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大心理健康教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教案

总数:135个
||||||||||||||||||||||||||||||||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北师大版三年级《心理与健康》全册教案.doc2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小学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
镜子里的我
学习要有好习惯
学会与人合作
做情绪的主人
学习要专注
第七课 树立自信心
学习的乐趣
要尊重他人
遇到危机要冷静
知已知彼进步快
天才出于勤奋
交知心朋友
防止上当受骗
养成良好的性格
第十七课 挫折是成功之母
第十八课 学习要有创造性
要学会宽容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
   一、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广泛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字谜答案 扇形的小苹果找座位图 四组数学口算机 录音机 配乐录音带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今天我们先来听一段录音故事。(播放麦克斯韦小时候的故事配乐录音)
  2.学文明理
  提问:谁来说说小小的麦克斯韦为什么喜欢提出许多问题?/
  (学回答后教师小结)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麦克斯韦对什么事情都好奇,都想知道究竟,这是一种学习的兴趣。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学习的兴趣,麦克斯韦最后城为了英国著名的科学家。
  许多有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对自己身边的事物有极大的兴趣。衣同学们看看书上还为我们介绍了其他的人。
  (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中有关达尔文及严文井的故事)
  教师:听了刚才的故事,看了书中的课文,请同学们说说看书的想法。(学生自由发言)
  3.活动明理
  (1)请同学们分组说说自己的兴趣是什么?说完后再选一名代表给全班同学说说你们组的发言情况。
  (2)做个放松小游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您现在的位置:&&>>&&>>&&>>&
  &&长沙市开福区麻园岭小学 罗萍 一、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篇幅较长,但内容浅显易懂,可指导学生通过默读了解内容,而不必细致分析,也可让学生编成...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学习用文中的话概括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
  三水道小学&刘莹&李琦&      一、教学目标:    1、有声有色地讲述课文内容,讲后互相评价。    2、训练学生在讲述中准确使用本课积累的好词语,正确使用表示范围的词语。    3、在讲述中加入自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4、了解诗的结构,了解本诗运用拟人...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的热爱,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诗的结构,了解本诗运用拟人、比喻的写法把诗句写的更加生动形象。  ...
  &山东省博兴县第一小学 刘小金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散文诗,全诗运用拟人的手法,抓住不同的时间草坪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对一块草坪进行描写,赞美了大自然的柔和,旺盛...
  一、教材简析: 1.教学内容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作者以“春、夏、秋、冬”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迷人景色,总结出小兴安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首儿歌,以“信”为纽带,以儿童特有的视角和口吻,描述“我”与小鸟、花朵、大海、云、树做朋友,并替它们写信的有趣故事。诗句间浸透着童心的稚嫩,对自然的亲昵,表达了孩子们运用“信”这个载体与小动物、植物等进行友...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3、了解诗的结构,体会诗的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   教学重点:...
  青岛北京路小学&&&王静 & 教材分析: 《送往小木屋的信》,是三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书信》这一主题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课文通过描写三名森林警察部队的战士为了保护祖国最北部九十七万公顷的原始森林,在...
  青岛市市北区广饶路小学&何鸿& &&&&一、教材分析 &&&《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是作家巴金写给家乡孩子的信,这封信感情真挚,表达了作家巴金对家乡...
  &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本课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3.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
  一、导课   师:现在老师想带领大家看一幅美丽的画面。   师画外音:一条蜿蜒的小河向前流淌着,瞧,他穿越高山、平原;它浇灌田野、森林。花开了,草绿了,庄稼丰收了,树木更加茂盛了。   师:小河哗哗的流淌,他在唱着自己的歌。他到底要告诉...
  &沈阳市沈河区令闻一校 朱秀荣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理解相关的词语,能在现实生活...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实验学校 凌军霞 唐宁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在一百多年以前,德国军队入侵法国,强行侵占了巴黎郊外的小山村,并在这所山村的人家中驻扎部队,企图下一...
  一、图片激情,谈话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伊拉克战争的照片。 日上午,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响起了巨大的爆炸声。美国开始了军事空袭!他们炸毁了公路、桥梁、学校和一切可以摧毁的地方,很多孩子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家。甚至被炸...
  &&&&&一、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第十单元“奉献”的一篇主体课文,与后面的《炮手》和《小溪的歌》共同组成一个主题,从不同体裁(...
  && 教材分析:这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第三册15课《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古时候,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
  &&厦门思明区群惠小学 吴奕娴&&&一、教学设想 &&&&《装满昆虫的口袋》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充满好奇的两件事:在一天傍晚,他独...
  执教者:英林镇柯坑小学&&&刘春生 教学目标: 1、体会并运用“迷恋”、“无论是……还是……都……”; 2、分析感受文中优美词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并能读出感情; 3、学会筛选搜集到的课外资料; 4、从...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编写了“东方医药巨典”――《本草纲目》。     2、学习生字新词。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读懂自然段的能...
  湖北省宜昌市实验小学:&邰莉娟 设计理念:整堂课真正确立学生的自主地位,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中,动脑、动口,很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引...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三个生字,理解“准是,编队”等词语,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2.能用读懂儿童科普文章的读法读懂文章,培养热爱...
  黑龙江省宁安市教师进修学校&伊艳春&冯娟&王平&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知识性小诗,它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不...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爱心小测试。 你看到班里有一位同学家庭困难,双休日在街上卖报,你会选择什么方式来对待这件事? a.?当作新闻告诉同学。 b.?组织班级捐款,帮助这位同学。 c.?组织同学和他一起...
  &贵州省贵阳市省府路小学 李洁&&&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作者:青岛市南区德县路小学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教案由教案吧提供  通过阅读课文内容,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教育学生在任何时候不能搞特殊,要和大家一样。...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课文内容,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教育学生在任何时候不能搞特殊,要和大家一样。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
  &&&一、学情分析 &&&&《最美的花束》以诗歌的形式描绘了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不论人种、肤色,大家都友好相处,没有种族歧视。学生都很喜欢这样的诗歌形式,但诗歌涉及种族...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诗中有关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   导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在世界上除我们黄种人,你还了解到了什么人种?你觉得他们一样吗?   二、初读诗文,学...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瑰丽”&...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瑰丽”“做然”“酷似”“盛誉”“快慰”“栅栅来迟”“屡屡夺魁”“奉为至宝”等词语的意思。&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nbs...
  &&&&& 一、教学目标&&&&& 1、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读本课11个生字,规范书写10个生字。&&&&n...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重点体会“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2&认识本课11个生字,包括10个要求会...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是一首描写陨石知识的诗歌,语言流畅,通俗易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了解陨石的奇妙,激发探索大自然奥...
  &&&青岛贵州路小学 徐燕妮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探险队员用冰做成“冰透镜...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探险队员用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故事表现了探险队员的意志品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与智慧。 & 课题用冰取火课型新授课时两课...
  云山小学&邓雪玲&      教学内容分析:    1、《捞铁牛》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时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赞扬了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
  一、教学设计说明   一、制定目标   湖南师大余同生教授曾经明确指出,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明确而不含糊,要准确而不随心所欲,要具体而不笼统,要重点突出而不面面俱到,要以语言训练为重点,而不以理解内容为重点。”在制定《捞铁牛》一课教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   4.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12自然段,从中...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松鼠》,掌握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小动物――松鼠。(板书课题) 2、你了解松鼠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内容) 3、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呢?(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松鼠》,掌握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小动物――松鼠。(板书课题)    2、你了解松鼠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内容)...
  前门小学& 彭郡教学内容:三年级《小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塑料管的基本编织方法,了解其特性,学会编制小饰物――小虾2、会使用基本的编制工具,如:剪子、镊子3、在已学会的基本结――平结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编制,品味编制工艺的艺...
  &&&[设计理念] &&&《小虾》这篇课文是三级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文章通过“我”观察小虾吃食、打架等细节描写,突出了小虾有趣和脾气不好。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盈”等1...
  周强& 一、导入:&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过了《理想的翅膀》这一课,孩子们放飞了风筝,也放飞了自己的理想。在同学们的作文中,也多次提到放风筝的乐趣。& (朗读潘融和符耀熙的诗句。)& 潘融:春天...
  &宁夏灵武市第二小学 岳晋灵 一、设计理念 &&&&语文学习是一个情感丰富的学习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中观察、想象、朗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自学。理解课文的词句,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和叙述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交待任务,指导自学。 1.导入:本文是阅读课,同学们以自学为主。通过自学,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初步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珍贵的原因,使学生更加喜欢读书,热爱学习。 2.学习本课生字,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了解词意,并有感情地读出人物的对话。 3.默读课文,找准重点段,试着总结每段的主要内容。 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自学。理解课文的词句,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和叙述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交待任务,指导自学。&nbs...
  教学目标:    1.在预习中能读准文中生字的字音,同过查字典理解“珍宝”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了解“我”将那本又薄又破旧的书视为“珍宝”的原因,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    3.通过想象说话理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珍贵的原因,使学生更加喜欢读书,热爱学习。    2.学习本课生字,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了解词意,并有感情地读出人物的对话。    3.默读课文,找准重点段,试着总结每段的主要内容...
  育苑小学&&程淑云  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学会9个生字、词。2&学习课文,了解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还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山沟里的孩子决心从书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刻苦学习的经过,他们要起早贪黑地走山路,到学校读书使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自己优越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从而受到启发向小朋友学习,认真刻苦读书掌握更大的本领。  ...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上学情况。 4.&&联系上...
  &宁夏灵武东滩小学 马玮 &一、教材说明 &&&&《山沟里的孩子》介绍了大山里的孩子为了寻求改变山沟贫困面貌的“金钥匙”,而起早贪黑,不怕吃苦,不怕山高路远刻苦学习的动人事迹。...
  山东省广饶县大王一小 朱晓燕 卜祥霞&&&&&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学会9个生字。根据上下文理解相关词语,积累词汇。 &nbs...
  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字,会写9个字,掌握“浩瀚、遨游、沐浴”等词。 2 学习诗歌,懂得小书橱中蕴含的知识,能使人眼界开阔,生活充实,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之情。 3 体会关键此举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感受读书的乐趣。 4 有语气地...
  ?永宁小学&冯锡生 学习目标:   1、学会9个生字,读写“补课、褐力”等词语,理解“竭力、发誓”等词语的意思。   2、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的方法,通过理解重点句从而理解课文。   3、能根据课后第3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第八册第四单元《春天的雨点》教学设计之一&     教材分析   《春天的雨点》是义务教材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人记叙文。文章记叙了乌汉娜老师为上课走神的学生达丽玛补课并护送她回家的事,赞扬了乌汉娜老师关心爱护这位学生的祟高的...
  学习目标:   1、学会9个生字,读写“补课、褐力”等词语,理解“竭力、发誓”等词语的意思。   2、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的方法,通过理解重点句从而理解课文。   3、能根据课后第3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4、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们放飞了什么样的风筝,以及这些风筝的含义。体会课题的含义,初步树立自己的理想。& 教学重点:体会课题的含义,初步树立自己的理想。& 教学难点:用一句话概括第二至六自...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进一步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掌握识字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风筝代表着“我们”理想。 3、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教学...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散”。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3&引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
  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通过儿童的细致的观察,发现了春天是怎样悄悄来到我们身边的。   教学要求: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掌握本课要求认识和会写的生字、词语。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都吃过葡萄吧!你吃过的葡萄什么味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品尝一串特殊的葡萄,齐读课题《妈妈的葡萄》。 二、初读课文,感受母爱 1、拿起桌上的课文纸,用心地品尝妈妈的葡萄吧!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
  教学要求:   &1、会写8个字,学会8个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妈妈的爱是伟大的,学会用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4、复述课文。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
共 518 个教案&&首页 | 上一页 | 1
| &68个教案/页&&转到第页
| 最新文章查看: 57810|回复: 23
2015年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 && &本套2015年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资源。转载请注明出处。
& && & 教案下载方法:右键点击下面的教案附件,选择目标另存为,保存在桌面上或你的电脑上解压缩即可使用!
(190.95 KB, 下载次数: 19118)
16:0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本册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一)
新知识点: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方位的技能,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感知。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课题& & & & 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 & & 课型& & & & 新课
教学目标& & & &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让学生参与活动,能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从现实生活的场景中引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在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方位知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 & & 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教学难点& & & & 能正确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具准备& & & & 主题图
程& & & & 教 学 设 计& & & &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 & & & 一、& & & & 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
提问:你座位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
& && &教室在第几层?楼上是几年级?楼下是几年级?
如果现在咱们要开家长会,请家长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你怎样告诉家长自己的位置呢?
2、导入新课。
师问:太阳是从什么地方升起?(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发言)
二、探究新知
1、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1)全体到操场,找一找太阳在哪里。
(2)说一说,太阳从什么方向升起。(东方)
(3)想一想,太阳从什么方向落下。(西方)
(4)指一指,西边在哪里。
(5)请同学们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
提问:你们面对的、背对的、左手的、右手的位置分别是什么方向?
(6)讲述前、后、左、右与东、南、西、北的联系。
2、指出校园内的四个方向。
说说我们学校的校门朝什么方向。
站在操场中央,看一看,校园内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
3、学习两组相对的方向。
(1)站在操场上,你能确定出你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吗?
(2)面向你家所在的方向站好。
(3)观察:家在东、西方向的同学,他们是如何站着的?(背对背而战)
(4)观察:家在南、北方向的同学,他们是如何站着的?(也是背对背而战)
(5)发现:东与西两个方向,南与北两个方向是相对的。
(6)说一说,操场四个方向的建筑物,那两个是相对的。
(7)说一说,你与谁家的方向是相对的。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把教材第3页例1补充完整。
(1)提问:小明是面向什么方向站立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2)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操场四周的建筑物各在什么方向。
(3)把结果填在教材上。
2、教材第5页练习一的第1题。
(1)说一说,教室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2)说一说,教室里的东、南、西、北各有些什么。
(3)教材第5页练习一的第2题。
向同学们介绍你的房间是怎样布置的。
四、思维训练
出示天安门广场及四周建筑物平面图。观察后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天安门城楼、正阳门、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毛主席纪念堂等建筑物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关系。
第二课时&&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课题& & & & 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 & & 课型& & & & 新课
教学目标& & & & 1、使学生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能够在图上表示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 & & 能正确绘制出校园示意图。
教学难点& & & & 能准确运用词语,正确描述行走路线。
教具准备& & & & 四张卡片(东、南、西、北)
程& & & & 教 学 设 计& & & &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 & & & 一、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
(1)回忆学习了哪些方向。
(2)连一连,找出相对的方向。
前& &左& &下& &东& &南
北& &西& &上& &右& &后
(3)提问:谁能说出我们校园内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2、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指出北京市所处的位置,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到的。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校园示意图。
(1)描述地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把教室内的黑板看作地图,指出北在什么位置。
(3)提问:现在我们确定了方向北,你能不能辨认出其他三个方向?请同学到前面黑板上贴出相应的位置。
(4)用语言描述建筑物的具体方位。
(5)提问:如果我们把上方规定为其他方向行不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你们尝试着做一做,并说出其他三个方向。
(6)小组交流。
(7)集体反馈。比较各种方式,说一说,怎样画最清楚。
通常情况下,地图都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绘制的,这样标准统一,简单清楚。当我们看一幅地图时,一定先看清所给方向,然后根据所给方向,辨认出其他方向。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尝试操作:
(1)& & & & 绘制出自己房间的平面示意图。
(2)& & & & 确定图上的方向。
(3)& & & & 和同伴交流。
第三课时&&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课题& & & &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 & & 课型& & & & 新课
教学目标& & & & 1、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 & & 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 & & & 培养正确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具准备& & & & 寻宝课件、指南针、动物卡片
程& & & & 教 学 设 计& & & &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 & & & 一、学前准备
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
(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路径。
(3)提问:闹闹向北、向南、向西、向东走分别能寻找到书包、铅笔盒、水和画笔四件宝,那么在方格中还有字典、电脑、跳绳、钢琴四件宝,闹闹怎样才能拿到呢?
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1)出示指南针。
(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教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顾刚才学习过程。
师根据回顾的内容板书:
(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
师板书: 西北& & 北& &&&东北
西& && && && & 东
& &&&西南& & 南& &&&东南
(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2、巩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
(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
(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订正。
五、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
课题& & & &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 & & & 课型& & & & 新课
教学目标& & & &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2、体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 & & 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 & & & 准确、简洁地描述行走路线。
教具准备& & & & 例4主题图
程& & & & 教 学 设 计& & & &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 & & & 一、& & & & 学前准备
提问:你去过米易县城哪些地方?你是怎样辨认方向,找到要去的地方的?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参观动物园。
(1)熟悉导游图。
师出示例4主题图。提问:动物园里有哪些主要场馆,每个场馆都坐落在什么位置?
(2)了解学生的参观意向。
问:你最想参观哪个地方?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
学生一人当游客,一人当导游介绍行走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师生共同评价,引领集体参与。同桌二人各选一个角色参与到游戏中,再换角色,多次练习。
教师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说清行走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3)解决问题
文文位于长颈鹿馆,她要去看狮子,再去猴山,应该先往西北方向走到狮山,再从狮山往西南方向走到猴山;小平位于狮山,要去熊猫馆,可以向西北方向走,也可以先向西走到大象馆,再从大象馆向北走到熊猫馆。
同桌互相提问题时,可以提的问题有很多。例如,从大门到熊猫馆怎么走?
师:看着这张导游图,作为游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5—7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叙述自己的解题思路。
四、思维训练
从你所在市区的地图中,指出自己家所在的大概位置,并说一说自家相对于学校的位置。& & & &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新知识点:
1、& & & & 口算除法
(1)口算。
(2)估算。
2、笔算除法。
(1)基本的笔算除法
(2)除法的验算。
教学要求:
1、会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几百几十以及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2、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使学生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
为了避免学生在不理解算理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口算过程,套用计算法则,本册教材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既没有注明一般的口算思路,也没有出示笔算除法的法则,二是充分调动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计算的算理和算法。
(1)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经验,使之顺利迁移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中。
学生已有的与除法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表内乘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这些口算经验是帮组学生解答除法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因此,教学时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口算经验,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并将它灵活运用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景中。
(2)引导学生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计算规律,学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有序思考方法。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除法口算经验,结合一定的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养成一种有序的思考和操作习惯,从而自主概括出笔算除法的计算规律。
(3)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思考的过程。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归纳、整理运算程序和运算规律的过程,它是计算活动过程中的提炼和升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条件,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说话环境。首先,让学生在思考每个例题时,自言自语地、轻声的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或与同桌)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最后,提供过程的范例。让说得好的学生在班上交流,或者教师根据多个学生的表述概括出班上学生的不同解题策略。通过有层次的说过程、说算理,自主归纳出口算或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同时,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2、拓宽主题图的情景视野。
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景中学习除法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从中引出需要用除法解决的若干问题。但是,这些素材还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因此,实际教学时,老师应根据当地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将除法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健康成长、交通、体育、娱乐、饮食和科普知识等联系起来,使枯燥乏味的除法计算融入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把估算放在与口算、笔算同等重要的地位。
“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是《课程标准》为学生提供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①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作用,认识到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②将估算、口算、笔算的数学结合起来。教学时,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估算算法与其他算法结合起来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作业,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③适当补充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估算内容,加大估算应用的力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4、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乘法和除法具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入手,将乘法运算的思维方法迁移到除法当中。如:教学60÷3( )时,可引导学生思考3×()=60。又如,在验算除法时,可依据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引出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检验方法。这样,通过从矛盾的双方入手,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既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又培养了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口算除法
第一课时&&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数以及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数
课题& & & & 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数以及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数& & & & 课型& & & & 新课
教学目标& & & & 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学会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口算乘法知识迁移到口算除法中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 & & 能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 & & 掌握口算除法的思维方法,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 & & & 口算卡片、小棒。
程& & & & 教 学 设 计& & & &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 & & & 一、& & & & 学前准备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60里面有几个十?800里面有几个百?240里面有几个十?
3、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根?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11页例1。
(1)教师:我们来帮助小朋友解决问题吧。
提问:一共有多少张纸?平均分给几人?怎样理解平均分给几人?求每人得到多少张,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60÷3
(2)尝试解答60÷3
(3)交流、汇报计算方法。
(4)动手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6捆小棒,分一分。
(5)说说谁的方法最简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进行口算。
(6)同桌交流60÷3的口算过程。
教师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学习600÷3=
(1)板书:600÷3=
师:这道题应怎样想呢?
(2)尝试口算600÷3=
(3)提问:谁能说出600÷3的口算方法。
3、学习教材第12页例2。
(1)教师:一共有几个班上手工课?一共用去多少张彩色手工纸?怎样理解求平均每班用了多少张,怎样列式?
板书:120÷3
(2)观察被除数与刚才所学例题中的被除数有什么不同。
(3)引导学生独立口算。
(4)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11页“做一做“。
(1)集体看“做一做“。
(2)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题的异同。
(3)找出其中的运算规律。
(4)独立完成。
(5)验证其运算规律是否正确。(当被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除数不变时,商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
2、教材第13页练习三的第1—3题。
(1)独立完成。
(2)边做边口述口算过程。
四、思维训练
1、列式并写出得数。
(1)6000除以3的多少?
(2)3600除以4的多少?
2、抢答。(口算卡)
五、板书设计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