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 松桃县乌罗镇镇向氏来源

您所在的位置:
前集·卷二十
东西川峡路,《禹贡》梁雍荆三州之地,而梁州地为多,天文与秦同分。
[责任编辑:
  东西川峡路,《禹贡》梁雍荆三州之地,而梁州地为多,天文与秦同分。春秋楚、巴、庸、夔、?诸国之地,后皆属楚,秦之汉中、蜀郡、黔中、南郡、巴郡皆其境也。东至荆峡,北控剑栈,西南接羌戎,而巴蜀、广汉本南夷地,沉黎、维川制生獠、吐蕃,云安、清江控??、夜郎,江油、阴平?氐羌之地,南溪、卢川抚南诏之国。其涪渝数州,亦有夷人,不为边患,故不录。而施州、黔中置义军土丁,防守边徼。此中国控制之要也。
  益利路益州,秦汉蜀郡地,晋武帝改为成都国,南朝皆为益州。唐领西川剑南节度,统团结营及松维蓬恭雅黎姚悉等八州兵马;天宝中,平戎、昆明、宁远、澄川、南江等六军镇剑南节度,治成都。宋沿唐制,节度使兼统押近界诸蛮兼西山八国。
  云南安抚制置等使。其地东至简州阳安县界六十六里,西至永康军导江县界八十七里,南至陵州籍阳县界九十二里,北至汉州雒县界六十七里,一路十五州军,邛威茂黎雅五州,西抗吐蕃,南抚蛮獠暨云南诸国;利州军、文龙二州,扞吐蕃。
  后合二路为一,置钤辖以下兵官,以益州、利州为治所。今之四川成都府。
  邛州临邛县,汉蜀郡故地。梁于蒲水口立垒栅为城,以控生獠,改曰邛州,以南邛来山为名。今置一寨守之。东至夷界百三十里,西北至羌戎界百二十里,西南至羌戎界百三十里,以山为界,西无郡县。今仍为邛州,直隶四川布政司。
  寨一:
  平乐寨,在火井县界,北至县三十里。
  黎州洪源郡,古邛都国,汉置沉黎郡,后周破羌夷得此土,因立黎州。唐长安中,割洪源、越?州之阳山置州,取沉黎为名。旧领羁縻五十四州(后并荒梗不通),西控吐蕃,南扞蛮界,东南至邛部川蛮十一日程(西南夷之种也,居汉蛮越?郡地,其酋长自称百都鬼王),西至戎州。州西南百二十里,渡大渡河,出瘴川口清溪关,二百三十里至?州界,又四百九十里至?州(?州,即西南夷也,控滇?之要,扼蕃蛮之口,共八日程。?州今废,又三百六十里与南诏分界,即云南国。今之四川黎州安抚司是也。
  羁縻州五十四:
  罗岩州索古州秦上州合钦州剧川州辄萦州蓬州柏坡州博卢州明川州施? 皮州蓬矢州大渡州米川州大属州河东州诺?州甫岚州昌明州归化州象川州丛夏州和良州和都州附树州东川州上贵州滑川州北川州古川州甫{艹?}州比地州苍荣州野川州邛陈州贵林州护川州牒综州浪弥州郎郭州上钦州时蓬州俨马州橛查州邛川州护邛州脚川州开望州上蓬州北蓬州剥重州久护州瑶剑州明昌州雅州卢山郡,严道故地,后魏因招携离散侨立卢山郡,唐初立雅州,下都护府。今管羁縻四十六州,吐蕃生獠置五寨守之。东至邛州界八十里,西南至黎州百里,州西陆行三百六十里蛮界严罗州(卢山县西北六十里章卢山下,有石狭口,阔三丈,长二百步,俗谓之卢关,关外即生獠也),西北陆行五百七十里吐蕃栖鸡城,东陆行二百三十里涂州,西陆行二百三十里悉州,南陆行二百六十里至雪岭,北陆行九十三里翼州界,东南陆行一百六十里吐蕃旧界。今仍为雅州,直隶四州布政司。
  寨戍五:
  碉门寨,在严道县界,东南至县八十里。
  灵关镇寨,在卢山县界,南至县八十里。四面险峻,控带蕃界。今有土兵镇守。
  荣经县寨,在本县城内,有兵马监押守戍。
  鱼泉戍,在卢山县界,南至县,西四十里接邛州大井县。
  琉璃戍,在卢山县界,南至县二十里。
  羁縻州四十六:
  罗岩州,至州四百八十里。
  当马州,至罗岩州二百里,至州四百七十八里。
  三井州,至罗岩州五里,至州四百七十五里。来锋州,至罗岩州二里,至州四百七十八里。名配州,至罗岩州二里,至州四百七十七里。钅井苯州,至罗岩州二里,至州四百七十八里。
  斜恭州,至罗岩州五里,至州四百七十五里。昼重州,至罗岩州二里,至州四百八十八里。罗林州,至罗岩州三里,至州四百七十七里。笼羊州,至罗岩州一里,至州四百七十九里。林波州,至罗岩州六十里,至州四百四十里。林烧州,至罗岩州四十里,至州四百四十里。龙蓬州,至罗岩州四十里,至州四百四十里。索古州,至罗岩州五十里,至州四百三十里敢川州,至罗岩州四十里,至州四百四十里。
  惊川州,至罗岩州五十里,至州四百三十里。
  祸眉州,至罗岩州七十里,至州四百四十里。
  木烛州,至罗岩州四十里,至州四百四十里。
  百坡州,至罗岩州四十里,至州四百四十里。
  当品州,至百坡州五十里,至州三百七十五里。
  严城州,至百坡州二十里,至州二百六十里。中川州,至百坡州五里,至州三百七十五里。钳矢州,至百坡州二十五里,至州三百五十五里。
  昌磊州,至百坡州二十里,至州三百六十里。
  钳并州,至百坡州二十五里,至州三百五十五里。
  林波州,至百坡州三里,至州三百七十七里。
  会野州,至百坡州六十里,至州六百三十里。
  当仁州,至会野州三百里,至州六百二十五里。
  推梅州,至会野州一十里,至州六百二十里。作重州,至会野州二十里,至州六百三十里。祸林州,至会野州一十里,至州六百三十里。金林州,至会野州四十里,至州六百一十里。诺祚州,至会野州四十里,至州六百一十里。三恭州,至会野州五十里,至州五百八十里。布岚州,至会野州六十里,至州五百七十里。欠马州,至三恭州五里,至州六百二十五里。罗蓬州,至欠马州一十里,至州六百二十里。已上三十七州,并管罗岩州、会野州路。
  谕川州,至州五百八十里。
  让川州,至谕川州五里,至州五百七十里。
  远南州,至让川州二十五里,至州五百六十里。
  卑庐州,至夔龙州二十里,至州五百六十里。夔龙州,至卑庐州二十里,至州五百六十里。耀川州,至金川州十五里,至州五百六十里。金川州,至耀川州十五里,至州五百六十里。东嘉梁州,至金川州二十里,至州五百六十里。
  西嘉梁州,至东嘉梁州十里,至州五百六十五里。
  已上九州,并管夏阳路。
  茂州汶山郡,汉武置汶山郡,梁置绳川,取桃关之路,以绳为桥,因作州。
  唐置茂州,又建都督府,管羁縻十七州,东至绵州四百里,西至威州二百二十里;州北陆行百五十里至翼州,又二百里至松州,又三百里至芳州;西南陆行三百七十里至涂川州;西北陆行至吐蕃栖鸡城。即今仍为茂州,属四川成都府。
  羁縻州十七:
  静州,管部落四百户,去州七十五里。
  恭州,管部落二百户,去州五里。
  当州,管部落五十户,去州六十五里。
  直州,管部落二百二十户,去州三十里。
  时州,管部落一百户,去州六十里。
  宕州,管部落二百七十五户,去州二十里。
  涂州,管部落六十户,去州五里。
  达州,管部落一百户,去州百五十里。
  松州,管部落一百户,去州七十里。飞州,管部落二百户,去州三百里。柘州,管部落一百户,去州七十里。乾州,管部落四百户,去州三百里。悉州,管部落三百一十五户,去州二百里。
  可州,管部落二百户,去州五百里。
  翼州,管部落二百户,去州三百里。
  向州,管部落五十户,去州三十里。
  居州,管部落五十户,去州三十里。
  威州维川郡,古徼外羌冉龙之地,蜀姜维、马忠讨汶山叛羌,即此地也。唐武德中,白狗羌内附,乃于姜维故城置维州,南界江阳岷山连岭,而西不知其极,北望阳山积雪如玉,东望成都若井底,一面临峰,三面临江,是西蜀控吐蕃之要也。唐时吐蕃得之,号无忧城,宣宗收复。宋以羁縻保、羁二州隶焉,景佑初改今名。东至涂州二百三十里,西至悉州二百三十里,南至雪岭一百八十里,北至蕃界。今仍为威州,属四川成都府。
  羁縻州二:
  保州雪山郡,本维州定廉县,南至吐蕃,为夷落之极塞。唐开元以来,董氏世袭刺史。
  羁州静戎郡,唐天宝中,招慰生羌置郡,亦许世袭。
  利州,治绵谷县,本汉中地,昔蜀王封弟苴侯,命邑曰葭萌,秦命司马错伐蜀,出剑阁,即此地。亦谓石牛道。东至阆州岐平县、集州鸡江县界三百四里,西至文州曲水县、龙州江油县、剑州剑门县界二百八十里,南至剑州剑门县、阆州苍溪县界一百六十里,北至三泉县、文州曲水县界三百二十五里,西南控巴蜀,东北接梁洋,号为要害。唐为都督府,宋为昭武军节度,置益州路兵马钤辖,治于益州。
  文州阴平郡,古氐羌之地,汉开西南夷,置阴平道,属武都郡。西魏置文州。
  西至龙州四百里,南至阆州二百四十里,东至扶州界一百二十里,北至阶州六十三里,西南陆行六十里扶州界,又九十里至扶州,又二百里至松州,西北吐蕃界大恭岭一百二十里。今之陕西阶州文县是也。
  龙州江油郡,汉魏以前为无人之境。邓艾伐蜀,由阴平道景谷行七百里,凿山通道,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险难。艾以毡自裹缚而下,将士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油,即此地。西魏建州。东至利州界三百三十里,西至松州界二百四十里,接蕃部,山谷深险,不通人行。南至绵州界八十五里,北至文州一百一十五里,西三百里至松州,西北五百里至扶州。今之四川龙安府是也。
  梓夔路梓州梓ㄅ郡,汉属广汉、巴西二郡地,隋置梓州,左带潼水,右挟中江,居水陆之要。东至果州西充县界二百里,西至汉州德阳县界一百五十五里,南至普州乐至县界二百三十八里,北至剑州普安县界一百六十二里。凡统五十州军,戎泸二州处边防,夔州路九州军、施黔二州、云安军居蛮徼,西尽巴?,控带夷獠。
  唐置东川节度,夔州置团结兵戍守,与西川节度相掎角。宋合二路为一,置钤辖以下兵官,遂州夔州为治所,兼领施黔思三州,缘边诸寨将士丁义军四千三百二十七人,并隶都巡检司。庆历中,诏着迁职例,自押蕃至军头,凡七年一转资;副都头至指挥使,十年一转资;缘功者不循此例,功微者但给盐菜。义军之守边,最为健伉,习知山川道路,每蛮寇至,不计远近掩杀,官军守险策应而已。即今之四川潼川是也。
  戎州南溪郡(政和四年改为叙州),古?侯国也,秦惠王破滇池,通五尺道。
  汉武得唐蒙理道于此,而破??、夜郎,因置?道。梁置州,以镇戎夷。隋移于南溪。唐置中都督府,管羁縻州三十,东至泸州三百八十里,西至羁縻武昌德州一千五百七里,南至马湖江、羁縻武昌德州界二千三百一十七里,北至荣州公井县界二百四十五里,西南至马湖江千里,又至石门镇三百里,协州四百里,至南诏国所居阳苴咩城二千三百里,置一寨控其要,即今之四川叙州府是也。
  县寨一:
  南溪县寨,汉南广县地,控生獠。后周置南武戍,隋改今名。东至泸州江安县,南至氵育井监界三十五里,西至青衣江西岸界,并夷獠所居,南至泸州江安县界十五里,北至泸州江安县界二十五里。
  泸州泸川郡,梁置州,取泸水为名。唐开山洞,置羁縻州十三,并属泸州都督,后又益五州,管彝人丁口十万。今东至渝州江津县界三百三里,西至戎州南溪县界一百八十里,南至纳州五百二十七里,北至昌川永州县界八十五里(我州西二十里渡江,即至纳溪口水路,自生户美人界入乌蛮路)。置寨四,控其要。
  真宗朝,外国叛,诏曰:泸州三月节苦瘴毒,蛮人旅拒,可量差戎兵守其要害之地,以防之。
  监县寨四:
  氵育井监,西控悦江口,隋富世县地,有盐井,人获厚利,号玉女泉,故云富世。今升为监,控彝地之要冲也,水路至州九百程。监城旧无濠堑,祥符中,巡检王怀信发兵浚濠筑城,扞近界边人。东戎州百里,西悦江口,至蛮界悦州,西乌蛮界,南晏州界。
  江安县,汉江阳县地,隋改今名,天禧中为戎泸资荣都巡检所,贼人惊扰,便于应援。县东南自纳州汉水至乌蛮界。
  合江县,汉江符县地,晋置安乐县,周改今名。当绵水大江之口,在泾水之南。
  三江寨,西北至州,陆路三日程,水路五日程。自江路入黔南,至氵育井监三十里。
  乌蛮姚州,戎泸州界,唐武德后开拓山洞,置四十八州,安辑夷獠,迄今许世袭。通时贡,或巨或否,羁縻而巳。隶戎州者三十,隶泸州者十八。本朝庆历中,乌蛮王得盖自言:十年弹压,人不入汉界为过,因乞州名符印。诏名姚州。
  即云南国之地也。
  戎州羁縻州三十:
  连州,在戎州西南九百二十七里,从筠州析出。
  南州,在戎州西五百四十五里,从盈州析出。德州,在戎州南五百六十四里,从志州析出。为州,在戎州南四百九十里,从扶德州析出。洛州,在戎州南四百二十里,从照州析出。
  移州,在戎州西南五百八十七里。
  照州,在戎州南三百九十六里。筠州,在戎州南四百一十七里。志州,在戎州西四百五十六里。盈州,在戎州西五百五十七里。献州,在戎州南六百六里。
  武昌州,在戎州南二千二百一十七里。
  扶德州,在戎州东南四百五十七里。播郎州,在戎州南二百八十七里,从泸州析出。
  商州,在戎州西七百九十三里。
  驯州,在戎州西北七百九十三里。
  浪州,在戎州西一千三百四十里。
  骋州,在戎州西一千三十二里。协州,在戎州西南八百里。
  靖州,在戎州西南五百一十里。
  曲州,在戎州西南九百里。
  播陵州,在戎州南五百七十七里。
  钳州,在戎州西南四百五十七里。
  哥灵州,在戎州西南一千四百里。
  切骑州,在戎州西南一千一百里。
  品州,在戎州西北二千三百九十五里。
  从州,在戎州西南二千六百四十二里。
  ?可连州,在戎州南九百里。
  碾冲州,在戎州西南九百九十七里。
  氵高州,在戎州南九百一十二里。泸州羁縻州十八:
  纳州,北自纳溪口,至泸州三百五十里,以施池水为界。唐仪凤中,开山洞置。天宝中,改都宁郡。乾元中,复为纳州。
  薛州,在泸州西南七百六十里。北氵育井监。唐仪凤中,招生獠置。天宝中改为黄池郡,乾元中复为薛州。管山口夷人丁口五万。
  晏州,在泸州东南五百三十里,北氵育井监。唐与薛州同置,天宝初为罗阳郡,乾元初为晏州,系山前,管六县夷人丁口三万。
  巩州,在泸州西南六百里,西北氵育井监。唐仪凤中开山洞置,天宝初改为因忠郡,乾元初为巩州,管山后夷人丁口一万。
  奉州,在泸州西南七百里,北氵育井监。唐仪凤中置,管山后夷人丁口三千。
  悦州,州之东有三路,一入氵育井监,甚平易;一自峡石路至氵育井监,险隘;一自悦江口水路入泸州。管山前夷人丁口万人。
  思义州,在泸州东南四百五十里,东至氵育井监,西南至戎州,南溪县界。
  唐天授中置,管山前夷人丁口八千。
  长宁州,在泸州西南五百三十里。能州,唐太定中置。
  氵育州,在泸州西南四百五十里,唐贞观中置定氵育川县,管山前夷人丁口六百。
  浙州,唐仪凤中置,理浙原县,管山前夷人丁口六百。
  定州,在泸州西南七百六十里,本氵育州新定县地分置,管山后夷人丁口五千。
  宋州,在泸州东南三百三十里。
  顺州,在泸州东南四百五十里。唐载初中置,理曲中县,管夷人丁口万人。
  蓝州,在泸州东南六百里。
  溱州,唐贞观中置。
  高州,在泸州西南七百八十里。
  姚州,至氵育井监三十日程。汉武帝开西南夷,置益州部永昌郡云南,即蜀邑也。蜀诸葛亮南伐,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即此地。遂置云南郡,居弄扌东川。
  天宝中,蛮王阁罗凤弗恭,以鲜于仲通将兵十万讨之,大为所败。韦皋镇蜀,兼云南招抚大使,册为南诏是也。厥后或臣或否,西南夷中最大者。今侨立姚州,令得尽领之。
  夔州云安郡,古巴郡地也。晋置三巴都尉,绥靖蛮寇。隋立夔州总管府,州城临大江之?,据三峡上游,东至归州三百四十里,西至云安军界一百二十里,南至施州界五百里,北至大宁监界六十二里。为宁江军节度,置梓州夔路兵马钤辖,以梓州为治所。置五寨,守其要。即今之四川夔州府是也。
  寨三:
  茆田寨黄连寨土场寨石门隘寨支垅坪石磊寨已上并在蜀江南岸。
  施州清江郡,古巴郡之境。唐置施州,地杂夷落,土俗轻悍。今管羁縻五州,时通朝贡。置十二寨守之,管义军土丁寨将一千二百馀人。东至峡州界三百一十里,西至万州界二百二十里,南至高州界三百一十五里,北至夔州界一百一里,西北至夔州界一百三十里,西南至黔州界一百三十六里,东南至澧州界二百四十七里。又自维子岩小路至澧州慈利县界,东北陆行五百五十里至叙州,南三百四十里至高州界。
  寨十二:
  宁边寨,旧名暗利,天圣中赐今名。北至州三百里,西至五路溪口,入蛮界约五十里。南至安化州蛮界。
  连天寨,西至州四百五十里;东南罗大寨、松木隘、曲木隘,入溪峒懿州路;南至蛮界二十里,又三十里至顺州。
  尖木寨,东北至州三百里,七日程。寨城咸平中置,初高州蛮人钞略汉界,乃置寨守之,溪峒帖息。
  永宁寨,西北至州二百六十里。
  静边寨,东北至州二百五十五里,七日程。南顺州,西尖木寨十五里。
  施度寨,北至州二百二十五里,西南歌罗寨。
  永兴寨,南控五路溪口,入天赐州界,控蛮界五路溪口。北至州二百六十里。
  歌罗寨,东至施度寨十五里,西南至永兴寨,西北至州二百四十五里。
  细砂寨,北至州二百八十五里。
  太平寨,北至州一百三十二里。
  罗大寨,在建始县界,北至县四百七十三里。
  支士寨,在建始县界,北至界二百七里。
  羁縻州五咸平中,转运使丁谓招抚蛮人,每有诫谕,并令歃血为盟,置铁柱以志其事,条制甚多。蛮酋三十人,悉补寨将。
  西高州夜郎郡,古山獠夜郎国之地,汉??都尉居之。唐蒙自俯道抵??江,即此地。旧名珍州,蛮酋田氏世袭,乾德中改今名。北至尖木寨五日程。祥符初,五团蛮啸聚攻高州,欲令暗利寨出兵援之,真宗以蛮夷相攻,不许。
  富州,蛮酋向氏世袭刺史,天禧初,向通汉来朝,官至五溪十洞都防御使。
  顺州奉化州天赐州黔州,治彭水县,古蛮夷地,春秋庸人率庸蛮叛,即其地。秦置黔中郡,五溪蛮之西界也。五溪,谓酉辰巫武沅也。永嘉后,没入蛮夷二百五十年。伪蜀移黔南,寄治涪州。宋理黔州,管黔内思南费溱夷播六州(东与施溪锦蒋五州隔一高岭,其西南溱高州,与泸州接境),又有羁縻州数十。其十州有名,得通朝贡,并夷獠部落,置寨三十二守之,管土军三千四百人。东至南州四百里,西至涪州界四百四十里,南至夷州界五百九十一里,北至中州二百四十三里,西北至部州界四十二里,东南至思州界二百二十里。西南行二十九日,至南宁州,接云南昆明部落。即今之重庆府彭水县是也。
  黔江县管寨二十九:
  白石寨,在县东一程,并兴洛、长王两寨为一寨把托。
  马栏寨,在县东一程半。
  白水寨,在县北四程。佐水寨,在县东二程,并合蓬、重王两寨为一寨把托。
  永安寨,在县东三程,明道中重修。
  安乐寨,在县东三程。
  双洪寨,在县东四程。
  小村寨,在县东二程。
  鹿角寨,在县东七程。
  社营寨,在县东四程。
  茆田寨,在县东四程。
  古水寨,在县东五程。
  蛮冢寨,在县东五程。
  木栏寨,在县东一程。
  洛水寨,在县东六程。
  潜千寨,在县东七程。
  虎眼寨,在县东三程。
  木孔寨,在县东一程。
  六保寨,在县东北三程。
  相阳寨,在县东三程,祥符中重立,有寨主,以官军兼土丁守把。
  土溪寨,在县东北一程。
  东流寨,在县东北两程。
  李昌寨,在县东北两程。
  石柱寨,在县东南一程。
  高望寨,在县东南一程。
  石门寨,在县东南一程。
  万就寨,在县东南一程。
  小溪寨,在县南五程。仆射寨,在县南二程。彭水县管寨三:
  杂溪寨,在县东三程。
  小洞野漆桥隘寨,在县东三程。
  界山寨,在县东四程。
  羁縻州,西南汉??郡地,唐置费?今庄琰播郎??夷等诸州。今谓之黔内者六,羁縻者十,皆以黔州控扼之。其领郡者,或以土豪,或补以牙职,而一方恬然,此中朝规制之得也。
  黔内州六:
  思、南、费、秦,以黔州牙职典州事,有租税贡奉。夷、播二州,土人世袭。
  思州,隋巴东之务川县也,唐置务州,改为思州。当??要路,以招慰生獠。
  西北至州三百五十里,管义军一千四百二十二人。
  南州南川郡,本?溪生獠,唐招谕以置郡,尤为高险。东至渝州,西至黔州四百里,南至秦州三百五十里,东北自龙合川路至州千里。
  费州涪川郡,因费水为名。隋志曰:九丘之外有费州,是也。唐贞观中,分黔州、涪川县置州,招慰生獠。州之南即广南溪洞界。西入西南蕃路,北至州七百五十里。
  溱州溱溪郡,唐初开拓南蛮,因置州,即夜郎地。东北至州五百五十里,东至州水路千一百里,西至泸州七百六十里,西南兴元府城固县界。
  夷州绥阳郡,本??地。荆州之外,历代不臣附,隋置夜州,唐置夷州于宁夷县,领夜郎等县,古徼外蛮夷也。
  播州播川郡,即秦夜郎、且兰二郡西南隅之地。贞观中置郡于播川,东北至州八百一十里。
  羁縻州十:
  充州,夜郎侯邑也。又云:??八郡在夜郎之西,司马相如开之,至?州百五十里。
  ?州??郡,五代志曰:??之地,宜州之西,陆行四十五日程。东辰州二千四百里,南交州一千五百里,西昆明九百里,无城廓,散居村落,稻皆再熟,征战时聚。
  庄州,楚威王时,庄?乔将甲兵入??地讨平,后置州,以庄为名。
  蒋州龙溪郡,至?州百里,又五十里至犍州。
  犍州,东北至?州百里,西南至庄州五十里,又百里至桂蒲关。
  南宁州,本清溪镇,东北至黔州二十九日程;西南八日程,至罗殿王部落,接云南界地。出名马,产宝货。隋尝令史万岁讨平之。
  琬州清州矩州蛮州云安军军城,汉朐?忍县地,今县西万户故城是也。有盐井之利,蛮夷杂居。
  本朝始建为军。置三寨守之。东至夔州百三十里,西至万州百四十二里,南至施州二百七十里,北至大宁监四百二十六里。蜀江水路东至夔州界一十八里,西入万州界六十里。
  寨三:
  思问寨,在县南二百里。
  南平寨,在县南二百里。
  扞文寨,在县南一百里。已上并本朝咸平中置。
·····
·····
·····
·····
·····小题1:(1)大概(2)有时(3)通“猝”,突然(4)害怕(4分)小题1:C(2分)小题1:(5分)(1)这年三月上旬,(我们)步行顺着龙溪的西边进入。(2)层层叠叠的石头宛若高楼,象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龙溪的西面。小题1:本文作者应邀赴宴而作此“游记”,通过交代游踪记录了循溪进入沿途所见,最后自然地落笔在媚笔泉,使媚笔泉和周围的风景形成完整的山水图卷,加上对沿途人文环境的描写,共同渲染出左学冲邀饮之地的奇幽古雅。(4分)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核。小题1:是:代词,这。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伯父墓表苏 辙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通判阆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选知祥符。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选自《苏辙集》,有删节)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蒙正败,士以此多公多:称赞B.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益:有利C.公复以循吏许之许:期望D.杖矫命者,逐之矫:假传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3分)①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②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③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④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⑤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⑥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B.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2)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3)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晋灵公不君 》&(《左传》)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锄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小题1:下列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患之,使锄(chú)麑(ní)贼之   贼:刺杀B.宣子骤谏,公患之。  骤:急骤,强烈的意思。C.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入:纳,指被接纳。D.秋九月,晋候饮赵盾酒…… 饮:给……喝小题2:下列四组句子,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B.明搏而杀之。坐而假寐。C.使妇载以过朝。遂扶以下。D.其右提弥明知之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小题3:下列内容可以反映赵盾是“古之良大夫”项是(  )(1)盛服将朝  (2)宣子骤谏&&&&&&(3)见灵辄饿,问其病 (4)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A、(1)(2)(3) B(2)(3)(4) C、(1)(2)(3)(4) D(1)(2)(4)小题4:翻译下列各句(10分)(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4分)(2)靡不有初,鲜克有终(3分)(3)食之,舍其半。(3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主父偃者,齐临淄人也。游齐诸生间,莫能厚遇也。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于齐。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孝武元光元年中,以为诸侯莫足游者,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召。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拜为郎中。偃数见,上疏言事。诏拜偃为谒者,迁为中大夫。一岁中四迁偃。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盖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人或说偃曰:“太横矣。”主父曰:“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①,死即五鼎烹②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元朔二年,上拜主父为齐相。至齐,遍召昆弟宾客,散五百金予之,数之曰:“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王以为终不得脱罪,乃自杀。主父始为布衣时,尝游燕、赵,及其贵,发燕事。赵王恐其为国患,欲上书言其阴事,为偃居中,不敢发。及为齐相,出关,即使人上书,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以故诸侯子弟多以得封者。及齐王自杀,上闻大怒,以为主父劫其王令自杀,乃遂族主父偃。(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有删改)注:①五鼎食:牛、羊、豕、鱼、麋也。诸侯五,卿大夫三。②五鼎烹:被镬(一种大锅)烹煮的刑罚。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家贫,假贷无所得假:借。B.古者诸侯不过百里过:经过。C.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亲:父母。D.我厄日久矣厄:穷困。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诸公宾客多厌之/强弱之形易制B.今以法割削之 /亲不以为子C.乃西入关见卫将军 / 王以为终不得脱罪,乃自杀D.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武帝“族偃”原因的一组是(&&)(3分)①及发燕王定国阴事②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③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王以为终不得脱罪,乃自杀④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以故诸侯子弟多以得封者⑤上闻大怒,以为主父劫其王令自杀A.①②⑤B.①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④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父偃早年并不得志,在通过卫青向皇上推荐但“上不召”的情况下,上书汉武帝,才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和任用。B.主父偃向武帝进献了“推恩术”,表面上推恩皇族子孙,实际上是将诸侯国化整为零,削弱封国实力,武帝采纳了这一建议。C.主父偃揭发燕王犯罪的事情后,大臣们都畏惧主父偃的口,贿赂和赠送给他的钱,累计有千金之多。D.主父偃当了大官后,就揭发了燕王和赵王犯罪的事情。这是他对自己未显达时所受侮辱的报复。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余 虽 骨 肉 无 尺 寸 地 封 则 仁 孝 之 道 不 宣 愿 陛 下 令 诸 侯 得 推 恩分 子 弟 以 地 侯 之 彼 人 人 喜 得 所 愿 上 以 德 施 实 分 其 国 不 削 而 稍弱 矣 于 是 上 从 其 计。(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①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于齐。(3分)②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陴:城墙),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选自《宋史》)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姓怙势持官府怙:依仗、凭借B.阴结党欲为内应阴:阴谋C.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终始:偏义复词,到最后D.焚香南向拜舞南向:面对南方小题2: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说明张克戬为人刚直、视死如归品质的一组是(&&&&)①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②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③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 ④皆泣不能仰视。⑤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⑥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A.①③⑤B.②④⑥C.④⑤⑥D.①②③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克戬担任吴县县令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B.张克戬知汾州期间,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银朱孛堇来攻打汾州。张克戬尽全力抵御敌人,先杀了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毁敌人营寨的栅栏,敌人畏惧退去。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D.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给朝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服自杀身亡。张克戬死后,金人很佩服他,将他礼葬于后园,并拜祭致礼,为他立庙。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3分)(2)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3分)(3)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2分)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也。少知名,号八俊。长八尺余,姿貌甚伟。以大将军掾为北军中侯。灵帝崩,代王叡为荆州刺史。是时山东兵起,表亦合兵军襄阳。袁术之在南阳也,与孙坚合从,欲袭夺表州,使坚攻表。坚为流矢所中死,军败,术遂不能胜表。李傕、郭汜入长安,欲连表为援,乃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天子都许,表虽遣使贡献,然北与袁绍相结。治中邓羲谏表,表不听。羲辞疾而退,终表之世。张济引兵入荆州界,攻穰城,为流矢所中死。荆州官属皆贺,表曰:“济以穷来,主人无礼,至于交锋,此非牧意,牧受吊,不受贺也。”使人纳其众,众闻之喜,遂服从。长沙太守张羡叛表,表围之,连年不下。羡病死,长沙复立其子怿,表遂攻并怿。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太祖与袁绍方相持于官渡,绍遣人求助,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 观天下变。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说表曰:“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于将军将军若欲有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将择所从将军拥十万之众安坐而观望夫见贤而不能助请和而不得此两怨必集于将军将军不得中立矣。夫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贤俊皆归之,其势必举袁绍,然后称兵以向江汉,恐将军不能御也。故为将军计者,不若举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德将军。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也。” 表大将蒯越亦劝表。表狐疑,乃遣嵩诣太祖以观虚实。嵩还,深陈太祖威德,说表遣子入质。表疑嵩反为太祖说,大怒,欲杀嵩。考杀随嵩行者,知嵩无他意,乃止。表虽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皆此类也。刘备奔表,表厚待之,然不能用。建安十三年,太祖征表,未至,表病死。(&选自陈寿《三国志》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封成武侯,假节假:给予B.曹公必重德将军德:品德C.济以穷来,主人无礼穷:困厄,走投无路D.长享福祚,垂之后嗣垂:流传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以大将军掾为北军中侯然后称兵以向江汉B.袁术之在南阳也此万全之策也C.表虽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表许之而不至D.乃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知嵩无他意,乃止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体现刘表“儒雅”的一组是(  )(3分)①济以穷来,主人无礼,至于交锋,此非牧意,牧受吊,不受贺也。②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 观天下变。③少知名,号八俊。④众闻之喜,遂服从。⑤乃遣嵩诣太祖以观虚实。⑥考杀随嵩行者,知嵩无他意,乃止。A.①⑤⑥B.②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⑥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刘表在做荆州刺史时,趁山东兵起,带兵驻守襄阳,并击败袁孙联军。B.天子定都许都,刘表暗中与袁绍勾结。治中邓羲进谏刘表,但刘表不听,邓羲辞官离他而去,一直到刘表死也不愿再在他手下做官。C.太祖与袁绍对峙官渡,刘表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韩嵩和刘先认为,由于刘表实力不济,为了长享福祚,垂之后嗣,不如投降太祖曹操。D.刘表的部属韩嵩从曹操那里回来,极力陈说曹操如何有威德,不如拿整个荆州归附曹操。刘表怀疑韩嵩反过来替曹操游说,要杀掉韩嵩。后来把韩嵩随从人员拷打至死也没得到韩嵩私通曹操的口供,知道韩嵩无他意,才停止。小题5: 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面一段文字断句。(4分)豪 杰 并 争 两 雄 相 持 天 下 之 重 在 于 将 军 将 军 若 欲 有 为 起 乘 其 弊 可 也若 不 然 固 将 择 所 从 将 军 拥 十 万 之 众 安 坐 而 观 望 夫 见 贤 而 不 能 助 请和 而 不 得 此 两 怨 必 集 于 将 军 将 军 不 得 中 立 矣(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使人纳其众,众闻之喜,遂服从。②表狐疑,乃遣嵩诣太祖以观虚实。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4题(18分)乌有先生者,中山布衣也。年且七十,艺桑麻五谷以为生,不欲与俗人伍,毁誉不存乎心,人以达士目之。海阳亡是公,高士也,年七十有三矣,惟读书是务,朝廷数授以官,不拜。曰:“边鄙野人,不足充小吏”,公素善先生,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因亲赴中山访焉。二叟相见大说。先生曰:“公自遐方来,仆无以为敬,然敝庐颇畜薄酿,每朔望辄自酌,今者故人来,盖共饮诸?”于是相与酣饮,夜阑而兴未尽也。翼日,先生复要公饮,把酒论古今治乱事,意快甚,不觉以酩酊醉矣。薄莫,先生酒解,而公犹僵卧,气息然,呼之不醒,大惊,邻医脉之。医曰:“殆矣!微司命,孰能生之?愚无所用其技矣。”先生靡计不施,迄无效,益恐,与老妻计曰:“故人过我而死焉,无乃不可乎!雅闻百里外山中有子虚长者,世操医术,人咸以今之仓、鹊称之。诚能速之来,则庶几白骨可肉矣。惟路险,家无可遣者,奈之何!”老妻曰:“虽然,终当有以活之。妾谓坐视故人死,是倍义尔,窍为君不取也。夫败义以负友,君子之所耻。孰若冒死以救之?”先生然之,曰:“卿言甚副吾意,苟能活之,何爱此身?脱有祸,固当不辞也。”遂属老妻护公,而躬自策驴夜驰之山中……进,山益深,失路。先生缘鸟道,披荆棘,援藤葛,履流石,涉溪涧;越绝壁,登之弥高,行之弥远,力竭而未克上。忽见虎迹,大如升,少顷闻巨啸,四山响震,林泉战栗。声裁止,而饿虎见于林莽间,眈眈相向。先生自为必死,叹曰:“不意今乃捐躯此兽之口!” ……&及反,亡是公犹未醒。长者诊之曰是非疾也困于酒耳酒出中山一醉千日若习饮之故无异此翁他乡客安能胜此杯杓也?”取针刺血数处,又然艾灸之。须臾,公觉,谢曰:“蒙长者生我,再造之功也,恶能报?”长者曰:“公本无疾,老朽何功之有?”先生以金帛奉长者,辞不受,曰:“吾家世业医,止济世活人耳,何以金帛为?余岂好货贾哉?”遗药数剂,不索直而去。亡是公复留兼旬而后别,惟不敢纵饮矣。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薄莫,先生酒解莫:通“暮”B.微司命,孰能生之微:没有C.诚能速之来,则庶几白骨可肉矣速:迅速D.艺桑麻五谷以为生艺:种植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惟读书是务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B.故人过我而死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D.不意今乃捐躯此兽之口今君乃亡赵走燕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乌有先生是中山一个普通百姓,朝廷多次授官,他都不愿意上任;亡是公向来与乌有先生友善,分别一年了,非常想念,就跑去拜访他。B.两个老头相见后非常高兴,亡是公喝得酩酊大醉,呼之不醒;乌有先生无计不施,最后和妻子合计,要亲自去请子虚长者来救治。C.作者设置乌有先生在请子虚长者的途中遇到老虎这一情节,意在突出行途环境恶劣,衬托乌有先生救治朋友不怕艰险的优秀品质。D.这篇寓言故事浅显易懂,寓意深刻,它告诉我们:朋友有难处应倾力相助,同时做事应量力而行,力求避免给他人添加麻烦。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长 者 诊 之 曰 是 非 疾 也 困 于 酒 耳 酒 出 中 山 一 醉 千 日 若 习 饮 之 故 无 异 此 翁 他 乡 客 安 能 胜 此 杯 杓 也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卿言甚副吾意,苟能活之,何爱此身?脱有祸,固当不辞也。(2)须臾,公觉,谢曰:“蒙长者生我,再造之功也,恶能报?。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许善心,宇务本,九岁而孤,为母范氏所鞠养。幼聪明,有思理,所闻辄能诵记,多闻默识,为当世所称。家有旧书万余卷,皆遍通涉。十五解属文,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曰:“才调极高,此神童也。”起家除新安王法曹。陈亡,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藉草东向,经三日。善心哭尽哀,入房改服,复出北面立,垂涕再拜受诏。明日乃朝,伏泣于殿下,悲不能兴。上顾左右曰:“我平陈国,唯获此人。既能怀其旧君,即是我诚臣也。”左卫大将军宇文 述每旦借本部兵数十人以供私役,常半日而罢。摄御史大夫梁毗奏劾之。上方以腹心委述,初付法推,千余人皆称被役。经二十余日,法官候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其数虽多,不合通计,纵令有实,亦当无罪。诸兵士闻之,更云初不被役。上欲释之,付议虚实,百僚咸议为虚。善心以为述于仗卫之所抽兵私役,虽不满日,阙于宿卫,与常役所部,情状乃殊。又兵多下番,散还本府,分道追至,不谋同辞。今殆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苏威、杨汪等二十余人,同善心之议。其余皆议免罪。炀帝可免罪之奏。宇文化及杀炀帝之日,隋官尽诣朝堂谒贺,善心独不至。许弘仁驰告之曰:“天子已崩,宇文将军摄政,合朝丈武莫不咸集。天道人事,自有代终,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广善心怒之,不肯随去。弘仁反走上马,泣而言曰:“将军于叔全无恶意,忽自求死,岂不痛哉!”还告唐奉义,以状白化及,遣人就宅执至朝堂。化及令释之,善心不舞蹈而出。化及目送之曰:“此人大负气。”命捉将来,骂云:“我好欲放你,敢如此不逊!”其党辄牵曳,因遂害之。(节选自《隋书》卷五十八)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垂涕再拜受诏   涕:眼泪B.初付法推,千余人皆称被役 推:审问C.法官候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 候:等候D.虽不满日,阙于宿卫 阙:空缺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是表明许善心忠诚于隋朝的一组是①善心哭尽哀,人房改服 ②善心怒之,不肯随去③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 ④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⑤忽自求死,岂不痛哉 ⑥善心不舞蹈而出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④⑥D.③④⑤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许善心自幼聪明,所听到的当时就能记下来,家里有旧藏书一万多卷,所涉猎的范围很广,被徐陵称为神童。B.许善心对陈朝十分忠诚,深受隋文帝赏识,认为他既然能怀念旧日君王,也就是我朝的忠臣。C.许善心认为宇文述在侍卫中抽调士兵役使不满整天,虽然有缺于宿卫,但与平常役使这些部门的情况没有什么不同。D.宇文化及派士兵捉他到朝堂,又下令释放了他,许善心没有拜谢就出去了,化及认为他心中有很大的气愤,就害死了他。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十五解属文,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2)今殆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3)其党辄牵曳,因遂害之。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檀道济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①。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径进洛阳。议者谓所获俘囚。在悉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于是中原感悦,归者甚众。长安平,以为琅邪内支。元嘉八年,到彦之②侵魏,已平河南,复失之。遭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转战至济上。魏军盛,遂克滑台。道济时与魏军三十余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时人降魏者县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馀,故不复追,以降者妄,斩以徇。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③。还,进位司空,镇寻阳④。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时人或目之曰:“安知非司马仲达⑤也。”文帝寝疾累年,屡经危殆,领军刘湛贪执朝政,虑道济为异说,又彭城王义康亦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复可制。十二年,上疾笃,会魏军南伐,召道济入朝。其妻向氏曰:“夫高世之勋,道家所忌,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及至,上已间。十三年春,将遣还镇,下渚未发,有似鹤鸟集船悲鸣。会上疾动,义康矫诏召入祖道,收付廷尉,及其子给事黄门侍郎植、司徒从事中郎粲、太子舍人混、征北主簿承伯、秘书郎中尊等八人并诛。时人歌曰:“可怜白浮鸠,抹杀檀江州。”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解。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自是频岁南伐,有饮马长江之志。文帝问殷景仁曰:“谁可继道济?”答曰:“道济以累有战功,故致威名,余但未任耳。”帝曰:“不然,昔李广在朝,匈奴不敢南望,后继者复有几人?”二十七年,魏军至瓜步,文帝登石头城望,甚有忧色。叹曰:“若道济在,岂至此!”(选自《南史·卷十五》,有删节)【注】①作唐县男;作唐,县名;县男,爵号。②到彦之:南朝时宋的将领。③禳鬼:驱除鬼神。④寻阳:地名,即江州。⑤司马仲达:人名,三国时魏国的司马懿。小题1: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伐罪吊人,正在今日吊:捆绑,捉拿B.北略地,转战至济上略:夺取,攻占C.以降者妄,斩以徇徇:巡行示众D.全军而反,雄名大振全:保全,使……完整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资运竭乃还/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B.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C.皆释而遣之/故舍汝而旅食京师D.乃脱帻投地/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檀道济卓越的军事才能的一项是①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②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③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④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⑤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⑥若道济在,岂至此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⑥小题4: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的一项是:A.当年檀道济和他的两个哥哥曾经跟随宋武帝刘裕平定京城,都参与武帝的军事活动,檀道济在军中多次得到提拔封赏。B.武帝攻占洛阳后,檀道济反对屠杀战俘,建议释放俘虏并遣送他们回家。此举深得人心,很多人都愿归降武帝。C.檀道济威名显赫,被权臣刘湛、义康视为心腹之患。义康假托文帝之命召檀道济入朝参加祭祀活动,并借机将其杀害。D.檀道济被收监后,非常气愤,一会就喝掉一斛酒,将头巾扔在地上,并预言:魏人一定会先攻破万里长城,然后长驱直入。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3分).(2)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国。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4分)(3)道济以累有战功,故致威名,余但未任耳。(3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松本桃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