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质量为M的斜面放在粗糙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上.几个质量都是m的不同物块,先后在斜面上以不同的加速度向下滑

当前位置: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面静置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斜面的倾角为θ..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面静置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斜面的倾角为θ,粗糙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用恒力F沿斜面向上拉小物块,使之匀速上滑。在小物块匀速运动的过程中,斜面始终保持静止,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为(&&&&&)A.(M+m)gB.(M+m)g-FC.(M+m)g+FsinθD.(M+m)g-Fsinθ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D试题分析:对小物块和斜面体整体分析,小物块匀速运动,斜面体静止,则整体处于平衡状态,整体受到重力(M+g)g,地面支持力N,沿斜面向上拉力F,地面对斜面体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由平衡条件得,竖直方向有Fsinθ+N=(M+m)g,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N=(M+m)g-Fsinθ,D正确。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面静置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斜面的倾角为θ..”主要考查你对&&共点力的平衡&&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共点力的平衡
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0,∑Fy=0。 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 图解法分析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当两个分力成一定的夹角α(α&180。)时,增大其中一个分力或使两个分力都增大,合力的变化情况如何呢?这个问题可以用数学公式推导分析,也可以用函数图像数形结合分析,但最简捷有效的方法是图解法。为了便于分析合力的变化,设,借助辅助参考圆来进行分析。如图所示,F1、F2的共点在圆心,而且开始时F1、F2的合力为F,大小恰好为圆的半径。(1)当保持力F2不变,只增大F1时,如图所示,合力,的大小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减小、不变或增大,即 。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当两个力F1、F1夹角α保持不变,在增大其中一个分力时,它们的合力大小可能减小、不变或增大。&(2)当两个分力F1、F2都增大时,如图所示,合力F 的大小也有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减小、不变或增大,即,我们也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当两个力F1、F2夹角α保持不变,在同时增大两个分力时,它们的合力F大小可能减小、不变或增大。整体法与隔离法:(1)整体法:当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部某些物体的力和运动时,一般可采用整体法。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 ①明确研究的系统和运动的全过程; ②画出系统整体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 ③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2)隔离法:为了弄清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一般可采用隔离法。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 ①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 ②将某个研究对象或某段运动过程、某个状态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③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运动过程示意图; ④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隔离法和整体法常常需交叉运用,从而优化解题思路和方法,使解题简捷明了。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 (1)明确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质点、结点、物体、物体系。 (2)找出所有接触点。 (3)按顺序分析物体受力。一般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不接触力).再依次对每一接触点分析弹力、摩擦力。 (4)找出每个力的施力物体。(防“多”分析力) (5)看受力与运动状态是否相符。(防“漏”力、 “错”力) (6)正确画出受力图。注意不同对象的受力图用隔离法分别画出,对于质点和不考虑力对物体的形变和转动效果的情况,可将各力平移至物体的重心上,即各力均从重心画起。受力分析的步骤:第一步:隔离物体。隔离物体就是把被分析的那个物体或系统单独画出来,而不要管其周围的其他物体,这是受力分析的基础。第二步:在已隔离的物体上画出重力和其他已知力。重力是一个已知力,可首先把它画出来。另外,物体往往在重力及其他主动力作用下才与其他物体产生挤压、拉伸以及相对运动等,进而产生弹力和摩擦力,所以还要分析其他主动力。第三步:查找接触点和接触面。就是查找被分析物体与其他物体的接触点和接触面。弹力和摩擦力是接触力,其他物体对被分析物体的弹力和摩擦力只能通过接触点和接触面来作用,这就是说寻找物体所受的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和摩擦力只能在被分析物体与其他物体相接触的点和面上找。查找接触点和接触面要全,每个接触点或面上最多有两个力(一个弹力,一个摩擦力)。第四步:分析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在被分析物体与其他物体的接触处,如果有形变(挤压或拉伸),则该处就有弹力,反之则没有。在确定弹力存在以后,其方向就比较容易确定了。第五步:分析摩擦力。摩擦力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它们的产生条件是两物体接触处不光滑,除挤压外还要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或相对滑动。因此分析接触面上有无摩擦力,首先要看接触面是否光滑(这是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其次看有无弹力,然后再进行摩擦力的判断:接触面上有相对滑动时有滑动摩擦力,其大小,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接触面上无相对滑动但有相对滑动趋势时有静摩擦力,它的大小和方向总是跟迫使物体产生相对滑动趋势的外力有关。受力分析中的技巧: (1)研究对象的受力图,通常只画出根据性质命名的力,不要把按效果分解的分力或合力分析进去,受力图完成后再进行力的合成或分解。 (2)区分内力和外力。对几个物体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这几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为内力,不能在受力图中出现;当把某一物体单独隔离分析时,原来的内力变成了外力,要画在受力图上。 (3)在难以确定物体的某些受力情况时,可先根据 (或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再运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判定未知力。也就是说在分析物体受力时要时刻结合研究对象所处的运动状态,同时对不易确定的力。可结合牛顿第三定律来分析其反作用力是否存在以及方向如何等情况。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面静置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斜面的倾角为θ..”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6218812546340763785294179153439968如图,对斜面上的物块
如图,对斜面上的物块施以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时,物块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此过程中斜面相对水平地面静止不动,物块和斜面的质量分别为m、M,则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如图,对斜面上的物块
如图,对斜面上的物块施以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时,物块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此过程中斜面相对水平地面静止不动,物块和斜面的质量分别为m、M,则
如图,对斜面上的物块
如图,对斜面上的物块施以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时,物块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此过程中斜面相对水平地面静止不动,物块和斜面的质量分别为m、M,则
A.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小于(M+m)g B.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等于(M+m)g C.斜面受到地面向左的摩擦力为mgsinθ-F D.斜面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零如图甲所示,由斜面AB和水平面BC组成的物块,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斜面AB部分光滑、AB长度为S=2.5m,水平部分BC粗糙.物块左侧与竖直墙壁之间连接着一个力传感器,当传感器受压时示数为正值,被拉时为负值.上表面与BC等高且粗糙程度相同的木板DE紧靠在物块的右端,木板DE质量M=4kg,长度L=1.5m.一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B点由斜面转到水平面时速度大小不变.滑块从A到C过程中,传感器记录到力和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m/s2,求:(1)斜面AB的倾角θ;(2)滑块的质量m;(3)滑块到达木板DE右端时的速度大小.-乐乐题库
& 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 & “如图甲所示,由斜面AB和水平面BC组成的...”习题详情
108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3.1%
如图甲所示,由斜面A&B和水平面BC组成的物块,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斜面AB部分光滑、AB长度为S=2.5m,水平部分BC粗糙.物块左侧与竖直墙壁之间连接着一个力传感器,当传感器受压时示数为正值,被拉时为负值.上表面与BC等高且粗糙程度相同的木板DE紧靠在物块的右端,木板DE质量M=4kg,长度L=1.5m.一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B点由斜面转到水平面时速度大小不变.滑块从A到C过程中,传感器记录到力和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m/s2,求:(1)斜面AB的倾角θ;(2)滑块的质量m;(3)滑块到达木板DE右端时的速度大小.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泰安二模
分析与解答
习题“如图甲所示,由斜面AB和水平面BC组成的物块,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斜面AB部分光滑、AB长度为S=2.5m,水平部分BC粗糙.物块左侧与竖直墙壁之间连接着一个力传感器,当传感器受压时示数为正值,被拉时为负值.上...”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由图象可知,物块在AB面上运动时,压力传感器为正值,在BC面上运动时,压力传感器为负值,根据图象得出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求出斜面AB的倾角.(2)在0-1s内对斜面体ABC受力分析,抓住压力传感器的示数,结合共点力平衡求出木块的质量.(3)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物块到达B点的速度,结合图线得出在BC上滑动时所受的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从而得出动摩擦因数的大小,滑上DE段后,对木块和木板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抓住位移之差等于DE的长度求出运动的时间以及滑块到达木板DE右端时的速度.
解:(1)在0-1s内木块沿斜面匀加速下滑,mgsinθ=ma,s=12at2,由图可知,t=1s,解得:sinθ=12,得:θ=30°.(2)在0-1s内对斜面体ABC受力分析,mgcosθosinθ-F=0,由图可知:F=5√3N,代入数据解得:m=2kg.(3)木块到达B点的速度:vB=at=gsinθt=5m/s,1-2s木块在BC部分做减速运动:μmg=ma′对斜面体,由图象知:μmg=F=4N,代入数据解得:a′=2m/s2,μ=0.2.木块到达C点时:vC=vB-a′t=vB-μgt=3m/s.木块滑上木板DE时,对木块:-μmg=ma1,对木板:μmg=Ma2,代入数据解得:a1=-2m/s2,a2=1m/s2.设木块在木板上的滑行时间为t,x木块=vCt+12a1t2,x木板=12a2t2,L=x木块-x木板,代入数据解得:t=1s.此时木块的速度:v木块=vC-a1t=1m/s,木板的速度:v木板=a2t=1m/s.所以木块恰好滑到木板右端,速度为1m/s.答:(1)斜面AB的倾角θ为30°;(2)滑块的质量m为2kg;(3)滑块到达木板DE右端时的速度大小为1m/s;
本题考查了动力学知识与图象的综合,理清木块在整个过程中的运动规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难度中等.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如图甲所示,由斜面AB和水平面BC组成的物块,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斜面AB部分光滑、AB长度为S=2.5m,水平部分BC粗糙.物块左侧与竖直墙壁之间连接着一个力传感器,当传感器受压时示数为正值,被拉时...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如图甲所示,由斜面AB和水平面BC组成的物块,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斜面AB部分光滑、AB长度为S=2.5m,水平部分BC粗糙.物块左侧与竖直墙壁之间连接着一个力传感器,当传感器受压时示数为正值,被拉时为负值.上...”主要考察你对“牛顿第二定律”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牛顿第二定律
与“如图甲所示,由斜面AB和水平面BC组成的物块,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斜面AB部分光滑、AB长度为S=2.5m,水平部分BC粗糙.物块左侧与竖直墙壁之间连接着一个力传感器,当传感器受压时示数为正值,被拉时为负值.上...”相似的题目:
(2003o广州模拟)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原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75,一个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大小F=20N的力拉物体,使物体匀加速运动,2s后撤去拉力.求物体在地面上从静止开始总共运动多远才停下来?(sin37°=0.6,cos37°=0.8,g=10m/s2)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两端点相距x=4m,以v0=2m/s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顺时针运转.今将一小煤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轻放在A点处,已知小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g取10m/s2.由于小煤块与传送带之间有相对滑动,会在传送带上留下划痕.小煤块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求:(1)所用的时间是2.25s(2)划痕长度是0.5m.
如图所示,一个放置在水平台面上的木块,其质量为2kg,受到一个斜向下的、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推力F=10N的作用,使木块从静止开始运动,5s后撤去推力,若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则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总位移为多少?(g取10m/s2)
“如图甲所示,由斜面AB和水平面BC组成的...”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2013o浙江)如图所示,水平板上有质量m=1.0kg的物块,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用力传感器测出相应时刻物块所受摩擦力Ff的大小.取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2一质点受多个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现使其中一个力的大小逐渐减小到零,再沿原方向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在此过程中,其它力保持不变,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a和速度大小v的变化情况是(  )
3(2013o安徽)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T和斜面的支持力为FN分别为(重力加速度为g)(  )
该知识点易错题
1(2012o上海)如图,质量分别为mA和mB的两小球带有同种电荷,电荷量分别为qA和qB,用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平衡时,两小球恰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细线与竖直方向间夹角分别为θ1与θ2(θ1>θ2).两小球突然失去各自所带电荷后开始摆动,最大速度分别为vA和vB,最大动能分别为EkA和EkB.则(  )
2(2012o安徽)如图所示,放在固定斜面上的物块以加速度a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若在物块上再施加一竖直向下的恒力F,则(  )
3(2012o安徽)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个半径为R的圆弧轨道.半径OA水平、OB竖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自A正上方P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小球沿轨道到达最高点B时恰好对轨道没有压力,已知AP=2R,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从P到B的运动过程中(  )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如图甲所示,由斜面AB和水平面BC组成的物块,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斜面AB部分光滑、AB长度为S=2.5m,水平部分BC粗糙.物块左侧与竖直墙壁之间连接着一个力传感器,当传感器受压时示数为正值,被拉时为负值.上表面与BC等高且粗糙程度相同的木板DE紧靠在物块的右端,木板DE质量M=4kg,长度L=1.5m.一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B点由斜面转到水平面时速度大小不变.滑块从A到C过程中,传感器记录到力和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m/s2,求:(1)斜面AB的倾角θ;(2)滑块的质量m;(3)滑块到达木板DE右端时的速度大小.”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如图甲所示,由斜面AB和水平面BC组成的物块,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斜面AB部分光滑、AB长度为S=2.5m,水平部分BC粗糙.物块左侧与竖直墙壁之间连接着一个力传感器,当传感器受压时示数为正值,被拉时为负值.上表面与BC等高且粗糙程度相同的木板DE紧靠在物块的右端,木板DE质量M=4kg,长度L=1.5m.一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B点由斜面转到水平面时速度大小不变.滑块从A到C过程中,传感器记录到力和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m/s2,求:(1)斜面AB的倾角θ;(2)滑块的质量m;(3)滑块到达木板DE右端时的速度大小.”相似的习题。如图,质量为M的斜面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几个质量都是m的不同物块,先后在斜面上以不同的加速度向下滑动。A 匀速下滑时,支持力N=(m+M)g,静摩擦力为0B匀加速下滑时,支持力N(m+M)g,静摩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如图,质量为M的斜面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几个质量都是m的不同物块,先后在斜面上以不同的加速度向下滑动。A 匀速下滑时,支持力N=(m+M)g,静摩擦力为0B匀加速下滑时,支持力N(m+M)g,静摩
如图,质量为M的斜面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几个质量都是m的不同物块,先后在斜面上以不同的加速度向下滑动。A 匀速下滑时,支持力N=(m+M)g,静摩擦力为0B匀加速下滑时,支持力N(m+M)g,静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D 无论怎样下滑,总是N=(m+M)g 静摩擦力为0要分析过程
L这个L这个L这个都是 上班知识点梳理
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定理,也是高考中的一个热点。因此对于每一个高中生来说,在物理的学习中,都必须能灵活地运用动能定理。下面谈谈关于动能定理的应用。动能定理的内容是:外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其数学表达式为:应用动能定理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在分析过程的基础上,无须深究物体运动状态过程中变化的细节,只须考虑整个过程中各个力做的总功及物体的初动能和末动能。(2)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物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包括所有的力,因此必须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3)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照系,一般以地面为参照系。(4)求总功可分为下述两种情况:①若各恒力同时作用一段位移,可先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再求总功;也可用总功等于各力所做功的代数和的方法求。②若各力不同时对物体做功,总功应为各阶段各力做功的代数和。动能定理是功能基本关系之一,凡是涉及力所引起的位移而不涉及的问题,应用动能定理分析讨论,常比简捷。应用动能定理的解题步骤:A. 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并分析运动过程。B. 分析受力及各力做功的情况,有哪些力?有哪些力做功?在哪段位移过程中做功?正功还是负功?做了多少功。最后求出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C. 明确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D. 列方程,必要时注意分析题目的隐含条件,补充方程进行求解。
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如果物体仅受重力作用,这样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可看作水平方向的以及竖直方向的的合运动。平抛运动的物体,由于所受的合外力为恒力,所以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为一抛物线。  平抛运动的时间仅与抛出点的竖直高度有关;物体落地的水平位移与时间(竖直高度)及水平初速度有关。  平抛运动可用两种途径进行解答 . 一种是位移途径; 另一种是速度途径.平抛运动的分解和公式:  位移途径为:   L(水平)=vt L(竖直)= 1/2gt^2  还有速度途径为:v(水平)=v0(指水平抛出速度)v(竖直)=gt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如图所示,一物块质量m=1.0kg自平台上以速度ν0水平抛出...”,相似的试题还有: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0.2kg的小球自平台上水平抛出,恰好落在临近平台的一倾角为α=53°的光滑斜面顶端,并刚好沿光滑斜面下滑,已知斜面顶端与平台的高度差h=0.8m,重力加速度g=10m/s2,sin&53°=0.8,cos&53°=0.6,求:(1)小球水平抛出的初速度v0是多少?(2)斜面顶端与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x是多少?(3)若斜面顶端高H=10m,小球到达斜面底端后滑上一半径为5m的半圆弧竖直轨道,斜面底端与圆轨道连接处光滑相切,小球速度大小不变,则小球刚滑上圆轨道时对轨道底端的压力多大?
如图所示,一小球自平台上水平抛出,恰好落在临近平台的一倾角为&α=53°的光滑斜面顶端,并刚好沿光滑斜面下滑,已知斜面顶端与平台的高度差h=0.8m,g=10m/s2,sin53°=0.8,cos53°=0.6,则(1)小球水平抛出的初速度v0是多少?(2)斜面顶端与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s是多少?
如图所示,一物块质量m=1.0kg自平台上以速度ν水平抛出,刚好落在邻近一倾角为α=53&的粗糙斜面AB顶端,并恰好沿该斜面下滑,已知斜面顶端与平台的高度差h=0.032m,粗糙斜面BC倾角为β=37&,足够长.物块与两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A点离B点所在平面的高度H=1.2m.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未脱离斜面,不计在B点的机械能损失.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cos37&=0.8,sin37&=0.6.(g取10m/s2)(1)物块水平抛出的初速度ν是多少.(2)若取A所在水平面为零势能面,求物块第一次到达B点的机械能.(3)从滑块第一次到达B点时起,经0.6s正好通过C点,求BC之间的距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斜面放在水平地面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