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抹猪油用手抓饭的做法是哪个少数民族?

48、手抓饭主要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款待宾客的传统美食_百度知道
48、手抓饭主要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款待宾客的传统美食
提问者采纳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
采纳率100%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云南怒江州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如何?
按投票排序
怒江有很多穷人,他们常年住在险峻陡峭的横断山脉之中,一年也难得下山一次。他们的孩子往往到了高中才学会说汉话。他们的汉族名字都是小学老师给他们取的。所以叫“学文”“学武”“三妮”“文军”的人特别多。一年到头都吃白米饭对有些怒江人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更多的穷人选择以苞谷和大米混合为主食。也因为这样,在怒江州的街头,苞谷稀饭是一种时髦的小吃 ,其口感不输于大米饭。他们也辛苦,他们也生病,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他们皮肤黝黑行踪神秘,他们会热情招待无意中自助旅游到这里的游客,当然是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大山之上,除了不得不依靠这片土地生活的人,平时几乎没有人来访,所以索道医生邓前堆才会那么出名。然而,州里的同事说,其实这些人一点儿也不羡慕外面的世界,也无法理解城里人的生活,觉得那是在自讨苦吃。在山上住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偶尔有机会带点山珍下来换钱,然后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回去过日子,多好。怒江州有很多富人。小孩子坐上公交车,发现太挤了,掏出一个苹果5,一边给家里人打电话一边就退了下去,要求私家车接送。六库街上生意最好的服装店是“哥弟”,包包卖得最好的是“红谷”。我曾经在哥弟见过一条桑蚕丝的裙子,也不如何,标价就是两千;至于后者,我好不容易看见一个三百块钱以下的包包,结果是用来装卡片的。我的学生在城里最豪华的KTV给我打电话,邀请我去参加他的生日派对,那个地方随便一两个小时就要好几千。另外的学生因为家里不肯给自己买车而赌气不去上学,家长只好打电话来帮孩子请假……然而,出租车司机说,这些城里人,活得一点儿也不快乐。这边的离婚率特别高,超过很多所谓的国际性大都市。怒江州的人喜欢在每天晚上聚集在向阳桥头、兰坪广场或者福贡贡山的某个地方,放着音乐载歌载舞。这边儿来支教的德国人特别多,我们常常会看见一些金发碧眼的美女帅哥混在那群傈僳族或者普米族或者怒族或者管它什么族呢的同胞之中,跳着凌乱笨拙又欢乐的舞步。怒江州的人不喜欢攒钱,不管是有钱人还是穷人。他们讲究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如果一个月工资发了两千,其中一千用来还了房贷。那么接下来的一千块就会用来每天晚上吃喝玩乐。如果稍微大手大脚一点,可能一个星期就用光了所有的薪水。 接下来就借贷度日。但可不要以为这就会过正常日子了。借贷来的钱,其实还是用来吃喝玩乐。这边的人是这么喝酒的:从中午一点钟开始玩牌,输了的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喝一杯、两杯、或者三杯。喝到下午六点半,上正餐,喝红酒和白酒,大概吃上两个小时。兴冲冲杀往KTV,要一个大包厢,继续啤酒白酒混着喝。到半夜一点灯火阑珊,酒虫却还意犹未尽,于是又杀往烧烤摊,一边吃烧烤一边喝啤酒,直到凌晨五点左右。各各散去。所以,如果你遇到一个怒江人和你拼酒,最好悠着点。很可能你连他一个手指头都比不上。怒江州的人特别重感情。我从小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转学、转班、换老师、换同桌。根本无法理解什么叫做日久生情,直到来到了这里。在他们眼中,不管你是班级的老师、食堂的大妈、卖洋芋的小妹还是别的什么 ,只要你在他们的生活中,你就是他们的一部分。小卖部的姑娘结婚了,QQ上一大堆人转发祝福;在校园里捡空矿泉水瓶的老奶奶总会有孩子主动上去帮忙掏垃圾桶——她甚至还出现在无数学生的随笔里。我很少听到这边的学生抱怨老师,除非那个老师真的已经人神共愤了。他们几乎是无条件地相信自己的老师会对自己好、会保护自己。他们考不好会觉得难过,虽然他们其实一点儿也不爱学习。高考完了之后我班上还有男生强撑着给我打电话说自己一点儿也不在乎高考成绩,电话一挂就开始痛哭,因为觉得对不起我。而学生的家长在高考完毕之后专门给我打电话邀请我去他们那边玩,包吃包住还包导游。原因是“我们不能因为孩子考完了就转头把老师给甩了”。怒江州的吃食各式各样,古怪的美味的营养的皆有。本地人吃柚子会连着皮下的白色瓤一起吃下去;青梅、木瓜都要蘸小米椒(所以有一段时间我的签名就是小米椒拌青木瓜);李子还没熟就摘下来,一样也是和着蘸水辣一起吃。酸涩辣俱全,本地人最爱。但是其实美食还很多呀,比如说傣味臭豆腐、烤鸡脚、撒苤,比如说漆油鸡、牛扒呼、小炒肉……这里是传说中的中缅边境,每次在电视上露面,总是和毒品、远征军、自驾游联系在一起。这里的人总说自己是一次从奴隶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所以新中国很了不起。 这里有一座据说世界上最长的拱桥,上写着“毛主席万岁”几个大字。这里好像从来没有过什么忧愁,大家总是把钱花得精光,但老天爷却特别偏爱,并未让他们真得就捉襟见肘。看见他们我就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deadline,天大的事情等天塌下来再说吧。他们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心态像阳光,心静如止水。=======================一觉醒来一百多赞吓死我了好吗=================本来是想回复 朋友的,不过想想,也可以作为补充给所有有兴趣看评论的人看一下吧。怒江州很多穷人,贫富差距大,物价高,衙门的人效率低这些都是事实。 反正某些东西全天朝都差不多,你们自己按照天朝国情想一想就知道了。不过,这边的绝大多数人,也都是普通人,过的也就都是普通人的日子。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艰难。真的,也许大家觉得很难接受。但时至今日,温饱线以下真的很少很少。更多的人不是穷在经济上,而是穷在观念上:消费观念超前,生活理念超前,但是对于学习和上进,却没什么太大的兴趣。 朋友说这是少部分代表了大多数。我不知道在这位朋友看来,大多数应该是什么样子。但其实,在目前天朝的任何一个地方,普通人才是真正的大多数吧。当然,要我写这边贫困家庭的故事,我也能写上好几万字呢。 毕竟我是来教书而不是旅游,所以看到的东西,其实各方面都比大家想象的要深一些。如果大多数都是穷困潦倒水深火热,作为一个边境地区,各位真的觉得会很科学么~怕是早就乱起来了吧。我之所以说上天偏爱他们,就在于他们绝大多数人,真的是那种只活今天不管明天的人。眼前有钱就先用,管它明日天崩地裂。这和我们内地的朋友居安思危的想法差很多。但也奇怪,这边真的很少发生什么大事儿。好像一个人天性没心没肺快活度日,老天爷索性也就成全了他,让他真的有了这快活的一生一样。不过,你要举出反例,大概也总能有的。但如果你来怒江州生活个两三年,你的看法一定和我差不多。(也就是说,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我正文中提出的那几点。)另外,正文中没有提到的是,有些人民一直生活在边境,是属于无国籍人士。他们没有zhengzhiquanli,没有求学和工作的quanli,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是嫁给一个有户口的天朝人。这些人才是真正悲惨的人,大概一共有五万左右。当然,这数据只是一个粗略了解,不负责提供具体研究来源哈。当然,我这人是以辞害意的典型,明明还可以说很多很多好让这个答案丰富全面又严谨。 可是我偏偏不愿意。怒江对我而言,是一种情结。尤其是我快要离开这里了,却没有告诉这里的任何一个人,他们要年后才会知道。我舍不得他们。你妹子的到底哪个是敏感词啊!!!!!!
一直在知乎潜水也没认真回答过什么问题,昨晚在知乎日报上看到这个问题,作为一个祖辈在这里扎根自己在怒江出生长大的学生党就想上来和大家再说说我的家乡。最后插了一些图,是好朋友@大炮小妞 (微博)和我弟 @ 亚齐_Flo 拍的(微博),流量党慎点 老师的回答,说的非常客观,不管是对我们生活习惯的总结还是各方面的反思;不禁暗叹
老师作为一个外地人看到了很多我们本地人都看不到的地方,也谢谢 老师能用心写这么多文字和大家介绍我的家乡。
其实 说的已经很全面了,我就补充一些我想到的和想说的吧。 ———————————————来自三江并流之怒江的分割线———————————————后面会扯得很远,先点题吧:云南怒江州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在怒江州一共有四个县,这四个县主要居住的少数民族是不一样的:泸水县(傈僳族)、福贡县(傈僳族、怒族)、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白族、普米族、彝族)、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傈僳族、藏族、普米族、独龙族),除上述提到的少数民族之外,整个怒江州还有许多其他少数民族。虽然各个民族在同一个州生活,但差距最大的不是各民族之间的生活习惯,而且说实话到我们这一代民族特征已经被稀释得太多,夸张一点来说:除了身份证上民族那一栏有字可证,生活中已经很难找到自己是少数民族的影子了(比如我们已经不会说自己本民族的语言了,说的都是汉语)。在怒江州生活的人,最大的差距还是贫富差距带来的:城镇里的人住着商品房、拿着工资、有的还做着小生意,懂得生活懂得享受,过的是三线城市居民的生活;而那些住在城镇周边农村里的人,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夜为生计下地劳作,为家里那几口牲畜在来年春节能卖到多少钱而奔波。这样一来,虽然都是少数民族,还是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状况。很不情愿的把分类标准定到经济条件上,然后分两个大类很情愿的和大家交流一下———————————Part 1 【城镇周边以劳力为生的怒江少数民族】——————————衣:日常着装以本民族的服饰为主,包括衣服裤子帽子和背包等(都是自己手工缝制的),很少会进商场购置时装,一是居住的地方没有什么大型商场,二是村民之间没有讲吃讲穿的攀比风气,大家关注点更多的还是温饱和联络感情。关于购置新衣,像怒江州的各个乡每个星期都会有一天稍微隆重于日常集市的集会,我们当地人称为“该子天(音译)”,意思就是赶集日,在这一天商贩贩卖的各种商品,数量和种类都多于平常,也会有商贩贩卖便宜的衣服裤子等。在这一天山上的农民们都会到乡里去赶集,所以购置新衣大多是这个时候,价格可以和商贩刀,很便宜,一件新的T恤十多元都是可能的。食:大多是自给自足,自己种的粮食自己吃。过年过节是一定要杀一头自家养的猪来庆祝的。住:住的房子都是乡里乡亲一起盖的,大多是石棉瓦的房顶然后空心砖来砌成墙壁。当然现在农村里条件好的也住上了小洋楼,现代化的家电一应俱全。当然也有更偏远地区的农民还居无定所,没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自家建房的话靠近缅甸地区的农民是会拿到政府补助的。行:步行、拖拉机、三轮摩托车、面包车为主。关于他们想补充的:这些朋友居住的村子寨子里大多都有教堂,信奉基督教。p.s.福贡县的教堂很牛,几乎每一个教堂都有一套音响有琴有鼓,这里很多好声音的———————————Part 2 【城镇里生活的怒江少数民族】——————————————衣:怒江州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有人居住的大部分地区常年偏高温,气温炎热,所以着清凉服装的日子较多,羽绒服在州府六库完全没有市场= =(我来北方上大学后才买了人生第一件羽绒服。。。哈哈哈)值得一提的小八卦,夏天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蹬一双缅拖出门(一种鞋底很硬但是穿上去立马秒杀各种AJ的酷炫人字拖),质量好!便宜!拉轰!(很多像我一样不在省内上大学的孩子行李箱里都会有一双缅拖)食:(1)口味总体偏香辣。(2)街上有很多小吃:凉粉、凉宵、炸洋芋、腌制的酸木瓜、酸萝卜......(3)晚上会有很多烧烤摊,食材都是放炭火上直接烧制的。(4)具有当地风俗的特色食物很多,我就说三个别地没有比较具代表性的:漆油鸡:它是用怒江州特有的漆树的漆树子历练的油当调味主料烹饪而成的鸡,大多是以煮的方式。用漆油煮出来的鸡味道鲜香,鸡汤绝对让你好喝到忘记你姓名手抓饭:和新疆的手抓饭是两个概念。手抓饭最初是用手直接食用的,发展到现在如果你到饭店里点手抓饭,就一顿大餐了。手抓饭的饭不是重点,配菜是重点,各种大鱼大肉大鸡,都是纯天然无公害农民伯伯精心养殖的哟!盛放手抓饭的器皿也很有意思,所有的东西都放到一个大簸箕里,吃的时候你可以选择用配套的一次性塑料手套用手直接拿着吃,也可以选择用筷子像食用普通菜品一样吃。杵酒:怒江人嗜酒,招待客人的时候餐桌上的酒一定是第一道菜。杵酒是用玉米瓣、天仙米、高粱米和鸡足稗混合蒸制而成的,酒精度为17%。18%。味道甘甜。喝的时候和饮料差不多,不过后劲稍大。家庭聚会也好重要的节庆日,杵酒是必不可少的。(5)食物物价的话,常见的非速食饭店,两个人一荤两素一汤七十多元(不讨论高级一点的饭店和特色菜);一个人吃早点10元吃到饱。住:(1)三代同堂的很少,一种情况是:现在城镇里的居民大多都有能力为自己的老一辈再购置一套房子或是自己购置新房搬出去住,因为地方小所以即使不和老一辈住在一起,照料老一辈很方便,不存在距离的问题;另一种情况是:老一辈还是愿意居住在城镇周边自己所长大的农村。(2)几乎都是商品房,这些商品房大多是外地人所开发投资建造的。(3)兰坪县的单家独户小洋楼多于怒江州其他四个县。(4)近好多年,怒江州一直在开发新的小区建造许多新的高楼,拆毁了好多我们童年有记忆的代表性建筑,sigh。。。有条件的怒江人也会选择在省内发达的城市如昆明、下关等购房。行:私家车、出租车、公交车、步行。——————————————Part 3 【还想与你交流的】—————————————— 老师提到司机师傅说的“城里人生活的一点也不幸福”有失偏颇。 关于离婚率的高低我没有求证过,但我周边的亲戚朋友都生活得很快乐。他们这一辈的人工作已经不太可能有什么变动了,他们的同龄人中也很少会有人在想:明天一觉醒来就辞去工作下海创业或是为世界做什么伟大贡献。客观的说,的确很少会有人居安思危。但这不代表他们就不快乐,我的妈妈今年46岁,还是乐于接受一切新鲜的事物,虽然有时候学起来不容易上手,但如何网购、怎么在朋友圈刷屏、怎么给亲朋好友点赞都是生活中的她的乐子。到了我们这一代,观念上也和上一辈有了很大的区别。 老师说的,大部分的人对学习和上进没什么兴趣很客观。 但这是暂时的。我们从小生活的环境几乎是零压力的,父母会告诉你学习的重要性但很少会逼迫你去学习。学习上的竞争和大城市的孩子根本比不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怒江州交通不发达,新的人和事物很难涌到我们这个小镇,没有新的东西进来所有的东西就都在原地踏步。怒江州真的就像一个处女地,没有过度开发没有城市喧嚣,有的只是一批批按前人足迹传承生命体征的人。这样的好处是我们有无忧无虑的童年,坏处就是,如果在我们的成长后期没有遇到客观环境上的改变而接触一些新的思想,我们可能就永远都安于现状:觉得人生就是上完大学回家考公务员然后结婚生子。我是91年底的,在和我一起长大的朋友里,有初中毕业就回农村结婚生孩子的、也有这两天刚拿到offer马上要出去读研的;有已经刚毕业在准备各种考试找工作的、也有那些想坚持自己理想为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活的。也许我在这里大谈理想会不太恰当,但我以我身边朋友们的发展轨迹和大家负责任的说:可能有些东西大城市的孩子10岁就想明白了,怒江州的孩子要等到20岁才明白,但只要大山里的孩子能走出来,给他时间去接触那些能让他眼睛放光的东西,他会找到方向的。当然我知道我已经是非常幸运的,怒江州偏远地区还有很多连饭都吃不上无法上学的孩子。这些孩子可能一辈子就和他们父辈的一辈子一样,他们孩子的下一辈子也许还和他们一样。这种贫富差距造成的不同生活轨迹我没办法给出一个确切的解决办法,但怒江州的孩子都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不管是从未踏出过家乡一步或是已经从大洋彼岸回来的那些人。阔时节跳通宵的篝火;特别多好听的民族调子;一年到头吃不完的热带水果;心情不好就能去跑几圈的江堤;用脚步就可以丈量的这里街里街坊的都很熟,所以每一个人的笑脸都很亲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牢固又稳定,身边的朋友不管你到几十岁了,十几岁的那波一定还会在。我们深知自己家乡的落后和贫穷,但当有人问起自己的家乡,我们不会因为对方没听说过而觉得羞愧,还可以滔滔不绝的讲上很久的时间感谢阅读,欢迎大家来玩,我请你们吃好吃哒!古耐 ^___________^——————————————Part 3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城镇周边傈僳族妇女的平日着装城镇周边的傈僳族小孩(穿的就是本民族的服装啦)城镇周边的傈僳族小孩(穿的就是本民族的服装啦)怒江州特有节日之一澡塘会实拍(传说中男女天然温泉共浴神马的。。。)怒江州特有节日之一澡塘会实拍(传说中男女天然温泉共浴神马的。。。)在散步的老奶奶们在散步的老奶奶们怒江州州府六库一景我是吃的泄泄!我是吃的泄泄!我还是吃的泄泄!我还是吃的泄泄!快来喝!我!吧!快来喝!我!吧!
作为在怒江生活、育人的 老师已经说得足够好了,在此我只是想补充一下自己在那里生活三个月的见闻。2012年9月份,我来到福贡县的一所初中教授历史课程,三个月的怒江生活让我受益匪浅,因此我对怒江甚至是福贡保留着一份深厚的情谊。甚至当我看到去年央视“春晚”上的阿普萨萨,最美乡村医生邓前堆时都倍感亲切。多的情不再抒发了,我只说说怒江的教育。怒江的学生总体感觉积极性不强,可能是云南省高考的竞争环境比较宽松的原因所致。我所在的那所学校,是福贡县排名数一数二的初中,然而中考升学率却低的可怜。不仅是初一、初二,初三的学生也根本没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就连我最器重的一个初三男生也在下课后第一时间冲向操场,其他的学生就更不用说了。学生们最爱的娱乐活动是打篮球(应该整个怒江州的学生都爱打篮球,而且是偏爱),甚至他们把这一运动凌驾于学习之上。无论我怎么催促,学生都紧张不起来。因为他们养成了那样的安逸型生活节奏,加之那里的家长文化素质较低,根本鲜有人对孩子的学习上心。他们虽然贫困,但是并不因此而感到痛苦或者怎样。因为他们那里都靠国家低保生存,加上外出打工挣钱,自己少量的种植,家畜,他们毫无压力可言,因此作为回报,享受低保的村民们都会在自家房子上悬挂旗帜以表示对党的感激之情。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越是重视教育,北上广的孩子自小就请家教学英语,补特长了吧!落后的怒江人,他们没条件为孩子做这些,但是他们并不感到痛苦,因为”无知者无畏“。甚至很多孩子连九年义务都没有进行到底。在此我想讲一个具有说服性,但又很无奈的事情。支教期间,云南省的领导欲到我教授的那所学校视察。然而,学生人数大量不足,校长难以对上面有所交代。为了”下有对策“,校长联合乡政府把很大一部分辍学的学生都叫了回来,以充实学校人数。甚至有的去深圳、广州打工的学生也被叫了回来。这就有一个问题,你叫他回来他就回来吗?答案是的,如果谁家不把自己的孩子叫回来,乡政府就取消谁家的低保。有的人家干脆就让邻居的孩子到学校以冒充学生。无奈吧!就是这样,那些学生上学一是为了低保(不让孩子把九年义务念完的家庭不给低保),一是为了谈恋爱(有点玩笑的味道,但确实是那所学校的老师郑重其事跟我说的),因为怒江的村子大多居于山腰,且村子规模较小,相对分裂(整个福贡县人口也就七八万),因此上了初中,孩子们就多了可选择的对象。家长不重视(很多家长完全没有让孩子考上大学的意识),学生爱玩,所以对待学习的态度就是这样。除了很小一部分人能通过上学这条道路走出来,大部分人依然循环着他们老一辈的生存状态。所以,当你在福贡看到”读完初中再去打工“的标语,也就不足为怪了。===============================分割线================================ 是认为我绑架了他人的价值观吗?我可没有这么做,而且我也没有这么大本事,我只是在陈述事实,过多是以一种咸吃萝卜淡操心的心态在担忧那里的教育。至于说你认为没知识,没钱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也当然认同。接受不接受教育,有没有钱是您个人的问题,你认为这样生活的很快乐,那我会祝你幸福。但是教育在作为公民权利的同时,它也是公民的一种义务,是法律规定的义务,起码我们要履行这种义务九年。而且我了解到的现实情况是,政府甚至已经把这种义务变成了公民的纯粹权利,你没钱上学可以啊,政府出钱帮你上,甚至在现实情况下,义务教育的软硬两性(“软”是义务教育落实的时候并没有多大强迫性,“硬”是我们现在的义务教育仍是弊端凸显的应试教育)并没有拴住每个孩子的心,他们也并没有在九年时间里完完整整读完书。所以说,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是在使用权利而非履行义务,甚至我们在履行权利的同时亦是借助教育这个权利在试图改变自己的生活。拥有很多知识很金钱是一种生活,知识贫瘠、缺乏钱财也是一种生活。只要你自认为过得安逸,那说明你很幸福。我们此生来地球的目的就是在“坐吃等死”的过程里增加幸福减少痛苦,如果你幸福了,那何乐而不为?幸福不幸福没有一个衡量的尺度,或许你没知识、没钱的时候,也觉得自己很幸福,但也许当你活在另一种世界里的时候,你会反过来觉得原来的你过得并不幸福。
我是怒江人,生在怒江长在怒江,确切的说是个地道的六库人。奇怪的是祖辈都不是这里的人,我想之所以他们会选择这里定居下来(他们在各自的老家都有房产土地)还是因为这里过的才是生活吧。但这里绝对不是旅游的好去处。关于这点之后说。这里的绝大多数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是建立在重感情的处世态度上的。因为地方小(你快步的话仨小时就逛完了),人也不多,你的一言一行都有人看着,无形中就有一种道德约束。熟人多:以前还住在六库城里的时候,我和我父母出去逛街,半个小时下来要和十数人打招呼,如果在是夏天傍晚的江堤走廊,运气好的话说因为遇到熟人而寸步难行也不过分。爱喝酒啊不攒钱啊都是因为要交朋友嘛。大部分人都是有默契的,出去玩这次你请下次我请,礼尚往来间就有了交情,交情一深就是朋友了,朋友一多办事情啊借钱啊聚会啊什么的都好办,对吧?(说到聚会!我家搬到新家之后马上和附近的村民有了交情,过年杀猪也会喊他们来吃,他们有好吃的也会送来家里,有时候是新米,有时候是糍粑,有时候是鸡鸭,或者是一些奇怪的叫不上名的生物。如果遇到集中杀猪的月份,隔三差五就要去吃烤肉,然后喝酒,甚至被留下过夜都是常有的事情。所以我说这里适合生活,如果只是旅游,那就只能看看风景了。)这里我就补充一下 的说法。我还是有一些发言权的~吧。0、苞谷稀饭里的苞谷是鸡头米!我一直以为是苞谷(云南人说苞谷就是玉米的意思)。1、关于医疗:我偶尔去医院,我姨夫是医院的医生,会看到很多衣着民朴的少数民族,医生对其的态度是十分耐心和蔼的,甚至有的医生会用傈僳语与其交流,认真叮嘱。绝大多数人也是十分尊重医生的。我有生以来在六库是没有听说有殴打医生啊大闹医院啊之类的事件。至于医疗水平和大城市是没有办法比的,当地人如果生大病也会选择去外地就医。住在山上和附近村庄的居民生病会先去医院。医保普及率还是蛮高的,再具体的我也就不清楚了。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不论是当地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对医疗有比较深的依赖,有时候甚至有点迷信医疗。2、关于“一点也不羡慕外面的世界”:这样的说法是有失偏颇的。羡慕是肯定会有的,多少就不一定了。总体来说在那里只要是肯努力生活的人,他的生活状况和条件都会越来越好的。因为那里的人都比较悠闲,容易知足,说不上进也可以。你只要努力就比很多人努力了,于是便可以以努力来改善生活,而且效果也比较好。(在和我家有交情的人家之中有一户是来帮我加栽过苞谷的,他家的日子真的是越来越好了。)我觉得之所以不是那么羡慕是因为可以自己着手改变而且效果明显,可怕的是即使你在努力你也没办法改变,少数民族又是以勤劳勇敢著称的,所以“他们踏实地过着越来越好的日子”,从表象上来看和“一点也不羡慕外面的世界”是一样的。—————————————————我先去看会书求不挂科————————————————
比较赞同 的回答。想补充一些内容,以我个人的观点而言。1、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因为傈僳族占主要人口,所以这样称谓。(当然,也有到现在有人念我的籍贯是怒江piaopiao族自治州)不单单只是有傈僳族,还有汉族,普米族,白族,独龙族,怒族,纳西族等其他民族。汉族主要聚居在州府六库县府等地。各个民族在怒江的生态也不尽相同。民族平等要准备攻击的走开。汉族主要来源于外省市的支边教师,其次是云南丽江永胜县1969年,1973年的支边大动员,这一批教师带来的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变革,少数民族走出教堂,走进教师接受大汉族的文化和教育,也属于变相的洗脑和汉文化入侵。当时的支边教师深入村村寨寨留下不少佳话。白族主要聚居在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普米族和独龙族以及怒族聚居于贡山和福贡等地。2、泸水县:经济情况参见泸水县“《政府工作报告》到2011年末,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2.14亿元,三产结构调整为13:35:52,人均GDP达12744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4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亿元,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830.65万美元,工业总产值完成20. 82亿元,农业总产值完成4.4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211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631元,顺利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开门红。”3、贡山县:(我能先发布一下,明天再来么,孩子闹了)接着写:贡山县经济情况 十一五”期间,全县经济保持较快发展态势,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39227万元(3.9亿),较“十五”末翻2.4倍,年均增长19.4%,完成规划目标的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51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5726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150万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814元,年均增长18.2%,完成规划目标的108.1%。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30万元,年均增长18%,完成规划目标的87.7%。到“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5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6%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达到0.55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超过3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亿元,年均增长18%。题外话:贡山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物种非常丰富,目前巳知的保护区种子植物有163科764属2686种;哺乳动物有8目25科74属192种;鸟类269种:昆虫1690种,隶属20目167科。其中地方特有的野生植物239种,隶属103科14属,特有野生动物17种,素有“南北动植物的走廊”、“第四纪冰川活动时期原生物的避难所”、“世界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可以肯定的是:地区生产总值就算达到8亿元,贡山县依然是云南省最穷的县。不是作者自己定义,wiki上面有表格,请自行查阅。4、福贡县经济情况: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6964万元(4.6亿),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642万元,增长4.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7807万元,增长10%;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9515万元,增长14.8%。工业产值完成3913万元,下降17.1%;累计发电64264万度,下降28.8%,上网电量62834万度,下降28.6%;生产白酒495吨,下降1.8%;生产大理石板材1935平方米,荒料349立方米,分别下降73.8%和46.1%。县级财政总收入完成4079万元,增长0.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21万元,增长14.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7222万元,增长44.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122万元,增长1.2%。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7648万元,增长24.8%;贷款余额29901万元,增长3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594万元,增长15.6%。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从2008年的21.21︰40.03︰38.76调整为20.23︰37.92︰41.85;单位GDP能耗下降5%。资料来源:5、兰坪县经济情况:2013年兰坪县生产总值234372万(23.43亿),人均生产总值11151元/人;财政总收入52723万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018万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全县农民人均耕地2.1亩,粮食总产量72700吨,人均占有粮426kg,人均纯收入2250元。泸水县生产总值187100万元,第一产业23310万元,占生产总值的12.5%,第二产业61983万元,占生产总值的33.1%,第三产业101807万元,占生产总值的54.4%。人均生产总值10891元。全县的粮食总产量为58100吨,人均占有粮食336公斤,农民人均收入2268元。资料来源:虽然这四个县的GDP年份不共时,但是就实际的生产情况来看,这四个县的变化不大,取决于人口的增长以及被制约的因素从未改变。根据WIKI的数据,直观的来,画个图:“怒江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需要重点围绕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扶贫“一体两翼”战略实施扶贫攻坚,争取到2017年底,努力实现全州贫困村“四通”(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电信网络)和贫困农户“八有”(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房住、有学上、有低保、有医疗、有产业)的总体目标。”这段话摘自一个领导的发言。也就是说,在怒江的部分地区,至今没有电,没有公路,没有电视机,没有互联网。摘录自网络:怒江州州委书记解毅称,全州1170所学校中,一个老师一个学校的就占了一半。“‘九五’期间,全州贫困人口有22万,到了‘十五’末期贫困人口有27.53万,而且还在增加。”解毅称。继续整理思路来回答。谢谢!怒江州的少数民族特点已经解释的非常清晰,虽然贫困,但是大家过的非常幸福,居民幸福指数绝对比上海高。导致贫困的原因主要是地理因素(自然原因),政策原因(人祸?)。举例子,在我2岁初到六库(怒江的州府)的时候,只有两条路,穿城路和人民路,分江西和江东,江东略发达于江西,通过在江西建设医院和学校,现在两地已经没有区别,CBD依旧在江东。作者经历了怒江大桥开桥仪式,去放飞了气球;参加了每年的阔时节狂欢;每年的澡塘会;每隔五年的州庆祝……在怒江生活,属于世外桃源般的欢乐。从幼儿园开始和少数民族孩子在一起,会说傈僳语,白族语的脏话,也学会了喝酒打架。怒江就是个神奇的地方,与她的贫穷毫无关系。
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个地方不够进步,实则是观念的狭隘,对教育的不重视,对平凡生活的眷恋,这里的人活得安逸,没有追求,这是实话。我从那里走出来,我就没有想过回去,我不属于那里,但是这并不妨碍我爱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只是我不适合那样的环境。@施扬 已经把问题回答得很全面了,我在此补充一些略带主观的观点。而@青葭
所述部分夸张。
我在此说一说我的感受,出生到高中毕业,一直在六库生活。手机写的,排版什么的糟烂,见谅。
一、孩子们。
这里的大部分孩子,都受到父母的溺爱,我父亲是当地儿科医生,他接触的家长多了,难免回到家里来说起,我也从中感觉到对于孩子,家长们容易出现两种极端,要么不管不顾,整天打麻将喝酒;要么百依百顺,不懂得如何育之成器,只想着育之成人。这样的教育之下的孩子们,自私,自大,盲目,幼稚,并且十分脆弱。我表妹就是被我姑姑溺爱至极,我爸极力反对但是毕竟不是他老人家的孩子,说了几次也就不愿再提。我表妹现在的性格和观念,就是现在六库孩子的典型,不懂得爱,缺少感动,没有责任感,不知道回报,特别单纯,单纯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学校的教育十分功利,但现在整个中国学校教育都大概一个模样。师资不行,这没有办法,中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已不是什么新话题了,老师们很努力,@青葭 提到的师生关系就是实际情况。但是孩子们没有渠道接受良好的思想教育,没有人教孩子们如何发现美,感受美,没有人教孩子们如何去爱这个世界,没有人告诉孩子们梦想的力量,只有人说,考个好大学,否则你什么都不是。只有孩子们自己去摸索,在电视前,在网吧里,在江边茶室酒桌前,在称兄道弟的呐喊里。我身边的人,我的好朋友,都是六库人,@施扬 也是我同学,我们一路走来,自己摸爬滚打走出大山的人,又有几个被外面的世界狠狠扇了几巴掌之后还有勇气继续前行的?大多数人还是迷恋安逸的生活,对自己要求太低。
怒江人好喝酒,我也喜欢喝,而且我就是一个酒量差但是每次喝酒都要把自己灌醉的人。六库是个神奇的地方,我每次回到那里就会有喝酒的欲望,我不怕醉,可能是它给我安全感,我可以在这个地方醉生梦死,我可以在这个地方放纵自己,在这里,我没有必要保持清醒去应对挑战,喝醉了没人说我,因为大家都一样。酒在怒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风俗,喝酒不为消愁,喝酒只为寻欢,感情在酒里,生活在酒里,生命也流淌在酒里,甚至有时喝醉了,我看着怒江就会觉得流淌着的就是酒。这也和六库娱乐方式太少有关,除了喝酒,别的选择太少。暂时就想到这些。
在那边小呆一段时间,也稍微答一点吧1、见到的少数民族的人大都比较贫困,喜欢喝酒,一般山里的每月都发救济的米油之类的东西,他们会拿发的东西换酒喝。半夜街上也会看到喝醉的人躺在街上2、集市上会卖灰色的老鼠,原以为是风干的松鼠,后来问了一下,就是老鼠,据说可以吃(不好意思,以前写的错了,谢谢 指正)3、当地做生意的基本上都还是外地人,记得有个标语这么写的,“磨刀不误砍柴工,读完初中再打工”(多谢 老师的指正,嘿嘿)。在马吉村了解的学校是从每月逢1号上学,8号放假,学校过基督教的节日4、恩,好多人信奉基督教5、在贡山县城还有个“酒吧”,放着两个大音响,中间空出来一个小场地,外面放着桌子椅子,貌似每晚年轻人来玩的还挺多。据说有的年轻人骑摩托车走二三十公里专门来玩6、及时行乐,不存钱,一发工资就出去玩,玩的没钱了接着回来干活,周而复始7、离缅甸很近,有好多黑户,曾见到一个缅甸雇佣军回来的,还会弹吉他唱歌,歌声很好听8、傈僳族的女孩喝酒真厉害,一声“伊拉朽”就干了,让我们目瞪口呆。祝酒歌很好听其它想起来再补充
作为一个从小生活在怒江的少数民族,我感觉有必要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了。前面几位写的都很好,所以我只是来查缺补漏的。现在在网上一搜关于怒江的大多是民族风情,但是关于当地真正生活的东西却比较少,这也大概是中国特色——都活在一片祥和的世界里。少数民族的生活,特别是生活在山区的,状况真的不是很好。下面分几个方面回答一下,边想边写可能逻辑不是很缜密。1.信仰这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这边的少数民族大都信仰基督教,包括我外公也是在教会长大然后送去南京上的大学。传教士大批涌入当然就是在20世纪初期了。想想能够来到这么偏远的山区传教的,反倒真是有些信仰而不是历史书上写的那些烧杀抢掠的人。牧师在当地农村是很有声望的,几乎可以算是一呼百应了。由于信众大多是少数民族,因此在那里那些礼拜时唱的圣歌都被翻译成了傈僳语、怒语,有机会的话大家路过可以去讲堂听一听,倒也别有一番风味。而且基督教在当地真的是从娃娃抓起,我曾经见到过大人们在教堂里做礼拜,孩子们被专门集中在教堂门口,由一位老师带着一起学唱圣歌之类的。不过在基督教传入之前,少数民族也是有一些原始崇拜的。我听我妈说我们这一支属于“老虎氏族”,信仰的是老虎。不过我没考证过,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去搜搜看。2.生活/态度就像前面几位所说的,当地人是非常得过且过的。以前家里曾经有过一个说法是说很多去扶贫的第二年去,还是一样穷。比如说扶贫送了羊羔之类的过去,本意是让他们养大了慢慢壮大之类的,但是他们很多人第二天就会把羊卖掉买酒喝 很少有人会担心明天,生活节奏是非常慢的。像我家里那些在农村的亲戚有些甚至从早上起来就开始喝酒,一直喝到晚上睡觉。酒在当地的生活中可以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吧,而且不是喝个一两杯助兴,而是大喝特喝。三两好友要不醉不归,同学聚会要不醉不归,家庭聚会也要以灌翻某人为目标。不过大家都很单纯,所以你会很容易交到朋友。之前寒假我做一个作业,去查一些资料,说明了来意之后那些叔叔阿姨都特别热情地告诉我该去哪哪找什么资料。总之,是一个人情味很浓的地方。3.历史历史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东西,虽然不大符合题主的问题。不过当年这边是直接从奴隶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抗战也曾经打到怒江边,由于江面很宽没能追到对岸,现在在黎柴坝还有一个纪念碑。4.环境不得不说,环境是在恶化的,并且大多是人为的。由于受教育程度的限制,没有什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而引发的过度捕捞,已经让我小时候很常见的一些鱼很难见到了,价格也炒的很高。很多小的怒江支流也都干涸了。电厂建起来也让很多沙滩消失了。想想还是挺难过的。4.一些趣闻尽管当地山区少数民族仍然保留了一些传统的生活方式,但是也还是有现代生活的东西也在逐渐融入进去。至于城镇里的生活我倒觉得和别的地方没有太大差异。最多也就是平均消费能力上的微弱差别。曾经玩游戏的时候遇到过一个无知的外地小妹妹,问我我家这边有高楼么,我很不厚道的说没有呀,而且我们至今都是骑马骑大象去上学呢!小妹妹信以为真,不知道长大以后会不会恨我哈哈。还有一个听来的传闻:是说中缅边境上有一些中国人开设的赌场(中国境内),但是呢一旦中国这边的警方出动,这些赌场的人就会通过赌场地下建的地道跑到缅甸去,警方就没法追缉了。之前缅甸内战的时候,这边兰坪县甚至能听到枪声。很多受伤的病患都被送到了州立医院抢救。。。
很同意一楼的回答,我小时候就是在那长大的,生活状况的确是两极分化,公务人员的子弟们个个都像是如今我们眼中的官二代,那些菜市场的伯伯婶婶们,阿姨大叔们,就是实实在在的贫穷山里人,靠从山上背下来的野味野菜贩卖来度日。当然,作为毗邻金三角边境地区的西南自治区,也少不了诸如贩毒,走私的种种传奇,具体可以在网络上搜搜西南缉毒的一些纪实视频,情况是属实的。造成这种两极分化的原因,还是那句:今朝有酒今朝醉。并非民众没有改进发展的思绪,而是存在于根中的民族意识了罢。略略回答如此,因为我也不算一个完整的怒江人,作罢。
我以一个游客的身份说说吧,在进怒江州的时候,我住进靠近六库一个寨子的傈僳族的爷爷家,这时候还和云南的其他的寨子基本没有区别,基本是自给自足,爱喝酒,周围的邻居过来喝喝酒也没有什么客套话。然后沿着怒江一路进去,县城的情况前面已经说了,不过六库 福贡 贡山 是越来越小,之后进入独龙江,环境那里完全是...咳咳跑题了独龙族是90年代从山上搬下来,所以那个时候开始接受教育,会说汉化的基本都是25岁以下的,每天带把镰刀一瓶啤酒就去种土豆那割草了,前面也有说,油和米政府会发,所以都是吃烤土豆和干饭,实在受不了用砍刀切了一碗土豆丝,就我这水平,主人居然让我开饭店。米饭可是最浪费的,每次煮很多,吃不了就倒。还有政府按人头一个月发钱,除了买酒他们实在没有多的需要和欲望。婚姻,来电了就结婚,没感觉了就跑,云南十八怪之一就是背着娃娃谈恋爱。之前那个爷爷,儿子去世后,媳妇跟别人又生了一个,还像亲孙子一样疼爱。所以我认为他们这样穷又没有多余的想法和道德牵绊真的很幸福。
怒江现在的状况,各种知友自己说得很详细了,我来补几张独龙江村里的图吧,手机拍的,见谅。如果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用去尼泊尔等风来,来怒江就够了。
烧烤很好吃(((o(*?▽?*)o)))烤鱼之类的~菠萝饭也很好吃~菠萝也很好吃特别甜~(●°u°●) ~菜略偏酸所以不是特别喜欢~~每天吃烧烤有点上火( ̄▽ ̄)这不是个答案而且半夜饿了~Ps我住的地方能看见蜿蜒的怒江,真的好漂亮~空气也很好~遇见了一个有绝对音感的小萝莉教我吹葫芦丝(=??`)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抓饭是哪个民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