阶段的切入
年龄段目标与内容
进入式阅读
1、喜欢听成人讲述图书的内容,并尝试自己阅读图书。
2、了解图书的内容和结构的某些特点,知道要爱护图书。
3、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会按顺序翻阅图书。
4、知道每个字的发音不同,所代表的意思也不同。
5、知道文字和图画的区别。
6、阅读姿势正确,能手指点图画内容及文字。
1、能集中注意倾听成人讲述图片中画面的文字说明,理解书面语言。
2、了解图书结
构的某些特点,会有规则地看书。
3、能独立阅读图书,理解画面内容。
4、会倾听同伴的介绍并会有加入讲述意愿。
5、对画面的文字感兴趣,主动学认常见的汉字。
1、了解图书结构的某些特点。
2、愿意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画面
3、对学习与阅读文字感兴趣,积极学认常见的汉字。
4、能辩听普通话声调、语调和语气的不同变化。
5、喜欢认读常见的简单的独体字。
理解式阅读
1、能有序地一页页的翻书,逐页进行阅读。
2、知道可以用一段话来讲述一幅图的涵义。
辨别角色,能看出3、图书画面内容的主要变化。
4、能说出图书故事的名称。
1、& 能正确地
翻看图书,从前到后,从左到右。
2、能认真倾听同伴的回答。
能回答提问,积极想象。
3、知道口头语言和文字的对应转换关系。
4、理解图意(包括符号),讨论图画内容。
1、能用一句话概括图意和书名。
2、注意力集中,坚持看完一页再看一页。
3、发现书中好看和不明白的地方前后联系能提出适宜的问题。养成质疑与解答的习惯。
4、有识读符号的能力并转换为语言。
分析式阅读
1、学会用合适的词语编讲自己感兴趣的画面和相关的段落(相连的几幅图)
2、能回答老师提出的相应的问题。
1、理解画面内容,对画面的情节能前后联系。
2、乐于参加讨论,说说自己的理由。
2、& 能用一句
话概括故事图书的主要内容,为其起名字。
3、& 能续编故
事的结尾。
1、能联系、理解相关联的情节与故事整体的关系。
2、对画面的内容用恰当的扩句和缩句来合理表达。
3、用笔圈出故事文本中的已识文字。
4、乐于参加辩论,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
体验式阅读
1、喜欢假想,能进入情境入神的倾听、跟说。
2、能学说图书故事中的对话或者一句话。
3、能根据角色模仿、编编、演演图书中角色的动作、声音
1、表演时的音量语速适当。
2、分享看法,拓展情节、对话等。
3、能学说、创编与情节相符合的对话,尝试根据分配的角色进行对话。
1、会协商分配角色。
2、对独幅画面尝试创编。
3、与同伴互动,能有声有色的表演、扮演角色、创编。
提升式阅读
1、模仿角色的动作和声音。
2、尝试创编与角色相符的动作与动物的叫声。
1、根据角色特点妆扮,分段进行表演。
2、了解图书制作过程,知道根据剧情列纲分配画面
1、能主动、大胆的使用恰当的词、句、语段来表达。
2、妆扮、创编并完整表演。
3、会用绘画制作图书,并配解说词。
评价式阅读
会用“好”、“不好”、“喜欢”、“不喜欢”来表示
能参与或听取评价
能说出评价的理由调整自我
表四:&&&&&&&&&&&& 童话剧中视觉语言表达能力测评内容
道具运用及场景设置
1、在教师帮助下,通过口述和图示的方式,形象理解、记忆表演故事的情节与场景。
2、能用口头语言将绘本的主要内容说出来,开始感受语言和其他符号的转换关系。
1、能在老师提醒下,知道童话剧中角色所使用的固定道具,并能在表演中使用。
1、初步接触剧目,在教室帮助下尝试模仿扮演角色。
2、能用简单的动作表现所扮演角色的特征。如:小兔跳跳等。
能尝试用简单动作辅助常用表情的表达。如:害怕――两手抱肩;开心――两手放腮边。
1、在教师指导下,能有所想象地理解、记忆表演故事的情节与场景。
2、能仔细观察图画书画面的人物细节,初步了解画面布局的含义及人物肢体动作与情节发展的关系。
1、指导某道具与角色之间的关系,能有选择性的选用适合角色的道具。
2、场景能根据剧幕变化进行设置,基本体现出不同的表现内容。
1、正确、熟练地把握人物特征。
2、能根据角色的不同特点,用符合此角色的形象性动作进行表达。
1、能用简单的表情表达所扮演角色的心情。
2、在表演中能表达出同一种表情的不同表现。如:悄悄的哭、大哭。
能根据绘本画面的颜色、布局、人物的动作等看懂故事的情节发展,并能有意识的尝试进行看绘本后表演。
1、能针对性较强的选用道具,并能根据剧情变化需要调整道具或更换道具,使之达到最佳表演效果。
2、能根据剧情需要进行场景设置,并在设置时会运用简单的摆放方法,做到疏密结合,层次递进。
1、表演中表现人物时的动作幅度较大,并能有持续性或停顿性动作进行夸张性表达。
2、动作姿势自信、优美,清楚所要表达的内容。
1、能用有连续性的表情表达所饰演角色的心情。
2、在表演中尝试两种以上不同程度情绪相结合。
上海市宝山教育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转载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团结路29号 电话:86(21) 传真:86(21)
在儿童剧活动中培养幼儿视觉语言表达与表演能力的研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各国南极科考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